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1:4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第一篇: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03日

07 版)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作为灾难性事件,它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为一段社会记忆,沉淀在历史长河的深处。然而,不可磨灭的是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时的英雄壮举。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创造奇迹的强大精神支撑,而且是我们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形势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应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矢志不渝,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灾后恢复重建的辉煌成就体现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从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到艰苦卓绝的百万灾民紧急安置,再到顽强拼搏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区不曾停步,中国奋力前行。3年过去,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国务院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四川省也提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提出“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到2010年9月底,四川省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重建项目完工85.2%,完成概算总投资的85.6%,如期实现了中央提出的要求。

规划科学,质量优良。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灾区编制了相应的恢复重建规划。这些规划坚持全方位,覆盖灾区城镇和乡村,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持高起点,强调处理好恢复与提升的关系,避免把灾后恢复重建搞成原样复制;坚持有特色、讲科学,突出村镇布局和特色风貌,突出尊重自然的理念,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选址坚持“三个避让”——避让断裂带,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泄洪通道。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关,把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工程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民生改善,百姓满意。坚持把民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和安排,切实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仅四川省,震后1年内,355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震后1年半,150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后2年,25万户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基本完成。2010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了板房校舍,学校和医疗卫生、康复机构建设基本完成,赢得了灾区群众的赞誉。

原地起立,跨越发展。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正确处理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困难与机遇等关系,使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成为改善发展条件、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努力实现原地起立基础上的跨越发展。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灾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举国支援,民心凝聚。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对口援建省市积极响应,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支持灾区;广大援建人员不畏艰险、科学务实、连续奋战,一大批优质工程建成并交付使用。各地把重建后的灾区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地、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基地;灾区积极倡导自立自强自救、坚定坚强坚韧,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举行“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得到拓展

8级特大地震的生死考验,铸就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3年恢复重建的生动实践,拓展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

拓展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灾难面前,整个中华民族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从全国各地先后到来的援建者、志愿者等与灾区人民共同奋战,携手共建新村新城。这种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旺盛活力。

拓展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坚强是战胜磨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面对特大地震的巨大灾难,全国人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困难,灾区群众打出的标语是:“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不等不靠不要,坚定坚强坚韧”。这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敢于胜利的优良品格。

拓展了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高度热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日子里,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坚持把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与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攻克道道难题,化解种种风险,使科技成为战胜地震灾害的有力支撑。这种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高度热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崭新风貌。

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丰富发展,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立足新的时代条件,着眼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践,更好地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升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当代中国展示科学价值的内在要求。更好地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就是把这种精神升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应联系灾后恢复重建的生动实践,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把加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教育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实际行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所包含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等内涵,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既是党的先进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体现,也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奋斗目标、理想追求、思想路线、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资源。应紧密结合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践,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努力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

把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每个时期都培育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构成了异彩纷呈的巨大精神宝库。随着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好地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需要着眼于时代发展,把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培育和弘扬有利于经济发展、民主健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理念、新道德和新风尚,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第二篇:爱国作文:简谈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作文:简谈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作文:简谈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爱国主义放射出了更加绚丽的光彩。在2008年发生的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反对藏独分裂活动、抗震救灾、举办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热情的空前激扬和充分展现,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忠诚和挚爱的情感,表现为维护祖国利益和尊严、捍卫祖国主权和统一、促进祖国发展和进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热爱祖国,首先表现为热爱祖国壮丽的山川、勤劳的人民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爱国主义并不是在所有时间都表现为对现存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热爱。当旧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成为祖国进步和发展的障碍时,为反对这种政权和制度而斗争,反倒是爱国者的神圣责任。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就集中体现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人民解放上。毛泽东曾明确说过:“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党和政府的施政理念,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旗帜,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2008年抗击自然灾害和筹办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艰难考验、最终赢得伟大胜利和国际赞誉,根本原因不是所谓“普世价值”的驱动,而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了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爱国主义就是要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诚然,在我们的同胞中间,尤其是在港、澳、台及海外,确实存在着对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还不甚理解的爱国者。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他们赞成祖国统一,愿意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他们对于爱国主义的认识一定会不断深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基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韧,靠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历史表明,越是到了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越是需要彰显爱国主义的巨大力量。“多难兴邦”和“知难不难”,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获得的宝贵启示。危难激发了爱国者迎难而上的精神,危难促使人民团结起来。2008年以来,面对复杂的拉萨“3·14”事件、严重的地震灾害以及筹办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巨大考验,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业绩,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尊重和盛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名之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与挑战,中华民族必须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汇集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有激情才有动力,有理性才有正确的方向。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我们今天坚持的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历史和世界范围来看,民族主义可分为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两种类型。那种主张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的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阻碍社会进步的,历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对于主张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压迫的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则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实际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对孙中山重新解释过的三民主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主张表示赞同,并将其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之一,因为这个重新解释过的民族主义已经去掉了狭隘、消极的内容。194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提出正确的民族立场是:“一方面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人家长处,并善于与人家合作,但决不是惧外媚外。”

在长期的处理国际关系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方面积极支持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支持战后摆脱殖民压迫的一系列主权国家,另一方面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的消极的民族主义。实践证明,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也存在两重性:引导得当,它将表现为爱国主义;弄得不好,它也有可能导致盲目排外的倾向,助长民族分离主义,这是需要加以正视和警惕的。正是基于对民族主义两重性的科学认识,我们党始终没有把民族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

坚持爱国主义,首先意味着必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进行不懈奋斗。同时,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也明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国际责任。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直接关系到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的郑重选择。我们既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是与国际主义密切联系的。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中国始终遵循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把自己的国际责任切实地担当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活动猖獗,我国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国际形势。对于威胁我国统一、践踏我国主权、危害我国根本利益的事件和行为,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反对,决不让敌对势力的阴谋得逞。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但是,在坚决斗争的同时,必须注意将国际敌对势力与那些由于缺乏了解而对我国产生误解的世界各国人士严格区别开来。在处理拉萨“3·14”打砸抢事件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争取各国人民和友好人士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力地打击了敌对势力的图谋;一方面也尽最大努力,向某些对华不友好人士介绍事情的真相和我采取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当他们改变其对华不友好的态度时,我们也同样采取欢迎的态度,与之建立和发展适当的关系。首先,弘扬爱国主义应该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是否有力量,关键看其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否具有先进性。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爱国者的领导核心。同时,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概括,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没有什么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能赋予爱国主义以鲜明的时代性的内涵。因此,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口号,只有落实到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奋斗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无穷力量。当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引导人们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的现实行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严峻挑战和风险考验,做好长期奋斗、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

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具有求真务实的态度。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遵循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创造了很多鲜活、有效的经验,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予以汲取和借鉴。从教育内容来看,要及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现实成就作为教育素材,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近些年来,在高校中,我们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并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作为生动素材,切实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教育形式来看,要善于凭借现代技术手段和多媒体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斗争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方式,第一时间将一线的信息传播给全国各地,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支援灾区的爱国热情。从教育对象来看,要始终将青少年作为重点。去年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受阻时,很多“80后”、“90后”青年走在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的前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火热的爱国主义情怀。从教育时机来看,要善于把握重大事件。反对藏独分裂活动、抗震救灾、举办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及时、生动、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作为一条重要经验,长期坚持下去。

爱国,要爱得热烈,爱得理性,爱得执著,爱得长久。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未来,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必将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爱国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是相互促进的。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上长期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新的发展阶段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独特优势。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积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形式。www

第三篇: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xxxxx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结

xxxxx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隶属于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肩负着xxx地区发电、供热的主要任务,现有直管发电单位9个,控股热力公司2个,煤炭生产企业4个。所属发电单位装机总容量为530MW,供热面积为1200多万平方米。

xx热电公司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电力企业,1903年满洲里第一台机组发电,书写了内蒙古百年发电史辉煌篇章的首页,1985年牙克石热电厂率先在xxx地区实行集中供热,开创了我国高寒地区集中供热的先河。“十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为满足xxx市经济发展对电力、热力的需求,xx热电公司共投资12.5亿元,建设了满洲里、扎兰屯、东海拉尔三个较大的电(热)源点及配套热网工程项目。xx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机组容量由2003年底的276兆瓦,发展到530兆瓦,供热面积也由847.5万平方米增加到1200多万平方米。xx公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加快了xxx电力的发展,同时也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实施“蓝天绿地工程”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xx热电公司自成立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始终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着眼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着眼于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推进符合公司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具有xx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统一公司员工的思想行为,规范公司所属单位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升了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了企业知名度,进一步开创公司富有激情、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xx热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企业文化理论为依据,以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为宗旨,以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以建设一流的员工队伍为目标,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先进的企业文化理论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哲学,培育企业精神,规范企业行为,塑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坚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原则;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三是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四是坚持领导者率先垂范的原则;五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原则。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xx热电公司是刚刚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是电力行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时代产物和市场主体。目前,xxx地区电力投资市场已经呈现出群雄并起、鼓角相闻的局面,已经有神华集团、山东鲁能集团、京能集团等多个电力投资主体在xxx地区投资建设大型的发电厂,众多的发电公司的介入,必然给xx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稳的立住脚,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然要提高xx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良好形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xx热电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提升公司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xx热电公司2004-2007年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把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xx公司按照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要求,通过召开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总结提炼了公司的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经营理念等。为调动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全面、系统的实施企业CI战略,围绕xx热电公司改革发展战略,总结和完善企业的理念识别、视觉识别系统、员工行为识别三大系统的提炼和整合。向全公司征集了:企业标识、企业品牌、企业之歌、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在内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MI)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北方公司视觉识别系统(VI),结合热电企业行业特点,进一步规范、充实、完善供热企业行为识别(BI)系统,制定了《供热企业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标准》和《供热营销员工文明服务行为规范》,使广大员工形成共同遵守的共同遵守的工作和行为方式。在每年的年初工作会议上,公司党政一把手与所属基层单位党政领导签订了安全、党风廉政建设(含企业文化建设)责任状,年末统一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由于公司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创建既有时代质感,又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开创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格局。

所属单位汇流河发电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将“双达标”、“创一流”、文明单位创建等具体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逐步形成了“超前决策、抢抓机遇”的企业理念和“忠于汇电、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最终形成了厂区、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汇电企业文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强有力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xxx市走在了前列。

东海拉尔发电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了“爱我电厂、尽我职责、强我素质、兴我企业”的企业精神,被评为xxx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牙克石热电厂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提炼了“播撒光明、输送温暖、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企业价值观。并将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制作成大型喷绘悬挂在厂区和车间的显要位置。确定了企业标识,职工自行绘制了安全文化长廊。在职工中征集安全标语警句,制作成小巧别致的灯箱置于生产车间,使职工们时时刻刻都能看到自己对安全的感悟,营造了具有人文理念的安全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扎兰屯热电厂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这一基本要求出发,确定了“深化管理、负重进取、团结开拓、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制定了《扎兰屯热电厂员工行为规范》;积极组织员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知识竞赛、文体活动,陶冶员工的情操,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精神,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其他所属各单位在公司的统一组织下,都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和领导小组,制定了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以“培树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实施CI战略,通过拍摄企业文化建设专题片,制作企业文化宣传画册,统一企业稿纸、信封、企业纸袋、水杯等用品。在生产车间、主控室安置大型安全生产宣传画、灯箱、标语、纠正习惯性违章的“自律镜”,生态鱼缸和充满家庭气息的“全家福”,在生产现场营造“家”的氛围,把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融于生产和生活中,融入于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进一步发挥了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约束功能,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概括的讲,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核心,[Page] 为此,xx热电公司把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着力点,深入推进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2005年,共慰问特困员工108户,发放慰问金35.9万元。2005年8月,组织开展了公司成立以来的大型金秋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4万元,帮助所属单位20多名贫困员工家庭的子女圆了大学梦。同时组织广大员工开展救灾捐款活动,为遭受龙卷风袭击的扎兰屯市受灾群众捐款8万多元;在北方公司组织的“为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捐款活动”全公司共募集资金33.4597万元。

通过一系列送温暖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员工真正体会到了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解除了困难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激发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公司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公司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要求所属各单位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和员工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已经取得荣誉的基础上,努力争上新台阶。

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所属各单位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工作,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拓展领域,加大力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水平。

汇流河发电厂在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复查工作的同时,参加了全国精神文明单位评比,并与2005年10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牙克石热电厂以创建双文明标兵单位为重点,提高创建活动的质量,制定创建活动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使创建活动真正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2005年5月顺利地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复查工作,巩固提高了取得的荣誉。扎兰屯热电厂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相继两次接受自治区、xxx市两级文明委复检,确立了2006年晋升区级文明标兵单位的目标。东海拉尔发电厂于2005年5月顺利通过自治区精神文明委复检,目前正努力向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目标迈进。

(四)、以开展员工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xx热电公司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增强公司凝聚力和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在全面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公司所属各单位把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之有效的载体,通过举办员工生产运动会,“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开发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为xx热电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侧重点 厂网分开后,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力核心产业需要继续壮大,煤炭支撑产业需要加快发展,热力生产产业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管理创新需要进一步推进,公司生产经营的各项任务非常繁重。能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通过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团结,从而把员工的思想意识统一到公司的建设发展中去,使员工的心思凝聚到事业上,充分发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的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此,xx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了思想政治工作上,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教育广大干部员工正确看待当前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既要看到暂时的困难,更要看到光明的前景。教育广大干部员工识大体、顾大局,正确看到自己在改革中的利益得失,增强对各项改革的承受能力,引导他们成为公司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为了确保员工队伍的思想稳定,xx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通过面对面与员工谈话了解员工队伍的思想状况,发放思想状况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员工的疾苦,帮助困难员工排忧解难,为他们卸包袱、鼓干劲,以尽快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有力的维护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团结。使广大员工中呈现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勇于进取的良好局面,未发生因思想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群体越级上访事件。

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近期 工作思路

1、广泛开展企业文化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利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以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增强和充实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考评内容,使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3、实行分级管理,狠抓落实。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纳入工作计划中,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加大企业自身对内对外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紧密与系统内外的新闻媒体合作,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系统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

5、积极参与系统内外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交流活动,广泛学习借鉴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6、确保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把企业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计划,每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

第四篇:坚定理想信念,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定理想信念

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胡主席指出,思想作风说到底是思想政治素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体现。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科学揭示了思想作风的本质和内涵,深刻阐明了坚定理想信念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内在联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从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入手,打牢思想政治根基。

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政治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

坚定理想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90年来,不管历史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用理想信念指引方向、凝聚力量,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无数革命先驱,为理想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铸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豪迈誓言。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千古绝唱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战争年代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许许多多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都是因为有崇高理想和

坚定信念的激励。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杨业功等,都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事实证明,共产党员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有了前进方向,就有了自觉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

坚定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党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是实现科学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主义。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思想作风的最高政治要求。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就能够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清醒头脑,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在遇到矛盾、困难和挫折时就能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充满胜利信心;在各种利益面前就能够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保持高尚的道德操守;在危急时刻和紧要关头就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反之,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灵魂工程抓紧抓实,切实从思想源头上打牢思想作风建设的根基。

二、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点学好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

把握发展规律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善于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既客观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又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趋势;既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反复,又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通过认识规律保持清醒头脑,通过把握规律辨明前进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

结合党史军史学。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认真学习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史,学习回顾党领导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深刻认识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的客观真理性,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人民军队好的时代主旋律,更加坚定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着眼解决问题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回答和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实际,针对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解把握,运用理论分析和破解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更加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指引,进一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要把学习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作为重点突出出来,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

掌握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决策部署,切实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科学决策、思路办法和实际能力。

联系思想实际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指南,而且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使其内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影响,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三、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强化军魂意识,深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根子。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同军队的本质关系,阐明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早在我军建军之初就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所以稳定,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的轨道,这很重要;党要管军队,军队任何时候都要听党中央的话,选人也要选听党的话的人,军队不能打自己的旗帜。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一定要在全军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保证我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胡主席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关系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关系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思想,扎实开展军魂教育,学习掌握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深刻理解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

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自觉把忠诚于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官兵血脉,转化为听党指挥的自觉行动。

坚持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和确立了一整套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主要包括: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各级党委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坚持支部建在连上,等等。这些制度构成一个严密、科学、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党的组织与军队建制紧密结合、党的领导与军事行政领导内在统一,体现了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无论战争形态怎么发展,体制编制怎么调整,环境任务怎么变化,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制度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式,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加强,确保这一根本制度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有效贯彻到军队建设发展的各领域,贯彻到部队完成各项任务的全过程。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必须用严格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约束行为、守住防线。要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遵守军队政治纪律“十不准”和军队党员“七个决不允许”,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站稳正确立场、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有半点含糊,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军令畅通。要加大对违纪行为的监察和处理力度,对那些轻视漠视纪律、违纪违规,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坚决查处,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五篇: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农机化导报编者按]新闻宣传是凝聚行业发展力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2006年农机新闻宣传高潮迭起,精彩纷呈;2007年将更加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机新闻宣传工作者更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农机化发展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本文阐述了在新形势下抓好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下一步作好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路,值得大家借鉴。

新闻宣传推动农机化发展

从农机化的工作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看,重视和加强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新闻宣传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扶持、引导、推动、规范”四个方面。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市场主体是农机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目前我国农机从业人员达到了3800万人,分布在广大农村。针对农机化投入不足、市场监管手段较弱、农机户量大面广的特点,通过加强农机化新闻宣传,有利于面向农机户及时传达党和政府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促进各项扶持措施的落实,是引导和推动农机化发展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其次,新闻宣传是凝聚行业发展力量的有效途径。过去存在一些对农机化的认识误区,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当前,我国面临着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需要全系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加强新闻宣传,有利于总结农机化发展规律,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在全系统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局面,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农机化、发展农机化”的良好舆论氛围,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对农机化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新闻宣传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化,基层农机管理体系的推广、服务功能受到削弱,借助传统和现代的传播媒介,能够横跨时空界限,高效传递农机作业市场的供求信息,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引领农机相关产业发展。“三夏”跨区机收小麦工作在短短几年间,迅速从山西等中原地区发展到全国范围,并拓展到水稻、玉米机械化作业领域,主要就是依靠舆论引导、信息发布等手段,推动了整个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的蓬勃发展。

新闻宣传高潮迭起

近年来,各级农机部门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心工作,突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三夏”农机跨区机收,保护性耕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以及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等重点工作,积极协调有关新闻媒体,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农机新闻宣传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集中力量报道农机化工作,掀起一波又一波农机化新闻宣传高潮。特别是“三夏”期间,各媒体发稿量之多、报道力度之大、报道内容之丰富、报道领域之宽泛,为近年来之最,突出了三大特点:一是密度大、频次高。从5月底到6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三夏”跨区机收的新闻将近20条,头条报道约占四分之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开辟了“记者走三夏”栏目,基本上每天都有记者对跨区机收的现场录音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也对跨区作业进行了多角度的宣传报道。《中国农机化导报》开设了专栏,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每天更新的专题新闻20多条。在短短的20天内,农机化工作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介中形成了“爆炸式”的宣传效果。二是亮点多,内容精。各中央和地方媒体不仅报道了麦收开镰、进度过半、基本结束等动态消息,而且还派出记者深入麦收一线采访,挖掘出许多农机化工作的新亮点。如,农机、公安、交通三家联手助“三夏”、智能化信息化农机走“三夏”、农机中介经纪人引“三夏”、农机应急预案保“三夏”等等。这些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颖,把当前农机工作成效都生动地展现出来,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反响大、效果好。针对部分地区农用柴油供应紧张,出现限量加油、带机加油等情况,各主要媒体给予了积极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派出记者暗访,于5月26日播出了“三夏时节部分农机遭遇加油难”的新闻综述,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响。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在三天内连续发出了两个联合电传,要求各地确保“三夏”农业柴油的供应。舆论的监督,为“三夏”麦收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新闻报道,唱响了加快农机化发展的主旋律,打好了积极服务“三夏”农业生产的主动仗,展示了农机化工作的新突破、新亮点、新成就,振奋了精神,树立了形象,优化了环境,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动力。

总结经验,扎实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宣传意识。农业部党组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加强农业新闻宣传工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先进文化和软环境的支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所以,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做好农业宣传工作包括农机化宣传工作,是加强农业繁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做好新时期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把新闻宣传与重点农机化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明确牵头负责部门,安排足够的人员和必要的经费来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在年初印发“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宣传工作重点、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做好有关农机新闻素材的采编与储备,打好主动仗。

二要充分利用资源,发挥阵地作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与中央、地方和行业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注意发挥好这三个层次宣传阵地的作用,形成宣传的合力。第一层次是中央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这是做大、做响农机化宣传工作的关键。第二层次是地方新闻媒体,如各省电视台、报刊等,这是做好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各省农机管理部门在积极配合地方媒体做好农机化报道的同时,也要主动向中央主流媒体报送新闻素材和鲜活典型,形成上下联动的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第三层次是农业、农机专业媒体,如农民日报、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等,这是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力军。要定期召开有关农机化新闻媒体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通报宣传重点,交流宣传工作,形成较为一致的宣传口径。

三要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随着技术手段越来越进步,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对新闻宣传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围绕重点工作,拓展新闻渠道,创新报道方式,增强报道深度,挖掘新亮点。当前,要紧紧扣住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突出农业机械化在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遵循“三贴近”原则,深入挖掘购机补贴、跨区作业、保护性耕作、水稻机插秧等农机化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果和新经验,不断培育农机化工作的新亮点。要注重拓展新闻宣传渠道,如编辑发行《农业机械化情况》等政务信息刊物,设立农机化多媒体展板,开办知识竞赛,评选农机化“十大新闻”“十大人物”等,不断丰富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感染力。推动农机化宣传由一般性动态报道向政策解读、形势分析、经验总结等纵深报道转变。通过加强对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和策划,做到中央媒体有消息、地方媒体有系列报道、专业媒体有头版和综述、网络媒体有专栏、行政系统有简报材料,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新闻宣传格局。

四要尊重新闻规律,务求取得实效。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选择好宣传时机、选择好新闻载体、组织好供需对接。1.选择好宣传时机。春耕、“三夏”、“三秋”是社会各界关注“三农”的重点季节,也是农机化工作大显身手的重要农时季节。在这三个重要农时集中力量策划好农机化宣传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选择好新闻载体。针对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介的不同特点,准备不同的素材稿,对症下药。如,广播电视类侧重动态类和现场新闻;报纸等平面媒体侧重评述类和深度报道;网络媒体侧重时效性和全面报道。如中央电视台开辟“直击三夏”专栏,播发麦收现场新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中国农机化导报》策划了对我国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第一县的专题报道,成功地推出了江苏武进、山东桓台两个典型,在农机化系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3.组织好供需对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主动为新闻单位找亮点,选角度,挖素材,共同策划新闻题材和采访路线。农业部农机化司连续三年在麦收开始前,专门召开跨区机收工作座谈会和新闻宣传策划会,邀请小麦主产区农机部门和首都各主要媒体的记者面对面进行座谈,共同为“三夏”宣传出谋划策,取得很好的成效。

五要培养宣传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在于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强、业务水平高的信息宣传队伍,并定期开展培训,加强新闻理论、新闻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培养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努力提高策划新闻报道的水平和能力。加强新闻资源与政务信息的融合,完善“农机化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将政务信息渠道延伸到各省,建成一个快捷、通畅的部、省两级农机化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政务信息的时效和质量。健全激励机制,对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实行量化考核,对先进分子和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要在全国农机化系统内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竞争态势,推动各地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发展。

六要壮大农机专业媒体,拓展农机化宣传大平台。在积极协助主流媒体做好农机化新闻宣传的同时,扶持发展以《中国农机化导报》为龙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农机行业媒体集群,不断增强影响力,承担起农机系统“耳目、喉舌、窗口和信息平台”的重要使命。加强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建设,完善“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直通车”“优质农机产品网上展示系统”等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应用,打造农机化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的“集散中心”,提高农机化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迈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农机化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强农业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明确工作重点,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千方百计地发挥宣传的前导、推动、教育、保障作用,为推动我国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1-22)

下载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提 要 通过基础建设、典型示范、技术组装、农技培训和政府职能的综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提 要 通过基础建设、典型示范、技术组装、农技培训和政府职能的综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以来,吉林省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全国1/......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间:2009年09月23日 07时44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大庆油田党委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万众期盼中通过了《决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是顺应大势民心的历史抉择。在任何一场社会改革过程的背后,均有一种宏大的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李世明田修思 2011年05月18日07:0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苏荣:弘扬井冈山精神 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 长征的西南历程与长征精神的形成75年前,......

    为民族复兴奏响青春乐章69

    为民族复兴奏响青春乐章 ----毛针公司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座谈会记实2009年5月4日下午,在一片轻松不失严谨的氛围中,我司团委题为“为民族复兴奏响青春乐章”的主题座谈会在我......

    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5篇)

    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是激励全国人民......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精选]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间 :2009年 09月 23日 07时 44分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大庆油田党委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今年是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