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我鉴定王震
自我鉴定
回顾我四年的大学生活紧张而充实,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四年里,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即将踏出扬州大学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
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努力、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该周到。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当然,有优点就会有缺点。我应该做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正视,不断的去优化。我们不要想到有什么难处,我们应该鞭策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功与否在于自己的把握。
大学四年的生活是非常具有代表性质的,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也为我划上了人生拼搏的起跑线。
未来之路就在眼前,遥远,需君不断求索。那么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继续创造我们自己的辉煌。
鉴定人:王翔
日期:2015.5.27
第二篇:王震先进事迹(推荐)
王震等十名同学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2014年4月19日16:36,西安市临潼区银桥大道十字发生一起车祸,一位老人被一辆水泥罐车撞倒并从身上轧过,临潼中学高三年级3班学生王震看到后快速穿过车流上前试图把老人搀扶,但老人难以站立,此时高三年级9班学生师珍、孙倩、何雨萌也立即上前帮助,他们把老人从路中央抱到路边。在此过程中,该校高一年级13班唐俊杰、18班孙梦喆同学拨打了120,路过的高三年级6班王冲、14班房宇同学见状,到附近医院借来一辆担架车,并请求医生前去救治。在高三年级14班贾万全、郭轩等同学的帮助下,老人被抬上担架车准备送往博仁医院,后被赶来的120急救车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西安市临潼中学10名中学生见义勇为的行为、主动救人的勇气、团结协作的精神,凸显了我省广大青少年崇高的精神品质,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倡导社会新风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
第三篇:学习劳模王震
学习劳模王震
以前只是在网上或者媒体简单初步的对劳模王震有个简单的认识,第一次与劳模王震老师近距离的接触是大一刚开学的时候,他给我第一映像就是那种做事,处事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独到的方式的人。在那节劳模导师可的学习上王震老师的讲解轻松诙谐,他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工作经历娓娓道来,为大家阐述服务的内涵,带领大家领会服务的价值及学习价值,并展开对服务的思考各方面做了一个盖面的讲述,他所例举的国外服务案例,使我们对于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让大家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劳模王震老师的一些事迹的认识: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服务业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变革,新一代以知识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正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王震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王震生于1963年,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高级技师、高级商业营销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联王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并兼照相机柜营业员。1997年王震以超前的创新思路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华联王震”服务品牌;1999年注册了“华联王震”商标,成功开创了国内首个以营业员名字注册的服务、商品商标;“华联王震”商标于2004年4月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命名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王震同志于1998年至今连续三届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自学成才标兵、上海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全国技术能手;1997年、2000年两次成为国内贸易部技能之星;2001年被评为“上海十大工人发明家”,并同时荣获“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标兵”,他还被评为2001中国企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商业服务明星”。2004年7月,作为上海地区唯一的一名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务院、中组部举办的“全国高级专家、高技能人才北戴河疗养”活动。
作为一名积极追求服务的文化价值的实践者,王震认为“营业员的工作是有技术含量的”,他鼓励营业员要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换中获得知识的更新与积累,“服务的基础是知识本身的价值”,“只有提供知识,才使知识的价值更能充分地满足需求,才使服务具有价值”。他把服务技能划分为基本层、技术层、应用层和创新层,提出文化是一种特定的需求,而相对需求才存在的服务因为商品和服务产品的文化价值而最终产生了分化。
王震善于将创新理念付诸于实践,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不断为用户创造新价值。王震又提出了数字生活增值服务的服务理念,延承了“华联王震”知识型、技术型、技能型的全程式服务特色,引进了“数字网络服务”、开设了“数码技术维修服务中心”、“图像数据修复服务”、“数码影像制作及后期代工服务”、“数码演示系统设计、布线、调试、安装服务”等服务项目,拓展了数码产品销售服务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增值服务。王震老师通过自己的不断创新和努力来创造各种价值,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领会的东西。
在短短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那些质朴的语言和充满智慧的思想,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深受启发和触动,也为我们今后学习和生活上了一堂生动的一课。
姓名:陈东班级:10171班学号:1017134
第四篇:书画名家:王震(1867-1938)
书画名家:王震(1867-1938)
王震(1867-1938)字一亭,浙江吴兴人,号“海云楼主”、“白龙山人”。晚年信佛,法名“觉器”。是中国艺术史上少有的“商”、“艺”双辉的奇才。王震是海上画派一位独具特色的书画家。对于海上画派的接续和传承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与吴昌硕一起,引领了海派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
王一亭是一位大实业家,也是一位对国家有责任心的社会活动家。他慷慨捐资,倾其所有而不遗余力,为辛亥革命成功立下汗马功劳。他出资赞助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事业以及贫困的艺术家。如吴昌硕从苏州到上海立足、蜚声日本,支持刘海粟办学以及资助成立画会、画馆等书画团体,为中国美术事业作过极其重要的贡献。张大千曾说:“先生民胞物与,复耽禅悦,胸襟阔达而志节高迈。”
王一亭自幼爱画,“年甫弱冠已卓然侪辈”。初学王素、倪田,后拜到山阴任伯年门下,蒙任亲炙。“益自淬励,而于傅色用笔,研讨尤深”,题材风格颇似任氏,这为他以后在绘画艺术上的发展作了较好的铺垫。特别是任伯年绘画艺术的雅俗共赏及大众化的笔墨表现,对王一亭的绘画语言影响较大。46岁以后师安吉吴昌硕,“观摩既博,领略稍宏”,心摹手追,画风为之一变,日臻化境。运笔带有金石气,线条劲挺有质感,笔墨浑厚而不失凝练。构图奇崛,落墨苍浑,放恣不羁中透溢着一股浓郁的以行楷入画的独异风格,被沪上艺坛赞为“天惊地怪”而“鲜有其匹”。王一亭与吴昌硕是莫逆之交,亦师亦友,诗酒书画,交从甚密,时有“海上双璧”之誉。60岁以后熔任伯年与吴昌硕为一炉,既有吴氏浑厚凝重又不失任氏的清新俊爽。王一亭虽学任、吴二巨擘,但个人风格仍然十分突出。他的绘画题材更广,风格更显放旷,使海派中国画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吴昌硕赞曰:“王君之画因绵邈高浑,直逼元宋;而其诗又温婉排奡。悉称其画所谓体差裒等。诗与画互为裒益者欤。”
三羊开泰
立轴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有人评价任伯年的画像和风细雨,而吴昌硕的画则是电闪雷鸣,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绘画风格。王震的绘画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吸取了两家的长处,所以绘画的面貌是十分丰富的,笔墨爽利迅捷,冷峻清逸,别有一番情趣。
王震这幅作品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应该是其艺术风格比较完善成熟期的作品。与吴昌硕的交往和学习,使他受到了“直以书法演画法”的书画同源观念与融金石书画于一体的大写意画风影响。王震的绘画创作因此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画风由以前的秀逸俊朗转为粗犷浑厚,个人风格也渐渐鲜明、突出。在这幅画中,用长短不
一、错落有致的竹子组合使得画面具有装饰意味。作者笔下竹竿排列很有意味,成组排列,长短不一,显得既整体又有变化。竹叶则以书法入画,融篆、隶笔法,染以淡石绿,高古朴拙,趣味横生。三只羊的画法极为有趣,先用淡墨线勾勒出羊的形状结构,略用淡墨渲染,最后罩以白颜色,把羊毛的质感刻画的逼真生动,令人称奇。当然画家也注意了颜色上的对比,羊没有全部画成白色,有意识的用渴笔蘸墨画羊毛,既突出了羊毛的枝干又使得画面颜色避免了重复,然后用竹子的竿来进行有机的分割,形成耐人寻味的画面构成。整幅画面中是以冷色为主的,作者在竹子的后面加了一轮初升的红日,点明了画面主题,与画中的冷色形成了鲜明对比,精神十足。王震进入画坛虽晚,但由于他在绘画上悟性和才情,被人们和吴昌硕并誉为“海上双璧”。研究和分析其绘画作品后,应知此名不虚!
紫藤鱼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紫绶金章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玉堂富贵
立轴
丙辰(1916)年作
华封三祝
立轴 1915年作
芙蓉双鹭
芙蓉与双鹭如此天然地相处一景,这是王震的自然造化。其中蕴含着慈悲为怀、物我一体的感悟和胸臆,也是画家的天赋、柔性、自由取向的表白。图中,临溪观望的双鹭,冷静沉默的石矶,朴茂华润的花卉以及任人遐想的空白,在繁茂而简练的笔墨和轻捷活泼的色调烘托下,演奏着一曲山间野趣的梵声。面对着自然中的生灵,面对着造化的意境,画家不禁心里一念,一念而动为求心里的一方净土,而净土的妙乐源于施人的随缘,源于不贪不俗的心胸。
四季花鸟屏
立轴 1916年作(190.4万元,2010年6月北京匡时)
王震的花鸟画作占在其一生所作绘画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他主宗吴昌硕,以篆籀之法写之,极富金石之趣。与此同时,他极其重视写生,为此,特在其寓所“梓园”内饲养了各种鸟类及白鹤。正是长年累月的观察和写生,他笔下的花卉、鸟类显得极富生气。此幅《四季花鸟屏》,构图天真烂漫,设色绚丽多姿,气势朴茂雄强,骨法用笔,极具视觉冲击力。托物寄情,借物言志,有着极深的含义。花卉树木粗枝大叶,傅色古艳,草草点染而意趣十足。酣畅淋漓的墨色间以大块重彩,画面清新典雅。落笔开张,满纸生动,劲锵有力。表现出挥洒自如、雄健浑厚的艺术特色。图中鹰、鹤、雀、鸦四种鸟类以神取胜,深具奔放淋漓之气。落款皆为“丙辰”年(1916年),为王震时年50岁所作。吴昌硕式的画风扑面而来,可以见得是他中晚期的作品。从笔法、布局、色彩,甚至是题款,妍丽爽劲兼具,充分地融入了自己对社会和艺术的独特感悟,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选择了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出海派艺术家接近世俗文化的特有倾向。
罗汉图
立轴丁酉(1897年)作
刘母王太夫人像
镜心 丁卯(1927年)作
达摩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仿黄慎人物
立轴乙未(1895年)作
扫尽乾坤
立轴 1914年作
多福多寿多男子
立轴 1922年作
东土初祖
立轴 水墨纸本 1933年作
伏羲图
达摩
立轴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刘海戏金蟾图
立轴 1936年作
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阿弥陀佛
立轴
观音像
立轴
钟馗巡山图
立轴
辛酉(1921年)作
人 物
立轴 1921年作
达摩像
立轴
壬申(1932年)作
达摩造像
立轴 1930年作
达摩面壁
立轴 水墨纸本 1918年作
和合二仙
立轴 水墨纸本 1922年作
达摩像 立轴 己巳(1929年)作
钟 馗
镜心 设色纸本
观音菩萨 设色纸本 立轴 1934年作
送子观音图 纸本立轴 1921年作
观音大士
立轴 1932年作
福自天来
立轴 1918年作
钟进士图
立轴 1922年作
布袋和尚
立轴 1932年作
无量寿佛
立轴 1930年作
达 摩
立轴 1930年作
铁拐李
立轴
甲子(1924年)作
观音
立轴 1927年作
八仙品宝
八屏 1921年作
达摩渡江
立轴 设色绢本 1913年作
和合二仙
立轴
设色纸本
刘海戏蝉
立轴
己巳(1929年)作
刘海戏蝉
纸本立轴
函谷传经
立轴 1919年作
坐听波涛·大鹏展翅
屏风
金笺 丁卯(1927年)作
书画双挖
立轴 1925年作
竹林七贤图
立轴 1935年作
归去来诗意
立轴
己巳(1929年)作
苏长公夜游承天寺 1922年作
出亭放鹤 立轴
湖上清谈图
镜心癸酉(1933年)作
观瀑
立轴
乙亥(1935年)作
秋山行旅
立轴 1923年作
载菊归来图
立轴 1820年作
夜游赤壁
立轴 1933年作
柳荫高仕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渔父
镜片 丙子(1936)年作
芦荻渔家
立轴 1917年作
渡水牧童
镜心
乙卯(1915年)作
牧牛图
立轴 1914年作
晓妆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33年作
品茗图
立轴
松阴论诗
立轴 1924年作
岁朝图
立轴
壬申(1932)年作
渊明爱菊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0年作
人 物
立轴设色纸本
古意
册页(十二开)设色纸本 壬戌(1922年)作
牡 丹
立轴
颂寿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34年作
花 鸟
镜心 1932年作
孔雀开屏
立轴 1929年作
水患图
立轴
杨柳飞燕
立轴
紫藤游鸭 立轴 壬申(1932年)作
稻穗鸡雏 立轴 甲子(1924年)作
富贵高洁
立轴 1920年作
桃园暮春
立轴 1931年作
郊外真趣
立轴
癸丑(1913)年作
芍药飞禽 立轴
河塘清趣
立轴设色纸本
蕉阴鸣禽 立轴壬戌(1922年)作
蜀锦翠羽
立轴 庚申(1920年)作
青牛前身 纸本立轴 1931年作
跪乳依依
立轴 丙子(1936年)作
白鹭图
横幅 1935年作
杨柳春燕
立轴
丙辰(1916)年作
春燕
立轴 1921年作
腊梅吟鸟
立轴
柳溪春燕
立轴
岁朝清供
立轴 1926年作
岁朝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35年作
兰竹幽香
立轴
秋菊图
立轴 1915年作
菊石图
立轴戊午(1918年)作
秋菊栖禽
立轴 1918年作
荷 花
立轴
花 鸟
屏轴 水墨纸本 1915年作
古木寒鸦图
立轴 1935年作
柏鸦图 立轴
癸亥(1923年)作
古木寒鸦 立轴 丙子(1936年)作
芭蕉月季
横披
丙寅(1926)年作
四时花鸟
四屏 1932年作
秋窗读易
立轴 1928年作
圣家善导图
镜框 1935年作
山 水
立轴绢本
山水
立轴
松阁静坐
立轴 1928年作
风雨归舟
立轴甲子(1924年)作
竹里烹茶鹤避烟
设色纸本
世事俱忘机
渔家乐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高岩飞瀑
立轴 1920年作
青嶂禅林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第五篇:王震与石河子市专题
王震与石河子市
1950年1月下旬的一天,天空飘着零零星星的小雪,刮着不大的风,预报的白天气温是-23℃。
这天对于乌鲁木齐以西151公里处的一片叫作石河子的地方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上午11点钟,四辆吉普车和一辆坐满了人的大卡车开到这里。过了一会儿,从吉普车上下来十几个捂着皮帽子、穿着棉大衣的人。其中几个人扛着标杆,拿着图纸,跟在几个首长模样的军人后面,走进了破旧的镇街。
石河子小镇在广袤的玛纳斯冲积平原上,小得很容易让人忽略。
东西走向的镇街很短,大概只有100多米,灰蒙蒙的房子东倒西歪。天冷,街上人很少,只有一家馕铺开着门。
走在最前面的首长走过那家馕铺时站住了,他看着年轻的维吾尔族汉子把一张擀好的馕糊进馕坑后,问:这馕铺是你的?
维族汉子看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当官的,有点紧张,由于听不懂问话,更显得窘迫,他努力笑着。
翻译把首长的话翻译过去。
是的,是我的,汉子连连点头。
你叫什么名字?
买买提。
又是一个买买提,你是我来新疆后认识的第十五个买买提。
大家笑起来,笑声招来了两个穿戴破烂的巴郎子。卖馕的汉子指着其中的一个说,他也是买买提。
第十六个。首长说。
大家又笑起来。
你是这里人吗?首长问卖馕的汉子。
不,我是去年年底才过来的。汉子说。
一个人?
一个人。
生意好吗?
不好,你看,这里人太少。
首长抬起头,看了看萧条的镇街和玛纳斯河两岸苍茫的原野,又把目光停留在维族汉子脸上。
想搬走吗?
如果再不行,就走。
不要走,记住,一定不要走!首长说,目光紧盯着汉子的眼睛。
汉子的目光有些慌乱。
我们会让这里的人多起来的,你一定会赚到钱的,一定会,你不要走,一定不要走!首长的目光透着火一般的热情。
汉子点着头。
首长说罢,又移动脚步向前走去。刚走了两步,他想起什么似的,又踅回身,走到馕铺前,指着烤馕的炉子问卖馕的汉子:有烤好的馕吗?
有。
有多少个?
汉子在馕坑里数了数,说:20多个。
首长指着身边的一个干部,对卖馕的汉子说:你让他都买下!
卖馕的汉子笑着,连连点头。
首长说:现在,咱们是朋友了。说罢,迈步向前走去。
这位首长就是王震。
王震此时的职务是成立不久的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和他走在一起的有军区副司令员兼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副司令员赛福鼎、军区参谋长张希钦、后勤部长甘祖昌等领导,几个相关部门的处长,以及王震专门请来勘察玛纳斯河流域的水利专家。
镇街很快走完了,他们又沿着玛纳斯河岸走着。
雪还在不紧不慢地飘着,被小风吹得忽上忽下,像无数只轻盈的蝴蝶。旷野一片洁白,积雪被风吹积在芨芨丛和红柳树附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雪冢。冰封的玛纳斯河失却了夏日的喧闹,显得十分安静。
一只野鸡从这行人脚下扑楞楞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又消失在雪野中。
看到野鸡,一个处长兴奋地赶紧往枪里压子弹。王震回头看了他一眼,风趣地说:“迟了。”
“本来想给司令员晚上加个菜的。”处长说。
“临时抓枪,就是这个结局。”王震说――显然他话中有话。
雪在不知不觉中停下了,一缕阳光穿出云层,天空骤然开朗了很多。
王震不时停下来,接过警卫员递过来的望远镜,仔细望河两岸苍茫的原野,然后向身后的扛仪器拿图纸的人询问些什么,再与其他领导交谈几句。他们走得很慢,看得很仔细。最后他们在一个红柳墩上坐了下来,吃了刚才在镇里买来的馕,用红柳枝在地上划着,说了许多话。“谁说我们共产党好斗?北洋军阀作践老百姓,不打行吗?日本鬼子闯进来了,不打行吗?蒋介石要把我们苏区火过三遍,不打行吗?”王震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情绪激昂地说。
“如果没有共产党,如果不是和平解放,新疆不知还要混战多少年。”陶峙岳将军真诚地说。
王震站起来,用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圆圈,说:“让那些至今还在反对我们的人看看,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在一片荒芜中搞建设。”说着,他回头看了看他的战友们,又说:“去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开七届二中全会,我去参加了,会议期间,毛主席找我谈话,我记得在场的有朱老总和彭老总,还有周恩来同志、任弼时同志和贺龙同志。毛主席对我说:我们要在全国各个方向上彻底解决国民党军了。你打算去哪个方向?我说:我想到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去。毛主席说:好!就派你去新疆。我特别记住了毛主席当时说的这么一句话:你到新疆去就是演红娘,在那里唱主角,去给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
王震在积雪的土地上走了几步,又说:“主动请缨来新疆,我王震不会辜负中央。为新疆人民做好事,就让我们从脚下这个叫石河子的地方开始吧。”
当然,王震决定开发石河子的构想并不轻率。
在此时率领大批人马赴石河子踏勘之前,他曾几次到这一带进行过实地考察,翻阅了大量资料,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过一番认真的研究。
石河子位于玛纳斯河西岸,南倚天山,北临准噶尔盆地,东、西、北三面是广袤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玛纳斯河水源丰富,东接乌鲁木齐,西望边陲重镇伊宁,是北疆交通要冲。王震以战略家的眼光,瞄准了这个地方。
当然,最让王震动心的是,这里可开垦荒地足有400万亩之多,是当年南泥湾的20倍。
前人也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开拓的足迹。
唐朝以前,石河子一带是历代游牧民族的牧场。702年,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就曾派军民到此屯垦,取名镇城镇,唐玄宗时,派青海军千余人,到此屯垦戍边,此地更名为青海镇。
之后,由于战争,这一带屯田逐渐荒芜。
清朝乾隆皇帝在北疆大办屯田,1773年,从内地招募大量民户,到玛纳斯开办民屯,石河子附近出现了民屯村庄。6年后,清政府设绥来县,石河子是绥来县城以西的第一个村庄。1872年11月,沙俄武装商队为了东侵,行至石河子,民团首领徐学功率民团马队组织了伏击战,全歼沙俄侵略者487人,粉碎了沙俄向东侵略的企图。
1873年,乌鲁木齐都统景廉把乌鲁木齐以下各民团统一改编为振武营,石河子所属的绥来民团被编为振武左营。他们一面反击阿古柏侵略军,一面在绥来县北广开屯田,为左宗棠西征军收复新疆准备粮草。
清末,石河子是北疆大道上的一个驿站,有汉、回铺户50多家。
由于石河子紧靠乌(鲁木齐)伊(宁)公路,1944年,它已经成为绥来县五乡之首,眼下这条百米长的镇街,就是那时形成的。当时有店铺、作坊13家,农户40多户、共200多人,还有一所汉族小学。
1949年,随着新疆和平解放,石河子人口虽然渐渐增多,但到1949年底,石河子镇及附近散居农民总共不过200多人。其中有维吾尔族居民17户,哈萨克族居民3户,两个铁匠铺,一个馕铺,老街有个维族小学。
王震把决定大举开发石河子的想法向彭德怀副总司令作了汇报,得到了彭总的热情支持。彭总还就开发石河子的具体问题作了指示。
3月,王震根据彭总指示,决定二十二兵团领导机关由迪化城迁驻石河子,调二十五师、二十六师开发石河子垦区,把石河子建成一座新兴城市,使石河子垦区将来成为新疆棉糖生产基地。
之后,二十二兵团直属生产大队进驻石河子北泉,二十六师的两个团分别进驻石河子附近的黄渠、乌兰乌苏,拉开了开发石河子的序幕。
4月,新疆军区测绘部门赶制出了万分之一的石河子地形图。
7月28日,天气晴朗,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马莲花悄悄地开在荒草丛中。玛纳斯河翻腾着雪白的浪花,在荒原上缓缓流过。
这天,石河子又迎来了王震将军。
这次来的人阵势更大,除了王震将军和陶峙岳、赵锡光、张仲瀚、陶晋初、罗汝正、鱼正东等军区、兵团、军师领导,还有省水利局局长王鹤亭一行,以及专门请来的几位苏联水利专家。
他们先在石河子的镇街上走了走,然后顺着乌伊公路从东向西走了好远,又沿着玛纳斯河踏勘了一遍。最后确定:以现在石河子老街东南1公里为中心,建一座军垦新城。
王震望望大家,用浓重的浏阳乡音说:“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人。”
他的声音很大,像在发布战斗命令,乡音很重的浏阳话在空旷的荒野上颤动着,传得很远。
建设石河子新城的计划就这样决定了。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这个设计,只有在陕北的南泥湾创造过神话的王大将军才敢拍板。
从此,石河子紧紧地和王震的名字连在了一起。
石河子,一个只有200人的小镇,开始了它的神话。
拓荒、种田、建设、发展,伴着军垦官兵的汗水、热血、青春,还有牺牲。
那是一些回忆起来苦涩而又幸福的日日夜夜。
1950年石河子开发当年就开荒1.3万亩,收获粮食111万公斤,油料近4万公斤。此时,人口已达2300人,是年初的11倍。
到1954年,石河子垦区人口已发展到2万多人,仅城区就有3500多人。
石河子有了机关,有了学校和医院,有了工厂和商店,有了歌声和笑声。
一座戈壁新城,在一代又一代军垦战士手中以神奇的速度崛起:
1966年,石河子人口已经达到11万人;
197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河子市,此时人口增至15万;
1993年,石河子市人口已达23.36万。此时,全市拥有工业企业330家,仅工业和建筑业的总值就超过了14亿元。石河子的几十种产品出现在日本、印度、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商店里。当然,还有更让石河子人引以骄傲的地方:他们拥有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普通高等院校――石河子大学,还有33所小学和33所中学,以及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120个卫生医疗单位……
这就是43年前那个只有一个馕铺的石河子。
王震去世后,他的骨灰撒在了天山南北。新疆,是他生命所系的圣地。
如今,石河子的市中心,王震的铜像静静地耸立着。节假日,大理石的基座前,常有不知谁摆献的鲜花。
开拓者是不会被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