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时间:2019-05-15 04:5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第一篇: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河北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本科教学工作汇报 温荣耀

为了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名校,外语教学研究部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方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就外语教研部基本情况、指导思想、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教师理念及团队建设、教学成效等五个方面作一汇报。

一、外语教研部基本情况

河北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原名公共外语教研室,1982年9月与原外文系正式分离,1994年更名为公共外语教研部,2006年学校统一单位名称,更名为外语教学研究部(简称外语部)。外语教学研究部现设有英语一系、英语二系、研究生英语系、日俄语系和外语试验教学中心。承担着河北大学近两万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及研究生的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和大学俄语的教学任务。2003年大学英语被评为校级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2007年6月教育部批准河北大学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

外语部现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北大学学报》、《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特邀英语编辑及审稿单位。

为完成本科大学外语教学任务,外语部领导班子狠抓教学科研管理、师资培养,打造教学质量工程,2001年外语部提出了“转变观念共奋进,教学创新争一流”的指导方针,制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从此,外语部的教学和管理逐步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

二、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大学外语教研部的各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以“河北大学十一五规划”为依据,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创建一流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优化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丰富“大学英语校园化”内涵,打造大学外语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本科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三、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英语水平的具体要求,确定了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教学指导思想,初步形成了一套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着力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采用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1.课前预习:教师要求学生在进入网络课堂学习之前,依据纸介教材进行每单元的预习工作。记录下疑难问题,制定网络课堂的学习计划,带着问题进入网络课堂。

2.教师导学:教师给学生提供导学提纲,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为达到每一学习目标要完成的任务、教师的评价手段等,以便学生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注意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精简导学提纲,将每单元的导学提纲变为每学期的课程提纲,发挥学生更大的自主性。

3.网络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提纲,完成读写译、视听说预习任务,通过网络解决问题;提交作业,完成后测,自我检查学习情况。

4.合作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制定小组计划,明确个人责任。合作学习分为在线合作与课下合作两部分。在线合作主要指进行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小组活动;进行班级讨论,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课下的合作学习包括小组互相帮助解决过程中的疑难困惑;汇报个人责任的完成情况;对小组各成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口头或书面的课堂展示材料。

5.课堂面授:面授阶段的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动态化的特征。这一阶段的教学我们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坚持英语思维和学习方法策略培训,注重对文章的语篇分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解释困惑,扫清学生自学的障碍;并通过小测和各种课堂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帮助学生将输入的信息转化成应用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灵活、自然地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6.反思评价: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单元小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第二部分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给与描述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反思。

四、教师理念及团队建设

我校教师团队建设具有优良的传统。早自2000年起,我们便坚持每学期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启动教师培养计划,支持教师读硕、读博、留学和作为国内国际访问学者出外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会议,为教师学术交流创设平台。2004年成为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后,针对教改新要求,我校继续以合作精神为核心,以教学科研为纽带,始终秉承发展的理念,在原有团队建设的良好基础上,长期进行校本培训。

我校教师团队建设分为核心团队建设、骨干教师培养和全体教师队伍建设三步进行。

第一步:核心团队建设

l

学习《教学要求》,领会教改精神。出外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教改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改模式。

2小组定期召开例会,讨论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借助集体智慧,通过团结合作,共同寻求有效解决途径。

3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4观摩听课和课下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改进集体备课的质量。

第二步:骨干教师培养

骨干教师在教改伊始,就一直参加核心团队教研学习活动,领会教改精神,揣摩教学理念。通过观摩学习,对教学改革建构起了较充分的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这时,我们开始着手进行骨干教师专项培养。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备一个单元的教案,以说课形式在教改例会上汇报。核心团队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备课教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他骨干教师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再调整,备课的骨干教师进行浓缩型授课,模拟授课场景,体验新型教学模式和角色。

第三步:全体教师队伍建设。

以“核心骨干合作培养,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为宗旨,以“个人分工、小组合作、核心领导”为特点,以“集体备课、观课评课、反思讨论”为途径,培养师资队伍,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合作小组集体备课。通过备课和评课,促进教师之间的借鉴交流。备课组和评课组在说课评课预备会议上讨论全体教师对该单元的教学问题,并在说课评课活动中向大家陈述备课及授课思路,解答教师疑问,推荐其他教法。全体教师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群策群力寻找解决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验证。同时,教师间继续进行听课观课,对教学问题进一步探讨、反馈、交流,促进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成效

我校自2004年着手实施“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调查表明,教改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学生们的目标性、计划性和学习总结、学习自信心方面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我校选手多次在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多项奖励。

我校教师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了多项教育部、省(厅)及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并且发表多篇(部)论著。

在学生网上评教中,我大学外语教师全校排名第四,平均94.3分,高于校平均分92.7。我校教师还在多次“河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修班演示课”中获奖。

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产生了深远影响。2005年4月,在河北省大学外语教学年会上,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示范课,受到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和与会同行的肯定和好评;自我校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河北邢台师专、河北经贸大学等十余所省内兄弟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前来座谈,交流经验;我部温荣耀主任三次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巡讲,向许多兄弟院校介绍了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2007年8月,我校四名教师在北京大兴“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上作报告,介绍了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使我们的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

2007.12.12

第二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近几年,随着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胆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众多,随着科学技术及工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提升,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人口资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又导致了对劳动力素质的严格要求,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水平,从而把我国的人口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和竞争中占据优势。

那么,如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呢?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尽管我们在理论上已经十分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技能本位”的职业教育观难以真正

确立,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实践,也偏离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明确办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近几年,我校积极与其他院校企业如鹤立幼师、峰峰卫校、天明电子、翔天数控等建立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比如,我校职高开设的计算机、农林、畜牧、学前教育、财经等专业,中专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这些专业针对性强,职业特色鲜明。

3.创新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 2

际问题的初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和中级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的教学师资是依靠本校的师资资源优势,聘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我院的教学任务。对首次承担我校教学任务的教师,我校实行试讲制,由校领导及教学督导来考察是否聘用承担我院的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制度,使“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教育思想深入每个教师的灵魂。

5.完善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它能及时了解 3

所听课程教师履行教学工作的规范和学生对教师工作反映等方面情况。

(1)成立督导小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主要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教学秩序等情况进行检查。通过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座谈等方法,掌握日常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于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以促使常规教学工作处于良好状态。

(2)建立学校各级领导听课制,促进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听课制度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倾听师生意见,及时处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学院领导亲自下课堂听课,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深切地感到学校很关心他们的学习,他们还会不由自主的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整个学院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6.抓好班级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班级,学生的绝大部分活动是以这一单位来进行的,而学习动机、兴趣、方法,良好学风的形成,中职一年级极为关键,因此,班级学风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它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学习风气,它是体现一个班级风气好坏、群体素质好坏的重要特征。在一个学风 4

好的班级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沉下心来,将学习技能文化知识放在自己心中的主要位置,自觉、主动地去学,就会形成一个以学习带动其他各方面发展,而各方面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样,以一个班级带动另一个班级,这种良性循环就会影响整个学院的学习气氛,但是,在一个学风差的班级里,情况就恰恰相反,多数学生平常最关心的是与学习无关的其他各种事情。在这样的班级里,即使是一些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也常会由于周围环境的干扰,想学却又静不下心来学,长期下去,其结果就可想而知。因此,抓好班级管理,促进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总之,社会既需要研究型大学、教育型大学,还需要技能型职业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性技能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基本定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跳出“技术型”套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经过实践的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第三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枯躁无味的学科,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初中数学费时多,不少老师课后用“题海战术”来弥补课堂的不足,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使学生失去活泼、可爱的身影。学生长时间学习,还易导致脑力疲劳发生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质量,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技术要求人们要有较高的灵活应变能力。我是从以下几点去改革教学的。

1、加快节奏、减轻负担、提高思维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狠抓课堂45分钟,把时间用在刀口上,提高“双密度”。所谓“双密度”,一是学生开口次数的密度,二是知识面复现的密度。学生开口回答问题是体现学生思维的表达方式,是提高思维的有效途径。所以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由老师通过“铺路”与“搭桥”,由浅入深地诱导学生,让学生总结出解题方法到达目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在上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时,我是这样诱导学生的。

23362出旧知:计算:(1)+(2)+-

15151553师:(1)小题属于什么类型题?计算法则是什么?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法则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师:(2)小题属于什么类型题?计算法则是什么?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则是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师:化成同分母分数,要先怎样? 生:通分。

师:通分的方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生:先找最简公分母,然后依据分数基本性质通分。

523出新知:计算:-+

6ab3ac4abc师:这是属于什么类型题? 生: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师:分母不同,能否直接用分子、相加减? 生:不能。

师:同理,应先怎样? 生:通分。

师:通分的方法以及依据是什么?

生:求最简公分母,然后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师:找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什么?

生:取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师:大家动手试计算。

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知识。增加知识面的算现密度,可巩固新知,升华思维,同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须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利用投影、多煤体等手段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或设计适当的图片,突破难点,制作适量的不同层次的习题投影,使学生得以强化-巩固-升华。

2、改革课堂教学,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培养多种能力。

一位现代著名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和缺乏思维方法的人。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相提并论的,懂得分析问题,多半会解决问题,数学题千变万化,常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如,我在上十字相乘法时,因为十字相乘法是一种试验方法,为了减少试验次数,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注意符合法则外,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总结如下方法:形如x2+px+q的方程,如果p、q有公因数,则q所分解的两个因数也应该有公因数,反之,如果p、q没有公因数,则q所分解的两个因数也没有公因数。如x2+6x+8,因为6和8有公因数,所以8分解成的两个因数间也有公因数,故8只能分解成8=2×4,又如x2-9x-36,因为9和36有公因数,它是3的倍数,所以-36应分解成3×(-12),即这两个因数有公因数。这样既把课本知识传达授给学生,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解题能力。

二、改革备课,认真备学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同进也是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要上好一节课,学生的配合是缺一不可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我们除备大纲,备教材,备板书的同时,还要备学生。

1、了解学生现有知识

只有了解学生知识现状,才能充分设计好课堂结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课堂里有有所得,才能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2、备学生可能回答的问题

依据教学目标,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在学生的思路受阻的地方设置疑难,向学生提出思考性问题,但要考虑学生回答的方向性,不然就难与老师产生“共呜”达不到教学要求。

3、准备介绍学所需的学习方法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方法和认识能力还很幼稚,尤其缺乏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知识的海洋面前,往往不知所措,有的茫然抓不到要点,有的顾此失彼,有的一揽子死记硬背,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注重不同类型的课,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如,我在上新课时,让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上算习课时,介绍记忆法。如我在上《四边形》这间章复习课时,向学生介绍通过“边”、“角”、“对角线”这三个方面记“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这几种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大部分性质定理的逆定理便是这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上练习课时,介绍解题时,作辅助线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上梯形这节练习课时,向学生介绍梯形中常见的7种辅助线作法。

1、作一腰的平行线。

2、分别过上底两个顶点作高。

3、过梯形一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与所对底边的延长线相交。连接上底一顶点和一腰中点且与下底边的延长线相交。延长两腰使之相交。

过上底的中点作两腰的平行线,把梯形转达化为两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7、过一腰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构成与梯形等积的平行四边形。基础知识是航行知识海洋的一叶小舟,所以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把主要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基础知识上。

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课堂上要把干巴巴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记得住,融会贯通,须设法激起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提质减负的目的。

1、从学习动机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我常向学生讲明,学好数学是学习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我每接一个班,第一堂课都先结合学生实际,讲讲学习数学对提高思想认识,培养高尚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讲讲学好数学对其他各科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强调指出,即使离开学校以后,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学习数学终身受用。

2、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的一种动力。而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学生。也只有热爱和关心学生,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无关心,无热爱,小舟就会搁浅,任何努力也无法使之移动;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道德和智慧得到良好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更“倾心”于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各种教育影响就会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就会发生作用。4、5、6、

第四篇: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

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和一流本科教学的奋斗目标,经学校研究决定,继续实施“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以创建一流本科教学为目标,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有个性、广适应、善创新、能创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在巩固我校本科评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体目标:通过本科教学“质量工程”10个子工程的实施,到“十一五”末,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化与个性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和学分制运行机制,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加强,“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更加凸显,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继续开展本科教学名师培育和遴选工作,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

划》,着力打造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学名师队伍,并根据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需要,组建一批由教学名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特别是跨学科的教学团队。通过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授上讲台,加强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促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积极培育2-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8-10名省级教学名师和40-50名校级教学名师;建设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10个省级教学团队,40-50个校级教学团队。

2、加强主讲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资格审查和主讲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并经过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工程实践环节的严格训练;做好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工作和“十佳”教师评选工作;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通过多种措施,建设一支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结构优的主讲教师队伍。

3、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

继续做好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实施青年导师制和青年教师“四助”(助教、助研、助管、助试验)工作;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和参加科研团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通过教学科研结合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照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素质与创新紧密结合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单一规格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要求,并制定新版教学计划。积极推进各学院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全方位创新。“十一五”期间,争取1-2个项目进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5、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探索分流培养模式,在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学科大类分流进行专业教育;扩大主辅修专业范围,将主修专业毕业最低课程学分适当压缩,使学生有精力辅修第二专业;施行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确定第二学位的学分,科学设计双学位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继续开展本硕连读制。同时,鼓励学院积极实施多样化的综合训练和专业模块教学。

6、探索拔尖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2007年起,学校实施“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按照1%-3%的比例选拔优秀生和特长生,举办“实验班”、“特色班”,打破学科专业的限制,促进文理交叉、理工结合;将部分优质教学资源集中于教改实验班,在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实验室开放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尝试探索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子。

(三)实施品牌(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工程,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7、按照“三位一体”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依据学校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通过学科的整合与交叉,拓宽专业口径,丰富专业内涵,建立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高教改革相适应的专业调整机制。按照“支撑专业、核心专业、扩展专业”三位一体的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先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以及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专业。形成体现学科专业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8、加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

在现有16个省级和校级教改示范专业的基础上,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通过重点建设和科研积累,精心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带动学校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发挥我校多学科专业的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十一五”期间,争取建设15个左右校级品牌(特色)专业,从中择优培育6-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14省级特色专业,并争取跻身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行列。

9、开展工科专业认证工作

选择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若干个优势工科专业,开展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工作,争取有专业列入教育部80个认证试点专业。

10、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

建立新专业准入制度和专业建设过程监控机制,对办学条件差、办学效益低、管理不善及市场前景不好、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实行减招、隔年招或停招。“十一五”期间,将我校专业数量控制在65个以内。加强专业评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严格对其办学条件的考核,使新专业在师资队伍、教材、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实践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切实保证新增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11、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以现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1门省级精品课程为示范和导向,大力推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投入,强化优势,凝炼特色,努力打造一批代表我校水平的精品课程,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带动全校性课程建设和整体水平提升。到“十一五”末,建成6-8门左右的国家级精品课程、40-50门左右的省级精品课程和80-120门校级精品课程。

12、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在优化结构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以年均不低于5%的增长比例扩大课程数量,鼓励新设通识教育课程、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学科前沿课程和实践型、创新型课程,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模块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常规性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设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健全和完善课程检查与评估制度,实施课程教学准入制,建设课程资源库;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1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多样化的考试模式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倡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型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构建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注重学习能力和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五)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实现教材建设立体化、多样化

14、推进精品教材建设

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争取编写一批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精品、特色教材。积极参与教育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已获立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地编写任务,同时争取有更多教材进入安徽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之列;力争10本左右教材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教材奖。

15、加强教材出版、评审与选用管理

做好教材出版规划与立项评审工作,鼓励和资助教师编写出版各种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教材,形成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等交融结合的多样化、立体化教材体系;建立教材选用审批制度,优先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和“十一五”国家重点推荐教材、国家精品教材,以及教育部教指委推荐的教材。

(六)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创新基地建设工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6、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加强机械基础类、生化类、物理类、电气信息类等基础课程实验基地建设,在建设已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再建成1-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别是跨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辐射和引导作用。

17、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由基础实践层、实践教学提高层和综合创新层构成的三层次、多类型、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稳定和加强校内外现有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建设具有先进技术和设施的校外实习基地200个左右,新增5个左右校内实习基地或创新基地;加强现有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以基地为依托,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的精品课程、精品讲座、特色活动和优秀图书等。

18、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实验室开放

加大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大量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到“十一五”末,使其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80%以上;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全校各教学实验室要通过加强实验队伍和制度建设以及重构实验室功能等方式,实现实验室全时开放,所有的科研实验室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开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动手和科学创造的机会。

19、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科技(学科)竞赛活动

以校内创新基地为依托,实行本科生创新学分和创新基金激励政策,有计划地在校内外开展系列创新和创业活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创业活动。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与科技(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选择30--50名大学生,为其配备专门指导教师,组织他们参加优秀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并争取进入国家创新试验计划;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学科)竞赛活动,争取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全国性竞赛中有新的突破。

(七)实施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

20、推进大学英语教改试点和双语教学改革

继续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将大学英语教改试点扩大到全校,使大学生英语听说与交流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并积极申报教育部大学英语教改示范院校;增加双语教学课程数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法律、经管类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应尽快达到所开课程的10%;改进双语教学方法,保证双语教学质量,争取进入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行列,建成国家、省、校三级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培训工作,为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改革培养骨干教师队伍。

21、全面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

以“两课”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先导,充分利用各级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大力推进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重点加强课程的系列化、综合化改革。全面加强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把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实习、实践等环节落实到实处。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改革考试方法,强化试题库建设,到“十一五”末,全校所有公共课、基础课都要建成试题库。

(八)实施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工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2、全面加强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到“十一五”末,力争全校百人以上教室都能作为多媒体教室使用。以校园网为依托,以精品课程、品牌(示范)专业和文化素质教育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数字化教学环境。

23、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加强精品课程、品牌(示范)专业必修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的资源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教学示范和推广意义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库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课程平台以及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全信息传输平台和E-learning远程网络教育与交流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促使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利用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网上实验教学新模式;主讲教师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个人主页,作为师生交流对话的窗口。

24、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完善以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排课选课管理、信息检索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其功能加以拓展,实现从招生到学生就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以及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评估、网上教学资源、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九)实施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工程,探索多校区、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

25、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管理重心向院一级下移;进一步探索多校区办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制,综合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验室资源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办学效益;建立《教师工作规范》和《管理工作规范》,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良好的教风,加强教师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一步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校纪校规教育,严格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和考风考纪,建设优良学风。

26、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在总结2002年以来试行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分制的成功做法,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弹性学制、选课选教制、重修制、滚动开课制等学分制管理制度,并在实行学分互认制、导师制、跨学科选课制以及扩大学生选专业范围等方面探索新路子;制定或修订涉及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生奖惩、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分制有序运行。

(十)实施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工程,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27、建立全员、全程和多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校院教指委、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编制《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手册》;健全教学管理与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对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以及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特别要注意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督导与监控;继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

28、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在巩固本科教学评建成果和完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专业评估制度、课程评估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教考分离制度等;将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自我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和完善院系教学基本状况数据公布制度,在完善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每年公布各学院(部、中心)教学工作基本状况数据。加强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工作,并试行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29、提高对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认识

教育部正式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做好全校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全校上下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实施“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把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今后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来抓。各学院、各部门,要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校“质量工程”建设之中。

30、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学校继续组织开展新时期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定期召开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增强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精品意识;要树立综合素质教育观念、教学全面质量观念、创新教育观念和个性化教育观念,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组织保障

3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继续实施学校和学院党政“一把手”教学工作负责制,促使各级领导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建立教学质量问责制,把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建立和完善合理高效的、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和谐发展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32、加强对校“质量工程”的组织管理

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是在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和教务处、设备处、财务处、人事处、学工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质量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领导小组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定建设规划和项目遴选标准,组织评审立项和申请省部级和国家级教改项目。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加强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绩效评估和结项验收,并根据检查、验收结果对有关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要求,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各学院也要制定相应的质量工程建设计划。

33、设立高教研究与认证机构

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设立集学院教学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认证、教学质量检查与督导、学生网上评教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教研究机构,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评估工作。

(三)经费保障

34、继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学费收入中用于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体育维持、教学差旅等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不得低于30%,并将其中的50%用于设立“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更多的教育部“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用来支持教改示范(特色)专业、教改实验班(特色班)、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活动、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以及实验示范中心、创新基地的“软件”建设工作。各教学单位也要加大对教学专项的投入。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教务处、财务处将联合制订《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做出明确规定。

35、继续加强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建设

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实验室资源平台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设备台套数,着力提高实验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挖潜,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发挥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最大效用。

(四)政策保障

36、制定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与教改积极性的激励政策

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实行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模式,把满足教师的需求和激发教师的行为动机作为“人才强校”的根本和战略重点。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建立基于能力和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制度,并将教学质量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和评定岗位津贴的重要依据。为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规定对荣获不同级别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和教改项目,其工作量将参照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学研究项目与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同等对待;教学研究成果与同级别的科技三大奖同等对待;“质量工程”项目与校内科研项目享受同等待遇。

37、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立项工作

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思路,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立项工作,激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本科教改实践。坚持每二年一次的教改立项制度,继续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加强对立项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成果推广工作。学校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凡在教育教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每年年终予以奖励,并视同校定重要期刊对待。

第五篇: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的精神,依据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落实‚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科学规划,制定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决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制定了《塔里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1、明确了‚质量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确立了‚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使我校本科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更加完备,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过程更加规范,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更加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专业特色明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狠抓落实,措施到位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质量工程是我校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对我校实现由多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建设‚国内有特色、西部有影响、疆内有优势的大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质量工程‛的重大意义,把‚质量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质量工程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委员会。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其职责是协商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和总体规划,指导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确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项目申报等;要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下设若干个项目组,开展项目建设。

3.加大经费投入,实行专项支持。学校在已有教学建设经费的基础上,调整经费预算结构,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专项管理。鼓励各单位发发挥自身特点,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

4.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成效。制定了《塔里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搞好项目的立项、评审、检查、验收和推荐工作;建立奖惩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对在项目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项目建设中有重大失职、造成严重后果或没有按期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给予处罚。将奖惩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分步实施,成效显著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注重特色‛的原则,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特色专业点建设。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建立适应兵团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改造传统专业,合理设置新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十一五‛期间已立项建设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6个校级特色专业,园艺、农学两个专业已被列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2.精品课程和新教材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较大突破,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使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十一五‛立项建设的50门校级重点课程的基础上,遴选出20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目前已评选出分子生物学等17门校级精品课程,果树栽培学等7门课程被评为兵团精品课程,微生物学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并推荐国家精品课程。

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制定教材建设规划,鼓励教师参与编写新教材,重点支持编写高等数学和有机化学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教材10部左右。实现了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

3.教学名师评选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充实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潜力、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使师资队伍在数量稳步提高的同时,形成高端突出、梯队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建立教学名师评选制度,每年评选5名左右的校级教学名师;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积极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其中微生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及教学团队,张利莉教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4.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目前已立项建设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5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列入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5.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建设。

设立大学生创新活动指导中心,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提供满足活动所需的场所、课题、设备、经费,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支持20个左右的创新性试验项目,组织20个左右的学生创新团队,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发表、出版、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和帮助,目前已申报一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6、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依托我校先进成熟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技术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文献传递系统、随书光盘发布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应用平台,开发网络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便利条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立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

下载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工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工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长经验介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自1990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担任历史教研组长已经十几年了,这其间有欢乐也有泪水,有执着也有茫然,有激情四溢也有......

    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中原名校

    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中原名校 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位于市老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 10321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8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小教高......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卓越课堂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卓越课堂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卓越课堂,在教育局强力推行的课改新形势下,要求每位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探索实施学案导学“六步教学......

    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

    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部门: 教务处 日期: 2007-3-26 10:55:34) 校发〔2007〕45号 校内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

    总结经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总结经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课改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又需要回到原来的轨迹上。课改中有很多成果都能够应用到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得今后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

    音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文 件 东师音字[2009]6号 音乐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讨论稿) 根据我院事业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和教育部2号文件精神以及河北......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文档

    贯彻教育方针落实课程标准 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切实提高全县教学质量 垫江县牡丹中学校 杨明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