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反欺诈

时间:2019-05-15 01:2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用卡反欺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用卡反欺诈》。

第一篇:信用卡反欺诈

信用卡反欺诈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 fraud)

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伪卡交易(counterfeit)

指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截获银行卡磁条信息,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伪卡交易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11.7%。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尽快规范收单市场可以减少伪卡危害,建议可以采取以下这些防范手段:一是通过欺诈侦测系统实施交易控管并及时与真实持卡人核实交易;二是设置异常交易限制,将伪卡交易风险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三是对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商户发生过交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卡片进行及时换卡,有效防范风险。

3.未达卡交易(mail non-receipt)

指卡片在寄送过程中被他人截获并激活进行的欺诈交易。这种欺诈损失虽然占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但近年来急剧上升,主要是因为银行在其它方面加强了反欺诈力度,而欺诈分子也不断地探索新的欺诈渠道,盗取邮件便是其中之一。

针对未达卡交易欺诈主要通过卡片激活的身份核查环节和授权交易限制来防范。发卡行通常都要求必须使用申请时预留的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来开通信用卡。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加强信用卡申领环节的管理和激活环节的风险控制。

4.丢失被盗卡交易(lost or stolen)

指未经授权或同意,冒用或盗用持卡人遗失的银行卡进行欺骗性交易。为避免

失窃卡欺诈的发生,对于发卡银行来说,主要还是应引导持卡人树立正确的用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丢失被盗卡交易主要防范手段,一是交易短信及时通知持卡人,持卡人获悉卡片被盗后立即联系银行进行挂失;二是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丢失被盗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三是加强对持卡人进行风险防范常识教育。

5.非面对面交易(Card-Nor-Present fraud,简称CNP fraud)

指通过电话、邮件和互联网等不需要出示真实卡片的渠道使用信用卡,犯罪分子只需提供非法取得的他人信用卡卡号、姓名,有效期等信息即可进行欺诈性交易。利用盗取的信用卡信息进行卡不在场欺诈造成的损失成为最突出的类别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和电话商务的兴起和盛行以及团伙犯罪。截获卡片信息或者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交易测试,给发卡行带来损失。

6.账户盗用(account take-over)

指欺诈者获取了部分或全部真实持卡人信息,并假冒真实持卡人对卡账户的信息进行变更,要求信用卡公司把邮件送到新的通信地址,然后向信用卡公司谎报信用卡丢失了,要求把新的信用卡寄到欺诈分子指定的通信地址,从而获得信用卡进行欺诈性交易。为防范此类风险,建议加强客户信息保密,银行应在对主机系统中持卡人地址、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变更之前,先对变更信息申请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并认真检查客户提出的申请,一定要以确保持卡人本人身份为操作前提。同时,通过短信或其他方式通知持卡人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手段。

7.收单业务商户欺诈(Merchant Fraud)

商户欺诈相关的欺诈类型主要有恶意倒闭、虚假商户、洗单、信函、电话、网络营销欺诈、商户套现、侧录、卡号测试欺诈等。当前我国信用卡套现情况非常严峻,极大加重了发卡行的经营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隐患之一。打击套现行为必须要从规范收单市场和发卡行加强交易监控两个方面入手,两者缺一不可。为防范该类风险,一是加强收单行商户申请相关信息审核控制;二是加强对商户的巡视检查;三是加强对商户的交易监控。另外,加强对商户的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规范使用POS操作,严格受理信用卡业务审查程序,有效防范收单欺诈。

其他一些如持卡人欺诈,即合法持卡人抵赖其银行卡账户下的交易行为,通常表现为两个合法持卡人相互交换银行卡并在不同城市使用对方的卡进行消费,以造成自己没有使用银行卡的假象。这类欺诈是由于道德风险引起的,较难识别,银行应在做好持卡人诚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提请争议账户

的监控力度,通过经侦部门等途径追查。

三、如何有效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对策

信用卡欺诈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违法犯罪问题,尽管许多国家颁布诸多法律旨在保护发卡银行和合法持卡人的利益,信用卡欺诈仍然层出不穷。遏制信用卡欺诈根本方法就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技术措施的采取来进行防范。

1.欺诈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

当信用卡欺诈风险产生时,发卡行虽然会及时采取冻结账户、异常交易排查和降低账户额度等多种手段进行管控,但是风险损失已经产生。要遏制住信用卡欺诈风险,预防才是关键。在防范各种信用卡欺诈行为中,培养合格的调查人员是关键,组建一批精干高效的信用卡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信用卡欺诈行为的发生。为从源头上防范住风险,提高员工的主动识别能力,培养一线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在当前信用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2.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管理

利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如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发展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和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来预测信用卡申请或交易为欺诈的概率大小,为制定智能型反欺诈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1)制定以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系统中保存的欺诈记录或嫌疑性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以及申请表填写信息与征信记录信息之间的差异来预测信用卡申请为欺诈的概率。

(2)制定以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持卡人的交易行为模式为分析基础的,以对比当前交易与历史交易模式的差别为分析焦点的,以精密的数理统计模型(典型的是使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为分析手段的,以预测当前交易为欺诈的概率为分析目标的模型。

除了对欺诈风险较高的交易做出拒绝或电话核对的决策进行反欺诈以外,银行还可以利用欺诈风险评分来发现可疑的交易,利用事后电话联系、信件联系或电子邮件联系的方式,与持卡人在交易以外进行沟通核对可疑的交易。这些反欺诈措施可以作为对实时反欺诈授权决策的有效补充。

3.其他各种反欺诈的技术和手段

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策略和手段以外,还可以综合地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反欺诈。

随着欺诈的上升和有组织的欺诈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大规模作案,传统的磁条卡和签名消费的形式通到了严峻的挑战

。芯片和密码系统(Chip and PIN system)就是为有效地防止伪造和卡丢失或被盗欺诈应运而生的。

欺诈不仅给银行带来损失,也给持卡人带来损失或不便,所以持卡人有反欺诈的强烈需要;欺诈的发生,相当程度上与持卡人的行为有关,比如卡丢失或被盗、卡信息被盗、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等,所以持卡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防止欺诈的发生。所以,对持卡人进行教育以正确的行为尽量避免欺诈的发生。

四、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是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

从国外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卡机构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风险控制等粗放式经营理念、而又经过其后出现的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坏账核销率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之后,这些国家的信用卡市场才逐渐走向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之路,政府的监管政策、法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因此,为了促使我国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各市场主体应充分利用本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积极转变思维,推动技术创新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加快市场法制法规建设,提升行业监管水平。积极探索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大力营造诚信可贵、失信可耻社会氛围,合各方之力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健全个人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个人信用记录查询和运用,逐步形成竞争有序、运转规范的信用卡市场,加强创新促进信用卡业务真正成为银行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实现良性发展的推动力,夯实金融服务基础,促使我国的信用卡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世知.美国信用卡产业中的反欺诈管理.中国信用卡.2008.04.15

[2]李红朝.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探析.中国信用卡2009.06.15

[3]郭田勇.探析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备的风险.广电运通2009 6

第二篇:反欺诈提示

反欺诈风险提示

尊敬的客户:

近期,针对市场上存在不法人员申请分期付款业务进行非法套现现象,深圳前海达飞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达飞)在此提醒您,为了维护您的自身信息安全,请拒绝参与套现与诈骗行为,套现是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你办理达飞分期付款业务时遇到他人承诺或自称:

一、成功办理后无需还款,他们帮忙还款或少还款

二、身份证丢失或未成年让你帮忙办理,给你现金作为报酬

三、帮忙冲公司销售业绩,给你现金作为报酬

四、声称办理分期后可以回收手机,给你现金

如遇到以上情况时,你可能已被别人欺骗,请立即停止办理分期,并向我司工作人员反映,并及时报警。

在此郑重提醒,请务必使用您本人的真实身份及真实客户资料申请分期付款,如发现提供虚假资料,我司将立即报警。如您的申请获得批准,请按合同约定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如有问题请联系达飞员工及合作商户洽谈,或拨打达飞金融客户服务热线:4008-0755-46。

本人已熟读以上贵公司的“反欺诈风险提示”并知晓其全部附属内容,本人如有以上情节造成贵公司经济损失的,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客户签字(手印):

签署日期:

第三篇:保险业反欺诈.范文

如何在保险业中主动反欺诈?

2011-07-25 16:37:15 来源: 福布斯中文网(上海)转发到微博(0)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在保险行业,“欺诈”是一个令人恨之入骨,却又常常无可奈何的现象。据美国反欺诈联盟的估算,2006年美国由于保险欺诈造成的损失达到800亿美元。中国虽然鲜有此类统计,但有业内专家指出,我国保险欺诈金额占赔付总金额的比例,要比全球平均水平更高。数年来保监会一直重拳治理这一行业顽疾,今年以来还多次表示将会出台反保险欺诈制度;各大保险公司也都使出全身解数防范欺诈。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发生越来越频繁、手段越来越高明的保险欺诈,有没有足够先进的招数来抵御?

反欺诈,不要得不偿失

反欺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掌握的不好,有可能造成在成本上、效率上和效果上得不偿失的现象。在反欺诈的理赔管理过程中,有三方面的因素需要去平衡:

第一是赔款本身。赔款是理赔中最大的一笔支出,在这部分支出中要尽量减少欺诈和渗漏。但是,如果保险公司没有经过充分调查就拒赔,会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但是如果对每一笔赔款都有过度调查,则又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第二是理赔成本。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考虑,要尽量减少非必要的成本,但是如果过于关注产能或者单笔理赔成本的减少,理赔速度会上升,但是可能会存在过度赔付;而且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量和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平衡就会打破;

第三是客户服务。所有的客户都不愿意自己的赔付要求被质疑,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很好地去平衡客户满意度和案件调查之间的尺度;另外人员冗余、专业化程度不够,以及工作人员在理赔过程中不恰当的管理、审核和操作,都会损害客户服务的水平。

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采取的反欺诈的措施与手段,很多效果不尽理想,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不可能对每个案例、每个环节都进行调查;理赔员和审核、调查员职责是分开的,理赔人员重视的是快速结案,而不是识别欺诈;对于理赔员及时培训并产生报表是非常困难的;勘查的资源调度效率很低,没有系统的方法去优先关注可以减少更多损失的案子,没有统一标准的方法去甄别欺诈,而且不同的方法需要的技术和数据不一样。总体来讲,缺乏先进的、高效的甄别能力去识别最可疑的理赔行为,缺乏数据支撑的手段和系统去支持它的反欺诈业务流程,导致大量的工作资源投入浪费在没有目标的调查中去。

临渴掘井,不如防患未然 传统上大多数有欺诈可能性案件的发现是经过了整个业务流程,从报案、查勘、定损、谈判、核赔到追偿残值,很多时候是整个流程都快走完了才发现需要去做调查。这就导致就算欺诈被发现也是事后的,而且是在赔款支付以后,这就意味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去追回欺诈款。如果能够采取主动的反欺诈调查,就是在成千上万的理赔案件里面,通过一些模式分析首先发现存在高风险的欺诈案件,在这些案件进入平常的处理流程之前,将它们引入特别的处理程序,提前启动调查流程,这样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保险公司的成本,而且因为避免了事后追偿或者当时质疑,客户满意度也会提升。

国内一家领先的保险公司就正在进行这样的实践,将反欺诈的调查手段尽量提前。该公司把反欺诈的过程分成发现、处理到防止三个环节。在发现环节要有手段,针对每一个特定类型的风险都要进行甄别,并且对风险因子进行量化;处理环节要根据发现的风险采取多方的处理措施,不同类型的风险要用不同类型的措施去应对,减少由于欺诈所产生的支出;防止环节要了解跨整个企业环节的风险而不是某个业务环节的风险,采取主动的、预测性的风险管理手段,持续监控和了解逐渐凸现的可能风险。

该解决方案的特点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海量的非正常客户理赔数据进行分析,充分利用行为建模(behavior modeling)的方法来甄别潜在的渗漏和欺诈,即:通过一些专有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手段去帮保险公司厘定一些标准。

什么样的行为是具有高风险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是用什么样的数据维度来衡量和发现的?哪些人群最有可能采取这样的行为?为了找到目标人群,需要用什么样的数据去捕获?在获得行为模式识别和可能客户对象识别的结果后,来分析和预测到底哪些案件应该控制风险,哪些案件应该降低成本支出,把有限的保险公司的理赔资源投入和精力放到最有可能发生欺诈和渗漏的案件上去。

解决方案分三个阶段来实现:

理赔档案分析: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典型欺诈案件做分析,找出欺诈的来源和根本原因。这是一个定性分析阶段,基于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 理赔档案的管理系统中掌握的大量理赔档案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评估,总结出来一些标准和规则,并分析出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中能够掌握的哪些数据和维度和分析得出的欺诈来源和根本原因对应,从大的方面去优化理赔操作,为下一步的建模提供一些基础的数据。这里涉及的设计问卷、案卷调查、案卷审计、改进报告等,都要通过访谈和结构化的分析总结出欺诈的来源和根本的原因。其中还要用到一些严格的统计分层抽样的方法,保证这样的定性分析有一定代表性。

行为建模:从理赔档案分析出的类型和数据维度基础上,利用行为建模的方法发现欺诈的规则和模型,随后进行批量的数据预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半自动化的阶段,既有手工工作,也利用一些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工具,比如IBM业界领先的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哪些资料对于判定欺诈风险有作用。持续优化和改进:把发现的规则和模型引入到理赔系统和业务流程中,进行自动化的持续优化和改进。这是一个自动化的阶段,可以利用IBM ILOG等优化软件和工具,把行为模型的结果,如什么样的人群、什么样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时间点发生欺诈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这样的规则,应用到理赔、核赔、业务分析建模、管理人员绩效报表这四个理赔过程中的主要业务流程里面去,并且固化成为业务流程的一部分。

实施了该案例之后,保险公司看到了一些非常直观的收获:

更加有效和策略性地指导新员工的工作。保险行业靠的是人,资历较浅的理赔员或调查员刚加入公司时因为经验不足,非常可能误判案件。传统的做法都是师傅手把手传帮带一段时间,这就产生了很高的成本。

统一审核标准。过去每个理赔员由于资历、专业领域、过去经验的差异,对于同样的案件做出来的判断很可能不一样;而且由于交给调查员的案子非常非常多,调查员的效率也非常低。有了BAO解决方案,可以相对统一审核标准,同时可以过滤掉一些没有必要调查的案件。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传统的商业智能技术(BI)已经不能满足领先企业的需求,怎样利用智能技术和工具,结合业务的应用点,深刻洞察现在业务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应用在企业业务流程中,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准确率,就成为企业决胜未来的核心和关键。最为关键的是将分析和洞察应用和固化到企业的流程中去,并在实际业务中根据业务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和客户的变化而持续优化设计出的模型,让企业的业务更加流畅地运转。

为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理赔管理水平,提升理赔效益,日前,人保财险桐乡支公司根据上级公司要求,细致部署,积极开展反欺诈反骗赔工作,挤压理赔水份,维护公司利益。

一是思想重视,行动落实。支公司总经理室、桐乡理赔分中心主任、展业团队、理赔人员共同联动,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积极推进理赔反欺诈专项工作

二是周密部署,内外联手。第一是,继续与交警部门联系,提高联合打击能力,从事故第一现场查勘开始,做好诸如酒后驾车、无证驾车、假现场等理赔欺诈现象的防范,从源头遏止虚假案件的发生;第二是,要求合作修理厂发挥带头作用,诚信经营,及时向保险公司反馈骗保信息;第三是,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内外协作;第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建设等。

三是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在开展保险反欺诈工作中,把提高现场查勘质量作为提升保险反欺诈能力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对所有车险单方事故实行24小时现场查勘制度;对涉及敏感出险时间的案件查勘员要对驾驶员进行笔录;对迹象可疑的案件及时联合交警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对已报交警但是离开现场的案件进行复查现场,确保漏洞的堵塞。

四是建立台帐,及时反馈。一要落实专职人员建立完善的台帐,及时收集整理反欺诈工作案例以及统计数据,并上报上级公司,同时汇总各类有效措施并固化为长期工作举措;二要在强化外控手段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将理赔人员的理赔反欺诈业绩与薪酬挂钩,充分利用奖励政策调动理赔人员的积极性,强化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车险理赔反欺诈意识,提高自觉性。

第四篇: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摘要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大发展。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4亿张,透支余额达1582亿元,银行卡特约商户118万家,POS机185万台,ATM 17万台,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5%。过快的增长蕴藏着极大的盲目性,相伴而生的是较大的欺诈风险。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各大银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关键字:信用卡、风险、欺诈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已成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信用卡欺诈性质的犯罪活动近年来有增无减,据有关数据统计2008年由各发卡机构确认的套现金额近15亿元,商户近2万户,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6倍和3倍多。另外,目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进行信用卡套现已经频繁出现并大有蔓延之势,这使我国面临信用卡风险加剧的威胁。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 fraud)

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申请欺诈损失占全部(不含套现)信用卡欺诈损失的63.57%。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伪卡交易(counterfeit)

指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截获银行卡磁条信息,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伪卡交易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11.7%。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尽快规范收单市场可以减少伪卡危害,建议可以采取以下这些防范手段:一是通过欺诈侦测系统实施交易控管并及时与真实持卡人核实交易;二是设置异常交易限制,将伪卡交易风险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三是对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商户发生过交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卡片进行及时换卡,有效防范风险。3.未达卡交易(mail non-receipt)

指卡片在寄送过程中被他人截获并激活进行的欺诈交易。这种欺诈损失虽然占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但近年来急剧上升,主要是因为银行在其它方面加强了反欺诈力度,而欺诈分子也不断地探索新的欺诈渠道,盗取邮件便是其中之一。

针对未达卡交易欺诈主要通过卡片激活的身份核查环节和授权交易限制来防范。发卡行通常都要求必须使用申请时预留的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来开通信用卡。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加强信用卡申领环节的管理和激活环节的风险控制。

4.丢失被盗卡交易(lost or stolen)

指未经授权或同意,冒用或盗用持卡人遗失的银行卡进行欺骗性交易。为避免失窃卡欺诈的发生,对于发卡银行来说,主要还是应引导持卡人树立正确的用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丢失被盗卡交易主要防范手段,一是交易短信及时通知持卡人,持卡人获悉卡片被盗后立即联系银行进行挂失;二是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丢失被盗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三是加强对持卡人进行风险防范常识教育。

5.非面对面交易(Card-Nor-Present fraud,简称CNP fraud)

指通过电话、邮件和互联网等不需要出示真实卡片的渠道使用信用卡,犯罪分子只需提供非法取得的他人信用卡卡号、姓名,有效期等信息即可进行欺诈性交易。利用盗取的信用卡信息进行卡不在场欺诈造成的损失成为最突出的类别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和电话商务的兴起和盛行以及团伙犯罪。截获卡片信息或者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交易测试,给发卡行带来损失。

6.账户盗用(account take-over)

指欺诈者获取了部分或全部真实持卡人信息,并假冒真实持卡人对卡账户的信息进行变更,要求信用卡公司把邮件送到新的通信地址,然后向信用卡公司谎报信用卡丢失了,要求把新的信用卡寄到欺诈分子指定的通信地址,从而获得信用卡进行欺诈性交易。为防范此类风险,建议加强客户信息保密,银行应在对主机系统中持卡人地址、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变更之前,先对变更信息申请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并认真检查客户提出的申请,一定要以确保持卡人本人身份为操作前提。同时,通过短信或其他方式通知持卡人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手段。

7.收单业务商户欺诈(Merchant Fraud)

商户欺诈相关的欺诈类型主要有恶意倒闭、虚假商户、洗单、信函、电话、网络营销欺诈、商户套现、侧录、卡号测试欺诈等。当前我国信用卡套现情况非常严峻,极大加重了发卡行的经营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隐患之一。打击套现行为必须要从规范收单市场和发卡行加强交易监控两个方面入手,两者缺一不可。为防范该类风险,一是加强收单行商户申请相关信息审核控制;二是加强对商户的巡视检查;三是加强对商户的交易监控。另外,加强对商户的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规范使用POS操作,严格受理信用卡业务审查程序,有效防范收单欺诈。其他一些如持卡人欺诈,即合法持卡人抵赖其银行卡账户下的交易行为,通常表现为两个合法持卡人相互交换银行卡并在不同城市使用对方的卡进行消费,以造成自己没有使用银行卡的假象。这类欺诈是由于道德风险引起的,较难识别,银行应在做好持卡人诚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提请争议账户的监控力度,通过经侦部门等途径追查。

三、如何有效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对策

信用卡欺诈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违法犯罪问题,尽管许多国家颁布诸多法律旨在保护发卡银行和合法持卡人的利益,信用卡欺诈仍然层出不穷。遏制信用卡欺诈根本方法就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技术措施的采取来进行防范。

1.欺诈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

当信用卡欺诈风险产生时,发卡行虽然会及时采取冻结账户、异常交易排查和降低账户额度等多种手段进行管控,但是风险损失已经产生。要遏制住信用卡欺诈风险,预防才是关键。在防范各种信用卡欺诈行为中,培养合格的调查人员是关键,组建一批精干高效的信用卡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信用卡欺诈行为的发生。为从源头上防范住风险,提高员工的主动识别能力,培养一线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在当前信用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2.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管理

利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如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发展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和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来预测信用卡申请或交易为欺诈的概率大小,为制定智能型反欺诈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1)制定以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系统中保存的欺诈记录或嫌疑性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以及申请表填写信息与征信记录信息之间的差异来预测信用卡申请为欺诈的概率。

(2)制定以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持卡人的交易行为模式为分析基础的,以对比当前交易与历史交易模式的差别为分析焦点的,以精密的数理统计模型(典型的是使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为分析手段的,以预测当前交易为欺诈的概率为分析目标的模型。

除了对欺诈风险较高的交易做出拒绝或电话核对的决策进行反欺诈以外,银行还可以利用欺诈风险评分来发现可疑的交易,利用事后电话联系、信件联系或电子邮件联系的方式,与持卡人在交易以外进行沟通核对可疑的交易。这些反欺诈措施可以作为对实时反欺诈授权决策的有效补充。

3.其他各种反欺诈的技术和手段

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策略和手段以外,还可以综合地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反欺诈。

随着欺诈的上升和有组织的欺诈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大规模作案,传统的磁条卡和签名消费的形式通到了严峻的挑战。芯片和密码系统(Chip and PIN system)就是为有效地防止伪造和卡丢失或被盗欺诈应运而生的。

欺诈不仅给银行带来损失,也给持卡人带来损失或不便,所以持卡人有反欺诈的强烈需要;欺诈的发生,相当程度上与持卡人的行为有关,比如卡丢失或被盗、卡信息被盗、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等,所以持卡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防止欺诈的发生。所以,对持卡人进行教育以正确的行为尽量避免欺诈的发生。

四、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是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

从国外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卡机构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风险控制等粗放式经营理念、而又经过其后出现的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坏账核销率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之后,这些国家的信用卡市场才逐渐走向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之路,政府的监管政策、法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因此,为了促使我国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各市场主体应充分利用本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积极转变思维,推动技术创新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加快市场法制法规建设,提升行业监管水平。积极探索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大力营造诚信可贵、失信可耻社会氛围,合各方之力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健全个人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个人信用记录查询和运用,逐步形成竞争有序、运转规范的信用卡市场,加强创新促进信用卡业务真正成为银行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实现良性发展的推动力,夯实金融服务基础,促使我国的信用卡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参考文献:

[1]孙军工。金融诈骗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2]白建军。金融犯罪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用卡诈骗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S].[5]王汉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的报告[R],[6]陈光中,丹尼尔·蒲瑞方廷[加拿大].金融欺诈的预防和控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7]白建军。金融犯罪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第五篇:信用卡欺诈犯罪预防的思考

信用卡欺诈犯罪预防的思考

我国信用卡欺诈犯罪的现状

有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大陆地区贷记信用卡的发卡量已达到7000万张,而在双币种信用卡刚开始发展的5年前,这个数字只有155万。短短5年时间,我国信用卡发卡数量以几何倍数的形式翻了40多倍。然而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据推算,至2010年,我国中产阶层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超过1.7亿,以人均2张信用卡的持有比例,到2010年3.4亿张信用卡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此信用卡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还将持续好几年。

任何一个国家信用卡案件的上升与信用卡市场规模的扩张都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涉及信用卡欺诈方面的案件也急剧上升。公安部的消息显示:2007年上半年,涉及信用卡诈骗的案件立案1171起,同比上升了29%,涉及金额达到了4461.36万元,涉案金额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9%。这意味着,利用信用卡诈骗、盗用现象呈递增之势。然而这个数据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任何一个发卡时间超过2年的发卡机构所实际发生的欺诈案件都远远大于这个数。

我们来看看媒体中的一些报道:2006年4月,一犯罪团伙在深圳市大肆伪造信用卡,在转移窝点时被深圳市公安局打掉,缴获伪造卡半成品4.1万余张,挽回潜在的经济损失高达9亿余元人民币。2007年5月,天津警方破获一起信用卡恶意透支案,犯罪嫌疑人以他人名义先后在多家银行办理了900余张贷记信用卡,然后以经营为名自购20余台商务POS机并开设了账户,将透支的300余万元通过POS机刷进了自己的账户。2007年12月,上海徐汇区法院受理了一起涉案人员多、犯罪数额巨大的信用卡诈骗案。这是一个由16人组成的团伙用收集到的居民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冒充他人并伪造相关身份及收入情况,填写某银行信用卡申请表,其中部分团伙成员成功骗领121张信用卡,共透支212万余元„„

有消息显示,2005年中国信用卡由于欺诈行为造成经济损失达1亿元左右,而随后的两年损失,我虽然没找到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但综合各方面信息推测,信用卡欺诈案件给国家经济所造成的损失与2005年的损失不相上下。因此我认为银监会和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对信用卡欺诈犯罪的严重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使还没有成气候的信用卡欺诈犯罪得到及时遏制。

发卡过程存在诸多问题我从目前得到的有关信用卡欺诈违法犯罪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利用信用卡犯罪之所以有猛增的趋势,除了适用法律上存在一定难度外,还有发卡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抢滩”发卡成为信用卡违法犯罪的重要源头。各家发卡银行在当前阶段将信用卡的客户发展比喻为市场中的“抢滩”阶段,大力发展客户数量是各家银行目前的首要任务;数量发展的同时风险控制的能力并未增强,风险控制的质量没有相应提高,这就给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信用卡违法犯罪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其次,信用卡发放中难以发现不实的个人资料留下违法犯罪隐患。我国地域辽阔,面向全国的发卡银行每日都要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份申请表,银行只能审查书面申报材料,发卡人员无法与申请人进行面对面的资料核实,仅凭信审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来判定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差错在所难免,给企图利用信用卡违法犯罪的人员提供可乘之机。第三,对伪冒申请人员无惩罚性措施导致一些人故伎重演。银行即便在审查环节发现了申报人员的伪冒资料,除了拒之门外,别无手段,更不可能引起任何法律程序予以追究。这也助长了那些执意违法者毫无顾忌变换手法反复造假,给银行工作人员增加审查的难度。实际操作层面的情况表明,在审核环节发现并拒绝的伪冒申请件是成功申请的伪冒件的数倍以上。第四,信用卡犯罪发现滞后性便于欺诈交易的完成。由于信用卡发生信用卡欺诈交易、恶意透支等行为,一般要经过20-50天后才有可能被银行察觉,欺诈者有充足的时间变更所有的联络方式,使自己从银行的监管范围难追踪到欺诈案件的相关线索。第五,较小的欺诈行为由于查处成本偏大难以进入到司法程序。对于大量存在的、欺诈金额不大的案件,其中不乏已经触犯刑律的案件,往往因为进入司法手段的人力及费用成本较高,有的案件处理成本甚至会超过案件标的额,银行在利益受损后基法程序,违法犯罪者因此逍遥法外。

由于以上客观因素的存在,信用卡诈骗案件这两年放量上扬,而真正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案件非常少。以某家发卡行为例,2008年1-2月间实际发生并确认为欺诈案件1300多笔,但却没有一件付诸于法律途径,一些胆敢以身试法的违法者因而也敢于反复运用相同的手法逐个危害不同的发卡银行。

预防信用卡犯罪的基本思考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对信用卡欺诈罪的犯罪构成作了明确规定,对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等四种行为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该法条还规定,盗窃信用卡使用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以盗窃罪定罪处罚。由于刑法规定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和“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没有具体量化,加上利用信用卡违法犯罪的情况又十分复杂,这就给司法实践中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样一来,对于信用卡欺诈犯罪的惩处往往十分不利。也就造成了实际发案频繁,依法惩处的却相对较少,使一些利用信用卡犯罪的人员逃避了法律的打击。

事实证明,信用卡欺诈行为已经成为危害银行正常经营的重要障碍之一,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认真解决。我认为加强整个信用卡行业的管理、监控水平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前提;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的联动是预防犯罪的必要保障,强化法律手段,加强司法研究,及时制定有关打击信用卡欺诈犯罪的司法解释是信用卡违法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的现实要求。

我建议金融机构和司法机关在防范、打击信用卡欺诈违法犯罪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发卡行为要实行强有力的监控与约束机制。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为各家卡银行确定合理的风险指标,并实行严密的监控。当实际风险指标高于既定指标时,必须强制中止该银行的发卡业务,并及时责令该银行限期整改,直到风险指标下降到合理范围内才允许继续发卡,这样才能有效地堵住犯罪案件频发的源头。二是完善央行征信系统所记录的内容。目前央行的征信系统只记录由各家银行所提供的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个人信用资料,由于获取途径单一,其个人的资料记载不够完善。完整征信内容应该整合户籍信息、社保信息、工商信息、通讯信息等一切能有效记载个人社会特征的资讯。信用卡审核的实际作业中通过申请信息与完整的个人征信报告比对,可轻易发现虚假内容,为堵截欺诈申请提供了信息保障。三是建立专门的欺诈案件调处机构。首先是央行应该建立信用卡欺诈管理机构,直接与各发卡行内部风险管理部门接轨,掌控全国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并且在业务量较大的城市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建立发卡行定期提报制度,并建立相关计算机系统,逐步完善处理机制,切高金融犯罪的预防及应对能力。四是完善和修改现有法律条款。对《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适用原则,尽快作出司法解释,使各地司法机关在掌握信用卡欺诈犯罪的标准上,实现高度统一,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轻罪的界限。建议对屡次伪冒申请被退回后,仍然改头换面伪冒申领信用卡,故意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也纳入刑法管辖范围,制定出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总之,通过依法打击,维护金融机关正常经营秩序,对一般欺诈违法者也将起到强烈的警示作用。五是加大经营风险防范的科技投入。鼓励发卡银行采取更为有效而科学的防伪冒申请、支付体系,如2006年引入国内的“指付通”等先进的身份识别系统,可以广泛推广运用。遏制信用卡欺诈犯罪的增长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工作,同时也是我国信用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银行系统在大力发展客户数量、做大市场规模的同时,很有必要把欺诈风险防范与欺诈案件的查办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在央行的引领下,整合各发卡行的资源,建立完善的欺诈调查处理机制,真正把这个漏洞堵住。在司法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依靠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保障信用卡业务发展始终处于一个健康的法制环境之中,遏制信用卡欺诈犯罪的目标才能真正的实现。

下载信用卡反欺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用卡反欺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赔反欺诈专项工作

    车险理赔反欺诈专项工作方案近年来,保险欺诈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公司车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公司系统上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范和打击车险虚假赔案,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保险欺......

    云南省医疗保险反欺诈管理办法

    云南省医疗保险反欺诈管理办法 (2014年2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5月10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云 南 省 公 安 厅 云 南 省 财 政 厅 云......

    ###反欺诈管理办法(合集五篇)

    ###反欺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做好借款欺诈案件管理工作,促进我平台业务的健康发展,保障平台出借双方利益不受损害,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

    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案例

    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客户来到网点咨询信用卡业务,并出示了本人办理“信用卡”业务时留存的业务申请书。客户经理通过审核该笔个人客户业务申请书,确认客户......

    反保险欺诈信息报告5篇

    XX年度XX中心支公司反保险欺诈信息报告 XX年XX中心支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严格履行反保险欺诈义务,提高公司员工和营销员的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

    保险反欺诈相声剧本:生财有道

    乙:今年那,咱们举办了奥运、又逢改革开放三十年,真是举国欢庆啊!甲:“含悲忍泪往前走……”乙:哎!腊月天的你哭个什么劲儿呀?甲:“往前走……”乙:下边我给大伙说段相声……甲:“往前…......

    贷款反欺诈管理办法(5篇模版)

    欺诈案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做好贷款欺诈案件管理工作,促进和保障我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发现发生恶......

    财产保险公司反欺诈活动工作汇报

    财产保险公司反欺诈活动工作汇报 财产保险公司反欺诈活动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财产保险公司认真贯彻保监会、总公司关于严厉打击保险领域各类违法犯罪的工作部署和省公司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