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光荣基本情况 - 吉林大学法学院
吴光荣基本情况
吴光荣,男,1977年10月生,湖南岳阳人,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兼任国家法官学院司法审判研究中心研究员及清华大学民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获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德国从事“法学方法论与民法现代化”的研究工作。2003年以来,出版专著一部(《物权诉讼:原理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主编丛书一套(《民商法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丛书》,共八册),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律科学》、《清华法学》、《法学家》、《比较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参与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等司法解释的论证工作。
第二篇:吉林大学法学院概况
优秀法学理论人才的摇篮
一、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创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批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点之一,是北京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点。2000年,以法学理论学科为基础成立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法学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院于2003年被人事部批准成为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本学科联合政治学理论、法律经济学等学科正在申报并有望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培养出一批在学术界声誉卓著的法学家,现任我校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成良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学科也培养出一批在实务界成绩突出的社会精英,如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律师”称号的王俊峰律师。本学科培养出来的一批优秀年轻学者执教于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担负着所在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和科研的重任。
本学科已经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本学科共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8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共10人;已获硕士学位、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1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2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张文显教授、邓正来教授、姚建宗教授、马新福教授、霍存福教授、崔卓兰教授、赵新华教授、徐卫东教授等。其中,张文显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执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科组委员(召集人)等重要学术职务。邓正来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学者。据南京大学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近三年邓正来教授的专著、译著、论文被引用次数总计942篇次,引用率在法学界排名第一。本学科现有教师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一批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本学科已形成了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学、法律经济学、人权理论与人权法、比较法学、部门法哲学、立法学、司法学等10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前五个研究方向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在国内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和优势:(1)法理学。学术带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本方向近20年多来一直居于国内学术发展的最前沿,始终是我国法学理论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提出并论证了许多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理论观点。(2)西方法哲学。学术带头人为邓正来教授。本方向是国内高校同类研究方向中起步较早、影响最大的两个单位之一,在推动国内法学界对本领域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法律社会学。学术带头人为马新福教授。本方向在国内起步较早,并以理论法社会学研究和法律发展研究为基本特色。(4)法律文化学。学术带头人为霍存福教授。本方向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为重点,并引入文化学、语言学、符号学和社会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了从单纯的历史研究范式向综合的多维视角研究范式的转换。(5)法律经济学。学术带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徐卫东教授。本方向在国内发展较早,在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现代企业制度的法理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二、科学研究情况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本学科点通过承担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获得科研经费502万元。其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项,即“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法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司法部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项。
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64篇,其中在CSSCI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5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性信息期刊转载、摘要68篇。在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教材、著作、译著55部。其中,代表性的教材有:国家“九五”、“十五”规划教材《法理学》、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全国党校系统教材《法理学》、司法部规划教材《法理学》、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教材《法学概论》等。代表性著作有:《法哲学范畴研究》、《规则·秩序·无知》、《法律之内的正义》、《权力场》、《法治的生态环境》、《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代表性的译著有:《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文集》、《法律史解释》、《法理学》、《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近三年,本学科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
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在法学基本范畴、法哲学研究范式、现代法律精神、权利与义务、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已经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站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前沿,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诸如新型权利研究,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法治研究、司法改革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知识经济与法律发展研究、部门法哲学研究等。以部门法哲学研究为例,我们在法学界较早提出部门法哲学研究计划。三年来,我们和部门法学者联合开展了部门法哲学(即部门法中的哲学和方法)研究,包括财产法中的哲学问题、合同法中的哲学问题、知识产权法中的哲学问题、侵权法中的哲学问题、刑法中的哲学问题、程序法中的哲学问题、国际法中的哲学问题等。
三、研究生培养情况
本学科点从2001年起实施人才培养的“511工程”,即在5年之内培养100名硕士研究生和10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10%的硕士生和10%的博士生以其创新的学术意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放的研究视野、严谨的学术品格而在10年之内成为中国法学理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积极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化,探索研究生教学新形式,开发创新型课程,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张文显教授等四人完成的“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加强制度建设。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指导小组依照国家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参照其他学校的相关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事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事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体例》、《关于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的若干规定》、《吉大金杜法理学研究生奖学金章程》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
2、探索教学新形式。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形式,创造了“生活中的法理论坛”、“法学理论博士前沿论坛”、“小南湖读书小组”等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形式。从2002年12月份开始,我们策划并举办“生活中的法理论坛”。论坛的宗旨是“由生活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目前已经成功组织了32次生活中的法理论坛。从2000年级博士生开始,我们每年组织博士研究生开展“法学理论博士前沿论坛”。论坛完全国际学术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每个论题由校内外著名学者或学术带头人主持,由一名博士生担任主报告人,一名博士生担任主评论人,之后与会师生自由发言。论坛的宗旨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时代气质、创新精神、论辩能力、写作技巧、并善于交流的法学理论人才。从2003级博士生开始,我们每年在一年级博士生中成立小南湖读书小组,由邓正来教授指导博士生读书。读书小组的基本活动为共同研读经典和重要的著作,并就相关主题展开讨论。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了研究生读书、讨论和研究的热情,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这些教学活动的成果已经或即将整理出版,已经出版的成果有《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一卷)、《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二卷)。
3、开发创新型课程。目前,我们已经成功推出部门法哲学、原典精读两门在国内具有首创意义的创新型课程。部门法哲学课程是由张文显教授倡议设立,主要以法律硕士和高年级本科生为对象的新课程。该课程的宗旨在于消解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人为障碍,消除法哲学与部门法学互相脱节的现象,推动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密切结合。原典精读课程是由邓正来教授创设和主讲,以阅读和翻译英文原版著作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授课方式是由主讲人带领同学们对照英文著作逐字逐句翻译和阅读,力求通过翻译达到准确把握经典著作的目的。这两门新课程深受广大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的喜爱,许多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来听课。
4、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在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三年,本专业共招收88名硕士研究生和112名博士研究生,包括日本、越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有44名硕士研究生和29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其中,有2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并被推荐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候选论文。近三年,本专业研究生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03年,有4名博士生的论文入选全国首届博士生论坛,3名博士生在论坛上报告论文,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
四、教学科研条件
法学理论学科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为依托,利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以及学校提供的建设经费和条件,积极改善法学理论学科的教学科研条件,已经形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环境。
1、拥有独立的科研用房。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拥有670平方米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包括八个研究所、图书馆、网站工作室、《法制与社会发展》编辑部、研究生微机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
2、拥有独立的学术期刊。从2004年起,原由法学院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改为理论法学刊物,由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独立承办。
3、拥有独立的图书馆。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利用教育部、学校的图书资料经费每年订购110余种中外学术期刊,购置2万册左右图书,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大规模、并且定期更新的理论法学专门图书馆。同时,自行开发建设了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图书网(http://elb.legaltheory.com.cn),收录了中心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实现了图书查询、借阅和管理的网络化。
4、开发建设学科专业网站。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创办的学科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该网站由邓正来教授主持,融教学和研讨于一体,目前已成为法学领域点击率最高、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个人学术网站。
9、编辑出版《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该丛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每年8-10卷,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快捷、丰富的信息资源。
10.设立研究生奖学金。由社会捐助,中心设立了法理学研究生奖学金。该奖学金分奖励项目和研究项目两类,每年评选一次,有力地调动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发表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11.设有研究生微机房。研究生微机房配有20多台可以上网的先进电脑。微机房免费向研究生开放,并且免费上网,极大地便利了研究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信息。
12.实行研究生助管、助研制度。中心面向研究生招聘学术助理、刊物编辑、网站编辑、信息采集员、图书管理员,使研究生既能得到学术上和管理上的锻炼,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13.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中心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凡能够撰写优秀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者,由中心支付参加会议的全部费用。
14.举办当代法学名家讲座和海外学者讲座。从2001年至今,已经举办45场当代法学名家讲座,孙国华、李步云、江平、郭道晖、李龙、公丕祥、朱苏力、周旺生等国内法学名家应邀到吉林大学做讲座。当代法学名家讲座已经成为国内法学界的知名品牌。已经举办20场海外学者讲座,牛津大学哈里斯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的格罗斯菲尔德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莫菲教授等10多位海外著名学者应邀来吉林大学讲学。
15.举办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几年,中心单独或合作举办的大型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北欧-中国国际人权法学术研讨会(2001.08)、中国法治之路与法律职业共同体学术研讨会(2002.07)、司法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2003.08)、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2004.01)、政治文明与中国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06)、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2004.07)。
16.国际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本学科教师等多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访问,特别是一批年轻教师曾多次出国从事研究或参加会议。例如,孙世彦副教授先后应邀到瑞典伦德大学瓦伦堡人权和人道法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权研究所做项目研究或访问学者,黄文艺副教授先后参加了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第21届世界大会(瑞典)、中国—欧盟人权对话讨论会(意大利)、第五届东亚法哲学大会(日本)。
五、国内所处的地位
与国内兄弟院校的相同学科比较,本学科在相当多的方面处于领先水平。这主要体现:
1、在科学研究上,本学科在法学基本范畴、现代法律精神、权利义务理论、现代西方法哲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在研究生专业水平上,根据《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评估,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连续三年在国内同类研究生专业中排名第一。
3、在教材建设方面,张文显教授主持编写多部国家级或全国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法理学教材,这些教材被全国法律院校普遍采用。
4、在论著引用率上,邓正来教授近三年的论著引用率在法学界排名第一,张文显教授近三年的论著引用率也在法学界位居前列。
5、在科研项目上,本学科是唯一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的学科点,并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法学部分)的调研、咨询和课题指南设计。
6、在教学成果上,本学科点承担的“法理学”课程被确定为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姚建宗教授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7、在教学科研条件上,本学科拥有全国最好的教学科研设施和条件。
吉林大学(前身为东北人民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始自1948年。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学法律系改建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奋斗,吉林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法学院之一,现任院长由姚建宗教授担任。
法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结构优化,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学历、学科配置齐全的师资队伍。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9名,其中教授34名(含博士生导师31名)、副教授27名、讲师37名、助教1名。专职教师已取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96%。目前法学院教师的平均年龄在 37岁以下,是一支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年长的教授老骥伏枥,树法学院的学术风范;中年教师学术有成,继往开来,成为法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勤学不辍,慎思明辨,昭示着法学院发展的未来。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院长姚建宗教授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学院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召集人)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奖1人、提名奖2人。
法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增加教学魅力。在学科设置、课程体系调整、强化教学管理等方面下大气力。根据教育部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通才的精神,我院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法学人才为目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我院扩大了选修课范围,鼓励跨学科、跨专业选课。为提高高职教师为本科生的开课率,学院建立了高职教师授课责任制。同时,学院实行院领导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制、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大学生导师制,在专业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法学院现已形成本科生(包括在校本科生、函授生和自考生)、硕士研究生(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博士研究生三个互相衔接、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法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省部级教学奖数项。法理学和商法学已经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法学院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科研条件,营造学术氛围,加强梯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学术功底深厚、创新精神显著、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1980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0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70多部著作、教材和近300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很多著作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5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四百项。其中,张文显教授连续五个“五年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大课题,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法学部分的规划工作;《中国商法系列》专著在1994年推出,1996年修订第二版,首开中国全面、系统研究商法之先河,等等。这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大的学术价值并发挥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学院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数十项、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各类项目20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司法部项目20多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20项,吉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近20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多项。
法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法学理论、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共7个博士点及联办自设法政治学和法经济学两个博士点。在二级学科中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10个法学硕士招生专业及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其范围涵盖全部二级学科。其中法学理论和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其科研实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法学理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新精神为学术生命线,与时俱进地进行观念、方法和理论的变革与创新,成为中国法学理论体系重构、法学观念更新和法学方法变革的旗手。该学科先后开展了“法学基本范畴”、“现代法的精神”、“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等重大课题研究,先后提出了“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重构中国法学理论体系”、“以现代法的精神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律制度创新”、“以权利本位为范式实现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法学学术前沿和法治实践前沿为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理论主张。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前沿问题的研究,对我国30年来整个法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刑法学科综合实力多年来稳居国内同学科前列。刑法学科秉承甘雨霈教授、何鹏教授、高格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家传承下来的学术传统,以服务于法治实践为根本宗旨,追求创新,力求观念、理论和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在犯罪构成理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刑事司法和立法解释、人权与国际刑法、国际刑事法院、刑事诉讼价值、结构及法律事实、刑法哲学、刑民交叉问题等领域的研究特色鲜明。近年来,本学科点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及论文,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该学科长期以来对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人才、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人才。民商法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科研实力日益增强,其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引人瞩目,是学校和院重点支持的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也是学院颇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优势学科。
法学院注重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研讨班。近年来,还举办多种形式的法学名家讲座,每年邀请二、三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法学院讲学,在国内外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法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各大法律院系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学术合作关系。法学院每年有十余名教师到国外、境外访问、进修、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每年邀请或接待数十名国外、境外学者、律师和政府官员。近年来,又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加大与境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法学院注重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法学教学科研基地。我院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并且不断更新的中外文法学图书资料。目前,法学院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40000余册,英文图书9000余册,日文图书7000余册。馆藏期刊8000余册,研究生论文7000余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35000册,外文图书2900册,外文缩微胶片5400余张;法学校友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共25000册。学院投入数百万资金,建立了技术先进、设施一流的模拟法庭和多媒体教室,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法学理论学术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该网站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学术网站,目前已经将1978年以来的理论法学论文录入数据库,并准备将1900年以来公开出版的理论法学著作、论文尽可能收集录入数据库。法学院是全国法学院中唯一承办两种法学期刊的单位。目前,法学院独立承办《当代法学》,与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都为中文社会科学SSCLI来源期刊。同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法理学论丛》、《生活中的法理》、《法律思想的律动》、《部门法哲学》等系列出版物,为教师和学生发表优秀的学术论文提供了园地。
吉林大学法学院今日的辉煌业绩是几代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共同奋斗的成果。今日的硕果也将激励法学院今后更加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再创佳绩。
吉林大学法学院是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沃土!
吉林大学法学院是公正法官和检察官、雄辩律师、渊博学者、杰出政要的摇篮!
第三篇:吉林大学法学院查寝细则
吉林大学法学院寝室检查细则
学生宿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规范自身言行的重要阵地。为引导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卫生的寝室学习生活环境,法学院生管会特制定此细则。
一、评分标准
寝室检查的各项内容由好至坏依次分为A、B、C三个等级,检查人员最终根据各项得分确定总成绩。评分细则如下:
一)寝室卫生:
1.床铺: A.被子叠放整齐美观,床铺上无杂物,床单干净
B.被子叠放较为整齐,无过多杂物,床单基本干净
C.被子未叠放,杂物过多,床单不干净 2.桌椅:
A.桌面整洁,书架物品摆放有序;椅子置于桌旁,椅子上无杂物堆积
B.桌面相对整洁,书架物品摆放较为有序;椅子上有少量杂物
C.桌面脏乱,书架物品摆放无序;椅子摆放随意,椅子上东西堆积杂乱 3.窗台:
A.窗台干净,物品摆放整齐,B.窗台较干净,物品摆放较整齐
C.窗台多污渍,物品摆放不整齐 3.地面:
A.没有过多灰尘,地面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无纸屑等杂物,无水迹、污渍
B.有杂物,物品摆放较为整齐,无过多水迹、污渍
C.地面有大量杂物,物品摆放无序,水迹、污渍明显 4.空气:
A.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
B.室内空气较为清新。
C.室内空气不清新,有异味。
二)用电安全:
A.没有任何违规电器(电吹风,热得快,锅等),其他电器(插排,饮水机等)摆放有序 B.无违规电器,但电器摆放不整齐 C.使用违规电器,电器摆放极其不整齐
三)学习氛围:
A.寝室学习氛围浓厚,舍友之间互相协作学习,寝室有一些课外书籍 B.寝室学习氛围良好,同学基本能安静地学习 C.寝室吵闹,玩游戏现象严重,同学无法安心学习
二、奖惩制度
1.每次各年级评出男女生优秀寝室寝室各两个,男女生较差寝室各一个,由生管会生活部认真统计,上报学院进行公示。
2.优秀寝室的每位成员在学年评奖评优的综合测评项加0.1分。
3.较差寝室予以通报批评,寝室的每位成员在学年评奖评优的综合测评项扣0.1分。
三、补充
1.检查前请各宿舍做好准备,检查时宿舍至少留一名同学,如有特殊情况请向本班生活委员说明,由生活委员向检查人员作说明。若检查时寝室无故无人,按差寝处理。
2.在检查过程中,应积极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工作,禁止与检查人员发生任何冲突,否则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分。
3.检查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做到公平合理。如发现检查人员徇私舞弊行为,可向法学院生管会反应,一经核实,将对其严厉惩罚。
法学院生管会
第四篇:吉林大学法学院真题完整版(98--2004)
吉林大学法学院真题完整版(98--2004)
98> 一,简答:
> 1.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适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 2.什么是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 3.如何理解法律实现的含义?
> 4.怎么认识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 二,论述:
> 1.论执法
> 2.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的理论优势和特点。
99> 一.名词解释
> 1.立法目的> 2.法律清理
> 3.执法
> 4.法律原则
> 5.法律实效
> 二.简答
> 1.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
> 2.法律实现的含义
> 3.司法的功能
> 三.论述
> 1.法律规范的效力
> 2.法律价值的特征
> 2000> 一.简答题
> 1.从价值判断看,权利和义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 2.如何认定法律规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3.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守法的根据和理由是什么? > 二.论述题
> 1.法治是人类进步的自然选择
> 2.法律价值的特征
> 2001> 1.从法的位阶角度,论法的效力
>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
> 3.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观
> 4.权利与义务的推定
> 5.以我国加入WTO为背景,论述中国的法律改革
> 2002> 1.权利在社会运行中的界限
> 2.近现代法治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
> 3.法的作用机制
> 4.德治,法治,法制的含义和相互联系
> 5.论法律制裁的前提条件
> 6.论中国法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
> 2003
> 一.名词解释
> 1.法律移植
> 2.立法
> 3.法的目的价值
> 二.简答
> 1.简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 2.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 3.法律调整的局限性
> 4.法律的强制性
> 5.法律解释的一般原则
> 三.辨析
> 1.宣告失踪是否是构成性规则
> 2.人民政协的监督是否属于法制监督
> 3.凡是物都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 4.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自治条例,单行条列
> 四.论述
> 1.科学技术对法律的作用
> 2.结合十六大报告中加强法律监督,加强执法,加强保护人权的论述,谈谈其中蕴涵的 法理思想
> 1998> 一.概念区分:
> 1.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消权
> 2.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 3.遗嘱继承与遗赠
> 二.什么是行经合同?当事人双方权义有哪些?
> 三.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物权制度的必要性?
> 四.试述代理关系中连带责任
> 五.试述债的终止
> 六.试述典权与质权及附买回权的买卖关系
> 1999> 一.简答
> 1.民法财产权的立法体系?
> 2.表见代理的基本理论及基本规则
> 3.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 4.民事责任竟合的法律效果
> 5.债权的成立及效力
> 6.债的转移及效力
> 二.论述
> 1.试述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关系?
> 2.试述法人行为的本质及特征?
> 2000> 一.概念区分
> 1.撤消权与解除权
> 2.相邻权与地仡权
> 3.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 4.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责任请求权
> 二.论述
> 1.意思表示瑕疵及法律后果
> 2.民法解释方法
> 2001
> 1.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 2.无权代理的法定条件和成立条件
> 3.物权行为无因性
> 4.地上权概述和我国法律规定之不足
> 5.典权制度评说
> 2002> 一.名词区别
> 1.共同加害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
> 2.无因管理和无权代理
> 3.公平责任与无过失责任
> 4.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 二.分析
> 1.我国民间 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试用我国民法有关规定和现行法有关规定评析 >
> 2.A以某交易行为在某转让人处取得标的物占有,就认为自己取得所有权,认为任何人不 得以所有物请求返还,请用民法有关规定分析此情况何时不成立?
> 三.论述
> 1.论民事权利与民事权益的关系
> 2.完全赔偿原则
> 四.写作
> 自拟题目,试述自己关于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的观点(1000字)
> 2003经济法综合> 一.名词解释
> 1.典权
> 2.代位继承
> 3.格式条款
> 4.亲权
> 二简答
> 1.民法对人权保护的表现
> 2.物权的公信力
> 三.论述
> 1.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及其与意思自治的关系
> 2.民事法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三者的关系
> 2003国际法综合(民商部分)
> 1.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
> 2.诚信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
> 3.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异同
> 4.试论合同中的买回权
> 5.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2003宪法
> 1.检察院的工作原则
> 2.简述立法机关违宪审查的作用
> 3.如何理解宪法是对特定人利益的保护
> 4.简述司法独立原则
> 5.简述82年修宪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 6.结合宪法发展的历史,论述宪政建设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 1997> 1.述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 2.简述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种类
> 3.简述间接故意杀人与伤害致死的异同
> 4.简述侵占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 5.述刑法中 先减后并与先并后减
> 二.论述
> 1.试论共同犯罪的形式
> 2.试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
> 1998> 一.简答
> 1.简述未遂犯的基本类型
> 2.简述新刑法典对于自首制度的修改
> 3.简述新刑法对于死刑规定的修改
> 4.简述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概念及行为方式
> 二.论述
> 1.试析受贿罪与商业受贿罪客观方面要件的区别
> 2.试论身份犯的学理类型及其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 1999> 一.概念区分
> 1.连续犯与继续犯
> 2.一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
> 3.奸淫幼女罪与嫖宿幼女罪
> 4.减刑与减轻处罚
> 二论述
> 1.正当防卫的时机条件
> 2.自首的概念.特征和处罚原则
> 3.试述受贿罪的 为他人谋利益
> 2000> 一.概念区分
> 1.先减后并与先并后减
> 2.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
> 3.空白罪状和引证罪状
> 二.简答
> 1.情节加重犯与结果加重犯
> 2.伪证罪与包庀罪
> 三.论述
> 1.论死刑的减轻处罚制度
> 2.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 2001> 一.概念区分
> 1.死缓与缓期执行
> 2.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
> 3.减刑与减轻处罚
> 4.连续犯与接续犯
> 二.简答
> 1.特殊防卫权概念与特征
> 2.贪污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 三.论述
> 1.论共同犯罪中的身份犯
> 2.论强奸罪的加重犯
> 2002> 一.概念区分
> 1.作为与不作为
>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销售伪劣注册商标罪
> 3.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
> 4.法条竟合与想象竟合> 二.法条分析
> 运用刑法中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分析刑法365条 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
财物或者非法收购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是受贿罪的规定
> 三.论述
> 1.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 2.自首与立功的异同
2004年综合卷(法理宪法)
一、简答
1、法学中实证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和具体形态(10分)
2、法产生的基本标志(10分)
3、简述法的规范作用(20分)
二、论述法的价值的涵义(25)分
三、论述法的局限性(25分)
四、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25分)
五.公民 权利和义务的特征(10分)
六、简述宪法实施的保障(25分)
2004年综合(刑法,民法)
一、30分简述累犯与特别再犯的关系间析为抢劫而盗窃枪支尚未着手实行行为就因意志意外原因停止的定性 3 挪用公款与贪污的区别
二、试论停止重复侵害行为的性质(25分)
三、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适用条件的异同(20分)
四、简述(30分)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表见代理制度的价值法人在清算期间的性质
五、试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25分)
六、试述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的关系(20分)
第五篇:欢送吴老师光荣退休发言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以同事、晚辈和两年的合作伙伴的身份,为吴老师老师即将光荣退休作临别感言。
吴老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曾经获得过多少优异成绩不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此时我只想把我眼中的吴老师、把大家熟知的吴老师,再一次向在座的各位同事隆重地介绍一下。
吴老师老师,她具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数学专业知识扎实。我到葛大店小学从教的这6年,她一直战斗在高年级数学教学岗位上。虽说是快退休的老教师,但她对待工作从未松懈过,她主动服从学校工作的需要,尊重学校领导的安排,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质按量完成学校交与的任务,积极与青年教师一同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我有幸与吴老师共事两年,在这两年中,吴老师对我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都非常支持。
2016年9月,吴老师接了我们班的数学教学任务,45个孩子被她视作珍宝,每一个孩子她都不放弃。从规范数学课堂常规,到严格要求数学作业格式,我看到了一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好老师。虽然孩子们认为她这个新数学老师太严厉了,但是孩子们更知道,家长们更理解,严厉是老师对教学的一种责任,是老师教学工作认真的表现,严厉会教育出一批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好学生,严厉是一种震慑力!
日常教学间隙,吴老师还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帮助孩子成长。近些年,吴老师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经常失眠、焦虑,但走上讲台的她始终能活力四射,声音洪亮,感情充沛,并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一部分后进生的作业情况较差时,吴老师就选择面批的方式,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所有的孩子都弄懂了为止。如果是家庭作业完成得不到位,吴老师还会手把手地教家长如何来辅导和监督孩子。课间,总有一帮孩子追在她的身后,或围在她的办公桌旁,竞相说着各自的解题方法,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这是吴老师用自己的教育热情感染了班上的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
吴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如此博爱之心,对同事一样是无私奉献。“我来,你们忙你们的!”办公室里烧开水、倒垃圾等日常事务吴老师总是抢着干;“你去吧,有我呢,你放心!”每当我要外出听课时,她总能主动帮我处理好班级事务;“试试吧,年轻人就要多锻炼,你一定可以的!”只要身边的年轻教师要参加一些活动或比赛,她都积极支持,并给出中肯的建议。
正是像她这样辛勤奉献的老师,才奠定了葛大店小学蓬勃发展的基础;正是像她这样拥有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才有了葛大店小学在老百姓心中的好口碑。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您就像春蚕吐尽心中的爱,你就像红烛燃放心中的情。您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人民教师!
古枫吐艳,晚菊傲霜。希望吴老师能积极愉快地面对全新的退休生活,适应从“老师”到“奶奶”的角色转换。真诚地祝福吴老师健康快乐,常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