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巧用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夜
巧用活动课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它更需要借助教材,通过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健康人格培养的目的。创设情境,为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探究的兴趣大增。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而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中也特别指出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实施课程改革,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实践环节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增设“活动课”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活动课”的内容包括正文、辅助文和活动设计方案,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它需要借助教材,通过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健康人格培养的目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教程和学程的统一,必须体现教法与学法的一致性。在创新教育大环境下,教材必须既能满足教师创造性地教的需要,更要适应学生求新探奇的特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利用活动课创新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通过点拨思路,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自觉学习;通过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要由原来的“台前”退到现在的“幕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为学生创造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质疑的氛围,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二、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创新激情。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积极地质疑、释疑,创造性地思维并解决问题。活动课要求教师大胆设计、精心组织,创设生动活泼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内化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例如,可以采用讨论、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上活动课,在活动课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并配制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推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情境教学,为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活动的兴趣大大增强,内心有了强烈的参与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活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觉地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和行动,把外界情感内化为自我情感,把每一次学习都作为一次新的创作过程,并在这样的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体现自我的价值。
三、利用社会实践,发挥学生创新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大课堂活动课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化中,内化情感,坚定信念,指导行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可见,教材对活动课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它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突出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加
用心
爱心
专心
强活动实践教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如关注身边的环境,调查周边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社会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然后学生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上完九年级《伸出你的手 》一课后,设计一份献爱心的活动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到县内的养老院进行献爱心活动,返校后写出自己的心得。
教学中教师只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然而,在当今,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在这一方面较已往的大纲做了很大的变革,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但是“新课标”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依然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成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包袱。而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关键。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牛顿定律,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探源索隐,寻找偶然中的必然,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中,从事物的联系中思考。追索偶然发现的起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探源索隐,追寻导致前人发现与发明定律、定理和公式的思路;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中,探索创新的思维方式,激发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智商高的同学,对探源索隐的方法是有浓厚兴趣的。例如,奥斯特发现电与磁的联系,好像很偶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为什么奥斯特就能够从小磁针轻的摆动中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与其特有的物理素养是分不开的,而由于奥斯特的发现,许多科学家就在次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先是电磁铁的发明,而法拉第认为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这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穿新思维,正是有了这种思维,才有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引导学生,对待身边的事物常常从事物的联系中去思考,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学生将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3.通过学习过程中辨同求异立体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比较,从比较中打开思路。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通过不同的思路达到同一目标。从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发现老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发现 1
已知情况的新变化,使自己的创造欲在执着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培养创造性解题的习惯,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思路是创作中的精华。例如,光的反射与折射可以用如表1的比较学习来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如凸透镜与凹透镜如电流表与电压表等等,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对象的一切方向,一切联系和“中介”,纵串横联,立体思考,从事物方方面面的联系上,去发现问题和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找出纵、横系列和它们相交叉而形成的立体系列,使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展示创造的前景。学生会很快掌握并受益终身。
表1
4.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做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参预过研究性学习的同学谈道:研究性学习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发展的方式,完全是一种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摘要:伴随着的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那么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初中语文,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成为了当下初中语文老师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就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做好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初中作文;作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初中语文作者教学的实践,就在初中语文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更好的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重视老师的指导,轻视学生自主批改
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老师都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训练和指导,课堂中一般都会分析如何去审题立意,又如何去进行作文的选材,重点都会分析一些比较常用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先抑后扬。随后老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批改,然后对于作文中所普遍的一些
问题进行讲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在作文课程中的参与,没有发挥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以及批阅学习他人作文的作用,这会导致学生对于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很难去发现自身所存在问题的不足和缺点。
1.2重视作文教学的目标,轻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追求学生在考试中的高分数作为目标。很少有老师能够将作文看作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得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和老师进行心灵沟通,心理有些话也不想去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十分空洞。
2.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2.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主动的进行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的创新,在不断变化的作文写作题材中收获进步的快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比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随笔的练习,将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或者自己的感触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随笔和小日记等写作形式因为更贴近生活,学生都有话可说,因为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同时老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改作文,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修改对于作文的水平提升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而这部作品也是当时曹雪芹经过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最终完成,继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进行多种形式的批改,比如自批,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集体修改和面批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作文的批改,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利用创设情景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为了有效的克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千篇一律的现象,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据作文写作的目的来进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用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新性的文章来。
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情景的创设。初中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且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好奇感。如果能够将一些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的写作进行联系起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将更加的生活。比如可以开展一些例如探访大自然的活动,利用春游和秋游来让学生来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和大自然之间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结交“朋友”,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朋友”为话题进行来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缺乏生色,会更加有创意。
2.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挖掘学生进行创新的潜能
注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青少年的天性,想象力
比知识更重要。”,由此可见,想象能力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要想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片段来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和拓展。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都是一些精品,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素材。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去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让学生可以依据文章中的某一点或着是某个片段来开展想象的想
象,然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这就能够做到变不具体而具体,变无声为有声。
另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进行纯想象作文的训练。初中生进行想象的主要来源是自身所了解的一些知识,然后进行大胆的想象出来的。比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校长》这类题目,这类题目对学生提升自身的想象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想象虽然是可以天马行空的进行写作,但是却和学生自身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也是提升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在实践中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该尽力的从学生特有的思维和生活着手,选择适合学生的授课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杰.浅谈初中作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8)
[2] 王月香.论高三学生创新精神培植地有效尝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9)
[3] 张家义.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4] 李华萍.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1(01)[5] 张海苹.浅谈初中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5)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探索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探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经30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把“说”引向政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发布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发布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发布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发布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在政治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后,学生既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指导和实现人生价值,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政治课“说”训练的学生在大小场合的说话胆大了,气壮了,声亮了,音不抖了,嘴会讲了。在县里举办的“我与社会主义祖国”、“学雷锋精
用心
爱心
专心
神,做文明新人”、“我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等演讲赛中,参赛者均获一、二等奖。在1991年由上海市教育局、上海教育学院、《中学生知识》报社和上海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生命在党旗下闪光”演讲赛中,有两位学生分别获二、三等奖。
据几年来的跟踪调查,经我们在政治课上“说”训练过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宽、思维敏捷、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据测试表明,“说”在人的素质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说最为基本。”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五篇: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自此,素质教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应对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今天,是否具有从容面对变化的应变能力,是否具有善于质疑、前瞻的思考能力,是否具有否定、突破现状的创新能力,这是知识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努力和追求的方向。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目标不相符的缺陷:课堂教学强调传授系统而又老化了的知识,强调教师的意志和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等。因此,当代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探索教学的最优化方案——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举手!”这是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意味着决定权在老师,一个“能”字把许多学生的发言权给剥夺了。这样的教学,其实在老师和学生的头脑中都固定化地存在这样一个思维模式——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这样的提问表面上看起来气氛很活跃,实际上有不少学生由于对自身的否定,其大脑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年级越高,举手的学生就越少。到高中时已很少有学生举手,教师只好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更加重了学生对此种提问方式的反感,从而造成了学生对提问、教师乃至学科的逆反心理。而创造性是建立在一种好奇心、一种兴趣之上的,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和形成需具备积极的学习心态、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积极性,没有了学习兴趣,何谈创新。
如何使提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及提问方式。在问题设计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目前的学习状态等,选择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属“最近发展区”范畴,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是否给了学生发言的自主权。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是“这个问题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学生把此举称为思维的解放,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一瞬间爆发的思维火花不致在等待中熄灭。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一发问,便有几个学生同时站起来,形成自由讨论的氛围。
过去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现在是学生在相互争论、辩解中得到提高。一些原先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发表意见,在“我终于站起来了”的感叹中如释重负。一旦学生冲破心理的束缚,便会集中心思体会上课的乐趣,学生说:“上课不再像以前那样中规中矩,而是像在进行一场自由辩论会。没有了压力,不怕犯错误,不断开动脑筋,对同学的言论进行思考,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二、让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构建与创新,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学习。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让学生自学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结构及相关体系,先从整体上把握,再从细节上尽可能理解,弄清楚哪些理解了、哪些还不理解、问题在什么地方,并找到发问的切入点。其次,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先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对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小组或全班加以讨论,必要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提示。提示以学生的“愤”、“悱”状态为前提,教师加以“启”和“发”,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或学生提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又解决了新问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一过程,是师生以教材为依据,共同探讨问题,平等合作,共同面对未知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提问、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好奇心,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得到了培养。
三、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出来。实验者把杯子盖上盖子,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杯子的高度调整自己的跳动。过一段时间,实验者把杯子的盖子拿走,可怜的跳蚤已不知杯子上面还有可跳的空间,依然在原高度上不停地跳着,再也没跳出这只杯子。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们也常常在有意无意间制造着无形的盖子,罩住了原本潜质无限、活力无穷、个性迥异的学生,使之只能在师者的训导下,唯师是从,唯书是从,这就是传统的给予式教育。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有悖于教育本质的“盖子现像”。创新需要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否坚实,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突破无形的盖子。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人的一生相比是短暂的,绝大多数知识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获得。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应该变传授知识为帮助培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中,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才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实践先进的教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在变,世界在变,教育更需要顺应时代积极变革。教育只有在不断的变革中才能发展,中华民族在教育的发展中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