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

时间:2019-05-15 10:1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

第一篇: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

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

【摘要】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调查显示,美国知识型员工己占美国人才市场的59%。在中国,这个数字也在逐年增长。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了解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干劲,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管理者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激励、引导员工,使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价值取向,如何创造一种对大集体的归属,对组织的认同感,保持其对组织的忠诚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认真研究用什么来激励知识型员工,以及如何激励,这是新时期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员工激励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就是财富。员工队伍的构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识型员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知识型员工具有丰富的知识,独立的观点,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创造财富。达尔?尼夫在《知识经济》导言中所写“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企业己不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今天,企业的发展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最能利用其知识优势的个人(或组织)将会增大其产品在整个产业中的份额。企业要成为知识型企业,必须拥有知识型员工。根据彼得?德鲁克的定义,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从这个概念出发,当前的很多中层经理、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在今天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

知识型员工应该是这样一群人:

1、他们从倾向和职业上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而不是从事物质生产;

2、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或有创造性;

3、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或公开讲出来。概括的讲,他们是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理论

(一)需求分析理论

一个人为什么要在企业中劳动?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我需求。自我需求为什么要在企业中实现,因为企业具备满足自我需求的条件。因此,对于每个企业员工而言,不管他是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既然在企业中劳动,就必须具有自我需求,而且希望通过在企业中的劳动,满足自我需求。企业员工这种对企业的需求,是人的一般需求的具体存在形式。企业只不过是满足企业人需求的一种工具而己。可以假设:一个人如果对企业一无所求,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会在企业中劳动。如果一个企业对企业员工的任何需求都无法满足,那么这个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企业是被人利用的一种趋利工具。企业人员既然为满足自我需求在企业中劳动,那么自我需求也就成为企业人的基本需求,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1.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人谋生的基本条件。同样也是企业员工的第一需求。根据存在形式划分,企业员工的物质需求有三种主要形式:

利润。这是企业投资者的物质条件(包括知识资本投资)。这种需求,一方反映了投资者当初投资于企业的直接动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润是产权价值的体现;也是人与人差别的见证。

报酬。这是企业劳动者的物质需求。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全体员工。劳动者之所以愿意付出劳动,直接动机是为了获得报酬。报酬本是劳动者创造财富的一部分,也是企业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连接纽福利。福利是一种以附加形式存在利润和报酬。

2.制度需求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不管这些制度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制度本身必不可少。这反映了企业员工对制度的共同需求。

从作用而言,需要制度的作用为:第一,趋利保证,这是企业人对管理制度的首要需求;第二,关系准则,企业是一个有众多要素组成的体系,必须用制度来保证企业的有序运作;第三,行为依据,管理制度应当对每个人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使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规可循。

从内容而言,需要制度能够做到:第一,合理,合理的需求是领导者与员工的共同需求;第二,全面,要求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种行为都有相应的规范; 第三,可行,只有可行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

从执行的角度,需要制度的实施应该做到:第一,公正,制度一旦确定,就应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第二,严格,制度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执行;第三,及时,按既定的时间实施有效的管理。

1.精神需求

企业员工的精神需求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内容有:

承认劳动。每个人不管付出的劳动量多少,都希望能得到客观的承认。

心理平衡。企业员工需要企业对一些现象、行为、举措进行合理解释,实现自己的心理平衡。

人格平等。企业中人与人之间分工不同,角色不同,报酬不同,但人格上平等,彼此之间相互尊重。

三、知识型员工激励方法

(一)鼓励主人翁式的思维

如果想激励员工做得最好,希望员工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那么就应该让他们感觉和体验到他们是组织的所有者。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合伙人,帮助他们感觉它们对工作具有控制权,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尽力的为之工作。

1.让每个人感觉都像合伙人

鼓励发起式的思维比利润分成更有效,是一种尤其适合知识型企业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式。有许多公司这样做并因此受益。这些公司的员工受到激励后,都对自己的工作引以自豪。因为他们在公司都被当作是企业的合伙人,而不是雇来帮忙的。

主人翁式的思维是指象企业所有者一样进行思考问题,像所有者、合伙人一样关心企业的成败。如何才能创造这样一种创业者似的态度和自豪感的环境呢?首先必须意识到现在的员工希望有机会对如何管理组织发表自己意见。他们的意见也很有价值,特别是在他们知识组织的运行状态时更是如此。通过和员工交往,帮助他们象创业者一样思考问题,并让员工感到他们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有更大的责任。要想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工作环境下取得成功,员工需要了解组织总体情况的心情比只知晓如何做他们具体工作的心情迫切得多。因此必须帮助员工对整个组织有更好的了解,对组织如何运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对竞争状态有清醒的认识,鼓励敢于冒险和创造性的发挥,帮助员工充分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己取得更好的绩效。

(二)动态职务分析激励

职务分析也称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基本的作业,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职务分析是对组织中各工作职务的特征,规范、要求、流程以及对完成此工作的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描述的过程,他的结果是产生职务描述和任职说明。

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有助于选拔和任用和人员,也有助于设计积极的员工开发计划,为绩效评估提供标准和依据。因此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时,职务分析必不可少,但原有的职务分析方法(笔者称为静态职务分析法)有其局限性,所以本文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结合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出动态的职务分析法。

动态职务分析依然以职务描述和任职说明作为其主要内容,然而却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职业生涯设计与职务说明密不可分传统的职务说明侧重具体描述工作的物质特点的环境特点,主要解决工作内容与特征、工作责任与权力、工作目的与结果等问题。这种职务分析法没有注重员工职务发展变化的趋势与过程,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法,很难对员工起到持续的引导,激励作用。职务生涯一词通常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人从一而终的工作经历。实际上,职业生涯可长可短,它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人充当一个给定的角色或一系列角色的一系列行为的写照。个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自己的设想,并试图自己能够按照这个设想去实现理想中的职业生涯,从而得到自己所工作的单位、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个人如果能按自己的理想去选择一条适合其主要能力和价值观的职业生涯的话,亦即他自身能控制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的话,就越能成功,并拥有成就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对知识型员工需求的增加,熟练工人、技术专家以及管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希望成为自己所在领域有成就的人,并有强烈的意识来控制自己的职业生涯,希望得到提拔、受到重用。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对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善于发现其才能与价值,并据此为其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就难以避免另谋高就的现象发生。因此,如何将员工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要求与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发员工职业生涯计划,帮助员工在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出高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正在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探索的重要方面。

所以动态的职务分析不仅要考具体职务本身,还要考虑职务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要求,通过变化趋势来引导员工,进而产生长久的激励作用。在进行职务分析时就因该增加该职务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职位一项。

第二,员工发展与任职说明合而为一静态职务分析中的任职说明是针对具体职务的具体要求,而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其能力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不断积累的,同时,员工是企业的主体,知识企业的重要资源,所以动态的职务分析方法强调员工的发展,以员工发展为主。就职说明应该符合动态职务的发展要求,促使和帮助员工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养成良好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任职说明同时还应该包括企业采取一种连续的,战略的员工发展规划。

(三)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在现代企业中是一种愈来愈重要的激励模式。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依靠外力(如各种物资、精神奖励),更依靠员工的内部状态,其中包括士气、情绪等因素。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职工,使职工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因此,情绪具有一种动机激发功能。管理者应有效运用情感激励模式使职工保持良好的J自态。

1.情感激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具体要求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是决定因素。知识的发展,知识的深化及在此基础上科技的开发和应用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根据对成功企业的调查和理论概括;感情激励能使企业组织与职工之间的要求相互满足,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管理者不能再用雇佣观点和等价交换的思想来管理企业员工,要尊重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

对员工的感情激励,就是首先要争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把企业的决策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为实现自己的设想而干,无形中感到一种信任感。

对员工在生活上,要把职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当成情感交流的大事对待,使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情,感受到企业的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要切实关心和解决职工生活上的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他们感受到舒适感,同时要注意职工素质的提高,不仅提高他们的技能,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任和依赖,在工作中以情感人,以情待人。

1.希望与信任

激励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于希望之上―通过努力而希望成功和为有个更好的将来。作为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给员工以希望。不仅仅是希望本身,还包括提供指导的希望,信任的希望。对未来充满希望会增加员工完成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希望和信任的结合可以开发员工的潜能,潜能是指潜在的可能或者不可能开发的能力,员工的潜能是什么,只能开发才能知道。信任是指相信员工的正直的能力,包含信念,信心和希望。员工希望管理者信任他们,希望管理者对他们利益给予足够的关注。员工是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企业因为员工的能力而雇佣他们,但关键是员工的态度。在员工中建立希望和信任方面做得越多,他们则会越受到激励。

在组织中创造希望和信任的原则方法为:

尊重下属。

做你说的事。

公开交往。

学会听但不争论。

避免挑剔。

指出事情积极的一面。

明白信任是相互的。

展现你人性的一面。

要想让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就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给出一个使人充分发展的空间,让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过程中,形成优良的企业共同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刘颂.关于现代激励理论发展困境的儿点分析.心理学研究,1998.4

[2]吴云.西方激励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学习与探索,1996.4

[3陈明.郭久治.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运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1

[4]彭剑锋.张望军.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9

[5谢悠栋.许庆瑞.激励理论新探.科学管理研究,1998.4

[6]孙俊岭.西方激励理论探析.学术交流,2000.3

第二篇: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案例研究

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案例研究

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8 岁。这一点和国内外其他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没什么两样。这是一群充满热情、精力充沛、勇于创新、对自己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目标和要求的年轻人。

该公司近4年研发人员的流动情况如下: 2001 年, 公司聘入14 人, 辞职3人;2002 年, 公司聘入14 人, 辞职5 人;2003 年, 公司聘入12 人, 辞职9人;2004 年, 公司聘入9人, 辞职13 人。从这些辞职员工的辞职报告中发现, 辞职的主要原因有: 感到在公司里无发展前途, 占45112%;感到工作没有挑战性, 占31123%;感到与公司文化格格不入的, 占15101% , 感到报酬与付出不相称的, 占6%;其他诸如同事关系等原因占2164%。但在访谈中, 不少人也提到, 由于“感到报酬少”这一因素比较上不了台面, 所以很少在辞职报告中提及。图3 公司近4年研发人员辞职原因结构分析图

212 案例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措施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案例公司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导致知识型员工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根据该公司知识型员工辞职原因可以看出, 该公司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措施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缺乏对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据访谈发现, 该公司的研发人员是一群充满热情、精力充沛、勇于创新、对自己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目标和要求的人。他们注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而案例公司的激励措施中缺乏对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 使得他们看不到自己在公司中的发展前途。于是, 当他们确信公司不能为其提供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和实现人生理想的空间时, 他们就另攀“高枝”而去。同时, 应该注意到, 员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和公司的前景是密不可分的, 很难想象在一个毫无发展的公司里, 员工个人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公司内的知识型员工发现, 企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 无法为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空间的时候, 考虑到自己的发展前途, 也会另寻佳处。案例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处于不断的成长过程中, 但其销售额的增长率是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且由于该公司和另一家同类型企业合并的事也处于尘埃未定时, 所以公司前景不是很明确;再加上没有为知识型员工的发展做出明确的规划, 就导致一些寻求发展的研发人员辞职而去。

其次, 缺乏“创新”文化的激励。创新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案例公司的研发人员是一群勇于创新的年轻人, 而案例公司的文化却提倡“中庸、平均”, 强调忠诚更甚于能力, 强调祥和更甚于冲突, 强调严谨更甚于创新。, 否作出创新性贡献, 的创新工作没有任何意义。这些都造成该公司知识型员工个性与该公司文化的强烈冲突。富于创新的知识型员工一旦无法忍受这种压抑其创新精神的文化, 无法一直从事缺乏挑战性的工作, 就会离职求去。

这种文化表现在业务上, 就是该公司的产品鲜少具有自主侧重于等级层次的提升、专业精进、还是核心纬度的发展, 的知识产权, 研发人员的工作缺乏挑战;而表现在激励上, 完成生涯发展作业表, 达成就是有独立的鼓励员工对企业忠诚的五年、八年成就发展共识。接着, 公司管理者就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 建奖”但没有设立专门鼓励创新的奖励。不论知识型员工是立生涯发展方案, 并逐步按方案实施。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 薪酬制度缺乏有效性。与杭州其他类似的高科技企业相比, 案例公司的薪酬处于中上水平, 对外是具有一定竞争性的。这之所以成为该公司研发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该公司的薪酬制度与绩效挂钩的程度并不显著, 绩效不能及时反馈, 且奖励也比较随意。虽然从制度上看, 案例公司在确定知识型员工工资和奖金时, 绩效是一大考虑因素, 但一些员工私下比较发现, 同职位的工资和奖金相差不大, 上下不过二三百, 而其中不管其绩效相差多少, 因而这项制度无法体现公平原则, 打击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当然, 这可能也与公司的业务多为项目类的, 知识型员工工作的方式很难监督和计量有关。同时, 案例公司为了避免员工之间的冲突, 对薪酬采取保密的做法, 使得知识型员工无法判断自己的价值, 奖金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而员工之间私下的交流、揣测, 反而会导致员工之间的相互猜忌, 也就违背了保密薪酬的初衷。另外, 公司不定时、不定数的平均奖, 无法体现知识型员工的价值, 无法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使员工感觉淡漠, 无法起到激励的目的。

第四, 培训的层次水平比较低。从案例公司的培训体系看, 该公司的培训层次比较低, 侧重于基础的、实践操作的培训, 而忽视了知识型员工高层次培训的需求。知识型员工对自己的专业具有很高的忠诚度, 为了和专业的发展现状保持一致, 他们需要经常更新知识。这种先进的专业知识的跟进, 不是通过基础的、实践的操作培训所能达到的。如果一直无法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 就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也就会促使他们离职而去。

为了吸引、留住、激励知识型员工, 案例公司必须对自己的激励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 主要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 增加对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既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如此重要, 那么案例公司在其激励措施中就应该增加对其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具体来说, 公司应先对知识型员工进行职业咨询, 帮助员工学习职业生涯设计和管理知识, 分析自己的特性、兴趣、长处、短处和发展需要, 提供有关组织内部的职业选择及潜在的职业通路。然后, 公司的管理者应和知识型员工共

显得复杂的、困难

在我国的企业中, 薪酬待遇往往是伴随职位的提升而提高的。从前面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 研发人员虽然对晋升提拔至管理层不是很重视, 但对报酬待遇却极为重视。这就会造成研发人员与所有其他员工一样, 为争夺“职位”这一稀缺资源而不能专注于专业的精进。因此, 在具体操作时, 公司可参照IBM公司的做法, 实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提升两条路线: 技术人员采用一级工程师、二级工程师、三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的晋升路线, 管理者采用主任、经理、部长、老总的晋升路线, 两条路线相应级别的待遇一样。这使得技术人员专心于钻研技术, 管理人员专心于管理, 两者相辅相成, 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其次, 重塑企业文化。既然案例公司的文化不但影响了组织创新, 使它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还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 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那么案例公司就应重塑公司文化。具体来说, 公司应先转变观念, 将公司的文化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结合, 充分认识公司中人的主体性。然后, 公司的管理者应诊断现有文化存在的问题, 重塑公司文化, 抛弃原文化中抑制组织创新的“中庸”与“平均”, 提倡创新, 鼓励员工从事创新性工作, 并在公司政策中加以体现, 如在公司的奖励体系中, 增加专门奖励员工创新活动的奖金。

第三, 提高薪酬制度的有效性。既然案例公司的薪酬制度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使之在激励知识型员工方面缺乏有效性, 那么公司就应该改进薪酬制度, 提高它的有效性。具体来说, 公司应将薪酬与绩效挂钩, 根据知识型员工对公司贡献的大小来确定知识型员工的薪酬, 尽可能做到公平, 以激励知识型员工为公司多做贡献。由于知识型员工工作难以监控与计量, 公司应采用全新的绩效评估方法, 据蒂科拉·LLC 公司的实践证明, 计分卡是一个不错的工具。同时, 公司应改变随意发放平均奖的做法, 使每项奖金都“师出有名”, 将奖金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 起到导向作用。另外, 公司应取消薪酬的保密制度, 使知识型员工能及时了解自己情况, 在薪酬公平的情况下, 知识型

杨春华: 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案例研究

在这样那样的类似问题, 因此, 对该案例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建议, 同样适合在此课题上遇到类似问题的企业, 可为这些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提供借鉴。

员工就能据此判断自己的价值, 获得相应的成就感, 这不仅能起到激励作用, 且不会造成知识型员工之间大的冲突。

第四, 完善培训体系。既然案例公司的培训体系不能满足知识型员工高层次的学习需求, 那么公司就应该完善自己的培训体系, 增加高层次的培训内容。具体来说, 为满足知识型员工进一步系统学习的需求, 企业应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以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高等学府深造,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与高等院校合作, 联合举办硕士研究生班, 提高知识型员工的专业知识。同时, 为了使知识型员工能及时了解知识的发展趋势, 公司可以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来公司做专题讲座, 或派知识型员工出去参加各种有关会

第三篇:毕业论文--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脑力产业取代自然资源产业成为主流,创造、运用、组织脑力、自然资源与资本成为新竞争关系”。而伴随着知识技术全球化创新的出现,现代企业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不间断的变革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要生存,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高素质、高效率的知识型员工队伍。也就是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性的、富于变化的、不可预测的知识型工作将成为新经济的主要工作形式,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关键,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依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员工来实现。企业只有认识到知识员工的作用,并能够真正采取有效措施,将其价值实现建立在企业价值实现的基础上,企业方能在知识经济时代顺利发展。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知识员工管理方面受到了严峻挑战。企业普遍存在激励手段匮乏、员工跳槽频繁、管理成本上升等现象。因此,如何管理知识员工,了解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干劲,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问题。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师德斯勒指出,所有人力资源活动都有激励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是广义的激励制度。因此,如何有效激励知识员工已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命题。

(二)研究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问题,研究适合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以期能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知识型员工激励改进和提高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意义如下:(1)促进企业资本价值增值

企业资本增值主要包括物质资本增值和人力资本增值,而知识型员工在企业资本增值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对于物质资本增值,知识型员工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身知识和技术来提高物质资本的运作效率和价值,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增值目的;对于人力资本增值,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可以通过自身知识存量的增

加来达到自身价值增值目的。因此,企业通过有效地激励,可以激发知识型员工对其人力资本和企业物质资本的投资,从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资本的价值增值。

(2)激发知识型员工工作潜能 企业实践证明,企业环境中如果缺乏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潜能只发挥20.30%,而组织环境中如果存在良好的激励措施和手段,同样的员工其潜力可发挥80.90%。显然,这50.60%的差距是激励造成的。因此,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求,可以有效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潜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由以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为主的形态向以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为主的形态过渡的时期,对知识型员工实施激励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本的整体素质,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后盾。

二、国内外在该方向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知识型员工也称知识工作者,这一概念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他特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今天,这个概念已经扩展为在工作过程和结果上主要以脑力劳动投入和产出为特征的工作人员。他们与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员工不同,因为他们拥有最有价值的资产——知识。知识型员工兼具知识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

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在这个概念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安盛咨询公司提出,知识型员工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人员:①专业人士:②具有深度专业技能的辅助性专业人员:③中高级经理人员。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后得出结论:知识型员工的前四项注重的需求要素依次是“个体成长”(33.74%),“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28.68%),“金钱财富”(7.07%)。从玛汉·坦姆仆的研究成果看,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能以金钱刺激为主,而应以其发展、成就和成长为主,即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应该以长期效应为主。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人民大学彭剑锋、张望军认为,知识型员工作为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激励他们的动力更多来自工作的内在报酬本身。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的追求。

现代企业应强调个人、团队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强调事前、事中、事后激励的有机结合;把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强调激励手段对员工的长期正效应。

肖光强提出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有较强成就动机及流动性强等特点,因而在对其的管理中应注意:提供一种自主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强调以人为本,实行分散式管理而不是等级制的管理;实行弹性工作制;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张向前、黄种杰和蒙少东认为: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自主性、创新性、骄傲性等特征,管理知识型员工应采取充分发挥员工独立自主性,创造良好的软环境等措施。

丁淑平指出,在知识型企业里,企业资本由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两部分构成,物质资本所有者是企业股东,而知识资本的所有者是企业的员工。在知识型企业里,员工已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员工,其素质较高,追求自我实现,不再是企业的打工者,而是企业的投资者。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意义上的雇用契约关系转向协同双赢关系。[3]彼得·德鲁克.李小刚等译.未来的管理[M].第一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4]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167页

fs]弗朗西斯·赫瑞比.郑晓明等译.管理知识员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7 页

[6]Workforce of the 21th Century[R].1998年安盛公司内部研究报告 [7]黄培伦,李鸿雁.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27卷1 期.138-139页

【8]彭剑锋,张望军.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9期.12一14页

[9]肖光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2期.13—14页

[10]张向前,黄种杰,蒙少东.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经济管理.2002年 2期.60-64页

[11]丁淑平.我国电信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09S 期.205-206页

三、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挑战

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往往在这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限制了知识型员工积极性的发挥,结果是对企业发展造成了障碍。为此,必须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一)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现状

虽然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知识型员工管理体系。具体的说.在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管理与激励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知识型员工管理过多,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

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考虑知识型员工自主性、个性化特点,而过分看重权力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人认为对知识型员工管理得越多,就越能体现出自己的权威和管理能力.从而导致了过度的管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知识型员工对过度管理的不满,使得管理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更有甚者,过度管理限制了知识型员工工作自由度,使他们工作热情大减,创造力难以发挥。2.强调一般使用,忽略个体的发展

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员工教育与培训机制,在用人时,考虑员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只注重挖掘员工现有知识和能力.而忽略对他们的培训与开发。当科技发展后,老员工先前的技术已被淘汰,若他们不能用新技术工作,就会面临被“炒鱿鱼”的尴尬,至于学习与培训被看作是员工自己的事。企业宁愿去“挖墙角”也不愿去培训自己员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方面,培训之后的老职工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很快投入新工作,且工作起来比较顺手。而“挖”过来的新职工必须有一段对企业环境的适应过程,然后才能够正式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这种做法,使得新老员工都不会忠诚于组织,对企业没归属感。一有机会,他们也会“炒企业的鱿鱼”,带着企业信息流动到别处。若流动到竞争对手那里,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3.强调对知识型员工的控制,忽略对他们的激励

某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总是设法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员工,甚至把一些激励措施也当成了控制员工的手段。许多企业想通过给予培训的机会来留住人才,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不是从激励的角度来考虑,而是从控制的角度来限制人才流动,把培训作为控制的手段而不是激励的方式。企业要求员工在接受培训之前与公司签订培训结束后的工作合同,试图以合同拴住员工。这种把培训当作交易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是即使员工受到培训,也不能产生激励效果,反而降低了员工对组织满意度,使留住核心员工变得更困难。4.强调知识型员工的资本性,忽略其需求与发展

虽然很多企业目前已经认识到知识型员工是宝贵的资源,注意到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本的重要价值,但仅仅把知识型员工仅仅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投入要素,而忽略他们作为人力资本这一特殊要素的个体需要。企业看重的是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贡献,忽略了知识型员工自身价值实现。没有考虑到他们职业生涯发展,更谈不上把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相匹配。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李霞,杨明 浅谈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及策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9)239

我国激励理论和实践先天不足,导致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效果偏离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许多企业招聘知识型员工时,纷纷打出“高工资、高福利” 招牌,认为只要有“双高”就能吸引留住人才;

2.面对知识型员工流动率的问题,企业不是想办法提高对知识塑员工的吸引力,而是采取不正当的办法限制人才流动;

3.管理者不了解知识型员工内心对组织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追求,而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形成了巨大的盲区;

4.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缺乏正确认识,不重视工作与员工兴趣及个性特点的匹配;

5.忽视知识型员工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对其学习和自我发展要求缺 乏了解和有效地引导。

企业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励知识型员工,促进企业和知识型员工共同发展。当前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种种现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0]R.Bravton Bowen.激励员工[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以人为本”现代管理思想尚未真正确立导致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美国学者R.Brayton Bowen强调,英明的管理者应意识到人与人是不同的,要以正确方式认可员工需要,并下功夫根据员工个人兴趣、技能和能力对他或她进行认可与奖励。管理者不能命令员工充满动力,10但可以通过提供选择、机会以及尊重他人来影响员工,使他们充满动力。我国不少企业仍沿用着传统管理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才最大效用的发挥。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从根本上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没有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人的作用,观念的落后致使人才流失和浪费。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企业发展依靠人才,因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通过培育人才、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以人为本”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当企业真正认识到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使激励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才能使激励机制得到真正的发挥。2.薪酬结构缺乏战略层面分析。1刘跃、张道伟:《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交通企业管理,2008,(1),第101页。

虽然目前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薪酬战略地位,对薪酬缺乏系统思考,也缺乏理念牵引,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基本还是跟着感觉走,只为设计而设计,往往容易在薪酬设计一开始就陷入具体的设计中,反复商讨薪酬构成、水平差异等问题,而忽略了薪酬设计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目前,在我国高科技行业,企业内工资差距继续拉大,中、高层员工工资快速增长。这体现了高科技行业在对高层人才激励上敢于投人很大的成本。同时,高科技行业人均基本现金收人所占总薪酬比例较高,基本现金收入平均为74%左右,员工的固定薪酬部分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体现了该行业企业更加注重基本薪酬对员工吸引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固定收人在总收人中所占比例要远大于其凭剩余索取权而获得的收人状况必然会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一定消极影响。而对知识型员工个性特点进行富于个性化薪酬设计,浮动薪酬、绩效薪酬所占比例偏小,谈判工资、利润分享、价值分享等国外已经很普遍的薪酬形式基本上还很少见,显然这种薪酬结构设置状况很难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3)产权激励尚未有效运行 作为代理人的知识型员工,与企业所有者追求目标并不一致,这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主要是思维型创新工作,企业所有者实际上不可能根据员工的行为识别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甚至也找不到一种满足充足统计量的参数,对员工行为实行较低成本的有效监督。因此,分享型激励比如股票期权等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方式通过把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给所有者和知识型员工,可有效克服机会主义行为,减少道德风险,降低监督成本。在我国,员工持股虽然来势很猛,但在政策和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面临很多难点。许多企业对知识性员工产权激励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有些企业把产权激励作为一种普遍福利加以实施,变成另一种形式“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员工持股运作不规范,多数企业还没形成制度,处于无计划发展状态。实践表明,随着企业产权改革,要求产权明确化和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呼声日高。但是,相当数量企业,则还没有真正考虑这一有效激励手段,员工与企业未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张蓓,试论知识员工激励制度全面创新,现代财经,2002(9):55-58

(三)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客观原因是现代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把握的滞后 从国际范围来看,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己经在许多企业取得了成功经验。发达国家的企业早己认识到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不仅在于经济收入,他们还具有个人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等方面的需求,因此,这些企业在组织环境、制度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在国外企业界己经普遍认识到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企业价值分配的重要性,其结果是提高了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他们因此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了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效果。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趣味性,使人们乐在其中,而且有些企业还应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工作场所的光线、颜色等物理条件进行设计和调整,促使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当然他们也通过诸如职业生涯发展、员工培训、工作生活质量改善、弹性工作安排等方式,有效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最终达到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目的。然而,在国内企业界,对此关注甚少更谈不上实践了。

2.管理者对知识型员工缺乏了解和认识

高贤峰,论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30-34 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包括高科技等知识型企业,具有“知识型员工”概念的管理者都是极少数。大部分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知识型员工”具有特殊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更没有明确意识到对他们管理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管理上,完全采用传统的方法,导致大批知识型员工得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自然得不到发挥。有些知识型员工甚至因对企业不满而变成企业的“负资源”。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仍然把知识型员工看作传统的“打工者”,对他们的工作动机缺乏深刻的了解,只重视员工物质需求的满足。总之,他们是把知识型员工假设为完全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人,而对知识型员工内心深处对事业、组织的责任感和理想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作动力,缺乏深刻理解。同时,他们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方式也存在某些误解。知识型员工一般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与参与意识,对当权者权威的服从观念较弱,工作上有想法就想说出来,很多领导者对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并不认同,认为他们“爱提意见、不好管理”,导致管理态度和管理行为的错位。3.管理者对激励的系统性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对于激励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将激励问题简单化,为了激励而激励,未能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设计和实施知识型员工的系统化激励机制。企业一旦发现某个激励问题或员工的某种需求,就单纯的就事论事,采取某种激励措施来进行解决,治标而不治本。其实,激励的目标在于让员工有持续、长久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追求昙花一现的短期效果。因此激励的有效性取决于完整而良好的系统性和过程性。激励员工不能只靠一两种措施,真正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一个完整良性的系统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依赖于基础性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也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创新。

(四)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激励面临的挑战

知识型员工独有的工作特征和个性特点对传统激励理论和管理方法提出了很多挑战,企业要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必须对此予以充分重视。

1.知识型员工拥有知识资本,劳动成果富有创造性,因而其在组织中有很强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就必然带来新的管理问题:[3]朱青梅.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3)[4]尚绪谦编译.没有老板的公司[J].编译参考,2002,(1)

(1)授权赋能与人才风险管理。一方面要合理授权,给员工一定工作自主权;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授权所带来的风险。

(2)企业价值追求要与员工的成就意愿相协调。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成就欲望与专业兴趣,极力追求个性发展和实现价值的舞台,如何使员工的成就欲望、专业兴趣、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是极为重要的。(3)工作模式改变,如虚拟工作团队的产生。知识型工作往往是团队与项目合作,其工作模式是跨专业、跨职能、跨部门的,有时并不在固定工作场所,而是通过信息、网络组成虚拟工作团队或项目团队,这种工作模式与工业文明时期严格的等级秩序、细致分工体系条件下的工作不同。

2.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流动意愿,由追求终身就业的企业,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5]时旸.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与激励[J].兰州学刊,2007,(12)[6]李军,于咏华.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2003,(3)[7]王馨.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J].科技导报,2005,(11)

(1)员工忠诚有了新的内涵:流动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企业与员工间的忠诚关系。

(2)由于员工流动加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应由谁承担,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3)员工频繁流动以及集体跳槽极大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延缓了企业发展速度,同时企业的商业机密也面临“外泄”的危险。

3.知识型员工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准确衡量,使得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变得复杂而不确定:[8]邓玉林,达庆利,王文平.知识工作设计与知识型员工薪酬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

(1)如何确定和划分个体劳动成果与团队工作成果,是企业和员工双方普遍关心的问题。

(2)知识型员工更加关注个人贡献与报酬间的相关性,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公正、客观、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3)工作定位与角色定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传统的职务说明书已不足以清楚地确定个人在企业中的定位,无法回答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合作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角色说明书,即对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从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上确定员工任职资格、行为标准和工作规范。4.知识型员工具有混合交替式的需求模式,需求要素及需求结构也有了新变化。(1)报酬对知识型员工而言,不仅是一种生理层面的需求,其本身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2)知识型员工不仅需要获得劳动收入,且要获得人力资本的资本收入,即需要分享企业价值创造的成果。

(3)知识型员工出现新的内在需求要素,这些要素是传统需求模型难以囊括的,如利润与信息分享的需求、提高终身就业能力的需求、工作变换与流动增值的需求等。

四、影响因素

贾建锋,赵文举,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付永良,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9(1)33 1.工作分配是否公平合理

很多企业当中都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部分员工工作压力过大,任务过重,而另一些员工却抱怨不被企业重视,工作时间无事可做。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过于依赖老员工,而对于进入公司不久的新员工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问题出在企业没有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配工作任务,这不仅让一些老员工感觉工作压力大,也让新员工感觉到公司对其不信任,不能通过工作来体现其自我价值,因而产生懈怠心理,工作热情降低。2.薪酬待遇是否有吸引力

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大部分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较大,工作负荷重,员工对薪资要求普遍较高。而如果企业提供的薪酬缺乏竞争力,就会影响员工积极性。3.员工是否能够参与企业事务

知识型员工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他们愿意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期待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并对企业有所贡献。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知识型员工同样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如果公司在处理一些13常事务时独断独行,员工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却总得不到答复,就会严重影响员工积极性。4.是否重视工作环境的改善 与体力劳动者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相反,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知识型员工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制于物化条件的约束。如果工作环境较差,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会让员工感受到被企业忽视,从而影响员丁的工作热情。改进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建议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体系,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下面提出几点具体激励措施的改进建议:

5.1加强成就激励--满足员工个体需要

成就激励因素只所以更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绩效,是因为很少有那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即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组织薪酬水平不低,但员工的工作及积极性并不高且人员流动率比较大。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体现在对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上自由度限制比较大,缺乏良好的双向沟通管道,员工没有机会和正式的管道来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意见,绩效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地回馈以及不能参与组织决策等方面。因此,为了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他们对组织忠诚度,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变“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为此,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1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当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部门经理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长谈,了解他到本公司后,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打算,一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三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目标,除了个人努力之外,需要公司提供什么帮助。每年年末,部门经理都要和员工一一对照上一年的规划进行检查,然后制订下一年的规划。职业生涯计划不仅为员工架起了成长的阶梯,而且使公司发展获得永不衰竭的能量。

也正是这种为员工长远发展着想的制度,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公司的重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工作热情。尤其是在国内公司在这方面欠缺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吸引大量人才的“杀手锏”。

微软亚洲公司激励知识型员工的五大法则的第二条:根据员工个人兴趣和追求,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梦想。

微软亚洲公司每年会召开两次大型的内部会议,分别是“年中职业讨论”和“年底职业评审”。年中的会议主要是由员工谈他们对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构想以及学习所得与不足,同时员工们还要给自己的老板打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把握到员工的思想变化,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2] [2] 孙新波, 樊治平, 秦尔东.知识员工激励理论与实务.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1.2为员工提供升职机会和角色转换 如果条件允许,管理者应当为员工提供无比广阔的舞台——知识型员工对其个人职业生涯构想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遵循某种线形发展轨迹,这群人目标明确,他们渴望征服、渴望超越、渴望挑战更高——针对此类需求。微软亚洲公司为员工们提供了没有天花板的上升空间。晋升不靠论资排辈,更不靠老板“一语定乾坤”,只要员工在某一个职别上表现出超越平凡的实力,他们便会被发现和拔擢。另一种员工总是希望尝试开拓新职业领域,例如,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想从事Program Manager(PM)的工作,此时他们便可向管理者提出要求,而管理者则会安排他们做一些本属PM职能范围内的事,并对其表现进行评估。若他们业绩能够满足工程院对PM的要求,很快地,这些人将如愿以偿地走上新岗位。换言之,微软亚洲公司尊重员工转换角色愿望,并为他们提供“角色平移”的美妙机遇。[2] [2] 孙新波, 樊治平, 秦尔东.知识员工激励理论与实务.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1.3为员工找到能力上升空间

一个员工能力存在着“阶梯差异”的环境可以激励人们正视自身的不足并主动设法去改进。企业新员工中“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是比较少的。企业可以一边从国内高校招募有潜质人才,一边请到一批经验丰富“高手”,请他们引领着那些无比刻苦但却经验不足的“新手”,使之逐渐熟悉自己业务领域。新员工学习能力很强,很快,他们又成为下一批员工的楷模和榜样。梯级的自然形成总能让员工找到能力上升空间。[19] [19] 伊恩·梅特兰.员工激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微软亚洲公司主动借鉴了总部人才培育经验,建立了“卓越软件培训部”,每周都会对员工进行90分钟技术与流程管理培训,鼓励他们在Program Manager、软件设计、开发及测试等各领域建立起“学习组”(Study Group),从而培养出一批谙熟软件研发流程、擅长于项目管理的人才。此外,微软亚洲公司还有一个“未来之星”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全面释放优秀软件人才的潜力。微软亚洲公司为部分员工量身定制了培训计划,并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例如去总部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加速其成长。今后,该项目还将被推广至微软所有产品研发部门。[2] [2] 孙新波, 樊治平, 秦尔东.知识员工激励理论与实务.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2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5.2.1加强薪酬激励

薪酬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但并不是说只有付给员工丰厚薪酬就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要想使薪酬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必须采取合适的薪酬支付方式。也就是说,同样数量的薪酬以不同方式支付,其作用是不一样的。

第一,绩效工资制度比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更具有激励性,因为在绩效工资制度中薪酬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很大正相关性。第二,强化理论认为,不定期奖励比员工可预测定期奖励更具有激励性。第三,年龄、性别等个性因素差异导致人们对不同支付形式(如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等)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企业可制定诸如薪酬自助餐一类的计划供不同偏好的人群选择,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福姆——帕克公司是一家制定生产塑料产品的主要供货商。其领导者杜夫制定了一个易于明白得根据绩效计算个人奖金的方案。此方案以公司财务报告(利润和销售额)作为计算的主要依据,每个月,杜夫都在餐厅公布两个指标。员工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比较自己的工作和公司设定的目标,从而了解自己是领先、持平还是落后于公司目标。同时,在生产率趋势数据旁边公布的是利润分配方案,60%的利润分给所有的员工,剩下40%分给计时工人和主管人员。而且,这个方案还拿出一笔钱来建立绩效报酬基金,每个员工得到的数额,取决于他们工资和资历。这是杜夫提议设立的,他认为“忠诚和参与”也应该受到奖励。福姆——帕克公司按绩效付酬的新的奖金分配方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员工们获

[18]得的奖金在10%的范围内,而公司的利润则上升了25%,同时生产提高了20%。[18] 郑国铎.企业激励论.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设定目标或提供参与机会时,人们很容易忘记金钱是多数人工作的原因。以绩效为基础的加薪及其它报酬的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这个案例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薪酬激励所起到的巨大的激励作用和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5.2.2实施弹性福利制

员工福利激励主要包括保健计划、养老金和带薪休假、带薪读书。给员工购买福利项目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支付较高工资或奖金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可以给员工带来免税的好处,并且企业采取批量购买方式也可以将成本降低的好处给予员工。如果公司购买的福利项目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同,公司也有可能给员工发放福利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支付金钱。因为企业有可能想引导员工采取健康消费方式。当企业资助员工部分费用后,本来不愿去健身的员工也会参加这些项目。加入健身俱乐部可以使员工身体更加健康,减少病假带来的产量损失。其实这样的福利形式对于公司,不仅仅是一项成本,而且可以成为一项投资。有些企业在其办公楼内建造健身俱乐部。这可以减少员工使用健身俱乐部的时间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加入俱乐部的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建在大楼内的俱乐部能在员工中培养同志友爱的感觉,以及和公司的亲切感。在健身乐部四周张贴公司标志,可以让员

[17]工们感觉到,他们之所以在一起锻炼身体,是因为他们都是团队的一部分。[17] 邵建平, 何雁汀.威胁激励理论及应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员工福利作为激励手段其形式很多,关键是要能体现知识型员工需要特征。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美国已有接近一半的企业开始实施弹性福利制度。这一制度是指企业投入的成本相同,但是福利涉及的内容不同,不同需要的员工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福利组合,就像快餐一样。同样是知识型员工,但年龄、性别不同,学历、职务不同,家庭情况不同,以及兴趣爱好不同都会有不同需求特点,而且需求的产生还会因时、因事而变化。并非所有福利对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吸引力,譬如年龄较大的员工更注意退休后的保障,健康状况不太好的员工更注重医疗保险,年轻人可能更期望奖励旅游。弹性福利制度最大优点是在满足知识型员工福利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他们精神的尊重需要。

5.3实行股权激励,加强长期激励

股权激励是以股票为基础的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升值权、限制股票和延期股票发行。股权激励在员工激励制度中具有特殊意义。

对知识型员工实行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激励知识型员工对知识的创新能力发展,特别是有利于核心技术人员潜心研究专业技术,增强企业和组织核心竞争能力。此外,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知识资产的升值与规模的扩大均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杜邦公司在运用股票期权制度激励知识型员工方面堪称典范。杜邦股票期权计划开始于1991年。在那一年,杜邦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员工都得到了100股股票期权的奖励。股票期权的价值取决于公司的成长、盈利能力和在市场上的表现。每个员工都对这些结果的实现负有责任。员工们都对这些结果的实现负有责任。员工们在得到股票期权的同时,公司还对他们进行了大量教育。公司管理层讨论了实施该计划的原因,以及怎样把它纳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得公司和每个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杜邦股票期权计划”不仅把高级执行官的兴趣和所有员工安心的话题调整到一起,而且他在员工和股东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这样,雇佣双方就有了一个共同目标,即把杜邦公司建成一个世界级一流企业并分享这一成就所带来的收益。这个收益并没有保证,但是,如果人们采取那些把公司导向成功的行动,它就能实现。至少现在,这个计划已经改造了一个共同的利益纽带。[20] [20] 戴尔.员工激励妙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利用一种长期潜在收益激励企业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能够促使企业管理者的目标与企业股东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企业价值持续增长。

5.4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政策

激励因素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员工需要并不相同。

有些员工仅仅是想做自己的工作。他们以适当而平稳的节奏工作,既不表示满意业不生怨,他们并不是力争上游的一群。

有些员工需要被不断鞭策。把门的经理人总是努力想出一些颇具新意的方法提供刺激和提高生产率。

有些员工则是精力旺盛的生产者。他们是自我激励者。他们工作环境似乎不需要任何激励,然而仍能够坚持不懈的达到极限或者超越极限的工作。关键是,每个员工都是不一样的。每位员工对不同激励因素和奖励措施都会有独特反应。管理层要确定适合不同员工的激励手段。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这样的激励措施最有效,即实施个性差异化的激励措施最有效。[3] [5] 彼得·德鲁克.下一个社会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某公司在深圳工厂的雇员绝大多数是简单装配工人,也有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公司对这两类雇员激励做法是截然不同的。公司按照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给与装配工人薪酬,除此并无其他奖励。而对于那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公司除提高工资外,还有许多福利待遇,如低租金的公寓,各种福利保险等,同时还有许多培训机会,更重要的是,公司要他们提出希望得到的奖励,并尽量给与满足。这种按照贡献大小而区别制定的激励措施对员工激励性有极大促进,并使这个企

[21]业的管理工作得到了改善。[21] 杰夫·史密斯.管理知识员工并不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激励措施。简单装配工人创造的价值低,人力市场供应充足,对他们采用物质激励时实用的和经济的。相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自于内在精神方面的成就的需要更多一些,而且他们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创造者,公司希望他们留住。因此公司除尽量提供优厚物质待遇外,还注重精神激励(如优秀员工奖)和工作激励(如晋升、授予重要的工作),创造宽松工作环境,提供有挑战性工作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可以看出,该公司对知识员工的重视程度,积极很好地避免了一视同仁的不合理激励方式,从而避免了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真正留住了人才,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5.5加强文化激励--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当企业员工一旦乐于接受并遵循企业文化时,会使他们产生强烈归属感,并愿意奉献忠诚、责任心和创造力。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成功的分公司如惠普、NEC,都有公司特有文化,它创造了一种吸引人、激励人的氛围,充分运用了员工聪明才智。因此,形成一种具有激励作用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与必要。[7] [7] 彦博.激励员工的艺术.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从Mentor制度可以窥见微软宇宙公司文化之一——“Mentor”一词源自荷马史诗。Mentor是奥德赛的良师益友,阿西娜通过装扮成他而成为忒勒马科斯的保护人及老师。为使每一位新员工都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环境、了解自身职能定义、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微软亚洲公司施行了Mentor“制度”——每个新人加入时,公司都会给他安排一个资深的员工作为其Mentor。新人可以从Mentor那里获得一切必要的帮助。

另一方面,微软亚洲公司强调软件开发流程的“美国化”——美国是当今世界软件业最发达国度,以往,国内学子想要洞悉这个“软件王国”的奥秘,只能选择远离故土、出国深造;而今,在微软亚洲公司,每位员工都能在同事帮助下接受软件开发的实战考验——无须飘洋过海,他们也可以获取到业内顶尖知识、技能与经验。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才华横溢、经验丰富的知识型工作者一定会成为中国软件产业中流砥柱。为中国培育实用型科技英才,这也可以视为微软兑现其承诺的一种方式。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

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这就要求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营造崇尚创新的氛围,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创新源泉,让他们自主地开展工作,才能使他的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于创新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应采取大度宽容态度。

2.尊重人才和提倡学习风尚。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柔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正是为了满足人才精神需求。另外,培育学习氛围、树立学习性价值观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3.评价客观公正,重视个人情感。4.注意多种文化模式结合。

第四篇: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

一、引言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他们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将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在那些完全以知识为资源的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影响更为明显,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存亡。因此,根据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

要对知识型员工这一特殊对象实行有效的激励,首先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追求的是什么,然后再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投其所好,达到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那么,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追求的是什么呢?根据著名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追求的前四位目标是: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或许玛汉。坦姆仆的研究可能并不适合于中国现实。那么,现在看看我国学者张望军、彭剑锋等经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中国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追求的前五位目标分别是:工资报酬与奖励、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司的前途、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本文以下部分将综合这两个结论提出一套能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策略。

三、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

承接上文,我们可以发现中外两个研究结论有个共同点,就是知识型员工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放在追求的至关重要位置。知识型员工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他们想要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成为自己和他人所期望的人。他们的这种需要是通过个人的成长、业务的成就和公司的前途等方面来表达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实现这种表达就是他们积极主动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所以,要实现对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激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锻炼所长,发挥所长。此外,如果知识型员工接受了某些挑战性的工作,却因为知识不足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此时他们积极主动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会减弱或者消失。这种情况下,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帮助他们完成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强他们积极主动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他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知识型员工对于个人成长的追求可以看作是主要集中于精神层面的满足,与精神层面对应的是物质层面,他们对于物质层面的需求自然就是薪酬了。事实上薪酬激励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工资和奖金越多越有效,因为对于大多数知识型员工而言,他们一般能享受到高工资和高福利,薪酬的绝对量都比较大,再增加薪酬的绝对量也不能起到进一步的激励作用。这时真正能发挥激励作用的是薪酬的相对量,即相比其他知识型员工而言,相对薪酬的多少。

首先,薪酬激励体系的构建应该有公平性。在同一个组织内部和在同一层级上的知识型员工,在投入和产出相当的情况下,他们的薪酬也应该相当,而不能有太大差别。通过这样的薪酬体系,知识型员工们能产生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从而被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次,薪酬激励体系的构建应该有竞争性。新酬的竞争性是指本企业的薪酬相比同行业、同地区和类似岗位的员工,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知识型员工身在本企业中,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实现激励的目的。

最后,薪酬激励体系的构建还应有战略性。不要只将知识型员工的薪酬和奖金与短期的产值、利润、投资报酬率挂钩,还应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出发,以绩效考核为主线,缩小短期现金支出的比例,增加长期激励项目的比重,综合考虑工资、奖金、股权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长期的激励项目,能使知识型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真实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尽心尽力。

四、当代若干激励实务及其借鉴意义

以上都是一般理论,要实现有效的激励,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的方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在多种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激励计划,主要包括绩效工资、分红、员工持股、总奖金、知识工资和灵活的工作日程等,这些激励计划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应成为激励他们的主要措施。

第五篇:浅谈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

| 作者:高新芝 | 本文已影响 769 人

[论文关键词]知识型员工;物质激励;成就激励;成长激励;自主激励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力量。由于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成长、自主和成就。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激励因素出发,提出了应从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方面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力量。假如有知识,就能够容易地得到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正因为知识如此重要,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则必须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是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一、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这个概念是德鲁克提出来的,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工作特点、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管理者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难度增大。他们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员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业技能强、个人素质高

知识型员工绝大多数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此会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一定影响,使得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他们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会趋炎附势,惧怕权势或权威。相反,他们会因执著于对知识的探索和真理的追求而蔑视任何权威。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缘故,知识型员工往往个人素质高,如心胸开阔、视野广阔、求知愿望强烈、工作极积进取等。另外,知识型员工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心理期望高、注重自我实现

心理期望高是指知识型员工具有高的报酬期望和成就期望。知识型员工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在自己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较大,自然要求更多的补偿,所以对工资收入要求很高。通过学习,知识型员工增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和扩大了自己的需求,事业心较强,自主意识较高,这就决定了知识型员工有更强的成就动机。他们在工作面前,会表现出更强的求胜心理。同时,知识型员工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比较深刻,有强烈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三)自主性强、渴望获得认可与尊重

知识型员工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

因此,知识型员工倾向于拥有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在工作中,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能按照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出色地完成任务。知识型员工心目中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并不仅仅为了挣得工资,而是有着发挥自己专长的愿望,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中,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成果,更注重他人、组织与社会的评价。

(四)工作复杂、监控评估困难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复杂主要指的是劳动的复杂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工作,劳动过程以无形的为主,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进行的大多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工作,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督既没意义,也不可能。而目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早已不能够满足完成复杂工作对知识的需要,他们的工作一般以知识团队的组织形式出现,以便获得知识综合优势。团队工作使得个人的绩效评估难度变大。

(五)流动性高、对企业忠诚度低

知识型员工工作选择的流动性高,他们更忠诚于自己的职业而非某个企业。知识型员工占有知识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他们往往不追求铁饭碗,而是追求自我增值和不断的就业能力。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的工作很容易导致知识型员工的跳槽。跳槽率高是知识型员工的突出行为表现。知识型员工凭借自己的能力,频繁地跳槽到工作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另外,许多企业不断开发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也从另一个侧面加速了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流动速度的加快,流动方式的多样化,流动结果的失衡,造成了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困难。

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分析

理论界倾向于个体在组织中存在三种期望,即维持生活、发展自我和承担社会责任。这三种期望均存在于每个组织和每个个体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来看,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发展自我和承担社会责任上。如果借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解释,则他们已上升到了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度。金钱本身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并没有产生很重要的激励作用,他们追求在工作中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意义。对知识型员工来说,金钱虽然不是第一位的激励因素,但仍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之一。这并不是说高报酬就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报酬是一种保健因素,有它并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如果没有它或不能保证公平支付就会导致员工的满意度下降。在当今知识资产倍受重视的时代,知识型员工的货币收入本身就已经比较高,其生理层面上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同时,知识型员工需要在人力资本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掌握更为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其本身有一股强烈的愿望和冲动,要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有更强的自我实现需要。所以,在重视薪酬水平的同时,更应强调内在激励因素的作用。因此对知识型员工应该采取灵活的激励制度,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结合,注重内在激励。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其中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1989)以大量实证研究认为,知识型员工注重的前四个激励因素及其比重依次为:个人成长(33.74%)、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28.69%)和金钱财富(7.07%);美国安盛咨询公司(1998)与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经过3年的研究,发现激励知识型员工名列前五位的因素分别为:报酬、工作的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和影响决策;国内学者张望军、彭剑锋(2001)研究发现,激励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前五位因素为:工资报酬与奖励(31.88%)、个人的成长与发展(23.9l%)、挑战性的工作(10.15%)、公司的前途(7.98%),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6.52%)。国内学者郑超、黄攸立(2001)对国有企业426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依次为:收入(48.12%)、个人成长(23.7l%)、业务成就(22.30%)、工作自主(5.87%)t2]。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加重视能够促进他们不断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与成长、自主和成就相比,金钱的边际价值已经退居相对次要地位。也就是说,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成长、自主和成就。

三、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

(一)物质激励方面

虽然物质激励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已经不是主要的激励方式了,但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知识型员工也有物质需要,因而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当然也离不了物质激励。

1.提高知识型员工的金钱收益

对知识型员工来说,金钱报酬是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企业必须根据员工贡献的大小,给予员工与其贡献相符的金钱报酬。对边际产出最大的员工要给予高酬。另外,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即让知识型员工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既提到了知识型员工的金钱收益,又可以长期保留和吸引优秀的高级人才。

2.保护员工知识产权的收益权

知识产权保护是与人才激励机制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中尤其重要。由于知识型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在其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产生一些具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因此,企业必须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型员工对其知识产权的收益权,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发挥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二)非物质激励方面

物质利益固然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但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已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对知识型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比物质激励更有效果,可以持久地起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成就激励

(1)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知识型员工一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常规性事务,追求的是对自身专项知识创造运用。因此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他们期待与向往的,攻克难关更能体现自我价值,激发工作中的激情。企业要给具有十分能力的知识型员工提供需要十二分能力的工作,使工作具有充分的挑战性。另外,还可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当知识型员工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管理者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岗位上去。这样,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新工作内容,就可以减少知识型员工的枯燥感,使积极性得到加强。工作丰富化是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垂直深化,可使知识型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身发展。

(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管理者应经常深入组织集体活动,加强人际沟通,把企业建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首先,在机构内部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让所有员工在既定的、大家认同的规则面前,公平、公开地竞争,在充分的发展空间内优胜劣汰;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制度,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社交需要,使知识型员工取得的成果可以及时得到其他成员和组织的认司。

2.自主激励

(1)实行弹性工作制。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注意考虑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及价值,只要他们能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应给予他们这个自由。企业应充分信任它的员工不需要在经理的监视下也能按时完成工作,并能很好地平衡其个人生活和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包括弹性工作时间、在家办公等多种方式。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弹性工作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利用网络终端在家办公,不仅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性,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办公费用。

(2)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知识型员工一般来说不习惯于受指挥,所以,在企业的人力资

源管理中,要考虑到这一特点,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调用;同时,给予知识型员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给其提供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产生责任感。下放决策权,谋求决策的科学性,求得知识型员工对决策的理解,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会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3.成长激励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知识型员工对知识不断学习更新,对新技术不断探索追求,以期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这种自愿提高的动力是自我发展欲望的自我暗示和激励结果,其目标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条件。如果一个企业,只给员工使用知识的机会,而不给其增长知识的机会,企业不可能保证员工永远就业,当然也就不能指望员工对企业永远忠诚。同时,大多数高素质的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并不仅仅是通过工作挣钱,而是希望通过工作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在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的需要前提下,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这可使他们了解其专业领域的发展,从而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

(2)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在知识型员工中,一部分人希望成为管理者,有一部分人却只想成为专业权威。因此,企业可采用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价值观员工的需求,但必须使每个层次上的报酬是可比的。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根据自己的职位资源,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包括授权管理和内部提升机制两个方面。即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发言权和一定的管理决策权,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让员工能随企业的成长及所做的贡献,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让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有发展前途,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员工就会与组织形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论文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研究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研究 学生姓名:田玲 学 号:08420117 年级专业:二00八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刘林红 系 部:管理学院 湖南长......

    浅谈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浅谈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本,而知识型员工拥有的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源泉。激励是研究如何真正调......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共五则)

    IT服务外包论文:苏州T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研究对象苏州T公司所属行业为IT服务外包行业。IT服务外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IT技术发展相结合的......

    浅析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浅析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占居主要地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激励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对留住知识型员工,激发知识......

    浅谈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浅谈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李紫雪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日益成为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如何能在日趋激......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探讨 作者:魏国华 邢 戈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重......

    知识型员工有效激励机制研究

    知识型员工有效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核心能力的竞争,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是由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组织资本所构成的智力资本。知识型员工......

    浅谈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管理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xuexiao/35852/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http://t.qq.com/zjuedpmd浅谈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管理[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