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章临终症状及舒缓疗护概述
第九章临终症状及舒缓疗护概述
第一节临终症状概述
一、临终及死亡过程分期
临终病人的整个临终阶段,依据病情的不同,并非都是处在濒死期的,仅仅是在临终阶段的末期,在数小时至3天内行将死亡的时限才是濒死期。对于!陶终病人濒死与死亡过程中的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状况的了解,对进行!陶终病人的舒缓疗护心理安慰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医学生物学家认为,死亡是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减以至完全停止的过程,并非瞬息即逝的现象,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机体内各组织、细胞并非在同一时间进入死亡,死亡并不是生命的骤然结束,即停止于某一确切时刻的瞬间事件,而是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所以可以将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濒死期在濒死期,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消失,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迟钝,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变弱或出现终末期叹息样呼吸。濒死期死亡症状表现不一:有的平静,因为生命功能极度衰弱,像安眠状态一样,仅仅存在微弱的生命;有的肢体抽搐或强烈痉挛,然后慢慢减弱,最后肢体呈麻痹瘫痪状态;有的还出现假神现象。濒死过程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依死亡原因及身体健康状况而不同,可从数秒钟到数小时。年轻强壮者较年老体弱者濒死时间长,而病死特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死亡者较碎死者如颅脑损伤、心脏损伤者的濒死时期长,碎死者甚至无濒死过程,也无死亡症状,便直接进入临床死亡期。
(二)临床死亡期是由濒死期发展而来。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抑制,己由大脑皮质扩散至皮质下及脑干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呼吸、心跳完全停止,血液循环中断,瞳孔散大,各种生理反射消失。临床死亡期的病人虽然呼吸、心跳停止,似乎生命活动己经结束,但脑的功能尚未产生不可逆改变,其组织内微弱的新陈代谢仍在进行。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有可能使某些临终病人暂时复苏而延长生命。临床死亡过程通常为5~6min,这是因为大脑组织对血液循环停止后最长的耐受时间所界定而言。但在低温条件下,尤其在头部降温脑耗氧量减少时!陶床死亡期可延长至一小时或更久。
(三)生物学死亡期死亡的最后阶段是生物学死亡期。这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功能永久停止,组织细胞均己死亡。生物学死亡的症状除!陶床死亡表现外,出现皮肤苍白、肌肉松弛、体表冷却、皮肤劲膜干燥,以及死亡确证,即有尸斑、尸僵等早期尸体现象出现。
二、常见的临终症状
临终是临床死亡前的一种状态,其情况可因人而异,有时是突然死去,可以不表现循环衰竭等征象或面容;而临终关怀的!陶终病人大多是逐渐衰竭而死亡,所以在此期间通常可出现以下一些生理变化和!陶床表现。病人家属也常常希望临终关怀医护人员能够根据这些!陶终症状,估计出病人的死亡时间。但是一般情况下对此除非很有经验,否则难以作出准确的估计。所以!陶终关怀医护人员应该熟悉和预先解释临终濒死症状,并能够作出比较适当的处置:或是缓和临终症状,或是劝告家属放弃抢救,并且教导如何使!陶终病人更舒适,让临终病人安宁舒适地死去。以下列举的!陶终症状是临终病人常出现的症状,当然一个临终病人并非同时出现所有的症状,也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出现。
(一)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1.循环衰竭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心搏出量减少,心音低弱,脉搏微弱而不规则,血压下降,周围血管痉挛,皮肤苍白湿冷,以肢端、耳鼻为明显,手脚渐冰凉,所谓“手足厥冷”。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皮肤可出现淤血斑点,身体靠床侧肤色渐深或出现紫斑。由于血液循环变慢所致肾功能衰竭,如果病人有留置尿管,可发现尿液颜色改变或尿量减少。
2呼吸衰竭因分泌物在支气管中贮留、呼吸中枢麻痹以及呼吸肌收缩作用减弱等原因,出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呼吸带鼾声、痰鸣或鼻翼扇动,可出现潮式(陈一施氏)呼吸或临终呼吸(双吸气、叹气、点头样呼吸等),或表现为呼吸急促达每分钟 30到 50次,胸腹肌肉剧烈运动,此时使用吗啡静脉注射可降低呼吸速率。
3体温失常由于丘脑下部受抑制,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由于继发感染,病人出现高热或低体温。
(二)肌张力改变
1.胃肠道蠕动减弱表现为气体积聚于肠胃,病人常会感到腹胀与恶心,肛门及膀眺括约肌松弛,以致大小便失禁。
2肌肉张力减退表现为周身软瘫,病人仰卧时全身和床褥伏贴,下颔下垂,嘴微张,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等。
3濒死喉声(Dea比 rattle)濒死时从喉咙间发出的“嘎嘎”声,“格咯格咯”的喉咙声。系由于机能衰竭而无力清除口咽及气管分泌物所致。此时须向家属解释,可根据情况或让病人翻身使其侧卧,或把床头摇高,或用枕头把头垫高,或使用抗胆碱药物皮下注射以减少分泌物。
(三)神经精神变化
1.感觉变化 视觉首先减退,开始只能视近物,以后只存光感;各种深栈反射渐渐消失,最终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和听力完全消失。
2.末期愤怒是病人长期未解决的情绪问题及人际仲突,或长期隐藏的不快乐记忆(带有罪恶感)。病人会有呻吟、长吁短叹、坐立不安、唉声叹气,甚至于哭泣、悲伤等现象。此时给予较强之镇静剂让病人休息可能有帮助。
3.诣妄在死前有历叽病人会出现诣妄,77 %病人有严重神智变化,且持续一周以上。需考虑脑转移、代谢性脑病变、电解质不平衡、营养异常、或败血症等因素。症状在下午及晚上会更严重。病人的躁动不安需找出可治疗原因,如未解决的疼痛、膀眺尿储留、脑缺氧及因虚弱而无力移动等。
4.意识改变意识改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期:首先表现为嗜睡,睡眠的时间越来越长且不易叫醒,大声呼唤可暂时苏醒,对周围漠不关心,随即又转入睡眠状态。对于人、事、时间、地点等混淆不清。这是因为体内代谢机能衰竭造成。一般说临终病人处于象。新生几缺氧容易发生假死,有些新生几心跳停止川~15min后仍可恢复生命。但对于!陶终病人来说,假死的原因主要还是尚处于濒死期,并未进入临床死亡期,只是医护人员的判断错误而己。
(五)假死的鉴别
1.眼底镜检查视网膜血管如果仍有血流,是为假死。
2.线扎指头即用细线缠绕手指头几分钟,如指头变青紫、肿胀,表示动脉血流存在,静脉受压、回流障碍,是为假死。
3荧光色素钠试验在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荧光色素钠归y 100mL)后半小时,如果见结膜黄染,说明血液循环存在。也可用回叽荧光色素钠点眼,结膜巩膜立即黄染,如为假死,2~smin后颜色吸收消退;如为真死,则虽经24h亦不褪色。
4.瞳孔变形试验压迫眼球,瞳孔随即变形。假死者当压力解除时瞳孔可恢复圆形,不能恢复圆形者为真死,此征象在死后数分钟即可出现。
5心电图检测心脏生物电反应真死者心电图呈一直线。此为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六)假死的处置
对于假死的人,应及时抢救,解脱假死状态,生命功能仍可逐渐恢复。当然,这种生命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完全的,也可能是暂时的,不久仍终结于死亡,尤其是我们所面对的!临终病人。救治方法可参照医学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方法,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有关药物的使用等,在此不予赘述。
第二篇:舒缓疗护、安宁疗护病情告知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舒缓疗护/安宁疗护病情告知书
1、病情介绍及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您患有
疾病,此疾病已在 医院明确诊断。目前,根据您的自身基础情况和安宁病人病情评估情况,以及当今科学技术和本院技术条件所限,建议您进行舒缓疗护。您也可以根据自身病情到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治疗,包括:各种手术、介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
2、治疗风险及对策:
医生将针对您身体具体情况制定舒缓疗护计划,舒缓疗护是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和心理及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的痛苦,它不对疾病进行积极治愈性的治疗,不以延长生存期为目的,主要是改善生活质量。
3、患者知情选择:
医生已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治疗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其他治疗方法,并且医生已向我解答关于此次治疗的相关问题。
我完全理解此次治疗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风险,并同意上述治疗方案。我同意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我并未得到治疗百分之百成功的许诺。
我理解根据我的病情,我可能出现上述所交代并发症以外的风险。我已如实向医生告知我的所有病情,如有隐瞒,一切后果自负。
4、医生陈述:我已经告知患者病情以及将要进行的治疗方案,可能存在其他的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患者关于此次治疗的相关问题。
患者签名:
日期:
患者家属签名:
日期:
医生签名:
日期:
第三篇:舒缓疗护入选标准
附件1:
社区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对象入选标准
当前居住在本辖区内的常住居民,具有上海户籍或上海居住证的晚期肿瘤患者,确定服务对象时应遵守“肿瘤、晚期、疼痛”的六字方针。
入选必备条件:
1、晚期肿瘤指原发肿瘤无切除或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局部复发患者;
2、肿瘤患者需提供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明确病理学诊断或明确影像学诊断,对骨转移患者需要有相应磁共振或CT诊断报告证实;
3、有服务需求,自愿,接受协议患者。入选优先条件:
4、KPS评分70分以下;
5、预计生存期三个月或以下;
6、确定癌性疼痛患者。附件2:
社区机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收治对象标准
一、首先进行KPS评分,在达到居家收治标准的基础上开展机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评分。
二、机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对象:
凡诊断明确且病情不断恶化,现代医学不能治愈,属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终末期,预期存活期小于6个月者:
(一)晚期终末期癌症临终病人;
(二)高龄(≧80岁)老衰临终者,4个以上重要器官持续衰竭,卧床1年以上的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临终病人;
(三)其他疾病失代偿期临终病人。
所提供服务的对象主要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其生存期为3个月之内。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房收治病人的标准
根据临终病人病情(生存期)评估单(见附),对病人进行评估,收治的标准为得分小于50分的病人。(得分小于50分,患者的生存期为1个月之内。)
此外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存期越短,更优先考虑收治。对于疼痛比较明显,自行口服止痛药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分数大于50分,也列入收治对象。
第四篇: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疼痛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舒缓疗护。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舒缓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而且对生命质量的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生活质量;疼痛舒缓;晚期癌症;舒缓疗护
晚期癌症是临床公认的不治之症,一旦确诊则意味着患者要“等待”死亡,而在这一期间,因大多数患者都有求生意识,当患者得知生存时间不长时,很容易出现害怕等心理,加之受疼痛影响,很容易扩大患者的负性心态,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基于此,为使患者在生命最后时段能安然、舒适度过,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舒缓疗护属于全面照顾型护理手段,通过防止、预测及对痛苦的处理,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予以优化。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癌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经给予舒缓疗护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2例,依照均等、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67.4±2.5)岁;病程l~3年,平均(1.2±0.4)年。参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43~77岁,平均(68.3±2.6)岁;病程l~3年,平均(1.3±0.3)年。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向患者的简单介绍晚期癌症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可通过改变态度、言语及行为等方式,拉近和患者间的距离,使其能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常规安抚、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舒缓疗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视,治疗过程中,需依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执行,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同时还要对症状缓解和身心照护的治疗予以加强,对患者的癌痛感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叮嘱患者家属要时常给予患者照护及关心,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与患者沟通时,告知其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它是不可抗拒的。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则意味着“等死”,因大多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很容易出现焦躁等心态,对此,护理人员需最大程度安抚、帮助患者,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如患者出现疼痛难忍情况,需即刻采取止痛药治疗,并对用药后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
评价标准:实施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生理机能与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显著。选择VRS(数字疼痛评分法)评定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情况,其中涵盖11点数字评分,剧痛为10分,无痛为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检验进行计数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后,两组精神健康与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与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情况相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l。
讨论
晚期癌症是临床无法治愈的疾病,伴随患者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的不断恶化,以及机体各项系统功能的降低,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一旦患者得知自身生命所剩时日不多,且受疼痛影响,则易使心态进一步恶化。对此,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有报告显示,对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医治的同时予以护理支持,能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对癌痛情况能有效抑制,使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压力得到最大程度降低,让患者安详度过最后时光。舒缓疗护属于特殊型护理,它集合了多?N方式,即心理、护理及医疗等,通过给予患者全方面照护,将人文关怀理念有效凸显出来,这样可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缓解患者病症疼痛。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癌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舒缓疗护的应用能使患者疼痛感减轻,生活质量提升。
总之,给予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而且对生命质量的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第五篇:关于做好2012年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2年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财政局、人保局、医保办、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
为提高晚期肿瘤患者临终生命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根据《2012年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沪府办发〔2012〕6号)文件精神,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居家和机构相结合的舒缓疗护服务,为切实做好市政府实事,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
通过落实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市各区县选择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按照规范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居家或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并对居家患者癌痛用药提供红十字人道救助,体现对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关怀,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二、项目具体内容和安排
(一)选择试点单位
全市17个区县各选取一个基础较好、有积极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试点单位,床位50张以上、第二冠名为老年护理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先考虑。初步规划2-3个病房10张床位作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床,开展病房和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具体名单见附件2)
(二)落实责任人和联络人
各区县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宣传动员,根据市政府实事项目工作要求,由区县政府分管区长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卫生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落实。卫生部门至少要有一名分管领导担任项目工作小组组长,同时明确项目联系人,加强协调和认真做好相关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实施进度,按时完成任务。(具体名单见附件3)
(三)落实人员和设施配备
按照《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基本标准(试行)》(另行下发),各试点单位进行必要的硬件改造和设施设备配置。设置10张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床,以及家属陪伴室、谈心室、关怀室、沐浴室等辅助设施,根据要求确定开展舒缓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
(四)开展岗位培训
制订服务规范,编制岗位培训大纲,分批次完成培训任务。首批计划培训100人,待其完成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取得由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五)设置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
对于达到《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基本标准(试行)》的,报经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审核批准,在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
(六)开展居家和住院相结合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
按照工作规范,试点期间为符合条件的肿瘤晚期患者提供适宜的居家或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对贫困肿瘤晚期患者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医保范围内的止痛药物自付部分予以人道救助,积极发挥家庭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开展陪护、人文关怀等各项服务。
三、经费及来源
(一)区县财政应按照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房设置要求,落实试点单位病房改建、设备和设施配置相关经费(含10张病床、病室、诊室、病人家属接待室、关怀室、沐浴室装修配件等);按照部门预算和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改革规定,统筹安排,落实居家及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房运行和相关工作经费;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实施方案,加强绩效考核,按照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二)开展市级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学习培训、动员、交流、宣传、督导、评估、调研等工作经费列入市卫生局部门预算,由市财政审核安排后按规定拨付。
(三)医保专项补贴
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相关项目如心理疏导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合理增加试点单位医保总额,进行专项补贴。
(四)社会募集
由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募集专项经费,对贫困肿瘤晚期患者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医保范围内的止痛药物自付部分予以人道救助。
由市慈善基金会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挥家庭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中作用的探索。
四、实施进度
(一)筹备阶段 2012年1月—3月 1、18家试点老年护理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学习和考察
2、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初步宣传,制作宣传片
3、研制工作规范,编制培训教材
4、各区县完成试点挑选和需求摸底
5、与相关委办局协调,落实项目经费
(二)启动阶段 2012年4月—6月
1、完成工作流程和准入标准、评估方案
2、召开市级动员大会
3、完成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教材印制和岗位培训
4、舒缓疗护病区改造,人员选派
5、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注册
6、启动评估项目,进行基线调查
(三)实施阶段 2012年7月—10月
1、试点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
2、试点工作质控、督导和调研
(四)总结阶段 2012年11月—12月
1、完成18个试点督查验收
2、试点情况调研和总结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各区县卫生局
主要职责:市卫生局制定全市实施方案,明确计划任务和实施进度,制订工作标准,组织全市性培训、质控、督导、验收和调研。结合实事项目积极探索社区医务社工队伍建设和服务方式。各区县卫生局负责本辖区试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市和区县相关部门:
市区财政局:按规定落实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房设置、运行和相关工作经费。
市区人保局:对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试点单位及其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人员的绩效工资分配予以倾斜,调动试点工作积极性。
市区医疗保险办公室: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相关项目如心理疏导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合理增加试点单位医保总额,进行专项补贴。
市区民政局: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服务上给予支持,对符合本市医疗救助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
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募集专项经费,对贫困肿瘤晚期患者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医保范围内的止痛药物自付部分予以人道救助。
市慈善基金会:提供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发挥家庭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中作用的探索。
六、区县实施进度安排
请各区县卫生局于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各区县实施方案,并报上海市卫生局基层处。
联系人:李水静;联系电话:22121657;邮箱:sseawen0618@126.com
附件:1.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组成员名单
2.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单位名单
3.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区县负责人与联系人名单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红十字会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上海市卫生局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附件1:
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组
成员名单
领导小组:
组长:瞿介明
副组长:赵伟星 沙忠飞 郑树忠 周剑萍 刘红炜
孙大红 姚凯
下设工作小组:
组长:刘红炜
副组长:杨颖华虞建明 李善国 张炜 金春林 滕桂香
张超 徐雄心 蔡淳 陆韬宏刘雄鹰 谢维
组员:李水静 刘颖 翁泽文赵靓 倪艳华 黄静琳 张志峰
陈雯 沈佩华 毛春芳 陈冬冬曹晓红 朱慧
专家组成员:彭靖陈强 施永兴 成文武 王斌 赵薇 郑莹
沈伟 金其林 王颖 附件2: 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单位名单
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程家桥红十字老年护理院)
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闸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
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陀区老年护理院)
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陀区长征老年护理院)
虹口区提篮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宝山区红十字护理院)
嘉定区新城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老年护理院)
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浦区徐泾镇老年护理院)
崇明县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崇明县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附件3:
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区县负责人与联系人名单
黄浦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程霄玉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金建敏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王英 医防科科长
徐汇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朱成钢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刘诗强 区卫生局局长
项目联系人 朱福 区卫生局副局长
静安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夏以群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陈俊峰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王晓栋 医政科科长
长宁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陈志奇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徐建康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郑涛 医管科科长
普陀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景莹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虞万晋 区卫生局副局长项目联系人王和国 普陀区老年护理院院长
闸北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鲍英菁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叶强 区卫生局局长
项目联系人 凌云 区卫生局副局长
虹口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李国华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张建敏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蒋松云 科长
杨浦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吴乾渝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陈风华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王颖丽 社管中心主任
闵行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杨德妹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程佳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孙瑛 医政科主任科员
宝山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陶夏芳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罗文杰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董晖 社卫事务中心主任
浦东新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谢毓敏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顾建钧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俞步青 医政处副处长
嘉定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李原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陆璇 区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谢岳林 医政科科长
金山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贾炜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张伟东 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候国权 社管中心副主任
松江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龙婉丽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刘淮虎 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杨宏仁 医政管理科科长
奉贤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钱雨晴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姚立军 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施卫兴 社管中心主任
青浦区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蔡忠 副区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饶斐文 卫生局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赵锦江 社区办主任
崇明县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王菁 副县长
项目工作小组组长 蔡志昌 副局长
项目联系人 张哲医 医政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