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模版]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
时至今日,收入分配制度要不要改革,已经不言自明、无需讨论,目前的焦点难点是如何改的问题。历时8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究竟有多难?又难在哪里?
首先就难在,这是一场诉求有余而动力不足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说过,改革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是涉及到既得利益者最切身的利益,阻力之大自不必多言。取消公务员的隐性福利和权力寻租,调低垄断行业的超额工资和灰色收入,无异于与虎谋皮,这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处境:有改革诉求的群体,鲜有影响决策的渠道;而足以影响决策的强势群体,又缺少改革的诉求。
其次还难在,这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改革。在一次分配中,如果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人仍然缺少谈判能力,那么“强资本、弱劳动”的现状仍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就只能是一个口号。在二次分配中,如果个税征收仍然难以起到“劫富济贫”的作用,那么政府的调节作用也将有限。这也是收入分配改革必须面临的问题: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在收入分配领域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设,顶层设计显然比单刀突进要艰难得多。
再次还难在,这是一场很难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改革。回首改革历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顺利推开,正是因为这项举措使得每一个人的收益都有所增加,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然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却很难在同时使所有阶层收益增加,利益的博弈有时体现出零和的特征,比如工人多得就意味着企业少得,这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直面的难题: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你得我失的利益博弈,为改革之船掀起了左右互搏的巨浪。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难度,但是不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有危险,因此,面对这些世所罕见的阻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抱着“再深的水也要趟”的勇气向前推进。看看经济学的研究:收入分配不公如果长期存在,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影响经济转型的成功。听听温家宝总理引用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告诫:“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16字方针,之所以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正是因为改革之难;而难中之难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尤其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担当,在酝酿8年之后突出重围、抢滩登陆。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拖不得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拖不得
基尼系数的警示作用本身必须正视,对基尼系数的正视,恰恰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必须。12月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基尼系数为0.61。
按照通行的解读,基尼系数达0.4是被认为衡量收入差距是否在可接受程度的“红线”。倘这份报告数据精确,中国整体基尼系数已超过“收入差距悬殊”的“红线之红线”,到了值得警惕的地步。
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十八大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千方百计缩小贫富差距,给和谐社会制造必要的氛围”,这让许多人看到了改善生活和收入分配不公状况的席位。
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份学术机构公布的基尼系数,至少再次警示了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急迫。
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初次分配的不公,更在于再分配的不公,具体表现为城市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农村,非劳动者高于直接劳动者,政府部门高于普通人,更表现为社会财富畸形集中于少数人和少数特殊领域等不合理、不平衡现象。
如何让公众知晓社会收入分配的状态,基尼系数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参照指标。中国官方首次公布基尼系数系2000年,当年的数据(0.412)已超过“红线”,理应引起足够重视和警惕,并拿出具体对策,然而,12年过去,基尼系数不降反增,有关部门却再也未公布过“权威版”的基尼系数数据。
西南财大这份民间版基尼系数数据是否准确,有人表示值得探讨,但基尼系数的警示作用本身必须正视,而对基尼系数的正视,恰恰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必须。
第三篇: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
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
【背景链接】
2012 年10 月1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四季度将会制定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总体方案。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实现的核心,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就会加剧。倘若放任目前贫富差距放大,中公教育那么阶层固化的趋势将会导致“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更是难以保证。一旦社会体系的稳定出现问题,效率将难以为继。
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接近必须改革的时期,传统出口型经济模式已无空间,而内需拉动型中公教育经济有待提升。拉动内需主要依靠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而整体消费能力则依赖于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目前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整体消费能力肯定偏弱,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欲望,但是缺乏实际可支配收入。而少数高收入阶层要么已经过度消费,要么将消费能力转移至海外,对中国经济的消费支撑作用非常有限。宏观方面,政府、企业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比较高,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个人的收入占比则处于正常水平下方。微观方面,高收入群体往往处于整个收入分配和社会阶层食物链的顶端,其所能动用的资源是其他阶层难以匹敌的,事实上这一群体往往在享有大量灰色收入的同时拥有极高的避税能力。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从总体来看,收入分配改革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全局,必须加以审慎稳妥的推进。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的灰色收入和避税能力需要得到有效的监测。“提低、扩中、控高”三大战略中最难操作的可能就是“控高”,并且这直接关系到众多监管者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关注“提低”过程中的公平性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保公众在起点上的一致性,增强阶层流动以提高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如果在“提低”的过程中忽略了公平性的问题,则很可能恶化起点的公平。譬如在中公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时,将经济适用房分配给隐性的高收入人群,而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却连分配廉租房的机会都没有,那么这样的资源错配只会增加不公平的挫折感,不会对“提低”产生任何益处。
第四篇: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改革收入分配
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改革收入分配
中公教育清远分校 据人民网两会调查,近10年收入分配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2013年又名列第二。调查显示,98%的网友认为我国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一、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劳动收入偏低,不少人感到自己的工资没有太大变化。地区差距大,行业差距大,分配不合理显现突出。
二、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改革一直在路上。比如,连续多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保制度和低保制度全覆盖。
四、成效初步显现。根据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通报,我国基尼系数已经呈现回落趋势,城乡之间相对差距正在缩小。
收入分配改革难点:
一、收入分配改革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
二、收入分陪改革是全局性的大事,涉及范围广、层次深,单靠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门难以完成。
三、由于政策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一些社会群体获取了过多不正当利益。打破利益格局,阻力可想而知。
四、相关法律和法规还不健全,导致一些隐性收入、非法收入名目繁杂、渠道混乱,堵住这些漏洞还存在不少困难。
五、公平与效率的度不好把握。不能因为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
突破收入分配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要更快,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三、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作为首要任务,纳入日常考核,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大力整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完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加强管理和监控,使收入分配秩序更加公开透明、公正合理。
清远中公教育http://qingyuan.offcn.com/搜一下微信号“qingyuanoffcn ”每天都有好礼等着你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需要勇气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需要勇气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不仅能满足公众期待、凝聚民心民意,更能化解执政风险、增强执政基础。
作为全球公认的“阳光法案”,官员财产申报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综合性反腐败立法问题,并将修改完善反腐败方面的单行法律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其中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律制度再度受到关注。
这是一项考验决心与勇气的立法。虽然早已被视作契合民主法治的反腐利器,虽然民间对此早已形成强烈的共识和诉求,虽然有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七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立法议案,但中国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却始终不见“胎动”。即便是上述信息,也未透露出明晰的立法“时间表”与“路线图”。
屈指算来,财产申报开始列入立法规划议事日程至今已有18年时间。实际上,从条件不成熟论到与隐私权冲突论再到适时建议论,暗藏在官僚利益集团之中的种种借口,早已被公共舆论撕去“伪善的画皮”。任何国家,财产申报对官员都不是什么好事情,立法不可能等到官员自觉接受、“达成共识”的那一刻。尤其在腐败高发的关键时期,期待出现那种所谓的“条件成熟”无疑是自欺欺人。在官员财产申报上,我们缺的不是立法条件和技术,恰是决心与魄力。
早在240多年前,瑞典公民就可随时查看各级官员的纳税清单。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想一想那时的社会状况,条件就成熟吗?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在立法方式、申报对象、范围、程序、审查、监督、惩处问责等方面,积攒了大量丰富、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在国内,从2009年新疆阿勒泰宣布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到广东选择两个县区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相关的地方探索也已有4年时间。经过如此漫长的酝酿与探索,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也应该到了“见分晓”的时候。
当前,社会对反腐的期望值不断攀升,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不仅能满足公众期待、凝聚民心民意,更能化解执政风险、增强执政基础。在党的十八大期间,有不少代表提及官员财产申报,多位高级官员还公开表态,“如果中央决定,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这释放出良好的信号,同时也说明:只要高层对这项立法下定决心,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