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的通知[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5:5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的通知

附件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的通

京教函〔2010〕235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自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各高等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为北京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为全面了解质量工程实施进展,深入总结建设成效,高度提炼质量工程论证、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科学制定“十二五”期间的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打下良好基础,并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质量工程”总结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79号)要求,市教委决定成立“质量工程”总结工作小组,正式启动总结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结内容

(一)国家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各高校要全面系统总结本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情况,并形成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项目实施基本情况(包括组织机构建设、配套政策文件、实施程序等)、成效与基本经验(包括教师参与情况和学生受益面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的有关建议等四部分内容。部分无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高校可不提交此报告。

(二)国家级质量工程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各高校分别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奖、大学生竞赛活动等九个分项目单独进行总结,分别形成九个分项目的国家级质量工程的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项目总结报告应包括各分项目的项目实施基本情况(包括实施程序、建设情况等)、成效与基本经验(包括教师参与情况和学生受益面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一步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的有关建议等四部分内容。每个分项目需要提供1-2个典型案例介绍。

(三)市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各高校全面总结本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情况,并形成北京市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特色专业、示范性就业中心、精品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精品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奖、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市属高等学校校外名师讲学计划等项目实施基本情况(包括组织机构建设、配套政策文件、实施程序等)、成效与基本经验(包括教师参与情况和学生受益面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的有关建议等四部分内容。

(四)校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各高校如有配合国家及北京市质量工程实施的专项工作(包括配套资金),按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总结,形成校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并填写相关汇总表。

中央所属高校填写《中央有关部门所属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情况汇总表》和《中央有关部门所属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配套文件汇总表》,市属高校填写《省属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情况汇总表》和《省属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配套文件汇总表》)。

总结报告应包括校级质量工程的项目实施基本情况(包括专项名称、总体规划、配套文件、经费投入、建设内容、建设情况等)、成效与基本经验(包括教师参与情况和学生受益面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三个方面。

(五)对质量工程二期建设的建议报告

对“十二五”期间国家级质量工程的建设提出有关建议。建议应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及建设内容、项目必要性和重要性、项目管理方式等,形成对“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质量工程的建议报告。

二、有关要求

(一)请各在京高等学校于5月17日前,将有关质量工程的总结报告报送至市教委高教处,同时将总结报告电子版发至jw_gjc@bjedu.gov.cn。市教委将在汇总各校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形成北京市质量工程总结报告报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中央各有关部门所属高校将有关质量工程总结报告报送市教委的同时要把总结内容的1、2、4、5项报告报送至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北京市属高校的有关质量工程总结报告只报送市教委。

(三)相关汇总表可从到市教委高教处网站(http://gjc.bjedu.gov.cn)下载。

(四)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总结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加强领导,分工协作,保质保量完成总结工作。

联 系 人:金红莲 刘 宵

联系电话:66075043 66075045

通讯地址:北京市前门西大街109号北京市教委高教处

邮政编码:100031

附件: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小组名单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省属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情况汇总表

省属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配套文件汇总表

中央有关部门所属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情况汇总表

中央有关部门所属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配套文件汇总表

附件:

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小组名单

主 任:刘利民 市教委主任

副主任:郭广生 市教委副主任

吴素芳 市财政局副局长

成 员:韩 杰 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处长

黄 侃 市教委高教处处长

李艳春 市教委财务处处长

吴 武 市教委人事处处长

沈聪伟 市教委学生处处长

赵 清 市教委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委高等教育处。

第二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实施质量工程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新体系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启动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教务处积极组织各二级学院,认真研究创建团队合作机制,于2010年9月颁布了《天水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天师院发[2010]74号),并于同月向各二级学院下达了《关于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通知》。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办法》旨在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各二级学院的积极配合,教务处有重点、有规划地将建设初期的重点落实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努力加快我院两个教育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和一个甘肃省特色专业(历史学)的建设步伐,突出特色,在全校起到表率作用;二是以专业教师人数及梯队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效果良好的“老牌”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三是在全校通识类和教师教育类公共课程中,整合教师资源,率先建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我校将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等其他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的展开。

第三篇:关于做好“十一五”期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总结工作的通知

粤教高办[2010] 号

关于做好“十一五”期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总结工作的通知

(报批稿)

各普通高校:

“十一五”以来,我省相继组织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遴选建设和培育了精品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等一大批项目,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联动的“质量工程”工作机制。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质量工程”总结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79号,以下简称“79号文”)和《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我厅将对“十一五”期间我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工作进行总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结内容

各高校要按照“79号文”要求,做好规定项目和我省有关项目的总结工作。其中,本科院校要结合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粤教高„2009‟76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总结高校“十一五”以来在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名师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质量保障与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以及对今后质量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本科师范院校要重点兼顾提升师范教育质量方面的情况。

高职院校要重点反映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情况,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入选国家和省“质量工程”项目的高职院校,还须按照“79号文”文件要求,做好相应规定项目的总结工作。

二、工作要求

(一)总结报告

1.“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各高校在全面总结校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基础上,形成《***大学(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同时,填写《广东省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情况汇总表》(见附件1)和《广东省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配套文件汇总表》(见附件2)。各高校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四部分内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基本情况(包括专项名称、总体规划、配套文件、高校经费投入、建设内容、建设情况等);成效与基本经验(包括教师参与情况和学生受益面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及对今后质量工程建设的建议。第四部分的意见和建议应包括拟增加项目名称、建设内容、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管理方式等。

总结报告要求实事求是、文字简练、数据准确,重点突出。对在总结材料中涉及的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配套文件、规章制度、经费投入等准确无误。各校的总结报告和组织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的配套文件、规章制度等校级工作基础,将作为今年申报省有关工程项目的重要参考内容。对在总结工作中的违规造假行为将实施一票标否决。

2.“质量工程”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各高校分别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奖、大学生竞赛活动、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等11个分项目单独进行总结,分别形成《***大学(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等11个分项目总结报告。

高职院校分别对国家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示范性(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含推进计划)、教学成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8个分项目单独进行总结,分别形成《***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等8个分项目总结报告。

(二)问卷调查(本科院校)按教育部通知要求,为了从不同群体和层面全面了解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情况,决定对本科院校质量工程项目有关情况开展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各高校有关教学管理干部(包括学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实验室处负责人、院系本科教学负责人,共10人)、教师(以参与质量工程项目教师和院系主要负责人为主,共20人)和学生代表(共40人)。

各本科院校将问卷调查表收集后,报送教育厅高教处统一汇总分析。问卷调查表见附件。

(三)材料报送

1.报送材料包括各高校“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质量工程”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广东省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情况汇总表、广东省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配套文件汇总表、本科“质量工程”问卷调查表、高校组织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的配套文件(此项只报送电子文档)等六项。以上材料除问卷外同时报送电子文档。

2.以上材料务请于5月17日前以正式公文形式报送。

(四)召开座谈会

5月18-20日将按照教育部高教司要求,组织召开华南片国家“质量工程”总结调研座谈会,参加会议人员为广州及周边地区本科院校校领导、教学院系和教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代表等,请上述高校围绕总结准备好发言材料并直接将学校的总结(含各专项总结及电子版)带到会议地点。会议事项不另发文,具体地点和参会人员等另行通知。

本科高校联系人:涂渊,联系电话:(020)37627963,传真:(020)37627703,电子邮箱:58063412@qq.com。

高职院校联系人:张坚雄,联系电话:(020)37627715,传真:(020)37627855,电子邮箱:qibajiu@126.com。

本文附件不印发,请在教育厅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

附件:

1.广东省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情况汇总表 2.广东省高校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配套文件汇总表 3.调查问卷(高校教学管理干部卷)4.调查问卷(高校教师卷)5.调查问卷(高校学生卷)

广东省教育厅 二○一○年四月 日

第四篇: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

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和一流本科教学的奋斗目标,经学校研究决定,继续实施“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以创建一流本科教学为目标,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有个性、广适应、善创新、能创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在巩固我校本科评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体目标:通过本科教学“质量工程”10个子工程的实施,到“十一五”末,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化与个性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和学分制运行机制,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加强,“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更加凸显,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继续开展本科教学名师培育和遴选工作,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

划》,着力打造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学名师队伍,并根据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需要,组建一批由教学名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特别是跨学科的教学团队。通过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授上讲台,加强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促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积极培育2-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8-10名省级教学名师和40-50名校级教学名师;建设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10个省级教学团队,40-50个校级教学团队。

2、加强主讲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资格审查和主讲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并经过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工程实践环节的严格训练;做好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工作和“十佳”教师评选工作;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通过多种措施,建设一支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结构优的主讲教师队伍。

3、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

继续做好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实施青年导师制和青年教师“四助”(助教、助研、助管、助试验)工作;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和参加科研团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通过教学科研结合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照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素质与创新紧密结合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单一规格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要求,并制定新版教学计划。积极推进各学院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全方位创新。“十一五”期间,争取1-2个项目进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5、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探索分流培养模式,在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学科大类分流进行专业教育;扩大主辅修专业范围,将主修专业毕业最低课程学分适当压缩,使学生有精力辅修第二专业;施行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确定第二学位的学分,科学设计双学位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继续开展本硕连读制。同时,鼓励学院积极实施多样化的综合训练和专业模块教学。

6、探索拔尖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2007年起,学校实施“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按照1%-3%的比例选拔优秀生和特长生,举办“实验班”、“特色班”,打破学科专业的限制,促进文理交叉、理工结合;将部分优质教学资源集中于教改实验班,在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实验室开放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尝试探索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子。

(三)实施品牌(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工程,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7、按照“三位一体”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依据学校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通过学科的整合与交叉,拓宽专业口径,丰富专业内涵,建立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高教改革相适应的专业调整机制。按照“支撑专业、核心专业、扩展专业”三位一体的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先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以及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专业。形成体现学科专业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8、加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

在现有16个省级和校级教改示范专业的基础上,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通过重点建设和科研积累,精心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带动学校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发挥我校多学科专业的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十一五”期间,争取建设15个左右校级品牌(特色)专业,从中择优培育6-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14省级特色专业,并争取跻身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行列。

9、开展工科专业认证工作

选择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若干个优势工科专业,开展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工作,争取有专业列入教育部80个认证试点专业。

10、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

建立新专业准入制度和专业建设过程监控机制,对办学条件差、办学效益低、管理不善及市场前景不好、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实行减招、隔年招或停招。“十一五”期间,将我校专业数量控制在65个以内。加强专业评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严格对其办学条件的考核,使新专业在师资队伍、教材、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实践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切实保证新增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11、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以现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1门省级精品课程为示范和导向,大力推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投入,强化优势,凝炼特色,努力打造一批代表我校水平的精品课程,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带动全校性课程建设和整体水平提升。到“十一五”末,建成6-8门左右的国家级精品课程、40-50门左右的省级精品课程和80-120门校级精品课程。

12、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在优化结构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以年均不低于5%的增长比例扩大课程数量,鼓励新设通识教育课程、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学科前沿课程和实践型、创新型课程,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模块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常规性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设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健全和完善课程检查与评估制度,实施课程教学准入制,建设课程资源库;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1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多样化的考试模式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倡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型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构建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注重学习能力和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五)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实现教材建设立体化、多样化

14、推进精品教材建设

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争取编写一批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精品、特色教材。积极参与教育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已获立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地编写任务,同时争取有更多教材进入安徽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之列;力争10本左右教材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教材奖。

15、加强教材出版、评审与选用管理

做好教材出版规划与立项评审工作,鼓励和资助教师编写出版各种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教材,形成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等交融结合的多样化、立体化教材体系;建立教材选用审批制度,优先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和“十一五”国家重点推荐教材、国家精品教材,以及教育部教指委推荐的教材。

(六)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创新基地建设工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6、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加强机械基础类、生化类、物理类、电气信息类等基础课程实验基地建设,在建设已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再建成1-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别是跨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辐射和引导作用。

17、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由基础实践层、实践教学提高层和综合创新层构成的三层次、多类型、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稳定和加强校内外现有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建设具有先进技术和设施的校外实习基地200个左右,新增5个左右校内实习基地或创新基地;加强现有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以基地为依托,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的精品课程、精品讲座、特色活动和优秀图书等。

18、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实验室开放

加大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大量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到“十一五”末,使其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80%以上;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全校各教学实验室要通过加强实验队伍和制度建设以及重构实验室功能等方式,实现实验室全时开放,所有的科研实验室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开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动手和科学创造的机会。

19、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科技(学科)竞赛活动

以校内创新基地为依托,实行本科生创新学分和创新基金激励政策,有计划地在校内外开展系列创新和创业活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创业活动。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与科技(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选择30--50名大学生,为其配备专门指导教师,组织他们参加优秀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并争取进入国家创新试验计划;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学科)竞赛活动,争取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全国性竞赛中有新的突破。

(七)实施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

20、推进大学英语教改试点和双语教学改革

继续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将大学英语教改试点扩大到全校,使大学生英语听说与交流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并积极申报教育部大学英语教改示范院校;增加双语教学课程数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法律、经管类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应尽快达到所开课程的10%;改进双语教学方法,保证双语教学质量,争取进入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行列,建成国家、省、校三级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培训工作,为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改革培养骨干教师队伍。

21、全面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

以“两课”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先导,充分利用各级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大力推进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重点加强课程的系列化、综合化改革。全面加强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把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实习、实践等环节落实到实处。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改革考试方法,强化试题库建设,到“十一五”末,全校所有公共课、基础课都要建成试题库。

(八)实施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工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2、全面加强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到“十一五”末,力争全校百人以上教室都能作为多媒体教室使用。以校园网为依托,以精品课程、品牌(示范)专业和文化素质教育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数字化教学环境。

23、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加强精品课程、品牌(示范)专业必修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的资源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教学示范和推广意义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库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课程平台以及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全信息传输平台和E-learning远程网络教育与交流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促使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利用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网上实验教学新模式;主讲教师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个人主页,作为师生交流对话的窗口。

24、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完善以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排课选课管理、信息检索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其功能加以拓展,实现从招生到学生就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以及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评估、网上教学资源、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九)实施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工程,探索多校区、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

25、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管理重心向院一级下移;进一步探索多校区办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制,综合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验室资源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办学效益;建立《教师工作规范》和《管理工作规范》,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良好的教风,加强教师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一步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校纪校规教育,严格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和考风考纪,建设优良学风。

26、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在总结2002年以来试行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分制的成功做法,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弹性学制、选课选教制、重修制、滚动开课制等学分制管理制度,并在实行学分互认制、导师制、跨学科选课制以及扩大学生选专业范围等方面探索新路子;制定或修订涉及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生奖惩、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分制有序运行。

(十)实施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工程,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27、建立全员、全程和多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校院教指委、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编制《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手册》;健全教学管理与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对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以及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特别要注意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督导与监控;继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

28、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在巩固本科教学评建成果和完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专业评估制度、课程评估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教考分离制度等;将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自我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和完善院系教学基本状况数据公布制度,在完善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每年公布各学院(部、中心)教学工作基本状况数据。加强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工作,并试行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29、提高对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认识

教育部正式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做好全校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全校上下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实施“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把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今后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来抓。各学院、各部门,要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校“质量工程”建设之中。

30、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学校继续组织开展新时期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定期召开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增强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精品意识;要树立综合素质教育观念、教学全面质量观念、创新教育观念和个性化教育观念,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组织保障

3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继续实施学校和学院党政“一把手”教学工作负责制,促使各级领导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建立教学质量问责制,把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建立和完善合理高效的、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和谐发展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32、加强对校“质量工程”的组织管理

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是在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和教务处、设备处、财务处、人事处、学工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质量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领导小组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定建设规划和项目遴选标准,组织评审立项和申请省部级和国家级教改项目。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加强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绩效评估和结项验收,并根据检查、验收结果对有关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要求,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各学院也要制定相应的质量工程建设计划。

33、设立高教研究与认证机构

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设立集学院教学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认证、教学质量检查与督导、学生网上评教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教研究机构,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评估工作。

(三)经费保障

34、继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学费收入中用于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体育维持、教学差旅等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不得低于30%,并将其中的50%用于设立“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更多的教育部“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用来支持教改示范(特色)专业、教改实验班(特色班)、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活动、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以及实验示范中心、创新基地的“软件”建设工作。各教学单位也要加大对教学专项的投入。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教务处、财务处将联合制订《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做出明确规定。

35、继续加强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建设

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实验室资源平台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设备台套数,着力提高实验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挖潜,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发挥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最大效用。

(四)政策保障

36、制定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与教改积极性的激励政策

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实行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模式,把满足教师的需求和激发教师的行为动机作为“人才强校”的根本和战略重点。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建立基于能力和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制度,并将教学质量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和评定岗位津贴的重要依据。为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规定对荣获不同级别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和教改项目,其工作量将参照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学研究项目与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同等对待;教学研究成果与同级别的科技三大奖同等对待;“质量工程”项目与校内科研项目享受同等待遇。

37、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立项工作

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思路,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立项工作,激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本科教改实践。坚持每二年一次的教改立项制度,继续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加强对立项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成果推广工作。学校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凡在教育教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每年年终予以奖励,并视同校定重要期刊对待。

第五篇: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的精神,依据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落实‚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科学规划,制定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决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制定了《塔里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1、明确了‚质量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确立了‚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使我校本科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更加完备,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过程更加规范,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更加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专业特色明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狠抓落实,措施到位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质量工程是我校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对我校实现由多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建设‚国内有特色、西部有影响、疆内有优势的大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质量工程‛的重大意义,把‚质量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质量工程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委员会。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其职责是协商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和总体规划,指导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确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项目申报等;要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下设若干个项目组,开展项目建设。

3.加大经费投入,实行专项支持。学校在已有教学建设经费的基础上,调整经费预算结构,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专项管理。鼓励各单位发发挥自身特点,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

4.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成效。制定了《塔里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搞好项目的立项、评审、检查、验收和推荐工作;建立奖惩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对在项目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项目建设中有重大失职、造成严重后果或没有按期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给予处罚。将奖惩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分步实施,成效显著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注重特色‛的原则,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特色专业点建设。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建立适应兵团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改造传统专业,合理设置新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十一五‛期间已立项建设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6个校级特色专业,园艺、农学两个专业已被列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2.精品课程和新教材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较大突破,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使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十一五‛立项建设的50门校级重点课程的基础上,遴选出20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目前已评选出分子生物学等17门校级精品课程,果树栽培学等7门课程被评为兵团精品课程,微生物学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并推荐国家精品课程。

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制定教材建设规划,鼓励教师参与编写新教材,重点支持编写高等数学和有机化学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教材10部左右。实现了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

3.教学名师评选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充实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潜力、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使师资队伍在数量稳步提高的同时,形成高端突出、梯队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建立教学名师评选制度,每年评选5名左右的校级教学名师;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积极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其中微生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及教学团队,张利莉教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4.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目前已立项建设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5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列入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5.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建设。

设立大学生创新活动指导中心,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提供满足活动所需的场所、课题、设备、经费,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支持20个左右的创新性试验项目,组织20个左右的学生创新团队,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发表、出版、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和帮助,目前已申报一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6、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依托我校先进成熟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技术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文献传递系统、随书光盘发布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应用平台,开发网络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便利条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立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

下载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的通知[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结工作的通知[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