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时间:2019-05-15 10:0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一篇: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 编辑: 时间:2011-11-03 阅读次数:51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的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46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0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73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2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97人。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型,64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日制本科生13459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5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491名.学校现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63名。

截止2010年底,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8名,国家精品课程23门和北京市精品课程25门,1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计划发展蓝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农业大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施条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全面谋划教育教学改革蓝图,提出了今后10年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十大改革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 2010年我校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投入

学校在利用校内财力重点保证本科教学运行的同时还利用“985工程”建设资金、农林教育基地建设资金、修购专项优先支持本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仅“985工程”三期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就投入1976万元。2011年批准立项1900万元。2010年教育部农林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本科教学投入1500万元。

二、加强本科教学质量建设

1.狠抓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加强宣传、专门培训、重点指导、精选课程、改进网站等措施,努力提高精品课程等各项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和申报质量,取得了良好成绩。同时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全面总结学校、北京市和国家质量工程的成效。

2.强化本科课程建设。根据自身特点,我校在全面强化本科课程建设的同时,还重点开展了基础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建设。(1)基础课建设。为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自2009年起,每年划拨专款100万元,对全校公共课、基础课进行分批建设。2010年开展了第二批基础课程建设。(2)全英文课程建设。为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自2010年起,我校设立专项资金,开展了“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2010年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13门课程并首次面向全校同学和留学生开设。

3.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以巩固“十一五”建设成果、夯实“十二五”教材建设基础为核心,统筹兼顾教材“编、选、供”的关系,2010年在继续抓好教育部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校级教材立项建设,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投入30万元,组织校级教材立项申报项目78项,其中50项通过专家评审作为重点项目建设。

4.教授上课制度。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教授上课的积极性,我校制定了《关于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若干规定》,对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教授每学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不少于32标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不少于16自然学时;副教授每学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不少于64标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不少于32自然学时”。“聘期内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或每学年年均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达不到学时要求的,年度考核时必须予以说明,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全员聘任的重要依据”。2010年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保障教学质量.三、大力支持本科教育的科教结合

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本科教学与科研项结合。主要包括:

1.创造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各个学院学生科研活动丰富多彩,学院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原则开展多项科研型教学活动。在学校统一协调下,资源与环境学院、进经济管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生物学院等多个学院先后制定并落实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发表论文奖励制度、大学科科研训练计划(URP)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经济管理学院相继推出了《本科生发表论文奖励制度》,“股票模拟大赛”奖励办法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P)》评优办法等相关措施,对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双重奖励。教务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相互支持和精诚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成效明显。例如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了校(院)两级的”挑战杯创业模拟大赛、校(院)两级级股票模拟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学院“创新杯”、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技能大赛(首届)、ERP沙盘模拟大赛(首届)等多项活动。

2.重视实践和案例教学,强化科研实践训练。工学院、农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注重综合实践训练,进一步完善综合实习和综合实践训练,受到学生欢迎。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农学院和工学院等多个学院倡导案例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紧抓教学质量监控

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教学视导、学生评教、教学文档检查、建立教授上课制度等多项措施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三个关键环节控制。我校开学上课第一周,每天全面检查所有课程上课情况并每天向全校公布,发现问题及时公布并处理。每个学期期中组织一周集中进行教学检查,召开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教学。每个学期最后一周为考试周,学校召开专门的考风考纪会议,严格考试纪律、监考和巡视制度、举报制度,保证教学秩序问题和考试公平进行。

2、校长信箱。我校注重民主办学,十分重视校长信箱制度建设和管理。全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可以通过校长信箱及时、公开反映各个方面的问题、困难和要求,包括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各个部门限时反馈、解答、处理。这一措施已经在本科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有同学反映下午一点半上课过早,同学容易磕睡,影响学习效率。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召开多个座谈会并通过网络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最后调整了时间,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3.教学视导制度。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自1996年起,建立了学校和学院本科教学视导制度。学校选聘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退休教师担任视导组专家,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2010年视导组工作以跟踪青年教师听课、检查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为主,对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逐个进行帮扶和指导,取得了明显效果。

4.学生评教制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展学生评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我校自1998年起,开始进行学生评教工作,每学期考试前组织学生评教。评教结果反馈给各学院教学负责人和教师本人,对于分数明显靠后(60--70分)的教师,由院领导约谈进行帮助和改进,第二学期视导组重点跟踪指导,努力提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个别太差的课程停开,安排教师进修。2010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低于70分的教师分别有5人和11人。学生参评率达到90%以上。

5.教学文档抽查制度。2007年教学评估以后,我校把教学文档抽查作为常规工作,每学年对各学院的教学文档进行检查,保障教学文档的规范、有序并用于指导质量控制。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针对13个学院2009年秋季学期和2010年春季学期课程考试的试卷、2010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教学基本文档进行了检查。本次检查集中一天的时间,重点检查了109门次的试卷文档,检查了试题质量、卷面质量、试卷评阅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等情况。抽查了128篇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了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材料的规范性;重点检查了34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能力水平、成果质量、评阅与答辩等情况。发现少数毕业论文选题过大、部分课程考试难度等级差别较小等问题,检查结果反馈到各个学院,问题明显课程约谈任课教师,指导教学质量改进。

6、学生信息员制度。我校为了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入学开始每个学生班级设立一个学生信息员,并定期更新轮换,实行网络管理。学生信息员通过网络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可以随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务处及时汇总、解决。

四、积极扩大对外交流

我校重视扩大对外交流,与国内外院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强。

1.本科教育国际化。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工作,目前已与8个国外学校进行的联合培养项目(2+2、3+2等);并与台湾大学、日本佐贺大学和新泻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换生项目,连续十多年与东京农业大学互派学生实习。由于我校对外合作的加强,这些选派工作不断增多,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参加2+2项目报名的学生,首次超过了100人。2010年我校14名同学赴日本进行为期三周的农事实习,日方派来10位同学于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农事实习。

2.与对口支援学校合作培养学生。中国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办学模式至今已经实践了4年,已经接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92名,有62名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顺利毕业,目前还有31位同学在校学习。2010年38位内蒙农大、18位塔里木大学的新同学入校学习。通过合作培养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关系、业务水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经过一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学习后,约有50%的联合培养学生能在所在的中国农大本科生班级中成绩排名前50%,其中15%的联合培养生能够排在新班级的前20%。内蒙农大三届学生的平均读研率达到48.4%.4年的实践表明,“2+2”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是能够支援西部高等教育、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3.接受教师进修。2010年春季共接受来我校进修的教师31名,其中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接受进修教师15人,新疆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汉语骨干教师16名,共涉及28个专业的学习、研究。2010年秋季共接受来我校进修的教师56名,其中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接受进修教师8名,“西部之光”28名,新疆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汉语骨干教师20名,共涉及40个专业及方向的学习、研究。

4.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2010年我校承办了“第一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来自全国37所高等农林院校的70位教务处长、副处长参加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友谊、沟通了信息、交流了经验、坚定了信心。教务处负责人参加了北京市学院路共同体理事会年会。我校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共计接受230多人次前来选课,有20多名我校学生赴外校选课。

五、重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调研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特别是借助“985工程”的支持,推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我校在2010年在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调研。

1.教学管理干部赴上海、南京高校考察调研。暑假期间学校教学管理干部一行10人赴上海对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和上海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与改革进行考察调研。通过调研,参加考察的教学管理干部进一步了解了上海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我校的本科教学管理与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依据。2010年11月,教学管理干部赴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重点考察了南京大学实施国内领先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经验。

2.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调研本科教学。2010年10月,主管本科教学校领导率领我校本科教学考察团一行8人访问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晓,专题调研本科教学与管理,全面涵盖了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旨在深入了解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本科教学的体制、机制、效果和面临的挑战,以作为我校本科教学的参考。尤其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考核、教授教学事务的参与和决策过程、人员招聘的竞争与择优程序、教师的自我约束和校方的持续严格考核等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以上调研为制定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2010年本科教学主要成绩

一、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0年以来,重点建设了现代作物生产技术实践实习中心、资源与环境类学科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工学院实践基地、水院实验实习基地、数理化理学实验实习基地、现代媒体传播实验实习基地、计算机技术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内各实验室实习基地多媒体与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教育信息化、外语语言中心、信电、生物实验中心等基础教学设施。通过教学条件建设,全面改善和提高我校本科教学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为构建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与体系提供保障。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明显

1.“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新成绩。2010年共获得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2.基础课程建设成效明显。2009年立项的第一批基础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都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10年开展了第二批课程建设。第二批基础课程主要建设全校性基础课和大类基础课,包括:概率论与数量统计、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力学系列课、植物学与植物生物学、动物学系列课、电工电子系列课、工程制图系列课、大学语文等,投入课程建设经费80万元。主要的改革措施和成果包括:

(1)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四门思政课都已将教学资源上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完成的全程教学录像,形势与政策课建立了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三年不断线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学习管理体系。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研发了辅助教学软件和考核系统,实现了C语言,C#程序设计、JAVA语言课程内容上网;利用百度等公共网络平台建设的学习空间也已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思政课组织老师进行国内外考察、到外校进修、请清华和北大教授来校指导和督导等,其他课程也选派老师出国和到国内高校进修。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将校史引进课堂,用本校的实例感染学生,使教学更贴近现时。同时,还开展了专题教学试点。

(4)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按照要求修订了教学大纲,整理了教学参考资料,每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制了基础课教学基本规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编辑了试题库、外语课完成了《大学外语教学规范和管理条例》等。

(5)撰写教学论文:初步统计参加建设的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已经发表和撰写教学论文25篇。

3.大学英语考试通过率稳步提高。2010年,二年级末四级通过率高于80%,四年级末四级通过率达到95%以上。截止到2010年暑期,在校各年级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2006级96.75%,2007级85.11%,2008级81.39%,2009级27.50%。各年级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2006级65.85%,2007级46.95%,2008级20.86%,2009级0.06%。

4、大学生科技创新成绩创历史新高。2010年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进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51项,参加学生135人;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立项45项,参加学生112人;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P)立项505项,参加学生1256人,2010年学生发表或已被收录的研究论文27篇,其中,SCI 3篇,中文核心期刊15篇,专利申请4项,竞赛获奖9项。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和层次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非数学专业)竞赛决赛、全国大学生数学(数学专业)竞赛决赛、PLURAL+2010影像节决赛、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全国科技DV影像大赛等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取得特等奖6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68个。北京市竞赛奖励70个。

三、学院教改活动成效显著

各个学院主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大胆进行专业、课程整合,组建课程模块和教学团队,实行课程责任教授制;打破系办专业的传统模式,实行院办专业的新模式,拓宽了专业口径,提高了办学效率;工学院组建校内最大的本科创新实验室,实行专人负责,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最好成绩;生物学院继率先组建本科创新实验室和教学团队、出版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彩色《植物生物学》教材之后,又率先成立本科教学中心,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在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本科教学优秀的教师;资源与环境学院全面推进本科生URP计划,组织综合大实习,按“环境科学类”招生以来首届毕业生保研考研和出国比例达到70%以上;经济管理学院全面推进本科导师制、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制度和科研成果进课堂,成效明显;人文与发展学院主动创办农村发展国际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探索为我校进一步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样板。

四、本科生源质量取得新突破

与教学质量提高相同步,2010年我校新生平均成绩又有新突破,理工类各省录取最低分比一本线平均高出57.27分,创历史新高;有30个省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第一志愿率为95.40%。录取新生的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88.40%,比2009年又有提高。有11省的录取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高分考生继续青睐我校,理工类共招收600分以上的考生967人,占32.60%。

五、教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2010年我校完成了《北京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研究》,《本科教育国际化研究》,《科研支持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等多个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综合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出版首届高等农林院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论坛论文集;完成本科教学改革与管理出国考察系列报告;获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研究型农业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机制改革》立项。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十大改革措施

一、制约本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

本科生教育教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以教师的水平和积极性、学生本身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五个因素最为关键。我校本科教学在下列五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积极性不平衡,一些教师对本科生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不足;二是入学前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带有惯性,使得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主动性,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方面存在不适应;三是创新性教育教学覆盖率不高、实践教学有待加强、创业教育明显不足;四是教学管理方面仍然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五是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教学设施条件仍然不强,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改革思路 1.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最终实现我校对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国际化”的定位。

2.改革的总目标

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我校培养的本科生类型根据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分为研究型和复合型两大类。研究型人才,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目标,一般应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国内或出国读研深造;复合型人才则在毕业后面向各种就业岗位,并且应在相关行业就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各个学院可根据基础条件和学科特点的不同,合理确定本学院人才培养类型的重点。

3.改革的具体目标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本科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选择主修和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要求;以过程控制和过程考核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具体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反复研讨,集思广益,谋划今后10年教育教学改革蓝图,形成了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十大新举措,并将2011年确定为“本科生教育改革年”,全面启动实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

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10个方面,这些措施有的已经开始实施或者试点实施,今后将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有的是根据我校现实状况而提出来的新措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逐步予以完善。

1.调整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 按照国家和学校的发展规划,我校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受有限的办学条件制约,必须适当减少本科生数量。计划从2011年开始,3-5年内校本部本科生招生规模由3020人减到2500人,与此同时,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使未来两者数量大体接近,均在1万人左右。并将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凝练办学方向,建立专业评价机制。

2.转专业政策改革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校决定不再设立转专业报名限制,允许学生填报多个学院和专业,并允许学生有多次转专业机会;为了减少转专业的盲目性,学校和学院将加强对学生转专业的引导。

3.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加强学风建设,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考试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和学生能力的考核。具体内容包括:完善考核内容,加强能力考核;加强平时考核,改革考试方法;调控考试成绩构成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助教政策。

4.拓展双学位专业改革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修读原专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学习另外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已成为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我校将进一步拓展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数量,在采用经济激励政策调动学院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各学院开设更多类型的双学位(或辅修)专业;同时,进一步提高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教学质量;在管理上,灵活安排,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并加强对双学位(辅修)学生的认同教育。

5.开设新生研讨课

为帮助新生科学、理性地选择专业,要求各个学院面向全校开设新生研讨课,针对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开设;课程负责人由院长或教学院长担任,聘请学院知名教授担任主讲教师;教学内容以所在学院为背景、以学科优势为特色,宏观、全面地介绍本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向学生展示本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等;教学方式以讨论式教学为主,通过教授引导,以师生互动、师生一起体验、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建立一种知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渠道,使新生在体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同时,能够对本学院相关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6.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要求各学院通过列出清单的办法,明确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并且分解落实到各个年级;各学院应系统整合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体系,根据培养计划提出具体方案;在考试改革方案中出台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启动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鼓励学校教师到生产一线企业兼职学习;采取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把社会实践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7.加强学术拔尖人才培养

此项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为此,学校将在继续办好两个理科基地班和两个理科试验班、加强本科生研究计划(“URP”)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研究项目并为学术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包括把参加各级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作为保送研究生的优先条件;参加北京市级及以上创新项目验收获得优秀评价的学生,可以免毕业论文;加大对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逐步扩大参与面。

8.实施领导力培养计划

本计划的目的是在实施普通的专业培养的基础上,选拔少量综合素质特别优异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挖掘和激发优秀学生的领导力素质,培养领导力,以期培养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此,教务处与校团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门合作,整合我校现有的学生领导能力培训项目,从全校一年级学生中(第三学期初选)选拔出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培训计划,通过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

9.推进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

本计划的目的是帮助有创业志向的学生选择创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为此,将在我校已有的就业指导和创业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中国农业大学模拟求职大赛、创业大赛的组织工作,提高大赛质量;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专项教学研究;扩充并进一步完善就业与创业师资队伍;逐步创造条件和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工作。

10.促进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

按照点、线、面结合的设想,探索我校本科生教育的国际化途径:“点”主要是国际化课程建设;“线”主要是国际化专业(系列课程)建设;“面”主要是面向所有专业和广大同学的教育教学国际交流项目的实施。具体来说,我校将建设一批国际化课程;实施一批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交流项目;引进一批国际化师资;开展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办讲座、成立社团,支持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国际活动。

我们相信,上述十大改革措施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有知识、有能力和有责任感的研究型、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大学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充分发挥我校师范类学科专业之长,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广西,辐射全国。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3.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5415人,其中本科生13674人,专科生1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88.71%。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实施“阳光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我校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本科生3602人。在广西,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22,最低分为439;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20,最低分为453,;艺术类科录取最高分为267,最低分为197;体育类录取最高分为411,最低分为28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坚持引进、培养、培训、聘用多措并举,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数量与学校规模发展相适应,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逐步优化,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职称结构:截至2012年12月底,学校教职员工1042人,其中专任教师831人,有正高职称77人,占专任教师的9.3%,副高职称201人,占专任教师的24.2%。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1人,占专任教师的7.3%,具有硕士学位的3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4%。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403人,36-45岁246人,46-55岁150人,56岁以上32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29.6%、18.1%、3.8%。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成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6.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学科骨干的遴选与培养

通过实施教授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等措施,加快学科团队建设。学校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青年教师,首批遴选出的12位校级学科骨干中有5位是青年教师。

(2)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

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为依托,为高素质教师能力实训提供引领和示范。

①开设名师示范课。构建以校内教学名师、教学示范课教师为主,校外名师为辅的优质示范教学队伍,定期举办名师观摩课,让青年教师感受激情与技术兼备的高质量教学,使他们心中有目标,奋斗有方向。2012年以来,学校首位广西高校教学名师梁燕来与校级教学名师,以及校级示范课比赛优胜教师均为全校教师提供多次观摩课,授课领域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同时,还邀请校外名家来校做示范讲学,如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美国丹佛大学赵穗生教授等。参加观摩的青年教师需将教学观摩情况录入个人的“教学情况记录本”并定期提交,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参考材料之一。

②强化教师实践技能培养。根据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挂职锻炼。为了加强实践管理,规范挂职锻炼行为,确保教师实践质量,2012年特制定《**师范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试行办法》。通过规范教师挂职锻炼的基本条件,制定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的考核以及待遇细则,明确挂职锻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严格执行挂职锻炼申报审批程序,并协同挂职单位对挂职教师工作进行考核。

③举办“示范课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教育教学软件大赛。每两年举办“示范课大赛”、“优质课大赛”和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2011-2012年,全校共评选出优质课获奖教师共88人,示范课获奖教师共58人。

④推进青年教师国内外培训。在学校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根据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目标,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制定培训计划,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342人次,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0.9%。

(3)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励青年教师投入本科教学改革

依托“本科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近两年来,学校共立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97 项,比2009-2010年的33项多64项。2012年学校共有23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有6个项目获得区级教学成果奖。对参与特别是获奖的青年教师,在学校的中级职称评审中给予优先照顾的政策倾斜,对拟参评副高职称的,优先推荐。

(4)以人为本,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师成长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积极营造“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帮助,思想上关心,事业上支持”的氛围,为他们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出台了“六优先”政策:一是优先入编;二是优先配置工作室或实验室;三是优先推荐科研立项;四是优先推荐学科骨干;五是优先安排参加国内外学术培训和学术活动;六是优先提拔。

7.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1)生师比

现有专任教师831人,外聘教师162人,折合教师数912人,在校生为15415人,生师比为16.90:1。

(2)主讲教师资格

2012年专任教师831人,具有教师资格775人,占93.26%。

(3)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

所有的教授都主讲本科课程,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34.65%。

8.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坚持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积极筹集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财力保障。2012年共投入教学经费30848.63万元,生均22560.06元。其中,本科教学教学日常运行投入1595.81万元,生均1167.04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4304.98万元,生均3148.30元;本科实验运行投入350.64万元,生均256.43元;本科实习经费103.44万元,生均333.14元。

9.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表1:教学用房一览表

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

正在施工

校舍建筑面积

其中

危房

当年新增

被外单位借用

总 计

386487

2443

32126

97639

一、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183404

32126

37126

教室

5798

4496

5图书馆

17668

37126

实验室、实习场所

86077

27161

专用科研用房

体育馆

10960

会堂

10715

二、行政办公用房

17741

三、生活用房

162951

2443

学生宿舍(公寓)

121995

学生食堂

22451

教工宿舍(公寓)

13244

2443

教工食堂

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

5261

四、教工住宅

22391

60513

五、其他用房

2012年图书馆纸质图书132.85万册,生均85.8册;电子图书5000G,生均323.06M;电子图书2338654种(其中具有所有权的538654种,只有使用权的180万种);已购有电子期刊20000多种;订有纸质期刊1885种,报纸195种。

表2:信息化建设情况

编号

上学信息化经费投入(万元)

络信息点数(个)

校园出口总带宽(Mbps)

其中:

其中:

无线接入

建设经费

运行经费

总 计

266.43

216.43

8236

102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0.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师范类专业覆盖了学前、小学、中学教育等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继承了师范教育的传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体、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文件精神,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规划,总体结构与布局比较合理。“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历史学”、“制药工程”和“生物技术”5个专业获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立项,实现了我校在特色专业项目上零的突破。学校确定化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为自治区重点改造专业群,架设了这些专业的相关学科之间的桥梁,使之相互交叉与渗透,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群,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7个专业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彰显了学校的传统特色和专业优势。

2012年申报了财务管理、绘画以及电子商务3个专业。

表3: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师范标识 1

020101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两者兼有030101K

法学

四年

法学

两者兼有03050

3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师范04010

1教育学

四年

教育学

师范04010

2科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04010

4教育技术学

四年

理学

7040106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040107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040201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040206T

运动康复 四年

理学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师范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两者兼有 15

050207

日语

四年

文学

050302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050303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060101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师范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070202

应用物理学

四年

理学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071001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071002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071102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年

工学

080403

材料化学

四年

理学 30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080902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36

090502

园林

四年

农学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两者兼有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120402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两者兼有

130202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师范

130205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师范

130401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11.课程建设

学校围绕人格、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以满足学生学术倾向、职业倾向和兴趣倾向三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继续实行重点课程建设工程。2012年对一批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优质课程、双语课程以及重点课程进行了结项验收。同时又立项建设14门精品课程。这一批课程建设聚集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12.教材建设

重视优秀教材资源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我院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通过自编教材立项,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优秀教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学科发展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以此来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2012年我校开展自编教材立项建设项目15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0项。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分制的实施,确保高水平教材进课堂,满足学生对教材的多样化需求。由校长亲自担任教材委员会主任,学校在教材管理中弱化了行政功能,采取由书商提供教材资源、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决定购买教材及教材种类的机制。

13.实践教学

学校适应国家与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非师范类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非师范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广西营销技能大赛”、“ 广西商业秘书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2)加强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

每年举办一次师范类新生粉笔字比赛和2012级师范生粉笔字板书大赛,进一步推进和提高学生“三笔字”的书写能力。

举办“**师范学院第五届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分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个子项目按学科学段进行比赛。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考核,学分为1分。

(3)加强学生劳动课实践教育及考核

劳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考核,学分为1分。

(4)教育实习和专业类实习时间实行“一学期”制度。

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2012年秋季期,以见习、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首次由两个月延长至一个学期,学校和各二级教学单位加强指导,调整和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实实践教学目标任务,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有330名学生参加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包括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初中化学、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等六个学科,分别下到50所中学、32所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14.毕业论文

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毕业论文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定(玉师院院字〔2009〕10号,修订)》严格执行。对学生论文进行抽检、评价。

15.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12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市全民创业示范孵化园、**市微型企业(师院)孵化园

和玉东新区全民创业孵化园在东校区揭牌开园。孵化园的设置大力推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大胆创业、放手创业、自主创业。

学校协调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创业创新课程,优化和培育创新课题与项目,推动学生创新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012年我校学生获得40项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国家级该项目。

16.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1)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内涵式建设

通过“立德”解决“培养什么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通过“内涵式”“树人”,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用文化育人、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去探索多种培养模式,继续完善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突出“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与中小学、行业企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以优势专业为依托,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和挂榜班,推进拔尖学生选拔方式、因材施教模式、国际化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改革突破,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探索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径。

(3)持续推进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适当开展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在教学过程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

(4)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重新制定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估体系,推动教学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强化院系教学主体地位,推动日常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激发院系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教学项目评审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课堂教学制度,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及时查处教学事故。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和完善由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执行与处理系统、教学诊断与评估系统、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以日常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模式。

(5)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我校已经着手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继续优化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各种资源配置,发挥资源利用效益。

整合全校实验设备工作。合理布局和调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做好文科实验实训中心的布局和建设工作准备,做好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养护工作,提高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在实验教学方面,除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外,要整合资源,启动“**师范学院实验室管理平台”和“**师范学院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规划和组织申报新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有效服务各专业实验教学。

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环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团队,初步形成实训、实验、科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基础教育开放互动的格局。

(6)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和络教学资源库,推进学校精品课程、图书文献、教学实验平台共建共享。

加快专业和课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科学制作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能力。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成立由校长为主任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校党委常委会、校党政联席办公会也经常研究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步伐加快;着力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为此,学校出台了“教学工程实施方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案”、“2012年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等一系列工作方案。

(2)强化质量意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了认识到位,体系完善,措施得力。学校构建了比较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以教学工作三级评估制度、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专项检查制度、教学调研、教师激励与考核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专业评估制度等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平台,确保教学工作的决策、指导、管理、执行等机制协调发展,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1)建立听课制度。为不同层次、不同职称的领导和老师分别确定了听课任务,全面覆盖所有学科,深入课堂,对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监控。

(2)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进行教学信息咨询与反馈。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例会、督导、领导、学生、同行等多个渠道的咨询与反馈,形成一个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整改提高的完整闭环系统。

(3)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和奖励。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评价优秀奖等活动,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激励系统。2012年分别对教师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师综合职能进行评比。

通过开展各教学环节质量抽检评价等专项评估手段和措施,实施目标管理,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有针对性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质量抽查。

每学期均组织学生开展针对理论、实验、实习教学各环节的测评。学生参评率97%以上。采取精确评教课程范围、处理评教无效数据等措施提高评教信度和效度。

19.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以副校长为负责人申报2012年区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的地方高校自我评估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开展项目研究为契机,深入各二级学院,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和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主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

20.开展专业评估情况

(1)根据国家、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我校办学历史、优势、师资队伍状况、学科发展状况,分析我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整体规划意见。(2)在我校现有的专业建设状况基础上,就传统专业、优势专业、新办专业,从师资队伍、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设经费等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3)分析我校专业建设的轻重缓急、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在青年教师中实施专业实践制度的可行性探讨。(4)草拟了《**师范学院专业评估方案》,给影响专业建设的各个因素界定权重,给每项评价指标界定,给出评价项目的。

五、学生学习效果

21.学生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满意度调查。

表4:**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序号

内 容

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专业课程设置

课堂氛围

36

课堂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7

教师课堂准备

教师的个人修养

教师提供的学习指导

教师的教学工作责任心

教学设施 43

创业与就业课程

45

社团组织

11

专业实习

馆藏资源

学术报告及讲座

(2)学生身心素质状况

学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2学分,以及《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等选修课。2012年为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心理干预、个体咨询等服务3000多人次;举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等讲座近20场。通过课堂、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2012年全校有7430名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测试优秀的1814人,良好的3005人,及格1094人达标率79.58%。

(3)2012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情况

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行根据完成学业情况,选择在3-6年内完成学业。按本科4年基本学制统计,2012届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共计3260人,获得毕业证书3105人,授予学士学位3100人。

(4)2012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2届本科毕业生共有122人攻读研究生。其中攻读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占37.71%,比例较大。

(5)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12年普通本科一次就业率为95.67%。学校每年举办2-3场大型供需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择业创造良好条件和机会。2012年我校被评为“广西高校就业先进集体”。

(6)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毕业生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牢固,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表5:分专业类别的单位评价(本科)

单位性质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合计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部队

25.0%

75.0% 0.0%

0.0%

党政机关

37.1%

56.9%

6.0%

0.0%

116

公司企业(国企)

540.3%

46.8%

812.9%

0.0% 62

公司企业(民企私企)

29.4%

160

57.3% 34

12.2%

1.1%

279

公司企业(外企)28.6%

71.4%

0.0%

0.0%

事业单位

36.4%

59.1%

4.5%

0.0%

行政单位

33.3%

66.7%

0.0%

0.0% 3

学校(公办)

17.2%

232

57.7%

25.1%

0.0%

402

学校(民办)

24.3%

56.8%

18.9%

0.0%

自主创业 25.0%

25.0%

50.0%

0.0%

总计

242

25.7%

533

56.7%

162

17.2%

0.3%

940

六、特色发展

根据我校“特色鲜明、区内一流的地方性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围绕“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学方向,开展特色建设工作。

22.师范生技能训练体系

学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五个一”训练工程,即要求每个师范生写一手规范汉字,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讲好一节课,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围绕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在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其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三笔字与简笔画、课程与教学论、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是必修课,选修课的有班主任工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等。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初步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高度集成十大教师教育能力发展功能室,即专业能力发展室、语言表达能力实训中心、测试文字表达能力测试中心、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实验室、心理健康辅导实训中心、艺术体验与实训中心、教学观察观摩中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体验中心、远程交互指导中心管理中心、校外实践基地,计划建成实训、实验、科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基础教育开放互动的教师教育基地。

23.“三位一体”的1个学期实习制度

重视构建学校、地方政府和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实习体系。2012年全面推行实习1个学期制度,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欢迎。

特别是在师范生实习方面,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高师院校组织师范生开展至少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同时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协作,从而构成“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校在探索“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还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起,共同探索了“二次置换”的实习、支教一体化的途径,实现了实习、支教、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24.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1)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

在部分教职员工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如:重“教”轻“育”的教育观,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只图完成任务不求教学质量在教学态度,缺乏激情和活力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重管理轻服务的教学管理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影响着我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2)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校院两级在教学管理中的相互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职责和权利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3)教学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和实训室主要依靠二级学院管理,比较分散,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有的学院的部分教学设施超负荷运转,实践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4)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很好体现,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未能普及。

25.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1)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思想观念更新不够快,跟不上时代要求。

②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有的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③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管理部门的责权利不够清晰。

(2)应对策略和措施

①适应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移教学管理权力。

②创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推动和引领教育教学改革。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八、案例分析

26.汉语言文学专业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

①在校生规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1077人,其中,师范类学生781人、现代文秘方向291人。

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任教师46人,专任教师队伍人数占整个教职工总数的67.5%。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3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3人,分

别占到专任教师队伍的21.7%和28.2%。

(2)教风学风及教学质量建设

2012年继续加大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建设工作,实施“教授博士领航工程”、“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学科兴院工程”、“学风教风建设工程”以及“311”工程(要求本科学生在四年内背诵300篇经典诗文,读100部经典名著和发表100篇文章)五大工程以及“文学创作队伍”、“新闻写作队伍”、“公关文秘队伍”和“广告策划队伍”四支队伍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培养教学科研团队、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根据《**师范学院“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举办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实验班”,采用导师制、双师制、“3+1”(校内学习3年,校外实践1年)等多种培养模式,开展了全新的培养模式探索。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压缩了专业课的课时和学分,增加了选修课的课时和学分,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

(3)学科建设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自治区学位办确定为硕士点建设专业。

2012年根据硕士点学科建设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凝练了“文艺与传媒”、“少数民族地区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方言与地方文化研究”共四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筛选了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候补骨干。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速度。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2012年文学与传媒学院开设了人文讲坛,讲坛的宗旨是“享受自由思想的盛宴,倾听学术前沿的声音”。2012年先后举行了八场校内外专家讲座,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

(4)招生与就业

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招收本科生255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184人,现代文秘方向71人,另有文秘办公自动化专科33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届共有学生235人毕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186人,初次就业率为70.97%,年终就业率为97.85%;现代文秘方向49人。初次就业率为89.8%,年终就业率为100%。

(5)服务社会

2012年,学院继续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引领和服务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承担了“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共承担了40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同时派出80名学生到40名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进行顶岗支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三位专任教师承担了《**文化大典》三个分卷的主编任务。先后分别派出15名、8名专任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考试管理中心组织的高考评卷工作和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评卷工作。先后派出两位专任教师作为专家参加了两个县市的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27.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案例分析

(1)办学基本情况

①在校生规模

截止2012年12月31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99人,其中2009级139人、2010级136人、2011级113人、2012级111人。

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立足广西桂东南,辐射全国的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的数学专业专门人才。

③生源结构

201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录取新生111人,其中在广西区内录取101人,在其他省录取10人(湖北1人、湖南9人),男女生比例为:男25人,占22.52%;女生86人,占77.48%。与2011年相比,男生比例略有下降。

2012年,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新生的成绩较好。在广西录取新生中,投档线分数高出二本录取分数 20分,最低分451分,最高分490分,平均分470.5分。

(2)师资与教学条件

①师资队伍及结构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任教师27人,生师比18.48: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81%,硕士学位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84%,具有正高级职称的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92%,具有副高级职称的13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15%;年龄分布:35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36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15人,51岁及以上的教师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2.22%,55.56%,22.22%。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在读博士4人。

②主讲教师授课情况

每个学期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的主讲,其中教授每个学期均安排为本科生上课。

③教学设施条件

学院有校级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数学建模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平台、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平台)和数学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包含微格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其中用于教学的专业实验室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原值)达300多万元;用于科研的重点实验室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有服务器、交换机、微型计算机100多台等,仪器设备总值(原值)600多万元。实验设备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④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传帮带”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业务导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或在职进修、访学或攻读学位,本共有4人攻读博士学位。培育教学名师,2012年院长梁燕来教授被评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并奖广西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教学建设与改革

①专业建设

201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学校优势一体化专业启动资助,数学(一级)学科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并成为广西硕士点授权建设单位。

②精品课程建设

2012年,学院组织专家对自治区级重点课程《数学分析》、校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进行检查验收,最后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

③实践教学 从2012年开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由原来7周增加到18周(一个学期),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总学分170,实践学分39,占22.9%。

学校共建校内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0多个。201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有151名本科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其中6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培计划”顶岗实习,80多名学生参加集中教育实习。

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012年多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中获奖,2个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资助,3个获得校级创新项目立项。

④社会实践 为促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我院分团委开展了社会调查与实践,专题有“送教下乡”、“社区实践服务”、“关注留守儿童”等。在**市第七中学开展的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在北流特殊学校开展的“关注特殊儿童”活动,在名山小学开展“4点半”课后实践活动,在**中小型企业举办的环保宣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得到了**电视台和**日报、晚报等多家媒体肯定。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201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学校首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之一,开办 “挂榜班”。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认定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校外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辩论、模拟、参观、见习等多样化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开展教学改革研究。2012年获得广西教师教育重点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其中梁燕来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同时获得广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质量保障体系 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围绕中心,多管齐下,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实“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学生第一、育人第一”的思想,建立了《领导工作联系点制度》,明确职责。把严格、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作为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建立起一套机构精简、工作有序的管理机制,健全日常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做好教研活动和课外答疑辅导,健全考风考纪管理机制,坚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座谈会制度。2012年在学校教学管理单位评比中获得“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6)学生学习效果

①毕业与就业

2012年,学院毕业生总人数为151人,获得毕业人数148人,毕业率为98.01%,学位授予人数148人,授予率为98.01%。截止到2012年8月31日,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含考研率)达到94.70%。本,学院荣获“**师范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②升硕情况

学院创造条件鼓励毕业考研深造,安排专业教师做报考讲座,并安排老师作义务答疑辅导。2012届毕业生毕业当年共有1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③就业情况

201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率7月25日为71.52%,8月25日为94.70%,12月6日为98.01%。

截止到2012年12月6日,就业于党政机关6人,中小学校113人,研究生入学12人,企业15人,暂不就业2人,部队、灵活就业、待就业各1人。

④学生获奖情况

2012年,学校共组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15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3项。共有43人次获各类奖励2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金奖)1项。

⑤社会满意度情况

对2012届数学专业毕业生采取抽样电话进行就业跟踪调查,样本45 人,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表6: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汇总分析

学生人数

用人单位评价 学生薪酬和自我评价

很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0

百分比

20%

49%

31% 0

16%

47%

37%

45名毕业生中单位性质:36个中小学,3个国有企业,6个行政机关。6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31%基本满意。63%的毕业生对工作和薪酬基本满意。

第三篇:2011 年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1 年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和技术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核心使命,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发挥自身办学特色。2011年,为继续推动本科教育的发展,学校继续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本科教育改革方针,推动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不断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元培计划教学改革的深入,持续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本科教学质量提高。

(一)本科教学基本状况及数据

1、基本数据。2011 年学校在校本科生 14107 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39.4;生师比 17.5:1,本科专业数共计 117 个,其中校本部 104 个、医学部 11个、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2 个。2011 共派出交流本科生 1320 人,校级交流项目 41 个,暑期项目 21 个。学校本科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 132 项,其中国家级 54 项,省部级 78 项。全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人数为 11046人,达标率 82.7。

2、课程数据。2011 年全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开设本科生课程 2377 门(近,其中选修课 1329 门,占总课程数的 55.9,773 名教授承担 1096 门4000 门次)本科课程,占 46.1。毕业学分 140 左右,必修总学分 90 左右(全校公共必修共约 32 学分,专业必修约 50-60 学分)选修课 50 学分左右,占总学分比例约 36。理科院系实践学分比例达到 25以上,文科根据学科不同有较大的差异,部分院系实践学分比例达到 15以上。

3、毕业就业数据。2011 年北京大学毕(结)业学生 3382 人,获得学位学生3296 人,其中校本部 2966 名本科生有 2878 名本科生(其中留学生 185)取得毕,1345 人获得双学士学位,144业证书,2866 人获得学士学位(其中留学生 182)人获辅修证书,本科双证率 96.6,本科毕业率 97.0。截止 2011 年底,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98.14,多年来保持在 98水平之上,其中升学 1275 人,出国 1009人,还有选择同学选择参军或创业等其他途径进行职业发展。普通本科生 毕(结)业 学位2008 届 3622 33702009 届 3475 32102010 届 3581 32982011 届 3382 3296

4、招生数据。2011 年我校实际招收录取 4102 人,其中校本部 3192 人(国 ;医学部 910 人(一内普通本科生 2831 人;第二学士学位 24 人;留学生 337 人)。生源质量稳中有升,继续本 555 人,二本 87 人,专科 200 人,留学生 68 人)在全国高校保持领先水平,九成以上省份实现了文理科专业志愿零调剂。

5、教师数据。本北京大学专任教师 3120 人,其中博士 2385 人,硕士510 人,中青年教师是北大教师中的主要部分,60以上的教师年龄集中在 35-50岁之间,专任教师中正高和副高职称约占 80。担任授课的专任教师中正高 995,副高 1117,外聘教师 45,教授授课比例为 80.2,部分教师因进修和科研等原因未担任本科生课程。学校持续通过多项人才计划实施,强化高端人才服务,稳步推进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提高。截止 2011 年底,学校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62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8 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6 人;目前我校共有千人计划入选者 44 人,其中长期项目 31 人,短期项目 13 人;在校工作长江学者 133 人,其中特聘教授 92人,讲座 41 人;2011 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大有 9 人入选,到2011 年底为止我校共有 166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截止 2011 年底,学校共获批国家各类人才工程 508 人,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 16 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51 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54 人、973 首席科学家 37 人、863 重大计划首席科学家 20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21 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74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25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10 人。

6、其他数据 实验与设备数据。2011 年,北京大学共有实验室 155 个,实验室使用面积12.94 万平方米,生均 4.6平方米,开出教学实验 1507 项。其中校本部实验室 83个,实验室使用面积 9.7 万平方米,实验技术人员 408 人,开出教学实验 1235 个,实验教学工作量共 144.1 万人时。学校现有校级公共平台五个,分别为:实验动物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微/纳米加工超净

公共实验室和北京核磁中心,设备总价值 1.77 亿元。截止 2011 年底,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 270723 万元,生均 46954 元,当年新增 41038 万元。图书数据。2011 学校图书总计 950 万册,生均图书 164 册。按照《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供应商管理办法》要求,购置图书 53232 种,105869 册,并积极接受文献捐赠,全年共接受中文赠书 9012 种,外文赠书 2594 种,共计 18198 册。数字资源总计 72655gb,其中电子图书 1403gb。教学用房。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总计 2199755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 749621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7.3平方米。2011 年北京大学当年新建、代管改造项目共 24 项,建设总规模 244843平方米,改造工程其中包括理科教学楼公共教室改造、法学楼内部改造、五四体育中心等。学校人文大楼、北京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工学院与交叉学科大楼等竣工,有效改善了学校教学条件,对教学进行有力的支撑。

(二)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

1、继续推进元培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2011 年是元培教学改革推行十周年。元培计划实施十年来,学校通过元培实验班和元培学院积极开展“低年级进行基础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逐步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和自主选择专业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学校依托元培学院积极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目前已经设立古生物学以及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等跨学科专业。2011 年,元培学院的招生规模已经扩大到 187人。学校对元培计划实施十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下一阶段的改革目标与任务,进一步推进元培教学改革的稳步发展。?北京大学结合教育部要求,陆续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环境科学六个领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截止 2011 年底,该计划共有学生 320 名学生。北京大学还根据学校学科特点在工学院和地空学院设立校内拔尖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同时还组织文、史、哲、外语、考古五个基础人文学科院系组成古典语文学实验项目,招收两届 32 名本科生。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质量(1)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促进“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通选课核心课程发展。2011 年,学校继续组织对通选课的严格评审,截至 2011 年 12 月,》《中国古籍全校共建设通选课 303 门。学校新增建设了《西方思想经典

(二)、、、入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科学通史》四门核心课程,稳步试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继续组织老教授教学调研组有关通选课的听课、调研、座谈及报告撰写工作,为改进通选课质量提供了支持。(2)推动大类平台课建设和发展。大类平台课开设三年来,教务部重新梳理了平台课清单,及时通过院系调研、现场听课、座谈研讨等方式了解大类平台课特别是基础平台课的开课现状和问题,并根据院系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学分等进行了调整,新开设《信息素养概论》等课程。目前,全校共建设大类平台课 229 门,其中理工类平台课 109 门,人文社科类平台课 120 门。

3、加强教材建设,推动教材立项和评奖?北京大学积极参加各类教材申报工作。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项目,北京大学张守文、王志伟教授分别担任所申报项目的第一首席专家;姜明安、叶静漪、萧国亮、萧鸣政等教授分别担任各自申报项目的第二首席专家。2011 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工作,北京大学共有 38 种教材获得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学校组织了 2011 年北京大学教材建设立项工作。今年立项的重点是主干基础课教材、通选课教材、精品课教材、基础大类平台课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反映良好的出版三年以上的修订教材。专家们对申报项目逐项进行了严格评审,最终经北京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审议,共确定 52 个项目为 2011 年北京大学教材建设立项项目。2011 年 11 月,配合市教委开展了精品教材与特色专业建设情况的调研,了解了北京大学精品教材在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推进教材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医学部对对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与特色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梳理,组织各学院部老师积极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教材主编、副主编、编者遴选工作。同时,医学部组织各学院部积

极参加教育部规划教材、教育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的申报工作,经评审,吴立玲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王岳主编的《医事法》,王志稳主编的《护理科研方法》和雷小平、徐萍主编的《药物化学》荣获 》荣获教育2011 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张拓红主编的《社会医学(第 2 版)部 2011 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4、医学部“新途径”医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医学部召开了 2011 年 2 月 26 至 27 日,“2011 年本专科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大会围绕“教育教学一体化模式下学生工作精致化及教育教学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梳理了 5 年来医学部本专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展与成就,为未来医学部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1)基础阶段教改进一步推进。经过多个层面梳理后的基础理论课程第一轮教学全面完成,2009 级八年制临床、基础专业学生进入案例讨论课程实施阶段,整个阶段将历时 1 年,完成 20 个案例的讨论学习。案例由基础、临床专家及教学骨干参加编写,并在案例中融入社会、心理、法律、伦理等与医学相关学科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随机分为十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式教学。在案例讨论的同时,开设相关选修课、讲座、早期接触临床等课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对临床知识的兴趣。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阶段的考核模式也进行了调整,增加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和表现等过程性评价的内容。(2)临床阶段教学改革工作进入攻坚阶段。2011 年,结合基础教改的经验,借鉴第一临床学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经验,教育处多次组织临床专家,就临床教改的方案和框架进行讨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2011 年 12 月 29日,医学部召开“临床阶段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和分享了基础阶段教学改革的经验,明确医学部教改的目标,通报了临床阶段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对临床阶段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公布了医学部教改进展情况及临床阶段教学改革基本原则框架。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以促进医学部整体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3)配合“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医学部启动 2012 版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对现有课程、学分进一步梳理调整;同时,结合新途径教学改革,校内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需继续推进,鼓励临床教师在基础阶段开课,鼓励教师改进课程质量,增加课程特色,改变教学模式等。全科医学课程教学计划进一步修订,逐步形成以加强临床医学生全科、基层理念为核心的、贯穿全程的全科医学课程体系。同时,包括药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英语、护理学等专业,围绕学校整体教学改革部署,在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教学改革探索。(4)临床学系建设不断扩展,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突显成效。2011 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新建临床学系 2 个,分别为全科医学学系、风湿免疫学学系。截止到,学系在构2011 年 12 月 31 日,医学部共成立临床学系 18 个(具体情况见附表)建学科发展、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科建设,参与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 年 5 月北京大学全科医学学系成立,聘请伯明翰大学郑家强教授担任学系主任,医学部主任助理、教育处处长王维民担任学系副主任,学系成员有来自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管理、继续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院的专家和医务人员。医学部在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方面也积极开展工作,在 2010 年 10 月中英全科医学教育研讨会的基础上,2011 年 10 月 18 至 19 日,医学部召开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教育部、北京市卫生局和中华医学会的相关领导嘉宾出席了会议,来自英国牛津、剑桥、伯明翰大学的 4 名全科医学专家与全国各地 70 多家医学院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300 名代表就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展开了多个专题的研讨。同时,医学部举办北医三院第二门诊部、航天中心医院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个社区卫生教学基地的揭牌仪式,基地建设为全科医学学科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在医学部的推动下,全科医学课程教学计划进一步修订,逐步形成以加强临床医学生全科、基层理念为核心的、贯穿全程的全科医学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学发展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和核心问题。学校整合各院系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发展职能,协调发挥各单位的作用,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教

师教学发展和质量提升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加强领导与研究,制定明确规划,协调全校开展教学发展工作。建立了校领导牵头中心和主要专家队伍,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支持中心的运行和发展。依托北京大学老教授教学调研组和本科战略发展研究组的成员,成立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通过听课、座谈、反馈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目前领导小组 10 人,专家队伍 50 余人,行政支持人员 5 人。学校 2011 年开展了 10 余项教育教学改革调查研究,对包括本科生培养状况、研讨型小班教学、师生互动等与教学质量和教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课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建议,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2、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加大帮扶力度。协调多个职能部门,开展教师和助教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整合包括新入职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教师技能和技术培训、助教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培训,强化教师培训的体系化和规范性。目前新入职教师均参加培训,青年教师是参加培训最主要部分,每各级各类培训近1000 人次。,依托学校雄厚的办学力量和 同时北京大学作为“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师资优势,为首都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与准备。2011-2012 共接收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 15 所市属高校的 19 名教师来校研修。随着该项工作的逐步开展,北京大学将为首都高校的教师发展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3、依托质量工程项目,加强教师激励和奖励,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整合了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教学信息化、名师、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多项具有影响的项目和奖项,通过大范围的报道宣传、交流等活动,提升各个奖项在学校的影响,提高教师的教学投入的积极性。截至 2011 年底,北京大学共有 16 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53 人获市级教学名师;建设国家级精品课 90 门,市级精品课 87 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14 个,市级教学团队 16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7 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0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 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 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计 64 项,其中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53 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21 个。在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大学共获“十一五”国家立项教材 392 项,有 36 本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即教育部评选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8 本教材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大学近年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统计(截至 2011 年底)项目 国家级 市级 教学名师奖 16 人 53 人 精品课 90 门 87 门 教学团队 14 个 16 个 特色专业建设点 37 个 30 个 教材建设 “十一五”国家立项教材(392 项)208 本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36 本 教学成果奖 64 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个 13 个 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21 个

4、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强调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加强优秀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学校持续加强本科教学建设,继续坚持教授担任本科生课程原则。全校本科课程中有 40以上课程由教授或相同级别担任授课,由副教授或相应级别担任授课占近40,只有百分之十的课程由中级或初级教师担任。在课程中,以主干基础系列课程为代表的主干基础课、通选课和大类平台课教授、副教授上课比例均保持在 90以上。?北京大学?2011 课程授课教师职称统计表(根据课程评估班数统计)级别 人数 职称 人数正高 1158 教授 1101 研究馆员 1 研究员 50 正高工 6副高 1016 副教授 960 副研究馆员 4 副研究员 41 副主任技师 1 高级工程师 10中级 253 工程师 8 馆员 1 讲师 244初级 8 助理工程师 1 助理研究员 7 通过包括长江学者计划、春晖计划、千人计划等多项举措,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事制度,出台了包括《北京大学专业技术岗位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新的制度措施,进一步提升对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教学才能的良好环境。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条件保障

1、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学校继续坚持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重视并持续开展学生课程评估、老教授专家调研组调研听课、学校领导与管理部门教学检查,通过多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了解和评价。2011 年 1 月和 6 月分别开展 2010-2011 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两次课程评估,针对学校全体本科

课程设计了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等三类问卷,同时对课程助教工作也开展了相应的调查。全年评估本科生课程共 3695 门次,其中理论课 2701 门次,实验课 116 门次,体育课 145 门次,助教评估 733 门次。将学生评教结果分春季和秋季学期编印成学生课程评估手册、助教评估手册和课程评估结果汇编,对课程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撰写课程评估报告

第四篇:2013年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需要提供资料

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需要各部门提供材料

(所有数据截止2013年12月31日)

普通高等学校201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教务处)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教务处)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教务处)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教务处)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人事处)

2、生师比(人事处、教务处)

3、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务处)

4、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务处)

5、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财务处)

6、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党政办、图书馆、国资处、数字化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教务处)

2、特别是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教务处)

(四)质量保障体系。

1、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党政办)

2、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党政办)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教务处)

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教务处)

5、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评估办、教务处)

(五)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估办、教务处)

2、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教务处)

3、学位授予情况(教务处)

4、攻读研究生情况(学生处、教务处)

5、就业情况(招就处)

6、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招就处)

7、毕业生成就等(招就处)。

(六)特色发展

总结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附件2 普通高等学校201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目录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教务处)2.教师数量及结构(人事处)

3.专业设置情况(全校本科专业总数、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以及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教务处)

4.生师比(人事处、教务处)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国资处)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国资处)7.生均图书(图书馆)

8.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图书馆)

9.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党政办公室)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财务处)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财务处)

自然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财务处)

自然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财务处)

自然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教务处)

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一门)

15.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教务处)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教务处)

17.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教务处)1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教务处)

(一门课程的全部课时均由教授授课,计为1;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的,按教授实际承担学时比例计算)

19.应届本科生毕业率(教务处)20.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教务处)21.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招就处)22.体质测试达标率(体育学院)

23.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评估办、教务处)2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招就处)25.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说明:

1.数据的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文件。

2.第10项数据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文件,是指学校开展普通本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3.第23、24两项数据本次可视本校此项工作基础酌情公布。

第五篇:中国农业银实习报告

中国农业银行XX支行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3年X月X日—2013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

中国农业银行XX支行个人贷款中心

三、实习单位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行设在北京.在国内,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海外,农业银行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被《财富》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其中,我实习所在的个人贷款中心作为中国农业银行XX支行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为广大的个体经营户、购房族和卖车族等提供信用贷款。

四、实习目的通过在中国农业银行XX支行个人贷款中心的实习,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在校期间所学的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指导老师的的指导和帮助下,熟悉农业银行XX支行个贷中心的业务内容和操作流程。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学会如何与身边的同事相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毕业以后走向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

(一)了解实习部门基本工作情况

个贷中心的主要工作是银行向客户发放用于合法经营活动所需的小额、短期或者长期、大额度资金周转的人民币贷款。银行个人贷款申请人条件是具有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及在中国大陆有居留权的境外、国外公民;具有合法、稳定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银行的个人贷款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个人住房贷款:包括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个人住房组合贷款。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

个人耐用品消费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

(二)熟悉工作流程

所实习部门有很多位老师,刚开始没有实际学习操作,而是认真观察几位老师工作,熟悉工作流程:

(1)了解借款人基本情况及还款能力,了解借款用途及资产情况、担保情况。

(2)资料收集。包括身份证明、还款能力证明文件、贷款用途证明文件等。

(3)申请受理。

(4)初审。核实资料,查询客户征信情况及房产情况、抵押房产情况,测算客户贷款额度及还款能力,扫描资料成PDF电子版,写个人信贷资料审核报告,并录入系统。

(5)审批。复核岗人员复核后再依次提交信审部、分管行长、上级行信审部审批。

(6)办理相关手续后签订合同并出账。

(7)放款成功后进行贷后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催帐等工作。

(三)亲自参与工作

(1)从最简单的扫描、写报告、录入工作开始。

老师就贷款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面谈交流过后,由我将客户的基本信息扫描成电子版,然后在按照各楼盘的模板写个贷资料审核报告,最后录入电脑系统。

扫描这项工作还是比较简单,刚开始跟着其他的实习生学会了怎么使用扫描仪,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因为资料纸张太厚而发生卡顿,经过自己几番试验,终于掌握了集中的窍门,最需要的还是耐心。

写报告一般都是扫描的后续工作,因为报告里面的内同就是对贷款人的资料进行一个汇总和归纳,然后得出申请贷款的人是否符合条件的结论。

银行是非常严谨的一个部门,不允许有任何的粗心大意,在我录入信息的过程中我也深有体会。打字录入对我们来说本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然而我发现要想保证没有错误也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客户信息中有大量数字信息,比如客户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卡号、购房合同编号、贷款金额等,这些关键性的数字信息,稍有不慎变会酿成大错。

(2)了解申请受理及初审过程。

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需要细心的工作,待客户资料符合贷款要求后,查询客户征信情况、房产情况,根据客户家庭资产确定贷款年限及贷款利率信息,依次录入系统,最后提交上级逐级审批。

(3)上级审批通过后放款

首先要打印上级的审批通知书,了解上级对本笔贷款的意见及更改,其次便进入放款过程。定制贷款合同及借款凭证,不能有任何错误甚至字体偏移,客户签字同意之后,就可以提交会计部门放款,也便意味着一笔贷款的全部发放过程结束。

(4)参与实际资料收集与客户交流

之前一周的时间都在学习认识阶段,不是跟书本打交道,便是与电脑打交道,在此严谨的基础上才可以与客户进行实际交流。由于客户对于贷款流程并不清楚,所以与客户的交流看似简单实际则也复杂。首先要向客户讲清楚需要的材料并说清原因,因为客户提供的材料有的内容牵扯个人隐私问题,要用适当的语言并耐心的向客户解释清楚。

放款成功后,还需要与客户有一次实际的交流,是向客户讲明还款信息如日期金额等,并让客户牢记,若联系方式变更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5)学习贷款品种分析方法

个人贷款分为四类,每笔贷款是按职工根据贷款用途及材料情况分析分类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客户分析贷款品种。以房抵贷为例,房抵贷是借款人以本人或家庭成员的房产作为抵押,用于满足购买住房或生活消费需求的贷款。办理房抵贷时,客户提供抵押住房的评估公司真实评估报告,通过询问之后确定客户

是想以该评估住房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用于房屋装修消费,则分析确定该贷款便属于房抵贷。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可以说真的是获益良多,大致上掌握了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熟悉了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等,从客观上对自己所学的有关银行方面的各项知识和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六、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三周的实习工作,在了解银行业务的基础上,也发现了一些银行贷款业务办理上的一些小缺陷,并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贷款业务办理效率仍需提高

通常,一笔贷款从立项、申报到审批,最后到放贷,往往需要大约1-2个月的时间,而期间需要客户多次亲自到银行提供资料及签字,贷款效率低下,会造成客户的不理解,甚至导致部分客户流失。

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作连接不到位

一笔贷款的发放不仅仅由一位职工完成,从立项申报到审批、放款,人员配置上形成一个环状,一笔贷款由四至五人接手,所以每个人的工作都应保证效率,不能因为一人工作的拖延导致贷款效率的整体低下。

(2)客户资料未提前录入

有时会出现客户到达却仍不能办理业务而是等待职工录入资料的情况,由此可能会造成客户的不理解甚至客户时间的耽误。从客户看来,应将工作提前做好,客户到达后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以节约大家的时间。

(二)资料录入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用户的基本资料、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到客户办理贷款的金额、用途、年限、利率,这些资料都需要录入银行系统,并打印出来由客户签字确认,然而在录入的过程中,有的资料由于在不同的材料中都需要,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需要多次输入,这样免不了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最终可能也是导致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认为,应进一步优化银行录入系统,通过连接方式,将重复信息自动连接,不必每次重复输入。

(三)重贷轻管的缺陷不容忽视

随着信贷业务的规范化管理,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但仍有部分个人贷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贷轻管”的缺陷,贷后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贷后的管理工作与贷前信息的真实性确认有密切联系,在贷款过程中,如果进一步通过信息验证、电话回访等方式确保客户资料的真实性,今后的还款问题也便容易的多了。

七、实习感想

对于这次毕业实习,短短四周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从象牙塔迈出的第一步走的特别的稳重,感谢农行给我提供了一个尝试工作的平台,让我了解了如何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从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期间,我能够做到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行里员工的一致认可。通过实习生活与社会接轨,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优势,第一是态度积极,工作时绝不松懈,对于不懂的问题能及时询问老师解决疑惑并牢记在心。第二是工作严谨认真,在工作中无丝毫的马虎,严谨认真时刻牢记,我想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这都是衡量一个员工优劣的条件。第三是学术上肯钻研,对于不懂的问题能够通过请教前辈的方式解答,直到弄清楚为止。

同时通过这次实习也让我认清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和缺点。第一是工作中要更加耐得住寂寞。任何一项工作,做的时间久了也是每天的重复重复,所以要要求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一定不能因为重复工作的枯燥而松懈。第二是应进一步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协调合作,甚至是部门与部门的合作,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第三是在学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确如

此,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坚实基础。用知识武装起自己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你才能成功!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声明:此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动了相关文字,在此共享。

下载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习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习报告 大三暑假期间我进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福建省长汀支行进行了为期6周的实习。实习期间主要在客户服务部就职。在部门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我对农发行的......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8-2027)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8-2027)》发布未来十年农产品价格稳中趋涨 2018-04-23 4月20日-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18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发......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2、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群的cayley图及其hamilton圈及路径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是对一些特殊和常用的群进行了归纳与总结.3、立题......

    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西校[2007]85号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按......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共五则范文)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办法 校教发[2007]110号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大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四期间我进入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市分行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毕业实习。期间,在单位部门领导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大致了解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运作以及业务往来......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地理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农业结构......

    云南大学本科学生实习报告

    云南大学实习报告表 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 园林技术 班级园林5班学号 1517014001 姓名 黄浩旭实习地点(单位)云南名族大学实习时间 2015 年12 月 21 日 一、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