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中西医执业医师内科方剂证型全总结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外寒里饮证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降逆。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2.痰浊阻肺证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3.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4.痰蒙神窍证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
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
5.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肺。
方药: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6.肺肾气虚证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
7.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细目二 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2.脾虚证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证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细目三 肺炎
1.邪犯肺卫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细目四 肺结核
1.肺阴亏损证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耗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细目五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
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细目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急性期
(1)痰浊壅肺证
治法:健脾益肺,化痰降气。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止痉。
方药: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
(1)肺肾气虚证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肺汤加减。
(2)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止咳化痰。
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细目七 慢性呼吸衰竭
1.痰浊阻肺证
治法:化痰降气,活血化瘀。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肺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
方药:补肺汤合参蚧散加减。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健脾,化湿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4.痰蒙神窍证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止痉。
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5.阳微欲脱证
治法:益气温阳,固脱救逆。
方药:独参汤灌服,同时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细目三 慢性心力衰竭
1.心肺气虚证
治法:补益心肺。
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
2.气阴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味。
3.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疏肝通络。
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阳虚饮停证
治法:益气温阳,蠲饮平喘。
方药:真武汤加减。如喘促明显,加参蛤散。
5.心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心肾。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6.痰饮阻肺证
治法:宣肺化痰,蠲饮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
细目五 快速性心律失常
1.心神不宁证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气血不足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方药:生脉散加减。
5.痰火扰心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6.心脉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
7.心阳不振证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细目六 缓慢性心律失常
1.心阳不足证
治法:温补心阳,通脉定悸。
方药:人参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2.心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心肾,温阳利水。
方药:参附汤合真武汤加减。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养心通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4.痰浊阻滞证
治法:理气化痰,宁心通脉。
方药:涤痰汤加减。
5.心脉痹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细目七 心脏性猝死
1.气阴两脱证
治法:益气救阴。
方药:生脉散加减。
2.痰蒙神窍证
治法:豁痰活血,开窍醒神。
方药:菖蒲郁金汤加减。
3.元阳暴脱证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
细目八 原发性高血压
1.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内盛证
治法:祛痰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内停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平潜肝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5.肾阳虚衰证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细目十 心绞痛
1.心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浊闭阻证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痹。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3.阴寒凝滞证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
6.心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丸加减。
7.心肾阳虚证
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
细目十一 心肌梗死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寒凝心脉证
治法:散寒宣痹,芳香温通。
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3.痰瘀互结证
治法:豁痰活血,理气止痛。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滋阴,通脉止痛。
方药: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减。
6.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阳利水,通脉止痛。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7.心阳欲脱证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
细目十二 心脏瓣膜病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味。
2.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养心,活血通脉。
方药:独参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3.心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心肾,化气行水。
方药:参附汤合五苓散加减。
4.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肾助阳,泻肺行水。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5.心阳虚脱证
治法:补虚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减。
细目十三 病毒性心肌炎
1.热毒侵心证
治法: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方药:银翘散加减。
2.湿毒犯心证
治法:解毒化湿,宁心安神。
方药:葛根芩连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心阴虚损证
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5.阴阳两虚证
治法:益气温阳,滋阴通脉。
方药:参附养荣汤加味。
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细目一 急性胃炎
1.寒邪客胃证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2.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止痛。
方药:清中汤加减。
3.食积气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调理气机。
方药:保和丸加减。
4.肝气犯胃证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5.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理气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6.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补脾胃,散寒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7.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细目二 慢性胃炎
1.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
方药:三仁汤加减。
4.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益胃汤加减。
5.胃络瘀阻证
治法:化瘀通络,和胃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细目三 消化性溃疡
1.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2.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3.胃阴不足证
治法:健脾养阴,益胃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4.肝胃郁热证
治法:清胃泄热,疏肝理气。
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5.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和胃。
方药: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
细目四 胃 癌
1.痰气交阻证
治法:理气化痰,消食散结。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3.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方药: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4.胃热伤阴证
治法:清热和胃,养阴润燥。
方药:玉女煎加减。
5.瘀毒内阻证
治法:理气活血,软坚消积。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6.痰湿阻胃证
治法:燥湿健脾,消痰和胃。
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减。
7.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营。
方药:八珍汤加减。
细目五 肝硬化
1.气滞湿阻证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2.寒湿困脾证
治法:温中散寒,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3.湿热蕴脾证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肝脾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化气行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5.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补脾,化气利水。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6.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养肝肾,化气利水。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细目六 原发性肝癌
1.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湿热瘀毒证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3.肝肾阴虚证
治法:养阴柔肝,软坚散结。
方药: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
细目七 溃疡性结肠炎
1.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白头翁汤加味。
2.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肾阳虚证
治法:健脾温肾止泻。
方药:四神丸加味。
4.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痛泻要方加味。
5.阴血亏虚证
治法:滋阴养血,清热化湿。
方药:驻车丸。
6.气滞血瘀证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膈下逐淤汤加减。
细目八 上消化道出血
1.胃中积热证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肝火犯胃证
治法:泻肝清胃,降逆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脾不统血证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4.气随血脱证
治法:益气摄血,回阳固脱。
方药: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细目一 慢性肾小球肾炎
1.本证
(1)脾肾气虚证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
方药:异功散加味。
(2)肺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肾。
方药:玉屏风散和金匮肾气丸加减。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2.标证
(1)水湿证
治法:利水消肿。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2)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三仁汤加减。
(3)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4)湿浊证
治法:健脾化湿泄浊。
方药:胃苓汤加减。
细目二 肾病综合征
1.风水相搏证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毒浸淫证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利湿,利水消肿。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5.脾虚湿困证
治法:温运脾阳,利水消肿。
方药:实脾饮加减。
6.肾阳衰微证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细目三 尿路感染
1.膀胱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2.肝胆郁热证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通淋。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石苇散加减。
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4.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细目五 慢性肾衰竭
1.本虚证
(1)脾肾气虚证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肾平肝。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5)阴阳两虚证
治法:温扶元阳,补益真阴。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全鹿丸加减。
2.标实证
(1)湿浊证
治法:和中降逆,化湿泄浊。
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湿热证
治法:中焦湿热宜清化和中;下焦湿热宜清利湿热。
方药:中焦湿热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湿热以四妙丸加减。
(3)水气证
治法:利水消肿。
方药: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
(4)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5)肝风证
治法:镇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第五单元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细目一 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
4.虫积证
治法:杀虫消积,补益气血。
方药: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
细目二 再生障碍性贫血
1.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益气养血。
方药: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肾阳亏虚证
治法:补肾助阳,益气养血。
方药: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3.肾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助阳,益气补血。
方药: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6.热毒壅盛证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细目三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1.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2.脾肾亏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右归丸加减。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减。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5.外感温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玉女煎加减。
细目四 急性白血病
1.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
2.痰热瘀阻证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解毒。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五阴煎加味。
5.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
细目五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阴虚内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祛瘀。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
2.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4.热毒壅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扶正祛邪。
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细目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热妄行证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清热止血。
方药: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
3.气不摄血证
治法:益气摄血,健脾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4.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第六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细目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气滞痰凝证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肝火旺盛证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消瘿散结。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消瘿散结。
方药:生脉散加味。
细目二 亚急性甲状腺炎
1.肝胆郁热证
治法:清肝泻胆,消肿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清热,软坚散结。
方药:清骨散加减。
3.痰瘀互结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4.脾阳不振证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细目三 糖尿病
1.阴虚燥热证
(1)上消(肺热伤津证)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减。
(3)下消(肾阴亏虚证)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3.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
方药: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脉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6.并发症
(1)疮痈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六一散加减。
(2)白内障、雀目、耳聋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羊肝丸、磁朱丸加减。
细目五 痛 风
1.风寒湿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2.风湿热郁证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3.痰瘀痹阻证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饮加减。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第七单元 风湿性疾病
细目一 类风湿关节炎
1.活动期
(1)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方药:四妙丸加减。
(2)阴虚内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祛风通络。
方药:丁氏清络饮加减。若兼湿热者,当合以三妙散清热祛湿。
(3)寒热错杂证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湿。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缓解期
(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
(2)肝肾亏损,邪痹筋骨证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细目二 系统性红斑狼疮
1.气营热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2.阴虚内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
3.热郁积饮证
治法:清热蠲饮。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
4.瘀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5.脾肾两虚证
治法:滋肾填精,健脾利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6.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7.脑虚瘀热证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8.瘀热伤肝证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细目一 癫 痫
1.风痰闭阻证
治法: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
2.痰火扰神证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3.瘀阻脑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4.心脾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方药: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5.心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方药: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细目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
治法:平肝息风,育阴潜阳。
方药:镇肝息风汤加减。
2.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
治法:补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3.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
治法:豁痰化瘀,通经活络。
方药: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细目四 脑血栓形成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治法:通腑泻热,化痰理气。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息风。
方药:镇肝息风汤加减。
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
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7.痰热内闭清窍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继以羚羊角汤加减。
8.痰湿壅闭心神证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息风。
方药: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细目五 脑栓塞
中医辨证论治参见本单元“细目四”。
细目六 腔隙性梗死
中医辨证论治参见本单元“细目四”。
细目七 脑出血
中医辨证论治参见本单元“细目四”。
细目八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医辨证论治参见本单元“细目四”。
细目九 血管性痴呆
1.髓海不足证
治法:补精填髓养神。
方药:七福饮加减。
2.脾肾两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还少丹加减。
3.肝肾阴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4.痰浊阻窍证
治法:健脾益气,豁痰开窍。
方药:洗心汤加减。
5.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开窍醒神。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细目十 Alzheimer病
辨证论治可参照本单元“细目九”。
心肝火旺证
治法:清心平肝,醒神开窍。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安宫牛黄丸。
细目十一 帕金森病
1.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息风通络。
方药: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虚证
治法:补肾养阴,柔肝息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
3.风痰阻络证
治法:行气化痰,息风通络。
方药:导痰汤加减。
4.血瘀动风证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阳两虚证
治法:阴阳双补,兼以息风。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第十单元 内科常见危重症
细目一 休克
1.气阴耗伤
治法:益气固脱,敛阴生脉。
方药:生脉散。
2.真阴衰竭
治法:育阴潜阳,复脉救逆。
方药:三甲复脉汤加减。
3.阳气暴脱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加味。
4.热毒炽盛
治法:清里泄热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
5.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开闭,活血通脉。
方药:四逆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6.心气不足
治法:补养心气。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第十一单元 肺系病证
细目一 感冒
1.风寒束表证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附: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2.阴虚感冒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加减。
细目二 喘证
1.实喘
(1)风寒壅肺证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4)痰浊阻肺证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肺气郁痹证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十二单元 心系病证
细目一 不寐
1.肝火扰心证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热扰心证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证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4.心肾不交证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5.心胆气虚证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细目二 厥证
1.气厥
(1)实证
治法:开窍,顺气,解郁。
方药: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2)虚证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方药:四味回阳饮加减。
2.血厥
(1)实证
治法:平肝潜阳,理气通瘀。
方药: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
(2)虚证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
3.痰厥
治法:行气豁痰。
方药:导痰汤加减。
第十三单元 脾系病证
细目一 痞满
(一)实痞
1.饮食内停证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方药:保和丸加减。
2.痰湿中阻证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药:二陈平胃汤加减。
3.湿热阻胃证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方药: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4.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方药: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二)虚痞
1.脾胃虚弱证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方药:益胃汤加减。
细目二 腹痛
1.寒邪内阻证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2.湿热壅滞证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3.饮食积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4.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5.瘀血内停证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6.中虚脏寒证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细目三 泄泻
1.寒湿内盛证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2.湿热伤中证
治法:清热燥湿,分利止泻。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3.食滞肠胃证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方药:保和丸加。
4.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5.肾阳虚衰证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加减。
6.肝气乘脾证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加减。
细目四 便秘
(一)实秘
1.热秘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2.气秘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减。
3.冷秘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二)虚秘
1.气虚秘
治法:益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加减。
2.血虚秘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加减。
3.阴虚秘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加减。
4.阳虚秘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减。
第十四单元 肝系病证
细目一 胁痛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瘀血阻络证
治法:祛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4.肝络失养证
治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加减。
细目二 积聚
1.聚证
(1)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
(2)食滞痰阻证
治法: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方药:六磨汤加减。
2.积证
(1)气滞血阻证
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2)瘀血内结证
治法: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
方药: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3)正虚瘀结证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方药: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细目三 鼓 胀
1.气滞湿阻证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2.水湿困脾证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3.水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瘀结水留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5.阳虚水盛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药: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6.阴虚水停证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细目四 眩晕
1.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3.肾精不足证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方药:左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阻窍证
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第十五单元 肾系病证
细目 水肿
(一)阳水
1.风水泛溢证
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毒侵淫证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水湿浸渍证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4.湿热壅盛证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二)阴水
1.脾阳虚衰证
治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
2.肾阳衰微证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3.瘀水互结证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
第十六单元 气血津液病证
细目一 郁证
1.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郁化火证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3.痰气郁结证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4.心神失养证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5.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6.心肾阴虚证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细目二 血证
1.鼻衄
(1)热邪犯肺证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药:桑菊饮加减。
(2)胃热炽盛证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玉女煎加减。
(3)肝火上炎证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4)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2.齿衄
(1)胃火炽盛证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3.咳血
(1)燥热伤肺证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桑杏汤加减。
(2)肝火犯肺证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阴虚肺热证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4.吐血
(1)胃热壅盛证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肝火犯胃证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气虚血溢证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5.便血
(1)肠道湿热证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2)气虚不摄证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睥汤加减。
(3)脾胃虚寒证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药:黄土汤加减。
6.尿血
(1)下焦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2)肾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3)脾不统血证
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4)肾气不固证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7.紫斑
(1)血热妄行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十灰散加减。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茜根散加减。
(3)气不摄血证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细目三 痰饮
1.痰饮
(1)脾阳虚弱证
治法:温脾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饮留胃肠证
治法:攻下逐饮。
方药: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2.悬饮
(1)邪犯胸肺证
治法:和解宣利。
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
(2)饮停胸胁证
治法:泻肺祛饮。
方药: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加减。
(3)络气不和证
治法:理气和络。
方药: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4)阴虚内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3.溢饮
治法:发表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4.支饮
(1)寒饮伏肺证
治法: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细目四 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证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2.心血不足证
治法:养血补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减。
4.邪热郁蒸证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细目五 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减。
2.血虚发热证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3.气虚发热证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4.阳虚发热证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5.气郁发热证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6.痰湿郁热证
治法:燥湿化痰,清热和中。
方药: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7.血瘀发热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细目六 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加减。
2.心气虚证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七福饮加减。
3.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4.肾气虚证
治法:益气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二)血虚
1.心血虚证
治法:养血宁心。
方药:养心汤加减。
2.肝血虚证
治法: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加减。
(三)阴虚
1.肺阴虚证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2.心阴虚证
治法:滋阴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3.胃阴虚证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
4.肝阴虚证
治法:滋养肝阴。
方药:补肝汤加减。
5.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左归丸加减。
五脏的阴虚在临**均较常见,而以肾、肝、肺为主,且以肝肾为根本。
(四)阳虚
1.心阳虚证
治法:益气温阳。
方药:保元汤加减。
2.脾阳虚证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3.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右归丸加减。
第十七单元 肢体经络病证
细目一 痿证
1.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2.肺热津伤,筋失濡润证
治法: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3.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
4.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证
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5.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证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大补阴煎加减。
细目二 腰痛
1.寒湿腰痛证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味。
2.湿热腰痛证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3.瘀血腰痛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4.肾虚腰痛证
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
方药:偏阳虚者,以右归丸为主方;偏阴虚者,以左归丸为主方。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治腰痛
第二篇:中西医执业医师技能总结
1.霍夫曼征:医师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持患者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用拇指快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如引起其余四指轻度掌屈反应为阳性。(神经病理反射,上肢锥体束征)
2.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小腿,右手持叩诊锤柄部末端的钝尖部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指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彬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成扇形分开,称巴彬斯基征阳性。(椎体束病损,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而出现的异常反射)3.拉塞格征: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压在一侧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以上,如不到30°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阳性。(坐骨神经根受到刺激的表现,见于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炎)4.凯尔尼格征:患者去枕仰卧,一腿伸直,医师将另一下肢先屈髋屈膝成直角,然后抬小腿伸直其膝部,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小于135°时就出现抵抗,且伴有疼痛及屈肌痉挛时为阳性。以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另一侧。
5.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曲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6.大鱼际揉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
操作要点:① 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② 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③ 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节律。④ 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7.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8.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
9.拿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成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曲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操作要点:① 前臂放松,手掌空虚。② 捏拿方向与肌腹垂直。③ 动作要有连贯性。
④ 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⑤ 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间关节不动。
10.锁骨上窝淋巴结触诊: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面对患者,用右手检查患者的左锁骨上窝,用左手检查其右锁骨上窝。检查时将食指和中指屈曲并拢,在锁骨上窝进行触诊,并深入锁骨后深部。
11.气管定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颈部保持自然正中位置。医师分别将右手的食指和无名指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中指在胸骨上切迹部位置于气管正中,观察中指是否在食指和无名指的中间。12.墨菲氏征:医师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先以左手拇指指腹用适度压力钩压右肋下部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突然屏气,为墨菲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13.脊柱叩击痛:直接叩诊法,患者取坐位,医师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个脊柱棘突,了解患者是否有叩击痛;间接叩诊法,患者取坐位,医师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了解患者的脊柱是否有疼痛。
14.脊柱压痛:患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医师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了解患者是否有压痛。
15.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区做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增高或颈强直。在除外颈椎或颈部肌肉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克尼格氏征(克氏征)kernig: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阵挛,则为阳性。
布鲁金斯氏征(布氏征)brudzinski: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只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16.跟腱反射(踝反射):患者仰卧,髋及膝关节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开。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为骶髓1-2关节。
17.脊柱弯曲度检查: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轻度侧弯时需借助触诊确定,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18.脊柱的活动度:让患者做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以观察脊柱的活动情况及有无变形。
1、请演示锁骨上淋巴结的触诊?答: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让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2、请演示墨菲征(Murphy)的检查方法,并指出阳性的临床意义? 答:医师以人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3、请检查触觉语颤的检查?答: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常,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4、请演示对光反射检查?答: A、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光源自外侧迅速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B、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左手隔开两眼,光源自外侧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对侧瞳孔受检者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
5、请演示肺部的间接叩诊?答: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6、请演示肺部的直接叩诊?答: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7、请演示肺部听诊并说出听诊肺部的内容? ①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②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
诊3个部位,后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③呼吸音:A.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B.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音分布部位外,其余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增粗均为异常。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则为异常。④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正常人听不到啰音。⑤语音共振: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正常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检查时要在两侧胸部对称部位比较听诊,如发现增强、减弱则为异常。⑥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8、请演示肝脏上界的叩诊?答: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9、请演示汞柱血压计测量上肢血压的方法? 血压(间接测量法)(1)检查血压计;关键: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2)肘部置位正确;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10、请演示甲状腺触诊检查。答: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11、请演示颈部浅表淋巴结的触诊?(1)颈部淋巴结检查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2)腋窝淋巴结检查 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
12、请演示心脏瓣膜听诊区位置及听诊顺序? 答:(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2)
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 肺动脉区 主动脉区 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13、请演示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 答: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 界(cm)
肋 间
左 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注: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14、请演示腹部液波振颤(波动感)的检查方法? 答: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
15、请演示右下腹疼痛的病人进行压痛和反跳痛的检查? 答: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16、请作心脏触诊检查的演示? 答⑴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
17、请演示腹壁反射的检查及听诊肠鸣音? 答:腹壁反射的检查: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肠鸣音听诊: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②顺序:左至右,下至上。③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
④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⑤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18、请演示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答:腹腔内游离腹水>1000ml: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19.请演示踝阵挛、角膜反射的检查? 答:踝阵挛: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医师一手持病人小腿,一手持病人足掌前端,用力向上使踝关节过伸,阳性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眼睛注视内上方或一侧检查者竖起的食指,避免其直视棉签,用细棉签由角膜外缘处轻触其角膜。正常时可见被检侧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同时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20、请进行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和霍夫曼征(Hoffmann征)检查? 答:巴彬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霍夫曼征:医师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及食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拉,然后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伸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为阳性。
21、请演示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奥本汉姆征(Oppenheim征)的检查? 答:巴彬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奥本汉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22、请演示脾脏的触诊? 答:①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②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③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
23、如何进行颈抵抗、布氏征检查? 答:颈抵抗检查操作:病人仰卧,颈部放松,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上拖被检者枕部,被动做屈颈动作。如抵抗增强,即为颈强直;-布氏征检查操作:被检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拖起被检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被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24、请演示肾脏的触诊方法? 答: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深呼吸。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托住其右腰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方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触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前方而托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肾,正常人肾一般不易触及。
25、请演示肝脏触诊单手触诊法的操作? 答: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二、中医操作
1、请演示指切进针法操作? 答案: ⑴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左输穴的旁边;⑵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⑶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请演示常用的闪火拔罐方法? 答案:⑴暴露应拔罐的部位;⑵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⑷根据不同要求确定具体拔罐时间。
4、如何按虚实? 答案:脉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为里证,脉虚(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为虚证。
5、请演示艾条雀啄灸的操作?
答案:⑴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⑵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⑶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⑷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6、请演示夹持进针法操作? 答案:⑴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⑶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7、请演示寸口脉诊的操作? 答案:⑴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⑵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⑷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⑸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8、请演示艾条温和灸的操作? 答案:⑴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2cm~3cm左右进行熏烤;⑵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5分钟~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⑶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9、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黄腻苔主何证? 答案: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质与苔色两个方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10、如何望舌下脉络? 答案:正常:脉络不粗,也无分枝和瘀点。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属肝郁失疏,瘀血阻络。若络脉青紫曲张且粗张为痰热内阻或寒凝血瘀。
11、如何望舌体? 答案:⑴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⑵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⑶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⑷望舌质部位顺序:先舌尖、舌侧、舌根;⑸望舌形、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
12、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
答案:⑴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⑵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13、请演示揉法的操作?
答案:⑴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⑵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⑶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14、如何按手足?其内容有那些? ⑴按手足: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②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③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④比较诊法: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⑤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指尖、中指。
⑵内容:①主要探明寒热。一般手足俱冷的是阳虚阴盛,属寒;手足俱热多为阳盛或阴虚,属热。②辨别外感病或内伤病。手足的背部较热,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为内伤发热。③分别里热还是表热: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④儿科方面,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尖独冷,为麻痘将发之象。
15、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阳气盛衰。若除按热甚,久按热反轻,热在表;若久按热反甚,热自内向外蒸发,为热在里)、润燥以及肿胀(按之凹陷,不能即起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为气肿)。
第三篇:中西医执业医师介绍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介绍: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中医医师经注册取得由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保健活动。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形式
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式考试,为病历考试、基本损伤与体格检查考试、临床答辩考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医学综合笔试为标准化考试,全部采用选择题题型。分为A型和B型题,共有A1、A2、B1三种题型。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综合笔试部分采取标准化考试方式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承担国家一级的具体考试工作。实践技能考试由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目的和意义
出台《执业医师法》对我国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以下简称中医医师)实施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医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其权益,保护人们健康安全;同时,也是与国际上对医师的管理制度接轨,便于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篇:中西医执业医师肺结核考点总结
医疗http://ylws.huatu.com/
中西医执业医师肺结核考点总结
在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肺结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医疗卫生考试网现在给大家总结如下,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概念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本病多呈慢性过程,以低热、盗汗、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痨”范畴。西医的病因
病原学: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的发病机制
(1)细胞免疫性机制(保护):巨噬细胞和吞噬或者包围结核菌。
(2)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破坏+迟发):结核菌在进入人体4-8周才会出现反应。局部病灶:肺的渗出,干酪样坏死;全身反应:发热、乏力、食欲下降、PPD试验阳性。临床表现
症状:(1)全身症状:发热为肺结核最常见的全身性中毒症状,表现为长期低热,多见于午后,可伴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1)胸片:早期;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医疗http://ylws.huatu.com/
(2)痰找结核菌:诊断最可靠,传染性的判断,关于指导治疗;(3)结核菌素试验
【注意】阳性(++)不能确诊,只能确定有抗体,曾经被感染过。强阳性(+++)判断结核现在为活动期。
西医治疗
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
抗结核的一线药物:异烟肼(H)副作用:周围神经炎;利福平(R)副作用:出现排泄物橘红色改变;链霉素(S)副作用:耳毒性、肾毒性;吡嗪酰胺(Z)副作用:高尿酸,肝损害
乙胺丁醇(E)为抑菌药,其他上述均为杀菌药。副作用:视神经炎,儿童不用此药。【治疗方案】三、四、五
初治和复治是看患者有没有化疗史,涂阳和涂阴是指患者痰里有没有结核菌。(1)初治涂阴——用三种(HRZ)(2)初治涂阳——用四种(HRZE)(3)复治涂阳——用五种(HRZSE)对于有咯血的病人,判断出血量,小量口服止血药;大量要使用垂体后叶素,患侧卧位,咯血的抢救:头高脚底,解除呼吸道梗阻。
中医的辨证论治 肺阴亏损证——月华丸;阴虚火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气阴耗伤证——保真汤;阴阳两虚证——补天大造丸。【记忆口诀】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医疗http://ylws.huatu.com/
肺阴亏损找月华,火旺百合秦艽加,气阴耗伤需保真,阴阳两虚补天造。原文链接:http://ylws.huatu.com/yszg_jcll/20170619/1570196.html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第五篇:儿科学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总结
儿科学
第一单元 儿科学基础
一、小儿生长发育
1、体重:1周岁内:1-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7-12个月=6+0.5*月龄2岁-12岁:体重=年龄*2+8
2、身长:出生约50cm,第一年长25cm
2-12岁身长=年龄*7+703、头围:新生儿34cm,1岁头围46cm,2岁约48cm
4、胸围:出生时32cm,1-1.5岁胸围=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年龄+头围-1
5、囟门:前囟关闭年龄是:12-18个月
6、新生儿期呼吸:40-45 脉搏:120-140血压:收缩压=80+年龄*2舒张压=收缩压*2/3
二、小儿营养 蛋白质10-15%
脂肪25-30%――供给热量的重要来源 糖50-60%――热量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与无机盐 水溶性维生素是:VitB
三、小儿诊法
小儿望神的重点是(察目),首选观察:眼神
小儿形体望诊的顺序是: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
四、小儿体液平衡
1、小儿脱水程度:轻度:5%;中度:5-10%;重度:>10%
2、补液
(1)定量: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重度100-200(2)定性:原则:先盐后糖。
低渗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脱水:1/2张含钠液高渗脱水:1/3-1/5张含钠液
(3)定速:重度脱水:首选快速应用2:1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输注速度宜稍慢 第二单元 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
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
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2、病理性黄疸:生后24h或36h内,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
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轻度: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中医病机:阳气虚衰,寒凝血涩。首先区别虚与实 第三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一、上感
主要病原:90%以上是病毒特殊类型: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发热咽炎结合膜炎
二、急性支气管炎
诊断肺部体征:双肺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咳嗽或体们改变可减少或消失。
胸部X线表现:正常或有纹理增强。
三、肺炎 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
1、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1个月至2岁的婴儿
2、腺病毒肺炎:腺病毒引起。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
起病急骤,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咳剧 易发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脑病。
3、合胞病毒肺炎:多见于2岁以内。以高热、咳嗽、喘憋为主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X线表现:以间质病变为主,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
4、支原体肺炎:学龄儿童易患。亚急性起病。中性粒增多。
体征与剧烈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
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1)心率>180次/分(2)呼吸>60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发绀(4)肝脏迅速增大
(5)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6)尿小或无尿,颜面或下肢水肿。治疗: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
耐药金葡菌首选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 支原体肺炎及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第四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一、病毒性心肌炎
多数前期有呼吸系统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主要病原体:柯萨奇乙组病毒 诊断标准:
1、急慢性心衰或心脑综合征
2、奔马律心心包磨擦音
3、心脏扩大
4、心电图有明显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中医分型:邪毒犯心;湿热侵心;痰瘀阻络;气阴亏虚;心阳虚弱
二、充血性心衰
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1岁以内
三、先天性心脏病
最常见的类型:室间隔缺损 第五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一、鹅口疮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感染。
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 临床特征:口腔粘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二、疱疹性口炎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发病年龄段:1-3岁
三、小儿腹泻
病原体: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
病毒感染为人类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 表现:大肠杆菌炎:多发于夏秋季。发热,先腹泻后呕吐病毒性肠炎:多发于9-11月。
发病急,多有发热和上感,常先呕吐后腹泻。
金葡菌肠炎:继发于肠道菌群失调后。中毒症状重霉菌性肠炎:多发于菌群失调后,常伴有鹅口疮。治疗:婴儿腹泻重度脱水首选补充液体:2:1等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第一天应补充的液体是:4:3:2液用于补充水分和供给热量选用:葡萄糖液等渗性脱水选用:3:2:1液
重度脱水血容量不足伴酸中毒时补:2:1等张含钠 第六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诊断:急性起病,1-3周前有链球菌感染史浮肿、高血压和血尿。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4-8周内总补体及C3下降
2、治疗:青霉素――清除体内残存的链球菌
3、常见并发症:严重循环充血和急性心衰
二、肾病综合征
1、诊断: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水肿大量蛋白尿定量标准:>每日50mg/kg 临床特征最重要高胆固醇血症的标准:>5.7mmol/l
2、分型:
(1)单纯性:2-7岁。高度浮肿,呈凹陷性。
(2)肾炎性:>7岁。水肿较轻。还需具备血尿(两周内3次尿沉渣红细胞>10个/HP);反复出现高血压;持续性氮质血症
(血尿素氮>10.71);血总补体或C3反复降低。四项之一。
3、治疗: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
4、常见并发症: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感染;低血容量和休克。
第七单元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一、化脓性脑膜炎
1、病原体:肺炎球菌最多见
新生儿以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为主; 婴幼儿以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 年长儿以金葡菌多见。
2、临床表现:感染中毒证、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
新生儿期:感染中毒症状重而脑膜刺激症状轻。2岁以内:症状趋于典型
2岁以上:头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脑膜刺激征 病菌:肺炎双球菌:多妇于1岁以内,冬春多见
流感杆菌:多见于3个月至3岁
葡萄球菌:各年龄组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大肠杆菌:多见于新生儿。
3、化验:血象特征:WBC总数明显增高,中粒明显增高脑脊液:外观混浊,压力高。
4、常见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婴儿多见);脑积水
5、治疗:
(1)抗生素应早期足量联合用药。青霉素
肺炎双球菌:青霉素+氯霉素 流感杆菌: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
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 金葡菌:半合成类青霉素
(2)颅内压高: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剂
二、病毒性脑炎
1、病原体:虫媒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2、表现:发热、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反复惊厥。
3、化验:脑脊液:多观清亮或微混,WBC轻度增多,先以中性为主,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中度升高,糖含量正常。
4、治疗: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
对重症、急性期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癫痫
第八单元 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多发性抽动症
病位在肝,常涉及心、脾、肾三脏。肝风痰火胶结成疾。好发年龄 :6-14岁 第九单元 造血系统疾病
一、营养性贫血
以脏腑辨证为主,兼用气血阴阳辨证。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诊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血小板计数<100。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急性型<6个月;慢性型>6个月。
2、分型:
急性型:好发于婴幼儿时期,春季发病高。病前1-3周或同时伴有病毒感染。起病急,以自发性皮肤和粘膜出血为突出表现。
慢性型: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病前多无病毒感染史。第十单元 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
一、支气管哮喘
1、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
喘息发作>3次 肺部出现哮鸣音 喘息突然发作 有其他过敏史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2、3岁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
喘息呈反复发作者 发作时肺部闻及哮鸣音平喘药有明显疗效。
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2)用支气管舒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庭过敏史。
二、风湿热
1、病原体:A组b型深血性链球菌感染
2、病变主要侵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脑、皮肤、浆腊及血管
3、心瓣膜病受累:二尖瓣为主。主动脉瓣次之。
4、主要病理改变:全身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
5、表现: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关节炎; 舞蹈病;
皮下结节――风湿活动的显著标志。环形红斑
6、治疗:以关节炎或发热为主:阿司匹林有中度至重度心脏炎: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复发:首选长效青霉素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
1、主要病理改变: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2、表现
四、过敏性紫癜
1、病因:细菌和病毒感染。以链球菌所致的上感为多见
2、表现:发病急,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 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伴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肾损害
五、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1、中医病位:肺胃。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主。
2、诊断: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最早症状(2)双侧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3)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或肛周脱屑
(5)躯干部多形充血性红斑(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发病的主要年龄:<5岁
3、化验:急性期WBC、中粒增高。血液高凝。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
4、治疗:首选阿司匹林 第十一单元 营养性疾病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化验特征性改变: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发病年龄:主要见于3岁以下
3、最常见的维生素缺乏是:维生素A缺乏
4、最常见的并发症:营养性贫血
二、佝偻病
1、病因:维生素D缺乏
2、分期:
活动早期(初期):2-3个月起,烦躁多哭,多汗,枕秃。
钙磷乘积稍低,碱性磷酸酶大多增高。
活动期(激期):出现骨骼病变:颅骨软化(3-6个月婴儿);方颅(多见于5-9个月以上小儿);前囟迟闭;肋骨串珠;郝氏沟;鸡胸或漏斗胸。腿畸形。肌肉松弛,贫血及肝脾肿大。
血钙可稍低,血磷下降明显,钙磷乘积<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
恢复期:骨骺重现临时钙化带。碱性磷酸酶1个月后达正常 后遗症期:骨骺畸形。
三、手足搐搦症
1、表现:惊厥(婴儿期常见)、手足搐搦(>2岁)和喉痉挛。
2、病因:血钙降低
3、止惊治疗:水合氯醛灌肠或苯巴比妥钠肌注 第十二单元 感染性疾病
一、麻疹
1、病原体:麻疹病毒。
2、年龄:6个月-5岁
3、季节:冬春季
4、传播途径:带病菌的飞沫传入呼吸道
5状明显,咳嗽较重。皮疹呈暗红斑丘疹,顺序依次为头面部、颈、躯干、四肢。疹退后有细小脱屑。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特征:麻疹粘膜斑
6、常见并发症:肺炎
7、中医治疗
(1)顺证:初热期(疹前期)――宣毒发表汤加减见形期(出疹期)――清热透表汤加减恢复期(疹回期)――沙参麦冬汤(2)逆证:麻毒闭肺――麻杏石甘汤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二、风疹
1、病原体:风疹病毒
2、表现:
潜伏期:18天左右
前驱期:2日,低热或中度发热,咽炎,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待皮疹出透后,逐渐缩小。
发疹期:发热半天-1日出疹。先见面部,24小时内波及全身。皮疹为麻疹样斑丘疹,疹退后无色素沉着。肝脾轻度肿大
3、中医辨证
邪郁肺卫――银翘散 邪入气营――透疹凉解汤
三、幼儿急疹
1、年龄:6-18个月
2、表现:突发高热,高热时可有惊厥,颈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较轻。发热3-5天出疹,皮疹为不规则小型的玫瑰斑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躯干较多一天出齐,1-2日后消退,不留痕迹。
四、水痘
1、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五、猩红热
1、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临床特征:发热1-2天出疹,高热中毒症状重,有咽峡炎、杨梅舌、环口疮白圈、帕氏线,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3-5天疹退,1周后全身呈片脱皮。
3、并发症:急性肾炎。咽后壁脓肿,甚至颈部蜂窝组织炎。中毒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脑膜炎等。
4、治疗:青霉素是首选中医辨证治疗:
邪侵肺卫――解肌透痧汤 毒在气营――凉营清气汤 疹后伤阴――沙参麦冬汤
六、流行性腮腺炎
1、病原体:腮腺炎病毒。冬春多见
2、临床特征: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
3、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
4、中医辨证治疗
温毒在表――柴胡葛根汤 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 邪陷心肝――清瘟败毒饮 毒窜睾腹――龙胆泻肝汤
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1、病病:痢疾杆菌。
2、表现: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
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病因:EB病毒感染。
中医:热、毒是主要病因;痰、瘀是主要病理产物。
2、表现:持续高热,两侧颈淋巴结肿大,咽峡部充血。肝脾肿大,出现皮疹。
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达10%。血清中出现嗜异性IgM抗体。
3、治疗――清热解毒,化瘀袪痰 第十三单元 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