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测试总结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测试总结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测试总结
上周测试了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个单元是本册书最难的一个单元,主要就是因为数变大了,一些孩子计算很容易出错。而且在这个单元,学习还初步认识了小括号,第一次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所以这个单元对一些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六单元试卷题量比较大,而且一些题目非常难理解,我给孩子们开玩笑说:这个出卷子的老师就是故意难为小孩子的。全班有7个学生考了满分,97分以上的学生有一多半,只有10个学生没考到90分,用一节课的时间做这么难的试卷,孩子们考的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对试卷逐题分析如下:
一、我会算
共有三个小题,第1题是直接写得数,学生全对的很少,出错多数还是因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还要再强调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十位的变化。还有一道题是:45+55=,这道题超出了孩子们学习的范围,我们现在只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种题没学,班里有一少部分学生会迁移类推,做对了这道题,但是多数学生不会算,有的写的是90,有的写的是95。
第2题是比较大小,多数学生做得很好,只有个别学生算错得数比错,或漏题。
第3题是两个表格,第一个表格求和,用加法,第二个表格求差,用减法,有一些学生算混了,一会用加法,一会用减法,所以扣分较多。
二、我会选
共4道选择题,就是这4道题,我给孩子开玩笑说是出卷子的人故意难为孩子。请看看这4道题,对一年级的小孩来说实在很难,不知道出卷子的人怎么想的实在是高手。这4道题我给学生讲解着做的,多数学生听懂了,我看有几个孩子依然一脸茫然,似懂非懂。
三、看图算一算
这5道题都比较简单,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加减法不分,还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图的意思,课下我要再给他们讲解类似的题目。
四、解决问题 前4道题全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题目,共14分,这种题目在第四单元已经重点学习过了,考试前我也带学生复习了,但是有几个学生出错特别多,例如:孔浚恒,几道题全错了。
还有2道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学生做得非常好。其他题目出错也不多。
总之,通过本次测试,看出来有一些学生计算和理解能力不强,还要加强训练。
第二篇:5以内数的加减法
5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18~20页例
4、例
5、例6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数的分解与减法的联系,认识减号、减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学生准备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指名填一填,说出这样填的理由。2.对口令 教师:我说1。
学生:我说2,1和2合起来组成3。
教师:我说1。
学生:我说4,1和4合起来组成5。„„
3.出示3本书放在讲桌上,教师拿走1本
教师:谁能把刚才老师演示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及时引导,要求学生说出桌上原来有3本书,拿走1本,桌上还剩下2本。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与书同样多的小棒代替书来把这个过程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来计算,那像同学们刚才摆的这个过程,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点评:通过复习数的分解以及操作理解“拿走”的含义,为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有几个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喜欢荡秋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例4挂图。
教师:观察这两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教师:像原来有3个小朋友,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小朋友这样的题,我们要用减法来计算。
板书:减法。
教师:你知道减法的运算符号是什么吗?减法算式又该怎样写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8页,自己看一看、学一学。
学生翻书自学,集体交流。
通过交流,要求学生明白减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减号;算式是3-1=2,读作:3减1等于2。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3-1=2,读作:3减1等于2。学生齐读两遍。
教师:谁能说说算式里数字3表示的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2呢?
要求学生说出:3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1表示走了的1个小朋友;2表示剩下的2个荡秋千的小朋友。
教师:这里为什么要用减法?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要求学生明白因为这幅图里原来有3个小朋友,这3个小朋友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走了的1个小朋友,另一部分是剩下的2个小朋友。从3个小朋友中减去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像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了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的这种问题,我们要用减法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5以内数的减法。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5以内数的减法。
教师:3-1=2除了可以表示这两幅图的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甲:可以表示原来有3本书,拿走1本,还剩下2本书。学生乙:可以表示原来有3根小棒,拿走1根,还剩下2根小棒。学生丙:还可以表示原来有3只蝴蝶,飞走1只,还剩下2只蝴蝶。
„„ 2.教学例5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根小棒。从5根小棒中拿走2根,还剩下几根?
学生动手操作,指名说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下3根小棒。
教师:这个操作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教师一边画一边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明白实线框里的5根小棒是原来的,虚线框里的2根小棒是拿走的,在实线框里虚线框外的3根小棒就是剩下的。)
教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抽学生回答:算式是5-2=3。教师:你是怎样计算5-2的? 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甲: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5根小棒,拿走2根,数一数剩下的小棒只有3根。所以,5-2=3。
学生乙:5减少1个是4,再减少1个是3。所以,5-2=3。学生丙: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学生丁:因为2+3=5,所以5-2=3。„„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呀!在计算时,如果你觉得别的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简单,你也可以用一用。
3.教学例6 翻开课本第19页例6:说一说,算一算。教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我看到一共有5只兔,其中1只是白兔,4只是灰兔。学生:我看到一共有5只兔,其中4只是灰兔,1只是白兔。教师:求灰兔多少只怎样算呢?求白兔多少只又该怎样算呢?请大家用你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来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法。
教师:请大家将书上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看谁写得又好又快。[点评:三个例题的教学有各自的重点,例4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例5探讨减法的计算方法,例6是看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这样突出各自的重点,使难点得以分散。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抓住“走了”的表象,让学生充分理解减法是把一个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部分,再通过“3-1=2还能表示什么”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减法的普遍适应性。在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讨中,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用“更简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方法的优化奠定基础。]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算一算,写一写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强调书写工整,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2.课堂活动第2题:划一划,填一填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要划一划,再让学生表达每个算式的意思,要用上“原来”、“划去”、“还剩”等词语。
3.课堂活动第3题:圈一圈,填一填
先让学生观察第1幅图,填出算式的结果。再让学生结合算式用虚线圈一圈,完成3-2=,5-3=。
四、拓展练习
小老鼠背着5个土豆,高高兴兴地往家跑。在路上,口袋被弄破了,回到家后,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
教师:要想知道小老鼠的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我们先要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要让学生明白要求还剩几个土豆,先要知道路上掉了几个土豆。
教师:你觉得小老鼠掉了几个土豆? 学生自由回答。如:我觉得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
教师:如果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几个呢?算式又该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4个。算式是5-1=4。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根据自己的说法列出算式。注意写出的算式与说出的想法要相对应,相一致。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减法运算的符号是什么?减法算式怎样读?你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了吗?
学生回答。(略)
六、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4,5题,要求计算准确、书写工整。
(段廷敏)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片断)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演示“荡秋千”的动画片。教师: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走了1个小朋友,还剩2个小朋友。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的这句话中有3个数,第1个数是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板书3),第2个数是走了1个小朋友(板书1),第3个数是还剩2个小朋友(板书2)。老师还注意到了一个词“走了”,我们用一个符号(板书“-”)表示走了,好吗?
学生:好。
教师:这个符号叫减号,伸出小手写一写减号。减号表示什么呀? 学生:表示“走了”。
教师:走了1个小朋友后,还剩多少个小朋友呢? 学生:还剩2个。
教师:所以我们说3个小朋友,走了1个,与剩下的2个相等,用等号连接。(完成板书3-1=2)
教师:这个算式是减法算式,这节课我们学习5以内数的减法。(板书课题)
教师:来看看这两幅图,算式中的3,1,2分别表示图中哪部分的小朋友,我们用线连起来,再说一说图中是怎样表示3-1=2的。
指导学生做下面的画圈和连接。
再指导学生对着画圈的图和算式说:3个小朋友,走了1个,还剩2个。
教师:3-1=2除了表示3个小朋友,走了1个,还剩2个以外,还能表示其他吗?比如有3本书,怎样做之后就可以用到3-1=2?
指导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3本书,拿走1本,还剩2本。教师:还可以举出别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说出:3辆车,开走1辆,还剩2辆;3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2个等。
教师:对了,这些都可以用3-1=2的算式来解决。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减法吗?
学生:遇到走了、拿走、开走、吃了这些就要用到减法。教师:走了、拿走、开走、吃了都是要去掉一部分,像这样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就要用到减法计算。
„„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充分应用了情景图,先是用多媒体的方式让“静”图“动”化,在“动”化的情景中充分感受“走了”的含义;然后用画圈和连接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感受情景图与算式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感受让学生深入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中对减法含义的理解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是从“走了、拿走、开走、吃了”这些具体的事例入手,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理解“像这样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就要用到减法计算”的道理。这样的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
(路平)
第三篇:《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王庄镇中心小学
王红梅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挂牌、浇花。
[设计意图: 教师配合时令特点,结合近期的植树节,充分利用情
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把情景图的中“植树活动”主题情景转换成了学生需要进行活动的参考信息,结合课本内容设立了以“小树”为奖励,联系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
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7、“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一共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王庄镇中心小学
王红梅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
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
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四、通过比较练习,发现最优方法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一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在口算的过程中,学生会说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这时,应及时对提出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经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最优的方法,并向学生说明,在以后地计算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尽量要用最优的方法。
第四篇:100以内加减法总结
100以内加减法总结
巩固练习: 59-30=()
37-20=()
88-80=()
68-10=()
77-20=()
53-40=()
巩固练习:33+6=()
46+2=()
65+5=()
33+9=()
46+4=()
65+8=()
巩固练习:
第五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自主探究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规律和顺序大小规律;自主探究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学过程: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1、复习
(1)请同学们用代表10个方格的图片和方格卡片尺分别摆出 15、37、48 三个数。(2)请把 15 与 37 合并,看和是多少?它比 48 多几?然后把52和48合并起来看一看正好是几个十 ?
(3)10个十是多少?怎样读?怎样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个百写作:100
2、认识整百、整千数
(1)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学具盒里那个图片上的方格数正好是一个百,把它们都找出来。(2)一个图片上有一百个方格,两个图片上有多少个方格?三个图片上呢?请同学们摆出2个一百和3个一百这两个数,再想想这两个数该怎样读?怎样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个一百 写作:200 读作:二百 3个一百 写作:300 读作:三百
(3)类比想象:根据二个百和三个百的读法写法,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和写出4个百、5个百„„9个百的读法写法。
(多媒体演示出200——900的图片摆法与写法及把10个百摆拼成一个正方体形状,并缩小成方格图片)
(4)10 个百叫一千,我们把一千个方格也照成了图片,请同学们把学具盒里代表一千个方格的图片也都找出来。
(板书:10个百是一千 一千写作:1000)
(5)请同学们用2个一千和3个一千的图片各摆一个数,想一想这两个数该怎样读、怎样写?把这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这个数又该怎样读、怎样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千写作:2000,三千 写作:3000,五千 写作 5000。(6)推理想象:6个一千、8个一千、10个一千,该怎样读怎样写?(板书:10个一千读作一万,一万写作 10000;)
3、认识万以内数
(1)请同学们摆一摆说一说(多媒体出示)
①用2个百、1个
十、5个一摆出一个数,想一想:这个数该怎样读?怎样写?
②再分别用2个百、4个十和2个百、4个一摆出两个数,想一想:这两个数该怎样读、怎样写? ③这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把它们合并成一个数,这个数该怎样读怎样写?
(2)学生小组探究。根据小组回答,用多媒体演示摆出的三个数和它们的写法以及把三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过程;
(板书)240﹥215﹥204 215+240+204 = 659(3)根据上面的研究,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出下面各数并把它们读出和写出来。(多媒体出示)① 三个百、五个十
② 一个千、二个百、四个十、六个一 ③ 五个百、四个一
④ 比一比上面的三个数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⑤ 若把上面三个数合并在一起,你能经整理一下读出和写出这个数吗? 学生小组操作研讨,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提示指导。
总结评价:教师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总结评价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自主探究训练:
请同学们拿出一个代表一千个方格的图片,你能想出从中去掉200个方格的操作方法吗?根据这一操作你还能想出从一千个方格里去掉202个方格的操作方法吗?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后提示:你们可以采用把一个千换成10个百、把一个百换成10个
十、把一个十换成10个一的方法来操作。
待部分学生操作出后,教师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例1:用方格图片和方格卡片操作计算下面各题 356 + 132 1065 + 327 教师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操作过程,并板书: 356 + 132 = 488 1065 + 327 = 1392 例2:用方格图片和方格卡片操作计算下面各题 468 ― 235 800 ―574 教师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操作过程并板书: 468 ― 235 = 233 800 ―574 = 226 学生自主操作练习
536 + 213 1605 + 438 643 ― 526 1302 ―574 让学生先自主操作练习,然后再小组对正和讨论。
四、本课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的实际操作学习情况,进行本课小结。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在学生能较熟练的使用方格认数学具,操作计算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设计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按教科书的编排,教学到学生能熟练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大约需要24课时。
本设计用一课时的教学,就让学生学会操作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是一种典型的“框架结构式”教学模式。它实际上是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建立了起了一个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框架,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先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学生在这一框架的支撑校正下,就可以自我探究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细节知识。如:可以在摆出的一个数上用加一个和减一个方格的方法来探究学习万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可以用研讨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时,是怎样整理和读出得数的方法来探究万以内数的加法法则,如此等等。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框架结构式”教学非常适于探究性学习,它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的有目的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积极性,因此值得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推广,不断改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