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黑名单及信贷反欺诈

时间:2019-05-15 02: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用黑名单及信贷反欺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用黑名单及信贷反欺诈》。

第一篇:信用黑名单及信贷反欺诈

信用黑名单及网贷反欺诈

一,信用不良记录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记入不良信用记录:

(1)客户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或在我行及同业账户(包括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目前状态逾期,或最近12个月内出现过一次逾期90天以上不良记录(即逾期状态标志为“4”)。

(2)通过其他征信渠道获悉客户存在下列情况之一:

①因违规用卡等行为被列入我行、同业、人民银行或征信机构不良客户信息库; ②存在作为被告的重大诉讼或仲裁及其他法律纠纷;

③有恶意骗取银行资金行为;

④正在服刑期间或最近7年内曾有过刑事犯罪记录。

(3)经发卡行认定的其他不良信用行为。

(4)客户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最近12个月内曾经出现过逾期60天以上不良记录(即逾期状态标志为“3”)。

因此,在一家银行形成的不良记录或黑名单会有两种途径被所有银行共享,一是业内合作,即各家银行直接共享信用记录(参考以上第一条);二是征信上报,即银行将客户拖欠贷款、信用卡恶意透支等信息上报征信局,形成征信系统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后供所有银行参考。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支付电信、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都将逐步成为企业和个人综合信用报告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拖欠水电费等也有可能产生个人征信系统不良记录。二,信用黑名单

借款人贷款后,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经银行催收后仍然不能归还,此时借款人将被记入个人征信黑名单。同样的道理,信用卡持卡人消费后不能到期还款,或公司贷款到期后不能归还本息,也要被记入黑名单。

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贷款逾期都被记入黑名单,各家银行有不同的规定,但大多数要求贷款逾期不能超过30天,消费贷款不超过60天或90天,否则,银行将不再向其贷款,其他银行也不再与其合作,以前所欠的贷款本息还要继续追讨。

网贷黑名单,是指在多处高额度借款并恶意拖欠不进行还款的借款人名单。

神州融是目前国内对接网贷数据最多、最全的大数据风控平台,也是目前查询功能最快捷、最方便的反欺诈平台。平台致力于降低网贷投资风险,帮助网贷投资者更安全、更放心的进行投资,促进网贷行业阳光化、透明化、规范化发展。三,信贷反欺诈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做好贷款欺诈案件管理工作,促进和保障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发现发生恶性案件或突发案件时,应及时向上级详细报告案情。同时,应及时与公检、法部门联系,互通情况,密切配合,严厉打击犯罪分子。

第三条

对冒用他人名义、欺诈、内外勾结和内部作案等贷款诈骗行为的有关案件要上报信保事业部风险控制部。案件严重者,要及时向公司合规部部等职能部门报告。同时尽快查清案情,追收欠款,如必要应配合公、检、法机关进行法律诉讼及刑事责任追究。对已发生案件应建立健全的档案材料,并专档保管。

第四条

风险控制部必须成立专职部门负责处理每天电催、外访、核保、电话客服、全辖分支机构、全辖网点营业部及其他途径来源的案件或其他可疑信息,进行具体的调查、取证分析,拟定催收计划,实施追索。事后及时反馈案件来源部门和授权管理部,对案件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到关键的风险点,提出具体防范措施。案件整理归档后,定期向授信管理部负责人报告案件情况。

第五条

基本原则是在保证严谨的案件审核分工前提下,尽量使案件的调查、取证、处理、案件传递与管理、风险总结与反馈及整改措施等工作高效率、整个案件管理工作的流程扁平化。

第六条

欺诈管理案件管理应有专设职能部门,目前由风险控制部成立专门的部室行使此职能,人员设置原则上按案件的内外部分类来配置,以处理不同类型的案件,辅助设备包括:专门的电话、传真机及专用电子信箱。电话应由来电显示、接听均录音等功能,传真及电子邮箱应为处理贷款欺诈案件专用并对全辖公布。欺诈案件的传递及结果反馈以电子邮件为主(必须加回执)、传真机为辅。四,做信贷风控不单单是反欺诈就能起到作用

有业内人士指出,并不是单单的反欺诈就能起到作用,一般都是要组合来用,例如正常的风控系统都是黑名单、反欺诈、评分卡三个组合在一起。这是大数据和专业能力的结合产品,有了数据不会分析、不会建立模型,数据也发挥不了很好的作用。

互联网的虚拟性给P2P平台的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风控手段已不足以完全把控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时刻都有资金在互联网上流转。因此,保障交易安全、降低网络欺诈发生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通中国首席风控官王加武此前也指出,风控技术一直被看做是P2P行业的隐性门槛,也是P2P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核心与保障,而在国内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等背景下,建立科学、完善的风控体系,促进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仍是每一家企业不容回避的责任。

五,神州融对接多家征信、反欺诈、评分卡机构

为满足P2P等小微金融机构的反欺诈等风控需求,神州融与全球最大征信局Experian联合开发的大数据风控平台,已率先与众多征信机构对接,整合了国内权威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和电商平台等信贷应用场景的征信数据,涵盖用户的交易、行为、身份、学历、工商、通信信息和各类防欺诈规则、评分卡等,帮助小微金融机构快速识别欺诈风险,通过全球最优秀的ExperianSMG3决策引擎工具,帮助小微金融机构实现全信贷生命周期的风控管理和优化。

第二篇:反欺诈提示

反欺诈风险提示

尊敬的客户:

近期,针对市场上存在不法人员申请分期付款业务进行非法套现现象,深圳前海达飞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达飞)在此提醒您,为了维护您的自身信息安全,请拒绝参与套现与诈骗行为,套现是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你办理达飞分期付款业务时遇到他人承诺或自称:

一、成功办理后无需还款,他们帮忙还款或少还款

二、身份证丢失或未成年让你帮忙办理,给你现金作为报酬

三、帮忙冲公司销售业绩,给你现金作为报酬

四、声称办理分期后可以回收手机,给你现金

如遇到以上情况时,你可能已被别人欺骗,请立即停止办理分期,并向我司工作人员反映,并及时报警。

在此郑重提醒,请务必使用您本人的真实身份及真实客户资料申请分期付款,如发现提供虚假资料,我司将立即报警。如您的申请获得批准,请按合同约定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如有问题请联系达飞员工及合作商户洽谈,或拨打达飞金融客户服务热线:4008-0755-46。

本人已熟读以上贵公司的“反欺诈风险提示”并知晓其全部附属内容,本人如有以上情节造成贵公司经济损失的,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客户签字(手印):

签署日期:

第三篇:信用卡反欺诈

信用卡反欺诈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 fraud)

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伪卡交易(counterfeit)

指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截获银行卡磁条信息,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伪卡交易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11.7%。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尽快规范收单市场可以减少伪卡危害,建议可以采取以下这些防范手段:一是通过欺诈侦测系统实施交易控管并及时与真实持卡人核实交易;二是设置异常交易限制,将伪卡交易风险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三是对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商户发生过交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卡片进行及时换卡,有效防范风险。

3.未达卡交易(mail non-receipt)

指卡片在寄送过程中被他人截获并激活进行的欺诈交易。这种欺诈损失虽然占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但近年来急剧上升,主要是因为银行在其它方面加强了反欺诈力度,而欺诈分子也不断地探索新的欺诈渠道,盗取邮件便是其中之一。

针对未达卡交易欺诈主要通过卡片激活的身份核查环节和授权交易限制来防范。发卡行通常都要求必须使用申请时预留的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来开通信用卡。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加强信用卡申领环节的管理和激活环节的风险控制。

4.丢失被盗卡交易(lost or stolen)

指未经授权或同意,冒用或盗用持卡人遗失的银行卡进行欺骗性交易。为避免

失窃卡欺诈的发生,对于发卡银行来说,主要还是应引导持卡人树立正确的用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丢失被盗卡交易主要防范手段,一是交易短信及时通知持卡人,持卡人获悉卡片被盗后立即联系银行进行挂失;二是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丢失被盗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三是加强对持卡人进行风险防范常识教育。

5.非面对面交易(Card-Nor-Present fraud,简称CNP fraud)

指通过电话、邮件和互联网等不需要出示真实卡片的渠道使用信用卡,犯罪分子只需提供非法取得的他人信用卡卡号、姓名,有效期等信息即可进行欺诈性交易。利用盗取的信用卡信息进行卡不在场欺诈造成的损失成为最突出的类别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和电话商务的兴起和盛行以及团伙犯罪。截获卡片信息或者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交易测试,给发卡行带来损失。

6.账户盗用(account take-over)

指欺诈者获取了部分或全部真实持卡人信息,并假冒真实持卡人对卡账户的信息进行变更,要求信用卡公司把邮件送到新的通信地址,然后向信用卡公司谎报信用卡丢失了,要求把新的信用卡寄到欺诈分子指定的通信地址,从而获得信用卡进行欺诈性交易。为防范此类风险,建议加强客户信息保密,银行应在对主机系统中持卡人地址、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变更之前,先对变更信息申请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并认真检查客户提出的申请,一定要以确保持卡人本人身份为操作前提。同时,通过短信或其他方式通知持卡人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手段。

7.收单业务商户欺诈(Merchant Fraud)

商户欺诈相关的欺诈类型主要有恶意倒闭、虚假商户、洗单、信函、电话、网络营销欺诈、商户套现、侧录、卡号测试欺诈等。当前我国信用卡套现情况非常严峻,极大加重了发卡行的经营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隐患之一。打击套现行为必须要从规范收单市场和发卡行加强交易监控两个方面入手,两者缺一不可。为防范该类风险,一是加强收单行商户申请相关信息审核控制;二是加强对商户的巡视检查;三是加强对商户的交易监控。另外,加强对商户的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规范使用POS操作,严格受理信用卡业务审查程序,有效防范收单欺诈。

其他一些如持卡人欺诈,即合法持卡人抵赖其银行卡账户下的交易行为,通常表现为两个合法持卡人相互交换银行卡并在不同城市使用对方的卡进行消费,以造成自己没有使用银行卡的假象。这类欺诈是由于道德风险引起的,较难识别,银行应在做好持卡人诚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提请争议账户

的监控力度,通过经侦部门等途径追查。

三、如何有效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对策

信用卡欺诈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违法犯罪问题,尽管许多国家颁布诸多法律旨在保护发卡银行和合法持卡人的利益,信用卡欺诈仍然层出不穷。遏制信用卡欺诈根本方法就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技术措施的采取来进行防范。

1.欺诈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

当信用卡欺诈风险产生时,发卡行虽然会及时采取冻结账户、异常交易排查和降低账户额度等多种手段进行管控,但是风险损失已经产生。要遏制住信用卡欺诈风险,预防才是关键。在防范各种信用卡欺诈行为中,培养合格的调查人员是关键,组建一批精干高效的信用卡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信用卡欺诈行为的发生。为从源头上防范住风险,提高员工的主动识别能力,培养一线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在当前信用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2.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管理

利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如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发展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和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来预测信用卡申请或交易为欺诈的概率大小,为制定智能型反欺诈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1)制定以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系统中保存的欺诈记录或嫌疑性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以及申请表填写信息与征信记录信息之间的差异来预测信用卡申请为欺诈的概率。

(2)制定以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持卡人的交易行为模式为分析基础的,以对比当前交易与历史交易模式的差别为分析焦点的,以精密的数理统计模型(典型的是使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为分析手段的,以预测当前交易为欺诈的概率为分析目标的模型。

除了对欺诈风险较高的交易做出拒绝或电话核对的决策进行反欺诈以外,银行还可以利用欺诈风险评分来发现可疑的交易,利用事后电话联系、信件联系或电子邮件联系的方式,与持卡人在交易以外进行沟通核对可疑的交易。这些反欺诈措施可以作为对实时反欺诈授权决策的有效补充。

3.其他各种反欺诈的技术和手段

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策略和手段以外,还可以综合地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反欺诈。

随着欺诈的上升和有组织的欺诈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大规模作案,传统的磁条卡和签名消费的形式通到了严峻的挑战

。芯片和密码系统(Chip and PIN system)就是为有效地防止伪造和卡丢失或被盗欺诈应运而生的。

欺诈不仅给银行带来损失,也给持卡人带来损失或不便,所以持卡人有反欺诈的强烈需要;欺诈的发生,相当程度上与持卡人的行为有关,比如卡丢失或被盗、卡信息被盗、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等,所以持卡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防止欺诈的发生。所以,对持卡人进行教育以正确的行为尽量避免欺诈的发生。

四、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是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

从国外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卡机构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风险控制等粗放式经营理念、而又经过其后出现的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坏账核销率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之后,这些国家的信用卡市场才逐渐走向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之路,政府的监管政策、法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因此,为了促使我国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各市场主体应充分利用本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积极转变思维,推动技术创新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加快市场法制法规建设,提升行业监管水平。积极探索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大力营造诚信可贵、失信可耻社会氛围,合各方之力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健全个人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个人信用记录查询和运用,逐步形成竞争有序、运转规范的信用卡市场,加强创新促进信用卡业务真正成为银行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实现良性发展的推动力,夯实金融服务基础,促使我国的信用卡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世知.美国信用卡产业中的反欺诈管理.中国信用卡.2008.04.15

[2]李红朝.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探析.中国信用卡2009.06.15

[3]郭田勇.探析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备的风险.广电运通2009 6

第四篇:反商业欺诈建设地方信用体系

反商业欺诈建设地方信用体系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地方政府认识到位。行动积极,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成效明显

近几年,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性很高,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进一步优化投资贸易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提出了诚信建设的目标和口号,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各具特色的领导推进机制。

建设了多来源、跨领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各地都把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重庆、湖南、深圳、宁波、汕头等省市都建立了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浙江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入库企业数达到近80万家,数据种类达到88类919项;深圳市集成了97万多家各类市场主体的3432万多条信用信息:上海市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入库人数达820万人,覆盖了全市87%的有信贷能力的人群;湖南省的“公民信息数据库”归集了全省9200多万条与个人信用密切相关的信息,涉及6627万自然人。

制定信用法规和标准。各地区根据需要,开展了信用立法、标准化方面的探索,对信用信息的内容、归集的渠道和时限、公开的范围和方式作出了规定,统一信用信息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法,为信用体系的运转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山西省制定了《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深圳颁布实施了《深圳市企业征信与评估管理办法》等。

加强信用信息的应用,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各地围绕信用产品使用这一关键环节,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信用服务市场的发育。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在政府采购、招标、公务员录用的过程中要求提供信用评估报告。浙江省企业信息查询次数已达到266万次:上海市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库累计提供个人信用报告683万份,平均日出具信用报告6000份,个人信用报告成为个人信贷、就业、公务员录取的重要依据。截至2006年底,湖南信用网的访问量超过86万人次,公民信息服务平台年核查量高达300万余人次。

跨地区信息共享初具雏形。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开展区域合作机制,打造“信用长三角”,成立了江浙沪信用体系工作组,协调推进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制定了三省市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初步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

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信用分类监管逐步完善

依托管理职能,归集信用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覆盖了5.4亿的自然人和82%的企业信贷总额;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正在建立全国各类企业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和吊销企业共享数据库;海关总署建立了进出口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交易主体的以往交易记录、交易金额和频率设立了“关注名单”、“黑名单”等信息库;保监会计划建立包括客户投诉和高管人员、保险从业人员、投保人信用资料在内的信息系统;建设部对一级资质的房地产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系统,并建立了房地产估价师的信用档案。财政部依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诚信档案系统等。

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有关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应用信用系统,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类监管,初步建立了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比如,工商总局制定了《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确立了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建立了企业信用分类等级标准,明确了在市场监管中相应的激励、预警、惩戒和淘汰的内部工作机制;食药监局2004年印发了《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并在部分地方进行了试点:海关对在册的30多万家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类别;保监会推动行业协会对保险营销员实行“黑名单”制度,规范营销员展业行为。

探索部门间信息共享,推动联合监管。国信办在会同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开展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目前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通过对企业基础信息的比对和交叉稽核,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联合监管能力,在各地促进财税增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关、商务、工商、税务、外汇、质检、银行等部门加强了联系配合,形成了电子口岸、电子海关、大通关等制度安排,提高了监管效率。全国整规办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反商业欺诈监管信息共享和分析预警系统,并准备在全国推广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

诚信宣传深入人心,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各地、各部门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全国整规办等单位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等文件要求,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全国整规办会同中宣部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连续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营造浓厚的诚实守信社会氛围。吴仪副总理在宣传月活动的总结报告上批示:“这项活动抓得很好。今后每年都要坚持办下去”。经过近几年来大范围、高强度的宣传教育,“守信光荣、处处受益,失信可耻、处处受制”的观念深入人心,日益成为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

行业信用建设和诚信自律逐步加强

通过商会、协会推动企业的信用实践是当前推动信用建设的有效途径。2005年12月,全国整规办会同国资委发布了《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推动商会、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评议和失信惩戒制度,帮助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开展企业信用评价。2007年年初,有44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开始了试点。

信用服务行业逐步发展。信用需求日渐增加

中国信用服务行业正步入发展期,成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企业信用调查机构200多家,资信评级机构近80家,信用担保机构5000多家,商帐管理企业1500多家,其他专业信用服务机构500多家,信用服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劳动保障部于2005年3月决定将信用管理师作为一种新职业,并于2006年1月颁布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上海市专门成立了信用服务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统计,开展会员服务,实行行业自律。

当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当做好的几项工作

尽管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也比较突出。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会上反映的情况

看,地区之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急迫性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局限于一般号召和动员,实际效果不大。希望参加会议的同志回去以后要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借国办指导意见的东风,争取地方政府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把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真正抓起来。

二是打破信息封锁和垄断,实现信息公开和共享。没有信息公开,信用体系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对政务信息的公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这样80%的信用信息的公开就有了法律依据。要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推动信用公开上一个台阶。首先,各部门要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把本系统内的监管信息整合好,增加信用分类管理的功能,实现系统内的共享;其次,围绕各部门的管理需求,实现部门间监管信息的横向共享;第三,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实现信息交换,有效地利用各部门自下而上归集的监管信息,直接服务于当地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需要;第四,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开监管信息,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形成对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的联防。

三是加快信用立法和标准化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中国在信用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瓶颈。应当通过立法,规制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公开和使用的行为,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设立和运行,明确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等重大问题,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通过标准化建设,统一信用信息技术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并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奠定技术基础。

四是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信用体系建设不能政府“一头热”,要发挥行业组织、企业、公民和信用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的作用。各类市场主体都要形成信用风险防范和自律制度,在做出市场决策前,要对交易、投资对象的资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从自主调查为主逐步转向利用社会化的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要积极推进行业的信用建设,建立信用记录,实行信用评价,褒扬守信行为,强化行业成员的守信意识,配合政府监管部门,惩戒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行业信用自律。

五是扶持信用服务企业发展,规范其执业行为。目前中国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无论是规模、结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存在很大差距,信用市场存在供需两缺的现象。可以说,专业化、社会化的信用服务是社会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枢纽。各地都要采取措施,培育信用需求,扶持信用中介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

六是切实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继续大力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实际、惠及群众的诚信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形成“守信光荣得利,失信可耻受损”的社会氛围。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

在这次座谈会上,大家结合自身的实践,深深地感到,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除了要做好上述具体工作之外,还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律,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基本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各类社会主体信用信息的公开、汇集、传播、加工和利用,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由于信用信息分散、封闭、滞后、虚假所导致的矛盾,弥补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在行政管理和司法活动中、以及各类社会主体在经济社会交往中信息不完全的缺陷,形成透明、严密的社会监督网络,规范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强化他们的信用意识,惩戒失信行为,褒扬诚实守信,从而维护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要正确处理地方、部门先行先试与形成全国统一模式和体系的关系

就社会信用体系本身的特定性质来说,必须统一、完整,实现全覆盖,才能充分发挥效能。但在现阶段,在认识还不完全统一,实践还不充分,目标模式还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如果一味追求自上而下统一模式,必定会陷入无谓的争论,反而会拖延社会信用体系的进程。从这几年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看,一些地方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探索出了可行的运行模式,取得了初步的应用效果,并且出现了两个积极的趋势:一是地区之间的不同探索有趋同的倾向:二是地区之间相互联通、实现共享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已经开始出现“信用长三角”等区域内融合、联通的机制。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中国统一、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地方、部门率先形成局部的信用体系,再通过局部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体系。这种途径,一方面可以在局部推进的过程中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在全国范围内由于模式选择不当,冒然推进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延误;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地区之间的不同模式中取长补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国情的运行模式。

正确处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条块关系

当前,条条和块块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并且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可以说,条条和块块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信用体系,都是中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条块之间还没有形成互相联通、有机并存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封闭。事实上,不论是条条还是块块,都对社会信用体系有着急迫的需求,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条条侧重于通过信用分类监管,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块块则侧重于树立地方形象,改善贸易投资环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条条和块块之间应当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或相互取代。对条条来说,上级机关应该鼓励和支持下级机关积极参与当地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信用信息;对块块来说,要积极组织推动本地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联通和共享,为各部门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能提供帮助。

正确处理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任务十分急迫,信息资源处于分割、封闭状态,信用立法滞后,信用市场发育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政府必须积极行动,有所作为,承担起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责任。我想,主要是完善信用法律制度,建立信用体系管理体制,整合信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公开,禁止各部门利用职权搞信息封闭和垄断,强化信用监管,引导信用需求,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清除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各种障碍,支持信用服务机构的设立和运行,同时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促进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原则,支持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政府只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必要的支持,并进行有效的监管,不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政府部门不应当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搞市场化经营,也不宜以政府名义直接搞企业信用评级。

正确处理信用体系建设与应用的关系。

信用体系建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绝不能把它当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如果不能实际应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成了纸上谈兵、无的放矢。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得好不好,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能否通过应用,使信用缺失问题得到根治或缓解。大家认为上海、深圳的信用体系建设卓有成效,除了对他们信用体系建设本身的工作表示肯定以外,更重要的是见到了实效,比如上海市的不良贷款率连续五年下降,只有百分之二点几,深圳市甚至不到百分之一,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地方的政府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公务员录用、评选先进、出台优惠政策时,把提交信用报告作为必经程序,有的地方还把信用方面的要求嵌入标准合同文本或审批程序。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信用体系的实际运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五篇:保险业反欺诈.范文

如何在保险业中主动反欺诈?

2011-07-25 16:37:15 来源: 福布斯中文网(上海)转发到微博(0)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在保险行业,“欺诈”是一个令人恨之入骨,却又常常无可奈何的现象。据美国反欺诈联盟的估算,2006年美国由于保险欺诈造成的损失达到800亿美元。中国虽然鲜有此类统计,但有业内专家指出,我国保险欺诈金额占赔付总金额的比例,要比全球平均水平更高。数年来保监会一直重拳治理这一行业顽疾,今年以来还多次表示将会出台反保险欺诈制度;各大保险公司也都使出全身解数防范欺诈。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发生越来越频繁、手段越来越高明的保险欺诈,有没有足够先进的招数来抵御?

反欺诈,不要得不偿失

反欺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掌握的不好,有可能造成在成本上、效率上和效果上得不偿失的现象。在反欺诈的理赔管理过程中,有三方面的因素需要去平衡:

第一是赔款本身。赔款是理赔中最大的一笔支出,在这部分支出中要尽量减少欺诈和渗漏。但是,如果保险公司没有经过充分调查就拒赔,会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但是如果对每一笔赔款都有过度调查,则又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第二是理赔成本。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考虑,要尽量减少非必要的成本,但是如果过于关注产能或者单笔理赔成本的减少,理赔速度会上升,但是可能会存在过度赔付;而且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量和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平衡就会打破;

第三是客户服务。所有的客户都不愿意自己的赔付要求被质疑,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很好地去平衡客户满意度和案件调查之间的尺度;另外人员冗余、专业化程度不够,以及工作人员在理赔过程中不恰当的管理、审核和操作,都会损害客户服务的水平。

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采取的反欺诈的措施与手段,很多效果不尽理想,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不可能对每个案例、每个环节都进行调查;理赔员和审核、调查员职责是分开的,理赔人员重视的是快速结案,而不是识别欺诈;对于理赔员及时培训并产生报表是非常困难的;勘查的资源调度效率很低,没有系统的方法去优先关注可以减少更多损失的案子,没有统一标准的方法去甄别欺诈,而且不同的方法需要的技术和数据不一样。总体来讲,缺乏先进的、高效的甄别能力去识别最可疑的理赔行为,缺乏数据支撑的手段和系统去支持它的反欺诈业务流程,导致大量的工作资源投入浪费在没有目标的调查中去。

临渴掘井,不如防患未然 传统上大多数有欺诈可能性案件的发现是经过了整个业务流程,从报案、查勘、定损、谈判、核赔到追偿残值,很多时候是整个流程都快走完了才发现需要去做调查。这就导致就算欺诈被发现也是事后的,而且是在赔款支付以后,这就意味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去追回欺诈款。如果能够采取主动的反欺诈调查,就是在成千上万的理赔案件里面,通过一些模式分析首先发现存在高风险的欺诈案件,在这些案件进入平常的处理流程之前,将它们引入特别的处理程序,提前启动调查流程,这样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保险公司的成本,而且因为避免了事后追偿或者当时质疑,客户满意度也会提升。

国内一家领先的保险公司就正在进行这样的实践,将反欺诈的调查手段尽量提前。该公司把反欺诈的过程分成发现、处理到防止三个环节。在发现环节要有手段,针对每一个特定类型的风险都要进行甄别,并且对风险因子进行量化;处理环节要根据发现的风险采取多方的处理措施,不同类型的风险要用不同类型的措施去应对,减少由于欺诈所产生的支出;防止环节要了解跨整个企业环节的风险而不是某个业务环节的风险,采取主动的、预测性的风险管理手段,持续监控和了解逐渐凸现的可能风险。

该解决方案的特点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海量的非正常客户理赔数据进行分析,充分利用行为建模(behavior modeling)的方法来甄别潜在的渗漏和欺诈,即:通过一些专有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手段去帮保险公司厘定一些标准。

什么样的行为是具有高风险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是用什么样的数据维度来衡量和发现的?哪些人群最有可能采取这样的行为?为了找到目标人群,需要用什么样的数据去捕获?在获得行为模式识别和可能客户对象识别的结果后,来分析和预测到底哪些案件应该控制风险,哪些案件应该降低成本支出,把有限的保险公司的理赔资源投入和精力放到最有可能发生欺诈和渗漏的案件上去。

解决方案分三个阶段来实现:

理赔档案分析: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典型欺诈案件做分析,找出欺诈的来源和根本原因。这是一个定性分析阶段,基于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 理赔档案的管理系统中掌握的大量理赔档案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评估,总结出来一些标准和规则,并分析出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中能够掌握的哪些数据和维度和分析得出的欺诈来源和根本原因对应,从大的方面去优化理赔操作,为下一步的建模提供一些基础的数据。这里涉及的设计问卷、案卷调查、案卷审计、改进报告等,都要通过访谈和结构化的分析总结出欺诈的来源和根本的原因。其中还要用到一些严格的统计分层抽样的方法,保证这样的定性分析有一定代表性。

行为建模:从理赔档案分析出的类型和数据维度基础上,利用行为建模的方法发现欺诈的规则和模型,随后进行批量的数据预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半自动化的阶段,既有手工工作,也利用一些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工具,比如IBM业界领先的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哪些资料对于判定欺诈风险有作用。持续优化和改进:把发现的规则和模型引入到理赔系统和业务流程中,进行自动化的持续优化和改进。这是一个自动化的阶段,可以利用IBM ILOG等优化软件和工具,把行为模型的结果,如什么样的人群、什么样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时间点发生欺诈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这样的规则,应用到理赔、核赔、业务分析建模、管理人员绩效报表这四个理赔过程中的主要业务流程里面去,并且固化成为业务流程的一部分。

实施了该案例之后,保险公司看到了一些非常直观的收获:

更加有效和策略性地指导新员工的工作。保险行业靠的是人,资历较浅的理赔员或调查员刚加入公司时因为经验不足,非常可能误判案件。传统的做法都是师傅手把手传帮带一段时间,这就产生了很高的成本。

统一审核标准。过去每个理赔员由于资历、专业领域、过去经验的差异,对于同样的案件做出来的判断很可能不一样;而且由于交给调查员的案子非常非常多,调查员的效率也非常低。有了BAO解决方案,可以相对统一审核标准,同时可以过滤掉一些没有必要调查的案件。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传统的商业智能技术(BI)已经不能满足领先企业的需求,怎样利用智能技术和工具,结合业务的应用点,深刻洞察现在业务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应用在企业业务流程中,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准确率,就成为企业决胜未来的核心和关键。最为关键的是将分析和洞察应用和固化到企业的流程中去,并在实际业务中根据业务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和客户的变化而持续优化设计出的模型,让企业的业务更加流畅地运转。

为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理赔管理水平,提升理赔效益,日前,人保财险桐乡支公司根据上级公司要求,细致部署,积极开展反欺诈反骗赔工作,挤压理赔水份,维护公司利益。

一是思想重视,行动落实。支公司总经理室、桐乡理赔分中心主任、展业团队、理赔人员共同联动,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积极推进理赔反欺诈专项工作

二是周密部署,内外联手。第一是,继续与交警部门联系,提高联合打击能力,从事故第一现场查勘开始,做好诸如酒后驾车、无证驾车、假现场等理赔欺诈现象的防范,从源头遏止虚假案件的发生;第二是,要求合作修理厂发挥带头作用,诚信经营,及时向保险公司反馈骗保信息;第三是,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内外协作;第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建设等。

三是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在开展保险反欺诈工作中,把提高现场查勘质量作为提升保险反欺诈能力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对所有车险单方事故实行24小时现场查勘制度;对涉及敏感出险时间的案件查勘员要对驾驶员进行笔录;对迹象可疑的案件及时联合交警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对已报交警但是离开现场的案件进行复查现场,确保漏洞的堵塞。

四是建立台帐,及时反馈。一要落实专职人员建立完善的台帐,及时收集整理反欺诈工作案例以及统计数据,并上报上级公司,同时汇总各类有效措施并固化为长期工作举措;二要在强化外控手段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将理赔人员的理赔反欺诈业绩与薪酬挂钩,充分利用奖励政策调动理赔人员的积极性,强化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车险理赔反欺诈意识,提高自觉性。

下载信用黑名单及信贷反欺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用黑名单及信贷反欺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赔反欺诈专项工作

    车险理赔反欺诈专项工作方案近年来,保险欺诈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公司车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公司系统上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范和打击车险虚假赔案,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保险欺......

    云南省医疗保险反欺诈管理办法

    云南省医疗保险反欺诈管理办法 (2014年2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5月10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云 南 省 公 安 厅 云 南 省 财 政 厅 云......

    ###反欺诈管理办法(合集五篇)

    ###反欺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做好借款欺诈案件管理工作,促进我平台业务的健康发展,保障平台出借双方利益不受损害,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

    反保险欺诈信息报告5篇

    XX年度XX中心支公司反保险欺诈信息报告 XX年XX中心支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严格履行反保险欺诈义务,提高公司员工和营销员的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

    保险反欺诈相声剧本:生财有道

    乙:今年那,咱们举办了奥运、又逢改革开放三十年,真是举国欢庆啊!甲:“含悲忍泪往前走……”乙:哎!腊月天的你哭个什么劲儿呀?甲:“往前走……”乙:下边我给大伙说段相声……甲:“往前…......

    贷款反欺诈管理办法(5篇模版)

    欺诈案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做好贷款欺诈案件管理工作,促进和保障我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发现发生恶......

    财产保险公司反欺诈活动工作汇报

    财产保险公司反欺诈活动工作汇报 财产保险公司反欺诈活动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财产保险公司认真贯彻保监会、总公司关于严厉打击保险领域各类违法犯罪的工作部署和省公司理赔......

    深圳保险业反欺诈工作机制

    附件:深圳保险业反欺诈工作机制保险欺诈是一种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实施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为组织深圳保险业深入开展反欺诈工作,打击保险欺诈犯罪,切实保护被保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