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六章课堂教学章节的试题

时间:2019-05-15 11:2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第六章课堂教学章节的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第六章课堂教学章节的试题》。

第一篇:教育学第六章课堂教学章节的试题

2014年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与答案

第一套

一、单选题(共 30 道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A、人才 B、金属 C、资本 D、土地

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 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

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C)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 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少数有准

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B)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C)A、提高身体素质 B、培养敬业精神 C、提高专业能力 D、学习专业知识

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C)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

1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14、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B)A、接受研究性教育 B、具有专业职称 C、经验丰富 D、从教历史悠久

1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C)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6、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 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 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是谁说 的(D)A、卢梭 B、斯金纲 C、裴斯泰洛奇 D、华生

1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C)A、上级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生的成长 D、教师的教学

18、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华生 B、罗索 C、加德纳 D、斯宾赛

1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长

20、当前,我国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B)A、“量”的问题 B、“质”的问题 C、学历高低的问题 D、队伍稳定性的问题

21、教师课堂上观察研究的载体是(C)A、“课”B、“师”C、“生”D、教材

22、在早期师资培训机构,培训以哪种方式为主(B)A、函授制 B、班级制 C、学徒制 D、探究制

23、最好的学习方式是(B)A、授人以鱼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授人以渔 D、教师指定学习范围和内容

24、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要教学或其他场所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按自己遇到 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叙述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校本研究方式。(C)A、授受法 B、档案法 C、教育叙事 D、实验教学

25、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B)A、遵循连续教师教法 B、将生活纳入教材范围 C、遵循传统学生学法 D、改变教育体制

26、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基本前提(B)A、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B、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C、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D、教师学历的普遍提高

27、在教学研究中,使教师受益最大的环节是(D)A、提出问题 B、方案设计 C、落实方案 D、自我反思

28、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D)A、思维 B、习惯 C、跳跃 D、定势

29、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法实践形成的教学法方法(D)A、自我反思 B、教学法原创 C、教学方法 D、教学模式

3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作用是(B)A、灌 B、导 C、浇 D、挤

二、多选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31、关于教师角色说法正确的是(CD)A、教师只能是蜡烛 B、教师只能是春蚕 C、教学方法的探索者 D、教学方法的创新者

32、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BCD)A、二者同等到重要 B、为了学生教师必须放弃自己的发展 C、通过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 D、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发展

33、一个好教师的三个主要评价标准(ABC)A、受到学生的热爱 B、让学生对所教学科感兴趣,爱学习C、通让学生有成就感 D、与学校领导处理好关系

34、学校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包括(BD)A、教育专家 B、教研人员 C、大学研究人员 D、学校骨干教师

35、新课程主张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ABC)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

36、哪两种情况会对”经验性”教学的教师“日常性教学”构成“难题”(BC)A、教师的经验被其他教师否定B、按照经验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C、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 D、家长为教师出难题

37、关于教师专业化论述正确的有(AB)A、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B、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C、在我国已完成 D、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已高于其他任何行业

38、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BCD)A、竞争者 B、促进者 C、参与者 D、合作者

39、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包括(BCD)A、有一个主题 B、叙事形成的报告成为标准规范的论文 C、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D、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40、校本研究的内容应该涵盖(ABCD)A、校本课程开发 B、校本教学研究 C、校本管理研究 D、校本培训研究

三、判断题(共 20 题,每题 0.5 分,共 10 分)

41、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

42、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

43、教和学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

44、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

45、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46、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 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

47、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

48、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

49、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 者、探索者。(√)

50、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

51、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52、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 一责任人。(×)

53、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 题”(√)。

54、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

55、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

56、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 以从事这些行业。(×)

57、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 师就有了“研究”状态。(√)

58、把教师熟知的“备课”改为“教学设计”,无非是弄点概念和文字游戏。(×)

59、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科教师只要把新课程标,好好读读,就会对新的要求烂熟于 心了。(×)

60、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还有非制度化形式。(√)第二套

一、单选题(共 30 道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一般来说,教师校本教学法研究能力随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B)A、降低 B、提高 C、没有关系 D、不变

2、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3、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A)A、平等的 B、不平等 C、领导与被领导 D、上下关系

4、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应是研究的(A)A、主体 B、对象 C、任务 D、教法

5、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A)A、专业人员 B、教书匠 C、一桶水 D、教育家

6、知识也可以进行分类,知道是什么,这是一种(B)A、联想知识 B、事实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力知识

7、一般来说,教师校本教研能和随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B)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难以确定

8、教师日常教学设计就是教师熟知的(C)A、上课 B、总结 C、备课 D、活动

9、新课程强调综合素质,其综合素质提高了,成绩必须(D)A、必然下降 B、不变 C、不确定 D、应该相应提高

10、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行为及其行为情景向心力,这就是(B)A、刺激 B、反思 C、激励 D、人力

11、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知、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 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B)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教研

12、“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13、选取教学案例进行技术教研,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景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这意 味着必须具有(B)A、真实性 B、典型性 C、研究性 D、可看性

14、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15、人才的首要最基本能力(A)A、学习能力 B、社交能力 C、实践能力 D、创新能力

16、要新课程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于(A)A、专业人员 B、教书匠 C、一桶水 D、教育家

17、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A)A、改进学校工作能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 B、提高学校声誉 C、改进教学形式和效果 D、响应上级号召

18、校本教研的基点也是起点应该是(D)A、教材 B、教师 C、学生 D、问题

19、在教学中通过测试检验学习结果,这是一种(A)A、总结性测评 B、形成性测评 C、诊断性测评 D、过程性测评

20、建构主义教学法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案

21、学校的第一资源(A)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舍

22、校本教研的基点和起点是(C)A、教师 B、学生 C、问题 D、教材

2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作用是(B)A、灌 B、导 C、浇 D、挤

24、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C)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

25、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C)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26、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2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C)A、上级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生的成长 D、教师的教学

28、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D)A、思维 B、习惯 C、跳跃 D、定势

29、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30、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B)A、遵循连续教师教法 B、将生活纳入教材范围 C、遵循传统学生学法 D、改变教育体制

二、多选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31、新课程改革的两个“主题词”是(AB)A、学生成长 B、教师发展 C、探究学习D、独立学习

32、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是(CD)A、贵贱有别 B、高低不序 C、民主 D、平等

33、扼杀师生发展的(AB)A、路径依赖 B、功能固定 C、发散思维 D、探究能力

34、中小学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两种主要方式(AD)A、集体备课 B、集体听课 C、行动研究 D、反思实践

35、对大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比较现实的方法(ABC)A、集体备课 B、集体听课 C、精读或浏览论文书籍 D、脱产进行深造

36、说课有三种途径(ABC)A、备课后 B、上课后 C、评课后 D、当校领导批评后

37、校本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BCD)A、问题 B、设计 C、行动 D、反思

38、新时代教育的特点(ABD)A、终身教育 B、个性教育 C、机械化教育 D、全民教育

39、当前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为(CD)A、只有师范类才能培养教师 B、教师专业化已经不是必要要求 C、教师职业越来越专业化 D、教师教育改为终身化

40、针对我国实际,校本研究教师课题,研究应该(ABC)A、真 B、实 C、小 D、空

三、判断题(共 20 题,每题 0.5 分,共 10 分)

41、校本教研一定要有一个骨干教师参与。(×)

42、教与学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

43、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还有非制度化形式。(√)

44、把教师熟知的“备课”改为“教学设计”,无非是弄点概念和文字游戏。(×)

45、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 以从事这些行业。(×)

46、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

47、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 一责任人。(×)

48、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

49、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

50、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 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

51、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

52、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53、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

54、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 者、探索者。(√)

55、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56、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 题”(√)。

57、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

58、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 师就有了“研究”状态。(√)

59、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

60、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第三套

一、单选题(共 30 道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2、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行为及其行为情景向心力,这就是(B)A、刺激 B、反思 C、激励 D、人力

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4、教师日常教学设计就是教师熟知的(C)A、上课 B、总结 C、备课 D、活动

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C)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6、知识也可以进行分类,知道是什么,这是一种(B)A、联想知识 B、事实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力知识

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C)A、上级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生的成长 D、教师的教学

8、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应是研究的(A)A、主体 B、对象 C、任务 D、教法

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长

10、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11、一个学校能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知、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 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B)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教研

12、“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13、学校的第一资源(A)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舍

14、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15、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 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

16、选取教学案例进行技术教研,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景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这意 味着必须具有(B)A、真实性 B、典型性 C、研究性 D、可看性

17、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B)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18、要新课程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于(A)A、专业人员 B、教书匠 C、一桶水 D、教育家

19、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C)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20、校本教研的基点也是起点应该是(D)A、教材 B、教师 C、学生 D、问题

21、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22、建构主义教学法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案

23、教师课堂上观察研究的载体是(C)A、“课”B、“师”C、“生”D、教材

24、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A)A、平等的 B、不平等 C、领导与被领导 D、上下关系

25、最好的学习方式是(B)A、授人以鱼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授人以渔 D、教师指定学习范围和内容

26、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要教学或其他场所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按自己遇到 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叙述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校本研究方式。(C)A、授受法 B、档案法 C、教育叙事 D、实验教学

27、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基本前提(B)A、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B、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C、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D、教师学历的普遍提高

28、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应是研究的(A)A、主体 B、对象 C、任务 D、教法

29、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B)A、思维 B、习惯 C、跳跃 D、定势

30、知识也可以进行分类,知道是什么,这是一种(D)A、联想知识 B、事实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力知识

二、多选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31、针对我国实际,校本研究教师课题,研究应该(ABC)A、真 B、实 C、小 D、空

32、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包括(ACD)A、有一个主题 B、叙事形成的报告成为标准规范的论文 C、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D、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33、新时代教育的特点(ABD)A、终身教育 B、个性教育 C、机械化教育 D、全民教育

34、关于教师专业化论述正确的有(AB)A、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B、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C、在我国已完成 D、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已高于其他任何行业

35、说课有三种途径(ABC)A、备课后 B、上课后 C、评课后 D、当校领导批评后

36、新课程主张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ABC)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37、教学经验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AB)A、积累教学经验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过程 B、经验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法中的大部分问题 C、经验决定一切 D、经验都会带来正效应

38、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BCD)A、提高自我素质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9、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ABCD)A、帮助者 B、指导者 C、组织者 D、促进者

40、所谓“集体听课:论述正确的是(BCD)A、将教师在黑板上的教案抄到听课本上 B、听课堂上学生的反应 C、听教学中出现的“教学事件”D、课后评“教学事件”使教师共同取得进步

三、判断题(共 20 题,每题 0.5 分,共 10 分)

41、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

42、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

43、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 师就有了“研究”状态。(√)

44、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45、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 题”(√)。

46、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

47、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 者、探索者。(√)

48、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 题”(√)。

49、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50、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51、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

52、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

53、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

54、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 一责任人。(×)

55、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 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

56、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 以从事这些行业。(×)

57、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

58、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

59、校本教研一定要有一个骨干教师参与。(×)60、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

第二篇:教育学试题

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2“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卖”、“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谓“三表法”。它的提出者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孔子

3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任务。卓博教育问下列观点不属于朱熹的教育主张的是:

A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

B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C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D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4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斯巴达军队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

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

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为培养雄辩家 1912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教育观和美感教育的是: A梁漱溟 B黄炎培 C蔡元培 D陶行知 6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不塌等 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7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释教育问题 C提出教育对策 D揭示教育规律

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立,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因材施教 B疏导原则 C执行统一原则 D导向性原则

9下列表述与现代意义上“课程”涵义最不接近的是:

A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也 B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C-切的课程内容应当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 D课程是学习者再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 10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现代社会

11及时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价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2.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3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进行分析。卓博教育问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

A慕课 B反转课堂 C 微格教学 D新教育 14.李老师对学生王大鹏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老师额课堂提问,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考试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失分,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全程性评价

15.科学教师想要知道学生是否会做载物玻璃片,美术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绘画水平,品德教师要想判断学生的道德水平,最适宜的方法是:

A纸笔测绘 B 表现评价 C作品评审 D现场答辩

16.与“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涵义相同的是()b A.以一贯之B.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知之为知之

17.张小雨需要自己查询资料、设计方案,并应用方案来解决某一个实际问日。卓博教育问这一任务对应的任职要求是: A理解

B 应用 C创造 D评价

18在实际工作中,新手教师即使完全模仿专家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很难达到同样理想的效果。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灵活性 D层次性

19.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双轨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

20.孟子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强调教师的()。A.教育机智B.教学技能C.专业知识D.道德素养 21.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22.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将课程分为()。A.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3.根据古德莱德课程的分类,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是()。A.领悟的课程B.运作的课程C.实际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

24.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次序......我们将造成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体现了教育要遵循()原则

A.巩固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2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B.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C.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学生简捷有效的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D.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 26.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A.数量标准B.质量标准C.形式标准D.内容标准

27.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28.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菲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的培养基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9.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A.生活教师B.班主任C.任课教师D.学校管理干部

30.为了给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工作是()。A.制定班级工作计划B.培养班干部C.制定严格班规D.了解学生 31.要求研究者进行隐蔽性观察研究的是()。A.非参与式观察B.参与式观C.直接观察D.间接观察 32.应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行为的是()。A.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途辍学,未加以有效制止 B.体罚学生,后果轻微,经教育后改正 C.品行不良,辱骂学生,影响恶劣 D.私拆信件,查看学生日记

33.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B.向当地纪检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D.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34.某县教育局根据中考成绩,将全县初级中学分为普通初中和实验初中,并对后者从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该县义务教育没有做到()。

A.重点发展B.均衡发展C.协调发展D.优先发展

35.()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A.为人师表B.教书育人C.爱岗敬业D.爱国守法

3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为人师表D.爱岗敬业 37.关于效度与信度等测验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B信度是指测验获得的可靠性和一致程度

C效度低信度一定会低

D低信低效度一定会低

38、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9、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C)

A、《学记》 B、《大教学论》 C、《雄辩术原理》 D、《普通教育学》

40.宋老师发现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并对其描述继而形成解决计划并实施,随后搜集数据和材料以分析,计划的有效性,最后把结果应用于处理后续课堂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

A、叙事 B、行动 C、文献 D、实验

41.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A、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如有必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有权把公办学校变为公私合营学校

C、凡是年满6周岁的儿童可推迟到7周岁(同书上原文一样)

D、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工作态度 B、学生意见 C、工作成绩 D、业务水平

43、《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3)》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分类考试 B、综合评价 C、多元录取 D、全国统考

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A、改变课程对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C、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D、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封闭的现状

45(c)在山东邹平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规划指导乡农教育。A.晏阳初B.黄炎培C.梁漱溟D.陶行知

46.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a)为主体,要以()为核心,要以()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A.艺术课程、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培育 B.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艺术课程、创新能力培育 C.艺术课程、创新能力培育、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 D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教育、艺术课程 47身教重于言教,突出的是:

A陶冶 B榜样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48.-次参加教学活动中,小周老师觉得教研活动的用途不大,她觉得用途不大的原因,不对的是:

A、主讲人缺乏实践经验,照本宣科,一味宣讲

B、小周老师没有唤醒思维,积极思考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联系

C、一线教学教师利用教学原理和教育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后续的学习

D、一线教师应该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参不参加教学实践都没关系

49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素质教育 B终身教育 C全民教育 D全纳教育

50《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A)

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5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A 练习法B 实验法C 试验法D 实习法 5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孔子重视(C)A.立志内省B.实事求是C.学以致用D.启发诱导

5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指出发展乡村教育,(C)是关键,必须把()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教师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B.学校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C.教师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D.学校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多选ace 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生活 C.教学做合一D.做中学E.社会即学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荀子主张“性善论” B孟子主张“性恶论”

C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D孔子重视“仁”、“礼”

3以下属于美育的价值的有(abc)多选

A.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B.使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得以延续和发展 C.促成人的自由与解放D.使人外表变美 4下列与盈科而后进体现相同教育选择的是:

A不陵节而是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C不悱不启那句话 D随人分限所及

5泰勒目标评价模式步骤选项就是:

A确定课程目标 B选择课程内容

C组织课程内容 D评价课程

6下列体现中长期规划的: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提高质量 D全面发展

7《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和:

A学业水平B身心健康 C艺术素养 D社会实践

8.下列关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A质性研究是采用演绎而非归纳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行程结论

B量化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

C执行研究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息结 D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支柱为: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生存 D学会共同生活

10.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常称的三个文本是指()多选 ACD A.课程计划B.教案C.课程标准D.教材 11.以下属于学科课程的有(ABCD)多选 A.六艺B.三科四学C.四书五经D.六经 12.课程的基本因素是(ABD)多选 A.社会B.知识C.经验D.学生

13.泰勒的课程原理是围绕(ABCD)四个基本问题组成和运作的。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D.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 14.以下不属于学科课程的特点的有(CD)A.有显著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型的特征

B.有利于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全面的掌握文化知识 C.以学生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为基础 D.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的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

15.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立即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B)的课程内容组织逻辑比较适合 A.直线式B.螺旋式C.横向组织 D.纵向组织

16.泰勒课程编制过程中关于教育目标的两个筛选原则(AC)多选 A.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 B.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C.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 D.课程内容本身逻辑 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CD)多选

A.均衡性B.持续性C.综合性D.选择性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CD)多选

A.均衡性B.持续性C.综合性D.选择性

19.昆体良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ACD)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A.模仿B.重复C.理论D.练习

20.赫尔巴特认为在每一个较小的系统知识体系的构成部分中,都可以分为(ABCD)四个阶段。A.明了B.联想C.方法D.系统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的用途(AC)

A.测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以因材施教(总结性)B.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

C.确定学生在今后教程的起点(诊断性)D.强化学生的学习2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规定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为(ABC)

A.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

B.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 C.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D.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2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里规定,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理念是(ABCD)

A.师德为先 B.学生为本 C.能力为重 D.终身学习

第三篇: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B、1994年C、1995年D、2002年

2.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赞可夫

3.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的()A、规章制度B、网络资源C、校园环境D、物质文化

4.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

A、最近发展区B、潜能发掘区C、思维表现区D、教育最佳区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学与科研相结合D、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6.“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一条文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7.以下哪种学校课桌的排放方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A、秧田式B、圆桌式C、马蹄型D、半圆型

8.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A、课程文件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教科书

9.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以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设计的课程结构是()A、潜在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课程

10.目前,中小学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授课制C、分组授课制D、单元授课制 11.《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与以下哪一原则的精神符合()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对象应当面向()A、问题学生B、优秀学生C、每位学生D、个别学生

13.中学教学工作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部分是()A、备课B、上课

C、布置作业D、评定成绩

14.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A、综合性B、可操作性C、层次性D、灵活性

15.“私德教育”的核心是()A、家庭美德教育B、尊老爱幼教育C、做人处事教育D、交往礼仪教育16.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校()A、德育方法与内容的矛盾

B、学生知情意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C、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D、最集中、最突出的矛盾

17.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管理学家()A、泰勒B、法约尔C、德鲁克D、巴纳德18.“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价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结性的等第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评价方法()A、等第法

B、操行品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D、模糊综合测评法

19.技能领域的学习包括()A、活动技能和智力技能B、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C、认知技能和活动技能D、认知技能和智力技能

20.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教学制C、分组教学制D、能力分组制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品质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________和教育教学能力。

2.____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3.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既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儿童的发展。4.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通过新教师的辅导和在职教师的________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5.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应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____________,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7.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有以下几个不同阶段:引起____________;领会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运用知识。8.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_______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9.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德育____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10.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___________,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11.学习评价也称学力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________所进行的评价。

12.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____________”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13.教育不管是具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都是__________的培养人的活动。

14.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__________。

15.《学记》中提出的“建国君民,__________”,正确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6.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__________。

17.内发论者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__________,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所决定的。

18.《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倡的体现儿童权利主体地位的四大原则分别是儿童利益最大原则、__________原则、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及无歧视原则。

19.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__________而设计。

20.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将教学的过程分为明了、__________、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了哪些共同发展的趋势?答: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④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⑤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2.初中生处于人生理发育的第几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呈现出哪些特点?

答:①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②体型剧变;③身体机能迅速健全;④神经系统的发育接爱成人;⑤性开始成熟。3.我国哪一部法律对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做了专门规定,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有哪些?

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②遵守法律、法规;③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④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⑤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应注意哪些要求?

答:①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②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④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⑤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5.何谓说服法,运用该方法要注意哪些要求?

答: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知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②明确目的性;③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④注意时机;⑤以诚待人。

6.几十名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吗?班集体的形成有哪些基本标志?

答:①不是;②有共同目标;③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领导核心;④有为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⑤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论述题(10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体到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方面,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请予以分析。

答:①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②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③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④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1.A2.C3.D4.A5.B6.D7.A8.B9.D10.A11.B12.C13.B14.D15.A16.C17.C18.A19.B20.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专业基本知识2.校园文化3.顺序4.培训5.价值观

6.解决问题7.学习动机8.组织9.目标10.目标体系

11.潜力12.组织者13.有目的14.和谐发展

15.教学为先16.动作技能领域17.内在需要18.儿童尊严

19.国家公民20.联想

教育学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法律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A、《大教学论》B、《理想国》C、《学记》D、《论语》

3.“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A、马卡连柯B、巴班斯基C、赞可夫D、凯洛夫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精神文化5.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

6.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策略

7.“青少年儿童是社会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C、《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D、《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

8.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A、课程内容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课程设计

9.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称为()A、教学方法B、教学模式C、教学策略D、教学方式

10.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的教学方法是()A、讲述法B、讲授法C、讲读法D、讲解法

11.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知识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C、培养学生品德D、关注个性发展

1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A、根本途径B、基本途径C、唯一途径D、全部途径

13.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根据是该节课的()A、教学目的B、教学结构C、教学任务D、教学种类

14.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收集信息资料B、选择问题情景C、分析解释问题D、解释形成概念15.教案也叫()A、单元计划B、课题计划C、课时计划D、学期计划

16.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B、课外活动C、共青团活动D、劳动活动17.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奇C、赫尔巴特D、埃拉斯莫斯

18.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师评价B、学生评价C、课程评价D、教学评价

19.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达标评价D、形成评价

20.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A、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B、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C、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D、认知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__________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_____的科学。

3._________________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4.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______________活动的影响。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教育________能力。6.依据课程任务,课程类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________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7.课程______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8.中学直观教具的种类是多样的,一般分为两种,一是_______教具,二是模像。

9.教师备课需要做好的工作包括:(1)钻研所教学科的______________;(2)熟悉和钻研本门学科的教材;(3)了解学生;(4)准备教法。

10.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_________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11.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__________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

12.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

_______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要求。13.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___________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14.品德评价是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诸因素做出事实分析和___________,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德育决策提供依据。15.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16.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称为。

17.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 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18.从职业性质的层面来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

19.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原则

20.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①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

理论。

2.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答:①教科书教材;②图书教材;③视听教材;④

现实教材;⑤电子教材。

3.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答: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一般任务有: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

些?

答: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①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5.何谓班级管理,其功能是什么?

答: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遵循班级教育和管理的规律,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的功能是:①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①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②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③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④对异性好感与爱慕;⑤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四、论述题(10分)

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学生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请你就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进行分析。答:①学校教育可以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具长远的意义。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学校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C3.B4.D5.A6.C7.A8.C9.B10.D11.A12.B

13.C14.B15.C16.A17.D18.B19.A20.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制;2.教育规律;3.政治经济制度;4.个体实践 ;5.研究;6.拓展;7.目标;8.实物;9.课程标准;10.学科;11.评价;12.规律;13.规章制度;14.价值判断;15.教育影响;16.义务教育;17.鉴赏美与创造美;18.专业人员;19.直观性;20.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篇:教育学试题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C)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D))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B)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A)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A、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B、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 《教育学讲授纲要》 D、凯洛夫 《教育学》

22、“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C)A、古代印度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埃及

23、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B)

A、犯人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集体教育

24、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25、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C)A、陶行知 B、梁漱溟 C、杨贤江 D、蔡元培

26、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A)A、《吠陀》 B、《圣经》 C、《心经》 D、《楞严经》

27、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B)A、1978年 B、1986年 C、1988年 D、1992年

28、《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A)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29、我国唐代的“二馆六学”主要体现了什么特点(C)A、民主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垄断性

30、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C)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福禄倍尔

3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的起源上是根据(A)A、劳动起源论 B、神话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教育心理起源论

32、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C)A、《学记》 B、《大教学论》 C、《雄辩术原理》 D、《普通教育学》

33、“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B)A、《老子》 B、《学记》 C、《劝学篇》 D、《大学》

34、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D)A、卢梭 B、斯宾塞 C、培根 D、洛克

35、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A)A、巴班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36、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雄辩术原理》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

37、“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B)A、拉伊 B、梅伊曼 C、狄尔泰 D、杜威

3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教育特征(D)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代希腊 D、古代埃及

39、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B)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0、《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41、“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C)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42、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A)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柏拉图 D、培根

43、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是(B)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卢梭 D、赫尔巴特

4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C)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老子》

4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D)A、《大教学论》 B、《教育学》 C、《政治学》 D、《普通教育学》

46、在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对儿童的教育年龄作了划分的学者是(B)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4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A)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价值

48、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A)

A、学校的出现 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 C、阶级社会产生 D、文字的产生

49、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D)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春秋》 50、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C)A、1901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11年

5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5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下列哪个学派的发明(C)A、阴阳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3、“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D)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54、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请问“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A)

A、保罗朗格朗 B、杨贤江 C、杜威 D、孟禄

55、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B)A、梁漱溟 B、杨贤江 C、陶行知 D、徐特立

56、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B)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维多利亚

57、《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的代表作(B)A、康德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5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哪一年(B)A、1986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6年

59、在西方,最早提出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的是(B)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卢梭

60、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的古希腊哲学家是(C)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伊拉斯谟 61、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B)A、卢梭 B、康德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62、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C)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康德

63、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什么放在首位(D)A、智慧 B、礼仪 C、学问 D、德行 64、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65、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什么中实施(C)A、学校 B、社会 C、家庭 D、自然

66、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D)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67、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D)A、法学 B、宗教 C、修辞 D、七艺 68、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A)

A、儒家 墨家 B、儒家 法家 C、儒家 道家 D、道家 法家 6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70、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学制是(A)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71、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孟子•尽心上》是什么时期的著作?(B)A、汉代 B、战国 C、魏晋南北朝 D、唐朝

72、“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C)A、汉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73、“学在官府”是哪个朝代文化教育上的主要特征(C)A、商朝 B、汉朝 C、西周 D、秦朝 74、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_____,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B)A、国子监 B、学部 C、教育部 D、大学院

75、“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_____(B)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76、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核心思想(A)A、人文主义 B、自然主义 C、科学主义 D、进步主义

77、古代_____教育以培养武士为目的,特别重视儿童的体育和军事训练(B)A、雅典 B、斯巴达 C、埃及 D、印度

78、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79、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80、1632年英国哲学家谁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81、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B)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2、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B)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83、前苏联谁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C)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84、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本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B)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85、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D)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86、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D)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8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什么相隔离(D)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8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89、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D)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90、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1、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9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A、庠 B、序 C、学 D、校 E、馆

2、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

A、《大学》 B、《老子》 C、《中庸》 D、《论语》 E、《孟子》

3、下列属于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功利性 B、刻板性 C、阶级性 D、世俗性 E、道德性

4、古代担任教师的有()A、僧 B、吏 C、农 D、巫 E、商

5、古代雅典教育的特征有()

A、教育内容单一 B、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C、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D、培养忠实的军人 E、强调军事体育训练 6、14世纪掀起的文艺复兴对欧洲教育的影响有()

A、促进了教育的世俗性 B、促进了教育的人文性 C、有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 D、增加了新的学科内容 E、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

7、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技术现代化

8、《学记》中主要体现出的教育问题有()

A、教育原则 B、教育方法 C、教育内容 D、教育形式 E、教育目的

9、以下著作和作者匹配正确的有()

A、《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B、《父母必读》——马卡连柯 C、《爱弥儿》——洛克 D、《雄辨术》——昆体良 E、《巨人传》——拉伯雷

10、下列思想家中,属于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有()A、蒙田 B、伊拉斯谟 C、维多里诺 D、格里诺 E、拉伯雷

11、下列思想家中,属于自然主义思想家的有()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伊拉斯谟 E、格里诺

12、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特征,可以将教育历史划分为()A、封建社会的教育 B、原始状态的教育 C、古代学校教育 D、近代教育 E、当代教育

13、古代学校教育诞生的基础和条件有()

A、生产力的发展 B、文字的产生和广泛应用 C、出现了一批脑力劳动者 D、社会经验、知识足够多 E、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1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阶级性 B、重视社会生产实践 C、个别教育 D、间接经验 E、重道德修养

15、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特征有()

A、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B、教育方法严厉 C、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 D、教育内容单一 E、培养忠于统治的军人

16、近代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国家加强干预 B、重视教育立法 C、教育的世俗化 D、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E、教

育的多元化

17、原始形态的教育,其主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有()A、口耳相传 B、实践示范 C、唱歌 D、舞蹈 E、社会生活

18、杜威主张的实用主义所提倡的教育观点有()

A、以书本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做中学 D、学校即社会 E、以教师为中心

19、教育学在最初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画》 D、卢梭的《爱弥儿》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0、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1、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

A、义务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E、终身教育

22、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包括以下哪几个步骤()A、助产术 B、定义 C、启发 D、苏格拉底讽刺 E、诱导

23、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学而优则仕 C、学不躐等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4、以下各项中属于《学记》里的内容的有()

A、“君子之教,喻也” B、“学不躐等” C、“不陵节而施” D、“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E、《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25、当代教育呈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A、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 B、人口结构的改变 C、经济的发展和竞争 D、科技的进步 E、文化生活的变迁

26、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A、前制度化教育 B、现代教育制度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27、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A、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紧密 B、义务教育更加普及且年限延长 C、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 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8、文艺复兴后出现了很多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都很重视教育问题。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是他们的教育主张()

A、关心儿童,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 B、重视体育和美育 C、主张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 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类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E、注重希腊文、文法及修辞的教学

29、洛克主张绅士教育,他提出绅士应该具备的品质有()A、德行 B、智慧 C、胆识 D、礼仪 E、学问 30、下列教育家中,不属于实用主义代表的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梅伊曼 D、斯宾塞 E、康德

31、下列教育家中,提倡“教育遵循自然”主张的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康德 E、裴斯泰洛齐

32、下列不属于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功利性 B、刻板性 C、阶级性 D、世俗性 E、道德性

33、古代埃及发展到中王国时期,教育达到鼎盛。当时的学校有()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僧侣学校

34、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D、从做中学 E、以书本为中心

35、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A、孟禄 B、洛克 C、沛西.能 D、利托尔诺 E、卢梭

36、“四书”中的《中庸》,指出学习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A、博学之 B、审问之 C、慎思之 D、明辨之 E、笃行之

37、墨家认为,对于知识获得的途径,有()A、亲知 B、闻知 C、见知 D、行之 E、说知

38、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强调()

A、以书本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课堂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E、从做中学

39、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学记》里的内容的有()

A、“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B、“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君子之教,喻也”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E、“学不躐等”

40、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

A、公立教育崛起 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C、教育的世俗化 D、重视教育立法 E、教育的终身化

41、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许多教育主张是很值得研究的。下列选项中哪些是道家的主张()

A、“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B、“无为” C、“道法自然”D、“兼爱,非攻” E、“性相近,习相远”

4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科举制的废除 B、新式学校的兴办 C、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的颁布 D、教育部的成立 E、全国教科书委员会的成立

43、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A、儒家 B、法家 C、阴阳家 D、道家 E、墨家

44、关于教育的多元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B、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C、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D、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等 E、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5、关于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发展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职业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B、政治道德教育呈现国家主义特征 C、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普遍展开

D、教育在数量上获得很大发展 E、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6、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他所理解的“自然性”指()A、不被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 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有着相同的自然性,应该受到同样的教育 C、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D、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E、他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程度

47、关于凯洛夫的《教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B、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C、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D、该书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 E、在师生关系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48、关于非制度化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B、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限与学校的围墙之内” C、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D、相对于制度化教育,它改变的是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 E、提倡构建学习化社会

49、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B、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C、是对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D、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E、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5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在这本书里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A、武士 B、哲学家 C、教师 D、军人 E、劳动者 5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52、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3、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54、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55、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56、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57、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58、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59、《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长善救失 60、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61、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6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6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4、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动物没有教育,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来源于生物起源说。()2.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传递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3.中国古代对教育的字义偏重于教育方法,而西方则偏重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4.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教育形式。()5.库姆斯是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6.建构主义学习知识观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7.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8.我国古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形式称为“序”。()

9.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0.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获得,主要有“亲知”、“见知”和“说知”三种途径。()11.苏格拉底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1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

13.人文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14.夸美纽斯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5.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16.终身教育就是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17.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18.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知识就是道德”。()19.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2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首先是在英国得到建构的。()

21.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观点,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2.信息化、社会化、终身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23.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24.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25.孔子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学记》中。()26.现代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7.“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等级制度。()28.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僧侣祭司处于最高级。()29.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教育理念。()

30.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孟子。()31.《爱弥儿》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

32.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智者派。()33.儒家学派主张“兼爱”。()

34.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柏拉图。()35.《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6.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学校的出现。()37.我国于1903年废除科举考试制度。()38.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末期。()

39.“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印度的教育特征。()

40.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41.“杀婴制”属于古代斯巴达的制度。()42.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43.古代印度,《楞严经》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44.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45.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杜威。()

46.在西方,《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47.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48.《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49.墨家学派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50.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5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孟子》。()

52.卢梭是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5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教育目的的发展。()5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期。()

55.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描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被人誉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

56.赫尔巴特在《教学与发展》论述了教学的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57.德国梅伊曼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58.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5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60.《理想国》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

61.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62.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63.在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64.培根是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65.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66.“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巴班斯基。()67.“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凯洛夫。()68.在世界教育史上杜威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69.在世界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70.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诗、书、礼、乐、射、数”。()71.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是癸卯学制。()72.孟禄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73.利托尔诺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74.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75.“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大学》。()76.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77.陶行知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78.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79.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

80.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81.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2.战国时的儒家学派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

83.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助产术”同开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84.卢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泛智教育”。()

85.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进行讲授。()

86.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是哲学和心理学。()87.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88.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刹帝利。()89.在西方,培根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90.在1993年,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91.首次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92.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思想,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

93.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并提出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94.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提出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

95.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96.在古埃及学校中,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97.在先秦时期,墨家和法家并称“显学”。()

98.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99.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当时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根据是《四书》。()100.宋代以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已不再是科举的内容。()

10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102.卢梭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顺其自然、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103.洛克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他很重视国民教育。()

104.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105.在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佛教和印度教手中。()

10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107.伊里奇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108.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109.“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110.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骑士教育受到重视并且有着专门的教育机构。()111.与古代斯巴达教育相比,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方法比较灵活,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112.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113.孔子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14.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在教学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ACB,6—10:DABCA,11—15:BACDB,16—20:ACDAA,21—25:BCBDC,26—30:ABACB,31—35:ACBDA,36—40:CBDBA,41—45:CABCD,46—50:BAADC,51—55:ACDAB,56—60:BBBBA,61—65:BCDAC,66—70:DDAAA,71—75:BCCBB,76—80:ABBCA,81—85:BBCBD,86—90:DDCDB,91—92:D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E 3.BCE 4.ABD 5.BC 6.ABDE 7.ABCDE 8.AB 9.ABDE 10.ABCDE 11.ABC 12.BCDE 13.ABCD 14.ACDE 15.BDE 16.ABCD 17.ABCDE 18.BCE 19.BCDE 20.AB 21.BCD 22.ABD 23.CD 24.ABC 25.ABCDE 26.ACD 27.ABCDE 28.ABCDE 29.ABDE 30.ACD 31.ABDE 32.AD 33.ABC 34.ABC 35.CD 36.ABCDE 37.ACE 38.ACD 39.ABCDE 40.ABCD 41.ABC 42.ABC 43.AE 44.ACD 45.ABCDE 46.BCD 47.ABCDE 48.BDE 49.ABCD 50.BDE 51.ABCD 52.BCD 53.BD 54.ABCDE 55.ACDE 56.ABCE 57.ADE 58.ABCDE 59.BCD 60.AC61.ABCE 62.ABCD 63.ABD 64.AC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101—105:√√×××,106—110:√√√√×,111—114:√√√√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C)A、25% B、28% C、33% D、36%

5、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8、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A)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 C、国家的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A、师生的交互作用 B、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 C、同伴群体的影响 D、社区的影响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方式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B)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1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1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B)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B)和行为方式。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理性思考

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

A、“兴趣选择” B、“价值取向” C、“成功秘笈” D、“工作需要”

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A)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 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1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B)。A、理想性 B、多样性 C、瞬时性 D、外显性

20、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D)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2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A)

A、学校教育 B、调查研究 C、职业培训 D、社会研究

22、将成为21世纪先导的是(B)A、生物技术 B、信息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新能源技术

2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D)

A、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24、下列非正式性或非组织性更明显的一种文化是(D)A、学校文化 B、校园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25、下列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是(C)A、校园文化 B、学校文化 C、学生文化 D、精神文化

26、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B)A、同伴交往 B、师生交往 C、家校合作 D、生生交往

27、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D)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成人自学 D、终身学习

28、能够跨越年龄、跨时空的教育是(D)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成人教育 D、网络教育

29、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D)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学校传统 D、物质文化

30、信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C)

A、普及高等教育 B、普及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大众化 D、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1、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D)A、教育领导权 B、受教育权利 C、教育目的 D、教育结构

3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3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34、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35、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36、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3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C)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38、“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B)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39、“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A)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40、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1、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B)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3、下列(D)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

44、学生文化的特征是(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4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征。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4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A)来规定的。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行政机关

47、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C)A、教育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

C、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和各科教学法

48、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C)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4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D)的特点。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C、等级性 D、阶级性 50、基础教育包括(D)

A、小学 B、小学、初中 C、小学、初中、高中 D、幼儿园、小学、初中

51、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D)

A、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5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

5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54、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A)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5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B)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56、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D)A、科技 B、经济 C、综合国力 D、教育

57、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C)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5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A)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59、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B)A、教育 B、文化 C、国家的建立 D、学校的出现 6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A)提出的。A、邓小平B、毛泽东 C、胡锦涛 D、周恩来 6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D)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62、(D)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6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其中不包括(D)A、国家的权利机构 B、国家的经济力量 C、国家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D、科学技术 64、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取决于(A)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65、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B)

A、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B、培养人 C、巩固国家政权 D、促进文化延续 66、(A)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A、教育内容 B、教育形式 C、教育方法 D、课程目标 67、古代斯巴达教育主要以(C)为主。

A、“四书”、“五经” B、读、写、算、音乐教育 C、军事教育 D、教会教育 68、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B)。A、教学形式 B、教育管理体制 C、教学策略 D、教育原则 69、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B)

A、《宪法》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70、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B、促进社会民主 C、培养需要的人才

D、是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71、(B)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发展 C、政治经济 D、文化 7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统治者 B、培养劳动者 C、促进人的发展 D、培养军事人才 73、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横向教育结构的是(A)A、初等教育 B、普通教育 C、技工教育 D、职业教育

74、进入(D)以后,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复杂多样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结构的复杂多样。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75、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纵向教育结构的是(D)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6、在古代中国,学科设置主要是哲学、政治、伦理、(A)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A、宗教 B、数学 C、自然 D、物理

7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生物工程、光电纤维和(C)等陆续进入课程领域。

A、新能源的开发 B、新材料的运用 C、电子计算机 D、天文 78、古代社会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B)A、演示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79、(B)在考察生产劳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时,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邓小平

80、“人类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符号”,属于文化的哪种形态(A)A、观念形态 B、物质形态 C、活动形态 D、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81、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物质形态的是(B)A、文物 B、民族价值观 C、古建筑 D、工艺品 82、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D)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价值规范体系 D、自然环境 83、(A)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A、教育 B、科技 C、政治 D、自然

84、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联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B)。

A、教育方法 B、教育理论 C、教育原则 D、教育方针 85、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什么层面(B)

A、物质层面 B、精神层面 C、制度层面 D、人文层面 86、(A)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A、保存、传递文化 B、传播外来文化 C、整合、控制文化 D、创造新文化 87、以下不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观念文化的是(D)

A、校训、校风 B、校歌、校旗 C、办学宗旨 D、国家课程 88、(A)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A、观念文化 B、课程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89、(D)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A、观念文化 B、课程文化 C、物质文化 D、践行文化 90、(B)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A、社会文化 B、学校文化 C、社区文化 D、网络文化 91、(C)是学校文化的主体。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92、学校(B)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确立诚信价值观。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的影响 C、师生的交互作用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E、社区的影响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

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 D、教师的任免 E、制约教育的结构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B、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制约教育的结构 D、制约教育的内容 E、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改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E、循序性

6、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制度文化 C、学生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E、班级文化

7、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哪几种基本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学校精神成分 E、群体成分

8、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

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9、教育的功能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E、社会功能

10、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 E、“金字塔”型的教育

11、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包括()

A、组织形态 B、组织体系 C、规章制度 D、角色规范 E、班级管理

1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A、计算机 B、机械化 C、网络技术 D、数字通讯 E、生物工程

1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

A、国家的权利机构 B、国家的经济力量 C、国家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D、科学技术 E、文化传播

14、社会政治经济利用其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如:()

A、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免 B、审定课程标准 C、审定教学指导纲要 D、审定教材 E、教师的培养、聘任和晋升

1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C、决定教育宗旨和目的 D、决定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E、教育促进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

16、教育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是有()的复杂多样决定的。

A、生产力结构 B、就业结构 C、生产部门结构 D、教育目的 E、教育内容

1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教育促进文化延续 B、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D、教育促进社会民主 E、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8、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

A、制约社会的教育目的 B、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 C、影响教育内容和学科的设置 D、影响教学方法、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E、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9、教育结构从横向上,分为()

A、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技工教育 D、初等教育 E、高等教育 20、教育结构从纵向上,分为()

A、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技工教育 D、初等教育 E、高等教育

2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

A、教育内容 B、学科的设置 C、教学方法的改革 D、教学设备的改革 E、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22、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各国学校开设了()

A、哲学、政治 B、伦理、宗教 C、数学、物理 D、历史、地理 E、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进入了课堂,包括()A、生物工程 B、光电纤维 C、电子计算机 D、政治 E、自然

2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C、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 D、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 E、教育促进文化的延续

25、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方式 C、生产资料 D、劳动力 E、劳动对象

26、以下各选项中,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行为习惯体系 D、价值规范体系 E、信仰宗教体系

27、文化存在的四种形态,是指()

A、物质形态 B、观念形态 C、活动形态 D、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E、游离形态

28、文化中的物质形态,指精神创造物化在物质产品中,如:()A、学术活动 B、社会设施 C、文物 D、古建筑 E、工艺品

29、文化的活动形态,具体指()

A、民族的心理素质 B、学术活动 C、艺术活动 D、思维方式E、社会生活方式 30、文化的人的心理、行为形态,具体指:()

A、学术活动 B、社会生活方式 C、学术机构 D、精神风貌 E、大众娱乐机构

3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主要依据:()

A、社会需要 B、科技的发展 C、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D、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 E、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32、教育作为文化形式,反作用于文化整体,其意义表现在:()

A、保存、传递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B、教育传播外来文化,孕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化变迁 C、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凝聚力 D、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 E、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3、教育对文化传播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在:()

A、对传播内容加以选择整理 B、教育过程可随时接受反馈,避免文化失真 C、可大范围进行文化传播 D、传播者值得信赖 E、传播者和受者可建立稳定关系

34、观念文化其主要形式是:()

A、办学宗旨 B、育人目标 C、校训、校风 D、师生管理 E、教学管理

35、学校文化可以分为:()

A、观念文化 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 D、践行文化 E、课程文化

36、学校文化的践行文化包括:()

A、学术研讨 B、教育教学活动 C、管理机制的运行 D、后勤管理 E、教学管理

37、学校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A、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 B、推进学校管理改革 C、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D、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E、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38、学校文化的特征表现在:()

A、是一种组织文化 B、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D、是具有互补性 E、具有非正式性

39、影响学生文化的因素有:()

A、家庭因素 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C、同伴群体的影响 D、师生的交互作用 E、社会媒体的影响

40、学生文化的特征表现在:()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E、阶段性

三、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3、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国家的教育无关。()

4、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5、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6、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7、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8、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强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9、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10、社会经济制度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左右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11、国家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审定,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利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12、国家权利机关可以通过控制教育经费,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3、国家颁行的各种关于教育的政策法律规定,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

14、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受教育权的决定方式。()

15、在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

16、社会生产力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7、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直接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18、教育根据统治阶级需要建立教育目的,因此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19、古代斯巴达教育以读、写、算、音乐为主要的教育内容。()20、我国古代学校教育重在“四书”、“五经”,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1、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

22、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既有中央的集中,又有地方的灵活。()

23、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任何影响。()

2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只是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25、教育通过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而成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26、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人才的培养。()

27、学校历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思想的阵地,因此,应该统治阶级应该对学校的言论严加控制。()

28、一定的教育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但归根结底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

29、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则教育就越进步。()

30、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不受生产力的制约。()

31、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在确定培养人的规格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32、教育的发展不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33、教育结构从横向上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

34、进入20世纪以后,我国的教育结构呈现出单一的形式。()

35、社会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

36、进入19世纪以后,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复杂多样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结构的复杂多样。()

37、教育结构从纵向上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

38、近代社会以前,教育结构主要是单一的普通教育,造就的是社会的官吏。()

39、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40、教育结构从横向上看,分为普通、职业、师范、高等、成人等教育。()

4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为学校教学内容提供了客观条件。()

42、在古代中国,学科设置大多是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

4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工程、光电纤维、电子计算机等陆续进入了课程领域。()

44、生产力的发展,又对人的培养提出了需求,要求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5、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各学校开设了哲学、伦理、宗教等课程。()

46、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教育内容和学科的设置。()

47、由于时代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学校的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各不相同。()

48、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49、工业革命以后,大面积的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50、可以说,即使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51、在现代化的今天,衡量劳动力的大小,只要衡量一个劳动者智力的高低。()

52、恩格斯在考察生产劳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时,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53、生产力是由作为人的因素的生产资料和物的因素的劳动力构成的。()

54、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55、劳动者不论是体力的改善还是智力的提高,都要靠教育去完成。()

56、由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但却不是一种高效的再生产。()

57、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无限的永恒的再生产。()

58、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单位,同时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59、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作品属于文化的物质形态。()60、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

61、人类社会先有了教育,而后才形成了文化。()

6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63、由于我们无法确定指明文化包括哪些领域,因此也不能确定教育是否包括在其中。(64、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联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65、教育活动隶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制度层面。()6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还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67、传播外来文化、促进文化变迁,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68、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69、教育所选择的文化,一定是文化的精髓,应该毫无疑惑的接受。()70、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来实现的。()71、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大范围地进行文化传播。()72、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过程就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73、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简单复制文化的过程。()74、由于文化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显得杂乱无章,教育很难整合文化。()75、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引导儿童文化定向,并使文化结合为一个整体。()76、从性质上说,学校文化总体上属于显性的文化,对人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77、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就等于物质,是关于对物质的态度和方式。()78、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79、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80、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81、践行文化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82、学校的发展规划属于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83、学校文化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84、学校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区组织。()85、育人目标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践行文化。()

86、校规校纪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87、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88、学校文化本身的特点就是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

89、学校里面的物质建设,仅仅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90、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

91、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形态。()

9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强调了教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93、泰勒认为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94、教师文化有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的特征。()95、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96、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意识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9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社会教育。()98、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99、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教育同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

100、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DCCB,6—10:CCAAB,11—15:ABBBB,16—20:AADBD,21—25:ABDDC,26—30:BDDDC,31—35:DBACA,36—40:DCBAB,41—45:BADAC,46—50:ACCDC,51—55:DCCAB,56—60:DCABA,61—65:DDDAB,66—70:ACBBA,71—75:BAADD,76—80:ACBAA,81—85:BDABB,86—90:ADADB,91—92:C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CDE 4.AC 5.ABCD 6.ABD 7.ABCD 8.AC 9.ABCD 10.ABCD 11.ABCD 12.AC 13.ABC 14.BCD 15.ABCD 16.ABC 17.BCD 18.ABCD 19.BC 20.ADE 21.ABCDE 22.CD 23.ABC 24.AB 25.CD 26.ABCDE 27.ABCD 28.CDE 29.BC 30.BD 31.ACD 32.ABC 33.ABCDE 34.ABC 35.ABCDE 36.ABC 37.ABCDE 38.ABC 39.BCD 40.ABCD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5—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C)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D)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D)。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B)。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C)。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2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26、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D)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27、提出“白板说”的是(B)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B)A、条件 B、关键 C、重要补充 D、唯一因素

3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C)能力为标志。A、创造 B、学习C、生殖 D、思考

3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B)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3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3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4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C)的言论。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A)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C)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46、“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A)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

47、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D)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9、“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C)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5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3、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C)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54、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C)A、荀子 B、洛克 C、孟子 D、华生

5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D)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华生

56、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7、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D)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58、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9、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D)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60、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讲是(B)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D)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2、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格塞尔 D、华生

63、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B)A、发挥求异思维 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鼓励想象 D、改善知识结构 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

A、灵感和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逻辑思维 D、定向思维 65、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B)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66、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D)

A、良好的情绪 B、强烈的好奇心 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67、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B)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成人期

6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A、基因复制 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 D、直接环境

6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B)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7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A)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7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B)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7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73、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7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B)

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7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7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7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C)。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80、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1、儿童身心发展的(A)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2、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83、心理断乳期是指(C)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4、危险期主要指(C)。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8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B 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8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8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D)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89、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D)))

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9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D)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C、促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92、美国心理学家(C)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D)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4、(C)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5、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C)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96、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7、前苏联心理学家(A)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A、维果茨基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蒙台梭利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C)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家庭活动 99、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B)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00、美国心理学家(A)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威尔逊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CD)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E、平衡理论

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ABE)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精神活动 D、思维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BCD)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洛克 E、威尔逊

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ABCD)

A、身体状况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5、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ABCE)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6、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ABCD)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E、成熟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7、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CDE)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ABCD)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学校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9、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BCDE)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 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0、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ABCD)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抽象运算阶段

11、主张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的教育者是(BDE)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12、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是(DE)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成熟 D、个人的学习态度 E、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ABCDE)

A、对人的潜能的信任 B、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对人性的了解 D、重视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价值 E、重视主体的自我意识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AB)

A、面向全体学生 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C、抓住关键期 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 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

15、格塞尔的行为发展量表所指的四个领域是(ABCD)A、运动 B、适应 C、语言 D、个人——社会交往 E、思维

16、社会环境包括(acBDE)

A、物质条件 B、社会关系 C、社会意识形态 D、文化 E、经济

17、教育应以人为本,下列选项中反映这一要求的是(ABD CE)

A、尊重个体的尊严 B、培养个体的批判意识 C、教师身体力行 D、鼓励学生肯定自己 E、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发生认识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有(ABCD)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命题运算阶段

20、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ABC)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引导学生的控制力 C、培养健全的人格 D、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E、重视家校联系

21、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 BCD)

A、体型巨变 B、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性开始成熟 E、骨化过程完成

22、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BC)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第二性征出现 E、体型巨变

23、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B、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 C、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BD)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康德 E、高尔登

25、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DE)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26、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CDE)

A、个性包括共性 B、个性排斥共性 C、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E、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7、身体的发展包括(BC)

A、个性特征的发展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28、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ACE)

A、独立思考能力形成 B、性机能成熟 C、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 D、身体发育正常 E、个性形成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BCD)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30、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AEC)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早慧的儿童常常晚年平常 C、失去双手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 D、数学成绩好的儿童语文成绩却很差 E、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

31、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AB)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高尔登 E、孟禄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是(AD)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E、成年期

3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实践活动

3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DE)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3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ABCD)

A、规范发展方向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发展价值 D、开发特殊才 E、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6、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AB)

A、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B、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C、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D、个体身心发展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E、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7、下列人物中持内发论的观点的是(AC)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3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AB)

A、男女性别的差异 B、身心的所有构成 C、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倾向上 D、知识结构上 E、认知水平的差异

39、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BCD)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E、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40、按照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分为(AB)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大环境 D、小环境 E、人文环境

4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层次包括(BCD)

A、学校活动 B、生理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活动 E、家庭活动

42、人的力量包括(AE)

A、身体力量 B、社会力量 C、家庭力量 D、网络力量 E、精神力量

43、人的根本力量在于精神力量,因为(ABC)

A、创造和使用工具,增强生存能力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要 C、认识自己和改善自己,发展和完善人自身 D、每个人都有自己潜能 E、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人格

44、青年期的生理发展特征有(ABC)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E、自我意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45、中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ABCDE)

A、重视人生观教育 B、重视安全教育 C、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D、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E、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6、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ABCD)

A、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B、情感和意志的不断发展 C、自我意识觉醒 D、独立精神加强 E、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47、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有(ABCE)

A、体型巨变 B、性开始成熟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N)

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N)

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N)

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Y)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N)

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Y)

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N)

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N)

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Y)

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Y)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N)

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N)

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Y)

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Y)

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Y)

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Y)

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N)

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N)

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N)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N)

21、人的身心发展只是注重学校教育就可以了。(N)

22、人可以自我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因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N)

23、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Y)

2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Y)

25、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Y)

2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格塞尔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N)

27、内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N)

28、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持内发论的观点。(Y)

29、人生的每个阶段对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全程性的意义。(Y)

30、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Y)

31、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Y)

32、瑞士心理学家科尔伯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N)

33、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N)

3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学校教育。(Y)

35、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

36、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N)

37、社会环境是人类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Y)

3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Y)

39、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N)

4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Y)

4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Y)

42、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的作用。(N)

4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是决定人的发展的惟一的因素。(Y)

44、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性机能成熟,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

45、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Y)

46、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N)

47、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N)

4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证明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N)

4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外部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Y)50、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良能”分别讲的是道德潜能和智能潜能。(Y)

5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N)

52、成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N)

53、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

54、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唯一因素。(N)

55、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Y)

56、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12—18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Y)

57、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Y)

58、学校教育只要掌握了“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N)

59、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学校教育只具有延时价值,不具有即时价值。(N)60、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Y)

6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Y)62、人的潜能,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N)

63、华生是内发论的主要代表。(N)

6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N)

65、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Y)

66、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Y)

67、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来讲是发现人的价值。(N)68、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Y)

69、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Y)

70、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身体的力量。(N)

71、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但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Y)72、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皮亚杰。(N)

73、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Y)7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决定的。(Y)

7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Y)

7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学习能力为标志。(N)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N)

78、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动因。(Y)7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Y)

80、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Y)

81、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8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Y)

8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N)

8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N)8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N)86、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Y)

87、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88、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Y)

89、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Y)

90、“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儿童期。(N)

9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Y)

92、瑞士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N)93、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Y)

9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Y)

95、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N)9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Y)

9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N)

98、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成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N)

9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N)

10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Y)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DDD,6—10:BCACB,11—15:DDADB,16—20:BCDCB,21—25:DCBCC,26—30:DBABD,31—35:BCCDA,36—40:BBCCA,41—45:CCCAC,46—50:ADCCA,51—55:BBCCD,56—60:BDDDB,61—65:DABAB,66—70:CBABA,71—75:BDABA,76—80:BBACD,81—85:ABCCA,86—90:BCDDC,91—95:DCDCC,96—100:DACB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E 3.BCD 4.ABCD 5.ABCE 6.ABCD 7.ACDE 8.ABCD 9.ABCDE 10.ABCD 11.BDE 12.DE 13.ABCDE 14.AB 15.ABCD 16.ABCDE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 21.ABCD 22.ABC 23.ABCDE 24.AD 25.ABCDE 26.AE 27.BC 28.ACE 29.BCD 30.ACE 31.AB 32.AD 33.ABCDE 34.ABCDE 35.ABCD 36.AB 37.AC 38.ABC 39.BCD 40.AB 41.BCD 42.AE 43.ABC 44.ABC 45.ABCDE 46.ABCD 47.ABC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A)教育目的论。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D)。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C)为目标的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B)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第五篇: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是教育的要素?(C)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方式 D.教育影响

2.按照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B)A.农业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信息社会教育 D.工业社会教育

3.按照教育赖以运行的场所或者是空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是:(B)A.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C.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D.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4.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A.勒图尔诺与沛西.能 B.孟禄 C.马克思 D.洛克

5.我国古代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D)A.《大学》 B.《师说》 C.论语》 D.《学记》

6.以下哪一本书的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A)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康德的《康德论教育》 D.卢梭的《爱弥儿》 7.以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教育学派别是:(C)A.文化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8.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是(D)A.杜威和狄尔泰 B.鲍尔斯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杜威和克伯屈 9.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B)。A.布鲁纳 B.保罗·朗格朗 C.康德 D.斯宾塞

10.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反映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著作(D)。A.《教育漫话》 B.《林哈德与葛笃德》 C.《人的教育》 D.《爱弥儿》

二、概念题

1.教育:(1)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下定义的,一个社 会角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根据对“教育”概念的分析,尝试给出“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综合定义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动力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的特点。2.教育要素:(1)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 3.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按照三个标准划分可以分为:(1)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以及信息社会教育 4.教育学:(1)教育学的萌芽

(2)教育学发展的脉络()教育学流派(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情况

5.实用主义教育学:(1)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育学》为代表(2)主要观点:

A教育是不断改造经验、组织经验的过程 B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 C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做中学”。

三、简答题

1.信息社会以及其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2.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以至于20世纪末的教育学已经远远不同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不仅仅聚贤庄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上。(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

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和作品。(2)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是相互影响的;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A)。A、经济功能 B、社会功能 C、个体功能 D、政治功能 2.教育能够传播文化、保存文化、创造文化,这体现了教育的(D)。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A)。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4.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表现在(B)。A、教育组织形式 B、教育内容 C、领导权 D、教育手段

6.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C)。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A)。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8.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D)。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 10.“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C)。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概念题

1.教育功能: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

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

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所制约。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1)教育的人口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经济功能(4)教育的文化功能(5)教育对社会的负向功能 3.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3)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4)教育的享用功能(5)教育的负向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功能的类型(1)类型划分的标准

(2)教育功能类型: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综合角度划分的各种功能。(3)各个教育功能类型的特点。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或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规范。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以一定的职业为生,这就决定了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必须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化。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技能是其核心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责任交给(B)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智力教育 C.劳动教育 D.阶级教育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D)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概念题 1.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

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培养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3.教学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 需要所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与社会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5.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

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指人的自由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指: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2.正确表述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并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癸卯学制 2.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是(C)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以上都不是

3.(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A.基础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 C.成人教育 D.高等教育 4.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是(C)A.全民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终身教育 D.教育公平化

二、概念题

下载教育学第六章课堂教学章节的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第六章课堂教学章节的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 1、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出现。 2、《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

    教育学试题

    11.(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13.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主观能动性) 15.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

    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6.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 ) A......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是()一书的问世。 A、柏拉图的《理想国》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教育学试题

    1.“眼不见为净”,从心理防卫的方法来看属于( )。 A.投射作用 B.否认作用 C.退行作用 D.升华作用 2.为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王老师经常查阅学生日记,侵犯学生的权利是( )。 A.隐......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周总理在学生时代,曾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2.力求在......

    《护理教育学》试题

    《护理教育学》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 护理教育 2. 教育目的 3. 课程结构 4. 惩罚 5. 教育评价 6. 继续护理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