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三小幼儿园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开展幼儿早期阅读的实验方案
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开展幼儿早期阅读的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儿童观的转变,使儿童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儿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读物——绘本。绘本是20世纪产生的图书品种,是人类对童年这种生命的认识更透彻以后诞生出来的书籍形式。绘本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世界。从80 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婴幼儿读书量与丹麦相比为1:50,与日本相比为1:40,与美国相比为1:30。而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低幼儿童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是低幼儿童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绘本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在中国内地才刚刚起步。
2、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而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体系,对于尚未掌握阅读技巧的幼儿来说很难理解。相反,以“图”为主的绘本更为直观生动,更贴近生活,理解它们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识别与其他事物的相似性,而不是取决于与文字符号的熟悉度,图画所传递的信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另外,我国心理学家已经对儿童对形状和色彩的感知觉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儿童的形状抽象最早,3岁后形状抽象下降,颜色抽象比率上升等一系列结论。由此可以看出,集形状和颜色于一身的绘本是符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形式。
3、绘本研究家多罗西·霍华特说:“绘本是小孩子在人生中最初接触的书,在透过长期读书生活所读的书之中,是最重要的书。根据小孩在绘本中所发现的快乐的量,可决定他的生涯是否喜欢书本。”与大人是为了从书中获得知识与某种帮助不同的是,幼儿往往因为书中故事、图画的趣味性以及在读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快乐而变得喜欢书。快乐的体验是幼儿读书的主要引力。儿童文学博士徐丹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儿童绘本最早出现在欧美,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有时也叫“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之作,生动迷人。它与我们儿时看的小人书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小人书是带插图的文字书,图画是文字的补充,不看图画只看文字也能把内容弄清楚。绘本的绘本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绘本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像一颗颗珍珠,文字则是将珍珠串起来细长的线。儿童借由绘本可以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是幼儿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幼儿寄托情感的精神之所。借助绘本,幼儿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感,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曹文轩说道:“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所以,选好人生的第一本书非常重要。绘本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通过绘本可以轻松地把很多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理解真善美。透过故事中的榜样,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等一系列品质,使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化。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集图像和颜色于一身的绘本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发展幼儿想象力不可缺少的书籍形式。此外,绘本中多样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可以增加幼儿的体验,而体验是想象力的源泉。正像松居直所言:“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
4、我国在2000年前后开始大量(此前有少量引进,但未明确提出绘本的概念及相关理念)引进绘本并关注早期阅读。尽管绘本更适合幼儿阅读,但绘本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来说仍是一种挑战。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因此,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父母和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专家的引领下,部分地区的教师对绘本阅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践中带动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发现,幼儿主动参与的阅读活动较少,且独自阅读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经过分析得知,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因素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家长及教师的因素;幼儿读物的因素等。我们认为重视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改革传统阅读方法和阅读刊物迫在眉睫,因此提出了“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开展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它是20世纪产生的图书品种,是“图画书”(picturebooks)的一种。
“阅读”的概念一种是着重于译码过程的阅读概念:强调阅读是从视觉到听觉的一个转换过程。另一种是着重于意义获取的阅读概念:人的阅读是把视觉的信息转化为在自己头脑已有的概念基础上所建立的新意义,是对书面符号的知觉。我国北师大心理系教授张必隐认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幼儿图书阅读”是指幼儿借助生动活泼、色彩变化的图象,借助朗朗上口,能反复出现的语言文字,在成人的帮助与指导下,理解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一种视与听、说与玩相结合的过程。
三、研究的理论假设与目标
理论假设:
通过“集体阅读”、建立“种子图书馆”、开展“专家座谈”、“绘本故事表演”等活动。从根本上唤起家长、教师对早期阅读的重视和专业指导能力,提高幼儿、家长、教师的整体阅读素养,引导幼儿进行爱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研究目标:
(1)探索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引导幼儿进行爱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享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阅读素养和教科研能力。
(3)深入挖掘绘本图画书的教育价值,探索有效使用方法。
四、研究内容
(1)家园协作,亲子绘本阅读的相关研究。
(2)幼儿园环境氛围与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相关研究。
(3)幼儿绘本阅读的个案研究。
(4)绘本阅读活动开展与管理的研究。
(5)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难点与指导方法的研究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同时辅以个案法、资料法等。
六、研究步骤与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研究任务及主要内容
研究措施
(1)、组建课题组,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制定和论证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价值和方法,提高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召开实验班的家长会,纠正家长对早期绘本阅读的误区,力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1、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和论证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下发有关课题的书面学习材料,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3、集体讨论家长会的内容,各实验园的业务领导自行组织本园的家长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研究任务及主要内容
研究措施
(1)家园协作,亲子绘本阅读的相关研究。
(2)幼儿园环境氛围与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相关研究。
(3)幼儿绘本阅读的个案研究。
(4)绘本阅读活动开展与管理的研究。
(5)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难点与指导方法的研究
1、各实验班根据课题组的阶段计划制定班级的课题计划;
2、下发与课题有关的书面学习材料;组织理论学习交流会;
3、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观摩活动;
4、举行幼儿故事比赛;
5、举行幼儿绘本表演比赛;
6、举行亲子读书会;
7、邀请绘本专家进行讲座;
7、每学期末组织经验交流会
(三)总结阶段:
1、归纳整理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实验报告。
3、进行结题。
七、研究的组织领导
课题组成员业务素质过硬,语言教学有专长,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并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尽量稳定,连续三年不换人。幼儿园领导全力支持本课题研究,并在人员、时间、资金、材料等方面给予支持。
八、研究的保证措施
1、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不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不增加教师和幼儿的额外负担。另外,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也是当前幼儿园比较关注和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教师希望通过研究弄清楚早期阅读的作用、内容、目标和指导的方式方法等,教师的需要为课题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整个课题组人员是由本区几所省级实验(示范)和市级一类幼儿园业务领导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科研意识强,科研素质较高,有相当一部分业务领导和教师多次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实验课题并获奖,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3、课题组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我们将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并聘请绘本教学和教科研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参与研究的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4、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规范、保证课题管理研究落实到位,做好研究过程中资料的积累。
5、各实验幼儿园建有图书室,班内有大量绘本版图画书供幼儿阅读,园里有图书馆、资料室、可供课题参与人员随时随需使用;各幼儿园具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实验班备有摄像机、数码相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单独设备,满足了科研的硬件需求。
九、预期研究成果
2018年8月以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幼儿活动光盘、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与汇编、个案指导案例、幼儿绘本表演、教师与家长在课题研究中的变化与故事集、图书室的建构与管理模式、图书区的建构与管理模式等形式呈现。
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课题组
2015.9.1
第二篇:以绘本教学为载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摘要
学前阶段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塑造幼儿的完整人格,因此,家长及幼儿园都非常注意对幼儿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现在社会中,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有很多途径,其中利用绘本教学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却有着较为有利的条件。绘本是先进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产物,是对孩子阅读习惯培养和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资源。它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连贯,含有丰富的情感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绘本进行教学,增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关键词:绘本教学情感教育
目录
一、了解绘本,为情感教育奠定理论基础„„„„„„„„„„„„„„„„4
(一)什么是绘本„„„„„„„„„„„„„„„„„„„„„„„„4
(二)绘本的意义„„„„„„„„„„„„„„„„„„„„„„„„4
(三)绘本中情感的归类„„„„„„„„„„„„„„„„„„„„„4
(四)绘本对儿童的情感教育的价值„„„„„„„„„„„„„„„„5
二、创设环境,促进情感的发展„„„„„„„„„„„„„„„„„„„5
(一)创设教学“硬”环境„„„„„„„„„„„„„„„„„„„„5
1、创设幼儿园绘本大环境,拓展情感教育„„„„„„„„„„„„5
2、丰富班级主题墙,深化情感教育„„„„„„„„„„„„„„„5
3、美化区域环境,升华情感教育„„„„„„„„„„„„„„„„5
三、利用绘本教学,加深幼儿情感„„„„„„„„„„„„„„„„„„„5
(一)情感的体验方式„„„„„„„„„„„„„„„„„„„„„„6
1、情景教学法,引发情感体验„„„„„„„„„„„„„„„„„6
2、角色扮演法,引发情感内化„„„„„„„„„„„„„„„„„6
3、情感渲染法,引发情感共鸣„„„„„„„„„„„„„„„„„6
(二)情感的体验途径„„„„„„„„„„„„„„„„„„„„„„6
1、集体阅读„„„„„„„„„„„„„„„„„„„„„„„„„6
2、个体阅读„„„„„„„„„„„„„„„„„„„„„„„„„7
3、亲子阅读„„„„„„„„„„„„„„„„„„„„„„„„„7
(三)情感的表达„„„„„„„„„„„„„„„„„„„„„„„„7
1、语言„„„„„„„„„„„„„„„„„„„„„„„„„„„7
2、绘画„„„„„„„„„„„„„„„„„„„„„„„„„„„7
3、表演„„„„„„„„„„„„„„„„„„„„„„„„„„„7
(四)情感的管理„„„„„„„„„„„„„„„„„„„„„„„„7
1、情感的宣泄„„„„„„„„„„„„„„„„„„„„„„„„8
2、情感的调理„„„„„„„„„„„„„„„„„„„„„„„„8
四、做好家长工作,优化绘本教学的效果„„„„„„„„„„„„„„„„8
(一)吸引家长参与„„„„„„„„„„„„„„„„„„„„„„„8
(二)家园合作,共同创作„„„„„„„„„„„„„„„„„„„„8 参考文献„„„„„„„„„„„„„„„„„„„„„„„„„„„„„„9
了解绘本,为情感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一)什么是绘本:
所谓的绘本就是“绘画出来的书本”,以绘画为主,着重让孩子通过观看绘本中的图画了解故事的内容和以及故事中呈现的情感,潜移默化的提升孩子的欣赏水平。例如绘本《狼与羊》,其中有一幅画是这样的,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的家......”。后面用一整版的画面表现狼打开门出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恐,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了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这个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二)绘本的意义:
绘本的意义之一:帮助宝宝感受语言的魅力
绘本图画发挥着强大的功能,文字部分的创作比较诗歌化,经常和2岁~5岁的宝宝一起阅读着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语言,帮助宝宝学习母语。有人也许会说,那宝宝们能看“懂”吗?其实,只要宝宝喜欢、着迷,对美好艺术发自内心地喜爱,这就足够了。绘本的意义之二:促进宝宝多元化发展,健全人格
宝宝的智能发展是多元化的,不仅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还包括空间、音乐、肢体、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研究证明,通过与宝宝分享绘本,也可以促进多元化智能的开发。比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在音乐智能方面就有着促进功能。其次,还能帮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础。从丰富生动的故事中,学会积极、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所谓“缺陷”,学会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充分享受温暖的亲情和友情,学习团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绘本的意义之三:让宝宝从此爱上阅读
绘本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帮宝宝爱上阅读,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通过小小的绘本,宝宝已经在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了,他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也更加美丽起来。
(三)绘本中情感的归类:
1、亲情
家庭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爱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绘本中,关于亲情的绘本,也有很多。《猜猜我有多爱你》,表达的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我的爸爸真麻烦》,体现了父子之间爱;《爷爷一定有办法》,讲述了祖孙之间的情感。
2、友情
同伴是孩子在幼儿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绘本中,也有一些比较经典的关于友情的绘本。《大熊有个小麻烦》体现了同伴之间的倾诉与倾听;《鼠小弟系列》,讲述了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
3、环境及生命的主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多么地重要,绘本《小房子》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小蜡笔头儿》、《花婆婆》等,都是一些和环境密切相连的绘本。
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要学会爱自己的生命和爱护他人的生命。《我永远爱你》在启发幼儿的“死亡教育”上是有很大特殊意义的。《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是一本教孩子如何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的绘本。
(四)绘本对儿童的情感教育的价值: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精神:“要求引导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现在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借助优秀的绘本作品,可以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最真切的表达。教师根据绘本内容挖掘其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初步的情感能力。幼儿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可以学习表达与交往。
二、创设环境,促进情感的发展:
(一)创设阅读“硬”环境:
1、创设幼儿园绘本大环境,拓展情感教育。
幼儿园走廊的橱窗和楼道的墙壁都画有跟情感有关的绘本,每一个楼层都有不同的故事,幼儿和家长经过走廊时会不由自主看一看楼道画面,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从而引领幼儿爱上阅读。
2、丰富班级主题墙,深化情感教育。
班级绘本主题墙内容丰富,有的展示幼儿亲子共读的照片,有的布置了“护书礼仪十规则,爱书宝宝在行动”: 排队取书、按序放书、小心翻书、安静看书、合作享书、双手捧书、书袋护书、登记借书、及时还书、尝试补书。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也让幼儿积极与主题墙互动,能做到十规则的幼儿在相应的地方贴颗五角星,如会讲绘本故事的幼儿,可以一个人将给大家听,也可以三三两两地对话,还可以几个人小组畅谈。把讲述蕴于阅读活动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兴趣,使幼儿觉得“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阅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孩子们乐于说、敢于说、勤于阅读,积极阅读。
3、美化区域环境,升华情感教育。
选择班级的阅读区作为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基本场所,美化阅读区的布置,让幼儿从心底喜欢上阅读区,成为他们活动的最爱。在阅读区,投放剪贴绘本中的图片、头饰、木偶等操作玩具,供幼儿进行自编自演的“绘本剧”,重温绘本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以及情感发展。
三、利用绘本教学,加深幼儿情感: 绘本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人世间各种复杂情感体验的世界。当我们观察孩子阅读绘本的情绪表现时,孩子的情感世界竟是那样敏感而丰富。他们既体验着阅读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也感受着绘本故事中人物的各种情感变化。同时,故事本身或诙谐、或幽默、或惊险、或温馨、或悲哀的情节,也引起孩子情绪情感的激荡。让我们一起利用绘本教学,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情感的体验方式:
1、情景教学法,引发情感体验。这种方式是最受孩子喜欢的,符合他们好动的年龄特点,绘本的情趣也在表演中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身同感受着。适合表演的绘本,让孩子们演演,更能激起情趣。如《大大行,我也行》这本书,前半分内容就是讲“大大会做什么,我也会做什么。不过„„”可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演演书中内容:比比跳远,比比钻洞。大大的厉害,我的优势,在表演中就会更能体现出来。
书是生活的写照。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反之亦可在生活中演绎文本,将文本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中。让低段学生在表演中延伸文本,是行之有效的拓展方式。如:如《大大行,我也行》,当学生阅读完前半部分的时候,安排学生和老师一起表演:如:师边举卡片边说:我会举卡片让小朋友读。生也举起卡片说:我会举卡片让小朋友读。不过我还太小,没有老师举得那么高。老师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写字表演,也让学生用句式“老师会„„我也„„不过„„”来说话。有了生活表演的推波助澜和铺路搭桥,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用句式说说,孩子们都能情趣盎然地说上来大人与自己之间能做的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课堂上生活已悄然融入到文本阅读中了。
2、角色扮演法,引发情感内化。
幼儿接受作品丰富内涵的过程,是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情感世界与他们的知、情、意、行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我也可以飞》第一课时,是孩子在品味着小鸟和鸟的一家的故事,第二课时,是对作品的一个整体感受与内心感触的综合体验,一个个角色扮演体验,一组组对话、一个小鸟飞的动作,让我们的孩子们走进了小鸟的心灵。角色身份的转换、让幼儿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为此动情、为此感到快乐,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角色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鸣的过程。
3、情感渲染法,引发情感共鸣。
为了让幼儿言之有情,就要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使幼儿身临其境,作出合理的想象来,说出有情感的语言。如《魔法亲亲》教学中,我通过角色扮演来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把自己想象成小浣熊和浣熊妈妈。朗读绘本的时候,根据画面和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当小浣熊不想去上学,垂头丧气时,老师(扮演浣熊妈妈)一边用关切温暖的语气说“关于魔法亲亲”的秘密,一边模仿故事中把“小浣熊”(自己的左手)的手指全部翻开,然后身体微微向前倾,在“小浣熊”的手掌心亲了一下。这一句句洋溢着童趣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图中浣熊妈妈和小浣熊之间的爱,也表达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情感的体验途径:
1、集体阅读
人在儿童初期,就有了与同龄人交往的需要,孩子的年龄越小,集体对个人的教育影响就越大。在集体阅读中,幼儿具有特别敏感、特别细腻的感受能力。例如在情感绘本《我会关心别人》阅读中,孩子们通过故事中的小熊和同伴之间的故事,再谈一谈在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大胆表达自己被别人关心的感觉。通过集体的讨论、分享孩子的经验,利用集体的力量,养成关心别人的良好习惯。
2、个体阅读
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本学期,为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创设了阅读书吧,有计划地定期投放一些情感类绘本。并增设了靠垫、地毯,使孩子们自由地在温馨的环境中选择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绘本中情感,帮助幼儿体验情感。
3、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其次才是汲取知识。亲子共读,不仅会使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得到培养和巩固,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更会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在宽松温馨的环境中,孩子靠在父母身边,听父母朗读绘本,体会绘本中表达的情感。就像一位家长在阅读日记中写道:“和宝贝阅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那天,宝贝竟然搂着我的脖子,亲了我一口,说:‘妈妈,你知道吗,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回到这里。’孩子的爱,让我深深地感动。”
(三)情感的表达
1、语言
语言是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绘本《我好生气》中,孩子们讲到了生活中另他们生气的事情:妈妈不让我看《喜洋洋》的电视,我很生气;小羿弄坏了我的玩具,没有和我道歉,我很生气。语言的表述,让我们直接了解了幼儿的情绪、情感。
2、绘画
绘画是通过色彩、线条、构图创造视觉形象表现情感的。在绘本《黄雨伞》中,孩子们了解到,一些暖色调的伞的代表快乐的心情,而冷色调的伞代表不开心。在设计“心情伞”时,就有小朋友用黑色的颜料为伞涂色,因为某些原因,他最近心情不好,此时的黑色,代表了他的心情。
3、表演 在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在绘本活动《生气汤》中,让幼儿围成圆圈形的“大锅”,大声说出自己最生气的事,边念儿歌边游戏;《逃家小兔》中和孩子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妈妈,一起表演“小兔变成什么,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感受妈妈和孩子间亲密的感情。
这些多元的表现方式让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具个性化,也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情感的管理
当情绪、情感的不当表达会影响一些当前利益时,幼儿如何能暂时抑制冲动,表现出恰当的情绪行为。就要让幼儿学会对情感的管理,培养积极的情感。
1、情感的宣泄
绘本《我好生气》中,告诉孩子,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怒气,不去伤害他人。同时,也允许幼儿用“哭”、“大叫”等方式,幼儿的情感得到宣泄,自我实现的愿望得到满足,而不是压制自己的情绪。书中还向孩子提供一些控制怒气的技巧和方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
2、情感的调理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发生一些情绪的困扰,不开心、哭泣、发脾气和孤独感等等。他们不会向大人诉说自己的情绪状态,更不能自己化解。《我的感觉》系列绘本,将孩子这些难解的情绪放在自然寻常的生活情景中,展现出各种情绪的表现特征和相应的处理方式,使孩子形象地掌握调理自己情绪的科学办法。优秀绘本以它特有的丰富内涵、教育价值对幼儿这种生命认识更透彻,对幼儿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潜力,绘本故事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文学形式,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鲜明生动,容易让幼儿接受,在这些较为典型的情感情境中,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可以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可以学习交往和体验书中的感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四、做好家长工作,优化绘本教学的效果:
在绘本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很多家长理解片面,观念落后,他们关心的是孩子对绘本中的一些字的识写,忽略了绘本本身的意义,常常对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产生观望、拒绝情绪,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但从不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经常跟老师抱怨孩子不喜欢看书。针对以上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家长工作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吸引家长参与
教师首先要制定家长参与绘本制作的计划,明确目标。然后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我的心情故事创作集”,并在家长会上请家长欣赏绘本,激发家长对绘本的兴趣,发现绘本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并体会绘本或是幽默或是柔美或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二)家园合作,共同创作 主要是以口述日记的形式,幼儿讲述、家长记录,或者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创编绘画进行讲述,家长记录。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为日记起名字、设计封面。这些日记体现了每个家庭的不同风格和文化。每一本日记的制作过程,又是其乐融融的亲子活动,增加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书中的一段话。为孩子创造一个爱的环境,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份快乐的人生,这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染我们的孩子,并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文学的享受、美的熏陶、善与爱的教育。把爱的种子播到他们的心中,让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年;
2、卢家楣:《以情优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个人专著
1993年;
4、彭懿:《绘本:阅读与经典》
21世纪出版社;
5、彭懿:《绘本:开启幼儿情感的钥匙》考试周刊
2011年第23期;
6、林敏宜:《图画书的欣赏与应用》心理出版社
2000年;
7、冯媛媛:《绘本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冯媛媛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2卷第2期
2009年;
8、新《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9、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
10、涂淑珍:《绘本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应用》全国硕博论文库
11、鱼霞:《情感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
2008年;
第三篇:以绘本为载体提高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
以绘本为载体提高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绘本包含的不仅仅只有图画,其中还有深厚的内涵,读懂绘本,有助于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但父母的导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视界,而要读好绘本,在家庭中父母的指导少不了,依据绘本整体性的本质特性,笔者通过各种教学资源,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以此来探索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锻炼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绘本
阅读能力培养
导读
语言表达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我的绘本论》中说:“绘本不是让孩子读,而是由大人读给孩子听的。”我的孩子现在才读小班,此时,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非常弱的,需通过家长的导读才能真正发挥绘本的作用。仔细观察现阶段绘本导读的状态,呈现出什么特点呢?
【透视】现阶段绘本导读问题及绘本本质
绘本导读目标——重视觉,轻文学
幼儿期的孩子对于视觉感是非常强烈的,家长和孩子都追着图画进行描述和解释,定格在有限的视觉范畴:“谁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你看懂了什么?”过度集中对内容的认知和理解,阅读方法的学习,语言的习得,情感的共鸣等,文学性能力关注很少。
家长导读策略——重单位,略整体
很多绘本中,家长对图画书的导读多以“页”为单位,讲述“页”的情 1
节,发现“页”的细节,关注整个故事,将内容进行整合提升的意识较弱。例如:爸爸妈妈在讲读时经常会这样说:“你自己来读读这页的故事?”“最后一页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孩子阅读思维——重列举,拙联系
幼儿时期的孩子“列举”思维强,特别能将自己喜欢的形象从整体画面中“点认”出来,然后细细品味,但是,在各事物之间进行有机联系的能力却很弱。例如在阅读《我爸爸》“爸爸连大野狼都不怕”一页中能发现隐藏着小红帽和三只小猪。但是,对为什么画上小红帽和小猪却不清楚。
就内容上讲,绘本具有叙事性。绘本的本质内涵在于讲述一个事件,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推进故事,将读者带入情节发展中。例如日本家喻户晓的《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中,小惠第一次购物的经历就像一部小电影,省掉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把第一次的不易描述出来。曼拉兹认为:“把图画书画面分开来呈现时,意义将会缺损。”所以家长的导读不能只作“页”上的停留,应作“线”的延展,每页的细节解读也应该放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固有的意义。
就形式而言,绘本具有综合性。绘本主要通过将图画和文字两种不同的媒介完美地结合来表现故事内容。绘本的导读既是视觉艺术的讲读,也是文学性质的讲读,图画书的故事、主题、文字表达仍然是绘本导读的重点。所以,家长导读的过程不应局限于认知和理解,应让孩子“看”(观察),“想”(想象),“琢磨”(探究),学会阅读方法,感受语言魅力,培养阅读能力。
【实施】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绘本导读策略
绘本的导读要充分尊重绘本的本质特点,从文字和主题的辩证关系出发,基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加强页与页之间的连接整合,实施整体性讲读策略,才能实现对图画书深刻、本质、真正意义的阅读。
策略一:“预测”阅读
台湾赖玉莲老师曾提出“可预测性绘本”的概念。这类绘本的情节起伏,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我们可以在紧要关键处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前到后展开预测和联想,提高孩子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这也是促进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破解“悬念”
悬念作为推进故事发展的内部力量,是提升图画书魅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悬念的设计经常出乎意料,呈现着广阔的探究空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爷爷用那块蓝色布料做的所有东西都失去之后,第27页中约瑟却这样写:“这些材料还够……”“东西都丢了,怎么还有材料呢?”孩子会努力猜想破解,兴趣盎然:可能是爷爷留下的另一块布料,可能是妹妹的小毯子。等爸爸妈妈出示“……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出乎意料的答案使孩子又在瞬间高度关注悬念本身,有效地体会到了作者独运的匠心。《三个强盗》、《狼大叔的红焖鸡》,《100万只猫》等很多“可预测绘本”都可以利用破解悬念的过程不断激发孩子对故事的探究兴趣,与绘本融为一体。
(二)填补“留白”
留白既是一种绘画技巧,又是绘本里常见的表现手段,话尽但言不 3
止,将文字内容做了新的拓展,留给孩子更多思索的空间,是一把启发孩子想象力的金钥匙。《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结尾是妈妈抱着婴儿在小巷口拉着小惠的小手回家。那么回到家又怎么样呢?我就抓住了这个留白点让孩子延伸再创造:
回到家,妈妈表扬小惠第一次上街就买到了牛奶,亲了她一下,还会问小惠脚上的伤口还疼吗?。
妈妈给弟弟泡好牛奶,然后还会省一点给小惠,小惠就开心地喝牛奶!
翻开封底,果然温馨又动人:婴儿在喝小惠新买来的牛奶,小惠也在喝牛奶,她的一条腿搁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口贴。这样的“留白”基于故事情节的延续,一般“不出所料”,既完成了情节的补充,还体会到了内藏的意蕴,真是“无声胜有声”。
策略二:发展“反思”阅读
绘本的阅读一般是“从前往后式”的顺读,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后往前”进行回读,可使孩子阅读的反馈内容从“简单识别”发展到“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详尽深入地阅读”。
(一)寻找“蛛丝马迹”,培养观察力
绘本故事通常会有一些直观具体的标志来传达时空信息,不过,孩子通常会视而不见。阅读中要引导孩子把书往前翻“回读”画面,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提供的信息,凸显时空标志,培养孩子全面、细致、深刻的观察能力。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约瑟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孩子的注意力一直在一家五口幸福的生活上。可是在第11
页中,妈妈突然抱了一个小宝宝,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妈妈(作惊讶状):呀?这幅图上妈妈的怀里抱了个小宝宝,她什么时候有了小宝宝了?故事里有没有告诉我们呢?(把书往前翻)
孩子:第7页中,在街上买衣服的妈妈的肚子大了,肚子里有了小宝宝。
(第8页中,第一层楼画着奶奶在织毛衣,她的毛衣是为小宝宝准
备的。第二层楼的爸爸是一个鞋匠,他做了双小鞋子,也是为小宝宝准备的。)
妈妈:这些都告诉我们,妈妈又要生小宝宝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图画书里的图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仔细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呀!
这个故事是以“妈妈生孩子”为具体的时间标志,引导孩子抓住这个标志进行观察能让孩子领悟到:时间在普通的生活场景中消逝,妈妈生了小宝宝,小约瑟一天天长大,背心自然旧了,而爷爷就在这平凡的生活中用这块普通的布抒发着生活的慧心。有了这样的体验,相信孩子在今后的阅读中也会敏锐观察,发现图画故事中的时空标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构建完整的故事。
(二)出示“真凭实据”,提升理解力
除了为凸显具体的时空标志进行回读,家长还可以创设机会用结果去对照前面预设的目标进行反思阅读,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例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中就可以引导孩子就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
妈妈:小惠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你觉得妈妈交给小惠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对照第3页出门前妈妈叮嘱她的要求来评一评。
孩子:她完成得很好。妈妈说要注意车子,还要把钱找回来。她都做到了。当一辆自行车很快骑来的时候,她马上躲到了路边。
幼儿时期的孩子可以“通过提问、回答问题以及评论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图书的理解能力。”根据妈妈“当心车子,把钱找回来”的要求回读对照评论,孩子的焦点又重新放在了上街的过程中,但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根据自己的构建进行了整合与深化,理解自然就深刻多了。
幼儿时期的孩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留出一些时间,做一些停顿,咀嚼回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还会怎样?喜欢谁?……在页与页之间进行连接整合,进行整体性导读,能使孩子看到一个立体的世界,更善于从不同类型的图画书中提取意义,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梅子涵老先生说:“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播种。”希望我们能立足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以点带面,从页到本,进行整体性导读,给孩子呈现一个完整的绘本世界,这样的播种会陪伴孩子走得更远。
【发展】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效策略
阅读是一种媒介,它可以让孩子从各种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3——6岁)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口语能力的提升,对以后正常的交流活动以及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除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家长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
人,家庭又是每个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很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综上所述,在生活中,通过绘本的阅读,引导孩子进行语言的表述,很好的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但个人认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尽全力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倾听。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都是通过模仿别人的语言来得到提升,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由于孩子的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常常不能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善于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把握孩子的思想脉络,理解孩子的意图,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说不明白而嫌孩子罗嗦,甚至严厉斥责孩子。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说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啊”、“哦”去敷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孩子若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形成口吃。所以要引导孩子学会认真倾听,首先家长就要耐心听别人(包括孩子)讲话。和孩子交流时,语言一定要简洁、规范,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切忌讲很复杂的话,更不能讲脏话。
2.家长要创设环境,激励孩子敢于说。
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创
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可指导孩子看图书讲述、续编故事等,从而达到激励孩子敢于说的作用。比如陪孩子一起看看漫画书,让孩子在观察那些形象突出、色彩鲜艳的图画,引导孩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如:“图画中有什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呀?”“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不但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还能使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讲话,比如,左邻右舍有小孩的,可以让他们一起玩搭积木,贴贴画,完成后让他们说说“你搭得是什么呀?为什么这样搭呀?”或者背儿歌等。这些都既能增加生活情趣,又能锻炼幼儿的口语。在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可用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孩子为了让大家明白就会很努力把话说清楚,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
3.家长要耐心帮助,养成语言行为习惯。
现在有很多孩子性格很孤僻,不擅于与人交流,遇到长辈时也不打招呼,见了客人也不是很有礼貌,有的孩子甚至还讲脏话骂人,这是由于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所造成的。所以作为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平时自己要以身作则,和孩子讲话时要蹲下来,眼睛平视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大喊大叫,不说脏话、粗话;家长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醒孩子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比如见了长辈时要打招呼,见了客人要有礼貌,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声“谢谢”,不小心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有时当孩子没有反应过来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你该叫他什么呀?”“这位是妈妈的同学,叫阿姨”。通过家
长的耐心帮助,孩子一定能养成文明的语言行为习惯,从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4.家长要丰富生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的语言是在交往活动和游戏中,以表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事物给予儿童的表象愈丰富,形象思维愈发展,其语言就愈发展。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有意识的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积极引导孩子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积累经验。通过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平时让孩子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娱乐场所玩耍或到风景名胜地观光旅游等。又如在一个晴空的夜晚和孩子一起散步,问问孩子,你觉得今天的月亮像什么呀?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对于孩子的表达,给予积极地评价,可以是“你想象力真丰富!”长此以往,不仅能促进亲子间的情感,更能能加深孩子事物的认识,丰富想象力,从而对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与引导过程,所以家庭与幼教机构要共同配合,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
资料参考:
[1]康长运.《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11 [2]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5 [3]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南昌:二十一出版世纪出版社,2010.1 9
第四篇:以绘本为载体的中班幼儿友谊教育的具体策略
摘 要: “友谊”对于成人来说有很多种说法,儿童之间的友情对其生活具有潜在的重大作用。友谊类绘本为幼儿呈现了很多关于朋友之间的互动,幼儿能够从中感受到友谊的美好。本文从创设环境、课堂教学、课后延伸等策略阐明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的友情。
关键词: 友谊 中班幼儿 绘本
一、创设环境,辅助友谊
(一)创设温馨的阅读硬环境。
1.收集绘本:关于“成长中的陪伴”的绘本;关于“天敌也能成为朋友”的绘本;关于“朋友,不管发生什么都是朋友”的绘本;关于“找朋友”的绘本。
2.创建“绘本阅读角”:我在班级中创建了“绘本阅读角”,为方便幼儿阅读量身定做了书架,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
(二)创设宽松自然的阅读软环境。
1.共同制定阅读规则。
“阅读规范”中约定阅读时间、阅读人数、阅读后整理等,并在班级中面向幼儿进行学习。
2.教师和孩子一起阅读。
本次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有:集体阅读和自由阅读。集体阅读,就是将绘本作为教学活动或区域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式阅读。自由阅读,则是幼儿利用饭后,或点心后的“空白”时间自由阅读。
(三)创设主题墙和区域的潜环境。
1.主题墙上彰显“友谊”。
“我们之间的友谊”主题墙上,“朋友树”上是孩子们和朋友一起玩耍的照片。“友情交换卡片”,幼儿将自己想和谁做朋友的愿望、想和这位朋友说的话、做的事情都记录在上面。“生日祝福墙”上满是朋友留下的美好祝福。
2.区域活动中延续“友谊”。
生活区域“朋友屋”是孩子们的最爱,经常有孩子邀上几个好朋友说一些悄悄话。“友爱小舞台”经常上演一幕幕精彩的友情绘本剧。
二、课堂教学,学习“友谊”
(一)选取绘本,走近“友谊”。
中班幼儿心里对“友谊”的理解也许是模糊的,我们要通过绘本向幼儿传达什么是“友情”、“友情”应该如何获得、好朋友之间又该如何相处。
如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给孩子展现了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友情。绘本中小老鼠作为一个弱者,先是一次次地忍受大老虎的欺负,大老虎再强悍再威武,孤独的心也需要友情慰藉,只有在失去以后,才意识到友情的弥足珍贵。所以,为了重获友情,他宁愿做出妥协。真正的朋友需要以诚相待、平等互利,真正的朋友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二)精读细读,深究“友谊”。
课堂教学时,老师会剖析画面,带领幼儿读懂读透画面形象、色彩及构图的用意;会把握主线,凸显重点,引领幼儿体会绘本蕴含的主题;会提出认知冲突的疑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涵,彰显绘本主题。
(三)大胆想象,丰满“友谊”。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深入阅读绘本,拓展作品原有内涵,使其变得更丰满。想象的地方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据名称或封面大胆预测故事内容;可以调用生活经验合理设疑联想;可以迁移各种经验大胆驰骋想象。
如绘本《两棵树》中,导入活动时先请幼儿根据封面猜测:这两颗大树在一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事情呢?绘本故事中大树小树在比赛,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树小树会进行什么样的比赛,从而感受到朋友之间不能为了比赛而吵架。
(四)拓展游戏,领悟“友谊”。
阅读绘本过程中,有计划地创设游戏情境,有目的、有重点地预设一些游戏情节,有效引发幼儿主动探究,深入领悟绘本。
如绘本《彩虹色的花》活动中,教师创设了生动多彩的游戏情境,孩子们戴着小动物头饰,手持七彩花瓣,在温情、优雅的音乐旋律中,进行绘声绘色的对话与故事情节再现,亲身体验与深切感受绘本的深层内涵。
三、延伸课堂,“绘”、“话”友谊
(一)在“绘”的过程中感受友谊。
1.结合绘本欣赏,续编式绘画。
绘本欣赏后,以续编绘本的形式进行绘画,借由原著进一步想象和创作,从幼儿的续编式绘画中往往可以看到幼儿的情感发展。
如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中,小女孩走了以后猩猩一直坐在树下等朋友,那个背影给孩子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到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猩猩会不会等到朋友呢?那个小女孩还会回来吗?
2.结合自身经验,描述式绘画。
描述式绘画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是续编式绘画的升级。这里绘画的主体是幼儿,是自己经历过的事和内在情绪体验,是幼儿过往和朋友相处的情景再现。如阅读完绘本《爱心树》,幼儿都说这个小男孩只知道索取,不陪伴大树,很不喜欢他。于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绘画自己如果是那个小男孩会陪着大树做什么。
(二)在“话”的过程中表达友谊。
1.小舞台形式的“话”。
“话”,就是在小舞台上表演绘本剧。绘本《小老鼠分果果》中,教师为幼儿制作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和故事中的各动物头饰,制作了场景小池塘、刺树丛和大木头路障。幼儿很喜欢带上不同的动物头饰给大家表演绘本。
2.展览、互动式的“话”。
展览、互动式的“话”是将幼儿的图画集中展示,幼儿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本人和他人都可以根据画面进行描述,说说画里的故事,猜猜画面讲述的朋友之间的事。如《爱心树》绘本的续编就将其展示在绘本主题墙上,幼儿在课后、餐后、点心后等自主活动时间自由交流,会有更多体会。
第五篇:以儿童绘本为载体,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傅雅琴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由于我国美术教学条件尚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场地设备缺乏等问题的限制,小学美术教育还很薄弱,主要强调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巧的掌握;在课堂形式上也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和吸收美术知识。而儿童绘本以其独有的的魅力和利用空间,给小学的美术教学带来了鲜活的生机。那么,如何以儿童绘本为载体,促进学生在绘本欣赏创作中将美术素养与之有机融合,获得愉快的学习经历呢?
一、从绘本中寻找生活素材,唤醒强烈的美术兴趣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以及画面和主题的连贯性。在绘本里,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但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而是图书的生命。很多经典的儿童绘本甚至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却能带给儿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和艺术美感,强烈地吸引孩子甚至成人的注意力,从而流传至今。因为它们解放了孩子的头脑,使他们敢想;解放了孩子的眼睛,使他们会观察;解放了孩子的嘴巴,使他们多说;解放了孩子的双手,使他们会画会创作。绘本的这种“解放”与“半小时课堂”理念是相通的,都是还课堂于学生,确保每节课上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因此,绘本是“半小时课堂”理念实践的最好的物质载体。
绘本用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或描绘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如《我家有个坏好宝宝》;或反映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如《天才大笨猫》;或抒发细腻的情感活动,如《我好害怕》;或普及科学知识,如《神奇校车》。总之,都是一些异于常理、新颖奇特而有趣的故事内容,使小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乐趣,解读无法言说的生离死别,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安东尼·布朗创作的绘本《我爸爸》,以孩子的视角、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我爸爸”的种种生活现象,充满童趣,很能引起共鸣;维吉尼亚·李·伯顿创作的绘本《小房子》,讲述站在山顶看风景的小房子眼中的四季风景和世界变化,精致的画风激发了读者对田园的向往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伯宁罕创作的绘本《外公》,通过生活细节表达外孙女与外公的亲密感情,用空沙发表现死亡这一沉重而隐喻的话题(见图一)。
(图一《外公》)是最好的老师,绘本中的各种形象就是培养小学生美术兴趣的根源所在。美术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喜欢绘本的教学契机,运用绘本中的美术语言,唤起学生的美术兴趣,从而将美术根植于儿童幼小的心灵,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体验、欣赏和感悟美,并在看故事、听故事、画故事中跟进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从绘本中学习基础知识,了解多样的美术技法
美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各种类型。绘本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因借助不同的媒介,有水彩拓印画(如《小黑鱼》)、剪纸画(如《老鼠嫁女儿》)、手印画(如《好饿的小蛇》)、撕贴画(如《荡秋千》)、等多种表现技法。小学生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版本或内容的绘本,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的美术技巧。同时,美术老师再加以系统的介绍,使小学生形成完整的美术欣赏创作理念。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见图二),(图二《母鸡萝丝去散步》)全书只有非常简短的八句话,线条和色块的排列组合是该绘本最出彩的地方,线和面是造型的基本元素,构成孩子理解绘画的基本元素;狐狸身上简单重复的黑色三角形和如刺绣般的条纹以及灵活华丽的身段非常令人着迷;柔和艳丽的黄色调如温暖的阳光,桔黄、橄榄绿和朱红和谐地统一在其中,美不胜收。
具体到美术创作理论中,色调、透视、留白、构图等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美术老师可以借助绘本,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绘画知识和技巧形象化,进一步提升儿童的美术素养。例如,美术画面的色调既可以表现环境,也可以表现时间和心情,这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难题,在儿童绘本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绘本《黎明》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只是靠天光水色的微妙变化,通过色彩的渐变,就表现了黎明的全过程。而在绘本《十四只老鼠赏月》中,用色调表示月亮升起后的光线变化,如图三所示:
(图三《十四只老鼠赏月》)不识字的幼儿也能从画中欣赏到纯净又充满幻想的美。再比如绘本中大量留白的现象,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在绘本《月下看猫头鹰》的留白(见图四)中能读出雪晕,在《苏赫的白马》的留白中能读到大草原苍茫悠远的意境,在《我最讨厌你》的留白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绘本的留白去理解国画中的黑白意境,就更容易了。美术老师可以将课堂时间一半用做讲解美术知识,另一半留给学生去理解、消化和感悟,这样就达到了“半小时课堂”的教学策略。
总之,对于小学生应该具有的美术素养,要求也比较简单。首先要有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其次能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再次能够具有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最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