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

时间:2019-05-15 11:4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

第一篇: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

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第二篇:孔子的一生

傅佩荣

《孔子的一生》

一、生于礼坏乐崩的乱世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到479年,在这个年代前面有夏朝四百多年,商朝六百多年,到周朝的时候,从开国到孔子有五百多年了,而周朝分为两部分,西周跟东周。孔子的时代是在东周,东周分为春秋跟战国两个时代,孔子是春秋时代末期,他生命结束的时候,春秋时代也随之结束了。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因为天下乱了,每一个人念念书都要问,怎么样从古人的智慧找到一个方法帮助现在的人?人总是要设法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所以才会有百家齐放的现象。孔子是最特殊的一位,最有成就的一位。但是如果进一步去认识他的背景,就会觉得他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之一。

他的祖先是商朝人,商朝被周朝取代之后,周朝就把商朝的后裔封在宋国,所以孔子的祖先在宋国是国君的儿子,但是古代的封建社会,做儿子没用,要做嫡长子,就是长子,并且还要是妻所生的,这样才能接位。所以他的祖先没有接到国君的位置,只能传五代,五代之后就另外分出去成为家族,所以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君的儿子,传到第五代分出去叫做孔父嘉,所以后来孔子姓孔是来自于这个背景。

后来他们一家人被迫害,逃到了鲁国,孔子是到鲁国之后第六代。孔子的父亲是一位陬邑的县长,他的父亲是一位大力士,非常勇壮,带兵作战非常勇敢,曾经因为他的功绩可以当到县长。他第一次结婚生了九个女儿,孔子的父亲生了九个女儿,在古代的社会他希望有个儿子可以祭祀祖先、继承家业。所以他父亲第二次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孟皮,他的腿有点残障,这也不太理想。所以他到了六十几岁的时候才遇到了孔子的母亲,孔子的母亲还不到二十。他们在一起生下了孔子,但是生下孔子之后,前面已经有两位大娘、二娘,所以他们就受到排斥,母亲就带着孔子回到曲阜,就是他母亲的老家。他母亲一个人把孔子抚养到了十七岁,母亲也过世了,母亲过世的时候,孔子希望把母亲、父亲合葬。但他找不到父亲的坟墓,他母亲也从来不跟他谈父亲的事。所以孔子从邻居的长辈口中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叔梁纥,是一位县长。他好像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世,觉得很高兴,觉得自己也是跟贵族有关系。在社会上可以发展,但他并没有受到特殊的礼遇,这是他的背景。

二、生命的第一个转折点:立志求学

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小时候受的是乡村教育,第一个是文化常识,譬如说你是鲁国人,你就要知道鲁国怎么来的。第二个,他要学基本的武艺。因为男孩子过了十五岁之后,将来就可以服兵役了,要学这种基本的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孔子到十五岁本来就失学了,所以他说自己第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求学,这就是孔子生命第一个转折点。孔子还学习礼乐,在《史记》上记载,他问礼于老子,习乐于师襄、苌弘。

三十而立,叫做立于礼。你学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在社会上也有工作。那么你就可以以合理的方式跟别人互动。那么到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没有什么疑惑了。在《论语》里面有两段话提到迷惑,一段话是说感情的问题。他的学生子张请教说,怎么样叫做迷惑呢?孔子说你爱一个人,就希望他一直活着;你恨一个人,就希望他立刻死掉。对同一个人,又爱又恨就是迷惑。当时你听了会觉得很奇怪,说孔子怎么对感情有这么深的理解呢?古代人没有机会自由恋爱的。但是孔子也知道,这个感情对一个人的爱恨交加是非常深刻的话,往往一时情感冲动就做出许多后悔的事情。所以你要让自己不要迷惑,首先就要化解情感的压力,所以后来在《中庸》里面就会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的情感发出来要恰到好处,这是儒家的立场。儒家不是不谈感情,谈感情,感情发出来要适当。

所以孔子他培养自己到四十而不惑,他是一方面透过学习,了解人间所有的事情,所谓的不惑并不是很难的,人间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迹可寻,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可以找到因。那么你自己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想到,来龙去脉应该怎么去安排,你看到别人发生什么事,也可以想象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一个人如果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到了四十的时候了解人情世故,他慢慢就可以避免迷惑的问题了,叫做四十而不惑。但真正的不惑,具体来说,就是他可以做到按照周朝的人文理想来发展,我们刚刚前面提过,孔子的祖先是商朝人,商朝是被周朝取代的,但是孔子也说,他说夏朝、商朝到周朝的时候,文化发展非常好,叫做“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要追随周朝的道路。所以孔子他决定追随周朝的道路,他本人祖先是商朝人,他不受这个祖先的限制,他认为周朝的文化更好,是因为周公制礼作乐。孔子经常梦见周公,意思是说我已经好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大概我最近身体也不行了,志气也慢慢地衰了。他觉得自己老了,就是好久没有梦到周公。代表孔子崇拜周公。

三、孔子的为官历程

周公制礼作乐是指在周朝开始的时候,就靠礼乐的制作让天下安定。礼跟乐的制作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你必须有天子的位置,你还必须有圣人的德行。这两个配合起来,天子加上圣人就是周公,他治理卓越以后,上行下效,天下大治。

孔子很向往这样的一种境界,但他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他了解到自己这一生对人生要如何的看法,应该往哪里发展,但是在鲁国你要从政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鲁君跟三家大夫一直在斗争。所以孔子一直拖延到了五十岁才开始有机会,他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正式出来做官,鲁定公让他做中都宰,中都宰就是中都县的县长。古代当县长就已经成为大夫,不过是最基层的,你要当到中央级的话,才慢慢进入权力核心。所以孔子开始是当中都县的县长,一年下来,这个县变成模范县,全国都跟他效仿,跟他自己制订的一些典章制度,收税的方式全国效仿,做太好了,立刻升官,担任小司空,司空是负责古代建设方面的,工程方面的部门,他是副长官。结果几个月下来又做得太好了,又升司寇,司寇是负责司法的。所以孔子没有当过教育部长,却当过司法部长,负责管法律如何执行的,维持社会治安的。

他当司寇的时候就发生很多事了,比如说他当司寇的时候,整个鲁国就开始上轨道了,治得非常好。后来鲁君跟齐国的国君相会的时候,孔子跟他去,表现极其卓越。他等于是帮助鲁君跟齐君来谈判,得到许多外交上的成功,把齐国侵占鲁国的几块地全部还给鲁国,这是孔子的贡献。让鲁君在齐君前面完全不受委屈,回国之后就摄行相事,代理总理了。孔子最高的官就做到这个位置,做得太好了之后,鲁国大治,他当代理总理三个月,鲁国大治。司马迁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东西掉地上没有人去捡,男生跟女生走在路上分两边。这个社会实在是很安定。但是社会安定繁荣开始往上发展的时候,孔子很有企图心,就任命他的学生子路担任季氏的家臣。想要让鲁国统一,因为鲁国分成四分,他要统一。当时都靠城墙,一个城墙很高,里面有一些武器,别人就对你无可奈何,那三家大夫各有城墙,各有武器,所以孔子开始叫子路把这些城墙都给我拆低一点,不要那么高,太高了打不进来,不行。这兵器不能太多,结果三家大夫里面两家就认了,一家还是起来反抗。到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没有成功之后,很多反对的力量就出现了。孔子那时候也是一样,所以孔子在鲁国慢慢就发现,批评他的人越来越多,齐国在鲁国旁边,两国经常在竞争。

所以齐国就派了八十位美女,一百二十匹好马送到鲁国来,那时候鲁国的执政的卿叫季桓子,就跟鲁定公每天观赏美女表演唱歌、跳舞,又看这些马去赛马,真漂亮。就不再理孔子了,孔子每天把政事批好之后送给他们,他们也不看,就拖着,就搁着。孔子发现自己不受重用了,所以孔子在五十五岁结束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从此到六十八岁才回来。

四、孔子周游列国时的经典事迹

1.孔子见南子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发生很多事情,最有名的就是子见南子这一段,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国君夫人,有正式的身份。她发帖子给孔子,孔子能不去吗?按照礼的规定,就只好去了。去的时候子路很不高兴,子路个性很强的,他说这个女生名声不好,老师最好不要理她。因为南子是有名的风流成性的,子路怕老师在名声上会吃亏。但是孔子说别人按照礼来请我去,我当然要设法按照礼来跟她见面。结果见面之后,卫灵公跟南子后来就请孔子到街上逛一逛,让他坐后面的马车。等于是卫灵公想借孔子来增加自己的声望,说你看,那个国际有名的孔子也跟在后面走,代表孔子是支持我的。果然被利用了,所以后来孔子跟子路还说,我实在是没有做错,我做错的话,让天来讨厌我吧。

2.孔子遇险

他经过匡这个地方的时候,匡人把他围起来,因为匡这个城的百姓以前被阳虎镇压过,阳虎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带着学生到匡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讲了一段话被听到了,学生说,以前我跟着阳虎来这边,就从这个城墙打进去的。他们就把孔子跟学生们包围起来,情况非常危险。根据后来庄子的描述,说这个时候弟子们非常害怕,又到了晚上,月黑风高,万一这些人冲进来随便乱杀,那不就冤枉死了。孔子说不要怕,拿出琴来开始弹琴,琴的声音传到外面,外面那些民众听到说,里面怎么有人在弹琴。这不像阳虎,阳虎是一个粗人,他怎么会那么镇定,还弹琴,打听后发现是误会。然后他的带头大哥就进来道歉,说认错人了,你们可以走了。这里体现了孔子的临危不乱,知道可能是误会,所以设法让别人自己了解。

后来到另一个地方是“蒲”,“ 蒲邑”,也是一个城。他们又被抓了,因为周游列国的时候,别人会怀疑你是奸细,你从卫国过来,两国正好准备打仗,怕你是来收集情报的,所以孔子又被抓了。那他们就跟孔子说,你要走就算了,因为孔子学生们有些也很厉害,有些也有武装的。所以他们说,这样好了,我们签个约,你们离开我们这个城之后,不准回到卫国。最后孔子只好被迫签了约。签约之后,一离开这个城,孔子说立刻去卫国。子贡不解,孔子就说我是被威胁所签的约,神明也不会允许。看到没有,这叫做随时要变通。所以你看到孔子的生平就觉得这个人真是很有意思。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知道各种情况下该如何应变,他绝对不是一个书呆子。我们说看到孔子道貌岸然,其实他文武各方面都很厉害。

3.孔子遇隐士

孔子有三千弟子,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还有一批弟子常常跟在身边的,他说没有人了解他。可能是他讲的东西太深了,也可能是他的学生不太愿意去了解他。在整部《论语》里面,只有一个人知道孔子这种心声,而这个人正好是一个隐士。叫做“荷蕢者”,这个人没有名字,是挑竹篓子的。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一个人挑竹篓子经过他门前,孔子在家里面击磬,磬是一种石头做的乐器。这个人就说,“有心哉,击磬乎”。他一听孔子击磬就知道,这个人心里面有各种想法不能实现,很委屈。听后就说了一句话,没有人了解你就算了,何必勉强。

【故事】

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的时候,这些隐士表现也相当特殊。有一次他带着子路坐着马车找不到渡口,你要过河,你需要找渡口。他要子路去问。他一个人站在车上拿着缰绳,子路去问了,这时候有两个人在耕田,子路问他说,请问渡口在哪里?那个人不理他,就看见孔子了,说那个人是谁?因为孔子人高马大,长的样子很特殊。子路说是鲁国的孔丘。别人说孔丘啊,他早就知道渡口了。这句话很有意思,明明我不知道这条河怎么过,渡口在哪里。但是为什么这个人说孔子知道渡口,他们都知道孔子很了解人生的渡口在哪里,人生如果要过河的话,孔子不知道怎么过河吗?当然知道。所以他们故意给你打哑谜,你问我在哪里渡这个河,我说你早就知道了,因为你所了解是人生的问题,你明明知道人生更重要,渡条河算什么,但是人生那么复杂你都了解,渡河怎么不了解呢?就不理他了。子路只好再问另外一个,另外一个人说,你是谁呀。他说我叫子路。他说,你是鲁国孔子的学生子路啊,很有名。他又怎么样做呢?他就跟子路说,你跟着孔子逃避坏人没用的,跟着我们算了,逃避坏的世界。因为你光是像孔子逃避坏人,这国有坏人,我不要;去那一国,那一国也有坏人呢,那每一国都有坏人,你们到处奔走也没用啊。那不如跟我一样,耕田,逃避坏的世界。子路听了也没办法,只好回去跟孔子报告。

整部《论语》里面,孔子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相当难过,“夫子怃然曰”,“怃然”就是神情很沮丧。孔子很难得沮丧的,但是这个时候就很明显了,孔子很沮丧。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他说我们人类不能跟鸟兽生活在一起,你要我隐居,跟鸟兽、跟动物生活在一起,这不行。我当然是跟人类在一起,天下如果上轨道,何必我们来到处奔走呢。所以我们今天这种情况是我们早就知道的。所以儒家的特色从孔子开始就是有一副热心肠,很不忍心看到这个世界在纷纷扰扰,老百姓在受难,在吃苦。所以才要带弟子们到处,希望有机会能够得君行道,给百姓们带来幸福。

4.“天人合德”的涵义

宋国的大司马桓魋知道孔子以前骂他,决定要报复,听到孔子在宋国讲学,就立刻派兵追杀,准备杀孔子。结果孔子正好在宋国的边界跟学生们在一棵大树下讲学,听到桓魋追来,立刻就跑了。跑了之后,跑出国界,桓魋追不到,为了泄愤,就回头把孔子讲学的那棵大树,孔子在树下讲学嘛,就把大树砍掉。所以碰到像这样的人也没有办法,你只有逃了,生命不能白白葬送。所以孔子周游列国,碰到这时候他也说了,他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就是说上天是我这一生德行的来源,桓魋能对我怎么样?一个人刚生下来是没有德行的,要慢慢修养。所以儒家的思想,不讲天人合一,讲天人合德。天人合一是出自庄子,道家的思想。天人合德代表的是我生下来就有向善的力量,向善的能力。我很努力行善,我行善之后能够择善固执,最后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叫做天人合德了,等于是我这一生有一种道德的潜能,我不断地实现出来以后达到完美的境地,到达无私,最后到至善。

所以孔子在他生命的危险的阶段,都毫不犹豫的把天抬出来,这是宣布他的信仰。孔子是有信仰的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得罪天的话,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所以孔子心中有他的信仰,对天的信仰,所以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要对天负责,人生的事情常常在变化,但是你如果掌握到你信仰的来源,生命就有它的力量,可以择善固执,可以说杀身成仁。

五、知天命 顺天命

孔子所谓的知天命,有些人这样理解,说孔子到了五十岁的时候研究易经,懂得算命。事实上算命是天命的一种,天命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叫做命运,第二个叫做使命。人活在世界上一方面有命运,比如说你出生的背景,生长的环境,遇到什么老师,这一生的发展叫做遭遇,所有的遭遇都属于命运,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它就这样发生了。但是还有第二个,叫做使命,孔子所谓的五十而知天命,当然是指使命而言,所谓的使命,我举个例子来说,为什么知识分子念书人会有使命感呢?因为他了解过去的世界如何运作,他看到今天很乱,因为了解过去怎么样才能上轨道,所以他这个了解就构成一种责任感,我因为知道所以觉得自己有责任。

五十六岁到六十八岁这个期间在周游列国,周游列国就是顺天命,因为他好几次都把天提出来特别说明。有一次他们到了一个国家的边界,这个地方的封疆官员就把孔子的学生拦住,说我要跟你们的老师见面,你们通报一下。他说有名的君子经过这里,我都要跟他谈一谈。因为他守这个边疆等于是海关,我要跟你谈一谈。结果他跟孔子见面了,谈了之后,出来讲一段话,说各位同学,你们何必担心老师没有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是金口木舌,就是里面的铃铛是木头做的,所以敲起来声音比较沉稳,“咚咚咚”的声音,有人要行教化的话,就敲这个声音。别人听了就知道,有人要来讲道理,甚至说故事,都可以。所以木铎这句话到今天还是用来称赞老师的,说老师就跟木铎一样,他是来教化百姓的。

六、孔子的晚年遭遇

孔子到晚年的时候,是很不幸的。他在周游列国期间,六十七岁,他的夫人过世了。夫人过世他来不及回去,还好他的儿子替妈妈办的丧事。六十八岁的时候才回到鲁国。这时候请孔子回国,担任国家顾问。所以孔子到六十八岁回到鲁国担任顾问,但是担任顾问没有权力,也不能做什么事。他在鲁国待了几年,七十岁那一年,他最欣赏的学生颜渊死了;在这个之前,他的儿子死了;在这个之后,子路也死了。孔子三岁父亲过世,十七岁母亲过世,六十七岁夫人过世,到七十岁的时候儿子过世。他的哥哥孟皮,也比他早过世。所以他整个的一生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会觉得这个人一生真是遭遇很坎坷、很崎岖的,算是相当不顺利的。但是这完全没有影响孔子他本身的成就,他的成就在于能够把一个平凡的生命过得非常的不平凡,掌握到人生的生命的发展,在内而不在外。我内在能够让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一路上去,到最后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不逾矩”就是没有违背规范。等于是他怎么做都不会违背规范,怎么做都可以叫做自然去做,“不逾矩”叫做应该做的。

孔子在七十三岁的时候寿终正寝。他过世以后故事才刚刚开始。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总结之后,你才发现说盖棺论定了,发现这个人太特别了,了不起。他培养的学生很多人才,一个子贡就可以让鲁国发展得很好。

孔子过世以后,他的学生们很舍不得他,就在孔子的墓边盖房子住,替他守丧,是把他当成他们精神上的父母亲。同学们守了三年之丧之后,大家痛哭一场,然后回家了。我们今天念的《论语》就是那三年之内,同学们互相讨论的资料。守丧期间不能上班,不能就业,所以那你做什么事呢?每天早晨起来大家在一起就是把老师说的话再说一遍,老师对你说,老师对他说,所以这些话他们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了,都知道老师对每一个人怎么说了,后来曾参跟有若的学生把它编成《论语》这本书,所以《论语》里面,曾参称“曾子”,有若称“有子”是这样来的。就是他们的学生负责编辑的。

七、孔子教育的伟大之处

孔子为什么可以得到这些学生这么样的由内而发、心悦诚服的一种表现呢?他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权力,更不要说财富了。这些学生都是自动自发的,愿意这样做。所以这件事使得司马迁非常感动,他想到这一段,就是怎么会有一个这么了不起的人,能够一辈子靠着教育学生,做官并没有什么杰出的成就,学生们在鲁国发展也都还好,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能够影响这些学生,因为孔子掌握的是教育。“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做春秋”,他把古代的经典全部整理好了,变成合理的教材,然后他的学生们就把这些教材传下去,这是古代的精华,从夏商一路下来到周朝,一路发展下去。当你把教育资源掌握住,能够做经师,也能做人师,也就是说我能够教你的教材,我的人格典范也能够让你参考,这是最困难的。而孔子做到了,所以他的学生们就每次想到跟孔子在一起,都会觉得他们的生命受到启发,子贡也称赞孔子为“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你没有找到正确的门进去的话,见不到里面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身做到了,做到了之后就会感觉到一个人生命的文雅,生命的高尚,感觉到做人是有尊严的,这个尊严一定要从教育自己开始。他自己的这一生,你不能选择时代,不能选择社会,但是你可以选择怎么样造化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可以不断地成长,到最后让学生觉得做一个人能做到这个程度,真是最大的鼓励,也是我们最好的示范。

第三篇: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1、早期经历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霸王举鼎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陈胜被杀,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于是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

项梁统军于东阿大破秦军,别遣项羽、刘邦攻城阳,破秦军于濮阳东,秦军被迫退入濮阳城内,项羽、刘邦又率军攻定陶,斩杀秦将李由,项梁连破秦军,非常骄傲,而此时秦派了大量的援军支援章邯,章邯在得到援军后突袭项梁,项梁兵败被杀,项羽和刘邦攻陈留不下,于是商议退军,项羽引军驻扎彭城西,刘邦驻军于砀。

2、巨鹿之战

项羽题跋全身像章邯杀败项梁后,认为楚兵不足为虑,于是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赵王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败走巨鹿,章邯率领王离、涉间共四十万围攻巨鹿。

楚怀王听闻项梁战死,非常害怕,从盱台赶到彭城,收编项羽、吕臣的军队由自己统领,并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封刘邦为砀郡长、武安侯,仍旧统领砀郡的军队。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宋义军行至安阳,逗留四十六日,不再进军。

项羽向宋义建议说:“秦军围赵于巨鹿,我们快速引兵渡河,和赵兵内外夹攻,必然可以击破秦军。”但宋义不肯发兵,还在军中饮酒作乐,时天气寒冷,又下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见此状况,于早晨去见宋义,将其斩杀。

项羽提着宋义的头告诉将士:“宋义想要和齐联合谋反,楚怀王暗令我将其杀死。”诸将因为畏惧而屈服,不敢抗拒,于是推项羽暂为上将军,桓楚将此事报告给楚怀王,楚怀王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了宋义之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多次进攻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但收获不大,赵将陈余派人请项羽再次发兵,项羽率领全部兵马渡河,与秦军大战九次,章邯破走,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

楚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天,打退章邯后,诸侯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项羽一起进攻王离,斩杀苏角,并生擒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大破秦军后,项羽于辕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无不跪着前来,不敢仰视项羽,于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

章邯率军驻扎在棘原,项羽驻军于漳水南,两军相持不战,秦军多次被项羽打败,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害怕,于是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被赵高留在司马门三天,不予接见,有不信任的意思,司马欣非常害怕,急忙逃到章邯营中,劝章邯早做打算,赵军陈余也写信给章邯,劝其反秦,章邯暗中派始成前往项羽营谈和约,但没有谈妥。

项羽让蒲将军领兵,日夜兼行渡过三户津与秦军交战,将其击败,而后项羽率领全军又于污水上大破秦军,章邯再次派人来见项羽,想要订立和约,项羽召军吏来商量说:“现在军粮越来越少,想答应他们。”军吏说可以,于是项羽和章邯约在洹水南殷虚上相见,并订立盟约,章邯见到项羽后,哭着向项羽倾诉赵高的种种行为,项羽于是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为前部,行至新安。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十一月,诸侯的士卒原来都曾在秦服过徭役,受尽秦兵的鞭挞,而今秦兵投降诸侯,诸侯兵都把秦兵当作奴隶来驱使,引起秦兵的不满,暗地里作打算。

诸侯听闻到秦兵的计策,将其告诉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等人商议,认为秦兵很多,入关中后如果不听令,会引起非常大的祸患,于是项羽将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

3、分封诸侯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行至函谷关,发现有兵守关,项羽军无法通过,又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军十万驻扎霸上,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并且用子婴为相,珍宝全部占有,范增也告诉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了他。

项羽叔父项伯与刘邦手下的张良关系友好,连夜前往刘邦军见张良,想要劝张良逃走,却反被张良拉拢,项伯回来后告诉项羽,刘邦攻破咸阳有大功,如果进攻他是不义之举,项羽表示赞同。

刘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骑兵来见项羽,范增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为人不忍,默然不应,于是范增让项庄于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而项伯也拔剑起舞,挡住项庄,张良见状,至军门找樊哙前来。

刘邦留张良将白璧玉斗献给项羽和范增,自己以上厕所为由,扔下车骑,只带樊哙、夏侯婴等人从郦山道逃回霸上,项羽接受了白璧放在桌上,而范增却将玉斗摔在地上拔剑砍破,叹道:“夺项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项羽进入咸阳后,引兵屠戮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灭,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江东,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但项羽见秦王宫都已经被毁坏,自己又迫切的想回到江东,于是不听,那人又说,都说楚人性情残暴,果然是这样,项羽听到后,把那个人杀了。

项羽在得到楚怀王的同意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4、彭城之战

项羽分封完诸侯,诸侯各前往封国,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八月,齐、赵诸侯叛乱,项羽率军前往平乱,听闻刘邦已定关中,非常愤怒,封郑昌为韩王,派其前往阻挡刘邦,令萧公角阻击彭越。彭越击败萧公角后,张良伪作韩王书给项羽,说刘邦只想得关中,不会向东用兵,又伪作齐王、梁王书给项羽说齐王准本和梁王齐心协力灭掉楚国。

于是项羽放心攻打齐国,项羽征召九江王英布,英布托病不出,派遣手下将领只率领几千人前往,项羽因此怨恨英布。

公元前205年(汉二年)冬,项羽北至城阳,田荣引兵会战,被项羽击败,田荣逃往平原,被平原民杀死,项羽烧毁齐国房屋,将降卒全部坑杀,把掳掠的男女老幼全部迁往北海,死伤无数,齐国人因此聚在一起反叛,田横趁机收编齐兵数万反攻城阳,项羽久攻不下。

刘邦率领五路诸侯兵马有五十六万,向东攻打楚国,项羽听闻后,留部将继续攻齐,自己亲率精兵三万去救援彭城,刘邦攻下彭城后搜集珍宝美人,大摆宴会,项羽率军从早晨开始,由萧县从西打到东,中午时打到彭城,大破刘邦军,杀死汉兵十余万。

刘邦军逃往南山,项羽率军追到灵壁东阻拦,汉兵落入睢水十余万,睢水为之不流,项羽把刘邦包围了三层,却被一阵大风吹乱楚军,刘邦趁机率领数十骑兵走脱。

彭城之战刘邦逃往下邑,收集败亡散卒至荥阳,各路败军先后前来会合,萧何也发动关中没有登记在册的百姓前来投奔刘邦,刘邦因此军势得以重振,项羽乘胜来战,无法取胜,刘邦彭城大败后,诸侯反叛立邦,归附项羽。

公元前204年(汉三年),刘邦在荥阳修筑甬道用以过河取敖地的粮食,项羽军多次侵夺甬道,刘邦军无法取得粮草补充,非常害怕,于是与项羽议和,项羽同意。

5、鸿沟和议

项羽在范增的建议下,与范增合围荥阳,打算把刘邦消灭,刘邦非常害怕,采取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项羽于是剥夺了范增的权利,范增没有想到项羽竟然会怀疑自己和刘邦有勾结,十分气愤,于是告老还乡,但在途中病死。

项羽将荥阳的刘邦四面围定攻打,刘邦军势非常危急,部将纪信于是引两千军乘黄车假扮刘邦出城,说刘邦愿意投降,项羽赶来见到纪信问刘邦在哪,纪信说刘邦已经逃走了,项羽于是将纪信烧死。

公元前203年(汉四年),项羽攻下荥阳,处死荥阳守将周苛、枞公,而刘邦走宛、叶,派人说服英布背叛项羽,进入成皋,项羽得知后迅速率兵前来攻打,夺下成皋,一路西进,刘邦逃亡巩县,派重兵阻挡,项羽无法挺进。

此时,彭越渡河攻击东阿,楚将薛公兵败身死,项羽于是亲自率军攻打彭越,彭越败走,但成皋却被刘邦趁机夺下,项羽回军与刘邦对峙于广武,相持了几个月,项羽向刘邦单挑,但刘邦不肯,项羽于是派壮士出来挑战,但被楼烦人射杀,项羽大怒,身披铠甲手持长戟来挑战,楼烦人准备射项羽,项羽怒目而视,将楼烦人吓得不敢出来。

刘邦听闻后,出来和项羽对话,项羽又向刘邦挑战,刘邦不从,项羽以弩射伤刘邦,刘邦退入成皋。

韩信于河北攻破齐、赵等国,并准备进攻楚国,项羽派大将龙且前往进攻韩信,但却被韩信所破杀,这时彭越又于上谷城复出,项羽大怒,亲自前往救援,留大司马曹咎原地待守,并告诫他不要出战,只需守住十五日即可。

项羽走后,刘邦军前来挑战,曹咎大怒,引兵渡汜水,刘邦军趁机发动进攻,大破曹咎军,项羽听闻曹咎兵败,引兵而回,这时刘邦军正于荥阳东围攻钟离末,听到项羽回来了,非常害怕,全部退走。

项羽腹背受敌,又粮草不继,于是送还刘邦家眷,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6、垓下之战

鸿沟和议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却趁这个时候突然撕毁盟约,追击项羽,想要把项羽一举消灭,但和刘邦约定一起出兵的韩信和彭越却没有来,项羽引兵反击刘邦,大破汉军,刘邦于是深沟高壑,坚守不出。

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条件,说动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西进,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叛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万出固陵东进;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六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刘邦以韩信引兵三十万为前军,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项羽引兵十万,先与韩信大战,韩信军失利往后退却,令左右两翼包夹项羽军,项羽军抵敌不住,于是往后撤,韩信趁机反击,项羽军大败,退到壁垒坚守,刘邦乘胜领大军将项羽重重包围。

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天亮后,汉军发觉项羽离去,于是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等他渡过淮河,随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来到阴陵时,项羽迷路了,他去问一个老农,老农回答:“左”往左去,陷入了一片沼泽,耽误了时间,汉军追了上来,经过一场激战,项羽又往东去,到达东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而追击的汉军却有数千人。

7、乌江自刎

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

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

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项羽于是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第四篇:孔子、论语简介

孔 子 简 介

中文名称: 孔子

又名: 孔丘 字仲尼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前551~前479

生平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著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成为(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显学。但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儒家学说遭到贬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采用法家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以为这样就可以整齐学术,统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并不成功,在秦朝灭亡前夕,儒生们又开始宣讲儒家学说。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时代,儒家学说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中国科举制度,始于汉朝。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们对孔子礼教的理解程度。由于科举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由汉朝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孔子的四书五经中打转。知识分子穷一生精力从事研究他的学说,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子。大大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学校的教科书,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熟记。古代哲人的教条,深深地植跟于人民的心中。由于这种儒学的熏陶,中国逐发展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追求智识崇尚智慧的狂热,以及稳健的文化。中国虽经常遭受侵略,旦其文化不但能屹立不绕,而且还能同化异族。但是,儒学并不是万能灵药。他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剂有效的灵药,能使他们的王朝尽量避免混乱和衰落的来临。但是,对于在求变求新的国际竞争压迫下,对于一国的发展,是个阻碍,那些维系个人和社会秩序的礼教,几乎使人无法动弹,而造成一套用不改变的模式。孔子的教条。彻底的限制了人类自然而充沛的冲劲。孔子的那些礼教实在太完美了,以致显得过分的严肃。在孔子的教条下,简直没有豪放和冒险,爱情和友谊也过分的受到桎梏。他使妇女一味服从,贬低了自己。他使国家一味保守,阻碍了进步。

《论语》 拼音:lún yǔ 英文:The Analects《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

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而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然而,严峻的事实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

索。这使我想到人类的共性与个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民族文化的辩证否定本性。同时,也使我感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

事实上,当我们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华,《论语》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第五篇:孔子学院简介

孔子学院简介

近年来, 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 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请你为《中国文化日报》写一篇介绍孔子学院的英语短文, 短文内容要涉及下列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词数:100左右。

孔子学院介绍

名称来源

孔子简介(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建设

世界各地现已建成156所;年底将达到200所

目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 推广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服务范围

网上中文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中文教学书籍;介绍当代

中国(旅游、贸易、医药)

参考词汇: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哲学家philosopher; 推广popularize

One possible version:

To develop friendship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popularize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e have, in recent years, set up Confucius Institutes all over the world.This name is a proud one for Chinese people because Confucius was famous thinker, educator and philosopher in Chinese history.Right now there are already 156 institutes completed an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that number will reach 200.The institutes’ services include teaching Chinese online, training Chinese teachers, providing Chinese textbooks, and introducing modern China’s tourism, business, and medicine to the world.

下载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简介(定稿)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巨人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鲁源村),享年72岁。......

    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生事迹简介

    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生事迹简介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法兰西第......

    邓小平一生简介

    邓小平一生简介: 1904年8月22日出生,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往苏联学习。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张云逸等在中国南部的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中......

    孔子事迹范文合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教育方面。......

    事迹简介

    事迹材料 人们都说:老师是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己。可我却要说:“我是一芸汨汨流淌的泉眼,永远为人们输送清凉、爽口、甘甜的知识。” 从小,我看见家乡贫穷落后,就想改变家乡面貌。......

    事迹简介

    建校二十年来,特别最近几年来,我校开展党政工共建方面,取得了娇人的的成绩:1999年12月获得南平市“先进教工之家”荣誉称号;2014年6月获得2014年青少年“飞翔中国”艺术教育集体......

    事迹简介

    本人自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任职珠砂港支部委员一职期间,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

    事迹简介

    丹心抒壮志 煤海展风采 王旭东,男,1986年2月出生,汉族,大专,机电技术,山西临汾人,西山煤电西曲矿选煤厂主洗车间管铆队工作。 个人简历: 1994.9--1999.7 毕业于古交十八小学 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