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22:0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安 徽 财 经 大 学 文 件

校政字„2013‟13号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经2013年3月8日校长办公会审议修订)

一、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8]5号),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切实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实力。

第三条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包括国家、省的拨款和学校配套的专项经费。

第四条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包括专业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示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内容方法更新、教学质量评价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创新等方面,重点建设内容有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成果奖、教学研究项目、卓越人才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企实践教育基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最喜爱的老师、精彩一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教学团队、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教学名师示范课程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质量教材及国家级规划教材等。

二、管理职责

第五条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的领导机构,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全面领导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下设“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统筹指导建设计划的相关工作;

(二)制订和发布年度“质量工程”项目指南;

(三)组织项目评审、推荐,提出立项方案;

(四)组织对项目的检查、验收和评价;

(五)编制“本科教学工程”年度进展报告,推广宣传项目建设成果;

(六)负责“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经费使用的审核、报批。

第六条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本办法的要求,编制、报送项目申报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承担立项后的监督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二)向学校报送本单位项目阶段进展报告,接受学校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

(三)每年12月底前,向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书面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第七条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

(一)召开报告会,开展项目开题工作;

(二)制订项目建设计划;

(三)组织项目建设工作,把握项目的总体水平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

(四)合理安排使用项目经费;

(五)自我评价项目建设效果;

(六)宣传、展示项目建设成果,推进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第八条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安排等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的,项目单位须提交书面申请,报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领导组批准。

三、经费管理

第九条 为鼓励各单位和教师积极申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学校对获准立项为国家级、省级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按以下标准投入建设和配套经费:

1、对获得国家、省级立项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学校给予经费配套(配套比例为国家级1:2,省级1:1);

2、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按国家奖励金额1:2或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按省级奖励金额1:1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3、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的按奖励金额1:1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4、对于其他未下拨经费的项目,学校比照相应级别的科研自筹经费项目予以配套。

对获得学校立项或奖励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学校给予一定数额的项目经费或奖金。

第十条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经费采用一次批准总金额、分年核定拨付的办法。经费的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验收时,项目负责人须列出经费使用的详尽报告,上报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领导组备查;验收结束后,终止经费的使用。

第十一条 经费开支范围

(一)图书资料费:指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以及打印、复印、制图等费用;

(二)数据采集费:指围绕项目研究而开展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所需的费用;

(三)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及其它费用;

(四)设备购置和使用费:指购买和使用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器材的费用,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五)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项目开题、中期检查、项目结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

(六)业务接待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用。

(七)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

(八)奖励经费:指对项目申报、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的奖励;

(九)资助出版经费:指根据申报项目需出版相关著作、教材和发表学术论文的费用;

(十)其他经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其他经费,如研究生助研津贴,以及非课题组成员、教学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其中,第十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5%。第十二条 经费审批程序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各类建设经费支出,都应该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报销,其中集体项目经费支出必须由学院领导和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签字审批后报销,超过1万元额度的支出还需分管校领导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评审、中期检查与验收等工作所需管理经费。主要包括:校级项目立项评审费、中期检查与验收费;省级、国家级项目申报的推荐评审费、项目申报费、检查与验收费;差旅费等。此项费用从各项目学校再资助经费中提取,比例为10%。

四、检查验收与结项 第十四条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建设计划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并负责组织项目组接受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检查和验收。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情况检查指在建设过程中采用报告会的方式,进行不定期随机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进展情况;

(二)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十六条 项目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提出意见,报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领导组研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告诫、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一)申报、建设材料弄虚作假,违背学术道德;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

(三)未按要求上报项目建设有关情况,无故不接受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四)项目经费的使用严重违背学校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有其他违反项目规定与管理办法的行为。

第十七条 验收采用项目单位报送项目建设总结报告,举行报告会,或进入项目单位实地验收两种形式进行。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完成情况;

(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以及经验分析;

(三)项目管理情况;

(四)资金使用情况。第十八条 验收结束后,由“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提出,报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出具验收结论性意见。对未达到验收要求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不能通过验收的项目,取消其项目资格,追回项目经费,并做相关处理。

第十九条 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领导组适时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价。通过整体评价项目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指导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第二十条凡已完成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向“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提出结项申请。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申请材料主要包括:

(1)项目研究报告。

(2)技术指标测试报告或实验报告或应用报告或总结性论文。(3)国内外教改领域研究情况的对比分析报告。(4)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分析。

五、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由“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安徽财经大学

二○一三年三月十二日

第二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

【发布单位】教育部、财政部 【发布文号】教高〔2007〕14号 【发布日期】2007-07-13 【生效日期】2007-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教高〔2007〕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反馈教育部、财政部。

附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七年七月十三日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根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第三条第三条 “质量工程”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六个方面建设内容。本办法所称“质量工程”项目为以上六个方面规划建设项目。

第四条第四条 “质量工程”资金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资金管理按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二、管理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教育部、财政部共同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全面领导“质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质量工程”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统筹指导建设计划的相关工作;

(二)制订和发布“质量工程”项目指南;

(三)组织项目评审,提出立项方案;

(四)组织对项目的检查、验收和评价;

(五)编制“质量工程”进展报告,推广宣传项目建设成果。

第六条第六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指导、检查、监督本地区本部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二)负责统筹落实项目院校的建设资金,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本地区本部门项目阶段进展报告和项目完成总结性报告。

第七条第七条 “质量工程”项目承担学校或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应有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项目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及本办法的要求,编制、报送项目申报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统筹规划,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和预期目标。

(三)统筹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及本办法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四)接受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检查和审计。

(五)每年12月底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第八条第八条 “质量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

(一)依照项目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制订项目建设计划;

(二)组织项目建设工作,把握项目的总体水平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

(三)按规定合理安排项目经费;

(四)自我评价项目建设效果;

(五)宣传、展示项目建设成果,推进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第九条第九条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的,项目单位须提交书面申请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三、申报立项

第十条第十条 “质量工程”项目分公共系统建设项目和学校建设项目两类。公共系统建设项目是指为高等学校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和管理平台的项目,一般由一个单位承担,或者由一个单位牵头、若干单位共同承担。学校建设项目指学校有较好的建设基础,自行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建设目标的项目。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公共系统建设项目和学校建设项目的申报,依据“质量工程”项目指南,采用学校或单位直接申报的方式,适当考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具体项目申报立项程序如下:

(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代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项目指南;

(二)高等学校或者单位根据项目指南的要求申报项目;

(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代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项目申报工作,组织项目评审并提出立项建议方案;

(四)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立项建议方案,批准立项实施。

四、检查验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情况检查指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不定期随机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进展情况;

(二)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一)申报、建设材料弄虚作假、违背学术道德;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

(三)未按要求上报项目有关情况,无故不接受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四)项目经费的使用不符合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规定,或者有其他违反项目规定与管理办法的行为。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周期根据各类项目要求确定,建设期满需要接受验收。验收采用项目单位报送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或进入项目单位实地验收两种形式进行。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情况;

(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以及经验分析;

(三)项目管理情况;

(四)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验收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验收结论性意见。对未达到验收要求的项目,取消其“质量工程”项目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评价。通过整体评价“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指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五、附则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发布前已经启动实施的项目继续执行,项目管理按本办法执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和高等学校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部门(单位)和学校的项目管理办法。各“质量工程”项目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西校[2007]85号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按照西南大学“以人为本,学术立校,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建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决定实施“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立足国际化视野和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教学内容方法更新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工程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工程”等5大工程18项计划(简称518质量工程),到2010年,全面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分制运行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彰显“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的西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力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三、主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

1.培养方案修订计划

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突出研究性课堂教学、创新性自主学习两个重点,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培养基础型、应用型、复合型多类型创新人才,把加强专业与强调通识有机结合、加强理论与突出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学习与强化研究有机结合、加强课内与注重课外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单一规格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模式,强调分类指导、分级设计、分流培养,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

计划的实施:在2-3年内,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自主创新学习等几大模块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和调整学分、课时,强化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完善本科培养方案的管理,切实保证培养方案的执行。

基本建设目标:最终形成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形成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分类、分级、分流培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创新人才培养“光炯计划” 以开设“创新实验班”为突破口,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光炯计划”,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计划的实施: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创设“创新实验班”,在课程开设、项目申报、实验室开放、任课教师和学业导师配备等条件上给予有效保障;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强化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分类分级教学,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建立学生自主选择机制和滚动竞争机制,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加大对“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的投入,创设“创新实践学分”,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基本建设目标:通过“光炯计划”的实施,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以创新实验班为代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3.教学改革研究计划

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改革研究管理模式,激励广大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全面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计划的实施: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进一步明确本科教学的定位、思路、特色以及改革取向,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重点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分制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实施教学改革研究的立项管理,设立“西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每两年进行一次立项申报,与教育部、重庆市、相关研究学会、研究机构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构成多级教学改革研究体系,搭建教学研究平台;加强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结项验收;加大对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经费资助和奖励力度;努力培育和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基本建设目标:确立与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相一致的本科教学的定位、思路和特色,力争在各级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成果评奖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市级及其以上教改立项超过200项,市级及其以上教学成果奖超过50项,在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4.文化素质教育“雨僧计划”

以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艺术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覆盖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和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

计划的实施:设立文化素质教育“雨僧基金”,支持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基地建设、学术讲座和特色活动,奖励在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中成绩显著的教师、学生和管理工作者等,资助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文化素质教育“雨僧工程”,精心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的精品讲座、重点课程、特色活动、推荐图书和实践基地;建设文化素质教育数字化平台“雨僧网”和编辑文化素质教育《雨声》专刊。

基本建设目标:基本建成西部地区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示范性基地。每年组织100场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讲座(“雨声讲坛”),每年开展100场文化素质教育特色活动,每年推荐100本文化素质教育的优秀图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设100门文化素质教育重点课程,建成100个校内外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二)教学内容方法更新工程

5.教学内容更新计划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强化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学术性。

计划的实施:吸收各学科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补充和完善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全面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和体现各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实施课程的多样化、精品化与专题化改革,实现学科内容的交叉与融合,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以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和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为先导,推动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体育等其他公共课课程教学改革和分类、分级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减少课堂教学学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基本建设目标:分类、分级、分流的教学模式初步确立。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教学的示范作用得以彰显;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运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学术性和适应性得到显著加强。

6.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计划

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为契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实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途径,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计划的实施:全面规划和设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和布局实验室,突出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以学科或学科群为基础的跨学院跨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实施“顶岗实习支教”计划和“实习支农”计划;实施“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和“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加大对本科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创业训练;加强对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基本建设目标: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平台管理体系和实验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建设10个左右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8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成各类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400个,力争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大赛再上台阶。

7.研究性教学改革计划

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计划的实施:举办学习交流会、教改研讨会等引导师生对研究性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立项,鼓励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开展启发式、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创业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加大学校“本科学生创新基金”对学生研究性、创新性学习的支持力度,资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等创设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倡导和试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让优秀学生尽早参与教师课题研究。

基本建设目标:初步构建起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使课堂教学的学术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改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8.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牢固树立师资建设以学术为根、以教学为本的观念,致力于培养学术造诣精深的教学名师,促进和完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调动教师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计划的实施:严把教师队伍质量关,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完善和落实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我校工作;以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为示范和导向,启动“教学名师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开展校、院级教学名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本科优秀教学教师、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的评选,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有效的团队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完善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本科教学研究;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实施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基本建设目标:建成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品德高,结构合理,能支撑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的教师队伍,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2-3名、重庆市教学名师8-10名、校级教学名师30名。

9.专业建设计划

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建设。重点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建设,依托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带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新办专业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新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计划的实施:积极稳妥地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改造,丰富专业内涵,凸现专业特色;建立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负责对该专业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设立专业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对品牌、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的投入;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对学科水平低、办学条件差、教学管理不善及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实行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全面启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品牌、特色专业,带动学校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基本建设目标:形成专业结构基本合理,基础性学科专业发展稳定,品牌特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格局。使学校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90个左右,建设校级品牌、特色专业30个,市级品牌、特色专业20个,全国重点建设特色专业8-10个。

10.课程建设计划

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的建设原则,在保证全部开设课程达标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必修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计划的实施:设立课程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和导向,实施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强化优势,凝炼特色,努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加强课程的常规性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设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负责对该门课程的规划、管理与建设;健全和完善课程检查与评估制度,加强对课程建设的过程性管理;加强研究型、课题型、探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型等课程的建设,着力丰富选修课程资源。界定公共课程范畴,改革公共课程管理模式,建立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大学体育、文献检索、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大学生物和教师教育课程11个公共课程教学部,在所在学院领导下全面负责对全校公共课、基础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基本建设目标:课程总量显著增加,基本满足学分制实施要求,所有课程均达到达标课程标准,建成校级重点课程400门,校级精品课程150门,重庆市精品课程3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

11.教材建设计划

深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改革,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加强教材选用管理,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及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力争编出一批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精品特色教材,提高教材建设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

计划的实施:加大对教材建设的投入,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用于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及评奖;按照学校教材建设规划,组织落实校级、部省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建设工作,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及精品课程建设,着重搞好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发展必修课程教材建设;启动新教材建设项目,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完善教材评审、评价与选用机制,加强对教材的建设、选用等的过程管理;大力开展教材研究工作,积极探索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改革;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基本建设目标:建立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学校特色,以国家规划教材为重点,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成校级、省部级规划教材15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5部。

1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计划

以校园网为依托,以现有教学资源数字化改造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品牌专业和文化素质教育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

计划的实施:全面实施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录编系统;启动重点建设课程、精品建设课程、品牌建设专业必修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平台和文化素质教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既能满足学生专业知识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素质教育的数字化教学中心;建设若干既能为开展案例课程教学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优秀教学素材的案例库;建设一批既能够满足网上测试需要,又能够用于校内教学诊断的试题库;建成具有教学示范和推广意义的视频课程资源库。

基本建设目标:建成涵盖400门课程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成以大学生英语、教师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为主体涵盖主要专业和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平台。

13.教学基本设施建设计划

按照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标准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计划的实施:按照“共享、开放、高效”的原则配置教学实验设备,满足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要求;建设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室,切实保证能满足教学需要;在公共教学楼建立网络中央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完善教室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教室管理信息化;加大对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费的投入,尤其加大对新办专业、双语课程的图书文献资料的投入;加强对校园网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强运动场与体育设施的建设,调整各类设施布局,充分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需要。

基本建设目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达到8000元以上;公共教室座位数达到生均1.5个,多媒体教室达到公共教室总数60%,语音教室达到公共教室总数15%,各种规格的微格教室座位总数达到500个;在公共教学楼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座位数达到1000个。

(四)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工程

1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计划 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实施优化组合,对教学实施目标管理,对教学过程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监控,构建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维护良好的本科教学秩序,保障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计划的实施:完善包括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与教学督导委员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与督导组、教学基层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控职能;健全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及教学保障在内的质量目标责任制;完善对教学目标的前馈监控、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对教学信息的反馈监控。完善各级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网上教学信息收集和“教学110”信息反馈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等教学监控措施。

基本建设目标:形成包括教学目标监控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信息监控体系三部分的一个完整闭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初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

15.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创新计划 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的政策机制,落实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措施,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专项检查评价和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计划的实施:加强教学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建立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定期采集和公布本科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加大对教学评价结果的奖惩力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同行专家和校、院两级领导听课评价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专项评估制度、课堂教学网上评教制度,课堂教学评奖制度,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等,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基本建设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机制、政策机制和操作机制,建成以学生网上评价为主体的包括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16.优良教风学风建设计划

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不仅是校园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导,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抓教风、促学风、塑校风。

计划的实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年活动,立师德,铸师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狠抓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倡考核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完善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管理办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建立学生学业导师制度;完善学生专业调整办法,适当放宽转专业学生的比例;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加强诚信教育,严格违纪处理,狠抓考风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干部、学生管理干部跟班听课制度和学生辅导员学习访谈制度;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学习管理工作新方法,实行教育、激励、严格、规范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新模式。

基本建设目标:初步形成教学不发水、学术不造假、考试不作弊的校园风气,创造教学质量有保证、学术水平有高度、学生毕业有去处的良好局面,促进我校教师重教、厚德、博学、严谨的良好教风和学生励志、勤奋、进取、成才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五)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工程

17.学分制运行体系创新计划

在总结1994年以来试行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国内外学分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学分制运行体系和实施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计划的实施: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教学管理思想大讨论,充分认识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面修订学分制培养方案,探索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完善以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排课选课管理、信息检索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弹性学制、主辅修(含双学位)制、学分互认制、学业导师制、免修免听制、补考重修制、2+1学期制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增加课程数量,提升课程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确保满足学分制教学需要并正常运转;建立教学及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实行全天(8:00--22:00)不间断排课,实验室全天开放,图书馆全天服务。

基本建设目标:建立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包括弹性学制、主辅修(含双学位)制、学分互认制、学业导师制、免修免听制、补考重修制、2+1学期制等构成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18.分级教学管理体制创新计划

探索分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明确学校、学院教学管理职责和目标,从严治教,强化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主性,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稳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计划的实施:严格落实本科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学校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教学质量,党委书记、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人、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学校各部处、各学院、党、团、工会、学生会等各级组织的工作都应服务于教学,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建立以校长为主任委员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和以分管教学副校长为主任委员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督察;教务处作为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引导、服务和监督三大职能,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与目标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学院党政一把手为学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学院是教学工作的实施单位和教学管理与教学建设的主体,要在学校宏观规划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本单位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学院建立本科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导组,负责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与督察,党政联席会议要经常研究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实施对全院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评估、评议与监督,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负责把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基本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校、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责和目标,明确学校教学管理的主导地位和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改革与完善教学经费分配与目标效益挂钩的分配体制,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第四篇:音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文 件

东师音字[2009]6号

音乐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质量工程”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与教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教学、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提升我院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第三条 “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由学院安排专项经费。

二、管理职责

第四条 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为“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领导机构,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全面领导“质量工程”工作。同时负责“质量工程”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统筹指导学院建设计划的相关工作;

(二)制订和发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指南;

(三)组织项目评审,提出立项方案;

(四)组织对项目的检查、验收和评价;

(五)编制“质量工程”进展报告,推广宣传项目建设成果。

第五条 “质量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承担的所在系)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学院及本办法的要求,编制、报送项目申报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承担立项后的监督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二)向学院报送本系项目阶段进展报告,接受本科教务委员会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查;

(三)每年11月底前,向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书面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第六条 “质量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

(一)依照项目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制订项目建设计划;

(二)组织项目建设工作,把握项目的总体水平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

(三)按规定合理安排项目经费;

(四)自我评价项目建设效果;

(五)宣传、展示项目建设成果,推进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第七条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的,项目单位须提交书面申请报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批准。

三、申报立项

第八条 “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指各单位有较好的建设基础,自行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建设目标的项目。

第九条

各单位根据“质量工程”建设指南积极培育、申报各类“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决定提高“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并对获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给予奖励性资助。

第十条 批准立项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要按照相关要求,开展项目开题工作。

四、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经费采用一次批准总金额、分阶段核定拨付的办法。经费的使用实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课程项目负责人须列出经费使用的详尽报告,并终止经费的使用,上报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备查。

第十二条 经费开支范围:

(一)图书资料费:指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以及打印、复印、制图等费用;

(二)数据采集费:指围绕项目研究而开展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所需的费用;

(三)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及其它费用;

(四)设备购置和使用费:指购买和使用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器材的费用,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五)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

(六)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

(七)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助研津贴,以及非课题组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五、检查验收

第十三条 “质量工程”办公室根据项目建设计划组织专家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情况检查指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不定期随机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进展情况;

(二)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一)申报、建设材料弄虚作假、违背学术道德;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

(三)未按要求上报项目有关情况,无故不接受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四)项目经费的使用不符合学院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规定,或者有其他违反项目规定与管理办法的行为。

第十六条 验收采用项目单位报送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或进入项目单位实地验收两种形式进行。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情况;

(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以及经验分析;

(三)项目管理情况;

(四)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 验收结束后,由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出具验收结论性意见。对未达到验收要求的项目,取消其“质量工程”项目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 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适时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评价。通过整体评价“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指导我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六、附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年12月1日

第五篇: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XXXX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

1.1为进一步加强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促进工程现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进项目高效有序的管理,根据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负责开发建设和代建的所有工程现场项目管理。

二、项目前期阶段

2.1各项目原则上应设立项目部,由工程部负责人根据计划及项目实际情况组建项目工作小组,并填写《项目工作小组任命审批表》(附件1),任命其中一人为项目主管,项目主管负责牵头组织项目部的日常工作,牵头协调处理涉及本项目的相关事宜。

2.2配合施工图内审

2.2.1参与技术质量部牵头的图纸内审工作,根据平时积累的施工经验,提出施工图中不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的问题,由设计单位在施工图阶段优化。对于施工图中无具体详图的,须由原设计单位在招标前进行详图设计,避免后期深化图变更增加造价。

2.2.2组织测绘单位人员对设计图纸上的标高进行复核,市政工程应核实与现状周边道路、管道标高的衔接,河道工程应核实与上下流的驳坎克定标高、河床底标高衔接,房建项目应核实项目内道路标高与周边道路的衔接等,将核对情况反馈给规划设计部。

2.2.3待施工图内审完成、设计单位修改完毕后,与规划设计部进行图纸交接,并负责图纸、招标建议书及相关前期资料提交计划审价部进行招标。

2.3配合项目招标

2.3.1跟踪招标过程,牵头召集前期部、计划审价部、招标代理公司相关人员踏勘项目现场,查看现场存在可能影响今后施工的因素,譬如红线范围内征迁情况、地上地下障碍物、管线等。

2.3.2项目主管组织各专业人员配合计划审计部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结合自身经验对现场存在的可能发生联系单的问题尽量在招标文件中闭口处理。

2.3.3参与招标文件中工程项目主要材料、设备的推荐品牌事项,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推荐的品牌性能、档次基本相同。

2.3.4参与开标、评标工作,确定中标单位后,参加计划审价部组织的询标会,针对现场及投标文件提出相关问题,由中标单位做出澄清或承诺。

2.4开工前准备工作。

2.4.1项目主管组织各专业主管现场踏勘,针对现场情况进行工作分工,做好开工 前的准备工作。负责施工临时水电容量及位置放样确定、场地平整、临时围墙砌筑、周边交通组织、苗木迁移、落实原有管线迁改、雨污水排放口位置、办理施工临时水电接口;

2.4.2待施工单位确定后,由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方案,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道路交通改道、河道围堰、苗木迁移等相关手续的办理。

2.4.3施工单位根据现场环境结合水电接入点提出施工项目部搭设的选址意向,经监理单位审核后上报项目主管,超出红线范围内的,由项目主管与前期部、综合管理部、招商部等相关部门对接后予以确认,签订场地租赁协议。

2.4.4在签订施工合同后,项目主管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办理质安监手续、施工许可证。

三、项目实施阶段

3.1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

3.1.1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确定后,部门经理、项目主管要约谈两单位的法人代表或分管领导,要求其投入项目的管理人员应符合投标文件的承诺。项目严禁挂靠(借用)、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违反,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按《预防及解决挂靠(借用)等违规行为实施办法》处置。项目管理人员因特殊原因可变更一次,变更时应提交书面变更申请报项目主管,且更换的人员资质不低于投标人员的资质,经公司分管领导同意后才能更换,但不免除合同约定的人员变更的处罚。

3.1.2由分管领导或部门经理召集监理、施工单位召开第一次工程监理例会,项目主管应对项目的特点、难点、周边环境、工期等情况向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介绍,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和项目实施安排,存在问题等进行汇报。项目主管根据合同及公司相关制度,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主要为:合同内容、零挂靠管理办法、人员考勤管理要求、联系单管理制度、工程款审批支付流程、监理例会汇报材料及时间;监理单位根据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作交底。

3.1.3项目主管组织勘测、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进行测量复核及放样并报监理单位审核。

3.1.4施工、监理单位确定后要求熟悉图纸并提出图纸中问题,由规划设计部召集设计、勘察、施工、监理及管养接收单位进行设计图纸交底会议。

3.1.5项目主管根据质安监总站的要求,召集设计、勘察、测绘、施工、监理单位,由质安监总站进行项目质安监交底。

3.1.6施工单位编写的实施性施工方案、总进度计划及各专项方案须经监理单位审查通过;要求总进度计划符合合同要求及业主整体开发目标、机械投入和劳动力计划符合项目进度计划需求、施工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满足工程需求、材料供应计划与工程进度计划匹配;涉及重大实施性方案的,项目主管邀请技术质量部(总

师办)参加。

3.1.7涉及深基坑围护,地下暗挖工程等重大危险源的设计方案,应督促规划设计部落实设计方案的专家论证。

3.1.8涉及交通影响较大的道路施工方案、防汛排涝断面三分之一以上的河道围堰方案等,需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单位,对方案进行评估评价,再组织专家论证会。具体流程详见附件17。

3.1.9工程项目检测试验单位(须质监站备案单位)由施工单位提交监理单位,经监理单位审查上报各专业主管审核后,签订三方协议。

3.2项目质量的管理

3.2.1审核监理单位的质量检查体系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对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的,项目主管应责令定期整改,直至满足施工要求为止。

3.2.2、施工单位进场的各类原材料应进行见证取样,质量关键部位使用的原材料项目专业主管应加大抽检力度。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项目专业主管应责令施工单位调换、退货或重新采购。

3.2.3项目专业主管应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规范和标准要求及监理工程师发出的指令进行施工,监督施工单位质量自查体系运行情况和监理单位的检验结果,查验监理单位监理旁站记录,参加隐蔽工程和分部工程的中间质量验收。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的,责令施工单位进行返工和重新施工,直至符合要求。涉及重要部位施工时,项目专业主管应按集团公司及公司相关制度进行旁站监督。

3.2.4项目专业主管应及时处理质量缺陷,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减应及时完善手续,书面通知监理及施工单位。

3.2.5房建工程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后,项目主管应督促监理单位及时组织五方责任主体进行中间结构验收,验收过程由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站对程序进行监督。

3.2.6项目主管组织各专业主管做好以下资料收集管理工作: ①建设单位前期资料留底;

②建设单位会议资料(含联系单会议)留底; ③建设单位指令性资料(如简复单); ④招投标及合同资料;

⑤图纸及联系单资料,要求建目录,所有修改图及时备档;

⑥监理单位检查技术资料的收集情况,反馈给各专业人员并督促落实整改到位。⑦项目施工全过程影像资料,必须提供关键工序。3.3项目安全的管理

3.3.1审核监理单位的安全检查体系和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设备和人员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对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的,项目主管应责令定期整改,直至满足施工要求为止。

3.3.2施工单位应按合同的约定对工程施工安全进行投入,监理单位应检查并落实施工单位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规定,严格按安全标准组织施工,项目主管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对不符合标准的行为提出整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均应按要求进行处置。

3.3.3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向作业人员进行书面措施交底;建立工程安全技术台帐,项目主管应随时进行检查。

3.3.4根据《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等工程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通过,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其中部分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审查,具体内容见附件6。

3.3.5项目主管负责项目所有施工单位水电表的管理,协调内部水电表的安装,各施工单位退场时及时报停本单位使用的水电表。外部单位借水借电必须通过项目主管。

3.4项目工期的管理

3.4.1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开工报告后上报项目主管,项目主管根据施工条件及开工准备,签发开工报告。

3.4.2项目主管依据合同工期、审定的总进度计划及现状,协同监理、施工单位确定工期关键线路上的关键节点、对总进度计划进行细化、制定月进度计划,同时劳动力、机械和材料供应计划与工期计划对应,监督监理单位抓好施工单位施工计划的落实。

3.4.3施工单位应按照总进度计划和月进度计划确定周计划,在监理例会中汇报周进度计划的比对情况,结合月进度计划对进度滞后需采取的各项补救措施,并在下周的例会中汇报结果。监理单位应检查施工单位工期补救措施的落实情况,必要时责令施工单位加大补救力度。项目主管监督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度计划的落实,随时检查并根据总进度计划及关键工期节点合理调整施工计划。

3.4.4对于设计变更等对工期影响的,项目主管应及时与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沟通,落实设计变更,尽量减少变更对工期的影响;如工期延误无法避免,应根据工期关键线路掌握延误情况,按公司联系单制度进行办理。

3.5项目投资的管理

3.5.1项目专业主管熟悉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条款及图纸,督促施工、监理单位严格履行合同,三方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3.5.2项目专业主管及时办理和协调处理与工程有关的外部事宜,减少干扰和额外投资,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3.5.3项目专业主管应及时汇总设计图纸中的修改或变更,与设计单位沟通落实修改,对涉及工程变更的应督促监理单位提供变更的预算,与跟踪审计单位及时对接,联

系单签批流程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工程变更(联系单)管理实施办法》执行。

3.5.4工程及材料设备进度款报表由施工单位先报经监理单位审核,再由专业主管与项目主管共同审核后按流程支付。监理费报表由各专业主管与项目主管共同审核后按流程支付,工程款项支付严格按照《建设款项审批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3.6项目文明施工的管理

3.6.1施工单位应遵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施工场地交通、环卫、安全和施工噪音等管理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夜间连续施工应经相关部门批准。

3.6.2施工单位应按照市政府、市建委和质安监总站有关文明施工的文件和要求组织施工,落实降尘、减噪等各项文明施工措施,具备条件的现场应全封闭围护,接受项目专业主管和监理单位的检查及有关部门的督查。

3.6.3施工单位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配备文明施工的各类机械和材料,监理单位应进行检查,若发现文明施工达不到相关标准和要求,应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发生上级部门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的,除限期整改外还应按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处罚。

四、项目竣工交付阶段

4.1项目主管牵头各专业主管督促各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做好规划、卫生、人防、消防、交警、防雷、排水许可证、环保、国土及绿化等各专项验收及五方验收的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应资料,及时组织验收。

4.2安置房工程,项目主管应组织监理、施工单位与综合管理部共同对项目进行“一房三验”,针对业主关心的质量问题仔细排查,逐项消除,并及时安排施工单位和物业进行项目移交。

4.3交付过程中,项目各专业主管针对业主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维修。

4.4各专业主管应在各专项验收和五方责任主体验收完成后,在公司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合下及时督促监理及各施工单位及时报送符合档案馆要求的存档资料,办理好竣工验收备案手续(详见附件11-14)。

4.5道路、排水、河道工程由业主单位组织竣工验收会,设计单位、勘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质监站、、接收单位参加。

4.6智能交通验收,待系统建设完成经正常运行1个月后,提交省级以上(含)质检或计量部门的检测报告和全部报告材料申请验收;项目必须通过采购人和交警支队组织的由相关专家参加的专家小组的验收。

4.7绿化验收,由项目主管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绿化质监站、绿化接收单位参加验收。

五、结算保修阶段

5.1各专业主管在工程通过各项验收后,督促施工单位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提交竣工结算资料,配合计划审价部依据相关规定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详见《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审计暂行规定》。

5.2各专业主管应配合综合管理部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质量保修工作,及时解决质量保修中的技术问题,质保期满后负责处理质量回访事宜。

5.3在竣工结算完成后,各专业主管负责办理尾款支付工作,负责结清施工单位遗留的水电费、质保金扣款、垫付维修款等款项。

六、附则

6.1本制度解释权属于工程部。6.2本制度从印发之日起执行。

下载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