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1101(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0:5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110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1101》。

第一篇: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1101

深卫人发„2010‟872号

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

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各区卫生局、光明和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推动我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资源配臵工作,落实《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路径》(深卫人发„2010‟204号)任务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2、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附件1: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加强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臵与运行的管理,实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规范、资源到位、功能落实、科学管理、监管有效的目标,根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09‟2567号),以及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等相关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是指在我市范围内设臵的、经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第三条

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服务能力等,设臵一类(街道级)、二类(居住地)、三类(功能区)社康中心三个管理类别,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规划建设、审定分类、资源配臵、监督管理、绩效评估,并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管理类别予以公开。

第四条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定本辖区社区健 康服务机构适用的管理类别,并按其类别进行规划建设、资源配臵和监督管理,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

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分类设定

第五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人口及其他有关人员。

第六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按照管理类别重点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按《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执行。

第七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第八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九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必须按照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服务覆盖区域、承担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类社康中心、二类社康中心、三类社康中心:

一类(街道级)社康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臵,在常住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一类社康中 心,提供基本医疗和上述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承担该区域内其他社康中心的医疗检验、公共卫生、培训科研等技术支持工作。

二类(居住地)社康中心:原则上服务覆盖1个及以上社区,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的社区,可适当增设二类社康中心,提供基本医疗和上述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类(功能区)社康中心:设臵在独立的大型企业内或人口较少、地处偏远且卫生资源贫乏的社区,提供基本医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及有选择的其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第三章 类别审定程序

第十条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托各区社区健康服务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结合区级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估,开展辖区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适用类型的审定工作。

第十一条

自查申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举办单位根据本办法及《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先行自查,认为下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符合相应类别标准,填写《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申请书》,向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适用类型管理申请。

第十二条

资格审定。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有计划的选定现有或规划中的社康中心作为一类社康中心。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受举办单位 提交的下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适用一类、二类、三类社康中心的管理申请后,经审核举办单位提交的材料齐全、内容真实有据、机构条件符合标准,结合区级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估过程中实地考查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情况,作出本辖区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分类审定结果,并提出正式报告呈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对各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分类结果,予以重点抽查和调整。

第十三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期限一般为三年,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机构执业与业务管理

第十四条

设臵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必须按照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臵规划。对于与现行规划不符,因分类管理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撤并或新增等情况,应待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规划调整后执行。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不能擅自做出不符合机构设臵规划的注销和设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决定。

第十五条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深圳经济特区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若干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设臵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同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诊疗科目按其承担的功能 和人员设施配备等条件可登记为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预防保健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计划生育专业等,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不设住院病床,可设臵以康复功能为主的日间照顾床位。

第十八条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命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须以“XX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执业登记,命名原则是:举办单位(可选)+ 识别名(所在社区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第十九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机构标牌及内部环境按照《卫生部关于启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的通知》(卫妇社发„2007‟188号)的要求制作。

第二十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

第二十一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臵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

第五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臵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以全科医师为主体、公共卫生及中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为骨干的团队,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臵。

第二十三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手术项目的业务范围不能超出“深圳市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标准”中一级手术的范畴,不得从事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四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二十五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注册的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二十六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定执业资格和市级岗前培训结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由举办医院正式任命后享受中层以上干部待遇,亲自主持中心业务管理工作,原则上不得兼任其他机构负责人。

第六章 绩效考评与经费补助

第二十八条

根据《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估办法》评估三种类型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按评估总分高低顺位,将不同类型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为A、B、C三个等次,即三类九等,逐年动态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在对不同类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评估时,应根据相应的功能任务进行分项目的业务考评,对该类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不具有的业务功能不考评,也不进行缺失功能的标化。

第三十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项核定补助定额标准。年末经过绩效考评,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提供项目服务的数量、质量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定额标准,核定年度补助资金。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

第一部分: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服务内容

深圳市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业务用房

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相对独立、流程合理,有效通风采光,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不属临时占用建筑物。

三、功能单元设臵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一)临床科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计划免疫规范门诊、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室、残疾人社区康复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臵室、观察室、消毒间。

四、人员

(一)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设备

(一)诊疗设备

全科诊疗仪、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眼底镜、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脉枕、针灸器具、火罐,手推式抢救车、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设备、吸痰器、洗胃机(可选配)、心电除颤仪(可选配)、多功能监护仪(可选配)、多功能车床等急救设备,以及全科诊疗工作中其他必须的常用设备。

(二)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解质分析仪、微量元素测定仪、骨密度测定仪、X线诊断设备(可选配)、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

(三)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胎心仪、产后访视包、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及教学影像设备、计算机及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打印机、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第二部分:二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服务内容

深圳市二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业务用房

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相对独立、流程合理,有效通风采光,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不属临时占用建筑物。

三、功能单元设臵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一)临床科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计划免疫规范门诊、儿童保健室、妇 12 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室、药房、治疗室、处臵室、观察室、消毒间。

四、人员

(一)至少有4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4名注册护士;有1名专兼职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设备

(一)诊疗设备

全科诊疗仪、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眼底镜、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脉枕、针灸器具、火罐,手推式抢救车、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设备、吸痰器等抢救设备,以及全科诊疗工作中其他必须的常用设备。

(二)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可选配)、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可选配)、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可选配),及必要的消毒灭菌 设施。

(三)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胎心仪、产后访视包、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打印机、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第三部分:三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服务内容

深圳市三类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业务用房

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相对独立、流程合理,有效通风采光,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不属临时占用建筑物。

三、功能单元设臵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全科诊室、药房、治疗室、处臵室、观察室、预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室和心电图室(可与其他科室合并设臵)。

四、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2名注册护士;有1名兼职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四)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全科诊疗仪、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眼底镜、心电图机、观片灯、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出诊箱、治疗推车、急救箱、供氧设备、简易手术设备、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脉枕、针灸器具、火罐、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打印机、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二)有与开展的工作相应的其他设备。

主题词:卫生 社区健康服务△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发改委,市财政委,市医改办。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秘书处

2010年11月5日印发 校对人:陈皞璘

第二篇: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玉门市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各类党员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据《党章》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社区党员年龄、职业特长、身份及其活动规律,对社区党员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教育”的管理办法。

第三条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必须坚持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居住在街道社区的社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

第二章直管党员的管理

第五条直管党员是指党的组织关系由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

第六条社区直管党员按照“从严治党、制度规范、方法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实行属地管理。

第七条根据直管党员的数量,不断完善党的组织领导体制。在具备条件的街道建党委或党工委,在社区建总支,在居民小区、楼院建支部,单元建小组。

第八条社区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创新和改进直管党员的教育形式,完善组织生活,严格教育管理制度,使直管党员能力强、作风正和纪律严明。

第九条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直管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争当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员、社区环境监督员、社区服务工作员、社区治安联防员、科技信息普及员、青少年教育辅导员“六大员”等争先创优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广阔舞台。

第十条加强社区党员阵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社区业余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站、“五老”联络站等载体,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场所和设施。

第三章在职党员的管理

第十一条在职党员是指居住在社区内,党组织关系隶属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在岗干部职工党员。

第十二条在职党员由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对社区直属之外的在职党员逐步实行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双向监督、双向管理”的办法。

第十三条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召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每半年研究一次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工作站,作为联席会议的常设机构和在职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站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工作人员主要由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工作站的主要职责是:

1、做好社区在职党员的登记、建档工作;

2、组织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

3、加强在职党员的监督,侧重于“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负责记载并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反馈其在社区表现情况。

第十四条建立“双卡”,即:建立在职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登记居住在辖区内的在职党员的职业、年龄、专业特长、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情况,并记录社区内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反馈卡,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每半年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

第十五条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根据社区内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按照自愿就近、灵活务实的原则,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六大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组织社区内在职党员开展扶贫济困、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文体娱乐、科技宣传、环境保洁、治安保卫等方面的志愿活动。

第十六条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要主动将单位党员介绍到所在社区,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所属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主动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反馈意见,并把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活动情况作为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目标管理和评比表彰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第四章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第十七条离退休党员是指居住在本社区内的、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的党员。

第十八条根据新形势下离退休党员的特点和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管理。

1、原单位党组织因破产、转制、改革已撤销的,以及异地转入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离退休党员,转入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

2、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离退休后,原单位党组织要将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按程序转入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由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和离退休党员单位党组织 “双重管理”,在原单位享有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不变,仍由原单位负责。

第十九条建立社区离退休党员支部或党小组,由社区离退休党员推选产生支委会或小组长,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1、负责离退休党员的登记、建档工作;

2、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组织离退休党员定期开展组织生活;

3、定期对离退休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

4、组织离退休党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志愿者活动。第二十条建立“双卡”,即:建立离退休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登记离退休党员的年龄、特长、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住址等情况,并记录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建立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反馈卡,对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每半年向原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

第二十一条离退休党员是城市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力量,离退休党员的教育要按照“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总要求,建立离退休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制度,每月至少组织集中学习或教育活动一次,方式要多样,次数要适当。要经常组织形势报告会和情况通报会,加强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离退休党员保持和发扬革命传统,做到退岗不褪色。

第二十二条建立联系离退休党员制度。各单位党组织要制定专门在职党员干部联系本单位离退休党员,及时了解离退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第二十三条根据离退休党员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多方面培养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把他们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中来。

第二十四条根据离退休党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余热,为社区做贡献。

第五章流动党员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流动党员是指组织关系在我市,连续外出达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党组织关系没有转入街道社区或临时转入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党员和学生党员;劳动关系、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的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在外地,由异地进入我市城镇务工经商的党员。

第二十六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对流动党员实行属地挂靠和分层管理,服务站主要职责是:

1、建立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对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和流出党员进行登记、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2、办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进出接转手续;

3、协助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4、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就业门路和有关务工经商手续的政策咨询和服务等。

第二十七条对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流动党员,通过在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内部建立党组织,实行归口管理;对没有党组织的企业、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建立活动证制度和定期报到制度,实行动态监督和动态管理。

第二十八条对流出党员,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登记联系制度、驻地报到制度、亲属联系制度。原则上,流出党员分三个层次管理:

1、连续外出时间达一年以上的,联系其本人或亲属转出组织关系,到流入地社区或务工单位党组织报到;

2、外出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并由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详细登记流入地、联系方式、务工单位等信息;

3、季节性流出、时间不足半年的,指定专人与其本人或亲属联系,经常掌握其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每次返回时,采取书面或口头方式主动听取党员本人的思想和工作汇报。

第二十九条根据流动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按照“业余、小型、分散”的原则,合理安排流动党员组织生活的时间、内容和形式。

第三十条引导流动党员经常采取电话联系、书面汇报等形式向社区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公布后,市直机关工委和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配套制定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玉门市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各类党员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据《党章》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社区党员年龄、职业特长、身份及其活动规律,对社区党员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教育”的管理办法。

第三条 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必须坚持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居住在街道社区的社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

第二章 直管党员的管理

第五条 直管党员是指党的组织关系由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

第六条 社区直管党员按照“从严治党、制度规范、方法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实行属地管理。

第七条 根据直管党员的数量,不断完善党的组织领导体制。在具备条件的街道建党委或党工委,在社区建总支,在居民小区、楼院建支部,单元建小组。

第八条 社区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创新和改进直管党员的教育形式,完善组织生活,严格教育管理制度,使直管党员能力强、作风正和纪律严明。第九条 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直管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争当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员、社区环境监督员、社区服务工作员、社区治安联防员、科技信息普及员、青少年教育辅导员“六大员”等争先创优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广阔舞台。

第十条 加强社区党员阵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社区业余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站、“五老”联络站等载体,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场所和设施。

第三章 在职党员的管理

第十一条 在职党员是指居住在社区内,党组织关系隶属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在岗干部职工党员。

第十二条 在职党员由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对社区直属之外的在职党员逐步实行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双向监督、双向管理”的办法。

第十三条 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召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每半年研究一次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工作站,作为联席会议的常设机构和在职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站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工作人员主要由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工作站的主要职责是:

1、做好社区在职党员的登记、建档工作;

2、组织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

3、加强在职党员的监督,侧重于“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负责记载并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反馈其在社区表现情况。第十四条 建立“双卡”,即:建立在职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登记居住在辖区内的在职党员的职业、年龄、专业特长、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情况,并记录社区内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反馈卡,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每半年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

第十五条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根据社区内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按照自愿就近、灵活务实的原则,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六大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组织社区内在职党员开展扶贫济困、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文体娱乐、科技宣传、环境保洁、治安保卫等方面的志愿活动。

第十六条 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要主动将单位党员介绍到所在社区,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所属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主动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反馈意见,并把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活动情况作为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目标管理和评比表彰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第四章 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第十七条 离退休党员是指居住在本社区内的、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的党员。

第十八条 根据新形势下离退休党员的特点和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管理。

1、原单位党组织因破产、转制、改革已撤销的,以及异地转入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离退休党员,转入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

2、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离退休后,原单位党组织要将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按程序转入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由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和离退休党员单位党组织 “双重管理”,在原单位享有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不变,仍由原单位负责。

第十九条 建立社区离退休党员支部或党小组,由社区离退休党员推选产生支委会或小组长,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1、负责离退休党员的登记、建档工作;

2、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组织离退休党员定期开展组织生活;

3、定期对离退休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

4、组织离退休党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志愿者活动。第二十条 建立“双卡”,即:建立离退休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登记离退休党员的年龄、特长、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住址等情况,并记录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建立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反馈卡,对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每半年向原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

第二十一条 离退休党员是城市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力量,离退休党员的教育要按照“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总要求,建立离退休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制度,每月至少组织集中学习或教育活动一次,方式要多样,次数要适当。要经常组织形势报告会和情况通报会,加强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离退休党员保持和发扬革命传统,做到退岗不褪色。

第二十二条 建立联系离退休党员制度。各单位党组织要制定专门在职党员干部联系本单位离退休党员,及时了解离退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第二十三条 根据离退休党员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多方面培养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把他们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中来。

第二十四条 根据离退休党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余热,为社区做贡献。

第五章 流动党员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流动党员是指组织关系在我市,连续外出达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党组织关系没有转入街道社区或临时转入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党员和学生党员;劳动关系、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的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在外地,由异地进入我市城镇务工经商的党员。

第二十六条 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对流动党员实行属地挂靠和分层管理,服务站主要职责是:

1、建立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对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和流出党员进行登记、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2、办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进出接转手续;

3、协助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4、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就业门路和有关务工经商手续的政策咨询和服务等。第二十七条 对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流动党员,通过在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内部建立党组织,实行归口管理;对没有党组织的企业、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建立活动证制度和定期报到制度,实行动态监督和动态管理。

第二十八条 对流出党员,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登记联系制度、驻地报到制度、亲属联系制度。原则上,流出党员分三个层次管理:

1、连续外出时间达一年以上的,联系其本人或亲属转出组织关系,到流入地社区或务工单位党组织报到;

2、外出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并由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详细登记流入地、联系方式、务工单位等信息;

3、季节性流出、时间不足半年的,指定专人与其本人或亲属联系,经常掌握其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每次返回时,采取书面或口头方式主动听取党员本人的思想和工作汇报。

第二十九条 根据流动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按照“业余、小型、分散”的原则,合理安排流动党员组织生活的时间、内容和形式。

第三十条 引导流动党员经常采取电话联系、书面汇报等形式向社区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公布后,市直机关工委和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配套制定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职责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条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行指导的,处3000元罚款;

(二)未公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时间或者地点的,处2000元罚款;

(三)未记录或者未如实记录责任范围内生活垃圾排放情况的,处2000元罚款;

(四)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处3000元罚款;

(五)未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交由符合规定的单位分类收集、运输的,处5000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未分类投放或者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元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罚款。

个人受到罚款处罚的,可以申请参加主管部门安排的社会服务以抵扣罚款。

第四十二条

生活垃圾收集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混合收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处10000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

生活垃圾运输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一)运输车辆未标示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类标识的,处2000元罚款;

(二)运输车辆未保持密闭、整洁、完好的,处3000元罚款;

(三)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随意倾倒、丢弃、堆放、遗漏生活垃圾或者滴漏污水的,处5000元罚款;

(四)混合运输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的,处10000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

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处理其他垃圾或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产生二次污染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0000元罚款。累计处罚3次或者3次以上的,取消其生活垃圾处理资格。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处理有害垃圾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篇:深圳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工作的规范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社区残疾人工作整体推进,根据《深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残疾人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圳社区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社区残疾人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的工作职责范围,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领导下开展,并接受市、区残联及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二章

工作任务与要求

第四条

社区要成立社区残疾人协会(下简称社区残协),原则上残疾人在30人以上的社区建立一个社区残协。残疾人人数在30人以下的社区,可在相邻社区(街道辖区)整合成立社区残协。

第五条

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要按社区建设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原则,纳入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工作范畴。社区残协主席、副主席由社区优秀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担任。社区残协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由社区残疾人民主直选产生,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应是残疾人事业宣传员、联络员、康复协调员、信访调解员、自强自立示范员、助残联络站和社区助残服务管理员。原则上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由社区残疾人 担任。一般情况下,每个社区残协配备1名专职委员;残疾人超过50人以上的社区,可以配备2名专职委员。

第六条

社区要建立残疾人活动室,完善社区残协办公场所及设施。社区残协办公场所和残疾人活动室由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确保社区残疾人工作和活动正常开展。

社区残协办公场所和残疾人活动室要按《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则(暂行)》的规定,悬挂同一标牌。

残疾人活动室要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充实完善和丰富内容,不断开拓创新内涵,保持活动室的朝气和活力,把活动室办成“残疾人之家”。

第七条

社区残疾人工作要按照中国残联《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职责》和《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职责》要求规范运作,根据社区残疾人实际,细化服务内容,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服务指南,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优质服务。做到社区残疾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服务指南上墙;社区残疾人基础数据准确,统计列表上墙;各项为残疾人服务措施具体,服务项目上墙。

社区残协要依据区、街道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结合社区残疾人需求,制定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要月月有检查、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确保工作计划事事落实,件件到位。

社区残协要结合社区实际,加强与残疾人的联系,及时了解残疾人的呼声和诉求,建立能详细反映社区残疾人工作 2 的各种资料档案,做好原始资料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推动社区管理、服务的现代化。特别要建立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残疾人服务、残疾人需求、残疾人康复训练、扶残助残等统计以及走访联系残疾人的动态管理档案。

第八条

积极协助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办理低保手续,落实贫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残疾人医疗、生活和教育有困难的,要给予特别关注,采取多种渠道,动员社会力量扶助,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

要落实现行的重度残疾人困难定期补贴、低保残疾人医疗康复费补助和残疾人临时困难补助政策,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确保社区残疾人生活稳定。

要认真配合市、区政府和残联组织开展救助型的社会保险工作,把社区低保、一户多残、重残无业以及贫困残疾人纳入救助型的社会保险体系,使他们在养老、医疗、失业等层面得到基本保障。

积极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免费或低偿的劳务和物品服务,并逐步实现经常性和制度化,有效解决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困难,服务落实到社区每一个残疾人。

第九条

依托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对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援助等全方位就业服务。

认真鼓励、推荐残疾人参加各级残联或其它机构举办的技能培训。社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社区合作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不断提高社区残疾人就业技能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就业培训服务率达90%以上。

采取灵活措施,积极推进政府资助购买社区服务,多形式多渠道扶持残疾人社区就业。残疾人就业率达90%以上。

第十条

依托社康中心设立社区残疾人康复室,全面落实残疾人康复服务规范标准,开展多样化的社区康复工作。要积极想办法,通过资源整合,开展社区工疗、娱疗,把残疾人康复和精神病防治康复纳入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康复教育、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拓展残疾人服务内容,增加服务数量,提高服务质量。精神病人监护率达95%以上。

根据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推行明确服务对象、内容、程序的个性化服务。

按照“残疾人服务小型、就近、便利”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拓展服务项目,完善必备设施,充分利用“星光老年之家”,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日间照料等康复活动。配备残疾人康复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

积极配合选送专兼职康复协调员参加市区残疾人康复培训,配备经培训的专兼职康复协调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第十一条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人道主义和科学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和各类残疾人节日,构建平台,创造条件,不断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各类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公共文化设施向残疾人敞开,提供优惠优质服务。公共文化设施要体现为残疾人服务的特点,开设适合残疾人活动的项目。要特别注重组织开展特色化、生活化、人性化的文体活动。要求社区组织残疾人各类活动次数年平均不少于6次,残疾人参与率在90%以上。

要重视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宣传。广泛开展残疾人遵纪守法、自强不息和普及科学知识的教育培训,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用残疾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残疾人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和法纪、道德、心理等内容的素质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或研讨会,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十二条

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及设施要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关要求,结合社区残疾人的需要,督导无障碍建设和改造。逐步推进家居无障碍建设,维护无障碍设施,为社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优质服务。

文化室要相应配置盲人读本和视听读物;活动室或康复训练室要配置语音提示,最大限度地满足残疾人需求,有计划地帮助解决社区残疾人电脑配置,积极推进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

推广手语交流。通过举办培训或宣传活动,在社区推广语言障碍残疾人的手语交流,社区残疾人工作者要熟悉和掌握与语言障碍残疾人日常生活交流的手语。

第十三条

重视残疾人权益的落实和维护,通过残疾人权益维护,全面推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全面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要充分利用社区法律服务所或法律援助中心(站)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的法律服务,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广泛开展与社区残疾人“结对子”和各种社会助残活动,推行定点联系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定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助残志愿者队伍组织,全面办好社区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完善社区助残志愿者服务机制,壮大社区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推行助残志愿者注册制度,促进志愿者助残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

第三章

工作人员管理和待遇

第十五条

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探索社区残疾人工作职业化管理,建立社区残疾人工作人员地位身份、公开招考、竞争上岗、考核评议、教育培训、福利待遇等制度,明确地位,提高待遇,严格准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社区残疾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十六条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岗位的设立,按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方式,参照有关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综合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享受相关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选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具有本市户口的肢残、低视力残疾人、经语训后可进行正常交流的听力残 6 疾人。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热爱残疾人事业,熟悉基层残疾人工作,具有奉献精神。

(三)年龄男性在50岁以下,女性在45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四)具有开展残疾人工作所必需的体力、精力和能力,能有效履行工作职责和开展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由区、街道残联拟订招聘计划,报市残联审批。参照职员录(聘)用的有关规定组织笔试、面试、体检和公示。招聘笔试由市残联统一组织考试,根据报考人员笔试成绩,按聘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员,面试由区、街道残联会同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社区工作站(居委会)根据街道办事处确定的聘用人员名单并签订聘用合同,每一聘用期为3年,可连续聘用。跨社区成立的残协所在专职委员聘用合同签订,由社区残协所在的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第二十条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受聘后享有休假权,具体标准按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实行考核,社区工作站(居委会)会同街道残联对专职委员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第二十二条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的考核,应坚持客观公 7 正的原则,以平时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基础,采取街道、社区工作站(居委会)与社区残疾人相结合的方式,按《深圳市社区残疾人工作考核评分标准》,由被考核者个人进行工作总结和自评,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写出评语,由街道残联予以审定。

第二十三条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考核纳入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工作范畴,考核结果分优秀(参考考核评分95分以上)、合格(参考考核评分81—95分)、不合格(参考考核评分80分以下)三个等级。考核结果作为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续聘、奖惩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从事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工作并领取津贴,但在招聘中未能被聘用的残疾人,可过渡作为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助理员。助理员设置有效期为本办法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的第一个聘用期,聘用期满不再续设。

第四章

经费

第二十五条

落实社区残疾人工作经费。社区残疾人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经费预算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计划,保证社区残疾人工作正常运转和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经费。根据社区残疾人工作任务,按“费随事转”的原则,其经费由区财政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划拨。

第二十六条

经费使用范围

(一)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工资。

(二)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购买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资金。

(三)社区残协办公经费。

(四)社区残疾人活动经费。

第二十七条

社区残疾人工作经费直接拨付到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工资由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发放。

第二十八条

社区残疾人工作经费按实际需要安排,经核准划拨的社区残疾人工作经费,节余款可结转下使用。

第二十九条

对新增加的工作服务项目所需经费,需经街道、区残联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列入预算计划予以实施。

第三十条

各区残联应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必须严格规范经费支出管理,定期向街道和区残联报送经费支出账表,接受残联、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市残联负责本办法实施的指导、监督;区残联负责本办法的组织与实施,并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节。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1101(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1101(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省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办法

    云南省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办法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22号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了解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情况,......

    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草案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

    福海县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福海县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社区党建水平。 对在职党员实行“双向管理”。建立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社区......

    深圳市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深圳市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颁布日期:2005.07.29 实施日期:2006.01.01 深府办〔2005〕8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加......

    健康教育分类及主要内容

    健康教育的分类及主要内容健康教育讲座:要有活动记录表、讲座计划、讲座材料、讲座现场照片照片、参加讲座人员的签名和发放的宣传资料原件等。 健康咨询活动:归档资料:活动记......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及医疗器械分类规则考核试题及答案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及医疗器械分类规则考核试题答案 姓名:岗位;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注册产品标准是指由制造商制定,应能保证产品安全有效,并在产品申请注册时,经......

    常规防水材料分类及执行标准

    防水常规产品执行标准一览表卷材序号分类材料名称执行标准1改性沥青类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2APP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20083弹性体改性沥青聚酯......

    供电局用电分类及收费标准

    江门供电局用电分类及收费标准 浏览次数: 1329次 字号: [大] [中] [小] 用电分类、电价收费标准一、用电分类 (一)工业用电。利用电力作为初始能源从事工业性产品(劳务)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