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状态下如何改进检察工作
群众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状态下如何改进检察工作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群众法律意识的觉醒和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提升,群众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直接推动了群众的维权行动。然而群众在维护权益时却忽视各种义务,出现了违法维权现象。群众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必然对检察工作产生影响。
一、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利益多元化的体现,群众的维权意识经历了由觉醒到增强的过程。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群众在法律纠纷中逐渐增强了法律意识,开始用法律手段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政府的支持和契约意识的增强,奠定了群众维权的道路。如2003年在国务院温总理的支持下,发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追讨欠薪的活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工人、农民等群体开始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维权意识增强,对司法救助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有限的司法资源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基层司法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素质不高,县级司法人员不仅人数少,而且接受过正规法律教育的比例比较低,有很多是从部队转业而来,或是通过其他途径进入法院、检察院。再加上司法机关自身的诸多限制因素,如司法权不独立,人事权、财政权均被地方权力制约,司法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案率低、执行难在所难免,“人情案”、“金钱案”、“创收案”盛行,这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法律权威的信任。
二、群众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对检察工作的影响
最近几年,以暴力、甚至违法犯罪的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检察机关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是违法维权不计后果。群众违法维权导致刑事案件、违法维权导致群体性事件。有的以上访要挟政府、司法机关来维权;有的以爬上高楼、塔吊作为“谈判台”;有的采取劫持、绑架甚至爆炸等恶劣的犯罪手段来“维权”。检察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化解矛盾成为重中之重。稍有不甚,就会引发新的矛盾甚至上访事件,既不利于办案又会造成被动。
二是认“理”不认法。基层群众文化水平有限,习惯于乡土乡俗,认“死理”。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甚至存在误解。从案件当事人的角度看,部分案件有一定道理,或有一定问题应当予以解决,但当事人对法律的知晓程度和理解水平仅仅停留在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层面上,律师服务在现阶段又缺乏规范化,无法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错误引导当事人偏执上访。对于不捕、不诉的案件,检察机关如何对被害人说明理由,法律未作出明文规定。在实践中,为避免“言多语失”,检察机关案件承办人通常采取“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无逮捕必要”或“不符合起诉条件”等一句式说理。但是,这种笼统、含糊的结论性表述容易“二次伤害”被害人的情感和对法律公正的期待,招致被害人对检察机关的不满。
三是信“访”不信法。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处理不信任,而把自己主张权利的希望寄托于某一级官吏的身上,放着法律规定的正常救济途径不用,不上诉、不申诉,而是上访找领导。实践中某些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干预司法处理结果,特别是高层部门对具体案件的批示,常常令司法程序重新开启,甚至处理结果一改再改。部分群众守法意识淡薄,无理上访、缠访、闹访、越级访甚至进京赴省上访,反映问题的方法、手段花样百出,与检察机关博弈。以司法不公、办关系案、人情案为借口,给司法机关施压,要求捕或者不捕、诉或者不诉某人,影响甚至干扰案件的正常办理。有的群众对党的政策不理解或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总认为“法不责众”,抱着“事情闹得越凶,领导越重视、越容易解决”的心态,三番五次到多个部门重复不合理的诉求。
四是矛盾错综复杂,调处难度大。群众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把对方一棍子打死,利益追求交叉攀比,各类群体性利益矛盾错综复杂,重复信访大幅攀升。特别是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农村家族矛盾等群体利益矛盾引发的案件纠纷和集体上访,往往是多种矛盾和多种意图的集合体,相互交叉感染,相互攀比联动,化解难度不断增大。某些刑事案件,如伤害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在和解时漫天要价,以把当事人“关起来”或者“让你丢了工作”等作为筹码,把嫌疑人方愿意赔偿作为发财的良机,漫天要价。
五是对司法作风不满。当前,司法工作作风问题已成为公民评价司法机关处置问题是否公正合理的重要标准。某些办案人员态度不文明,执法随意粗放,办案程序不规范、证据审核不细致、审核把关不严密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实践中,许多人就是针对司法机关有关承办人员的办案作风拖拉、对当事人的态度不好甚至说话的口气等问题而上访的,有些当事人仅根据办案人员对其态度生硬就推测处理结果肯定会对己不利,或办案人员肯定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得到了对方的好处等等,进行不间断的上访。
三、开展检察工作对策
一是在执法理念上要坚持“三个至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检察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树立执法为民、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检察机关必须增强“关注民生、司法为民”意识,破除高高在上的“权力意识”,了解群众的疾苦,有针对性地做好化解矛盾工作。从严执法、公正执法。当前,检察机关要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抓好维护稳定的工作;继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提高监督质量,增强监督效果;认真抓好职务犯罪预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是在执法方式上要坚持规范有序,提高执法透明度。首先,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按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机制,按照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把各项执法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执法岗位,实行“谁承办、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机制。其次,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坚持以案释法。通过散发宣传材料、举办法律讲座、提出司法建议、公开法律文书等方式,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结合案例教育当事人,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再次,推行阳光检察,实现“检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实现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在执法作风上要坚持理性平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察机关要从“严厉式”执法转化为“人性化”执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首先,运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化解社会矛盾。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在严格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做到宽以济严,严以济宽。同时注意与其他有关政策相协调,如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政策的衔接,以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其次,积极进行刑事和解,化解矛盾纠纷。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处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有效措施,通过劝解、调解、和解等手段,促使双方当事人在民事赔偿和精神抚慰方面达成和解与谅解。在加害人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物质赔偿,被害人明确表示谅解加害人,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基础上,检察机关做出不捕不诉的决定,及时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纠纷、减少社会对抗,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行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在执法效果上要坚持文明公正,实现“四个效果”的统一。对一些敏感的问题,要慎重稳妥,注意执法的社会效果,严禁越权执法,随意执法,以保证执法行为的规范性。要主动向有关部门、单位通报情况,多向群众和当事人宣传解释,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严谨执法细节,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把握政策,注意工作方式,讲究工作艺术。要从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受理的每一项诉求入手,实现司法为民、司法护民,确保“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舆论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二篇:维权意识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调查报告
[中文摘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在消费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形式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居民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也是各式各样,有的人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的人只能咽下那口气。对于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碰到这些情况时会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呢?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又怎样呢?
[关键词] 消费维权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在消费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形式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居民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也是各式各样,有的人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的人只能咽下那口气。对于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碰到这些情况时会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呢?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又怎样呢?我们就对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如何做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9,回收率将近99.1%。按调查对象的性别来分,男生共有62人,占调查总数的52%;女生共有57名,占调查总数的48%;按年段来分,大一学生占大多数,共有10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5%,大二共有1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5%。该份调查问卷的题目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两道题,都是对大学生是否了解消费者协会的基本性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调查;第二部分有五道题目,先是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消费维权意识的认知情况,后是通过面对具体案例时,大学生会采取什么样的做法的问卷调查;第三部分有三道题目,是关于大学生对维权所要经过的程序的认识,及具体途径的认知情况的调查。
(二)样本分析:
a)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之甚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知道消费者协会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从被调查者的性别分析,其中大学男生答对该道题目的占总男生调查总数的53.2%;女生答对的只占42.1%。从被调查者的年段分析,大一学生答对的只占47.5%,而大二的学生的有50%。通过调查样本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消费者享有的一些基本权利不太清楚。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男生中只有
9.7%的答对,而女学生也只有12.3%。但大二学生回答正确的达到38.9%,大一的只有12.9%的学生回答正确。从这些数据来分析,现今大学生对于消费者协会认知不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
b)大学生认为自身的消费维权意识一般。
对大学生认为自身的消费维权意识的问卷调查中发现:52.1%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维权意识较为一般,男女生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大一大二的学生之间的调查结果比较也没有较大的差异。而认为自身维权意识很好的只占15.1%。
c)通过案例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比较淡薄。
我们以一些生活中常碰到的例子作为调查案例,对调查的结果的分析发现: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学生只占小部分。其中男生的占34.4%,女生的占23.4%,大一学生占30.7%,大二学生占35.2%。这样的数据体现出,现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并不像他们自认为的达到的程度。
d)大学生对于消费维权所需的程序和具体途径比较清楚。
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对消费投诉的一般程序还知道一点点,也都觉得现在的消费投诉“门槛”太高,投诉处理时间过长,因此对于平时一些较小的侵犯权益的行为不会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从大学生对消费投诉电话的问卷结果发现,还有26.1%的学生对此不清楚,还不排除通过猜测得到正确答案的同学所占的比例。
(三)结果分析
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之甚少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对社会接触不多,不清楚了解这样的法律知识有哪些重要性。另外,在以前的学习主要是为高考服务,其他不怎么重要的事都置于一旁,致使对现在国家的一些法律条文不太了解。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往碰到的事都会由父母亲出面解决,自己并不过问。另外是,如果一些侵权行为还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就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而且很多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投诉程序过于复杂,处理的时间长,这也是在遇到权益受到侵犯时不会采取维权措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消费投诉电话还是比较清楚的,这说明,以往的一些消费维权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应继续做这方面的努力,让每个公民了解法律知识,使自身权益免受侵害。
(四)解决对策:
1)阅读相关的法律书籍,了解消费者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不管是在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中,都会触及到一些法律条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些法律书籍的阅读,能够使我们在生活中更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2)更多关注有关侵权的案例,学习如何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
现在的社会还存在很多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收看《今日说法》节目,浏览中国消费网,阅读《中国消费者报》等途径了解案例。对那些事件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尽可能的避免自身权益免受侵害,.同样也能够使我们在遇到棘手事件时,能够及时想到一切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3)参加一些有关的消费维权活动。
每年的3月15日都有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倡导群众一起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能够增强我们的消费维权意识,掌握维权方法。社会和校园中也都存在另外的协会,来帮助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比如说我校的维权学社,它会举行一些活动让同学学到相关的维权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李 刘延岭.《权益法律保护案例精析》 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1996年
2.颜经纬.《消费与权益》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马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分解适用集成》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4.胡兴龙.《消费维权法律通》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第三篇:消费者维权意识调查
关于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调查
前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农村维权保农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显得日益迫切。为此,我利用暑假期间到河南省杞县陈敏屯村,以“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为主题,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农户、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等形式,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
一:调查时间:2010年8月10日——2010年8月20日
二:调查地点:河南省杞县陈敏屯村
三: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农户、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等,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7份,回收率达87%,符合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四: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当地村民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了解以及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时采取的措施等。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农村消费维权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国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最大的社会群体。河南省杞县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近105万人口,农业人口占了81%,陈敏屯村位于杞县西部,全村共3056人,人均可耕地2.31亩。长期以来,杞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工商等职能部门和各级消费者组织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净化农村消费市场,维护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杞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自2004年以来在县区和基层工商所建立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基础上,每年又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向广大农民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促进了农村维权事业的长足发展,为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面对农村这一广大的地区,农民这一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维权工作依然比较薄弱,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一些地方漠视农民的合法权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消费水平低,消费观念落后。较低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民低质的消费选择。调查发现,陈敏屯村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用于生产生活消费的支出约1300元左右,这种较低的收入消费支出水平,使农村大多数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限定在较狭窄的范围,被压缩到最低数额了限量,不求好、只求有,不求精、只求全,不求档次、只求廉价,使得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把低质低价的商品和服务作为选择对象,质量无法保证。
(二)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投诉积极性不高。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商品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受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遇到被侵权的问题,拉不下面子去讨说法,不愿意找麻烦,多数情况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三)农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消费环境堪忧。一是在城市维权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假冒伪劣商品开始大量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家和企业为了蝇头小利,逃避市场监管较严的城市市场,打着“送货下乡”的幌子,把一些长期积压、过期变质、有毒有害、报废处理的“商品”运送到乡下,大肆向农民兜售。二是农村商品市场以集贸市场和各种零售摊点为主,另外还有许多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这些相对分散的经营主体大多是本村的农民,本身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辨别能力差,有的为了贪图价格便宜,根本不在正规的市场和批发商进货,造成农村市场商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三是虚假广告宣传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容易受到经营者的游说和虚假广告的误导,受贪图便宜或从众心理的影响上当受骗。四是面对点多面广分散繁杂的农村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明显不足。一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和惩处。
(四)农民科学消费知识缺乏,维权能力较差。一方面,大部分农民缺乏对商品的鉴别能力,有的甚至对商品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调查发现,陈敏屯村有10余户农民购买除草剂后,未按说明书科学合使用,仅凭经验给农作物喷洒,不但未达到除草目的,而且导致秧苗死亡。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没有索取相关票据和凭证的习惯,当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提供相关证据,给解决纠纷带来一定困难。有的农村消费者对《消法》和产品质量以及有关“三包”规定知之甚少,发生问题后,因不懂相关知识,容易被经营者欺骗和蒙蔽。
(五)农村消费维权手段不足,维权成本过高。不少农村消费者虽然对自己所购商品存有疑虑,想通过投诉讨个说法,但按规定必须先到相关质量技术部门进行鉴定,而当地县、市级技术鉴定部门由于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原因,所鉴定商品范围很小,很多产品无法得到法定机构的鉴定,只能到外地去鉴定,除了昂贵的鉴定费用不说,还要耗时费力。虽然有关法律规定,做鉴定所需的费用一般由鉴定结论的责任方承担,但对消费者来说,花几元钱购买的商品,却要用10倍甚至于百倍的钱去鉴定,风险很大,使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正是由于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费用以及鉴定
检测功能、范围的限制,不少农民只好放弃所购商品的技术鉴定的打算,其投诉也就很难得到圆满解决。同时,通过向法院起诉,因诉讼费用高、期限长、程序复杂,农民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打官司。
二:关于维护农村消费者权益的对策建议
1、明确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针对当前农村消费者存在的知识盲点,突出四个方面的宣传教育内容:一是普及有关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知识,包括农村日常生活消费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及接受服务的相关知识,商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二是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农村消费者掌握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农民选择规模大、信誉好、商品质量有保障的经营者,多了解情况,不轻信广告,购买时应索要相关票据和凭证。三是要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引导农村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做到自主消费,不盲从,不攀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指导消费,增强消费目的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注重商品的质量,不贪图便宜,不知假买假。四是要大力宣传消费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国家颁布的相关商品的“三包” 规定等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强化普法宣传工作,让农村消费者学法懂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2、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宣传教育普及工作要针对农村特点,结合农民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辟12315专栏,举办电视讲座。二是利用集市、庙会、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纪念活动等,以宣传车、咨询站、服务台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小节目宣传法律法规、消费常识和商品知识。三是经常性地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将最新颁布涉及农村消费维权的法律法规的书刊及文件资料,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四是根据农民需要适时邀请有关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或专门组织大型的农业知识讲座,让农民了解掌握正确使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具的维修保养知识,不断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科学消费理念和依法维权意识。
3、建立健全执法监管体系。当前农村市场监管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一是要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工商部门要发挥市场监管主力军的作用,综合运用登记注册、商标广告、市场合同、公平交易等综合职能,加大市场综合整治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经营主体资格和交易行为。二是要落实监督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农村市场监管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基层工商所,实行定岗、定监管区域、定监管对象、定监管责任的网格化管理,并严格责任追究。三是要改进监管方法。针对农村市场状况和经营特点,全面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市场巡查、商品质量检测、不合格商品退市、商品质量信息公示等四项制度,努力提高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四是建立打假保优机制,深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对规模大、信誉好的经营单位在评选“守合同,重信用”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确定“规范经营示范店”等方面给予表彰和公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对查处的违法经营,特别是在当地影响恶劣的案件,要公开曝光,惩戒不法经营者,向农民消费者发布消费警示。
六: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我看到了农村中广泛存在的问题,那里的经济还相对落后,一些体制还不健全,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农村是一块真正的热土,是青年人成长的摇篮,也是青年人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还有许多未开拓的领域等待着年轻的我们为之奋斗,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我所拥有的知识、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的风采!
第四篇:行政管理的维权意识
行政管理的维权意识
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知识产权”的范围作了以下定义:
1、版权与邻接权;
2、商标权;
3、地理标志权;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专利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
7、未披露过的信息(商业秘密)专有权。
立法体系上,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知识产权立法权,法律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司法体制以巡回上诉法院为核心。
行政体系上,美国专利商标局隶属于联邦商务部,主要负责专利和商标的受理、审查、注册或授权,同时也负责为社会提供文件资料的服务,分为专利和商标两个部门。美国版权办公室隶属于国会图书馆,主要职责是执行版权法及半导体芯片保护法,并就版权的法规和政策对国会、法院及行政部门提高咨询。具体工作内容是进行版权的申请、登记和审核。版权办公室在对申请登记的作品进行形式审查后,颁发注册证书。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贸易谈判和“特别301ITC)和海关负责对国外知识产权侵权产品的进口和销售的审查,根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委员会提出控告。国际贸易委员会经过调查核实后,由海关采取相应措施扣押知识产权侵权产品。版权办公室不具行政执法职能。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主要是司法保护。版权、注册商标、专利、植物品种、地区法院。州法院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如有不服可向联邦巡回法院上诉,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专利纠纷一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维权意识调查
大学生维权意识调查
您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维权意识的情况,感谢各位同学能在百忙之中协助本次调查。本次调查是匿名调查,不会透露任何调查者的信息,同时也不具有商业性质。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如果您在超市中购买的食物有变味或者变质过期时,你会怎么办?[多选题]
A.无所谓,再买一份
B.心里愤愤不平,但敢怒不敢言
C.找店员理论并且要求赔偿
D.向有关部门投诉
E.其他
4、在超市购买商品时,当您发现小票上打出的价钱和货物架上商品的价钱差两元,你会怎么做?[多选题]
A.反正才两元,就算了
B.心里骂一句然后就走人
C.跟超市的工作人员协商,要求赔偿
D.向有关部门投诉
E.其他
5、您觉得维权意识重要吗?[单选题]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6、您是否熟知自己拥有什么权利?[单选题]
A.清楚地知道
B.知道一些
C.完全不了解
7、从大一到现在您遇见过多少次侵权行为?[单选题]
A.没有
B.1-2次
C.3-5次
D.5次以上
8、您曾经采取过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多选题]
A.没试过维权
B.直接与损害您利益的人或单位交涉
C.向有关部门求助
D.向新闻媒体求助
E.利用网络方式求助
F.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G.向警方求助
H.其他
9、您知道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哪些维权机构吗?[单选题]
A.不知道
B.知道,但是没有找过
C.知道,且找他们反映过情况
10、您觉得学校开展的法律基础和一些普法活动对你有没有帮助?[单选题]
A.有
B.很少
C.没有
11、您有没有注意到学生手册上关于学生权利的规定?[单选题]
A.没注意到
B.注意到了,但没有在意
C.注意到了,而且很重视
12、如果您被侵权后没有维护自身权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多选题]
A.觉得没希望解决,自认倒霉
B.事情小不值得
C.维权成本太高
D.不知道怎么去维护
E.觉得丢人不公开
F.害怕被报复
G.其他
13.如果您遇到了推销伪劣产品或是违法产品时,您会怎么办?[单选题]
A.拒之不理,权当没看见
B.当面揭发,告诉其他人不要购买
C.向有关部门检举
D.其他
14.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了解多少?[单选题]
A.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
C.只知道一点点常识D.不了解E.一无所知
15.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你会做什么?[单选题]
A.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宣传有关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
B.跟随大多数同学,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其他
对于侵权和维权,是社会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是在生活中接触较为紧密的两个现象,希望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我校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维权意识,了解有效的维权途径,掌握正确的维权方法提供帮助!谢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