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承出师考试复习资料
(知识点详解)
沈小峰
(一)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一、基本操作
(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于临床应用能力
列缺 鼻犊 肾俞 翳风 神庭 少商 足三里 委中 孙角 水沟 商阳 三阴交 秩边 风池 中极 合谷 阴陵泉 承山 环跳 关元 曲池 血海 昆仑 阳陵泉 气海 肩髃 通里 至阴 悬钟 神阙 迎香 神门 涌泉 太冲 中脘 四百 后溪 太溪 腰阳关 太阳 地仓 听宫 内关 命门 印堂 下关 风门 外关 大椎 十宣 天枢 胃俞 支沟 百会
(三)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压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二、临床答辩
(一)中医基础知识
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
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二)临床辨证能力
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感冒 泄泻 消渴 有机磷农药中毒
咳嗽 痢疾 眩晕 肠痈 喘证 腹痛 头痛 颈椎病 肺胀 胁痛 中风 痄腮 肺痨 黄疸 痹证 急惊风 胸痹(真心痛)积聚 不寐 小儿泄泻 心悸 水肿 血证 崩漏 胃痛 淋证 虚劳 绝经前后诸证
(三)综合笔试考核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跟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2.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
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五脏的外华
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
第六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生理功能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场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八单元 气、血、津液
细目一: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二: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九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筋经、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 2.别络的概念 3.筋经的概念 4.皮部的概念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细目八:结石
要点:
1.结石的概念 2.结石的致病特点
第十一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时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
第十二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气血失常
要点:
1.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成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 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理气血 6.三因制宜
2、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要点:
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疼痛 要点: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头身胸腹 要点:
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睡眠 要点:
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 问二便
要点:
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
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面五官 要点:
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皮肤 要点:
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疮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要点:
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小儿指纹 要点:
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望舌
细目一:舌诊原理 要点:
舌与脏腑的关系 细目二:望舌质 要点:
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
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五单元 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
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意义 第六单元 脉诊 细目一:脉诊概说
要点:
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 2.切脉指法
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 细目二:正常脉象 要点:
1.正常脉象的特点
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 细目三:常见病脉 要点:
常见病脉(浮、沉、迟、数、滑、涩、洪、紧、弦、细、微、濡、结、促、代)的脉象特征及主病 第七单元 按诊
要点:
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3.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八单元 八纲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细目二:表里 要点:
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寒热 要点:
1.寒证与热证的感念
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四:虚实 要点:
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
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五:阴阳
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 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要点:
1.证候相兼与错杂
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
第九单元 病性辨证
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 要点:
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 要点:
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 要点: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四:气滞类证辨证 要点:
1.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 要点:
1.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
要点: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
要点:
痰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单元 脏腑辨证
细目一:心病辨证
要点:
1.心气虚的临床表现
2.心血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 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 细目二:肺病辨证
要点: 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证的比较
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燥邪犯肺证的辨证要点
细目三:脾病辨证
要点:
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四:肝病辨证
要点:
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五:肾病辨证
要点:
1.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 3.肾病五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六:腑病辨证
要点:
1.胃热炽盛证的临床表现
2.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 3.肠热腑实、肠道津亏证的临床表现
4.肠道湿热、膀胱湿热、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七:脏腑兼证
要点:
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辨证要点
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
3、中药学
第一单元 药性理论 细目一:四气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四气的作用 细目二:五味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升降浮沉 要点: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细目四: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毒性 要点: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配伍的意义 要点:
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配伍的内容 要点: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配伍禁忌 要点:
“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细目二:妊娠用药禁忌 要点: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及分类 第四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细目一:剂量 要点:
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要点:
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第五单元 解毒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辛夷 3.下列药物的功效:生姜、藁本、苍耳子 4.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香薷、荆芥、细辛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细辛、苍耳子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蝉蜕、柴胡、葛根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牛蒡子、桑叶、菊花 3.下列药物的功效:蔓荆子、升麻 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葛根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蒡子 第六单元 清热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热泻火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夏枯草 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竹叶、决明子 细目三:清热燥湿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 细目四:清热解毒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青叶、青黛、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3.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青黛、贯众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 细目五:清热凉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赤芍 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草 细目六:清虚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第七单元 泻下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攻下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芒硝 3.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 润下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火麻仁、郁李仁 细目四:峻下逐水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牵牛子、巴豆 2.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牵牛子、巴豆 第八单元 祛风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祛风寒湿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独活、木瓜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 3.下列药物的用法:威灵仙、川乌 细目三:祛风湿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防己 3.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
4.下列药物的用法:防己、豨莶草 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 3.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 第九单元 化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豆蔻 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
4.下列药物的用法:砂仁、豆蔻 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茯苓、泽泻 3.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 细目三:利尿通淋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 3.下列药物的功效:海金沙、石韦、萆薢 4.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 细目四:利湿退黄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
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 3.下列药物的功效:丁香、高良姜。花椒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丁香 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香附、薤白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木香、川楝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沉香、乌药、佛手、柿蒂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楝子 第十三单元 消食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 3.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麦芽、莱菔子 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苦楝皮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血止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 细目三:化瘀止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
七、茜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 3.下列药物的用法:三
七、蒲黄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
七、蒲黄 细目四:收敛止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 2.下列药物的功效:仙鹤草、血余炭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 细目五:温经止血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艾叶
第十六单元 活血祛瘀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活血祛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止痛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姜黄、乳香 3.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 细目三:活血调经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红花、益母草、牛膝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桃仁、鸡血藤 3.下列药物的用法:牛膝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 细目四:活血疗伤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 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马钱子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马钱子 细目五:破血消癥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莪术、水蛭 第十七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温化寒痰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半夏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天南星、旋复花 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芥子、白前
4.下列药物的用法: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复花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白芥子 细目三:清化热痰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 3.下列药物的功效:天竺黄、前胡、海藻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 细目四:止咳平喘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葶苈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苏子、桑白皮 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 第十八单元 安神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磁石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骨 3.下列药物的功效:朱砂、琥珀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龙骨、琥珀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 养心安神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酸枣仁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柏子仁、远志 3.下列药物的功效:合欢皮 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平抑肝阳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牡蛎、代赭石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石决明 3.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刺蒺藜
4.下列药物的用法:石决明、牡蛎、代赭石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 细目三:息风止痉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地龙、全蝎、僵蚕 3.下列药物的功效:蜈蚣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羚羊角、牛黄、钩藤、全蝎、蜈蚣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黄 第二十单元 开窍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石菖蒲 3.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苏合香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 第二十一单元 补虚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党参、山药 3.下列药物的功效:太子参、白扁豆、大枣、蜂蜜 4.下列药物的用法:人参、西洋参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白术、甘草 细目三:补阳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鹿茸、杜仲、续断、菟丝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 3.下列药物的功效:肉苁蓉、益智仁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鹿茸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鹿茸 细目四:补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 2.下列药物的用法:阿胶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芍 细目五:补阴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黄精、女贞子 4.下列药物的用法:龟甲、鳖甲 第二十二单元 收涩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根、浮小麦 细目三:敛肺涩肠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五味子、乌梅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 3.下列药物的功效:赤石脂 4.下列药物的用法:诃子 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茱萸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桑螵蛸、海螵蛸、莲子、芡实 3.下列药物的功效:金樱子、椿皮 第二十三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硫磺、蛇床子、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要点: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 2.方剂的组成 3.方剂的变化
4.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要点: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银翘散、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止嗽散、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要点: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4.温脾汤、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四单元 和解剂 要点: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蒿芩清胆汤、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五单元 清热剂 要点: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竹叶石膏汤、清营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芍药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白虎汤、清温败毒饮、导赤散、玉女煎、泻白散、清胃散、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4.黄连解毒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当归六黄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六单元 祛暑剂 要点:
六一散、香薷散、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七单元 温里剂 要点:
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小建中汤、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理中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八单元 补益剂 要点: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生脉散、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4.四君子汤、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第九单元 固涩剂 要点: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牡蛎散、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真人养脏汤、桑螵蛸散、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单元 安神剂 要点:
1.重镇安神剂和滋养安神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要点: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苏合香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要点:
1.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2.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要点:
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咳血方、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桃核承气汤、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要点: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
2.川芎茶调散、羚羊钩藤汤、镇肝息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消风散、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要点: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
2.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杏苏散、桑杏汤、养阴清肺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十六单元 祛湿剂 要点: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平胃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猪苓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要点:
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
2.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温胆汤、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八单元 消食剂 要点:
1.保和丸、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2.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 要点: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5、中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 感冒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感冒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感冒的常见病因 2.感冒的病机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
2.感冒与风温早期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 2.感冒的治疗原则
3.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5.阴虚感冒、气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五:预防
感冒的预防 第二单元 咳嗽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咳嗽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咳嗽的辨证要点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预防和转归 要点:
1.咳嗽的预防 2.咳嗽的转归 第三单元 哮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哮病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哮病的常见病因 2.哮病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哮病的诊断要点 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哮病的辨证要点
2.哮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3.冷哮、热哮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肺肾两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转归及预后 要点:
1.生活调摄、预防 2.转归及预后 第四单元 喘证 概述
要点:
喘证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喘证的常见病因
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喘证的诊断要点
2.喘证与哮病、气短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实喘和虚喘的辨证要点 2.实喘和虚喘的治疗原则
3.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肺气虚耗、肾虚不纳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第五单元 肺痈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肺痈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痈的常见病因
2.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辨肺痈的分期 2.肺痈的治疗原则
3.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六单元 心悸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心悸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心神不宁与心悸发生的关系 2.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3.心悸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要点:
1.心悸的治疗原则
2.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组心脉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四:预后 要点:
心悸的预后 第七单元 胸痹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胸痹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胸痹的常见病因
2.胸痹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本病的诊断要点
2.胸痹与胃痛、真心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胸痹辨证的要点
2.本病的基本治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3.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证心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 要点:
1.胸痹的转归、预后 2.胸痹的预防 第八单元 不寐 细目一:概述 要点:
不寐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不寐的常见病因
2.不寐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虚实辨证要点 2.不寐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方法 3.肝火扰心、谈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调护 要点:
不寐的调护 第九单元 癫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癫狂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癫狂的常见病因 2.癫狂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癫证与狂证的鉴别要点及特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癫证与狂证的辨证要点及其共同的病变脏腑 2.癫狂的基本治疗原则
3.癫证中痰气郁结和心脾两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狂证中痰火扰神和火盛伤阴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单元 痫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痫病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痫病的常见病因
2.痫病基本病机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 3.痫病发生的病机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痫病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痫病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 2.痫病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
3.风痰闭阻、痰火扰神、瘀阻脑络、心脾两虚和心肾亏虚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一单元 胃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胃痛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胃痛的常见病因 2.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3.胃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胃痛的诊断要点 2.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胃痛的辨证要点 2.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
3.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亏耗、脾胃虚寒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调摄、转归及预后 要点:
1.生活调摄、预防 2.转归及预后 第十二单元 呕吐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呕吐及干呕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常见病因 2.呕吐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呕吐的诊断要点 2.呕吐与呃逆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治疗原则
2.外邪犯胃、食滞内停、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三单元 腹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腹痛的概念
2.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腹痛的常见内因与外因 2.腹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要点:
1.腹痛的诊断要点 2.腹痛与胃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腹痛的寒热虚实辨证要点 2.腹痛的治疗原则
3.寒邪内阻、湿热壅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中虚脏寒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四单元 泄泻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泄泻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泄泻的常见病因
2.泄泻与脾虚湿盛的关系 3.泄泻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泄泻的诊断要点 2.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泄泻的辨证要点 2.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
3.寒湿内盛、湿热伤中、食滞肠胃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脾胃虚弱、肝气乘脾、肾阳虚衰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第十五单元 痢疾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痢疾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痢疾的常见病因
2.痢疾与久痢的病理特点 3.痢疾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痢疾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痢疾虚实寒热的辨证要点 痢疾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宜忌
3.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六单元 便秘 细目一:概述 要点:
便秘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便秘的常见病因 2.便秘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便秘的诊断要点 2.便秘的类证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便秘的辨证要点 2.便秘的治疗原则
3.热秘、气秘、冷秘等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七单元 胁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胁痛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胁痛的常见病因 2.胁痛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胁痛的辨证要点 2.胁痛的治疗原则
3.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络失养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第十八单元 黄疸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黄疸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黄疸的常见病因
2.黄疸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黄疸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黄疸的辨证要点 2.黄疸的治疗原则
3.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疫毒炽盛证及阴黄寒湿阻遏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用证治疗加减变化 5.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黄疸的转归预后与生活调摄 第十九单元 鼓胀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鼓胀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鼓胀的常见病因
2.鼓胀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鼓胀的诊断要点 2.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鼓胀的辨证要点 2.鼓胀的治疗原则
3.气滞湿阻、水湿困脾、水热蕴结、瘀结水留、阳虚水盛、阴虚水停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鼓胀的预后和生活调摄 第二十单元 头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头痛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头痛的常见病因
2.头痛发病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类证鉴别 要点: 1.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
2.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头痛治疗总的原则
2.外感头痛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内伤头痛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4.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第二十一单元 眩晕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眩晕的感念
2.熟悉有关古代医家队眩晕病因的认识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眩晕的常见病因 2.眩晕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眩晕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眩晕的治疗原则
2.眩晕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浊中阻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第二十二单元 中风 细目一:概述 要点:
中风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中风发病的常见病因
2.中风发病与虚、火、风、痰、气、血和肝肾阴虚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中风的诊断要点
2.中风与痫病、厥证、痉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中风的分期要点
2.中风中经络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中风中脏腑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中风恢复期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1.中风的转归 2.中风的预后 第二十三单元 水肿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水肿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水肿的常见病因
2.水肿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水肿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水肿的辨证要点 2.水肿的治疗原则 3.水肿风水相搏、水湿浸渍、湿热壅盛、湿热浸淫、脾阳虚衰、肾阳虚微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水肿的预后与生活调摄 第二十四单元 淋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淋证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淋证的常见病因 2.淋证的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淋证的诊断要点及六种淋证的主症特征 2.血淋与尿血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淋证的辨证要点 2.淋证的治疗原则
3.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生活调摄与转归预后 第二十五单元 郁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郁证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郁证的常见病因 2.郁证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诊断 要点:
郁证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及方法
2.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五:其他治疗 要点:
1.精神治疗 2.辅助治疗
第二十六单元 血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血证的概念及常见血证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血证的基本病因
2.各类血证与脏腑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各类血证的诊断要点 2.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3.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治疗血证的三原则
2.咳血、吐血、尿血、便血、衄血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出血、瘀血、血虚的关系 第二十七单元 消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消渴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消渴的常见病因
2.消渴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消渴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消渴的辨证要点 2.消渴的治疗原则
3.消渴病肺热伤津、胃热炽盛、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等证及常见并发症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生活调摄及转归预后 第二十八单元 痹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痹证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痹证的常见病因
2.痹证发生的病机及转化
3.痹证日久出现的三种病理变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痹证的诊断要点 2.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痹证的辨证要点 2.痹证的治疗原则
3.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5.虫类药和川乌、草乌等药物在痹证治疗中的作用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1.生活调摄、预防 2.转归及预防
6、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1.疾病命名原则
2.基本术语:疡、疮疡、肿疡、溃疡、胬肉、痈、疽、根盘、根脚、应指、护场、袋脓、痔、漏、痰、毒、结核、岩、五善、七恶、顺证、逆证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 2.情志内伤 3.饮食不节 4.外来伤害 5.劳伤虚损 6.感受特殊之毒 7.痰饮瘀血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四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疾病内治消、托、补三大法则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砭镰法、挑治疗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5.引流法、棉垫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 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
1.疔的特点与种类
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 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4.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5.疔的内治法原则 细目三:痈 要点:
1.痈的概念与特点 2.痈的病因病机 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 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 细目四:有头疽 要点:
1.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2.有头疽的临床表现
3.有头疽的内治法和外治法 细目五:丹毒 要点:
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 2.丹毒的病因病机
3.丹毒的内治法和外治法 细目六:瘰疬 要点:
1.瘰疬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2.瘰疬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瘰疬的内治法和外治法 细目七:窦道 要点:
1.窦道的临床表现 2.窦道的外治法 第六单元 乳房疾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乳房肿块检查法 细目二:乳痈 要点:
1.乳痈的病因病机 2.乳痈的临床表现 3.乳痈的辨证论治 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细目三:乳漏 要点:
1.乳漏的病因病机 2.乳漏的外治法 细目四:乳癖 要点:
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 2.乳癖的病因病机 3.乳癖的临床表现 4.乳癖的内治法 细目五:乳核 要点:
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2.乳核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乳岩 要点:
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2.乳岩的临床表现 3.乳岩的辨证论治
4.乳岩与乳癖、乳核的鉴别 第七单元 瘿 细目一:概论
瘿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二:气瘿 要点:
1.气瘿的病因病机 2.气瘿的临床表现 3.气瘿的内治法及预防 细目三:肉瘿 要点:
1.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 2.肉瘿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石瘿 要点:
1.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2.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3.石瘿的治疗原则 第八单元 瘤、岩 细目一:概论 要点:
1.中医学对瘤、岩的认识 2.瘤、岩的病因病机
3.瘤、岩的辨证论治和常用药物 4.瘤、岩的预防与调护 细目二:血瘤 要点:
1.血瘤的概念 2.血瘤的诊断 3.血瘤的治疗 细目三:肉瘤 要点:
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细目四:失荣 要点:
1.失荣的概念 2.失荣的病因病机 3.失荣的临床表现 4.失荣的辨证论治 细目五:肾岩 要点:
1.肾岩的含义 2.肾岩的病因病机 3.肾岩的诊断 4.肾岩的治疗原则
第九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要点:
1.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2.皮肤病的原发性及继发性皮损 3.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 细目二:热疮 要点:
热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细目三:蛇串疮 要点:
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 2.蛇串疮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疣 要点:
1.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
2.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治疗 细目五:癣 要点:
1.头癣、手足癣、体癣和花斑癣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2.癣的治疗方法 细目六:疥疮 要点:
1.疥疮的病因病机 2.疥疮的临床特点
3.疥疮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细目七:湿疮 要点:
1.湿疮的临床特点 2.湿疮的病因病机 3.湿疮的辨证论治
4.婴儿湿疮的病因、辨证论治 细目八:接触性皮炎 要点:
1.中医文献队本病的认识 2.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3.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4.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 细目九:药毒 要点:
1.药毒的病因病机
2.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 细目十:瘾疹 要点:
1.瘾疹的病因病机 2.瘾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细目十一:白庀 要点:
1.白庀(寻常型)的皮损特点 2.白庀(寻常型)的辨证论治 细目十二:粉刺 要点:
1.粉刺的病因病机 2.粉刺的诊断与治疗 细目十三:酒齄鼻 要点:
酒齄鼻的临床表现与辨证论治 细目十四:红蝴蝶疮 要点:
1.红蝴蝶疮的病因病机
2.盘状红斑狼疮的皮损及临床表现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损及全身症状 4.红蝴蝶疮的辨证论治 细目十五:尖锐湿疣 要点:
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2.尖锐湿疣的诊断 3.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细目十六:艾滋病 要点:
1.艾滋病的病因病机 2.艾滋病的诊断 3.艾滋病的辨证论治 第十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细目一:概论 要点:
1.肛门直肠疾病的病因病机 2.肛门直肠疾病的辨证 细目二:痔 要点:
1.痔的概念与分类 2.内痔的病因病机
3.内痔、外痔、混合痔的诊断 4.痔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息肉痔 要点:
1.息肉痔的概念 2.息肉痔的病因病机
要点:
1.肛隐窝炎的并发症
2.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 细目五:肛痈 要点:
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肛痈的诊断 3.肛痈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肛漏 要点:
1.肛漏的病因病机 2.肛漏的诊断与分类 细目七:肛裂 要点:
1.肛裂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2.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 3.肛裂的辨证论治 细目八:脱肛 要点:
1.脱肛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脱肛的症状与分类
3.一度直肠黏膜脱垂与内痔脱出的鉴别 4.脱肛的内治法 细目九:锁肛痔 要点:
1.锁肛痔的主要症状 2.锁肛痔的治疗原则 第十一单元 泌尿男性疾病 细目一:概论 要点:
男性前阴各部与脏腑的关系 细目二:子痈 要点:
1.子痈的含义
2.子痈的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 细目三:尿石症 要点:
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2.尿石症的诊断 3尿石症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男性不育症 要点:
1.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 2.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方法 3.男性不育症的辨证论治 细目五:慢性前列腺炎 要点:
1.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2.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3.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前列腺增生症 要点:
1.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2.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论治 第十二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细目一:概论 要点:
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细目二:股肿 要点:
1.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2.股肿的病因病机 3.股肿的诊断 4.股肿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血栓性浅静脉炎 要点: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
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类型 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筋瘤 要点:
1.筋瘤的定义与特点 2.筋瘤的辨证论治 细目五:臁疮 要点:
1.臁疮的病因病机 2.臁疮的局部辨证
3.臁疮的内、外治疗原则 细目六:脱疽 要点:
1.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 2.脱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脱疽的辨证论治
第十三单元 其他外科疾病 细目一:烧伤 要点:
1.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的分类 2.重度烧伤后辨证分型、治疗原则 3.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 细目二:毒蛇咬伤 要点:
1.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2.毒蛇咬伤的病因病机 3.毒蛇咬伤后的治疗措施 细目三:肠痈 要点:
1.肠痈的病因病机 2.肠痈的诊断 3.肠痈的辨证论治
7、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 女性的生理特点 细目一:月经 要点:
1.月经的生理表现
2.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细目二:妊娠与产育 要点:
1.妊娠机理
2.妊娠期生理现象 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4.恶露的概念及持续时间 5.哺乳期的最佳断乳时间 第二单元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病因 要点:
1.寒热湿邪 2.七情内伤 3.生活失度 4.体质因素 细目二:病机 要点:
1.脏腑功能失常 2.气血失调 3.冲任督带损伤 第三单元 月经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月经病的定义 2.月经病的范围 3.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4.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二:月经先期 要点:
1.月经先期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丹栀逍遥散、清经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三:月经后期 要点:
1.月经后期的定义
2.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 3.病因病机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5.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 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 要点:
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五:月经过多 要点:
1.月经过多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举元煎及保阴煎的药物组成 细目六:月经过少 要点:
1.月经过少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归肾丸和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 细目七:经间期出血 要点:
1.经间期出血的定义
2.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 3.病因病机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八:崩漏 要点:
1.崩漏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治崩大法:塞流、澄源、复旧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5.清热固经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九:闭经 要点:
1.闭经的定义
2.闭经与妊娠的鉴别
3.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 4.闭经的治疗原则
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痛经 要点:
1.痛经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一:经行泄泻 要点:
1.经行泄泻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二:经行浮肿 要点:
1.经行浮肿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三:经行吐衄 要点:
1.经行吐衄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顺经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十四:绝经前后诸证 要点:
1.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五:经断复来 要点:
1.经断复来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第四单元 带下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带下病的定义
要点:
1.带下过多的病因病机 2.带下过多的治疗原则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完带汤的药物组成 第五单元 妊娠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妊娠病的定义 2.妊娠病的范围 3.妊娠病的病因病机 4.妊娠病的治疗原则 5.妊娠用药的禁忌 细目二:妊娠恶阻 要点:
1.妊娠恶阻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治疗总原则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三:妊娠腹痛 要点:
1.妊娠腹痛的定义 2.病因病机
细目四:胎漏、胎动不安 要点:
1.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 2.堕胎、小产、暗产的定义 3.病因病机
4.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原则
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6.寿胎丸和胎元饮的药物组成 细目五:子肿 要点:
1.子肿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治疗用药的注意点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六:妊娠小便淋痛 要点:
1.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七:妊娠小便不通
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 第六单元 产后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产后病的定义
2.产后常见病及危重症:产后“三冲”、“三病”、“三急” 3.产后病总的病因病机 4.产后“三审” 5.产后病的治疗原则 6.产后病的用药宜忌 细目二:产后血晕 要点:
1.产后血晕的定义
2.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 3.病因病机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三:产后发热 要点:
1.产后发热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感染邪毒型发热临证时的注意点 细目四:产后腹痛 要点:
1.产后腹痛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生化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五:产后恶露不绝 要点:
1.恶露不绝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第七单元 妇科杂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妇科杂病的定义 2.妇科杂病的范围 3.妇科杂病的治法概要 细目二:癥瘕 要点:
1.癥瘕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癥瘕辨证与施治的注意点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三:盆腔炎 要点:
1.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四:不孕症 要点:
1.不孕症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毓麟珠的药物组成 细目五:阴痒 要点:
1.阴痒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阴痒的外治法 细目六:子宫脱垂 要点:
1.子宫脱垂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8、中医儿科学
第一单元 小儿生长发育 细目一:年龄分期 要点:
年龄分期的标准 细目二:生理常数 要点:
1.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3.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4.乳牙萌出正常值
5.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6.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 第二单元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细目一:生理特点 要点:
1.小儿生理的基本特点
2.“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 细目二:病因特点
儿科病因特点 细目三:病理特点 要点:
1.小儿病理的基本特点
2.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 第三单元 四诊概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儿科四诊应用特点 细目二:望诊 要点:
1.望诊的主要内容
2.望神态的要点与临床意义 3.审苗窍的要点与临床意义 4.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5.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6.指纹诊察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细目三:闻诊 要点:
1.啼哭声的诊断,病理性啼哭声与临床意义 2.咳嗽声的辨别
3.大小便的闻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诊 要点:
1.儿科问个人史的内容 2.问病情的要点
3.大便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4.饮食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切诊 要点:
1.儿科脉诊的方法 2.儿科基本脉象
3.囟门按诊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儿科治法概要 细目一:中药内治疗法 要点:
1.用药原则 2.中药用量 3.给药方法 4.常用内治法
细目二:中药外治疗法 要点:
常用外治法举例
第二篇:出师总结
出师总结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三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刘慧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刘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刘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刘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刘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中医,刘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刘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刘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刘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三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刘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刘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刘老师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理论才能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他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为什么一开始学医,老师就叫我苦读《伤寒论》?清末陆九芝说过: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学习任何一门新知识,总是最初接触的东西印象最深,这叫先入为主。《伤寒论》是中医的临床圣典,言简意赅,朴实无华,不奢谈理论,紧扣临床实践,把一个疾病从开始到完结的全部过程,有序地展示出来,以错综复杂的文字,归纳了疾病千变万化的各个方面,完美地、灵动地、全方位地表达了辨证论治的思想,是中医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临床著作,是中医临床思维科学的典范。中医的生命,在于能看病,看病的本领,不在于记住了多少方子,而在于会辩证,“认证无差”,是遣方用药最重要的基础,是中医临床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先让《伤寒论》占据了你的思维空间,让辨证论治在你脑海中深深扎下根来,就牢牢掌握了中医的核心和灵魂。但是,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妨甩开他们,直面张仲景,感受原文,直接领会和吸取他的原始思想,自己去思考、去体会,你将会受益终身。
培养中医临床医生,可以从《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启蒙书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也可以从《伤寒论》入手,先难后易,高屋建瓴。循序渐进,是培养一般人才的方法,高屋建瓴,才是造就临床高手的途径。老师让我取其后者。至于《黄帝内经》,可以先读《内经知要》,掌握其精髓,因为全书涉及的知识过于庞杂,又不能直接用于临床看病,不可读得太早,以免陷了进去,分散精力,迷失方向。到四十岁以后,有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人生阅历,才能真正读懂。
学医要从一家之言,取百家之长。例如,清初的三大国医:叶天士,张石顽,吴谦,皆有鸿篇巨制,都是临床高手。《临证指南医案》、《张氏医通》、《医宗金鉴》,任选一种,“执一书可治天下病”。叶天士的术难读,因为全是医案,要一个个揣摩研习,但叶氏临床经验之丰,古今无人企及;张石顽的书深邃,病无巨细,都能找到治法,并且规矩井然,可备案头参考;吴谦的书通俗,一病一方,疗效可靠,平易稳妥,最适合作家传师授的教材。此外,妇科有《傅青主女科》,儿科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外科有《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眼科有《审视瑶函》,针灸有《针灸大成》,都是本学科的杰出著作,可师可法。其它如张景岳、徐灵胎、陈修园、陈士铎、吴鞠通、王清任、程钟龄、唐容川、张锡纯等医家,都对临床作出了突出贡献,其著作不可不流览,然而,要从中选择
一、两家,读细、读精、用熟,以作为自己临床的“安身立命”之本,再旁采诸家,以弥补一家之偏。切切不可博览群书而终无依托,泛舟学海而流散无穷。
学医要善于“夺人之长”。夺谁的长?古人、今人的长处,即古今名医已经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中医有个特点,就是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有时更重要。一名医生个人的智慧、阅历、生命毕竟有限,治病完全靠自己在临床中摸索总结,几十年也熬不出头,要学会把别人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最终变成自己的经验。中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古今名医写下了大量总结临床经验的文献,这是学西医的人所没有的优势,学中医的人有书读,要读书,还要有一双“慧眼”,识得真货,更要有一份胆识,看准了就用。古今名医著作中介绍的效方,大部分是可靠的,但有时也难免掺杂水份,或有夸大不实之辞,拿来用过,有效,成我囊中宝物,无效,弃之亦不可惜,久而久之,就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经验。总之,只要怀着谦虚之心,好学之志,偷学的本事,实施的勇气,多读书,勤实践,善于将别人的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就能打破常规,很快成才。
学医要抓住方剂这个核心。中医的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方是中心,是灵魂。一首好的方剂,往往组方严密,层次井然,充满了辨证法,充满了结构美。象阳和汤的刚柔相济,六味地黄汤的动静得宜,使你不得不由衷佩服古人构方的技巧。张仲景的二百余首经方,至今效如桴鼓,古今几十万首方剂,无不凝聚着创方者的心血。学方要潜心领会其风骨精神,用方要尽量使用原方,决不能自以为聪明,画蛇添足,随意加减,否则,必将破坏原方的疗效。打个比喻,一首古代名方,犹如一首优美的古诗,一幅千古名画,更象一座古代建筑,如果你不能领略其中的情趣,信手涂鸦,还自鸣得意,固属浅薄;倘若随意拆梁换柱,增损加减,则原有建筑的风格与功能也就不复存在了。你能怪古方没有疗效吗?经方、时方、当代名医之方固然要学,单方、验方,甚至江湖医生用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掌握一些。俗话说:“单方气死好郎中”,有时辨证论治走到山穷水尽,改用个单方却起死回生,古今都不乏这样的例子。决不要以为学会了辨证论治,背诵了几百首汤头,就掌握了一切,须知在民间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医学成就,象《验方新编》、《串雅》、《理瀹骈文》等总结民间经验与江湖医生经验的书,其价值,不下于其它名著,应常备案头,随时参阅。
治病要抓主证,解决主要矛盾,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古方为什么讲究君臣佐使?就是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而设。用药要单纯,处方宜精当,切不可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是一面也顾不到,喜开大方的医生,古人讥讽为“广络原野,希冀一二”,其实是心无定见,靠碰运气。
初次诊治的病人,如果病情复杂,宜先投石问路,从一点切入,静观病情的变化。倘若病势有所好转,则可得寸进尺,步步跟进,争取一环一环解开;倘若病势有所加重,也不必惊慌失措,但须改弦更张,转换思路,而从其反面论治,往往有效,因为疾病的性质是:非阴即阳、非表即里、非寒即热、非虚即实,懂得这个辩证关系,就能沉着应战;倘若病势不进不退,则应调整角度,重新选点,也可能是药力未到,须守方不变。而要做到心中有数,其前提是必须用药单纯,紧扣主要矛盾,才能把握好全局。
当医生是一门高尚而艰辛的职业,而中医更是一种可以寄托终生的事业。守着这个事业,一辈子不一定会轰轰烈烈,但可以过得很充实,很丰富,也很平静。一旦咬定从事中医事业这个目标,就不要轻易舍弃,还要准备为之付出毕生的精力和才华。这是值得的,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济世救民的梦想而屡屡受挫,抱憾终生,唯独当医生,特别是当中医,不必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不怕横遭厄运,无须借助于任何物质条件,三个指头、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仅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低标准则可赖以糊口谋生,高标准则可藉以实施“仁者爱人”的远大志向。惟其高尚,一个有良心的医生,不应当把谋财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惟其艰辛,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应当淡化作官发财这些世俗的观念,倾注全力于自己的事业中,精力的投入越多,对病人、对自己就越有好处。
中医是真正的长春树,当同龄人谢幕下台的时候,一个从事中医临床的人,才开始登上一个更高的境界。相对于一般老年人而言,一个名符其实的老中医专家,肯定会多几分精神的充实,少几分身体的苦痛。能够与中医事业相伴始终,是人生的一种机遇,一种福气。
以上都是通过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我自己的体会归纳总结的,也不知道正确与否。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用心去和老师相处,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也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
在此,再次感谢刘老师给予的谆谆教导。老师,您辛苦了!
第三篇:出师活动小结
小 结
按照我校“青蓝工程”计划,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徒弟教师出师汇报、测试活动。现将教英语的周洁徒弟教师的推门课、汇报课、检测情况做一小结:
1、推门课情况:2012年9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李兰英、冯玉华和马冬梅老师对其进行了推门听课。周洁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具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特别感兴趣,在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但是在课堂上操练单词时游戏的成分大了些。
2、汇报课情况:2012年10月23日周洁老师选择《Animals》第一课时为汇报课。此课周老师能准确把握教材,抓住重难点,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肢体语言丰富,并且利用各种小游戏对单词和句子进行了大量的操练和巩固,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板书设计独特并将情感教育自然融入其中。但是在教学中并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教授rabbit时游戏的成分大了些。
3、检测情况:本次试题只有读写部分。试题紧扣教材,贴近实际生活,考察知识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题型中有对词汇、句型结构的考查,又有对日常交际用语及初步语法知识的考查。笔试部分没有了纯单词拼写的题目,而是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对单词在句中运用能力的考查;不同的题型结构有不同的考查目标,各题型的比重适度,赋分合理,保证了在整体上体现考查目标突出语境,照顾知识覆盖面。通观试卷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周洁老师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在完型填空出现失误,可能是阅题不仔细。从总体上说,试题出题范围很合适,只要细心,就会得高分。通过检测可知周洁老师基础扎实,语言表述清楚。
在学校为徒弟们搭建的成长平台上,师傅李兰英老师精心传艺,徒弟周洁教师谦虚好学,师徒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帮学互促,使得徒弟周洁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四篇:出师课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文积累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及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4、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的悲惨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用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人物魏征,看看他是如何进谏唐太宗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板书标题)
二、解题
1、课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具有劝谏之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2、作者介绍;(借助配套练习中文学常识部分)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朝末年,为避战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厚言”,“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的起奏疏 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背景介绍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听录音,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及停顿处。
2、教师板书生字词,录音完毕,师生共同研讨。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研习第一自然段
1、找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与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解串译本自然段,强调重点实词与虚词
3、学生自主翻译,然后找学生翻译,并检查重点实、虚词的掌握情况。
4、分析回答问题:
(1)本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明确: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答: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臣闻”的口气开头,不卑中亢,令人警醒;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板书 :
木之长
固根本
}〓>国之安,固根本 正面 流之远
浚泉源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源不深
流之远
(不可)}〓>德不厚,国之安(不可)反面 根不固
木之长
五,背诵第一段
六,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第一段,且自主串解第二段
2、积累下列成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第五篇:考试复习资料
7“三并重“原则指: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
8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循有关法律规、制度、标准。
9矿山建设工作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10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职工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11煤矿生产必须具备《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营业执照》。
12《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13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本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14《安全生产法》对从业人员的权利有:(1)、危险因素措施知情权
(2)建议权(3)评控告监督权(4)紧急避险权(5)合理拒绝违章权
(6)劳动保护权(7)民事管理和民事索赔权
15《安全生产法》对从业人员的义务有:(1)遵规守章,服从管理的义务(2)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3)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义务(4)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16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职工订立类似“生死合同”的协议,以免除或减轻其因安全生产对职工所造成的伤害应承担的责任。17矽肺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患者离工作环境病情扔继续发展。
18井下主要运输巷道必须定期冲刷,至少每月一次。
19对采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尘的测定,每三个月一次。
20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关系。
21应急救援预案指:企业针对各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22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单项预案、现场预案。
23企业预案必须与当地政府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演练。
24应急救援预案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阶段。
25应急预案的基本任务:(1)立即抢救遇
险人员(2)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灾害扩大(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4)查清危害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6煤矿安全检查条例的执行主体是煤矿安全检查机构。
27三超为:超能力 超强度 超定员 28《煤矿安全规程》是根据《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检查条例》制定。29《煤矿安全规程》的特点: 强制性科学性 规范性 相对稳定性
30煤矿事故分类: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31“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人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
32法律责任: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33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可绝制定应急预案第二讲
一、安全管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3安全具有否决权 4专管群众全员管理 5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6四不放过 二、安全目标管理:煤矿安全企业将定期的安全工作任务转化为安全工作目标,现制定健全目标体系,并层层分解到各部门或个人,各部门和个人按照所制定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指煤矿过程中各种设施的完好可靠程度和安全水平标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
四、事故隐患指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坏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缺陷。
五、本质安全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内在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六 „„
七、煤矿带班领导下井应履行的职责:
1、加强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巡视检查,全面检查当班安全生产状况。
2、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超能力生产。
3、遇到险情,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组织危险区域人员及时安全有序撤到安全地面。
八、结合、《七条规定》,浅谈你对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重要性认识。
1、《七条规定》要求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持证上班,严禁违章
指挥。
2、矿领导带班下井可以加强现场管理,及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严禁违章指挥,确保安全生产。
3.矿领导带班下井可以有效处置现场发生的安全隐患,确保职工按章作业,使职工在生产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九、煤矿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
十、“五联”矿长指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
十一、《七条规定》的核心:保护员工生命安全。
12、煤矿矿长怎样落实好《七条规定》 一是细化方案、落实责任,煤矿必须制定落实七条规定的细则,逐条分解,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自查自纠,全面整改,凡存在七条规定之一的一律限期整改,限期解决,使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保护矿工生命; 三是要依靠矿工齐抓共管,必须发动广大煤矿工人共同努力,共同落实;
13、《国务院安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部署,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安全隐患”的意识
二、主要内容:“一个树立”、“两个坚持”、“三个细化”、“五个落实”:
一个树立指树立一个核心意识,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
两个坚持指坚持依法培训,按需施教的理念
三个细化指细化三个责任体系,一是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二是切实履行政府及有关安全培训监管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职责;三是安全培训和考试机构培训质量体系责任;
五个落实:一是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二是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企业职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四是师傅带徒弟制度,五是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
14、企业新任职、新招录三项岗位人员要组织参见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15、浅谈新形势下你对安全培训工程的重要性的认识:
1.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2.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3.防止“三违”,实现“三下降”的根本性
16、煤矿如何做好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1。坚持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底线意识;
2.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严格执行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达标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按规定落实区域防突措施,开采保护层或区域性预抽,消除突出危险性,做到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
18.煤矿“四化”建设指:机械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19.“五落实”指整改措施、责任、安全、时限、预案;
20.《千名干部和万名矿长谈心对话活动》时间从2012年1月开始,2014年6月30日结束;
21.《关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意见》
1.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无指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人缘无失误;
2.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科学量化原则、注重细节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方便考核原则
3.推动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内容: 管理制度精细化、现场管理精细化、流程管理精细化、岗位管理精细化(五定:定岗、定人、定责、定制度、定考核)、装备管理精细化、标准管理精细化
4.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住重点区域,分步组织实施;强化行政推动加强监督检查; 22.煤层顶板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
23、老顶初次来压:由于切眼向前推进到距离至老顶第二次垮落时产生的压力叫老顶初次来压;
24、直接顶是顶板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稳定性分为:不稳定、中等稳定,稳定坚硬等;
25、煤层分为薄煤层(1.3米以下)、中厚煤层(1.3-3.5米),厚煤层(3.5米以上)
26、煤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27、煤层按倾角不同分为近水平煤层≤8˚缓倾斜煤层8˚—25˚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28、煤的地质构造: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和陷落柱;
29、褶曲是构造褶皱的单元,分背斜和向斜两种;
30、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31、正断层值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32、矿井开拓为主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综合开拓指两种以上开拓井田的方式;
33、矿井巷道按功能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34、煤矿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35、采煤方法是指采煤系统和回采工程在时间上、空间上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总称;
36、综采“三机”指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柱;
37、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38、采掘机械必须装设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设不小于2Mpa,外喷雾装置不得小于1.5Mpa;
39、煤矿安全
1.煤矿必须使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
2.煤矿采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总延迟时间必须控制在130ms以内;
3.处理距煤a。瞬发雷管5mm,延期电雷管15mm才能处理;距爆破0.3m处平行打眼重新装药放炮;
4.爆破深度不小于0.6m不得装药放炮;
5.爆破地点20m以内,堵塞巷道端面13以上严禁装药放炮
6.一炮三检指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检查瓦斯 40、机电运输
1.矿井必须有两回路电源
2.三大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
3.井下高压不超过1KV,低压不超过1140V 4.常见的过流现象:短路,断相,过负荷 矿井通风和灾害防治
1、通风的任务:为入井人员提供呼吸;冲淡、排出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提供十一的工作环境,增强矿井抗灾能力;
2、通风系统指:通风方法,通风方式,通风网络、通风设施的总称;煤矿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3、通风方法:抽出式,压入式,混合式;
4、按用途不同,通风设施分为:引导风流的设施,阻断风流的设施和调节风流的设施;
5、串联通风:某一地点的回风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称为串联通风,又称“一条线”通风;危害:风质差、安全性差、风阻大、风量不易调节等;
6、煤巷、半煤岩巷的掘进工作面最高允许风速4ms,最低允许风速0.25ms;
7、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得少于4m3;
8、循环风:某一看护通风机的回风再次禁图另一侧风机的通风方式;
9、局部瓦斯积聚:在0.5m3的空间内瓦斯浓度达到2%的现象;
10、引起局部瓦斯积聚的原因:局部通风机停风引起瓦斯积聚;风筒漏气;风量不足;盲巷引起;
11、综合防尘措施:通风降尘,湿式作业,密闭除尘,净化进风,个体防护;
12、煤层自燃的条件:煤层具有可燃性,连续通风供氧;
13、煤层自燃预兆:视觉,煤层汗珠;嗅觉,煤油味,汽油味;触觉,煤层发热;
14、井下火源:电火、明火、爆破、摩擦撞击;
15、防治水三专:专用设备、专职队伍,专业人员;
16、防治水方针: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17、透水预兆:煤壁挂红挂汗,煤层发潮变暗,空气变冷有水雾,水色发浑,有臭味;s18、顶板事故预兆:顶板来压,底板鼓起,嘶嘶水叫声,淋水加大;
19、顶板按力源不同分为:推垮落型顶板,压垮型顶板、漏垮型顶板;
20、采煤工作面易发生冒顶地点:工作面上下出口,切线、煤壁线、放顶线附近;
21、冒顶预兆:响声、掉渣、片帮、裂隙、离层、漏顶、切顶;
22、火风压:指的是,当井下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流经过有高差的井巷时产生的附加风压。23.定向爆破:利用炸药爆炸的作用,把某一地区的土石方抛掷到指定的地区,并大致堆积成所需形状的一种爆破技 煤矿必须坚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依法治理安全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一的条件,预防为主指在事故预防与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预防:先导性、跟踪性,严峻性,根本性,突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