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分析(五篇)

时间:2019-05-15 11:3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剧本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剧本分析》。

第一篇:剧本分析

分析剧本步骤

一、查找社会背景

根据历史背景、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来了解剧本中的社会背景,并且用具体的事例证明。

二、查找作者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事迹、思想、写作风格、精神追求、政治主张和当时在社会的立场。

三、分析剧本主题

(写出故事梗概以及本场戏的前场戏和后场戏)主题即中心思想,短小而精辟,是行动的目的、剧本的原始动机,也是作者最终想要表现的结果,是剧中一切人物关键的基础。

四、分析人物的作用

分析角色对主题的贡献,角色与主题的联系,分析剧中角色的戏份戏量,角色从哪个角度对主题带来的贡献。

戏份:角色对主题贡献的份量大小。戏量:台词的多少。

五、分析角色

分析角色的性格,角色与主题的关系,剧中其他人物眼中的角色,以及角色的受教育程度。再根据这些来梳理出人物自传。

六、分析剧本(所选片断的剧本)

片断所发生的事件,舞台事实,矛盾冲突和事件核心。

矛盾冲突分为自我和双方两个方面。自我即角色内心的矛盾冲突,双方指角色与对手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双方的矛盾冲突要找到解决矛盾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间的逻辑和逻辑关系。

七、人物设计

设计人物的声音、气息、形态、空腔状态、表情、眼神、特点、习惯动作和装扮。

剧本的了解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剧本本身,从观众的角度了解剧本,从作者的角度了解剧本。

要正确把握剧的特点和发展由来,以某剧的方式来演某剧。(如以喜剧的方式来演喜剧,而不是用正剧的方式来演喜剧。)

第二篇:哈姆雷特剧本分析

哈姆雷特剧本分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代表剧作,创作于1601年。剧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哈姆雷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徨、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正是哈姆雷特的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

哈姆雷特国王刚去世未满两个月就改嫁丈夫的弟弟葛夫,而这个婚礼在当时引起全国人民的注意。因为葛夫是个邪恶、性情卑劣之人,自然而然在人民的心里起了一个疑心,是葛夫谋杀了前任国王。他十分不明白为何母亲判作两人,在父亲去世未满两个月,就再婚了。他的母亲及新任国王***着让他快乐,但他依旧穿著丧服,不肯脱去,他怀疑叔父给他父亲致死的理由—被毒蛇咬死的真实性。他一直认为母亲和葛夫就是那毒蛇,共同谋害了他的父亲,这个疑虑使他心神不安。现在又有一个谣言满天飞,有一个十分像先王的鬼魂出现在午夜十二点时,他欲言又止,一下子就消失。于是哈姆雷特就前去观看,他看见了那鬼魂,于是追了去,来到一空地,鬼魂终于开口说道“儿啊!我是你的父王,我是被我的弟弟葛夫害死的,他趁着我睡着时,拿着毒草汁渗入我的耳里,使我悲苦的灵魂无法安睡。儿啊!你的母亲不能为我守节,证明她的虚伪,你可以为我报仇,但绝不能加害于你的母亲,就让她听天由命好了,让她受天良发现的责备好了。”就这样,鬼魂消失了,哈姆雷特答应为他父亲报仇。哈姆雷特要他的部属不准透露他遇见了鬼魂,但实际上他的精神已受到惊吓,他有点恍惚。一方面他害怕他报仇的计画引起叔父的疑心,另一方面又害怕叔父有加害于他的心态,于是他决定伪装于疯癫之下。他们认为他一定是太思念先王而如此的或是因为爱情的缘故。因为哈姆雷特爱慕一位名叫可莉的女孩,她是大臣的女儿,在他发疯之前,曾送过情书及戒指给她,在他发疯之后,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因此哈姆雷特的叔父及母亲都认为一定是爱情的缘故。可莉是个好女孩,并不因为哈姆雷特变成如此,而远离他,反而更加的怜悯他、关爱他。哈姆雷特心中有着疑惑,他开始怀疑他当日看见的鬼魂,以及他是否真要报仇,于是他找来一批伶人演戏,***探着叔父的反应。那些伶人照着哈姆雷特的指示上演了一出弟弟杀害哥哥的戏码,结果这出戏令叔父不悦,借故生病离席了,这举动更加让哈姆雷特信心大增,原来那鬼魂所言不假。当天夜里,王后将哈姆雷特唤去,告诉他,他的新父王是葛夫,不准在上演这令人不悦的戏码,哈姆雷特不悦,和母亲起了争吵,母亲害怕已疯癫的哈姆雷特,就在此时,躲在屏风后面的大臣喊了出来,反令哈姆雷特吃惊,拔了剑,刺了过去,杀死了可莉的父亲。这样一来,哈姆雷特被放逐了,但他已明确的把话说给母亲听,已引起她良心的谴责。葛夫将他送往英国,那时英国是丹麦的管辖之下,葛夫秘密的写了一封信要他们一到英国就杀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早就发现事有蹊跷。于是偷了信将人名给改了,一到英国哈姆雷特就被释放了,不久后哈姆雷特搭船要回丹麦,结果那艘船被海盗船给攻打了,哈姆雷特刻意表现其英勇的行为,反被海盗们所佩服。海盗们要哈姆雷特将来在朝中可以酬谢他们的不杀之恩,于是他们带着哈姆雷特回到丹麦。一回到城内,哈姆雷特就听到可莉的丧礼,原来自从可莉的父亲被哈姆雷特刺死之后,她的神志就恍惚了,一日她爬到树上采野花,结果树枝断裂掉了下来,跌入水里溺毙。这个葬礼由可莉的哥哥罗可主持,罗可看见妹妹的棺木被沙土掩埋之际,一时悲从衷来,而跳了下去,希望自己也一起埋了。哈姆雷特瞧见这情景也一时冲动跳了下去,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他的过错,于是罗可瞧见了哈姆雷特,动了怒气,认为妹妹的死都是他害的,最后由葛夫出面调解。葛夫假意要举行一埸友谊赛,要哈姆雷特及罗可和好,但暗地里却要罗可在剑上摸毒,结果比*中,两人各中了一剑,这时,王后也惨叫出声,原来酒里也下了毒,因为葛夫害怕哈姆雷特在比***中如果赢了,那么在之后的庆功宴上也会死于毒酒之下,可惜百密一疏,竟忘了告诉王后,反令她误服毒酒致死。这时

候,哈姆雷特看着眼前的葛夫,一怒之下,刺了过去,而结束了葛夫的性命。不久之后,罗可也一命呜呼。

哈姆雷特是《王子复仇记》剧冲突的凝结点。在他身上,凝聚了与克劳狄斯、与葛露忒德、与莪菲莉亚、与莱阿替斯及与罗森格兰兹和纪尔顿斯丹的冲突。这些冲突无疑都是因哈姆雷特要复仇而得以展露的。但是真正的冲突在本文看来却是社会秩序与人心秩序优先性的相互抗争,落实在哈姆雷特身上就是重整乾坤与确认生命价值的优先性的抗争。

“为什么一天天过下去”这样有关生命价值的问***,在哈姆雷特此时此地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在哈姆雷特的眼里,两万士兵的出征仅仅是“为了一点幻梦、一点点虚名”,表明在其心性气质中还没有认可这样一种方式。所以,在第五幕的“墓园”一场,哈姆雷特面对“骷髅”尽管是不断地在调侃,但想到的却是“我们会重新落到多么下*的用场啊,霍拉旭!我们一步步想象下去,不会想象到亚历山大的最***贵不过的玉体叫人家拿来当烂泥给酒桶塞塞孔眼吗?”。哈姆雷特看到了生命的倏忽变易性,看到了死亡对于现世生命的剥夺,但还理解不到在倏忽变易的后面存在着什么样的恒常的价值。如果假以时日,哈姆雷特也许会沉思出生命的真正意义及给自己的复仇寻求到价值根基。但是,在一系列事件的因果性中,哈姆雷特这种喜爱对生命沉思的心性气质缺少发展与成熟的时间。“我到处碰见的事物都在谴责我,鞭策我起来复仇!”这句话流露出了哈姆雷特在选择流血时的无可奈何的心态。重整时代的任务逼迫着未曾安顿好人心秩序的哈姆雷特匆匆上了战场,而终因误杀波乐纽斯,被克劳狄斯所利用,最后落得了悲惨的结局。

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我的运命在***喊,使我全身每一根微细的血管都变得像怒狮的筋骨一样坚硬。””安息吧,安息吧,受难的灵魂!好,朋友们,我以满怀的热情,信赖着你们两位;要是在哈姆莱特的微弱的能力以内,能够有可以向你们表示他的友情之处,上帝在上,我一定不会有负你们。让我们一同进去;请你们记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守口如瓶。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宣誓,哈姆雷特用这种毅然绝然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复仇的坚定信念.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

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亡灵的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严肃思***,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的徘徊.”要不是怕一死就去了没有人回来的那个从未发现的国土,怕那边还不知会怎样,因此意志动摇了,因此便宁愿忍受目前的灾殃,而不愿投奔另一些未知的苦难?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本能的抵抗.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思想冲突中,哈姆雷特进行着艰难的蜕变和抉择.”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这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

秩序观念的反映。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最后,终于到达了这种怀疑状态的顶点:”生存还是毁灭?”而他的当务之急是复仇,有重振国家.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超负荷的思***,无疑对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真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

这就是悲剧,其根源就在与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这就是性格的悲剧

(转自网络)

第三篇:《大雷雨》剧本分析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大雷雨》剧本分析 本文分析了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卡捷琳娜这一女性形象代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探讨了卡捷琳娜之死表现出的价值。一.剧本简介

《大雷雨》是一首反抗黑暗王国,反抗专横统治的赞歌。写于十九世纪中叶,它反映了19世纪中叶、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人民,对光明的渴望,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故事发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小城。在这里住着一个被当地老百姓暗地骂为“疯狗”的商人萨维奥尔·普罗科菲耶维奇·季科伊,和一个总是装模作样摆出一副大慈大悲样子的富商寡妻马尔法·伊格纳季耶夫娜·卡巴诺娃。自从卡巴诺娃的儿子季洪·伊万尼奇·卡巴诺夫娶了纯洁美丽的卡捷琳娜为妻之后,卡巴诺娃就开始一味地斥责媳妇卡捷琳娜。对儿子的近乎变态的爱,导致了对媳妇的无端仇恨。卡巴诺娃总觉得是媳妇夺走了儿子对她的爱,拆散了母子俩。所以,整天没完没了地数落卡巴诺夫,折磨卡捷琳娜。连女儿瓦尔瓦拉也同情嫂子、可怜嫂子,对母亲极为不满。卡捷琳娜原是个天真烂漫的姑娘,但自从嫁到卡巴诺夫家来,却过着如同地狱般的生活。婆婆专横跋扈,狠毒乖戾;丈夫则不过是他母亲的应声虫。他懦弱颓唐,每日只借酒麻醉自己,一有空就往外跑,根本不顾妻子的感情和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卡捷琳娜不甘心这样屈辱地生活着,她偷偷爱上了青年鲍利斯。鲍里斯是商人季科伊的侄子。他的叔叔借着对祖母留下的遗产中属于鲍里斯和他妹妹的那一份的管理,要求鲍里斯对他绝对服从,总是随意地谩骂他。两个深受压迫的年轻人相爱了,除了年轻的瓦尔瓦拉、正直的钟表匠库利金等的支持,他们的爱情无法为世俗所容忍,更是让卡巴诺娃这样的旧势力的代表找到了惩治他们的借口。结果鲍里斯被他的叔叔打发去了西伯利亚,而卡捷琳娜在一个雷雨之夜投河自尽,向黑暗的社会作了最后的抗争,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当一位老人抱着她的尸体,对卡巴诺夫之流发出愤怒谴责时,全剧的主题得到了高度升华。她成为俄国戏剧中最美丽动人的悲剧女性形象。作者在这里向人们揭开了宗法家庭的黑幕,暴露了贵族和商人的贪婪、愚昧、虚伪和残酷的本性。他们不仅残暴地压榨着劳苦的人民,也同样严酷地折磨着自己的家族。剧中女主人翁卡杰林娜就是在这种黑暗势力摧残下牺牲了的善良灵魂。二.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俄国历史上是个极为黑暗的时期,宗法制社会行将崩溃,而代表这一制度的顽固保守势力负隅顽抗,同商人和新兴的资产者既勾结又互相抵制,形成一股恶势力,而下层劳动人民生存的路更为艰难。正如在第一幕中库利金所述:“我们这座城里的风俗是残忍的,先生,太残忍了……有钱人呢,先生,总是变着法儿想把穷人变成奴隶,他指望穷人白替他干活,赚更多的钱。”可以说,这个专制暴虐的环境,即这一黑暗王国应该对卡捷琳娜的悲剧负有首要责任。《大雷雨》正是俄国剧作家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悲剧代表作。写于1859年俄国反农奴制斗争处于高潮时期。故事描绘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漠视人生、窒息生机的商人和小市民的“黑暗王国”的生活图景和人们叛逆反抗、争取自由的社会呼声。剧情冲突体现了当时两股社会力量的斗争。卡捷琳娜代表急取自由独立的新生力量,卡巴诺娃和提郭等人代表顽固守旧势力。冲突力量的悬殊决定了卡捷琳娜失败的命运。,但作品预示了黑暗残忍的风习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

三、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分析

该成居民对外界事物毫无所知,他们只能从香客那里打听到一些马路新闻。香客菲克鲁莎说有一个国家,“做皇上的是土耳其苏丹谟罕默德”,另一个国家是“波斯苏丹谟罕默德”;还说有个地方,“那儿的人全长着狗头”。女仆格拉莎问:“为什么他们长狗头呢?”香客回答说:“因为他们不信正教。” 城市的上层人物都敌视文明与进步。提郭意认为库力金安装避雷针是一桩罪过。他说:“打雷是老天爷处罚我们,好让我们改过;可是,你却要用杆子什《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么的去挡它,真罪过!”卡巴诺娃反对人们“为了贪快”去乘坐“火龙”(火车),她深恶痛绝地说:“你就是撒金子给我,我也不坐它。”守旧和愚昧是卡里诺夫居民的两大特点。自学成功的钟表匠库力金曾企图改良本城的风俗,开导人们,可是他得不到支持失败了。正如他在歌中所唱的那样:“夜的黑暗在天空中弥漫,人们都已紧闭双目安眠。”生活在“黑暗王国”中的人们可分为三组形象:统治者、反抗者、牺牲者。

卡巴诺娃和提郭意--------“黑暗王国”统治者的形象。这是一对无独有偶,互为表里的人物。他们都缺乏文化教养,在家庭中实行家长制的专横统治。只是卡巴诺娃更加守旧和伪善,提郭意更加粗暴和野蛮而已。卡巴诺娃是古老家训的守护者,她认为旧道德比新道德好,老人比年青人好。她教训儿子说:“不要指责你的长辈!他们比你知道得多。老年人对于什么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老年人决不会随便乱说的。”她用老一套的家规庭训去折磨家里人,就像锈在侵蚀铁一样。当奇虹要出门的时候,她要他跪在圣像面前起誓,要他吩咐妻子:眼睛不能盯着窗外看,更不许看年轻小伙子。要卡杰林娜跪在丈夫面前和她的“主人”告别。她要求家里人对她毕恭毕敬,不许有任何越轨行为。她对他们威胁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们想要自由自在的。不过,你们还得等一等;等我断了气,你们就可以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卡巴诺娃虔信宗教。她恪守宗教一切仪式,按时做祷告、上教堂、在家里接待香客等。她这样做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免得死后遭到“地狱中永劫烈火”的焚烧。但她那表面的伪善行为并不能掩盖她那内心的冷酷和自私。卡巴诺娃兼有贪婪无耻、残忍专制而又无知等农奴主和资产者的特点,是黑暗王国中生活、仪式和习惯等一切基础的一贯而自觉的保卫者,也是造成卡捷琳娜悲剧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卡巴诺娃的信念是:家庭关系的基础是恐惧,而不应该是彼此的信任和爱情。当她知道卡杰林娜发生了越轨行为时,她第一个念头便是把她“活埋”。当卡杰林娜跳河自尽时,她不许奇虹下河去打捞尸体,库力金把尸体打捞上来时,她又不许奇虹哭。在她的专制淫威下,一家人搞得四分五裂。正如她儿子说的亲人不像亲人,彼此倒像仇敌。结果是卡杰林娜断送了生命,瓦尔瓦拉弃家出逃了,奇虹成了不幸的人。

提郭意是个顽固商人的典型,他具有飞扬跋扈、粗暴专横的特点。在家庭中他整天“靠骂人过日子”。他习惯于别人在他面前服服贴贴。家里人为了不惹他生气,只好低声下气地生活着。提郭意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把金钱看作是命,钱进了他的腰包,就不肯再掏出来,要是谁向他讨工钱或要钱,他便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他向卡巴诺娃解释他这种心情说:“譬如说,你是我的朋友,而且我得还你钱;可是,如果你来跟我要的话,那我就要骂你。我还是还的,不过,我骂还是要骂的。因为,只要一对我提到钱,那我浑身都会冒火儿,简直浑身冒火儿,就这么一回事;暧,在这种时候,我会平白无故地骂人。”为了钱,他克扣工人工资,虐待亲属,吞并侄儿的财产;并把鲍里斯当作佣人使唤。他仗着自己有钱,任意地凌辱和欺压别人。库力金要他捐献十个卢布,为本城安装一座计时器,他便向他咆哮说:“你要听我说这句话吗?那么你就听吧!我说你是个强盗,那就完了!你要跟我打官司还是怎么着?那么,你就会知道,你是一条蛆。我高兴放过你,就放过你;我高兴踩死你,就踩死你。”他那蛮横的态度已经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城里的人都这样议论他:“像沙威尔•普里柯费耶维奇这样爱骂人的人,你就找不出第二个。他平白无故地欺侮人。” 但他也有他色厉内荏的一面,他遇上比他强,更厉害的人,也只好忍气吞声。一个骠骑兵曾教训过他一顿,伙计库得略西也弄得他无可奈何。提郭意的语言充满粗话和骂人的字眼(如蠢货、蛆、强盗、骗子、懒虫)等,正好体现出这位“黑暗王国”代表的精神面貌。剧作家对卡巴诺娃和提郭意的揭露和讽刺是对俄国专制制度及其代表人物的一种有力抨击,体现了作家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卡杰林娜----“黑暗王国”的反抗者。她是戏剧的中心人物。卡巴诺娃把压迫家庭成员的权力和反对自由生活斗争的一切行为,都用服从上帝意志的假面具掩盖起来。对于她这种假《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仁假义的虚伪态度,库利金说得形象:“她是个假善人,先生!对叫花子可以慷慨施舍,可是对家里人却心狠手毒。”卡巴诺娃的残忍特别表现在戏剧的结尾。她严禁儿子奇虹去救投河的妻子:“我不让你走,你休想!你去,我就诅咒你。”在卡捷琳娜的尸首旁边,她对泣不成声的季洪说:“得啦!哭她都是造孽!”。卡巴诺娃以她残忍专制的意志统治着家庭,使其成了一个小小的黑暗王国、俄国社会缩影。在这样的环境里,卡捷琳娜的愿望和要求不但得不到丝毫满足,甚至连感情也受到了令人不能忍受的压制, 可以说“可恶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剥夺了卡捷琳娜做人的权利”。于是,卡捷琳娜对自由的渴望、对正常生活和爱情的自然要求使她与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最终导致了卡捷琳娜的悲剧性命运。她是个爱好自由、充满着诗意幻想的人。她不能容忍自私虚伪的生活,敢于反抗野蛮的风习。按杜勃洛留波夫的话来说,她体现了“„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卡巴诺夫和鲍里斯----黑暗王国中的牺牲者。他们在卡捷琳娜悲剧的发生和发展上起了巨大作用,也是造成卡捷琳娜悲剧的重要因素。奇虹在母亲无休止的残暴折磨下成了一个缺乏个性、缺乏意志的人。他对专横的母亲千依百顺、惟命是从,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要过独立的生活。他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妻子,而且顺从了母亲的耳提面命,亲自去侮辱自己的妻子,虽然这并非他所愿。而另一方面,他采取逃避的态度,只要一有机会他便想离家, 尽情地到外面饮酒作乐, 去过他所谓的自由生活而抛下妻子不管。对卡捷琳娜来说,强迫自己从内心去爱这样的丈夫是一种精神的刑罚。夫妻间的分离和相互的不理解使卡捷林娜爱上了鲍里斯。鲍里斯同样也是一个软弱而缺乏意志的消极人物。他抱着一种取得一部分遗产继承权的幻想,忍受屈辱,寄居在叔父家。由于他不能摆脱这种对物质的依赖,也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自主权。但他的文化水平比奇虹高,他的外表以及表面上的温文尔雅,使他在城镇的居民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鲍里斯的温和及他对城市残酷风俗的厌恶,在他和卡捷琳娜爱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鲍里斯在这些方面优越于城镇的居民和奇虹,又因为卡捷琳娜不是因为爱情而嫁给奇虹的,所以卡捷琳娜与鲍里斯之间的爱情得以产生和发展。但事实证明卡捷琳娜完全错了。鲍里斯没什么与众不同, 他根本配不上卡捷林娜,他和奇虹一样软弱无力。他虽然爱卡捷琳娜,但却不能为了追求爱情而采取坚决的行动,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卡捷琳娜受苦受罪,自己一走了之,从而使卡捷琳娜彻底绝望。可见,“卡巴诺娃们的势力所支配和影响的人群,通常就只会产生奇虹们和鲍里斯们。”面对这一切,卡捷琳娜再也不堪忍受非人的境遇和自欺欺人的生活,以死亡奏出了反抗这一黑暗王国的最强音。四.矛盾的设置

1.美丽的土地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对比设置。伏尔加河岸一望无际的土地上,一边是美丽的城市和花园,而另一边则是一片乡村土地。舞台的一侧是一两把长椅和一些花木而另一侧则是一片乡村景色的背景。在剧本的开篇作者就设定出了宜人的自然风光和美丽但有缺少人情味的城市相对比。

2.光明与黑暗的对比设置。剧本中光明的代表是卡捷琳娜和库利金,提郭意和卡巴诺娃是小城黑暗的代表,是阴暗的统治者。剧本围绕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激化推动剧情发展。虚伪而又强权的卡巴诺娃和卡捷琳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时时刻刻想要控制自己家中每一个成员,特别是这个刚入门的纯洁的儿媳。而软弱的奇虹虽然爱自己的妻子,但是并没有勇气和能力去保护他,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卡捷琳娜的不幸生活。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

3.卡捷琳娜性格中的对比设置。在剧中,卡捷琳娜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表现出了性格中坚强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性格在宗法制度中浸淫已久,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又不自觉的在痛苦中徘徊挣扎。在婆家压抑的气氛让她渴望自由和幸福。但是一方面俄国的传统观念又在她心里根深蒂固。他必须忠贞,必须要跟随者无能的丈夫一辈子。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她不但难以控制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且在事情败露之后还千方百计的和鲍里斯见最后一面,并以生命的终结完成了对黑暗的抗议。

《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参考文献:

[1]臧忠伦等译.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 史坦因著.蒋路译.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传.上海时代出版社,1948 年版.[3]范会芝《.大雷雨》中卡捷琳娜形象之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 年第二期.[4]王崇梅.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第二期.[5] 杨艺.“黑暗王国”的叛逆者 [J].重庆大学学报, 2001,(3): 63-66.[6] 杜勃罗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7] 孙洁.外国文学知识精华 [M].北京: 长安出版社, 2003.以及网络资料

《大雷雨》

第页

第四篇: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文/紫阳道人

导演分析剧本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因为主题思想是剧本内容的主体核心。导演的“二度创造”,就是依据主题思想来评价剧中情节的事实、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斗争;也是依据主题思想来决定演出的形象构思和艺术处理。若不掌握剧本的主体思想,就抓不住剧本统一的中心冲突,也就丧失了对剧本情节事件发展的严格逻辑,和结构的贯穿线索掌握。

而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和情节三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思想支配着人物和情节,而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结构展现思想意图。整个戏剧的形成过程,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机械地予以分开。

作者创作剧本的程序,一般说首先是从生活出发,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主题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生活暗示和启发,逐渐孕育而成,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作者不断明确和深化主题的过程。“戏剧作品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而且几乎绝对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斗争,就是说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基础必须是冲突;能够反映出矛盾的、为具体的历史环境所特有的并且对于主人公在其中活动着的那个环境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冲突。”——狄德罗

所以剧本的情节,都是由人物性格极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成。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相互关系展开冲突与矛盾,遂构成情节。“冲突的发展构成戏剧情节的基础。„„戏剧冲突越鲜明清楚,情节的发展就越尖锐急剧,作品的思想意图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戏剧冲突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参与该冲突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狄德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家创作剧本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验和认识,加以概括和提炼,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刻画其性格与心理,构成矛盾冲突(性格冲突与环境间的冲突),展现出主题思想内容。

导演是以作者的剧本为根据的,他的创造开始是以剧本为起点的,他的创造程序,正与作者相反,作者是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而以完整的剧本创作告终。导演的工作开始就是以作者的终点为起点,而是以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现现实生活形象为终结段落。两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剧作者的工作程序:

现实生活→主题思想→人物→矛盾冲突→情节结构→剧本

导演的工作程序:

作者剧本→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人物→主题思想→现实生活→舞台形象

www.xiexiebang.com 剧本中所反映的主题(剧本中所描写的东西、剧本所反映的那个现象或那些现象,他是作者根据现实中某一一定范围内所要解决的问题或现象)不是单一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非常复杂、丰富的,作者要反映生活,他必然在剧本中写出许许多多的现实现象。但是,不管剧情是如何的复杂,其中总有一个是主要的主题(也是基本的主题)。正是有了它,才把其他的一些主题统一起来而成为整体(包括所有的事件和人物),并决定着全剧的动作的统一。每一个主题都必然通过一定的冲突矛盾表现出来,而主要主题,也必然在剧本的基本冲突矛盾中表现出来,也即是在一些主要事件中表现出来。换言之,剧本的主要主题是由它的主要冲突所组成。所以,要想找到主要主题,先得找到主要冲突。——要找主题,先看冲突。

剧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剧本的主题思想

即剧作者通过剧本要对生活说些什么。它是含蓄地隐藏在故事和人物行动中。有的剧本思想立意不止一个,也有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义的。

二、事件、事实及段落划分

1、事件的寻找

事件就是“戏眼”,即戏的核心。找到并抓住它,每段、每幕乃至整个戏的重心就会清楚,导演才有能力去表达。

在一幕戏中可能只有一个事件,也可能有一个以上的事件。还有两个连续发生,而且发生的时间接近,前一个事件导致第二个事件的发生。

2、事实的寻找

事实分类:

1、与人物有关的;

2、与规定情境有关的;

3、与剧情(情节)发展有关的。

3、划分段落

划分后命名(内容概括,明确段落中的主要行动:人物名字加动词)

三、人物及人物关系以及形象系统

人物分析:

1、人物的价值观念

2、人物的情感方式

3、人物的思想方法

www.xiexiebang.com

4、人物的欲望

5、人物的心态

6、人物的历史对他产生的特殊影响

7、人物的行为方式

8、人物的生理状态

9、人物的语言与形体特点

人物关系的分析:

1、人物形象系统分析

① 社会关系: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怎样?他的历史,他的经济地位,他的意趣与向往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从台词中找到依据。更重要的是从他周围的人物的台词中去找。如,别人对他的评价,介绍,议论。指责,以及在别的人物与他直接冲突的台词中去找。这样,便可以找出这一人物的行为逻辑性的规律来。

② 分析人物对剧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与表现

③从剧本结构上看作者对他的安排,在全剧中他都有些什么直接行动?在剧本的冲突中,他是站在哪一方面的?

④作者的人物说明与舞台提示,对他都说了些什么?关于他的仪态,服饰,生理等方面都有些什么特点与表现?

剧中人物,各个人在剧本结构中的位置不同,任务不同,所以有轻有重。有的是“主体结构性人物”,他们推动剧情发展,展开矛盾斗争,行动性较强。既起故事性作用,也起情节性作用。有的是“一般情节性人物”,他们揭示环境某一方面,补充说明人物关系,或陪衬主体,丰富主体和内容、或适当应剧情结构需要,帮助矛盾冲突的进展。他们的任务相对比较轻松一点,甚或有的任务很轻,作家对他们的着墨不多而已。可是,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剧中人物。

既然是“人物形象系统”,则又需要从角色互相关系的角度来区分他们是“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还是“反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把相对立的两个阵营系统分开,更能有助于处理矛盾冲突和突出主题思想。

而反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是:

在形象系统中,更包括某些不出场的人物,以及包括某些重要的物件,动物等。他们在剧本中也占有一定的形象意义与形象分量。它是属于剧本的完整的形象群的。

如:在剧中几次出现的“信件”;如:原剧中没有出场的弗捷里柯.拉斯波尼等等。他们要么在剧中有着象征意义,要么直接与主题内容有关,与情节发展有关。

www.xiexiebang.com

一般地说,“主体结构性人物”他的行动都是贯串全剧,是基本人物,作家对他的策划总是比较深些,有大量细节充实他,所以较为立体多面。而“一般情节性人物”占剧本的篇幅少些,描写也不可能很细微,只能是半立体的,还要在分析中以理推情,加以丰富与补充。有些戏特少的人物,则往往近乎于平面或剪影式,则需以大量直接间接生活经验予以充实、补充。这就得从其少量的台词中寻觅着隐约的感受,作为开展合理想象的根据。

同时,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研究角色性格,对于语言要特别注意。因为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的具体工具,角色的思想、意向、思维、冲突„„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人物间的相互交流也是通过语言而沟通的。在语言中最能反应出人物对事、对物的态度,人物说话的方式,正是我们理解他的一把钥匙。而且作家的创作风格特点,也是从语言中予以体现的。我们在人物语言中,可以发现关于他们的阶级和时代的特色,还可以得到某些警句、哲理,更提供深一步理解角色思想深度与高度的线索和素质。至于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知识兴趣、民族气质,更容易在语言中揭示明白,可以直接让我们领会与了解。

四、矛盾冲突

有相互的行动就会有矛盾冲突,一部戏中会有多个矛盾冲突,要清楚整个戏中有多少对矛盾冲突,更要注意主要的冲突。

主要冲突就是全剧中最大的冲突,冲突的双方的行动是全剧发展的动力,没有了这个冲突全剧的其它冲突就成了支离破碎的片段。如《雷雨》有许多对矛盾冲突,最主要的是蘩漪与周萍的冲突。没有了这个冲突,整个戏就不能展开。

一对人物的冲突——《雷雨》;生存与生存环境的冲突——《茶馆》等等。

五、主线与辅线

是叙事的线索。是否构成线索要看它在全剧中是否有延续性。大多数的主要冲突在叙事上也是主线。不同的是,次要冲突可能有多个,但辅线的线索不会太多。搞清二者的孰轻孰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主线一般要承载剧本的思想立意,但更多的是故事的主要发展线索。如:蘩漪与周萍是主线,周朴园和鲁侍萍是辅线。

六、贯穿行动、反贯穿行动、最高任务

贯穿行动:全剧的贯穿行动,剧中人物在这场斗争里追求一定的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采取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行动。这一条奔赴同一个目标、贯串整个剧本、或此或彼地囊括了全部登场人物的行动线。它往往是全剧的推动力。

www.xiexiebang.com 全剧的贯穿动作与角色的贯穿动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物的贯穿动作:人物在追求这一主要目标时所采取的最基本的行动,他的贯串全剧的基本行动性的内在意向,即角色的贯串行动。

全剧的反贯串行动:那些反对这个目标的人物,也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反行动),因此,就出现了一条反行动线。也就是与全剧贯串行动相对立的行动。

最高任务:

人物的最高任务:人物的主要生活任务,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全剧的最高任务:主题思想的深刻化,就是主题思想在行动中的具体化(行动着的主题思想)。就是全剧贯串行动的目的,是剧作者的立意所在,从内涵上讲等同于主题思想。

演出的最高任务:

七、剧本结构

1、按时序分:顺时序叙述、倒时序叙述、二者结合交叉进行

2、按时空分:现实时空、现实时空+心理时空、由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组成的多重时空、在同一时间展开多个空间

3、按结构分:单线结构、复线结构、散点结构、套层结构

八、风格

狭义的风格:风格是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独创性,是他的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特色。是由于作者的个性造成的。

广义的风格:是概括了某一历史时期许多艺术作品共同具有的形式和内容的特点的。它往往是因某一历史时期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形成。这种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作者自觉地树立一面旗帜,有自己的纲领,如象征主义戏剧;有的是作者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个流派虽然没有宣言,但不约而同地会有相同或相近的风格,如荒诞派戏剧。

无论那个作者或什么流派,都涉及到“形势与内容的关系的特点(或特色)”这个关键所在。这个关键所在可以将它认为是作者对艺术如何反映生活所运用和把握的一种表述方式。

导演对剧本风格的分析会使得导演理解剧作者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用自己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看法,这也就帮助导演理解了剧本的艺术特点,从而对

www.xiexiebang.com 未来演出艺术特色的创造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演出风格:演出风格就是这个剧目演出特有的艺术特色。它包含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态度,对演出所期望产生的审美效果。如现实主义的——表现主义?生活化——艺术化?煽情——思索?

演出风格由演出中的多个创作因素组成,各个创作部门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他们都要服从演出的整体风格,而其中表演风格在演出风格的确立上起决定性的因素——表演风格决定了演出的风格。

九、体裁

“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实际上鲁迅道出了体裁的定义。“体裁就是基于对现实的态度而产生的对题材的特定的解释„„体裁取决于对事件的态度„„”——古里叶夫

体裁就是对待剧本内容的态度以及他希望观众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剧本里的人和事。

导演对体裁的分析将决定他未来打算让观众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演出,来观照演出中的人和事。

体裁会对观众与演出之间的审美距离产生影响。

演出体裁就是创作者对这个演出剧目中的人和事的态度,同时也是希望观众在看戏时所采取的态度。另外,体裁还是决定观众观剧审美距离的因素之一。比如,演剧采用了喜剧的题材,那么创作者无论自己还是希望观众对演出中的人和事的态度是超然的,是俯视的目光,是高于剧中人的一种关照。同时,喜剧的体裁由于人类多年形成的演剧和观剧经验,它的演出中的人和事可以是夸张的,不用严格的生活逻辑去比量的。表演的体裁决定整个演出的体裁感。

十、剧本背景资料及剧作者资料

1、有关剧作者本人的经历、生平、传记等。

2、剧作者的其他作品。

3、有关剧作者及作品的评论。

十一、规定情境

1、人物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包括大的背景(时间的、空间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民族的等等)和具体的时间、地点。

2、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行动(人的生活目标、意向、欲望、资质、www.xiexiebang.com 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对待事物的态度)。

3、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心理状态(同2)。

4、特定的人物关系(外部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

5、已经发生的事实。

6、事件。

如何认识规定情境:

首先要对剧本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每一段、每一场、每一幕到全剧,从局部到整体去研究。再返过来,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去研究,这个过程往往要反复进行。总之,规定情境所包括的六个方面都要研究,尤其是“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行动”和“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心理状态”要与演员认真研究。仅有研究是不够的,二度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想象。想象一是要将文字的东西变成可视、可听的形象;二是要把那些原本模糊的、大致的东西具体化。这种想象也可以说过是对剧本的开掘。只有通过研究和想象才能使规定情境逐步在导演心中清晰起来。

如何使规定情境尖锐化:

规定情境是否尖锐往往决定一部戏是否有真正的冲突和人物的选择,也决定了戏是否好看。尽管剧本对规定情境有所限定,但导演仍要用富于想象的创造力来使规定情境更加尖锐,当然这种想象的基础是来自于对剧本的深入研究和开掘。

1、让人物的行动更积极。

2、抓住人物关系的特殊性

3、发掘事实、事件对人物的作用

4、从丰富和厚实的背景中寻找和产生动力

规定情境的变化:

规定情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物行动的展开,人物关系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等等,都会使之发生变化。尤其是事件的发生往往会让原有的规定情境产生巨大的变化,甚至发生逆转。所以,要特别感受事件对于规定情境的作用。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剧本评论和剧本分析怎么写

剧本评论和剧本分析怎么写

剧本分析的格式和影评一样,主标题加副标题,着重评论剧本的故事结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还有剧本叙述的语言特色。剧本评论评价的是编剧在影片中的叙事能力。读者对脚本原理进行解析,包括:情节、创作原则、人物角色、对白、场景、契机、格式化和类型。尽管评价剧本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对初学者而言这是一个基本的模式,目的就在于给作者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帮助他们磨练在电影中的叙事能力。

剧本评论写作

第1步:逐行通读一个剧本,在排版、语法和格式出现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号,列出基本原理和次要的人物角色,以及你的第一印象。然后第二遍通读剧本,这回的重点要集中在剧本元素上。

第2步:故事情节规定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引导故事主人公达到目的。事件被分解成下面这些连续出现的情节要点:开始的伏笔、小的危机、困境、反作用、逆转、支撑点,往往故事主人公建立新目标的原因会突然在情节的最低潮处显现出来,从而将情节推入高潮。

第3步:人物角色的广度和深度都必须创造出戏剧冲突才能吸引观众。要确定作者是否能够忍受自己对剧本进行削减修改,或者人物角色是否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逻辑经历来表演。人物角色要表现其内在与外在的挣扎斗争,暴露出他们的弱点、长处、缺陷以及最重要的人物弧度,这意味着他们是从开始成长起来的,或者是意味着这已经决定了结尾处的情节冲突。

第4步:对白主要揭示了人物角色的声音,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对白掌握着节奏,而且必须迅速离开那些缺乏任何覆盖独白的页面。

第5步:故事转折点、情节冲突的大小以及冲突是如何解决的,对以上这些进行注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辨别出次要情节,判断出它们是如何支持或者转移主要情节的故事线。

第6步:文章结构就采用三段式,写成A到B的线性结构。第一段写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点、刺激的事件,介绍人物角色及其困境;第二段描述主要角色和敌对冲突,还有带有意想不到的不可逆的转折点;第三段是故事情节的最高潮。另外要考虑的是对动作场景的描述。以上这几段文字要简洁且有代表性,长度一般不超过4、5行。

第7步:完成了以上几步,就可以写一个摘要以便更加突出剧本的优势与略势,以及故事情节是不是涵盖范围广泛。通常,三段式的摘要足可以让作者从这些评论见解中回顾并收集相关的意见反馈。剧本普遍长90到120页,它是很多文学体裁的混合体。

技巧&提醒

用有效的论据来强有力地论证论点,并在适当的地方给出修改建议;

避免泛泛而谈和带有个人偏见;

为那些能给你启发的剧本大声叫好。

下载剧本分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剧本分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剧本

    大话西游保险版小品剧本 旁白:话说唐僧四人西天取经回来以后都各奔前程了,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夜晚悟空和唐僧因为有事来找八戒结果他们意外的在永诚保险高老庄支公司门口碰面了......

    剧本

    《剧本》角色:A、家庭富裕,花钱大手大脚B、普通家庭,羡慕A、BC、普通家庭,借校园贷场景一:地点:宿舍剧情:AC在敷面膜,B玩手机B:明天该穿什么衣服啊?C:你都这么多衣服了,随便穿一件不就好......

    剧本

    《金钱的魔力》剧本 时间:白天 地点:英国 一家高级服装店人物:我 顾客 托德 服务员老板 (在服装店里,“我”衣衫褴褛,小心地挑着衣服。 托德只管忙着自己的事,对我不屑一顾。“......

    剧本

    创 作 小路 上午 太阳、树、来往车辆 (画面:大家沿着人行道激烈地讨论着剧本) 范:大家认为这次DV短片的脚本的类型,是情景剧好,还是纪录片好? 薛:情景剧比较好,有故事情结,有矛盾冲突,......

    剧本

    《卖炭翁》剧本 Cast: 孙女—黄昕 女官—季美来 侍卫—张心瑜 卖炭翁—倪玉春 白衫儿1号—沈欣瑜 白衫儿2号—许佳璐 旁白—朱天仪 Staff: 导演—季美来 编剧—张心瑜 道具提......

    剧本

    剧本 零九小教一班施玉珠 《青春的啰哩吧唧》 *主题: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运用小品的表现手法,展现当代大学生对学习、事业态度和认识,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和对爱情与家庭的看法。寓......

    剧本

    幕数:五幕 主要人物:男A 男B 女A 女B 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范静生辜鸿铭胡适 次要人物:罗家伦张国焘女学生A 女学生B 朱希祖第一幕 地点:学校 操场 人物:男A 男B 女A 女B......

    剧本

    焦仲卿johnny (j ) 刘兰芝lunch (l) 焦母johnny’s mother (j m ) 刘母lunch’s mother (l m) 太守之子mayor’sson (m s f) 强盗burglars (a b and c) prologue 序幕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