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细读《雷雨》

时间:2019-05-15 10: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思和:细读《雷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思和:细读《雷雨》》。

第一篇:陈思和:细读《雷雨》

陈思和:细读《雷雨》 07-06-25 11:49

(选自《南方文坛》2003年第5期。陈思和,著名学者,复旦大 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作协副主席。陈先生所倡导并进行了卓越实践的文本细读理论,无论对今天学术界的风气转向还是对语文教育的指导提升,都可说是功不可没。)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文学名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就是西方文学名著。我们讨论巴尔扎克、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这当然是世界文学 名著。但是在我想来,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全世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达到一流水平的文学著作,都应该成为“文学名著”。我们过去通常认为“世界文学名著”一定是外国文学,中国跟世界好像是对立的,就是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如果讨论世界文学的话,那么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优秀人类文化遗产都应该成为我 们这个世界的文化名著。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学名著跟外国文学名著是同等的,是在一个层面上来对话,中国的文学同样可以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行列。

而且,通常在一般人的眼睛里,说像《红楼梦》、《儒林外史》、李白杜甫的诗、关汉卿的戏剧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还是能够认可,那么对于现代文学呢?特别是 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它是在整个西方社会思潮、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之下,开始从事自己的文学创作,是在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下产生的。比如,鲁迅、曹禺、巴金、老舍等,当我们讨论这些作家的时候,常常会讲这些作家曾经受到过西方文学的影响。今天我们要讲曹禺的《雷雨》,一讲《雷雨》大家马上会想到,《雷 雨》曾经受到过像欧洲的伟大戏剧家易卜生、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影响等,都会举出一系列的例子来证明中国的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产生出来。那么,在别人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文学创作,这样的作品能不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我想还是可以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受到国外的文学影响。20世纪以来,人类信 息沟通特别频繁,在这样一个时代,很难区分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域的独特的思想,很多问题都是连成一片的,都是在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当中产生出来。比如,曹禺的《雷雨》中表现的人性压抑、乱伦都是世界文学所共有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文学虽然是后起的,但同样在自己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中,能够 形成自己独特的对世界性主题的回应。比如说我们讲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大家庭的崩溃全世界都有,德国托玛斯.曼写过《布登博洛克一家》,英国高斯华尔绥写过《福尔塞世家》,波兰莱蒙特写过《农民》,这样一系列的世界性的文学名著;但是,在中国就会形成像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它 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社会环境,表现出对这一主题的独特的挖掘。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正因为它能够对应世界性的主题和文化现象,所以中国现代文学完全有这个资格、有这个能力达到世界一流名著的水平。所以我就斗胆把曹禺的《雷雨》放到这样一 个讲坛上去介绍。我一点没有妄自菲薄。我一直觉得,中国像鲁迅的小说,像曹禺的戏剧,完全可以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什么是文学的标准?文学的标准只能有两种,第一,是对人性刻画的深度和人性所展示的丰富性。世界一流的文学,人性展示一定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调的;第二,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优秀与否,主要是看 它表达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对于自己民族的语言运用得好不好,能不能将本民族的语言达到最大限度的丰富性与包含性。有很多好的主题,可是它语言用得疙疙瘩瘩的,这样的作品就很难评价它好。所以,我想,人性的深度和丰富性,以及语言的包容量和丰富,这是衡量文学的主要标准。那么,在这两个要求下,我认为,曹禺 先生当时23岁时候写的《雷雨》,完全能够达到一个世界一流的水平。

《雷雨》的问世及其寂寞 《雷雨》发表的过程有点曲折。这是报端都有介绍的,但传来传去并不准确。曹禺当时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才二十出头。他写出剧本以后交给了他的好朋友、《文学 季刊》的主编之一靳以。靳以拿去给这个杂志的另一个主编郑振铎看。郑振铎是一位资深学者,但他一下子不能判断作品的优劣,就说它“写得有点乱”,当然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写出来的剧本难免有点乱,靳以就把这个作品放下来,他怕别人说他是朋友徇私,不好意思再拿出来发表。不久,巴金从上海到北京,与靳以住在 一起,靳以把剧本拿出来交给巴金读。巴金一看之后非常感动,马上推荐给主编,这样《雷雨》才发表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以后,这个作品也没有社会上的反响。第一次上演《雷雨》是在日本,是一批留日学生在神保町一个大学的礼堂里,结果演出引起了轰动,然后再回到中国,引起中国的反响。这很奇 怪,与曹禺的其他剧本发表情况正好相反,《日出》当时上演以后,天津《大公报》连续发了两个专版,请了南方、北方的一批名作家去讨论,是轰轰烈烈的,《雷雨》刚刚问世的时候相对来说是比较寂寞。

这种寂寞就影响了对这个作品的理解。一部作品发表以后总是需要有批评家去阐释和宣传,然后被别人慢慢认可。《雷雨》是非常难以被评论家接受和宣传的,它讲 的是乱伦,连曹禺自己都说不清楚。《雷雨》出单行本的时候也定了一篇序,承认“这些解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追认”这个词是什么词是什么意思?那可想而知,作者在创作时,脑子里也是一团混沌,也不清楚写的是什么东西。由于批评家没有办法去很好地分析、宣传、推荐它,所以这部作 品的命运跟《日出》完全不一样。《日出》的主题非常清晰,它通过陈白露这个交际花的命运,写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社会,所以一发表就受到普遍欢迎。曹禺自己都有点模糊了,他好几次都说到,《雷雨》写得太紧张,里面让人喘不过气来,编得太像“戏”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技巧化,比较“做”。曹禺这 个说法影响了很多研究者,我看到很多讨论曹禺剧作的学者都是这样认为,《雷雨》太巧合,到了《日出》,曹禺才真正走向成熟,有的甚至说,曹禺早期学的是莎士比亚,到了《日出》就开始学契诃夫,层次更高了。但是,在我看来,《日出》是不能跟《雷雨》比的,《雷雨》在中国整个戏剧史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也没 有一个作品能够跟它比的。好就好在,《雷雨》是一部谁也说不清的作品。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是体现人性的极其丰富,那人性太丰富就说不清楚,正因为说不清楚,它才成为一部说不尽的伟大的艺术作品。

蘩漪与周冲:人性的两极

曹禺本人说过:“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其中,“在《雷 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雷雨》序),一个是蘩漪,这是作品中最恶毒、最激烈、性格最丰富的女人;可是,另外一个形象是谁呢?是周冲,是这个作品里最平淡、最单纯、最没有角色的一个小孩子。这两个人物引起了他的冲动,就使他创作了这样一个剧本。这不像有些作家,先要确立主题 思想,写下剧本大纲,清清楚楚,然后一句句编台词。他是仅仅以一种冲动,在他脑子里活跃的两个人物,写下了这部作品。周冲给人的感觉是一身白,单纯得像小天使,而蘩漪是一身红,激烈如火、像魔鬼一样的女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比,在人性之间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张力,通过两极,窥探了人性的丰富和人性的深 度。因此他写了这部作品。写到最后,曹禺先生自己都感到透不过气来,于是他又写下了一个序幕,一个尾声,来平息自己的感情。这就是一位作家创作时的真实思想。

再看这部作品的主题。很多人在评论《雷雨》时,都会认为它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冲突,暴露大家庭的罪恶。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最难以启齿的问题就是人性犯罪。作品中写了三种乱伦:一是周萍和蘩漪的乱伦。在一个大家庭中,老夫少妻,相差20岁,丈夫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每天忙于公务;年轻的妻子在封闭的家庭中非常苦闷。在故事发生前几年,丈夫前妻的儿子从乡下回到了这个家中,就是周萍,纯朴的周萍带了满身的乡土气息来到了这个家中,为蘩漪带到了清新的空气,用她 自己的话说:“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人性的欲望因此复苏,于是她爱上了这个年轻人,便发生了这种不可逆转的人性的罪恶——后母和丈夫前妻的儿子发生了乱伦的情欲。

这也带出了第二宗乱伦罪。随着周萍逐渐长大,乱伦的恐惧也逐渐膨胀,同时,周萍受不了蘩漪——一个30多岁的女人有许多要求,很疯狂的爱,他想摆脱她的控 制,摆脱罪恶的感觉。为了摆脱这种罪恶,他爱上了一个18岁的小丫头,单纯、朴素的四凤。不谙世事的清纯丫头与半是疯狂的半老徐娘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萍当然舍弃蘩漪,而去爱那个小丫头。但是,四凤和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两人不仅相爱,而且四凤已经怀孕,周萍从第一轮罪沦到了第二轮罪,即血缘的乱 伦。这比前一个犯罪更严重。前者是家庭乱伦,这种家庭关系还是可以解体的,而第二轮犯罪是无法解体的。这是导致故事全部悲剧的原因。最后四凤的死,其实是自杀,她只能是这样,在当时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你让她怎么办,她有着不得不死的理由。周萍也只能自杀了。他与蘩漪奸情被揭发还能够逃走,还能够通过 爱四凤来摆脱。可是当他发现事情结果非但没有拯救自己,反而陷入了更深一轮的罪孽后,他也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死路。故事发展到这里,就有悲剧不得不发生的理由。这里看上去很复杂,实际上完全符合逻辑推理,这就是悲剧的力量。悲剧的发生需要很多情节的推动,但其结果是必然的。

家庭的乱伦、血缘的乱伦,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悲剧?按照传统的说法,上辈子人造的孽,报应到了下一辈人的身上。周朴园年轻时和老妈子的女儿梅侍萍(鲁妈)的相爱并且有了两个孩子:周萍和鲁大海。但是,刚刚生下鲁大海的时候,周朴园家里就逼着他赶走了梅侍萍,鲁大海因为刚生下来觉得养不活了才允许她抱走。很多年后,故事中的人物在命运的安排下重新碰面,30年前的故事再次发生。这引出了第三宗罪主仆之间不正常的恋情,结果始乱终弃,女方被遗弃,导致不可收拾 的悲剧。

《雷雨》通过一系列的罪完成了对人性的拷问。而这一系列的罪都和人的情欲有关。人的情欲的三道扭曲——主人和仆人关系的扭曲、后母和前夫之子间关系的扭 曲、兄妹间关系的扭曲,构筑了三个悲剧,即社会悲剧、家庭悲剧、伦理血缘悲剧,构成了这部作品所有的冲突,导致了最终的悲剧结局。《雷雨》通过这三道情欲被扭曲,拷问人性深处的罪恶感。这个故事的说不清楚的地方也就在这里。故事太丰富了,内容太含糊了,社会冲突,家庭伦理、血缘关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 异常丰富的悲剧。所有的人都不能够去清晰地分析这个作品。因此我们只能抓住今天我们能够分析的东西去理解它。

《雷雨》中一共只有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丰富的性格,从而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冲突。至今为止,优秀的评论家分析《雷雨》都是从分析人物着手。只有通过对人物的不同理解,才能进入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形成对作品的多元解释。

《雷雨》中最早引起作者创作冲动的是两个人物:周冲和蘩漪。周冲是一个极其单纯的人,在这部作品中最没有性格,是一张白纸,整个人如同在梦中。在舞台上他 是一身白,正处于做梦的年纪——17岁,然后脑子里想的是“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着海面在飞,飞,向着天边飞”,他对四凤有着朦胧的爱,但不强烈。他觉得所谓爱情就是要帮助别人,因此也会拿出零花钱给四凤读书。他也爱自己的父母,现在看来,周冲其实是一个幼稚的孩子。他是最不成熟、最 简单的人物,看上云可有可无,但其实是非存在不可的。我觉得周冲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曹禺自己的影子。要一个二十几岁的初长成的青年,窥探如此丰富、严酷的命运和人性,压力实在太重。曹禺在窥探人性时充满了恐惧。所以他必须用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去看整世界,来保持舞台上的感情平衡。在整个悲惨污秽的故事中,有 一个天使存在,有一个纯洁无瑕的人存在;他是这个黑暗王国中的一道光明。污秽、残酷的社会背景中有一点朦胧的理想存在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丝理想存在,这部戏剧照样成立,但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压抑的,没有一点亮色。虽然四凤也是一个花季少女,但加上她身上的罪孽比谁都重。一个无辜的女孩承担了 最沉重的罪恶。所以整个社会就会让人感到喘不过气。这么黑暗的社会一定需要一点明亮,就像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小天使形象一样。周冲也是非死不可的,单纯的理想在黑暗的社会中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最美好的东西也会消失。但他的去世意义和四凤、周萍有所不同,四凤、周萍都是自杀,而周冲为了救四凤而牺牲自己。周 冲的形象有些像无辜的羔羊,为了拯救别人献出了自己。他是整部作品中最高尚的人。如果没有周冲,《雷雨》的艺术境界都要低一个层次;有了周冲,整部作品就趋于一个完美的境界。

蘩漪的悲剧

在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蘩漪,这是毫无疑问的。《雷雨》是一部悲剧,打开这部悲剧的钥匙在(鲁妈)手中。本来周朴园把30年前的悲剧掩盖得非常严 实,但其中有一个破绽,就像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中,远远地飘来一个黑点,逐渐近了,变成乌云,开始电闪雷鸣,然后倾盆大雨,最终毁灭世界。这个故事当中一开始不存在问题,但是蘩漪因为跟四凤争夺情人,特意叫来了鲁妈,一开始大家就知道四凤的妈妈要来了,这之后会发生些什么?是一个悬念。事实上,这个家庭的矛 盾就是当鲁妈慢慢从远方来到了周家而逐渐引发的。鲁妈就像是一把钥匙,一层层开启了所有的矛盾与悲剧,但在开启悲剧的过程中,鲁妈始终处于被动,因为开这把钥匙的手是蘩漪,家庭中所有悲剧都是蘩漪酿成的。蘩漪有自己的原则,她爱周萍,但周萍想要离开她,她才要梅侍萍到周家来。没想到鲁妈来了以后,发现这就 是她30年前待过的周家,也发现了她的儿子和女儿的乱伦关系。之后转移到鲁妈的家里,周萍私自与四凤见面,这时蘩漪赶到,反锁了窗,使周萍暴露在众人面前。当时大家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除了鲁妈,有一场就是她逼着女儿对雷雨发誓,“永远不见周家的人”,否则“天上的雷劈了我”。这也与最后四凤的死 遥相呼应。这场戏写得非常激烈。我觉得这段戏把《雷雨》所有紧张、残酷的主题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鲁妈的逼迫、四凤的毒誓也都因为蘩漪反锁了窗,结果导致了整个隐情爆发。这对姑娘心灵的折磨非常非常残酷,鲁妈明明知道女儿爱这个少爷,可是只有她知道他们是兄妹,他们是不能相爱的,所以她不得不用这种起毒誓的 方法来束缚女儿。没想到,一步错了就步步错,最后导致无法挽回的大惨剧。这第三幕的矛盾发展中蘩漪是关键性的。第四幕,又回到客厅。四凤觉得自己已经没办法了,一定要跟着周萍走,周萍也无所谓了,决定带了四凤要走了,连鲁妈也同意了,她说:“你们这次走,最好越走越远,不要回头。今天离开,你们无论生死,永远也不许见我。”她明明知道他们是兄妹俩也不管了,保护女儿要紧,她毕竟是个母亲,觉得女儿到了这个程度,宁可让他们一走了之。这个时候,好像问题是可以解决了,可是蘩漪又像魔鬼一样出现了,因为蘩漪的原则是不让周萍走。她走投无路到连自己母亲的廉耻都不顾了,居然把这个小天使周冲拖出来,说:“你难道 见着自己心上喜欢的人叫人抢去,一点儿也不动气么?”但是,周冲这个天使根本就不会去抢的,他看到那么丑恶的场景,就心痛地说:“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我并不是真爱四凤。”这个时候,蘩漪无可奈何,就把周朴园引了出来,说:“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她只是想通过周朴园来制止周萍和四凤的出 走,没料想周朴园本来做贼心虚,一看这个场景,以为是他和梅侍萍(鲁妈)30年前的奸情暴露了,他想先发制人,因为周朴园永远不错的,永远是个道德君子,所以他赶快想转为主动,就对周萍说“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结果得到了相应的效果,最受不了的就是四凤,她没想到她 所爱的人是她的哥哥。这个时候悲剧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舞台上的蘩漪这个人完全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心如死灰时突然得到了一个爱情,她要死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为此她毁灭这个世界都在所 不惜,她最后连自己作为母亲的脸面、太太的脸面都不要,甚至于她跟周萍说到:“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儿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你不离开我。”她已经把自己降格到这么一个卑贱的地步,惟一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的恋人不要走,但周萍还是要走。所以,从蘩漪本人的悲剧性的性格来说,我是非常同情这个人 的。我觉得在外国文学史上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人物,作为一个女性,她为了获得自己的幸福,已经把自己放到脚下去踩了,用这样的方法来挽回已经失败的爱情,可是最后还是挽回不了。但是,也就是这么一个可怜人,她每走一步,身边就好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每走一步,就毁灭掉一些东西。最后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到这个 地步,整个悲剧爆发出来。她都是无意的,因为在蘩漪眼睛里的只有周萍,她只希望通过她的方法把周萍拉住,可是导致的悲剧却是整个家庭的崩溃,三条人命。

所以,这个故事,我觉得好就好在这里,蘩漪具有双重人格,一方面她受欺负受得最深,她身上融注了几千年来中国妇女被压迫的苦难的地位,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作品里的人物,就是把“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推到了极致。在西方的文学名著里面,像《罪与罚》里面也有一个妓女,她一生像抹布一样,到处被人擦被人踩,西方作家往往在这么一个人物身上赋予了一种神圣的光芒,这个人被欺凌、被压迫,遭遇各种苦难,可是这个人的人性是神圣的,虽然是个妓女,甚至是个杀人犯,可实际上是个神,最后灵魂是要升上天堂的。西方有一个基督教的背景,基督教的传统,是讲究赎罪的,讲究历尽苦难,最后得到灵魂的升华。所以在西方文学里面,这样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她往往就是一个苦难的象征,她承受了各种各样苦难以后,她的灵魂就会升华,她会变得非常伟大,以忍受来完成对 这个世界的创造。可是在中国,在一个二十几岁的中国作家就不是这样来写的,蘩漪一方面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历经了苦难,可同时这个人又是一个魔鬼,她恰恰是灾难性的,每走一步,灾难就往前推一步,她不是故意的,可是,这个悲剧就这么发生。所以这个人身上同时承担了一个“圣者”和一个“魔鬼”的双重的个 性。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命题。

在《雷雨》里面,作家写梅侍萍被赶出周家是27年前,因为鲁大海是27岁,蘩漪在27年前只有8岁,不可能嫁给周朴园,所以周朴园是为了另外一个女人才把 梅侍萍赶走。这个女人是谁?这个剧本里一点都没有谈过,只知道她有点钱,也不知道她姓什么叫什么,有没有生过孩子,是怎么死的,整个就是空白,在这个家庭里面一点东西都没有留下。周冲是17岁,我们假定蘩漪结婚以后第一年生孩子,那就是18年,蘩漪是17岁嫁给周朴园的,应该说还是个小姑娘。我们完全可以 想象,这个家庭里面,周朴园对蘩漪是没有感情的。一个年纪比她大20岁的男人,周朴园已经至少经历了三个女人,至少生过两个孩子了。所以他的感情世界是相当浑浊的,与一个17岁还是一张白纸的小姑娘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元稹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17岁的蘩漪是很难走进37岁的成年人周朴园的心灵的,那等于说她被排除在爱情的门外。这样,一直到30岁左右,她才认识了周萍。这十三四年对一个女人来说,折磨是非常之大。整个故事没有写这一点,曹禺在这个剧本里只用了一个细节,就是吃药,因为说她有神经病嘛。可是,这个药很苦,她不想喝,男人一定要她喝,还叫周萍、周冲跪在她面前请求她喝。最后她没办法,就连着眼泪强咽着喝下去。然后她就对周萍说:“我希望你明白方才的情形。这不是一天的事情”,“十几年来像刚才一样的凶狠”。大家可以理解,这吃药是一个象征。从象征来说,药是苦的。她在这个家里,就像我们过去说黄连苦一样。

但转换为实际场景来说,我认为蘩漪确实是有神经病的,只是当时还处在一个比较轻度的状态,她还是会歇斯底里,会大喊大叫,特别是在这个被扭曲的家庭里面,她一方面义无反顾地爱上周萍,另一方面又要应付这么一个大家庭,鬼鬼祟祟地这么过日子,这个人的精神能不崩溃吗?在佣人看来,家庭在闹鬼;在丈夫看来,老婆是有神经病。对神经病患者当然不能好言好语,所以就可以用强制的手段,来压制她,要她吃药。所以她说:“你知道你走了以后,我会怎么样?”她被他们所有 的人都看成是神经病,这个家是没法过了。所以,蘩漪实际上是一个疯女人,蘩漪在这么一个苦难当中被整个扭曲,最后总的爆发出来,已经有疯了这种感觉。那么,也正是因为她这种歇斯底里,这种疯狂,才使周萍受不了。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孩子,对前途还展开非常美妙的想象,却整天跟着一个半老不老的疯女人,他当然 受不了,当然想摆脱蘩漪。我觉得,我们演电影,演戏,把蘩漪演得很漂亮,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蘩漪不应该很漂亮,蘩漪就是一个很偏执半疯狂的女人,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达到厉鬼似的变态的性格,那么才会导致后来所有悲剧的推论。

蘩漪在那儿就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枉然的。蘩漪追求是追求她的人性,可是她所有的做法都是违犯了人性的本质,这种互相矛盾的 追求最后导致每个人的努力都付之东流,每个人都走向了他的反面。这个作品里面,蘩漪从一开始到最后,她就是想拉住周萍,最后没有拉住;周萍一心一意就是想摆脱蘩漪,追求四凤,最后也失败了;四凤一心一意就是想跟着周萍走,也失败了;鲁妈一心一意就是想把四凤带走,结果也带不走;周朴园一心一意想维持这个家 庭的幸福、体面,最后周朴园的理想也破灭了;鲁贵想靠着这个富贵家庭白吃白喝,也破灭;包括鲁大海罢工斗争也失败了。这个作品里所有的人都是朝自己的反面在变化。这个不可琢磨的变化,就是蘩漪一手造成的,所以蘩漪实际上既是一个破坏的恶魔,又是一个审判者,她使每个人的努力都变成徒然。所以,我觉得,如果 要进入《雷雨》,只能抓住蘩漪,蘩漪是这个作品里最重要的人物。由于她的动力,才开启了鲁妈这把钥匙,才使这个矛盾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最后整个悲剧爆发。

我觉得,这两个人物的个性,一个蘩漪的,一个周冲的,看上去好像是两个极端,由于这两个极端把所有人的性格矛盾都张扬开来,使整个剧本里面所有的人物性格 都发生了变化。本来是单调的,现在都变得丰富了,本来是单面的,现在却被多面体多层次地来展示。所以《雷雨》这个作品特别不容易把握得住。

周朴园对梅侍萍有没有爱?

我再举一个人物为例:周朴园。《雷雨》里有一场戏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周朴园跟梅侍萍(鲁妈)30年以后的见面,这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我们过 去往往是从一个社会阶级的观念出发去分析一个少爷跟一个丫环什么关系?那似乎一定是黄世仁和喜儿的关系,其实《雷雨》写得并不是那么回事,你们看这个作品就看得出来。首先,周朴园是爱当年的梅侍萍的,我认为,他们是真心相爱的,而且他爱梅侍萍爱得刻骨铭心。我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周朴园在爱梅侍萍以前是 不是还爱过其他人,在这个戏里所看到的,周朴园第一个爱的是梅侍萍,而且他们相爱不是一天两天,不是偶然地一次喝醉酒,把一个丫环给强奸了,然后生了一个孩子。你看,他们两个人老是回忆“三十年以前”,可是刚才我提醒过:梅侍萍被赶走是在27年以前。那么,也就是说,周朴园和梅侍萍,一个少爷和一个老妈子 的女儿的恋爱的时间最起码是3年。而且,鲁妈出场的时候是47岁,27年以前被赶走,她是20岁,也就是说,她与周朴园相爱正好是四凤现在的年龄,17岁到20岁,这段时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间,她跟一个有钱的少爷相恋相爱,两个人同居了3年,生了两个孩子。我绝对不相信这两者之间是一个阶级压迫的关系,或 者是什么少爷诱惑丫环的关系。梅侍萍不是偷偷摸摸地躲在家里给他生孩子,是在周家生的孩子啊,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的环境布置,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客厅的布置,就是当年梅侍萍在他们家里生活的环境,梅侍萍被赶走以后,周朴园保持了梅侍萍当年的所有家俱和所有摆设,连梅侍萍当年生孩子不敢吹风要关窗 这个习惯都保存下来了。好几次蘩漪说“热”,要开窗,仆人就说,“老爷说过不叫开”,为什么?已经死掉的大太太过去是怕开窗啊。你可以想象,梅侍萍在周朴园的身边的时候,她受宠爱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我认为周朴园把梅侍萍赶走以前,他们是有很深的爱情的。

由于这样的爱情才使周朴园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种痛苦就使他后来跟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女人,包括蘩漪的爱情变得索然无味,第二个女人是最委屈的,这个女 人嫁给他也不知道是干嘛的,后来就糊里糊涂死掉了,完全可以想象是在郁郁不乐的情况下去世的,连孩子都没有生出来。第二个是过了十年以后,蘩漪再嫁给周朴园,当时又是17岁,好像周朴园尽喜欢17岁的女孩,只生了一个孩子,蘩漪后来慢慢地就发疯了。周朴园除了梅侍萍以外,后面两任妻子都是不幸福的。那你可 想而知,周朴园真的是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他巨大的心灵的创伤,这种爱情的创伤,其实是不能磨灭。由于他心中的爱不能磨灭,就使他不能很无碍地融入到后来两个女人的爱情生活当中去,他不是见一个爱一个的人,不是看到新人忘记旧人的人。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后面两任妻子的悲剧。

那么,我们再回过来问,谁导致了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是谁一定要把梅侍萍从当年周府赶出去的?这里我们可以归结到一个封建家庭的制度。曹禺没有讲清 楚,但是,我想有一个问题,如果梅侍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有钱人家少爷的妾,这个悲剧是不会发生的。在那个多妻制的社会里面,一个有钱的人先养一个丫头作为妾,然后再娶一个正房的妻子多的是。在一个封建家庭里,它容许自己的弟子,那些地主少爷外面去乱搞,花天酒地,也容许跟丫环生几个孩子,我们看过像《妻妾 成群》之类的,但是,绝对不容许一个丫环做有钱人的太太。我们说门当户对嘛,所以他必须去娶一个门当户对的有钱的人来做他的太太。只有一种可能才会导致这个悲剧,就是梅侍萍不愿意在这个家庭里作妾,一个丫环想升格做正房的妻子,只有这种情况在封建家庭里是不被允许的,也只有这种可能使这个家庭使用毒招,把 她连孩子一起赶走。当然,这个罪恶不一定由周朴园来承担。所以他的家里一直保持着她的生活习惯,摆着她的照片,等等,我们不能说这是虚伪的,是因为他无可奈何,倒退30年,周朴园也就是二十四五岁的人,他上面还有老爷子,还有大家庭,真正掌握命运的也不是周朴园本人。

那么在这里我们能够得到两个信息。第一,我们感受到一个封建家庭的罪恶到底出在哪里?而在这个罪恶的过程当中,不仅鲁侍萍是牺牲者,周朴园也是牺牲者。第 二,只有一种可能,当梅侍萍不愿意把自己处于一个妾的地位,她才会面临被这个家庭赶出去,这个家庭不承认她,甚至也不承认她的儿子。那么,假如这个情况是成立的,我们就可以看到,梅侍萍的品德是非常高贵的,这也是这个作品一直提到的,四凤对鲁贵说:“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因为她妈妈是一个很清高的 人,绝对不肯跟人家苟合的人。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梅侍萍的个性,她不愿意处于一个被压迫的或者说屈辱的地位。我们不能说她想嫁给一个少爷就是品质不好,但是,她不愿意处于一个屈辱的地位,不愿意做这个少爷家庭里面的一个小妾,不愿意去跟别人分享爱人的爱情,这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后来她对子女的教育,对子 女的态度,对鲁贵的态度,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宁折不弯的、非常坚强的女性。这个女性跟蘩漪相比,蘩漪就不及她,蘩漪为了拉住自己的情人,宁可容忍周萍让四凤一起来住,她也能接受。

怎么来读周鲁相会这一幕?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解释下面这一幕了。我把这一幕看成是像当年陆游和唐婉的故事一样。他们自己是相爱的,是因为社会环境、各种个性因素导致了这个家庭 的破裂,所以周朴园心里是有深深的歉意,这种歉意结果害了他后来的两任妻子,他心里还是沉浸在梅侍萍的感情中,所以,他为什么叫四凤把两件旧衣服拿出来?这就是怀旧嘛。每当蘩漪闹得他心烦的时候,他又想到了梅侍萍,又想看看梅侍萍的遗物。这细节发生前就是他要蘩漪吃药,蘩漪不肯而大吵一场。我们完全可以想 象,一个老头子,自己家庭生活一点不幸福,一个妻子神经兮兮的,他恼火,又发不出来,看看妻子发了一通脾气以后,他想想还是前面一个老婆好,这种心情很正常。然后,你可以看到,他在家里一直保持了梅侍萍当年的生活环境,家俱的摆设,包括生活习惯,就说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忘。我们后来很多学者用阶级分析的眼光 来看,周朴园是个坏蛋嘛,他是虚伪的,他要骗人,所以他这么做。他是吃饱了这么做!如果他虚伪,他根本用不着这样骗人,这很累嘛!这只有出于自己内心的爱情,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这种巨大的伤痛,他没法理解周朴园,也没法了解这样一种心理。

正好那个时候鲁妈到了这个家。蘩漪不知道这个情况,就随便拿了件雨衣给周朴园,周朴园说不是这件雨衣,我要找另外的,就碰到了当年的梅侍萍。这一段非常精 彩!当周朴园看到鲁妈的时候,他脑子里就马上想起当年的情人,可是他当然是认为自己情人已经死了嘛,不会想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当年的梅侍萍,但因此就勾起他的怀旧情绪,所以他就问她,“你贵姓”;“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我想打听打听”。他是这么问起来的。鲁妈 早就知道他就是周朴园,鲁妈是非常希望他认出她来,可是她也不敢认,所以这两个人就开始打哑谜。打哑谜过程中,周朴园忽然发现跟这个佣人话说太多了,赶快要把它收回来。周朴园开始说:“一个年轻小姐,„„有一天夜里,地投水死了”。鲁妈就故意刺他说,“她不是小姐”,“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是 “因为不名誉的事情被人家赶出来的”。那么他说“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你看,这两个人说话,周朴园是越来越沉浸在怀旧的感情当中,而鲁妈在刺激他的时候,实际上也情不自禁地陷入到怀旧当中。最后周朴园说:“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实际上老头子要孤独,要一个人独自去怀旧,去回味自己的感情。可是鲁 妈那个时候就不可能悄然而走。如果真的是像我这样解释的,她以前是宁折不弯,抱了这样一种坚强的心情离开这个家庭的,可是经过30年,她对于周朴园本人没有什么恨,当她发现周朴园到现在还在想念她,她就忍不住了,故意要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不是有一件,在 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等等,身份就暴露了,周朴园就“徐徐立起”,颤着声:“哦,你,你,你是——”大家发现吗?这时候的鲁妈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她说:“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我当时读了这句话很感动,真是精彩啊!一个妇女已经 相隔了30年,人事沧桑,已经做了几十年老妈子,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太婆了,可是在她以前的情人面前,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已经老得连你也认不出来”,她心疼的是我已经那么苍老了,变得那么难看了,连你是我那么亲的人也认不出了,“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当年的侍萍一定是以漂亮吸引了周家 大少爷的。曹禺真是绝了,怎么能写出这样好的话!

可是就在那个时候,周朴园突然说了一句很煞风景的话“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句话我们后来通常被人说,这就是阶级矛盾,阶级性,这个地主的本 性就暴露出来了,前面都是虚伪的。我觉得不能这么说。因为她说了自己就是鲁妈,马上就使周朴园从怀旧的感情上回到了现实,他猛然想起对方的身份,她是鲁贵的太太,是鲁大海的母亲,四凤他是不会在乎的,他实际上是出于一个本能的反应,当然我们可以说,有点阶级因素在里面,这是他回到现实,他马上就想起这个问 题:是你儿子还是鲁贵派你来?鲁贵派你来,无非是敲竹杠;如果是你儿子,那麻烦更大了。鲁大海是工人运动的领袖,跟他两个人正在闹劳资矛盾,这涉及整个矿区的命运。这很符合周朴园的身份,周朴园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董事长,社会上也是一个成功人士,社会经验、阅历非常丰富的,所以当他从怀旧当中拔出来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是现实当中的鲁大海的妈妈,你不是当年的梅侍萍了。这句话周朴园说出来是非常符合他的身份的,可是对鲁妈来说太残酷了,她还沉浸在自己是否“太老”的伤感里,她受的伤害是极大的。所以,她马上变得非常悲愤,她说:“命!不公正的命指使我来的。”我觉得这里就是一个受了30年委屈的女人一下 子把这个怨恨吐向自己的男人,这句话其实半是撒娇,半是生气。哦,我跟你说了真相,你却突然问我,是谁派我来的?马上想到我的身份是鲁贵的妻子,而不是当年的情人了,所以她马上说这是不公正的命。而这个命是谁造成?就是你们周家。所以,这内涵非常丰富。台词的这种丰富的含义,很少有戏剧作品能够达到的。它 既有现实的社会冲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两性感情,男女的真挚的爱情,都非常丰富地交织在一起。

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把周朴园和鲁妈的关系看成一种阶级对立,丫环受骗,少爷侮辱妇女,等等。我觉得这是肤浅的、简单化的。如果简单地把他们说成是互相欺骗 的,没有感情的,等等,也不符合人性的发展。我们只有看到了人性的丰富性,才能看到人性的悲剧性。实际上就是这样,人性越丰富,感情越细腻,我们性格当中往往悲剧性的因素越多。马大哈一样的人遇到问题嘻嘻哈哈地也就过去了。越是那种心灵丰富、感觉敏锐的人,他往往遭遇的悲剧性就越大。这样一些悲剧的性格,我觉得无论是周朴园,鲁妈、四凤、周萍,每个人身上都是这样。周朴园一方面是个罪恶的人,另一方面要摆脱罪恶,这也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

结 语

所以这个作品很难用简单的公式去讲清楚。我们每个读者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阅历,根据我们不同的经验,在这部作品中读出自己的体会,那么,这才会有一 个说不尽的曹禺。由于这样一种精彩的、丰富的人性的内涵,使这个语言充满了紧张感,就像我刚才说的,这样好的语言,这么恰如其分地把人性的矛盾体现出来,这真的是大师的作品,绝对不是一个我们随便耍耍嘴皮子可以写出来的作品,它几乎每一句话背后都有很深的潜台词,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极其丰富、可以截然对立 的一种解释。俄罗斯一个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当时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说,托尔斯泰的作品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心灵的辩证法”,你明明看到他的性格是这一面,可是他慢慢会发展到它的反面,你看《复活》也好,《安娜.卡列尼娜》也好,这些人物都是这样,他一开始出来是朝正面的,可最后走到反面。曹禺也是这 样,曹禺每个人物的心灵历程,其实都是心灵辩证法的一个展示过程。这我觉得是艺术大师所必备的一个条件。所以,我认为像《雷雨》这样的作品,它是一部世界名著,完全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篇: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

杨媛媛2010123132中文系

1.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第一节:“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

A.1949年7月召开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其中的两个地区指的是

;解放区和前国民党统治区

B.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新民族主义文艺基本结束,社会主义文艺开始),预示了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文学新阶段将由来自解放区战争实践的文艺传统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在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吸收“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战斗力

C意义:实现文艺队伍的大会师确定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建立社会主义文艺体制(组织团体官僚化,作家身份干部化,文艺报刊专营化)

D.三类作家:第一类作家,来自左翼文学阵营和长期配合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进步民主人士。第二类作家,一批数量众多的游离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坚持独立的理想追求,不满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现状,对历史的大变革有期望,但又不知道新政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第三类作家,曾在历史上与共产党或左翼发生过冲突的,有过并不愉快的回忆再感情上对新政权是格格不入的(沈丛文)

第二节:胜利者的政治抒情:《时间开始了》

在新的政治形势下,政治抒情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新政权及其领袖的颂扬上,50年代为了满足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颂歌”便进一步成为一种普通的文学样式。

A.在内容上:它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1)对于时代-革命的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及其主人翁------工农兵群众的颂歌。2)对于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二者同时也就是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歌颂。颂歌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创作的主流,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领袖个人的颂扬达到了登峰造极,构思方式也日愈模式化

B.语言上:往往表现出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散文式 口号式甚至语录式的叙事句比比皆是,泥沙俱下,既粉碎了一般抒情诗的规律和节奏,以宏大的叙事来重新创造诗歌的巨无霸形式;又反映出诗人主观情感的大自由解放与“颂歌”体的英雄崇拜心理奇妙混合的矛盾,它构成了一个特定时代的诗歌特色。

C.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一个高峰---胡风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1949年底----1951年初)这部作品有五个乐章组成:第一部《欢乐颂》,以1949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为缘起极力夸张和渲染会场的热烈气氛和毛泽东的伟大形象。第二部《光荣颂》,具体描写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历史以及他们在时代感召下奋起反抗的几个光荣典型;第三部《青春曲》里,诗人将主观抒情转换成一种一组感性的形象,对小草 土地 雪花 阳光 晨光等新生事物的青春充满了真纯的感激。这是一组优美感人的抒情小诗。

D.胡风诗歌理论的核心:诗人的声音是时代精神的发酵,诗人的情绪的花是是人民情绪的花,诗人的巨大的感情因素必须与时代的精神特质紧紧的结合起来.E.《时间开始了》的特色:诗人用相当个人化的语言叙述了诗人与几个先烈间的肝胆相照的故事,所谓“个人化的语言”指的是诗中抒情主题既是十分生动的诗人自传形象,又融合了 某种庞大的共同性的时代的声音,后者是通过前者而不是概念化的感受来表达的。这部长诗包含了以颂歌为特色的政治抒情诗的许多必要因素,特别是强烈的抒情主题的塑造。

第三节:寻找时间的切合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 作家在写颂歌时的态度往往比较谨慎,很少将抒情主体的感情扩大为“时代的声音,而是作家通过发扬主体的积极因素来寻求与时代的切合点。

A.巴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这篇散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记录作家参观集中营的过程.(阿来克斯)

B.巴金:巴金是“五四”新文学运动觉醒并走上社会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接触的杰出代表。1929发表第一篇小说《灭亡》他的代表作《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等以强烈批判社会专制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鼓励青年反抗精神而闻名。《憩园》 《寒夜》等对小人物的不幸寄予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巴金受无政府主义影响很大)

第四节: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A.这是一篇奇异的手记式散文,虽然这仅仅是作者在病中的“呓语狂言”,但它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录了知识分子在一个大转型的时呈现出的另一种精神状态。

B.文章特点:这是一篇随意极强的手记但是却鲜明的烙上了沈丛文向有的文字特点:文字松弛 内涵丰富 语言有节奏感。

C.文章从静中有声开始写起,写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在短小的篇章里他插入了三段不同时间向度的叙述性文字:历史的回忆 现实的抒情和对未来的幻想其中蕴含了三个女性:历史上的丁玲,现实中的张兆和,和幻觉中的翠翠。

第二章:来自明间的土地之歌

第一节:民间文学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

A.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熟于战争的实践,所以,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方针的抗日民族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正是当时战争实践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文学与一个时期的战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并严格服从战争时期为革命全局服务的写作动机,这要求作家克制个人主观情绪,把战争的主体力量作为描写对象,歌颂对象和宣传教育对象。2)由于战争是以争取胜利为目的的,各种文学宣传材料都必然要以歌颂性,乐观性和前瞻性为主要基调,以起鼓舞士气的作用,这就排除了悲剧色彩或任何悲观颓废倾向的文艺。3)战争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文学样式多来自民间的文艺样式和文艺因素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达到文学的宣传功能,提出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审美要求。4)要求丛战争实践中培养工农出生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干部,使作家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有利于工农兵文艺创作的变化。

B.来自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有两类:一是“从革命到文学”主要是来自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抗战后到抗日民族根据地参加实际工作。二是“从文学到革命”在抗日工作的实际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这两类作家的创作,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文学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结合,用艺术来表现国家意志下的时代共名的创作主流。

C.1949年开始的中国当代文学继承了战争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它理所当然地要发扬战争时代的文学特征,使文学自觉地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D.作家作为直接投入和参与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的具体个人,他不可能超越

历史限制创作出完美无缺的社会主义的艺术画卷.他的创作的依据只能来自两个方面:1)各个历史阶段国家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政策条文,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实际生活中的普通人民群众,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群众,他们的物质状态和精神反映,这是民间评判事物价值的标准。

E.80年代以后文学创作中出现了许多总结农村经济失败的教训,歌颂新经济政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以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家意志为时代的“共名”。

F.“民间文化形态”民间是一个有着丰富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土文学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文化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的表达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其次民间文化形态再当代文学史上还具有特殊定义,它既包含了来自生活底层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感情,理想和立场,也包含民间文化艺术的特有审美功能。

G.代表作: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三里弯》赵树理 《铁木前传》孙犁《归家》 《黑风》 短篇小说《赖大嫂》 《锻炼锻炼》 《山那边学习》 戏剧《布谷鸟又叫了》《 洞箫横吹》 电影《李双双》 《我们村里的年青人》《五朵金花》

第二节: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山乡巨变》

A.鲜明的艺术个性:从自然 明净 朴素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开拓出一个与严峻急切的政治空间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空间。

B.小说主要画面里面没有明显的的阶级冲突,老农民形象描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作者首先从农民的态度上赞美了这些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作家虽出于政治立场不可能写出合作社时期这种精神斗争的残酷性,但也没有从精神上,人格上丑化他们侮辱他们,反而是从民间的角度写出了他们身上淳朴的人情美。给予他们善良的同情。后来理论界把 这些农民的艺术形象称作为“中间人物”

C.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展示的主要画面,大量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乡村风俗,自然

风光都加到好处的穿插在故事情节中,看似闲笔,却在丰厚的民间文学基础上开阔了民间文学的意境,使合作化的政治主题不是小说里唯一要表达的东西。

第三节: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

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强烈体现国家意志和时代共鸣合流的意识形态,民间文学形态作为一种文学形态不是作为这些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艺术补充出现的。

A.赵树理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他是属于中国民间传统中较有政治头脑的知识分子,他把

民间文学作为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自愿当个“文摊文学家”。他始终想绕过新传统文学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的政治生活结合起来,他把自己的小说解释为“问题小说”,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赵树理特有的叙事美学与艺术风格,一般来说文学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所共同遵守的创作方向。但像赵树理那样把自己文学的对象规定为农村中“识字的人”和“不识字的人”是很少见的。赵树理所要表达的不是概念形式的农民,也不是艺术形式的农民,而是实实在在的山西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活人的具体感情,没有一点虚伪。代表作《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邪不压正》 《锻炼锻炼》

B.赵树理笔下所展示的魅力的理解:1)赵树理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他本能的发现,在农村,对农民最大的危害,正是“基层干部是混入党内的坏分子”他的小说的矛盾冲突大都是围绕这样一批农村旧势力和新势力政权结合的坏人而展开的,这是站在农民立场上才会发现的问题。赵树理的小说相当尖锐的揭示了抗日根据地的农村的新的阶级斗争和农民的愿望。2)艺术表现和小说内容:首先是有政治内容的新故事。其次他的小说叙事是用日常口语,赵树理很少刻意追求方言土语以状声色,擅长运用朴素干净的口语来叙述故事,他也不特意突出人物的性格语言,常常把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混成一片。

3)基本上不用现代小说刻画人物的典型话原则,即把任务放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示其阶级内涵,他的小说从来不围绕一两个英雄任务传,而是长卷似的平铺直叙的农民故事,逼真的写出日常生活的细节的过程,仿佛是听一个民间说书在乡场上讲乡村的故事,讲的圆滑,琐碎,说到那个人物,那个人物就成为故事的中心,细细节节的过程很真实的被描述出来。(细节的现实主义)

C.赵树理和周立波创作风格的不同:周立波是刻意向民间学习,用知识分子的理想化写出了民间社会的“桃花源”,而赵树理则本来就是民间社会的一名艺人,不过是用他生命的本相展示民间社会的本来面貌,可以说他是真正做到了与农民生活的无间无隔。

D.赵树理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不及以前,他在50年代进京后,那里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推崇和尊敬,他被展览在这新解放的急剧变化的人物复杂的大都市里,不管他如何恬淡超脱,在这个经常遭到毁誉交与前,荣辱战与心的新环境里,他有些不适应,他的创作迟缓了,拘束了,严密了,慎重了。因此失去了当年青春活泼的力量。“青春活泼”力量的丧失意味着民间精神的失落。

E.赵树理方向:赵树理自觉而本色的代表了农民的立场,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作环境下,为了有别于别的分子视角下的新文学叙事立场,他的创作收到了高度推崇,一度被誉为赵树理方向。(赵树理为何会陷入创作困境?答:因为新的国家意志构成了新的时代共鸣,对农民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民的本来立场及其文化形态并不是总是与时代共鸣相一致的,这时候本色的赵树理不能不陷入创作困境)

F.《锻炼锻炼》————它所描写的真实生活场景的意义于作者所申明的主观意图。

1.背景:赵树理作为自觉的农民代言人,他目睹了“大跃进”过程,1959年他写了《公社应该这样领导生产之我见》委婉提出自己对农村建设的看法,但并未刊登出来,中共“庐山会议”批判一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赵树理的这篇文章被转到中国作家协会,当作“右倾思想”的代表进行批判。1962政治形势较为轻松的瞬间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举行“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赵树理在讲话说“60年代简直天聋地哑”《锻炼锻炼》写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时期,与农民血肉相连的赵树里不会不敏锐的不会不发现中国农村正处于黑暗时期,当时文艺界刚刚经过一场“反右运动”表面上莺歌燕舞,但实际上却一片胆战心惊,赵树理不会也不被允许写出农村的真实情况。所以《锻炼锻炼》也运用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所运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的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

2主要内容:农业社副主任 杨小四是个年轻人,老主任王聚海认为他还年轻,还需要锻炼,但在一次强迫农民出工劳动的“当家”过程中,杨小四表现出非凡的工作能力,所以老主任受到了批评。小说着重写两个落后的“农业社员”一个外号叫 “小腿疼”一个外号叫“吃不饱”这两个外号似乎暗示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小说从杨副主任如何整治这两个落后农民写起。

3.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作为一个真实的显示主义作家。赵树理抛弃了当时粉饰现实的的虚伪写法,实实在在的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干部就是这样横行霸道的欺辱农民,农民就是这样消极怠工,自私自利,农业社“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只能用强制手段对付农民。。。。艺术的真实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艺术的真实性

四.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双双》

1.作者

第三篇:思想汇报——陈思琪

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11月7日,我们参加了学校在世纪会堂举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思想汇报——陈思琪。此次培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进一步提高共青团干部、学生骨干的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使我校学生干部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培训对加强团组织建设,加强基层青年学生骨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先进、作风正派、能力较强、勤奋好学、甘于奉献的学生骨干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训分为了两个部分,上午由常老师给我们做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报告,下午则由王美丽同学进行了关于“团队建设与自身发展”的报告,思想汇报《思想汇报——陈思琪》。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训,使我认识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影响,以及团队建设与自身发展的联系和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的一件大事。这样的党,在以往中国历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尽管这个党成立时人数不多,也不成熟,但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和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技术的初步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继续前进的出发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常老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入共产党的决心。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收获颇多。身为一名学生干部,我应该牢记党的宗旨,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学习和工作,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让我们的团队建设得更好,从而全心全意服务同学。希望今后能够多参加这样的培训,以丰富自身的休养,成为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望今后组织能够多多对我进行批评指正,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此致敬礼!汇报人:18班 陈思琪时间:2010年11月10日

第四篇:陈思琦演讲稿

中国梦·我的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明光逸夫小学五

(四)班的陈思琦,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

我的梦》。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无论是你、是我、是他,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如果人没有梦想,那么生活就会变得乏味、无趣。相反,如果大家心中都有梦想,为了实现梦想,大家都会努力拼搏、坚持不懈。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我有许多梦想,其中一个就是当一名老师。因为当我不小心跌倒了,是谁把我扶起来,并安慰我呢?是老师;当我遇到困难时,是谁有耐心的教我呢?是老师……并且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假如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会让我的学生学会独立、自信、乐观。在课堂上我会严格要求,下课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聊天、交流,认真倾听并吸取他们为我提的每一个建议,要和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即使我心情多么不好,也不会莫名其妙地对他们发泄。假如我成为一名老师,我会去世界各地,教他们中文,让他们了解有趣的中文,了解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

我还想当一名歌唱家。无论我遇到什么烦恼,只要大声唱一下歌,心情就会变得开朗。假如我成为了歌唱家,我会把我美妙的歌声献给别人,让大家的心情都变得美好,那世界就变成了“欢乐之家”了。假如我成为了歌唱家,我会去办一个慈善音乐会,把筹到的善款捐给贫困山区,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假如我成为了歌唱家,我会把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也了解中国民歌。

这是我的梦,更是中国的梦。我坚信,梦想并不遥远。只要心存梦想,坚持不懈,不放弃,梦想就一定会实现。让我们为梦想而生,为梦想而拼搏!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第五篇:陈思奇-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 个人信息

姓名:陈思奇性别:女年 龄:19 联系方式:***Email:512871232@qq.com

 目标工作

软件工程师(.Net程序员) 教育背景

2010年1月至今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9年9月-2011年5月弘博软件教育软件工程 2006年9月-2009年6月武汉市旅游学校高中

 工作和实习经历

 担任过话务员一职

主要是联系客户 通过对话了解客户对公司的看法 并且回答客户的需求。 在一家影楼担任数码设计师

主要帮客户修理照片 对照片进行设计 从而做成相册 赢得客户喜欢。 技能水平

 熟练操作Microsoft Office 的Word文档制作方案书,通过Excel建立客 户的信息数据库,利用PPT进行产品演示。

 熟练操作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利用vs2008开发Winform窗体项目 和ASP.Net的Web项目开发。

 熟练操作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能够熟练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创建存储过程等。

 熟悉HTML语言、设计CSS样式、JavaScript脚本、XML等语法编程。 熟练掌握PhotoShop相关操作。 项目经历

2009.12-2010.1 模拟腾讯QQ

1.此项目为个人开发,主要模拟腾讯QQ实现改聊天系统功能。

2.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登录、注册、添加好友、修改个人资料、双方聊天。2010.5-2010.6 开发酒店管理系统

1.项目为个人开发,主要实现对酒店管理系统的操作。

2.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登录、权限,对酒店客房的信息查询、更改、注册会 员、宾客入住、退房结账等相关操作。 座右铭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下载陈思和:细读《雷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思和:细读《雷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思宇 读后感

    读《记住,我爱你》有感 夏湾小学六(1)班陈思宇 最近,我在《慈善读本》中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记住,我爱你》。 这篇文章写的是二零零八年汶川地震,有一位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

    细胞工程陈思杰

    院系名称 : 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 F1102 学生姓名 : 陈思杰 学 号 : 201112910709 艾滋病防治与治疗 陈思杰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1)......

    《和时间赛跑》文本细读(定稿)

    《和时间赛跑》文本细读 1、《和时间赛跑》全文共10个自然段,699个字,有“忧、哀、慰、梭、狂、若”等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赛、疼、忧、慰、梭、虽、狂、赢、暑、益、穷、将、......

    《雷雨》人物性格和台词

    雷雨是如何用台词来体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回应题目:戏剧作为一门必须通过演员表演来推动剧情发展,展现冲突的舞台综合艺术,台词是必不可少的。台词包括对白。旁白以及独白,剧中人......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作品复习要点2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作品复习要点2 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及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1.简答本文的主题意蕴 《我与地坛......

    雅思学习心得 陈思达

    雅思学习心得 陈思达 我于2012年暑期在大连朗格培训中心参加雅思培训,并先后在2012年9月22日和2013年3月23日的两次雅思考试中取得平均6.5分和7.5分的成绩。以下是我在听,说,读......

    陈思荣 先进材料

    情注山区教育,爱撒孩子心田 ---记吉利中学陈思荣老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先进事迹 陈思荣现年29岁,1999年7月毕业于昭通体育运动学校,同年9月获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自......

    陈果思修课笔记

    (一)认识你自己 一.“认识自我”的角度 1.他人的评论社会——“常识”的来源(good choice、bad choice) 知己——懂你的人(爱/信任)——另一度空间的你  每个人是大多数人的印象,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