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分章大总结1
2011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分章总结 第一章(组织激励)42题
1、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物质需要,及对归属、爰等的社会需要。
2、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3、动机有三个要素: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行为;②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③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4、动机又分内源性动机(又称内在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又称外在动机)。
5、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某种行为本身,是因为行为本身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
6、外源性动机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7、动机与绩效: 内源性动机的员工看重工作本身,诸如寻求挑战性工作,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而外源性动机的员工更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诸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
8、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与组织的关系)激励员工动机就是要设法使员工看到自己的需要与组织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
9、激励的作用: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0、激励的类型:从激励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从激励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负向激励;从激励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自我激励。
11、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强度并不都是相等的他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 ①生理需要,指对食物、水、掩蔽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②安全需要,主要针对身体安全(例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安全(例如不解雇的承诺,或是舒适的退休计划)的需要,以避免身心受到伤害。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例如获得友好与和睦的同事。④尊严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以及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2)主要观点 ①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②未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的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③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低层次的需要被合理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④ 这五种需要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求,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求,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3)在管理上的应用 ①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②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的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如果想要激励一个人,就需要知道他现在哪一个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从而相应地为该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例如,如果一个员工正在为住房问题发愁,提供住宅可能就是最好的激励手段;而如果一个员工在工作单位人际关系不好,得不到上司重用,此时为该员工协调人际关系,给予重视、重用,会有较好的激励作用。③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公司仍以原来的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的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得到明显的提高。(4)评论(局限性)研究表明这一理论并不十分可靠和准确:五种层次的需要并不严格呈阶梯关系,不是某种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也不是只有当低级需要都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较为呆板而不灵活,不完全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
12、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1)主要内容 赫茨伯格区分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但赫兹伯格认为,满意与不满意并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一些令人不满的因素虽然被去除,并不一定就令人满意;而一些令人满意的因素即使不存在,也不一定就使人不满;于是,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激励因素是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具备这些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但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招致员工的不满。保健因素是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具备这些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具备激励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但不具备也不会招致员工不满。具备保健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但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需要层次理论针对的是人类的需要和动机,而双因素理论则针对满足这些需要的目标或诱因。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低层次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仅能消除不满,但不能导致满足。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相当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这一类需要的满足才能真正导致员工的满意,有效充分地激励员工。(2)在管理上的应用 赫茨伯格区分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个因素,给管理者的启示是让员工没有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却不一定能激励员工;要想激励员工,就必须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等。具体来说,管理者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工资、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使员工不致产生不满情绪,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利用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这类激励因素去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只顾及保健因素,对员工没有太大的意义,大家相安无事,还是无法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工作丰富化的管理措施就是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上实践应用的一例,该管理措施强调员工参与更多的工作规划,自我监督工作进度,正是采纳了双因素理论的 建议。
13、ERG理论 ●理论 奥尔德佛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修订,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1)生存需要(Existence),指个体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或个体维持生存的物质条件。这些需要大体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相对应。(2)关系需要(Relation),指个体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分“尊重需要”相对应。(3)成长需要(Growth),指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这一类需要可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部分“尊重需要”和全部“自我实现需要”相对应。ERG理论并不只是简单地把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化简为三大类,该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这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主张的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的先决条件有所不同。同时,奥尔德佛提出了“挫折—退化”的观点,认为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应用 ERG理论更为灵活变通,不是僵化地对待各种层次的需要,很好地补充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更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人们可以同时追求各种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某些限制下,在各种需要之间进行转化。比如一份工作对员工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员工能从工作本身得到快乐,也许员工就不会太在意薪酬的高低;如果一份工作没有新鲜感,不具挑战性,员工从工作中得不到任何快乐,则员工较为可能更多地在乎物质报酬,以此得到平衡,而不是被马斯洛僵化的层次阶梯束缚,停留在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上。此外,ERG理论的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并不是所有文化下、所有个体都像马斯洛那样安排需要的层次,例如日本文化、西班牙文化就把关系需要排在生理需要之前,而马斯洛固定的层次模式则与这些文化要求无法相容。ERG理论更为变通,更好地补充了马斯洛理论的不足,更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人们可以同时追求各种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某种限制下,在各种需要之间进行转化。
14、三重需要理论(1)主要内容 麦克里兰提出了三重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①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指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成就需要高的人有一些突出特点,其中之一是选择适度的风险。成就需要高的人追求的不是无限高的目标,而是现实的成就,他们既不甘愿去做那些过于轻松简单而无大价值的事,也不愿冒太大的风险去做那些不太可能做到的事,因为那样就不可能体验到成就感。因此,把那种既不是简单得唾手可得,又不是难到无法企及的事安排给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他们会将自己的能力较好地发挥出来。成就需要高的人另一个特点是,有较强的责任感。成就需要高的人不仅仅把工作看做是为组织贡献,而且希望从工作中实现和体现出个人价值,因此他们对工作有较高的投入。责任心和进取意识使他们往往在开创性工作中有出色表现,善于自己创业,并在大企业中领导自成系统的部门或是担当各种业务性的职位。成就需要高的人第三个特点是,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他们喜欢及时看到自己工作的绩效和评价,因为这是产生成就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对成就需要高的人安排绩效比较明显的,具有公开影响力的工作尤为合适。研究表明,成就需要的高低与工作绩效之间有很高的相关,高成就需要者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更容易获得成功,但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经理,特别是在大的公司中。因为成就需要高的人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业绩,而不关心如何影响他人使其干出优秀的业绩。他们自己可以干得很出色,但不一定也使别人干得出色;他们能管理好自己,但未必能管理好别人,或者他们根本不愿意管理别人。因此,他们可以是好职员,好的业务员,但却不一定是好经理。从实际情况看,往往在大公司里杰出的总经理都没有很高的成就动机。②权力需要 权力需要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权力需要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这些人喜欢具有竞争性和能体现较高地位的场合或情景,他们可能会追求出色的成绩,因为这样才能与他们所具有的或所渴望的地位或权力相称。杰出的经理们往往都有较高的权力欲望,而且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其权力需要也越强,越希望得到更高的职位。高权力需要是高管理效能的一个条件,甚至是必要的条件。③亲和需要 是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亲和需要强的人往往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他们追求友谊和合作。这样的人在组织中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易被别人影响,因而往往在组织中充当被管理的角色。许多出色的经理的亲和需要相对较弱,因为亲和需要强的管理者虽然可以建立合作的工作环境,能与员工真诚愉快地工作,但是在管理上过分强调良好关系的维持通常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程序。(2)在管理上的应用 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员工这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例如成就需要高的个人更希望工作能够提供个人的责任感、承担适度的风险以及及时得到工作情况的反馈。此外,在组织人事安排上,测量、评价一个人的成就需要对如何分派工作和职位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成功地建立和发展起激励员工成就需要的训练方法,以便提高组织效率。(1)成就需要
15、公平理论(1)主要内容 亚当斯(2004年考题)的公平理论指出,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成为对照者)的产出与投入(举例)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2006、2008年考题)一般说,薪资水准、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员工,视野较为开阔,依据的信息比较全面,常常以他人为比较对象进行横向比较,而薪资水准、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员工则常常以做职位的纵向比较。在组织中,对员工赋予的责任、职权和员工所获得的薪酬、晋升等因素所造成员工的公平感对员工的激励起着重要的作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成为对照者)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投入包括员工认为他们带给或贡献给工作的所有丰富多样的成分-员工所受的教育、资历、工作经验、忠诚和承诺、时间和努力、创造力以及工作绩效等;产出是他们觉察到从工作或雇主那里获得的报酬,包括直接的工资和奖金、额外福利、工作安全等。需要注意的是,员工比较的是其对投入、产出的自我知觉,而非投入、产出的客观测量结果。员工进行公平比较时既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纵向比较包括组织内自我比较——员工在同一组织中把自己现在的工作和待遇与过去的相比较,也包括组织外自我比较——员工将自己在不同组织中的工作和待遇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包括组织内他比——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本组织中的其他人进行比较,也包括组织外他比——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组织的员工进行比较。如果员工通过比较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则会强烈地感到不公平,从而挫伤工作的积极性。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情形会有不同的公平性判断。一般说来,薪资水准、教育水平较高的员工,视野较为开阔,依据的信息比较全面,常常以他人为比较对象,进行横向比较;而薪资水准、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则常常做自我的纵向比较。(2)恢复公平的方法 当人们在依据自己的能力、努力、经验、教育背景来衡量自己的薪水、职位、晋升速度等方面的待遇时,如果感到不公平,则会产生不公平的心理紧张感,并会采取措施恢复平衡,实现公平。不公平包括薪酬不足,即认为自已的产出/投入比过低,还包括报酬过度,即认为自己的产出/投入比过高。感到不公平的员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恢复平衡: ①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例如感到报酬不足的员工降低自己工作努力程度或要求加薪。②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例如感到报酬不足的员工向上级汇报对照者工作不够努力,让上级迫使对照者提高努力程度或降低他的薪酬。③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知觉,例如,感到报酬过度的员工可以认为自己的工作量更大,工作难度更高,工作更快,也包括对对照者的知觉,例如,感到报酬不足的员工认为对照者比原先想象的要好一些。④改变参照对象。例如认为原先的对照者过于特殊,而去重新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对照者。⑤辞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感到报酬不足的员工选择的解决方案。(3)在管理上的应用 ①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给与更多报酬,并确保不同的员工的投入/产出比大致相同,以保持员工的公平感。②因为公平感是员工的主观感受,应经常注意了解员工的公平感。对于有不公平感的员工应予以及时的引导或调整报酬。
16、期望理论(1)主要内容 弗罗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如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具体来说,该理论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以及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这个关系可以用下式表达: 效价×期望×工具=动机 ①效价是指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它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例如,如果一名员工强烈希望得到升职,那么升职这种需要就对这名员工具有高效价。②期望是指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期望是员工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绩效的估计值,用概率表示。例如,一名员工认为自己努力工作从而获得晋升的可能性为60%,则概率为0.6。③工具是指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如果员工发现报酬是以绩效数据为基础的,那么工具的估计值就会高;反之,如果报酬决策的基础是模糊不清的,或是员工怀疑管理上有偏袒,那么就会产生低的工具估计值。期望理论的特色是,它强调情景性,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原则可以用来解释每一个人的动机。许多管理者都认为高奖励能够控制员工的行为,然而这种想法并不总能奏效,因为只有在员工重视奖赏,知道达标的可能性和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时,以及达到目的和获得奖赏之间有明确清楚的联系,员工才会有高工作动机,愿意付出努力。(2)在管理上的应用 期望模型中的三个因素可以有多种组合,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如果得到报酬的愿望高,但是另外两个估计的概率值都很低,则动机很可能最多也只是中等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期望和工具都很低,那么即使报酬的效价很高,动机也会很弱。以实例来看,如果提出“当年利润翻倍,奖金翻倍”的组织目标,则激励起员工工作动机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报酬的效价虽高(奖金可观),但实现利润翻倍的结果可能性极小,再努力也无法达到。如果将组织目标定为“只要利润提高一成,发奖金50元”,恐怕也不足以激发动机,因为目标虽较容易实现,但其报酬太小,不值得努力。
17、强化理论 ●理论 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即认为当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后,若看到所希望的结果,这种结果就会成为控制行为的强化物,增加刚才的行为。●应用 强化理论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认为人是在学习、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由于行为的结果的确对行为有强大的控制作用,这一理论对解释行为很有帮助。但严格地说,强化理论并不是地道的动机激励理论,因为它忽视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动机概念本身不存在了,也就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尽管强化作用对行为颇有影响力,但却不是行为的唯一控制因素。在有些情况下,行为结果丧失其行为强化力,比如,虽然某员工工作很努力,绩效很出色,但却受到同事的嫉妒、疏远、排挤,这时他反而会降低努力水平,这种情况下,用内在心态、公平感、人际期望等因素比用行为结果的强化作用更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18、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激励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
19、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20、实施目标管理时可以自上而下来设定目标,将组织的目标层层具体化,明确化,分解为各个相应层次(分公司、部门、个体)的目标。低层次单位的管理者和员工也可以参与自己目标的设置,所以目标管理也包括自下而上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目标层级体系,使得每一名员工都有明确可行的,与部门和组织目标紧密联系的目标。这样,通过员工目标的完成,部门的目标也得以实现,从而实现整个组织的目标。
21、目标管理四要素: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22、目标具体化指要求明确、具体地描述预期的结果。比如,不应笼统地要求提高产品质量,而应具体指出“次品率控制在1%以下”等。
23、参与决策指在制定工作目标时,要求涉及目标的所有群体共同制定目标,并共同规定如何衡量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不是由上级单方面地指定下级的工作目标。
24、限期完成指规定目标完成的时间期限,以及每一阶段任务完成的期限。否则,没有期限的目标等于毫无意义的目标,也就成为“无所谓”的目标了。
25、绩效反馈指不断地给予员工关于目标实现程度或接近目标程度的反馈,使员工能及时地了解工作的进展,掌握工作的进度,从而及时地进行自我督促和行为矫正,最终如期完成目标。这种反馈不仅针对基层的员工,也针对各级主管人员,以便他们能随时了解部门工作近况,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顺利完成部门目标。比如,基层员工需要知道自己的日产出数量和次品率,或是销售额和投诉率;部门经理则需要统计每日、每星期及每月的产量和销售额,做进度报表,了解不同时期的工作业绩,并同最终目标进行比较。部门和组织可定期举行工作汇报会,共同总结工作,探讨实现目标的新策略。
26、目标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标管理是相当流行的管理技术。在西方的大型企业组织中,包括民间和官方企业,有半数采用正式的目标管理制度,或曾经采用过一段时间。当然,并不能从目标管理的普及性推断它的有效性,也有不少研究个案显示,目标管理实施的效果有时候并不能符合管理者的期望。不过,许多问题往往不在于目标管理本身,而在于其他因素,如对这种管理有不实际的期望,缺乏高级主管的支持,无法或不愿意以目标达成率作为奖酬员工的依据等。
27、参与管理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28、实施参与管理不但可以发挥员工的专长,提高其对工作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管理者和员工的沟通,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同时,参与管理也是促进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受到年轻人和高学历员工的重视。在具体运用上,参与管理有许多形式,如共同设定目标,集体解决问题,直接参与工作决策,参与咨询委员会,参与政策制定小组,参与新员工甄选等。
29、管理者把权力与员工分享的理由具体有以下四点:(1)当工作十分复杂时,管理人员无法了解员工所有的情况和各个工作细节,若允许员工们参与决策,可以让了解更多情况的人有所贡献。(2)现代的工作任务相互依赖程度很高,有必要倾听其他部门的意见,而且彼此协商之后产生的决定,各方都能致力推行。(3)参与决策可以使参与者对做出的决定有认同感,有利于决策的执行。(4)参与工作可以提供工作的内在奖赏,使工作显得更有趣,更有意义。30、参与管理有时被推崇为治疗士气低落和生产力低下的灵丹妙药。参与管理也不是放之任何组织,推行参与管理要有成效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在行动前,要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参与。(2)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利益相关。(3)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如智力、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等。(4)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威胁。(5)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此外,是否实行参与管理需要考虑员工对参与的需要,有些员工渴望更多的参与,而有些员工对参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只关心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
31、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的模式。质量监督小组通常由8到10位员工及l名督导员组成,小组成员定期集会(通常每周一次,占用工作时间)讨论质量方面的难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监督实施。对于小组提出的各种建议,管理层有最后决定权。而且,作为小组成员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还要懂得与他人沟通,宣传各种策略。
32、参与管理的具体应用: 参与管理同许多激励理论有背景关系,比如,他符合双因素理论的主张,既提高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给予员工成长、承担责任和参与决策的机会;同样,从ERG理论来看,参与管理有助于满足员工对责任、成就感、认同感、成长以及自尊的需要。三个实例: ——奇异电子公司设在俄亥俄州的灯泡厂里,工作人员不仅执行许多任务,而且承担着许多原先属于管理人的职责。当工厂产品滞销时,这些人员可自行决定减产,或把自己的一部分员工暂时解雇。——东方航空公司曾实行这样的计划,允许作业人员对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决策有更多的发言权。在实施这项决定之后,仅仅机械技工的生产力就大有提高,价值合计达5000万美元。——美国一家大保险公司(USAA)的业务员每星期开一次检讨会,讨论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和生产力,管理人员不仅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且对他们提出的许多意见予以采纳。从实践看,原西德、法国、荷兰及北欧等长期实施工业化的民主国家,以及日本、以色列、前南斯拉夫等实施传统的参与决策制的国家,参与管理都有很深的基础。在美国,参与管理却落后一些,原因是各级管理人员对与经理人分享权力这样的制度,在观念上与许多美国人的权威性格和阶层意识相冲突。其实,越是居于高位的经理,越不容易接受参与管理的领导风格。
33、绩效薪金制指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绩效可以是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绩效薪金制的实施必须有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制为基础。采用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等。
34、绩效可以是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绩效薪金制的实施必须以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
35、绩效薪金制的主要优点在于他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因为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金会自发地努力工作,而不需要管理者的监督。
36、计件工资通过确定每件产品的计件工资率(即每件产品的报酬),将员工的收人和产量直接挂钩。计件工资制可以是每生产一件产品就给予一定量的报酬,多产多得;也可以是每天有一定的薪金,另外根据产量追加报酬。按利分红是把薪酬和企业效益(利润)联系在一起。这种方法在西方主要针对各级主管,分红既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股权。这样就将他们的收人与企业的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力求提高组织绩效。
37、绩效薪金制同期望理论关系比较密切。期望理论认为如果要使激励作用达到最大化,就应该让员工相信绩效和报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绩效薪金制就可以使员工的报酬与其绩效直接挂钩。实践证书,绩效薪金制可以提高激励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38、绩效薪金制的应用: 绩效薪金制在现实管理中相当流行。考尔特实业公司、努柯钢铁公司、A&P茶叶公司。
39、斯肯伦计划: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瑟夫·斯肯伦提出,它融合了参与管理和绩效薪金制两种概念,被称作是“劳资合作、节约劳动支出、集体奖励”的管理制度。40、斯肯伦计划的主张是:①组织应结合为一体,不可分崩离析;②员工是有能力而且愿意贡献出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的;③效率提高后所增加的获利,应与员工共同分享。
41、斯肯伦计划有两项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是设置一个委员会;二是制定一套分享成本降低所带来利益的计算方法。委员会由劳资双方推派代表组成,其职能是审核员工所提出的建议,找出最佳方案予以实施。同时,委员会还负责计算实施建议后节约了多少成本,并按照75%归员工、25%归公司的方式分配节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
42、斯肯伦计划的成功失败,关键在于劳资双方是否能够彼此相互信赖,以及整个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是否对这一制度报以强烈认同的态度
第二篇: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试题5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
A.防止人员配置过剩或不足
B.确保组织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
C.为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和体系提供方向和一致的标准
D.使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供应与特定时期组织内部预计空缺的职位相吻合
2.把人力资源规划划分为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是()。
A.重要程度
B.规划范围
C.时间长短
D.组织目标
3.对中、长期内处于不同职务或工作类型的人员分布状况的规划,这属于人力资源规划中的()。
A.职业规划
B.晋升规划
C.继任规划
D.配备规划
4.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有:①提供人力资源信息;②评估人力资源规划;③组织目标与战略分析;④供需匹配;⑤执行计划与实施监控;⑥人员预测。对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⑥④⑤②
B.③①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①⑥⑤④②
5.人力资源规划的起点是()。
A.人员供给预测
B.组织目标与战略分析
C.人员需要预测
D.供需匹配
6.某销售公司计划在明年内达到销售额2760万元,根据资料分析,达到每销售千元货物需要1人/小时,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按年230个工作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可估算出销售人员需求量为()。
A.5
B.10
C.15
D.120
7.通过分析企业在过去五年左右时间中的雇用数据来预测企业未来人员需求的技术,被称为()。
A.主观判断法
B.回归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时间序列法
8.通过确定企业的业务量和人员数量之间的相关性来预测企业未来人员需求的技术,被称为()。
A.时间序列法
B.回归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主观判断法
9.关于德尔菲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德尔菲法吸取和综合了众多专家的意见,避免了个人预见的片面性
B.德尔菲法应采取多轮预测的方法
C.德尔菲法应采取匿名方式进行
D.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体讨论的预测方法
10.下列不属于企业内部供给预测方法的是()。
A.人员核查法
B.人员调配图
C.马尔可夫分析方法
D.回归分析法
11.关于人员核查法的陈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动态的预测方法
B.能够反映人力拥有量未来的变化
C.多用于短期人力拥有量预测
D.常用于长期人力拥有量预测
12.马尔科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A.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B.发现目前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C.在转移率一定时,确定各类人员的未来分布
D.周期越长,推测未来人员变动越准确
13.使用马尔科夫分析法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关键是()。
A.分析劳动力环境
B.分析企业内部空缺
C.确定人员转移率矩阵表
D.分析需要补充的任何职务所要求的人员数量
14.下列人力资源供需平衡方法中,速度快、员工受伤程度高的是()。
A.裁员
B.工作分享
C.提前退休
D.自然减员
1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不包括()。
A.为绩效评价提供标准
B.为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人事档案
C.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各种报告
D.为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信息
16.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某些模块集中在一起,将其他功能留给使用者自行斟酌使用,这种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属于()。
A.混合型
B.分散型
C.集中型
D.独立型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中,人力资源规划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
A.内容
B.目标
C.范围
D.原则
E.方法
2.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体现在()。
A.有助于组织人员的稳定 B.有助于组织发展战略的制定
C.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本的开支
D.有助于调动组织人员的积极性
E.有利于完善组织文化
3.战术性人力资源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A.补充规划
B.继任规划
C.发展规划
D.配备规划
E.培训开发规划
4.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A.经济因素
B.政府影响因素
C.企业规模
D.人口统计趋势
E.地理环境和竞争因素
5.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
A.具体规划措施的灵活性和动态性
B.制定和调整人力资源全局规划和具体规划的灵活性
C.对规划操作的动态监控
D.执行规划的灵活性
E.参考信息的动态性
6.在人力资源需要预测方法中,属于定性分析的方法是()。
A.主观判断法
B.比率分析法
C.回归分析法
D.德尔菲法
E.时间序列分析法
7.外部人力供给预测包括()。
A.省市劳动力市场
B.基层劳动力市场
C.地方所需求人员
D.地方劳动力市场
E.全国劳动力市场
8.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类型主要有()。
A.人力资源不足
B.人力资源过剩
C.结构性不平衡
D.体系性不平衡
E.社会性不平衡
9.当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为达到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
B.提前退休
C.对富余员工实行培训
D.冻结招聘
E.扩大经营规模
10.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主要服务的目标有()。)。3
A.帮助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尽快掌握信息
B.帮助组织稳定人员
C.促进行政与运营效率
D.促进组织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E.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本的开支
三、案例分析题
1.H公司是意大利一家专门经营国内生产企业对欧洲市场服装贸易的中等规模项目订单类企业,员工516名,其中,高层领导者5名,年龄相对偏高,经验异常丰富;中层管理人员21名,多数为经历过MBA教育且业务能力与经验相对丰富的白领精英;基层蓝领技术工人450名,多为本专科相关专业毕业生;底层后勤服务人员40人,多为初高中学历。2008年12月底,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来临,来自欧洲市场公司的订单大幅缩减,企业经营成本迅速攀升,企业面临成本过高的经营危机。领导层决定迅速调整改进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1).你认为目前H公司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出现的问题是()。
A.客观性人力资源不足,即供给小于需求
B.主观性人力资源过剩,即供给大于需求
C.客观性人力资源过剩,即供给大于需求
D.主观性人力资源不足,即供给小于需求
(2).根据案例,你认为公司决策层会迅速采取下面哪些可行的具体措施()。
A.打破现状,进行大幅裁员,高层组织率先开展降薪行动,与公司共度难关
B.保持现状,加快提升对核心员工的薪酬待遇,同时大幅延长工作时间
C.保持现状,但进行集体大幅降薪行动,同时大幅缩短工作时间
D.打破现状,调整战略,进军亚洲、北美南美洲以及非洲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与空间,扩大经营规模,适度降低服装的设计档次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BC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教材P73
【10058390】
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把人力资源规划划分为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是时间长短。参见教材P75
【10058393】
3.【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配备规划是对中、长期内处于不同职务或工作类型的人员分布状况的规划。参见教材P76
【10058395】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为③①⑥④⑤②。参见教材P77—78
【10058397】
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起点是组织目标与战略分析。参见教材P77
【10058399】
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已知每销售千元货物需要1人/小时,销售2760万元,则可得销售活动总量为2760÷1000=2.76万人/小时。按年23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8小时计算,则需销售人员为27600人/小时÷230÷8=15人。参见教材P80
【10058406】
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时间序列法。参见教材P81
【10058411】
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回归分析法的含义。参见教材P81
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德尔菲法不采用集体讨论的做法,而是匿名进行,所以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82
【10058418】
1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选项D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参见教材P83-84
【10058421】
1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员核查法。人员核查法是一种静态的预测方法,它不能反映人力拥有量未来的变化,因而多用于短期人力拥有量预测。因此选C。参见教材P83
【10058424】
1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马尔科夫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即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参见教材P84
【10058427】
1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使用马尔科夫分析法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关键是确定出人员转移率矩阵表。参见教材P85
【10058429】
14.【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力资源供需平衡方法中,速度快、员工受伤程度高的有裁员、减薪和降级。参见教材P86表5-4
【10058433】
1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三个基本职能,即选项BCD。参见教材P88
【10058436】
16.【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类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分四种类型:集中型、分散型、独立型与混合型。其中,混合型指的是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某些模块集中在一起,将其他功能留给使用者 自行斟酌使用。参见教材P89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中,人力资源规划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目标、原则和方法。参见教材P73
【10058512】
2.【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三点,即选项ABC。参见教材P74
【10058513】
3.【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战术性人力资源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配备规划、继任规划、职业规划。参见教材P75-76
【10058514】
4.【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外部因素。选项C属于内部因素。参见教材P76
【10058515】
5.【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之一表现为制定和调整人力资源全局规划和具体规划的经常性,所以选项B不选。参见教材P79
【10058516】
6.【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选项BCE属于人力资源需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参见教材P82
【10058517】
7.【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外部人力供给预测包括地方劳动力市场和全国劳动力市场预测。参见教材P85
【10058518】
8.【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人力供给与需求的三种不平衡类型——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过剩和两者兼而有之的结构性失衡。参见教材P85
【10058519】
9.【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过剩时可以采取的措施。选项A属于人力资源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参见教材P86
【10058520】
10.【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目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主要服务的目标有:促进行政与运营效率、促进组织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参见教材P87
三、案例分析题
1.(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案例中,造成H公司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公司外部的市场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即爆发了国际经济危机,这属于客观性直接原因;由于订单减少,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与经营规模,相对形成人员上的“过剩”,即供给大于需求。因此选C。
【10058523】
(2).【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解决供给大于需求的措施。解决供给大于需求的措施办法有: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开拓新的增长点;永久性裁员,或者辞退员工;缩短工作时间、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的工资,等等。因此选ACD。
第三篇: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多选题
中级经济师考试多选
1.下列支出中,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有()。
A.上大学交的学费
B.为换工作而支付的费用
C.为改善身体状况而交纳的健身俱乐部会费
D.日常应酬中请朋友吃饭的花费
E.为参加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而支付的费用
2.下列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是()。
A.寻找工作
B.增进健康
C.失去工作
D.正规教育
E.加强学龄前儿童营养
3.下列关于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一般而言,年纪大的人更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B.从人的一生看,某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得越晚,则其净现值会越低
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则一项人力资本投资的净现值越可能为正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越小,就会有越多的人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
E.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越多
4.教育所能够带来的社会收益包括()。
A.提高国家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B.减少执行法律的支出
C.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D.提高政策决策过程的质量和决策效率
E.增加个人收入
5.关于高等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分析与一般人力资源投资分析的方式相同
B.接受高等教育的非货币成本对于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C.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就是因为上大学而支出的学费等成本
D.对于任何人来说,接受高等教育都是一种合理的经济政策
E.高等教育不仅产生私人利益,而且产生社会收益
6.下列关于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
A.教育仅可以使个人受益
B.教育不能产生私人受益,所以私人不愿意进行投资
C.教育能够带来较高的社会收益
D.教育只能让社会受益,因而只能有政府投资
E.由于无法将教育的收益完全私人化,所以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教育
7.对于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情况进行估算,存在着哪三个方面的争论()。
A.地域性偏差
B.高估偏差
C.低估偏差
D.专业性偏差
E.选择性偏差
8.下列关于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表述正确的有()。
A.企业更愿意投资于一般培训
B.一般培训所培养的技能对所有企业都有用
C.一般培训不一定提高受训者在所有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
D.特殊培训也可以使受训者在其他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E.特殊培训所产生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
9.下列属于在职培训成本的有()。
A.教师的培训讲课费
B.职工因上培训课路程远而提前下班
C.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
D.为培训而租用的设备与场地
E.因为参加培训导致员工常常不能全力工作
10.下面有关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安排的陈述正确的有()。
A.特殊培训的成本全部要由企业来承担
B.提供特殊培训的企业,其投资不会面临投资无价值回报的风险
C.培训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安排是运用先分摊成本然后再分享收益这种双赢安排方式
D.企业和员工双方以一种共同保险的方式完成企业的特殊培训投资
E.特殊培训期间,企业向员工支付一种介于市场工资率和低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率
11.大多数接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通常()。
A.在本企业获得的工资率高于市场]-资率
B.愿意在本企业工作较长的时间
C.被企业解雇的可能性比较小
D.流动的倾向会比较强
E.不可能被企业解雇
12.下列关于年龄大的劳动者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表述正确的有()。
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从人力资本投资中可得到的净现值会比年轻人要低
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从人力资本投资中可得到的净现值会比年轻人要高
C.投资后的未来收益相对较短
D.投资的机会成本太大
E.投资的机会成本基本相同
13.关于在职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部分在职培训都同时具有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特征
B.在职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C.在职培训的成本应当全部由企业承担
D.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两个部分
E.在职培训投资对企业和员工双方的行为都有可能产生影响
14.劳动力流动一般是指劳动力依据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在()的移动。
A.企业间
B.职业间
C.产业问
D.地区间
E.企业内部
15.对劳动者流动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
A.流动后企业的规模
B.流动之后找到离工资工作的机会大小
C.劳动力流动的各种成本
D.流动前后的工资水平差异
E.流动后企业所处位置
中级经济师考试多选答案
1.ABCE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具体形式。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有各级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所花费的支出、增进健康、加强学龄前儿童营养、寻找工作、工作流动等活动支出。
2.ABDE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具体形式。不仅各级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活动所花费的支出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而且增进健康、加强学龄前儿童营养、寻找工作、工作流动等活动也同样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活动。
3.BCDE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高等教育的几个重要结论。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原因有二:一是投资后的未来收益相对较短;二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太大。所以选项A错误。
4.ABC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收益。选项E属于教育产生的私人收益,所以不选。
5.ABE
【解析】本题考查高等教育的相关内容。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指某人因上大学而不得不放弃的收入,为上大学而支出的学费等成本属于直接成本。所以选项C错误。若上大学的总收益足以弥补上大学的总成本,则选择上大学有利;反之,则应选择不上大学才是理性的。所以选项D错误。
6.CE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相关内容。教育不仅能够产生较高的私人收益率,还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收益或外部收益。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教育的私人投资水平总会是不足的,所以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对教育都极为重视。所以选项ABD错误。
7.BCE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估计偏差。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情况进行估算,存在着高估偏差、低估偏差、选择性偏差三个方面的争论。
8.BE
【解析】本题考查在职培训。一般培训是指培训所带来的技能对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有用。特殊培训是指培训所产生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而对其他企业没有用处时的情况。企业一般不愿意投资于一般培训。所以选项ACD错误。
9.ABDE
【解析】本题考查在职培训的成本。选项C属于在职培训的收益。
10.CDE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安排。特殊培训的成本不会全部都由企业来承担,因为企业自身的投资也会面临投资无价值回报的风险。所以选项AB错误。
11.ABC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培训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大多数接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通常流动的倾向会比较弱,失业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12.ACD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及高等教育的几个重要结论。有两个主要原因使得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一是投资后的未来收益流相对较短(年纪大的人从人力资本投资中可得到的净现值会比年轻人要低),二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太大。
13.ABDE
【解析】本题考查在职培训的相关内容。通常情况下,一般培训的成本要由员工来承担,而企业负担特殊培训的成本。
14.ABCD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劳动力流动一般是指劳动力依据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在企业间、产业间、职业间以及地区间的移动。
15.BD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流动前后的工资水平差异和流动之后找到高工资的机会大小是对劳动者流动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四篇: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精选单选题
单选题
第 1 题
赫塞和布兰查德所指的“高工作一高关系”式的领导属于()。
A.指导式领导
B.推销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正确答案:B,第 2 题
因履行企业年金合同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
A.依法提请仲裁或诉讼
B.只能依法提起诉讼
C.只能依法提请仲裁
D.请求相关部门调解
正确答案:A,第 3 题
组织设计过程中的首要工作是()。
A.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B.进行职能分析和职能设计
C.联系方式的设计
D.管理方式的设计
正确答案:B,第 4 题
某种劳动力的自身工资弹性小于1,当工资率上升后,该种劳动力的工资总额()。
A.将下降
B.将上升
C.不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正确答案:B,第 5 题
西蒙将决策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
A.设计活动阶段
B.选择活动阶段
C.智力活动阶段
D.确认活动阶段
正确答案:C,第 6 题
企业年金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B,第 7 题
从农业流入到工业部门的劳动者大多数首先进入蓝领阶层,其原因不包括()。
A.两者都是从事体力流动
B.两者具有同一性
C.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训练
D.收入高
正确答案:D,第 8 题
继任规划是指公司制定的用来填补()岗位的计划。
A.基层技术
B.重要管理决策
C.生产一线员工
D.市场业务人员
正确答案:B,第 9 题
一个采取稳定战略的企业在薪酬方案的制定上做法错误的是()。
A.薪酬结构上基本薪酬和福利所占的比重较大
B.薪酬水平一般采取市场跟随或略高于市场水平薪酬
C.薪酬的确定基础主要是员工从事的职位本身
D.薪酬决策的集中度比较低
正确答案:D,第 10 题
在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中,通常()。
A.将劳动力视为可变因素,将资本(或土地)视为不变因素
B.将劳动力视为不变因素,将资本(或土地)视为可变因素
C.将劳动力和资本(或土地)均视为可变因素
D.将劳动力和资本(或土地)均视为不变因素
正确答案:A,第 11 题
(2008年)劳务派遣单位在跨地区派遣劳动者时,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
A.用工单位所在地
B.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
C.用工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D.劳务派遣单位规章制度
正确答案:A,第 12 题
薪酬区间渗透度是员工的实际基本薪酬与区间的实际跨度之间的关系,它的计算公式是()。
A.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高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B.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高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C.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D.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正确答案:D,第 13 题
对现有员工实施某种测验,然后将所得结果与这些员工的工作表现或工作考核得分加以比较,由此取得的效度指标是()。
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预测效度
正确答案:C,第 14 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面试的特点的是()。
A.全面性
B.直观性
C.客观性
D.目标性
正确答案:C,第 15 题
关于团队奖励计划表述错误的是()。
A.在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上,比个人奖励计划要相对简单
B.可以使企业员工产生较强的团队凝聚力
C.导致了优秀员工的流动
D.导致员工只做有利于其获得报酬的事情
正确答案:D,第 16 题
在管理方格图中,工作效率来自对工作条件进行布置,使人的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小的领导风格,称为()。
A.“乡村俱乐部”领导风格
B.“无为而治”领导风格
C.“任务”领导风格
D.“中庸式”领导风格
正确答案:C,第 17 题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出色经理人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的特点是()。
A.成就需要较低、权力需要较低、亲和需要较高
B.成就需要较低、权力需要较高、亲和需要较低
C.成就需要较高、权力需要较高、亲和需要较低
D.成就需要较高、权力需要较低、亲和需要较高
正确答案:B,第 18 题
实施转向或紧缩战略的组织在人力资源需求上的主要问题是()。
A.裁员
B.确定关键员工
C.组织之间的合并
D.制定特殊的人才保留战略
正确答案:A,第 19 题
人民法院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之次日起()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
A.10
B.1
5C.30
D.60
正确答案:C,第 20 题
(2010年)当学校有10000名学生时需要200名教师,如果这个学校预期明年注册的学生会增加1000名,师生比不变,则需要增加聘用20名教师.这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是()。
A.主观判断法
B.比率分析法
C.时间序列分析法
D.回归分析法
正确答案:B,第 21 题
劳动仲裁庭由()名仲裁员组成。
A.5
B.7
C.3D.1正确答案:C,第 22 题
下列选项中对注意力要求非常高的行业是()。
A.彩色印刷工人
B.教师
C.文秘
D.律师
正确答案:C,第 23 题
(2010年)某超市在招聘导购员时,要求求职者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超市中的一名导购,你看到一位男性顾客在你负责的区域中已经足足待了15分钟,他看上去有些困惑和沮丧,你会怎样做?”这种面试称为()。
A.行为事件面谈
B.情景面试
C.智力测验
D.评价中心
正确答案:B,第 24 题
不属于矩阵组织形式的优点的是()。
A.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
B.有利于管理人员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
C.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D.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正确答案:B,第 25 题
下列属于交易型领导特征的是()。
A.魅力与激励
B.智慧型刺激
C.差错管理
D.个性化关怀
正确答案:C,第 26 题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水平按照当地工资总额的()左右,个人缴费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
A.5%,2%
B.6%,2%
C.7%,3%
D.7%,2%
正确答案:B,第 27 题
具有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特点的组织形式属于()。
A.行政层级式
B.矩阵组织形式
C.职能制形式
D.事业部制形式
正确答案:B,第 28 题
()是指招聘者真正测试到的品质与想要测量的品质问的符合程度。
A.信度
B.接近度
C.效度
D.难易度
正确答案:C,第 29 题
关于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效的绩效考核是对绩效管理的有力支持
B.绩效管理是绩效考核的一个环节
C.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
D.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正确答案:B,第 30 题
()绩效改进方法的实质是组织的变革:通过学习同行业经验,改掉制约企业发展陋习、提升企业绩效的过程。
A.卓越绩效标准
B.六西格玛管理
C.IS0质量管理体系
D.标杆超越
正确答案:D,
第五篇: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多选试题
中级经济师考试多选
1.组织在培训与开发的决策中出现的误区表现在()。
A.容易遭到管理层的反对
B.不愿意做任何的培训与开发投资
C.培训与开发的预算经常落后于经营战略计划
D.不愿意做那些难于衡量或反馈周期长的培训与开发投资
E.视培训开发为一种开支,而不是一项投资
2.下列关于培训与开发组织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在中小型组织中,由于员工规模不大,培训与开发工作通常是某个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一项职责
B.在大型组织中,培训与开发机构可以与人力资源部并列,是组织的一个独立部门
C.在大型组织中,培训与开发机构不可以隶属于人力资源部门
D.培训与开发隶属于人力资源部,无法体现培训与开发在组织中的战略位置
E.企业大学并不是独立的培训与开发机构
3.关于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的陈述,正确的是()。
A.结果评估是培训与开发体系中最易实施的一个环节
B.反应评估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评估方式
C.工作行为评估的重点是评价培训与开发是否带来了受训人员行为上的改变
D.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采用投资收益评估
E.问卷调查法是常用的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估方法
4.下列属于培训与开发评估内容的是()。
A.反应评估
B.学习评估
C.成本评估
D.结果评估
E.工作行为评估
5.下列属于培训与开发效果结果评估的硬指标的是()。
A.质量
B.时间
C.成本
D.主动性
E.顾客服务
6.下列关于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有()。
A.控制实验法是评价培训与开发效果不佳的方法
B.问卷调查法是评价与培训效果最正规的方法
C.控制实验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D.控制实验法是评价培训与开发效果最好的方法
E.控制实验法适合于评价管理技能培训与开发
7.组织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的重要性表现在()。
A.员工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发挥自己的潜力奠定基础
B.从组织内部培养的员工在组织适应性方面比外面招聘的强
C.为组织培养后备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
D.使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以适应组织发展与变革
E.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增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留住员工
8.组织层次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法包括()。
A.成立潜能评价中心
B.职业生涯指导与咨询
C.提供内部劳动力市场信息
D.给个人提供自我评估工具和机会
E.实施培训与发展项目
9.在组织层次的职业生涯管理中,潜能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包括()。
A.评价中心
B.职业生涯锚
C.心理测验
D.替换或继任规划
E.职业生涯研讨会
10.潜能评价中心主要用于()提升的可能性评价。
A.专业人员
B.操作人员
C.基层人员
D.管理人员
E.技术人员
11.在个人层次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法中,给个人提供自我评估工具和机会的具体方法有()。
A.入职前讨论会
B.退休前讨论会
C.职业生涯讨论会
D.提供职业生涯手册
E.职业生涯指导与咨询
12.可以用来衡量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性的标准有()。
A.是否达到个人或组织目标及程度
B.工作效率的提高程度
C.态度或知觉到的心理的变化
D.具体活动的完成情况
E.绩效指数变化
13.关于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有()。
A.职业兴趣是指个体对某种活动或某种职业的喜好
B.六种职业兴趣类型标注在六角形上,离得越近的类型,拥有越多的相同之处
C.现实型与常规型和研究型的相邻,与艺术型的对立
D.社会型的人善于和人相处,喜欢教导
E.企业型的人喜欢和人互动,自信,有支配能力
14.职业生涯锚的内容包括()。
A.自省的才干与能力
B.自省的动机与需要
C.自省的态度与价值观
D.自省的兴趣
E.自省的创造与发明
15.下列关于职业生涯锚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有()。
A.技术/职能能力型追求一般性管理工作,且责任越大越好
B.管理能力型具有强烈的升迁动机,以提升等级和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C.安全稳定型的驱动力和价值观是追求安全、稳定的职业前途
D.自主独立型的视自主为第一需要
E.创造型的有强烈的创造需求和欲望,发明创造是他们工作的强大驱动力
16.在个人职业发展或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中,职业生涯锚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在()。
A.有助于识别个体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
B.能够促进员工预期心理契约的发展,有利于个体与组织稳固地相互接纳
C.有助于增强个体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提高个体和组织的绩效
D.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E.为个体中后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17.关于职业生涯锚的陈述,正确的是()。
A.它产生于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以个体习得的工作经验为基础
B.它由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相互作用与整合而成C.它可以根据各种测试提前进行预测
D.它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E.它清楚地反映个人的职业追求与抱负
中级经济师考试多选答案
1.ACDE
【解析】本题考查培训与开发的决策误区。管理者更愿意投资那些容易衡量或反馈时间短的培训与开发课程,而不是不愿意做任何的培训与开发投资。
2.ABD
【解析】本题考杏培训与开发的组织体系。在大型组织中,培训与开发机构可以隶属于人力资源部门。企业大学是独立的培训与开发机构的种扩大发展的模式。
3.BCE
【解析】本题考查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估。结果评估是培训与开发体系中最难实施的一个环节,所以选项A错误。投资收益评估组织很少进行,因为它是一个困难且昂贵的过程。所以选项D错误。
4.ABDE
【解析】本题考查培训与开发评估的内容一反应、学习、行为、结果、投资收益等五个方而。
5.ABC
【解析】本题考查培训与开发效果中的结果评估。选项DE属于结果评估的软指标。
6.ABCE
【解析】本题考查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估方法。控制实验法是评估培训与开发效果最好、最正规的方法,但该方法并不适用于管理技能培训与开发。问卷调查法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
7.BCDE
【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的重要性。A选项属于职业生涯管理对个人的重要性。
8.ACE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层次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法。BD选项属于个人层次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法。
9.ACD
【解析】本题考查潜能评价中心。潜能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包括评价中心、心理测验和替换或继任规划。
10.ADE
【解析】本题考查潜能评价中心。潜能评价中心主要用于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提升的可能性评价。
11.BCD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层次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法。在个人层次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法中,给个人提供自我评估工具和机会的具体方法有职业生涯讨论会、提供职业生涯手册、退休前讨论会。
12.ACDE
【解析】本题考查衡量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性的标准。可以用来衡量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性的标准有是否达到个人或组织目标及程度、具体活动的完成情况、绩效指数变化、态度或知觉到的心理的变化。
13.ABD
【解析】本题考查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现实型与常规型和研究型的相邻,与社会型的对立。所以选项C错误。
14.ABC
【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生涯锚的内容,共三点,即选项ABC。
15.BCDE
【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生涯锚的类型。技术/职能能力型拒绝一般性管理工作,但愿意在其技术/职能领域管理他人。
16.ABCE
【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生涯锚的作用。选项D是职业生涯锚的特点。
17.BDE
【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生涯锚的相关内容。职业生涯锚产生于早期职业生涯阶段,不可能根据各种测试提前进行预测,所以选项A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