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科腹腔镜手术技巧与方法之分离
外科腹腔镜手术技巧与方法之分离
分离、结扎、缝合、止血是外科的四大基本技术,但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却截然不同。因此,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分离技术 【分类】 1.锐性分离
(1)锐性分离是指用剪刀、电手术、激光或超声刀的切割分离。锐性分离应遵循下面的原则:切割前应尽可能先闭合血管。
(2)切除的组织要充分暴露辨认,确保切割的组织在切割时全程均在直视下进行。
(3)采用结扎或止血夹的组织切割应保留足够长的残端以避免结扎或止血夹滑脱。
(4)分离粘连时应尽量靠近健康组织,注意不要损伤其下方的器官。
(5)保证重要脏器远离分离切割的区域。(6采用反牵引力暴露分离切割部位。2.钝性分离
钝性分离分为机械性钝性分离和水分离两种 水分离是靠灌洗液压起到无损伤分离组织的作用,灌洗液应采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使用前应加温至接近体温。使用低温溶液手术时间长时易引起病人体温下降。
水分离的技术是将灌洗吸引管的半尖锐的头端,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或剪开的小孔插人需分离的组织间,液体靠水压顺阻力最小的途径进入,无损伤地推开组织间隙。当分离界线显示出来后,再进行锐性分离或用灌洗器头端作钝性分离就比较容易和安全。机械性钝性分离是采用分离钳和剪刀的刀叶插入需分离的组织间,通过钳叶或刀叶张开的推进和牵引力达到组织分离,其原则包括:(1)重要结构不要施加不适当的牵引。
(2)不准备切割或切除的组织应采用无损伤钳,或钝性拨棒轻轻拉开或拨开。
(3)血管应在分离闭合后切割。(4)未辨认清楚的部位不要切割。【分离方法】 1.电刀分离
在微创外科手术中应用最广泛。大多数情况下用电钩分离。电凝钩有各种不同形状,其中L形钩或直角钩应用最多。电凝钩分离时应先在组织如腹膜和脏器包膜表面开一小口,钩子经此小口薄薄地钩起要分离的组织,确认为非重要结构后再接通电凝器,将钩起的组织按线条状切断。使用电凝钩时要注意勿使钩子刺破周围结构和肠管。也可用钩背而不是钩尖分离,电凝钩不是向上提,而是轻轻往下压来分开组织。注意切勿钩起大块组织或连续通电分离。因为单极电烧的击发点在通电区域内的最细处,钩起大块组织通电很可能会在重要的组织结构处发生电烧。在分离炎性水肿的病变脏器时,可用电铲边推边电烧,较为安全有效。电钩与电铲一般均有一个冲洗/吸引通道。可在电烧时打开阀门利用腹内高压排出烟雾,也可在电烧时冲洗手术野。2.撕剥分离
剥离是指夹住小部分的疏松组织将其从粘连器官上剥脱下来,有时可用电凝钩完成。与剥离相比,分离不需夹持和剥脱组织,只需将一把分离钳置于疏松组织面上,通过钳爪不断地张合,分开疏松组织后,即可产生一个间隙。组织分开的长度取决于钳爪张开的宽度。一般来说,张得太开的钳爪不易控制,引起的组织撕裂和出血比张得窄些的钳爪要更多些。某些时候,也可以采用闭合的抓持钳分离。
撕剥分离在妇科常用于分离附件周围粘连带。也用来撕剥一些疏松的粘连组织。对于血管相对较丰富的区域可接上电刀,先凝后撕,较之单纯的撕剥分离或电钩分离更为安全、实用、快捷。3.剪刀分离
一般分离可用长弯剪,精细的分离最好用尖头的微型剪,双向活动剪优于单向活动剪。使用剪刀分离应注意以下几点:(1)直视下闭合着剪刀插入手术野,直至靶器官。插入各种内镜手术器械特别是像剪刀类锐性分离器械,应在内镜直视下并参考体外解剖标志与冷光源打出的“航标灯”先向手术野上空推进,然后压下器械头端进入手术野内,接着前后左右微调即可安全快捷地抵达靶器官。
(2)先在浆膜层剪开一小的分离窗,然后闭合着剪刀插入,轻柔地张开,撑出一组织平面,原位闭合剪口。剪开两侧的浆膜,扩大分离平面并向纵深推进。
(3)如用单向活动剪,应将固定的剪刃插入要剪的组织下面,以活动的剪刀直视下剪切组织。
(4)由于电烧会使剪刀变钝,所以要节省着使用电烧。如确实需要应闭合着用剪背以低于200V的能量电烧。最好用电剪头去触有绝缘的分离钳,避免剪刀与组织直接接触电烧。(5)不用剪刀时应拔出穿刺套管,以免意外刺伤腹内脏器。4.钝性分离
在腹腔镜外科中,钝性分离法比锐性分离法更为重要。这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血引起的术野模糊。用一个5mm直径的活检钳夹住一块“花生米”剥离子,与转换套管一起插入11mm套管进入手术野。
这种顺组织层次钝性推剥的方法十分有效,可用来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完成分离后的“花生米”剥离子应先退至转换套管内然后一同拔出,避免其遗落在腹腔。此外,在剪刀分离出组织层次后,也可接着用钝头剪钝性推剥或用探棒、牵引用的钝头抓钳与冲/吸管进行分离。冲吸管在钝性剥离过程中还可以吸去或冲洗少量渗血,而不必更换器械。5.水流分离
采用高压喷射的水流作分离之用,是腹腔镜外科中钝性分离的另一种方法。高压水流可冲碎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脂肪,将疏松组织自较为坚韧的血管等结构上分离下来,而不会伤及这些坚韧的结构。
多用于分离那些包埋于丰富脂肪组织之中的组织结构,如盆腔淋巴结的清扫等。使用水流法分离血管比抓持钳钝性分离法更不易撕破血管。但水流分离时需使用特制的压力泵,以产生足够的水压来离断组织,所需的液体量很大。6.超声刀分离
此乃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技术在内镜外科中的拓展。因其不发生类似电刀的传导伤,不产生烟雾,对血管及重要器官的误伤少于电外科手术。7.激光分离
微创外科手术中较常使用的是接触型激光,因其方向性强,特别适用于一些准确性要求高的手术,如胸腔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等。但由于仍有损伤深部组织的危险,而且分离起来较电刀慢,加上使用人员要戴防护眼镜,需要额外经济投入等缺点,所以应用不很普遍。归纳起来,微创手术中的分离方式分为“冷”、“热”分离两大类。“冷”分离包括单纯的分离钳分离、剪刀、冲吸管、水流分离等;“热”分离包括电刀、超声刀、激光分离等。但在应用过程中有些分离工具具有双重功用,如分离钳、分离剪均可接电烧,电钩、电铲应用得当也可做推剥分离。
【分离原则】(1)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的情况下才能着手操作。(2)应清楚地辨认粘连层次,用抓钳钳夹牵拉粘连带以暴露分离界面。
(3)切割前必须辨认在粘连下面的组织结构或脏器。(4)横切必须与器官边缘平行。(5)多层粘连必须分离成单层。
薄膜样粘连可用锐性分离,广泛的薄膜样粘连必须沿着器官边缘和粘连远端附着点分离,并尽可能去除所有粘连组织。(7)横切可采用剪刀剪,也可采用电切割或激光切割。重要结构附近的分离操作用剪刀或超声刀较为安全,但如果应用电切割或激光切割则必须与重要脏器保持足够的距离。(9)用于分离的器械必须以正确的角度接近待分离的组织。(10)切割线上遇血管应在分离切割前先电凝或内凝 【分离技术】 1.大网膜粘连 大网膜粘连常影响手术器械到达手术部位和手术野的暴露。存在大网膜粘连的盆腔手术,必须先处理大网膜粘连。切断大网膜断前结扎网膜内血管。电凝法必须控制温度,避免大网膜血管组织碳化的术后出血并发症;超声剪是用于大网膜切割的最佳选择。超声剪切割属冷切割,大网膜切割面整齐,无脂肪溶解,其中血管闭塞完全。
2.肠曲粘连薄膜样粘连很少有血管,用剪刀分离,若有血管应先凝后剪。肠曲与盆腔脏器的粘连在分离前必须识别分离界线,在两个粘连结构之间先用剪刀作一小切口,然后用剪刀的刀叶以开张动作钝性分离粘连,也可用水分离法。肠曲与肠曲之间的粘连一般也是用剪刀和水分离法。因电能和激光均有热扩散损伤肠曲的可能,一般很少用于肠曲粘连的分离。若选用或必须使用电能或激光,则凝固及切割前应先用机械性分离或水分离法分出界线。
3.输卵管和卵巢的粘连输卵管和卵巢的粘连影响输卵管蠕动和其拾卵功能。分离粘连目的是要恢复这两个重要的内生殖器官结构的正常解剖关系。因电能、激光均会对十分脆弱娇嫩的输卵管伞部皱襞有不可逆的热损伤,导致其挛缩再粘连而影响其拾卵功能。
故对大多数脆弱组织的分离术,包括伞端粘连分离及输卵管卵巢分离术,采用腹腔镜显微剪刀的损伤最小。剪刀分离粘连要注意界线,分离术中不断用灌洗液冲洗手术创面检查出血点,以便精确止血。若冲洗液中见血液,应注意辨认出血来源。任何微小的出血均需给予止血。
第二篇:日语学习之方法技巧
日语学习之方法技巧
怎样才可以使自己对于日语的兴趣不会日渐消减呢?怎样才可以在繁忙中仍旧可以学习日语呢?
首先,作为一种语言,日语必然会发生听说写以及理解(即是译)的动作,而其中第一位的就是“说”和“听”(其中“理解”是自然的事情,在自学中不必单独分出),然后才是“写”。疯狂学习法不免枯燥,需要很强的学习意志,不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学习方法。如绕口令学习法,漫画学习法(报纸及杂志等),影视学习法,卡拉OK学习法(歌曲学习法),思维学习法等。
1.绕口令学习法
练习中国的绕口令对于练习日语发音很有好处。而且,绕口令本身就可以纠正一些人的发音不清等问题,多说多练自然会提高一个人说话的流利程度。
但是,我们练习绕口令,不要过度求快,应该着重于清晰,还要保持整个绕口令从始至终的音量高低尽量不要变化,要平,要直,要清楚,初练习者可以慢。这样做,尤其对于方言味浓厚者有好处,可以有效纠正及防止中国方言式的日语发音。
练习中国的绕口令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找一些日语的绕口令来练,效果会更好。
2.漫画学习法(报纸及杂志等)
书面教材的语言多带有书面用语的味道,却不是很适用于口语的学习。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动漫深受大家的喜爱。如果能看原版的动漫,对于日语学习将是极有裨益的。
日本的漫画用的是日本正在使用的日语,是真正的日语,是活的日语;而且内容一般很有趣,其中有大量的汉字(汉字旁边一般有注发音),水平不太高的人一样可以边猜边看。寓学于乐,读起来没有学习的辛苦,却好过学习的效果。
3.影视学习法
现在国内有很多日本的影视剧,一般都是日文发音中文字幕,而且很多都是日本影视的精品,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很多人都会在观看时自然的沉浸进去,容易入迷,根本没有学习的感觉,却能引起你学日语的兴趣,并达到学习日语的效果。
4.歌曲学习法
想不想唱日语歌呢?只要学会了假名就能唱日语歌。这么容易的事情难道不想试试么?
5.思维学习法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基础,也是思维表达的工具。
任何一个国家的小孩在学他的母语时都学得很好,很多人去国外学相应的语言学的也很好,为什么?因为客观环境强制他必须用这种语言表达其思维。久而久之,他就会形成用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习惯,达到学于应用之中的效果。
一般人没有这种条件,但我们也可以强制自己以日语思维,久而久之强制自己形成用日语思维的习惯。比如坚持听NHK新闻,强制自己用日语多说话。
第三篇:取名字的忌讳与技巧之取名的方法与技巧
取名的方法与技巧
万 献 初
取名,是给人一个社会代码,方便指称,也就是把所指称的人转换成为代用的社会符号,使之成为社会集体记忆的一种形式,然后通过联想功能把某个姓名与某个人对应起来,提高社会交际效力,扩大社会交际范围,整合个体力量而成为强大的社会力量。文化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而富于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社会文化要素的姓名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个体人的社会意识而言,儿童的自我意识普遍都很强,非常珍视自己的名字,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关爱。这是因为,名字是他们与社会接触的第一媒介,名字意义的好坏直接涉及他们的被关注度,由此影响到他们对人生的认识与评价,名字好而备受积极的关注,会给予他们充满阳光的自信心态,如果名字的意义不佳或有缺陷,就会因关注度的不佳而带给他们茫然若失的低迷感觉,对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有负面影响的。
取好的名字就会给被命名者一个好的心态,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良的名字总给人不良的心理暗示,伴随的是偏激、自卑、压抑、颓废等消极的人生态度。父母给孩子取名字,总是祈望他(她)一生平安、幸福吉祥、身健志坚、富于理想、努力进取、自强自立、崇德广业、为国栋梁等等。所以,佳名总是有美好而积极的意蕴和寄托的,言志、托意、寄兴、抒情、尚贤、寓理、祝福、祈愿、舒心、遣怀等等,都是佳名美好的蕴含。
由于人的名字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取名的方法也就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因素。
取名的方法很早就有人论及,《左传·桓公六年》“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命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这就是春秋时的五大取名方法与六条限制。
“取名五法”是“信、义、象、假、类”:以出生情况命名就是“信”,即以诚信报答上天的垂示,强调正统性,如鲁国的季友刚生下来时手掌纹象个“友”字,取名“友”。以品德命名就是“义”,即名实相应的“宜(谊)”,多以祥瑞之德为名,如周文王出生时有圣瑞显示,太王度其品德必将使周得以昌盛,故取名“昌”;隋初唐国公李渊的二儿子被一书生预言“必能济世安民”,遂取名“世民”。据出生时身体某特征与自然界某事物相像来命名就是“象”,据说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低而四周高,象其家乡的尼丘山之形,故取名“丘”。借万物之名来命名就是“假”,假、借古同义,如孔子之子名“鲤”是因有重要的人送鲤鱼就借以命名。用新生儿与父亲相关的内容来命名是“类”,如鲁庄公与其父桓公出生之日相同,就命名“同”。“取名六限”是不以“国、官、山川、隐疾、畜牲、器币”命名,如宋国为了武公名“司空”而废掉了司空的官名等,所以不可用特别重大的事物来作人的名字。
根据出生、美德、特征以及借万物来命名,直到今天还是行之有效的常用命名方法。而“中国(国)、主席(官)、泰山(山川)、脚疼(隐疾)、猪(畜牲)、纸钱(器币)”等,今天也多被禁忌作名字用的。可见“五法六限”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参考完颜绍元《中国姓名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等书和文章有关取名方法的章节,对海量的姓名素材作整理、归类、补充,本篇归纳出11种古今较常用的取名方法与技巧,列出以便今天的命名者参考使用。下列1-7种是基于立意选字的方法,8-11则是因字变通的技巧。
1、表德、纪德、仰贤等取名法
表德,就是《左传》申繻“取名五法”中以祥瑞美德为名的“义”法,通过起名的方式来表达对美好道德情操的向往和实行之意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记王昶强调谦逊美德,为家中子弟取名“默、静、深”等,并作文戒之曰:“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该类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恩、慧、聪、颖、贞、淑、洁、厚、敦、宽……”等表示传统美德的字,在当今取名用字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纪德,是取名以纪念有恩德之人。如东汉贾彪初任新息地方官,民众极其贫困,多溺婴不养,贾彪采取严格措施救下数以千计的婴儿,这些婴儿多以“贾”字取名以纪其德。《东观汉记》载廉范为蜀郡太守时施德政于民,“时生子皆以„廉‟为名者千数”。清人林宾日的儿子出生时,恰好德望甚高的巡抚徐嗣曾来访,遂取名“林则徐”以纪之。
仰贤,是通过取名表达对先哲前贤的仰慕和效法之情。如“孔宗尼、颜羡渊、周今旦、萧望何、张希良、李慕白、杜敬甫、王仰维”等,是在圣贤姓名中直接加仰慕字眼来表达仰慕之情。有的则是在自己姓氏后直接以所慕之名为名,如南朝何尚之三子皆以孔子弟子“偃(子游)、求(冉有)、点(曾皙)”为名。
2、卜筮、应兆、应象、应梦、应念等取名法
卜筮,《宋书·后废帝》“太宗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之卦为小字”(小字即名),故刘昱小名“慧震”,卜的该是震卦。茶圣陆羽本是唐开元间竟陵某寺和尚在河边拾得的弃婴,在寺庙中长大后逃出山门流落市井,因不知姓名,乃取《周易》自筮一卦为“蹇之渐”,系词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就以“陆”为氏,以“羽”为名,表字“鸿渐”。应兆,东晋名将桓豁攻打后秦,秦国君名苻坚,国中有民谣“谁谓尔坚石打破”,桓豁就用“石”为他的20个儿子命名,以应兆象,其中“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桓石生”等后来果然建功立业,见称于晋史。《红楼梦》中“宝玉、宝钗”也是为应生来含玉、钗之天兆而取的名字。
应象,古人认为婴儿出生时相貌、体态上的某些特征是上天垂象以示人的,故取名以应天垂之象。先秦的《左传》《国语》《庄子》《列子》等书有“黑背、黑肩、黑臀、黑肱、黑卵、重耳”等应象之名。还有如上述春秋时鲁国公子友出生时手纹象“友”字行就取名“友”,孔子出生时头顶中洼陷四边高而象家乡小丘“尼丘”形,就取名“丘”等,也是应象的一种。
应梦,古来为应父母所梦而取名的例子很多,新旧《唐书》都载李白降生时,其母梦长庚入怀,故取名“白”而字“太白”,太白即金星,又叫明星,黎明东现叫启明,黄昏西现叫长庚,因仰慕李白者多,后人直名“太白、启明、长庚、金星、明星”者很多。陆游母亲分娩前梦见北宋词人秦少游,遂取名“游”。据说岳飞出生前母亲梦见大鹏飞来,遂取名“飞”字“鹏举”。文天祥出生前其祖父梦见一小儿驾紫云冉冉而下,故取名“天祥”以应梦。
应念,即应出生时长辈的感念而取名。如春秋时晋穆侯伐条国无功而反,适逢夫人生子,便取名“仇”以应将报仇之心。东汉贾逵晚年才得夫人临盆生子,慨叹“后有充闾之庆”,遂取名“贾充”。
3、以星象、五行等命名之法
以星宿为名,主要是以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和黄道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等直接作取名用字,较为雅致且有较高的文化蕴含。清徐珂《清稗类抄》载:“光绪中叶,鄂人有张翼轸者”,是直接以星宿命名中的嘉名,鄂属古楚地,楚国分野正是翼轸,又连姓取名刚好是南方朱雀后三宿“张、翼、轸”,堪称奇绝。
依五行命名,传统星相论者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五行”,认为五行相生相克,取名时应该注意。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从字形结构上能够大致划分出五行用字的范围,如从“木、艹”等偏旁的植物类字归木类,从“灬(火)、光、日”等偏旁的生火发光发热类字归火类,从“土、山、石、王(斜玉)”等偏旁的土石类字归土类,从“金”偏旁的金属类字归金类,从“氵(水)、雨、鱼”等偏旁的雨水类字归水类。十个数字配五行,“
一、六”属水、“
二、七”属火、“
三、八”属木、“
四、九”属金、“
五、十”属土。从季节时间上分,一年四季是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十天干与五行、方位、阴阳、四季相配,“甲、乙”属东方木配春季,甲阳乙阴;“丙、丁”属南方火配夏季,丙阳丁阴;“戊、己”属中央土配四季,戊阳己阴;“庚、辛”属西方金配秋季,庚阳辛阴;“壬、癸”属北方水配冬季,壬阳癸阴。十二地支与五行等诸项相配:十二地支分“阳”支六“子、寅、辰、午、申、戌”与“阴”支六“丑、卯、辰、巳、未、酉、亥”;十二地支与生肖年相配,子属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地支依次与阴历(夏历)十二个月相配,子正月、丑二月、寅三月、卯四月、辰五月、巳六月、午七月、未八月、申九月、酉十月、戌冬月、亥腊月;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一天24小时,1时辰等于2小时)相配,子23点至1点、丑1-
3、寅3-
5、卯5-
7、辰7-
9、巳9-
11、午11-
13、未13-
15、申15-
17、酉17-
19、戌19-
21、亥21-23;十二地支与方位相配,寅卯属东方、巳午属南方、申酉属西方、亥子属北方,辰戌丑未属四方;十二地支与四季相配,寅卯辰配春,巳午未配夏,申酉戌配秋,亥子丑配冬;十二地支与五行相配,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同属土。
阴阳五行本来只是古人天文、历法、象数之学中的系列对应性代号,有其规约性和系统性,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后来被算命先生们神秘化、复杂化了。一般人取名时,弄不懂也没有必要过多去考虑星相问题,那会陷入迷途而难以自拔的。当然,也可以适度注意照顾这类形成定势的传统观念,不然会因别人的批评而形成心理压力。比如按照阴历出生的“年(生肖)、月、日、时”推算你所占五行的状况,如果“金木水火土”五种有缺,可以不用五行类字形取名,也可以用所缺的字形来作命名用字,即“缺什么补什么”。如有直接取名“金克木、金生、木生、水生、火生、土生”的,容易理解。有取名“水金、火金、闰土、得水、加木”的,就是不同的补五行之缺,如“加木”是五行缺一(木)的,“水金”是五行缺二(水、金)的。又如五行缺水缺火,还可取“烁渊、炎飚、江焘、浩淼”这样含“水、火”偏旁的字来补充,余可类推。
前人依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取名,更多是在家族相延续的辈分之间来体现的。如韩愈《王屋县尉毕坰墓志》载:毕坰父炕(火)生坰(土),坰生四字名镐、鐶、銶、锐(金),为火生土,土生金。宋代秦桧之字名熺(火),孙名埙、堪(土),曾孙名鉅(金),元孙名浚(水);朱熹父朱松(木)生熹(火),熹之子名塾、埜、在(土),孙名鉅、钧、鉴、铎、铨(金),曾孙名渊、洽、潜、济、浚、澄(水),都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明太祖朱元璋子孙繁众,太祖虑名字重复,就为太子及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备二十世之用,《明史·诸王世表》载:“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依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如周王府朱瑢为太祖嫡五子,所拟世系二十字为“有子同安睦、勤朝字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故朱瑢之子双名为“有爝、有烜”等,孙双名为“子埅、子场”等,曾孙双名为“同镳、同”等,所以朱元璋的世孙被封王者1170多人,延续了11代,没有一个双名是重复的。所以,朱元璋是第一个注意用“字辈+五行”的方法解决重名问题的人,后来各姓宗族先定“字辈(派)”后加字成为双名,就是这种方法的延展。
今人已经很难理清这样复杂的星象、五行命名组合关系了,且一般只生一个孩子,也不需要如此复杂的命名谱系。但需要照顾一下的是传统五行意识,譬如父亲的名字含“火”,儿子的名字最好含“土”,不含五行也行,但碰巧或无意含“木”就不对了,有“犯上”之嫌,被知者看破说破就不美。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命名不当而产生心理负担。
4、借物、冀望、言志等命名法
借物,假借万物之名为名字,就是《左传》“取名五法”中的“象”法,也是今人命名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此法古如《孔子家语》:“伯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赐孔子,荣君之貺,故名鲤字伯鱼”,孔子的大儿子出生,国君送来鲤鱼,孔子以之为荣耀,就借物为儿子取名鲤,因是老大,故字伯鱼。《西京杂记》卷四:“卫将军青生子,或有献騧马者,乃命其子曰騧,字叔马”,卫青也是借客人送的马来给自己刚出生的三儿子命名。
冀望,是父辈通过取名来寄托对孩子的种种希望,如“承嗣、隆基、继业、传家、旺财;光宗、耀祖、显嗣、兴族;延寿、去病、达生、舒畅”等等。冀望的内容很多很广,比如希望“吉祥如意”就是古今常用的取名冀望意向之一,据统计,《宋史》“列传”中含“吉”字者众多,有“袁逢吉、孙逢吉、梁从吉、张从吉、奕崇吉、冯吉、张维吉、曾昭吉、石保吉、薛准吉”等。
言志,是通过命名来寄予孩子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如“安邦、定国、广汉、兴霸、泽民、康家、振军、大志、伟业、图强、鹏举、壮飞”等,很多见,不必大量列举。
冀望、言志也都是今人最常用的取名方法,单字名也可,二字名意蕴更佳。
5、以时间、地点取名之法
时间,依据出生的年份、季节、月令、日期、时辰等取名。如秦始皇正月元日(初一)生,正、政古义通,故取名“政”。《红楼梦》中贾政的大女儿正月初一生,取名“元春”,三个妹妹也随她用“春”字为名。作家老舍姓舒,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生,正是立春第一天,取名“庆春”。唐代兰陵主簿杨遗直四个儿子正好出生在四个季节,依次取名“发、假、收、严”以含四季的时令义,“春发、秋收、严冬”义较显明,“夏-假”见《释名·释天》“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生于不好的时间则设法取相关的名字来消灾,如东汉服虔《风俗通义》谓“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南朝宋代王家五月五日生子,便取名“王镇恶”以消之。不过,太常见的时间命名容易重名,如“国庆、新春、春生、秋生(声)、冬梅”等重名率极高,不要随便取这类名字。
地点,根据出生地点取名的也多见。古人如南朝梁代张稷的夫人在其夫赴任途中的嵊亭分娩生子,就取名“张嵊”。今人如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其地大渡河古名沫水,雅砻江古名若水,遂合而名“沫若”。今较多见的是用父母籍贯地命名或组合命名,如“京生、沪扬、鲁生、汉生;粤汉、京沪、鲁豫、鲁湘、湘鄂、粤闽”等,也容易重名,不可多用。
6、袭用古人、前人名字之法
司马相如少名犬子,因仰慕战国赵相蔺相如而取大名相如。战国有司马食其、汉初有郦食其和审食其、后来又有赵食其。春秋有韩无极(公族穆子)、晋有王无忌(字公寿)、唐有赵无忌和长孙无极、今人柳亚子和蔡元培之子都名无忌。近人章炳麟仰慕明末遗老顾炎武(初名绛),曾改名章绛,号太炎。完全袭用古人名会显得呆滞,可以变通,即在所仰慕的先贤姓名间加仰慕类字眼,如孔宗尼、颜羡渊、李慕白等。
有袭用前人姓氏为名者,《晋书·桓温传》谓桓温生后得太原温峤称赞,遂名之曰“温”。《元史·叶李传》载杭州李姓人名李,字太白,名、字合成“李太白”,较为巧妙。
据研究者统计,《左传》有人名4千多个,不重复的用字在3千左右,用否定词“无、不、弗、毋”作取名用字的数量不少,“臣、鉏、夷、嘉、克、忌、师、偃、朝、成、生、黑”等100来字占总用量的35%。且可以看到,楚国人取名爱用“罢”字,吴越人爱用“句”字,晋人爱用“谷”字,鲁人爱用“纥”字等。说明一定的时代,一定的地域,取名用字会呈现一定的特点和偏好,可见袭用前人已有名字的取名方法在古代较为常用。
据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统计,五代至宋初“以彦名的大小人物见于史册者约145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晋、宋间人命名,往往数世同用之字,而惟王氏为独多。人皆知王羲之、献之、靖之、悦之四世以之字命名,不知有六世相同者,如王廙之、胡之、茂之、裕之、瓒之、秀之,及彪之、临之、纳之、准之、舆之、进之,其名皆载史册。”道教的“五斗米道”在魏晋勃兴,“之”字一度成为五斗米道的标帜,魏晋六朝的显族代代相承用“之”字命名,打上很深的尚玄崇道的时代烙印。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五代多以彦为名”条统计唐末至宋初正史中人名含“彦”字者多至 147 人:“统计五代至宋时,名彦章者七人,彦超者十一人,彦威者七人,彦卿者七人,彦进者四人,彦温、彦韬者各三人。竞相仿效。各以彦为名。„„彦本美名,故人多以之为名,然未有如五代时之多者,„„亦一时风尚也”。
有时用某种独到的方式持续形成一种特有的取名风格,也是一种雅致,但只袭用而不知多方化用,就会形成过高的重名率。因而,袭用、承用也属于应当慎用的命名法。
7、化用典故的命名法
化用典故,即从古代的诗文词章所凝聚下来的成语典故中选字取意变化而成名字。如元代经学家“熊朋来”,是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一语化用而成。明末的“钱谦益”,从古训“满受损,谦受益”化用而来。美学家“王朝闻”本名王昭文,取《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化用改名“朝闻”。“朱自清”原名朱自华,报考北大本科时,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改名“自清”。目录学家“余嘉锡”,典出《楚辞·离骚》“肇锡余以嘉名”,且连姓取名。“梅兰芳”字“婉华”,名出《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字出“余既滋兰之九婉兮”。“戴望舒”原名“朝宗”,取《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诗意,改名“望舒”。“方志敏”名出《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于省吾”名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王若飞”名出《木兰辞》“关山度若飞”。等等。
化用成语为姓名,古今有较多成功的例子,连姓取名的如“金石开”化用“金石为开”,“马识途”化用“老马识途”,“周而复”化用“周而复始”,“方未艾”化用“方兴未艾”,“华而实”化用“华而不实”;不连姓的如“易了然”化用“一目了然”,“向不凡”化用“不同凡响”,“王任重”化用“任重道远”,“刘海粟”化用“沧海一粟”,“于立群”化用“鹤立鸡群”,“黄火青”化用“炉火纯青”等。
化用,可以有多方技巧,比如“破”就是一巧,若取名“吴情”就与“无情”谐音而不雅,加一字破之成“吴含情”就化用了成语“脉脉含情”,再改一同音字成“吴含晴”,就显得意境更佳更雅。此类巧名古今甚多,文化蕴含最浓,最显精雅别致,是读书人喜爱的命名法。中华文化五千年绵绵不绝,成语典故浩如烟海,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故此法应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雅致命名法,值得大大推广。
8、连姓取名表达完整意思的命名法
郑逸梅(1895-1992)《艺林散叶续编》记:“取名而与姓连系者,如白云、黄河、胡蝶、乔木、田汉、洪荒、汪洋、王者香、王佐才、王谢燕、关山月、梅兰芳、黑白龙、金粟香、凌万顷、吴江冷、戴天仇、李成蹊、何其愚、蔡大龟、江梦花、钱万寿、黄菊迟、戚饭牛”。这类姓名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贯通的意思或典故,取名方法巧妙而意味深长,是文化意味较浓的雅致取名法。上引姓名大多容易明白,有拐弯多一点的需要略加说明,如“王谢燕”取“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诗意,“金粟香”取“金粟香生清磬远,芙蓉锦抹秋江上”词意;“蔡大龟”出《论语、公冶长》“臧文仲居蔡”朱熹注“蔡,大龟也”,高诱注《淮南子·说山训》“大蔡,元龟之所出地名,因名其龟为大蔡”。又如“何其芳、何许人、易水寒、白如雪、马如龙、凌云志、罗衣轻、云霞蔚”等,都较为巧妙。
这类雅名古今还有很多,如唐“孟浩然”取孟子“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语,今台湾诗人“郑愁予”取辛弃疾“向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意(“余、予”古都表第一人称“我”,“郑”谐音“正”),再如“黄河清”出“黄河清,圣人生”的古谚语,“张问行”出《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语等。这些名字语感流畅而意义完整,颇有文化底蕴,算得上雅名。
还有重姓为名者,使姓名用字在形式上取得一致。萧遥天在《中国人名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中说他一个女友的父亲姓俞叫“俞俞俞”,母亲姓苏叫“苏苏苏”。明代有以姓为名者姓沈叫“沈沈”(著有《酒概》),清徐珂《清稗类抄》记吴江人姓叶叫“叶叶”,光绪中有姓孙叫“孙孙”者因人嘲笑“孙子之孙乃玄孙”而改叫“孙逊”,再有前述叫“乐乐乐”的。“俞俞俞、苏苏苏、沈沈沈、孙孙孙、乐乐乐”,姓名相连相应,别致倒也别致,只是一般人都不知如何念才好,容易造成混乱,这类别致姓名还是以慎用为宜。
9、拆字、增字、减字命名法
拆字,拆开姓、名的字形再组合,使姓名二
(三)字在字形体结构上有观感的直接联系。此法古已有之,如远古有“伊尹”,宋人有“陈东”,清人有“阮元”等,以姓字的谐声偏旁做名字。采诗《起名有学问》(盲文出版社2003)收列此类名字较多,选一些,也添补一些,供喜欢用此法取名者参考。
拆姓字取其部分为名的,如“舒舍予、李木子、张长弓、许言午、杨木易、雷雨田、冯二马、江水工”等。有只拆用姓字表意偏旁为名的,如“李木、谭言、张长、张弓”等。有更复杂一些的,如“董千里”拆下半“重”为“千里”,而“曹禺”则是由其本姓“萬”字拆为“艹禺”再音变为“曹禺”的。
在姓字的形体上加减笔画、偏旁为名的,如“万方、于吁、王玉、王汪、李季、吴昊、栗粟;车轩、谷峪、孙逊、林彬、皇煌、黄磺、郭廓;刘刈、季李、童里、董重;何可、沈冘、翁羽”等。《镜花缘》中“王主、王玉、王
三、王丰、王
五、王壬、王毛、王金”八兄弟名字,就是增、减笔画取名的典型例子。
姓名共用偏旁的,如“高亨、何仁、张弛、江河、沈海、赵越、崔嵬、谭谈;吕品、石磊、牛犇、林木、林森;何荷、聂耳、赫赤、翁翼”等。有些拆分较复杂,如为报父仇而刺死大军阀孙传芳的女杰施剑翘生二子,一名“佥刃”(剑亦作劎),一名“羽尧”,乃拆并其名“剑翘”的偏旁而得。又如作家叶兆言,母亲姓“姚”而父亲名“至诚”,由“姚、诚”各拆半字成“兆言”。
这些都是带有文字游戏意味的取名法,选择合适字形的限制很大,能产性低,构思精巧也不失为佳名,但生成佳名的几率不是很高,多数易犯重复呆滞的毛病,故不可多用。
10、合姓与四字命名法
复姓加二字名,就形成区别性好而重名率低的四字名。古时复姓本来很多,后来逐渐减少。据汪泽树《姓氏·名号·别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统计:东汉末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收录姓氏500个,其中有复姓160多个,占33%;到北宋《百家姓》(编者佚名)所收500多个姓氏中,复姓只有60个,占12%;今天汉族常用姓氏3000多个,复姓只有250个,仅占8.1%。这是古复姓分化、简化为单姓的结果,如“司马”分化为“司、马”两姓、“孟孙”分化为“孟、孙”两姓、“左丘”分化为“左、丘”两姓、“谷梁”分化为“谷、梁”两姓;“咸丘”简化为“丘”姓、“可单”简化为“单”姓、“卢蒲”简化为“卢”姓、“东郭”简化为“郭”姓、“赫连”简化为“赫”姓、“钟离”简化为“钟”姓等。如今,要多取四字名而减少重名率,扩展单姓为新的复姓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合姓,即合父母姓氏为双姓。四字名,即连姓带名共用四字。传统的复姓(双姓)可以加一字名为三字姓名,如“诸葛亮”,也可加二字名为四字姓名,如“司马相如”等。传统姓氏中的复姓今仍有少数保留下来,今通用的蒙学课本《百家姓》中就列了59个,较耳熟的如“上官、司马、司徒、司空、夏侯、尉迟、诸葛、端木、欧阳、皇甫、慕容、百里、东方、东郭、闾丘、公孙、长孙、令狐、巫马”等还在使用,这些复姓古今已有的四字名既雅致又顺口易记,说明四字名是优化的命名法。
中国人口众多,重名率高的问题越来越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取四字名是解决高重名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由十多年的姓名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四字名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大,这是一个好现象。从排列组合上看,如果用3000常用字(3500常用字除去不雅的)来组合四字名,3000×2999×2998×2997,约有8万亿个不同组合,选择余地巨大,哪怕只有小一半的新生中国人取四字名,重名率问题就可望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参考张述任《起名—姓名设计学》(新华出版社2006)等有关四字名的设计,经广泛的观察、收集、分析、综合,可选用来取四字名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在复姓后加二字名、合父母单姓再加二字名。在复姓后加二字名,古今自然如此,佳名甚多,不赘述。合父母单姓再加二字名的四字取名方法好处很多,独生子女兼用父姓、母姓,传递了双方的姓氏,合乎传统文化“传宗接代”的思想,增进婚姻关系多方的和谐,字数(四音节)加长就充分拓展了托名寄愿的空间,既可新颖独特地表达深远的含蕴,又可极大程度地避免重名。象“郑张尚方、冯陈素珍、赵钱方奇、杨林佳树、刘向远方”等,都是美雅动听的“父姓+母姓+二字名”的好名字。这类四字名变通创新的方法有很多,如:“东方文心”,为“父复姓东方+母单姓文+单字名”。“陈恩凯明”,为“父姓陈+二字名+母姓明”;“梅艳李香”,为“父姓梅+名+母姓李+名”。“唐诗悠然”,为“父姓唐+母姓史(谐音诗)+二字名”;等等。
在单姓(父姓或母姓)后加三字名。其中的变化很多,可以姓为一个单位而名(三字)为另一单位,如:“宋水清清”,为“姓宋+名水清清”;“徐徐清风”,为“姓徐+重复徐字+名清风”;“张思聪敏”,为“姓张+名思聪敏”。把姓的含义与名贯穿起来,如“马到成功”,为“姓马,马到+成功”(用成语);“文心悦然”,为“姓文,文心+悦然”;“秦汉双英”,为“姓秦,秦汉+双英”;“王家秋铃”,为“父姓王+家族 +名秋+母名铃”。在姓与双名中加虚词衬字,如:“童唯秀姑”,为“姓童+衬字唯+名秀姑”;“叶乃知秋”,为“姓叶+衬字乃+名知秋”(成语:一叶知秋)。姓以谐音含义与名贯通,如“刘水清明”,为“姓刘,流(刘)水+清明”;“毛午秋歌”,为“姓毛,茅屋(毛午)+秋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章先泽后”,为“姓章+先 +名泽后”(谐音:业彰先祖,恩泽后人)等等。
变通前辈的姓名。如四川成都有茶艺表演家叫“金刚石”,生了对龙凤胎,男孩取四字名“金刚小石”,女孩名“金刚玉石”,从小双双学茶艺,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旅游形象大使。这与“仰贤法”在所慕先贤名字中加“慕、羡、仰、思、敬、宗、希、望”等,是一样的,也与“六龄童、小六龄童、六小龄童”的艺名代代相传是同一个道理,化用的技巧颇佳。
四字名拓展空间非常大,创新变化的思路可以有无数种,虽然只比二字姓名多两个字,但它的变数是几何级增长的。上面只是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可以类推,可以生发出更多新奇典雅的想象,可以说它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可供驰骋拓新。
有人担心,取四字名会有仿照日本名字之嫌,会让国人不快。日本的姓氏成十万之多,以山川地点为最多见,而名字量少而重复多。中国的姓氏与日本大相径庭,五千年文化可供取名的素材浩如烟海,只要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切入,取出来的就一定不会象日本名字,上列众多四字名一听就是“中国制造”,一点都不像日本名字。大众文化心理是不可强违的,一定不要仿效日本的取名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雅名在所即是,用不着躁心旁骛。
11、吸收化用欧美元素的命名法
我们不主张模仿日本名字,但建议吸收一些欧美的命名元素。现代社会强调“全球一体化”,中国的日益强大,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生活,外国人很乐意取中国名字。那么,新一代中国人取上一些洋化的名字,应该是可以的,既降低了重名率,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利于与国际接轨,出国可以直接写成欧美文字的姓名,在国内用时仍然是汉字,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呢。但吸收欧美命名元素应把握好尺度,重在化用而不单纯模仿。
有些化用西洋命名元素的佳名是较为巧妙的,如蒋介石的笔杆子“陈布雷”之名源于英文,李敖在《蒋介石研究》中说他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在浙江高等学校读书时,同学因他脸蛋胖嘟嘟的,戏呼他“面包孩儿”,由英文Bread译音为步雷,后出洋留学改为布雷成为正名。唐德刚《胡适杂记》说,胡适为其独生女取名“素菲”,即Sophia,本是陈衡哲女士的英文名,胡适留美期间与陈衡哲曾有过一段特殊的感情,故用心良苦地为女儿取这个洋名以纪念旧情。张爱玲小名张煐,母亲觉得念起来不响亮,入学时从英文Eileen中译出一个名字来,就成了“爱玲”。
化用英文命名元素,可以取出既照顾汉人姓氏又可直译为英文的好名字来,如“马丽莎、马礼逊、马吉尔、白梅拉、肖安妮、莫海伦、艾诗雅、艾菲儿、夏威夷、朱莉安、史蒂文、丁洁丽、丁保罗、万福特、林切尔、梅兰妮、胡罗拉、罗伯特、戴维诗、金高登、欧德瑞、柯利亚、何兰特、沙曼逊、汪尔德、王布朗、王加斯、刘亚历、刘乔治、李蒙特、李洛佳、张密西、肖乌兰、孟哥伦、周多吉、纪因斯、韩尼斯”等三字名都很不错,熟悉英美文化的人很容易由此类推化用出更多更好的佳名来。而象“普鲁登斯、贾拉尔德、史蒂芬妮、安琪丽卡”等四字名,就显得过火了一些。好在汉语自身四字名资源极为丰富,可以不用该类译音味过浓的四字名。
利用欧美元素取洋化一些的名字,利于出国直接写成外文,但要注意与西方文化的接轨,可能中文名字的含义很好,译写为西文,就范了文化忌讳。如女学生中文名“蝶”是雅的,用汉语拼音写成是“Die”,英文词义是“死”,当然很犯忌讳。同类的很多,如常用作男性名的“列”字拼音是“Lie”,英语词义是“谎言”,不能用。“鹤”的拼音是“He”,英语是“他”;“佘、舍”的拼音是“She”,英语是“她”;“友、由、幽、攸”的拼音是“You”,英语是“你”,用人称代词“他、她、你”作名字,指称极易混乱,哪个民族都会不用的。
此外,叠字命名法(包括双声、叠韵法),将在“姓名的韵律”一节中讨论。还有生肖法(依出生的十二生肖取名)、顺序法(按一、二、三……顺序命名)、体重法(按新生儿体重的斤两命名)、随缘法(翻字典碰字、抓阄定字)、名人高人赐名法等,可列出很多种,简单易用,但可用面不很宽,故不专门展开讨论。
第四篇:纪检监察公文写作与范例之方法技巧
纪检监察公文写作与范例之方法技巧-避免歧义的方法要点
作者:bondeit | 来源:本站整理 | 日期:2009-05-12 15:04 | 点击
歧义是指语言有两歧或多歧意义,可同时形式两种或多种可能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比如,“我还要学习文件”这句话,就有三种理解:一是我们打算学习一下文件;一是我们索要供学习的文件;三是我们应当学习一下文件。
对于自然语言而言,歧义本是一种正常现象,难以简单地说好与不好,更不能一概视为语病,全面禁绝。在一些文体中歧义甚至被作者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如在相声作品中,歧义就常被用来制造包袱。一些日常口语交际、书面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格,如“双关”之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视作在积极地应用“歧义”。但我们不得不指出的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歧义现象确实有害。这在主要用于事务处理的应用文件中,特别是公文中,其危害的程度尤深。
公文的语言是一种非常讲究精确性的语言,因为公文的使用目的就是要使对方接受作者的影响,而且是对方行为的强制性影响。要使这种影响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使意思的表达高度精确。每一个词,特别是每一个句子必须保持意思的惟一性,以避免对方“见仁见智”按各自的理解而不是作者的意图去行事。
从这样的意义上,歧义对公文当然就是百分之百的有害。能对这一点提供证明的实际例证举不胜举。在日常生活中,公文中的歧义不但给人们带来麻烦,诸如在保险合同中将保险范围:“包括家用电器、床具、卧具等各种生活资料”;在政策规范中将惩罚规定写作:“我们要严厉打击少数犯罪分子”等带歧义的表态,就经常把公文作者“等”到被动局面中,甚至“等”到自己的利益白白遭受损失的境地;经常使公文作者的真实意图令人费解,甚至使作者尴尬地被理解为:“严厉打击少数,对多数则..”
歧义对公文是有害的,是撰写者所不需要但又往往无意之中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公文中的歧义呢?其实,克服歧义的方法并不复杂,有针对性地对句子成分予以调整,创造必要的语言环境等做法都十分有效。而这其中,困难的和起关键作用的是要能发现歧义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了解歧义的发生规律,对歧义保持警惕。
一般情况下,当公文中出现选词不当,词序失当,滥用省略,略用数量词,语句中有词性不明的成分,语言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不明,语调附加的语义不能被准确读出,忽略对含义不确定的词、词组的有效限定修饰,错用标点符号,滥用修辞格等现象时,都会形成歧义。
一、选词不当,造成对概念的曲解而引起歧义
与歧义出现有关的选词不当,主要表现用在滥用方言词、口语词和土俗俚语,使用不规范的简称,误用褒贬词语等。
我国的当代公文在文体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即白话文)作为标准和符号系统,除极特殊情况外,禁绝使用未列入普通话规范的方言词、口语和土俗俚语。如果我们在撰写公文时不懂得,或者不尊重这一规律,滥用这些词语,就经常因此而使公文出现歧义。因为这些词语不仅应用范围窄,词义不为多数人所理解,而且往往与普通话中的规范词有差异。如长沙话中的“蚊子”还兼指“苍蝇”在内;吴、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中的“脚”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腿”;口语词中的“咬耳朵”,除了有普通话书面词语中的真切地用嘴咬住耳朵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表示窃窃私语。如果我们在公文中随意使用这类词语,当然难以避免使阅文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作者的本意被一部分人歧解甚至是曲解。
不规范简称给公文带来的歧义主要源于这些简称词本身在脱离语境和精确背景资料情况下的高度不确定性。“南大”则需要在更精确交代背景的情况下才能被界定清楚是指“南京大学”还是“南开大学”。不规范简称给公文造成的歧义,往往不仅仅是出点笑话,如果用“国家人事部”去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在法律意义上,公文作者对其所作的有关意思表示就会是无效的,因为在法律上不存在这样一个“部”,谁也不能、不需要用这样的名义去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
公文中错误地选用了褒义词或贬义词也会造成歧义。公文中使用带褒贬色彩的词语是为了更鲜明、简洁地表达作者的立场,如果出现误用,会使阅文者难以准确理解作者的真正立场。如“小王革新了工作方法,许多人知
次 道后纷纷效尤”一句,“革新”与“效尤”一褒一贬,阅文者对作者的态度的理解,就既可以看做肯定,也可以看做是否定。而作者的真实态度很可能是肯定,或者是否定,甚至是目前不必、不能置可否的中性态度。这种歧义带来的当然往往是相应的错误行为。
二、语序不当,造成被限定说明的对象不明而引起歧义
语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语序不当,特别是在有多项定语存在的语句中不恰当地排列了语序,常常会有歧义产生。请见以下例句: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几个技术革新小组的代表。
这里,定语“几个”的位置不当造成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就座有若干个小组代表,也可理解成就座的是一个小组的几个代表。
三、语句中个别的词性不明,也会引起歧义
请见下面的例句:
作者分析了A企业集团和" 企业集团在各个时期进行竞争时,所采取竞争策略的特点。
在这里,由于“和”字的词性究竟是连词还是介词很难分辩,因此语句就同时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如果作连词用,其句义就是作者分析了A、B 两个企业集团双方的竞争策略特点;而如果作介词用,则句义为作者分析了!企业集团的竞争策略特点。
四、忽略对含义不确定的词或词组的限定修饰而引起歧义
自然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或词组的含义是非确定性的,但在公文语句中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对它们加以限定或说明,就很容易因此而出现歧义。如在公文中常常因界定事物不同性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需要使用“以上”、“以下”、“以内”之类的词语。实际上,这类词语的含义就很不确定,处理上不讲究,就会出歧义,而且往往是关系是非界限、政策界限的歧义。这些歧视义主要出自人们对“以上”、“以下”、“以内’,是否包含本数在内的理解不一。请见下面例句:
参加工作15年以上的职工一年可享受10天以下的带薪旅游假。
对这一规定,至少两处不确定,执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因此有纠纷:15年以上是否包括15年?10天以下是否把10天也包含在内?
了解上述现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会有第九十九条的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五、滥用省略,造成语句成分残缺而引起歧义
语言运用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省略确实可使语句简洁明快,但如果超过必要限度,滥用省略就会走向反面,成为语病并可能因此而形成歧义。与歧义有关的不恰当省略主要是:
1、省略必要的虚词。请见例句:
经研究,县政府同意**乡政府报告。
这里,“报告”前的助词“的”被略去后,句义至少有两个:一是同意**乡的那份报告;一是同意** 乡做出报告。
2、省略必要的虚词。请见例句:
受托单位误期,委托单位罚款。
这里,因为省略了表示复句内部关系的关联词语,句义既可以理解为因为误期,所以罚款;也可以理解为如果误期,就要罚款。而这种差别会给文件发行结果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
3、省略必要的主语、宾语。请见例句:
局里调拨给市纺织工业总公司一台小型计算机,又拨给了精纺分公司。
这里,由于主词或宾语的残缺,使句义至少有三种:局里拨给总公司一台,总公司又转而拨给予了分公司;局里拨给予总公司、分公司各一台;局里拨给总公司一台,又调回拨给了分公司。
4、盲目套用口语中的省略句式。人们在口语中常使用一些结构简单的省略句式,在面对面交际的特殊语境条件下,这种省略并不影响表意的精确,但如果盲目将它们套用在书面交际的公文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歧义。如口语中可以把“我非去一趟不可”省略为“我非去一趟”,但如果把“非坚决按市政府的指示办不可”在公文中省略为“非坚决按市政府的指示办”就会有歧解。
六、多义词、多词组造成语句中有关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不明而引起歧义
有时候我们会在公文中看到与“我们要严厉打击少数犯罪分子”相类似的句子,实际上它们也都是歧义句。这里的歧义源于对数量词“少数”的误用。撰稿人要表示的“少数”是指参与犯罪的是少数人,对占社会性少数的这些人要严厉打击,但实际上这句话中的“少数”却还含有犯罪分子中的少部分人的意思,句义中也就有了严厉打击犯罪分子中的少数人,对多数犯罪分子不打击,或者不严厉打击的意思。
七、忽略语音同语义之间的可能影响,产生“语音性”歧义
语言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和意义的综合体,一定的意义是通过一定的声音形式表达的。这些语音同语义在人们并不直接张口说的写作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为此,如果在公文写作中忽略语义同语音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就会出现同一句话可以“读出”几种不同意思的现象,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语音性”歧义。
1、语调附加语义引起歧义
在一些场合,同一语句,讲话时的语调不同,语义会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语调附加了语义的缘故。这种现象会造成公文中的歧义,特别是当撰稿人在对此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如下例:
他说不下去了。
这句话可以有至少两个意思,它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读法:读作“他说———不下去了”时,表示他说自己不下去了;而读作“他———说不下去了”时,则表示他激动地无法把话讲完。两种读法的差别只是重音的位置不同,如果撰稿人写作时边写边默读其中的一种,忽略另外一种读法的存在,歧义就会发生。这种在最不经意中产生的歧义最隐蔽,危害也最大。
2、同音异义在特殊情况下引发歧义
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自身日趋简化。据统计,如果不将声调计入,大量书面材料中实际出现的音节只有400个左右,而其中的47个音节又占了总出现率中的50%以上。这些音节用于表示绝大多数常用字,这就使汉语词汇的同音异义现象比较普遍。本来,公文作为一种书面的交际工具,在人们主要靠“看”而不是“听”接收信息的情况下,同音异义现象不会给准确理解带来困难和问题,但如果一部公文在其传递中也存在一段以声波为载体的运动过程,同音异义就会给对方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有歧义形成。
电话通知、会议报告以及经计算机处理的以语音形式传递处理的文件,都可能存在同音异义带来的歧义问题。“3日内,油轮不准进港”的电话通知很可能会造成一个海滨城市断邮3天,或者对该城市的旅游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油轮”与“邮轮”、“游轮”发音完全相同,而含义却相差甚远,如果不作特别说明或其他处理,收文(实际上是“听”文)各方很可能分别将其记录为不同的词,从而做出不同的理解。类似现象在领导者所作的各种会议报告中也会出现。
八、错用标点符号,改变了词语间的关系,而引起歧义
标点符号与句法结构有密切关系,如果错误地使用了标点符号,就有可能改变词语间的本来关系,从而引起歧义。请见例句:
3日内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暴风雪。
本来,在“3日内”后边应当有一逗号,如此,其语义会十分明确。但缺少了这样一个逗号之后,只因念读时的停顿有可能发生一点点改变就使语句的意思表示大变,歧义产生,而且带来严重的政治性错误。类似的例句还如:
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反对,A国侵略者支持B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这里是因为逗号标错了位置(应在侵略者后)而使语句产生了非常有害的歧义。只有修正了这个错语,句子才能还原成包含两分句的复句。歧义才不复存在。
九、滥用修辞格,破坏文体风格的统一而引起歧义
公文需要修辞,公文甚至很讲究修辞,公文的使用目的决定了这种修辞主要是在更有效地选词、炼句方面下功夫。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格,但必须慎之又慎,不能采用有碍于庄重、准确、直接表意的方式,如夸张、拟人、反语双关等。就是使用比喻、借代、对偶、排比、反问、引用等方式时,也必须符合公文文体的特殊要求。背离了上述原则,滥用修辞格,不仅会使表达冗繁,还会因破坏公文文体风格的统一,无限制地扩大了阅文者的联想范围而形成歧义。请见下面例句:
你校《关于装修招待所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不同意你校拟定的装修方案。其理由主要是目前拟定的装修标准偏低。请参照国际五星级饭店总统套间的装修标准对这一方案做出修订后再行请示。
这是在公文中滥用修辞格引起歧义最极端的一例,公文对一个县处级招待所准备超标准装修的问题没有正面批评,而是用一个“反语”的修辞格,通过旁敲侧击、讽喻等间接表达了作者的意思。如此表达不仅破坏了公文所特别需要的郑重严肃的色彩,而且给阅文者以过宽的联想余地,使其或者真的不明所以,或者可以借此故意曲解。规范的公文文体是不允许间接表意的,因此,如果对方将上述例文视为一份“规范”的、直接表意的公文,从正面去理解其含义,当然看不出,至少可以说看不出文中有什么批评之意。由此可见,这种歧义的危害性很大,而且它往往成为“曲解”保护伞
第五篇:面试技巧与方法
关于面试
一、面试的种类:
1、问答式面试:一问一答的形式,属于最常见的一种。
2、讨论式面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考查应试者的团队合作能力与领导能力。在这种面试中切忌出现那种刻意突出表现自己的情况;作为一个团体,要注重团体配合,不突出一个人,也不冷落一个人,让每一个都有表现的机会。
3、案例式面试:给一个案例,让应试者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问题以及隐藏的一些东西。
4、隐蔽式面试:考查方式十分隐蔽,主要考查应试者是否有良好的习惯。例如,某公司在面试现场,将一只笔放在地上,有许多应试者看见了,但没有捡起来,而有一个女生面试前看到,顺手捡起来放在桌上。最后这个女生被录取了。
5、压力式面试:面试官给应试者施加压力,以此来考查应试者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面试前的准备:
1、在面试之前要对所去面试公司做些调查,要了解该公司的一些历史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准备好自己的材料,准备好有关自己的一些问题。例如,做两种自我介绍,中英文的,时间大约3分钟;如果有必要,再做一个时长5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以便所需。带好一些证明或者介绍信之类的东西。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流畅简洁。以最简洁、易懂的方式回答问题。
4、了解面试中的关键问题。寻找重要问题进行重点作答,不要在没有太多意义的问题上花费时间。
5、保持良好的状态。精神状态达到最佳,在面试时可以保证精力集中,不至于答非所问。在回答问题之前要考虑好怎样去回答。
6、仪表庄重、衣着得体。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穿正装去面试。男生西服、领带、皮鞋、皮带;女生套装或者套裙,化淡妆、穿高跟鞋,提手袋。女生如果自视个子过高可以穿平底皮鞋。
三、面试的技巧:
1、准时到达面试地点。
面试时最好提前达到面试地点,以防发生突发事件。如若无法按时到达面试地点,情况允许下,给面试官打电话,说清楚迟到原因;如果不能参加面试,最好给面试官说明原因,然后在重新约定时间进行面试。如果面试官让应试者自己挑选时间进行面试,以下几个时间切忌不要选择:周一上午、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周五下午。
2、讲究礼仪。
3、讲究交谈技巧。
在面试时要通过面试官说话的语调来判断他的耐心。如果是声调,表示面试官很乐意和你谈话,有继续交谈下去的必要;如果是降调,表示面试官没有耐心再进行下去,最好尽快结束面试。如果面试官一直以平音和应试者交谈,应试者应该转移话题,以引起面试官的兴趣。
4、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
如果问到的正好是你的弱点,就以一个圆滑的方式回答。
5、不要过早打听面试结果。
6、正确对待面试中的失败。
如果没有被录取,仔细回想面试时的表现,找出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加以改正,做
到“吃一堑,长一智”。
四、面试中的常见问题及点评:
1、请简要介绍自己。
介绍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自己的学校、专业等。
2、对我们公司的了解程度。
面试前对所去公司要做一些了解。
3、若公司不能解决住宿与交通问题该怎么办。
只要自己愿意,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4、对薪金方面的要求。
不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在面试前对用人单位的薪金进行了解。一般公司都有完善的薪金制度,可以根据这个区回答。在大的国企面试时,不要问有关工资的问题,因为国企工资一般比较高,而且福利也不错。
5、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
如果英语好的同学直接回答就可以;如果英语不好,避开正面去回答。例如,我们学校对英语的要求挺高,在大学期间我一直不停的在学习英语。
6、你有哪些爱好。
这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应试者的情趣和品位。
7、你在学校最喜欢什么科目。
这个问题应该根据应聘单位做具体回答。
8、读书期间是否有打工的经历。
主要是为了了解应试者是否有社会经历,和一些经验。
9、平时喜欢阅读哪类书籍。
同第6题。
10、高薪和令人满意的工作哪个更重要。
从工作角度来看应选后者。主要考查应试者的潜能和价值。
11、你的性格是哪种类型。
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做出不同回答。例如,求职财会的可以回答说内向(细心和踏实的表现);求职市场营销的可以说外向。
12、你是否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专业吻合,志趣相投。
13、怎样度过业余时间和周末。
这个问题在考查应试者生活是否有序。还有计划性
14、若工作需要是否愿意加班
如果大家都加班,我也会加班的。
15、你是否同时向其他公司应聘。
若有,就回答是同一类型的工作,切忌同时找不同类型的工作。
16、你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吗。
两种回答。第一种,喜欢,曾经多次尝试过;第一种,从来没有,以后会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改变。
17、在选择工作时,你有什么需要考虑的工作。
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回答。
18、如果被录取了,你可以工作多久。
回答一直会工作下去较好。一个企业需要的是长期为其工作的员工,而不是喜欢经常跳槽的人。因为要考虑对新员工的培训。
19、你的成绩在学校不太理想呀。(针对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
坦诚回答,表示遗憾。在说一些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例如社团组织,社会实践等等。尽管学习不好,其他方面也是有些成就的(尽量去夸自己,但不要过了)。
20、你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根据所求职务进行作答。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反之亦如此,要正式自己的缺点。例如,如果应聘的是市场营销的工作,尽管自己语言表达或者与人交流有障碍,但也不要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