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10:1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 13分)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2.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机会上的不平等。3.科层制又称“官僚制”。

4.血缘关系是婚姻关系的本质关系。

5.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家庭也是一种社会组织。6.任何社会都是一种抽象的社会。

7.习俗属于规范的范畴。

8.革命的社会变迁具有急剧、突变的性质。

9.越轨行为即违规行为。

10、对偶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10分)

1.以下哪种社会制度属于本原性的社会制度(A.文化制度 B.宗教制度 C.经济制度 D.政治制度

()。)))))))))

((((((((2.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明确定义。A.《原始文化》

B.《实证哲学教程》 C.《文化论》

D.《文化哲学》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被称为()。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4.社会群体至少要有()以上的个人所组成。A.3人 B.5人 C.2人 D.4人

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社会

文化模式

规范

四 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3.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第一题:判断题

1-5 √√√×√ 6-10 ×√√××

第二题:选择题

1-5 CAACB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社会

是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构筑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2、文化模式

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3、规范 即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能答其中三点就可以)

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文明,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应。

(2)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在原始时代,只有文化,而没有文明,一般称原始时代的文化为 “原始文化”,而不说“原始文明”。因此,学术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3)从空间上来看,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族的,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

(4)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文明较容易比较和衡量,较易区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秦代的兵马俑等,因而,文明在考古学使用最为普遍;而文化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是相对的。作为物质文化的文明是累积的和扩散的,如交通工具,不同时期先后发明的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直到现在仍存在。而且,一项发明一旦公诸于世,便会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作为精神文化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是非累积和凝聚的。

(5)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我们可以说“中国文明”,但一般不说“汉族文明”,而说“汉族文化”。这也说明“文明”具有国家或地区性,“文化”具有民族性。另外,一个国家也可以包含多个文明。例如中国,并不仅仅有一个儒教文明,而是有三个主要文明:儒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藏传佛教文明。

(6)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一般是历史上建立过国家的民族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文明,而未建立过国家的民族通常只有文化,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文明。

(7)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

(8)从词义来看,“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性的,使用范围较窄。例如,可以说酒文化、食文化、服饰文化,但一般不说“酒文明”、“食文明”和“服饰文明”。

据上,文明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之内,“文明”与“文化”在词义上有些区别,在有些条件下可以替换,在有些条件下不能替换。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答:第一,历史性;第二,全民性;第三,互济性;第四,福利性;第五,安全性。

3.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第一,一定数量的成员; 第二,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 第三,正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第四,正式的组织机构; 第五,一定的物质设施。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一是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三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四是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第二篇: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随堂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 自然科学的发展

B 社会变革的需要

C 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是()

A 涂尔干

B 韦伯

C 斯宾塞

D 孔德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孔德的代表作品是()

A 《实证哲学教程》

B 《社会静力学》 C 《社会学研究》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4.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是()

A 涂尔干

B 斯宾塞

C 韦伯

D 萨姆纳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社会学原理》 D 5.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

A 失范

B 失控

C 失衡

D 失调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6.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A 功能学派

B 结构学派 C 芝加哥学派

D 结构功能学派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中国最早进行独立社会调查的学者是()

A 李景达 B 张鸿钧 C 陈达

D 费孝通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认为社会研究最适合中国国情,也是社会学中国化重要步骤的是()

A 许仕廉

B 孙本文 C 吴文藻

D 费孝通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A 晏阳初

B 费孝通

C 陈达

D孙本文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10.中国倡导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人物不包括()

A 孙本文

B 吴文藻

C 费孝通

D 章太炎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二章 社会与文化

1.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

A 社会关系

B 社会行为

C 社会制度

D 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社会的基本关系是()

A 生产关系

B 血缘关系

C 地缘关系

D 阶级关系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被马克思称为“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的是()

A 劳动

B 阶级斗争

C 文化发展

D 价值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4.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是()

A 家庭中的关系

B 宗族中的关系

C 部落中的关系

D 师徒间的关系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

A 政治性和经济性

B 主动性和再生性

C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 系统性和开放性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第一个给文化下了明确的定义,这部著作是()

A《普通文化学史》

B《普通文化》

C《原始文化》

D《文化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文化的基本要素是()

A精神要素

B 语言要素

C 物质要素

D社会关系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文化整合功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是()

A 价值整合B规范整合C结构整合D行为整合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9.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是()

A道德

B法律

C习俗

D宗教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0.在调整人们行为的各种社会规范中,调整范围最普遍的是(A习俗

B 道德

C宗教

D法律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1.人的根本属性是()

A自然性

B社会学

C生产性

D文化性)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认为“社会化是人们终生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的是()

A弗洛伊德

B弗罗姆

C罗伯逊

D巴克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互动的成果,具有()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 主动性和能动性

C整体性和开放性

D强制性和能动性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是()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习惯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

A一般社会化

B一级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二级社会化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称()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正向社会化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工作单位

C社区

D家庭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8.最初的社会化途径是()

A学校教育

B唯一途径

C直接途径

D重要途径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是()

A思想觉悟的提高

B综合素质的提高

C人的全面发展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0.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实现人的()

D社会的发展

A社会化

B科学化

C现代化

D人性化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四章 社会群体

1.将群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的社会学家是()

A涂尔干

B韦伯

C斯莫尔

D马克思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构成群体的主体基础是()

A群体成员

B群体目标

C成员关系

D行为准则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既是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又是组织的灵魂的是()

A群体成员

B成员关系

C行为准则

D群体目标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最先提出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的是()

A巴克

B韦伯

C萨姆纳

D洛斯奇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提出“参照群体”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A库利

B巴克

C萨姆纳

D海曼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7.家庭的基础是()

A生产关系

B两性关系

C婚姻

D社交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利益群体的产生源于()

A个人社会特质的变化

B个人需求的变化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C社会文明方向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革)

D 问题解析:

9.我国的工会、妇联、学生联合会等属于()

A经济利益群体

B社会公众利益群体

C政治与社会权利利益群体

D机构性利益群体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0.既得利益集团的最大特点是()

A人数众多

B涉及范围广

C有自己的组织章程

D为维护少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五章 社会组织

1.确定组织活动方向的基础是()

A组织性质

B组织规模

C组织目标

D组织制度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组织决策的第一阶段是()

A情报阶段

B设计阶段

C抉择阶段

D审查阶段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组织经常对其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成绩考评和总结并做出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惩,这是一种()

A预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过程控制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

A行政管理效率高

B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

C以人为本

D对外界变化反应灵敏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泰罗和法约尔

B梅奥和西蒙

C摩尔斯和洛斯奇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6.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组织中是重要的因素是()

A组织目标

B权力

C人

D制度

答题:

A.B.C.D.(已提交)

韦伯和麦克雷戈

D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巴纳德提出了()

A权变理论

B决策理论

C组织平衡论

D人际关系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伊杰洛斯奇提出的理论是()

A人际关系论

B“场”的理论

C超Y理论

D渐变决策理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某物品在被某个人消费的时候,别的人就无法享用了,这说明物品具有()

A竞争性

B排他性

C单一性

D固定性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0.私人部门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着其无法避免的缺陷。这些缺陷一般被称为()

A内在缺陷

B市场失灵

C政府的失灵

D部门缺陷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最先创立“分工”概念的是()

A卢梭

B亚当斯密

C涂尔干

D马克思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在对分工的分析中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社会学家是(A齐美尔

B滕尼斯

C涂尔干

D卢梭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阶级产生和演变和基础是()

A社会发展

B社会分工

C私有制的产生

D国家的产生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帕累托于1916年出版《普通社会学总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

A社会分层理论

B科层制理论

C精英阶级理论

D冲突的社会分层理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5.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伦斯基

B达伦多夫

C贝尔

D涂尔干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我国改革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是()

A农民

B工人

C干部

D商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7.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属于()

A垂直流动

B水平流动

C自由流动

D代内流动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较高的社会地位由已获得了较高地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授予,这种流动形式属于()

A竞争式流动

B赞助式流动

C代内流动

D代际流动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9.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力是()

A城镇化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工业化和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素质的提高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0.个人地位获得模式的提出式是()

A涂尔干

B布劳和邓肯

C巴克

D滕尼斯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七章 社区

1.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

A帕克

B滕尼斯

C林德夫妇

D沃伦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构成社区的主体是()

A区位

B人口

C 文化

D组织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或者教育新移入的居民,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这是社区的()

A保障功能

B参与功能

C控制功能

D社会化功能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滕尼斯的()

A类型学研究

B区位学理论

C社区全貌研究

D系统研究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在社区研究的过程中,哈里斯和厄尔曼提出的理论是()

A扇形理论

B同心圆假说

C多核心理论

D过程理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社区全貌研究的开创者是()

A林德夫妇

B沃伦

C滕尼斯

D伯杰斯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7.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末

C20世纪40年代末

D20世纪50年代末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8.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一种社区形式是()

A农村社区

B城市社区

C工业社区

D商业社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9.一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天的()

A中国境内

B希腊境内

C埃及境内

D伊拉克境内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10.在社区发展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著名的事件是()

A乡村建设运动

B社区睦邻运动

C圈地运动

D社区建设运动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八章 社会制度

1.社会制度的核心是()

A组织规范体系

B价值标准

C物质设备

D组织规模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萨姆纳认为,饥饿产生()

A社会自续制度

B社会自存制度

C社会自足制度

D宗教制度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萨姆纳认为,爱情产生()

A社会自续制度

B社会自存制度

C社会自足制度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是()

A组织要素和设备要素

B价值要素和规范要素

C价值要素和设备要素

D规范要素和组织要素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设备要素是社会制度运行的()

A基本途径

B决定因素

C物质基础

D根本条件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D宗教制度

6.根据社会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可以把它分为()

A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B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

C教育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

D自发产生的制度和历史需要的制度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7.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是()

A家庭制度

B经济制度

C政治制度

D教育制度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8.教育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

A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B文凭功能

C社会选择功能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9.下列各种制度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是()

A经济制度

B教育制度

C政治制度

D家庭制度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0.婚姻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属于()

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D

A派生制度

B自发形成的制度

C本源制度

D基本制度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指的是()

A国体

B政体

C所有制

D政治体制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人们进行社会分工的格局就是()

A组织结构

B阶级结构

C职业结构

D文化结构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分为()

A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B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

C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

D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就是()

A社会进化

B社会革命

C有计划变迁

D社会改革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文化模式、政治体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属于()

A整体变迁

B局部变迁

C自发变迁

D社会倒退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B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C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在社会变迁的研究中,“技术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林德夫妇

B滕尼斯

C巴克

D奥本格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8.经济上的现代化的关键是())

A农业化

B机械化

C工业化

D市场化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提出了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模式变项来阐述社会的变迁过程的是()

A帕森特

B帕金斯

C奈斯比特

D托夫勒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0.首先提出“后工业社会论”的社会学家是()

A贝克

B贝尔

C马克思

D韦伯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十章 社会问题和社会控制

1.把社会问题视作公众问题,认为公众问题与个人困扰不同的社会学家是()

A富勒

B麦尔兹

C米尔斯

D林德夫妇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社会问题的起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后果也是多样的,这说明社会问题具有()

A普遍性

B复杂性

C特殊性

D群体性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当代中国的一个核心社会问题是()

A住房问题

B就业问题

C交通问题

D人口问题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A社会有机体理论

B社会结构理论

C系统论

D人际关系理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认为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的是()

A社会病理学

B社会解组理论

C价值冲突理论

D行为偏差理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社会控制首先是控制社会成员的()

A社会行为

B社会关系

C社会价值

D社会意识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7.社会控制在任何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总是存在的,这说明社会控制具有()

A开放性

B普遍性

C规范性

D多重性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8.社会控制最有效的方式是()

A外在控制

B积极性控制

C内容控制

D宏观控制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里强调的是(A制度化控制

B宏观控制

C消极性控制

D内在控制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10.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是()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宗教控制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1.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和文明社会的标志。()

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2.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为社会成员提供可靠的“安全网”,而且是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一高速运行列车的“减震器”。()

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3.社会保障的特点有历史性、全民性、互济性、福利性和安全性等。()

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4.社会保障有保护功能、促进功能、稳定功能和调节功能。()

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等。()

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社会保障模式一般有社会安全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国家包办模式和储蓄基金模式。()

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阶段在1948-1979年。()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9.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体系构筑在对人和社会的偏好之上。(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0.社会工作者也应遵循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

答题:

对.错.(已提交)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第十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1.强调新临其境,融入社会,“打成一片”的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社会实验方法

D定性分析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被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为“社会调查支柱”的是()

A问卷

B实地调查

C分析

D询问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一般说,实地研究和非介入性研究属于()

A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常规方法

D特殊方法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4.帕森斯认为,行动者经过努力要获得的东西或要达到的预期状态是(A情境

B目标

C规范

D动机

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下列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是()

A依附理论

B符号互动论

C交换理论

D冲突理论)答题:

A.B.C.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社会学实证研究筹划阶段的工作有()(多选)

A选题

B建立研究假设

C制定研究工具

D组织人力

E筹集研究经费

答题:

A.B.C.D.E.(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7.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有()(多选)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社会实验方法

D案例分析法

E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答题:

A.B.C.D.E.(已提交)参考答案:ABCE 问题解析:

8.社会实验方法的类型有()(多选)

A实地实验

B实验室实验

C标准实验

D准实验

E双盲实验

答题:

A.B.C.D.E.(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9.下列属于定量方法的是()(多选)

A实地研究

B非介入性研究

C问卷调查

D实验方法

E德尔菲法

答题:

A.B.C.D.E.(已提交)参考答案:CD 问题解析:

10.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多选)

A筹划阶段

B实施阶段

C控制阶段

D总结阶段

E反馈阶段

答题:

A.B.C.D.E.(已提交)参考答案:ABD 问题解析:

第三篇: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根本是引进外资。(X)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X)

3.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教条主义。(对)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X)

5.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运动。(对)

6.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对)

7.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对)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对)

9.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举,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

10.我国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对)

1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X)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经济发展。(X)13.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吸引外资。(X)

14.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制度是政治协商制度。(X)

15.“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核心的是尊重创造。(对)1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对)17.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艰巨工程。(对)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平等互利。(X)

19.现阶段我国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20.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手段,稳定是前提。(X)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

A.土地革命

B.军队建设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2、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C)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4、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代表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5、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D)

A.经销代销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6、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A.依法治国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培育“四有”新人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7、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国家领导人(B)A.周恩来

B.邓子恢

C.邓小平

D.刘少奇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9、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党的领导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0、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C)

A.“两个凡是”的误区

B.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11、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B)A.1949年建国初期

B.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发生之后 C.1978年改革开放

D.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之后

12、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13、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A)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14、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是(B)

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领导权问题

1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的对象是(C)A.个体农业

B.个体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公私合营企业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包括: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和人权?

答: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组织扶贫开发,解决了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对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重视。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总之,社会主义的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但如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经济上,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的、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所谓科学的,就是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所谓大众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四、议论题(20分)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方式与非按劳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效率优先”就是使生产要素投入者能按投入要素的数量、质量、贡献取得报酬,承认个人在生产要素拥有的质和量以及个人对生产或财富创造上贡献大小的差别,进而承认个人之间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的差别。

(2)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合理和合法的原因有:①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按劳分配本身包含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②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③ 由于人们占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会产生人们富裕程度的不同;④ 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也会使一部分地区和一部人先富起来。其中不合理的原因有:① 一些行业依靠行政资源,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和瓜分本属于全社会的经济资源,由此造成垄断部门的从业人员与所占有的资源的比例极不协调。② 由于对统一市场的不合理分割和地方行政干预导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不能正常、合理地流动,从而形成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不合法的原因有:① 以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为主的偷税漏税收入;② 各级党政官员的腐败贿赂收入;③ 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的收入;④ 走私贩假等其他的非法非正常收入。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原因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阻碍作用,即使是合法和合理的原因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应是适当的和有限度的。

(3)调节收入差距的措施① 保护合法收入。② 取缔非法收入。③ 整顿不合理收入。④ 调节过高收入。⑤ 保障最低收入。

第四篇:华工网络教育《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2.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但不断增加

D.为负值切不断减少

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4.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5.如果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都有可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购买军需品

B.失业救济金

C.贫困家庭补贴

D.农产品的价格补贴

7.下面不属于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的是()

A.土地质量

B.土地的位置

C.土地的投资回报率

D.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的垄断性

8.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一弹性

D.难以确定

9.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是()

A.增加税收

B.减少支出

C.从银行借款

D发行公债

10.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A.公共物品

B.消极的外部性

C.交易成本

D.积极的外部性

11.GDP一般包括()

A.当年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

B.上年的存货

C.本国公民创造的全部价值

D.当年销售掉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

12.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13.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

D.需求减少

14.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结构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15.在经济萧条时期,社会总需求不足,()将上升。

A.过渡性的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财富范畴的资本是()

A.金钱

B.和睦的家庭关系

C.清洁的空气

D.身体健康

2.下列因素中,()是固定成本

A.机器折旧

B.厂房租金 C.可以无偿解雇的工人工资

D.高层管理者薪金

3.政府有时会对某种产品采取支持价格,支持价格的描述正确的有()

A.会削弱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价格脱离均衡价格状态

B.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

C.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防止某些物品的价格上涨,保护消费者利益。

D.目的是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

4.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包括()

A.批发物价指数

B.零售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则算的价格指数

D.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的价格指数

5.垄断竞争厂商的重要特征有()

A.产品差异小

B.互补性强

C.替代性强

D.产品差异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沉没成本

均衡价格

供给

四、简答题(每题13分,共52分)

1.萨缪尔森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幸福的途径有哪些? 2.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3.创新有哪些风险?创新又有哪些途径? 4.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B)4.(D)5.(A)

6.(A)7.(D)8.(B)9.(A)10.(A)

11.(D)12.(A)13.(A)14.(A)15.(D)

二、多项选择

1.(ABCD)2.(ABD)

3.(BCD)

4.(ABC)

5.(A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沉没成本:见教材第243页

2。均衡价格:见教材第244页

3.供给:见教材第244页

四、简答题(每题13分,共52分)

1.萨缪尔森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幸福的途径有哪些?。见教材第40-41页

2.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见教材第211-215页。

3.创新有哪些风险?创新又有哪些途径? 见教材第155-157页。4.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见教材第245页。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A.“生物有机体”说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A.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4.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5.(C)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

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B)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1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C)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16.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B)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D)

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

18.我国的基本国策是(B)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计划生育

C.缩小城乡差别

D.扶贫

19.“后工业社会”论是(A)提出的 A.贝尔

B.弗兰克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20.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D)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21.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A)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2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23.(C)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2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25.孔德在(C)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6.“镜中自我”是(B)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托马斯

27.“工作安定”属于(B)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

28.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29.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二、多项选择题: 1.(ABC)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自我实现

2.需要的特点包括(ABC)A.必然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广泛性

3.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ABCD)

A.竞争

B.合作

C.冲突

D.顺应 4.人类生存环境包括(AB)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经济环境

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AB)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第三信号系统

D.第四信号系统

6.社区分析的框架有(ABC)

A.人文区位学

B.文化人类学

C.社会系统理论

D.结构分析学

7.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ABC)

A.经院学派

B.罗马俱乐部学派

C.赫德森学派

D.人文学派

8.社会流动按照流动主体划分为(ABC)

A.个人流动

B.家庭流动

C.群体流动

D.集体流动

9.社会保障的特点有(ABCD)

A.经济保障

B.社会性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10.人文环境失调包括(AB)

A.社会关系失调

B.人与环境关系失调

C.群体失调

D.地区失调

11.道德是靠(AB)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A.人们的内心信念

B.社会舆论

C.法律

D.规范

12.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普遍性

B.变异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

13.维科认为世界民族都经历了(ABC)的历史阶段。

A.神的统治

B.贵族统治

C.人民统治

D.氏族统治

14.社会保障包括(ABC)几项内容。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援助

15.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ABCD)

A.政治原因

B.人口惯性

C.文化的影响

D.社会因素的影响

16.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ABC)

A.个案工作

B.团体工作

C.社区工作

D.集体工作

17.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ABC)

A.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B.贫穷文化论

C.社会环境剥夺论

D.人口基础论

18.社会分层的标准有(ABC)

A.财富

B.声望

C.权力

D.职业

三、简答题:1. 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答:社区的要素,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体,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

1.以一定的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居民共享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已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 简述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

第二,早婚、违法婚姻问题严重。

第三,独生子女问题。

第四,老人赡养问题。

第五,离婚问题。3. 简述社会问题的成因。

答:教科书 P295-297(4.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内涵。

答:1.以一定的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P118

5. 简述科层制的内涵。1.以一定的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P170)

6.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涵。社会现代化也就是说,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P386)

7. 简述越轨行为的内涵。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在这种条件下,越轨行为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一社会群体。P283

8. 简述社会变迁的原因。1自然环境的变化2人口变动3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4社会生产力的变化P357-361 9. 简述社会趋同论的基本内容。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尽管有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的越来越相似(P390)

10.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P338-339

11. 简述“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何区别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设计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推崇刻苦工作,经济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其认为工人是为了挣钱才来工厂做工的,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管理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具,运用这种方式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更大剩余价值,因此遭到批判。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理论认为工人不仅仅是为钱来工厂做工的,而是具有多方面的需求的。这种理论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对人给予基本关心,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起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许多管理的思想就来源于次理论(P167/169)

12.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1.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的革新,全面的现代化。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物质建设,精神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现代化;2.社会现代化,必须以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3.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的长远的追求,一个国家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条件,不断进取才能完成这项任务。(P386-387)

13. 简述社会趋同论的基本内容。(同上一个一样

14.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1。有利于个人成长2。是文化传播的手段3。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P56-57

15.简述社会舆论的特点。

1、现实性强

2、集体的产物3大众传播(P280-281

四、论述题:1.浅述社会保障的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是向老.弱.病.残无业人员等提供物质帮助,保证这些处于不利环境的社会成员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通过向不辛者提供保障,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保持社会稳定。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通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保障,可以使其劳动潜力不致丧失,而是为它的发挥创造基本条件。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社会保障通过合理收入的再分配,向蒙受不幸者提供参与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通过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收入上的过分悬殊,这也是社会进步的目标。5.社会保障也有反功能:第一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和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第二在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利于人潜在能力的发挥。(P330-331 2.根据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理论,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谈一谈你对我国新闻媒体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认识和看法。具体来说社会舆论分两种控制,制:积极的社会控制作用代表社会正义是一种正确的意见时“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就指这种情况,例如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中对某些干部的贪污、腐败的议论甚多,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了这咱现象的发生;社会舆论未必部能对社会现象给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在新生事物出现之初更是如此。这时革新者畏于人言,就可能改变自己的做法,这时就是消极作用了。比如(看法请自己写)(P281)

3.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P364)太多了

4.比较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同。从形式上看,不论哪一种现代化,都是采用现代科技技术来发展经济,但从实质上看,二者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模式。其特点为高生产.高工资,高消费高物价高债务和高度精神空虚。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强调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强调建设精神文明。这才是全面的,理想的,真正的现代化。第二,从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因而现代化命运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化的命运掌握在生产者手中。第三,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通过对本国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疯狂掠夺,特别是依靠侵略战争,殖民化实现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则不能靠剥削和掠夺,只能依靠解放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全国人民的勤奋来实现。

5.试述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为:1.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2.人口素质低。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文化和精神素质。

人口问题的成因:1.政治原因。人口的迅速增长与我国的政治和政策有直接关系。人多力量大。2.人口惯性。我国两次生育高峰,为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这种惯性影响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消除,所以我过人口仍将大幅度增长。3.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中国是农业社会,崇尚大家庭制度和多子多福。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我国人口尚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2.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将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3.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4.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解决的具体办法:1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少生优生,不早育超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2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

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在生产的矛盾。(P301-306)

6.简述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联系社会现实,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发挥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的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正是因为如此道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虽然道德不像靠强力来推行,也不像法律那样普遍适于国家的所有居民。应该指出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有限,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尤其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控制更受到了挑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外来思想的侵入,某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明显示的变化。而且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但是无论如何,人类需要量要道德,在当条件下,建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提高全民的道德水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274-275

下载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大《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 1.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 康有为 ,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肄言》 。 2. 马斯洛 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

    社会学概论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孔德在下列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A)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研究》C.《社会学原理》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C) 。 A. 文采 B. 情感 C. 观众 D. 文化......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

    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大全

    第一次作业 1.运用教材中有关“社会化”知识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

    《企业管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企业管理概论》模拟试题一一、 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韦伯2. 某公司有三级管理层:公司总部、产品部和各级职能......

    201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