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练16 散文阅读(一)
演练16 散文阅读(一)
(时间:40分钟 分值: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婺源看村 王必胜
①金秋时节,有幸在上饶,看婺源这富有特色和内涵的文化村落。
②出上饶县城,即见幢幢民居,绿树掩映。村头曲水环绕,水车、老樟树、石桥、洗衣女,一派幽静恬然的田园风光。有诗为证:“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向车窗外看去,婺源的一个个村子,仿佛是飘游在绿色大海中的一叶叶白帆,也如一幅幅泼墨山水。
③婺源的村落建筑多属徽派风格,建筑特点是依山傍水,白粉墙黛青瓦,檐斗高翘状如马头。据介绍,婺源民居主要看“三件宝”,即石雕、木雕、砖雕。
④我们先后到江湾、晓起、思溪、延村、思口等村,尽赏婺源村庄的不同内涵。⑤江湾在婺源是一个大村。进得村头,牌楼拱立气势逼人,商贩林立,感觉不像一个村,而是一个镇。可深入民宅,走进青石路的小巷,房屋回环往复,小径通幽,方知老屋旧宅气息森然。大户人家的房子高古雅致,二层二进。后屋多有天井,并臵一大水缸,据说缸与老屋同寿,水经年不换,寓示家道绵长,香火不断。有一家老缸年已过百,缸沿上色重如漆,绿苔依依,水却清亮鉴人,轻轻抚摩,颇觉神奇。江湾村历史上出了多个名人,有经学家、教育家、佛学家等。晓起村建于唐乾符年间,规模虽不大,村名却有来由,当年村上的应考者闻鸡起舞,破晓即起,为之”晓起”。晓起全村为古樟树环抱,树木葳蕤,溪水清流,极显人丁强旺。而村后的那棵老樟树,是老者中的树精,有如人瑞,它的周围用竹木拦起了篱笆而加以特护。而延村,虽稍晚于江湾、晓起,建于宋元丰年间,距今也有九百三十多年,千年沧桑,老而弥坚。
⑥山水灵秀的婺源,植物群落丰茂,木柴、茶叶、山货,连同石雕艺术,成了人们早期经商活动的内容。他们北上西行,加入了徽商队伍;他们赚钱而归,建房盖屋,修路架桥。或者读书致仕,荣归故里,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于是,民宅、官邸都讲究雕梁画栋,稍好者雕砖,再好者刻木,更好者凿石。于是,一件件一桩桩,或粗或细、或文或野的雕刻,在一些相同的名字比如“余庆”、“聪听”、“笃经”等民宅中,保存下来,成为散落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延村的古建筑群最大,有56幢民居为明清时所建,其中“余庆堂”的雕刻,既有古典中式的福禄寿图,又有西洋的材质,以及百叶窗式样,主人曾留学海外,带回了西方文化的别样风格。思溪也是建于宋庆元五年,村中俞氏房屋宽大,木雕精美多样,最为突出的是,客厅隔扇门上,阳刻了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连同屋内其他处的四寿,组成精美的“百寿图”,为木雕艺术的绝世精品。
⑦当然,还有人文传统,文风鼎盛,这是撑起婺源村落的灵魂。有俚诗赞曰:“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读书传家是这里村上的传统。不用说理学大家朱熹从这里走出去,也不用说仅一个理坑村历史上曾出了余氏兄弟尚书二人,其著作5种78卷入选《四库全书》,也不用说老宅处处可见进士第、尚书第、司马第、天官上卿等匾额,读书习文,维系了人脉,也赓续了文脉,更主要的是,小小的偏乡僻壤成为一个世人瞩目极富人脉和文气传统的“世上遗存”。
⑧今天,婺源人搞生态游,打文化传统牌,注意了旅游与开发,保持传统与发展文化的关系,可是,在汹涌的时尚文化、纷至沓来的游客面前,古朴和清幽被浮躁和喧哗侵扰之后,传统文化、优美的乡村,如何应对,如何在现代文明面前既持守又发展,是一个新课题。
(选自2005年12月0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二段引用诗句为证,用以体现婺源曲水环绕、幽静恬然的自然风光和颇具人文传统的乡村特征。
B.第三自然段对婺源的村落建筑的描述,既照应开头“富有特色和内涵”的说法,又对上文进行了小结。
C.因为婺源有民间艺术瑰宝“三雕”,当地人以此作为早期北上西行经商活动的内容,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D.延村“余庆堂”的雕刻,既有古典中式的福禄寿图,又有西洋的材质及百叶窗式样,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
E.作者列举婺源“读书传家”的史实,又写到其“世上遗存”的现状,表明了人文传统,文风鼎盛是婺源的灵魂。
2.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描述江湾村和晓起村的?有什么效果?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本,请你说说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2·宁德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摄氏三十七八度之间。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摄氏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美轮美奂。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⑩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⑪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⑫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⑬2012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11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是霜花!”这一句单独成段,并用感叹号加以突出强调,照应标题,作者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B.第⑤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摹霜花的万千姿态,想象新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C.第⑦段中“潜”“蘸”“点染”这些动词刻画出“寒流”无孔不入的特点,渲染了寒夜阴郁沉闷的氛围。
D.第⑨段描写随着太阳升高霜雪图渐渐损毁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美的消逝的惋惜之情,照应了第⑥段。
E.本文以“霜花”为线索,写出霜花的美丽图景,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厌恶与对霜花高洁精神的礼赞。
5.文章第①段主要写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评论者认为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请结合文本,从文章主题意蕴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1.选DE A项,该诗并不能体现婺源“颇具人文传统”这一特征;B项,“又对上文进行了小结”说法有误,它主要的是引起下文;C项,“有民间艺术瑰宝‘三雕’”应属于婺源经商发展的结果,而非其发展的原因。
2.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思路的概括和分析。“怎样描述”考查内容上的概括,答题时,应从语段的具体描写中抽象出“人文”“自然”等关键词。至于第二问,应是前一问的延伸,因此所答的“效果”,主要应从内容角度考虑,回答为“突出两座村落的各自特点”为宜。
答案:①写江湾村,详细描述了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等,而写晓起村则主要介绍村名的文化渊源和自然环境。②特点突出,详略得当,行文富有变化。(4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概括分析。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主要有两类,一是赞赏,二是担忧。而结合文本,赞赏的内容又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文化传统。答题时,结合文本,将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答案:赞美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生态村婺源独具的特色和内涵:山清水秀,一派幽静恬然而且人文传统浓郁;同时又表达了对婺源的古朴、清幽被浮躁和喧哗侵扰之后的担忧;提醒婺源人在现代文明面前,对固有文化的持守和发展经济应有更为清晰的认识。(6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即可)4.选CE(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C项抒写了寒流浪漫而诗意的情怀,在冷酷中给人带来缕缕温情。E项 “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厌恶与对霜花般高洁精神的礼赞”这一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述有拔高之嫌,与原文文意不符。
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结构思路的理解。由第②段的“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可以推知,第①段描写的应是大兴安岭的“生命力”。至于作用,也可由第②段的“还有花儿”得知,主要是为下文铺垫。
答案:开头一段主要写大兴安岭春节奇寒却依然处处充满生机。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下文写有生命的霜花作衬托或铺垫。(概括段意2分,分析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深层意蕴的挖掘,也是福建卷较常考查的一个探究角度。答题时,应围绕题干中“冷色调”“暖意”两个词语的提示,既答出文章主要内容是描写寒冷,也要答出寒冷背后的“生命力”“憧憬”“人性”等带有“暖意”的内涵。
答案:①《寒夜生花》这篇散文虽然写了大兴安岭春节天气奇寒,昼短夜长的特点;但更多地描写了霜花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景,展现出酷寒中的缕缕暖意、勃勃生机。②作者笔下的霜花是有生命的,是与人的心灵共通的,与人的呼吸共融。它能懂得主人的心思,带给人新的憧憬,温柔地回馈我在冷酷世界中所失去的东西,是佑福人生的爱的天使,是慰藉人心的精神佳侣。③作者借“寒夜生花”这一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性温暖的关注,对诗意人生的渴慕。(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第二篇:散文随想《一》
散文随想《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宣称自己的学派为“散步学派”,希冀在散步中有所得,在所得中散步,虽然似乎含有功利性的一往情深,但一方顽石,一根竹杖,几许幽默喟叹,百思静驻、、、、、、正如语言称谓的特有对号入座的灵性,它们总是经意不经意抑或自愿不自愿地镂刻在某些特定的意象中:罗马之于伟大,希腊之于悠久,伦敦之于优雅而观之东方,则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湖之于观堂,一与之定 千秋不移。万千闲暇的身影中,我们静静相拥。
罗马是大气象大开阖的表率。他一路驰骋在繁华的大马士革战刀与使徒的歆羡中,然而好战、奢侈、疾病、政权分制等吹响了他迟暮中的挽歌。还有巴特农神庙的世纪炮声、伦敦的固守如
一、他们都标榜或自恃自己的品牌,结果只似伫立街区间的人体彩绘,贩卖着自己价值生活的百变想象。
当然,“散步学派”的自我价值定位又给人一种灵魂惬意的喜悦。正如曾点所绘构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的至乐图景,在平和的流露中忆古思今,彼此生命流注,若无阻隔。如果撇去“道不成”的无奈喟叹,则“乘桴浮于海”也不失一种自在空灵的大气磅礴。而这都与“散步学派”的价值取向——灵性——有所精神隐潜。
或许时间所存大道均以无形示人,恰如尼采所说的“一种梦的境界-虚无缥缈,杳无定性;一种醉的境界-沉醉于此,无比豪情”。所以大道无形,而我们亦只能从反光、譬喻中探寻白驹过隙般一瞥回眸,此亦可由柏拉图《理想国》中一个寓言佐证:世人一往情深之所见之景皆为万物于照壁之投影,尽管身后有明媚阳光可直接识知。
阳光很刺眼。
第三篇:散文(一)(定稿)
第六章散文
教学目的1了解“五四”散文的总体状况。
2掌握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冰心等作家散文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
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冰心等作家散文的主要特点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关于“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状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稍后有许多杂志开辟“随感录”专栏以及其他“杂感”专栏。它们各自拥有一批撰稿人,形成了颇有声势的杂文创作浪潮,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多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一)称周作人散文为言志派散文的原因: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后又形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小品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现在的小品文因内容的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二)周作人的散文的类型:
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意义显然更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确是后者。周作人的散文多做闲话体,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话题轻松随便,日本的草饼、东京的点心、绍兴的米酒、南京的茶干小酒店的“盐豆”、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等,都信笔写来;一是风格亲切平和。
(三)周作人的艺术情趣:
涩味与简单味相融
1、涩味:①文词之涩,文言入文,在顺畅的白话文中加入一些“磕绊”②心绪之涩,淡淡的惆怅、落寞的甚或颓废的。如“喝酒的趣味在什么地方?这个我恐怕有点说不明白。有人说,酒的乐趣是在醉后的陶然的境界,但我不很了解这个境界是怎样的,因为我自饮酒以来似乎不大陶然过,不知怎的我的醉大抵都只是生理的,而不是精神的陶醉。所以职我说来,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吧。醉了,困倦了,或者应当休息一会儿,也是很安舒的,却未必能说酒的真趣是在此间。昏迷,梦魇,呓语,或是忘却现世忧患之一法门;其实这也是有限的,倒还不如把宇宙性命都投在一口美酒里的耽溺之力还要强大。我喝着酒,一面也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结果是借醇酒妇人以避礼教的迫害,沙宁(Sanin)时代的出现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或者在中国什么运动都未必彻底成功,青年的反拨力也未必怎么强盛,那么杞天终于只是杞天,仍旧能够让我们喝一口非耽溺的酒也未可知。倘若如此,那时喝酒又一定另外觉得很有意思了吧?‛(《谈酒》)
③文章的“隔”
2、简单味:不肯修饰太过,不故作高深,语言以白话口语为主,写来简练无华。如“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故乡的野菜》)
3、趣味:
①文人趣味、名士趣味。如“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苦雨》)“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北京的茶食》)比如喝茶,应当“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雨天的书·自序一》)
②雅趣,“明净的感情”与“清澈的理智”调和之美。如《苍蝇》《入厕读书》
4、节奏:“舒徐自在”可说是周作人散文的节奏感。如“般若堂里住着几个和尚们,买了许多香椿干,摊在芦席上晾着,这两天的雨不但使它不能干燥,反使它更加潮湿。每从玻璃窗望去,看见廊下摊着湿漉漉的深绿的香椿干,总觉得对于这班和尚们心里很是抱歉似的──虽然下雨并不是我的缘故。
般若堂里早晚都有和尚做功课,但我觉得并不烦扰,而且于我似乎还有一种清醒的力量。清早和黄昏时候的清澈的磬声,仿佛催促我们无所信仰,无所归依的人,拣定一条道路精进向前。‛(《山中杂信》)《厂甸》
欣赏《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
“闲适”风格:人们一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方面又别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三四十年代“文抄公体”的散文: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
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期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长兼两种文体之美,而总体风格则如郁达夫所说:“一变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了”。如《游山日记》、《关于傅清主》、《无声老母的信息》等。
(四)言志派的其他成员:
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
三、冰心、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二者同属于缜密漂亮型)
(一)冰心
冰心体风靡一时的原因:
①所关注的内容及采用的相关的情感表达方式。内容: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
欣赏《山中札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
②行云流水的语体特征:她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的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跳荡的韵律感。
③适合五四时期的阅读时尚,包括当时的主要读者是涉世未深(刚从封建思想中摆脱出来,处于过渡期中)的青年学生等的阅读。
《往事》其二中的一段描写:
船身微微地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如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张爱玲公开宣称不喜欢冰心的散文,说她有太浓的“新文艺腔”。“新文艺腔”主要指一种做作、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和现实语言都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
(二)朱自清
1、朱自清:他擅长写一种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文字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又精到,在二十年代就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字的典范。许多研究者认为无论是人格还是文风,朱自清都秉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用“三美”来概括就是: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主要集子《温州的足迹》、《欧游杂记》等。
欣赏:《背影》《荷塘月色》《绿》
2、“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
丰子恺 :染有佛理。梁遇春 :耽于沉思。许地山 :渗入宗教气氛。叶圣陶、郑振铎、茅盾:写实风格最强。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郁达夫率真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无所隐饰暴露赤裸裸的自己,是一个独树一帜的散文家。
郁达夫散文充满现代才子恣肆的性情。
郁达夫的游记一般不计较结构,平铺直叙,走哪写哪,仿佛一篇流水帐;但由于处处都有才气点缀,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有人形容他的笔致游走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开。
他的散文书卷气也很浓郁,行文之中常信手拈来一句古诗,一个典故,一段传说,才气寓于趣味之中,当知识小品读亦无不可。
他散文的主要成就是30年代的小品游记。
欣赏《钓台的春昼》、《感伤的旅行》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1、“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作为一个散文流派,与《新青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语丝派是比较执著的。
主要成就:短小犀利的杂感。
语丝文体: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当然这只是大致情形,除了议论性的杂感外,也有不少抒情小品佳作。
林语堂(1895——1976)语丝时期,介绍过许多西方幽默理论,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揭示生活矛盾,针砭社会文明病。《剪拂集》。
2、“现代评论”派——20年代中期出现,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对立,这自然也影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代表作家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徐志摩:文体自由华丽。多属冥想小品。《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裴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等是名篇。
陈西滢《西滢闲话》。
第四篇:小散文一
小散文
十点醒来,我看见阳光灿烂,花儿对我笑,鸟儿对我叫,世界多么精彩。
我靠在墙上,阳光刚好能够照在身上,那么温暖,那么让人感动。我以为我会哭,然而我却笑了。如同生命熬过一个漫长的寒冬第一次见到太阳的喜悦。我自顾自地笑着。虽然没有洗干净脸,但我确信那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了,不带任何伪装,纯洁如此时天空。同样的时间,站在同样的地方,不过是隔着昨天和今天,心境却有着天壤之别。昨天的我想的是从这里跳下去,今天的我想的是享受上帝给我的每一天。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自我的拯救?活着本来就苦,又怎能让更多人受苦。父母,朋友,兄弟姐妹,这世上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着我,我又何必为了一个不在乎自己的人寻短见呢。我想起回去那天过安检那一幕,当身份证顺利通过检查时,我知道,至少,我的人生没有污点,我不曾犯下大错,至少共和国还知道我是一个守法的好公民。或许,共和国还惦记着我为她做出点贡献呢,也许她真惦记着。是否当心中充满希望时,一切都是美好的。我看到今晚的星星格外地亮。好久没看到北斗七星了。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哈哈,我全看见了。还有太白金星,依然是天空最耀眼夺目的那一颗。唯一遗憾的是,我把这十一的月亮认成了是初九的。十天,徒弟离开我,这已经是第十天了。不过是短短的十天,之于我这每一天都太漫长且煎熬。这十天,如同蜕变一样,异常残忍,异常艰辛,不过也许结果是好的。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蜕变是那么痛彻心扉,为何不做一只毛毛虫呢。做一只毛毛虫该有多好啊。永远无忧无虑,吃饱了睡,睡醒了吃,沐浴阳光,畅饮甘露。与青青绿草为伴,在万紫千红中流连,不曾向往蓝天,不曾幻想飞翔。当然,我知道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只不过是在怀念以前那段毛毛虫的时光,以一只蝴蝶的心态或者一只蜕变不成功的蝴蝶。
这些天,我想了很多,如果全部写出来,洋洋洒洒不下万言。我想你们中的大多数是不会看完的吧。我选了一首小诗,聊以明志。
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她走了,师父也变了,此刻已是来生。
外面寒气袭人,看了一会星空就躲在被窝里写了这篇小散。要睡了。我猜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第五篇:话题作文演练(一)
话题作文演练
(一)精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男孩,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
小男孩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男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名师金手指】
这个给我们很多启发,作为一个作文材料,有好几个考虑角度,我们可以有如下的审题。
一、学会倾听别人。林克莱特没有打断孩子,更没像现场观众那样大笑,而是等着听孩子再怎么说,孩子的眼泪使他继续问了下去,这才倾听到了一个勇敢小男孩有责任心、有悲悯之情的话。林克莱特的这次采访让我们懂得了一个生活常识,那就是要学会“倾听”别人,不能随意用自己的想法打断别人。
二、倾听别人是一种良好美德。林克莱特能正为一个让人欢迎的名主持人,那是因为他善于倾听别人,把倾听当成一种美德,可以说是倾听成就了他。倾听别人的快乐是一种美德,倾听别人的痛苦更是一种美德。
三、给对方表达思想的机会,不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别人的想法。林克莱特让小男孩表达完自己,让我知道小男孩的纯洁、高尚的内心。倘若如现场观众那样,他肯定会武断地打断小男孩,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小男孩身上。
四、心想他人,理解他人。小男孩挂上他的降落伞跳出去,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独自去逃生,恰恰他不是为了自己去逃生,因为他心想他人,理解他人需要帮助,所以他去找燃料,然后再回来。林克莱特心想小男孩,理解他,知道他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耐心地等下去、问下去。
五、倾听孩子的内心。小男孩的内心无疑是高尚的、纯洁的,同样,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不设防的,是纯净透明的,我们成年人要像林克莱特一样给每个孩子最多的表达自己的机会。
例文:
爱上倾听
陈雨
我喜欢倾听,喜欢倾听花儿悄悄绽开的声音,喜欢倾听雨丝纷纷坠落的声响,还喜欢倾听微风徐徐掠过留下的振动,更喜欢倾听旋律从指尖缓缓流出的乐声。那感觉真是美好。
由此,我也学会了倾听自己。后来竟发展成我人生的一大乐事。
这要说到几个月前。那是一个落日的黄昏,我独自走在城北小河畔,夕阳拉长了我淡淡的身影。远望西天,如血的残阳染红了一大片天空,河风迎面吹来,夹带着一丝夏的暖暖湿湿的香味,但更多的却是秋的萧瑟。这才陡然感觉:秋,来了。
一直有一种偏见,似乎一切美好,只应春夏季节才有,因为春夏时节,才会有温暖的、毛茸茸的阳光。而现在,秋的黄昏里,我的心情是无比的糟糕,简直是糟透了!先是数学测验考得从来没有的差,被老师狠批了一顿,后来又因心情不好和最要好的朋友闹翻,接着又是„„唉!
不经意地,一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一声不响,只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的小石凳上,闭着双眼,一根拐杖斜靠在身体一侧,那饱经风霜的深刻着皱纹的脸是那样的安详。他似乎在侧耳倾听,我在想,他是否在倾听秋的脚步,倾听自己生命的刻痕。我怦然醒悟——何不闭眼倾听?只有闭眼倾听才能听见来自内心的声音!不由得,我闭了双眼,斜倚河边栏杆,慢慢地,竟感觉真的有声音传来:“何必为眼前小小的失误而放弃远方的成功?何必因此刻小小的误会而断送永久的友谊?放眼将来,生命之花会悄然绽放,要继续努力啊!”那柔柔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边飘来,融进我的胸怀。我睁了眼,蓦然发现:秋日的夕阳原来也别有风味——瞧,它正露出半个脸朝我微笑呢!
倾听的感觉真好!从那天起,我真正对“倾听”产生了兴趣,也正因这个兴趣,我成了一个困难打不到的快乐的人!
点评:文章开篇点题,同时也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用倒装的手法,引出自己爱上倾听的小故事。详细去写了自己喜欢春夏,厌恶秋天,心情很“糟糕”,而考试成绩差、挨老师批评、与好朋友闹翻等事又渲染了这种“糟糕”心情,引出路遇一老人有所感悟,产生了“倾听的感觉真好”的想法,从此爱上倾听,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表达了主题。文章语言流畅,有散文诗的味道。
用心倾听
于洁
曾看过一个调查:人最渴望什么?答案是倾听。这一回答或许有些偏颇,但可以代表一部分人的心声,渴望倾听或被倾听。倾听是生活中人与人情感的交融与共鸣。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给她“三天光明”,她会看尽社会的美好;失聪者,肯定也有他的心愿,让他“倾听三天”。是啊,行走在一个无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得孤独和恐惧。当我们陶醉于莫扎特生机勃勃的《春》时,当我们伤感于《梁祝》凄凉优美的旋律时,当我们沉迷于动感的流行乐时,当我们散步于鸟语林阴时,甚至当我们在“寒蝉凄切”声中与朋友告别时,朋友,你是否想到过倾听也是一种幸福,想到过它对于失聪者而言,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生理上的失聪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在心理上“听力不佳”,因为生命中的另一种音符,我们难以用耳朵听到,心的倾诉要用心去倾听。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大学生为自己有一位卖豆腐的聋哑父亲为耻。但当她遭遇车祸被宣告为植物人时,是聋哑父亲悉心地照顾和感天地、动鬼神的深情“呼唤”唤醒了她。她终于奇迹般地苏醒过来。那是心的呼唤、更是心的倾听才有的美好结局。大学生是幸运的,聋哑父亲是执着的,他们心与心的倾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聋哑父亲用爱的独特方式发出的模糊“呼喊”,召唤、引领着她重新回到世间。这件事让她明白了,自己从小到大父亲就用他独特的爱呼唤自己,只是她自己封闭的心没有听到罢了。
是啊,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听不懂高深的旋律,但我们只要用心去倾听,那么生活中的每一个音符,生命中的每一段旋律,都会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深思,催我们奋进。
点评:文章由一则调查引出论题:倾听是一种心与心、灵魂与灵魂的交融和共鸣。接下来谈了两层意思:一是倾听音乐和自然界的声音是一种幸福;二是心灵的倾诉需要用心灵来倾听。其中又以第二层意思为重点,主次分明。在第二层的论述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颇具震撼性的小故事,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力度。此外,排比句和哲理句的运用,也为全篇增色不少。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