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1例住院病人死亡的案例分析
61例住院病人死亡的案例分析 林天浩
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省潮州市,515638 摘要:分析了我院20年来出院病例中死亡61例,其中院外死亡19例,院内死亡42例,院内中死亡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岁(25—77岁),以31—50岁居多,病程以16—20年居多,诊断精神分裂症人数为高,结果,突发性猝死12例(28.57%);合并症衰竭死亡8例(19.05%);噎食窒息6例(14.29%);自杀死亡5例(11.90%);各系统癌症4例(9.52%);感染性休克4例(9·52%),器质性死亡3例(7.14%)。又发现合并症衰竭死亡(p<0.01)、各系统癌症及器质性疾病死亡的案例多发生在2005年1月1日以前,近10年噎食窒息死亡有所增加(P>0.05),结论,随医护人员医疗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合并症等疾病及时发现及时转院诊治,减少衰竭死亡率,噎食窒息注意短时间内药物剂量的控制,减少药物的副反应,减少死亡率,对慢性病人合并症的有所增加,适当减少用药剂量或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减少致命的副作用意外发生。
关键词:院内死亡病历 死亡原因
我院为专科医院精神疾病患有各系统疾病即合并症时,需转院或会诊治疗,在治疗精神疾病过程中抗精神病药物发挥双刃剑作用,即有抗精神病作用,同时也有相应的副反应,其副作用从中枢到外周,广泛而复杂。为了对此深入了解,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作者对我院20年来在院内突发死亡病案进行临床分析。
对象与方法
调查我院1995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间精神科全部死亡病历为研究对象,所有病历均符合CCMD—2 和 CCMD—3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智能检查均无障碍;对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一 自1995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20年中,我院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病历共计12,213例,其中各种死亡病历61例,精神科住院死亡率4.99‰。
二 出院死亡病历61例中,在院内死亡为42例占3.44%,在院外死亡为19例占1.56%。在院内死亡病历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平均53岁(25—77岁);病程1年以内4例占9.52%,1—5年3例占7.14%,6—10年3例占7.14%,11—15年7例占16.67%,16—20年8例占19.05%,21年以上16例占38.10%;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32例占76.19%,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例占2.38%,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3例占7.14%;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6例占14.28%.。
三 死亡原因
突发性疾病死亡31例占73.81%,其中心脏疾病猝死12例占28.57%(包括肺栓塞1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0、5岁(42—76岁)。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精神分裂症10例。只有一例服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外,其余均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单一用药8例,两种合并药4例,用药有利培酮4毫克每日,氯氮平250-500毫克每日,氯丙嗪300-500毫克每日,奋乃静20-50毫克每日,舒必利500-1000毫克每日,阿普唑伦0、8毫克每日。器质性昏迷3例占7.14%,衰竭死亡8例占19.05%,感染性休克4例占9.52%,各系统癌症死亡4例占9.52%。噎食窒息6例占14.29%,男4例,女2例,均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用药有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氟哌啶醇、地西泮。单一用药3例,两种合用3例,入院后2—6天死亡3例占7;14%,346—1299天死亡3例占7.14%,平均年龄45岁(36—62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4例占9.52%,酒精中毒所致戒断综合症1例占2.38%,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物理因素所致精神障碍)1例占2.38%。自杀死亡5例占11.90%,其中自缢3例占7.14%,割腕1例占2.38%,坠楼1例占2.38%。
四 以2005年1月1日为界限,其前后10年间,在衰竭死亡及噎食窒息死亡的发生频
率对比见表一和表二。
讨论: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脑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 重大前沿课题,受到各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长期困扰人类的精神疾病,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需要继续学习,更新知识拓展眼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临床安全医疗和安全护理更上一层楼,下面作者总结近20年我院出院患者死亡病例分析,经过调查发现: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死亡以31~50岁青壮年居多,病程长者居多。对院里范围内患者尤为注意发生猝死和自杀行为,本资料显示,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死亡以突发性疾病死亡占28.57%(12/42),合并症衰竭死亡占19.05%(8/12),器质性昏迷占7·14%(3、42);感染性休克占9·52%(4/42);各系统癌症占9·52%(4/42)噎食窒息占14.29%(6/42),自杀窒息占11.90%(5/42)。
表一 不同时间与各种死亡原因比较
1995 年7月 1日~2004年6月30日 2005年1月1日~2014年6约30日
突发性猝死 6 衰竭死亡 噎食窒息 器质性昏迷 各系统疾病癌症 自缢 感染性休克 8 2 3 3 2 4 0 4 0 1 3 0
>0.05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表二 不同时间与噎食窒息的临床比较
多数学者认为猝死可能是指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各种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所致,所以,在药物治疗前和疗程中的心血管监护,以及临床医生对心脏病的处理十分重要,不易忽视,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突发性死亡12例,其中肺栓塞1例,以氯氮平合并多虑平治疗
过程中,病情波动,静滴氯丙嗪100毫克后,锥体外系出现,次日肺栓塞死亡。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减少毒副作用。心脏病死亡者既往均无心脏病发作史,其中8例心电图显示:心肌供血不足或传导阻滞,定期复查心电图必要,更重要的是转入循环科治疗,后风险仍很大,需要与家属沟通,在精神科专科医院治疗有一定风险,让家属签字理解,若发生死亡,减少医患矛盾。8例衰竭死亡,与长期住院合并症多,主诉能力差,躯体疾病往往被精神症状所掩盖,专科医院条件有限,建议外院治疗,且家属不愿接患者到综合医院诊治,一拖再拖,导致衰竭死亡。以2005年1月1日为界,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合并症等疾病及时发现及时转院治疗,恢复后继续治疗精神疾病,无合并症衰竭死亡者见表一。各系统癌症死亡4例,家属拒绝到综合医院肿瘤科治疗。脑器质性昏迷3例中1例加用氯氮平50毫克后,第二天渐渐发现深睡,昏迷,死亡。氯氮平治疗在剂量不大的情况下发生,尤其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加用氯氮平时,提示对氯氮平应用指征还应从严掌握,定期理化检查,同时考虑诊断及合并症的用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有明显镇静和抗精神症状作用,而椎体外系副作用甚小。其主要副作用是可出现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一度在国际上停止使用,但以后发现氯氮平对难治性分裂症疗效优于其他抗精神药物而又开始在临床应用,需要长期监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尤其在治疗早期。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肌张力增高为主的锥体外系反应。本文导致噎食占14,29%,见表二,治疗用药氯丙嗪 氯氮平奋乃静 氟哌啶醇 地西泮。均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单一用药3例,两种合用3例,以2005年1月1日为界,其前后10年间,噎食窒息有所增加,入院后2~6天噎食窒息死亡3例,346~1299天3例,警示我们,对新入院患者在短时间内药物剂量的控制,减少致命副作用的发生,减少死亡率,有资料显示,国内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剂量与需要浓度的测定研究(舒良等)发现高剂量氟哌啶醇【0.4mg/(kg.d)】和低剂量【0.15mg/(kg.d)】临床疗效相同,但前者副作用大于后者。最近国外PET的研究资料见表三,表明抗精神病药物的低剂量(如氟哌啶醇5mg)基地神经节D2受体80%被阻断。这种低剂量以能在大部分患者身上产生抗精神病的作用。剂量加大可能增加镇静作用,但这同时副作用相应增加,特别是椎体外系副作用及其有关处理较费时的迟发型多动症。故国外有作者建议为进一步控制兴奋,可合并短期苯二氮桌等药物控制兴奋。注意病情改善时,切勿忘记3周内停用,以防药物依赖。21世纪的今天,经济状况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更安全。在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应尽可能单一用药,疗效不满意可换用化学结构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换用时应缓慢,即原来的要缓慢减量,同时缓慢增加新药的剂量。疗效不满意需要2药联用时,应当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且2种药物的剂量分别减低。控制总量,减少副作用减少死亡率。
因各类精神疾患引起自杀者波多。文献报道人群中自杀行为与精神疾病有关的达23.0―31.3%,居自杀原因第二位;所以,作者本着有意探索自杀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整改,寻求办法,完善预防自杀护理措施。同时发现疑点及时汇报医生。积极配合医生,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的躯体不适主诉,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不放过药源性忧郁自杀。
在自杀死亡中,其中4例有的趁着女护士不方便,入厕时发生,有的放松警惕外出时发生,有的趁陪护打饭或洗碗时发生,给人感觉突然,防不胜防。回想当初,患者高度警惕,密切注意护士和陪护人动向,一旦离开视线,立刻采取措施而发生不测。所以,夜班值蓿人员,须详细了解病情,严密观察有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患者,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病情波动和心理动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直至症状缓解,切勿掉以轻心。同时做到不规律避免患者摸清规律,趁机采取自杀行为。
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细微改变的观察与评估,正如SlettoIw等(1972年)认为精神患者自杀的最高危险时期是在确定诊断后的头两年时间内,本资料两年内5例自杀者占3例,患者中有自杀观念而不予暴露的占多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变
及家人探视间谈话内容,及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抑郁焦虑情绪就显得格外重要,或探视没有得到满足要求,流露出被弃感,无助感及无望感时,极易发生意外,并且成功率为高。
长期住院患者自杀有三种原因:第一 经济来源发生变化(单位变故,或养育他的家人及亲人变故等),即今后生活无着落而焦虑者。第二 患有精神疾病同时,合并慢性躯体疾病,久治不愈,家人不积极到综合医院治疗,倍受煎熬,又不能回家回归社会,有永远被遗弃感者。第三 由于精神症状残留,尤其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患者有的感到无助感,受精神症状折麽,引起悲观厌世,且在恢复期出现,多在医护人员的信任,易被忽视,一旦采取自杀行为成功率高。故加强外出工疗患者的管理,不放任其单独活动,安全设施保障,常抓不懈,以防意外发生。
不过,从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可以总结出来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是,精神病在发生意外时间之前总会表现出某些异常,例如企图自杀的病人可以伪装成病情突然好转,面带微笑,谈笑风生,以蒙蔽医护人员的警觉;或对亲人交代后事;或对家人异常体贴;准备一些自杀工具等。因现实的心理因素而萌生自杀观念的病人,可以出现曾经与病友谈论悲观厌世的事情,或在家人探视后出现明显的情绪不佳,或出现失眠等。又如噎食的病人曾经有咀嚼、吞咽困难,进食进水事后的呛咳现象,或有进食速度快、抢食的现象等。如果我们在了解了病人的基本情况后,在发现蛛丝马迹的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报告医生共同商讨治疗、护理的方法,有些意外事件也可避免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进,王筱兰,翟书涛;50年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原因的变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2.苏保育,潘琼好,陈汝兰;住院精神病病人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2年08期
3.陈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4.邱继红;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及其变迁[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5.罗亚农,韦盛中;住院精神病人死亡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4年03期
6.陈习朋,孙录;精神病院住院患者36例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01期 7.杨喜生;49例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06期
8.许爱宏,刘向方;33例住院精神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1995年03期
9.林有道,倪秀英;住院慢性精神病人232例死因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10.沈宣!200435,胡慧君!200435,徐维安!200435,盛建华;101例住院精神病人死因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11.崔维珍,李晓英,殷美丽,陆明康,金雪光,陈宝生,吴予聪,刘信,张留城,孙慧颖,刘庆林,张翠英,李小秋.精神科住院病人的猝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05)12.许爱宏,刘向方.33例住院精神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1995(03)[3] 氯氮平治疗中发生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06)13.李彦林,丁关元,高之旭.上海市第一精神病疗养院136例住院病人死因调查分折[J].上海精神医学.1985(03)14.李宏伟.住院精神病人心源性猝死5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1996(08)15.吴煜健,杜勇,宋红.31例住院精神病人死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1999(04)
第二篇:《居民死亡证明》案例分析
《居民死亡证明》案例分析
一、意外中毒1、2、直接死因:直接选择药物名称。根本死因部分:药物要归类,要明确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因(意外中毒、场所)。
案例1:李大爷,68岁,在田间喷洒农药为禾苗杀虫,中毒,送院抢救无效死亡。
a 有机磷酸盐和胺基甲酸酯杀虫剂
b有机溶剂和卤素烃及其蒸气的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物质(农场)
案例2:某男性,29岁,在家中吸吃海洛因过量,送院抢救无效死亡。a海洛因
b麻醉剂和致幻药意外中毒
二、(Ⅰ)伤害
1、直接死因:直接选择致死死因。
2、根本原因部分:致死根本死因,要明确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案例1:某男孩,12岁,与同伴去游泳溺水,送院抢救无效死亡。a 淹死和非致命性溺水
b在自然水域中淹溺和沉没(未特指场所)
案例2:某女性,28岁,在街上购物,被高空坠物砸伤,送院抢救死效死亡。
a 被投掷、抛出或坠落物体击中
b
(Ⅱ)伤害(交通事故)
1、直接死因:直接选择致死死因
2、根本死因部分:致死根本死因,要明确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
因(交通事故的性质:是司机本人还是乘人,是什么车辆引起的,是否属交通事故,是否属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等)
案例1:某男性,42岁,驾摩托车,在公路上发生交通意外,造成颅内动脉的蛛网膜下出血,送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2:某男性司机,42岁,驾小汽车,在公路上发生交通意外,造
备注:
1、意外伤害未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因不明确:如填写为颅脑损伤、中毒、窒息、车祸,未填写或填写过于简单、不明确,均无法确保正确编码。
2、当报告由于操作中毒情况造成死亡时,必须在下面继续填写导致其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操作中毒的发生场所(家、街道、工业建筑工地、河、未特指场所等)
应尽可能向敌情人了解导致损伤中毒外部原因的详细情况并摘要报告在证明书上。如果无法确认信息是否属实时,可以在背面写明由“XXX提供„„”
三、因某疾病而死亡的案例
首先应结合医学知识和死者情况形成合理的死因链,然后反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填写在第I部分a行,把引起a行的原因填写在b行,依此类推,直至死因链内容全部填写完毕。
如果还有死因链以外的死因则依次填写在第II部分。
案例1:
陈大伯,75岁,在家中脑出血,死亡。经社区医生查因,陈大伯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II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
直接死因:a脑内出血,未特指
b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II其它疾病诊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II型糖尿病)
根本死因: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案例2:
黄大妈,82岁,在家中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死亡。社区医生无法进一步查因。
a 心力衰竭,未特指
b 未特指部位的急性透壁心肌梗死
或b 急性心肌梗死,未特指
案例3:杨阿姨,63岁,患有胃癌,进一步查因定性为胃小弯癌,在医院经治疗无效呼吸衰竭死亡。
不正确的写法: 正确:
a 呼吸衰竭,未特指 a呼吸衰竭,未特指
b 胃恶性肿瘤 b 胃小弯,未特指(胃癌)
案例4:
张小姐,32岁,患有子宫癌,癌细胞并转移到骨和关节软骨部,进一步查因定性为子宫颈癌,在医院经治疗无效呼吸衰竭死亡。a呼吸衰竭,未特指
b 宫颈恶性肿瘤(宫颈癌)
第三篇:溺水死亡依法调解案例分析
溺水死亡惨遭不幸依法巧调终获赔偿2012年6月8日上午,家住临溪镇周坑村女性村民汪某下水捡鱼,不慎落入河里深坑之中。等到附近群众发现之时将其打捞,汪某已溺水两个多小时,经公安部门现场确认,汪某属于意外溺水死亡。汪某家属得知这一噩耗,悲痛欲绝。汪某溺水死亡后,临溪司法所意识到如不能妥善处理此事,将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当即向相关部门和镇主要领导汇报。同时,司法所汪所长立即赶往周坑。汪所长到达现场时,双方剑拔弩张,场面非常混乱。死者家属一方纠集10余人,讨要说法,认为死者溺水是由于路桥砂石公司采砂遗留的坑未填平而造成的。旁观的村民也反映路桥砂石公司在河道采砂,留下许多深坑,并没有及时填平,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死者家属与村民一致要求路桥砂石公司对汪某的死亡事故进行赔偿,并扬言若不妥善解决,就把死者尸体停放到路桥砂石公司。路桥砂石公司一方认为死者是成年人,明知下河的危险性,还偏要去捡鱼,属自身过错,他们公司并不负责任,但可以从人道主义出发对死者家属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双方矛盾一度激化,发生激烈争吵,眼看着场面就要控制不了。汪所长当即站在双方对峙的中间,大声告诫双方:“谁也不许胡来,不准动手。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依法妥善处理这件事情。”双方听到他的保证,并在村干部、村调解委员的共同劝说之下,同意下周一上午派代表到司法所接受调解。为防止了事态进一步扩大,周末两天,汪所长和村干部、调解员分别安抚死者家属与村民,劝说死者家属应以死者为大,尽量早点入土为安,现在天气炎热,若时间拖久,影响不好,并不利于事情的解决,相信镇政府肯定会妥善解决这件事情。周末两天,汪所长与村干部就待在村里,多次耐心劝解死者家属,安抚死者家属,死者家属终于答应先安葬死者。6月13日上午进行第一次调解。调解中,死者家属坚持认为路桥砂石公司采砂填坑不及时且并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应当负主要责任,要求砂石公司赔付16万的死亡赔偿金。;而路桥砂石公司认为己方虽存在过错,却不承担主要责任,可以给予3万元人道主义补偿金。双方在赔偿金额上悬殊太大,达不成统一意见,调解陷入僵局。为了使矛盾不再激化,汪所长不厌其烦地做砂石公司的工作,首先肯定了出3万元赔偿金的做法很好,同时也明确指出:“虽然死者汪某明知有危险还下河,但她死亡地点在河中深坑,而这深坑却是由于你们公司没有及时填平造成的,且河边没有设置明显标志。根据《民法通则》第125条的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明显设置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不论从法律上、还是道义上出发,你们公司只赔偿3万元完全实在少了点,一旦矛盾激化势必会引起诉讼,公司不但要赔偿更多,而且在村民中的印象也更差,死者家属还要到工地闹事,一样会耽误正常的工作。所以你们公司应当抓住主动权,发扬风格,将赔偿金再提高一点,这样既有利于化解矛盾,又体现了你们公司服务群众、维护弱势群体的高大形象。”经过这番有法有理的劝说,砂石公司答应将赔偿金提高到8万元。在6月14日上午进行第二次调解中,死者家属对于砂石公司的8元赔偿金还是不满意。汪所长暂停调解,将家属召集到另一件办公室,推心置腹地说:“汪某死亡的事情,我理解你们悲痛的心情,但是你们要知道她是成年人,明知不能做还偏偏去做,这才是她溺水死亡的直接原因。不能将责任一概推给砂石公司,就算走诉讼程序,你们得到的赔偿金并不会比8万元多。如果你们答应接受赔偿,他们下午就能把钱赔付到位。”死者家属商量了一会,终于同意降低要求赔偿的金额。经过汪所长对双方的不断劝说,反复调解,双方在下午时终于达成赔偿协议,死者家属接受了砂石公司的8万元赔付。虽然死者得到了安葬,家属也得到了赔偿,但是这威胁村民安全的隐患一定要清除。汪所长和联村镇干部再一次来到砂石公司,要求他们将深坑填平,防止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一周之后的调解回访中,村民反映砂石公司已将深坑填平,并且在河道边安装了明显的警示标志。一场群体性事件有惊无险的解决了。点评:这是一起意外死亡赔偿案件,对待此类死亡纠纷案件,要掌握事态发展动向,分清先后次序。第一,调解员召集村干部,分头安抚死者家属的情绪,说服家属将死者先行安葬,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激化。第二,调解员在调解中正确灵活的运用法律和政策依据。在本案中调解员分清责任,一方面保护死者家属应有的合法权益,从政策上讲,让砂石公司方认识到对死者有一定的责任。另一方面,从法律责任上分析,让死者家属认识到死者应承担的过错责任。在要求双方各自让步以达到共同满意的赔偿金额时,也是建立在分析双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第三,此案调解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分清责任的承担,而是模糊责任的分担,寻求双方同意解决的满意点。如果一味的将责任定在某一方,矛盾势必将激化,使问题更加的复杂,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因此采取这种弥合矛盾、大事化小的调解方法,既有利于调解成功,又不会使双方矛盾激化,形成尴尬局面。第四,作为一名镇调解员,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调动村干部的责任心,反应迅速,控制有力,防止了矛盾向更深层次的发生,成功化解了一场群体性纠纷。第五,在事件解决之后,及时回访处理,掐断危险隐患,履行了作为人民群众和谐维稳“第一道防线”的职责。
第四篇:交通事故死亡保险赔偿案例分析
交通事故死亡保险赔偿案例分析
死亡保险,又称遗属保险,是指被保险人供养亲属在被保险人死亡之后,或者被保险人在其供养亲属死亡后,从社会上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以下,兰州资深交通保险理赔委托律师通过一案例为您介绍交通事故死亡保险赔偿,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案情介绍
2006年3月13日,泾县法院对一起保险合同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泾县支公司十日内支付给原告泾县华林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保险理赔款人民币77478元。
2006年3月20日,原告泾县华林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与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泾县支公司签订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原告作为被保险人将皖p41732号货车在被告处办理机动车辆保险,其中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时原告还向被告投保了不计免赔率特约附加保险。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限是自2006年3月24日至2007年3月24日止。2006年5月16日,皖p41732号货车的实际车主戴某在江苏溧阳境内发生交通事故,致行人冯某某当场死亡。2006年5月31日,冯某某亲属将本案的原、被告共同诉至溧阳市法院。2006年6月30日,溧阳市法院作出民事判决,认定受害方物质损失合计人民币291303.78元,并根据江苏省的有关规定,判决由本案被告直接赔偿给受害方人民币5万元,余款由本案原告先行赔偿,再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另行处理。
判决生效后,本案被告直接向冯某某亲属赔偿了人民币5万元。同时,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本案被告又替本案原告预付保险款人民币163825.78元。本案原告所承担的给付受害人亲属的剩余赔偿款77478元未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
泾县财保公司上述事实没有异议,但认为这起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是自己倒下造成车辆碾压其头部而死亡的,认为本案原告在这起事故中无重大责任,根据保
有问题需要咨询律师?想要找律师打官司?
法律直通车全搞定!http://
有问题需要咨询律师?想要找律师打官司?
法律直通车全搞定!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徐广艳 徐枝楼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精神二科,江苏 淮安 223001)
作者简介:徐广艳(1967—),女,江苏淮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摘要】 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人意外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可能避免的因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关键词】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包括非意料中的自杀,不明原因的猝死等。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发生意外死亡与医院产生纠纷日渐增多,且意外事件发生有不可预测性,故对医疗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意外死亡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因此,防止精种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是实际工作中难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主题,本文对我院2004—2008年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的意外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导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有效护理计划,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有效护理还能为及时抢救赢得时机,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1 对象与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意外死亡病例共9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2 结果
2.1 一般临床特征
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死亡者中,性别:男2例、女7例。年龄:28~58岁、平均(38.89±11.12)岁。住院时间为1—45天,中位数为5天。2.2 疾病种类
精神分裂病8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2.3 合并躯体疾病
心血管疾病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1例,肥胖1例,其余的病例在住院的当时由于不合作无法做相关检查。2.4 猝死时间
自杀1例,在凌晨两点,病人不明原因的猝死7例发生在夜间,1例发生在上午。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自杀死亡的护理干预
自杀死亡者中,精神分裂症绝对数占首位,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复发,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意念强烈不易动摇,且不直接表达自杀意图,但他们会不断寻找机会自杀。自杀时间常会发生在午、晚间,此时大多数病人休息,工作人员少,有时疏于防范,病人的心里话不愿与人说,精神病人病情特殊,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料的事情多。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巡视及时,病情观察仔细认真、工作责任心加强是预防自杀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可能有效防止病人自杀。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
3.1.1 对于新人的病人护士首先详细了解病情,制定护理措施,针对影响病人健康的主要问题,首先予以解决。
3.1.2 迅速控制病情 对新人院病人以及病情复发者迅速控制精神症状,做好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帮助病人应对疾病中危机,使病人舒适。同时掌握病情变化规律,以防严重的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自杀行为。
3.1.3 与病人保持严密接触 将有消极情绪的病人安置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的病房,每10~15分钟巡视一次并作观察记录;病人易发生自缢的地方如厕所、洗漱间及重症病房等要经常巡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
3.1.4 保证环境安全 许多东西均可成为病人自杀的工具,对可能的危险物品也不能大意,因此要定期对病区的环境及病人做安全检查,及时搜查刀、剪、绳及玻璃等危险物品。班班进行危险物品交接。对前来探视的家属加强卫生安全宣教,只要对家属说明精神科病区安全的重要性,一般家属均表示能够理解与配合。
3.1.5 加强午、晚间护理质量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护理人员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临床护理管理者要不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中、晚间的环节质量应该重视。3.2 猝死是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正常人群猝死发生率为1.04‰[1],多为心源性猝死。精神病人的猝死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如对可能引起猝死的因素加以重视和预防,将会减少猝死的发生。我院发生的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多发生于病人入院时间不长,多数发生在一周之内,此时病人精神症状往往很重,体诉不清或无法表达躯体不适,更不能配合做相关的辅助检查,导致有的病人伴随严重的躯体疾病,但是医务人员和家属往往都不知道,如果让病人服用抗精神失常药物出现的心脏毒性反应及椎体外系反应的可能会比一般病人要重,以此作为诱因,更容易导致病人猝死,且一旦发生很难抢救成功。3.2.1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医护人员要加强内科知识学习,及时识别和发现病人精神病以外的躯体疾病,及时治疗躯体疾病。用药方面尽可能单一用药,用中小剂量,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尤其是大剂量合并用药,护士密切观察用药特殊病人的观察和监测。尽可能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护士应做好心电图监测,及时抽血测定电解质、心肌酶,对异常的情况的病人积极对症处理,减少病人不适,必要时停用药物,予以补液,减轻药物的毒性,通过积极有效纠正,可减少药源性猝死的发生。3.2.2 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对持续兴奋躁动或拒食者,应注意其可能存在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协助留取血标本检查血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在内环境紊乱纠正以前谨慎使用抗精神病药。对暴饮暴食的病人,要有效的控制食量,尽可能让病人单独进食。对于拒食患者定时予以饮水,或给予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还应控制病人吸烟量。根据天气变化为病人增减衣服,冬防寒夏防暑,使病人舒适,病人抗病能力会提高,减低危险因素,增强病人体质。
3.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对过于被动的病人也要督促病人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血。我院精神科新病人一周内基本是要在重症病房内接受观察,不仅要注意观察精神症状,还要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制定和实施护理措施。对监护的病人每天早、中、晚监测血压各一次,记录于病历上,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做到治疗和预防并重。
3.2.4 特殊体质病人 护理人员对有肥胖及睡眠时鼾声大的病人要特别关注,尤其病人夜间入睡时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镇静作用,使咽喉反射迟钝,口腔分泌物多以至误吸进入呼吸道,物理刺激使气道、肺内支气管渗出液迅速增加,导致肺水肿和窒息而死亡。对于这类病人,夜班的护理人员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还要不定期叫醒病人。
结论 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对可能引起猝死风险的因素加以重视,将会减少猝死的可能。精神科病人意外死亡方式多种多样,防范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新上岗人员,加强警示教育,掌握观察技巧。对长期住院、慢性衰弱病人,要及时向家属通报,科学准确交待潜在的病危因素,要签定医患沟通协议书,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参考文献:
[1] 杨桂勤.8例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原因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54—2455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核心医疗制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522 更新时间:2007-9-8 为了规范死亡病例的讨论,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特制定我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如下:
一、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二、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需在6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须尸检的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2周。
三、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人员由科室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
四、死亡病例讨论程序:
1、讨论前经治医师必须完成死亡记录。
2、讨论时经治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死亡原因。
3、讨论内容应包括:(1)诊断;(2)治疗;(3)死亡原因;(4)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五、死亡讨论记录:
1、各科建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3、经治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附在病历上。
讨论病例
王亚英,女,65岁,因精神失常2年,负起少眠,胡言乱语,行为骚乱,致使1周2次入院2010.10.17入,治疗方面,曾于*硫平0.6/日、利培酮6mg/日治疗无效之后用奋乃静40mg/日进行治疗,治疗有效,于2007.12出院。此次入院用奋乃静32mg/日进行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在此过程中患者有声称有人要来抓她,要抓她儿子,还称有人骂她,直到目前患者仍称有时听说儿子被拉出去打靶了,有人打家里人,当问及是否相信时,患者则称不知道,未流露出悲观的念头。
分析,自杀死亡者中,精神分裂症数量占首位,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复发,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意念强烈不易动摇,且不直接表达自杀意图,但他们会不断寻找机会自杀。自杀时间常会发生在午、晚间,此时大多数病人休息,工作人员少,有时疏于防范,病人的心里话不愿与人说,精神病人病情特殊,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料的事情多。
结论 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对可能引起猝死风险的因素加以重视,将会减少猝死的可能。精神科病人意外死亡方式多种多样,防范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新上岗人员,加强警示教育,掌握观察技巧。对长期住院、慢性衰弱病人,要及时向家属通报,科学准确交待潜在的病危因素,要签定医患沟通协议书,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