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时间:2019-05-15 11:3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篇: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健康教育的意义

1.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阿拉未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保健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否能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说明健康教育对实现所有健康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中的地位和价值。第36届世界卫生大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第68次会议,根据初级卫生保健原则来重新确定健康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中的健康教育新策略”,强调了健康教育是策略而不是工具。为了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应该把健康教育作为联

系各部门的桥梁,以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活动。

2.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当今发达国家和我国疾病死亡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死因不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是被慢性病所取代,冠心病、肿瘤、中风己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死因,这些疾病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约占50%)、职业和环境因素有关。只有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降低致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实践证明,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近20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冠心病下降了1/3,脑血管病下降了1/2,吸烟率下降1.1%。已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3.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健康教育可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减少患病的危险性,是一项一本万利的事业。正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指出,目前,成年人的疾病和死亡原因主要是癌症和冠心病,然而,如果人们能够获得有关吸烟、饮食和锻炼方面的科学知识,并把它们付诸实践的话,成年人的死亡总数可以减少50%以上。同样在大多数国家,饮酒引起的事故和疾病也是过早死亡的一个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清单上,现在还必须加上艾滋病。目前,世界上对付这种新威胁最有效的武器仍然是在群众中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获得科学知识,从而保护他们的家庭。许多国家的事实表明,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据介绍,在美国,尽管 2

烟草业每年花费近20亿大做广告,但美国现在已有3300万人开始戒烟。

现在已经很清楚,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这种手段潜力比其他任何可以想象的科学进步都大得多。例如,如果用医疗手段把西欧和北美地区的人均寿命增加1岁,估计每年要花好几十亿美元才能奏效。然而,如果人们下决心合理进食、经常锻炼、不吸烟、饮酒适量,那么,花费不了多少钱,甚至分文不花,就能使男性的寿命增加10岁。而美国用于提高临床医疗的投资,每年数以千亿计,却难以使全国人口预期寿命增加1岁。

4.健康教育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为维护和增进健康,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以及做出的与健康有关的决定。自我保健包括了个人、家庭、邻里、同事、团体和单位开展的以自助为特征(也包括互相)的保健。它是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的体现,它能发挥自身的健康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责任感。综观世界潮流,如美国的“健康的国民”,英国的“预防与健康:人人的责任”,加拿大的“健康影响模式”,澳大利亚的“健康的澳洲人”,日本的“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钥匙在您手中”等等,这些运动不仅是体现了民众健康服务的目标和策略,更着眼于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参与态度和实践。自我保健不能自发产生,只有通过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人们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提高整体卫生保健水平和人们健康水平。

5.健康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健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还存在着封建迷信思想。克服封建习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封建迷信是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的一种表现,也是麻痹人们思想的精神鸦片。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活动仍然是损害人们健康一个重要原因。在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中很大部分是属于医药卫生范畴的。许多人相信“鬼”与“神”,有病时求巫不求医,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破除群众中在医药卫生方面的迷信思想,只有通过健康教育,使群众掌握科学知识,自觉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与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支持健康需求和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2.建立或促进个人和社会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阿拉木图宣言)指出:“群众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个人或集体的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促使群众与专业人员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某些保健计划活动。通过提供信息、提高个人技能,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排除各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问题时,能正确、有效地作出抉择。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人类的健康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健康教育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4.积极推动医疗部门观念和职能的转变,使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目前,要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有关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全国人民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推进全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2017年5月9日

第二篇: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健康教育的意义

1.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阿拉未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保健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否能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说明健康教育对实现所有健康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中的地位和价值。第36届世界卫生大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第68次会议,根据初级卫生保健原则来重新确定健康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中的健康教育新策略”,强调了健康教育是策略而不是工具。为了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应该把健康教育作为联系各部门的桥梁,以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活动。2.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当今发达国家和我国疾病死亡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死因不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是被慢性病所取代,冠心病、肿瘤、中风己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死因,这些疾病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约占50%)、职业和环境因素有关。只有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降低致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实践证明,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近20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冠心病下降了1/3,脑血管病下降了1/2,吸烟率下降1.1%。已 1

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3.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健康教育可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减少患病的危险性,是一项一本万利的事业。正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指出,目前,成年人的疾病和死亡原因主要是癌症和冠心病,然而,如果人们能够获得有关吸烟、饮食和锻炼方面的科学知识,并把它们付诸实践的话,成年人的死亡总数可以减少50%以上。同样在大多数国家,饮酒引起的事故和疾病也是过早死亡的一个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清单上,现在还必须加上艾滋病。目前,世界上对付这种新威胁最有效的武器仍然是在群众中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获得科学知识,从而保护他们的家庭。许多国家的事实表明,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据介绍,在美国,尽管烟草业每年花费近20亿大做广告,但美国现在已有3300万人开始戒烟。

现在已经很清楚,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这种手段潜力比其他任何可以想象的科学进步都大得多。例如,如果用医疗手段把西欧和北美地区的人均寿命增加1岁,估计每年要花好几十亿美元才能奏效。然而,如果人们下决心合理进食、经常锻炼、不吸烟、饮酒适量,那么,花费不了多少钱,甚至分文不花,就能使男性 2 的寿命增加10岁。而美国用于提高临床医疗的投资,每年数以千亿计,却难以使全国人口预期寿命增加1岁。

4.健康教育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为维护和增进健康,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以及做出的与健康有关的决定。自我保健包括了个人、家庭、邻里、同事、团体和单位开展的以自助为特征(也包括互相)的保健。它是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的体现,它能发挥自身的健康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责任感。综观世界潮流,如美国的“健康的国民”,英国的“预防与健康:人人的责任”,加拿大的“健康影响模式”,澳大利亚的“健康的澳洲人”,日本的“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钥匙在您手中”等等,这些运动不仅是体现了民众健康服务的目标和策略,更着眼于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参与态度和实践。自我保健不能自发产生,只有通过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人们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提高整体卫生保健水平和人们健康水平。

5.健康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健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还存在着封建迷信思想。克服封建习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封建迷信是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的一种表现,也是麻痹人们思想的精

神鸦片。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活动仍然是损害人们健康一个重要原因。在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中很大部分是属于医药卫生范畴的。许多人相信“鬼”与“神”,有病时求巫不求医,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破除群众中在医药卫生方面的迷信思想,只有通过健康教育,使群众掌握科学知识,自觉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与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支持健康需求和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2.建立或促进个人和社会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阿拉木图宣言)指出:“群众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个人或集体的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促使群众与专业人员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某些保健计划活动。通过提供信息、提高个人技能,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排除各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问题时,能正确、有效地作出抉择。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人类的健康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健康教育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4.积极推动医疗部门观念和职能的转变,使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目前,要全面落实《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中的有关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我市全体市民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推进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把我市建成国家卫生城市。

2014年3月

第三篇: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的中学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学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做具体的分析,以探讨师生特别是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了解学校中集体与个体的心理活动,并预测其心理发展,为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提供心理科学依据,以利中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中学的教育目标。

心理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探索中学领域中的心理规律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如果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年龄特征,就难以确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可靠指标及促使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有效措施;如果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心理规律及个别差异,就不能自觉地进行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巩固率,也不能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只有依照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才能在中学教育活动中,实现预期的中学教育目标。

心理活动有质与量的差别。对于师生员工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质的辨别、成熟程度的度量,不仅是认识其心理活动的强度和倾向的基本途径,而且是预测其心理活动的前提。对师生员工心理活动的测定、心理发展的预测,以及行为调控的研究,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影响心理活动测定、心理发展预测和行为调控的效度的因素很多,既有环境方面的,例如社会风尚、政治风云、经济制度的变革、文化背景的作用等宏观环境因素;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各种常规训练的标准等微观环境因素;又有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方面的,例如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承受噪音、温度、湿度及饥渴等的能力,生理发展的成熟度等生理因素,中学生的交往渠道、对象和性质,学校集体中的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角色期待,挫折容忍力、心理发展的成熟度等心理因素。因此,要对学校中的师生员工的心理活动进行质的辨别、成熟度的度量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第四篇:任务教学法意义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 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 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的内涵的探讨

第一篇

任务教学法中什么是任务?任务的本质是什么?任务是否等于普通的课堂练习?任务在课堂上怎样组织?任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要使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外语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作为中学外语教学实践者,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任务”

“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但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理解或解释却不尽相同。如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1]而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为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2]也就是说,Krahnke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Breen和Krahnke对任务的定义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看都欠妥当。如果任务只是“活动”或“练习”的代名词,其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这就掩盖了任务这一概念的积极属性,使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先进理念。而如果我们把任务仅仅局限在具有真实生活中所反映的交际目的的课堂活动,就会削弱任务教学法的包容性,同时降低它的可操作性。Candlin将任务定义为“一组涉及学习者的认知和交际过程,以集体的形式对已知和新信息进行探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某一预期或临时目标的可区别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指向型活动”,[3]这一定义反映了任务的本质特点,但似乎又太学术化。笔者认为,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

二、“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

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

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对任务和任务型教学法本质的认识还可从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的应用语言学家Kumaravadivelu对语言教学方法的三分法中得到启发。克氏认为[4],绝大多数语言教学方法都可根据其关注焦点分为三大类:一是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language-centered approaches);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learner-centered approaches);三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es)。[4] 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如听说法)着眼于语言结构练习,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向学习者提供以形式为主的、预先选择并分级分序的语言结构练习,学习者通过使用具体的语法和词汇项目,以模仿、重复、操练的方法进行语言学习,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其语法和词汇项目预先规定在大纲中,教学沿着预定的途径,期望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需要,努力为学习者提供课堂交际机会,通过交际活动对预先选择并排序的意念和功能项目进行实践,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应用这些功能来完成课堂外的,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其在课堂操作上可表现为一系列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关注语言的功能特征,学习者利用预先选择和排序的目的语形式、意念和功能特点,参与这些交际活动,通过既定的教学途径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任务的构成要素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至少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构成要素。

(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根据不断增加的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

(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

(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侦破”任务,就需要打印在若干张纸条上的一系列线索,任务就从第一条线索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时,依次增加线索,直到真相大白。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

(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

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任务的这六个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任务的本质。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它本身不是内容,不是目的,但通过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思维、决策,为他们提供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和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四、任务设计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样进行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概括起来,有六条原则需要遵循。

(一)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形式/功能原则。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Nunan曾提出过“任务依属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5],即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任务的顺序可多种多样,如从接受性技能到产出性技能,或从预备性任务向目标性任务过渡等。

(四)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任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2、任务适中原则;

3、和谐民主原则;

4、合作学习原则。

第二篇

专业英语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旨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信息交流的能力,专业英语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提出了很多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及方法,极大地促进了专业英语教学。其中任务教学法就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

一、任务教学法概述

1.任务教学法及其意义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其原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任务型教学是指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具体地讲,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

2.任务教学法的的步骤

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它们所依据的都是英国语言学家Jane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概括地讲,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

二、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可行性

专业英语或广义地说专门用途英语,是从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但涉及语言和语言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还涉及某一特定的专业知识,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Waters 1987)。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商务英语、建筑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计算机英语、法律英语等都属于此类。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 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 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英语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完成从基础阶段到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它既不是单纯教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专业英语教学经历了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发展阶段(Hutchinson & Waters 1987: 9—14)。语域分析的研究中心在句子层内,教学重点在语法。修辞或语篇分析阶段的教学则注重研究句子层外的语篇组织模式,确定这些模式的语言手段,并关注交际特征。目标情景分析的教学进一步对交际法做了系统的阐述,认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能自如地运用语

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关注语言教学、技巧,特别是阅读技巧的教学和研究。以学习为中心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则强调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选择一切适合的方式把语言的运用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前三个阶段探讨语言的表层结构, 第四个阶段探讨使用语言的过程。只有第五个阶段把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即把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语言。由以上分析可知,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 作的交际能力,满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专业英语工具性和 实用性特点,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 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由此可见,任务教学法特别适用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易于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

三、任务教学法的应用

专业英语有诸多分类,作者在几年的建筑英语、计算机英语等专业英语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任务教学法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以建筑英语课程中“建筑合同协议书”的教学为例,介绍采用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情况。

为使学生达到读写英文建筑合同的目的,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逐渐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

1.教师明确任务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根据本部分的内容,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现状和需要,确定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读懂和熟练地撰写英文建筑合同协议书,即教学任务为制作一份建筑工程合同协议书,并把这个任务从结构和文体两方面分解为如下几个具体而简单的小任务:

①明确英语建筑工程合同书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

②明确每部分具体包含什么内容。

③明确每部分具体格式是什么。

④从用词、造句、时态、语态等方面分析英语建筑工程合同书的文体特点。

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2.学生分析任务

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英语建筑工程合同书的组成部分开展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英语建筑工程合同书比较显而易见的组成部分,比如,合同协议书上要有合同双方——业主和承包人、合同正文以及合同文字要清楚明白等。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

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教学法”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尤其在统计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的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除了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思考,猜想,为学生提供了问题情境,但是如果多增加或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设计,那么将会更加突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淄川区第一中学 郗笃诚 2008年7月19日 09:50:30)

二、“任务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当小先生”。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 小先生”可以采用“轮流制”,谁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五篇:第一节 幼儿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节

幼儿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美、幼儿美育

美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之一。这种属性具有两个特征:凡是“美”,都可以直接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具有一定的形象;凡是“美”,都能使人愉悦,使人动情。

美的基本形态不外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大自然中有自然美,人类社会中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一种反映。

幼儿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就是指培养幼儿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幼儿美育的意义

(一)幼儿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具有德育、智育所不能取代的独立功能,对于培养人的敏锐感受力、丰富的个性的、广泛的知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以及创造力都具有特殊的功能。美育有助于造成整个社会的审美化,形成美的社会风气,建立美的人际关系,抵制陈腐的习惯。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密切关系,能促进各育的发展,同时也渗透在各育之中,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育和德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美能唤起人的善良的情感,如同情心、忠诚、爱、温柔等。

美育和德育又是相互包含的,可以使人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人有美丽的心灵、教人有美的语言和行为。而美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这对德育目的的实现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诱导力,它可使人在动之以情的状况下,不知不觉地把德育要求,变成了自己的主观愿望。如在欣赏祖国秀丽山川的时候,爱祖国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

美育是以智育为基础的,感官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知识的丰富,是审美活动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美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着感官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智育和美育的结合,科学知识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渗透,能充分发挥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对幼儿来说,尤其能促进其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同时,美育的实施,还可引起他们对周围现实更广泛的兴趣,不仅有益于开阔幼儿的眼界,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而且还能提高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的才能。

体育是健和美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活动中,要求幼儿队列整齐、姿势正确、优美,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这一切也都体现了美。而寓美育于体育活动之中,就能使体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可提高运动质量,促进体育目标的实现。

同时,审美活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产生积极的情绪,这也会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增进幼儿的健康。

(二)美育是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优势,认识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支配。“美”具有形象、具体、可感知的特点,例如,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生动的形象。这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极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也极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里,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占很大比例,每周有音乐、舞蹈、戏剧、娱乐、电影、故事、朗读等活动,游戏时还有造型活动。一周中,艺术课程占总课程的50%,而小学2%~8%。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有美育的因素,比如早操常有音乐伴奏,环境的美化,教具、玩具的美化,都离不开造型等。因此,美育是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的效果。许多事实证明,三四岁的幼儿,在绘画和音乐方面初露才能的为数不少。因此,美育应从婴幼儿时期起开始,促使幼儿特殊艺术才能的发展。

三、幼儿美育的任务

(一)教给幼儿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初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粗浅的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基础。幼儿学会了唱歌、跳舞、欣赏音乐,就能感受到音乐的优美,理解歌词和曲调所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就会用歌声、动作来反映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喜爱音乐。幼儿对艺术的喜爱,能促进对美的追求,激起学习艺术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例如,喜欢唱歌的幼儿,会积极地学习歌词和曲调,模仿歌曲中人物的行为,体验人物的情感,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

(二)初步发展幼儿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⒈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就是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较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正确的理解、评价能力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

儿童从初生起,就表现出对美的早期感受力,例如无意识地拿取鲜艳夺目、惹人喜爱的物品或者玩具,并产生喜悦的情绪。但是,这种感受力是幼稚的、肤浅的,具有片面性,并与个人的情绪紧密联系。幼儿认为美的东西,往往是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的事物,或是个人所喜爱的东西。他们常常以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去反映对事物美丑的感受和爱憎,例如,观察和抚摸他认为美的东西,撕毁他厌恶的东西。因此,要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教他们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歌曲、乐曲和文学作品,评价人们的道德行为等。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主要是发展幼儿感官对美的感知能力,因为感官是感知美的基础。还应培养幼儿理解美,对美产生情感与反应的能力;培养幼儿对美的评价能力。

⒉发展幼儿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发展幼儿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指发展幼儿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写字、绘画、唱歌、跳舞、朗读时,能体现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带有每个人自己的特点。幼儿早期的创造才能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游戏中,比如玩娃娃家、开汽车、当医生等游戏。在游戏中,又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同时,幼儿的创造才能也表现在艺术活动之中,特别是明显地表现在绘画中。随着幼儿想象的发展,特别是大班幼儿,随着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对艺术的创造才能明显地提高。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发展幼儿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幼儿善于动脑筋构思,用手操作和实践的习惯。

下载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章 车险查勘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章 车险查勘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节 车险查勘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公司的持续高速发展,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在公司的份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约占80%以上。机动车辆保险业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和任务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党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

    毕业论文指导的意义和任务(含五篇)

    一、毕业论文指导的意义首先,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向学校所交的最后一份书面作业,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大凡一个人第......

    设计的任务与意义

    设计的任务与意义 设计的不安性 所有设计提及的需求皆被认为与产品、市场、会计、商业功能同价,并且需要相同的管理技巧,有些管理者的反应会有二种状况,不是去忽略种种的证据及......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城市社区位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入开展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建立健全政府领导,......

    廉政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廉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性 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 语文教研室 林荷花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的深层次要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党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一......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是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取其精华,整理而成,原名为The Zen Of Education,译为大学教育之禅。 大学的声望和录取率对学......

    卫生和健康教育总结

    六十二中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卫生和健康教育,我校卫生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