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11:4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文件 苏科社〔2008〕247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2008—2010年)》的通知

各省辖市科技局,省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工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厅特制定了《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

二○○八年七月十八日

附件:

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2008—201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工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特制定2008-2010年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江苏省2008-2010年科技惠民工程的指导思想是:率先落实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好江苏”的战略要求,遵循“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指导原则,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技术集成,组织示范工程,打造民生科技,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生活。

主要目标是:到 2010年,围绕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安全、健康、环境、生态等民生领域,组织实施20个使百姓直接受惠的民生科技示范工程,建设20个经济发展、环境美好、社会和谐的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20个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富

民强县”工作试点,着力突破100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技术,构建形成服务于民生的科技工作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民生科技产业,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对民生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组织实施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科技示范 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大力加强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重大安全技术的开发应用与集成示范,组织实施安全领域的科技示范工程,着力提高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重大问题的科技支撑能力。

1、组织实施粮食安全保障科技工程示范。

(1)加强优质口粮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以满足我省人民群众对优质口粮需求为目标,加强高科技育种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的选育,重点开展关系我省城乡居民口粮安全的优良食味、超高产、抗病虫热害水稻新品种和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育成10个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培育发展5个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品牌种子产业,为保障我省口粮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2)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以提高我省稻米丰产能力为目标,针对粳稻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需求,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江苏粳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在我省选择里下河地区等有代表性的粳稻主产区,开展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科技攻关及应用示范,建立1万亩核心试验

区、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形成适合我省稻麦(油)两熟地区粳稻丰产优质高效技术体系,为保障我省水稻丰产提供技术示范。

2、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1)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应用。针对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方面的民生需求,以方便百姓使用为原则,加强重要大宗食品安全控制、跟踪和溯源技术的集成应用,组织实施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农兽药残留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先进实用技术的攻关,研制开发适宜流通市场质量监控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与试剂盒并进行产业化,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超市食品安全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围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生鲜农产品和加工包装食品的安全需要,选择苏果超市等大型连锁超市,针对采购、加工、储运、配送等供应链重要节点的安全问题,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生产、检测、控制、溯源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和集成示范,建立形成以超市为平台的食品安全技术体系,为广大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3、组织实施生产安全科技工程示范。

(1)建立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置技术示范工程。针对我省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重大需求,选择扬子石化等典型化工企业,以保障一线职工安全和防范重大事故为宗旨,开展适应

化工行业生产流程的风险监控预警、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与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体系,为我省化工行业的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煤矿生产安全与救援支持技术的应用示范。以保障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宗旨,选择徐矿集团等企业,采用安全可靠的射频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开发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建立由井下人员携带的应急自救装备和井上灾害应急救援平台构成的矿井灾害救援支持技术系统,为煤矿突发灾害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3)开展高危行业劳动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选择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重点企业和关键工种,以保障工人劳动安全为出发点,开展作业场所危害监测、工种风险评价分级与危害控制等劳动保护技术的技术开发应用,并在典型企业开展集成示范,建立劳动保护监测技术平台,为保障劳动者从业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4、组织实施公共安全技术集成应用与工程示范。(1)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救助技术示范工程。针对冰雪、大雾、暴雨、台风等影响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的气象灾害问题,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省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监测与信息发布平台,形成气象灾害预警发布、防御决策、应急救助联动指挥系统,提高我省应对异常气象灾害的抗灾救灾技术能力。

(2)开展地震预测预报与应急救灾技术的研究应用。建立基准地震台观测资料基础数据库,组织震情快速收集与判定技术的综合研究,开展应急救灾预案与救援调度技术的应用研究,加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与城市应急管理平台的技术集成,针对南京等典型大中城市的防灾需要,建立地震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平台,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3)开展交通安全疏导与应急处置技术应用示范。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开发道路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交通诱导、车辆定位导航、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违章纠查、事故报警、应急救援、安全疏导等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常州、南京等大中城市,建立交通安全技术示范体系,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疏导、救援联动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4)加强社会治安监控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针对社会面治安和城镇生活小区等公共安全保障需要,开展重点部位、交通卡点、居民小区、重点单位等社会治安监控技术集成的应用研究,组织周界报警、电子门禁、电视监控、入侵报警、电子巡更等技术的集成示范,建立城镇居民小区治安监控技术集成示范工程,为保障居民生活与出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5)加强城市火灾监控报警及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居民区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重点单位监控网络、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控网络管理系统、灭火抢险救援应急处置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建立城市火灾自动监控、报警及消防灭火抢险救

援应急处理技术平台和示范体系,提高城市火灾防范能力。

(二)组织实施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科技示范 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生命健康问题,组织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展农村居民和老龄人口诊疗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范技术能力,努力为改善人民群众生命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1、加强重大疾病临床规范化综合诊治技术的应用研究。针对危及人民群众安全的重大疾病防治需要,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高效、价廉的预防与治疗新药,研究开发规范化综合治疗关键技术与方案,建立重大疾病规范化治疗技术服务示范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2、建立农村急病救治与卫生适宜技术的应用示范工程。针对农民看病治病的紧迫需要,结合我省农村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布局规划,选择溧阳、高邮等5个县级区域,开展面向广大农村的农民急病救治、卫生适宜技术以及小型诊疗、远程诊疗服务装备与技术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与集成示范,建立农村急病救治与卫生适宜技术的示范推广体系,保障农民生命健康。

3、建立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医疗服务技术示范工程。针对我省老龄化不断发展和慢性病患病率增加的趋势,开发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康复与远

程治疗技术服务系统,研究开发适宜老年慢性病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和保健技术,选择泰州等城市有条件的社区,开展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的规范化防治及保健服务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建立惠及16万人口的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技术体系。

4、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应急救援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针对突发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烈性传染病和重大流行性疾病的防控为重点,开展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应急救援与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应急救援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应急救治的技术水平。

(三)组织实施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科技富民工程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增收需要,按照“富民优先”原则,以组织实施“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富民”示范工作,为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富裕提供科技示范。

1、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实施短平快科技富民项目为抓手,选择一批农民需求迫切、增收效益明显的先进适用技术,面向广大农村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积极向苏北经济薄弱村派驻科技特派员,深入开展“科技帮扶,百村示范”主题活动,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帮扶项目,加快培育形成“一村一品”,加大科

技对扶贫工作的支撑力度,提高科技致富能力。

2、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

以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为契机,重点在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年选择一批试点县(市),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立健全一批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以科技为先导,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苏北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

(四)组织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示范工程 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水污染科技治理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1、组织水环境治理科技示范工程。

(1)建立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围绕我省湖泊河网水污染控制的紧迫需求,以太湖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组织湖体氮磷沉积与消除机理等基础性研究,开展入湖河道生态修复与污染消减功能重建、湖滨带水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构建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形成大水面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体系,实施水源地水质保障科技工程。

(2)建立蓝藻防治科技示范工程。积极开展高效除藻专用设备的引进消化和研制创新,重点开发适合近岸打捞、湖区打捞、常态打捞等不同需求的各种类型蓝藻高效打捞船和干化减容水面处理船、储藻运输船以及专用打捞装备,加强蓝藻发酵制沼气、— 10 —

沼渣沼液花木肥施用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建立年处理5.5万吨蓝藻的无害化处置科技示范工程,为太湖蓝藻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3)组织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示范。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不断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安全需要,紧密结合当前我省太湖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需要,选择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开展饮用水深度处理和水源地水质突变情况下应急达标处理工艺研究,形成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太湖水源地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科技工程。

(4)组织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科技示范。着眼工业污水源头控制,加强重点行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攻关和清洁生产与排污监控技术的开发应用,集成应用多种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核心技术,组织实施面向工业集中区的工业废水综合治理科技示范工程,提高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5)组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科技示范。组织实施城镇污水氮磷深度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解决生活污水治理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中水回用、尾水生态处理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科技示范工程,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

2、开展社会事业领域节能减排科技示范。

(1)建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

工程。围绕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选择苏州等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等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应用和示范,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工程,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水平。

(2)建立建筑节能节水节材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工程。选择重要公共建筑和有条件城市社区,开展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照明节能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集成应用和示范,加快推广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先进实用技术,选择无锡等地区,组织实施公共建筑光伏屋顶、光伏幕墙等一批建筑节能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公共建筑节能、社区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提高城市节能减排水平。

(3)开展城镇生态环境构建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针对城镇居民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的需求,重点研究开发室内污染物监测与净化、居住区环境生态调控、居住区噪声与光污染控制、居住区最小排放、城镇粉尘污染控制、城镇园林绿化与景观规划、城镇湿地恢复、城镇生态构建等技术,选择扬州等城镇居住小区,建立城镇生态环境构建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体系,建设适合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与地域特色的城镇生态环境构建科技示范工程。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质量。

(4)组织城镇道路与景观照明节能技术应用与集成示范。

围绕城市道路和大型景观照明节能需要,开展太阳能照明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照明灯具光控技术、景观灯节能控制技术等照明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与示范,建设城镇道路与景观照明节能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工程,提高我省道路与景观照明节能水平。

3、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围绕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需求,以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农村农业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集成应用,组织科技示范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工程。以农村面源污染科技治理为重点,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分别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试点,选择太仓、锡山、海安等3个县(市、区)进行集中试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覆盖1.25万户农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技示范工程,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先进科技成果带来的实惠。

(2)实施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示范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庄,选择常熟蒋巷村、南京侯冲村等6个不同类型的村庄,开展生态农业、绿色能源、清洁家园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用与示范。积极示范推广秸

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精确施肥、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田节氮控磷、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与农药安全施用及残留降解等农业清洁生产新技术,开展农业精准施肥、施药科技工程示范,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

4、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选择苏州、无锡、大丰、江阴、张家港、宜兴等地区,围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修复、绿色建筑等主题,应地制宜开展国家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建设一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特色鲜明、科技惠民成效显著的综合实验示范基地,为加快建设美好江苏提供科技示范。

三、主要措施

1、提高科技惠民工程的组织程度。各地科技部门要围绕科技惠民工程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有机衔接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与专项行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科技创新对民生工作的支撑能力。

2、加大科技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民生科技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省科技支撑计划的主导性作用,积极衔接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集成实施力度,大力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民生科技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3、加强民生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科技惠民工程确定的重点任务,加强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等民生领域的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提高民生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4、推动民生科技工作的运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惠民工程的实施,加强民生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培育发展环保产业、健康产业、医药产业等民生科技产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

5、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借助国际资本与技术推动我国人口健康事业发展、公共安全保障、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充分吸纳国际科技人才资源,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参与实施民生领域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主题词:科技

惠民 方案

通知

报送:科技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办。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08年7月18日印发

共印300份

第二篇: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掀起中医药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具体举措。该项目为期3年,于2012年正式启动。为确保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的落实,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项目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中医药文化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努力打造江苏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

二、活动主题

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惠及百姓健康。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实质、核心价值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高素质中医药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力度,创作丰富适应城乡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文化产品,提高中医药文化科学知识与价值理念的认知度和普及率,积极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好发展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享有中医药发展成果。

四、实施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大众,让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坚持突出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惠民工程实施,扩大社会影响力;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中医药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引领中医药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活动时间 2012年~2015年。

六、活动地点

全省13个地市及所辖县、区、市。

七、主办机构

省中医药局、各市卫生局。

八、参加单位

组织、动员各级各类中医药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中医药学术团体、社团、中药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积极参与。

九、活动内容

(一)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行动

1、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题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文化资源数据、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工作,了解我省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掌握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第一手资料,为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建设能力和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调研工作由省中医药局牵头组织。

2、组织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大讨论。积极组织行业内外各界人士围绕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开展讨论,加强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入探讨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为搭建中医药文化理论构架提供依据和支撑。该项工作由各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落实。

(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服务推进行动

1、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服务。广泛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现场宣传活动,以中医文化节、膏方节、中医义诊等活动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培育基层中医药特色文化品牌。确定每年9月17日~25日为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各地、各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围绕中医药主题作出具体安排。

2、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根据《“中医药就在你身边”江苏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实施方案》,坚持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充分发挥省、市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的作用,更好地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提高全省居民中医药文化认知度和普及率。省、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每年至少各安排巡讲活动10场以上,现场参与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培训每地不少于1场,每次参训人员不少于50人。市级巡讲团赴所辖各县(市、区)或3个以上城市社区开展巡讲活动,每地安排活动不少于1场。

(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行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探索完善基地功能,突出各个基地的文化主题和特色优势。实行中医药文化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使基地成为社会各界了解、认识中医药的重要窗口。到2012年底,省级中医药文化基地达到7个;到“十二五”末,各地市至少建成1个中医药文化基地,实现基地建设在我省13个地市的全覆盖。积极组织申报全国中医药文化基地。基地建设由省中医药局、各市卫生局指导督促,各基地所在单位负责具体落实。

(四)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水平提高行动

各级中医医院要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服务理念、环境形象等方面进一步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转变中医服务理念,进一步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宣扬中医“治未病”的文化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构建完善以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中医预防保健需求。

(五)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创作行动

加强中医药历史探究、学术传承、人物传记、流派发展、文化科普等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科学性、权威性、思想性、实用性相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精品,重视地方特色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运用图书、影视、音像、电子读物、动漫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各地每年至少创作1部以上中医药文化精品。

(六)中医药文化传播宣传行动

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积极作用,与新闻媒体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积极借助和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的力量,面向社会大众,定期宣传中医药发展动态、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中医药健康理念。重视网络、手机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尤其是利用微博、网络视频、电子杂志和手机报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媒体,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率。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在相关网站上开设中医药文化科普栏目,进一步提升传播效率和水平。

十、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2012年4月至5月)。省中医药局下发全省活动实施方案,各市卫生局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细化本地区具体落实措施,按制订具体活动安排,上报省中医药局。省直中医单位活动方案直接上报。适时举办全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仪式。

第二阶段:实施(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题调研。各地、各单位根据活动安排,广泛深入组织实施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第三阶段:总结(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各地、各单位认真总结3年来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工作,准备项目开展情况总结资料,上报省中医药局。每年12月31日前,各地、各单位要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上报。

第四阶段:评比(2015年3月)。省中医药局根据各地、各单位上报总结资料,结合平时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成果验收评比。

十一、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的组织实施,省中医药局成立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

长:陈亦江

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 副组长:朱

省卫生厅中医综合业务处处长

孙志广

省卫生厅中医医政科教处处长

成员:陈

省卫生厅中医综合业务处副处长

周柏林

省卫生厅中医医政科教处副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朱岷同志兼任主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全省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督查各地活动开展情况,并对各地活动进行指导、考核。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各项工作由省中医药局、各市卫生局组织协调,各级中医医院、各类中医药社会团体负责具体落实。

(二)工作经费。各市卫生局对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应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省中医药局将根据各地活动的开展情况、年终考核评比情况,择优予以适当补助。

(三)检查督导。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是今年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省中医药局将适时对各地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在局网站上开设活动专栏,对各地活动进行动态报道和定期通报。

(四)总结评比。活动结束后,对各地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各地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下一相关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食品安全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食品安全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65号)文件精神,为维护全市食品市场消费安全,结合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为县区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专用车7台;为39个工商所各配置1套多参数食品安全检测仪;建设

食品安全示范店85个。

二、建设标准

(一)工商所多参数食品安全检测仪

1.主要功能: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硼砂、蛋白质、双氧水、溴酸钾、苯甲酸钠、山梨酸、苏丹红、丙二醛、孔雀石绿、工业碱、食醋掺工业乙酸、三聚氰胺、味精谷氨酸钠、甲醇、糖精钠等项目。

2.基本配置:主机1台,配件箱1个(包括每个参数试剂各50批次、数据线、超声波清洗仪、掌上电子天平、微量移液器、一次性样品处理杯和吸管、旋盖塑料管、记号笔、比色皿、剪刀等)。

(二)县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

1.主要功能:利用车载食品安全检测专用设备对各类食品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移动式检测。

2.基本配置:车载试验台、工作柜、冰箱,电动洗手池、配电系统、石英砂塑胶地板、紫外线消毒灯、笔记本电脑、药物残留检测仪、多参数食品检测仪等。

(三)食品安全示范店

1.创建条件:主体资格合法,经营时间1年以上;经营场地20平方米以上的食品经营户,均可自愿申请参加“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创建。

2.创建标准:(1)经营证照悬挂规范,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已办理健康证明,并按时参加法律法规学习培训;(2)店容整洁,货物摆放有序,散装食品管理规范,冷藏设备齐全;(3)明码实价,无价格欺诈,不短斤少两;(4)严格自律,制度完善,食品质量有保证,定期下架退市不合格食品;(5)与当地工商部门签订《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责任书》,积极配合执法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6)店堂内无虚假广告,所经销食品商标合法有效;(7)经营散装食品或农副产品的要有“厂场挂钩”、“厂地挂钩”等准入协议;(8)全面运用食品经营电子监管系统,所有经销食品都要有电子“一票通”台账。

3.基本配置:标志牌、制度牌、档案柜、资料盒、监管公示牌、电脑或食E通设备。

各县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具体任务见附件。

三、资金来源

为县区配备的食品检测专用车和快速检测仪器所需的资金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解决。各县区政府要将食品快速检测和抽检所需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其中:灵台和崇信县应按不少于10万元,其他县区按不少于15万元的标准预算安排,以确保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的全面实施。

四、方法与步骤

食品安全惠民工程自**年4月开始至**年10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制定方案(**年4月一5月)。各县区有关部门要以召开专题会议、制作专题节目、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认真传达学习政府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扩大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的知晓面和影响面。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点,制订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目标责任制。

第二阶段:调查登记,开展调研(**年6月一7月)。各地要在2011年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合理布局、提升功能的原则,对需要补充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进行登记,对食品经营户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和分布等情况进行调研,合理确定拟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分布区域,动员食品经营者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第三阶段:认真组织,规范实施(**年8月一9月)。完成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建立健全食品检测工作制度,做好检测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检测水平;按照创建条件和标准认真培育食品安全示范店,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自律机制,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完善措施(**年10月)。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对食品安全惠民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通过检查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改进工作,完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工商局要对各县(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分工。各县区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实施食品安全惠民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保证经费支持到位,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工商部门要做好牵头工作,财政、卫生、农牧、商务、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确保年底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完善机制,注重长效。要严格把好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着力监督食

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测和快速检测体系,充分发挥食品质量检测机构和基层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作用,全面开展食品检测和风险监测。大力推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有效开展网上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切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要注重发挥示范作用,做到创建一家,示范一片,带动一批。充分发挥“一专三

员”作用,构筑农村食品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向食品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诚信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支持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红山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文化惠民工程”是提高居民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繁

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红山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新高潮的具体措施,是“十二五”期间,政府“惠民工程”之一。为确保“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取得成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整体规划、优化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品位,推动我区文化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加快建设“富裕红山、开放红山、魅力红山、和谐红山”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完善一大批社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送戏、送图书下基层活动,丰富活跃基层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的参与度,让文化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达到以文惠民的目的,切实保证人民

群众读书看报、获取知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城镇文化基础设

施建设工程、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工程两个方面。

(一)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共场馆接收改造进度,完善城区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城区文化品位,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责任部门:红山区文化局、红山区财政局

2.深入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文体活动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充分展示文化的舞台,确保每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功能布局合理、设备齐全。能够向广大群众提供图书报刊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影视观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功能。

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3.加快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分馆建设步伐。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村(社区)自我管理的要求,加快推

进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分馆建设。以文化、(镇)街道、财政、社区(村)合作为基础,文化部门提供文献资源,并对分馆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镇)街道提供场地、设备;民政、财政提供日常经费;社区(村)具体组织实施。

每个书屋、社区图书分馆的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书桌、书柜、阅览桌椅等设备齐全。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居民阅读的经济、农业、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居民满意。每个书屋、图书分馆拥有图书不少于3000册,力争到2012 年农家书屋覆盖全部行政村、2015年图书分馆覆盖所有社区。

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4.成立文化资源服务中心。为确保我区在开展各类大中小型户内外演艺活动中,能及时、充分提供各类演出服装、灯光音响、舞台道具等演艺设备,应成立文化资源服务中心。由该中心对演艺设备采取统一保管,专业人员操作,按需使用,大家共享的管理方式,使该设备发挥其最大功能,努力构建共享公益演出的艺术惠民体系。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二)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工程 1.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继续依托各类节庆假日及一些重大工作和一些重大活动,如元旦、春节、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十〃一等这一载体,组织开展与之相应的专场演出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每年演出不少于15场次。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文化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城管局 2.开展社区(村)文化活动。在充分掌握居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每个社区(村)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特点,深入挖掘社区历史和文化文艺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和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突出特色,倾力打造“一社(村)一品”的社区文化活动。集中宣传一批村(社区)文化建设典型,推出一批特色文化镇(街道);充分利用辖区艺术人才资源,搭建平台,实现教学、辅导等艺术实践的多方面互动。积极与赤峰学院、民族歌舞剧院进行衔接、合作,力争将红山区打造成艺术领域方面实习、演艺、培训基地,最大限度的实现区域内艺术资源共享,提升我区辅导员队伍、表演活动队伍的整体水平。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

3.开展辅导员进社区(村)活动。对社区(村)工作人员和社区(村)居民中文艺骨干进行培训、辅导,提升他们的水平,使他们成为社区(村)文化活动的带动人。同时协助各街道(镇)、社区(村),策划和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社区(村)文化建设在健康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和发展。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4.开展农村书屋、图书分馆业务指导活动。不定期对农村书屋、图书分馆的图书进行更换,实现图书资源在全区流动、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就近阅读。适时举办图书阅读指导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文化需求。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5.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举办以文艺演出、书画摄影作品展、大型图片展、影视剧展播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宣传、讴歌我区各行各业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全区人民在活动中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文化惠民工程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参与文化惠民工程的各责任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工作思路,确保文化惠民工程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篇二: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掀起中医药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具体举措。该项目为期3年,于2012年正式启动。为确保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的落实,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项目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中医药文化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努力打造江苏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

二、活动主题

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惠及百姓健康。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实质、核心价值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高素质中医药文化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力度,创作丰富适应城乡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文化产品,提高中医药文化科学知识与价值理念的认知度和普及率,积极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好发展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享有中医药发展成果。

四、实施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大众,让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坚持突出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惠民工程实施,扩大社会影响力;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中医药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引领中医药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活动时间

2012年~2015年。

六、活动地点

全省13个地市及所辖县、区、市。

七、主办机构

省中医药局、各市卫生局。

八、参加单位

组织、动员各级各类中医药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中医药学术团体、社团、中药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积极参与。

九、活动内容

(一)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行动

1、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题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文化资源数据、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工作,了解我省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掌握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第一手资料,为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建设能力和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调研工作由省中医药局牵头组织。

2、组织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大讨论。积极组织行业内外各界人士围绕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开展讨论,加强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入探讨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为搭建中医药文化理论构架提供依据和支撑。该项工作由各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落实。

(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服务推进行动

1、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服务。广泛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现场宣传活动,以中医文化节、膏方节、中医义诊等活动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培育基层中医药特色文化品牌。确定每年9月17日~25日为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各地、各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围绕中医药主题作出具体安排。

2、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根据《“中医药就在你身边”江苏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实施方案》,坚持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充分发挥省、市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的作用,更好地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提高全省居民中医药文化认知度和普及率。

省、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每年至少各安排巡讲活动10场以上,现场参与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培训每地不少于1场,每次参训人员不少于50人。市级巡讲团赴所辖各县(市、区)或3个以上城市社区开展巡讲活动,每地安排活动不少于1场。

(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行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探索完善基地功能,突出各个基地的文化主题和特色优势。实行中医药文化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使基地成为社会各界了解、认识中医药的重要窗口。到2012年底,省级中医药文化基地达到7个;到“十二五”末,各地市至少建成1个中医药文化基地,实现基地建设在我省13个地市的全覆盖。积极组织申报全国中医药文化基地。基地建设由省中医药局、各市卫生局指导督促,各基地所在单位负责具体落实。

(四)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水平提高行动

各级中医医院要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服务理念、环境形象等方面进一步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转变中医服务理念,进一步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宣扬中医“治未病”的文化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构建完善以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中医预防保健需求。

(五)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创作行动

加强中医药历史探究、学术传承、人物传记、流派发展、文化科普等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科学性、权威性、思想性、实用性相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精品,重视地方特色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运用图书、影视、音像、电子读物、动漫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各地每年至少创作1部以上中医药文化精品。

(六)中医药文化传播宣传行动

十、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2012年4月至5月)。省中医药局下发全省活动实施方案,各市卫生局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细化本地区具体落实措施,按制订具体活动安排,上报省中医药局。省直中医单位活动方案直接上报。适时举办全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仪式。

第二阶段:实施(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开展篇三:xx镇“文化惠民”工作方案

**/发[2012]19号

**镇“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作方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广大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落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镇党委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2012年“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争创“五个一流”为目标,坚持党建带妇建原则,坚持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活泼有益、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不断满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谢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二、工作内容

1、深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以弘扬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倡导“创新、创业、创建、创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新风尚,引导群众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展示风采。要加大对“先进个人”、“文明标兵”、“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的培育和表彰力度,大力宣传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引领各行各业学先进、比先进、当先进。认真实施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规划,发挥城乡社区家庭教育示范点和家长学校的作用,面向广大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热爱科学、科技兴农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开展“读书.明理.和谐.进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要开展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创建活动,有效整合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作为农村阅读主要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开展捐赠图书活动,倡导社会各界资助,支持、发展文化大院、妇女农家书屋。明确确定每月读书日,举办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等活动。

3、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一要以建党节、国庆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为契机,积极推进体现时代特色的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广场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家庭、服务群众活动。二是以文化大院为阵地建设,创新开展秧歌操、坝坝舞等培训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4、大力推进和谐文明家庭建设。以和谐家庭建设为统领,以和谐家庭文化为切入点,推进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廉洁文化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突出地方特色文化,以弘扬孝文化为重点,过评选孝老敬老模范女性,进一步提升社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5、积极开展妇女维权宣传。以宣传实施“六五”普法为重点,以妇女儿童为对象,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以广场、社区为阵地,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六五”普法、妇女健康知识等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

各村委会会、企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惠民活动是

一项民生工程,要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结合农村当前形势,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各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集中活动为示范,制度化、经常化工作为基础,重实际、求实效,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服务农村发展、服务社会和谐。不断增加文化活动场次,扩大活动覆盖面。

第五篇: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

《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教〔2012〕429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单位:

为推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好科技进步在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科技惠民计划,中央财政设立“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为规范和加强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财政部、科技部制定了《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 政 部 科 技 部 2012年11月30日

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是中央财政安排的引导支持基层开展社会发展领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综合集成示范的专项经费。

国家引导和鼓励其他资金投入科技惠民计划,包括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单位自筹资金、社会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各渠道资金按照科技惠民计划的部署统筹安排和使用,并执行各提供方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突出重点,择优支持。科技惠民计划重点资助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择优支持基层开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技术的实用性和产业化水平;择优支持基层开展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基层公共服务领域转化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惠民计划坚持政府引导、需求驱动,推进“政、产、学、研、用”联合的协同机制;坚持经费来源多元化原则,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单位自筹等多元化投入。

(三)分级管理,明晰责权。科技惠民计划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县、市、区)三级管理,明晰项目经费管理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作为项目实施的省级组织单位,基层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作为项目实施的基层组织单位。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专项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信用管理和监督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四条 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等,鼓励用户优先作为项目牵头单位。

第五条 结合科技惠民计划组织实施的要求和项目的特点,对于具有明确的可考核的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应当实施后补助。对其他类型的项目,鼓励采用后补助方式。

第二章 开支范围

第六条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集成示范直接相关费用的补助支出。

第七条 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技术引进费、技术开发费、技术应用示范费、科技服务费、培训费等。

(一)技术引进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引进新技术、新流程、新工艺,或购买专利等发生的费用。

(二)技术开发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有关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生产工艺流程改进、技术的适用性改进和创新等发生的费用。

(三)技术应用示范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开展技术转化应用、综合集成和示范等发生的费用。

(四)科技服务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有关技术专家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五)培训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发生的资料费、专家讲课费、场地租用费、学员食宿补助等费用。

专项经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福利支出,不得开支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牟取私利。

第八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需由专项经费安排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三章 预算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 项目牵头单位联合合作单位(统称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部署和要求,提出项目实施方案,同时编制项目预算,报基层组织单位。

第十条 项目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项目预算应当全面反映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做到收支平衡。

第十一条 项目收入预算包括专项经费和其他来源资金。收入预算编制的要求:

(一)收入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项目目标和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专项经费和其他来源资金的投入结构、投入规模、使用方向和重点。

(二)地方财政投入是项目其他来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当明确地方财政投入的总量、投入方向、预算安排方式和预算安排进度等。

(三)基层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落实除财政投入以外的其他来源资金,并提供相关资金来源证明,明确到位时间与进度安排。

(四)作为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条件的现有实物资产不得列入收入预算。

第十二条 项目支出预算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必要费用。支出预算的编制要求:

(一)支出预算应当围绕项目确定的目标,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有科学的测算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以满足项目的合理需要。

(二)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在基层组织单位的协调指导下,联合合作单位共同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在预算中分别列示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并申明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

(三)专项经费的支出预算应当单独列示。

第十三条 基层组织单位在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经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实施方案和经审核的项目预算由基层组织单位按程序报送省级组织单位。

第十四条 省级组织单位对基层组织单位上报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论证的同时,应当对项目预算进行评议,按有关要求向科技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并抄送科技惠民计划相关的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科技部商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相关机构对项目预算进行评估或评审,提出预算安排建议。

第十六条 科技部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将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审核批复。财政部审核并向科技部批复项目总预算,并分别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当地专员办和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时分下达项目预算。

项目牵头单位是中央单位的,将项目预算下达至科技部,并分别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当地专员办和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由科技部向项目牵头单位下达预算。

项目牵头单位是地方单位的,将项目预算下达至省级财政部门,并分别抄送科技部、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当地专员办。省级财政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结合地方财政投入,统一下达到项目牵头单位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七条 省级组织单位根据预算批复,组织基层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项目预算,协调落实其他来源资金,并将修改后的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科技部备案。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修改完善时,实施方案不得随意调整,地方财政投入等其他来源资金收入预算一般不得调减。有关预算安排是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后补助项目预算的申报和审核按上述规定程序进行,待项目通过验收后一次性支付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对于风险程度高、经费投入多的项目,根据情况可先行支付一定比例的启动经费,其余经费待项目验收后予以支付,启动经费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专项经费开支范围使用。国家对经费用途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十九条 专项经费实行项目承担单位法人管理责任制。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管理,明确专项经费支出的审批权限和流程。

第二十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批复,结合修改后的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在基层组织单位的协调下及时与合作单位签订任务协议,落实任务分工和预算分解方案。

第二十一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及时足额向合作单位转拨专项经费,并加强对合作单位的监督和管理。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制度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对不同来源的项目经费分别单独核算。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批复和项目实施方案执行预算。专项经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程序报批:

(一)专项经费总预算调整,项目牵头单位应当按预算申报程序报财政部批准。

(二)专项经费总预算不变,项目承担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项目承担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由项目牵头单位按预算申报程序报省级组织单位批准。省级组织单位将调整情况汇总报科技部备案。

(三)专项经费总预算不变,专项经费支出结构进行的调整,由项目牵头单位提出申请,报基层组织单位审核备案后执行,省级组织单位在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级组织单位、基层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协调并按进度落实承诺的其他来源资金和实施保障条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五条 基层组织单位每年组织项目牵头单位按时编制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及时报送省级组织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应当包括项目总体实施情况、预算来源及到位情况、预算支出情况、预算执行效果、影响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变更、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专项经费下达之日起至终了不满三个月的,当年可不编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编制反映。

省级组织单位每年向财政部、科技部报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汇总报告,并抄送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未完项目结存经费,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逐级审核后报送省级组织单位。省级组织单位组织进行清查,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原渠道,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将有关情况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专项经费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专项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使用和管理,国家有权进行调配。企业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五章 财务验收与考核评价

第二十九条 省级组织单位和基层组织单位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保证项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上报财政部、科技部。

第三十条 科技部、财政部会同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专项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以及地方财政投入等其他来源资金的落实情况等。

第三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基层组织单位应当组织项目牵头单位在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省级组织单位提出财务验收申请。财务验收是项目验收的前提。省级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未对项目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虚假承诺、其他来源资金不到位;

(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专项经费如有结余,应当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省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省级组织单位完成项目财务验收后,应当将验收结果报科技部、财政部、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科技部、财政部会同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对财务验收结论进行抽查,重点检查财务验收工作的规范性和工作质量等。省级组织单位完成项目验收后,应当组织编制成果推广方案,并落实成果推广所需经费。

第三十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逐步建立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对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良好、成果推广方案执行效果显著、管理经验先进的,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领域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三十六条 科技部、财政部逐步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和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对省级组织单位和基层组织单位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在经费使用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对于非保密项目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探索建立项目绩效情况公示制度;积极推进违规使用专项经费行为的公开。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停拨经费,通报批评,终止项目,取消基层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未来三年的项目申报资格,调减或取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来三年的申报项目数量或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

(二)不按承诺落实地方财政投入等其他来源资金;

(三)不及时编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四)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五)项目组织实施和经费监督检查不力;

(六)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财政经费;

(七)其他违反有关规定和相关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六章 附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科发社127号 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财......

    惠民工程

    新筑街道办事处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施‘6+1’惠民工程” 活 动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灞司发“2011”13号文件精神,根据区政法工作会议和司法行政工作的部署,我街办......

    江苏省中医药科技项目实施方案

    江苏省中医药科技项目实施方案 为保证全省中医药科技项目顺利组织实施,促进我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根据《江苏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我省发展现状和实......

    全力开展“6+1”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司法所全力开展“6+1”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法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全镇经济社会率......

    农电管理升级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农电管理升级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为筑牢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扎实推进“两个转变”,落实集团公司关于筑基础、提质量,全面创先争优的工作部署,公司决定,在农电系统全面实施“农电......

    七台河市医疗卫生“3215”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七台河市医疗卫生“3215〞惠民工程实施方案〔讨论稿〕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快开展的总体目标,从而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特制订......

    红山区文化进社区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红山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文化惠民工程”是提高居民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繁 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

    科技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科技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我校科技教育工作,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技教育特色,根据《关于举办第14届重庆市涪陵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