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BA管理信息系统课后答案
信息系统管理思考题作业
MBA 2010 周末二班 冯晶 学号:2010610081
第1章 信息系统
1.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信息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用户有意义的或有用的数据,而数据是用来表示组织中所发生的事件或周围物理环境的原始事实流。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2.信息系统是如何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的?
信息系统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对组织决策、远行控制、问题分析、新产品或服务开发所需要的信息。这些活动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输入是指从组织内部或组织外部获取或收集原始数据。处理是指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转换、操作、分析,使之成为对人们有意义或有用的数据,即信息。输出是将处理过的信息发送到将要使用此信息的人或需要此信息的其他活动。反馈是将输出返回到组织中适当的人,以帮助他们评价或改正输入。
3.分别从组织、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的组织维
信息系统是组织的一部分,标准化运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SOP)是一个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完成各项任务的规范化原则,这些原则指导各个领域中员工完成各项任务,从订购单的书写到客户问题的解决都有相关的标准化流程。许多组织将SOP集成到信息系统中,如供应商货款的支付或错误账单的修改等。组织需要多种类型的人员和技能,不同人员对信息系统有不同的需求。
(2)信息系统的管理维
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为了支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问题的解决、应对周围环境的挑战。管理的本质部分应该是在新知识和信息驱动下的创造性工作,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可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不同管理层次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他们希望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支持也不一样。
(3)信息系统的技术维
从技术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包括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如:计算机硬件、软件、存储及时、通讯和网络技术等。
4.分析信息系统为组织结构所带来的重大改变。
包括Internet在内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促使组织结构向网络化、虚拟化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可进行内部结构和流程,以及组织间关系的重新设计。如:组织边界、内部结构、控制机制、工作流、产品、服务等的重新设计,电子化的经营模式正在形成。信息技术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组织的层次;(2)工作的地区分配;(3)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4)工作流的重组;(5)管理过程的改变;(6)组织边界的重新定义。5.什么是组织的信息系统结构?
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或功能,应用信息技术的特定方式,包括服务于
第 1页 /共 7页
组织中各个功能领域、各个管理层次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以及各个组织使用这些信息系统的特定方式。
6.信息时代的主要道德问题有哪些?可遵循的道德准则有哪些? 信息时代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技术发展加剧了社会的道德问题:
(1)目前还没有社会准则和法律来约束人们使用系统的行为,也没有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保证信息系统正确性和可靠性的标准出台;
(2)数据存储技术不断提高,而存储费用却不断降低,这使得由私人和公司组织维护的有关个人的数据库不断增加,这些数据存储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3)数据挖掘技术使得公司可以获得有关个人的详尽信息;
(4)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费用,使得在个人计算机上可能进行大量的远程数据挖掘。
第二章 信息管理系统
P58-1 简述中住处系统应用的类型划分?
答:从组织的层次可将住处系统分为四类:运行层系统、知识处理层系统、管理控制层系统、战略层系统。
P58-2.简单描述六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答:(1)经理信息系统(EIS):是高层管理输入综合数据及内外部住处,处理图形化等,输出项目、查询响应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专家、决策人员用于输入少量或大量数据分析的数据,处理人机交互、模拟、分析等,输出特殊报表及决策分析、查询响应。
管理信息系统(MIS):中层管理人员用于输入概括性事务数据及简单模型,处理例行报表。
知识处理系统(KWS):专家技术人员输入设计说明、知识库,处理模型模拟,输出模型图形等。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文员用于输入文档、计划,管理文档,安排日程通讯,输出文档安排、邮件等。
事务处理系统(TPS):运行人员及监督人员用于输入事务、事件,排序、列表、合并更新,输出详细报告、列表及总结等
(2)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TPS直接与外界进行最基础的数据交换,是企业内基本运行数据的直接输入,EPS是组织中其他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EIS是下层住处的接受者,其他类型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住处交换。另外,各个系统所服务的用户并不是绝对的,企业中各个层次的人员都有可能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而战略层和管理控制层上的住处系统经常使用相同的数据。
P58-4.MIS的特点有哪些?分析其与TPS和DSS的区别和联系。答:(1)MIS特点:支持运行层和管理层结构化的决策及规划
面向报表和控制
依赖于组织内现有的数据
分析能力很弱
用内部过去和当前的数据帮助决策
灵活性差
面向组织内部而不是外部
第 2页 /共 7页
(2)区别和联系:
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是并存的,并不存在谁将取代谁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为解决结构化的管理和决策问题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而决策扶持系统是为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提供住处和决策扶持。
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住处系统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都需要大量的输入信息,这些住处主要来自于事务处理系统。
一个管理住处系统往往可能支持人产解决多个决策问题,而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往往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决策支持只使用各种数学模型。而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决策支持不公要使用各种数学模型,而且要使用各种知识模型。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将数学知识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
P59-12.管理人员如何分析企业内信息系统的战略应用?
答:管理人员考虑:a.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b.当前傿的经营战略是什么?当前的战略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c.傿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和财务进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d.新系统在哪些方面可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
第三章 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
1.比较组织的技术定义和行为定义,分析组织使用信息的方式。
从技术上看,组织是一个稳定的、正式的社会机构,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输出到环境中,经消费者消费而后又成为组织的输入。组织的技术定义比较简单,但对现实中的组织不具有描述性。
组织的行为定义,即组织是一系列权利、责任和义务的集合,这些元素随时间的推移产生矛盾,并通过矛盾的解决而达到平衡。
组织的技术定义和行为定义并不矛盾,事实上它们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技术定义说明竞争性市场中成千上万的企业如何集成资金、劳动力和信息技术,而行为模型则强调特定的组织如何利用资金和劳动力资源进行产品/服务的生产。
组织使用信息的方式:从技术定义角度出发,在组织中应该积极引进新技术,改进组织将输入变为输出的方式。组织有很好的灵活性,很容易实现资金和劳动力的互换。从行为定义出发,新信息系统技术的引进或老系统的改进,不只是机器和员工技术上的改变,技术的改变要求组织中信息的控制权、信息的获取全,以及信息的改变权作出相应的改变。这些复杂的改变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信息技术对工作方式和程序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向环境中输出产品。
4.分别描述三大管理学派的核心思想,以及信息系统对他们的影响。
(一)核心思想
1、技术—理性学派
又称为古典学派,将组织看做一个封闭的机械化系统,就好像一只手表或一个引擎,组织的效率或效能取决于各个组成部分设计的精确性,以及设计者整合各个部件的灵活性;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认真研究各个组成部件,设计更好的运行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能够控制整个组织运行的管理体系。技术—理性学派有两大流派,即科学管理流派和行政管理流派。
2、行为学派
行为方法的出现是对技术流派局限性的补充,在技术方法中没考虑组织的人,没考虑小
第 3页 /共 7页
组的作用,并且也没有考虑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行为方法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生物组织,组织的效率和效能取决于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如何进行内部安排以使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支持。行为学派有两大流派,分别是着重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人际关系流派和着重于组织结构和组织环境适应性的系统结构化流派。
3、认知流派
认知学派将组织看作是一个敏感的有机体,组织努力了解环境,学习和掌握知识,组织的效率和效能取决于其感知判断的正确性和适当性,以及收集、创造、储存、发布、使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二)影响
1、技术理性学派:组织可以通过管理不断的改进内部过程和操作,信息系统的很多应用是从这一点出发的。如:利用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来确定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来确定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等都是以技术理性理论为基础的,也就是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技术来改进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更好的进行组织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
2、行为学派
人际关系流派要求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应能被用户所接受。为了能对市场环境作出积极的响应,并且具有潜在控制市场环境的能力,管理人员应注重战略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而现今的网络化组织和虚拟组织则着重于组织中劳动力的非层次化。
3.认知学派
管理人员应该注重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了解周围环境、有效响应周围环境、利用Internet储存和发布知识、利用交互式多媒体软件更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交互。
7.组织采用信息系统技术的两个基本动因分别是什么? 内部机制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组织外部影响组织信息系统选择和设计的因素,如劳动力和其他资源成本的上升、竞争对手信息系统的应用、政府的法规等。环境中的一些机会因素也可能诱导组织中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如新技术、新的资本源、新生产过程的开发、竞争对手的衰退或政府对某种产品需求的增加。
内部组织因素是指组织内部影响组织信息系统选择和设计因素。包括:价值、利益、规范等。如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决定加强库存管理,为此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地选择、开发和运行完全是出于组织内部因素。
10.基于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网络化组织和虚拟组织的内涵和特点。
企业网络化(网状组织)实际上就是以某一核心组织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目标,利用一定的手段,把一些相关的组织联接起来,形成一个合作性的企业组织群体。在这个组织群体中,每个组织都是独立的,通过长期契约和信任,与核心组织连接在一起,优势互补,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
虚拟组织认为是网状企业的一种极端形式。由多个企业组织为了捕捉共同市场机会而形成的临时合作组织,它以某一企业组织为主体,当它发现了某种机会或产生了某种想法时,通过网络把有关企业组织联合起来,利用成员组织的技术和资源,共同实现所要到达的目的。虚拟组织所建立的成员间的合作关系是短期的,很难说有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只是在寻找和捕捉共同的机会。
14.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应考虑哪些关键影响因素?(1)组织生存的环境
(2)组织的结构:层次、专业领域、SOP
第 4页 /共 7页
(3)组织的政治和文化(4)组织的类型
(5)领导的风格和类型
(6)高层管理的理解和支持程度(7)系统服务的组织层次(8)系统影响的关键利益群体
(9)系统所支持的任务、决策、业务过程(10)信息系统用户的态度、情绪
(11)组织的历史:过去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现有的技能、重要程序,以及人力资源而对管理、决策的研究为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的应用上也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第六章 数据管理
1、关键字在数据文件中起着什么作用?
答:关键字是指记录中一个或几个数据项,对于一个文件中的所有记录来说,关键字的值是唯一的,这也就是说,根据一个关键字可以确定一个记录,也只能确定一个记录。记录的关键字又称为记录的标识,如学生的学号。有时候,可能需要根据某数据项的内容对记录进行排序,排序所依据的数据项称为排序关键字;如果用一个以上的数据项来排序,要以一个数据项的内容为主决定所有记录的顺序,此数据项称为主关键字;除主关键字以外的其他排序关键字称为辅关键字。
2、数据库系统是如何进行数据管理的? 答:数据库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文件管理环境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数据库是逻辑相关的记录和文件的集合,将所有数据收集并组织到一个数据库内,通过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最小化数据的余,以有效地服务于多个应用程序。在数据库数据管理中,数据不再仅仅是服务于某个应用程序或用户,而成为一个组织甚至组织之间的共享资源,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实现了数据与程序的真正独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数据余,充分作到数据为多个用户共享,提高了数据的一致性;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某一数据,也就是实现数据的同时使用,对数据的安全保密和完整性有个保证措施。
3、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组织用来集成数据、有效管理数据,并让多个应用程序访问数据的特定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部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建立、维护数据库,并使组织中的各个应用程序在不需要创建自己的数据文件或对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复杂定义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数据库中方便的抽取数据。DBMS在应用程序和物理数据文件之间其着截面的作用,当应用程序需要某个数据项时,如总工资,DBMS在数据库中查找该数据项,并把它显示给应用程序。
4、什么是数据的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 答:数据的逻辑视图是指最终用户或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能够理解的数据库中数据的表示形式,而物理视图则是指数据在物理存储介质上的实际组织形式和结构。
5、如何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答:
(一)首先建立数据模型,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分为三级: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目前DBMS所支持的数据库模型也就是逻辑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二)数据库的分析和设计:组织中数据库的设计一般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实现:
1、数据需求的分析。
2、概念结构的设计
3、逻辑结构的设计.4、物理设计
第 5页 /共 7页
第七章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
人工智能是探求人类的思维过程,研究将人类的脑力劳动外延到某种物理装置的原理和实现的一门科学,他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人工智能学科的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即人工智能理论基础、人工智能原理与人工智能工程系统。什么是OLAP、DW、DM,他们在信息系统中有哪些应用? 答:
根据OLAP委员会的定义,OLAP是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而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维持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
OLAP支持各级管理决策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快速灵活的对数据仓库中数据进行复杂查询和多维分析处理,并且能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将查询和分析的结果展现给决策人员。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针对管理人员决策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持久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可以看作在信息系统部门中防止将要转化成信息的数据场所。数据仓库不是数据的简单堆积,而是从大量的事务性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将其清理、转换为新的存储格式,即为决策目标把数据局和在一种特殊的格式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大,在大量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如果能把这些信息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来,将为企业创造很多潜在的利润,而这种从海量数据库中挖掘信息的技术,就称之为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数据挖掘在DBMS中有决策支持、知识库构造、语义查询优化、完整性约束等应用。
第八章 简述DSS的类型,以及结构特点和DSS的开发方法。答:DSS的类型:
1.根据系统的功能、运行方式和决策内容及系统规模等分类。DSS可分为七种类型:文件柜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信息系统、会计模型系统、优化模型系统,以及建议模型系统。
2.根据DSS支持决策情况的性质可分为日常DSS和特殊DSS两类。3 根据DSS提供的支持不同分为三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类型:个人支持系统、群体支持系统、组织支持系统。
4按使用DSS的最终用户或操作模式划分为个人性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领导支持系统(ESS)、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四种。
5.按DSS是否具有智能特征即有无知识库可分为:传统的DSS和智能的DSS。DSS的结构特点:
有五大部件组成:人机接口(对话系统)、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和方法库。DSS的开发方法:
由于DSS自身的特殊性,通常采用一种称之为ROMC的系统分析方法。所谓ROMC方法,就是面向决策者进行表述R(Representations)、操作O(Operations)、第 6页 /共 7页
存储M(Memories)和控制C(Control)。运用ROMC方法,首先要识别决策过程的基本活动,接着分析每一个基本活动的四个基本成分:表示、操作、存储和控制,然后将这些成分构成一个初始的DSS。在交付使用后,经用户评价,研制者不断修改、扩充这些基本成分,直到开发出用户满意的、最终的DSS。
第十章 简述BRP的主要步骤。
答:1 指定业务的视野和目标。2 明确需要再设计的业务过程。了解并评价已有业务过程的执行结果。4 找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5 设计并构造业务过程的原型。
第 7页 /共 7页
第二篇:MBA管理信息系统课后答案
信息系统管理思考题答案
第1章 信息系统
1.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信息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用户有意义的或有用的数据,而数据是用来表示组织中所发生的事件或周围物理环境的原始事实流。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2.分别从组织、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的组织维
信息系统是组织的一部分,标准化运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SOP)是一个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完成各项任务的规范化原则,这些原则指导各个领域中员工完成各项任务,从订购单的书写到客户问题的解决都有相关的标准化流程。许多组织将SOP集成到信息系统中,如供应商货款的支付或错误账单的修改等。组织需要多种类型的人员和技能,不同人员对信息系统有不同的需求。(2)信息系统的管理维
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为了支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问题的解决、应对周围环境的挑战。管理的本质部分应该是在新知识和信息驱动下的创造性工作,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可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不同管理层次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他们希望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支持也不一样。(3)信息系统的技术维
从技术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包括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如:计算机硬件、软件、存储及时、通讯和网络技术等。
3.分析信息系统为组织结构所带来的重大改变。
包括Internet在内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促使组织结构向网络化、虚拟化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可进行内部结构和流程,以及组织间关系的重新设计。如:组织边界、内部结构、控制机制、工作流、产品、服务等的重新设计,电子化的经营模式正在形成。信息技术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组织的层次;(2)工作的地区分配;(3)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4)工作流的重组;(5)管理过程的改变;(6)组织边界的重新定义。
4.什么是组织的信息系统结构?
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或功能,应用信息技术的特定方式,包括服务于组织中各个功能领域、各个管理层次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以及各个组织使用这些信息系统的特定方式。
5.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应用上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战略经营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技术设计有竞争力的组织;
全球化的挑战: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如何理解企业和系统的需求; 信息体系结构的挑战:如何设计出支持企业经营目标的信息体系结构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信息系统投资的挑战:组织如何确定信息系统的价值; 责任和控制的挑战:如何设计出可理解和控制得信息系统。
第二章 信息管理系统
1.简单描述六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答:(1)经理信息系统(EIS):是高层管理输入综合数据及内外部住处,处理图形化等,输出项目、查询响应
第 1页 /共 7页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专家、决策人员用于输入少量或大量数据分析的数据,处理人机交互、模拟、分析等,输出特殊报表及决策分析、查询响应。
管理信息系统(MIS):中层管理人员用于输入概括性事务数据及简单模型,处理例行报表。
知识处理系统(KWS):专家技术人员输入设计说明、知识库,处理模型模拟,输出模型图形等。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文员用于输入文档、计划,管理文档,安排日程通讯,输出文档安排、邮件等。
事务处理系统(TPS):运行人员及监督人员用于输入事务、事件,排序、列表、合并更新,输出详细报告、列表及总结等
(2)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TPS直接与外界进行最基础的数据交换,是企业内基本运行数据的直接输入,EPS是组织中其他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EIS是下层住处的接受者,其他类型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住处交换。另外,各个系统所服务的用户并不是绝对的,企业中各个层次的人员都有可能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而战略层和管理控制层上的信息系统经常使用相同的数据。
2.什么是战略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与战略层信息系统的区别。
战略信息系统是能够改变组织的目标、过程、产品、服务或组织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是组织中任何层次上所应用的信息系统。
战略层信息系统是指服务于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帮助他们进行组织长期的、决策问题的解决,而战略信息系统可在组织的任何层次上应用,起应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甚至改变企业的经营业务本身。
3.如何利用竞争作用力模型分析信息系统对行业层上战略的支持。
第三章 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
1.分析描述随着时间的变化组织中信息系统作用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组织中几个有限的功能领域中相互独立的电子计算机的使用
20世纪60年代:主机-终端系统代替了独立的计算机的使用,系统服务于公司总部和几个远距离分部,主机系统由数据处理部门管理。
20世纪70年代:中等规模的微型计算机分布到各个部门和组织的各个分部,并且与中心主机用网络相连。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微机并与小型机和大型机相联成网络。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完全网络化的组织,大型的中心主机用来存储信息,并协调微机及多个局域网间的信息流,组织内多个局域网相联形成整个企业的网络并连接到internet网上。目前,信息系统已成为大型组织运行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系统的偶尔停运甚至影响到组织的生存。
2.分析信息系统技术服务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作用随时间变化所发生的改变。
基本要素:首先是组织中的信息系统部门。其次是信息系统专业人员,包括程序员、系统分析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以及组织外部的硬件销售商和制造商、软件公司、支持日程运作和公司长期信息系统规划的咨询公司。第三个是技术本身,包括硬件和软件。
3.分析信息系统应用对管理过程的改变。
现代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可迅速获得、分析、综合大量的数据。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可使用MIS、EIS监控每天的运作,使管理人员可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管理人员利
第 2页 /共 7页
用信息系统可更加准确、快速地进行监控、计划、预测。
现代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应用使管理人员可以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决策权,越来越多的员工在电子化环境中工作,电子邮件和其他基于网络的通讯可使管理人员扩大他们的控制范围,管理可不受地域限制。管理人员还可以方便的进行虚拟企业的管理。4.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应考虑哪些关键影响因素? 答:(1)组织生存的环境(2)组织的结构:层次、专业领域、SOP(3)组织的政治和文化(4)组织的类型(5)领导的风格和类型(6)高层管理的理解和支持程度(7)系统服务的组织层次(8)系统影响的关键利益群体(9)系统所支持的任务、决策、业务过程(10)信息系统用户的态度、情绪(11)组织的历史:过去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现有的技能、重要程序,以及人力资源而对管理、决策的研究为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的应用上也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第四章 计算机系统
1.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系统选择和软件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趋势
2、适合程度
3、效率
4、兼容性
5、支持性 第五章 通讯与计算机网路
1.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几类?它们各自的特点。1.星形结构:这种结构的网络中多个节点以自己单独的短路(链路是指两个节点间的通讯线路)与处理中心相连,任何两个节点间的通讯都要通过中央节点来进行。这种结构采用集个式访问的控制策略,所行通讯均由中央节点控制,中央节点必须建立和维持许多条并行的数据通讯线路,因此,中央节点的结构比较复杂,而每个节点的通讯处理任务很轻。这种网络结构简单,便于管理、从终端到处理巾心的时延小.但通讯线路总长度长,因此花费在线路亡的成本较高。中心节点的故障必然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2.分层拓扑结构:在分层网络个,设备与各自的主机连接,然后主机间再进行连接,不需要中心主机控制通信。所有终端将信息传输到区域性主机,而区域性主机只将汇总信息传输到总部,这样网络的通讯量会大大减少,并且由于某个分支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分支,因此这种类型结构的网络易于恢复。
3.总线形结构:总线网络中单个通信线路连接多个设备。主通信线路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所有信号在整个网络中都是双向传播的,由于没有中心主机控制网络,系统中必须安装特定的软件以判断各个信号的接收节点。网络中一个节点的失败不会影响网络中其他的任何节点。但是,系统中的通信信道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号,这样当传输很大时系统的性能将会下降,当两个计算机同时发送信息时,就会发生冲突,必须重新发送 4.环形网络:环形网络没有起着中心控制作用的计算机,不会因为一个节点的故障而使整个网络停止运行。网络中的每个计算机都可直接与另一个计算机通讯,各个计算机独立进行自己应用程序的运行。但是,在环形网络中,同轴电缆或光缆组成一个封闭的环,数据总是沿着环上的一个方向进行传送。5.网状结构的网络: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不只一条连接通路,这种结构的网络往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止能够保证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6.无线拓扑结构:通常使用无线网络时,初装费比采用其他介质高,但是对用户端需要经常移动的用户来说,无线网络更加有效。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取决于可靠性、可扩充性及网络自身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总线形结构出于其价格、可靠性和可扩充性等性能比较好,因此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环形结构比其他网络结构具有更高的吞吐率,但可靠性较差,可以采用双环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星形结构主要用于终端密集且网络管理集于中央节点的场合.这种结构中央节点的可靠件尤为重要:另
第 3页 /共 7页
外,实际中可根据将要混合使用不同的拓扑结构!2.什么是企业网?企业网的主要应用。
企业网是指整个企业范围内的网络,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非 常关键的一个部分。
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文件,共享应用程序,降低购买、安装和维护软件的费用,连接其他网络,获得原始数据,为企业的扩张提供支持,提高通讯速度,增强管理控制 3.什么是Intranet、Extranet?
企业可以基于internet网络标准和web技术创建企业内部的互联网络实现企业范围内的有效连接,这就是企业内部互联网Intranet。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和www技术基础上的内部网络,它能提供企业范围内的数据访间、是使州Internet以连接标准(CP/IP协议)将企业内部现有的网络设施连接起来,并采用www的供式运行的网络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创造统一的网络化环境。
一些企业允许外部人员或组织在一定的范围内访问其内部的Internet,例如;存户可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Intranet以获得关于产品特和价格的信息,这种有选择地让外部访问Intrane称为Extranet。企业可以使用防火墙确保其内部数据只能有限制地被外部访问。Extranet可有效地实现企业与客户或合作伙伴的连接。第六章 数据管理
1.计算机是通过哪些层次组织数据的?
一个计算机系统是按层次组织数据的,首先由位组成字节,字节组成字段,向上依次组成记录、文件和数据库。比特、字符、宇段、记录、文件和数据库就构成了数据层次,字符组成了字段,字段组成记录,记录组成了文件,文件组成了数据库。2.分析数据库系统管理的四个关键要素。
数据管理:
数据规划和建模方法: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企业分析,也就是从整个组织出发进行信息需求分析,企业分析的目的是识别构成组织数据库的关键实体、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DB技术、管理: 用户:
第七章 智能技术及应用
1.简述专家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专家系统是一类包含知识和推理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试领域问题。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基本相同,它由知识库、推理机、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子系统和解释子系统组成。
2.什么是OLAP、DW、DM,他们在信息系统中有哪些应用?
答:根据OLAP委员会的定义,OLAP是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而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维持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
OLAP支持各级管理决策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快速灵活的对数据仓库中数据进行复杂查询和多维分析处理,并且能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将查询和分析的结果展现给决策人员。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针对管理人员决策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持久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可以看作在信息系统部门中防止将要转化成信息的数据场所。数据仓库不是数
第 4页 /共 7页
据的简单堆积,而是从大量的事务性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将其清理、转换为新的存储格式,即为决策目标把数据局和在一种特殊的格式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大,在大量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如果能把这些信息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来,将为企业创造很多潜在的利润,而这种从海量数据库中挖掘信息的技术,就称之为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数据挖掘在DBMS中有决策支持、知识库构造、语义查询优化、完整性约束等应用。
第八章 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
1.什么是知识管理?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涉及哪些方面?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把知识(包括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以的交换以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丁和集体的扦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方面:(1)企业知识管理所指的管理对象是知识,是企业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知识(含信息)和企业的知识活动。
(2)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运用、创新、传播的过程。管理必须依赖于智慧的发挥。
(3)知识活动以产生出新知识为结果。因而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创新,是商品知识(以可编码化为其实现手段)的产生和交换,是创意。
(4)企业知识管理是以知识和知识活动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它撇开了物质的过程,把知识活动过程作为考察的对象,而把物流和价值流看做是从属于知识活动过程的东西,研究知识活动的规律并以此构建管理的原理和组织以及相应的方法和体系,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实现企业的各种管理职能。
(5)企业知识管现,就其狭义来讲是针对知识产业和知识企业而言的,其依据是知识的商品化相交换,它是与知识经济相伴随的。
第十章 信息系统规划与开发 1.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
(1)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信息系统规划成功的保证(2)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3)进行信息系统规划要有自己的风格(4)把信息系统规划看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5)激励新的战略思想
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第Ⅰ阶段——系统开始和可行性研究,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 第Ⅲ阶段——程序设计 第Ⅳ阶段——转换和实现 第Ⅴ阶段——实现后的评价
第十一章 系统开发方法与开发技术
1.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1)传统生命周期法。优点:“用户参与”原则;“先逻辑后物理”原则;“自顶向下,第 5页 /共 7页
分解协调”的原则;工作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缺点:过于耗费资源;缺乏灵活性。
(2)原型法。优点: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信息交流方式;用户满意程度提高;更加贴近实际;开发风险度降低;原型法减少了用户培训时间,简化了管理;开发成本降低;实用的学习工具;应变能力强。缺点:原型法不适合于开发大的系统;原型法开发的时候,测试和文档开发工作常常容易被忽略;试运行的效率可能会比较低。
(3)利用软件包开发系统。优点:缩短开发时间;节约开发费用;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维护;能减轻组织内部对系统开发的阻力。缺点:功能较为简单;难以满足特殊要求。
(4)最终用户开发。优点:开发速度快;改善了需求的确定;提高系统用户的参与和主人翁意识。缺点:系统用户缺乏专业技能而导致开发的系统难以提高;非组织集中建立的信息系统增多;对设计方案缺乏充分的分析,导致不达标的信息系统;缺乏文档和外部支持导致系统寿命短促。
(5)外包信息系统。优点:经济;服务质量好;可预见性好;把力量集中到唯一的核心能力上;灵活;更有效地利用人才。缺点:降低了对未来技术变革的了解程度;降低了控制力;增加了战略信息的易受攻击性;增加了对其他组织的依赖性。
2.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结构化系统开发技术 特点:目的性;整体性;用户至上;深入的调查研究;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层次性;开发过程工程化。
(2)面性对象的开发技术 特点: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3)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特点:
第十二章
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
1.信息系统失败的问题来源于哪四个方面?
1)技术方面。包括硬件、软件、处理方法和开发所用的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由于选择不当,造成开发工作无法继续或开发出来的系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2)数据方面。系统所采集与处理的数据不准确、不确切、不完整、不及时、无意义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使用户丧失对系统的信任。(3)用户方面。一方面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者缺乏沟通与合作,没有检查督促,出现扯皮与顶牛现象;另一方面,系统的用户的水平、技术满足不了系统的要求,使一个好的系统无法实现。
(4)组织方面。系统所在单位或涉及的单位没有尽到对系统的责任,没有充分利用好系统,没有组织好有关单位和个人从系统的运行中得到应有的效益。
2.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
3.信息系统文档的类型:按照文档不同的服务目的划分及内容 信息系统文档有许多种分类方法:
(1)按照产生的频率划分:
信息系统的文档按照产生的频率可以划分为一次性文档和非一次性文档。一次性文档如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非一次性文档如开发过程中用户提交的需求变更说明书等;非一次性文档还可以分为频率固定义档和频率不固定文档,频率固定文档有项目组阅读开发报告、信息系统运行日志等;频率不固定文档有会计档案、需求变更申请书等。
〔2)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第 6页 /共 7页
按照文档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可以划分为:系统规划阶段文档,如系统可行件研究报修、项目开发计划书等;系统分析阶段文档,如系统分析说明书等;系统设计阶段文档,如需求变更说明书等;系统实施阶段文档,如程序设计报告等;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文档如用户手册、操作手册与维护修改建议等。
(3)按照文档不同的服务目的划分
按文档不同的服务目的可以将信息系统分为三类:用户文档、开发文 档和管理文档。
4.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自然灾害,使用者失误,计算机犯罪和滥用,5.信息系统的审计
(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2)应用程序审计(3)数据文件审计(4)处理系统综合审计(5)系统开发审计
6.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标
(1)系统运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2)信息资源的利用率(3)提供信息的质量(4)系统的效益
第 7页 /共 7页
第三篇:(徐)MBA管理信息系统课后答案
信息系统管理思考题答案
第1章 信息系统
1.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信息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用户有意义的或有用的数据,而数据是用来表示组织中所发生的事件或周围物理环境的原始事实流。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数据和信息有联系,二者都反映客观世界事物某种程度的了解。2.分别从组织、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的组织维
信息系统是组织的一部分,标准化运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SOP)是一个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完成各项任务的规范化原则,这些原则指导各个领域中员工完成各项任务,从订购单的书写到客户问题的解决都有相关的标准化流程。许多组织将SOP集成到信息系统中,如供应商货款的支付或错误账单的修改等。组织需要多种类型的人员和技能,不同人员对信息系统有不同的需求。(2)信息系统的管理维
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为了支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问题的解决、应对周围环境的挑战。管理的本质部分应该是在新知识和信息驱动下的创造性工作,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可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不同管理层次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他们希望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支持也不一样。(3)信息系统的技术维
从技术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包括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如:计算机硬件、软件、存储及时、通讯和网络技术等。
3.分析信息系统为组织结构所带来的重大改变。
包括Internet在内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促使组织结构向网络化、虚拟化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可进行内部结构和流程,以及组织间关系的重新设计。如:组织边界、内部结构、控制机制、工作流、产品、服务等的重新设计,电子化的经营模式正在形成。信息技术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组织的层次;(2)工作的地区分配;(3)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4)工作流的重组;(5)管理过程的改变;(6)组织边界的重新定义。
4.什么是组织的信息系统结构?
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或功能,应用信息技术的特定方式,包括服务于组织中各个功能领域、各个管理层次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以及各个组织使用这些信息系统的特定方式。
5.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应用上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战略经营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技术设计有竞争力的组织;
全球化的挑战: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如何理解企业和系统的需求; 信息体系结构的挑战:如何设计出支持企业经营目标的信息体系结构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信息系统投资的挑战:组织如何确定信息系统的价值;
责任和控制的挑战:如何设计出可理解和控制得信息系统。
第二章 信息管理系统
1.简单描述六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答:(1)经理信息系统(EIS):是高层管理输入综合数据及内外部住处,处理图形化等,输出项目、查询响应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专家、决策人员用于输入少量或大量数据分析的数据,处理人机交互、模拟、分析等,输出特殊报表及决策分析、查询响应。
管理信息系统(MIS):中层管理人员用于输入概括性事务数据及简单模型,处理例行报表。
知识处理系统(KWS):专家技术人员输入设计说明、知识库,处理模型模拟,输出模型图形等。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文员用于输入文档、计划,管理文档,安排日程通讯,输出文档安排、邮件等。
第 1页 /共 6页
事务处理系统(TPS):运行人员及监督人员用于输入事务、事件,排序、列表、合并更新,输出详细报告、列表及总结等
(2)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TPS直接与外界进行最基础的数据交换,是企业内基本运行数据的直接输入,EPS是组织中其他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EIS是下层住处的接受者,其他类型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住处交换。另外,各个系统所服务的用户并不是绝对的,企业中各个层次的人员都有可能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而战略层和管理控制层上的信息系统经常使用相同的数据。
2.什么是战略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与战略层信息系统的区别。
战略信息系统是能够改变组织的目标、过程、产品、服务或组织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是组织中任何层次上所应用的信息系统。
战略层信息系统是指服务于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帮助他们进行组织长期的、决策问题的解决,而战略信息系统可在组织的任何层次上应用,起应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甚至改变企业的经营业务本身。
3.如何利用竞争作用力模型分析信息系统对行业层上战略的支持。
1客户,信息技术能通过引入来让成本消弱客户讨价还价能力,信息系统还可以为市场分析提供购买方收益所需要的工具2供应商:IS可使公司控制供应商的势力,增强竞争力3替代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客户很难找到替代品4新加入者:信息系统是阻止新进入者的壁垒5竞争对手:利用is可有效对付 第三章 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
1.分析描述随着时间的变化组织中信息系统作用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组织中几个有限的功能领域中相互独立的电子计算机的使用
20世纪60年代:主机-终端系统代替了独立的计算机的使用,系统服务于公司总部和几个远距离分部,主机系统由数据处理部门管理。
20世纪70年代:中等规模的微型计算机分布到各个部门和组织的各个分部,并且与中心主机用网络相连。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微机并与小型机和大型机相联成网络。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完全网络化的组织,大型的中心主机用来存储信息,并协调微机及多个局域网间的信息流,组织内多个局域网相联形成整个企业的网络并连接到internet网上。目前,信息系统已成为大型组织运行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系统的偶尔停运甚至影响到组织的生存。
2.分析信息系统技术服务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作用随时间变化所发生的改变。
基本要素:首先是组织中的信息系统部门。其次是信息系统专业人员,包括程序员、系统分析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以及组织外部的硬件销售商和制造商、软件公司、支持日程运作和公司长期信息系统规划的咨询公司。第三个是技术本身,包括硬件和软件。信息系统早期在组织中作用有限,信息系统小组主要由程序员组成,进行程序编写。现在信息系统小组是组织变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小组中系统分析人员增加,他们在IS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起桥架作用。最终用户在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中作用越来越大。3.分析信息系统应用对管理过程的改变。
现代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可迅速获得、分析、综合大量的数据。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可使用MIS、EIS监控每天的运作,使管理人员可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管理人员利用信息系统可更加准确、快速地进行监控、计划、预测。
现代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应用使管理人员可以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决策权,越来越多的员工在电子化环境中工作,电子邮件和其他基于网络的通讯可使管理人员扩大他们的控制范围,管理可不受地域限制。管理人员还可以方便的进行虚拟企业的管理。4.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应考虑哪些关键影响因素? 答:(1)组织生存的环境(2)组织的结构:层次、专业领域、SOP(3)组织的政治和文化(4)组织的类型(5)领导的风格和类型(6)高层管理的理解和支持程度(7)系统服务的组织层次(8)系统影响的关键利益群体(9)系统所支持的任务、决策、业务过程(10)信息系统用户的态度、情绪(11)组织的历史:过去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现有的技能、重要程序,以及人力资源而对管理、决策的研究为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的应用上也提供了多方面
第 2页 /共 6页 的启示。
第四章 计算机系统
1.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系统选择和软件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趋势
2、适合程度
3、效率
4、兼容性
5、支持性 第五章 通讯与计算机网路
1.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几类?它们各自的特点。1.星形结构:这种结构的网络中多个节点以自己单独的短路(链路是指两个节点间的通讯线路)与处理中心相连,任何两个节点间的通讯都要通过中央节点来进行。这种结构采用集个式访问的控制策略,所行通讯均由中央节点控制,中央节点必须建立和维持许多条并行的数据通讯线路,因此,中央节点的结构比较复杂,而每个节点的通讯处理任务很轻。这种网络结构简单,便于管理、从终端到处理巾心的时延小.但通讯线路总长度长,因此花费在线路亡的成本较高。中心节点的故障必然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2.分层拓扑结构:在分层网络个,设备与各自的主机连接,然后主机间再进行连接,不需要中心主机控制通信。所有终端将信息传输到区域性主机,而区域性主机只将汇总信息传输到总部,这样网络的通讯量会大大减少,并且由于某个分支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分支,因此这种类型结构的网络易于恢复。
3.总线形结构:总线网络中单个通信线路连接多个设备。主通信线路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所有信号在整个网络中都是双向传播的,由于没有中心主机控制网络,系统中必须安装特定的软件以判断各个信号的接收节点。网络中一个节点的失败不会影响网络中其他的任何节点。但是,系统中的通信信道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号,这样当传输很大时系统的性能将会下降,当两个计算机同时发送信息时,就会发生冲突,必须重新发送 4.环形网络:环形网络没有起着中心控制作用的计算机,不会因为一个节点的故障而使整个网络停止运行。网络中的每个计算机都可直接与另一个计算机通讯,各个计算机独立进行自己应用程序的运行。但是,在环形网络中,同轴电缆或光缆组成一个封闭的环,数据总是沿着环上的一个方向进行传送。5.网状结构的网络: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不只一条连接通路,这种结构的网络往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止能够保证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6.无线拓扑结构:通常使用无线网络时,初装费比采用其他介质高,但是对用户端需要经常移动的用户来说,无线网络更加有效。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取决于可靠性、可扩充性及网络自身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总线形结构出于其价格、可靠性和可扩充性等性能比较好,因此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环形结构比其他网络结构具有更高的吞吐率,但可靠性较差,可以采用双环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星形结构主要用于终端密集且网络管理集于中央节点的场合.这种结构中央节点的可靠件尤为重要:另外,实际中可根据将要混合使用不同的拓扑结构!2.什么是企业网?企业网的主要应用。
企业网是指整个企业范围内的网络,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非 常关键的一个部分。
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文件,共享应用程序,降低购买、安装和维护软件的费用,连接其他网络,获得原始数据,为企业的扩张提供支持,提高通讯速度,增强管理控制 3.什么是Intranet、Extranet?
企业可以基于internet网络标准和web技术创建企业内部的互联网络实现企业范围内的有效连接,这就是企业内部互联网Intranet。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和www技术基础上的内部网络,它能提供企业范围内的数据访间、是使州Internet以连接标准(CP/IP协议)将企业内部现有的网络设施连接起来,并采用www的供式运行的网络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创造统一的网络化环境。
一些企业允许外部人员或组织在一定的范围内访问其内部的Internet,例如;存户可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Intranet以获得关于产品特和价格的信息,这种有选择地让外部访问Intrane称为Extranet。企业可以使用防火墙确保其内部数据只能有限制地被外部访问。Extranet可有效地实现企业与客户或合作伙伴的连接。第六章 数据管理
第 3页 /共 6页
1.计算机是通过哪些层次组织数据的?
一个计算机系统是按层次组织数据的,首先由位组成字节,字节组成字段,向上依次组成记录、文件和数据库。比特、字符、宇段、记录、文件和数据库就构成了数据层次,字符组成了字段,字段组成记录,记录组成了文件,文件组成了数据库。2.分析数据库系统管理的四个关键要素。
数据管理:组织应认识到数据战略作用,将其作为资源进行管理,所有数据都是整个组织的财富资源,数据不能为任何组织单位多持有
数据规划和建模方法: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企业分析,也就是从整个组织出发进行信息需求分析,企业分析的目的是识别构成组织数据库的关键实体、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DB技术: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新的软件及新的员工,新的管理机构来负责数据库的技术
管理用户:为了让用户更好的使用数据库,企业必须计划一定资源用于用户培训
第七章 智能技术及应用
1.简述专家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专家系统是一类包含知识和推理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试领域问题。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基本相同,它由知识库、推理机、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子系统和解释子系统组成。
2.什么是OLAP、DW、DM,他们在信息系统中有哪些应用?
答:OLAP是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而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维持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
OLAP支持各级管理决策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快速灵活的对数据仓库中数据进行复杂查询和多维分析处理,并且能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将查询和分析的结果展现给决策人员。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针对管理人员决策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持久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可以看作在信息系统部门中防止将要转化成信息的数据场所。数据仓库不是数据的简单堆积,而是从大量的事务性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将其清理、转换为新的存储格式,即为决策目标把数据局和在一种特殊的格式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大,在大量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如果能把这些信息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来,将为企业创造很多潜在的利润,而这种从海量数据库中挖掘信息的技术,就称之为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数据挖掘在信息系统中有决策支持、知识库构造、语义查询优化、完整性约束和不一致性检测。
第八章 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
1.什么是知识管理?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涉及哪些方面?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把知识(包括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以的交换以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丁和集体的扦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方面:(1)企业知识管理所指的管理对象是知识,是企业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知识(含信息)和企业的知识活动。
(2)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运用、创新、传播的过程。管理必须依赖于智慧的发挥。
(3)知识活动以产生出新知识为结果。因而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创新,是商品知
第 4页 /共 6页
识(以可编码化为其实现手段)的产生和交换,是创意。
(4)企业知识管理是以知识和知识活动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它撇开了物质的过程,把知识活动过程作为考察的对象,而把物流和价值流看做是从属于知识活动过程的东西,研究知识活动的规律并以此构建管理的原理和组织以及相应的方法和体系,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实现企业的各种管理职能。
(5)企业知识管现,就其狭义来讲是针对知识产业和知识企业而言的,其依据是知识的商品化相交换,它是与知识经济相伴随的。第十章 信息系统规划与开发 1.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
(1)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信息系统规划成功的保证(2)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3)进行信息系统规划要有自己的风格
(4)把信息系统规划看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5)激励新的战略思想
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
第Ⅰ阶段——总体规划。对现行系统初步调查、提出总体方案、可行性分析
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对现行系统详细调查、分析用户的需求、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第Ⅲ阶段——系统设计。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第Ⅳ阶段——系统实施。硬件安装和编程调试、系统测试、用户培训、系统转换 第Ⅴ阶段——运行维护。运行、维护、评价
第十一章 系统开发方法与开发技术
1.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1)传统生命周期法。优点:“用户参与”原则;“先逻辑后物理”原则;“自顶向下,分解协调”的原则;工作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缺点:过于耗费资源;缺乏灵活性。
(2)原型法。优点: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信息交流方式;用户满意程度提高;更加贴近实际;开发风险度降低;原型法减少了用户培训时间,简化了管理;开发成本降低;实用的学习工具;应变能力强。缺点:原型法不适合于开发大的系统;原型法开发的时候,测试和文档开发工作常常容易被忽略;试运行的效率可能会比较低。
(3)利用软件包开发系统。优点:缩短开发时间;节约开发费用;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维护;能减轻组织内部对系统开发的阻力。缺点:功能较为简单;难以满足特殊要求。
(4)最终用户开发。优点:开发速度快;改善了需求的确定;提高系统用户的参与和主人翁意识。缺点:系统用户缺乏专业技能而导致开发的系统难以提高;非组织集中建立的信息系统增多;对设计方案缺乏充分的分析,导致不达标的信息系统;缺乏文档和外部支持导致系统寿命短促。
(5)外包信息系统。优点:经济;服务质量好;可预见性好;把力量集中到唯一的核心能力上;灵活;更有效地利用人才。缺点:降低了对未来技术变革的了解程度;降低了控制力;增加了战略信息的易受攻击性;增加了对其他组织的依赖性。2.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结构化系统开发技术 特点:目的性;整体性;用户至上;深入的调查研究;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层次性;开发过程工程化。
(2)面性对象的开发技术 特点: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3)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特点: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全过程;提高了软件质量和重用性;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格式文档,减少了随意性,提高了文档的质
第 5页 /共 6页
量;使开发者从复杂的分析设计图表和程序编写中解脱出来。第十二章
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
1.信息系统失败的问题来源于哪四个方面?
(1)技术方面。包括硬件、软件、处理方法和开发所用的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由于选择不当,造成开发工作无法继续或开发出来的系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2)数据方面。系统所采集与处理的数据不准确、不确切、不完整、不及时、无意义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使用户丧失对系统的信任。(3)用户方面。一方面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者缺乏沟通与合作,没有检查督促,出现扯皮与顶牛现象;另一方面,系统的用户的水平、技术满足不了系统的要求,使一个好的系统无法实现。
(4)组织方面。系统所在单位或涉及的单位没有尽到对系统的责任,没有充分利用好系统,没有组织好有关单位和个人从系统的运行中得到应有的效益。2.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如何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属于微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范畴,指企业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一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战略管理与总体规划;
二是使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相关信息系统处于高效可用状态:
三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具有较好的信息标准、数据库与管制制度等):
四是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辅助企业的高层决策,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3.信息系统文档的类型:按照文档不同的服务目的划分及内容
信息系统文档有许多种分类方法:
(1)按照产生的频率划分:
信息系统的文档按照产生的频率可以划分为一次性文档和非一次性文档。一次性文档如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非一次性文档如开发过程中用户提交的需求变更说明书等;非一次性文档还可以分为频率固定义档和频率不固定文档,频率固定文档有项目组阅读开发报告、信息系统运行日志等;频率不固定文档有会计档案、需求变更申请书等。
〔2)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按照文档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可以划分为:系统规划阶段文档,如系统可行件研究报修、项目开发计划书等;系统分析阶段文档,如系统分析说明书等;系统设计阶段文档,如需求变更说明书等;系统实施阶段文档,如程序设计报告等;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文档如用户手册、操作手册与维护修改建议等。
(3)按照文档不同的服务目的划分
按文档不同的服务目的可以将信息系统分为三类:用户文档、开发文 档和管理文档。
4.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自然灾害,使用者失误,计算机犯罪和滥用(产生间谍、非法用机、计算机病毒)5.信息系统的审计
(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2)应用程序审计(3)数据文件审计(4)处理系统综合审计(5)系统开发审计
6.对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
(1)系统运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2)信息资源的利用率(3)提供信息的质量(4)系统的效益
7.数据、计算机和网络的控制,事务处理过程控制和软件更换控制
第 6页 /共 6页
第四篇:MBA教学大纲(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课程性质:公共选修
课时: 32
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核心课程要求400~500字左右)信息技术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潜能已越来越明显,如何真正有效地从信息技术投资中获得企业价值,不只是简单地购买一些最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课程是为我国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非盈利组织机构和其它社会团体中、高层管理者开设的全新的现代企业信息管理课程。目的是通过系统地学习现代信息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重点案例的分析与研讨,帮助MBA学员了解并掌握企业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战略变革,构建企业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具体来讲,在教师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帮助MBA学员: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潜能以及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了解先进的基于信息应用的新的管理模式;
掌握企业基于信息系统应用的企业战略变革的决策过程和管理方法;
掌握企业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途径;
了解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二、预修课程
经济学、运筹学、数据库系统等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有四个部分 节课构成:
第一部分:信息时代的管理: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这个部分将通过分析当代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来理解企业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性,从多个视角来分析企业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的概念,帮助学员正确理解现代信息管理;通过多个案例和阅读材料的分析,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多层次的影响及其潜能。
第二部分: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与应用趋势
这个部分将通过基本概念的介绍,帮助学员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
第三部分:基于信息系统应用的企业战略变革和系统规划
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企业战略变革的框架和模型,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性规律和途径,提出企业变革过程的规划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各个关键要点以 及主要策略,介绍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方法和途径。
第四部分:信息系统应用的投资管理与控制策略
这部分主要介绍一般性的信息系统实施的各种方法,讨论信息系统投资的价值评估与评价方法、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策略等,介绍企业信息管理部门的组织建设等。.详细内容:
第一章 信息系统的概念与作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这个部分,我们将讨论信息时代组织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并从企业方面阐述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作用。
2.这章将陈述以下的问题
如何从企业方面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是如何影响现在和将来的竞争的?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是什么?组织、企业过程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课程内容:
1.第一节:信息系统的革命:信息时代组织的挑战与机遇
2.第二节:从各个方面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 3.第三节: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
4.第四节:组织、管理、企业过程和信息系统 5.第五节: 组织管理和信息系统
6.第六节:企业模式, 商务过程, 和信息系统
第二章 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这个部分将通过基本概念的介绍,帮助学员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
(二)课程内容: 计算机硬件与发展趋势计算机软件与发展趋势 通讯网络及其发展趋势 4 数据管理技术与发展趋势 数据模型的建立 6 数据仓库应用
第三章: 由IT支持的组织管理的应变和信息系统的规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战略管理与规划:了解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的分析工具;
2、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的演进、明确信息系统的战略地位;
3、信息系统战略的形成:了解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基本方法、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的集成框架、信息系统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作用,信息系统战略规 划的过程框架;
4、信息系统战略的选择: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信息管理的作用和职能、信息系统战略的选择和确定的基本过程。
(二)课程内容: 组织目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2 了解对手在做什么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更好的过程 4 了解谁需要信息,何时需要信息? 5 评价信息系统 6 IT系统规划
第四章: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这部分主要介绍一般性的信息系统实施的各种方法,讨论信息系统投资的价值评估与评价方法、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策略等,介绍企业信息管理部门的组织建设等。
(二)课程内容:
1、概述
2、开发方法
3、系统分析
4、系统设计
5、系统实施
6、系统管理
7、系统的评价
四、考核方式
(一)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由课堂开卷考试和课后个人大作业两部分组成。课堂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员概念性问题。这些问题将涵盖学员通过课程学到的所有的内容。
课后大作业题目类似:“分析你公司所在的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司客户需求的发展趋势,提出公司未来可能的运营模式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的问题;分析在实现这一变革中需要采用的关键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分析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消除这些障碍的主要措施”。鼓励学员从这门课程一开始就经常思考并准备这一问题。
(二)成绩评分
本门课程的成绩将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课堂参与和贡献 10%
2.小组书面案例研究 20%
3.终期考试 40%
4.课后个人作业 30%
由于书面案例研究是小组共同完成的,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将给予相同的分数。学员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表现他个人的努力和成果。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参考教材:
1.《管理信息系统》 仲秋雁 刘有德 主编 第四版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2.《公司信息战略与管理》 教程与案例 琳达M.阿普尔盖特(Lynda M.Applegate)(哈佛商学院)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3.《管理信息系统讲义》 刘玉编 2005.4.《有效管理I/T投资》 对高层经理关于I/T系统实施的指导,译自"Making I/T Work: An Executive's Guide to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DennisSeverance, Jacque Passino, Jossey-Bass, Sep.,2002.”(二)阅读材料和案例
1.思科系统公司:全球网络化企业运营模式,译自„K.L.Kraemer and J.Dedrick, “Leveraging the Global Networked Business Model: Cisco Systems”, Center for Redesign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Feb.1999‟。
2.戴尔计算机公司:利用信息技术重构运营模式,译自„Henneth L.Kraemer, Jason Dedrick, Sandra Yamashiro, Refining and Extending the Business Model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 Center for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May 1999‟。
3.信息化能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没有借口的管理,译自T.J.Rodgers, “No Excuses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90.5.花旗银行的全球电子商务战略
6.黄丽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层次模型,《中华管理资讯系统 CMIS Quarterly》,2003年。
7.IT的味道——宝供储运的成长故事,摘自《IT经理世界》,1999年15期。
第五篇:MBA全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第1讲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本讲重点】 ◇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数据和信息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者 ◇管理者与系统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本课程共讲八个大问题分十讲讲完,这八个问题分别是:第一,概述;第二,计算机处理基础;第三,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数据通信;第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第六,数据处理系统;第七,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第八,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下面讲第一个问题。
概 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这些设备和其它的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达到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来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德劳顿说: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环境提出的挑战、组织和管理的解答。管理人员要面对客观环境对于企业的挑战,首先在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的、信息的处理技术来针对环境的挑战,它实际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就有了新的解答——管理信息系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是描述了企业经理的希望、梦想和现实,就是管理人员把自己对于企业怎么管理、希望、梦想体现在管理信息当中,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理解,它是支持管理人员的一个人机系统。
数据和信息
数据和信息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中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关于这个概念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较广泛的解释是:
(1)数据是记录下的事实。
(2)信息是对事物的特征和它的运作的描述。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事实,在管理过程中很多情况我们都把它记录下来。
【案例】
比如领料有领料单,给工人分派了工作有派工单,工人完成工作以后,在派工单上又记录了具体的工作报告,像这些都是记录下来的事实。
这些记录下来的事实都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以后就可以得到信息,所以信息还可以称为加工以后的数据。
把工人的工作单都收集起来,就可以了解整个工作完成的情况,一共完成了多少零部件的加工?用了多少工时?用了多少材料?有多少废品、多少合格品?再同计划相比较得出结论:计划要完成的工作量;实际完成量;计划完成合格品数量;实际完成合格品数量;废品的数量、所用的工时和材料的数量„„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加工这些零部件的成本。
这些是生产中非常有意义的信息。所以我们说:信息是加工以后的数据,它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一个表现形式。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1.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物资、能源、资金、信息是5大重要资源。人、物资、能源、资金这些都是可见的有形资源,而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前人们比较看重有形的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信息资源就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得出的知识结晶,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资源,使有形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现在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案例】
比如税收系统,有很多个人所得税没有完全收上来,造成了大量税款流失,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人收入的具体情况,只知道一些人固定的收入,很多灰色收入没有反映到信息中,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个人所得税的流失。
所以说没有信息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管理控制,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
4.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
【自检】
结合实际谈谈管理信息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 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这些设备和其它的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达到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来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德劳顿说: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环境提出的挑战、组织和管理的解答。管理人员要面对客观环境对于企业的挑战,首先在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的、信息的处理技术来针对环境的挑战,它实际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就有了新的解答——管理信息系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是描述了企业经理的希望、梦想和现实,就是管理人员把自己对于企业怎么管理、希望、梦想体现在管理信息当中,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理解,它是支持管理人员的一个人机系统。
数据和信息
数据和信息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中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关于这个概念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较广泛的解释是:
(1)数据是记录下的事实。
(2)信息是对事物的特征和它的运作的描述。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事实,在管理过程中很多情况我们都把它记录下来。
【案例】 比如领料有领料单,给工人分派了工作有派工单,工人完成工作以后,在派工单上又记录了具体的工作报告,像这些都是记录下来的事实。
这些记录下来的事实都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以后就可以得到信息,所以信息还可以称为加工以后的数据。
把工人的工作单都收集起来,就可以了解整个工作完成的情况,一共完成了多少零部件的加工?用了多少工时?用了多少材料?有多少废品、多少合格品?再同计划相比较得出结论:计划要完成的工作量;实际完成量;计划完成合格品数量;实际完成合格品数量;废品的数量、所用的工时和材料的数量„„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加工这些零部件的成本。
这些是生产中非常有意义的信息。所以我们说:信息是加工以后的数据,它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一个表现形式。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1.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物资、能源、资金、信息是5大重要资源。人、物资、能源、资金这些都是可见的有形资源,而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前人们比较看重有形的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信息资源就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得出的知识结晶,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资源,使有形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现在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案例】
比如税收系统,有很多个人所得税没有完全收上来,造成了大量税款流失,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人收入的具体情况,只知道一些人固定的收入,很多灰色收入没有反映到信息中,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个人所得税的流失。
所以说没有信息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管理控制,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
4.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
【自检】
结合实际谈谈管理信息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者
1.管理层次
管理信息能够支持战略规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控制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就是企业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它反映了对于企业在营销功能、制造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财务管理功能等管理功能各个层次的全面支持。
各个层次对于管理信息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来源不同。高层管理人员,即战略规划层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且要知道外部环境的信息。因为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就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合作伙伴的信息,政府所有的政策、法规变化的信息。而企业内部运作层的人员所需要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内部的信息。
(2)信息综合程度不同。高层的管理人员综合性高,各个方面要求的信息量大。而对于具体的操作控制人员,只负责局部管理的具体工作,要求的信息综合程度就很低。
(3)信息的加工方法不同。因为高层的人员所涉及的决策问题多种多样,不同的问题就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来处理信息,所以对于战略规划层来说加工的方法不确定。而对于操作控制层人员来说,加工方法是确定的。
比如,库存人员加工的库存信息无非就是:库里面收了多少货?发出去了多少物料?收了多少物料?然后进行相应地统计打出报表,这些都是非常固定的加工方法。
对不同的管理人员提供的信息,是否适用于不同管理人员的需要,这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应针对不同的需要来加工不同的信息内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来满足各个层次的要求。
2.企业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中应该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怎么样扮演好这个角色?和信息系统又有什么联系呢?著名的管理专家亨利·明茨伯格对于企业的经理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经理的角色应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表1-1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的角色
从人际关系来看,经理人员一定要有交流的技能;从信息角色来看,必须有信息的处理能力;从决策角色来说,要有根据信息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履行这些职责,就需要得到信息系统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经理对信息进行分析,作出决策方案,控制决策方案的执行,最后帮助经理来完成决策过程。
【自检】
你认为对于高层主管来说哪个角色更为重要?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者与系统
管理人员为什么必须要树立起一个系统的观点,首先要了解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的若干个要素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信息系统有很多要素,人、财、原料、能源这些都是资源信息,企业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取得经济效益。而企业是由各个要素组合而成的,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1.系统的要素
把人、财、物、信息这些要素很好地进行组合,使这些要素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要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对要素进行组合的根本目的。
2.开环式和闭环式循环系统
系统由输入转换到输出是一个开环的过程,就是输入了相应的资源以后,转换成产品提供社会。至于社会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反映怎么样?是不是完成了生产计划的要求?这些并没有反馈信息,这就是开环系统,它只有输入、转换和输出。
图1-2 开环式系统模型
闭环的系统就是输出以后返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又返到输入。
图1-3 闭环式循环系统
比如,产品到社会以后,社会对产品产生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机制进入输入端,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这样就可以改变输入,即采取相应的改进质量措施;如果生产过量就减少生产数量,使系统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
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是不一样的,闭环系统因为有反馈可以进行控制,也就是管理学家西蒙所说的“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所以,只有通过反馈信息了解现实情况和预想计划的差距,才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管理过程。现在很多系统都是闭环系统。3.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就是系统向外界开放,与外部有环境联系。封闭系统是完全跟外界隔绝的系统。封闭系统只是在实验室中,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存在的系统,企业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因为企业跟外界在物质、信息、人各方面有不断的交流。
对一个开放系统应该用开放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系统内部还有很多子系统,比如财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生产系统。这些系统是企业系统的子系统,企业系统就是它的环境,它与系统有很多物资和信息的交流,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要向外界开放,社会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要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的影响,合作伙伴、供应商、销售商、协作部门的影响。所以说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外界就是环境,企业系统应是一个闭环的开放系统。
4.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
物质系统是企业系统的一部分,资源里面的人、资金、原料、能源、设备,这些都是物资。
【案例】
在企业的生产或者服务过程中有物流的过程。生产企业通过物料输入,最后转换变成产品就是输出;商业企业的输入可能是从批发商那儿来的,大包装的物资,通过转换分成小包装的或者进行加工摆上货架,再出售给顾客,这也是输出。这些都是物流的过程,也就是物质系统的过程。
跟物流相联系的还有信息流,只要有物质的流动就有相应的信息流动,在手工处理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信息跟随着物流的流动。
【案例】
比如,采购物资,订货会有订货单,发货有发票,物资进入仓库有入库单,从仓库里发出来到车间有领料单,都有单据。我们把这些信息都存到计算机里。所以凡是发生物流的地方都有相应的信息流,管理人员通过信息来了解物流的情况,并控制物流。物流的流动速度、方向、流量都是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的。
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通过概念系统了解物流、控制物流,并对概念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5.系统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以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企业和公司的运作,将企业和公司看作嵌入大系统(或环境)中的一个系统。这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但却对经理们具有潜在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可: ①防止经理们在错综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琐碎庞杂的工作中茫然不知所措; ②根据整天的需要来设定正确的目标; ③强调各部门协调运作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系统与环境间要相互沟通和联系; ⑤由闭环系统得到的反馈信息具有很高的价值。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诞生以前已经存在,它是人工的信息系统。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有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网络通信设备的支持,信息系统就发生了变化。
(1)数据处理系统(EDD)。数据处理系统就是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数据处理系统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在局部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2)管理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不但支持低层的管理人员,而且可以支持中层人员的管理控制,为高层也能提供某些信息。
(3)决策支持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为高层人员做决策服务的。
(4)办公自动化(OA)、人工智能(AI)、专家系统(ES)。这些都是为了高层管理服务的。
图1-4 CBIS模型
我们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简称为CBIS,从开始简单的数据处理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很多数据处理的功能,然后发展到了决策系统也包含了管理信息系统和快递处理功能。CBIS主要支持高层的决策,同时对于中层、低层的管理工作也同样支持,这形成了信息系统的衍变,由支持低层到支持中层,到支持整个企业的管理决策,这就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本讲总结】
信息是管理者掌握的五种资源之一。所有资源,包括信息都可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地位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生存环境的复杂化和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讲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数据和信息、管理信息的作用、管理者、管理者与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组织的地位等内容。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计算机处理基础
【本讲重点】 ◇信息服务的组织 ◇计算机处理基础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上一讲我们讲了信息管理系统概述中7个问题中的6个问题,下面接着讲第7个问题:信息服务的组织。
信息服务的组织
1.组织类型
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有一个组织对它进行管理和服务,这个组织在企业中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通常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当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完成某一部分简单的电子数据处理时。这时用管理信息系统做一个工资表,或者进行某一方面的统计,打印统计报表等这样一些简单的职能。属职能部门底下的具体业务部门所领导。(2)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可以协助某一个职能部门完成其全部信息管理时。比如财务的信息系统可对财务处的整个职能进行全面的信息支持,它就属于这个职能部门领导。比如财务的信息系统其财务管理软件,就能处理财务处管理的整个部门的信息支持和管理。
(3)当管理信息系统范围更加扩大时。为了支持对于整个企业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全面管理,应该有一个企业副经理,可主管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信息中心,就是信息服务组织。
(4)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不仅在管理上用计算机,而且在生产控制、技术部门都用计算机时。比如说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艺、辅助制造,在管理中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整个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的信息组织应该有一个副经理直接负责这一方面的工作。
2.信息专职人员
图2-1 各类人员通信链
信息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包括: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操作员、程序员,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呢?上图就反映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跟用户的联系。
(1)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是同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一起来开发新的系统并改进现有系统的。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确定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并带领其他人员分析系统的现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提出实施方案。(2)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是协同信息系统使用者和系统分析员创建含有信息系统所需的数据和信息数据库。
(3)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同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系统使用者一道建立各种计算资源连接在一起的数据通信网络。网络工程师需同时具备计算机领域和通信领域的专业技能。
(4)程序员。程序员根据系统分析员设计的系统模块,具体编写和操作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能使计算机中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5)操作员。操作员负责操作大规模的计算机设备,如大型机和微型机。操作员要负责监控计算机的控制系统,负责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的运行,例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3.计算机最终用户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知识越来越容易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运用计算机,将越来越容易。将来逐渐达到不需要很多的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工作,而是在一些信息专家的支持之下,用户自己就可以完成他所需要的信息处理任务,在他需要时直接通过信息专家给予信息的支持,而多数情况下只是用户直接运用计算机。这个发展方向使得用户普及计算机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了。
4.CBIS的生命周期
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是一个人工系统,人工系统都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生命周期。一个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以下5个阶段:
生命周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图2-2 系统生命周期图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管理人员与信息专家各有不同的职责。
表2-1 管理者和信息专职人员的职责
◆规划阶段。主要是经理人员来规划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怎样为整个企业的战略服务,信息专家要支持经理人员,了解企业的整体目标范围并提供咨询。
◆分析阶段。信息专家研究企业现代管理情况时,管理人员要积极支持,因为管理人员最清楚这个管理系统,信息专家分析中如有错误,管理人员要纠正错误,要帮助他进行分析。
◆系统设计。系统应分成几个子系统,应分哪些模块,它的调用关系,对哪些模块完成哪些管理功能,用户界面的划分,为用户显示哪些信息,打印哪些图表,这些都要在设计阶段由信息专家进行设计、管理人员予以支持来完成。
◆实施阶段。信息专家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测试程序,管理人员也要了解测试的情况,检查系统是不是满足要求,而且经常要对信息专家提出意见。所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都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有时候管理人员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管理人员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有所了解。
【自检】
管理者在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处理基础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操作必备的实体设备。系统软件是针对公众应用所需要的支持系统。应用软件是针对不同的用户应用所需的支持系统。这些共同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下面重点讲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用户友好、计算机系统层次和多媒体5个问题。
计算机硬件
硬件是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也叫硬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外部设备。而中央处理器又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所组成的。主存储器中存储了计算机要处理的指令,控制器对取得的计算机指令,进行分析然后控制运算器,进行运算得出数据,这就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
要把数据输到中央处理器中,就要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主储存器,再存储到外存储器,因为主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有限,它只能存储到计算机内,中央处理器需要处理的程序和数据,还有暂时用不着的程序和数据就暂时存储在辅助存储器里。所以外部设备必不可少。
图2-3 计算机原理图
【自检】
CPU由哪几部分构成,并简要说出各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软件
软件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组成。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由计算机厂家提供的、用于支持广大用户使用的一个支持软件。系统软件的三种基本类型是操作系统、公用程序和语言翻译程序。(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的操作、处理公司数据的软件(应用软件)、硬件,作为联系用户的接口。操作系统主要是为了能够扩大计算机的功能和它的使用范围,也可以说它是面向计算机自身的。操作系统可执行6项基本功能:
①作业调度。它们可以利用公司确定的优先级决定作业执行的顺序。②硬件和软件的资源管理。它们可能将用户的应用程序装入主存储器,然后供各种硬件单元执行它。
③维护系统安全。它们可能要求用户键入指令——一组确定用户有权使用系统的字符。
④使多个用户共享资源。它们可能同时为多个用户调度和执行应用程序,这个特征成为多道程序设计。⑤处理中断。中断是操作系统使用的一种技术,它临时挂起一个程序,以便另一个程序得以执行。当程序请求一个不要求CPU的操作(如输入或输出)或程序超出预定的时间限制时,就要求执行中断。⑥维护使用记录。它们可能保留每个用户使用每个单元(CPU、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时间量。维护这种信息一般都是为了用户为其使用的计算机资源付费。(2)公用程序
公用程序是一种例行程序,它使用户能够完成不是用户的特定应用程序独有的基本数据处理职能。有些例行程序使用户能够拷贝文件、删除文件、分类文件内容、合并文件或准备可拆装存储媒介,其他例行程序则允许计算机操作员恢复丢失或损坏的文件、监控系统的行为甚至控制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流动。公用程序可以说是面向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它包括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日志程序、计算机的诊断程序等等。计算机出了硬件故障可以启动诊断程序,这样就可以找出计算机故障在哪里。所以像这些公用程序,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机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管理计算机。(3)语言翻译程序
语言翻译程序就是把机器能识别的0、1这两个符号,转变成使用语言,通过编写的语言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目标程序才能执行,把输入数据变成输出的数据。
①第一代语言——机器语言。早期计算机用机器语言编程,这种语言是一串CPU能够解释和执行的0和1。机器语言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计算机理解的唯一语言。然而,机器语言难以使用,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与人的通信更为相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以程序员的语言书写,并在运行时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员书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翻译后的机器语言程序成为目标程序。将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就是翻译程序。
②第二代语言——汇编语言。第一个翻译程序成为汇编程序,它们使程序员可以用汇编语言(第二代语言)编码。汇编语言使用助译名代表要执行的操作;符号名代表被处理的数据。此外,程序员书写的源指令与翻译而成的目标指令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意味着,如果目标程序要求500条指令,程序员就不得不写出差不多这么多的指令。尽管从程序员的观点看,汇编语言是对机器语言的重大改进,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对CPU的每种型号,汇编语言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如果一家公司要更新其计算机机型,那么它将不得不重写它的所有程序。这个要求导致新一代翻译程序的出现。
③第三代语言——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与汇编语言不同,第三代语言可能从一条源程序指令产生多条目标程序指令,这意味着程序员书写的代码更少。此外,第三代语言的语法更像用户语言的语法。常见的第三代语言包括COBOL、PL/I、BASIC和C。
④第四代语言——自然语言。第四代语言(缩写为4GL)是指使程序员或用户指示计算机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的一种语言。使用自然语言这个术语是因为4GL的语法与我们的日常语言极为相似。第四代语言具有功能强大、用户友好的特点。4GL包括广泛的软件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建模语言、极高级语言、图形生成语言、报表生成程序、应用生成程序。
2.应用软件
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应用软件包,这软件包可能是由一些软件公司生产的,是针对一定的用户群,解决一定的普遍的问题,这样的应用软件包,是一种商品化的、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出来的、有一定通用性的用户群的用户程序。(1)用户程序设计 大多数使用大型计算机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信息专家队伍。这些专家大部分就职于信息服务部门,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专家分配到用户单位中去。专家的任务是设计满足公司独特需求的计算机系统。他们的工作成果就是用户程序设计软件库。(2)现成专用软件包
①通用业务的软件包。用户群比较大,像现在用友或者金蝶做的财务软件包。财政部所需要的报表,针对国内的财务系统,他的用户群成千成万的企业都需要这种软件包。
②行业的软件包。是针对某一个行业做的,如有酒店管理的软件包、房地产软件包等等,这是针对不同的行业所用的。
③提高组织结构工作效率的软件包。现在用得比较多的软件包就是项目管理的软件包,很多的项目,工程项目或者是科研项目,或者是软件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怎么样来控制它的工作进度,怎么样根据工作的进展来调配它的资源,就有一个项目管理的软件包,它可以帮助使用者根据项目的发展进度来控制它的工作进度。
④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软件包。因为普遍认为微型计算机是个人工具,因此大多数个人生产率软件包都在微机上运行。这类软件包包括字处理程序、电子数据表、图形软件包和桌面处理系统。这些例子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是个人可以使每种软件符合自己的特殊需要。
用户友好
用户对于应用软件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使用方便,现在还要求界面能够友好,就是看起来要舒服,一般能够引导用户交流、对话,这里有菜单式的,有填表式的,当用户使用软件遇到困难或拿不准该选哪一项时,能够提供帮助信息。图文用户界面中一些图形看起来很直观,这些都是对应用软件的要求。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这个应用软件一般也都有这些方面的要求的。
计算机系统层次
图2-4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层次关系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软件的层次中心是硬件,用户在最外层。硬件离用户最远,硬件功能的第一步扩充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直接跟硬件打交道。再外层是语言翻译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够工作。所以,语言翻译程序是通过操作系统才能跟硬件打交道的,所以在操作系统的外层是语言的翻译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再外层是应用软件或者应用软件包,因为很多的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包,都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每一个程序或者是哪个数据库支持之下编制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语言或是数据库的支持,这个应用软件包不可能使用,所以我们在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都要说明,它是在哪一个语言或者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之下,它是用哪个操作系统支持的。
多媒体
1.多媒体内容
一种结合了若干不同形式计算机输出的计算机技术称为多媒体。多媒体系统包含多媒体的输入和多媒体的输出。
(1)多媒体输入
可以通过摄像机、录像机把图象输入,通过麦克风、录音带可以把声音输入,所以多媒体有图像、图形和声音的输入功能。(2)多媒体输出
可以通过电视机的屏幕、计算机的屏幕输出,可以有图象的输出,电影的输出和动画的输出,还有声音的输出。
2.多媒体应用
△ 商业广告。商品的多媒体应用使我们有了声音、图像的显示,所以很多商业上广告,很多宣传品都可以制成多媒体。
△ 区域办公。可以通过多媒体开电子会议,开电子会议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地点,通过多媒体传输,可以看到在不同地点不同的参与人员的发言,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可以看到发言人的图像,这样就像在一个办公室里讨论问题一样。
△ 网络课堂。现在有些大学把国外的课堂实况通过网络传输过来,这样就有在国外课堂听课同样的效果。多媒体在商业上的应用非常多,开放多媒体步骤就是要对定义多媒体的问题,进行概念设计、内务设计,写出相应的脚本,然后设计它的图形,再产生系统、系统测试和使用系统这样一个过程。像很多的网络课堂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步骤形成的。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因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数据驱动的,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中,就要研究信息如何存放到计算机里,在计算机里怎么来组织、管理数据。所以,这个内容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
数据组织的层次
△ 第一层次是数据项,数据项是数据在计算机里存储的最小的逻辑单位,它描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特征。△ 第二层次是几个数据项的集合,描述了一个实体,就是一个记录。△ 第三层次是相同类型数据的实体的集合,就形成了文件。△ 第四层次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有机的组合就形成了数据库。
为什么有了文件还要形成数据库呢?因为原来形成的文件有很多地方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例如:
组成数据库的好处:
(1)消除重复记录。要分别建立文件就有很多内容会重复,假设这些内容只出现一次,那么就可以减少很多重复。
【案例】 例如把工资部门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这些项目去掉,只保留职工号,相对应的姓名、出生年月项目可以在人事部门找到,教育部门也有职工号、学历和培训时间项目,这个培训是什么时间完成的,可以记录的很详细,根据职工号,相对应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也可以在人事部门记录中找到。
(2)修改方便。修改的时候,我们就不必要从多个文件中去修改了,只要修改一个文件就行。(3)避免不一致性。
例如原来的职务在三个文件当中有,他的职务改变以后,人事部门给变更了,工资部门也变更了,可是在培训部门忘了给变更,这就是数据出现不一致。使用数据库就可以避免数据不一致。
(4)实现数据共享。只要是数据库存贮的数据,就可以跨越这个文件的界限,可以提供数据组合,使得不同的部门共享这些数据。
【自检】
请你谈谈数据库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通信
计算机的数据通信就是借助于电子或是电磁设备、光纤或是微波信号,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
比如一个计算机终端,通过调制解调器把计算机里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电话线传到另一个部门,这个部门把模拟信号又变成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这样就完成了计算机数据通信功能。
图3-2 基本数据通信示意图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用完善的网络软件向诸多用户提供各种运用服务,从而实现数据、程序和硬件等各类资源共享的一个系统。所以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数据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点不同的,具有不同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联系起来,实现数据、程序和硬件各类资源共享的一种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就是数据、程序、硬件这三类资源的共享。
(3)分步处理。一个大的程序,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步处理,由不同地点的计算机来帮助处理这个大的程序。
目前来讲,计算机网络达到了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分步处理只是在一部分计算机网络中得以实现,普遍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网络的类型
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所有数据通信设备叫做一个网络。将设备联网以实现通信。数据通信网络可以是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也可能是它们的组合。
(1)广域网(WAN)。利用各种通信设施覆盖广大区域,如长途电话、卫星传输和海底电缆。广域网一般涉及主计算机和许多不同类型的通信硬件和软件。例如,国际银行业务网络和航班订票系统。
图3-3 广域网模型(2)局域网(LAN)。局域网覆盖的是有限区域。一个典型的局域网,它连接几百台微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都局限在相对小的区域内,如一幢建筑或几幢临近的建筑(例如校园网)。由于局域网能使多个用户共享软件、数据和设备,这对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
(3)城域网(MAN)。就是跨越整个城市的网络。
【自检】
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与网络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网络怎样与Internet(因特网)相联系?企业与它的供应商、销售商和它的协作单位互相之间有哪些联系?首先介绍一些概念:
△ Internet是由世界上成千上万个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通过一
定的通信方式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系统。其最大特点是网络信息共享,对企业来说它最大价值是支持电子商务的实现,所以,Internet也叫做网际网,它是广域网互相之间再联系起来的网络。
△ Intranet是指跟全球互联网隔离开的一个较小的电子专用的空间,是由企业或者由组织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虚拟的相对独立的专用的网络。就是企业里隔离出来的一个专用的空间,是为企业服务的一个专用网络。
△ 企业网络是Internet对企业之外特定用户安全的延伸。它通过Internet的技术与通过认证的用户,包括它的供应商、顾客、合作者等来分享公司内部网络部分信息和部分运用的半开放专用网。
图3-5 Internet基本结构
企业内部的Intranet,就是上图这样一个结构。企业要跟Internet相联系,可能还有一个防火墙,这个防火墙就使得只有特定的用户信息才能够进入企业内部网络,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黑客、病毒对于企业的袭击。
计算机网络每一企业内部的用户跟服务器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互相通信,也是通过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Internet的协议来传输的相应的数据,它的特点就是因为有了防火墙与Internet相隔离形成这样一个空间,Extranet就是这个空间在Internet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扩大,扩大了与用户、供应商联系,又造成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他们对Internet外部的联系也是有防火墙保护,这样就保证了Extranet内部的安全性,这就是网络通信的基本结构。Intranet的特点:
△ 开放性。通过Internet,可以跟外界有广泛的信息联系。△ 安全性。通过防火墙能够保证系统内部的安全。
△ 运用多媒体的技术。传输信息不仅有数字信息,还有多媒体的信息,如图像、声音都可以传输。△ 操作简易、开发简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系统开发是建立信息系统过程中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系统开发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成败。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1.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
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能等具体情况,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系统软件。
2.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果或产品是一套专用的应用软件系统。这套软件产品的生产与一般硬设备的生产过程和单项事务的处理程序编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复杂程度比较高 是一个创造性活动 质量要求高 产品是无形的
(1)复杂程度比较高。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组织、人员,还有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要反映出企业的组织功能,反映出生产和服务的特点。要涉及到机构、人员、生产过程或者服务过程这些经常变化的内容,使得建立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变得比较复杂。
(2)是一个创造性活动。因为企业的不同,所以很难买到完全适宜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即使买到的应用软件包与企业的应用情况相似,一般情况下也都要做修改,现在市面上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包很多,一般买来以后都不能直接使用,修改的工作量一般都在30%、40%左右,所以,每一个信息系统都要有开发活动,都要有创造性的劳动。
(3)质量要求高。因为计算机的软件与编写程序不能有任何的语法错误或者是语句错误,从管理的角度看,在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前,已经有人工的信息系统,或者部分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现在要开发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来取代原来的系统,就一定要比原来的系统功能强大且便于使用,还要能够取得经济效益,这才能够被人们接受。
(4)产品是无形的。软件产品不像机械设备生产那样,加工过程可以观察、度量、检测,便于控制质量。软件产品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之内的程序和数据,它们是无形的。虽然表现在技术资料中的软件产品可以阅读,但由于软件生产的主要过程都是开发人员的智力活动,即使具有相同的设计目标,不同的人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也不会完全相同。除开发者外,其他人不容易很快理解与掌握。
3.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系统的特征反映了系统具有最本质的方面。深入分析系统的特征,根据系统发展的规律来建立系统,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其要点如下:
(1)系统的目的性。满足用户的要求是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标准。
(2)系统的整体性。用整体的观念来开发系统,采取先确定整体的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3)系统的相关性。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功能)组成的,整个系统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的简单相加,其功能应比所有子系统的功能总和还要大得多。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各有其独立的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信息流把它们的功能联系起来。如果它们之中的一个子系统发生了变化,其他子系统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和调整,因此,不能不考虑其他子系统而设计某一子系统。整个系统为层次结构,系统可分解为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又同样可以分为更细一级的子系统。系统、子系统均有自身的目标、界限、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
再有就是系统有它的环境适应性,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开发出的信息系统也一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了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系统必须具有可修改性、可扩充性。系统开发应该遵循以市场为指导,用系统工程化、标准化的方法进行管理,这些都贯彻到以下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法中。
4.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1)系统开发的组织
系统开发,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作保证。
①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任务是领导系统开发的整个工作,一般是应该由企业负责人来挂帅,成立系统开发小组,由他负责总体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是: ●提出整个新系统的规划和总的策略;
●保证这个系统能够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 ●为开发工作的安排和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督; ●协调开发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 ●向上级报告开发工作的工作进展;
●委任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规定项目小组的工作范围。
②系统开发项目小组。就是系统开发的工作小组,负责开发的具体工作。(2)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对开发工作还要进行项目管理,因为开发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有许多人参加,要运用一定的资源,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为了节省资源,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一般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
5.信息系统开发的人员(1)人员的障碍
在具体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员及其有关的问题。系统开发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员障碍,如果人员的障碍不解决,系统开发很难取得成功。人员障碍包括几个方面:
■最高级的领导没有需求,没有思路。如果最高级领导层对建立信息系统没有需求,也没有深层次的想法和思路,开发系统将面对巨大的阻力,系统的开发很难成功。
■普通的管理者对新事物有恐惧感。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对开发信息系统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担心新系统可能要剥夺他们的权利和地位,会威胁到部门的经济利益和权限,所以在开发中不积极配合,更有甚者会阻挠系统的开发工作。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于对开发信息系统的认识不清,认为信息系统的开发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程序一装,系统就可以提供所有的信息。这种简单化的想法,也是管理信息系统失败的原因。
■信息问题导致的沟通障碍。信息专家和管理人员知识背景不同,对于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沟通中就会发生信息障碍,若不能够互相理解,就导致了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人员的素质低。如果组织中的管理人员素质太低,就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而且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改进思路,系统的开发就会遇到极大的障碍。(2)系统开发的参与人员
信息系统开发中,具体的参与人员就是项目小组或者工作小组包含的人员:
①组织中的高层领导。一个组织要开发信息系统,组织中的高层领导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组织中的高层领导必须是系统开发小组的领导成员,并且要在把握大方向时切实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②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负责实际工作的领导,他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知识和计算机的技术知识;他还应该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与各类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正确理解各级管理人员提出的需求,灵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将这些需求经过分析和逻辑思维转换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成为编写程序的依据。
③程序设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制、调试、修改程序,直到新系统投入运行。在系统交付使用以后,本企业的程序设计员还要负担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负责程序的改进任务。程序设计员应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数据库及程序设计语言。④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开发的企业管理人员代表用户的角色,他们的角色在系统的前期和后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系统开发的管理人员必须是业务骨干,要了解自己的部门或者自己的工作的关键点和难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未来信息系统的构成和添加哪些新功能有自己的看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方法概述(1)系统观点
系统的观点有以下特点:
目的性 相关性 整体性 环境适应性
开发方法中最普遍的就是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完全利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系统的目的性、相关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进而开发这个系统。系统开发完全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对系统的生命周期先进行系统的规划,然后进行系统的分析。
图3-6 系统层次分析图
先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分析这个系统跟外界的联系,然后再逐渐把它细化,看各个细化的各个子系统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把各个子系统再细化成更进一步的小的系统,再看看它们互相之间信息是怎么联系的,这样逐步来分析一个系统。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设计画出图纸来了,系统实施把这个图纸变成了事物。系统实施把设计的结果变成实际的东西,那就是编制程序,编制软件。(2)生命周期
系统的生命周期有以下几个阶段: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划分,方法虽然有些差别,但实质上没有什么变化。从大的方面说系统一般都要经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运行三个大阶段。
系统生命周期的过程,可由下图反映出来,就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图3-7 系统生命周期
(3)自上而下,逐步求精
在结构化的系统开发中,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思路是贯穿始终的。分析问题首先从系统的最高层开始,在把最高层的目的分析清楚之后,再向下面扩展。继续分析下一层的系统结构,下一层的系统要素或者说子系统,又是实现上一层系统目标的手段。(4)工作成果文档化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方法要求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的每一步都应该把成果文档化,都要形成文字上的结果。
2.结构化系统分析法的总体思路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方法通常把它细化,如下图所示:
图3-8 结构化系统分析法思路
有些企业没有按照这样做,开始时,开发单位就把企业提出的要求理解错误了,程序编好交付使用时,发现与所要求的应用程序完全不符合,这时整个系统就报废了。所以由上图说明,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一定要把好关,一定要通过相应的验收,而且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成果,每个阶段的成果都要通过验收才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这就是结构化开发方法的总体思路。
【本讲总结】
本讲介绍了数据组织的层次和数据管理活动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数据库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一讲的学习,能够对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讲还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三种基本的网络类型,以及企业与Intranet的联系。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数据通信设备和线路,把不同地点的,具有不同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联系起来,以实现数据、程序和硬件各类资源的共享。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一个小规模的系统调查和分析工作,它由一个可行性研究小组来进行,研究小组的人员不在多,而需要有非常丰富经验的人员来参加。①初步调查
首先开始初步调查,调查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环境和企业的概况。企业的环境就是要了解这个企业它是受哪个上级部门的领导,它跟外界单位有哪些联系;企业的概况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规模、人员情况、产品情况、组织情况、销售情况等等,就是对企业大体情况的了解。
●企业的信息处理情况。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就要了解原来的信息系统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好的方面是需要保留下来的,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来代替旧的信息系统,这些一定要弄清楚。
●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开发一个新的系统,准备要投入哪些资源,这个企业有没有旧的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在旧的系统当中有哪些设备是可以继续用的,需要投入哪些新设备,开发新系统中准备投入多少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如何,这些都要弄清楚。
●企业领导对建立新的信息系统的看法和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说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系统来代替旧系统,而且也有资源来建立新系统,但是,企业的领导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不愿意在这方面合作的话,那信息系统还是不可能成功。所以,关键还是要了解企业各级领导对建立新信息系统的态度,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态度。
提出系统的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系统的目标和范围的描述。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希望新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起什么作用,这就是目标。另一方面就是它的范围,信息系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范围,有些信息系统可能包括企业主要的信息处理部分,有一些可能只包括几个重点的部门,所以范围一定要界定清楚。
●系统运行环境的描述。建立一个什么层次的信息系统,跟运行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些会涉及到信息系统将来的运行环境要受到哪些条件的约束,有哪些方面会对它产生制约。所以对外界的运行环境必须有个描述。
●计算机的初步选型。为什么在提出总体方案的时候要提出选型呢?因为选型跟将来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报价有直接的关系。初步选型只是大体上确定计算机的选型范围,以便从初步选型中做出财务规划。●系统的开发计划。系统开发计划主要是把系统的开发进度大体上要排出来,对每一步所要达到的功能、每一步投入的资金、每一步完成的时间等都要有一个系统开发计划。③可行性方案
可行性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
●经济上的可行性。要进行投资效益方面的分析,既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投入,也要考虑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投入。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考虑采用什么技术来支持信息系统的实现。一般不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因为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常很不稳定。
●运行上的可行性。看看运行的具体社会条件是否适合,是不是受到各方面的限制。④可行性报告
通过以上研究以后,就可以根据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可行性和运行上的可行性,写出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这个报告的结论可能可行,也可能不可行,也可能介于二者之间。一般来说总体规划和它的可行性研究是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都是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组成小组来进行工作,如果不可行,这阶段工作就等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可行性报告通过以后,马上转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实际工作,使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明确化。所以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
掌握企业的管理情况,找出管理中的问题,了解用户的需求,对新系统应该干什么做出分析,这个分析就叫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系统分析是在彻底掌握原来系统工作状况的基础上,吸收了原来工作系统的优点、克服原系统的缺点,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特点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①组织结构调查
组织结构调查往往要画出一个组织结构图,第一个文档就是组织,它包括哪些职能部门、有哪些下属的机构,这个组织结构互相之间的关联都要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是组织的信息关联图。在组织结构中,哪些职能部门是要进入信息系统管理范围之内和作为调查的重点,那些范围之外的部门或者是人员,与系统有哪些联系也要搞清楚,这是关于组织结构的调查。②系统业务流程调查
组织结构调查以后,对管理信息系统范围之内的业务要进行详细调查,这种调查就称为系统的业务流程调查。
③数据流程调查与分析
业务流程图具体处理以后,把它抽象为数据流程图,利用数据流程图把过程表示出来。数据流程图里的符号分别为:
●第一个符号是外部实体。用矩形框外加两条线表示管理信息系统之外的跟它有信息联系的部门和人都称为外部实体。外部实体与系统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信息之间的交流来进行。图4-1中的储户就是外部实体。●第二个符号是处理功能。处理功能是指内部对信息要进行哪些处理,处理功能用矩形来表示,就像图4-1中的核对账户、取款处理都是银行内部进行的处理,这就叫做处理功能。
●第三个符号是数据流或者是信息流。信息系统跟外界的联系是通过数据流或者是信息流进行的,在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这个信息流和数据流进行的。所以数据流表示的符号就是用一根箭头线来表示,箭头指向为数据的流动方向。
●第四个符号是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就是一个矩形少一条线,像个账本一样,数据存储就像图4-1中的账户或者是存款单。
图4-1 银行取款过程的数据流程图
④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通过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可以了解企业管理过程。数据流程图实际上
就是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一种描述。但是只有这个图还不够,还要进行数据分析,要建立数据字典,数据字典里有各种数据流。上面讲的银行取款的过程,只是银行诸多业务里的一项业务,要想把所有的业务都分析清楚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数据流程图。
上图中企业只是跟供应商、分销商和银行有信息联系。与供应商的信息联系是企业用订货单向供应商订货,有一个订货单;跟分销商的信息联系是企业用发货单向分销商发货。这表示了顶层的数据流程图,就是把整个系统看做只有一个功能的顶层的数据流程图。
把顶层的数据流程图的功能进一步分解,外部实体没有变化,把内部的功能分细了,一个总的系统由很多子系统所组成,它们互相之间又是紧密相连的。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三个子系统,即: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跟供应商有联系,营销管理跟分销商有联系,财务管理直接跟银行打交道,而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之间又有信息联系。生产管理还分为原材料的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的作业计划管理,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又可以做数据流程图,这样就可以分层次来分析这个系统。分层次系统分析的好处: 了解系统详细、具体的内容
根据管理人员的层次分别查看不同层次 便于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交流
系统分析以后必须请有关专家、企业领导一起来讨论,进一步分析是不是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为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这是非常重要的。(3)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实际上就是把系统分析的要求,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设计出一个好的系统,将来既是便于修改又是好使用的系统。①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结构化系统的设计思想,为了减少系统的维护工作,必须对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认真设计,其设计思路应是自上而下,逐步求精,要根据系统的功能划分结构的各部分的模块,模块应该尽可能独立;模块间的连接,应该以数据耦合为主。②数据库设计
整个企业要建立多少个文件?这些文件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采取什么样的结构是最好的?这就是数据库设计的内容。实现数据的合理存储和数据的共享,是数据库设计的目标。③计算机和网络配置方案
计算机和网络的配置,包括计算机选型和网络选型。在确定信息系统功能之后才能够确定计算机和网络的配置方案,这个配置方案跟前面的总体方案的配置方案不一样,这是个非常详细的配置方案。④系统的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文件,这些文件描述了不同的人、事、物,设计代码要做到一人一码、一事一码、一物一码。
●人机接口设计。人机接口就是人要向计算机输入,计算机要向人要输出。屏幕显示,要快速明了,使人易于操作。
●打印报表的设计。逻辑模型确定实施后,需要有合格的报表格式,按照图纸进行加工。所以这也是关键的一步。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第四步骤系统实施将在下一讲介绍。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实施
①系统实施的准备
系统实施准备主要包括购置计算机和必要的附属设备;购置系统实施所需要的软件;培训各类工作人员;数据准备以及管理方面的准备。②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包括多方面的测试,首先对一些程序模块进行测试,然后把模块连起来进行测试,测试系统能不能达到原来设计的目标。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测试以后,还应该由用户参与进行验收测试。③系统转换
系统测试通过以后,要进行新旧系统的转换,这关系到新系统能否顺利代替旧系统进行工作。系统转换有以下几种形式:
●立即转换。旧系统用到某一天,就立即转换成新系统。这种情况一般多适用于规模小、风险小的系统。小系统可以采用立即转换的方式,即使有一点风险,但影响范围也比较小。
●分阶段转换。旧系统转换为新系统分多个阶段进行。分阶段转换需要注意,人工系统跟计算机系统的接口问题,一定要处理好。
●并行转换。旧系统跟新系统有一个并行的时间,这个并行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旧系统、人工系统、新型系统、计算机系统同时工作,开始以人工系统取得的信息作为管理的依据,一段时间以后,新系统得出的结果与人工系统得出的结果相一致,就用新系统得出来的数据作为依据。旧系统继续运行得出来的数据可以用来进一步验证新系统。当没有问题了,就可完全转换为新系统运行。
图5-1 新旧系统转换形式
④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是在新系统正式运行后开始的。这方面的工作要求规范化、制度化,有专人负责。当正常维护工作进行不下去时,按照生命周期的观点,系统就应该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了。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整体思路清楚,目标明确。
②设计工作中阶段性非常强,有利于系统开发的总体管理和控制。③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结构上的缺陷。(2)缺点
①用户要求难以在系统分析阶段准确定义,致使系统在交付使用时产生许多问题。②用系统开发每个阶段的成果来进行控制,不能适应事物变化的要求。③系统的开发周期长。
原型法
1.原型法概述
原型法的模式与开发过程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编程和运行以及结构化的内容相类似,不同点就是不需要对系统进行长时间和非常细致的分析、设计,只是对系统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它的主要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初步设计和编程以后就马上运行,以后在与用户进行交流中再进一步改进。
图5-2 原型法思路模型
2.原型法的实现步骤
(1)确定用户的需求,通过需求分析建立模型。(2)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型。
(3)让用户运行和评价原型,然后根据用户的修改意见来修改原型。(4)建立新原型再请用户来运行评价,一直到满意为止。
图5-3 原型法模型
3.原型法产生的背景
(1)由于用户对计算机不了解,提出要求不准确。(2)用户跟开发者的知识结构不同,难以沟通。
(3)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结构很复杂,很难用抽象的模型和结构充分表达。(4)没有实际的启发,对复杂的问题不容易准确地描述。4.原型法的优缺点(1)优点
①改进了用户和设计者的互相交流方式,用户的满意度高,更加贴近实际。②开发的风险比较低。
③用户的培训时间缩短,简化了信息系统。
④管理起来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应变能力比较强。(2)缺点
①开发工具要求比较高。②对复杂大系统比较困难。
面向对象法
1.面向对象法概述
面向对象是一种新的系统设计方法学,也是一种认知方法学。该方法可以用于程序设计,也可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根据以前讨论的结果,对面向对象法可作如下解释:(1)客观事物都是由对象组成的。(2)对象是由属性和方法组成的。(3)对象之间主要通过传递消息来实现。(4)对象可以按其属性进行归类。
对象是数据(属性)和操作(方法)的封装单位。数据反映了对象的状态。操作是在外界条件激发下使数据状态改变。这里激发的因素就是对象间的通信,称为消息。
图5-4 对象与消息的关系
面向对象的方法目的就是要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软件开发不能只针对一个企业就只能适用这个企业,而应该可以在其他企业重新使用。一旦企业目标或者生产方向发生变化,面向对象方法使系统改变或者扩充更加方便。
2.面向对象法的“类”
类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类的下层称为子类,上层称为超类。子类能够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的继承机制。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职工有职工号、性别、姓名、出生年月,这是一个类。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是职工这个类的子类,职工就是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超类。子类能够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叫做类的继承机制。继承性使面向对象法有较好的扩充性和重用性。
3.面向对象法的显著特点
描述所研究的问题,确定非形式化的求解策略 识别问题空间中实体及其相互关系,使策略形式化 针对数据和过程描述涉及实现细节
【自检】
试述面向对象方法的含义,并举出一个类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当前采用的比较多的系统开发方法有三大类,即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三类方法各有千秋。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法是经典型开发法,强调从系统出发,自顶而下,逐步求精地开发系统。开发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个思想。开发过程很规范,思路清楚。但是总体思路上比较保守,是以不变应万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原型法强调开发方与用户方交流,从思路上看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法要先进。原型法在计算机的开发工具上要求比较高,对中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应该说效果很好,但对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原型上的制作有相当的困难。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面向对象法是从全新的角度看问题。它不同于结构化系统设计法自顶向下地分析问题,而是从系统的基本构成入手,希望把一个系统的最基本构成搞清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对象是构成开发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把这些对象描述清楚了,就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对象来应对环境的变化。面向对象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系统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系统性调查与分析之前,把握系统的结构有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的应用也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自检】
比较几种系统开发方法的优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的开发方式 系统的开发方式包括:
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 购买商品化软件
表5-1 各种系统开发方式表
【本讲总结】
系统开发和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系统开发是一个信息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任何企业要想建立信息系统,必须有科学的管理作基础,采用现代化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思想进行系统开发。其核心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加工,或者对数据进行各种符号间的转换,增加数据的可用性。数据处理系统实际上就是输入一定的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的软件进行转换,再输出给管理者。
数据处理系统的任务:
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加工 数据的存储 输出文件
(1)数据的采集。从原始数据发生的地方,或者从其他的管理系统中得到数据。
(2)数据的加工。数据只有在被加工成信息后,企业才能真正加以利用。数据加工的操作包括分类、排序、运算、汇总这样一些加工过程。
(3)数据的存储。把一些有用的数据存储起来,等到以后加工再用。
(4)输出文件。这是很简单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任务,就是电子数据处理,其中很典型的有工资、统计报表一类数据汇总和统计报表的输出。
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 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如下:
数据处理是一个组织的基本任务
处理过程的标准化 数据的细节化和准确性 焦点集中在历史数据
(1)数据处理是一个组织的基本任务。任何组织都有相当多的数据处理任务,而且很多信息系统也是建立在这个数据处理的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的。
(2)处理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比如现在的工资处理,有一个标准化的程序来对它进行标准化处理。还有像财务报表,打印输出都是标准化的过程,所以数据处理系统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3)数据的细节化和准确性。数据处理描述企业每项活动的细节,并且要求数据的准确性,这涉及到组织的基础管理的管理水平,这些细节化的东西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进行监督和控制。
(4)焦点集中在历史数据。历史数据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对于已经发生过的这些信息来进行处理,得出一定的结果,如统计信息中,财务报表和各种统计报表都是历史数据,这些历史数据对企业的决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提供思考问题所需要的必要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给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思考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处理系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配送公司的例子来了解它的功能。
这个配送系统,从顶层的数据流程图来看,就是处理整个物流配送。从供应商订购物资,然后把有些物资配送给相应的客户,有些物资是放在仓库里,整个仓库本身的系统也是系统之外的一个外部实体。这个配送系统的经营情况,要传送给管理者,管理者并不在这个配送系统的信息系统当中,所以这个系统的界限就是一个配送系统,进行信息管理时,客户、供应商、管理者和仓库都属于配送系统的外部实体。
配送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1.子系统的类型(1)客户订单子系统
如果填写订单过程中发现客户的订单有问题,可以拒绝订单,退回给客户。如果是合格的订单,在输入计算机后根据客户的要求给客户发货。
发货要有相应的发票,同时给客户相应的账单,客户要对此付款。
图6-3 订单子系统
(2)库存补货子系统
客户填写订单,答应要给客户发货,发货是物流的过程,在系统当中不反映,只反映信息流。给客户供货以后,库存就要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要补货,补货时由供应商供货,供应商能不能供货会有一个口头承诺,企业根据供应商口头承诺可以补货,可以向供应商发订单;供应商运货时有运送单、发票和账单给企业库存补货系统。货来了以后有进货入库单,这个货就算到仓库了,这就是库存补货系统。
图6-4 库存补货子系统
(3)账目维护子系统
配送系统有了账务就有总账维护,如果销售出去了就应该有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在总账来去,还有库存数据,因为库存数据了解库存的整个资金的情况,所以库存数据也要给总账维护,这是填写订单跟总账维护的关系。
图6-5 账目维护子系统
2.客户订单子系统
客户订单子系统的每个子系统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
图6-6 填写定单
3.国家财务软件系统
这里介绍金蝶公司的财务标准版,它的功能包括:
(1)账务处理。账务处理就是完成记账凭证的录入、审核、查询、打印、汇总、结账等功能,完成总账、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总账、数量金额明细账、多栏账、日记账等所有账本的查询、打印功能,这是财务处理系统。
(2)管理往来账务。统一设置与企业有关的往来单位,对往来单位进行档案管理,对所有往来账进行统一核算,随时打印输出往来账单,对“账龄”进行分析。
(3)项目管理。允许用户对任何一个科目按部门、往来单位、个人和用户设置的任何对象进行辅助核算,打印数字核算项目账,核算功能明细账,还有银行对账的功能,工资管理的功能,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各种报表输出功能(包括对报表的查询,打印和试算平衡表,科目余额表,项目明细表,账龄分析表,余额的日报表,输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它还可以进行财务分析,提供结构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反比趋势分析这样一些分析工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损益能力进行分析,生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毛利率、流动资金周转率这些主要账务指标一览表。
【自检】
试分析会计数据处理系统在决策中能扮演什么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