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循环系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遵循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等程序[1]。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运作,综合解决各种阶段性问题。在住院患者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效果,体现医院树立“以患者为本” 的服务理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高效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现将我院在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45±2.55)岁,住院时间在1周~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0±13.5)天。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3~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6±2.09)岁,住院时间在10天~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1±14)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计划(plan,P)阶段、实施(do,D)阶段、检查(check,C)阶段、以及总结(action,A)阶段等。1.3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评分调查表的总分在0~10分的范围内,≤5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共发放了204份问卷,收回了204 份,回收率达到了100%。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性为P<0.05。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对照组满意程度为85.30%,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n)102 102
非常满意(n/%)91(89.21)70(68.63)
满意(n/%)不满意(n/%)满意程度(%)8(7.84)17(16.67)
3(2.95)
15(14.70)
97.05 85.30 注: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3.1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
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①计划(plan,P)阶段。在计划阶段,护理人员应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质量、健康教育、患者合理要求能否满足等。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对患者疾病情况、病史情况、疾病进展、家庭背景等资料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制定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业务学习,包括:新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礼仪知识、法律知识、护理心理学等护理内容。
②实施(do,D)阶段。在实施阶段,可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会议,组织专业的质量管理小组,向全体护理人员介绍每一步护理工作程序,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到护理绩效考核中,为受到表彰的护士,提供经济上的奖励以及晋级评优的机会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每周业务学习的时间里,邀请专家讲解新的医疗护理知识,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传授临床经验以及护患沟通技巧。为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举行生活会,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感受,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各个科室内部的凝聚力等。最后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采取新老搭配、一帮一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护理人员做到劳逸结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护理工作当中。
③检查(check,C)阶段。护理人员可定期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接受患者合理的建议,找出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与缺陷,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信心,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等。在检查阶段中,质量管理小组可定期进行查房,询问患者住院情况,并做好访问记录。每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答等形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④总结(action,A)阶段。在实施P、D、C、A等步骤后,护理质量管理可全面整合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患者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总结出PDCA循环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缺陷。在总结护理经验的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3.2小结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是以人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标准的主要的方法[2]。通过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临床护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作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充分结合理念与实际,切实提高护理水平[3]。同时,在工作中,积极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纠正各种措施,控制护理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使护理程序更加具有统一性、标准性[4],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文献
[1] 刘苹, 吴之茵, 夏燕苹.PDCA循环管理在肿瘤住院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2(1): 83-84.[2] 周如女, 罗玲, 周嫣, 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15(11): 48-51.[3] 闫亮爱.质量环对提升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8(3): 76-77.[4] 杨金花, 刘彦慧.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多元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 2012,2(11): 15-17.
第二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总结
创建“青年文明号” 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总结
本次满意度调查采取定点访问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形式,以病室为单位,共20个病室患者参与此项测评,发放满意度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参与率达100%,满意率为 %。
一、存在问题:
1、对医院食堂饭菜质量不满意。
2、对部分医技科室及窗口服务态度不满意。
3、根据患者的护理等级,对护士提供的基础护理服务不太满意。
4、病室环境卫生有待提高。
5、对护士讲解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相关知识不太理解。
6、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时,对护士协助晨晚间护理感到不太满意。
7、对做检查时等候过久感到不满意。
二、病人意见与建议:
1、给病人发放住院清单时,若账上费用不够,请提前通知患者。
2、住院期间,希望护士加药时动作能快一点。
3、医院要大力整改食堂饭菜质量,希望能多样化。
4、以后在外出检查是不用排队等待过久。
5、希望入院或出院时手续能更简单化。
三、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是影响护理服务的主要因素。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主动服务
意识不强,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2、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密切相关。护理工作繁杂琐碎,护理人力不足以及个别科室未合理排班,造成护理操作不及时,如呼叫响时换药不及时,患者离院后更换床铺不及时;基础护理如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不到位,是患者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3、医院食堂由个体承包,雇佣劳务过少以至于饭菜过于单一化。
4、护士还应指导工勤人员,如指导病区环境卫生、消毒隔离等。加强与后勤部门联系,及时维修病区设施,完善病区设备,提高病员的满意度,提高病区质量管理。
5、病区患者文化层次偏低,注意总结健康教育方式及语言的使用,以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及有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满意度。
6、继续加强科室人员工作责任心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坚守岗位,认真负责。
四、整改措施:
1、科室自查自纠,质控体系有效运转。科室质控员联合护士长切实发挥作用,并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
2、推行护士长五查房,及时全面掌握科室护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将患者意见向医院反馈,由医院出面与食堂主管沟通协调,增加人手无论职工灶还是病员灶都能提高饭菜质量,做到更加卫生,更加多样化。
4、严格操作流程,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变化。
5、倡导不良事件的无惩罚性报告,以达到警示、防范作用。
6、合理排班,将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
7、增加窗口服务礼仪培训,实行微笑服务,让患者在第一时间感到舒心,也展示了医院良好的行风和专业性。
8、加强业务学习,对各项知识及技能进行培训、考核。
9、将满意度调查与护理人员考核相结合,促进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注重自身形象和自身技术,如着装、言行举止、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10、科室安排护理员每天为新入科患者排号,快轮到时护士在安排患者前往检查处等候检查,不让患者自行排队。
五、结语:
科室今后将会继续行该项调查,随时抽查改进,希望我科全体医护人员能够戒骄戒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争创“青年文明号”,为了我院及我科的未来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总结
2011年第二季度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总结 本季度护理部满意度调查采取定点访问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形式,以科室为单位,共12个护理单元患者参与此项测评,发放满意度调查表145份,收回145份,参与率达100%,满意率为97.99%,比上季度增长0.24%。
一、存在问题:
1、对个别护士的服务态度和语言不满意。
2、对住院期间护士巡视病房,观察病情频率不满意。
3、根据患者的护理等级,对护士提供的基础护理服务不太满意。
4、对护士讲解的有关检查的注意事项不太理解。
5、对护士讲解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相关知识不太理解。
6、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时,对护士协助晨晚间护理感到不太满意。
7、对护士的操作水平感到不满意。
8、入院宣教内容不详细,个别病人称不知主管医生、主管护士。
二、病人意见与建议:
1、给病人发放住院清单时,若账上费用不够,请提前通知患者。
2、住院期间,希望护士加药时动作能快一点。
三、手术室存在问题:
1、洗手护士传递器械欠准确熟练。
2、个别巡回护士术前准备欠完善,欠主动积极配合。
3、个别科室称对手术科室提出的意见不能及时改正。
4、手术室物品准备不全,接手术病人欠及时。
四、对手术室的建议与意见:
1、呼叫巡回护士时,能及时到来。
2、术前需进行访视,手术前需接病人,全麻病人必须有手术室人员将病人送回病房。
3、希望备齐各种手术器械,并且能有专科护士。
五、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是影响护理服务的主要因素。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2、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密切相关。护理工作繁杂琐碎,护理人力不足以及个别科室未合理排班,造成护理操作不及时,如呼叫响时换药不及时,患者离院后更换床铺不及时;基础护理如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不到位,是患者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3、我院护理队伍整体水平不够高,学历结构不完善,护理队伍的知识水平与医院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新调入、新分配护士对护理技术及理论知识掌握不好,是造成患者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4、护士还应指导工勤人员,如指导病区环境卫生、消毒隔离等。加强与后勤部门联系,及时维修病区设施,完善病区设备,提高病员的满意度,提高病区质量管理。
5、病区患者文化层次偏低,注意总结健康教育方式及语言的使用,以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及有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满意度。
6、继续加强科室人员工作责任心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坚守岗位,认真负责。
7、继续执行并完善手术病人术前术后访视制度,全麻病人需在清醒后,由手术室工作人员护送会病房。
六、整改措施:
1、科室自查自纠,质控体系有效运转。科室质控员联合护士长切实发挥作用,并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
2、推行护士长五查房,及时全面掌握科室护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各科护士长发挥指导检查作用和质控效力。
4、严格操作流程,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变化。
5、倡导不良事件的无惩罚性报告,以达到警示、防范作用。
6、合理排班,将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
7、科室引入经营、竞争和价值观念,达到优胜劣汰,促进自身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层次医疗卫生要求。
8、加强业务学习,对各项知识及技能进行培训、考核。
9、将满意度调查与护理人员考核相结合,促进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注重自身形象和自身技术,如着装、言行举止、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七、科室提名最满意护士:尹胜奎(2)、黄文静、魏雅丽(2)、谭灵玲、李小芹、谢平(2)、王旭旭、李明芬、李艳萍、张正欣、任敏、李威、陈银、肖六芬、廖秀英(3)、张瑶、黎丹、田缝萍、傅春晏、胡晓岚、赵静、张红琴(3)、黎莎、晏小莉、张亮、杜莲莉、袁尚奎、刘记宏、吴敏。
第四篇:运用PDCA循环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观察
运用PDCA循环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为新生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成立CQI小组,对新生儿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运用PDCA循环理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可行性对策并实施。结果 通过PDCA循环,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由改善前的75.60%提高至改善后的99.30%。结论 运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显著提高新生儿安全管理,有效减少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PDCA循环;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68-02
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信息的身份标识带,被称为患者第二身份证[1]。新生儿佩戴腕带作为其出生后第一时间身份的标记,是产妇和家属辨认孩子的重要凭证,是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时的查对依据,是杜绝抱错婴儿严重事故的重要手段[2]。新生儿出生后会经过不同场所的转运,由不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护理的配合紧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6年7月~12月,运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博士建立的PDCA循环作为管理办法[3],以新生儿为调查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善护理人员正确佩戴新生儿腕带,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执行情况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7月~12月我科所有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时间段分别为2016年7月、2016年12月。
1.2 方法
设定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为数据收集指标,根据我科自制的《新生儿腕带佩戴督查表》,对每位护理人员给新生儿腕带佩戴情况进行飞行检查并记录,作出相应表格对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χ2检验,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1.3 PDCA循环应用
1.3.1 计划阶段(Plan)①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腕带佩戴持“无所谓”态度,认为护理工作比较繁忙,自己可以把新生儿信息记得很清楚,也没有出现过床头卡核对错误,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缺乏对腕带进行严格的核对,致使新生儿失去了佩戴腕带的实际意义。根据我科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我科2016年上半年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为75.60%,比上级标杆医院低24.40%。②针对此问题我科立即成立CQI小组,组员通过头脑风暴法,从人员、制度、培训、监管四个维度出发,绘制出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低的鱼骨图,结合因果关联分析图、冰山图进行要因分析,得出主要原因为制度落实不到位、培训不到位、未定期质控。③通过头脑风暴,结合相关文献查阅,利用方案筛选计算表(评分方法:1~10分,10分=最大利益、最低成本、最可行,总分=利益×成本×可行性)得出最佳改进方案。④绘制甘特图(活动计划拟定表),对计划执行进度进行监控。
1.3.2 实施阶段(Do)①针对培训不到位,我们通过晨间学术、集中业务学习和现场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要求助产士双人核对经阴分娩新生儿性别及产妇腕带信息,助产士与手术室巡回护士双人核对剖宫产新生儿性别及产妇腕带信息,以上两种情况与产妇进行核对无误后,双方现场填写手腕带及胸牌信息,严格参照标准规范佩戴;②针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要求助产士、病房责任护士及新生儿监护人三方床边交接新生儿及腕带标示信息,现场检查腕带松紧度;每班次新生儿交接、治疗及护理操作均有责任护士及新生儿监护人双方现场确认新生儿性别及腕带标示信息,保持腕带松紧适宜,同时向监护人讲解腕带管理意义及注意事项;③针对未定期质控,责任护士加强对腕带佩戴的监管,评估分管新生儿住院期间腕带佩戴情况,记录未正确佩戴情况,每一个治疗环节均要人工核对腕带及胸牌信息,以确保患儿身份的识别,成为患儿的又一道安全屏障;交接班过程中,将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舒适纳入交接班内容;每月分析助产士、责任护士在佩戴、交接、宣教过程中效果及存在问题,针对不同环节出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积极跟进整改效果。
1.3.3 检查阶段(Check)对比实施循环前后数据,确认指标是否达标。
1.3.4 处理阶段(Action)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标化有效的工作模式,对此循环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继续解决[4]。结果
2.1 PDCA循环实施前后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比较
通过督查数据统计显示,对比循环实施前后,我科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由227例(75.60%)提高至298例(99.30%),实施前后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预期目标。
2.2 规范化和常规化
经过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后,完善了《新生儿腕带佩戴督查表》,并将助产士和责任护士在佩戴、交接、宣教过程中存在问题每月纳入绩效考核。
3讨论
新生儿是医院护理管理中的特殊群体,刚出生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具有相貌相似特点,缺乏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只能被动接受护理人员的人工识别,若不能有效地识别身份,将会导致抱错孩子事件发生,以致出现护理差错。近年来,个别医疗机构在新生儿安全管理方面暴露出问题,造成了社会不良影响,反映出医疗机构在新生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亟需加强。我科对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实施PDCA循环,要求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经过实行现场培训护理人员、制度执行督查、定期质控等一系列措施之后,医护人员改变了传统的查对观念,提高了腕带佩戴重要性的认知,将标识腕带及床头卡双重核对纳入常态化工作,有效地杜绝了因识别错误引发的医疗事故,为科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5],护理人员各班次核对腕带执行力显著增强,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对新生儿监护人加强腕带重要性宣教,新生儿家属抵触腕带的现象也明显减少,甚至更加关注腕带是否脱落,自行剪断腕带现象显著减少。
PDCA循环管理工具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通?^PDCA循环管理办法,循序渐进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使我科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对避免护理差错具有重大意义。但个别新进人员仍未足够重视,导致合格率未达100.00%。后期继续每月督查助产士和责任护士在佩戴、交接、宣教过程中存在问题,将每月督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并在全科进行通报,定期召开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控制会议,最终目标是达到标杆医院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婷,侯燕.个性化护理在提升儿科佩戴二维码腕带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6,16(94):46.[2]王先春.腕带识别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27.[3]郎梅春,王冰,李秋华.333例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40-41.[4]李少华,黄汉辉,吴仲洪,等.运用PDCA循环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干预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4):68-69.[5]张丹靖.新生儿佩戴标识腕带中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296-297.编辑/高章利
第五篇: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控制心内科住院患者药占比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药占比
现状与原因:
1.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缓解 “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其首当其冲的是改变以药养医的现况。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中就提出要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药占比是指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关系到患者医疗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控制药占比是加强医院行风建设、促进合理用药、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医院发展模式转变、向细致化要效应的重要举措;卫生行政部门也将药占比作为医疗机构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我院从2009年开始将控制药占比提上工作日程,制定了管控药占比的相关规定;本科室积极响应,严格依照医院要求对药占比进行恰当管控,现对本科室近些年药占比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本科室2010年、2011年、2012年与2009年药占比均数(52.24±5.75)%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是2010年、2011年、2012年药占比未见明显下降,(p>0.05),见表1。为实质有效的减轻患者医药负担,结合卫生部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议及我院关于控制药占比的相关规定,现拟定“降低住院患者药占比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表1.2009-2012本科住院患者药占比比较(xs)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F值 药占比(%)52.24±5.75 38.73±7.46 34.18±4.41 33.67±5.55 28.31 2.根因分析:①.管理因素: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目前相关规定要求降低药占比,但具体细则尚不完善,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使其存在客观盲区;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即使同病,但也不同医,使其临床科室的合理用药制度的制定困难险阻,缺乏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特定临床科室的合理用药制度。②.临床医师因素:本科医师整体存在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概念及意义不明确,思想意识淡薄;本科室部分医师对用药指征把握不明确,往往根据个人经验用药,导致超浓度用药、超剂量用药、超疗程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医师临床选药档次偏高,如心力衰竭是本科常见综合征,而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医师会选择一些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药物预防感染;
3.3 定期专项培训与理论考核。
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整体医师思想意识淡漠,特别是低年资医师。为此本科于2013年1月30日开会决定,制定本科室合理用药培训与理论考核机制、具体实施细则、奖罚标准;定期组织科室临床医师学习心内科常见药物的应用规范,学习、分析、总结本院及其他医院报道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提高医师临床合理用药的思想意识、觉悟。目标:让临床合理用药成为本科全体医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理念、一种责任。3.4明确权责、追本究源。
拟定构建弹性务实的本科室纵向合理用药管理体系,实行合理用药主管医师责任制、连带上级医师负责制。每月定期总结,对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严重程度,加以经济处罚,具体处罚细则,邀请医务科、经管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协定;主管医师并附带提交个人总结教训及整改方案,叶生明主任医师对其监督、检查其整改效果。3.5加强沟通、及时反馈。
拟定与其他相关科室建立协作机制,主要包括医务科、药剂科、质控办等,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反馈机制以确保本科室及时调控合理用药指标,内容包括本科室合理用药相关指标值、药品消耗排序、临床医师用药明细等。3.6 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目前本科室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较为滞后,如急诊PCI、ICD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先心封堵术等技术发展落后其他同级兄弟医院、甚至部分技术尚未开展;现要求本科医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技术的发展方向,定期汇报,加快心内科新技术的开展力度;定期邀请院外专家指导我科新技术的具体落实和开展。为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提供多元化方案。
三、Check—检查
统计2013年-2015年上半年住院患者药占比、自费药占比、人均费用、日均费用等指标。应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显示,自2013年本科开展降低药占比的质量持续改进以来,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药占比均低于30%,与2012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13年-2015年上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占比未见逐年持续下降,见表2;同时经统计发现自费药占比、人均费用、日均费用均未见明显下降。
讨论,仍然决定:从即日起要求本科室的临床医师不仅控制药占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确保患者就医、诊疗质量及安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从真正意义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计划于2016年年初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效果进行评估、查询漏洞,制定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