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现行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加以说明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与此相对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从1999 年起以年均增长30%的速度快速发展[1],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考试型,即招生对象必须通过统一考试,经过复试(面试)后方可取得入学资格,这是现行研究生招生模式的主体形式。二是非考试型,即招生对象在院系和学校的推荐下,免试攻读相应学校相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免试对象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知识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从对新形势下的发展情况分析来看,现行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招生质量缺乏保障,与实施研究生选拔和培养所期待的生源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考生机会不均等。国家每年下达统一分数线,对单科成绩和总分都作了规定,看似公平,实际上差异很大。虽然统一命题,但阅卷却分布在各个省区,评卷松紧程度难以统一,产生了实际上的不平等。而各学校自行命题的专业课就更难体现公平,各校之间试题的范围、深度、分量等诸
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相同专业,不同学校考生的考试科目和质量也没有什么可比性。而招生录取还是以这种不等值的分数为主要依据, 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录取,这就难以保证公平竞争,对报考不同学校的考生来说,机会是不均等的。
二是难以展示考生的真实水平。对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来说,公共课中的外语和数学往往是他们面前的拦路虎,而其中又以英语为最难。正因为如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大量的时间花在公共课上,而较少时间顾及专业课,也因此有许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出现在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所以,单从考试成绩很难全面判断考生的真实水平。尽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研究生教育仍然属于精英教育,因而在每年几十万考生中,有幸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人数比例很小。但在那些众多的“不幸者”中,有一部分考生是具备相当水平的,无论是在知识面上,还是在学术研究的潜质上,都是适合读研究生的。
总的说来,现行的研究生招生模式在形式上虽然表现出了客观的公正,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对高校选拔真正意义上具备研究生入学资格的考生来说,还有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一环节的不足,对于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不利的,有必要对此加以改革和完善。
[2]
二、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的改进措施
1.调整考试科目,建立灵活的录取机制
调整考试科目,降低统考科目难度。作为选拔高级人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应放在考生专业知识的考察上,应当调整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对于统考科目试题的难易程度,也应当有一个恰当的认识。一方面由于统考的外语、数学难度很大,想报考研究生的考生必须利用大学期间的 2 所有课余时间进行认真、系统的复习、准备,因而耽误了其它很多知识的学习,对本科阶段的教学效果和考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各招生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命题的专业课试题明显 较统考科目容易得多,无形之中使统考科目成了考生能否考取的关键。为了改变这一不合理状况,必须降低统考科目的试题难度,并对专业课按一级学科分类进行全国联考,委托有实力的高校出题、阅卷,以保证相同学科的专业试题与统考试题难易程度的一致性,达到真正测验考生基础科目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目的。
2.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内容
针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所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明确初试和复试各自所应担负的职责。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目的,就是在报考研究生的本科生或专科生中选择理论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具备研究生培养潜质的人,而细化的专业知识的考察是复试应该发挥的作用,不应该放在初试环节。要达到初试的目的,选择有培养潜质的人,就应该取消各高校自主命题的专业基础课,全部改为统一命题或联合命题,并按一级学科命题。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对考生的知识考察范围,而且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察全部放在复试中,可以强化复试的作用,避免复试的形式化。同时,为防止研究生入学考试教条化,统一的命题中应减少知识点的背诵,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在达到考察考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些都要求在命题以及制定标准答案上更加的灵活,防止格式化、样板化。
当然,由于改革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难免会产生一些阻力,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有调整和适应的阶段, 但是改革的大方向必须坚持。只有这样,研究生招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真正形成有利于研究生选拔、培养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姬红兵.扩招形势下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8).2.赵研.浅析现行体制下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教育研究,2006(4).
第二篇: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财务报告可以反映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经营情况与现金流量的运行情况。外部信息需求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分析企业的活动情况,从而决定是否投资,内部信息需求人员利用掌握的财务信息提高管理水平。当前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与时代发展不相协调,暴露出一定数量的缺点,笔者认为将来的财务报告在内容与形式、方法等方面必然会不断创新。本文首先指出了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针对性解决策略,希望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财务会计 财务报告 改进措施
一、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时间过晚
当前财务报告不能全面披露与交易没有关系但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为了使企业的投资人员、债权人、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传统财务报告以定期报告为主,因为每一个企业都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因此本身利润会有所下降,但这些活动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可以推动企业的顺利发展,所以为了达到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应该及时披露更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信息。
(二)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
一般情况下,会计信息展示人员与会计信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操作不慎则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但企业负责人拥有管理企业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可以控制会计人员发布会计信息,有时为了得到更高的经济收益而故意披露虚假会计信息,以此得到职务与股票价格的上升。会计人员是加工处理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
传统财务报告是在充分研究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将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呈现在信息需求者面前,表现的是企业已经过去的生产经营情况。但当前财务报告要求及时反映硬性资产,如及时披露企业的知识产权与人力资源情况。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当中,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当前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重视,但传统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满足不了使用者的要求。假如会计数据只能反映一个企业在过去较长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那么企业领导与外部信息需求者则不能依据这些信息做出科学决策,本身利益有可能受到侵害。
(四)没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关联性
在企业财务工作方式当中,传统财务报告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虽然在工作过程中多次强调信息的安全可靠,但财务信息中包含的关联性在企业财务信息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中的会计财务信息本身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信息本身与其他事物的关联性与信息的安全性,这二个方面决定着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有效性。我国大部分企业当前还没有制订财务报告指标体系,因此企业发布的财务信息与信息需求者的需求达不到一致,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信息需求者的不满。
二、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针对性策略
(一)应用完善的财务计量手段
这种现状关于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由于传统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与财务运行情况,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针对性,尤其是涉及那些敏感项目的信息。要求财务报告形式不断丰富,可以分为详式报告与简式报告二种。简式报告可以进一步简化各种报表、报表中的各个项目、报表后面的附注说明等。详式报告则要求会计制作详细的会计报表、附注说明等,要求在编制会计报表过程中以上市公司的有?P要求为标准进行,有时可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披露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披露更为完善的内容
以财务报告中的充分提示原则为标准,要求必须披露与企业经济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同时要披露用户可以理解的信息,财务报告也可以利用披露的信息及时提醒用户做出科学决策。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做到清晰明确的内部分工、完整明确的组织结构以及可靠的交易记录和报告系统。内部审计需要以内部控制作为基点,审计员必须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保证对金融衍生工具有深入的认识,此外还要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提供改进的方案。如果有机会每年都可以进行一次计金融衍生工具的业务,以此保证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更加完善。
(三)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要想得到最为准确的公允价值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由于评估公允价值要求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会计人员参与。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需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第一,企业为会计人员加强自身学习创造各种机会,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与判断能力。第二,对会计人员还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但要利用完善的制度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而且也要建立诚信档案,一旦发现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则需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要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如提高会计人员的待遇水平、制订完善的奖惩制度等。
(四)提高表外融资水平
企业还需充分利用表外融资,企业领导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利用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防止发生贪污受贿现象。存在于企业当中的可变利益实体,企业财务报告都要全面披露其信息,防止披露虚假财务报表。监督部门还需及时监督表外融资行为,利用监督掌握不同公司的表外融资情况,使监督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认真研究表外融资的核算手段,以此得到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
三、结语
总之,企业财务报告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财务运行情况都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有所体现,因此企业经营人员、债权人员、投资人员都可以在充分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上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未来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应该详细研究其中的影响因素,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其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崔凯.东方企业文化.2015(20)
[2]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陈丽敏.现代经济信息.2015(01)
[3]基于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探析企业财务报告的改革创新[J].王玉晶.商场现代化.2014(31)
作者简介:魏艳霞(1963年4月-),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单位: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山东分所。
第三篇: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徐州民政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医疗经费没有固定保障,医疗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就医环境有待改善。
2、创新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高度重视医院建设,固定保障医疗经费,增加先进设备,引进优秀人才,增强服务能力。
2、改善医院就医环境。
改善医院整体就医环境(如:洗刷间、开水设备、厕所等项目);改善病房就医环境(如:增加病床数、电视、空调、床头柜等生活设施);加大医务人员办公环境的改善。
3、创新服务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创“患者满意医院”、创“患者放心医院”。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医疗行业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让群众满意,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徐州民政医院
2015年7月25日
第四篇: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XXXX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目前工作中创新服务有待加强
2、科室劳动纪律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改进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
围绕“一切以患者方便为主”这个基本的思想展开工作,加强导大厅医台,咨询处主动读物意识,同时为了方便患者咨询和就医,医院分别开设咨询电话,网上咨询等服务。做到人性化精细服务,为患者创造更加便利的服务条件
2、优质服务,创“患者满意医院”
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全院上下推出优质服务举措,推行文明礼仪服务,实施全日制专家门诊制度,加大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权重,促使医疗服务社会综合满意度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全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门诊推行的首诊首问首治责任制和全程导医服务模式,使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能够感受到如亲人般的体贴与尊重。
3、高效医疗,创“患者放心医院”
作为一家医院,医疗质量问题始终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基于这点认识,医院领导在充分发挥科室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加强考核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医院一律给患者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分级进行管理,严格规定各类专业人员分级开展诊疗技术的规定,责任到头,实行医疗责任追究制,并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4、加强劳动纪律,创“一流服务团队”
经院务会研究通过,全院实行上班下班签到制,并购买指纹机。医院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的组织性、纪律性,严明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上下班考勤、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和会议纪律等方面,凡发现违反者,均按医院相关制度惩处。
第五篇: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
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内容题要:国家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公务员培训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政府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它们制约了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发展,使培训教育工作未能很好地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将问题解决好,将我们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分析公务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改进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公务员
培训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务员培训管理不规范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管理。员工管理好了,物资管理好了,自然就成功了一大半。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就缺乏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一方面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目标、内容质量等缺乏周密而有效的规定,对各行各业、各级各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各类干部真正需要哪些知识进行培训,究竟应达到什么水平以及是否达到等,没有一套完整的预测和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进行了机构改革之后,人员更显得相对不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不能有效协调,不能严格执行党员调训的有关要求,与原有工作不能完全脱钩,使培训管理工作难度增大。第三方面是培训管理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制度等难以严格执行。
(二)公务员培训认识不充分
公务员培训作为公务员的素质更新机制,在整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及时更新公务员的素质结构,提高公务员的实际能力和技巧,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对公务员培训非常重视,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培训有所规范外,还有《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等配套法规。但是,各级培训组织没有严格贯彻执行,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依然各行其是。对受训人员而言,他们对待培训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培训不过是任职过程的一个环节,存在走过场的不正确心态。更有个别公务员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进了培训班,理论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提拔重用自然就轮上了,学与不学一个样。以至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把培训过程变成外出散心减压、交朋结友、联络感情的过程,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三)、公务员培训机构不健全
1、公务员培训的综合管理机构不健全。《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指出,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主管本辖区公务员培训工作。政府人事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协调本辖区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公务员培训工作。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人事部门都设有培训股,由培训股负责担当公务员培训的综合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培训股的干部一般都由人事
干部兼任,没有专职的培训管理干部,甚至有的单位和部门根本就不设培训综合管理部门,需要时,就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这就大大削弱了培训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制约了培训工作的研究、组织、规划和实施,阻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公务员培训的施教机构不健全。由于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配套的培训教育基地网络建设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专职的师资队伍,培训工作一般都依靠行政管理学院或党校承办,个别地方的培训工作只是由人事部门下设的干部培训学校来完成。教师队伍多为党校原有人员或临时外骋人员组成,其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有限,多着重于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现行的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技能等新理论新内容涉及较少,许多公务员培训课程质量不高,要么还停留于相对陈旧的一般宣传解说,要么就仅仅介绍西方理论,或者是某些“热门”或外国知识的拼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和实际两张皮。面对公务员层次多、数量大、要求知识范围广的要求,一般的党校教育很难达到应有的培训水平。同时,公务员参加培训学习的选择余地小,除了学习指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之外,还不能按照实际工作的需求来设置选修课,这就难以满足那些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较强的公务员的需要。
(四)公务员培训内容与方式缺乏科学性
现行的公务员培训基本上是“教育取向”的,带有明显的普教影响,没有针对公务员不同的工作种类所实行的培训,没有突出公务员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由于我国的公务员培训主要是利用党校、干校进行的,因此多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缺乏公共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技术类培训。而且培训知识陈旧、更新较慢,重点不突出,内容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单一,缺乏权威性与吸引力,主要采取的是“填压式”的讲授方法,较少发挥受训者的主动性,最重要的一点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对公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另外,目前的公务员培训,只是组织人事部门依托当地行政学院或党校进行短期培训形式单
一、路子不宽,还不能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而且公务员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性很小,只是被动的应对。培训仅局限于课堂,很少有到公共部门的考察调研,参观实践等活动;培训时间相对固定,缺乏灵活的培训安排,常产生工学矛盾;培训工具单一,缺乏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内部交流多,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少,境外培训更少;培训主要是面向领导者,面向全体公务员的少,尤其是分级分类培训不够,且培训多为一次性,没有将其看作是一项对公务员素质终身教育和连续开发的过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浪费了培训教育资源。
二、公务员培训工作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1、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部门领导对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长远性、紧迫性缺乏充分的、足够的认识,缺乏战略的眼光。认为抓日常工作、抓经济工作才有成效且见效快,抓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难以在短期内直接收到效果,且浪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安排不周密,检查监督不到位,激励机制更无从说起,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把培训工作作为一种再生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来投入,而是走过场,为培训而培训。
2、培训对象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培训对象在培训中就缺少了压力和动力,在思想上放松了自已、糊涂了自己。也不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从提高自己的素质出发,只是简单的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照样参加工作,从而降低了培训管理的质量。
(二)培训经费不充足
搞好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经费是重要的保障。然而培训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影响了培训效果。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和筹集经费渠道的不足,在全国各地的培训工作中都普遍存在着培训经费不足的现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奖教奖学
机制统统都没有保障。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就更加没有了保障。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少行政学院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各级政府近年来虽然给行政学院投入了不少的经费,但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如修建培训大楼、改善校园环境增设运动场所等,而投入教学设备的经费较少,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
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行政学院更少,多数行政学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行政学院教学手段仍然是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笔。这种教学手段与科技现代化、网络化和学员多数己使用网络办公的实际情况极不相称。同时,经费不足,许多行政学院的学员住宿条件和学习条件较差,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培训效果和质量。
(三)培训方式不灵活
目前的公务员培训,只是组织人事部门依托当地行政学院或党校进行短期培训,形式单一,路子不宽,还不能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而且公务员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性很小,只是被动的应对。培训仅局限于课堂,很少有到公共部门的考察调研、参观实践等活动;培训时间相对固定,缺乏灵活的
培训安排,常产生工学矛盾;培训工具单一,缺乏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内部交流多,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少,境外培训更少。培训主要是面向领导者,面向全体公务员的少,尤其是分级分类培训不够,且培训多为一次性,没有将其看做是一项对公务员素质终身教育和连续开发的过程。
(四)培训监督机制不完善
政府的正常运转需要人大的监督。公务员的勤政和廉政建设,同样需要纪检监察的监督。同理,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也需要有效的监督。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就缺乏广泛而有效的监督。缺少了对培训综合管理机构的监督,培训规划、培训理论研究、培训内容的规范性、针对性、实用性就没有了保障;缺少了对师资队伍的监督,正常的教学秩序、正常的课堂纪律、创新的教学理念就没有了保障;缺少了对单位部门领导的监督,培训与使用的有机结合、激励机制的全面落实就没有了保障;缺少了对培训对象的监督,学员学习就没有了压力,培训效果、培训目的就没有了保障。
三、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加强领导
认识是先导。当前要特别重视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必须把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作为当务之急。公务员培训制度和培训事业能够蓬勃发展,首先需要认识到位。只有当我们把公务员培训,看作是公务员系统更新和社会特殊成人群体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政府人事管理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是国家培养领导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基本途径。它直接推动着国家公务员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满足着公众对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
作为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树立培训是最具效益的投资理念,树立开展培训工作既是职权又是职责、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意识。必须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作为决策者,首先就是强者。而要始终成为强者,就必须转变传统的面子观念,主动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作为领导干部,还要把培训工作从一般性知识培训转变到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上来,把公务员培训当作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作一种投入,是一种出人才、出效益、出生产力的投入。社会在前进、在变化,政治体制在完善,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也会不断变化。要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岗位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适用不同的工作岗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作为培训对象,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今天的培训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也只有认真地参加今天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将明天的工作做好。其次是公务员本人要树立学习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观念。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个人的权利,更是一种政治责任与精神追求,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形成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广大公务员踊跃参与培训的新局面。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实行计划调训和社会化培训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要在资格认定和加强监督管理的基础上,选择一些信誉好、质量高的培训机构作为党政干部培训的基地,承担实用性、技能性课程的培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宽带网技术手段,建立党政干部远程培训教育网络,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为党政干部学习开发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实现培训教育资源的共创共享。
(二)、健全机构,加强管理
1、健全管理和施教机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培训的综合管理机构和施教机构是培训工作的“火车头”。我国公务员培训的管理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综合管理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干部的培训工作,在人事部门中设置专门的公务员培训科室,有专职的人员和专项的资金参与管理,拟定全面的培训规章制度、拟定培训规划,对培训施教机构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培训施教机构,是落实国家公务员各项培训任务的场所和各种教学机构,是公务员培训工作得以开展的实体,是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成败。我们首先要完善教学场所,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完善地方行政学院、完善其他培训机构。其次要健全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老师,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现有党校教育的素质。一要培养他们献身于干部教育培训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要多组织他们到上级党校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三要多组织他们到基层中去,了解基础情况,摸准基层干部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培养打好基础。同时要不断采取措施,补充新鲜“血液”,弥补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2、加强教学管理。培训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加强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要制订专门的管理制度,要实行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要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要实行教学评选制度,适当地对教师施加工作压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和创造力。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要制订相应的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并与学员的工作单位密切联系,定期向学员的工作单位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实行双重管理,施双重压力,使学员安心、定心参加培训学习。
3、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在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机构改革之后,参加培训的人员已从机关中分离出去,在工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员就相对地显得不足,工作任务更加增大。作为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在决定对相关的公务员进行培训的时候,就要正确地处理好学员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及时地对近期的工作作系统全面的安排,使培训与工作暂时脱钩,该做的工作,该完成的任务安排其他同志去完成,不能因为工作而影响参加培训的同志的学习。当然,作为培训对象也要正确对待工作和学习,在参加培训学习之前,及早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并对后期的工作向领导反映,由领导及早安排,不要让工作影响了自己的培训学习,顾此失彼。
4、健全监督体系。有效的监督,是完成各种任务保证。由于我们在培训工作中缺少对培训系统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使培训工作始终处于“自己管自己”的状态。缺少了监督,就缺少了压力、缺少了动力。我们应建立全面的培训监督系统,一级级监督、一级级管理,从培训的综合管理机构到师资队伍,从师资队伍到培训对象都应设置有效的监督。在监督的组成上也应有多种组合,有纪委的监督、有干部的监督、有学员的监督、也有群众的监督,使各个环节都能依规、依制度行事。偏离了“轨道”,就要受到监督,就要受到管制。
5、精选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业务知识与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干部培训工作必须进一步树立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意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对领导干部的培训,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着眼,切实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加强领导科学、领导艺术的培训,加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的培训。江泽民同志在“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讲过“务必站在面向世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大局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对青年干部的培训,要把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培训作为基本内容,切实加强业务知识、工作方法的培训,不断加深对公共行政、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现代化科技和行为规范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时期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提高培训保障能力
公务员能力培训除了要转变认识,强化能力重要性,完善制度,严格管理,更新内容,创新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资金的投入问题。加大资金建设,为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培训财力,加大培训投入。公务员培训经费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要在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固定一定份额用于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和其他各项培训费用。公务员个人也要在工资中预留一定比例的培训经费。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越来越加大对培训的投入。机构设置和完善需要充足的资金,师资队伍的建设也需要资金,规范的教学管理需要资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是需要资金。资金的缺乏是现在我国公务员培训实践中遇到的非常突出的问题,经费的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的提高。因此,如果要加快公务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就必须增加对培训经费的投入、确保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公务员培训是一个基础性的需要不断投入的事业,让每一个公务员都接受必要的及时的培训,是政府的义务,也是公务员的权利。首先,在政府每年除教育经费预算外,还应增拨一笔专门的公务员培训费,使之保持一定的比例并形成法定制度,确保公务员培训资金的到位。其次,建立培训基金,可通过税收或其他途径按比例收取费用,成立专门的培训基金。再者,发动社会筹资。培训资金可借助社会力量,以补充公务员培训经费的不足。
(四)、健全培训激励机制
俗语话: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适时的奖励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推进剂,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培训工作,适当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要解决现阶段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就应尽快完善公务员培训的激励机制,使培训与使用真正结合起来,将“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定级、不培训不晋升”的“三不政策”落到实处。在实际操作中,培训单位要加强对培训考勤、考核制度的管理,把培训期间的考勤结果,考核成绩记录在案,必要时将培训学习的考勤结果报告所在的工作单位,将考核结果录入公务员的个人档案。培训单位要对品学兼优的学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工作单位在进行表彰总结、评选先进和提薪提职时,要充分参考对象在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结果,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对在培训期间表现优秀的同志要及时加以提拔任用。而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又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者培训期间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公务员,不能参加评优、评先进,甚至考核不能评为“称职”,对有机会给予提拔任用的也应将提拔时间压后,限期改正。同时,对于师资队伍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在教学工作中态度严谨、方法创新、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提高创造力。
结论
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成为政府运转的关键和瓶颈。由于我国的公务员培训制度起步晚,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还始于刚起步阶段,培训教育工作还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在新的历史发展潮流中不断将培训教育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续步解决培训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机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力、内容不规范等问题,并不断借鉴外国的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经验,将我们的培训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系统化,把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建设成为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化队伍。对现有公务员和新入职的公务员进行有效地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可行和有效的途径。只有一个积极、健全的培训体系,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后盾,不断培养出更多符合政府和社会需要的公务员人才,充实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释:
《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08年6月27日发 第一章第五条。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7月17日 参考书目: 1.张柏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2.刘家林.《公务员培训新方法》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 3.溪流 《中国公务员制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4.王式亮 《汲取国外经验规范我国公务员培训机制 》载于《中国公务员》,2001年02期 5.黄欢《培训:提升公务员科学素质的“主干道”》载于《中国人才》 2007年03期 6.徐理明:《国家公务员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7.胡秋实《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载于《理论界》,2007年3期 8.胡莉莉《公务员出任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载于《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 9.滕艳《浅谈我国公务员培训的问题与对策》,载于《新西部》,2007年2期
10.成志《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载于《求实》 2005年S2期
11.吴湘玲,谢标;《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载于《行政与法》 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