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审美观的培养初探》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高中生审美观的培养初探》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酒都高中 林正雄
从09年3月份至今,一年时间快过去了,本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认真分析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在课题实施之前,作为课题实践人,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美术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实验老师均已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大部分教师具备了课程资源规划与设计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能力、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学生的视野也得以拓宽,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养成。
2、每周五上午在办公室进行课题的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首先从我校图书室借来了大量书籍,通过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其次通过网络搜集了很多国内外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增进横向交流。
3、利用综合实践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网络交流、展示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课题需要,我们建立了课题网页,及时上传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这种方式,使得课题研究更有说服力。
3、课题研究还请了重庆市教育科研院美术教研员侯大全教授来学校为学生作高考辅导。
4、组织学生作品举办校园书画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由于是课题研究的初探研究,加上研究经验不足,几乎都在探索着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我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摸索,寻找适合我们学校美术课程实施的发展道路。
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老师的努力拼搏下,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将不断地完善课题方案,继续将课题研究进行下去,相信,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科学的方法,有了研究的热情,我们的研究最终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2009年12月
(后附第二阶段研究过程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过程资料
第二篇: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发表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作者:朱香萍 【编辑录入:朱香萍】
《实施开放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阶段研究总结
课题负责人
朱香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本课题着重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努力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积累大量的实践系列作文。
1、、拓宽作文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2、建立“动态生成”的实践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3、提高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设计出符合生活实践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生活实践作文指导的前提。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到生活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开题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二、.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首先研究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问题。感情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在“情动于衷”的时候,才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我们一是采取措施,培养一批写作积极分子,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1)我们通过作文比赛的方法把全校爱好作文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在有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同时为他们讲授一些浅显的写作知识。
(2)学生的优秀习作,打印出来并贴在展板上进行展示。
(3)推荐发表学生的习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二是贯串减少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倾吐、整体推进的思想,调动每个学生的写作热情。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在课题组教师的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来不吝啬赞美与激励,从口头表扬到评语褒奖,从佳作加星到打出满分,从采编学生优秀作文到鼓励学生投稿,参加作文竞赛,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基于生活的、积极愉快的写作氛围,主动拿笔,开心作文。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经常没有或没有写作素材的情况,研究的第2个问题就是怎样丰富学生的写作素质。
“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在这一点上,小学生和文学家、艺术家并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素材,构建学生自己的习作素材库。这素材就是可写作的题材。我们告诉学生:有意义的素材当然好,但只要你认为值得写的东西都可成为素材。
(1)走向校园,在校园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同学们除了每天的上课、做操外,我们每年开展的田径运动会、建队节活动、庆祝“六一”活动、“我心换你心”义卖活动、捐献废纸活动、演讲比赛、童话节、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演课本剧等等,还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元宵猜灯谜、做元宵品元宵;清明踏青、放风筝;中秋学做糍团饼;重阳做重阳糕敬老等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许多学生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佳作。比如:周雪莉同学的《香甜的元宵,快乐的节日》(2)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校园、郊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如五年级在写“秋天的树叶”这作文时,老师就带学生到校园看看、摸摸,了解秋天树叶的变化,这样写好这次习作就容易了。我们还组织学生举行了“放飞心情(放风筝)”、“植树节植树”等采风活动,组织学生游淹城野生动物园,游新天地公园等。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情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暑寒假或星期天,我们也请有条件的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出去游一游,玩一玩,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3)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素材。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一双慧眼去洞察社会中的真、假、美、丑。我们也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中天钢厂,参观污水处理厂。活动中,教师注意尽可能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体察人物的情感,希望他们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学期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使学生从小树立节约意识,我校围绕“绿色节能”这一主题,开展了“捐废纸”“节能金点子”“废品手工”等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们从生活中、网络上了解到了一些节能的相关知识和情况;参与社会实践,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这些细微处入手,收集数据,加以分析„„孩子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思,
第三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对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女学生物理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组:蒋旭新
我校初中物理课题组自2012年5月开始,已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
(一)继续加强学习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我们课题组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学习:
(1)、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本教研》《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设计物理卷》等书籍。
(2)、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韦纳归因理论、台湾学者刘弘白博士关于心理缺陷的研究理论等。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教师的科研知识,增强了教师搞科研的信心
(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每次的课前练习出三组练习分难中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对于能够做出中难程度题目的学困生,教师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中,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质疑时,只要学困生举手我们就优先;另外我们规定一章学完后每位学困生要出一份试卷并由老师集体收集并交换答卷,要求自己所出的试卷自己改,因此所出题目必须要能熟练的做出来,通过这种在“做中学”使学困生真正掌握本章知识,如果有困难我们还成立了“一帮一”小 组,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直到他能够完成任务为止。在平时我们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层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减少了学困生在学习当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地学习。其次,我们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一方面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实行课堂教学对家长进行开放,共同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促进和巩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二、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对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女学生物理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课题的探究改变了教师的学生观和评价观,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
2、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3、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困生的成绩仍然很低,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畏难的表现,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地结合还未达到更加和谐有效的程度。在学校老师费了很大的心血对学困生加强教育和转化,可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孩子上学的观念比较淡薄,虽然老师常去家访做工作,但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情绪化的倾向较为严重,说话不注意,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上进心,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前功尽弃;
3、个别指导与教学内容的完成之间的矛盾。在课堂上加强对学 2 困生的指导与帮助,无形中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学任务就无法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
4、个别教师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个别学困生经过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个别教师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从而主动放弃了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5、虽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但社会环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家长等只认成绩,还是以学生的分数为杠杆对学校及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而不注重教育过程,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投入力度,甚至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课题组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增强课题组成员的信心。
2、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加强研讨,通过对比分析,集思广益,努力解决全面发展与个体指导之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组织教学与转化学困生之间的矛盾。
3、继续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2013年3月14日
第四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资料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哈溪中心小学课题组 吴胜仁
我校数学课题组自2016年5月开始,已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
(一)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与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研究的理论水平,课题组组织课题组全部成员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学习: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成因。学习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农村留守儿童政策研究》《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等书籍。
(2)、针对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指导》等。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更新了研究人员的教育观念,丰富了研究所需的理论知识,增强了课题组成员搞科研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和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多关注留守孩子,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让留守孩子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来,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中,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质疑时,只要留守儿童举手我们就优先。另外我们规定对六年级留守儿童每学期行四次成绩测试,并分析成绩得失,找出不足,进行再辅 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资料
导,做好个案分析,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同时我们根据各年级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或家访,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的帮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其次,我们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一方面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共同参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促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改变了我们数学教师的学生观和评价观,留守孩子父母或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孩子们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了良好学数学的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能和留守孩子平等交流,能关爱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
2、留守孩子父母或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能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3、留守孩子的数学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有所改变,孩子们能主动完成数学家庭作业,作业粗心、书写不规范等毛病得到改善。
4、提升了参研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撰写了相应的实验报告及研究论文。
5、形成了让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些方法。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仍然很低,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畏难的表现,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地结合还未达到更加和谐有效的程度。在学校老师费了很大的心血培养留守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可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资料
是仍有部分监护人对孩子上学的观念比较淡薄,虽然老师常去家访做工作,但隔代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偏低,情绪化的倾向较为严重,说话不注意,挫伤了教师和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上进心,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前功尽弃。
课题组今后的努力方向:
1、深入推广课题研究成果,鼓励其他教师大胆实验,加强研讨,把研究成果先在全校进行推广再实验,并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哈溪镇所有学校中进行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指导。
2、继续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与沟通,积极争取监护人的理解和支持,促进留守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归档。
2、撰写结题报告。
3、组织结题。
2017年3月28日
第五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研究总结(2)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与10几位老师立项的课题《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就是通过以研究的方式去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做些探究,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本课题的价值定位。本课题于是2011年10月开始研究,预期到2013年6月结题,历时近二年。现将前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优化语文教学艺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总结出一套适合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策略,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构建有效的、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体验语文的快乐。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优化导入艺术的研究。
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最好的第一印象,关键是学生进入课堂的一刹那,需要教师以高超的课堂导入艺术唤起学生注意,酝酿上课情绪,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课堂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及时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本节课学习任务相适应的最高境界。使学生。因此,教师要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②、优化提问艺术的研究。
课堂提问科学性的前提是熟知课程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问什么”是教师在提问前必须仔细思考和慎重考虑的问题,更是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③、优化语言激励艺术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激励水平、激励方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敏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使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分解、研讨交流、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准备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水平,课题组成立伊始,我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教师伦理与教师礼仪》、《新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和书籍,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教学艺术”、“优化教学艺术”、“高效课堂教学”等概念和教学理论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提高,增强了大家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教学的实际,走进学生学习的实际;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把教学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质疑、结论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优化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课题组活动开展情况
(1)2011年10月,制定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和主要研究措施)并确定课题组成员。同时开展有关优化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理论学习,主要材料有《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等,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议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方法,布置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2)2011年11月,请课题组成员老师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艺术公开课教学展示并进行
评议,共同交流探讨课题初步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作阶段性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课题虽然只进行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在教务处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研究,参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初步提高。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了一致好评,课题组部分成员还撰写了论文、教学设计、反思等。
(1)李晓兰的《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芶朝秀的论文《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实践与探索》
(3)陈红波的论文《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浅谈》(4)梁春香的论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
(5)冯柏玲的教学设计《秋天》
(6)王秀文的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教学案例
(7)庄苗苗的《三峡》教学反思
(8)张盼盼的《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反思——激励性语言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思考
个别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研究方法还不够明确,研究工作处于表面化、浅层次阶段。缺乏专业性的指导。针对前一阶段课题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遗漏,结合我校生源的具体情况,决定下阶段改进措施:
1、明确本课题和各子课题研究内容,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继续收集资料,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写两个教学案例,两篇教学反思,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继续将平时的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具体理论认真进行反思,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和富有个性的理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