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女博士的艰难毕业过程
一个女博士的艰难毕业过程
经过了五年的鏖战,今天终于通过了正式答辩。可以毕业了!心里很轻松,也有很多感慨!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目前为止最大的理想了!五年博士生活,是目前为止我所经历的最为艰难的一段日子,我承受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痛苦,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是那么艰难,流泪、伤心、难过、痛苦、自怨自艾整整伴随了我四年,尽管也有为数不多的成功与喜悦。想起这段经历,我都有一种庆幸的感觉,自己能坚持下来并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实在是让自己都感到意外。
五年的博士生活,最轻松的莫过于入学第一年,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运动,周末和同宿舍的姐姐逛街吃饭,看comic。初到上海,刚接触到花花世界,一下子被上海吸引了,新奇是少不了的,每天沉浸于上海的繁华、上海的时尚。一年时间很快便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了,这段时间我真真切切的实践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全部浪费了。其实应该早点查阅相关资料进入状态,但我没有。我是典型的中国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从小就在填鸭式教育环境中成长,加之父母的关爱,总习惯有人能告诉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备考,这样的学习生活是我擅长的,但读博却是另外一回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做实验,一切都要靠自己,没有主观能动性对读博是致命的。
通常读博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而这一时期,我根本无法转变以往的学习方法,表面看上去很轻松,整日无事可干,但心里却极为着急,这种情况可能很多人都会碰到,而我尤其严重。到了第二年,周围同学都纷纷进入了课题研究,而我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性格和能力所限,自己不够主动。另外,导师没有合适的课题可做,这使我不断更换课题,往往一个课题还没搞清楚,就进入了下一个课题的调研,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大半年,期间我只发表过一篇论文,还是硕士阶段所做课题的总结。同宿舍的姐姐是高校老师,很早就有了英文文章,其他人也是玩归玩,但心里都很有数。只有我还懵懵懂懂,根本无从下手。
转眼已是第四学期,但我还没确定课题方向!就是这样,暑假我还选择回家避暑,我的主动性可见一斑。到了第五学期,导师总算帮我确定了课题,是和一个企业合作的项目。我根本没考虑自己能不能做,或者做到什么程度,就开始了调研工作。我就是这样稀里糊涂的开始了课题研究。由于我做的课题属于偏门,很少有人关注,所以查到的资料非常少,但并不是没有,并且后来发现相关领域的文献甚至可以借鉴到自己课题中。这段时间我的进展非常缓慢,心里非常着急,但就是不得法。不知不觉已是第六学期,期间逐步作了一些分析,并开始建立数学模型。虽然我是女的,但每次跟导师讨论,都被导师批的狗血喷头。每次从导师那里回来,心情都很沉重。
第七学期开始了,我继续模型计算,但是编程却遇到了困难。我逻辑性非常差,没有任何自信,虽然也学过C语言,具有编程基础,但没人指导,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将以前的书本知识运用到课题研究中。我一直很怕编程,确实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幸运的是,此时我碰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我的老公,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我是无法毕业的。虽然是学机械的,但他帮我完成了第一个模型的计算,我的博士课题首次取得了进展。与此同时,我开始了第1篇论文的写作,不幸的是中文文章一次又一次被拒,所有能投的杂志我全投了,但全部被reject,心里感觉非常沮丧,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英文文章刚开始被导师痛批一顿,改了三个月还没通过,我只好偷偷投出去,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算是读博期间与导师相处的技巧。大约在第七学期末,打开邮箱发现一封邮件,acceptance of …,这是出乎意料的一封邮件,也是这封邮件使我能够继续读下来。
第八个学期开始后,第一个模型的计算已经完成,我也逐渐进入了状态,尽管这个状态来的有点晚。在老公帮助下,我很快完成了第二个模型的计算,并完成了3篇英文文章,一股脑投了出去。我能如此高效写文章、发文章,重要原因是导师得癌症住院了,文章没有在导师手里拖延更长时间,当然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常情况下还是需要导师把关。后来这3篇英文文章相继accept,只有一篇经过2次修改后accept,这使我信心大增,虽然我中文文章的录用记录仍然为0。
导师康复后,开始和我讨论课题进展,认为过去一年我独立研究的内容与他的想法完全背离。导师要求非常严格,说话有时候很重,“你自己不努力,毕不了业我也没办法”“你这样我无法指导你了,不行你换导师吧”,已经是第八个学期了,这些话让我非常受打击,让我非常痛苦,每次和导师见面后,都要痛哭一场。多亏我老公每次都开导我、支持我,让我随意发泄、随意哭闹,这正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各方努力下,到了第九学期,我终于进入了实验阶段。非常感谢江苏**公司的支持,他们的老总非常好。实验期间,给我准备了一个单间,伙食也非常好,这样我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写学位论文,终于在07年6月1日将论文交给了导师。这期间我在老公的鼓励下,开始找工作,平生第一次单独出去面试,说实话,心里有些发怵。但我准备非常充分,并且已经将工作定位到了山东高校,因为我以后不能不管父母,而且上海房子对我来说实在难以解决。面试了几个高校,对我的表现都很满意,最终选择了一所距离老公家很近的高校,虽然大家都认为不好,但是我很满意了,至少这是完全靠自己努力找到的,心里很自豪。
论文交给导师半个月后,导师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批评非常多。根据导师意见,我开始论文修改,这一阶段一点不比前面轻松,一直到8月底,还没得到导师认可。这时候,工作单位让我去上班,我就和导师商量,一边工作一边修改论文。起先他非常不乐意,当时在电话里,我急的大哭,哭诉自己年龄、生活各方面的困难,或许我的哭泣让他心软了一点吧,最终他同意了,呵呵。
到了工作单位,所讲课程自己根本没学过,还要从头学,论文也要修改,确实很忙,压力很大,但很充实,我也自信了很多,做着每一件事情。11月中旬导师终于安排我完成了预答辩,预答辩后,12月送了盲审。对大多数人来说,送审就意味着离毕业不远了,但我却又经过了很长一段路才到今天。由于送审时间接近寒假,寒假之前只回来一份盲审结果,这让我在单位非常尴尬,因为此时距离我签协议已有半年多了,学院和人事处经常催问我为什么还不答辩,这种感觉非常难受,因其他学校毕业没有这么复杂,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我这么久还不答辩,各种猜测使人精神异常紧张,我非常着急得盼望盲审返回,但寒假过后,仍然没有结果,我心里真的非常苦,那种苦从未尝过。
好不容易熬到了正式答辩,一切都还顺利。如今一切痛苦已经过去,我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回顾整个读博过程,感慨颇多:
1、读博士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读博的目的,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
博士不是让自己有声望,毕业后,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博士不是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
博士不是自己的目标,如果只想要个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
博士不是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
博士不是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
博士不是证明自己的聪明,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
博士不是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 博士不是找工作更容易,搞笑!
博士不是赚钱更多,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而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上博士纯属跟风,也是为了让家人有面子,今天看来这是多么可笑的理由!我也为此浪费了5年的美好时光。另外,自己属于小富即安型的,从来没想过要比别人强多少,给我一份还算安稳舒适的工作就可以了,上这个博士真是浪费了,更何况我还回到山东,如果说留在上海也还算值,呵呵。
2、既然选择了读博,就只有坚持,像是踏上了不归路。自己能力不够,无法退学找到工作,中间无数次想退学出去找个工作,但发现更难,只有继续向前走,我们班一共四个女生,中间退了两个,剩下的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我,现在我们两个都毕业了。“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最普通也确实是真理,贴切的反映了这一现象,只要大家努力、坚持,无论多苦、多累一定能度过难关。
3、和导师相处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相处不好就会影响毕业。不同的导师情况并不一样,我的导师是那种非常认真、严谨的教授,他希望我们能经常与他探讨课题进展,哪怕一个公式的推导他都希望我们与他讨论,但我比较懒惰,遇事不积极,认为自己会的东西不需要去和他讨论,这使得他认为我进展不快,对我不满意。同门师兄弟会将看过的文献整理出来发给他看,他很满意。因此多和导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4、多倾诉、调节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的困难,要多和同学、朋友、家人倾诉,不要憋在心里。读博确实是最让人郁闷的一个阶段,面对学习、生活的多重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对身体不利,周围很多人都得了病,师兄就是由于压力太大,睡不好,得了甲亢。多参加体育锻炼,注意生活质量,不能因为读博变成苦行僧,走在校园里能很容易辨认出哪个是博士,多半面如菜色、形容暗淡、愁眉不展、低着头、弓着背、衣着简陋、头发蓬乱。调节情绪的最好方式就是倾诉和运动,每次碰到不开心的事情,被导师骂了之后,就是哭诉,然后出去散步,或者打球,走半个小时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还算是比较坚强的吧,嘻嘻,小赞一下自己。
5、读博期间,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这是我过去最缺乏的。我现在自信了,再苦再难的事情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不可能毕业的,很多博士兄弟姐妹能力都比我强很多,所以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很多事情我缺乏主动性,这也是我最大的缺点,以后我一定要克服这一点,改进自己的性格。
6、找到了可以终生依靠的人,是我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认识老公后,我的课题进展很快,而且我也经历了很多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做兼职锻炼自己,独自出去找工作,独自到外地做实验等等。我情绪低落的时候鼓励我、安慰我,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心为我付出,哪怕自己的事情再多再忙也先替我做,为我出主意、想办法,为我制定计划。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期间我学会了打乒乓球,看足球、看网球、F1。特别是打乒乓球,从一拍都不会到现在一般男的都不是我的对手,全是他一拍一拍陪练的结果。去年11月份我们结婚了,他的父母很喜欢我,因为我很喜欢说话,性格也活泼,还有就是我不挑食,呵呵,这个优点为我加了很多分数,我比较有老人缘,很多老人都很喜欢我,这是题外话,又是夸自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老公的父母也都很支持我,他们对我像亲生女儿一样,让我觉得很幸福。点点滴滴,如今仍历历在目,毕业之际,我很感动的说一句:嫁得好真的很重要,这个嫁得好不是嫁给有钱人,而是一个能够给我梦想的人,一个帮我实现理想的人,能够和我共同面对困难的人,这一切一切比起给我一套房子、一辆汽车甚至再多金钱都要宝贵很多倍。今天的一切用多少钱我也不换,因为我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 众所周知,博士学位现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博士生已经成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谁家要是出个博士或者谁如果能念到博士,绝对会引起周围亲朋好友的钦佩及羡慕。
可是在“博士”光环的背后,众多在读博士研究生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煎熬和磨难?恐怕知道者寥寥无几。很可惜,笔者本人已经博士在读三年,其中历经的苦难和心酸不可谓不多,想将其中内情向大家略说一二。
今天说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博士的毕业难的问题,这恐怕也是众多在读博士所面临的一个最头疼也是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北大博士肄业后待业七年”,这个新闻大家可能都看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1.为什么要读博士的问题。都有哪些人愿意去读博士?不外乎这么几类:一,极少数学习天才。二,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或科研人员,或某些高级领导干部,需要博士学位去评高级职称的或可以带薪读博的(基本上都是有单位的人,这在博士比例中占了大多数)。三:硕士毕业后,课题没做完或导师要求直接上博士的或直接直博的(少数)。
使人忧虑的是,受整个中国社会“拜金思潮”的巨大影响,在整个博士圈里面也都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真心想做学问的人几乎没有,都充满了各种“功利”的目的,“为了博士学位去读博士学位”,这个态度怎么能搞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来?没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如何才能毕业?
2.博士教育的体制问题。现在博士教育和硕士、本科教育的“严进宽出”体制完全不同,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体制。也就是说,考博士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各大学自己命题,考的科目也只有英语,数学(以工科学位为例,这里的数学指的是《随机过程》,《矩阵论》,《数值分析》等课程),政治一般免考,再加上一门专业课(和数学一样,这个只要找找导师划划题,或做做前2年的题,基本没什么问题),考中博士跟考研相比,简直小菜一碟。但是考中容易,毕业难!一般大学的博士就读年限都在3年与7年之间,同时,博士毕业除毕业论文外,还要求至少要有两篇小论文被EI,SCI等国际三大索引检索,光这一条,就难倒多少博士!
写一篇高质量,能被索引的工科论文是非常难的!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各式各样包括近几年国内外在此方向的中英文的文章和书籍去看,在看的过程中发现前人没有考虑到或还可以改进的课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一种新的算法或改进的策略,之后经过严格的实验和仿真之后得出结论,保证论文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才可以!然后再去找合适的国内外杂志或期刊或会议投稿,然后等待结果直到文章确保被录用!但这样一套下来将要花费多少时间?据我的亲身经历,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这才是一篇,除了这两篇索引,还得发3到4篇文章确保被国家一级核心期刊录用,这样下来得花多长时间?
3.学术腐败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由第一个问题所引起的。能上到博士的,年龄至少都25了,将要面临着找工作,婚恋等种种问题,真正能静下心来什么杂事都没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能有几个?多多少少的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能不能快点毕业,就是大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为了能够早点毕业,有很多博士写出的论文水分都很大,有的剽窃,有的懒得做实验或没有时间做或干脆自己杜撰实验数据,有的把别人论文中的数据拿来自己稍加改改,有的把别人的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发表,甚至一稿多投,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笔者就读的学校就有这么一个人,还是个女生,因为想早点毕业找工作,自己的文章中把上一年师兄的文章里面的数据和试验结果全部剽窃过来,稍加修改,就成了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最后被发现,学校开除了她的博士学籍。
现在的中国学术界,风气非常不好,没有人愿意甘守清贫,踏踏实实的去做学问,都一门心思的想去用“知识创造财富”!不是有那么句话嘛,“交易赚钱,现在的教授越来越像商人;著书立说,现在的商人越来越像教授”!不过说实话,在工科领域,博士和硕士都比较多,很难找到什么能够比较有创新性的方向去研究,做的基本上也都是别人(尤其是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做过的课题,别说两篇索引了,只要能发一篇高质量有水平的文章是非常非常难的!
4.导师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头疼,导师对博士毕业的影响那是相当的大的。不可避免的,大部分导师都会拉一些项目让自己的博士和硕士都去做,如果项目和自己的毕业研究方向一致的话还好,但是80%是和你毕业的研究方向任何关系都没有的,说白了就是赚钱的项目,作为导师的学生那必须得去做。有的项目很大,可能一做就好几年。笔者就曾经为导师做过一个铁路局的信号与通信的项目,说实话,与我的方向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必须得去做,导师还成立课题组,有一个副教授是组长,底下一批博士硕士。这个项目我整整做了一年,每个月只发给我象征性的400块夜餐费,呵呵,我整个一个廉价劳动力,连民工都不如!说实话也着实耽误了我一年!
个别人品有问题的导师甚至拒绝已经达到条件的博士毕业!因为如果毕业了那他承担的项目怎么办?不行,你得接着干!这样的倒霉的人我也遇到过不少。
博士难毕业会导致这么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1.很少有人去报考博士,博士生源的质量无法保证。
2.大多数博士面临巨大的压力,对其人格和心里将造成巨大的影响。
3.学术造假这个问题将始终得不到解决。我国除了有限的几个领域,再很难出什么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4.博士在读期间,和社会脱节比较大,部分博士毕业后工作难找,“高不成低不就”。
总的来说,问题不少,博士都如此,硕士本科可想而知!中国的拜金思潮再得不到控制,中国的教育制度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再不改革,什么“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用远只能是句空话。诺贝尔奖,永远只是中国人的一个梦。
第二篇: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第三篇: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4.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第四篇: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4.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七)要讲文明礼貌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第五篇: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心理咨询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认真地听当事人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这一过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询员要注意以下的技巧:
1、倾听。学会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在实践中,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并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同时,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2、沉默。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义在于给当事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来反省,思考其个人成长的过程。沉默的运用通常需要体语的积极辅助。适时的沉默可令人感到亲切、善解人意。
3、探讨。探讨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心理咨询员要学会以提问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讨论来加深当事人对面临困难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终而启发当事人开阔视野,加强自信,发展自我。
4、质问。质问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动当事人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要力戒主观武断、强加于人的倾向。
总之,上述的技巧是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沟通并帮助后者自我成长的常用手段。它们是心理咨询区别于一般社交谈话与生活咨询的指标。它们使心理咨询员得以成为可亲可近、可信可敬的化身。
在教学中,我遇到一学生为了到网吧上网,经常无故缺席。我找他谈心,首先倾听他的想法。通过倾听,我知道他因父母离异,同学们对他有看法,不愿与同学交往,才这样做。随后我通过与班上同学做工作,与这位同学交往,让他改正不良习惯。一段时间后,我发觉他变了,缺课的时间逐渐减少,班上的同学也跟他交往了,看上去,他比以前开心了。所以,倾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它使人学会用心去听人讲话。可以说,整个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也是倾听的学习过程。
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贯注,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同时,倾听不是要心理咨询员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让他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前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学习《学校心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了《学校心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在师范学习时有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确,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具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态度,还要具有临危不惧,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2、教师要学会尊重、宽容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的选择。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3、对新时代教师的认识.在逐步实现网络教育的今天,我们还有部分教师满足“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陈旧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教学既简单,又省事。但这种过时的落后教学,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哪个学校没有一到几个多媒体教室供老师使用。所以,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现代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信息化知识,以此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触很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工作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学习《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总之,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学习《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心得体会
通过《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学习,我明白了当前教师压力问题的现状以及压力带给老师的影响,懂得了压力的来源和作为老师应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等知识。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自己的应处位置,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
3、知足常乐,自我调节生活的质量与节奏。当生活遇到压力时,多想想好的地方,或想想办法到户外散心等来舒缓压力。
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确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