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固话支付业务管理指引(最终版)
关于印发《湖北省固化支付业务
管理指引》的通知
武银[2011]165号
为规范湖北省固话支付业务市场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引导固话支付业务健康发展,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制订了《湖北省固话支付业务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开展固话支付业务市场主体清理工作
在湖北省开展固话支付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服务商(以下简称收单机构),应于2011年10月15日前,按《指引》规定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提交相应业务资格申请材料。鉴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交通银行在湖北省内分支机构覆盖面较广,上述七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本次申请时仅需提交其省级机构设立的证明文件。对符合条件的收单机构,我分行将于2011年10月20日前核准其固话支付业务地域范围或助农存取款服务资格。
自2011年11月1日起,未获核准业务资格的收单机构不得继续在湖北省内开展固话支付业务或助农存取款服务。
二、对固话支付客户注册信息进行整改 自2011年11月1日起,各收单机构新增的布放于经营场所的非自助固话支付终端,应按照《指引》、《银联卡特约商户类别码使用细则》(2009年修订版)要求及一个固话支付业务商户一个商户编码、一台固话支付终端机具一个终端代码、一机一密的规定在银联商户注册登记系统中进行注册。
对于存量固话支付终端,各收单机构应制订注册信息整改工作计划,并于2011年11月1日前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各收单机构的存量固话支付商户注册信息的整改工作,应于2012年8月31日前按前述标准进行。对于存量固话支付终端数量较大(10万台以上)的收单机构,在报经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批准后,应在2014年11月1日前完成注册信息整改。
各收单机构应按《指引》要求重新拟订业务协议文本,新的协议文本应于2011年11月1日起启用。存量固话支付业务客户注册信息的变更应以重新签订协议为前提,严禁未经客户同意自行变更收费模式及计费标准。
三、按照《指引》要求进行固话支付业务系统改造或系统设臵变更
鉴于《指引》要求放开固话支付借记卡的跨行交易功能,并对现有的固话支付业务的收费模式、计费标准及分润比例进行了较大调整,中国银联湖北分公司及各收单机构应高度重视本机构固话支付业务系统的改造或系统设臵变更工作;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安排表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备案,并于2011年12月20日前完成系统改造或设臵变更工作。自2011年12月21日起,放开湖北省固话支付借记卡的跨行交易功能,并启用新的固话支付业务收费模式、计费标准及分润比例。
此外,各收单机构利用其总行统一开发的固话支付平台及后台业务处理系统,并通过本行布放的固话支付终端办理的系统内借记卡业务,不涉及到跨行业务的,应将其总行固话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和一级分行制定的相关实施意见等资料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报备。
四、加强对固话支付业务调整过渡期的监督管理工作 收单机构未按规定时间开展或完成前述过渡期各项工作的,不得新增固话支付业务。
请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湖北辖内各中心支行,各直管市区支行将本通知转发辖内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
附件
湖北省固话支付业务管理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北省固话支付市场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引导固话支付业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发[1999]17号)、《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工商总局 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银发[2009]142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银发[2011]177号)、《湖北省银行卡收单市场自律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固话支付业务,是指由固定电话支付终端发起的,通过电话支付平台定制交易报文信息并实现银行卡支付业务的统称。
第三条 湖北省收单机构开展固话支付业务适用本指引。第四条 固话支付业务包括消费、自助缴费、转账等业务类型。
固话支付助农存取款服务为特殊转账业务。
本指引所称消费业务是指借记卡持卡人在宾馆、餐饮类、钟表类、大型商场超市类、娱乐类和各类批发市场等特约商户办理的转入消费业务。本指引所称自助缴费业务是指持卡人通过布放于特定缴费单位、其他各类场所的固话支付终端,办理的公用事业缴费及账单支付业务。
本指引所称转账业务是在上述特定的消费类商户以外的“三农”服务点、非经营性个人家庭及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个体商户等场所,办理的借记卡之间的支付转账业务。
本指引所称固话支付助农存取款服务,是指收单机构通过在未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乡(镇)及村组布放的固定电话支付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现金存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
第五条 收单机构开展固话支付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有关业务管理规定,不得损害客户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固话支付业务拓展及监督管理应坚持联网通用、标准趋同的原则。
本指引所称联网通用,是指在城市城区、县城及以上地区办理固话支付业务的各收单机构,不得拒绝非本行借记卡的消费、转账业务,以实现银行卡在固话支付业务中的跨行通用。对于城市郊区、县城以下郊区、乡镇、行政村等“三农”服务区,在市场培育阶段,可选择性地开展跨行业务。
本指引所称标准趋同,是指在城市城区、县城以上地区的固话支付消费业务的收费模式、计费标准、分润比例适用银行卡销售点(POS)现行管理规定。对于城市郊区、县城以下的郊区、乡镇、行政村等“三农”服务区域,执行“惠农”政策,实行区别对待,待条件成熟后,再按银行卡销售点(POS)标准执行。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及其湖北辖内分支机构按属地管理原则对湖北省固话支付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市场管理
第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对湖北省收单机构开展固话支付业务的地域范围及助农存取款服务资格实行市场准入。
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可开展固话支付业务。
第十条 拟在湖北省开展固话支付业务的收单机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拟开办固话支付业务地区的市(州)级分支机构设立证明文件;
(二)固话支付业务管理制度;
(三)固话支付业务发展规划;
(四)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十一条 开办助农存取款服务的收单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固话支付业务资质;
(二)开业两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无重大违规违纪行为,未发生过重大支付结算差错事故;
(三)内控制度健全,人员素质和数量符合管理要求,能对助农存取款服务开展业务指导、检测和检查;
(四)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要求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 收单机构申请开办助农存取款业务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金融许可证或支付业务许可证、营业执照、法人代表或单位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书面申请报告,包括机构发展概况、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服务优势、配套政策、工作思路等;
(三)业务管理规定、操作流程、实施细则;
(四)协议样本;
(五)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对收到的申请资料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准其固话支付业务地域或助农取款业务资格,并予以公告。
申请核准固话支付业务地域或助农取款业务资格的资料,由收单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或法人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提交。
第十四条 收单机构因经营管理需要或机构不再存续的,可申请退出固话支付业务或助农存取款服务市场。
收单机构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责令退出固话支付业务或助农存取款服务市场。
第十五条 收单机构主动退出固话支付业务或助农存取款服务市场的,应自行协商其他收单机构承接其业务,经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批准后办理业务承接手续。收单机构被责令退出固话支付业务或助农存取款服务市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指定收单机构承接其业务。
第三章 业务管理
第十六条 收单机构开展固话支付业务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业务标准。
第十七条 收单机构的固话支付业务系统应可通过后台自动识别消费、自助缴费、转账等业务类型,并支持按不同的收费模式、计费标准、分润比例进行手续费的核算与分配。
第十八条 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核准取得业务资格,在湖北省各市州开展固话支付业务或助农存取款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支付机构市州分支机构,应分别到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辖内各中心支行、各直管市区支行备案。
收单机构不得在湖北省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市州开展固话支付业务及助农存取款业务。
第十九条 收单机构开展固话支付业务不得开放信用卡交易。
第二十条 收单机构应与固话支付业务申请人签订固话支付业务书面协议,明确收费模式及计费标准以及各自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收单机构的固话支付业务协议文本应报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收单机构开展固话支付业务应落实实名制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 收单机构应要求布放于经营场所的固话支付终端申请人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身份证明的材料:
(一)企业客户需提供的材料: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文件; 3.最近一期固定电话缴费发票复印件。
(二)个体工商户(含服务“三农”商户、普通个人商户)需提供的材料: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申请人有效证明文件复印件; 3.最近一期固定电话缴费发票复印件。
其中,对于部分无营业执照的批发市场商户,可提供商户与批发市场签订的租赁合同,代替营业执照等材料。
第二十三条 收单机构应要求布放于非经营场所的个人固话支付终端申请人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身份证明的材料:
(一)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二)房产证复印件或房屋租赁合同;
(三)最近一期固定电话缴费发票复印件。
布放于非经营场所的单位固话支付终端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比照布放于经营场所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提供。
第二十四条 一个固话支付业务客户原则上只能布放一台固话支付终端。
第二十五条 固话支付终端应与固定电话号码绑定。第二十六条 固话支付业务所绑定的借记银行卡持卡人姓名应与经营性商户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家庭户主姓名以及固定电话机主姓名原则上保持一致。如不一致,应补充提供股东授权书、话费发票等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 商户非自助应用终端按布放商户类型分别编制商户编码,禁止多个商户使用同一商户编码。
第二十八条 同一台终端发起的各类交易应使用唯一的终端代码,严禁多台终端共用同一终端代码。
第二十九条 不同的固话支付终端应使用不同的终端主密钥,应做到“一机一密”。
第三十条 收单机构应每半年对固话支付终端至少巡检一次,对批发类商户应每季度巡检一次。
第三十一条 收单机构应加强对签约人的业务和技能培训。第三十二条 助农存取款服务点应优先布放以下场所:
(一)经营规范、运营稳定的商户,如供销社、百货公司、农资连锁店、饲料批发店、农副产品批发店等;
(二)电信、移动、电网等运营商网点,邮政网点;
(三)有固定营业场所、信誉较好的便民店、小超市。在现金来源可靠充足、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选择村委会或由村委会推选的代理人办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助农存取款服务。
第三十三条 收单机构应在助农存取款服务点悬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标牌。
第三十四条 助农取款每卡每日累计最高取款金额不得超过规定金额。第三十五条 收单机构应按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或其湖北辖内分支机构报送固话支付业务统计报表等资料。
第三十六条 收单机构应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建立固话支付客户档案。固话支付客户档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固话支付业务协议;
(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等证明文件;
(三)对商户的尽职调查情况;
(四)影像资料;
(五)固话支付终端机具安装验证票据;
(六)相关培训记录。
固话支付特约商户档案可以为纸质或电子文档形式。本条所称影像资料,是指能够客观记录固话支付特约商户经营场所的图片资料,至少应包括商户名称的门面图片、收银台图片以及内部环境图片或非经营性固话支付业务客户的装机场所图片。
本条所称固话支付终端安装验证票据,是指收单机构在固话支付终端安装就绪后测试相关要素设臵是否正确而发起并由固话支付终端打印的验证交易记录。
第三十七条 收单机构应将固话支付业务客户信息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办理登记。登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商户(客户)编号;
(二)客户中文名称;
(三)地区代码;
(四)固话支付终端装机地址;
(五)收单机构代码;
(六)经营性商户营业执照号码;
(七)商户类别码(MCC);
(八)商户扣率;
(九)受理终端编号;
(十)受理终端状态;
(十一)经营性商户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
第三十八条 收单机构可将固话支付非核心业务服务外包,外包服务机构只能从事固话终端布放、维护等业务。
第三十九条 收单机构应接受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及其湖北辖内分支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逃避检查,不得谎报、隐匿、销毁相关证据材料。
第四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及其湖北辖内分支机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对支付机构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状况、反洗钱工作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第四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及其湖北辖内分支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对收单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一)询问收单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被检查事项作出解释、说明;
(二)查阅、复制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藏匿或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三)检查支付业务设施及相关设施。
第四章 收费
第四十二条 固话支付消费业务手续费由商户承担。第四十三条 城市城区、县城以上地区固话支付消费业务商户扣率不得低于如下标准:
(一)宾馆、餐饮类(含宴会承包商)、珠宝(含银器店、古玩店)、手表、钟表类、娱乐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2%;
(二)超市类、票务类(含旅行社、景区售票)、电视、电信服务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0.5%;
(三)批发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1%,单笔20元封顶;
(四)房地产汽车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1%,单笔50元封顶;
(五)一般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1%。
城市郊区、县城以下的郊区、乡镇、行政村等“三农”服务区域,按照服务“三农”有关精神,其收费不得高于上述标准;待条件成熟后,再按以上收费标准执行。
第四十四条 收单机构应按规定的商户类型设定签约固话支付消费业务商户扣率,不得突破商户扣率下限以低价或变相低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争抢商户。
第四十五条 城市城区、县城以上地区固话支付消费业务手续费按7:1:X在发卡机构、信息转接机构及收单机构之间分配。第四十六条 固话支付自助缴费及转账业务按现行收费方式及计费标准执行。
第四十七条 提供助农存取款服务收单机构通过受理本行发行借记卡办理小额取款业务的,同城(同一市州行政区划内)不得收费,异地不超过本行异地汇兑手续费。
第四十八条 提供助农存取款服务收单机构通过受理他行发行的借记卡办理小额取款业务的,对持卡人的手续收费标准不得超过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取款手续费。
第四十九条 提供助农存取款服务的相关机构,不得对余额查询业务收取费用。
第五章 罚则
第五十条 收单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责令限期改正,约见谈话或通报批评,并依法予以处罚:
(一)将禁止类商户发展为固话支付业务商户的;
(二)违反商户类别代码有关规定,套用、变造与真实商户类型不相符的商户编码以及多家商户共用一个商户编码和多台终端共用一个终端编号;
(三)超标准收取银行卡助农存取款业务手续费的;
(四)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银行卡犯罪案件及重要风险线索等应报告事项未按规定时间报告的;
开展固话支付业务未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的;
(五)固话支付业务客户档案不完整的;
(六)未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办理固话支付业务客户信息登记的;
(七)未按要求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固话支付业务报表的;
(八)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 收单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责令限期改正,暂停业务资格或进行追偿性清算,并依法予以处罚:
(一)收单机构的固话支付业务系统不能通过后台自动识别消费、自助缴费、转账等业务类型,且支持按不同的收费模式、计费标准、分润比例进行手续费的核算与分配的;
(二)布放固话支付终端未与固定电话号码绑定的;
(三)违反“联网通用”原则,对受理非本行的银行卡设臵限制;
(四)异地办理固话支付业务;
(五)以低价或变相低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返还或部分返还商户结算手续费、降低商户结算手续费率、提供资产设备资助等方式为该商户提供收单服务、争抢商户的;
(六)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五十二条 收单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取消其业务资格,并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实名制规定;
(二)擅自开放固话支付业务信用卡交易;
(三)拒绝、阻挠、逃避接受中国人民银行检查监督的;
(四)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第五十三条 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批准擅自在湖北省内从事或变相从事固话支付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及其湖北辖内分支机构责令其终止固话支付业务。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指引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五十五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固话支付业务的问题及对策
固话支付业务的问题及对策
固话支付业务,是指在固定电话设备上集成刷卡器及相关设备,并绑定客户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绿卡借记卡(“绿卡”),为客户提供包括收本行账户款、向个人账户付款、向单位账户付款、向行外账户付款、定活互转、查询、代理缴费、信用卡还款、收外行账户款、邮政汇款、助农取款、活期互转等服务的一款自助金融及信息服务产品。
固话支付业务作为邮储银行服务各类商贸市场内个体工商户、助农取款的重要产品,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同时,在运营过程中经办人员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现对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析、交流。
一、申办客户所需资质。固话支付业务的发展对象应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农村地区提供助农取款服务的服务点商户、有人值守的便民点及村邮站、邮政报刊亭商户等。固话支付业务申请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或其他证明合法经营资格的材料;
(二)申请人有固定经营场所,具备良好的业务基础和信誉;
(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客户申请固话支付业务需要提供的材料。客户申请固话支付业务,应由本人到其绿卡账户开户的同一县(市)网点办理,填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固话支付业务申请(修改、撤销)表》(储1127),并提供以下材料:本人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本人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或能够证明本人合法经营资格的其他材料;本人申领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绿卡借记卡;所绑定电话前三个月内任一月份缴费单,或能够证明绑定电话正常使用的其他材料;如申请开通外行账户收款业务,必须提供本人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还需提供税务登记证;申请开通助农取款服务,还需提供税务登记证,或土地使用证、户口簿、村委会出具的加盖公章的经营证明等替代材料。
三、固话支付客户的日常风险管理。
(一)对固话支付客户开展定期或不定期业务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以备核查。
(二)加强对固话支付客户的交易监控,密切关注固话系统监控报表中预警的低交易强度、大额交易、高频次交易账户,对可疑客户及时进行实地调查并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机构报告调查结果,对于确实存在交易风险的客户,县(市)支行应及时在系统内办理撤销手续并收回话机设备与密钥卡。
(三)加强对固话支付休眠客户的管理,休眠客户是指签约后,连续三个月内没有发生交易的客户。休眠客户的存在会给银行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应对休眠客户进行监控和关注,防止潜在的风险。
四、“华商联盟”高端账户与普通账户的区别。高端“华商联盟”账户准入条件是个人活期账户上一月度日均余额在30万元(含)以上,普通“华商联盟”账户准入条件是个人活期账户上一月度日均余额在5万元(含)与30万元之间。“华商联盟”高端账户与普通账户享有不同的资费政策;普通“华商联盟”账户满足高端“华商联盟”账户准入条件,次月系统自动将普通“华商联盟”账户升级为高端“华商联盟”账户;对于高端“华商联盟”账户,如单季日均余额在30万元(不含)以下,系统将于次季将其降级为普通“华商联盟”账户;如该账户连续两个季度日均余额在5万元(不含)以下,系统将自动取消其“华商联盟”资格。
五、“华商联盟”账户交易限额。普通“华商联盟”账户和普通商易通账户单笔转出交易金额上限为人民币20万元(含),客户可在20万元以内自行设定单笔交易上限;高端“华商联盟”账户单笔转出交易金额上限为人民币50万元(含),客户可在50万元以内自行设定单笔交易上限;客户从固话支付设备办理的转账业务,每日每账户累计金额上限为人民币500万元(含)。
六、办理助农取款业务注意事项。通过固话支付设备可办理本行及外行借记卡的助农取款业务,外行借记卡必须为具有银联标识的标准借记卡,助农取款单笔取款金额不得低于10元(含),每卡每日累计取款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含)。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对取款人身份进行确认,逐笔登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台账”,准确记录取款日期、取款人身份信息、取款金额等内容,取款人或代理人需签字(指纹)确认;服务点办理助农取款业务交付现金时,服务点商户与取款客户需通过验钞机确认现金真伪,杜绝假币交易,如服务点没有配备验钞机,则必须在台账中登记交付钞票的编号;“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手续费从取款方(即转出方)账户扣收,服务点不得以现金方式收取费用;“助农取款”交易成功后,打印交易凭条,一联交客户,一联由服务点保管,保管期限不得少于一个月。服务点每日营业结束时,需将固话支付设备汇总统计的金额及笔数,与交易凭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台账”、服务点主卡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客户经理联系,查明原因。
七、固话支付设备客户经理回访时需注意的问题。客户经理应每月至少现场回访每位客户一次,填写《固话支付业务客户回访记录表》,交县(市)支行,回访时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话机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出现故障或损坏等问题。
(二)话机设备使用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争议交易。
(三)客户经营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有停业或转让倾向。
(四)是否存在其他异常情况。□郭俊杰
第三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固话支付业务跨行收款协议书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固话支付业务跨行收款服务协议书
甲方(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支行
乙方(个体商户):
为了促进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为广大持卡人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根据《合同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就乙方自愿成为甲方固话支付跨行收款商户,通过与甲方系统连接的固话终端实现受理银联借记卡达成协议如下:
1、受理银联卡
1.1、本协议内提及的银行卡或银联卡仅包括“借记卡”,不含“信用卡”。
1.2、本协议适用于乙方的顾客使用借记卡、以刷卡方式支付产品或服务费用的交易。
1.3、乙方必须在甲方营业网点开设银行个人活期结算账户。
2、责任及义务
2.1、甲方作为提供银联卡跨行收款的服务机构,其在本协议中的权利、责任及义务:
(1)遵守国家机关制定的银行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遵守中国银联制定的银联卡业务运作规章、技术标准、风险管理规则、市场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银联规则”);
(2)运营固话支付交换网络,确保固话支付终端与中国银联系统连接,确保网络的正常稳定运行,但因甲方原因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系统中断的除外;
(3)负责银行卡跨行收款交易信息转接至中国银联;
(4)对乙方提交的固话支付跨行收款交易提供资金清算、投诉、差错及争议处理服务;
(5)对乙方进行固话支付跨行收款交易培训;
(6)在合同有效期内,甲方有权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制定并调整固话支付撤机标准,乙方对此应积极遵守;
(7)甲方有权向中国人民银行及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信用数据库或有关单位、部门及个人查询乙方的信用状况,并有权将乙方信息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信用数据库及有关单位和部门;
(8)乙方出现违规操作、交易审核不严及其他经过差错争议处理或生效法律文书判定由甲方向发卡行承担的损失,甲方应首先代乙方向发卡行承担,甲方对发卡行承担后,有权向乙方追索。
2.3、乙方责任及义务:
(1)遵守国家机关制定的银行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银联规则,接受甲方的业务监督和检查指导;
(2)认可甲方使用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或其它数据信息系统确认乙方
经营者的信用记录;
(3)参加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专业化服务公司举办的固话支付跨行收款受理操作培训;
(4)提供必要的营业设施和安全防范设施,确保固话支付机具的正常使用;
(5)按甲方业务受理要求受理所有银联卡,且不得无故拒绝持卡人的刷卡交易,保证银
联卡持卡人与现金支付消费者享受完全相同的服务及优惠;
(6)不得将固话支付机具、交易凭条等物品用于受理本协议许可范围以外的用途,也不
得给本协议许可范围以外的第三方使用;
(7)未经甲方书面允许,不得将受理银联卡的业务委托或转让给第三方;
(8)协助甲方做好对异常交易和交易纠纷的调查取证及投诉处理的有关工作,并执行甲
方对此提出的处理意见;
(9)受理银行卡时只能将银行卡在固话支付机具上使用,不得在其他未经认证许可的设
备上读取银行卡信息;
(10)不得以任何方式保存银行卡磁道信息、个人密码;
(11)保证所有固话支付申请资料真实有效,申请登记的任何资料如银行结算账户、装
机地址、经营范围、绑定电话等发生变更,应及时通知甲方办理相应变更手续,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及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12)协助甲方进行异常交易和交易纠纷的调查取证及投诉处理;
(13)积极配合甲方客户经理或经甲方委托的专业化服务公司的维护和回访工作;
(14)对固话支付终端机具应尽妥善保管之义务,如有人为损坏或遗失,应对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15)严格依照本协议约定条件受理银联卡业务,承担因自身过错造成的损失。
3、接受银联卡的固话支付方式
3.1、乙方应平等地接受顾客出示的有效银联卡,以支付购物或消费的费用。
3.2、乙方必须确认下列情况,才可接受该银联卡在固话支付机具上使用:
(1)出示的银联卡属于本协议协定的借记卡;
(2)出示的银联卡完好无损,无涂改和伪造嫌疑;
3.3、甲方不予接受未经发卡银行认可的银行卡在固话支付机具上使用,否则由此造成的风险损失全部由乙方承担。
3.4、乙方不得向使用银联卡付账的持卡人征收任何附加费或额外费用,或提供低于现
金支付水平的服务。
3.5、乙方对于单笔大额交易,不得分次交易,但是以现金或支票付清余款,则不在此
限。
3.6、乙方不得以刷卡等形式支付给持卡人现金。
4、交易单据
4.1、有效的交易单据
交易单据必须满足下列全部条件,本协议方才视之为“有效交易单据”:
(1)乙方在固话支付终端上受理银联卡交易,其所采用的所有交易单据必须由甲方或其
委托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提供,且持卡人、甲方和乙方留存根各一联。持卡人存根联应在交易成功后交给持卡人;甲方存根联根据甲方的具体要求由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定期上门回收并交甲方妥善保管;乙方存根联由乙方保存,且均须由交易日起计,保留至少3个月(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如因乙方对交易单据保管不当或遗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
(2)甲方必须将持卡人出示的银联卡的账号,以及乙方的商户名称和商户编号等信息清
楚地印在交易单据上;
(3)交易单据上的任何内容均不得涂改。
4.2、无效的交易单据
对于乙方提交的不符合“有效交易单据”条件的任何交易单据,均可视为无效交易单据,甲方有权暂延支付交易款项,并有权追讨已支付的款项。若甲方不接受乙方提交的签购单据时应向乙方说明理由,甲方有权收回或主动扣回已划至乙方的有关款项,或于将来应划付给乙方的款项中直接扣除有关款项。
4.3、提交交易单据
乙方应妥善保管交易单据,在需要时上交。如甲方收到乙方查询请求时,应在三个工作
日内及时答复,否则由此引起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5、账务处理和手续费
5.1、为保障乙方及时收账,乙方必须在甲方开设银行人民币个人活期结算账户,并指
定该账户为交易资金的唯一结算账户。
5.2、每日交易完成后(以甲方的结账日为准),由甲方根据当天交易的记录内容,在下
一个结算日将乙方应得款项划给乙方。
5.3、乙方如对甲方的业务账务处理有疑问,可向甲方提出询问,甲方应在收到询问后
三个工作日内答复。
5.4、乙方的应得款项,系指每个结算周期内,银联卡持卡人通过安置在乙方的固话支
付机具进行支付的总交易金额减去乙方应支付的总手续费金额;
手续费系指对于每笔银联卡持卡人交易,甲方根据5.5款约定应收取的手续费。总手续
费金额是指每个结算周期内,甲方应收取手续费的总和。
5.5、乙方需支付的手续费率按照《邮政储蓄银行POS手续费率表》执行。
5.6、乙方同意按照甲方的交易数据进行清算,但若甲方和乙方的清算数据有争议时,同意以中国银联的清算数据为对账的最终标准。
5.7、如甲方有证据表明乙方有或可能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违反本协议相关约定的;
(2)乙方对银联卡持卡人有欺诈行为;
(3)乙方提交的交易存在本协议11.1条风险的。
则甲方有权暂延支付根据本协议须支付于乙方的一切款项。待查明情况后按法律、法规
和本协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甲方有权收回或主动扣回已划至乙方的有关款项,或于将来应划付给乙方的款项中直接扣除有关款项,由于上述违约所造成的任何责任、损失均由乙方自行承担。
7、银联卡资料
乙方应严格遵守“银联卡账户及交易数据安全管理规则”的相关规定,未经甲方书面同
意,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持卡人的卡号或其他私人资料,以及关于固话支付交易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否则,由此带来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
8、商户风险信息使用条款
在正常业务范围内,乙方同意甲方使用其风险信息(如上送黑名单)。
9、本协议不涉及事项
乙方与银联卡持卡人在出售商品的质量、数量,或提供的服务上有任何争议、投诉或其它纠纷,应由乙方与持卡人直接谋求解决,甲可从中协调但不承担任何责任。
10、违约责任
10.1、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均应履行本协议约定的责任及义务,任何一方不履行
或不完全履行协议约定责任及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10.2、乙方或乙方工作人员违反本协议规定的程序受理银行卡,出现以下违规操作包括
但不限于:未按照规范受理银联卡、拒卡、要求持卡人支付额外手续费、涂改交易凭条、套现、以现金方式退货、泄漏账户及交易信息等,为持卡人等其他相关方造成财产损失的,乙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10.3、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有权收回固话支付机具、交易单据,并有权决定是
否终止本合约的履行:
(1)长期不使用固话支付机具或将其挪作他用;
(2)无故拒绝受理中国银联成员银行的银行卡,经甲方提出后拒不改正的;
(3)有违反本协议的其他行为,严重影响固话支付机具正常使用或甲方正常经营的。
11、终止
11.1、在协议有效期内,乙方出现下列任何一种风险状况且情节严重的,甲方有权通知
乙方后终止本协议,并由甲方立即停止乙方的银行卡交易,收回固话支付机具设备:
(1)虚假申请:以虚假资料或冒用其它商户的资料向甲方申请商户;
(2)侧录:默许、纵容、与不法分子共谋或发现后不制止不法分子在固话支付机具上
装载侧录仪器,盗录持卡人磁条信息,出卖给伪卡制作集团或自行制作伪卡;
(3)泄露账户及交易信息:违反保密条款,将银联卡持卡人账户资料及交易数据信息
泄漏给本协议约定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使用;
(4)套现:与持卡人或其它第三方勾结,或商户自身以虚拟交易套取现金;
(5)虚假交易:在持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持卡人账户编造虚假交易或在持卡人
消费的同时重复刷卡,冒用持卡人签名进行虚假交易;
(6)名义经营范围与实际情况不符;
(7)因银联卡欺诈交易已被司法机关立案或介入调查;
(8)经营不善,停业整顿、申请解散或申请破产以及停业或破产;
(9)被工商部门注销登记、吊销营业执照;由于违反国家法令、法规或相关行业管理
规定,被有关机构查处;
(10)其它违反中国银联商户风险管理规定的行为。
(11)如甲方认为乙方有前述约定的情形之一的,且该情况会造成甲方经济或声誉损失的,甲方有权通知乙方立即停止银联卡交易,并可自通知发出之时中断与乙方的连接。
11.2、甲方、乙方的任何一方,如因自身原因单方要求终止本协议,必须在终止前10
天通知对方,经对方同意后,方可终止本协议。在此期间,上述双方必须继续履行本协议(11.1所列情形除外)。
11.3、协议终止时,乙方应退还甲方提供的所有设备品,如丢失或人为损坏应予以赔偿。
12、其它事项
12.1、因国家有关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政策法规或业务
规则调整导致与本协议冲突的,以有关政策法规或业务规则为准,另行修订。
12.2、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制约。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以友好协商
解决,必要时可以协商修改或补充协议。
12.3、本协议与《POS收单商户风险承诺书》及《邮政储蓄银行POS手续费率表》共同
执行。
12.4、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3、甲、乙双同意上述条款,并签定《固话支付跨行收款业务协议签约表》,本协议从
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固话支付跨行收款业务协议签约表
以下资料由银行填写
银行签署及公章个体商户签署及公章
(甲方)(乙方)
日期:
日期:
第四篇:话支付通业务客户协议书
附件6:
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电话支付通业务客户协议书
甲方(收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仁怀支 行 乙方(电话支付通业务客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乙方受理电话支付通人民币卡交易,甲方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并向乙方收取手续费等有关事宜,订立本协议。
一、客户信息资料
乙方保证提供给甲方的所有信息资料真实、有效,在任何信息发生变更时,立即书面通知到甲方。乙方在本协议中填写的联系地址和方式为甲乙双方所同意,任何书面通知只要发往以上地址,均视为已送达。
二、受理范围
1.本协议内所称人民币卡是指境内(不含港、澳、台)银行或发卡机构发行的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借记卡及建设银行发行的结算通卡。
2.乙方可使用电话支付通终端申请办理以下业务: ■消费 ■转账 ■充值缴费
三、受理设备
1.甲方免费为乙方提供电话支付通终端1台(每台含PSAM卡一张和密码键盘一个),终端所有权归甲方。
2.乙方应按本协议约定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受理设备,不得转让、出借他人,不得任意转移电话支付通终端机具设备、挪至其他经营场所或在不同收银台之间调换,不得将受理设备用于本协议约定以外的用途。
3.乙方应提供必要的营业设施和安全防范设施,确保受理设备的正常使用。
4.甲方负责受理设备的安装、检查和维护。设备安装完毕后,乙方必须原件配套使用,保证封条完好。在使用过程中,如遇设备故障,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并保证该设备除甲方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换外,其他人员不得检测、维护、更换或加装其他设备。对乙方提出的新增、更换、维护受理设备等要求,甲方有权进行必要核实。
5.受理设备的提供、维护、管理等工作可由甲方委托第三方进行,上门维护人员应持身份证明文件及单位介绍信上门,乙方应核实人员身份后予以配合,关于受理设备方面的未尽事宜可由甲方与该第三方另行签定补充协议。
四、培训
1.甲方对乙方受理人民币卡进行培训,并提供培训材料。
2.乙方应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培训,在熟练掌握相关操作后方可上岗,未经培训不得受理本协议项下人民币卡业务。
五、收费
1.客户收单结算手续费:■ 银行卡交易金额的 / % □ 每笔银行卡交易 / 元
□ 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 ____按银行卡交易金额的1%,50元封顶________________ 2.转帐手续费:按甲方公布的收费标准执行。
3.终端服务费: 180 元/年。首次费用由甲方上门为乙方安装设备时直接收取;次年起终端服务费按年通过系统从乙方绑定的结算账户中扣收。若客户当年消费金额达到 10000 元时,次年可免收服务费。
4.打印纸:乙方可向甲方委托的第三方购买。
六、支付结算
每日日终后,甲方收到乙方结算信息,将交易款项扣除本协议约定的结算手续费后划入乙方指定账户。
七、单据保管
1.乙方须妥善保管交易信息资料,对签购单(含打印单)以及销售发票等交易相关凭证,应至少保留十八个月,以便甲方在需要时查对。
2.乙方应协助甲方对异常或争议交易进行查证,按照甲方要求调阅签购单等原始交易凭证,并在三个工作日内将单据提交甲方。
八、争议处理
乙方应遵守相关业务规范及差错处理规则,出现差错时应及时与甲方联系进行调账处理。当甲方成员行提出查询或账务调整要求时,乙方应积极配合,并及时将反馈意见及相关证明材料提供给查询方。
九、甲方主要权利与义务 1.有权按本协议约定收费。
2.有权对乙方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乙方在受理人民币卡过程中出现本协议第十二条第9款及第十三条第2款所述的任一情况时,有权终止乙方的人民币卡交易。
3.有权视乙方的经营状况,设定乙方受理人民币卡的交易限额以及交易的清算付款周期。
4.遇下列任一情况时,甲方有权暂延支付交易款项或从乙方次日或以后交易款项中,或委托乙方结算银行将有关款项扣回:
(1)当甲方认为或怀疑乙方有任何违反本协议或存在欺诈行为的销售交易,如受理人民币卡时未留有持卡人签名或持卡人签名明显不符以及重复扣款、分单交易等违规行为;
(2)签购单上存在没有得到持卡人或发卡行确认,或持卡人、发卡行对该笔消费提出异议;(3)签购单上交易金额与实际交易金额不符;
(4)乙方不能或不能按时向甲方提供所需要查看的原始交易相关凭证;(5)乙方未按甲方要求对甲方所发出的交易调查进行反馈;(6)乙方超过规定的清算时间请款且甲方遭到发卡行拒付;(7)签购单据所涉及的商品或服务与中国法律法规有所抵触;(8)乙方其他未按本协议要求办理,导致发卡行拒付的交易。
5.有权向中国人民银行及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信用数据库或有关单位、部门及个人查询乙方及其法定代表人的信用状况,并有权将乙方及其法定代表人信息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信用数据库及有关单位和部门。甲方为业务需要可合理使用并披露乙方信息。
十、乙方主要权利与义务
1.按本协议约定支付客户结算手续费、转帐手续费,缴纳终端服务费。
2.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不得将本协议项下人民币卡受理业务委托或转让给第三方。3.将甲方提供的银行卡台牌等物品放置于醒目位置。
4.积极受理人民币卡结算业务,不得无故或借故拒绝受理,不得因持卡人用卡结算而向其收取附加费用,对持卡消费者应提供与现金消费者完全相同的服务。
5.须确定下列情况,才可受理人民币卡:(1)卡片没有被更改或损坏迹象;
(2)卡片在有效期内使用(到期当月有效);
(3)持卡人在签购单上的签字与银行卡背面的预留签字相符;(4)刷卡后,终端设备所显示的卡号与印在人民币卡面上的信息一致;
(5)遇特殊情况时(如持卡人行为异常或乙方认为交易可疑时),可要求持卡人出示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回乡证或护照等),确认卡片上的持卡人姓名、性别与有效证件资料相符。
6.不得接受以下人民币卡:
(1)未附有防伪标志,或防伪标志毁损或模糊不清;(2)甲方指示为止付的人民币卡;(3)人民币卡已超过有效期;
(4)刷卡后,终端设备所显示的卡号等信息与印在人民币卡面上的信息不一致;(5)持卡人出示的卡片或证件存在涂改和伪造嫌疑。7.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乙方应为持卡人办理退款:(1)持卡人退货;
(2)因乙方原因造成多扣持卡人账款而向持卡人退款。8.接受并配合甲方对受理设备的检查。
9.若因乙方操作失误,导致与持卡人因人民币卡结算发生任何争执投诉、索偿或纠纷时,由乙方负责解决,甲方可提供相关协助。
十一、保密条款
1.乙方须妥善保管人民币卡交易信息资料,将包含账户及交易数据信息的所有载体保存在安全领域,并确保业务处理程序安全;未经甲方或持卡人事先同意,不得将任何人民币卡交易信息及资料用做人民币卡交易对帐工作之外的其他用途或向任何第三方透露持卡人姓名、卡号、密码,以及所有与人民币卡交易相关的资料。因乙方对资料或受理设备保管不当致使人民币卡信息失密或被盗用,甲方可立即终止本协议;由此导致甲方或持卡人资金损失的,乙方应负责赔偿。
2.乙方对在本协议签订、履行过程中知悉的甲方资料和信息,除甲方作出相反的书面说明外,均应视为其商业秘密,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漏。乙方因违反保密义务而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不论本协议是否解除或终止,以上条款永久有效。
十二、违约责任
1.甲方未按第三条的约定提供受理设备及有关服务或未按约定对乙方受理人民币卡进行培训的,乙方有权拒绝受理人民币卡。
2.甲方未按约定进行结算、转帐等资金清算或未按约定处理乙方提出的帐务问题而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因乙方提供的任何信息资料存在虚假或错误情况,或未在信息变更后及时告知甲方,导致甲方损失时,乙方应当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4.乙方保管、使用甲方提供的受理设备不善,导致设备损坏、丢失或其他不良后果,乙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5.乙方未按约定保管或提供交易单据而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当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6.乙方未按约定超过规定清算期限请款的,乙方应当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交易清算损失。
7.乙方未能积极配合甲方对争议或风险交易进行查证,或未在甲方规定的期限内将反馈意见及相关证明材料提供甲方,乙方应当承担逾期回复所造成的损失。8.乙方未接受甲方提供的培训而受理人民币卡,致使甲方遭受损失的,乙方应当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9.乙方如存在如下情况之一的,造成发卡行或持卡人拒付,乙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为交易结算手续费的20%,并赔偿由此产生的损失:
(1)未按规定受理人民币卡的;
(2)将其他客户的交易假冒为乙方交易与甲方清算的;(3)存在其他违规、欺诈行为的。
10.乙方如有违反本协议的其他行为,甲方有权拒绝付款或从乙方账户中扣收应向甲方赔偿的损失。
十三、协议的补充、变更与终止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并达成一致后,可以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是对本协议的有效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补充协议的规定与本协议不一致的,则以补充协议为准。
2.乙方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的,乙方应当立即书面通知甲方,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甲方也可在发现以下任一情况时直接解除本协议:
(1)被甲方认定为高风险客户,通知强制解约的;(2)出现欺诈交易的;
(3)出现虚假申请、侧录、虚假交易、恶意倒闭等欺诈行为的;(4)因恶意欺诈已被司法机关立案或介入调查的;(5)泄漏银行卡账户及交易信息的;
(6)未经甲方许可将机具设备转让、出借或挪作他用的;(7)因经营不善,已破产或停业的;
(8)连续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无刷卡交易发生,经查确实无合理原因的;(9)其他甲方认为应立即终止的情况。
3.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的,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4.若任何一方需在对方没有违约的情况下提前终止本协议,必须提前30天以上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在此期间,双方须继续履行本协议。
5.协议终止后双方应结清债务,乙方应退还甲方所提供的受理设备,设备应完好无损,否则按第十二条第4款的约定处理,同时退还甲方提供的人民币卡标牌、台牌、标贴等物品。
6.协议终止后,甲方对协议终止前的交易仍有查询及追索权,乙方应根据甲方要求提供终止之前的交易单据。
十四、争议的解决
1.凡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有权按照下列第 项行事:
(1)向甲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2)将争议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地点)并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2.在诉讼或仲裁期间,本协议不涉及争议的条款仍须履行。
3.本协议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未尽事宜依据甲方有关业务规定及相关金融惯例办理。
十五、协议的生效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长期有效,除双方另行商定并达成书面协议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外,任何一方不得单方解除本协议。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乙方已仔细阅读《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电话支付通业务客户协议书》,自愿遵守本协议书全部内容。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分行
授权代理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日期:2011年
月
日
日期: 2011年
月
日
第五篇:支付系统行号管理指引00813
支付系统行号
管理指引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2013/7/1
目录 行号标准.....................................................................................................................3 1.1 1.2 2 行号规则...........................................................................................................................3 行号相关要素...................................................................................................................4
行号管理相关主体及职责...........................................................................................8 2.1 2.2 2.3 2.4 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9 支付结算处.......................................................................................................................9 支付结算司.......................................................................................................................9 清算总中心.......................................................................................................................9 行号管理的内容........................................................................................................10 3.1 3.2 3.3 3.4 新增参与者.....................................................................................................................10 参与者加入、退出系统.................................................................................................10 参与者变更.....................................................................................................................10 撤销参与者.....................................................................................................................10 4 行号系统用户管理....................................................................................................10 4.1 4.2 4.3 4.4 申报行用户.....................................................................................................................11 审查行用户.....................................................................................................................11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11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12 5 6 7 行号申报流程............................................................................................................12 行号申报原则............................................................................................................12 加入系统...................................................................................................................14 7.1 7.2 7.3 7.4 新增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14 新增间接参与者.............................................................................................................15 已加入大额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加入小额支付系统.............................................18 参与者加入网银系统.....................................................................................................19 8 变更..........................................................................................................................21 8.1 8.2 8.3 直接参与者变更为间接参与者.....................................................................................21 间接参与者变更为直接参与者.....................................................................................24 网银系统参与者变更属性.............................................................................................28 8.4 8.5 8.6 9 间接参与者隶属关系变更.............................................................................................29 网银系统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变更其代理清算行.........................................................33 其他变更.........................................................................................................................34 退出系统...................................................................................................................35 9.1 9.2 9.3 9.4 直接参与者退出大、小额支付系统.............................................................................35 参与者退出网银系统.....................................................................................................36 撤销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37 撤销间接参与者.............................................................................................................38 1 行号标准
支付系统行号是支付系统中用以识别参与机构的数字编码。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加入支付系统的参与机构,应按支付系统行号标准编制支付系统行号,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行号系统)申报行号信息,确保行号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1.1 行号规则
支付系统行号由12位定长数字组成,结构如下:
XXX XXXX XXXX X 行别代码 地区代码 分支机构序号 校验码 ○行别代码:表示参与者所属机构的类别,使用三位定长数字,由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编制。
○地区代码:表示参与者所在城市代码,使用四位定长数字,执行《全国清算中心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3497-92)的标准。其中,省会(首府)城市和直辖市内管理的县(市),使用所属省会(首府)城市、直辖市的地区代码;地市级城市使用该城市地区代码;地市级城市以下的县(市),其地区代码一律使用本县(市)级城市代码。
○分支机构序号:用以区分银行机构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分支机构,使用四位定长数字,由直接参与者自行编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会计营业部门序号由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编制;国库部门分支机构序号由人民银行国库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编制。
○校验码:一位数字,采用双模算法。在行号系统录入前11位行号后,系统可自动生成校验码。
1.2 行号相关要素
1.2.1 参与者属性
1.2.1.1 大、小额支付系统参与者属性
‚大、小额支付系统参与者属性‛表示参与机构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方式,分为直接参与者(包括直接参与人行、直接参与国库、直接参与商业银行)、间接参与者(包括间接参与者、代理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本指引所称特许参与者专指特许直接参与者,包括开户特许直接参与者、无户特许直接参与者)。
直接参与人行是指直接与支付系统连接的中国人民银行地市级(含)以上分支行。
直接参与国库是指直接与支付系统连接的中国人民银行地市级(含)以上分支库。
直接参与商业银行是指直接与支付系统连接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清算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间接参与者是指委托直接参与者通过支付系统办理业务的机构。其中,代理间接参与者是指委托直接参与者办理业务且与所属直接参与者分属不同行别的机构。
特许参与者是指直接与支付系统连接办理特定业务的机构。根据其是否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清算账户,可分为开户特许直接参与者和无户特许直接参与者。1.2.1.2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参与机构属性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参与机构属性‛表示参与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方式,包括:直接接入银行机构、直接接入非银行机构和代理接入银行机构。
直接接入银行机构是指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连接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清算账户,直接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直接接入非银行机构是指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连接,直接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办理业务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代理接入银行机构是指委托直接接入银行机构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代为收发业务和清算资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1.2.2 所在节点代码
‚所在节点代码‛表示参与机构所在地的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CCPC)代码。支付系统业务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所在节点代码‛要素用于控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业务管理部门对辖内参与机构进行业务权限设臵、业务监控、业务统计等。参与机构因管理需要变更其支付系统接入点时,‚所在节点代码‛保持不变。
1.2.3 所属直接参与者行号
对于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其‚所属直接参与者行号‛为其自身行号;对于间接参与者,填写其所属直接参与者的行号。1.2.4 上级参与者列表
‚上级参与者列表‛填写该直接参与者上级机构的行号。为便于参与机构业务管理,‚上级参与者列表‛中指定的机构能够实时查询该直接参与者的清算账户余额。间接参与者可不填写该要素。
1.2.5 开户人行行号
‚开户人行行号‛表示为直接参与者开立账户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支付系统行号。开户人行可对直接参与者清算账户进行管理,包括开销户、账户查询、设臵余额最低控制金额等。
1.2.6 行别代码
‚行别代码‛表示参与机构当前所属行别类型的代码,原则上应与行号前3位保持一致。当参与机构的行别类型发生变更时,也可不变更行号,仅变更其‚行别代码‛要素。
1.2.7 所在城市代码
‚所在城市代码‛表示参与机构所在城市的地区代码,原则上应与行号的第4-7位保持一致。
1.2.8 参与者名称、简称
‚参与者名称‛为参与机构全称,可以包含汉字、全角符号和半 角数字;‚参与者简称‛为参与机构名称的简写,可以包含汉字、全角符号和半角数字。
1.2.9 加入系统标识
‚加入系统标识‛表示该参与机构是否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或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包括‚加入大额类型‛(选项包括‘已加入大额’、‚未加入大额‛)、‚加入小额类型‛(选项包括‚已加入小额‛、‚未加入小额‛)和‚加入网银类型‛(选项包括‚已加入网银‛、‚未加入网银‛)。
参与者可同时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也可仅申请加入其中一个系统。
1.2.10 所属法人
‚所属法人‛填写该参与机构所属法人机构的行号。根据支付系统业务管理规则,‚所属法人‛主要应用于支付系统‚资金池业务‛功能和‚全面流动性查询‛功能。‚资金池业务‛是指同一法人下各直接参与者可根据管理需要,共享法人清算账户资金;‚全面流动性查询‛是指法人机构可以一揽子查询所辖参与者的清算账户和非清算账户(开设在人民银行的内部账户)信息。
1.2.11 业务承接行
‚业务承接行‛主要用于承接小额支付系统支票截留业务。参与者退出小额支付系统后,为确保该机构前期提出支票影像业务的连续 处理,应选择一个参与者作为‚业务承接行‛。支付系统参与者办理的其他业务承接也可选择通过设臵‚业务承接行‛来完成。
1.2.12 联系方式
表示参与机构的具体联系信息,包括电话、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电话、电子邮件应为直接负责支付系统业务管理或操作相关人员的信息。参与机构联系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及时通过行号系统进行更新。
1.2.13 备注
填写参与机构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行号管理相关主体及职责
支付系统行号实行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负责支付系统行号申报的总体管理,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负责对辖内支付系统参与机构的行号申报进行管理。行号管理的相关主体包括:1.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2.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支付结算处(以下简称支付结算处);3.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以下简称支付结算司);4.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以下简称清算总中心),具体职责如下: 2.1 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
负责通过行号系统对本机构及所属间接参与者行号的新增、变更和撤销等事项进行申报。
2.2 支付结算处
1.通过行号系统对辖内支付系统参与机构的申报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支付结算司审核。
2.通过行号系统提交辖内新增直接参与者或特许参与者行号信息,并提交支付结算司审核。
2.3 支付结算司
1.通过行号系统对支付结算处提交的行号申报数据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下发并在指定日期生效。
2.通过行号系统对支付结算处提交的新增直接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的行号信息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生成申报行主用户。
3.通过行号系统对行号管理的基础数据(如行别代码、节点代码、地区代码等)进行维护。
4.对行号系统的各级用户权限、系统参数及日志进行管理。
2.4 清算总中心
根据支付结算司的要求,将行号数据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下发各参与机构。3 行号管理的内容
3.1 新增参与者
新增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
新增间接参与者
3.2 参与者加入、退出系统
参与者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
参与者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参与者退出大、小额支付系统
参与者退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3.3 参与者变更
参与者属性变更 参与者隶属关系变更 其他变更 3.4 撤销参与者
撤销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
撤销间接参与者 行号系统用户管理
行号系统用户包括行号管理部门用户、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用 户、审查行用户、申报行主用户、申报行录入用户五类。
4.1 申报行用户
申报行用户包括申报行录入用户和申报行主用户。
4.1.1 申报行录入用户
申报行录入用户由直接参与者根据管理需要建立和分配,一般由间接参与者使用,负责录入间接参与者的相关信息。
4.1.2 申报行主用户
申报行主用户由行号管理部门批准生成,供直接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使用,负责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及其辖属间接参与者的行号申报。
4.2 审查行用户
审查行用户由行号管理部门批准生成,供支付结算处使用。负责审查辖属支付系统参与机构行号申报数据,可以对申报数据执行审查同意、退回和删除等操作。直接与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连接的特许参与者也使用审查行用户进行数据申报。
4.3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由支付结算司使用,管理全部行号申报数据,可以对申报数据执行审核同意、退回和删除等操作。
4.4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由清算总中心业务管理部使用,可以执行下载行号变更文件和下发行号变更文件等操作。行号申报流程
行号申报流程加入系统首次加入系统已加入系统参与者变更属性变更隶属关系其他变更变更退出指定系统退出系统退出所有系统撤销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新增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新增间接参与者直接参与者变更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变更直接参与者大、小网银相额相关关行号行号要要素变更素变更撤销间接参与者大额、小额网银间接参与者隶属关系变更大额、小额变更网银代理清算行网银 行号申报原则
1.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加入支付系统的,原则上应同时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申请加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设部门,不对外办理业务的,可仅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
2.特许参与者可申请仅加入大额支付系统或小额支付系统。3.间接参与者申请加入系统的类型应与其所属直接参与者保持一致。
4.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时,应按照先退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再退出大额支付系统的顺序依次退出。
5.参与者申请加入支付系统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即由参与者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审查。7 加入系统
7.1 新增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
总中心5行号管理部门14审查行23申报行 1.申报直接参与者或特许参与者行号
审查行用户通过行号系统‚申报增加‛菜单录入新增的直接参与者(或特许参与者)相关信息,通过‚加入系统类型‛选择‚已加入大额‛、‚已加入小额‛、‚已加入网银‛。审查行用户录入完申报数据后,通过‚流程控制‛菜单,提交行号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2.批准建立申报行主用户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审核后,对该行号执行‚批准锁定‛或‚暂不批准‛的操作,对于‚批准锁定‛的,系统为该机构建立‚申报行主用户‛。4.行号数据申报
由审查行绑定申报行主用户的数字证书后,直接参与者通过申报行主用户登录行号管理系统,通过‚流程控制‛菜单将行号申报数据提交至审查行用户。
5.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用户对申报行主用户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至行号管理部门。
6.行号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进行数据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7.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7.2 新增间接参与者
间接参与者行名行号数据申报由其所属直接参与者负责。直接参与者可以为其辖属间接参与者建立申报行录入用户,由间接参与者负责行号数据的录入。新增间接参与者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分为新增本地间接参与者和异地间接参与者。所谓本地间接参与者是指该间接参与者的‚所在节点代码‛与其所属直接参与者的‚所在节点代码‛相同;所谓异地间接参与者是指该间接参与者的‚所在节点代码‛与其所属直接参与者的‚所在节点代码‛不同。7.2.1 新增本地间接参与者
总中心5行号管理部门4审查行2直参申报行3间参(间参与直参机构所在地相同)
1.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用户通过 ‚申报增加‛菜单录入间接参与者的相关信息。申报行用户录入完申报数据后,通过‚流程控制‛菜单,提交所属审查行进行审查。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用户对申报的行号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通过‚流程控制‛菜单,提交行号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行号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对行号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4.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7.2.2 新增异地间接参与者
总中心3行号管理部门2审查行A通知审查行B申报行A(所属审查行A)1间参(所属审查行B、所属申报行A)
1.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用户A通过‚申报增加‛菜单录入间接参与者b行号申报信息,系统检查通过后,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自动提交间接参与者所属审查行B审查,,并发送通知至审查行A。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B对申报的行号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 部门进行审核。
3.行号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对行号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4.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7.3 已加入大额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加入小额支付系统
总中心3行号管理部门2审查行1申报行
1.行号数据申报
直接参与者申报行用户登录行号系统,通过‚申报修改‛菜单中,点击‚查询‛按钮,查询出该直接参与者,通过‚加入系统类型‛选择 ‚已加入小额‛。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用户对申报行主用户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至行号管理部门。
3.行号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进行数据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4.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5.当该直接参与者加入小额支付系统的行号生效后,需要通过行号系统提交其辖属间接参与者加入小额支付系统的申请,行号申报的流程参照7.2.1新增本地间接参与者和7.2.2新增异地间接参与者的流程。
7.4 参与者加入网银系统
网银系统参与者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接入机构(包括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和直接接入非银行机构,下同);二是代理接入银行机构。
7.4.1 以直接接入机构身份加入网银系统
对于已经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参与者,申请以直接接入机构身份加入网银系统,需首先申请增加‚已加入网银系统‛的标识,再申请增加网银代理关系。
1.直接参与者在行号系统‚申报增加‛菜单中,通过‚加入系统类型‛选择‚已加入网银‛,后续申报流程参照7.1新增直接参与者 及特许参与者的流程。
2.申请增加网银代理关系
(1)直接接入机构增加‚已加入网银系统‛标识生效后,申报行主用户通过‚网银代理关系维护‛——‚申报增加‛菜单中录入网银代理关系申报数据,并通过‚流程控制‛菜单提交所属审查行。
(2)审查行用户通过‚网银代理关系维护‛菜单对申报的网银代理关系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行号管理部门对网银代理关系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4)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网银系统各参与机构。
7.4.2 以代理接入银行机构身份加入网银系统
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加入网银系统由其所属直接接入银行机构负责申报。
1.数据申报
申报行主用户通过‚网银代理关系维护‛——‚申报增加‛菜单,录入需新增的代理参与机构的行号信息,并提交至审查行用户。
2.数据初审
审查行用户对网银代理关系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对网银代理关系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4.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网银系统参与机构。变更
8.1 直接参与者变更为间接参与者
直接参与者申报属性变更前,该直接参与者应解除与支付系统其他参与者的代理关系,包括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小额业务回执关系、网银代理清算行关系和其他业务承接行关系。
当直接参与者开户人行为ABS时,直接参与者变更为间接参与者,必须先将辖属间接参与者归并至其他直接参与者或撤销辖属间接参与者,再退出网银和小额,同时,由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发起销户指令,待退出小额和网银生效且销户成功后,才能申报变更属性;当直接参与者开户人行为ACS,且ACS已切换为二代支付系统身份时,直接参与者可带所属间接参与者一并归并至新的直接参与者,并在变更为间接参与者后系统自动撤销其清算账户,但该直接参与者仍须先退出网银系统,再申报变更属性。
直接参与者变更为间接参与者,根据该直接参与者与其变更后所属直接参与者的‚所在节点代码‛是否相同,分为本地直接参与者变更和异地直接参与者变更。8.1.1 本地直接参与者变更为间接参与者
以需变更属性的直接参与者(申报行A)与变更后所属直接参与者(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都是A为例。
总中心5行号管理部门4审查行A12申报行A(所属审查行A)3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A)
1.行号数据初次申报
申报行A用户通过‚申报修改‛菜单将‚参与者属性‛变更为‚间接参与者‛或‚代理间接参与者‛,形成行号申报数据后,提交审查行A。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A用户对申报行A提交的行号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系统自动提交至申报行B确认。
3.行号数据确认
申报行B对行号数据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提交至审查行A再次审查。4.行号数据复审
审查行A对申报行B提交的行号数据进行再次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部门审核。
5.行号数据审核
行号管理部门对行号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6.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8.1.2 异地直接参与者变更为间接参与者
以需变更属性的直接参与者(申报行A)的所属审查行是审查行A,变更后所属直接参与者(申报行B)的属地审查行是审查行B为例。
总中心5行号管理部门4审查行A2审查行B1申报行A(所属审查行A)3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B)
1.行号数据初次申报 申报行A用户通过‚申报修改‛菜单将‚参与者属性‛变更为‚间接参与者‛或‚代理间接参与者‛,形成行号申报数据后,提交审查行A。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A用户对申报行A提交的行号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系统自动提交至申报行B确认。
3.行号数据确认
申报行B对行号数据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提交至审查行B再次审查。
4.行号数据复审
审查行B对申报行B提交的行号数据进行再次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部门审核。
5.行号数据审核
行号管理部门对行号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6.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8.2 间接参与者变更为直接参与者
间接参与者变更为直接参与者, 根据该间接参与者与其原所属直接参与者的‚所在节点代码‛是否相同,分为本地间接参与者变更和异地间接参与者变更。8.2.1 本地间接参与者变更为直接参与者
以需变更属性的间接参与者(申报行A)与变更前所属直接参与者(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都是审查行A为例。
总中心6行号管理部门52审查行A1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A)34间参(申报行A,所属审查行A)
1.申请建立申报行主用户
申报行B用户通过‚申报修改‛菜单将间接参与者‚参与者属性‛变更为‚直接参与商业银行‛,行号系统检查通过后,提交审查行A进行审查。
2.对建立申报行主用户进行初审
审查行A对直参提交的辖属间接参与者变更属性的行号数据进行初审,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部门。
3.批准建立申报行A主用户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审核后,对该行号执行‚批准锁定‛或‚暂不批准‛的操作,对于‚批准锁定‛的,系统为该间接参与者建立‚申报行A主用户‛。
4.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A主用户登录行号系统,将行号申报数据提交至审查行A用户。
5.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A用户对申报行A主用户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至行号管理部门。
6.行号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进行数据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7.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8.2.2 异地间接参与者变更为直接参与者
以需变更属性的间接参与者(申报行A)所属审查行是审查行A,变更前所属直接参与者(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为审查行B为例。
总中心7行号管理部门63审查行A2审查行B41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B)5间参(申报行A,所属审查行A)
1.申请建立申报行主用户
申报行B用户通过‚申报修改‛菜单将间接参与者‚参与者属性‛变更为‚直接参与商业银行‛,并将申报数据提交审查。
2.对申报数据进行初审
审查行B对申报行B提交的所辖间接参与者变更属性的行号数据进行初审,审查通过后提交审查行A。
3.对申报数据进行复审
审查行A对申报行B提交的所辖间接参与者变更属性的行号数据进行初审,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部门。
4.批准建立申报行主用户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审核后,对该行号执行‚批准锁定‛或‚暂不批准‛的操作,对于‚批准锁定‛的,系统为该机构建立‚申报行A 主用户‛。
5.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A主用户登录行号管理系统,将行号申报数据提交至所属审查行A。
6.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A用户对申报行主用户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至行号管理部门。
7.行号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用户进行数据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8.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8.3 网银系统参与者变更属性
网银系统参与者变更属性,指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变更为代理接入银行机构,或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变更为直接接入银行机构,上述变更需执行先退出后加入流程。
8.3.1 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变更为代理接入银行机构
直接接入银行机构变更为代理接入银行机构需要先申报退出网银系统(参照9.2.1‚直接接入机构退出网银系统‛申报流程),再由其网银代理清算行申报该机构代理接入网银系统(参照7.4.2‚以 代理接入银行机构身份加入网银系统‛申报流程)。
8.3.2 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变更为直接接入银行机构
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变更为直接接入银行机构需要先申报退出网银系统(参照9.2.2‚代理接入银行机构退出网银系统‛申报流程),再以直接接入银行机构身份申报加入网银系统(参照7.4.1‚以直接接入机构身份加入网银系统‛申报流程)。
8.4 间接参与者隶属关系变更
间接参与者隶属关系变更指间接参与者变更所属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隶属关系的变更可采取单一变更(即某直接参与者辖属的间接参与者逐一进行变更)或批量变更(即某直接参与者辖属间接参与者一次性全部变更)的方式。
间接参与者隶属关系变更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可分为间接参与者与归并后所属直接参与者所属审查行相同和间接参与者与归并后所属直接参与者所属审查行不同两种情况。
8.4.1 间接参与者与归并后所属直接参与者所属审查行相同 以需变更属性的间接参与者a和变更后所属直接参与者(申报行A)所属审查行是审查行A,变更前所属直接参与者(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为审查行B为例。
总中心6行号管理部门5审查行B2审查行A1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B)4申报行A(所属审查行A)3间参A(所属审查行A)
1.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B用户在‚申报修改‛菜单中,点击‚查询‛按钮,查询所要变更的间接参与者,点击‚修改‛链接,进入修改界面。在‚申报修改支付系统行号‛界面中,选择操作类型为‚02归并‛,填写好‚所属直接参与者行号‛(直接参与者A行号)后,点击‚确认‛按钮,完成修改操作(也可以通过‚集中归并‛菜单申报批量变更辖属间接参与者的‚所属直接参与者行号‛),形成行号申报数据后,提交至审查行B。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B对申报的行号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发送数据至审查行A。
3.行号数据复审
审查行A对行号申报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至申报行A确认。4.行号数据确认
申报行A对申报行B的申报归并数据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再次提交数据至审查行A。
5.行号数据再次审查
审查行A对申报行A提交的申报数据进行复核后,将申报数据提交至行号管理部门审核。
6.行号数据审核
行号管理部门对行号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7.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8.4.2 间接参与者与归并后所属直接参与者所属审查行不同 以需变更属性的间接参与者a所属审查行是审查行A,变更前所属直接参与者(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是审查行B,变更后所属直接参与者(申报行C)所属审查行为审查行C为例。
总中心6行号管理部门5审查行B2审查行A审查行C1申报行B(所属审查行B)34申报行C(所属审查行C)间参A(所属审查行A)
1.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B用户在‚申报修改‛菜单中,点击‚查询‛按钮,查询所要变更的间接参与者,点击‚修改‛链接,进入修改界面。在‚申报修改支付系统行号‛界面中,选择操作类型为‚02归并‛,填写好‚所属直接参与者行号‛(直接参与者C行号)后,点击‚确认‛按钮,完成修改操作(也可以通过‚集中归并‛菜单申报批量变更辖属间接参与者的‚所属直接参与者行号‛),形成行号申报数据后,提交至审查行B。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B对申报的行号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发送数据至审查行A。
3.行号数据复审
审查行A对行号申报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至申报行C确认。
4.行号数据确认
申报行C对申报行B的申报归并数据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提交数据至审查行C。
5.行号数据再次审查
审查行C对申报行C提交的申报数据进行复核后,将申报数据提交至行号管理部门审核。
6.行号数据审核
行号管理部门对行号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7.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注:间接参与者与其归并后所属直接参与者的加入系统标识一致。
8.5 网银系统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变更其代理清算行
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变更其代理清算行,需要先解除代理清算行(参照9.2.2‚代理接入银行机构退出网银系统‛申报流程),再由其选择的代理清算行申报加入网银系统(参照7.4.2‚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加入网银系统‛申报流程)。
8.6 其他变更
8.6.1 大、小额其它相关要素变更
大、小额支付系统行号相关要素要区分两类:
第一类是地址、邮编、邮箱、备注,申报行主用户修改完直接保存,该类信息可通过行号管理系统查询;
第二类信息包括电话、上级参与者列表、开户人行行号、行别代码、城市代码、参与者名称、参与者简称、加入系统标识、所属法人、业务承接行,此类要素信息变更需遵循以下申报流程:
1.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用户在‚010102申报修改‛菜单中,点击‚查询‛按钮,查询所要变更的直接参与者或间接参与者,点击‚修改‛链接,进入修改界面后对相关信息进行修改操作。形成申报数据后,申报行用户将申报数据提交至所属审查行。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用户对申报的行号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行号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对行号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4.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8.6.2 网银系统其它相关要素变更 网银系统行号其它相关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共享大、小额行名行号数据的信息,如:行名、节点代码等,修改该类参与者信息流程参照8.6.1‚大、小额其它相关要素变更‛的申报流程;
第二类是网银系统专用数据,包括参与机构别名、行别代码。在‚申报修改‛菜单中,修改该类信息流程参照7.4.2‚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加入网银系统‛的申报流程。退出系统
9.1 直接参与者退出大、小额支付系统
若该直接参与者是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参与机构,其申报退出小额系统前必须退出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或解除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小额代理行关系。
1.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主用户登录行号系统,通过‚申报修改‛菜单中,点击‚查询‛按钮,查询出该直接参与者,选择将‚已加入系统‛修改为‚未加入大额‛、‚未加入小额‛。
2.后续申报流程参照7.3 ‚已加入大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加入小额支付系统‛的申报流程。
3.直接参与者退出大、小额支付系统后,其所属间接参与者自动退出相应系统。
9.2 参与者退出网银系统
9.2.1 直接接入机构退出网银系统
直接接入银行机构申报退出网银系统前,需先撤销其与辖属代理接入银行机构的代理关系或将代理接入银行机构归并至其他直接接入银行机构。
1.行号数据申报
直接接入机构申报行主用户登录行号系统,通过‚申报修改‛菜单中,点击‚查询‛按钮,查询出该机构,选择将‚已加入网银‛修改为‚未加入网银‛,并提交审查。
2.后续申报流程参照 7.4.1‚以直接接入机构身份加入网银系统‛的申报流程。
9.2.2 代理接入银行机构退出网银系统
代理接入银行机构退出网银系统由其所属的直接接入银行机构负责申报。
1.数据申报
申报行主用户通过‚网银代理关系维护‛——‚申报撤销‛菜单,查找网银代理关系信息,并点击‚注销‛按钮,在注销界面中注销网银代理关系,点击‚确认‛按钮,形成申报数据后通过‚流程控制‛菜单提交至所属审查行。
2.后续申报流程参照7.4.2‚以代理接入银行机构身份加入网银系统‛的申报流程。
9.3 撤销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
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退出所有业务系统且清算账户销户后方可撤销行号。同时,在行号系统中,待撤销的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不能是支付系统其他参与者的所属法人。
1.申报退出已加入的业务系统
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申报退出已加入的业务系统参照9.1‚直接参与者退出大、小额支付系统‛、9.2.1‚直接接入机构退出网银系统‛的申报流程。
2.申报撤销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行号
(1)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退出各业务系统生效后,在‚申报撤销‛菜单中申报撤销直接参与者,点击‚查询‛按钮,查询所要撤销的直接参与者,点击‚撤销‛按钮。形成申报数据后,通过‚流程控制‛菜单提交至所属审查行。
(2)行号数据初审
审查行用户对申报的行号信息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行号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行号数据复审
行号管理部门对行号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指定生效日期,系统自动生成行号变更文件,提交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
(4)行号数据下发
清算总中心行号主管根据行号管理部门用户的通知,将行号变更文件通过支付系统发送各参与机构。
9.4 撤销间接参与者
在行号系统中,待撤销的间接参与者不能是支付系统其他参与者的所属法人。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分为撤销本地间接参与者和撤销异地间接参与者两种情形。
9.4.1 撤销本地间接参与者 1.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用户在‚申报撤销‛菜单中申报撤销间接参与者,点击‚查询‛按钮,查询所要撤销的间接参与者,点击‚撤销‛按钮。形成申报数据后,通过‚流程控制‛菜单提交至所属审查行。系统检查通过后,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自动提交间接参与者所属审查行。
2.后续申报流程参照7.2.1‚新增本地间接参与者‛的申报流程。
9.4.2 撤销异地间接参与者 1.行号数据申报
申报行用户在‚申报撤销‛菜单中申报撤销间接参与者,点击‚查询‛按钮,查询所要撤销的间接参与者,点击‚撤销‛按钮。形成申报数据后,通过‚流程控制‛菜单提交至所属审查行。系统检查通过后,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自动提交间接参与者所属审查行。
2.后续申报流程参照7.2.2‚新增异地间接参与者‛的申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