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暂行办法(财教〔20(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4:3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暂行办法(财教〔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暂行办法(财教〔20》。

第一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暂行办法(财教〔20

【发布单位】财政部、教育部 【发布文号】财教〔2007〕376号 【发布日期】2007-12-11 【生效日期】2007-12-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暂行办法

(财教〔2007〕3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财务司(局)、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反馈财政部、教育部。

附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教育部

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中央财政设立“质量工程”专项资金。

第二条第二条 为加强“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4号),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为: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绩效考评。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按照《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管理。教育部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组织项目申报立项、评审,提出经费安排建议方案,财政部审核批准经费额度,分项目下达年度预算。

第六条第六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按照项目实施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划拨。专项项目资金一次确定,采取一次拨付或分年度拨付两种形式。

第七条第七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需按程序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

第八条第八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应确保按期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对年度预算未完成部分,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如两年内未执行完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三章 支出管理

第九条第九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包括业务费、设备购置费、维修费、人才培养费等,主要用于支持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是指开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制订指导性专业规范、进行专业认证与评估试点、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

(二)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是指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审定和支持出版本专科新教材、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和数字化改造、建设国家教学考试课程网络考试系统和试题库等。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指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竞赛活动中,用于设备购置与维修改造,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试验实验、组织竞赛活动等。

(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指项目学校用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聘请专家、奖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

(五)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是指研究制定评估质量标准和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开展评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中,用于设备与软件购置、数据采集、评审验收、成果出版等。

(六)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是指在开展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中,受援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等。

第十条第十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中设立项目管理经费,用于“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必要的开支,主要包括项目审核、评估、论证验收、办公设备购置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费用。

项目管理费由“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年度预算建议数,经财政部审定后在年度“质量工程”专项经费预算中安排。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凡应实施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单件(套)设备与软件购置费用超过(含)200万的,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凡使用“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项目单位资产统一管理,合理使用,精心维护。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质量工程”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土建、各种罚款、还贷、捐赠赞助、对外投资以及与“质量工程”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四章 决算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年度终了,项目单位应将“质量工程”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纳入年度单位决算,统一编报。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按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中央部门所属学校项目决算由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送财政部,由财政部审批。地方所属学校项目决算由省级教育厅(局)汇总后报送省级财政厅(局),由省级财政厅(局)审批。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的规定,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可根据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中期评估。专项财务检查和中期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按进度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项目单位应保证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并建立健全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学校财务、教学管理部门等按职责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项目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及时纠正存在问题。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对“质量工程”项目实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以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的建设任务书或相关文件为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项目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实施质量工程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新体系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启动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教务处积极组织各二级学院,认真研究创建团队合作机制,于2010年9月颁布了《天水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天师院发[2010]74号),并于同月向各二级学院下达了《关于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通知》。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办法》旨在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各二级学院的积极配合,教务处有重点、有规划地将建设初期的重点落实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努力加快我院两个教育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和一个甘肃省特色专业(历史学)的建设步伐,突出特色,在全校起到表率作用;二是以专业教师人数及梯队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效果良好的“老牌”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三是在全校通识类和教师教育类公共课程中,整合教师资源,率先建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我校将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等其他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的展开。

第三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

【发布单位】教育部、财政部 【发布文号】教高〔2007〕14号 【发布日期】2007-07-13 【生效日期】2007-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教高〔2007〕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反馈教育部、财政部。

附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七年七月十三日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根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第三条第三条 “质量工程”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六个方面建设内容。本办法所称“质量工程”项目为以上六个方面规划建设项目。

第四条第四条 “质量工程”资金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资金管理按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二、管理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教育部、财政部共同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全面领导“质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质量工程”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统筹指导建设计划的相关工作;

(二)制订和发布“质量工程”项目指南;

(三)组织项目评审,提出立项方案;

(四)组织对项目的检查、验收和评价;

(五)编制“质量工程”进展报告,推广宣传项目建设成果。

第六条第六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指导、检查、监督本地区本部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二)负责统筹落实项目院校的建设资金,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本地区本部门项目阶段进展报告和项目完成总结性报告。

第七条第七条 “质量工程”项目承担学校或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应有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项目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及本办法的要求,编制、报送项目申报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统筹规划,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和预期目标。

(三)统筹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及本办法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四)接受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检查和审计。

(五)每年12月底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第八条第八条 “质量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

(一)依照项目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制订项目建设计划;

(二)组织项目建设工作,把握项目的总体水平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

(三)按规定合理安排项目经费;

(四)自我评价项目建设效果;

(五)宣传、展示项目建设成果,推进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第九条第九条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的,项目单位须提交书面申请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三、申报立项

第十条第十条 “质量工程”项目分公共系统建设项目和学校建设项目两类。公共系统建设项目是指为高等学校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和管理平台的项目,一般由一个单位承担,或者由一个单位牵头、若干单位共同承担。学校建设项目指学校有较好的建设基础,自行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建设目标的项目。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公共系统建设项目和学校建设项目的申报,依据“质量工程”项目指南,采用学校或单位直接申报的方式,适当考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具体项目申报立项程序如下:

(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代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项目指南;

(二)高等学校或者单位根据项目指南的要求申报项目;

(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代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项目申报工作,组织项目评审并提出立项建议方案;

(四)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立项建议方案,批准立项实施。

四、检查验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情况检查指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不定期随机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进展情况;

(二)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一)申报、建设材料弄虚作假、违背学术道德;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

(三)未按要求上报项目有关情况,无故不接受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四)项目经费的使用不符合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规定,或者有其他违反项目规定与管理办法的行为。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周期根据各类项目要求确定,建设期满需要接受验收。验收采用项目单位报送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或进入项目单位实地验收两种形式进行。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情况;

(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以及经验分析;

(三)项目管理情况;

(四)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验收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验收结论性意见。对未达到验收要求的项目,取消其“质量工程”项目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评价。通过整体评价“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指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五、附则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发布前已经启动实施的项目继续执行,项目管理按本办法执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和高等学校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部门(单位)和学校的项目管理办法。各“质量工程”项目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音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文 件

东师音字[2009]6号

音乐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质量工程”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与教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教学、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提升我院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第三条 “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由学院安排专项经费。

二、管理职责

第四条 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为“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领导机构,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全面领导“质量工程”工作。同时负责“质量工程”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统筹指导学院建设计划的相关工作;

(二)制订和发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指南;

(三)组织项目评审,提出立项方案;

(四)组织对项目的检查、验收和评价;

(五)编制“质量工程”进展报告,推广宣传项目建设成果。

第五条 “质量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承担的所在系)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学院及本办法的要求,编制、报送项目申报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承担立项后的监督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二)向学院报送本系项目阶段进展报告,接受本科教务委员会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查;

(三)每年11月底前,向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书面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第六条 “质量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

(一)依照项目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制订项目建设计划;

(二)组织项目建设工作,把握项目的总体水平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

(三)按规定合理安排项目经费;

(四)自我评价项目建设效果;

(五)宣传、展示项目建设成果,推进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第七条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的,项目单位须提交书面申请报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批准。

三、申报立项

第八条 “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指各单位有较好的建设基础,自行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建设目标的项目。

第九条

各单位根据“质量工程”建设指南积极培育、申报各类“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决定提高“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并对获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给予奖励性资助。

第十条 批准立项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要按照相关要求,开展项目开题工作。

四、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经费采用一次批准总金额、分阶段核定拨付的办法。经费的使用实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课程项目负责人须列出经费使用的详尽报告,并终止经费的使用,上报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备查。

第十二条 经费开支范围:

(一)图书资料费:指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以及打印、复印、制图等费用;

(二)数据采集费:指围绕项目研究而开展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所需的费用;

(三)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及其它费用;

(四)设备购置和使用费:指购买和使用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器材的费用,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五)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

(六)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

(七)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助研津贴,以及非课题组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五、检查验收

第十三条 “质量工程”办公室根据项目建设计划组织专家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情况检查指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不定期随机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进展情况;

(二)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一)申报、建设材料弄虚作假、违背学术道德;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

(三)未按要求上报项目有关情况,无故不接受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四)项目经费的使用不符合学院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规定,或者有其他违反项目规定与管理办法的行为。

第十六条 验收采用项目单位报送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或进入项目单位实地验收两种形式进行。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情况;

(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以及经验分析;

(三)项目管理情况;

(四)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 验收结束后,由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出具验收结论性意见。对未达到验收要求的项目,取消其“质量工程”项目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 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适时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评价。通过整体评价“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指导我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六、附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学院本科教务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年12月1日

第五篇: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

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和一流本科教学的奋斗目标,经学校研究决定,继续实施“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以创建一流本科教学为目标,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有个性、广适应、善创新、能创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在巩固我校本科评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体目标:通过本科教学“质量工程”10个子工程的实施,到“十一五”末,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化与个性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和学分制运行机制,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加强,“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更加凸显,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继续开展本科教学名师培育和遴选工作,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

划》,着力打造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学名师队伍,并根据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需要,组建一批由教学名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特别是跨学科的教学团队。通过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授上讲台,加强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促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积极培育2-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8-10名省级教学名师和40-50名校级教学名师;建设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10个省级教学团队,40-50个校级教学团队。

2、加强主讲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资格审查和主讲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并经过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工程实践环节的严格训练;做好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工作和“十佳”教师评选工作;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通过多种措施,建设一支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结构优的主讲教师队伍。

3、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

继续做好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实施青年导师制和青年教师“四助”(助教、助研、助管、助试验)工作;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和参加科研团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通过教学科研结合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照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素质与创新紧密结合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单一规格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要求,并制定新版教学计划。积极推进各学院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全方位创新。“十一五”期间,争取1-2个项目进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5、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探索分流培养模式,在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学科大类分流进行专业教育;扩大主辅修专业范围,将主修专业毕业最低课程学分适当压缩,使学生有精力辅修第二专业;施行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确定第二学位的学分,科学设计双学位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继续开展本硕连读制。同时,鼓励学院积极实施多样化的综合训练和专业模块教学。

6、探索拔尖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2007年起,学校实施“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按照1%-3%的比例选拔优秀生和特长生,举办“实验班”、“特色班”,打破学科专业的限制,促进文理交叉、理工结合;将部分优质教学资源集中于教改实验班,在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实验室开放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尝试探索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子。

(三)实施品牌(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工程,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7、按照“三位一体”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依据学校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通过学科的整合与交叉,拓宽专业口径,丰富专业内涵,建立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高教改革相适应的专业调整机制。按照“支撑专业、核心专业、扩展专业”三位一体的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先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以及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专业。形成体现学科专业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8、加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

在现有16个省级和校级教改示范专业的基础上,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通过重点建设和科研积累,精心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带动学校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发挥我校多学科专业的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十一五”期间,争取建设15个左右校级品牌(特色)专业,从中择优培育6-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14省级特色专业,并争取跻身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行列。

9、开展工科专业认证工作

选择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若干个优势工科专业,开展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工作,争取有专业列入教育部80个认证试点专业。

10、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

建立新专业准入制度和专业建设过程监控机制,对办学条件差、办学效益低、管理不善及市场前景不好、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实行减招、隔年招或停招。“十一五”期间,将我校专业数量控制在65个以内。加强专业评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严格对其办学条件的考核,使新专业在师资队伍、教材、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实践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切实保证新增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11、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以现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1门省级精品课程为示范和导向,大力推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投入,强化优势,凝炼特色,努力打造一批代表我校水平的精品课程,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带动全校性课程建设和整体水平提升。到“十一五”末,建成6-8门左右的国家级精品课程、40-50门左右的省级精品课程和80-120门校级精品课程。

12、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在优化结构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以年均不低于5%的增长比例扩大课程数量,鼓励新设通识教育课程、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学科前沿课程和实践型、创新型课程,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模块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常规性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设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健全和完善课程检查与评估制度,实施课程教学准入制,建设课程资源库;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1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多样化的考试模式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倡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型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构建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注重学习能力和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五)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实现教材建设立体化、多样化

14、推进精品教材建设

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争取编写一批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精品、特色教材。积极参与教育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已获立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地编写任务,同时争取有更多教材进入安徽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之列;力争10本左右教材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教材奖。

15、加强教材出版、评审与选用管理

做好教材出版规划与立项评审工作,鼓励和资助教师编写出版各种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教材,形成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等交融结合的多样化、立体化教材体系;建立教材选用审批制度,优先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和“十一五”国家重点推荐教材、国家精品教材,以及教育部教指委推荐的教材。

(六)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创新基地建设工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6、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加强机械基础类、生化类、物理类、电气信息类等基础课程实验基地建设,在建设已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再建成1-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别是跨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辐射和引导作用。

17、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由基础实践层、实践教学提高层和综合创新层构成的三层次、多类型、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稳定和加强校内外现有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建设具有先进技术和设施的校外实习基地200个左右,新增5个左右校内实习基地或创新基地;加强现有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以基地为依托,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的精品课程、精品讲座、特色活动和优秀图书等。

18、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实验室开放

加大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大量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到“十一五”末,使其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80%以上;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全校各教学实验室要通过加强实验队伍和制度建设以及重构实验室功能等方式,实现实验室全时开放,所有的科研实验室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开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动手和科学创造的机会。

19、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科技(学科)竞赛活动

以校内创新基地为依托,实行本科生创新学分和创新基金激励政策,有计划地在校内外开展系列创新和创业活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创业活动。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与科技(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选择30--50名大学生,为其配备专门指导教师,组织他们参加优秀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并争取进入国家创新试验计划;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学科)竞赛活动,争取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全国性竞赛中有新的突破。

(七)实施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

20、推进大学英语教改试点和双语教学改革

继续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将大学英语教改试点扩大到全校,使大学生英语听说与交流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并积极申报教育部大学英语教改示范院校;增加双语教学课程数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法律、经管类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应尽快达到所开课程的10%;改进双语教学方法,保证双语教学质量,争取进入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行列,建成国家、省、校三级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培训工作,为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改革培养骨干教师队伍。

21、全面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

以“两课”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先导,充分利用各级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大力推进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重点加强课程的系列化、综合化改革。全面加强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把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实习、实践等环节落实到实处。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改革考试方法,强化试题库建设,到“十一五”末,全校所有公共课、基础课都要建成试题库。

(八)实施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工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2、全面加强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到“十一五”末,力争全校百人以上教室都能作为多媒体教室使用。以校园网为依托,以精品课程、品牌(示范)专业和文化素质教育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数字化教学环境。

23、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加强精品课程、品牌(示范)专业必修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的资源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教学示范和推广意义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库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课程平台以及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全信息传输平台和E-learning远程网络教育与交流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促使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利用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网上实验教学新模式;主讲教师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个人主页,作为师生交流对话的窗口。

24、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完善以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排课选课管理、信息检索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其功能加以拓展,实现从招生到学生就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以及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评估、网上教学资源、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九)实施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工程,探索多校区、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

25、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管理重心向院一级下移;进一步探索多校区办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制,综合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验室资源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办学效益;建立《教师工作规范》和《管理工作规范》,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良好的教风,加强教师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一步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校纪校规教育,严格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和考风考纪,建设优良学风。

26、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在总结2002年以来试行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分制的成功做法,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弹性学制、选课选教制、重修制、滚动开课制等学分制管理制度,并在实行学分互认制、导师制、跨学科选课制以及扩大学生选专业范围等方面探索新路子;制定或修订涉及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生奖惩、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分制有序运行。

(十)实施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工程,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27、建立全员、全程和多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校院教指委、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编制《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手册》;健全教学管理与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对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以及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特别要注意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督导与监控;继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

28、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在巩固本科教学评建成果和完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专业评估制度、课程评估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教考分离制度等;将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自我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和完善院系教学基本状况数据公布制度,在完善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每年公布各学院(部、中心)教学工作基本状况数据。加强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工作,并试行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29、提高对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认识

教育部正式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做好全校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全校上下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实施“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把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今后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来抓。各学院、各部门,要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校“质量工程”建设之中。

30、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学校继续组织开展新时期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定期召开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增强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精品意识;要树立综合素质教育观念、教学全面质量观念、创新教育观念和个性化教育观念,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组织保障

3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继续实施学校和学院党政“一把手”教学工作负责制,促使各级领导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建立教学质量问责制,把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建立和完善合理高效的、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和谐发展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32、加强对校“质量工程”的组织管理

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是在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和教务处、设备处、财务处、人事处、学工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质量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领导小组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定建设规划和项目遴选标准,组织评审立项和申请省部级和国家级教改项目。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加强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绩效评估和结项验收,并根据检查、验收结果对有关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要求,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各学院也要制定相应的质量工程建设计划。

33、设立高教研究与认证机构

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设立集学院教学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认证、教学质量检查与督导、学生网上评教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教研究机构,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评估工作。

(三)经费保障

34、继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学费收入中用于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体育维持、教学差旅等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不得低于30%,并将其中的50%用于设立“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更多的教育部“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用来支持教改示范(特色)专业、教改实验班(特色班)、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活动、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以及实验示范中心、创新基地的“软件”建设工作。各教学单位也要加大对教学专项的投入。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教务处、财务处将联合制订《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做出明确规定。

35、继续加强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建设

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实验室资源平台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设备台套数,着力提高实验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挖潜,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发挥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最大效用。

(四)政策保障

36、制定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与教改积极性的激励政策

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实行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模式,把满足教师的需求和激发教师的行为动机作为“人才强校”的根本和战略重点。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建立基于能力和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制度,并将教学质量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和评定岗位津贴的重要依据。为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规定对荣获不同级别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和教改项目,其工作量将参照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学研究项目与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同等对待;教学研究成果与同级别的科技三大奖同等对待;“质量工程”项目与校内科研项目享受同等待遇。

37、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立项工作

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思路,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立项工作,激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本科教改实践。坚持每二年一次的教改立项制度,继续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加强对立项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成果推广工作。学校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凡在教育教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每年年终予以奖励,并视同校定重要期刊对待。

下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暂行办法(财教〔20(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暂行办法(财教〔20(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