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教学比较[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0:3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教学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教学比较》。

第一篇: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教学比较

B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教学比较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刘长林

文章编号: 1002-2201(2003)11-0013-02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B

一、新旧教材比较

从教材编写来看, 我国1995 年版高级中学化学教材是1983 年版高级中学化学(乙种本)经多次删减修订的产物。就实验教学内容而言, 旧教材以演示实验为主, 约占实验总数的80% , 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这种形式单

一、性质单一的实验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其价值在于它把化学学科主要的一些既成事实的原理、概念、定律、物质的性质等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验证其正确无误, 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

识, 并形成应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显然旧教材实验内容的编写与旧大纲的精神相一致, 过多地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 而把作为教学主体

学生自身的发展放到了次 要的位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化学

是一套面向21 世纪的教材, 其显著 特点是:(1)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合理构建教材体系, 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的关系;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反映化学的发展以及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4)加强实验教学;图文并茂, 新颖美观。其中化学实验与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具体表现在:

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新课的引入, 重点、难点的突破, 知识的深入, 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等。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增强, 学生实验(包括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占实验总数的比例大幅度上升(1995 年版旧教材为27128, 即 211%;新教材为61178, 即343%)。

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更为丰富, 既有教师演示实验, 又有师生边讲边实验、实验室学生实验、学生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图视叙述实验、实验习题等。

实验内容的科学性更为严密, 如将以前与乙烯、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的溴水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排除了其他副反应的影响。实验的探索性增强, 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葡萄糖分子结构的确定等都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 改为探究性实验。追求绿色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教材实验教学的目的除直接作用于学科知识本身外, 在学生自身发展方面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比较

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看, 适合旧教材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 教师讲授有关新知识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

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是受西方赫尔巴特和前苏联凯洛夫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我们并不否认这 种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对我国几十年来化学教学稳定发展所起的作用。然而 它不适合新时代新教材的实验教学, 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教育技术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及多媒体、网络技

术的飞速发展,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建构主义者认为, 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 帮__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 诱导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对我们改革化学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也促使我们反思和重新认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及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法教学在西方科学教育变革中得以形成和发展, 并逐步成为西方科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之一。近几年来,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

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法教学

在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学化学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少化学教师经研究实践构建出了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多种实验教学模式。

三、新旧实验教学价值的比较

在此仅以

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为例, 来进行比较分析:在旧教材中, 葡萄糖是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第三章第一节单糖的教学内容, 教材一开始就结论性地叙述到: 葡萄糖在水溶液里的一些性质表明它的结构简式是:

CH2OH

CHOH

CHOH

CHOH

CHOH

CHO 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

接着安排用葡萄糖溶液作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 悬浊液共热两个演示。然后叙述: 根据上述实验, 葡萄糖具有醛基, 被氧化为羧基, 葡萄糖变为葡萄糖酸。从教材编写看, 这里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 悬浊液的反应两个演示实验是典型的验证性实验, 其价值仅仅是证实已知的葡萄糖结构中确实含有醛基, 对学生来说在此学习的是一种陈述性知识。新教材的此项内容安排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 教材在介绍了葡萄糖的存在之后, 给出分子式C6H12O6, 说明它是白色晶体, 有甜味, 能溶于水。接着作葡萄糖溶液的 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 悬浊液反应两个演示实验, 最后由学生讨论得出葡萄糖的结构 简式。

新教材

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编

写意图要求教师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我在教这一节内容时使用了如下教学模式: 提出

问题 想像

假设

设计

方案

实验

验证

得出结论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从葡萄糖的化学式出发, 运用烃的衍生物的相关知识, 通过假设、实验、推理推导出了葡萄糖的结构简式,重演了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使学生既学到了 陈述性知识, 又学到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使学生处在探求真理的气氛之中, 体验到 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由此可见, 在新 教材实验教学中适时使用探究模式教学, 就可以获得

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 而不是只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新教材实验内容的编写, 把很多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使实验成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 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情趣, 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 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四、对新教材实验教学的建议

综上所述, 新教材实验教学改革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教师实验教学的观念、态度、投入程度和改革力度都将直接影响整个新教材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供同行参考。认真细致地钻研大纲、教材, 提高认识, 明确目标, 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督促学校按新教材实验内容的要求备足仪器、装置、试剂和用品;教师自身作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实验效果要明显, 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同时在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分解实验过程, 放大实验效果, 增强可视程度;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 增设边讲边做实验, 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督促学生完成家庭实验, 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评价和习题训练, 及时强化或纠正学生的认识, 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第二篇: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技能和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都比旧教材有更大的优势。为进一步用好新教材,现将新旧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大家在教学中准确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课程功能的“新”

初中地理新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是初中各门课程中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理不仅能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逐步形成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等,而且能让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全面发展等,并且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章节编排的“新”

除绪论外,原初中地理第一册教材共9章28节,需讲44个~45个课时,新教材共10章28节,其中有3节为选学内容,需讲44个~47个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虽然教材由9章增加为10章,但每一章的节数和课时数减少了,而且许多原为“理解”、“应用”的教学要求调整为“知道”。由此可见新教材的难度较老教材有所下降。下面将教学要求发生变化的内容简单列表如下:

初一年级

原教材内容及要求新教材的要求

1.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知道 2.记住地球表面水陆面积的比例知道

3.理解地震和火山,并记住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知道 4.应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知道 5.记住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知道

6.理解温带季风气候及其成因知道特征

7.理解日本气候湿润、多台风;大部分工业原料需进口;经济发达知道 8.理解中南半岛山河相间、马来群岛多地震和火山知道 9.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知道其特征

10.理解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区知道 11.理解热带季风气候知道其特征 12.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工业知道

13.理解西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知道

14.记住北非蕴藏丰富的石油和磷矿资源知道

15.理解尼罗河与埃及经济的发展知道

16.理解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知道其特征 17.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知道其特征 18.理解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知道 19.理解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知道经济发达 20.理解法国工农业都发达知道

21.理解法国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知道

22.理解北美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知道其特征 23.理解美国发达的工农业知道

24.理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知道

25.理解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分布知道

26.理解拉丁美洲暖湿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知道特征

27.理解拉丁美洲民族经济的发展知道

28.理解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东部沿海地区温暖湿润知道 29.理解世界的时区划分和区时差知道 30.理解北京时间记住

初二年级

知道原教材内容及要求新教材的要求

1.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知道

2.记住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主要山脉分布,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知道 3.理解各类地形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知道 4.理解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知道特点

5.理解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知道分布特点 6.理解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知道 7.记住四类干湿地区知道分布 8.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知道 9.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知道成因 10.理解气候复杂多样知道

11.记住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知道

12.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知道

13.记住十个大型煤矿、六个主要油田、七个主要铁矿、八个主要有色金属基地知道 14.记住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概况

15.理解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部门知道 16.记住主要工业基地知道特点 17.理解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知道 18.应用南北、东西铁路干线知道 19.记住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等知道 20.记住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知道

21.理解温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知道

22.理解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 2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道

24.理解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知道 25.理解红壤的改良知道

26.理解淮河的治理知道

27.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知道

28.记住青藏地区主要的公路线和铁路线知道

29.理解灌溉农业条件、主要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知道

30.理解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我国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知道

三、教学目标的“新”

教学目标除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德育等方面继续提出明确要求外,新教材又增加了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独立或合作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这样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创造了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按章节的顺序将实践活动内容排列如下:

初一年级的实践活动:

1.运用地图确定家庭到学校、再到车站的最短路线。2.在旅游区进行定向越野比赛。

3.绘制校园(或教室、住宅)简易平面图。

4.在野外或用图像观察典型的地形类型,描述当地地形和地势特征。

5.在教师指导下(或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防震演习和防震准备。6.调查家庭生活所消耗的能源和物品,说明其中哪些来自可再生资源,哪些来自非可再生资源,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并绘成图表与同学交流。

7.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收集信息作参考,写一篇有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小论文。8.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意义。

初二年级的实践活动:

1.收集国内(或本地区)近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的资料,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

2.调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建议。

3.清除校园(或本居民区、本村)的垃圾,调查垃圾的来源、类别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4.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水污染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治理建议。

5.对本社区(或本村)进行一次综合性地理考察,全面了解本社区(或本村)的环境、资源、人口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提出合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6.选择本地区一所工厂进行调查。

7.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绿化的情况,测定在不同地面状况(如水泥地、土地、林地、草地)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并分析气温不同的原因。

8.从自身做起,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设计三项行动措施。

德育方面,由原来各章节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变为绪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四部分相对整合的德育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新地理课程还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就,教师要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有所了解;新教材还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总之,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论内容、结构体系、编排方式、装帧设计等都进行了改革。它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师生面前,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参加教研工作,深刻挖掘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内涵,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熟悉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过程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学科史上下功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广采众家之长;认真学习新大纲,熟悉新教材,结合实际用好新教材,努力成为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

第三篇: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法示例

作者 彭剑锋 陕西省勉县第五中学教师 邮编 72420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合成、应用开发为研究范畴的基础学科。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法可使学生亲自感受和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初步探索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中化学教材中选配了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视教学班级类别学生层次差异不同,不应完全将其简单视为一般性验证实验,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于引导,大胆推理、合理想象、精心设计、善于观察,根据实验现象,依照科学逻辑分析其成因,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信心、体验成就感。

示例

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在研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可做两个对比实验:首先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包裹于脱脂棉花中,用滴管滴上几滴水,几秒钟后便立即燃烧。分析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须与氧气充分接触。由现象推理可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热并释放出氧气。第二个实验是将少许过氧化钠粉末臵于试管底部,再滴入少量的水,观察到反应剧烈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臵于管口发现立即复燃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较烫,由此证明前面的推理是正确的。随后往试管中再加少许水并充分振荡,待反应静止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由此说明,该反应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其反应过程一般可表示为: Na2O2 +2 H2O == 4 NaOH + O2↑Na2O2 +2 H2O == 4 Na+ + 4 OH-+ O2↑

根据Na2O2所含O22-离子结构可知,氧元素氧化数为-1,Na2O2与水必发生歧化,分为两个反应步骤,分别表示如下:

Na2O2 + H2O == 2 NaOH + H2O2

H2O2不稳定,在有杂质(此处为NaOH)催化下缓慢分解产生出更具氧化性的活性氧原子,多数原子氧相互结合为氧分子。H2O2 == 2 H2O + O2↑

分析氧化还原过程:O22--2e-→O2↑(氧化反应)O22-+ 2e-→2O2-(还原反应)

待分析完该歧化反应过程后,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原本试管内红色溶液已褪至无色!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溶液组成和性质及酚酞的结构谈起。资料查证:酚酞结构其变色原理

酚酞分子式:C20H14O4,结构为右图所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酚羟基和一个内酯基,我们知道酚羟基具有一定的弱酸性和还原性,而酯基在较强的碱性溶液中能够水解。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0<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8.2<pH<12.0时为红色的醌式结构,这种酚酞的醌式或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式;当遇到较浓的碱液即pH>12时,会立即转变成无色的羧酸盐式。所以,酚酞试剂滴入浓碱液时,酚酞开始变红,很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从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可知,酚酞只能在稀溶液中检验碱而不能检验酸。下图是酚酞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结构及变色情况,由此可知,酚酞结构从强碱到强酸环境,越来越质子化,但是只有在强酸环境与碱性环境显现出颜色。

强酸 酸性~近中性 碱性 强碱

橘红色 无色 粉红~紫红 无色

这是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下中心的碳原子为sp2杂化,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形成整个分子的大离域π键。由此可知,存在大共轭体系的分子其溶液容易表现出颜色。这是由于大共轭体系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波,从而显现出颜色。

推理与验证:依据前述对酚酞变色原理的认识,酚酞褪色与此时试管内溶液具有浓热的强碱性、强氧化性有直接关系,导致内酯式二元酚羟基结构很容易被破坏。而并不是碱被酚酞中和、水解而耗完所致,若此时再往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仍不变红,即可说明。

为证明上述推测的合理性,特设计个对比实验,在较稀Na2O2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前先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充分振荡使H2O2迅速完全分解,待悬浊液沉降静止后再往上层清夜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变红的溶液许久并无褪色。

可见,在具有氧化性的碱液中,使酚酞褪色的原因是,当碱液较浓时(pH> 12)其强碱性对酚酞褪色发挥主导作用;当为稀碱液时,其强氧化性对酚酞褪色发挥主导作用。

示例

二、氯气通入含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中褪色原理的研究 在证明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有人试图滴入酚酞用红色氢氧化钠褪色来指示该反应的发生进程。殊不知氯气更易和酚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使氢氧化钠溶液因缺乏指示剂而褪色。该结论可以通过以下实验的到证实:

把氯气使含酚酞的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褪至无色的溶液分装两支试管,往其中一支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氢氧化钠,观察溶液并未见变红,说明原溶液中没有了酚酞;再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溶液立即变红。说明了氯气并没有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通过另一个实验说明我们的推理的科学性:往用酒精水溶液配制的酚酞试液中先滴入几滴氯水或H2O2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到溶液先变成乳白色浑浊稍后变成褐色澄清溶液,之后再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并未发现溶液变红。

其实氯气能与碱反应可解释为氯气先和水作用产生两种酸,在碱性条件下两可逆反应平衡均向右移动,发生酸碱中和的结果。

Cl2+H2O ⇌ H++Cl-+HClO, HClO ⇌ H++ClO-, H++OH-= H2O 若滴入还原性的酸性酚酞指示液,只能首先被氯水中次氯酸氧化而破坏。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性实验研究,使学生从探究性实验中悟出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性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严密性,分析推理的逻辑性、试验过程设计的合理性。为学生培育科学思维奠定启蒙基础。

第四篇:初中物理新旧教材课后习题的比较分析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课后习题的比较分析

习题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既可以作为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发展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又可以作为物理与社会链接的桥梁,促进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8年级2012版、9年级2013版(上海科技出版社)新教材与旧教材2001版物理8年级、9年级200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课后作业习题相比有明显的改动,且课后每节作业习题适量增加了,每章结束加设了本章作业习题.笔者就新旧教材中课后习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以供同行商榷.1新版教材习题数量的对比

与旧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每节课后作业习题量增加了,每章结束加设了本章作业习题,以《了解电路》这章为例,新旧版教材章节结构名称一样,共五节,内容及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新教材中每节课后作业由原来旧教材中的3到4个习题增加为平均5个习题,旧教材全章共18个习题,新教材全章却是24个习题加本章作业7个习题共31个习题,习题量明显增加,其它章节也如此.2新旧教材习题的选题内容对比

2.1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题型丰富,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尤其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并且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和验证物理规律.据实验情景及数据分析作答,减少了主观文字简述的量.例如:旧教材中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后作业习题如下:

(1)观察:自行车上哪些部位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要减小摩擦?这些部位各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2)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比较新的球鞋,这是为什么?

(3)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器材:a.斜面;b.带钩的立方体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e.几条毛巾;f.直尺;g.弹簧测力计;h.硬纸板.(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课后共3个题,1、2题为观察简述题,第3题为设计实验加上简述步骤,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而言,要完整简述物理现象或规律难度过大,要求过高.新教材中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后作业习题如下: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以以及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表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浴室中,为了防止浴室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浴室地面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

B.人沐浴时穿鞋底有凹凸花纹的拖鞋

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穿上平底光滑的塑料拖鞋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同学获得如表1所示的实验数据.(2)分析第2、3两次实验,可得结论是.4.你使用或看到的许多生活用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设计者利用或避免摩擦的设计意图,请你至少各举一个实例,并加以说明.这4个题为填空、选择、据实验情景及数据分析写结论、举例,题目设计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相比旧教材,习题量虽然增加了,但由于这样编制的习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初学者很适宜,学生完成起来就很轻松,而且便于学生认识丰富的物理题型.“阿基米德原理”一章的课后作业题型也雷同.2.2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贴近生活,更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例如,新教材认识浮力课后作业:

1.在浴缸里洗澡时,你会发现,只要用手轻推缸底,整个身体很容易被抬起;如果在床上也想这样做,就非常难了.这是为什么?

2.如图9-6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此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知识是

A.气球受到重力

B.帽子的质量大于气球的质量

C.帽子的密度大干气球的密度

D.空气对帽子和气球有浮力作用

学生的经验背景是其理解新事物、吸纳新思想的基础,其主要来源于以往的日常生活.因此,越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就越能够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也越容易为学生所接受.2.3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重视学生对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培养

例如,物体的浮与沉课后作业.3.如图9-23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其中(a)只有水;(b)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c)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若把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可知它们的质量

A.(a)最大B.(b)最大

C.(c)最大D.一样大

分析讲解此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的相关知识.3用好新教材课后习题的教学建议

3.1认真钻研分析

教师要用心、用情、用智慧,认真钻研新教材课后作业,弄清各题选题意义,针对的知识点.分析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习题的切入点和具体教法.3.2注重改进讲法

教师讲解习题要有目的性,完成这道题要掌握或巩固什么知识内容及物理方法,讲解时讲细、讲清、讲明,并加以扩展延伸.首先,要分析问题情景,按照一定的逻辑线帮助学生回忆、应用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完成练习.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完成习题的过程中,能养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实现能解决一道习题就能解决一类题的效果.例如,讲解上述小鸭子所受浮力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两只鸭子在水中是什么情景?答:漂浮.提问:漂浮时,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的重力的关系?答:相等.再问:装满水的缸放进鸭子后溢出的水的重力跟小鸭子所受浮力的关系?答:相等.进而得出溢出的水重等于小鸭子的重力,故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它们的质量一样大.在讲解完习题之后注重延伸迁移,并能清楚的认识到其间的规律,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法择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3增进练习效果

教师对习题的练习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讲得多不如学生练得多,学生只要进行足够多的练习,他们自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很多教师都会搜罗大量的习题,并且不经筛选就印发给学生做.结果由于题量大,学生只能匆忙完成作业,并没有认真做每一道题.而新教材各章节都增加了题量,题量适量,选题突出了本节、本章的知识点,并有一定的扩展,督促学生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习题已经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了,关键是让学生做题后要有感悟,练出自己的心得,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留足够时间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时间.3.4灵活组织教学

章节作业的习题选题兼顾了本章各知识点,组织好学生习题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对本章重点知识加深记忆,并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章知识点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习题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灵活多样,教材课后作业的习题完成要面向全班同学,不能放弃学困生,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及督促;可以课上留一定时间,以好朋友间一帮一,一帮二的形式课堂讨论,帮助学困生完成教材练习.也可以分组分题完成,比赛各组得分率或分组分题由本组学生代表分析讲解习题,让同学评出优胜组,并及时鼓励或奖励.如优胜组可以免做当天书面作业或当天及时通报家长表扬鼓励等.再有可以好、中、差分层布置习题.但应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完成课后作业题,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总之,新版教材课后作业习题数量、难易适当,题型丰富,且贴近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用好新教材课后作业习题,可以实现以最少的习题量,获取最佳的习题教学效果,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减负的目的.

第五篇:比较新旧课标

比较新旧《化学课程标准》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旧标准” 〕,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旧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得到了高度认同。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化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二是科学探究已走进初中化学课堂;三是学生“讲、记、背、练”的机械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四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有所增强;五是化学学习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六是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整体上均有所提升。然而,由于旧标准的制定,受制于当时对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再加之通过10年的实践证明,旧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此因,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旧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标准” 〕。

下面结合新标准的特点,与旧标准做一个比较:

一、对化学进行了重新定义

首先对化学重新进行了定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二、内容表述更加合理

新标准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增加了懂得和简单计算,技能性学习目标增加了模仿操作和独立操作,体验性目标增加了经历、认同和内化。在课程目标的设置增加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增加了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改原来的“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为“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增加了增强安全意识。

三、课程内容更合实际

新标准将标题“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整体建构思路和框架保持不变,五个一级主题没有变化,知识在原18个二级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二级主题。即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二级主题,共有19个二级主题。新标准降低了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

1.在课程内容的“科学探究”主题特别强调实验的教学功能,并强调实验时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对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增加了“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降低了部分实验的要求,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八个实验活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

2.在课程内容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的课程目标中增加了认识溶质质量分数,将旧标准中的“知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改成“认识常见的酸碱盐,知道酸碱的腐蚀性”,明显对前者的要求提高了,对后者的要求降低了。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增加了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3.在课程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和盐,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增加了水的电解和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这样的安排更加合理。4.在课程内容的“物质的变化”主题的课程标准中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改成了“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将“理解化学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改成了“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改成“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将“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改为“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活动与探究建议部分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删去了几个实验,增加了探究镁条燃烧和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5.在课程内容的“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课程标准中将“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改为“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将“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改为“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活动与探究建议部分增加了氢气的燃烧实验。

四、实施建议指导性强

在新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改动最大,教学建议更加具体,叙述也更有条理。

1.要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要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规划教学目标和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强调课时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信。

2.要求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另外强调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3.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要求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既能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又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和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强调教师在继承以往习题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积极进行习题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习题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化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实践,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

五、非常重视学业评价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改变了实验稿中从四个方面笼统地阐述化学新课程实施学业评价的建议,从“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设计和使用”、“评价工作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等五个方面,对学业评价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具体指导。同时增加了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关注可操作性,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指导性。修订后的课标为了促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增加了11个课程指导案例,这是本次修订的另一个亮点。这使我们教师评价学生学业,有了可供学习与参考的基本操作范例。它旨在通过这些实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和落实。

上面仅对新旧课程标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对比,有不妥之处,敬请指出

下载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教学比较[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教学比较[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①存货发出计价 原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②借款......

    社保新旧管理办法比较

    企业年金新旧管理办法比较 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企业年金可以有效缓解基本养老制度压力,是提升养老品质的途径,同时作为现代企业构筑人才高地,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是学校给的实验课时很少,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居多,同时实验的机制不够先进,评价实验比较单一。为了促......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浅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浅析 课题组成员冯焱 摘要:中学化学新教材中实验教学时中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及内容呈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就新教材中的实验教......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解析(4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解析(4篇) 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建议 化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目前许多化......

    高中化学教材说明

    高中化学教材说明 高一化学 《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9月份) 本章不会直接影响高中化学的学习,本章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章节。高考本章可命一道选择题,化学的相关计算可在整张......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语文组吴熹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高中语文教材又进行了改革并开始实施到教学过程中。由过去的旧教材转变为现在重新改换具有时代气息篇目的新教材,既然是......

    新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

    新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惠及全国9亿农民的利好政策,是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