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1:2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

第一篇: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

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

一、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经历了师徒相传的作坊式、对日本设计教育模式的全盘接受、对法国、美国设计教育模式的效仿,直至出现多国教育模式在中国融合的局面的时期。

我国教育自甲午战争以后都是以日本教育模式为蓝本。当时陈之佛先生在读的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教习图案的均为日本教员,图案教材也是采用日本版。对日本图案教育的学习不利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长远健康的发展,但对当时一穷二百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也有借鉴意义,对日本图案教育的学习最早奠定了我国设计教育的基础。

1927年蔡元培主持国民政府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采用中西合璧,直接促进了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建立。雷圭元先生等法国留学归来的人才,开设了诸如西方建筑与装饰设计理论的课程,带回了法国的设计思想,打破了当时日本模式在中国统一天下的局面。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天津、广东陆续出现艺术学院;解放后,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使我国的设计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和规范化。而设计教育的真正蓬勃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但是时代在发展,而我们的设计教育的发展赶不上国际的步伐,达不到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一直到目前,我们的设计教育中,技能型的教育占有很大比重,“重操作、轻创造”成为以往设计教育的一贯传统。不少专业院校的设计基础教育依旧是中国式工艺美术装饰的附属品,近二十年来,其教育管理方式,仍未摆脱大美术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少课程成为简单抄袭舶来品的专业技能课,技巧、技法显得比创造更为重要。这样的结果是,四年本科教育与三年或两年的专科教育所得到的学生水平、素质基本一致,即偏于匠气,而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但是,当今的设计教育,不重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课程设置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所有这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变迁,难以与时代的发展趋于同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设计教育的理念必须得到重新定位与反思。

二、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占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依靠一种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设计教育就是要对受教育者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育,就必然要求我们的设计教育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那么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同样是具有个性的,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消费品的个性化的需求。

设计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设计人员,而是解放他们,帮助他们发现和认识自身,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教学活动中不能给学生太多条条框框,或者太过于强调教师自身的权威性,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导地位的氛围中学会交流与沟通,而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教导,学生需要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以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合,主动调研,自我设计,自我总结为基本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不是目的,只是完成培养目标的一种手段,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它包罗万象,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集,是没有固定教材、没有固定内容的。如果说它有内容,那它的内容就是“问题”。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与学习中,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学会了如何敏锐地发现、系统地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艺术学院对学生的训练课程中就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这种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他们对学生训练的课程注重不要在设计之前就让他们看到事情的全部,而是让他们明确,设计就是要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列举他们教学的一个案例:题目为“一台通过重力移动的物体或自身移动的机器”。功能要求:一个物体重心提高表明有一种潜能,当重心下降时这种潜能便作为动能释放。在这个试验中首先要自己确定目标定义,即要移动什么和怎样移动。换句话说学生必须将物体理解成一个具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机器。工作所固有的复杂性可防止学生马上作出判断,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不可能把设计与构造或结构分开。同时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后,更深层次理解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问题。

2、设计教育要摆脱以培养技能为主,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

信息社会,高新技术在层出不穷的涌现,譬如电子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艺术的载体;材料科学的进步,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促使产品的加速更新换代;建筑科技的发展,也正在使智能建筑、生态建筑走进人们的生活,等等这些,逼得我们应接不暇(如右图所示,电子技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得训练模式产生了根本的转变)。站在时代前沿的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去传授手工艺时代的技法。我们的设计教育是要教育出有创意的设计人,不是要训练有设计技法的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必要的技法只是用来表现这种创新的,创新思维才是我们设计教育的重中之重。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设计的原动力。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必然要体现在具体的设计视觉表现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艺术设计的方法是统一的,行成于思,对于一项具体的设计来说,创造性思维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来创造有个性的设计作品。

设计这门学科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的,它是隐性的知识,实际上,优秀设计师不是被“带领”出来的,只能是被引导。以前由于受技术局限,通常能由一个人来完成一件作品,但今天社会技术多元化,人群多元化,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真正的设计。21世纪,我们面临的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已将世界连接成为整体,各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如右图,今后的社会可以非常方便的随时与外界交流,交流的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参与全球性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其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2l世纪的教育观必然是国际化的教育观,必须把我们的教育放在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没有这样的理念就难以搞好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具有交流、合作,以及国际性的眼光和思维习惯。

3、设计教育注重多学科交叉中的中国特色要求,实践的多元化趋势

结合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许多新行业、新产品、新专业,以及各行业、知识的交叉融合,我们面临的知识也是复合型知识,必须加强的是通识教育。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社会里,设计学科已不再是比较单一的模式了,其理论依据也不仅仅是以前的认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要求融入进去。设计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需要触及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哲学”、“形态学”等等领域。综合诸多学科的知识,才可能达到成为一个复合型的设计人才的要求。

多学科交叉是必要也是必然的,但是,作为中国的设计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底蕴。艺术设计归根到底是通过艺术及诸多相关学科共同的合成手段,创造人们全新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体现的就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像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有一定的深入了解之后对我们的设计思维会有很大的好处(如右图的手表的设计融入了我国古代 “飞天”的探索精神即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的哲学思想,使设计具有了文化的内涵,能够使人们产生共鸣)。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保证设计师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功底,我们应该在现代设计教育上有所充分的体现,增设这方面的课程,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我们学生重点是体会其中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其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等。

设计实践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也同样面临多元化的趋势。那种授受式、活动式的设计教育实践模式已不再适合我们多元的社会。要结合现代的高新技术、新媒体艺术等实行相应的设计实践。通过人机交融以追求新的视野、新的语言、新的体验、新的视听形象的高境界。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注意到,计算机所给予的无限空间有利于想象力的开发和思维向度的拓展,人们从计算机,Internet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材料和人机交互式绘图方式中领悟、引发思维,激发创作灵感,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度。现在的技术条件使设计师可以运用或构想一种新材料,创造新的使用方式和观念,并运用虚拟技术予以表现。例如,这次的北京新媒体艺术展的一些虚拟技术,可以诱导出一些新的创造思路。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不同地域、文化、风俗的设计师交流,合作,讨论设计课题,可以通过网络与工程师、生产者保持联系,完善设计师的自身素质和个性的发展。各地的名设计师可以被邀到某一栏目中,实行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适时教学,并可以当场交流,以及作业评判等。使设计实践形式及效果得以极大的丰富和优化。

4、设计教育的全民教育趋势

设计教育不应该只是对少数人的教育,它是一门人们都应该接受的素质教育,在信息社会,人们更需要也更难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设计教育的多学科融合,培养人们敏锐观察力和全面、创新的思维能力的性质,可以让人们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何谓设计教育的全民教育呢?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设计的全民教育是指在艺术性的教育氛围里,教育者采用艺术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受教育者施加以艺术设计为内容的教育影响,使受教育者具备基本的设计艺术审美素养,从而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发挥出自身特有功能的教育。美国的当韦斯估计:当代世界变化速度为以前世纪的平均速度的50倍,每10年落后就是过去的五个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应该是教育先行,何况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关系相依相存。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了设计人才培养这项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的系统工程。设计人才的培养与设计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普及设计教育的基础。设计的普及教育也是富国的可行途径之一。

而且,一旦形成了设计教育的全民教育这样良好的氛围,全民素质得以本质上的提高。而全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导致我国消费习惯及水平的改变和升级,使设计者处于一个良性的设计环境中,更容易与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沟通,更加容易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界的水平。而且,多数企业在这种状态之下,也会更加关注设计教育的情况,因为设计教育最终是为他们输送人才的。像以前或少数现在情况下的模仿、甚至抄袭,或者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制造出的没有多大特色和价值的产品,在以后的环境下根本不能存活,那时候的消费者都是“设计师”,他们的品味会更独特„„所以,设计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那时候企业不仅只是关注,更多的情况是对学校的设计教育进行跟踪投资和服务,他们对消费者有更好的了解,在准确调查市场情况之后,企业会对自己有比较合理的定位,然后委托学校为他们培养某些方面的人才。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提供非常多的实践机会。这样,在设计教育的全民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学生、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容易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出现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资金丰厚,学生个人素质全面提升,从而又带动设计全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三、结语

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着眼的是面对未来社会的设计师,所以对学生必须要求有国际化的审美眼光和设计意识,我国有优秀的艺术创新的传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拥有现时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整体技术支持的环境,只要我们的设计教育把握好种种有利因素,我们国家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设计师。

第二篇: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周行健 2011-06-06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对中国银行业的几点认识。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总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变革;另一部分是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展望。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1年刚突破10万亿元,2010年已经接近4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对应,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也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存贷款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转型以及管理能力都发生了变革性的变化。

其中,盈利能力可以说发生巨变。200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仅616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2003年商业银行ROA和ROE分别为0.1%和3.0%,2010年达到1.03%和17.5%,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至2010年,银行业以年均19.5%的资产增长和18.3%的贷款增长,实现了72.9%的利润增长。2010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榜单的中资银行一级资本仅占千家大银行总额的8.9%,但税前利润占比却高达25%。分类别来看,像工、农、中、建、交5家大型商业银行,不仅改变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而且成为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为银行业整体利润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你工行2010年税后利润高达1660亿,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盈利能力也迅速提高,税后利润实现了大幅跃升。就招行而言,2002年税后利润仅17.3亿元,2010年已经高达257.7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变革是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在本世纪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曾经接近30%,被国际同业和媒体评论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到2004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然高达13.21%,远高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但至2010年已经降为1.14%,已经显著低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特别是国有银行,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不良率仍高高在上,达到15.57%,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1.31%。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不良率也都有明显下降。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风控一直做得比较好,但2004年时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也有4.94%,接近5%,是高于国际同业的,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0.70%,远远低于国际同业。像招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就非常明显,2002年全年平均不良率高达8.10%,到2010年末,不良率已经降至0.68%。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三个变革是业务转型取得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将发生变化,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为了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从零售来看,如表2所示,各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占比均有所提高,其中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占比提升最快,目前占比也最大,2010年高达35.86%,是唯一一家零售业务占比超过30%的银行。

从中间业务来看,由于不消耗资本,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中间业务发展,占比也迅速提高,目前建行、工行、中行中间业务占比都接近20%,招行中间业务占比也达到15%以上,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在第一位。

各家银行积极推动业务转型还表现在加快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招行设立了首家离行式中小企业专营中心,民生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商贷通,深发展围绕供应链金融深耕细作,工行这种大行都将中小企业纳入战略视野。就像图2所展示的,2006年招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410亿,与境内贷款占比为39%,到2010年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达3,884.18 亿元,占比达到49.72%,接近一半。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第四个变革是管理变革,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公司治理方面,国有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主要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三会一层”的组织架构。风险管控方面,PD、LGD等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据,VaR、组合管理模型等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开发了内部评级法系统。资本及资产负债管理方面,EVA、RAROC、FTP、久期等资本及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在银行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入产出效率也有大幅提升,五年来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平均下降了5个百分点,人均、网均利润分别提升了340%和125%。

特别是招商银行,继2004年率先在业界提出“一次转型”以来,又在2009年率先提出“二次转型”,通过深化经济资本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提升资本效率;通过改进贷款定价政策、加强贷款定价考核、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提升风险定价水平;通过加强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整合、流程改造等提升费用效率和人工效能;通过加强客户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动业务联动与交叉销售,深化客户经营,不断提高高价值客户占比及综合贡献度;并确保银行总体风险控制在容忍度内。我认为,二次转型实质上是促进管理水平的再次提升。这是第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部分,探讨一下接下来几年中国银行业可能的发展趋势。

我觉得从资产负债整体来看,接下来3年存贷款增速都会放缓,但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存款方面,2004-2010年存款增速和波动幅度都较大,整体增速保持在16-29%区间内。我觉得2011-2013年存款增速将会放缓,增速可能落在14.5-18.5%区间内。原因一个是接下来两三年内我国可能都会面临着或大或小的通胀压力,M2增速将由接近30%大幅回落至14-17%左右,由此,企业派生存款增速将显著回落;二是现实中的负利率加上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会倾向于把财富转换为存款之外的其它形式,使储蓄存款负债难度进一步加大。贷款方面,信贷增速将显著放缓。近两年,我国信贷急速扩张,增速分别高达33%和21%,未来3年贷款增速将会显著回落至14-17%区间内。原因一是未来3年我国信贷政策调控上将进入信贷收缩期;二是随着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将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比例会有所提高,从而挤压间接融资的空间;三是受资本充足率、贷存比限制,银行自身的信贷扩张也将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盈利方面来看,我认为未来3年我国银行业依然是盈利比较稳定的行业之一,但行业增速难以达到2006-2008年的高增长水平(2007年曾高达到60%,过去7年除了09年金融危机外,其它年份都在28%以上),总体增速很可能回落至15-25%区间内。一般来说,影响银行盈利水平变化的有息差水平、规模增长、非息收入、成本收入比和信贷成本等多种因素,在当前利息收入占主导的盈利模式下,规模和息差是业绩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2003-2005年,利率相对稳定(期间只有一次加息),规模增长是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006-2008年,央行连续8次加息,息差大幅拓宽,是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2009-2010年,规模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我觉得接下来两三年,息差将取代规模成为盈利的主要驱动。

从结构来看,我国银行业盈利结构有望继续改善。一方面,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将会继续提高。未来两三年,股票市场存在向上机会,像银行代理基金、理财、托管等中间业务收入可能继续提升。另一方面,零售业务利润占比有望提升。主要原因为:一是多家银行在2004年左右就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转型,经过五六年的投入,有望在未来几年厚积薄发开始进入收获期。二是银行现在都将个人房贷利率上浮,定价水平提升。

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很多变革,但旧有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一直存在,经营中仍然注重业务规模和机构数量的增长,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化、机构规模的大型化和市场广度的拓展。各家银行在规模比拼中,使得信贷扩张对资本补充的“倒逼”时有发生,资本硬约束演变成“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但未来3年,这种“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高资本消耗模式将难以为继。

原因一是巴III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标准,我国银监会也分别将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提至11.5%和10.5%。虽然我国银行业在2010年刚经历了一轮融资潮,但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就像图5所展示的,10年底 14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7家总体资本充足率只能徘徊在11.0%附近或不能达到此水平。

第二个原因是资本内生能力不能满足新增信贷的资本索求。虽然未来3年信贷增速将显著放缓,但即便如此仍存在一定的资本缺口。我对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缺口进行了一个匡算,在不融资的情况下,到2013年大致有6000-7000亿的资本缺口。第三个原因是银行进一步融资的空间也非常有限。一方面股权融资空间有限。目前我国上市银行估值水平较低,P/B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部分银行接近1.2倍,很多银行股价接近BVPS,在现有点位上再融资,不但对现有股东价值不大,对银行的长期价值增长也不利。一旦盈利增长受限或者盈利速度跟不上融资速度,过度的股本融资会降低EPS,从而给各商业银行长期估值水平带来压力。花旗银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经因为估值压力不得不动用自有资本在市场上进行股票回购。另一方面债券融资也受限。银监会在09年时已要求银行间互持的次级债券或可转换债券要扣除,另外巴塞尔协议III对二级资本的认定标准中包含没有赎回激励的条款,而我国各家银行目前发行的长期次级债券基本都带有“赎回激励”条款,不符合巴塞尔协议III的二级资本资格。

从资产质量角度分析,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依然处于可控范围,但潜在的风险点也需关注。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体偿贷情况仍然存在重大隐患。融资平台贷款在未来2-3年可能迎来集中还本高峰期,对资产质量的影响很可能是慢性病。像地铁、高铁、机场之类的项目,在竣工后的2-3年都难以有正的现金流,很多项目自身的收益率都在贷款利率之下。二是房地产市场步入高风险区域,按揭贷款存在系统性风险。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部分行业和企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另外,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背景下,流动性风险也应引起重视。一方面,就像图9所展示的,近年来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同时,存款又呈现不断活期化特征,这种存、贷款期限结构的背离将使期限错配风险加大。另一方面未来两三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进入加息通道是定局,随着美元加息,热钱可能会回流,也给流动性带来压力。

未来几年,银行业的竞争将开始出现分化。总体而言,大型国有银行具备推进全面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接下来如果在资源配臵、经营效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到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可能得到显现。股份制银行从粗放向集约转型只不过是新一轮竞争的开始。各家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再简单体现为市场份额和规模的扩张,而更多地体现在管理层面的提升。那些战略定位精准、管理体制顺畅、组织行动力强、经营灵活的银行将有望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限于网点和客户基础的制约,部分小银行突围零售的可能性有限;中小企业业务能否成功则取决于其资源投入力度和风险控制能力。

第三篇: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学科变革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学科教育变革

引言

不论是国内或是国外,不论是实践活动或是理论研究,工商管理都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与学科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工商管理的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都面临新的挑战,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工商管理学科教育,培养合格的现代型工商管理人才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即这一问题作点探讨,希冀对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和教育有所裨益。

一、工商管理发展新趋势

知识管理上升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最新工商管理研究成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发达国家工商企业管理变革,这种变革使新的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随之产生。最显著的是知识资本代替金融资本等其他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活力和创造效益的实际推动力,知识管理上升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知识管理的实施,催生了有效的企业职员参与、以及共享知识机制,如美国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公司都建立了知识总监。

1、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发展为建设一个能够学习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的平台。在“知识资本”决定论的推动下,企业的经营从控制经营发展为自由经营,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化与再生。知识资本管理、知识资本共享又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使企业间的交互更为广泛、更为频繁,使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更为宽广,为企业创造和带来更多的新的市场机会,使得企业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企业间的这种依存关系,又改变着企业竞争方式甚至竞争的实质,由市场竞争发展为“竞合”---即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因此知识资本型企业管理,催生了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包含了服务、支持、机会、发展、创造。其意义与底蕴,就象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地那样深厚,又象天空那样宽广、明亮,为企业间寻求双赢目标,构建了企业共生关系基础。

2、模糊经营管理模式迅速发展由于商品的开发商、生产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之间的模糊化,而产生了企业的模糊经营模式。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于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使开发商、制造商迅速进入终端市场,直接面对用户。如美国的德尔计算机公司其电脑用户通过电话和因特网即可向德尔计算机公司直接订货,并能在一周内完成交易,这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这种企业经营管理的运作模式,模糊了开发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的界别,同时这种企业运营模式也使得美国德尔计算机公司发展速度是同业平均水平的几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又派生出了以物流为手段进行营销的物流管理商,物流管理承担了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后勤工作,承担和完成了制造商、经营商、零售商、用户之间商品储存和运送工作,于是工商企业开始了“即时生产”,“无库存经营”的理念与实践模式,使商品库存的必要性、可能性大大减弱,降低了企业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能有效的化解和消除结构性经济危机,避免社会劳动和社会财富的损失与浪费。使工商企业处于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工商企业模糊模式还体现在商家与消费者的角色方面,如商界普遍采用的仓储式开架经营,使消费者处于主动参与企业活动的角色,又是一种体验经营理念和模式。

3、重新发现企业价值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处决于企业的价值,过去不论是研究或是实践,大部份企业一直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价值的发现的思想的升华,工商企业界逐渐认识到“利润最大化”仅仅是企业财务目标或近期目标而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或长远目标。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企业长远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是长远目包括了“利润最大化”但不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还包括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利用资源创造企业利润的同时,还应考虑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包括改造社会、优化社会环境、发展教育事业、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培训和吸收失业人员、积极参与和促进公共福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使企业的利润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互补。

4、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化在现代社会,工商企业管理的理念呈现了开放性的国际化趋势。现代交通技术手段、通信网络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市场和企业管理的国界变得模糊,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这市场态势,迅速把企业经营管理放在国际环境中来考虑和布局。这种管理的国际化,包括了管理思想国际化、品牌形象管理国际,资本运作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以及企业运营、技术、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税收管理等形成全面的国际化趋势。管理国际化意味着企业管理在国际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竞合”关系。这种“竞合”关系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经济组织的关系和经济资源共享。比如,人力资源方面,通用电气中国公司的员工,从高层到低层都100%是中国人。过去日本企业很注重派遣高层到海外公司任职,以实施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但实践证明,一些在日本行之有效有管理方式、管理经验,在海外很难推广。而美国企业比日本企业高明,充分挖掘、共享当地人力资源,效果明显,这也是人力资源国际化的例证,这也是一个“双赢”的例证。总之,企业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企业以更开放的理念以及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观来认识企业管理和实践。

5、学习型企业出现和发展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未来成功的企业必定的学习型企业,一个学习型组织能够保证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学习型组织企业具备提升企业素质和员工价值的条件,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的作用,能够实现企业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的经营理念。学习型组织已成为国内外企业管理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西方国家对学习组织的研究正处于上升时期,有关学习型组织的成果很多,有论文、专著、论著等,也有大量的实证分析以及相关案例。如我国有张声生教授的《学习型组织与现代管理》、《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及在中国的发展》等研究成果。在实践上,一大批企业积极推动和推行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制度,使学习型组织不但在研究领域而且在实践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进展。美国通用公司就是一个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成功的学习型组织企业。通用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过,企业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及其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发展的动力源就是学习。

二、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现代化教育变革

加强工商管理专业高等学科建设工商管理是一门运用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综合性研究企业活动的交叉型管理专业,其应用性很强。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管理思想、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能用交叉学科的技术、方法分析问题,精通管理,具有开拓能力、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企业的成功与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市场环境,更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经营水平如何而来?管理学科的高等教育是 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调整、选择和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和学科,以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工商管理高等学科教育很有必要。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由于受国情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工商管理的学科的建设显得不成熟,使得我国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一贯滞后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至今我国工商管理的高等学科内容和教学手段仍然比较陈旧和落后,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工商企业人才需求。因此,应努力研究和寻找我国工商管理高等学科教育与市场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应加大研究性投入,包括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拓展工管理研究广度和深度,一是研究工商管理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即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性研究。二是对工商管理专业高等学科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三是研究工商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与工商企业管理的融洽并做到同步发展。其中,如何做到工商企业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与工商管理实践的协调是关键。就高等教育来说,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应深入工商企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割裂,避免工商管理教学与实践的脱离,要做到不但两者一致、协调,且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等教育具有前瞻性。

工商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和产物,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概念,但由于国情与体制的原因,过去几十年,我国工商企业管理都是一个行政性概念,市场化成份很低,这也制约了我国工商管理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学科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多是“原则”、“意义”、“作用”、“应注意的问题”、“特点”、“必要性”等较空洞的内容,多限于课堂教学,深入实践的教学活动很少,教学形式单一,这情况近十几年来得到改造和改善,效果也较明显。可以说,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十几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学科建设工作,当然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交流的结果。但是与国内外工商管理的发展相比,我国工商管理高等教育远远滞后,其专业知识、专业理念、教育技术落后于实际需要,同时由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学生的能力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把反映工商管理发展的最新成果、新技术、新内容充实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使专业教育符合与体现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第四篇:我国电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 国 电 梯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倾斜方向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我国电梯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 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建筑设备,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实现 我国建筑业“节能省地”的国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电梯又因其功 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特种设备,其发展状况也一直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所关注。

第一部分: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各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苦练内功,绝地反击,出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劲旅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电梯业目前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民族自主品牌应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等多方面有利因素,逐鹿天下,加快赢得更多市场。

外资品牌超强垄断 自主品牌借力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当时我国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情况,国家决定引进外资,电梯业成为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等国内较大的电梯企业,全部与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合作,外资或合资品牌由此全面进入我国市场。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 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 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 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 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 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 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

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 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 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确实有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迅速垄断了国内市场,在合资初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但外资品牌的进入对于促进我国电梯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整机生产企业中,外资品牌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让民族品牌提速发展;在电梯配套件企业中,从为外资品牌配套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配套水平。由于整机和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电梯自主品牌全面发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电梯行业的特性,也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整机制造商需要掌握的行业技术众多,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机电集成技术以及产品的售后安装维保的要求高。进入电梯行业特别是整机制造领域,对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安装维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同时,电梯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品牌往往成为人们在选择电梯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电梯生产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也必须经过市场一定时间的不断检验。

中国成为全球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商场等城市建设投入的增加,电梯市场需求量因多方面需求得到迅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占国内电梯市场的75%左右的份额,民族自主品牌约占25%的市场份额。但我国民族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在资金和品牌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民营企业开始介入电梯行业,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或者与外资企业合资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消化技术,借鉴外资企业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安装维保体系、管理模式等,自主品牌电梯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快速步入了国际化行列,逐步发展到目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涌现出如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企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沪、苏、浙交汇中心,是我国电梯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全市拥有电梯整机生产企业30家、配件企业150家,形成了一个以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已经列入江苏省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制约我国电梯行业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技术因素

电梯整机制造行业是一个集机械、电气系统于一身的技术密集性行业。在核 心技术的取得、资金的准备、技术人员的储备、技术开发规范化管理机制的建立 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障碍。部分大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能够掌握电梯整合设计 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产品的性能。掌握这 些核心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更需要靠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建 立的系统化的研发机制、储备的研发人员及不断更新研发与试验设备。新进企业 很难短时间内掌握电梯的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及研发团队的建设也很难达到现有 大中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的水平。2)资金因素

电梯行业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依据产品销售合同订单生产制造。在80年代,就有专家考证电梯生产企业的生产数量达到1,500台以上时才能明显降低成本,从 而具备生产规模效应,各地区电梯销售机构销售数量超过200台时才能达到营销 规模效益。因此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生产设施和营销网络的建设才 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因为电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 电梯产品的研发当中,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先进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不会被淘汰。3)销售与服务网络因素

电梯产品通用性较差,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全面利用其整合技术,根据客户的 需求设计、采购、组织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与客户保持频繁 的沟通,建立起体贴的驻点服务,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电梯销售以后的 安装、维保等服务也需要及时、高效、高质的进行。因此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建 设是企业保证其产品销路顺畅、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保证。目前国内大中型电梯 整机制造企业都已经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起了覆盖全国乃至海外的销售服务体 系,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4)资质许可因素

电梯生产企业需强制执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及《自 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等行业标准。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 式的决定》,电梯生产企业需具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这 些因素使得只有具备执行国家强制要求的电梯行业规范标准并取得资质许可的 企业才能生产电梯。

第二部分:我国电梯行业发展趋势

2009年,面对外需趋弱、内需不足的整体市场条件,电梯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房地产成交量一路萎缩,直接导致了各大电梯厂商的销售业绩大幅下滑,随着企业订单量的锐减,多数电梯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更有一些外资品牌电梯巨头甚至考虑改变在华投资策略。进入2009年下半年后,中国经济V 型复苏,收益最大的房地市场回暖带动了电梯产销量的逐步上升,但电梯产业形势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以来,在国内掀起一场以“节能化,环保化,科技化”为导向的电梯革命。这预示着,新一代绿色节能电梯和高科技智能电梯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另外,政府采购项目已成为电梯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此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和基础建设领域,且投资力度不小,将为电梯行业打开新的局面。

我国未来电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国家颁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促进产业结构调 整暂行规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 件,装备制造业均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根据《中国名牌产品“十 一五”培育规划》,电梯行业所属的通用设备制造业被列为重点培育行业之一。根据国家公布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政府将优先采购国 内自主创新产品。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提 高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水平的大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较高、生 产工艺较先进的大型本土电梯生产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2)电梯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人口的老龄化、建筑行业的进 一步发展、现有电梯的不断更新改造、既有旧楼加装电梯的大量需求,电梯市场 需求量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快速增长。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仍将是全球最 大的电梯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出口方面,2001年-2010年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8 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电梯出口也将逐渐回暖,其中以博林特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品牌在很多电梯产 品的技术和质量上具备了和外资大型电梯制造企业抗衡的实力,因此在我国未来 电梯出口市场逐步回升的情况下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3)本土电梯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电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历了20多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 精的发展历程后,我国本土电梯企业生产的中低速电梯产品已在技术上全面赶上 了外资大型电梯企业;而对于电梯下游消费的主要行业普通住宅和基础设施来 说,中低速电梯已能够满足其使用要求。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楼盘不断“拔高”,公共实施不断升级,电梯行业便成为其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准不平衡、人口密度差别大、城市化水平不一致等因素,中国国内电梯业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无论从在用电梯分布还是新增电梯分布均出现严重不平衡。特别是人口众多的省市,如山东、四川、重庆和河南等人口大省份的电梯拥有和增加均处于较低水准,因此借助区域振兴,此类二、三线城市的升级电梯需求会出现更大幅度增长。

目前,电梯行业中应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是微机控制与PLC控制,其中微机控制仍是主流的控制方案。尤其在垂直电梯中,超过90%使用微机控制。这主要得因于微机控制的高灵敏性与低成本、CPU的高运算能力与高抗干扰能力。PLC则在简单的逻辑控制与可靠性方面比较占优势,因此在自动扶梯上应用比直梯更为广泛。

未来高速电梯也会是一个发展方向。乘梯的舒适感及电梯的启动与停止时的平滑过度也会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微机控制仍会是主流,但PLC的高可靠性及容易维护的优势也会让PLC有更多的应用。微机控制与PLC控制结合能更好地实现人性化设计。

电梯的驱动方式包括变频驱动、直流驱动、液压驱动、双速电机等,目前变频器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电梯驱动。变频器应用在电梯的提升与门机上。垂直电梯与自动扶梯等都会使用变频器来提升,直梯的门机上还会用到小功率的变频器。用于提升的变频器规模是22.8万台,应用于门机上的变频器规模是13.2万台。

低压电气在电梯上的应用主要是接触器与继电器。继电器是用于控制回路中电气设备的转换开关,在传统的电梯中也用来进行整个系统的电气控制。但应用起来逻辑关系比较繁琐,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接触器是用于远程闭合与切断电力回路的电器,它的电力触点利用电磁系统予以闭合。

09年电梯行业的继电器市场容量是4400万,接触器的市场容量1.36亿。继电器作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已经成为过去式,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继电器与接触器在电梯的市场中正在逐渐饱合,未来几年里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增长趋势会放缓。

作为经济复苏的受益产业之一,2009年我国电梯行业表现不凡,成为全球电梯生产量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垂直电梯和扶梯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将分别占整个全球市场的一半和三分之一,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年产值超千亿元,电梯市场可谓前景广阔。

2009年我国电梯年产量比2008年的25万台约增长5%,出口减少30%左右,国内市场增长13%。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出口减少30%,约1万台。国内市场需求较大,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上升的幅度有所减缓。

我国电梯市场仍将保持每年20%的递增速度,年平均销售额至少为500亿美元。未来50年我国新增住房面积将达到200亿平方米。目前国家规定20米以上高楼就应安装电梯,未来住宅市场的电梯需求量会非常大。此外,机场、商场、地铁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对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电梯的需求也十分可观。

第五篇: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经济的腾飞, 我国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 只有把握经济形势, 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才能取得发展。本文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 指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 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战略思想, 结合高校体育的特点, 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体育;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建议

体育的繁荣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体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体育活动, 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 符合人类娱乐活动的规律, 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化活动之一。因此, 探讨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变化, 把握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 意义重大。

一、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

1.国际化。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 竞技体育的国际规模日益扩大。在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过程中, 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 国际竞赛竞争加剧,实力水平发展不平衡, 导致国际体育学术交流日益加强, 国际体育学术活动日趋频繁。一些主要学科, 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情报学和比较体育学等均有国际组织。一方面, 体育国际化表现为大众体育的国际化。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在经济发达国家, 大众体育已成为国际潮流, 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并驾齐驱之势, 国际上已成立大众体育组织和残疾人体育组织机构。另一方面, 体育全球化成为主流。

2.社会化———未来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又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的社会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强人民体质的范围, 成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日常健身必不可少的运动场, 作为社会的缩影, 成为人们社交的场所。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这里, 除健身强体外, 青少年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成年人则为共同利益或兴趣, 在运动中结交朋友, 融洽关系, 商谈业务, 显示社会地位;老年人健身防病,消除孤独, 激发活力, 颐享天年。

3.科学化———体育科学化是未来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未来体育必然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体育管理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和运用现代利学理论方法制定政策, 进行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在于教学思想的科学化。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方面,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运动处方”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现代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可以认为, 在当今竞技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 运动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 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们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点, 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 模仿、创造学习动作技能, 自觉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体育的方案, 寻求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4.素质化———高校体育教育将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学校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生长发育, 培养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物质基础;同时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创造前提和培养兴趣。

二、未来社会体育战略思想及发展趋势 未来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 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 进行健康教育, 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按照这个要求, 未来体育的发展呈现如下六大趋势: 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健心健脑的新型运动项目出现;体育的形式多样化;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例如: 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 使人们心理紧张加剧,体力耗能降低, 体脑倒置。为弥补这种偏差, 缓解脑力紧张,“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成为体育活动的主流。人们不仅要求体育活动能锻炼肌肉, 更希望其能训练心脏, 增强心力, 消除心脑紧张。因此, 体育的趣味性增加, 体育的艺术性提高, 快乐体育成为主流,人们可以从身体活动中得到美感, 享受身体的愉悦;体育的自然性增强, 出于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返朴归真。古老的、随意的、简单的户外活动如爬山、林间间漫步等形式愈加受到人们喜好;同时体育的冒险性加大, 在大自然中尽情展示自己, 既享受自然的旖旎风光, 又体验战胜自然的快感, 在大自然中炼就机体、陶治性情, 新型的运动项目不断出现,如江河漂流、攀岩等。

三、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及建议

我国高校体育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 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 在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要求下, 高校体育发展有以下趋势。①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向多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终身体育是目标的最大归宿。教学大纲的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对高校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研究, 主要围绕培养体育能力、体质教育、整体效益、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观点进行探讨。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开发研究, 认为体育教学目标应向多元化、多目标方向发展。

②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更为合理、科学, 向课内外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 促进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③高校体育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娱乐化及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等特点。各种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被广泛采用。如“发现学习”、“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引进体育教学领域, 打破了以往主要以特殊认识过程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及三段式常规结构, 深化了人们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多种认识。④高校体育科研将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并带动指导实践的进步, 突破口将以体育教学领域为焦点, 以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为内容。高校体育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继续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开始重视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 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呈现新趋势。体育教学思想提出以育人为最高目标, 以知识技能为主导, 培养能力为重点, 身心发展相协调, 终身体育为方向。体育教材内容向竞技、娱乐、健身等方向转变, 并重视发挥高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作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实验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 重视教师的“导法”和学生“学法”的结合, 关注整体化教学方法手段。体育教学评价的突起并逐步规范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教师质量有明显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并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全面积极的影响。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 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挑战。以学生身心和谐为前提, 终生体育为方向, 快乐体育为主体, 进行学生人格的健康教育, 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 发展高校体育的具体措施是: 2 适应形势, 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意识。面对国际化的社会形势, 学校体育必须与时俱进, 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创新应变意识, 培养竞争能力与拼博精神及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②加强并实施系统体育学习。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形成运动习惯, 学习人体基础知识, 普修各项体育运动, 学习体育基本的实用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着力培养相关的体育素质,树立终生体育的观点。并逐步系统学习体育知识, 注重体育的基本技巧, 初步掌握“怎样进行健康(体力、心理)诊断;怎样制定运动处方;怎样实施身体锻炼”的基本技能。组织学生体育小团体, 培养共同兴趣。③顺应科技潮流, 加强高校体育的科研工作。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掌握信息科学方法及信息科学思想观念, 提高运动学习指导的能力, 是强化学生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基础。一方面,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另一方面, 高校应该把学生身心问题研究、体育与心脑功能的研究、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 作为高校体育科研重要方向,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下载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大全]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在五合国际的设计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城市规划设计。从单纯的住宅区到旅游度假区再到大规模的新城开发,规划设计的尺度越来越大,项目数量也......

    我国酒店发展趋势

    二、目前供需基本平衡根据奥组委的要求,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星级酒店应达到800家,客房数应达到13万间。2007年,北京有超过4500间客房总量作为新增供给进入市场,2008年该供......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组名:308会所 组员:陈培 周小兵 张乐乐李哲 吴自祥 施泉隆 韩锋 组长:周小兵 分工: 资料搜集:李哲 吴自祥 施泉隆 文字截图:陈培 张乐乐 观点阐述:韩锋......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

    信息化与教育变革论文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 xxxxxxxxxxxx小学 xxx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信息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信息技术......

    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变革与发展趋势[5篇范例]

    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变革与发展趋势一、引子 俗语说:好水是百药之王,坏水是万病之源。水既是生命的组成物质,又是生命的保障。清澈的水源,健康的好水,更是人类恒古不变的追求。然而......

    机器人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人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机器人这个看似高深的类人智能电子产品正在走进课堂,走向大众教育。机器人进入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机器人就像我们平时在电影上看到的机器......

    我国当前分销渠道问题与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经济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二十年基本完成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历程,市场秩序混乱,商规不够健全,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