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商务概论 习题与答案
《电子商务概论》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在Amazon.com 站点买过书并再次访问该站点时,屏幕上将建议你购买几种你可能喜欢的书,这属于Amazon.com站点的(B)A.网站推广 B.销售个性化
C.内容选择 D.内容的更新
2.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B)
A.物流、资金流、事务流
B.资金流、物流、信息流
C.资金流、物流、人才流
D.交易流、信息流、物流
3.什么协议是用于开放网络进行信用卡电子支付的安全协议。(C)A.SSL B.TCP/IP C.SET D. HTTP
4.Internet上常用的网上支付方式是:(C)
A.电子现金
B.电子支票
C.信用卡
D.其他
5.电子商务中大量使用EDI,其中文意思为:(A)
A.电子数据交换
B.电子数据库 C.电子数据系统
D.增值网络
6.在企业Web网的创建中,企业不需要专门申请IP地址和域名的方式是(B)A.自己建设和管理
B.使用服务器托管
C.使用自己的IP地址
D.其他
7、正确的URL格式为(A)
A(协议)://(主机名):(端口号)/(文件路径)/(文件名)B(主机名)://(协议):(端口号)/(文件路径)/(文件名)C(协议)://(主机名):(端口号)/(文件名)/(文件路径)D(协议)://(端口号):(主机名)/(文件路径)/(文件名)
8、TCP是传输控制协议,IP协议又称(C)A 局域网协议 B 广域网协议 C 互连网协议 D 内联网协议
9、Internet上计算机的IP地址有哪两种表示形式(A)A IP地址和域名 B IP地址和中文域名 C IP地址和网络 D 网络和域名
10、一个标准的HTML文件是以标记开始,并以什么标记结束(D)A B C
11、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下列较正确的说法是(C)A 病毒侵入后,立即活动 B 病毒侵入后,一般不立即活动,条件成熟后也不作用
C 病毒侵入后,一般不立即活动,需要等一段时间,条件成熟后才作用 D 病毒侵入后,需要等一段时间才作用
12、网站模版是指网站内容的总体结构和(A)A 页面格式总体规划 B 网页制作规划 C 动画制作规划 D 数据库规划
1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网上商店订单处理流程的关键因素(A)A 价格因素 B 时间因素
C 成本因素 D 供货准确性因素
14、要使网上交易成功首先要能确认对方的(A)A 身份 B 信用程度 C 资金多少 D 是否上网
15、数字证书采用公钥体制,即利用一对互相匹配的密钥进行(B)A 加密 B 加密、解密 C 解密 D 安全认证
16、数字证书的作用是证明证书中列出的用户合法拥有证书中列出的(D)A 私人密钥 B 加密密钥 C 解密密钥 D 公开密钥
17、在电子钱包内可以装入各种(A)A 电子货币 B 数字证书 C 用户资料 D 认证资料
18、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是(D)。A.中国银行 B.招商银行
C.农业银行 D.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19、为网络用户提供和管理资源的计算机是(A)A.服务器 B.工作站 C.客户机 D.网关
20、(B)具有匿名性。
A.银行卡 B.电子现金 C.电子支票 D.智能卡
21第三利润源是:(D)
A.节约原材料费用 B.提高劳动生产力 C.节约制造成本 D.节约物流引用
22、关于防火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防火墙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病毒的入侵
B.防火墙是将未经授权的用户阻挡在内部网之外 C.防火墙主要是在机房出现火情时报警的 D.对网络安全不起作用
23、各节点通过通信线路与中心节点相连,这种拓扑结构是(B)。A.总线形拓扑 B.星形拓扑 C.环形拓扑 D.网状形拓扑
24、安全性最好的拓扑结构是(D)。A.总线形拓扑 B.星形拓扑 C.环形拓扑 D.网状形拓扑
25、用户先免费下载有关软件,试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D)A.网上订阅模式 B.付费浏览模式 C.广告支持模式 D.网上赠予模式
26、易保网(www.xiexiebang.com)属于:(B)A.传统保险网站
B.第三方保险商务平台 C.虚拟保险网站 D.门户网站
27、在企业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用来检查网络请求分组是否合法,保护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的技术是:(B)
A.防病毒技术 B.防火墙技术 C.差错控制技术 D.流量控制技术
28、ADSL是指(C)的简称
A.数字数据网 B.综合业务数据网 C.不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D.拨号上网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电脑】非同步数字用户专线。ADSL 在一对铜线上支持上行速率640Kbps到1Mbps,下行速率1Mbps到8Mbps,有效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
29、DDN是指(A)的简称。
A.数字数据网 B.综合业务数据网 C.不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D.拨号上网 DDN的全称是数字数据网,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
30、在电子交易过程中,如果一方对已达成的交易进行否认,就违背了(C)A、交易信息的保密性 B、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 C、交易各环节的不可否认性 D、交易的可控性
31、公钥机制利用一对互相匹配的(B)进行加密、解密 A、私钥 B、密钥 C、数字签名(D)协议
32、Internet网上支付是通过个人计算机与商家的Web服务器进行通信,通常商家要通过(D)来与银行网络进行联系
A、浏览器 B、网桥 C、路由器 D、支付网关
33、网上支付的组件有商户系统、电子钱包、支付网关和(D)A、金融机构 B、支付工具 C、中介机构 D、安全认证
34、不属于Internet主要功能的是(D)A、文件传输FTP B、远程登录Telnet C、WWW D、网络游戏
35、认证中心的核心职能是(A)A、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 B、验证信息
C、公布黑名单 D、撤销用户的证书
36、关于EDI系统说法错误的是(D)A、EDI系统软件环境包括格式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讯软件 B、采用EDI进行通信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与国际标准 C、EDI系统主要应用于有大量表单式数据处理的单位 D、EDI系统的通信费用较Internet 低
37、“物流”的概念最初源于(A)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38、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广告活动,恰当的做法是(C)A、对于相同的内容,频繁地向同一邮箱发送 B、如果有用户发送邮件进行咨询,不予理睬 C、选定目标,定向发送
D、内容冗长,并带有大量的图片信息
39、HTTP的全称是(B)A、文件传输协议 B、超文本传输协议 C、网络协议 D、用户数据报协
40、搜索引擎的功能是(B)A、告诉查询者包括该关键词信息的所有网站新闻
B、告诉查询者包括该关键词信息的所有网站地址,并提供该网站的链接 C、搜索引擎会告诉查询者包含该关键词信息的所有网页 D、搜索引擎会告诉查询者包含该关键词信息的所有类目
41、在商务活动的四种基本流中,(D)最为重要。
A、物流
B、商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42、下列关于电子商务的说法正确的是(D)A、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技术 B、电子商务就是建网站 C、电子商务是泡沫 D、电子商务本质是商务
43、认证中心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包括(D)A、假冒的防范
B、私钥的安全防范
C、认证人员违规的防范
D、违约的防范
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客户关系管理只注重吸引新顾客
B、客户关系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关系营销” C、交易营销更注重保留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关系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45、下列属于电子商务基础平台的是(A)A、内部网系统
B、身份认证
C、支付网关
D、客户服务中心
46、实现防火墙的主要技术不包括(A)A、安全认证技术 B、包过滤技术
C、应用网关
D、代理服务器技术
47、EDI系统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A、数据库
B、EDI标准
C、EDI软件及硬件
D、通讯网络
48、从系统构成来看,网络银行系统涉及的技术不包括(C)A、客户端技术 B、防火墙技术 C、数据库技术 D、后台业务处理技术
49、我国最早推出网上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是(C)A、中国银行 B、建设银行 C、招商银行 D、工商银行
50、Dell经营模式的核心就是:(D)A.买卖公平B.实时生产 C.大规模按单定制 D.与客户进行直接沟通
51、电子商务的流通渠道是:(B)A.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B.企业-消费者 C.企业-中介商-消费者 D.企业-零售商-消费者
52、Dell公司和海尔集团属于(C)类型的B2C电子商务企业。A.经营着离线商店的零售商 B.没有离线商店的虚拟零售企业 C.商品制造商 D.网络交易服务公司
53、中华食物网属于哪种交易模式的B2B网站?(C)A.综合网站 B.水平网站 C.垂直网站 D.大型企业B2B网站
54、电子商务网站软件建设的核心是:(D)A.客户定位 B.盈利模式 C.物流配送 D.内容设计
55、公司WWW展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C)A.同顾客建立联系 B.同潜在顾客建立联系 C.同顾客或潜在顾客建立联系 D.目标受众识别
56、采用虚拟主机技术需要维护的内容是:(A)A.自己的信息 B.与服务器相关的硬件 C.与服务器相关的操作系统 D.通信线路
57、网站优化的核心不包括:(C)A.对网站进行性能评估和测试 B.找到最佳实现方式
C.网站资源的优化合理分配 D.对用户资料库的汇总和分析
58、购物车的信息必须要存储下来,以供顾客后续检索使用,一种识别用户并保存其选择的方法是(B)。A.生成并保存SSL B.生成并保存Cookie C.生成并保存EFT D.生成并保存Active
59、电子商务的前提是:(A)A.商务信息化 B.商务国际化 C.交易国际化 D.交易网络化
60、在线商家要在互联网交易中处理结算卡,必须设置一个:(A)A.商家账户 B.专业账户 C.大众账户 D.个人账户
61、CA数字证书中不包含的信息有(C)A.CA的数字签名 B.证书申请者的个人信息 C.证书申请者的私钥 D.证书申请者的公钥信息
62、数字签名可以解决:(C)A.数据被泄露 B.数据被篡改 C.未经授权擅自访问 D.冒名发送数据或发送后抵赖
63、小型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主要是:(B)A.主机托管 B.虚拟主机 C.独立服务器 D.不能确定
64、按照信息搜集方法分类,Yahoo属于以下哪一类?(A)A.目录式搜索引擎 B.机器人搜索引擎 C.元搜索引擎 D.非全文数据库检索软件
目录(比如Yahoo!)返回的列表是由人工来编排的。这类引擎提供了一份人工按类别编排的网站目录。
65、呼叫中心的任务是:(C)A.提醒生产部门及时供货 B.向客户传达各种商品信息
C.通过有效解决疑难和问题来使客户满意 D.协调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
66、域名实质上是一种:(C)A.企业名称 B.企业标识 C.虚拟地址 D.网上商标
67、实现在线交易,最重要的是解决交易中的(B)问题。A.信誉 B.安全 C.法律 D.同步
68、(A)用来确认电子商务活动中各自的身份,实现网上安全的信息交换与安全交易。A.CA中心 B.网上银行 C.网上工商局 D.网上公安局
69、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是:(B)A.投资大 B.建立速度快 C.安全可靠性差 D.较少考虑硬件配置
70、如果将互联网视为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在网络上进行市场调查可看作是:(A)A.搜寻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
B.借助互联网对公司和消费者进行的市场调查 C.对互联网作为营销工具本身的特征进行调查 D.对互联网作为营销工具本身的效率进行调查
二、判断题
1.2.3.4.5.6.数字签名是否就是对报文的内容加密。F 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形式是否是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形式。T Intranet是否指公司内部运行TCP/IP协议的内部网。T 在WWW环境中,信息是以信息页的形式显示与链接的。T 主页是用户使用WWW浏览器访问Intranet上WWW服务器所看到的第一个页面。F URL是FTP的地址编码,采用URL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格式来描述各种信息资源F(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是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
7.HTTP协议是目前在WWW中应用最广的协议T 8.文件路径是指文件在服务器系统中的绝对路径F 9.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叫做网络协议T 10.在TCP/IP网络中,每一台主机必须有一个IP地址T 11.在全世界范围内,域名是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称为域名空间F(Internet的域名结构是树状的)12.超级链接表示若个对象之间的一种联系F 13.HTML是一种专门用来设计网站的计算机标记语言F(HTML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或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是WWW的描述语言。是网络的通用语言,一种简单、通用的全置标记语言。它允许网页制作人建立文本与图片相结合的复杂页面,这些页面可以被网上任何其他人浏览到,无论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电脑或浏览器。)
14.病毒程序大多夹在正常程序之中,很容易被发现F 15.“注意力经济”学说认为:信息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T 16.电子商务是协作经济: T 17.企业网站是公司的形象,是一项无形资产。T 18.使用智能卡需要智能卡读写设备。T 19.EDI通信软件的功能是发送与接收用户源文件。F(EDI软件的组成:转换软件:系统文件――平面文件;翻译软件:平面文件――EDI标准格式;通信软件: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DI系统交换中心邮箱)20.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发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F(我国《合同法》第34条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考虑到电子商务合同的特殊性,《合同法》还允许当事人另行约定合同成立的地点。)
21.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T 22.实现电子商务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呈层次型的“金字塔”结构。F(扁平式的)23.物流现已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T 24.借记卡可以透支一定的额度,信用卡不可以透支。T 25.物流存在于供、销环节,生产环节不存在物流。F 26.电子钱包只能装电子货币。T 27.电子支票主要用于小额支付,满足BtoC交易的支付需求。F 28.实现电子商务可以直接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生产指令,缩短生产周期。T 29.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消费者只要通过上网定购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就完成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F 30.在Web站点中,通常使用的导航方式有联机目录、导航条、文本链接、图像链接等。T 31.物流的总目标是要以最低的总成本实现既定的顾客服务水平。T 32.个人用户可以向认证中心申请安全电子邮件证书。T 33.在网上商店购物,基本上都要进行用户注册才能完成。T 34.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不能采用数据电文的形式,必须使用书面形式。F 35.浏览器的基本用途是允许用户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找、检索、采集、获取Web上的各种资源。T 36.EDI能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并减少信息传输的错误率T 37.EDI解决了消费者与企业间的信息传输问题F 38.开展电子商务存在风险,而传统商务活动则没有风险F 39.开展电子商务必须保证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一步到位F 40.保险公司建立网上保险系统的目的包括更好地满足投保人的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促进客户关系管理。T 41.第三方物流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之上。T 42.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企业、跨行业管理。T 43.电子证书是由特定的授权机构—CA中心发放,具有法律效力T 44.EDI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都不高,所以应用广泛。F 45.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就是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F 46.EDI数据是从一个计算机向另一个计算机传输的,但必须人工操作。F 47.公共政策和安全是所有电子商务应用和基础设施的两大支柱。F 48.只要具备信息的标准化和用户身份验证,就能在Internet上实现B2B电子商务。F(企业几个内部信息化)
49.根据PKI的结构,身份认证的实体需要有一对公钥。F(密钥)
50.物流是在供应链上产品由供应商到顾客的流通以及相反流向的退货流通。T 51.从调查角度看,WWW最大的缺点在于会有大量不精确信息出现。T 52.身份认证要求对数据和信息的来源进行验证,以确保发信人的身份。F(身份认证是判明和确认贸易双方真实身份的重要环节,包含识别和鉴别两个过程。)
53.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应尽可能地包含所有的信息的功能,这样才能称之为优秀F 54.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域名不能构成企业的无形资产。F 55.资金流的安全问题是整个电子商务安全运作的核心。T 56.交易层面的互动主要指顾客在网上选货、提交和结算。F 57.传统商务运作过程可分为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F 58.物流在电子商务的“三流”中居于领导和核心地位。(信息流)F 59.Internet商务经营模式主要有新兴企业虚拟柜台模式,传统企业虚实结合模式,新兴企业无形商品模式。T 60.SET是提供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的平台。F(SET协议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公司推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商家和银行之间通过信用卡支付的交易而设计的,以保证支付信息的机密、支付过程的完整、商户及持卡人的合法身份、以及可操作性。SET中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公开密匙加密、电子数字签名、电子信封、电子安全证书等。)
三、多选题
1、下面关于电子商务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A.从通信的角度看,电子商务是要满足企业、消费者和管理者的愿望,同时改进商品的质量并提高服务实现的速度
B.从业务流程的角度看,电子商务是实现业务和工作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应用
C.从服务的角度看,电子商务是通过电话线、计算机网络或其他方式实现的信息、产品/服务或结算款项的传送
D.从在线的角度看,电子商务是指提供在互联网和其他联机服务上购买和销售产品的能力 E.以上说法都正确
2、企业将重要的信息以全球信息网、企业内部网或外联网直接与分布在各地的()连接,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经营优势。ABCD
A.客户 B.员工 C.经销商 D.供应商
3.网络交易中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有: ABCE A.市场信息 B.商品交易 C.仓储配送 D.货款结算 E.交易撮合
4.企业电子商务的安全认证包括()内容。ACDE A.信息的可信性 B.访问控制 C.信息的保密性 D.信息的完整性 E.交易的不可抵赖性
5.在Internet上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AC A.关键数据的保密 B.商务的营利性 C.电子交易安全 D.顾客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 E.客户数据的保密
6.向网站请求推式服务的方法有: AB A.频道订阅 B.页面订阅 C.信息检索 D.网页下载 E.在线播放
7.商品在线销售对于企业来说,其优点是: BCD
A.先收钱后交货 B.提高利润 C.企业可以向潜在客户发送电子广告 D.加强同顾客的沟通 E.企业可以做免费广告
8.在线调查运用的先进的网络技术有:BCE A.人员调查 B.电子邮件 C.BBS D.电话调查 E.在公司的网站中公布调查问卷
9.一个优秀的企业电子商务建设方案,需要涵盖以下层面:ABCD A.产品网络展示 B.交易机制 C.供应链 D.客户服务 E.CA认证
10.CA中心主要职责:AB
A.颁发数字证书 B.管理数字证书 C.确定安全的支付方式 D.制定电子商务安全标准
11.用户证书从应用角度可将其分为:CDE
A.全国CA中心服务器证书 B.RA中心服务器证书 C.个人用户证书 D.企业用户证书 E.服务器证书
12.从业务流程涉及的角色看,CA包括:ABCDE
A.认证机构 B.数字证书库和黑名单库 C.密钥托管处理系统 D.证书目录服务 E.证书审批和作废处理系统
13.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CDE
A.企业内部网的建设 B.企业的网页制作 C.企业信息门户 D.企业营销门户 E.企业交易门户
14.电子商务常用的安全措施包括: ABCD A.防火墙 B.数据加密 C.建立认证系统 D.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标准 E.病毒防范
15.检索引擎由哪几部分组成?ABC
A.网络蜘蛛 B.索引 C.检索引擎实用程序 D.目录 E.浏览器
16.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应考虑哪些因素?ABCD
A.整体构思 B.网站特色 C.突破点 D.盈利点 E.网络安全
17.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安全问题:ABCD A.身份的真实性 B.交易的抗抵赖性 C.交易信息的保密性 D.网上传输数据的完整性 E.健全的律师制度
18.下列关于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现阶段网上购物销售额刚刚赶上传统商务 B.现阶段网上购物销售额远远不及传统商务
C.电子商务与传统购物方式将并存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D.电子商务完全取代传统商务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19.实现在线交易,为了保障买卖双方信任、实现安全交易,必须解决(ABCD)。A.商品的按约交接问题 B.买卖双方的资信担保问题 C.在线支付的安全保障问题 D.信息传输的安全保密问题
20.B2B网站交易模式有:CD A.经营离线商店的网站 B.经营虚拟零售企业的网站 C.面向实体企业的垂直网站D.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水平网站
21.B2B水平网站的利润来源是:ABCE
A.交易费用 B.拍卖佣金 C.广告费 D.软件许可费 E.会员费
22.企业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主要包括:CD A.时间认证 B.支付手段认证 C.身份认证 D.信息认证 E.传输过程认证
23.电子商务网站一般提供哪些服务?ACD
A.信箱服务 B.虚拟主机服务 C.检索服务 D.网络交易服务 E.安全检测服务
24.支持交易前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主要有(AC)
A、把供求信息发布在Internet上 B、完成在线交易 C、组织信息查询 D、物流配送
25.身份认证的目的是确定系统或网络的访问者是否是合法用户,其主要的方法有(ABCD)A、视网膜扫描 B、密码 C、指纹 D、IC卡
26.安全电子交易(SET)的标准的开发者包括(AD)
A、MasterCard B、HP C、Bull D、Visa
27.下列中英文对应正确的是(BCD)
A、SSL--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协议 B、CRM--客户关系管理 C、ERP--企业资源计划 D、E-Business 电子商务
安全套接层协议(SSL,Security Socket Layer)是网景(Netscape)公司提出的基于WEB应用的安全协议,它包括:服务器认证、客户认证(可选)、SSL链路上的数据完整性和SSL链路上的数据保密性。对于电子商务应用来说,使用SSL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28.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上支付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可以分为三大类:电子货币、()和(CD)
A、电子汇兑 B、电子划款 C、信用卡 D、电子支票
29.适合于中小型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方式为(AC)
A、虚拟主机 B、专用主机
C、服务器托管 D、自己购买服务器
30.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是指包括:(ABC)。
A.计算机硬件共享 B.计算机软件共享 C.计算机数据共享 D.同一台计算机多个人使用 31.电子商务应用的支柱有(ABCD)。
A.公共政策B.技术标准 C.网络安全 D.法律规范
32.以下是互联网应用层协议的有(ABC)。A.HTTP B.FTP C.SMTP D.TCP
33.EDI软件系统由(ACD)组成。
A.转换软件 B.操作系统软件 C.翻译软件 D.通信软件
34.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内部环境有(BCD)。
A.公共政策 B.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 C.企业信息化水平D.人员素质
35.以下对内联网说法正确的有(BD)。
A.目的是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生产能力与水平。B.目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的协作能力。C.没有权限控制
D.具有严密的权限控制
36.域名的法律特征有:ABC
A.标识性 B.唯一性 C.排他性 D.地域性
37.URL的内容包括(ABC)
A 传输协议 B 存放该资源的服务器名称 C 资源在服务器上的路径及文件名 D 文本
38.以下哪些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ABCD)
A 破坏性 B 隐蔽性 C 传染性 D 时效性
39.相对于传统商务信息,网络商务信息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ABC)A 实效性强 B 便于存储 C 准确性高 D 集中性好
40.下面哪些属于网上单证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可以采用的技巧(BCD)
A 线条流畅 B 尽力使客户在购物时感到方便 C 提供可视化的线索和与购物车链接 D 个性化和问候语
41.购物车软件应该由以下哪几个模块组成(ACD)
A 购物车显示模块B 用户交流模块 C 确认和支付模块D 订单生成模块
42.网络安全的四大要素为(ABCD)
A 信息传输的保密性B 数据交换的完整性
C 发送信息的不可否认性D 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
43.采用数字签名,能够确认以下几点(BC)A保证信息是由对方签名发送的,签名者不能否认或难以否认
B保证信息是由签名者自己签名发送的,签名者不能否认或难以否认 C保证信息签发后未曾作过任何修改,签发的文件是真实文件
D保证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未曾作过任何修改,签发的文件是真实文件
44.在进行网络营销时,欲收集境外厂商报价,比较可行的方法有(ABCD)A.通过厂方站点查询
B.利用生产商协会的站点查询 C.利用讨论组查询
D.利用Trade-Lead查询
45.如果你所服务的是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下列哪些方面的数据比较有价值(ABCD)
A.关税 B.产品价格 C.国际贸易数据 D.贸易政策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概论习题答案
带“*”的练习题是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第八章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2001年,文理科)(A)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D.股份合作制经济
2.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前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C)A.联产计酬收入B.资金分红收入 C.经营风险收入D.按劳分配收入
3.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D)A.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B.国民收入分配原则 C.生产资料分配原则D.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4.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B)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
5.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人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人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人为(2004年)(C)A.12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 6.再分配注重公平主要依靠的是(C)A.计划机制B.市场机制C.社会机制D.政府作用 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C)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8、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A)A.人才B.技术C.对外开放D.体制创新
9、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处理好(A)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B.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关系 C.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的关系 D.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要求中,发展生产是(A)A.中心环节B.基本尺度C.必然要求D.政治保证
11、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C)A.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B.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D.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12、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在(D)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是(A)A.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绿色经济 C.发展循环经济D.发展知识经济
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经营收人、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方式,其经济依据是(1995年,理科)(ABCE)A.存在商品货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D.土地、资产等是创造国民收人的要素 E.现阶段生产力的状况及发展要求
2.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2000年,理科)(ABE)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3.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2003年)(ABDE)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人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人分配秩序,其中包括(2007年)(ABCD)A.着力提高低收人者收人水平B.逐步扩大中等收人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人D.坚决取缔非法收人
辨析题
1.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答:错误。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
2.实行按劳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答:错误
在现阶段,社会公平只能理解为人们在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大体实现了平等。这反映在分配方面,是实现了分配机会上的平等,大家都是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取得收人。社会公平原则并不要求消费资料的平均分配。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只承认劳动差别,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收人水平的不同,这并不违背社会公平的原则。
3.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就是按劳分配的收入。答:正确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②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③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结合。答:错误。
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社会主义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既可以和私有制经济相结合,也可以和公有制经济相结合。
5.私营经济比重的增加,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答:错误。
(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0 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而且国有经济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虽然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但只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6.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现在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再没有第二条道路。答:正确
(1)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还比例落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并且发展不平衡。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中国的这些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既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当
代人的利益。这就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答:错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8.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答:错误。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分配的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
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第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2)调节收入差距的措施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一)(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三)(1)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2)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
(四)(1)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第九章
单项选择题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2003年)(A)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我国的国体是(A)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C.一国两制D.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2001年,理科)(B)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是(A)。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共产党的领导 C.民主、自由D.依法治国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A.民主集中制原则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人民当家做主原则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7.在我国的国家制度中,最高权力机关是(B)。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
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2000年,文科)(C)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9.我国解决民族间题的基本政策是(1993年,文理科)(C)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睦
10.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党的会议是(D)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11.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宪法时间是(A)A.1982年B.1987年 C.1992年D.2002年
12.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B)A.村民海选B.村民自治C.村民委员会D.村小组 13.中国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C)A.企业群众团体B.企业组织机构
C.企业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D.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一
1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2000年,文理科)(C)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5.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违法必究D.执法必严
16.实施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B)。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7.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1994年,文科)(D)A.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D.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18.政治体制是(A)A.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B.决定政治制度的性质 C.人民民主专政D.政治制度
1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C)A.加强党的领导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应当在(A)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D.共产党的领导
21、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是(A)A.社会主义民主B.人民民主专政 C.全民民主D.资本主义民主
22.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
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念是(C)(2008年)
A.依法执政B.科学执政C.民主执政D.理性执政
23、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A)A.民主B.自由C.人权D.依法治国
24、人权,最初是(A)时期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的。A.资产阶级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 C.人民民主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 25.社会主义人权最首要的是(D)A.人民的参政权B.人民的自由权 C.人民的平等权D.人民的生存权
26.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方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会议是(C)。A.1954年第一届人大B.1978年全国人大 C.2004年全国人大D.1982年全国人大
多项选择题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ACD)有机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B.以德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D.依法治国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区别在于(1993年,文科)(ABCD)A.经济基础不同B.阶级实质不同C.宗旨不同D.主体不同 E.国家结构不同
3.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现在(ABCD)。A.从阶级结构看,人民范围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B.从政党关系看,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从政权组织形式看,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从要概念表述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ABCD)A.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B.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C.取得全国政权后,担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D.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5.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BC)。A.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切实保护人民利益 C.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D.维护世界和平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BC)A.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2008年)(ABC)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8.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1995年,文理科)(ABDE)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 D.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1997年,理科)(ACD)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且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E.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10.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2000年,文科)(ABE)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D.政权组织特点和优点
E.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2006年)(ACD)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12.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1995年,文科)(BCD)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灭了民族压迫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消除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13.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2000年,文科)(ABCD)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B.且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14.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ABC)A.村民委员会B.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职 15.依法治国就是(ABCD)。
A.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经济社会文化 B.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C.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律不因领导人而改变 D.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律享有最高权威
1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05年)(ABCD)
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7.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2007)(ACD)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18.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9.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ABCD)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D.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 E.克服官僚主义
20、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ABC)A.国家政局是否稳定B.能否增进人民团结
C.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D.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2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B)A.生存权B.发展权
C.公民政治权利D.自由选举权
22、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包括是(ABCD)A.人权是带有阶级性B.人权首要的是生存权
C.国家主权高于人权D.社会主义的人权是多数人的人权,资本主义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
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分析原因)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答:正确。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答:错误。
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3.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错误。
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国家权力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国家管理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答:正确。
此题考查关于文化教育事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的掌握。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有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政治活动国。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 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5.人权高于主权。答:错误。
第一,各国的情况不同,对人权的认识和实施也各有不同,各国内部的问题,应该由各国自己解决,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当前世界各国不仅有大
小强弱之分,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人权极需主权来维护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来的人权。邓小平说:“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主权是最大的人权。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反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之罪,实现他们强权政治的借口。
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5)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一)(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二)(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2)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多年来,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4)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
(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
博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4)经过50多年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冬件。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
(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5)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锁缚。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第十章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B.社会主义科学 C.社会主义技术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精神文明是(D)A.物质文明的对立物B.指教育科学和文化C.指思想和道德
D.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设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和谐文化的核心是(A)A.社会主义意识形态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精神 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集体主义D.时代精神
7.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B)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9.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的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再翻一番,实现全面小康 10.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集体主义 C.时代精神 D.爱国主义
12.树立和践行(A),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A.社会主义荣辱观B.实事求是 C.民族精神D.时代精神
13.(A)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A.树立共同理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时代精神D.民族精神 14.民族精神应当以(A)为核心。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改革创新D.社会主义 15.时代精神的核心是(C)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改革创新D.社会主义
16.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1998年,文科)(A)A.为人民服务B.诚实守信 C.爱国主义D.团结互助
17.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2007年)(A)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D.爱国主义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B)A.精神文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 C.党的建设D.全民素质的提高 1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A)A.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B教育和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道德建设D.党的建设
20.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C)A.内容和动力B.目标和方式 C.性质和方向D.基础和动力
2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2.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B)A.政治第一,艺术第二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A)A.个人利益B.物质利益
C.按劳分配D.极端个人利益和利己主义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ABCD)A.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C.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D.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A.鲜明的时代性B.浓郁的民族性
C.实事求是的科学性D.高度的民主性和深广的群众性
3.和谐文化融(ABCD)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A.思想观念B.思维方式 C.行为规范D.社会风尚
4.“八荣八耻”涵盖了(ABC)之间的关系。A.个人B.集体C.国家D.社会
5.培育和弘扬(AB),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 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八荣八耻”体现了(CD)的结合。A.人民当家作主B.共产党的领导 C.依法治国D.以德治国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AC)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C.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D.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内涵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ABCD)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C.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D.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E.坚持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ABDE)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D.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E.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11、据报载,北京市XX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BCD)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12.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ABCD)A.思想道德建设为教育科学事业提供了马列主义指导思想 B.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人们接受马列主义
C.用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观念鼓励人们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知识的水平D.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分析原因)
1.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消极影响。
答:错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也会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如见利忘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因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2.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答:错误。
(1)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极其产品的总称。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失去其特有的文化,就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2)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3.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答:错误。
这是对先进和产力和先进文化关系的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特别注意不要陷入这类认识误区。先进文化固然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但是,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仍应该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第一,生产力(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两者从来就不是机械式地平衡发展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的发展也能 出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结出丰硕的果实,形成先进文化。第二,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国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经的指导,完全可以在现有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先进文化,使之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建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
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 24
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和新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也会沉渣泛起。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和“西化”,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保持先进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袭,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推进文化创新,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2)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4)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 单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2007年)(C)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2.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C)A.具体内容B.方针政策 C.指导思想D.行动纲领
3.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A.十三届四中全会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C)A.社会稳定B.社会富裕 C.社会和谐D.社会发展
5.相对于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而言,小康社会主要是指(A)A.经济上的目标B.生活上的目标 C.整体性目标D.政治上的目标
6.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A)A.经济上的目标B.生活上的目标 C.整体性目标D.政治上的目标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多项选择题
1.根据2005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ABD)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自有幸福、互助合作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BC)A.和谐社会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坚实基础 B.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C.和谐社会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条件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体现在(ABCD)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AB)A.相互包含B.相辅相成 C.相互独立D.相互分离
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ABC)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C.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D.社会秩序良好。
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ABD)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7.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的内涵特征或基本思路中,社会公平正义极为重要,它是(ABCD)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义 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8.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ABCD)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9.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基本内涵,必然要求在全社会贯彻落实(ABCD)的方针。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10.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ABCD)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1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2009)(BD)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1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D)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 C.生命健康D.生态良好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2007年)(ABC)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ABCD)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ABCDE)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E.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团结和睦
16.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BCDE)A.市场主导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
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分析原因)
1.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此说法是不准确的
(1)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2)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3)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
2.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案:说法是错的。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答:说法是准确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具体的,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答:说法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是以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更为全面的社会目标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深化。原来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在是提升为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的一个长期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较近的阶段性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要努力坚持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只在让“社会更加和谐”,解决好当
前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和提供一种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机制,这是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答:错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在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社会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奋斗。
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一)重要性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可能性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31
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和谐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同等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一个崭新层面。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二)现实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32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重要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一)目标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举措
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1)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环境保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5)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公平正义、富裕、健康、安居乐业、法治、和谐,历来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和期盼。
(6)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举措,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养老就医等,件件关系群众生活,事事关乎人心向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爱民、亲民、为民、利民的党。
第十二章 单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1997年):(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1999):(A)A.台湾问题开始的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3、被邓小平称赞为“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英联合声明》 D.《中葡联合声明》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B)A.和平统一B.一个中国 C.两种制度D.和平发展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C)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A.独立自主原则B.高度自治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D.四项基本原则
6.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2002年)(B)A.实现两岸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7.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我党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A)A.“一纲四目”B.“四个坚持”
C.“一国两制”D.“九二共识”
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A),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 A.《告台湾同胞书》B.《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9.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C)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告台湾同胞书》
10.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是(B)A.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B.《反分裂国家法》 C.“江八点”D.“胡四条”
11.2006年4月,胡锦涛提出,(D)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A.求同存异B.经贸交流 C.建立互信D.和平发展
多项选择题
1.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1998年)(BDE)A.独立的外交权B.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防务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2、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是(AB)
A.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B.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C.都是内政问题D.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E.都是国际问题 3.“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AB)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C.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
D.两个对等的政府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ABCD)A.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步伐 B.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卓越能力 D.充分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5.2005年,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原则性意见是(2008年)(ABCD)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6.两岸“三通”是指(ABC)A.通航B.通商 C.通邮D.通行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台湾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先后提出了(ABCD)A.“叶九条”B.“邓六条”
C.“江泽民八项主张”D.“胡锦涛四点意见”
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分析原因)
1.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实现实质是一样的,“一国两制”能成功地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也必然能成功地解决台湾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着性质上的不同。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和中葡两国之间的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它表明通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完全能够满足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的和切实可行的方式。
2.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答:错误。
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中国领土的固有地位是确定无疑的。英国和葡萄牙通过战争手段取得 别国领土是非法的。1972年联合国在会承认香港和澳门不是殖民地。所以尽管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后实行的是殖民统治,但两者都不是通常意义的殖民地。
3.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答:正确。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尤其近年来,当政的台湾民进党及陈水扁之流更加快了分裂祖国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地拖下去。
第十三章 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 C.和平与革命D.发展与革命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B)A.和平服从发展B.相辅相成的 C.发展服从和平D.二者是矛盾的 3.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B)A.民族独立化B.经济全球化 C.世界多极化D.和平与发展 4.新安全观(D)A.以解决政治安全为主要内容 B.以解决军事安全为主要内容
C.以解决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的安全为主要内容 D.认为综合性是基本特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5.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B)A.三个世界战略B.两个中间地带战略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C)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A.1946年B.1960年 C.1974年D.1978年
7.在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中,日本属于(A)A.第二世界B.第一世界 C.第三世界D.哪一类都不属于
8.党的(D)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A.十大B.十一大 C.十二大D.十三大
9.在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D)仍然是关键因素 A.政治力量B.经济力量C.文化力量D.军事力量
10.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B)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A.政治因素B.经济技术C.文化因素D.军事因素 11.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A)A.根本动力B.重要推动力C.影响力量D.平衡力量 12.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2000年)(C)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加强国际干预
13.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2000)(D)A.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加强南南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4.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2001年)(B)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1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B)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16.我国处理同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B)A.社会制度的性质B.国家利益 C.意识形态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B)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独立自主 C.不称霸D.维护世界和平18.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D)A.军备竞赛B.划分势力范围
C.操纵和利用联合国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9.在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A)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 C.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多项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BCD)A.是毛泽东提出的科学论断 B.是当代世界两大突出问题 C.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D.是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E.说明当代东西方已不存在对抗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科学判断(BCD)A.意味着战争的危险降到了零点 B.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C.高度概括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新特点
D.对端正中国外交指导思想,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
E.意味着世界已经获得共同发展的机会 3.世界多极化趋势(ACDE)A.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B.说明国际力量对比短期内会出现根本性改变 C.有利于世界的和平D.在加速发展
E.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ABCD)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5.当今世界,(ACD)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A.求和平B.要解放 C.谋发展D.促合作
6.(BCD)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A.总体发展、局部贫穷B.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C.总体缓和、局部紧张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这是因为(BCD)A.霸权主义已经受到遏制
B.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世界还很不安宁 C.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D.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8.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主要表现(ABCD)A.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B.全球经济失衡加剧 C.南北差距拉大
D.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9.新技术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这是因为(ABCD)A.它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使各国在世界寻找资源和市场
B.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机会 C.通信技术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D.运输业的发展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 10.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A.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的增长 B.它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C.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D.它使各国互惠互利
1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ACD)A.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B.是基于中国现在实力弱小的必然选择 C.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D.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2.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有(1996)(ACD)A.中国B.巴基斯坦 C.印度D.缅甸 E.印度尼西亚
13.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2003年)(ABCDE)A.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E.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4.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ACD)A.“一边倒”B.“反霸权主义”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 15.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原则是(ACDE)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B.提倡发展模式一体化 C.不干涉别国内政D.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 E.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前提
16.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BCDE)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E.和平共处
17.邓小平与时俱进地赋予了“独立自主”以新的科学涵义,它包括(ABCDE)A.一切从实际出发B.自力更生C.不当附庸 D.真正不结盟E.中国永远不称霸,也永远不当头 18.我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方针是(ABC)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B.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C.善于守拙,决不当头D.消极避世,软弱退让
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分析原因)
1.当前,冷战已经结束,世界再也不会出现新的动荡和冲突了。答:此判断是错误的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的紧张局势逐步缓和。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原因是由于旧的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原来被美苏争霸和两大集团对峙时掩盖的矛盾纷纷暴露出来,同时随着向新格局的过渡所伴随的国际竞争也开始展开,一些地区的新矛盾和冲突正在增加。在全球裁军的总趋势下,一些地区的军备竞赛却在不断升级。这些无疑会成为诱发地区冲突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说今后世界再也不会出现新动荡和冲突。
2.世界要和平,人们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答:此说法是正确的。
这句话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的。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已经结束,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要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战略性问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任重道远。但世界要和平,人们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3.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答:错误。
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恐怖主义并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 42
稳定的主要根源。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占后,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始终不得安宁,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这也是促使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我们应有恐反恐、有霸反霸,不能因为坚决主强反恐而改变反霸立场。
4.多极化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答:正确。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积极推动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反,单极独霸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大碍。
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2)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 43
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2)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3)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4)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军事力量仍然是关键因素。
(5)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因此,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在优先地位。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归根到底,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实现腾飞。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1)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2)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4)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2)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4)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6)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7)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8)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9)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4)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5)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3)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4)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5)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6)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7)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单项选择题
1.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A)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D.私营企业主
2.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B)A.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B.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C.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 D.我国的领导阶级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A)。
A.劳动B.知识C.人才D.创造
4.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D)。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D.各民族共同繁荣
5.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其着眼点在于坚持(B)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改革开放D.以人为本 6.是我国人数最多的、最基本的依靠力量(A)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D.新的社会阶层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A)。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础上 B.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基础上 C.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础上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础上 8.我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C)A.思想联盟B.经济联盟 C.政治联盟D.民间组织
1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B)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字 D.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11.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阐明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宗旨是(C)。
A.实事求是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虚心向群众学习
12.1929年,在古田会议上,(B)明确规定红军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A.朱德B.毛泽东C.周恩来D.陈毅 13.军队建设的基础是(C)。
A.革命化B.现代化C.正规化D.信息化
14.在党和军队的关系上,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B)。A.民主建军B.党指挥枪C.军民一致D.官兵一致 15.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是(D)。A.武器装备智能化B.改善军队组织结构
C.提高军队素质D.信息化
多项选择题
1.工人阶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阶级。因为他们是(ABCD)。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 B.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C.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D.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ACD)。A.工人B.私营企业主C.知识分子D.农民
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是因为(2006年)(ABCD)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ABCD)的新型民族关系。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主要有(ABCD)。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ABCD)。A.队伍迅速壮大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岗位流动加快D.工人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
7.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民族压迫和民族削已被消灭,但是民族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因为(BCD)。
A.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B.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上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完毕 C.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大
D.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的活动依然存在 8.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BC)。
A.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C.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D.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9.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BC)。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各民族人民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C.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D.宗教信仰的差异
10.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ABD)。A.宗教存在的长期性B.宗教问题的群众性 C.宗教问题的差异性 D.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
1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加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两个历史性的课题展开建设,即(BD)。
A.精简军队规模,提高军队素质的精兵政策B.打得赢 C.加大科研力度,加快军队装备的技术更新D.不变质 12.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ABCD)。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利的战略支撑
D.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3、胡锦涛同志对人民军队历史使命作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定位。“三个提供”是指(ABC)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利的战略支撑 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
14、我国的人民军队是(ABCD)A.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B.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强长城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
15.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原则是(ABC)相统一。A.革命化B.正规化 C.现代化D.信息化
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分析原因)
1.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答:不正确。
知识分子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群体,是以高科技为标志的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但知识分子只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可以说,他们是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证明,但不能离开工人阶级 49
整体来讲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
2.民族平等进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答:正确
在一个存在着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社会里,有的只是民族斗争和民族仇视,不可能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是在发展经济文化的基础上,消除民族发展的不平等。只有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通过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逐步消除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才能保证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命题的正确性、科学性。
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1)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3)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一个由宪法规定的总体的政治判断。“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2)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 50
第三篇: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06年1月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的一般理论的著作是《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该书的作者是(C30)(字母为答案选项,数字为书上所在页数。)A.利奇
C.洪堡特
B.亚里斯多德 D.布龙菲尔德 B.经验主义语言学 D.结构主义语言学 B.声波的形式
D.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B.[u] D.[o] B.弱化 D.强化 B.谚语 D.歇后语 B.词缀 D.词干 B.原始基础语 D.亲属语 B.逻辑思维 D.表象思维 2.索绪尔开创的语言学被称为(D30)A.历史语言学 C.生成语言学 A.频率的大小 C.气流的强弱 A.[i] C.[y]
3.声音的高低决定于(A37)
4.前高圆唇元音是(C49)
5.汉语北京话的语流中,“面包”的实际读音是[miæmpαu],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C7
3)A.异化
C.同化
A.惯用语 C.成语
A.词根
C.词尾
A.来源语 C.目标语 6.“纸包不住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属于(B10
5)
7.英语单词worker中的-er是(B113)
8.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叫做(A373)
9.中国人看见红色往往会觉得喜庆,这种心理活动属于(C321)A.直观思维
C.发散思维
10.认为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观点被称作(B327)A.思维决定论 C.语言天赋论
B.语言相关论 D.思维相关论 B.布洛卡失语症 D.斯金纳失语症 B.沃尔夫 D.利奇 B.双词阶段 D.复杂句阶段
(A333)
A.左半球的有关部位
C.小脑
A.义素
C.词
B.右半球的有关部位 D.脑桥 B.语素 D.音素 B.句子更长
D.句子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 B.意符 D.字母 B.音节文字 D.词语文字 B.词汇差别 D.语义差别 B.日尔曼语 D.印地语 11.患者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这种语言障碍叫做(B335)A.皮亚杰失语症
C.维尔尼克失语症 A.萨丕尔
12.提出人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的学者是(C336)C.乔姆斯基
A.单词阶段
C.简单句阶段 13.儿童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时,就进入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的(D343)
14.如果人的右侧肌体瘫痪,这往往是由于人的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这个部位是
15.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是(C145)
16.下面各项中属于句子和词组的本质区别的是(C146)A.句子更有意义
C.句子能独立使用 A.音符
C.记号
17.在语音和意义上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C242)
18.日文的假名是典型的(B246)A.音位文字
C.辅音文字
A.语音差别
C.语法差别
A.拉丁语 19.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A282)
20.英语、德语、丹麦语等语言都来自于(B284)C.古斯拉夫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下面的发音条件中能使音质改变的有(ACD 39)A.发音体不同
B.发音时间不同
C.发音方法不同
D.共鸣器形状不同
E.发音响度不同
22.下面各项中属于一般语汇的有(ABCD 99)
A.新造词
B.古语词
C.方言词
D.外来词
E.单纯词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外语学习的特点有(CDE 368-372)A.自然性语言学习 B.获得性语言学习C.交叉性语言学习
D.多元性语言学习
E.基础性语言学习
24.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有(AB 379)
A.《新英汉词典》
B.《辞源》
C.《北京地名词典》
D.《物理学词典》25.下面的各种学说中涉及语言起源的有(BCD
268)A.认知说
B.手势说
C.摹声说
D.劳动说
E.强化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聚合关系
P23 27.社会方言
P287 2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P17 29.词义的模糊性
P197 30.派生词
P118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说明下面句子中的谓词有几个变元,并指出它们各自的语义角色:
小明给妈妈一大捧鲜花。
32.指出下面的词哪些是借词,哪些是意译词,哪些是仿译词:P296-297
雷达
激光
黑板
热狗
青霉素
克隆
电话
足球
软件
拷贝
银行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3.简要说明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
P47 34.简要说明复合词的几种主要类型。P116 35.文字对语言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P251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举例说明词法手段的几种主要类型。
P151-154 37.举例说明歧义产生的主要原因。P237-239
E.《永乐大典》坦克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09年01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的各种语言中来自于古斯拉夫语的是(C)
A.拉丁语
B.德语
C.保加利亚语
D.罗马尼亚语 2.在中国教自幼讲藏语的藏族孩子学汉语,这属于(D)
A.来源语教学
B.基础语教学
C.第一语言教学
D.第二语言教学 3.提出语言决定思维观点的学者是(A)
A.萨丕尔
B.洪堡特
C.乔姆斯基
D.利奇 4.舌位后高圆唇元音是(B)
A.[i]
B.[u]
C.[y]
D.[o]
5.汉语北京话的语流中,“慢慢儿”的实际读音是[maimar],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A)
A.异化
B.弱化
C.同化
D.强化 6.下列各项中属于惯用语的是(B)
A.众人拾柴火焰高
B.一把鼻涕一把泪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过河拆桥 7.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单纯词的是(B)
A.蜘蛛沙发teacher B.玻璃芙蓉dogs C.猩猩仿佛unhappy D.爸爸桌子worked 8.乔姆斯基开创的语言学被称为(A)
A.转换生成语言学
B.语言哲学
C.历史语言学
D.结构主义语言学 9.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红灯就会马上停车,这是一种(A)
A.感性思维
B.逻辑思维
C.发散思维
D.推理思维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B)
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
B.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
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11.下面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借词的是(B)
A.狮子超级市场马力 B.葡萄巧克力克隆 C.德律风热狗黑匣子 D.钢琴塔拷贝
12.声音的高低决定于(A)
A.频率的大小 B.声波的形式 C.气流的强弱
D.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13.儿童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时,就进入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的(D)
A.单词阶段
B.双词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14.人脑中掌管人体运动平衡能力的部位是(C)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脑桥 15.语言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是(B)
A.音素
B.语素
C.义素
D.位素 16.下面各项中属于向心词组的是(A)
A.花衣裳
B.彩色的C.心里美
D.花红了 17.辅音文字的创造者是(C)
A.玛雅人
B.苏美尔人
C.腓尼基人
D.印第安人 18.日文的假名是典型的(B)
A.音位文字
B.音节文字
C.辅音文字
D.词语文字
19.患者能够说出一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但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成不了完整的句子,而且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种语言障碍叫做(C)
A.皮亚杰失语症 B.布洛卡失语症 C.维尔尼克失语症 D.斯金纳失语症 20.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是(B)
A.普通语言学 B.应用语言学 C.具体语言学 D.描写语言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面各项中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的有(BD)
A.中介语之间 B.地域方言之间 C.社会方言之间 D.亲属语言之间 E.转用语言之间
22.下面各项中属于方言词的有(CDE)
A.上网
B.囹圄
C.蹩脚
D.溜弯儿
E.太妹
23.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迁移现象的有(DE)
A.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方言带到迁移地 B.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带到迁移地
C.学外语时学习者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D.学外语时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积极影响 E.学外语时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消极影响 24.下面各项中属于知识词典的有(ABCD)
A.《中国历史词典》
B.《中国大百科全书》 C.《北京地名词典》
D.《物理学词典》
E.《北京话土语词典》 25.下面各项中属于拟声词的有(BCDE)
A.通红
B.蝈蝈儿
C.哈哈
D.布谷
E.知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口语—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7.仿译词—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是不自由的。
29.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按照语素和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把下面的复合词归入相应的聚合:
汉语 惊喜 蓝天 伤心 眼泪 祖传 绑腿 指南 鉴赏 教室 裁缝 胆大
31.分析下面这组词的义素:
沙发
椅子
凳子
3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这两个结构:
1.亭亭的舞女的裙
2.英勇的解放军很快打退了进攻的敌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3.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
34.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
35.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吗?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6.举例说明句法手段有哪几种类型?
37.举例说明组合歧义有哪些主要类型?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目录
绪论 ************************** 1 第一章************************** 2 第二章************************** 5 第三章************************** 8 第四章************************** 11 第五章************************** 12
正文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
一、历史必然性:
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与时俱进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
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教材27-31)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材34)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见下题)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
******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实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
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
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理矛盾。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
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答:
一、概念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8、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
1、按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社会主义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就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走共同富裕道路,实行按劳分配,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是由矛盾普遍性原理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发展 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起点低,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自己的国情,它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3、依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以特殊性否定普遍性,借口中国特色,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二是抽象地承认普遍性,看不到矛盾特殊性,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无视我国具体国情,否定党和国家根据中国具体实际而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
4、我国党和国家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及现实状况,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先后实行改革开放、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并存、一国两制等大政方针,就是依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 理制定出来的,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又兼顾了我国国情,充分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所证明,所以是极其正确的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56)答:
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 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答:
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 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 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教材64-66)
3、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或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P71-73)
答:
1、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人类所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值。但价值具有主体性,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 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
3、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 提。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
******第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人的 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
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在实现真理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
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P58)
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答案不行,慎用!)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
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 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 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另一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标准的基本命题。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没能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认识史上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质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人的认识没有超出主观思想范围,不能确认自身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具备把人的认识同客观实在加以对照的能力,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一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有实践。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错点‛,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同
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人们把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加以整理后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变为现实,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
******第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因此,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既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总结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但是逻辑本身也是以往人类实践的精神成果,逻辑推理的前提和逻辑法则的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检验。某些逻辑证明的结论,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判定它的真理性。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也只能是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
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理论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否则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阶段,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7、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8、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答: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我们的亿万莘莘学子,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受住磨练和考验,为祖国和人民做出卓越的贡献。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 卷, 人民出
******第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版社 1979 年版, 第 427 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 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答: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 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 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 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 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答: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第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2.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
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2、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 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3、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4、‚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 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答: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
******第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 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3、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 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答:
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 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第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教材143-145)答: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4、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答:此观点错误。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答: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企业租赁或承包经营。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购,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资,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市场创造市场条件。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由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这回公众的合法权益。
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变质?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不全,教材189)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第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机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6、有人说,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适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答: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自由发挥)
注:本资料只包括前无章答案
******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