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笔算除法
1、基本规律:(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第三单元 统计
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31天叫做大月,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叫做小月,平年2月是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是29天,全年有366天。
2、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3、一月分为上中下三旬:1-10号是上旬,11-20号是中旬,21-30(31)号是下旬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6、24时表示法: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7、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
8、时间段的计算: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9.经过的天数的计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10、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11、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
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3、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5、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验算方法: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和宽: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4 6.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7.注意: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2、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4、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5、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第二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平均数=总数÷份数。
一年=12个月
一星期=7天
一天有24小时
平年一年有365天
闰年一年有366天
2月只有28天的年份叫平年
2月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通常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平年的2月28天
闰年的2月29天
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平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
物体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表面叫做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常用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测量土地要用公顷,平方千米。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进率是100 1公顷=10000平方米 进率是10000
小数的比较: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这个分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第三篇: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定义、概念
1.24时计时法: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2.平年: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3.闰年:2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4.1厘米=10毫米 1cm=10mm 5.1000米=1千米 1000m=1km 6.速度: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7.速度=路程÷时间
8.像7.25、8.80、1.06、0.58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9.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0.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示。
1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dm表示。
1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米用m表示。14.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m=100dm 15.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dm=100cm 16.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m=10000cm 17.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8.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9.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记作
20.分数:像、、、、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1213222222cm表
2221223143
4二、算理
1.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要注意在下午1时到晚间12时所对应的时间要加12时,还要去掉限制词。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时间减12时后,要加上限制词。
2.计算不是同一天的经过时间的方法:先计算出每一天分别经过的时间,然后将它们加起来就得到所经过的总时间。
3.平年2月份有28天,闰年2月份有29天。平年每年有365天,闰年每年有366天。通常连续四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四百的倍数才是闰年。
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数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数与十位对齐。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6.用竖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时,把0前面的数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7.估算时,先把算式中一个或两个乘数估算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然后计算。估算的结果不是准确数,因此结果用≈连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要灵活,也要尽可能的接近准确值。8.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它三个方向。
9.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10.用尺子测量时,如果起始端刻度不是0,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才能得出测量结果。11.测量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时,为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可以采用转化的方法。先测出若干数量的相同物品摞在一起的厚度,再除以这个数量,求出一个物品的厚度。
12.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如果是0,也必须读出来。
13.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小数部分不管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14.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5.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先把两个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右边算起,算完后,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或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16.进位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先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右边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算完后,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17.退位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先把两个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右边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作10,算完后,差的小数点要和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1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三、答题技巧
1.24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用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去12,在再加上限制词。
2.终止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3.计算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法时,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一定要记得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6.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要学会应用到生活中去。
7.描述行走路线时,先确定好位置,再找出观测点,确定出方向,最后确定两地之间的距离。
8.我们并不知道这种生物从培养开始是多长,只知道30天时20毫米,那么就从第30天依次往前1天1天倒推回去。
9.比较两个量的大小时,一定要先统一单位,再作比较。10.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11.在统计数据时,要做到每个数据都不重复、不遗漏。
12.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如果是0,也必须读出来。
13.记清楚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按照正确的方法改写成小数。14.在比较成绩的时候,不要单纯地认为哪个小数大,谁的成绩就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5.计算小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计算时,注意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16.用竖式计算时,将小数点对齐,从最右边的一位算起,不要忘记在算出的得数里加上小数点。
17.先数出总的方格数,在算出阴影部分的方格数,最后用除法计算。18.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就用大单位前面的数乘100;反之,就用小单位前面的数除以100。
19.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0.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被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几分之一。21.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首先确定谁是整体,接着确定把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并把它作为分数的分母,最后看取这样的几份,并把它作为分数的分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第四篇: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ne;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divide;25divide;4=300divide;(25times;4)。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times;”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times;(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1)乘法交换律:atimes;b=btimes;a(2)乘法结合律:(atimes;b)times;c=atimes;(btimes;c)(3)乘法分配律:(a+b)times;c=atimes;c+btimes;c 20.乘法表:
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相关内容大家一定要牢记,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详细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1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2 绘制平面图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1.3 看简单的路线图
(一)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1.4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5 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1 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2.2 除法的估算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2.3 口算练习课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2.4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2.5 笔算除法练习课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2.6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小学生估算的意思,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2.7 用一位数除的综合练习课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并把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8 除法的验算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2.9 除法验算练习
1、使学生熟练的计算除法和用乘法验算除法。
2、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2.10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一)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11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二)1、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12 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第三单元 统计
3.1 条形统计图
(一)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3.2 条形统计图
(二)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3.3平均数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4平均数的应用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年、月、日
4.1 年、月、日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4.2 24时计时法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5.1 口算乘法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5.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5.3 综合练习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4 笔算乘法(不进位)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5 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5.6 笔算乘法(进位)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5.7 笔算乘法练习课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5.8 整理和复习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六单元 面积
6.1 面积和面积单位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6.2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6.3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6.4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应用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6.5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6.6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7 公顷、平方千米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6.8 整理和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正确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有关面积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7.1 小数的读法、写法
1、使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
3、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7.2 小数大小的比较
1、通过具体内容来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7.3 练习课
1、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2、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3、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7.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7.5 练习课
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8.1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1、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进行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8.2 乘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
进一步理解,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8.3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1、掌握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8.4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8.5 实践活动:设计新校园
1、通过设计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9.1 集合的思想方法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9.2 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单元 总复习
10.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0.2 面积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10.3 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10.4 位置与方向 年、月、日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向。
2、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全体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全面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
10.5 解决问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