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1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义是什么?
答:学心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答: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凝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它们是同一咱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和信念;
四、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1、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2、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
3、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
五、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答: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的,当代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1、社会理想往往比个人理想更为阔大和高远,它为个人理想提供社会理想的背景,并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有指导性的方向作用。个人理想常常没有阶级性,但有时也打上阶级印记,因此当代大学生要自学地确定正确的社会理想;
2、社会理想也离不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中的共同部分。如果没有一个个的个人理想,也就没有社会理想了。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一、怎么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四、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一、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二、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1、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2、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3、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三、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的社会价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实现: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四、身心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么科学协调自我的身心关系? 标准:
1、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2、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关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的完成同龄人能够完成的活动,能够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协调: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
1、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交往的第一印象,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个人与社会: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生产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提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且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1、道德作为社会经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再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道德调整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二、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多方面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1、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2、认知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作用: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的阶级的政治统治;
三、道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是什么? 历史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而进步发展,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是影响和制约道德的发展,道德的5种基本类型: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社会主义社会道德; 发展规律: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1、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
2、道德的发展有自身的相对独特性,道德进步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过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四、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义主市场经济相适应?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理相适应;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五、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2、勤劳勇取,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七、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策制度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八、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①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它所要形成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的大市场法规政策是统一的,运行机制是协调有序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使经济发展活而不乱,管而不死;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内涵: 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九、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意义: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它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树立:
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2、明荣辩证,掌握科学内涵;
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意义: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道德教育;
二、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的意义是什么? 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6、文明上网; 意义: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三、职业道德的内容及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是什么? 内容: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内容: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意义《个人》:
1、遵守家庭美德能给人带来幸福和事业的成功,遵守家庭美德,能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增进人生的幸福,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2、遵守家庭美德,能提高个人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使人的事业获得成功; 《社会》:
1、遵守家庭美德,能建立稳定和谐的美满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遵守家庭美德高家庭成员素质,提高整个社会人口的文明素质,使人类社会的持续地繁荣进行,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五、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 含义:
1、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 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
2、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3、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4、个人品德是个人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意义:
1、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要求;
六、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学思明理,择善而从,学习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知行统一,积善成德;
3、严格要求,完美道德品质,省察克治,陶冶情操,慎独自律;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谈谈“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的内涵与外延各不相同,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2、法制与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义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制”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法制”,“法治”就无从生根,没有依托,“法治”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离开了“法治”,“法制”就会流于形式,丧失生命力,“法治”是“法制”的真正实现。
二、为什么说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执法者只有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执法为民也是对我们党和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扬,只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使执法活动和法律得到群众的认可,真正确立法律的权威,使执法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四、举例说明法律程序的重要性;
1、实体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有效实现;
2、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也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获得有效救济;
3、法宝程序规定了人们从事法律行为的方式与过程,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行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是合法有效的。
4、人们的程序性权利与义务,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例如:诉讼法中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是一种程序性权利义务的分配制度,举证方举证不力,将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五、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树立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体和政体的稳固,国家的统治机能与作用,涉及国家及其全体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
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内容体系的总观念。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局部各形式冲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竞赛的加剧,多元价值观、多元文化的出现及其对抗,贫富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突发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对国家安全形成了新的威胁。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即国家安全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外,还应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内容。
经济安全是国家的基础,它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抵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等。
科技安全是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威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和状态。文化安全是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已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独立自主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要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还必须特别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是指国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共安全则是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还包括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一、解释法的概念
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二、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1、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2、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
3、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三、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四、简述我国法的渊源。
当人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各种制定法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
可的贯例等。
1、宪法;
2、法律;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5、自行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7、国际条约和国际贯例;
五、分析法律适用与法律执行的关系。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活动执行也叫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贯彻执行的。因此,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律适用的特点:
1、法律适用是主体是司法机关,在我国司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目前我国的司法程序制度主要包括“民事诉讼程序法、行政诉讼程序法和刑事诉讼程序法。
3、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法律执行的特点:
1、行政执行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
2、行政执法的范围比较宽泛;
3、行政执法的主动性
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一、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特征:
1、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三、我国有哪些些法律制度? 国家制度有: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制度有:
1、全民所有制经济;
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3、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4、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 实体法律制度有:
1、行政法律制度;
2、经济法律制度;
3、民商法律制度;
4、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5、刑事法律制度; 程序法律制度有:
1、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2、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3、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4、仲裁法律制度;
5、调解法律制度;
四、简述我国程序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程序法律制度主要包括:
1、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是规定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参加审理行政案件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程序制度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法院与诉讼参与者人的各种民事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合义制度、回避制度和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3、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制度的总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诉讼管辖、诉讼参与人、诉讼强制措施、诉讼程序等。
4、仲裁法律制度:仲裁是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者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中产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法律制度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5、调解法律制度: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和经三者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活动。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结束语
一、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求的内涵是什么?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有理想: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其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有道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本道德规范,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有文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
4、有纪律: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
第二篇:自考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
1.[单选]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科学说明了道德起源问题。
2.[单选]通过道德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调节功能。
3.[单选]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认识功能。
4.[单选]道德不是亘古不变的,它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道德。
5.[单选]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被称为道德的社会作用。
6.[多选]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下表现了这种特殊性的有:
(1)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2)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3)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7.[多选]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有:
(1)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2)道德沿着衄折的道路向上、向前发展进步。
8:[多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有:
(1)道德调节的方法也不断完善。
(2)道德的认识论内容不断加深。
(3)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4)道德对社会和谐及个人精神完善的促进作用不断增长。
9.[筒答]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及其表现?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10.[简答]道德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有了自觉的意识,人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1.[单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励志自强,崇高精神界的精神。
2.[单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
3.[单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4.[多选]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有:
(1)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
(3)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4)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其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5.[多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有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6.[多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是因为: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7.[简答]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社会主义道德是现时代的先进道德,吸收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道德文化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时代精神而形成的。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优良的道德传统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1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8.[简答]简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1.[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单选]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3.[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才可以做到在实现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4.[单选]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5.[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是既能使个人的价值、荣誉和尊严合理地得以实现,又能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关心集体、热爱集体。
6.[多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
(1)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3)要求发扬融人集体合力的丰富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
(4)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刨造精神。
.7.[多选]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同层次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属于为人民服务要求的有:
(1)一心为公、无私奉献。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爱岗敬业、办事公道。
(4)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
8.[多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的层次有:
(1)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2)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9.[简答]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和各种道德规范的系统整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因为;首先,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责任,一种人格力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安身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基。其二,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其三,诚实守信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单选]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荣辱观。
2.[单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3.[单选]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指的是光荣。
4.[多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
(1)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2)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3)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
(4)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
5.[简答]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可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热爱祖国是首要_白{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群众史观是我们服务人民和哲学依据。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技术始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崇高科学,追求真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劳动、勤勉敬业光荣以少奉献、多索取,甚至不奉献、只索取为耻辱。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团结互助是维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进程之中,是民族繁衍不息、强盛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既是为大处世的根本,也是成就事业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氏中国,诚实守信是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遵纪守法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构建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一种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活动中不畏艰难困苦、顽强拼搏进取的斗志和甘于吃苦耐劳、在生活消费中自奉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的精神和作风。6,[论述]论述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就是要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或荣辱心。.荣辱之心人应有之。爱荣誉而知羞耻,是人的社会性本质的表现之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东0方还是西方,都认识到人成其为人,应对荣辱之心有特定的要。求。重视荣辱,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精神财富。对今天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古人早就有“不知荣肆万未能成人”的论断。只有知道了什么是人生的荣,什么是人生的耻,才能帮助分清人世间的是非、善恶、美丑,才能知道弃恶从善,学做真人。全体社会成员应当认真学习、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决不能以耻为荣,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不清;应当明荣辨耻·扬荣斥耻,明确判断行为善恶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人格美的重要前提。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践行,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行重于言,观念的确立,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要使知荣知耻、趋荣避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更应该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第三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重要知识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P10
2.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念P3--P4
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P45
4.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5.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101
6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72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103
8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关系P85
9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P80--P81
10法律的含义及本质P119P124——P125
1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P161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 12理想的含义P15特征P15与空想的区别P16
13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14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原则,目的和内容P176
16集体主义原则P105
17继承权的分类P18什么是民主权利
19理想信念对人的影响P18
21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内容P73
23与军人离婚需要的条件P199
24爱情的本质P192
25人生的目的是什么P66
26法的作用P125本质P126
28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种类P175
3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P105
33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6---P78
34结婚的条件P197离婚的后果方式P198
第四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思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变化之处
第二章第三节
考点:“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改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第五章第一节
考点:“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改为“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点”。
第六章第三节
考点:“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改为“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第一节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改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第七章第二节
考点:“社会主义民族法治观念”新增加为本节第一个考点。
课程导学
本次考试可能出现的题型:
修养与法基总分约18分。本次考试要命制1道分析题,计10分。4题单选,计4分,2题多选,计4分。
总体复习建议
1.要深入了解课程性质,从总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重要课程。
2.复习时要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构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贯穿本课程的灵魂,也是复习本课程要把握的重点,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理论应该就是本次的考试的热门出题点。
3.复习时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大纲上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重要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和针对性都很强。(以下页码所指均是《2011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的页码)
(1)玉树地震等灾难性事件与民族精神相联系 P22
(2)低碳生活,环境问题与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德等内容联系(P47、P82)
(3)电视相亲类节目中出现的“拜金女”“炫富男”等现象与人生价值观和婚恋观问题联系(P36、P58、P99)
(4)典型先进人物事迹与人生价值观、榜样作用等内容相联系(P37)
(5)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与择业观创业观内容联系;
“七个怎么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P96)
(6)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道德建设问题。(P66)
(7)网络问题与大学生网德。(P84)
(8)选举法重大修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与宪法相关内容联系。(P138)
(9)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劳动法---解决劳动争议(P95)。
4.注意理解名人的名言。
此乃修养课程命题时髦命题方法。去年考了,今年仍然会考。为了考查某一问题,他先用一句名人名言引出此问题,然后让你理解。此命题方法今年考试修养课必出。
(2010真题)1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5.复习时候要特别留心学科交叉部分内容。
此乃考研出卷老师喜欢出题的点。
6.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
此乃命题重点:比如,“祖国与国家”“法制与法治”;“公民与人民”,“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刑法中的“刑罚”与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强制措施”(拘役与拘传、拘留)等等,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因此,命题者势必对此非常“青睐”。
第五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答:进入大学校门,同学们满怀希望和憧憬,但也确实遇到了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各方面的困难。会有突然迷失方向的感觉,孤独、压力也接踵而至。因此,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基础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给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找到了答案。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活特点,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不断开阔眼界,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才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随着大学生活对学习要求的变化,需要我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利用多种途径和渠道获取我们所需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变化,要与同学们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理解和关心,尽快融入集体之中,要学会独立处理和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组织和交往能力。总之,进入大学后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学风,要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答: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答: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根本指南,它为我们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着和接班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必须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当代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答: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答:作为一名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是大学生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我们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激流之中。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追求理想,坚定信念更加有深刻的意义。不论今后我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踏踏实实的做起、一点一滴的奋斗。我一定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同时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灵魂。
8、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十分重要。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意义的。如果一个人不顾自身所处时代的召唤,脱离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追求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是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值得我们去做,就是大事。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理想信念,因此,我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9、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答: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艰险和坎坷。在阶级社会中,进步阶级在实现社会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反动阶级的残酷镇压。所以,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历史长河的奔腾,必然潜伏着难以预料的漩涡和逆流,必然会经历难以计数的迂回和曲折。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了70年。多少艰难的尝试,多少惨痛的失败,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不但没有被扼杀掉,相反,在长期艰辛探索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勃然兴起。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然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但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想,经过艰难曲折的锤炼,必定会闪烁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
10、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答:立志高远需始于足下。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斤斤计较个
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但是,立志需躬行。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语重心长地对青年学子说,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志、力争上游并不矛盾。他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需要有步骤,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所以,立志高远一定要始于足下。
1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之一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对整个民族大家庭的热爱,要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总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做到: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1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