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刍论(5篇)

时间:2019-05-15 11:2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刍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刍论》。

第一篇: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刍论

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刍论

摘 要: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论辩家,庄子以其鲜明的形象流传于后世,对后世影响甚巨,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深受其影响,嵇康形象对庄子呈现了多角度的继承形态,主要有寒者形象、隐士形象、养生者形象等,细究来看,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的,也与嵇康自身对庄子的崇拜有关。

关键词:嵇康;庄子形象;继承

一、庄子与嵇康形象简述

(一)庄子形象――志与智的汇集

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论辩家,庄子以其鲜明的形象流传于后世,其独特形象多通过生活中的故事突显出来,在《庄子》中多有记载,主要形象有:

1.窘于三餐的寒者形象

庄子虽然富有才学,但物质生活上依然不免于困窘,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决定了他物质生活并不充裕的的童年,成人后的孤高又决定了他穷困的日常,《山木》中有“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系履而过魏王。”突出庄子的穷乏。另有《外物》篇中“庄周家贫,故往贷于监河侯。”成玄英疏曰:“监河侯,魏文侯也。庄子高素,不事有为,家业既贫,故来贷粟。”由借粟可知庄子已经穷困到不能饱于三餐,可见虽然庄子在思想上造诣甚高,才华出众,但是根据其穷困的程度可以推测出庄子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没有因自己的才学换得“黄金屋”,依然摆脱不了贫穷的命运。

2.忠于挚友的形象

庄子性情孤高,不喜为官,尚隐居,然而从《庄子》书中,我们不难发现,庄子依然有友人,且都是庄子一生珍惜的挚友。《庄子》中有许多篇章都讲述了庄子与惠子,两人是辩论对手,且依文意看,惠子常常居于下风,庄子经常运用犀利的言辞对惠子进行辛辣的讽刺,例如《秋水》篇中,庄子自比“?g?r”,将惠子比作热衷于腐鼠的“鸱”,突出自己对名利的厌恶,给人一种印象――两人性格不合甚至视如仇敌,然而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在庄子的认知里,惠子早已成了他的挚友。

3.超脱于世俗的隐者形象

庄子满腹才华却家境贫寒,由此多可推断其为归隐之人,因为庄子曾做过漆园吏,因此也可称为隐士。《列御寇》中“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夼:酰恳乱晕睦C,食以?c叔,及其牵而入於大庙,虽欲为孤?伲?其可得乎!’”该段中庄子用恰当的比喻,明确的意向,将自己与?夼W龆员龋?突出自己同于?夼5男脑福?间接而又果断的表达了自己不为锦衣玉食所动、不贪恋富贵的心愿。这与世俗中人们的普遍心愿是不一致的,显示出庄子的超脱情怀。

4.具有高洁操行的孤高形象

孤高常为归隐之人的标志性形象,庄子亦如此,《列御寇》篇中曹商讽庄子曰“夫处穷闾?i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而庄子也好不胆怯,以犀利的言辞予以回应,曰“亲王有病召医,破?M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通过庄子与曹商的对话可知,庄子虽然生活困顿,但是却不因利而屈服于权贵,与贪利浅薄的曹商形成了贤明对比,进一步彰显了庄子的孤高性情。

5.思想独特的哲人形象

所谓哲人,当是富有博奥思想的贤才俊杰,而庄子作为道家代表人物,在思想界的贡献是极为卓越的,也正是由于他有深厚的思想积淀,才使得他在论辩中屡创佳话,流至当代,绵绵不绝,对中国甚至世界的思想发展均有巨大的影响。例如《至乐》篇中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惠子则从伦理纲常角度出发,以言语批之,而庄子反从哲学角度,将人的生死比之于四季更替,突出庄子思维之独特,以及在哲学上的造诣之深。

此外,庄子还向世人展示了他其他方面的形象,例如养生者的形象、旷达超群的形象等,在《养生主》、《达生》等篇中均有体现。总之,无论是窘于三餐的寒者形象还是操行高洁的孤高形象,均是庄子独立有志品格的体现,而超脱于世俗的隐者形象,思想独特的哲人形象以及方式新颖的养生者形象,则是庄子“智”的外在显现,如此易知庄子所表现形象的丰富,是“志”与“智”的汇集体,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嵇康形象――浓厚的崇庄情怀

1.不慕荣利的隐士形象

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难自然好学论》中有“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则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从中可以看出嵇康喜欢自由隐逸不喜从政受拘的一面。

2.不苟同于权贵的志者形象

《晋书?嵇康传》中孙登曾说:“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由此易知嵇康不慕权贵、任性有为的形象。也正因为不愿与司马氏合作,嵇康退居百家岩铸剑,当时的权贵钟会前去探视,嵇康不予理会,如此坚定的立场,足以窥探嵇康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刚烈志气。

3.善于养生的养生者形象

嵇康善于养生,其养生思想也是其擅长玄理的表现,他认为神仙禀受自然的异气,不是人学习所能达到的,但若“导养得理”,“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则是可能的。世人之所以中道而夭,是因为不精于养生之道。养生包括精神和形体两个方面。养神,是指精神修养方面,即要“少私寡欲”、“体气和平”;养形,指“呼吸吐纳,服食养身”。导引呼吸之术可以锻炼人体机能,“上药养命,中药养性”,服用妙药可以保养身体。二者兼顾,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长此以往,便能延年益寿。他反对“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认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就认为喜怒哀乐损害精神,伤害身体。其著作《养生论》在魏晋时期富有盛名,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嵇康继承庄子形象的原因

(一)嵇康对庄子的个人崇拜

《晋书?嵇康传》中有“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可知嵇康性情就与庄子有相近之处,且喜欢老庄之类作品,嵇康内心本就是崇尚庄子的。嵇康给人的印象就是孤高耿介,富有才气,这样的嵇康依然尊老庄为师,可见道家思想对嵇康的影响之深,也可见嵇康对庄子本人的崇拜,其后期形象的生成自然与庄子有着密切关系。

(二)社会政治因素

魏晋之际,政权更迭频繁,司马氏集团为了更坚定有力地控制政权,连续诛杀曹魏集团中的何晏等人,名士多遭杀戮,士大夫们处于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境地。如此动荡多变的社会,使得许多文士远离政治核心,庄子的那种远离政治的闲适旷达心态与他们产生了共鸣,崇庄风尚也从此开始,嵇康作为当时名士,且和阮籍均为崇庄思潮的领袖人物,因此他用实际行动与思想达成一致状态,用自己的高洁突出司马政权的污浊,对司马氏所崇尚的儒学名教持批判态度,拒绝与当权者司马氏合作,以老庄思想为支撑,从道家精神中寻求依托,“越名教而任自然”。形成其洒脱、自然、桀骜的形象。

(三)思想环境因素

汉代人们崇尚黄老,少谈庄子,真正开始重视庄子,将庄老并称,甚至推崇庄子,则是在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玄风盛行、儒学衰败的思想环境是嵇康形象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魏晋玄学始于三国时期,玄学的兴起与竹林七贤有着紧密的关系,由于当时司马氏的高压政策,玄学思潮并没有延续太久,仅有的十多年也是由竹林七贤撑起的,特别是嵇康和阮籍的贡献最大。

三、嵇康继承庄子形象的表现

由于嵇康个人因素、社会政治因素、思想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嵇康形象的形成过程中大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他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具体涉及方面主要有隐士、志士、养生等。

首先,在生活方面,庄子生活困顿,甚至口粮都需要借贷,即使如此,楚王有意以政事相累,依然婉言拒绝,给世人留下了寒门隐士的形象,而嵇康自小丧父,只能依靠兄长这一唯一的男丁,成人后又甘愿隐居,只是靠百家岩铸剑来获取生活依托,其贫穷程度可想而知,嵇康与庄子一样都满腹才德,但是又都不愿为官,用才取财,甘于贫困,做了寒士、隐士,又由于嵇康自小对老庄的崇拜,大可断定其甘于贫困的精神形象极有可能受庄子影响,至少是作为嵇康的精神支柱的。

其次,嵇康同庄子一样,同是不为利益违背自己意愿的有志之士,即使穷困潦倒至不足以维持温饱,依然保持自己高洁的操行,这是需要勇气、志气的。与之相似的嵇康,即使在政治上已被逼至边缘,但是面对当时权臣钟会的来访,他依然以高姿态相迎,体现了他的睿智和誓死不与司马氏同路的决心,这也可能是对庄子的有意效仿,例如《晋书?嵇康传》中“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可知嵇康的不贪功利、尚隐逸均是对庄子一定程度上的接受。

再次,嵇康和庄子都善于养生。庄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他看到了人类生命脆弱的一面,认为人的最高价值就是对生命自身的守护,因此结合自身阅历及哲学功底,他提出了“活身”、“全兴”、“尊生”、“卫生”、“达生”等养生论题,是对养生理念的系统性总结。而嵇康的养生方式有很大部分是承自庄子的,他也认为养生须养形、养神,并著有《养生论》,也提倡自然无为,可见,《嵇康传》中称嵇康尊庄子为师,并非虚谈。

总之,嵇康形象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对庄子的继承,主要体现在隐士形象、养生者形象等,从嵇康的文学作品中依然可以窥探出庄子的踪迹与影子。此外,嵇康与庄子的继承关系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在文学创作、思想探究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也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值得我们深层次探讨。

注释: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5月,第685页。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5月,第917页。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5月,第1057页。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5月,第1043页。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5月,第613页。

[三国魏]嵇康撰,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1月,第408页。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370页.[三国魏]嵇康撰,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1月,第229页。

[三国魏]嵇康撰,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1月,第231页。

[三国魏]嵇康撰,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1月,第230页。

[三国魏]嵇康撰,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1月,第230页。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369页.[三国魏]嵇康撰,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1月,第368页。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371页.参考文献:

[1][三国魏]嵇康撰,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01).[2][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1.[3][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5.[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7,10.[5]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6]童强.嵇康评传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4.[7]曾春海.嵇康的精神世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5.[8]李树伟.庄子养生思想探要[D].青岛大学,2008.[9]谭曜岐.养生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08.[10]高深.论嵇康对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偏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1,1(第30卷).[11]李由.中的庄子形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2]李生龙.后世对庄子形象之解读与重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13]谭家健.漫谈中的庄子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1991,1.[14]王强.嵇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第二篇:论庄子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庄子“尊自我而任自然”的人生观

内容摘要:庄子,一代逍遥哲人,他有着异样的思哲,站在混沌初开的天人尽头说天人。说破以无致有,说破因果祸福,说破死生道法。他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洞察与感悟。庄子的目光从个体生命出发,触及整个人类,接着向宇宙自然延伸,然后又回到生命的个体,他认为完成生命个体的和谐才能实现人类的和谐。凡物皆有道而各得其德,凡物各有其自然之性。苟顺其自然之性,则幸福当下即是不需外求。庄子认为人自身的和谐体现生命遵循自然的最佳状态,强调自然一体的人际关系与人生态度。他所追求的人生状态可以归结为:人生始于生命,于人世当常怀赤子之情,真实地做人,顺应自然、升华道德,最终归结于生命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他尊重生命个性而任其自然的人生观。关键词:庄子 生命个性 和谐 自然 内圣外王

Abstract:Village , sage of generation free and unfettered, he has unusual thought wisdom , station universe and human coming untied in the beginning of chaos end says universe and human.Doctrine breaks to have no resulted in having , say broken cause and effect misfortune good fortune, doctrine breaks unprocessed road law fast.He has deep discerning to life and comes to realize.The village sight sets off from particular life , touches entire human being, proceed to face natural stretching of universe, individual returning to life then, he regards as the harmony accomplishing particular harmonious life ability realizing human being.“Ordinary thing all have road but every gets it's morals, all thing has it's nature of the natural world respectively.If nature , happiness of let nature take its course is to be to have no need of the outside instantly ask ”.the superscript village thinks that person self's harmony embodies life abiding by natural optimum state, human relations and life attitude emphasizing natural an integral whole.Life state run after by him can settle By : Life starts from life , Yu world thinks that Chang thinks of feeling of newborn baby , conduct self truly , conform to the natural world , distillation morality, has settled a learning both soun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ife ultimately , has embodied he respects life individuality but let it take its course outlook on life.Keywords: Zhuangzi life personality harmonious natural Saint and Emperor

一、庄子崇尚自然人生观形成的原因

战国之际,正是社会大变动时代。对于社会上的政治问题,各派政治力量纷纷登上舞台,进行激烈的大论战。特别是士阶层异常活跃。1 “各著书言治乱之世,以干世主”在这种条件下,出现了象庄子这样的人和他的学派。

庄子的出身是比较贫困的隐士,《史记·庄子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余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据此推测,庄子是宋国人,他曾做过“漆园吏”的小官,大概是个没落贵族;他很高傲,不愿意受当时贵族统治者的牢笼,情愿过着贫困而自由的隐士生活。庄子思想的反抗性也体现于他的贫困生活。《庄子》书载:庄周家贫,故往贷栗于监河侯(《庄子·外物》)庄子衣大衣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庄子·山木》“贷栗”使人联想到断粮之虞,家贫至需“贷栗”其生活之窘迫,亦可由此推知,粗布褴褛去见王侯,既反映了生活的贫寒,也体现了庄子胸襟的淡泊:所见者虽贵为诸侯,庄子服饰仍一如往常。事实上,“过魏王”之“过”也颇有寓意:它表明庄子往见魏王,并非出于深谋远虑,而仅仅是偶然、随意之举。较之孔子、孟子热切地奔走、往来于诸侯之间,庄子似乎更多地表现出疏远于政治中心的趋向。

“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哲学层面看,庄子由齐物而主张以道观之。”①“齐物”即事物都是平等的关系,没有差别之分。“道”即事物本身的自然天性,庄子由反对以人灭天而崇尚逍遥之境。在上面提到,庄子曰:“无为有国者所羁”,也就是要求超越外在政治关系对自我的束缚,“宁游戏于污渎之中自快”则隐喻着追求回到自然、走向逍遥。

当然,庄子追求逍遥并不意味着他从社会之中抽身而出,而是一再表现出了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忧虑,并反复表达了他对“窃国者侯”等社会现象的不满,其中显然也蕴含着他内在的社会关切。《庄子·刻意》中庄子更直接地对“离世异俗”的“非世之人”提出批评:“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对庄子而言,逍遥并非简单地离世,他所认为的理想的处世形态是‘不刻意而离’、‘无江海而闲’。(《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无江海’意味着非隔绝于社会,而是在与人共处中达到逍遥。”②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正是基于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污浊、官场的腐败和庄子追求贵真本性的理想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因而才造就了庄子力图摆脱社会政治关系束缚和限定,追求合乎天性、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的逍遥之境的人生态度。

二、追求逍遥之境,“游”乎天地之间

“尊自我而任自然”——这种人生观,更多地体现在庄子的“游心”之说当中:“人的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有离愁别恨,美好的东西不能永恒,欲望不能总获满足,才智抱负不能施展,更不用说政治黑暗、社会不义、世俗对人性的扭曲„„摒弃世俗的伦理观和荣辱观,从高踞天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生,有助于抚慰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遭受挫折、创痛的士人,使之转向大自然的探索体悟,转向自我的精神境界的转移和提升,从而获得解脱。”③

他认为“游”的核心是个体精神自由,是思维的原动力的解放,他分析了“游”这一范畴的基本倾向,是尚虚无、尚自然、尚超越。庄子对逍遥之境的追求,在他的《庄子·逍遥游》中得到了最强烈的表现。他在文中区分了人的不同“在”世方式: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指的是那些是否在政治领域得到赏识,需要取决于君王的立场、态度的一类人的人生方式。

宋荣子较之前一类人物,则更进一层,对外在评价,他不加任何理会,我行我素,然而庄子认为他“犹有未树”。他“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的思维模式,仍然是其以自我价值取向为标准,以他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为判断准则的局限性超脱,因此也难达到逍遥之境。较之宋荣子,“列子御风而行”似乎更飘逸,然而庄子认为他依然“犹有所待者也”,凭借风力而随意行走固然飘逸、自在,但却仍需依赖于一定条件:与鲲鹏一样,离开风列子便无法“免乎行”,从这一意义上说,他的行为显然并不完全符合逍遥的要求。

限定即“有待”,而超越限定、摆脱限制则意味着走向“无待”,所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便表明了这一点。“无待”即不依赖外在的条件,更深层次来说则是指顺乎事物内在的本性。“乘天地之正”也就表明要遵循存在自身的法则,避免对事物作人为的划界、分割。

在庄子的眼中,“乘天地之正”中的“天”作为本然的存在,不仅涉及对象世界,也关联着人性自然,因而“乘天地之正”不仅仅意味着与存在法则的一致,而且表现为合乎人自身的天性。“至人无己”,“无己”从形式来看,似乎意味着消解自我,而从逻辑上讲,没有自我又如何有“乘天地之正”的主体?同时,逍遥也以自我为承担者,当自我不存在时,逍遥之境又怎样落实?这里关键是如何理解“己”在天人之辨中的涵义,庄子区分了与天为一之“人”和同于世俗之“人”,那么这里所谓的“无己”则是指着后者而言的。而后者所指的人则是庄子所认为的,在礼乐文明下受束人,在礼乐文明形式下,人往往失去其自身的形态。唯有消除礼乐文明对人的限定,才能使人的存在形态由非人化走向人化。庄子所谓“无己”并不是否定自我,而是着重于消解礼乐文明所塑造的“我”,超越被约束和被限定的存在形态。在庄子看来,被限制与受束缚总是意味着对自身的否定。《庄子·养生主》中记载: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嶄蓄乎樊中。“十步一啄,百步一饮”表现了泽雉觅食的艰辛,“蓄乎樊中”可饮食无忧,然而泽雉却宁愿“十步一啄,百步一饮”而不求“蓄乎樊中”,原因就在于后者是对自身存在的否定。庄子正是表现了他自己对合乎人性或人性化存在的肯定和注重。

然而庄子逍遥也并非远离现实的生活世界。在《庄子·让王》篇中,庄子借隐者善卷之口,具体表现了这一涵义: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纚。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出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这里直接的主题是政治参与对个体的意义。隐者通常被理解为离群索居、疏远政治活动,然而在善卷的以上自述中与政治活动相对的逍遥,却并不仅仅表现为远离社会生活,相反,它具体地展开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常活动,所谓“逍遥于天地之间”,其实质内容便表现为逍遥于生活世界,他所理想的一种生活就是:不刻意追求远离日常世界,而是在现实的日常活动中达到超脱逍遥。

从上可以看出,庄子以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存在方式为人“在”世的应然状态,在“乘天地之正”的形式下,循乎普遍天道与合乎内在人性相互统一,逍遥,则体现了超越被限定与有所待的存在方式而展现了自由的品格。

三、庄子自然人生观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自然人生观对后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魏晋玄学,魏晋的自然主义思潮,主要为庄子所塑造。”④“而隋唐佛学中禅宗的兴起,又被认为是受过魏晋玄学的影响,故间接意义上来讲,庄子又影响了禅宗”;⑤“而明儒陈白沙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庄子影响‘心学’的例证”;⑥“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⑦黄宗羲评点说:“先生学宗自然,而要归于自得。自得故资深逢源,与鱼同一活泼,而还以握造化之生机,可谓门户独开,超然不凡。”自然是道,自得由心。白沙说道:“人生当放浪形骸之外,俯仰宇宙之间,当其境与心融,时与意会,悠然而适,泰然而出,物我于是乎两忘,死生焉得而相干?”不惟此,其强调的得道工夫在“静”,要“静中养出端倪”。而“自得者,不累于外物,不累于耳目,不累于造次颠沛。”这一切,都可以从庄子那里找到其源头。

其次,庄子对中国文人的影响也不可汩没:

在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孟之说中的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文人的首要行为准则,故在古代文人之初大都怀有经世之志,但当现实和理想发生矛盾时,庄子的逍遥的精神又会复活在文人的内心。庄子理想人格中的自我超越给迷路的文人指明了一个心灵方向,于是有了魏晋文人的不羁,有了唐宋代文人的狂涓人格。

魏晋著名隐士,田园诗人陶渊明出身于士族家庭,祖上也曾门庭显赫,称贵一时.陶渊明对其曾祖的功业颇引以为自豪。他在诗中写道: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式。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少年时代,儒家思想在他意识的深层扎下 了根: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外。他的胸中奔涌着澎湃的激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然而,却生不逢时,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根本不存在使其充分发挥才干的条件。在士族门阀横行的社会里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不过是一厢情愿,他才迟迟不得取进仕途的机会, 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但他看不惯周围官吏们彼此间的尔虞我诈,谄上骄下的种种丑态, 更难以洁身自好。从二十九岁入仕到四十二岁归隐陶渊明对仕途彻底绝望: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登东辜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仕途的困苦之后,他怀抱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归于庄子的道路。这时的陶渊明在有过了“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的痛苦经历后,他真正明白了《庄子》所说的:“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的道理,对于官禄富贵,再也不正眼相瞧。虽然他爱酒,但他更爱的是自由,是“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正所谓“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陶渊明在自然的生存中找到了精神最大的逍遥。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年轻之时在儒家的经世之志影响下积极参与政治,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表达自己对投入政治的热情和自信。但当现实中的政治在并不怎么辉煌的翰林院中到来后,李白开始失意了,复杂的政治生活束缚了李白。他开始重新审视自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经过儒家的失意后,庄子的逍遥游开始深刻影响到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这样写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 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在自然里才能找到答案也真的在自然里找到了自己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和李白一样,宋朝词人苏轼也曾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厉有当世志”,积极参与科举并成功进入仕途,但在政治上的屡次挫败后,他积极入世的热心开始降温并最终死心: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社会政治理想的冷漠使个人和自我抬头,伴随着对自然回归的向往,苏轼开始皈依庄子之道。他在《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曰:“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 苏辙曾多次自称自己是“狂士”,在《怀西湖寄晁美叔同》所说的“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和《颖州初别子由》所说的“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等,不仅是“狂”,而且是“久狂”、“本狂”,自然,这是“礼治”秩序无法容纳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苏辙的“失意”似乎像李白那样也是注定的。苏辙的心灵与尘世拉开了距离,直奔“超然”而“游”,他在《前赤壁赋》中如是写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辙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从尘世中解脱, 走进了自我“安闲”和“适意”的状态:“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在庄子带动之下的中国文人投入和沉醉于逍遥游之中,但无论是山水游,仙游还是幻游都是一种对个人和自由的追求和体验。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文人,不能忍受非合理的社会政治现实,却又不愿或无力改变社会现实,于是只有以不合作,洁身自好的方式,一方面对尘世表示抗议或不满;另一方面,抛弃尘世,寻找个人的乐趣和诗意性,在尘世中建立一个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他们漫游于客观的自然山水中,梦游神仙,通过对象物摆脱世俗的一切诱惑和束缚,达到超越和解放.体现了一种“自由性”它是“精神”和“意志”的自由,是不受秩序和世俗约束的“性情”自由,是自得其乐的“自适性”自由。不管是在传统社会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自由”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价值。一个现代人尽管获得了许多权利和不受外人强迫的自由,但他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整体的强制,也可能在生活世界中有许多不自由。面对权利自由之外的许多不自由,人就需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自己在精神上获得超越和解放,或者通过移情,摆脱困境和苦恼,使自己达到心灵上的宁静。

在中国文化史上,庄子以他深刻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开辟出一片新的精神天地,滋养了一类新的人,一种遁世求真,一心一意地追求生命的精神价值的人,一种归依自然,在山水之间独善其身的人,一 种把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建立在自己内在精神的超越之上的人。儒家无疑是提倡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但同时,也为拒绝过于热衷政治社会生活留下空间。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则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下“有道”,个人“达”的时候,文人们便在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扮演活跃的角色。而一旦文人在面对政治感到无力的时候,在遭到罢黜,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庄子的逍遥游和其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行为则为他们作出了一种示范,使他们走向山水田园,走向精神世界。庄子的绝对精神自由和逍遥游繁衍出中国文人人格中的自我和超越,对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四、由庄子自然人生观产生的启发

(一)对自我的认知

人们总会在无形中做一个评论家,对他人的言行、生活评头论足,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轮到来对自我进行一番评论时,你真的就能心如明镜,真的认识自己,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往往不能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所以我们就无法看到自己的内心,因而又随波逐流,别人考研,我也考研。别人找工作,我也找工作。一日一日,最终麻木。那么我们如何去认识我们自己?《庄子。人间世》里讲了这样一件事:颜回去向孔子此行,孔子问他要到哪里去?颜回说要去帮助卫王治理卫国,孔子问他如何治理为国,颜回便简单的回答了他的想法。在孔子一次次深入的提问后,颜回发现自己没有治理卫国的好方法。颜回向孔子询问好方法,孔子告诉他说先斋戒,颜回问难道我现在的生活不是斋戒吗?孔子则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以说静下心来,用心灵去听自己的声音,最终达到虚静的状态,使自己与世间万物相顺应、相融合,从而心境空明,物我两忘。虽然这种方法是反现实的,却有一定的借鉴之处,它与佛家的“坐禅”有相通之处,人不能通过“坐禅”和“心斋”来飞身成仙,却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给自己空出时间思考,思考自己未来到底想做什么,而不至于沦为行动的奴隶。

(二)对人生的思考

你没有思考过,人生在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者到山村去采风,看到一个放牛的孩子在放牛。于是他走上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放牛?”小孩子说:“挣钱。”学者又问:“挣钱是为了干什么?”小孩说:“为了盖房子,娶媳妇,生小孩。”学者又问:“生小孩以后呢?”小孩又答:“让他放牛。”其实孩子的回答是我们整个人生的一个缩影。我们的人生是这样一个循环: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让孩子上学„„如此循环往复。难道说我们的人生追求只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吗?其实每个人活得都不同,有的人就在这看似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活出了境界,有的人跳出这个生活模式,云游四方,好不逍遥。那么人生的至高境界又在哪里?庄子说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而这种境界叫做“无待”。那么人又如何达到“无待”的境界?“无待”不是不依靠自然万物,而恰恰是顺应自然万物,把握了事物的变化,与 天地万物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所以就能不受外物的约束,逍遥人生。但是古往今来能达到“无待”境界的人少之又少,这是什么原因?既然不能“无所待”,那就是“有所待”。《忘笙。梦蝶》中说道:“一个人之所以不能摆脱外物的束缚,就是由于人的欲望、情感、智识、才能等等常常与外物发生矛盾。”这就是“有所待”。人们怎样破除“有所待”的束缚,最终自由自在?我认为首先就要破除我们看待事情的标准,最终做到无欲无求,达到“无己”的状态,也就自然化解与自然万物的矛盾。

我们如今看待事情的标准是什么?其中有一部分标准我想应该这样:物能被人利用就是有用,人能对他人有用、对国家有用最终获得名利就是成功。难道真是如此?这标准就是这么准确吗?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帖子:人活在这世上就为三张纸:证书、钱、墓志铭。读完我不禁茫然,人生价值就在于三张纸?就在于追名逐利?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争了一辈子的名利都不是自己的,那我们为什么要丧失本性被这些“身外物”束缚?看看现代社会有多少“房奴”、“卡奴”。庄子在《骈拇》中讲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异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不管小人还是圣人,为了名利、有用于世,他们都因为某种原因,丢失了生命,丢失了本初的天性。难道这就是绝对正确的吗?栎树因为超乎一般的巨大而无用于世,但是它保全了自己,没有生命威胁。这时候“无用”反而比“有用”更快 乐。虽然现代社会,我们提倡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人的个人价值。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让自己有用就改变自己的本性。鹦鹉只想自由自在的生活森林里,人凭什么把它们关在笼子里,还要让它们学说人话、学背唐诗呢?同样,孩子只想当个电台主持,家长为什么非要让他练钢琴去当钢琴家呢?所以且留一份本性,还原一个本来的你吧!

人生的幸福是什么?有个人曾向高僧请教什么是幸福。高僧想了想说:“吃的时候吃得下,睡的时候睡得着。”答案就这么简单。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蜈蚣若是思考自己先迈哪条腿,它就寸步难行。我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小猴子下山,经过玉米地的时候,摘了一堆玉米。后来经过桃林的时候,扔了玉米,摘了一个桃子。经过瓜地的时候,扔了桃子,摘了西瓜。然而,小猴子走在路上的时候跌了个跟头,摔了西瓜,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同样,当我们思考幸福是什么,是不是长生不老,是不是金钱权利的时候,却发现我们为此寝食难安。连原先的那一份平静也丢失了。孰不知幸福就是那一份平静。只要我们顺应时间、万物的变化,保持内心的平静,吃得下,睡得着,没有愤怒,没有焦虑,这就是幸福。

古时,尊崇庄子者数不胜数,同样在今天,慕庄者仍然无数,但学庄无非是两种,一是学其神,一是仿其形。学其形者容易遗其神,所得可能是糟粕,只有学其神,才能得其真。“在日益强调物质价值的时代,抑或一切价值被整合为金钱符号的今天,人最容易失去的是 心理的平衡,面对物我关系、人际关系,人们常常感到恐慌、焦虑和困惑,我们以庄子的态度处世,做到自身不与自然发生冲突,充分呵护生命,张扬个性,不奴役与欺骗自己;懂得尊重万物,不轻视他人的价值。”⑧对社会,是要求尽最大限度地去除多余的禁制;对人生,则在承担不可回避的责任时,存有一种率性保真的逍遥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洪质主编《庄子:逍遥人生》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 【3】涂光社《庄子范畴心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容肇祖《魏晋的自然主义》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5】印顺《中国禅宗史》上海书店1992 【6】陈少明《齐物论极其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黄宗羲《明儒学案》上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8】何者明《庄子,人生智慧》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第三篇:刍论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解析

第20卷第3期Vol 120No 1

3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OURNAL OF SANM IN G COLL EGE

2003年9月Sep 12003 收稿日期:2003207205 作者简介:庄培章(1964-,男,福建惠安人,华侨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刍论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庄培章

(华侨大学国际经济系,福建泉州 362011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手段、方式乃至理念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网络革命

中图分类号:F7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43(200303-0017-05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人们在信息共享和交流方面极大地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国际贸易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和因特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贸易方式,它打破了地域分离,缩短了信息流动时间,使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是对国际贸易的一次重大变革。[1](P306-323据预测,2003年全世界网上贸易规模将增长83%,达到1.3万亿美元的规模。网络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互联网蕴含了巨大的市场商机,电子商务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一、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手段,将成为本世纪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网络化为载体的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其特点是:

(一交易虚拟化。由于电子商务介入到国际贸易,它将开创出一种新的贸易空间———网络空间。[2](P78-89今后国际贸易活动将由以物理空间为主转化为以网络空间为主,诸如虚拟要素市场、虚拟商品市场、虚拟金融机构等虚拟经济场所和经济主体。但“虚拟”并不等于虚无,无论是货物还是服务,其贸易活动仍实实在在的进行着。在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当面交易方式来达成或进行交易。电子商务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而这种交易的虚拟化,尤其是对一些无形商品和服务,如计算机软件,娱乐内容(电影、音乐、游戏的国际联机订购、付款和交付,以及全球规模的信息服务(图像、图书、报刊,可完全在电子信息网络上完成交易活动。

(二范围全球化。由于网络的互联优势,会不断缩小人们的空间距离,从而使贸易彻底摆脱地域的约束,这将有助于形成全球统一的大市场,为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贸易智能化。随着电子商务介入国际贸易,人类贸易活动的基础将不再只是对产品的拥有量,而是对技术和知识的拥有量。国际贸易活动中,会有部分财富分配将以各交易方所

拥有的技术和知识为转移,而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不断增加,最终朝智能化产品方向发展。

(四信息共享化。随着全球互联网络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公司、个人等利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网络贸易,各贸易方的网上交流会显著增加,并且这种网上贸易交流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单向性、封闭性,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

(五交易简约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促使纯纸面贸易单据(文件的流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发展到由利用电子商务以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亦即通常所说的无纸贸易取代纸面文件,以网上交易取代传统的贸易方式。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需要20个环节,而在电子方式下只需要8个环节。可见,电子商务的确可以使国际贸易交易简约化,从而提高整个贸易进行中的效率,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交易成本。(如表1

表1 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流程比较 步

骤传统贸易方式电子商务

1买方准备一份请购单买方准备一份请购单 2获得批准或授权获得批准或授权 3输入请购单数据输入请购单数据 4打印采购订单3 5邮寄采购单给买方3 6卖方接收采购订单3 7进行装箱单或订单3

8打印装箱单或订单卖方打印装箱单或订单 9货物装运给买方货物装运给买方 10报送及报检电子报送及报检 11缮制发票记应收帐3 12将发票寄给买方3 13买方收到货物买方收到货物 14收到发票3 15登记所收货物存货科目登记所收货物存货科目 16将发票输入应付款系统3

17缮制支票3 18将支票寄给卖方3 19卖方收到支票3 320登记应收款账户冲帐3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和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的贸易理论和营销理念,改善了国际贸易环境,并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式。

(一产生新的国际贸易模式,实现贸易模式的多样化

在网络时代,国际贸易的方式逐步走向电子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Internet互联网上的商务活动使得一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国际贸易手段———电

子商务蓬勃发展,给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指通过互联网所从事的有形产品和劳务的买卖活动,而且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强调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高效率、低成本工具,劳动者是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及技巧的复合型人才,而它的工作劳动对象已不仅是传统商务中的实物商品,而且还包括虚拟化的商品信息。电子商务将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所需的其它环节连接到网络信息系统上,在整个供需链与贸易链中,从原材料采购供应到为消费者服务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换,传递和应用集成,并以高效快捷的信息交流与直接应用完成全部商务活动,帮助贸易主体实现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实时化和规模化。因此,它既是商业领域的一次根本变革,又是一次世界性的创新活动;既代表未来贸易方式发展方向,也是21世纪主流的国际贸易形态。

(二改善国际贸易的运行环境,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信息交换为媒介的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环境和机制,加快了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得以进一步加强,为开创国际贸易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信息革命把企业和消费者带入了一个数字化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都与信息网络密切相关。交互式网络模式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在电子商务下,一种因信息技术进步给全球经营活动带来迅速变化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电子公司应运而生。电子公司把因特网和企业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它克服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限制,实现了资源的跨国传递和信息共享,一些公司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得以扭转。由于电子商务的介入,减少了国际贸易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国际市场发展的盲目性,进一步削弱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国际市场垄断行为,较好地实现了国际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全球范围内动态的资源优化的配置。

(三形成新的国际营销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电子商务在国际市场交换中的应用,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方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是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也就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它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国际营销的重要方式。[3](P47-65与传统国际营销方式比较,电子营销主要特点: 1.网络互动式营销

电子营销的最显著特点是网络互动式营销,电子营销帮助企业同时兼顾客户需求和企业利润,寻求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和最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决策。网络互动的特性使客户真正参与到国际营销过程中来成为可能,客户在整个国际营销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消费者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这种网络互动式营销中,卖方和买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

2.网络整合营销

在电子营销中,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形成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这种营销框架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互动的特点,其营销决策过程是一个双向的市场链。

3.网络定制营销

电子营销的发展趋势是将大量销售转向定制销售。一些大跨国公司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提供这一服务。如通用汽车公司让客户在汽车销售商的陈列厅里的计算机终端前自己设计所喜欢的汽车结构。现在大约有5%的新车买主填写自己设计的汽车订单,按客户要求制造比

在客户提出要求前制造,可减少该公司在世界各地价值500多亿美元的成品库存。

4.网络“软营销”

电子营销是一种“软营销”。与软营销相对的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强势营销”,传统营销中最能体现营销特征的是两种促销手段:传统广告和人员推销。这种以企业为主动方和强势营销在网络上都是难以发挥作用的。软营销与强势营销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软营销的主动方是客户,而强势营销的主动方是企业。网上国际贸易“软”营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同时,通过对网络礼仪的巧妙运用获得一种微妙的营销效果,以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四动摇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孕育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将劳动力、资本、土地作为国际生产中的基本要素。20世纪中叶以后,人力资本的研究开发、规模经济和管理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要素。随着信息化大潮的涌动,信息要素在国际生产和交换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表现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机器人和柔性生产技术的出现,已逐步取代人们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改变了能源大量消耗和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目前,国际贸易中信息技术成为国家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国家和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在全球信息化的前提下,任何国家都可以摆脱空间距离的束缚,与世界各地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任何企业都可不受地域或国界的限制,进入国际互联网,浏览信息和信息沟通。掌握了信息,任何企业都有机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所以国家整体信息化程序的高低决定了该国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它在全球的国际市场重新划分中所处的位置。可以说,在全球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谁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保持领先地位。此外,由于电子商务的介入,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便利国际贸易结算中在建资金减少,资金周转加快,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因而信息技术部分地代替了当代国际贸易中的资本,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

(五引起宏观管理的新变化,提高外贸管理部门的行政效率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给国家对国际贸易的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促使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革新。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开始关注和加强相关立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

我国出口商品配额已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实行电子招标,第一次电子商务网络纺织品配额招标就为企业节省费用5000万元,紧俏类别的纺织品配额也全部实行网上招标。实行电子招标,使我国外贸管理部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企业投标资格的认定,可以及时检查、跟踪、反馈、调整招标商品使用配额情况。投标企业每月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向各地外经委报送配额使用情况,外经贸管理部门可以对招标商品配额外负担实行动态管理,解决配额使用率不高问题;可以实行网上抽查,取消投标企业资格;可提高配额使用率,使同等数量的商品卖价和出口额增加,规范贸易秩序,净化经营环境。

2、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进口许可证

目前,我国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许可证只能在外经贸易主管部门申领,如果采用联网的方式,分布在全国的企业只要网上申请并获得批准,在当地就可领证。这将使政府的行政管理上一个新档次,并有利于排除人为干扰,增加透明度,消除腐败。我国已于1999年下半年采取手工和网上并存的方式发放许可证,2000年许可证申领发放已全部通过中

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进行。这样可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3、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

对海关来说,开展电子商务的作用:一是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二是促进企业的进出口,给企业提供方便,同时杜绝逃税现象。中国海关总署开发了“进出口报关单联网电子核查系统”并于1998年9月1日起通过中国电信公众多媒体向全国各外汇管理部门、各外汇指定银行提供联网核查服务,从而告别了过去人工二次核对报关单的做法。该系统于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运行。目前我国各地正积极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电子报关系统。

4、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口商品检验管理

商品检验是国际贸易宏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外贸经营单位、运输部门、银行、保险、出口商品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外其他检验机构有着紧密的业务联系,各种单证交换频繁,传递量大。目前我国的商检业务初步实现了报验、检验出证的计算机管理,初步建成了系统内数据通信网。今后,电子商务在我国商品检验检疫管理上的应用有两个主攻方向:研究受理报验与签发检证书和进出口货物流向信息的传递。

5、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互相沟通和交流。国际电子商务的交易前期是交易双方通过因特网进行交流,洽谈确认,交易后期是电子付款和货物运输的电子化管理率先发展起来。它是对外贸易运输的企业内部网。货物运输的订舱、单证传输、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跟踪、财务及结算动作过程实施国际标准的电子商务

单证传递,采用网上货物跟踪系统、处理客户和贸易伙伴的数据信息,从而减少货物的库存天数,降低成本,缩短货物结关时间,提高企业效率。实际上,我国外贸运输的电子化管理,已在贸易链动作过程中全方位地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应用,促进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提高了贸易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庆薪.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杰格迪什・马格瓦蒂.风险中的世界贸易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姜旭平.电子商贸与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林 泓] The Impact of E2business on the T 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 rade ZHUAN G Pei2zhang(Dep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Huaqiao U niversity,Quanz hou362011,China Abstract:With the naiss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2business,they have far2reaching impact upon the means, methods,ideas and management patterns of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Firstly,the discourse discusses E2 business brought about the new characters of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At last,the discours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2business on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etail.K ey w ords:E2business;international trade;internet revolution

第四篇:庄子论论文

浅谈庄子之“忘”与“游”

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09级汉教三班 姓名:石秀诗学号:***

【摘要】:“忘”是庄子美学的一个核心,是庄子神行于宇宙遨游于四海的关键所在;“游”可谓是庄子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庄子心灵与精神世界所向往的自由生活。以“忘”而“游”谓之庄子。

【关键词】:庄子、忘、游、庄子思想

引言

有人说:“没有老子,就没有道家思想;没有庄子,道家将被遗忘”这诚然说出了庄子在道家的地位之高。“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观点是庄子相对主义的态度。我们知道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乃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那么庄子之道又是什么呢?我们从庄子之道能看到的庄子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历来人们对庄子思想的评论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以庄子思想中的“忘”与“游”来对庄子本人及庄子道家思想进行浅论。

一、庄子与《庄子》

庄子,闻一多说他是一个“真实的诗人”,郭沫若则说他是一个厌世的思想家,那么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生活的一个人,庄子的《庄子》玄妙的人生哲理是怎样产生的?以上种种都得先从庄子这个人入手。

庄子,这位道家的先圣,生活于春秋战国时代,与孟子生活于同一个时间。在政治混乱、战争频繁、思想活跃的年代里,庄子的生活是多样的。物质上,他是一个编织草鞋为生的穷光蛋;文化上,他是学富五车道家思想的泰斗。他是一个贫穷而富足的人,诚如这段评价说的“他的形象太丰富了,可以一会是敏锐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淀往事的诗人;一会儿是濮水上悠游的垂钓者;一会

1,当然,他还是一位口才雄辩大师,他与惠子的儿又是土屋前闲坐的穷汉”○

“鱼之乐”之论以及“枯鱼之肆”、“涸辙之鲋”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这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庄子,其人生如梦一场般千变万化。《庄子》出世以后,与《老子》《周易》于魏晋南北朝被世人列为“三玄”,从此倍受人们推崇,那时文人们“废六经,谈老黄”赋诗论道以“玄”为美为善。《庄子》这一本奇书蕴含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观点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与《庄子》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中的是与非、虚与实、对与错之精神观是为后人看待现实世界开拓的一个窗口。

二、庄子之“忘”

“忘”即是“心亡”——忘记自我意识之意,简而言之为“忘我”。然而,庄子之忘的内容是丰富的,它不仅仅在于“忘我”。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忘”,是庄子高妙人生的条件关键,诚如武林高手般“忘我”之境才是武功最高之境,手中无剑才是剑招之至。但是,庄子强调的“忘”应该是《逍遥游》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之意,他的“无己”“忘我”是“至人”即是人之至也,“无功”“无名”则是“神人”“圣人”无功名利禄的品格体现。庄子在纷争的现实之下,以“无己、无功、无名”的心态来“出世”,以“心斋”、“坐忘”,“忘礼乐,忘儒之仁义”意识而有了庄周是蝶,蝶是庄周的“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故事,进而体现了庄子为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解放的观点。这“忘”的哲学观,是庄子与人生现实争对的尖刀武器,他以“赤子之心”涤洗尘世间的污垢,超脱于六合,更以“牛马四足,是谓天”的自然而然的思想无为无拘束。这也是中国自由美学观点的体现。庄子之“忘”形成的依据,诚如黑格尔说的:“在斗争不发生效用的地方,合理的办法就在于放弃斗争,这样至少还可以恢复主体自由的形式的独立自足性。因为这样,那种冤屈对他就不要再有什么力量;反之,如果他硬要抵抗它,2。战国纷争,诸侯争霸,百姓流离,他就必然见到他毕竟完全受它的统治”○

百家争鸣等丰富复杂的社会背景,就是庄子之“忘”的土壤,也是庄子之希望——“游”的根枝。

“忘”的目的在于“逍遥”,“逍遥”之目的在于逃离现实,神游六界宇宙。庄子的“忘”即是忘掉一切甚至自我,从而探索人生哲理达到逍遥宇宙的目的。以八字来形容庄子之“忘”即是:忘之洒脱,忘源无奈。

三、庄子之“游”

庄子之游,“游于四海之外”、“游于物之初”、“游乎天地之一气”、“游方之外”而逍遥。“游”可谓是庄子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庄子心灵与精神世界所向往的自由生活,简之为“逍遥”。那么,对于庄子来说,何为逍遥之游?又为何逍遥呢?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鲲鹏逍遥乎?然,借物而怒飞非真正逍遥之游也。逍遥之意,诚如王夫之说的:“逍者,向于消也,过儿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心知之灵也”。显然,我们可知,庄子之“游”与庄子之“忘”这两大观点的关系是庄子道家思想哲学的目的与条件的关系,也是庄子哲学观点的主要思想体现。换句话说,以“忘”而“游”谓之“庄子”也是无可非议的。如果说,儒家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观点写出了儒家对现实社会的积极意义作用体现;那么,道家的“自守静笃”“乘物游心”则是为了不能改变“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黑暗现实而给人们一种忘我的无拘无束,超越有限生命的自由与解放,其同样对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游”字在《庄子》中一共出现的107次,这足以说明庄子对精神之“游”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无奈的逃避体现。正因为庄子的过于强调“忘我”的“逍遥之游”,后人对其消极的评价也是多见的,如任继愈认为:“庄子的思想,反映了奴

3,隶主阶级在封建实力强大后,没有前途、失去信心的失败主义精神状态”○

侯外庐认为:“庄子不知悦生,不知恶死,齐死生,忘物我,未始有是非,未始有物也,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思想是消极人生观,宿命观,完全陷入了主观唯

4其实,心主义,是反动的。”○“傍日月,挟宇宙,游乎尘垢”的庄子之“游”

何尝不是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的理解与开拓。“无为,不是无所为”乃是以自然顺应为主,以精神超脱为具而追求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的观点。正如“庖丁解牛”中“庖丁之刀之所以十九年而新如当初,是因为用刀之人能依据牛的结构,使刀锋专走空隙之处,连经络都不肯触及,何况大的骨头!正因为庖丁之刀飘忽无定,游走于空隙之间,所以可以不为经络骨头等硬物所伤。当然,庄子用庖丁解牛的5。故事是为了说明,善于养生之人,其行为不拘于所为而有开放性的特点。”○

而庄子的齐死生,忘物我,未始有是非,未始有物也,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思想则是相对辨证主义观点。

虽然庄子的消极无奈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庄子之“游”,是人性解放的自由,庄子“以大为状美”是其对人生追求的审美标准,庄子之精神是浪漫主义的体现,庄子之哲学观更是中过古典哲学的重要精华。

四、结语

不管是庄子本人,还是《庄子》思想 ;不管是庄子之“忘”,还是庄子之“游”;不管是现实主义的逃避,还是精神解放的消极;不管是批评者多,还是赏其者少。庄子以及其思想的一切对于今之世人来说是一笔精神的财富,是永久不会竭尽干枯的“精神之河”,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大餐。因为矛盾无奈的现实以及人事关系的复杂社会依然存在,所以庄子思想的“忘”与“游”也必将存活于世人的心灵深处。此外,它还是中国人追求浪漫与善美的中国美学的核心观念,诚如“而庄子通过个人自我内心的沉寂而忘记世界,从而实现精神的无拘无束,6的评价一样。超越有限的人生。自由的人生,这就是中国美学精神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庄子的自由之道>,粟亮,湘潭大学,2010,05,08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268页,商务印书馆,1979

[3]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 2003

[4]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人民出版社版, 1957

[5]<庄子无为思想研究>,雷吉振,湖南大学,2009,05,15

[6]寇鹏:<文艺美学>,第一章,第23页,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第五篇:论庄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浅谈庄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与儒家并驾齐驱。道家思想博大精深、豁达开放、神奇玄妙,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庄子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它的超然,是因为它太认真、太高傲;它的避世,是因为它太理想主义、太纯粹。不过也正是这种超越精神,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中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部分。”特别是庄子所提出和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往往是一些可以贯通古今中外、属于全人类都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庄子思想中蕴含的真理和智慧是伟大的,能给予我们借鉴和指导。但是庄子思想中的消极性和局限性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样我们也应该以现代意识和科学态度,对庄子思想的消极性和局限性给予客观地揭露和批判。

当今人们生活中在一个竞争压力大、物质诱惑多、精神财富多元化的年代,人们的思想抑郁、沉重、复杂、茫然甚至消极厌世,因此从庄子的超越思想中寻求到有启迪、有裨益的思想财富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

福;而绝对幸福却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的幸福。《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的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庄子•骈拇》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然也!

在一个社会群体里,人们各有分工、安分守己、彼此照应、释放能力、传播效能,这是自然规律,是自然本性,无需过多的奢望贪求。农民有农民的价值,工人有工人的意义,公务员有公务员的工作,每一个单体就像庞大的社会机器上缺一不可的螺丝钉,是所有人类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如此辉煌的现代社会。庄子思想里最积极的意义应该就是鼓励每个人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在他人面前卑躬屈膝,因为我们都是平等的生命体,没有高低贫贱之分。

道家思想里还有另外一个方向,它强调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以及人与宇宙的同一。要达到这种“同一”,人需要更高层次的知识和理解。由这种“同一”所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 的。他们发现有些东西对他们有好处,就迫不及待,要别人也有这些东西。可是他们的好心好意,却只有把事情弄得更惨。这样的政治手段我是深有体会的。在“3•14”事件里,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县市个别群众因受到不法分子蛊惑,参加了打砸烧抢活动,给全州人民留下了心里创伤和挥之不去的阴影。近年“**集团”变本加厉,加快了“藏独”步伐,甘南州个别僧众听信谣言,通过自焚示意“藏独”决心。中央、省、州全力打击分裂势力和不法分子,然弊大于利。根本上铲除不了分裂势力,却给正常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困扰,侧面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和心里抵抗,这恰恰就是违背了老庄的“不为之为”治国手段。

若政府过多干涉经济市场,不放权,不遵从市场规律,只会适得相反。本意是为了平均公平,结果却是极少部分人在享受果实,公平遥不可及。然而若一味放开管制,任由市场发展,各种矛盾依旧显现,地产商的暴利,房价的高涨,房奴的苦不堪言。所以,政府、法律不是像老庄所描述的摒弃不为的多余工具,也不是政治人眼中无所不能的利器,适度、实际、科学、合理才是关键。

老庄的不为、避世的消极思想,影响了一批自恃清高、在世不为的有才无德人士。这一批人,不像邓小平那般忍辱负重、为国为民,而是空有才能享受清闲的自私人士。人若在世,仅仅想着去修生养性,缔造一个孤独的道德生命体,

下载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刍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刍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乡镇检察室建设刍论

    试析乡镇检察室建设刍论 论文摘要 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和广大农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法律监督触角延伸的重要载体。建设乡镇检察室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需要建立和完......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姓名:裴祎学号:1330020183 摘要:孔子在《庄子》中的形象的多样的,既保持了部分儒家色彩,如谦虚好学,积极投身实践、言传身教等;另一方面孔子所秉持的“仁义”“道......

    庄子逍遥游析论

    庄子逍遥游析论(摘要)1、 逍遥游逍遥游为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它是庄子书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庄子哲学的第一个重要观念-就是对于人生哲学的问题,主张采取......

    刍论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

    刍论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是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社会民主化发展和构建社......

    论庄子的无己思想

    论庄子的无己思想 “摘要”历代庄学的研究者无不重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探析,本文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深入分析。庄子第一次在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人的......

    论《庄子逍遥游》的主旨

    论《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庄子·逍遥游》篇,旧是难处。关于“逍遥游”的含义问题,大鹏和小鸟谁自由、谁不自由的问题,圣人有待与无待的问题,无名、无功、无己的含义及其相......

    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刍论

    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刍论 摘 要: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能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感知数学概念,增进对数学问题的剖析与理解,提升解题能力。教师要明确多媒体与数学教......

    论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论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研究庄子的学者,无不认为庄子的散文写得最生动、最优美、最有个性化特征,因而历来也最深受人们的喜闻乐见。庄子散文之所以特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