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民航持续安全理念历程和主要文件
中国民航“持续安全理念”的完善过程
2008年初,李家祥同志担任中国民航局局长之后,在一系列有关安全工作的讲话和指示中,代表民航局党组提出了持续安全理念。与所有理论一样,民航持续安全理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让我们回顾一下李家祥局长代表局党组提出并完善持续安全理念的过程:
2008年1月10日,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安全会议上,提出了“持续安全观”和“系统安全观”的概念。
2008年5月15日,在“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民航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效益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
2008年6月6日,在全国民航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民航安全工作的“四观”,即持续安全观、统筹安全观、系统安全观和全员安全观。
2008年7月至8月,在中南、东北、西北民航单位进行调研时提出,全行业要树立持续安全观、系统安全观和过程安全观。
2008年10月1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一文。
2008年l2月8日,在《中国民航报》发表了《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再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一文。
2009年1月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把安全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精心谋划——三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一文。
2009年1月6日,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促进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持续安全理念的内涵、外延、特征及要求。
持续安全理念,是中国民航人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的产物,是民航人对安全工作长期实践和思考的成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抓手和载体。持续安全理念提出并细化的“四个体系”(理念体系、队伍体系、法规体系、责任体系)建设,既是构建民航持续安全大厦的有力支撑,也是落实持续安全理念的努力方向。
附: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二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把安全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精心谋划——三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实现民航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关系》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家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民航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提出了持续安全的理念,要求全行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始终坚持安全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决定了在民航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内涵丰富,其中包括安全发展这个基本要素。安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离开安全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对于民航工作来说,安全更具有直接而重大的意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民航工作的重点是安全。民航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社会影响重大。航空运输的特殊性对安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航空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无不高度重视航空安全。尤其是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更使全方位的航空安全被提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航空运输是否安全,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国家稳定、社会稳定的标志。因此,在民航工作中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既富有行业特色,又突出了工作重点,抓住了主要矛盾。
民航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民航安全工作,也有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问题。民航安全工作的全面,是指抓安全不能单打一,而要全面抓,既抓空中安全,也抓地面安全;既抓人员安全,也抓飞机、设备、设施安全;既抓日常行政管理安全,也抓空防安全。民航安全工作的协调,是指抓安全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而要着眼全局、考虑全面,无论运输航空还是通用航空,无论客机、货机还是专机、包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全方位抓、下功夫抓,确保民航整个安全体系的协调和平衡。全面、协调抓安全,最终要体现到持续保证安全上。保证航空安全是一个长期目标和过程,航空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把安全责任铭记在心,把每一天、每一个航班、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起落都当作新的开始,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才能确保民航持续安全。
坚持并实现持续安全是以人为本在航空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定不移地把航空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始终摆在第一位置,坚持并实现持续安全,是以人为本在航空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持续安全理念,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最大的爱心、责任心,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生命安全的保障。人民群众选择航空出行,用户选择航空运输,体现了对民航业的高度信任。对民航业而言,这意味着莫大责任,也意味着重大考验。民航要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经得起各种突发情况的考验,给人民群众提供最放心、最舒适、最便捷的服务,就必须要求民航业所有从业人员,无论是空勤人员还是地面指挥人员,无论是机务维护人员还是各类服务人员,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的理念。航空安全不仅事关乘客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无数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根本利益,社会影响巨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安全工作上,就是要高度重视、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到长期地而不是阶段性地、持续地而不是断续地保证安全。
做好安全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安全工作本身又要靠人来做。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保证安全的链条上不能出现任何漏洞。安全工作无小事,越是细节越不能忽视;抓好安全工作也没有局外人,人人有份、人人有责。要实现持续安全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员工(包括乘客)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心加强,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就有了可靠保证,保证持续安全就有了扎实基础。
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安全这个重要前提。在民航工作中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实质上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航空安全事关人心稳定、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人心稳定、社会稳定,是发展所必需的大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任何一个问题、一起事故、一宗案件处置不当,都有可能成为矛盾的爆发点,造成人心和社会的不稳定,给党和政府带来麻烦,给人民利益带来损失。因此,为了维护稳定,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各行各业包括民航工作都必须从源头抓起,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做到持续安全、长期安全。
航空安全是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关民航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等,既是航空业发展壮大的标志,也是航空业发展壮大的条件。效率、信誉、形象、品牌、价格、服务等都是构成竞争力的要素,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是安全。对于民用航空来说,安全牌是一张通行全世界的最有价值、最富吸引力的牌。很难想象,一家事故频发、安全没有保障的航空公司会有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源,会有蒸蒸日上的发展。安全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安全影响和制约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持续的安全就没有稳定、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又促进安全,民航业发展了、壮大了,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有条件、有能力在诸如飞机装备、基础设施、技术手段、人才引进、人员培训、激励机制等事关安全的硬、软件方面加大投入,从而使得安全更有保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实现安全发展关键在于振奋精神、真抓实干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努力实现安全发展,需要上下一心、团结奋斗,拿出扎扎实实的行动。
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民航安全工作责任大、压力大、难度大。但是,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可以锻炼队伍、考核干部、积累经验、推动发展。况且,难并非做不到,也不能当借口。关键在于抓安全和承担安全责任的人有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没有自信心和进取心。一句话,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往往决定工作状态,决定安全形势。在安全形势好的时候,要居安思危,力戒盲目乐观,克服麻痹心理;在安全形势严峻的时候,要勇于接受挑战,力戒丧失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只要把工作做到家,把握规律,方法得当,持续安全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制定好的工作思路。工作思路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思路对了打胜仗,思路错了打败仗,没有思路打乱仗。为了制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加强调查研究,就要注意倾听群众意见,而不能无视客观规律,不能陷于心血来潮和主观臆测,不能靠“拍脑袋”决定重大问题。同时,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法。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采取搞运动的方式抓安全,提出大战多少天,实现“安全月”、“安全年”一类的口号。这种做法追求的是阶段性安全目标,而不是持续安全目标。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努力实现安全发展,需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新机制、新思路,需要勇于负责、敢担风险、舍得吃苦受累。实现持续安全,容不得懒人、庸人、糊涂人。
力戒浮躁,真抓实干,培养好的工作作风。目标有了,思路有了,还要抓好落实。某项事关安全的工作看起来做了,但是一般性地做了,还是高标准、高质量地做了?是按老套路、老办法做了,还是有创见、有新意地做了?是消极被动地做了,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了?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是不等不靠不拖延、立即采取措施整改了,还是坐等观望、疲沓推诿、拖了很长时间才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经常进行对照检查和深刻反思。改进作风、求真务实,一定要力戒浮躁。何谓浮躁?不是绞尽脑汁把工作做到极致,而是应付凑合一般化地做工作;不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而是高高在上、刚愎自用、闭着眼睛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不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而是吃老本、循老例、走老路;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工作、安全监管上,而是热衷于迎来送往甚至沉湎于吃喝玩乐,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浮躁是和持续安全理念所要求的工作作风格格不入的。只有戒除浮躁、真抓实干,坚持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追求一等工作质量,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才能为实现持续安全注入生机活力。
严格执法,严明奖惩,创造好的工作绩效。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凡是安全上发生问题,都有有规不依、有章不循、要求不严、监管不力、奖罚不明方面的原因。为了汲取以往发生安全问题的严重教训,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不能有任何麻痹和松懈。安全工作永远需要一个“严”字。只有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执法、严明奖惩,真正将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持续安全,创造好的工作绩效,进而推动科学发展。
(《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0日 07 版)
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二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家祥
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以安全发展体现科学发展,保证科学发展,是我们民航系统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载体,一个抓手。为了把科学发展观变为自觉行动,在安全发展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必须以坚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事业心责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责任条文是死的,那么人是活的,事业心责任感是有生命的。再明确、再严格的责任规定乃至具有法律意义的责任条文,也要靠人去落实,去履行,去兑现。因此,我们讲落实责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明确权力(利)、义务,即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其二,检查行动、效果,即干了没有,干得怎样。
安全工作有系统性,落实安全责任也有系统性。只有系统地落实安全责任,持续安全才能胜券在握。
要落实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
企业(包括某些事业单位)是生产和经营的载体,企业的性质、功能、地位决定了它对于安全生产负有直接的主体性责任。
从依法治国的层面来说,根据《安全生产法》,企业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主体责任在企业,这是十分明确,无可推卸的。依法治国,其中就包括了一旦发生像三鹿奶粉那样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便毫不留情、毫不手软地首先严肃追究企业应负的法律主体责任。
从讲政治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层面来说,企业作为社会组织不仅要履行经济功能,还要履行社会功能,不仅要讲经济效益,还要讲社会责任。以民航而言,由于航空运输的特殊性,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发生重大飞行事故,不但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会影响人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航空企业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这是企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任何企业又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这个肌体上的细胞,为了社会的健康,细胞不能感染“病毒”。以人为本,为消费者服务,对消费者负责,是企业的道德规范。而企业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即让消费者和全社会安全放心地使用你的产品,享受你的服务,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核心内容,也是企业道德规范的最集中体现。离开社会责任谈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一家企业如果不讲社会责任,就像一个人不讲公德一样,就会遭到社会的诟病和唾弃。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层面来说,安全不仅事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事关企业自身的兴衰存亡。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全永远比速度更重要,质量永远比数量更宝贵。对于航空企业来说,安全更具有特殊意义。大量事实表明,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发生飞行事故,将对其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带来巨大、持久的负面影响,恢复元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付出加倍的努力,而由此一蹶不振乃至破产者也不乏其例。惨痛教训,值得记取。
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主要需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方针,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运营纳入企业总体规划,防止以牺牲安全求效益。其实,安全第一与以效益为中心并不矛盾,安全第一是指企业在生产的运行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效益为中心是指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指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二是注重维护安全链条的系统性和稳固性,安排和组织生产运营,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在安全上出现漏洞,影响整个安全大局。三是要着力抓住影响安全的关键环节和细节,从抓主要矛盾入手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增强安全生产的可靠度,同时汲取以往安全漏洞往往出自细节的教训,关注细节,防止安全之堤溃于蚁穴。四是不断完善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依法治企,从严治企,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不留死角。五是抓好安全培训,做到制度化、系统化、动态化、全员化。说一千道一万,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把安全作为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落实责任,杜绝事故。事实上,只有企业自己对自身的安全状况心里最有数,也最有条件知道从哪里着手,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安全工作,改善安全状况。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一定要讲责任,讲诚信,讲道德。决不能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讲速度,不讲安全,只顾赚钱,不顾生命。如果企业把人民群众的安危置诸脑后,冷漠视之,惟利是图,损人利己,单纯沦为赚钱工具,就像列宁所揭露过的,只要自己能捞一把,哪管它寸草不生,那么,这样的企业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
要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
在安全生产上,政府相关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责任。这一责任同样是十分明确,无可推卸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认识到位,监管到位,恪尽职守,有所作为。
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实施安全监管,既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落实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实际行动。《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承担安全监管的责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意味着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要加大。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生活安全。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将权力赋予各级人民政府。党的宗旨和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机构是责任政府。所谓责任政府,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责任政府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政府的部门职责和官员的岗位职责,都是非常明确的,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政府相关部门和官员完全应该而且能够依照法律法规,采用多种方式,大胆地、充分地、一丝不苟地行使安全生产监管的职权,在保证安全上有所作为,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官员如果在安全生产上监管不力,失察失职失责,一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就要被“问责”,甚至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不久对山西襄汾特大溃坝事故和河北三鹿奶粉特大质量事故中政府相关责任人的严肃处理,就是例证。政府落实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主要需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鉴,依法监管。监管不是靠长官意志,也不能随心所欲,而要依法办事,按规行事。一部好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不容易,颁发之后也不能一劳永逸,除了认真抓好落实之外,还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丰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行使监管职权。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才能取信于民,进而提高政府的权威,增强监管的力度和诚信度。一定要严防监管权力的滥用,更要防止以权谋私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要严肃执法,不徇私情。监管监管,监督管理,本身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温情主义、好人主义。在安全监管上的“温情”和“慈悲”,往往衍化为监管上的渎职和犯罪。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个“严”字,坚决防止一个“松”字。四是要对企业加强正面引导,在安全上给以切实有效的帮助。实现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如果只是把工夫下在事后的处罚上,那么政府的监管责任也只是履行了一半。一个负责任的、高效率的、赢得企业尊重和拥护的政府监管部门,应当有远见卓识,在事前不断给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安全建议和指导性意见,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安全运营。
为了有效地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两大祸害。官僚主义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一不接触实际,二不联系群众,三不思考问题,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若明若暗,有问题及时发现不了,发现了问题又不及时解决,或推诿扯皮,或隐情不报,丧失了政府职能部门应有的作为。形式主义净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作风漂浮,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愿下工夫、花力气去做,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却孜孜以求,十分热衷,往往是图虚名却遭实祸。官僚主义的懒散、不作为,将失去监管的功能;形式主义的浮躁、不扎实,将为安全埋下隐患。此两者不坚决反对,政府的安全监管便形同虚设,无法到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总书记的话,应当作为警钟,在我们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耳边常鸣。
要落实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
这里所说的领导者,既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也包括企业的领导干部。任何单位的领导者都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任职一处,就要保一处平安。
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主要当家人,主要当家人自然是安全上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平安意识,带头研究安全生产和确保一方平安的工作规律,从而牢牢把握确保一方平安的主动权。这是因为,安全问题不是个一般的工作问题和管理问题,而是个关系大局、影响大局的人命关天问题。抓安全,实现安全发展,事关人心的向背、社会的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凝聚力、感召力,事关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某个企业、某个行业出了重大责任事故,看起来是个局部问题,弄得不好,一发而不可收,就会影响大局,危害大局。即使不能说“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至少也得承认“没有安全一切都不好说”。在安全生产问题上,领导干部务必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务必做明白人,不做糊涂虫。
从工作思路上说,领导干部履行安全领导责任主要需坚持以下几点:一是把保证安全作为自己的重大职责,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上,带头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与行业、部门、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行统筹谋划,提出实现安全发展的理念,用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二是将安全问题列入班子的议事日程,完善抓安全的工作机制,突出长效和务实特色,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分析、有反馈,运用集体智慧,取得安全生产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三是搞好组织协调,把安全作为系统工程,齐抓共管,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生动局面。防止单打一,顾此失彼,尤其要防止接合部上出现薄弱环节而导致问题发生;四是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严明奖惩。要敢于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和善于解决影响安全的老大难问题,并且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五是关注安全投入,合理配置安全资源,舍得在基础建设、网络建设、新技术和新设备采用、人员培训等事关安全的软硬件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防止只是嘴上空谈安全,那样只会把安全架空;六是注重总结经验抓典型,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典型人物推动安全工作,引领安全发展。
落实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忧患意识至关重要。《周易》上讲:“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领导干部无论分析安全形势,还是部署安全工作,都要自我加压,常存“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各级领导者的安全责任必须明确,管理上务必强调一个“严”字,工作上务必强调一个“细”字,作风上务必强调一个“实”字。还要懂得,安全上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任何麻痹松懈,盲目乐观,或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思想和情绪,都是要不得的,都是安全的大敌。
要落实员工的安全岗位责任
应当说,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和员工的安全岗位责任,都是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员工身处一线,是生产运营的直接实施者、操作者,也是安全责任的最后一道把关者、守望者。事实和经验表明,成绩主要来自一线,问题也主要出在一线。牢固的安全掌握在一线员工手中,员工是安全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员工所负的安全责任,同样是重大的,而且是最直接的、无可替代的。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其中就包括了承认群众是安全生产的主人,是安全生产之本。因此,在安全工作上领导者要走群众路线,员工要做安全的主人。
有人说,保证安全是上面领导的事,我们普通员工能有多大作为?固然,企业、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者在安全生产上各自负有重大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员工的安全作用,更不意味着能代替员工的安全责任。其实,再管用的法律法规,再好的安全规划、决策和措施,最终都要靠一线员工去遵循、去贯彻、去落实。再强势的政府部门,再高明、再深入的领导者,也不可能事事躬亲,代替员工去具体操作。生产的全程安全是个复杂链条,每个员工就是这个链条上的具体环节,或具体环节上的齿轮与螺丝钉。只有每个环节、每个齿轮与螺丝钉都是可靠的,整个链条才能安全、高效运转。还是那句老话: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在安全问题上,没有局外人。因此,无论领导者、管理者还是员工自己,都必须高度重视员工所担负的安全岗位责任。那种忽略员工作用,认为员工“人微言轻”,在安全上无足轻重、关系不大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员工认真履行安全岗位责任,实质上是个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问题。在保证安全生产上,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的内涵有五点:一是责任意识强,主人翁姿态鲜明。要摈弃“拿钱干活”的雇佣思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不负责任态度,真正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安全的主人。要明白,员工往往是安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为了自己和家人,员工也理应当好安全的守护者。二是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技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通一行,有底气和实力,能在本职业务方面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堵塞安全漏洞,化解技术难点,绝不因自己业务、技术方面的局限而危及安全,酿成事故。三是时时处处遵章守纪,严谨细致。章法意识强,工作一丝不苟,杜绝因违规操作和作风粗疏而导致事故征候,甚至发生事故。四是胸怀全局,善于协作,勇于把关。每个员工都是信息传递者、上下环直接沟通者,因此相互间的团结、协作非常重要。员工面对面密切接触,彼此了解,共同承担着安全重任,因此相互间的提醒、把关、监督非常必要,这也体现了友谊和关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顾全安全生产这个大局,遇到问题不推诿,不扯皮,不袖手旁观,不以邻为壑。在本职范围内不缺位,发现别人疏漏主动补位。五是善于思考问题,积极建言献策。高素质的员工,不但要动身子,还要动脑子,以安全生产为己任,随时将本单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主动反馈给管理者,并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确保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员工奋斗在第一线,对安全问题看得透,感触深,他们的意见、建议,是安全工作的真金白银。
总之,一个单位的安全工作,领导是关键,群众是基础。如果二者能像钢筋和水泥那样凝结在一起,我们的安全大厦就会巍然耸立。
综上所述,企业的主体责任、政府的监管责任、领导者的领导责任、员工的岗位责任,好比安全生产上的四道“防火墙”。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抓安全发展,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这四个责任的落实。如果我们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视责任为泰山,尽职尽责,落实责任,那么,在全行业就形成了确保民航持续安全的巨大合力。
这是最可宝贵的强大力量,有了它,民航的持续安全就有了可靠保障。让我们团结一心,奋力为之!
(《中国民航报》2008年12月8日一版)
把安全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精心谋划 ——三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家祥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实现民航安全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只有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明确思路,求真务实,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在民航工作中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准确把握持续安全理念的科学内涵
在酝酿和提出持续安全理念过程中,一些同志曾经有过顾虑和担心:民用航空是一个风险性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特殊行业,安全这个话不好讲,持续安全这个话更不好讲,一旦有事,不是自打嘴巴吗?安全讲多了,持续安全讲多了,会不会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了呢?其实,这都是由于学习、思考的局限性所致。对于安全发展和持续安全问题,所有业内人士都有一个深入学习、深刻思考的问题,也都有一个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的问题。
我们讲安全发展,讲持续安全理念,首先要对“安全”二字有个科学而准确的认识。什么是安全?一般的看法是,安全就是不出事,而国际民航组织有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很明显,这个定义与社会公众的通常理解是有差距的。这个定义揭示:其一,安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航空安全是个复杂的系统,航空器运行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的确高于其他交通工具。一架飞机涉及动力装置系统、飞行操纵系统、通讯系统、仪表系统、导航系统、警告系统等数十个系统。一架新型波音737飞机由36.7万个零部件构成,大型飞机的零部件甚至以百万计。飞行过程中,要让这些系统和零部件绝对不出一点儿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在现阶段还难以做到。其二,安全又是可控的,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掌握规律、加强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认真汲取事故和事故征候的教训,事故又是可以预防的。其三,在事故与人的主观努力的评价上,要实事求是,客观地鉴定和处理。没有事故不等于没有问题,而出了事故也不能对工作全盘否定,不能简单地“以事故定乾坤”。万一发生事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事故率是多少,事故的发生是不是在航空界可接受的范围以内。
以此为基调来审视我们提出的持续安全理念,可以作以下四点解读:
第一,持续安全理念具有科学内涵。持续安全是指行业的运行风险是可控的,要努力使行业安全状态保持总体平稳。这种安全状态具有持续性的特征,而不是阶段性或周期性的;这种状态下的安全水平是可以为政府和公众所接受的。那么,什么样的安全水平是让政府、公众可以接受的呢?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零事故,但零事故只是愿望,是奋斗目标,从全球情况看,目前还达不到。国际民航组织2008年至2011年的安全目标是:全球任一地区的死亡事故率不得超过全球平均事故率(5年滑动值)的一倍以上。我国1998年至2007年每百万飞行小时的重大事故率为0.23,低于0.33的世界平均水平。按照我国目前行业的安全发展态势,能够为政府和公众所接受的航空安全水平应该是:在2008年至2017年间,重大事故率由前10年的0.23降至0.15。如果事故频发,或者重大事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则是政府和公众所难以接受的。
第二,持续安全理念的提出具有合理性。过去我们抓安全,习惯于“运动”式、“整顿”式、“阶段”式,局限于搞“安全月”之类的活动,或提出“奋战××天,实现安全年”之类的口号。这种提法和抓法,忽冷忽热,忽紧忽松,虎头蛇尾,开始时小心谨慎,一达目的便松一口气而沾沾自喜。这种刮风式、起伏式的抓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够科学,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不但不利于解决安全问题,反而为安全埋下隐患。总结汲取以往抓安全的经验教训,我们提出了“持续安全”理念,意在从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摆脱陈旧观念和工作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走出一条抓安全的新路子,建立保障持续安全的长效机制,使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第三,持续安全理念体现了一种进取精神。这种进取精神就是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在保证航空安全上狠下工夫。提倡进取与承认极限并不矛盾,就像奥林匹克运动提倡“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一样,并非不知道体育竞技上存在极限,但人们还是那样提,并为全世界所接受,这正是人类的伟大。体育竞技如此,保证航空安全,提出持续安全理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第四,持续安全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多次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讲科学发展,离不开安全发展。就我们民航工作而言,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通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推动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与时俱进开辟安全管理工作新境界
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安全发展,有必要回顾一下数十年来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历程,总结其成败得失加以借鉴,从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辟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境界。
我国民航的安全管理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管理阶段。
一是摸索管理阶段。新中国民航基础差,底子薄,各项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着瞧”,安全管理也是如此。为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提出了“飞飞整整,整整飞飞”的口号,强调“人盯人”的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具有不怕“跑断腿、磨破嘴”的精神。一个单位出了飞行事故,其他单位都要停飞开展整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人感冒,大家吃药”。在这个阶段,实践是第一位的,一切都是先干起来再说,叫做“干中学,学中干”。当然,这一时期也注重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并相继颁发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条例》等规章制度。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这些工作方法和规章制度为保证航空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是经验管理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航业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安全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尤其强调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民航总结出了一些颇具影响的安全工作经验,有些经验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至今还具有生命力。譬如1992年提出“八该一反对”(即在飞行过程中要坚持该复飞的复飞、该穿云的穿云、该返航的返航、该备降的备降、该绕飞的绕飞、该等待的等待、该提醒的提醒、该动手的动手,反对盲目蛮干),这些提法虽然没有量化指标,但便于记忆,经过10多年的锤炼、检验,依然具有一定的警示和指导作用。再如1994年民航提出“四不放过”(即在处理飞行事故或事故征候时,必须坚持未查明原因不放过、未分清责任不放过、未采取措施不放过、未严肃处理不放过),现在这个提法被广泛认同,并且已经成为国家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时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这些提法也有缺陷,由于不够量化,标准不明晰,可操作性不够强。例如,说该复飞的复飞,什么情况下该复飞,什么情况下不该复飞,只能凭经验来掌握。
三是规章管理阶段。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标志着民航安全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阶段。目前我们所处的规章管理阶段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立法步伐加快,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以《安全生产法》和《民用航空法》为基础,借鉴国外民航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民航发展实际,民航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标准以及规范性文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二是民航企事业单位重视法制教育,细化安全法规、规章、标准,完善各类飞行和运行手册,加强安全生产自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进行生产,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加强;三是政府监管部门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落实安全监管主管责任,改进安全监管手段,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政府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
以上所说的摸索管理、经验管理、规章管理三个阶段,是历史的轨迹。新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步一步在艰难跋涉中走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我们在肯定前人探索和实干精神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由于时代的历史的局限,由于技术水平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带有人治色彩和粗放型的烙印。即便目前的规章管理阶段,较之摸索管理、经验管理阶段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但仍不是最高层次、最理想化的管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应当是人文内涵式管理。即伴随着社会进步,通过安全理念的创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更高的安全管理层次转变,使安全管理变为人文需求与人文自觉。文化的层次是最高层次,我们不但要心向往之,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朝这个方向努力。
从四个体系建设入手实现持续安全
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实现安全发展是民航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抓手和载体。为此,需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占位,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来统一认识,明确思路,狠抓落实。理念的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也是科学发展的保证。有了思想的解放和理念的创新,还必须有思路的清晰和工作的落实,这样,才能开创安全发展的新局面,取得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实现安全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工作思路上讲,要在加强“四个体系”的建设上下工夫:
一是加强理念体系建设。认识是行动的向导,有了先进的理念,才有高质量的行动。持续安全的理念主要靠牢固树立系统安全观念、过程安全观念、全员安全观念和统筹安全观念来支撑。系统安全观念,是指把安全作为一个大局,一个大系统,全面抓,系统抓,不能孤立地就安全抓安全,单打独斗,搞片面性。过程安全观念,是指关注过程,尤其是关注细节,防止整个安全链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薄弱环节,发生断裂,影响整个安全链条的稳定性和可靠度。全员安全观念,是指安全操在每个人手中,安全没有局外人,保证安全,人人有责,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无一例外都要做安全的主人。统筹安全观念,是指对构成安全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比如对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对大型机场和中小机场,对发达地区民航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边远地区民航等,搞好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并且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既防止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也防止不分主次和轻重缓急,一味平推。
二是加强队伍体系建设。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人是安全的主人。从全民航来说,主要是切实抓好飞行队伍、保障队伍(包括机务、空管、机场等队伍)、安保队伍和监管队伍。从航空公司来说,主要是抓好飞行、机务、签派和空保队伍。要按照政治强、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纪律严的总要求,全面提高四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教育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确保持续安全为己任。
三是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法规是行动的依据,无规矩不成方圆。主要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行业规章和企业规定。目前,有关民航的国家法律有1部,即《民用航空法》,国务院行政法规有29部,民航局规章有111部。至于企业自己的规定,就更多了。在广泛宣传、严格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同时,还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出台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做好法规体系建设上的“立、改、废”工作。
四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实现安全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发生问题的教训也恰恰在于责任落空。主要是落实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和员工的安全岗位责任。在落实责任中,除了强调层次管理,对号入座,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还要强调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因为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安全发展,造福人民和社会。
综上所述,理念体系、队伍体系、法规体系和责任体系,既是持续安全大厦的有力支柱,加强“四个体系”建设,也是落实持续安全理念的努力方向。如果我们认识一致,思路明确,求真务实,在“四个体系”的建设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促进行业的安全发展,开创民航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李家祥:实现民航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关系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12月26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会议上提出,推进全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方面的关系,即安全责任体系中“四个责任”之间的关系、安全保障能力与发展速度规模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关系、防范关口前移与人员资质建设的关系、完善规章标准与依法严格监管的关系、提升运行品质与强化科技支撑的关系、安全链条稳固与行业内外和谐的关系、创新安全管理与建设行业安全文化的关系。
李家祥指出,在民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安全发展。近年来,全行业坚持安全发展,正确处理安全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做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共识。
在民航安全工作方面,2008年民航局党组基于对民航安全特点、规律的新认识和民航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持续安全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对其不断丰富和深化。2009年提出前移九方面的安全防范关口;2010年强调“三个力戒、三个防止”;2011年突出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狠抓关键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机长的资质建设。通过扎扎实实抓安全工作,2008年1月至今年12月20日,全行业运输飞行累计达1889万小时、876万架次,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003(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01),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1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5),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05(同期美国平均水平为0.18)。虽然三项指标均好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全行业仍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在民航发展工作方面,2008年民航局及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十项措施,促进了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民航局加快行业结构调整,适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业发展,对支线航空、支线机场以及部分远程国际航线等给予补贴,行业中的一些增长结构已发生积极变化:中西部快于东部,中小机场快于干线机场,干线机场快于大型枢纽机场。民航局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在各种场合宣讲民航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许多地方政府主动把民航业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并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平台,形成了各方联手共同发展民航业的局面。
在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方面,民航局妥善处理社会需求旺盛与关键资源不足、行业发展快速与保障能力不强等矛盾,注重提升行业运行品质,通过宏观调控努力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暂停审批新成立航空公司,提高设立分(子)公司门槛,严格控制飞机引进速度。2008~2011年,共引进飞机805架,比原计划减少149架。这些不仅有利于飞行员队伍稳定,也提升了行业运行品质、客公里收益水平和整体效益。从平均正班客座率和正班载运率看,“十五”期间分别为67.5%、62.5%,而2008年分别为74.5%、66.1%,2009年分别为76.3%、67.2%,2010年分别为80.2%、71.6%,今年1~11月分别为82.2%、72.3%;从全行业盈利总额看,2008年为-278亿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为113亿元,2010年为450亿元,预计今年为456亿元左右。预计今年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同比增长6.6%、8.2%和-2%。尽管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但我国民航没有出现预期的效益下滑,盈利总额屡创历史新高。
李家祥强调,全行业今后要继续在实践中抓特点、摸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推进全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为此,要把握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把握好安全责任体系中“四个责任”之间的关系。李家祥指出,近年来,我们在民航安全工作方面,明确提出从责任体系上抓落实,即严格落实生产运行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民航各级行政机关的安全监管责任、各单位(部门)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各类员工的安全岗位责任。实现民航安全发展,“四个责任”都要严格落实,但“四个责任”不是同等的,主体责任是根本,监管责任是保证,岗位责任是基础,领导责任是关键。
他说,在民航系统,各生产运行单位是生产运行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安全与生产一体化运行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安全主体责任就在于生产运行单位本身。本身就是根本。我们经常讲确保航空安全,一定程度上讲,民航其他各单位要围绕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开展工作和履行责任的。因此,航空公司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更为关键;民航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职能的着眼点在于保证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希望大家以敬畏之心对待这一责任;要强化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将安全工作由少数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事,变为每名员工自己的事。
二是把握好安全保障能力与发展速度规模的关系。李家祥指出,要防止增长速度过快,避免超能力发展;防止企业摊子过大,避免超出管控能力;防止经营范围过宽,避免保障资源分散。
他说,要防止航空公司、机场运量增长过快、季节性航班增加过多、安全保障能力跟不上等问题;航空公司要进一步重视运行控制中心建设,提高整个公司运行风险控制能力;要集中使用安全保障力量,防止分散有限的保障资源。
三是把握好坚持“安全第一”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关系。李家祥强调,抢市场不能压缩安全裕度,抓正点不能降低运行标准,降成本不能忽视安全投入。他表示,安全与效益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安全好,为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础;效益好,又为安全投入提供了物质支撑。他要求各航空公司抢市场、抓效益,不能以牺牲安全裕度为代价;坚持运行标准,统筹做好安全与正点工作。在航班延误尤其是航班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更要勇于坚持规章标准,有序组织生产运行;抓安全工作,在投入上一定要“算大账”,满足安全生产运行的基础性投入,增加提高安全水平的附加性投入。
四是把握好防范关口前移与人员资质建设的关系。李家祥指出,要建立飞行员特别是机长资质排查、能力建设长效机制,要像抓飞行员队伍那样高度重视其他关键专业技术队伍的资质建设,要对各级领导、安全管理队伍资质有更严格的要求。
他说,人的因素始终是航空安全的根本因素,其中,飞行、机务、空管和运控等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抓飞行安全,关键是抓资质,而且要常抓不懈,要将飞行员特别是机长资质专项排查制度化、常态化,重点完善相关规章标准,进一步明确细化教员、机长、副驾驶的资质和行为准则要求,严把外籍飞行员资质关;高度重视机务、空管和运控等关键专业技术队伍的资质建设;飞行干部既要确保一定的飞行时间,又要履行好安全管理职责。要继续做好民航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定期安全培训和复训工作。
五是把握好完善规章标准与依法严格监管的关系。李家祥指出,切实履行好安全监管职能,既要不断完善规章标准,更要敢于监管,坚持依法,严格监管。
他强调,民航各级行政机关一定要敢于监管,积极履职,主动作为。民航各企事业单位要摆正位置,主动配合民航各级行政机关开展监管;民航广大监察员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做到“执法有依据,执法按程序”。同时要建设一支过硬的监察员队伍,并不断完善各类监察大纲和《监察手册》;监管工作要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运行标准,严格行政处罚,严格责任追究。
六是把握好提升运行品质与强化科技支撑的关系。李家祥指出,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建立机制,加大投入。
他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保证安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后发优势。要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推广运用新技术进一步全面提升全行业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品质。要继续以提高整体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为突破口,加大繁忙机场、区域管制中心建设力度,重点在西部地区、中小机场广泛运用空管新技术;在新技术运用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传统技术、规章标准、人员与新技术三个方面的关系;推广运用新技术,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支持航空公司、空管和机场等单位先行先试。七是把握好安全链条稳固与行业内外和谐的关系。李家祥强调,要加强生产组织管理,确保安全链条完整性;要加强业内协作配合,维护行业运行系统性;要加强外部沟通协调,凝聚安全发展积极性。
民航业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行业。全行业更要进一步强化大民航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这对确保安全运行链条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为此,他要求民航各单位统筹兼顾、各方和谐联动,保持各类安全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民航整体安全;各单位之间要相互尊重、紧密团结协作,各单位领导要树立大局意识,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内外交流合作,地方政府要为机场的安全运营提供良好的环境,民航各单位要协同地方政府,争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逐步解决空域资源不足问题。
八是把握好创新安全管理与建设行业安全文化的关系。李家祥指出,要加强队伍建设,倡导职业精神;要加强法规教育,弘扬手册文化;要营造良好氛围,形成齐抓共管机制。
他说,安全是民航行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努力进入人文内涵式管理阶段,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进一步凝聚全行业共识,深入推进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倡导包含使命感、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等核心元素在内的职业精神,以文“化”人;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在广大从业人员特别是飞行、机务、签派等岗位人员中,树立手册意识,养成“以遵守手册为荣,以违反手册为耻”的职业习惯,使手册文化内化为广大从业人员的自身诉求,外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各单位要确保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与安全工作密切配合,以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促进安全工作。
李家祥强调,在安全与发展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的关系,远不止这八个方面,但抓住了这八条,就抓住了民航安全发展的关键,推动其他各项工作就有了主动权。他要求民航各企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特点,继续有针对性地总结提高、不断丰富发展,共同推动民航安全发展。
第二篇:树立安全文化理念、确保安全持续稳定
树立安全文化理念、确保安全持续稳定
遵章守纪杜违章、按标作业保安全。安全是命根,违章是祸根,无数的事故都是违章违纪所引起的。如果堵不住违章的路,就迈不开安全的步。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当你违章作业之际,正是灾难降临之时。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和家庭幸福,请勿违章。克服在抓安全管理的好人主义,严格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监督,明确安全始终是我们的永恒主题。开展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主题竞赛活动,加强职工队伍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技术业务安全素质,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消除事故隐患、保护职工安全健康的一项有效举措,是关心关爱职工的具体表现。
一、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
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是事关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是我们各级组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是当前我们一项重要任务,安全教育培训应采用多样性、多层次、多形式,使职工真正受到教育。其目的是加快职工安全价值观的形成。违章违章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知识缺乏,其次是有章不循、看惯、做惯成习惯,简化作业程序,图一时省力方便等,上述原因必然会带来行动愚昧和造成事故。所应抓好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签订师徒合同,开展技能竞赛、各项应急演练,来提高职工现有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及引导职工注意熟悉与之自己职业相关的安全科学知识。
1、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技能比赛,提合理化建
议,职工身边无违章、班组无事故。群众性保安全活动、多方位的安全文化渗透,引导职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和职工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宣传窗、黑板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对职工安全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夯实安全基础,班组是单位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安全生产的最前沿阵地,班组安全建设为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安全文化素质是职工必备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职工安全,文化和技术等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安全,文化素质日益成为现代职工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我安全”、“与我要安全”要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工在安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安全已成为职工的第一需要。这正是职工从切身利益出发,提高自身安全文化素质的源动力。
三、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是杜绝事故的天敌
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是根除事故隐患、控制事故事苗发生的有效措施和基础工作,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到三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杜绝违章,第二有利于制止违章作业,第三有利于督促隐患的整改。职工的违章作业是在头脑中没有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无知违章是因缺乏安全知识,失误违章是对技能不熟悉,故意违章是存在侥幸心理、职工之间常年在一起,彼此性格、脾气、爱好等相互了解,更能及时纠正违章,实行自控、他控、互控,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职工间的相互督促是控制违章的头道防线,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和检查是二道防线,职工文化素质高,能发现和督促隐患的整改从而避灭一切可以发生的事故。做到警钟长鸣、扼制惯性违章制度是硬道理。
四、树立典型,典型引路,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主题活动,做到有活动推进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考核,形成一整套机制,激励干部职工认真开展好主题活动,工区与工区间,职工与职工间,对照主题活动内容和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进行自我对照自评,班组组织职工互评,车间进行检查综合考评,公示四比四好职工名单和优胜班组,兑现奖励。营造一种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氛围的安全文化,杜绝两违现象的发生,职工间、班组间争做四好职工和优胜班组,进一步提高大家做好安全的积极性,也保持车间安全的持续稳定。
通过开展安全性制度建立和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作业中的检查督促和评比奖励,作业中的违章考核。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促进安全规章制度修订和完善,使职工的安全文化得到提高,使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也是安全标准化车间得到有效推进。
第三篇:中国民航高层和管理人员
中国民航高层和管理人员
政府官员 民航局领导
李家祥 民航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军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李健、夏兴华 副局长、党组成员 梁潮平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金宜斌 总飞行师 张红鹰 总工程师 吕尔学 安全总监
民航局综合司
沙洪江 司长
储呈平、朱云祥、孟庆芬 副司长 钟宁 新闻信息处处长 航空安全办公室
吕尔学 安全监察专员兼主任 政策法规司
马正 司长
颜明池、郭仁刚 副司长 发展计划司 刁永海 司长
何锦日、张海东 副司长 财务司
周来振 司长 潘亿新 副司长 人事科教司
梁启通 司长
杨胜军、高英战、曹胜利 副司长 国际司
韩钧 司长
武洲宏、副司长
浦照洲 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运输司
史博利 司长
刘万明、刘锋 副司长
孟平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 飞行标准司 万向东 司长
周凯旋、胡振江、杨洪海 副司长 航空器适航审定司 张红鹰 司长
徐超群、殷时军 副司长 机场司
覃章高 司长 佟岱山 副司长
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 苏兰根 主任
何鸣寒、李其国 副主任 公安局 宋胜利 局长
林彦群、张晓军 副局长 张国良 空警总队总队长
郑海洋
副局长兼处劫办副主任 直属机关党委
李素芳 副书记(副主任)徐立 副书记(副主任)
党组纪检组(驻民航局监察局)张欣欣 党组纪检组副组长 韩学杰 副局长 全国民航工会
黄丽辉 常务副主席
解连卯、毕务芳 副主席 离退休干部局 严庆田 局长 王本前 副局长 民航局空管局
王利亚 局长、党委副书记 王战斌 党委书记、副局长
高毅、张建强、朱士新 副局长 范芸芸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地区管理局
华北地区管理局
刘雪松 局长
李江民 党委书记、副局长 辛天河、张志芳 副局长 王赤民 副局长、总工程师 孙志炜 副局长、总飞行师 马振富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东北地区管理局
陈锡兵 局长
柴多山 副局长、党委书记 刘军 副局长、总飞行师 刘春晨、陈友平副局长
颜庆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阎建民 巡视员 华东地区管理局
沈泽江 局长、党委副书记
车进军 党委书记、副局长
周正凯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唐伟斌、西绍波 副局长 朱州龙 总飞行师、副局长 吴坚 总工程师、副局长
顾奇鸣、金卫、李锦高、张向新 副巡视员 中南地区管理局
蒋怀宇 局长、党委副书记 梁启通 党委书记、副局长
秦喜生 副局长
冯建业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梁世杰 副局长、总飞行师 杨新国 副局长、总工程师 西南地区管理局
周毅洲 局长、党委副书记 蒋文学 党委书记、副局长
李书文 巡视员、党委常委
王坚 副局长、总工程师、党委常委 吴小兵 副局长、党委常委
胡勤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工会主席 王从贵、王保良 副巡视员 西北地区管理局 王志清 局长
吴成昌 党委书记 王小辉 副局长 余文亮 副局长 陈立阁 副局长 罗智峰 副局长 李林忠 副书记
新疆管理局
许浩 局长、党委副书记 张忠华 党委书记、副局长 鲁成存 副局长、总飞行师 李学军、周翔 副局长
张军平副局长、总工程师
杨进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局
北京监管局 局长:吕志农
天津监管局 局长:王晓明 河北监管局 局长:李增永
山西监管局 局长:孙剑英
内蒙古监管局 局长:王繁平
上海监管局 局长:张浩
浙江监管局 局长:戴志刚
山东监管局 局长:局长
四川监管局 局长:王华刚
重庆监管局 局长:邓晓帆
云南监管局 局长:余国强
青岛监管局 局长:熊钉成安徽监管局 局长:庄明国
厦门监管局 局长:陈铁民
江西监管局 局长:常国荣
甘肃监管局局长:胡红斌
宁夏监管局 局长、党委书记:王海鹏
青海监管局 局长、党委书记:魏博
乌鲁木齐监管局 局长:黄跃伟
湖北监管局 局长:刘卫民
湖南监管局 局长:张耀海
海南监管局 局长:马新
广东监管局 局长:李淑亮
深圳监管局 局长:徐戊填
大连监管局 局长、党委书记:王永庆
院校
中国民航大学 吴桐水 校长 景一宏 党委书记 飞行学院 郑孝雍 院长
朱勇 党委书记
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魏锦才 校长 王家栋 党委书记
地方空管局
西北空管局 张勇 局长 谢林岩 党委书记
新疆空管局 覃琥诚 局长 党委书记 华北空管局 赵焕光 局长、党委书记
东北空管局 张达 局长 张华 党委书记
华东空管局 张建 局长 王中东 党委书记
中南空管局 陈松林 局长 苏红健 副局长 张盛智 党委书记 西南空管局 李宗冀 局长 武海源 党委书记 北京区域管制中心 马兵 主任 上海区域管制中心 姚光明 主任 上海区域管制中心 高向东 党委书记 广州区域管制中心 吴承奎 党委书记
海南空管分局 俞文军 局长 贺四龙 党委书记 深圳空管站 刘建华 站长 刘鲁颂 党委书记 厦门空管站 施和平站长 来海根 党委书记 山东空管分局 王正育 局长、党委副书记 徐祗胜 党委书记、副局长 江苏空管分局 孟磊 局长 史政林 副局长 李志源 党委副书记 黑龙江空管分局 王洪秋 局长 谢树滨 党委书记 万连顺 副局长 吉林空管分局 杨东辉 局长
山西空管分局 麻金海 局长 李建社 党委书记 天津空管分局 张强 局长
内蒙古空管分局 刘沛松 局长
福建空管分局 张建国 局长
飞机制造商 中航工业
林左鸣 党组书记、总经理
谭瑞松 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
耿汝光 副总经理、幸福航空董事长 顾惠忠、李玉海 副总经理
李方勇 副总经理、直升机公司董事长 徐占斌 副总经理、中航通飞董事长 吴献东 副总经理(中航国际 董事长)孙卫福 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 中国商飞
金壮龙 董事长、党委书记
贺东风 总经理、董事 薛利 党委副书记
史坚忠、罗荣怀、吴光辉、贺东风 副总经理 田民 总会计师
西飞集团
西飞集团 孟祥凯 副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
西飞集团 王向阳 董事、党委书记、副总裁
西飞国际 唐军 董事长 蒋建军 总经理 王向阳 党委书记 中航商飞 罗荣怀 总经理
空客 空客中国 博龙(Laurence Barron)总裁
波音 波音中国区 马爱伦 总裁
庞巴迪 庞巴迪公务机中国区 廖学锋 董事总经理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 关东元 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成飞(集团)公司 王广亚 董事长、总经理 唐军 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中国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曲景文 董事长、总经理
其他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李海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孙博 副总经理 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有限公司 祝海平总经理
Ameco 海兹纳博士 总经理席执行官 胡玉良 总经理 杨亚非 党委书记 GAMECO 董苏光 董事长 杜志强 副董事长 STARCO 刘景炜 总经理 中航信 徐强 董事长 肖殷洪 总经理 崔志雄 党委书记 中国航协 刘绍勇 理事长 魏振中 秘书长 中国航油集团 孙立 总经理、党委书记 中国航油有限责任公司 周如成 总裁
航空公司 中航集团
王昌顺 总经理 王银香 党组书记
曹建雄、王世翔、孙玉德 副总经理 李庆林 纪检组长 国航股份公司
王昌顺 董事长 蔡剑江 总裁 樊澄 党委书记 贺利、王明远 副总裁 冯润娥 党委副书记 深航 冯刚 总裁 刘军 党委书记
国货航 樊澄 董事长 姚军 总裁 黄斌 党委书记兼财务副总裁 东航集团
刘绍勇 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 于法鸣 党组纪检组组长
东航股份公司 马须伦 副董事长、总经理、集团党组书记 李养民 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安全总监
南航集团 司献民 总经理 谭万庚 党组书记
南航股份公司 司献民 董事长 谭万庚 总经理 张子芳 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厦航 车尚轮 总经理 洪荻生 董事长、党委书记
汕头航空 董苏光 汕航董事长(南航股份副总经理)潘前进 汕航总经理 海航集团 陈峰 董事长 李先华 执行总裁 海航 陈明 董事长
新华航空 杨景林 执行总裁 首都航空 胡明波 董事长
金鹿公务航空 刘开宏 董事长
山航集团 马崇贤 董事长、总裁 张幸福 党委书记 于海田 副总裁 山航 于海田 总经理 苗留斌 副总经理
川航集团 蓝新国 董事长 李海鹰 党委书记、川航总经理 春秋航空 王正华 董事长、党委书记 奥凯航空 王树生 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吉祥航空 王均金 董事长 成都航空
王文斌 董事长 隋明光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邵光兴 总会计师
罗宇、何培文、帅志勇 副总经理
重庆航空 刘德俊 总裁 彭聚珍 党委书记 陈友露 副总裁 天津航空 辛笛 总裁 李维艰 董事长 幸福航空 于以贵 董事长 杨尤昌 总经理 东海航空 黄楚标 董事长
河北航空 李越 总经理 闫振雄 副总经理
华夏航空 胡晓军 董事长 何丹 执行董事
河南航空 张沛 董事长 曹波 代理总经理
昆明航空 王清民 董事长 轩余恩 总经理 鄢建平副总经理 西藏航空
徐波 董事长 严伟 副董事长 程辉 执行董事 刘琰平总经理 张欣 副总经理(运行副总)张军 副总经理(机务副总)李成 副总经理(市场副总)岳增军 安全总监 翡翠航空 凯·克拉奇(Kay Kratky)首席执行官 中联航 姚维辉 总经理 翟志刚 党委书记 中邮航 李玉峰
总经理、党委书记
澳门航空 郑岩 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会主席 长荣航空 郑光远 董事长 张国炜 总经理 中华航空 张家祝 董事长 孙洪祥 总经理 立荣航空 苏宏义 董事长 港龙航空 杨伟添 行政总裁
机场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 董志毅 总经理、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董事长 刘彦斌 党组书记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张光辉 总经理 李小梅 党委书记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 张克俭 董事长 张育民 总经理 武宇 副总经理 上海机场集团 吴念祖 董事长 李德润 总裁 何卫国 党委书记 上海机场公司 王士勤 总经理
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汪洋 董事长、党委书记 深圳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陈繁华 总经理
海航机场集团 董桂国 董事长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梁军 董事长、总裁及授权代表
四川省机场集团公司 李伟 董事长 潘校军 总经理 杜修明 党委书记 云南机场集团 刘明 总裁 周凯 党委书记 李灿和 副总裁 昆明巫家宝机场 魏建国 总经理
西部机场集团公司 何喜奎 董事长、党委书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张文革 总经理 张朝晖 党委书记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盛继芳 董事长、党委书记 方春林 总经理 温州机场集团 苏友灿 董事长、党委书记 鲍成发 副总经理 温州机场 汪玉斌 总经理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赵江平总经理、党委书记
湖北机场集团公司 韩志亮 总经理 甘相田 副总经理 厦门翔业集团 王倜傥 董事长
厦门空港 陈斌 董事长 蔡明理 总经理
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刘志仁 总经理、党委书记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余成安 董事长、党委书记 钱凯法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青岛机场集团 张敬吉 董事长
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刘玉良 总经理 王虹 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大连机场集团公司 才力 董事长 杜志渊 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 张媛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刘文君 党委书记 张晓玫 副总经理
沈阳桃仙机场 刘文君 总经理 刘忠利 副总经理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杨献波 总经理
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 孙春京 总经理 王世春 副总经理 新疆机场集团 顾中秦 党委书记、董事长 段子新 总经理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阎欣 总经理 李武 党委书记 山东机场有限公司 王同洲 董事长
贵州省机场集团公司 刘增禹 总经理 陈建英 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福州国际空港 王倜傥 董事长
广西机场管理集团公司 唐淙沅 总经理 李宏斌 副总经理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李德庆 总经理、党委书记 南宁吴圩机场 胡俊华 总经理
山西机场集团公司 郝孝义 总经理、党委书记
安徽民航机场集团 蒋厚玉 董事长 陈斌 党委书记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 胡建军 总经理 香港机场管理局 许汉忠 行政总裁
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 邓军 董事局主席
珠海机场集团公司 李国明 董事长 甘肃机场集团公司 孟凡生 董事长 兰州机场公司 许惠才 董事长 江西省机场集团 万林 总经理
第四篇:幼儿园发展理念、历程
“幼儿园发展理念、历程 ” “如果要用形容词来修饰当前我们的幼儿园,我想他是一只雏鹰,正等待翱翔;我想他是一支鲜花,正含苞待放;我想他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童,肢体虽小但五脏健全;这就是我们一个刚刚起步,但却举步坚定的新生代幼儿园 ”--恩施市金子坝幼儿园
“
一、办园思路:规范管理提效率,提升质量求生存,彰显特色处发展,优质服务创品牌。”
二、办园目标:为幼儿一生奠基。
“
三、办园理念:以人为本,师幼共同成长,和谐发展。
”
四、办园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
五、幼儿培养目标:活泼、健康、自信、友爱、勇敢,教孩子学会做人,教孩子学会学习,教孩子学会生活,教孩子学会创造。
”
六、园风: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诚服务。
“
七、园训:爱心献孩子;放心给家长;与时代同步;树幼教典范。”
八、幼儿园学风:乐学、会学、勤学、善学。“
九、幼儿园教风:严谨、善诱、好学求真。”
十、幼儿园工作口号:严细实恒,精益求精。
“
十一、办园警言:家长永远是我们合作伙伴,保教质量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线。”
十二、办园特色:小班化教育,个性化发展,生活化教育,和谐中成长。
“努力遵循以上十二条办园理念,使我幼儿园呈阶梯状上升趋势,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幼儿园也有详细的规划目标及措施。”
一、要抓好师容师貌,促进发展,加强内部管理。“1.比如着装整齐大方,不可穿奇异,低腰,超短的衣服。不可披头散发。不可穿高跟鞋,拖鞋,不可留长指甲等。
”2.注意言行举止,不讲粗话。不体罚幼儿,或变相体罚幼儿。“3.教师之间应积极配合,互相帮助,应该团结上进。”4.任何事情都应以幼儿园为主,以幼儿园的名声为主。
“5.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素质对待工作要有耐心。”6.对待幼儿要细心,对待家长要真诚。“
二、教育理念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对幼儿健康的理解和关注,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在思想上、认识上以及教养方法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健康的生命并非完全由自然给予,而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健康状况因个体自身的活动而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家长所持有的健康观点直接影响其教养的方式和行为。当然,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是在城郊幼儿的健康成长中以下几种情况更值得重视。
1、关注看护人员的素质
生长在乡镇的幼儿,大多由爷爷奶奶或保姆看护。他们多半凭着自己的经验对幼儿进行喂养和教育。幼儿不肯吃饭,看护者就哄着追着喂饭,一顿饭有时要吃上一个多小时:幼儿不肯睡觉,就让他嘴里叼个奶嘴…·很多坏习惯不是幼儿一出生就有的,而是由于大人们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而慢慢导致的。有的幼儿不听话时,看护人员就吓唬幼儿“你不乖,大老虎要来吃你的”“你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等。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对动物恐惧,对幼儿园害怕的种子。到了幼儿该入园时,他们就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可见,看护人员的观念及教育方式关系到幼儿健康教育的成效。我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好幼儿的教育延伸,通过讲座、培训和亲子活动等形式,提高看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关注家长对幼儿健康的观念
”通过交流和观察发现,家长对幼儿健康方面的认识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念。由于家长的健康观念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所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对此,我园作了关于幼儿饮食、睡眠和运动等问题的温馨提示专栏。旨在引导家长给幼儿创设健康的生长环境。“
3、关注电视对幼儿健康的影响
”电视节目尤其是动画片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对幼儿的眼睛和生长发育有所伤害,更重要的是,电视节目尤其是动画片的播放,可能对幼儿思维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有的男孩特别爱看《奥特曼》,沉迷于动画片的情景中,在平时的生活中,行为方面会表现出暴力倾向,喜欢打架、把建筑区的积木推倒,等等。教师问其原因,幼儿便说:“我是奥特曼,我在打怪兽。”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有的幼儿喜欢看《蜡笔小新》,动画片中小男孩叛逆的个性及片中的对话都成为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并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通过行为模仿极易产生心理畸形,甚至发展为暴力和自私倾向。所以,成人对于幼儿观看的电视节目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引导。
4、关注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
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家园间及时沟通与密切配合,才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因此特别容易遭到伤害。生命的健康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幼儿的健康,促进幼儿的成长。
“
三、幼儿园发展历程现状分析
”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由量的增长逐步转为质的增长,民办幼儿园的师资与管理水品整体提高将间接限制某些高价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改变收费两级分化的局面。将加快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剧增,对教育部门也是一种考验,这对于我们城市民办幼儿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将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引导,为城镇化建设准备好作出贡献。
第五篇: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李家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民航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提出了持续安全的理念,要求全行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始终坚持安全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决定了在民航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内涵丰富,其中包括安全发展这个基本要素。安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离开安全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对于民航工作来说,安全更具有直接而重大的意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民航工作的重点是安全。民航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社会影响重大。航空运输的特殊性对安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航空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无不高度重视航空安全。尤其是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更使全方位的航空安全被提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航空运输是否安全,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国家稳定、社会稳定的标志。因此,在民航工作中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既富有行业特色,又突出了工作重点,抓住了主要矛盾。
民航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民航安全工作,也有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问题。民航安全工作的全面,是指抓安全不能单打一,而要全面抓,既抓空中安全,也抓地面安全;既抓人员安全,也抓飞机、设备、设施安全;既抓日常行政管理安全,也抓空防安全。民航安全工作的协调,是指抓安全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而要着眼全局、考虑全面,无论商业航空还是通用航空,无论客机、货机还是专机、包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全方位抓、下功夫抓,确保民航整个安全体系的协调和平衡。全面、协调抓安全,最终要体现到持续保证安全上。保证航空安全是一个长期目标和过程,航空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把安全责任铭记在心,把每一天、每一个航班、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起落都当作新的开始,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才能确保民航持续安全。坚持并实现持续安全是以人为本在航空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定不移地把航空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始终摆在第一位臵,坚持并实现持续安全,是以人为本在航空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持续安全理念,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最大的爱心、责任心,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生命安全的保障。人民群众选择航空出行,用户选择航空运输,体现了对民航业的高度信任。对民航业而言,这意味着莫大责任,也意味着重大考验。民航要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经得起各种突发情况的考验,给人民群众提供最放心、最舒适、最便捷的服务,就必须要求民航业所有从业人员,无论是空勤人员还是地面指挥人员,无论是机务维护人员还是各类服务人员,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的理念。航空安全不仅事关乘客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无数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根本利益,社会影响巨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安全工作上,就是要高度重视、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到长期地而不是阶段性地、持续地而不是断续地保证安全。做好安全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安全工作本身又要靠人来做。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保证安全的链条上不能出现任何漏洞。安全工作无小事,越是细节越不能忽视;抓好安全工作也没有局外人,人人有份、人人有责。要实现持续安全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员工(包括乘客)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心加强,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就有了可靠保证,保证持续安全就有了扎实基础。
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安全这个重要前提。在民航工作中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实质上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航空安全事关人心稳定、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人心稳定、社会稳定,是发展所必需的大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任何一个问题、一起事故、一宗案件处臵不当,都有可能成为矛盾的爆发点,造成人心和社会的不稳定,给党和政府带来麻烦,给人民利益带来损失。因此,为了维护稳定,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各行各业包括民航工作都必须从源头抓起,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做到持续安全、长期安全。
航空安全是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关民航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等,既是航空业发展壮大的标志,也是航空业发展壮大的条件。效率、信誉、形象、品牌、价格、服务等都是构成竞争力的要素,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是安全。对于民用航空来说,安全牌是一张通行全世界的最有价值、最富吸引力的牌。很难想象,一家事故频发、安全没有保障的航空公司会有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源,会有蒸蒸日上的发展。安全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安全影响和制约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持续的安全就没有稳定、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又促进安全,民航业发展了、壮大了,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有条件、有能力在诸如飞机装备、基础设施、技术手段、人才引进、人员培训、激励机制等事关安全的硬、软件方面加大投入,从而使得安全更有保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现安全发展关键在于振奋精神、真抓实干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努力实现安全发展,需要上下一心、团结奋斗,拿出扎扎实实的行动。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民航安全工作责任大、压力大、难度大。但是,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可以锻炼队伍、考核干部、积累经验、推动发展。况且,难并非做不到,也不能当借口。关键在于抓安全和承担安全责任的人有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没有自信心和进取心。一句话,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往往决定工作状态,决定安全形势。在安全形势好的时候,要居安思危,力戒盲目乐观,克服麻痹心理;在安全形势严峻的时候,要勇于接受挑战,力戒丧失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只要把工作做到家,把握规律,方法得当,持续安全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制定好的工作思路。工作思路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思路对了打胜仗,思路错了打败仗,没有思路打乱仗。为了制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加强调查研究,就要注意倾听群众意见,而不能无视客观规律,不能陷于心血来潮和主观臆测,不能靠“拍脑袋”决定重大问题。同时,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法。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采取搞运动的方式抓安全,提出大战多少天,实现“安全月”、“安全年”一类的口号。这种做法追求的是阶段性安全目标,而不是持续安全目标。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努力实现安全发展,需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新机制、新思路,需要勇于负责、敢担风险、舍得吃苦受累。实现持续安全,容不得懒人、庸人、糊涂人。
力戒浮躁,真抓实干,培养好的工作作风。目标有了,思路有了,还要抓好落实。某项事关安全的工作看起来做了,但是一般性地做了,还是高标准、高质量地做了?是按老套路、老办法做了,还是有创见、有新意地做了?是消极被动地做了,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了?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是不等不靠不拖延、立即采取措施整改了,还是坐等观望、疲沓推诿、拖了很长时间才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经常进行对照检查和深刻反思。改进作风、求真务实,一定要力戒浮躁。何谓浮躁?不是绞尽脑汁把工作做到极致,而是应付凑合一般化地做工作;不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而是高高在上、刚愎自用、闭着眼睛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不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而是吃老本、循老例、走老路;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工作、安全监管上,而是热衷于迎来送往甚至沉湎于吃喝玩乐,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浮躁是和持续安全理念所要求的工作作风格格不入的。只有戒除浮躁、真抓实干,坚持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追求一等工作质量,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才能为实现持续安全注入生机活力。严格执法,严明奖惩,创造好的工作绩效。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凡是安全上发生问题,都有有规不依、有章不循、要求不严、监管不力、奖罚不明方面的原因。为了汲取以往发生安全问题的严重教训,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不能有任何麻痹和松懈。安全工作永远需要一个“严”字。只有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执法、严明奖惩,真正将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持续安全,创造好的工作绩效,进而推动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