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及对策分析
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及对策分析
雍和煤业生产技术部 袁红起
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煤炭经济的发展和煤炭领域的形象。今年河南省专项治理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为全国治理煤炭腐败打响了第一枪,对全国治理煤炭领域腐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煤炭领域腐败四个突出问题包括:一是违规审批问题。重点是煤炭资源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能力核定、证照办理等环节存在的违规审批、设租寻租、暗箱操作等问题。二是违规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问题。重点是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和阻挠兼并重组问题,以及在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期间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三是违规征收和使用涉煤资金问题。重点是煤炭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安全生产保证金、关闭矿井补偿费等煤炭税费和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随意减缓免、截留挪用、违规批拨、钱权交易等问题。四是违规执法执纪问题。重点是在煤炭监管、行政执法等方面违规执法、擅自减缓免和截留挪用罚款等问题,在安全生产监管、事故调查等工作中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问题。
需要严肃查处的四类涉煤腐败案件包括:一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规投资入股煤矿案件。二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以及官煤勾结、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索贿受贿、为不法矿主充当“保护伞”等案件。三是在煤炭企业及兼并重组过程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弄虚作假、以权谋私、侵吞国有资产等案件。四是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打击煤矿违法违规生产、超层越界盗采国家煤炭资源等方面失职渎职、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案件,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对于煤炭领域的腐败问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土地和矿产资源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一些干部与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在土地和矿产资源承包转让、开发利用、经济补偿和环境保护等环节非法谋取巨额利益,导致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流失,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我省是一个煤炭资源大省。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尚不成熟情况下,煤炭资源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竞争激烈、回报率高,加上煤矿审批项目和审批环节多,申报程序复杂,办证时间过长,为寻租性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近年来,我省严肃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煤炭领域等典型腐败案件,一批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或者被移送司法机关。从目前信访举报看,仍然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顶风违纪、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在我省的突出表现是:有的党政干部或国有企业负责人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煤矿,谋取非法利益,充当违法生产的“保护伞”;有的党政干部在煤矿申办各种证照中,违规滥用审批权,索取、收受矿主贿赂;有的党政干部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纵容、包庇煤矿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矿难发生;有的国有煤炭企业负责人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过程中违规招标、非法承包转包、权钱交易。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时间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建立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教育、警醒、挽救和保护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这是有效遏制煤炭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势头的有力举措,对于深入推进煤炭领域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煤炭产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现实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突出了党的建设的关键,切中了反腐倡廉建设的要害,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基本的是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本。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任何工作的推进都要以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前提。安全生产从来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煤炭生产属于高危行业,一切生产经营与发展,必须以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一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使死难矿工家庭陷于生活困境,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都没有保证,还怎么以人为本?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生命为代价,我们需要的是绿色经济,而不是带血的GDP。
(三)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维护煤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有力保障。矿难的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牵扯各方面精力,使各级政府难以集中精力抓中心工作,干扰全省发展大局,严重损害煤炭领域的形象。目前,正值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关键时期。由于小煤矿牵涉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有的还存在官煤勾结、权钱交易问题,兼并重组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和深层次矛盾,也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和障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推进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惩处一批违法违规的经营者,查纠一批假出资、假控股、假管理问题,查处一批涉煤腐败案件,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排除干扰和阻力,维护政令畅通,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服务和保障。
二、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取得实效。
(一)认真抓好自查自纠。自查自纠是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要有清醒的认识,自查自纠既是梳理总结工作的过程,也是改正错误的机会。自查自纠工作,重点是围绕集中清理纠正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切实做到既要从法规制度方面找不足,又要从主观思想上找差距;既要从权力制约和监督、行政监管方面找漏洞,又要从市场环境上分析深层次原因,找准薄弱环节和漏洞,切实把存在的煤炭领域的突出问题查清楚,把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突出问题查清楚。要坚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能自行整改纠正的要立即整改;涉及多个部门的,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提出整改纠正的时间和步骤,认真负责地抓好整改落实;对带有共性的问题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对违纪违法问题,要及时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在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中,要重点就煤炭企业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部署了专项行动,并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专项行动的负责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就是要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企业,严惩不法矿主,促进安全生产,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惩不法矿主,深挖摸排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大量的事实说明,不法矿主之所以敢于无视政府监管,敢于顶风违法生产,往往有一些党员干部失职渎职、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存在。
(三)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查办案件工作是专项治理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办案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集中排查一批案件线索,集中人员和精力,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形成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要实行挂牌督办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办案力量,分期分批挂牌督办,查结一批,销号一批。要注意从群众举报、媒体报道、财政监督、项目审计和执法监察等渠道发现案件线索,从安全生产事故查找案件线索,深挖背后的腐败行为。要严肃查处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失职渎职、充当煤矿非法生产“保护伞”等腐败案件,切实解决诱发矿难发生的深层次问题。要认真查处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过程中违规招标、非法承包转包、权钱交易等案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部门和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协作配合,做好案件协查和案件移送工作。要通过查办涉煤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加强制度建设。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要坚持标本兼治,不仅要注重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要注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特别是要形成防治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规则和程序,在进行风险评估、排查廉政风险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好关键环节,使规则和程序的设计严密到“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程度,使权力行使者不能谋私;要紧密结合自查自纠发现的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煤炭监管工作制度;要进一步推进煤炭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煤炭“六证”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建立健全审批责任制度,为煤矿正常生产经营创造环境和条件;要加强煤炭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建设,督促有关方面组织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以更严厉的措施,促使煤矿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防范事故发生的能力;要加强煤炭、国土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加强对煤矿越层越界开采、停工停产、复工复产、安全检查、火工品监管等行政执法事项的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措施,确保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把专项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依靠群众参与和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多关注、多关心、多过问,给予大力支持,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多参与,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具体指导,对重要问题,要亲自组织实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专项治理工作人员和经费到位,为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供保障。
(二)做到各负其责。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面宽,涉及部门多。按照“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工作方案已经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分工和任务。各部门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依法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既不能代办、包办,也不能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纪检监察机关要搞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重点是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各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工作方案明确的任务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专项治理工作。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能划分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作、相互支持和配合,合理安排和使用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共同研究解决,促进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三)准确把握政策。随着专项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会涉及到大量的政策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与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分门别类作出处理,努力做到定性准确、处理恰当。要注意区别主动自查自纠与被动检查纠正,对主动检查纠正问题的要依纪依法从宽处理;对不能主动检查纠正问题的,一经组织查实,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要区别一般人员和重点人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并且掌握一定实权的领导干部和一些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干部或管理人员,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认真的自查自纠,不能走过场。要区别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对于存在的问题,如果是组织原因造成的,要分清是非,主动纠正处理;如果属于个人行为,要认真追究责任,深挖彻查背后的问题。
(四)注重工作实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要把精力放在突出重点、突出专项、突破难点上,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抓,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地落实,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研究专项治理工作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开展重点检查、全面检查、系统检查,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展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精心谋划、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煤炭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鸠山镇煤炭领域腐败问题自查自纠活动总结
鸠山镇煤炭领域腐败问题自查自纠活动总结
为有效遏制煤炭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现象,推进煤炭领域反腐倡廉建设,根据禹州市纪委等单位《关于印发〈禹州市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禹纪发[2011]8号)》的部署和禹州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政府廉政会议的要求,鸠山镇党委、政府、纪委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迅速召开班子会对活动精神进行认真的学习部署,专门印发了《鸠山镇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现将活动开展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镇党委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鸠山镇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并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专项治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舆论宣传
我们充分利用镇有线电视台、宣传版面、便于横幅、广播等宣传渠道,对专项治理活动的有关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接待群众来访,充分调动了一切力量,保证此次专项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切实加强自查自纠
根据活动安排,镇党委、政府、纪委首先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自查自纠,每个人都发放了《禹州市清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投
资入股煤矿情况登记表》要求,每名机关干部都要实事求是的认真填写,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对自查自纠阶段主动说明问题并自觉纠正的,一律从看处理;对拒不自查自纠的,一经查实,坚决从严处理,绝不庇护。
四、注重工作落实
在镇机关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镇纪委有专门到各基层单位,特别是涉煤基层单位,开展调查,座谈群众,查看各单位对煤炭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工作落实情况,是否按照上级要求切实做到了自查自纠,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切实落到实处,以实际工作实效取信于民。
鸠山镇纪委
2011年8月22日
第三篇:中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中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作者姓名
王霄霄
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专业
准 考 证 号
030112150171
指 导 教 师
王志松
2014 年5月11日
【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行政大国,官员系统庞大,体系尚待健全,官员素质尚待提高,官员腐败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政坛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上以来,虽然经过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在惩治和预防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看到成绩的同时问题依然突出,行政腐败如久治不愈的顽疾,反腐倡廉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本文则是从中国政府官员产生腐败的表现、特点、危害、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大有裨益。【关键词】政府 官员腐败 反腐 监督 对策
目 录
一、我国政府官员腐败的表现„„„„„„„„„„„„„„„„„„„ 1
(一)政治方面„„„„„„„„„„„„„„„„„„„„„„„„„ 1
(二)经济方面„„„„„„„„„„„„„„„„„„„„„„„„„ 1
(三)生活方面„„„„„„„„„„„„„„„„„„„„„„„„„ 2
二、我国政府官员腐败的特点„„„„„„„„„„„„„„„„„„„ 2
(一)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2
(二)手段呈多样化„„„„„„„„„„„„„„„„„„„„„„„ 2
(三)作案情节、后果严重化等„„„„„„„„„„„„„„„„„„ 2
三、我国政府官员腐败的危害„„„„„„„„„„„„„„„„„„„ 3
(一)政治危害„„„„„„„„„„„„„„„„„„„„„„„„„ 3
(二)经济危害„„„„„„„„„„„„„„„„„„„„„„„„„ 3
(三)社会风气方面„„„„„„„„„„„„„„„„„„„„„„„ 3
四、我国政府官员腐败产生的原因„„„„„„„„„„„„„„„„„3
(一)权力监督体制存在漏洞„„„„„„„„„„„„„„„„„„„ 3
(二)利益至上是官员产生腐败思想的主观原因„„„„„„„„„„„ 4
(三)惩治不力是腐败产生的客观原因„„„„„„„„„„„„„„„ 5
(四)道德观念淡薄„„„„„„„„„„„„„„„„„„„„„„„ 5
(五)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5
(六)信息的不透明化„„„„„„„„„„„„„„„„„„„„„„ 6
五、我国政府官员腐败的对策„„„„„„„„„„„„„„„„„„„ 6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制度化反腐 „„„„„„„„„„6
(二)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完善用人机制,以文化反腐 „„„„„„„„6
(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民主化反腐 „„„„7
(四)加强惩戒力度„„„„„„„„„„„„„„„„„„„„„„„ 7
(五)建立健全法制„„„„„„„„„„„„„„„„„„„„„„„ 7
(六)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等„„„„„„„„„„„„„„„„„„„ 8 参考文献„„„„„„„„„„„„„„„„„„„„„„„„„„„„ 8
正 文
提到腐败,过去,媒体与权威人士总会这样说:是个别现象,大多数是好的,主流是好的。最近,有中央领导从刘铁男等案件反思,某些地方,某些部门,某些领域和行业,某些单位和组织中,某些腐败行为,难道真的都是“个别现象”吗?
腐败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腐蚀政府权威和行业信用,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它使公共权利没有得到合理的发挥,严重违背了人民的意志。因此,中国政府官员反腐败势在必行。
一、中国政府官员腐败的表现
目前,不少领域存在易发多发腐败现象和问题,这是我国实际国情所导致和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存在于不少领域易发多发的腐败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政治方面
政治上背离党、脱离群众。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能按党的组织原则处理党政事务,脱离领导集体的民主集中制,不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工作纪律,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个别少数领导干部自酿的腐败案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有些行政官员在工作中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行为失范,令不行、禁不止,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为钱不为贤现象日趋严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求是》①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要深入政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还要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二)经济方面
经济上收贿受赂,公饱私囊。一些领导干部、权力部门的干部,长期在岗位权力严重失控,滥用职权,老百姓不给好处就不办事情,“收红包”还美其名曰“劳务费”、“收入提成”,数额巨大的,干脆直接给存折或者支票,行贿还有 ① 李宝善:《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 2011年 第20期
更隐蔽的方式:邀请考察、介绍职业、调动工作、聘任顾问、提供性服务等等;截留、挪用、骗取国家用于基层农村建设和给群众的政策性减免照顾、补助资金。在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支出审批方面,严重违反管理原则和制度,权利失控,独断专行,以权谋私,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资源,弄虚作假。
(三)生活方面等
生活上腐化奢侈、贪图享乐。一些领导干部公开带头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行贿受贿,拉拢关系。借会议、考察、培训等各种名义,经常公款境外旅游、公款高额消费。有的单位铺张浪费成风,讲排场、搞攀比,办公场所、办公用品越来越高档。一些领导干部道德沦丧,生活出入高档酒店、夜总会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找“三陪”、包“二奶”、养情人,把这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视为很正常。
二、中国政府官员腐败的特点
(一)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近几年发生的贪污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较之过去是数倍、数十倍、百倍的增长,有的案件已经是上千万、甚至上亿,令人咋舌。例如,2014年初,总后勤部副部长**在河南的老家被抄,调查人员起获了数百箱的军用专供茅台,还有寓意“一帆风顺”的大金船,寓意“金玉满盆”的金脸盆,以及纯金毛泽东像等等,财物装满四辆卡车,折合下来几十亿人民币,引起很大的轰动。
(二)手段呈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贪污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其手段也在不断翻新,更加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国家工作人员,钻法律空挡,走政策边缘,制造模糊行为,浑水摸鱼,猖狂侵吞公私财产的实践突出。如有的利用认亲结友、婚丧嫁娶等传统民俗节日等。但就是最近,媒体还曝光一位县委书记私下里告诉记者,他光是春节就有1--2百万元的进帐。更有县长转书记后,“廉内助”与其感叹:“当书记和当县长就是不一样”。现在还有一种就是性贿赂,这种非物质型的贿赂犯罪也是屡见不鲜。
(三)作案情节、后果严重化等
由于近些年贪污数量上的不断增加,涉案金额的不断增大,主体的多元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危害较之过去更为严重,特别是司法权,贪污腐败犯罪无孔
不入,某些司法监管公职人员中的司法权的商品化,已经是这一神圣的国家权力受到了玷污,对政权稳固构成严重的威胁。
三、中国政府官员腐败的危害
中国政府官员腐败在政治、经济、社会风气等方面对一个国家产生巨大的危害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是我国当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诱因。
(一)政治危害
在政治方面,腐败会动摇政府合法性地位,使民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中国政府工作人员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在工作互相推诿工作效率随之下降,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纷争、**、乃至四分五裂。***和陈良宇、陈希同一样,在政治局委员这一级高官中,是极少数,是个别现象,但他们造成的危害,因他们而倒台、出事的官员,贪腐的数目却不可小视,不但影响政治领导人的声誉,而且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等个个领域都有极坏的影响。
(二)经济危害
在经济方面,腐败分子不仅自己通过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金,而且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使国家巨额资金和大量财产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更为严重的是,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
(三)社会风气方面
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腐蚀性,个别行政官员的腐化堕落、骄奢淫逸、狎妓嫖娼、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等违法犯罪充斥整个社会,会使封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污染社会。
四、中国政府官员腐败产生的原因
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有其深刻的社会与时代的原因。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相当复杂的。
(一)权力监督体制存在漏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与权力监督制约有关的政治、行政和司法的机构
部门在不断的调整充实。目前,承担着党内外政治、行政和司法监督,进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有下述三大机构部门:
1.党的机构,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2.行政部门,国家监察部和地方省市县监察厅(局)。
3.检察部门,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的反贪污贿赂总局和省市县检察院设立的反贪污贿赂局,主要负责对检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经济类犯罪案件侦查、预审工作的指导;参与重大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的侦查;直接立案侦查重大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
从以上情况看,我国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部门机构已经不少,体系也很完整。但是,由于现有的三大部门机构对于所监督的权力主体,形不成独立的权力制约关系,因此难以收到有效的监督效果。
谁都清楚,失去监督的权力,一定会产生腐败。小平就说过,制度好,坏人不敢作恶,制度不好,好人也会变坏。这些年,反腐败的监督与制度的建设,应该是进展很大,但是,即使将权力关进了笼子里了,无论是官员和百姓都清楚,这个笼子是还太稀松了。正如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所说的,是“牛栏关猫,来去自由”。既然是牛栏关猫,你就指望关在笼子里的只能是圣人,只能靠自律了。而我们的官员,又有几个是不食人间烟火,不中钱弹肉弹的圣人与神呢?只要牛栏关猫,来去自由是个普遍现象,腐败,就肯定是个普遍现象。
(二)利益至上是官员产生腐败思想的主观原因
共产主义理想②是党和干部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奋力前行的指明灯。当今政府官员经不起腐败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质的引诱。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机关和企业单位的某些公职人员由于本人素质不高,受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在金钱和物质引诱面前失去了自控能力。而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与政治存在不合理方面,又为这些不坚定分子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就使得少数公职人员当官做老爷和以权谋私的欲望恶性膨胀起来,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为了私欲不惜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三)惩治不力是腐败产生的客观原因
②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人民网 1999年12月28日 第1页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生灭兴衰,都与统治阶级的反对与提倡、限制与纵容密切相关。在反腐败斗争开展后的现今,我国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这与打击惩治不严不无关系,以使中国官员的腐败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的专家将我国查处腐败的情形比喻为“隔墙砸砖头”,砸到谁谁倒霉。还有就是对于已经查出的官员惩处不严,由于腐败大面积的发生,致使案件的查处标准在一些地方不断被放宽。如厦门远华案,贪污5万元以下的免于处理;马德卖官,涉案265人,只有4人被处理。而出现这种情形据说是由于“涉案人员太多,如果全部处理,整个政府就跨了,无法运行,而具体做法只能是抓大放小”。可是这种处理结果与情与理都是对腐败的纵容和鼓励,必然使腐败更加猖獗。
(四)道德观念淡薄
柏拉图说:“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而人的品性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③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资本主义自由化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政府官员摆脱了自己应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约束。比如某些干部包养二奶、参与赌博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五)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六)信息的不透明化
③ 何贻轮:《政治学与行政学名人观点揽要》 延边出版社 2002年 第167页
无论是机关进入,还是提拔任用、目前尚缺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靠关系”、“走后门”在一定范围内仍广泛存在。由于“任人唯亲”这一现象还在存在,使得我国的官场腐败甚重;还有一些上下级之间的利益共享,使得官官相护,腐败现象此消彼长。
五、中国政府官员腐败的对策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运用不当则贻害无穷,因此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对权力制约的关键就是建立健全行政监督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制度化反腐
1.完善体制内监督,在党和行政内部监督机制上,实行由上级的纪检部门对下级行政机构进行监督,实行政治、行政和司法的独立监督,确保监督的权力保障性;
2.完善选举制度,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
3.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的舆论监督形式,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广大民众的监督权,提高公民的反腐败意识 ;
4.完善官员财产监督,试行并不断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对官员财产进行有效监督,有效遏制腐败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直强调不论是谁,不论职务有多高,只要搞腐败就坚决查处,绝不手软。对***、刘志军等人问题的查处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
(二)以德倡廉,完善用人机制,以文化反腐
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曾提出:“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官员只有经常加强廉政文化的学习,才能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此外在政府官员任免上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五湖四海,拓
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从而有力的遏制了所谓的“亲情文化”的蔓延,净化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从思想源头上抵制腐败。
(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民主化反腐
在党内民主构建上,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坚决反对“一把手说了算”的领导个人决策形式,积极鼓励和允许不同意见的发表。可以改革领导班子制度,部分班子成员参与决策,其余班子成员行使否决权。根据班子成员所代表机关的性质,只有那些执行机构的代表直接参与决策,而非执行或监督机构的代表不参与决策而只负责监督,并且可以对决策结果行使否决权,从而可以有效分解官员的权力,有效防止专权腐败。
(四)加强惩戒力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有一计为“杀鸡儆猴”,意为杀一儆百,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一方面警告有企图或者正在腐败的人,另一方面也使公民对于反腐败意识更急积极。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可是腐败仍在蔓延,可以看出,惩治力度仍要加强。加大反腐监督和执法力度,推进“责任政府”的建立,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使利益相关者不敢为。对于那些腐败的官员决不能姑息迁就,要从政治上让他们声败名裂,经济上让他们倾家荡产。
(五)建立健全法制
光靠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应当以法律形式将腐败治理法律化,依法防止腐败,依法治理腐败。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缺少相应的法律基础。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这一方面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一些涉及到有关政府官员行为可能导致的腐败现象,进一步明确腐败的种类,追究方式,惩处方式,受到的惩罚力度。查办腐败案件,措施要实,真管真查,不能心慈手软,防止有案不查,有罪不定,重罪轻判等问题。要排除和抵制各种干扰,保证
司法公正性。
(六)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等
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实现公众对政府官员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打造阳光政府。党的十八大将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纪委也正在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2013-2017年的工作规划,进一步完善党内反腐倡廉的教育、预防、监督、惩治的制度体系。
总之,通过以德倡廉,以法护廉,以监督保廉,彻底转变政府的职能,为防止腐败筑起了一道思想防线,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建立了一套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使为官者、当权者“不想腐败”、“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进而达到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目的,使政府官员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许连纯、徐洪波:《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问题研究》,2005年。2.徐家林、邓纯余、陈静、卞莉莉:《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年。
3.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4.何贻轮:《政治学与行政学名人观点揽要》,延边出版社,2002年,第167页。5.许耀桐:我国权力监督体制的现状和弊端,中国改革论坛网,2014年01月。
第四篇:中国社会主义腐败问题分析与对策
中国社会主义腐败问题分析与对策
摘要:本文列举了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腐败现象,从制度上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社会主义防止腐败发生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强化公共权力间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与以正确利益导向机制为核心,建立健全权力制约配套制度。
关键字:社会主义;腐败;对策
引言
腐败问题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处于现阶段中国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它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还具有世界性,腐败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无法幸免于难。就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腐败问题直接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大众心中的形象,从而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一现象的出现给我国造成了无法预算的损失。
一、现阶段我国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
美国政治学家约瑟福S•内伊给腐败下的定义中说的明白:“腐败是一种因私利(个人的、家庭的和私人集团的)而谋取钱财和地位,并在权力运用中处于私利而违反规则的偏离公共角色正式责任的行为。”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的发生发展依然处于一个高发期。腐败现象随着公共管理职权的扩散而蔓延。腐败不仅表现在公职人员身上,也表现在向公职人员行贿的普通公民身上;不仅表现在国内交往中,也表现在国际交往中;不仅表现在国家机关和公共领域,也表现在公司企业学校和私营机构中。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腐败现象往往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其中最明显的腐败体现在国家干部、公务员收受贿赂与干部间拉帮结派。收受贿赂是十分常见的腐败行为,如节假日慰问、子女结婚、感谢对工作的“支持”等贿赂方式,除了上面钱财方面的还有送贵重物品、送车、送房,还有帮助子女出国等方式进行贿赂。拉帮结派主要表现在干部队伍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有些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以自己的利益目标为中心,选拨干部时,不顾程序和原则选用对自己发展有用的人,明明不是干工作的料也委以重任,拉帮结派,任人唯亲。
结合综上的表现说明腐败问题已经是很严重的社会现象,对其以上的种种现象,总结出现阶段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
二、现阶段我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剖析
现阶段我国腐败已不是体制的僵化,而是伴随着体制产生出种种的不确定性。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着腐败问题,而且公务员的腐败更为严重,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造成腐败问题出现的主要根源。
(一)权力监督的缺乏是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腐败的制度原因
腐败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利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体谋私利。首先,我国许多监督机制的职权和手段还不够强大,因而作用受到某些制约;其次,加之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和关系网的存在,这些机构有时受到不正常的干预;最后,新闻舆论监督由于缺乏法律保障等原因,许多腐败现象还
难以公开披露,群众监督的渠道还不畅通,由于领导和群众的监督观念、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两公开一监督”等有效的制度还难以全面推行。
(二)新旧体制的转换是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腐败的经济原因
我国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曝露出了一些问题和薄弱的环节,这样腐败现象的滋长有了可乘之机,不可避免的要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种种碰撞和摩擦,因而客观上腐败现象的滋长和蔓延提供了条件。在新旧体制同时运转的情况下,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就为一些单位和个人带来了很大的超额利润,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价格双轨制。
三、现阶段我国防治腐败的途径
我们应该把腐败放在一个全社会、全世界的历史背景下去研究考察,采取多方面的策略手段去治理公务员腐败问题,争取建立一个具有广泛意义惩治腐败的社会机制。
(一)强化公共权力间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首先应加强权力制约制度,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总结古今政治实践的教训时所作的论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前我国在防治公务员腐败问题上首先要通过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实现权力的制衡;其次,要对公务员及各级组织的执政行为进行监督,能够有效的发挥自上而下的监督作用,逐步实现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转轨;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民主党派的监督内容、方法和程序,丰富政党监督内涵,拓宽政党监督渠道。
笔者认为权力监督的重点在于建构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反腐败的新机制和体制,其根本是群众参与,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权力运行机制为手段,使人民群众有权充分行使监督权。
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切入点,构建权力制约权力运行机制,实现人民群众真正的监督权和制约权。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乃至生态环境方面的。但从一般意义上讲,腐败的根源是主观、客观和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从主观上讲,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者人性的缺陷、个体的需要和职业道德的沦丧,这是腐败的根本原因;从客观上讲,权力客体(人或物)的非规范行为或诱惑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客观原因;从环境上讲,社会结构的异化、民族文化传统的陋习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腐败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根本上是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正如孟德斯鸠所说:“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要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去制约权力。”我国目前发生的腐败行为,从历史根源看,在于高度集权的僵化体制下权力失衡、权力失监;从现实根源看,在于转轨过程中双轨并存带来的权力失范、权力失控。权力的滥用和掌权者的腐败,多数都是在群众中进行,人民群众直接、间接会察觉或知道其线索。近几年我国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掌握的绝大多数大案要案,都是由人民群众检举揭发的,所以,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完善监督与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腐败决不可少的一环。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所具有的广泛性、敏锐性、自觉性等特点决定了这种监督制约能够有效地避免国家权力被滥用。如何行使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创设了有我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50多年来,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使人民群众回归国家的真主人。
(二)、以正确利益导向机制为核心,建立健全权力制约配套制度
以建立合理薪酬机制为前提,着力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和权力者财产申报制度,构建与权力制约运行机制相配套的制度。
(a)合理薪酬机制
人是一种理性动物,这种理性以利益为导向。当腐败风险小、所得利益大的时候,腐败就会有很大的诱惑力,腐败的机会就大;反之,若腐败风险大,腐败所得利益丧失的可能性也大,且还会导致腐败者原有利益的损失时,权衡利弊,则腐败可能性就小。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薪酬制度,是正视人作为经济人的必然要求。历史上“高薪养廉”制度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凡是将“高薪养廉”与其它反腐败措施结合得好的,则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当“高薪养廉”制度失去其它制度的配合,或者由于其它制度的原因导致“高薪养廉”制度名存实亡的时候,则它不但不能起反腐败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高薪养廉”制度在某些社会发展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是在于它符合了人性的需求,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如果说高薪养廉制度有其合理性,那还在于它符合了人的正常心理,对权力者来说,利用了人对较高的既得利益不愿轻易失去的心态,在守法和枉法所带来的利害得失面前,有所顾忌,有所权衡。优厚的薪酬制度、健全的退休保障制度,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权力者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作用。但是,这仅仅是促进权力者廉洁从政的一个方面,要使一个国家廉政建设取得实质性效果,还需要一整套严密的监督、约束、教育、奖惩等机制予以配合。
(b)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信息公开,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权力行使不公开和透明,即便人民群众想监督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项政府“自我革命”式的制度,“自我推动”的变革在动力上存在极限:当制度变革涉及到对改革者原有利益的伤害时,推动力将递减,从而导致动力衰竭和疲惫,进而导致其实施过程中“打折”甚至最终形同虚设。从现实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信息往往意味着利益、资源和行动能力,因此个体和组织都可能基于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或公民精神而采取行动,要求政府开放相应信息,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践的社会推动力完全有其现实性。在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时,只有可持续的人民群众参与和行动,才能使信息公开获得永续的推动力。使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反腐败建设。
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的:“腐败的程度和社会经济的迅速现代化有关。”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行“高薪养廉”也许不现实,但做到“以薪养廉”并不困难,公务员是一种特殊的劳动者,他们承担着管理国家的重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必须得到承认和尊重,国家应该依照按劳取酬的原则,对公务员给予适当的薪金,保证他们能依靠合法收入来验货家小,并过上较体面的生活;在政府机构高效运转、人员精简的前提下,实施以薪养廉制度,这对保持公务员的清正廉洁具有显著的作用。
四、结论
腐败问题是关系国家政权安危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做好防治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应努力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参考文献:
[1].朱贵林.论反对腐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核心地位[J].理论观察,2009(5):28-30.[2].吕儒明.构建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J].廉政瞭望,2009(7):66-66.[3].郑冠帮.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六个结合”[J].今日浙江,2009(14):41-41.[4].吴长利.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工作[J].活力,2009(3):8-9.[5].周小兵.论反腐倡廉[J].魅力中国,2009(1):124-125.
第五篇:农村干部腐败问题探讨和对策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
题目:农村干部腐败问题探讨和对策分析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07级 学号:071212047 姓名:乌云嘎 指导老师:陈井平日期:2011年6月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引言
当前农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农村干部腐败问题对策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经济违法犯罪情况日显突出,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减少职务犯罪,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在阐明了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建议。【关键词】:农村基础干部,职务犯罪,腐败,对策
Abstract Abstract: the economy of rural grass-roots staff in criminal cases more obvious each day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grassroots cadres in rural areas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ombating and reducing crime,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on the basis of job-related crime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job-related crimes in rural cadres, rural cadres proposed duty crime
prevention advice.Key words: rural infrastructure cadres, crime, corruption,countermeasures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以村官腐败为代表的基层腐败现象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村官腐败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腐败使社会付出了很大的社会成本,腐败挑战者人们的社会道德底线。它不仅扭曲和腐败蚀人们的价值观,还使正义、平等、勤劳和善良等社会道德品质沦落,进而使社会凝聚力下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着党和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甚至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因而,如何从基层消除腐败现象,尤其是对村委等基层集体组织及其人远职务犯罪进行有效遏制,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顺利在农村实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当前我国村官腐败现状、腐败现象产生的内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反腐败的社会基础、建设健康向上的农村社区文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创新基层管理体制完善村级管理机制等应对当前我国村官腐败问题的对策。
【正文】
农村基层干部是广大农村群众最直接的管理者,虽然权力有限,但他们的行为得当与否却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违法犯罪情况日显突出,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对于减少职务犯罪,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依法治理县、镇、村,保持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村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党的生命。优良的作风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推进器。”[1]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干部在思想与方法、素质与能力的转型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及环境的限制,部分农村干部的价值观,工作方法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阻碍了农村的进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作风问题。首先,民主意识淡薄。在全社会倡导发扬民主,加强民主建设的同时,很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没有真正做到民主公开财政开支,财务制度长期不健全,出现了挪用公款,经济不清,账面不明的现象;民主选举任职没有做到真正的民主,在选举中采取威胁利用、滥用职权的行为。其次,纪律涣散。农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了很大的随意性、滥用职权、官僚主义专断作风,追求个人享乐,铺张浪费违反社会公德,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能力不强。首先,工作方法落后。在农村,由于农村干部思想的狭隘,视野的不开阔,思想的不解放,很难在国外思想文化交织的打背景下吸收新的观念,形成新的工作方法;很难对旧事物进行革新,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那么就难以应对现在以及将来发生的新问题。其次,服务观念淡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农民公仆的农村干部,是以为农民服务、为农村事业贡献自己为核心思想的一个群体。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利己主义思想却站了主导地位,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已经开始淡化,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逐步拉开了农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再次,团结协调示范能力差,积极主动性没有有效发挥。农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他们的积极性会影响农民主动性的发挥。一旦农村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核心领导体系,没有有效调动起农民的热情,那么整个建设也会毫无盛气。
3、老龄化严重。在农村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农村干部的选举方式还是十分保守的,对于外来年轻人才的不信任,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干部年龄结构趋势于老龄化。老龄化的问题在于新思想新问题的看法,新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
1、农村基层干部往往以身试法。从查处案件的犯罪人员来看,犯罪嫌疑人多是村支书、村主任和村会计。他们往往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要么互相勾结,共同作案;要么各自为战,中饱私囊拉拢腐蚀国有企业、乡镇干部,共同腐败。据调查发现,在许多省市的农村中,此类案件的犯罪主体有60%以上是村民委员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而其中有14%的案件是村支书、村主任和会计(或出纳)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他们在农村基层组织中承担着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财物管理工作,村委会的经济事务大都由村支书,村委员会主任和会计三个人经手,他们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他的村委会干部。
2、犯罪类型主要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型职务犯罪,其中以贪污犯罪最多。犯罪手段,但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村干部贪污犯罪的手段不像其他领域那样隐蔽、狡猾、反侦察能力相对较弱。贪污挪用手段一般为拿公款存单质押银行、收入不记账、伪造单据、集体私分公款,挪用罚没公款、扶贫救济款等方式;受贿手段主要是发包工程、对外转让、出租土地、购置物资设备等活动时受贿。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
3、土地征用款成为侵害对象,涉案金额逐渐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乡镇加大开放、招商引资力度,建房、修路、建厂等基础建设用地大幅度增长。由此而产生的土地征用费、补偿费等便成为村干部非法获利的目标。
4、行贿、受贿风有所滋生。有的村干部利用将本村集体山林、水库、机动地向外流转、发包之机,大肆受贿赂后,擅自降低流转、发包的价格,使集体财产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或利用职权乘机向前来办事的群众索贿或受贿,不见礼不办事,或者搪塞推诿,久拖不办。
5、串案窝案较多,常常引发集体上访。从被查处的案件来看,串案窝案的特点非常突出,农村主要干部往往一起被查处,且案件的性质一致,有的连同国有企业、乡镇干部一起被查处。由于农村干部的犯罪,成为引发部分农村村民集体上访的导火索,有的地方甚至干扰了正常的“村两委”换届工作,给推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直接的压力。
6、胆大妄为,手段手法简单。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手段大都相同,手法简单,胆大妄为。一是隐瞒收入暗中私分,农村干部将本应属于农民的各类款项以发补助奖金的名义,暗中密谋进行私分。二是直接侵吞,将有关部门拔付的专项款物直接截留装入个人腰包。三是直接挪用公款,对支付给农村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等大笔资金,直接挪做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属经商盈利
7、犯罪领域相对集中。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相对集中在大型经济事务发生过程中。如在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农村投资兴建项目、土地承包出租、公务出卖、计划生育罚款、道路改扩建,以及其他大型工程建设等方面,往往是村干部实施犯罪相对集中。
8、社会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村干部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村干部犯罪中被侵犯的有救灾、抢先、扶贫和防汛等款物,也有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等费用。干部部分处于农村基层,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经济腐败犯罪行为,最易离间党群关系,直接破坏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在被查处的村干部腐败案件中,行为人不仅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还打击报复举报人,作风霸道,胆大妄为,欺上瞒下。有的直接引起农民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围堵党委、政府办公地点等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影响。这既阻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又激化了干群矛盾;既影响了国家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又妨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三、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1、民主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现行的《村民自治条例》学习宣传不够,贯彻不深入落实不力,群众的民主权利行使没有得到应有的保证,导致权力过分集中,为村干部犯罪提供了方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在农村,个别地方还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是由于宗派家族势力的存在,导致一些人员“强行”进入村委个别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拉选票民主选举严重被扭曲;二是村干部管理农村事务方式粗暴,独断专行“一言堂”是民主管理缺位;三是农村干部在本村成为不能管乡政府不会管的现象使监督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个别村干部我型我素,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农村基层干部滥用职权,权力过大,过分集中,缺乏有效制约。按照现行的农村基层领导体制,村党委应按照党的章程进行工作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进行民族权力,村委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民集中所有的土地和财产,尊重集中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但是,有些地方村委和党委权力不分,互相插手;个别地方村长或村书记一人说了算。还有的地方,农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无党支书记,村长无视法律,随意变更或终止生效的合同;在机动地发包上以权谋私、偏向亲友,专职横行。一些重大事项,没有经过民主协商,就由村干部决定了,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行使他们的权利,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
3、村级财务管理存在有较大漏洞。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并实施整套的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虽然是实行乡镇统筹管理,但各村自己仍另设账目,管理不想拿出的那部分,监督管理体系混乱。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明。有的村村支书签批,村主任也签批,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失控,还有的村会计出纳不分设,让一人兼任,更有甚者村会计、村主任和村支书存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钱账不分、坐收坐支、缺乏制约;财务管理不规范,个别从事财务的人员不懂会计业务,不坚持原则,唯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命令是从,也给村干部职务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
4、监督机制不健全。个别村干部凭借家族和宗派势力,“称霸”一方,导致村民对他们不敢监督,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乱开财务口子,如动用专项收入为自己买商业保险;有的村干部为一己私利贪污和挪用公款。财务公开不到位,“公示墙”、“明白纸”,大部分是走过场。各级组织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如有的村支书以权谋私,其他村委成员心知肚明,但碍于情面,顾虑重重,不愿、也不敢揭发,或相互串通共同犯罪;村民代表不清楚财务家底,找不到问题所在,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不会揭发;乡政府的监督也常是面上的工作,缺少深入调查村账乡(镇)管,还没有完全管起来,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群众监督和舆论缺乏具体的途径而停留在表面。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取决于举报的效果,由于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他们不懂的干部的哪些行为是违法或违纪的,即使利益受到侵害也不知告官,不愿去管或不敢告官,基层一些干部正是利用群众的这些弱点,肆意妄为、有恃无恐地进行经济违法犯罪活动。
5、农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农村干部个人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漠,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加之学习新思想新理论不够,自我党性要求放松,对物质占有欲望增强,再加上有的村对上级党委廉政建设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及时,领会不深刻,对自身的作用和责任缺少清醒的认识,致使在关键时刻,背离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性,背离了组织原则和国家法律,走上犯罪道路。
6、历史遗留因素与实现环境的影响。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封建君主社会,君权至上,管本位的思想占了主导。到现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农民教育水平低,还保留着官为上的封建落后思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力越来越大,而农村干部的待遇偏低,收入很难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农村地区相对偏远,中央检查监督工作很难身入进行,就使部分农村干部有了侥幸心理,促使他们变成了利益、金钱、权力的奴隶。
7、教育资金投入缺乏,素质教育程度低。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大部分由乡村政府自己承担,财政在城乡教育预算分配上对农村的投入也只占小份额,加剧了农民的负担,所以很多农民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由于现实和传统思想的原因,农村教育程度仅仅停留在初中,高中及大学(专)类文化并不受关注,所以包括农村干部在内的农民群众整体的素质偏低。
8、服务农民群众宗旨淡化。在现实中,很多农村干部模糊了自己的职责,放松了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忘记了自己是农民的公仆,形成了大农干小农民的思想。
9、普法宣传力度弱。文化教育程度低,淡化了农民对普法宣传的重视,农村干部把普法作为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而且农村干部自身法律道德修养程度低,工作中很难站在法律的角度解决问题,工作方法带有随意性,纪律涣散、滥用职权、官僚专断作风横行。
10、民主化进程滞后,监督体制不健全。农民的民主参政监督意识薄弱,对财务、建设、管理等事物漠不关心,对一些农村干部的做法采取消极的听之任之,这也纵然了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行为。
四、农村干部腐败问题对策分析
尽管出现这些问题的农村干部只占了少数,但始终要保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不断解放思想,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才能做好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造就良好的氛围,才能推动大局的稳步向前发展。
1、加强素质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干部整体能力。能力的培养要从教育和实践做起,而最根本的是作为基础的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要讲究方法和方向性,结合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本着实际、实用、失效的原则,围绕着当前国内形势,对农干进行法律法规,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理论及实用技术展开全方位、多样化培训;按年龄及知识结构进行多层次的教育。针对不同干部人群采用不同模式,防止千遍一律,重复性教育;另外,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干部培训工作,下大力度,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为教育培训做好有力的保障。[2](P.48)
2、加强民主建设,继续完善管理体制。强化群众路线,以遵从民意、顺应民心为中心,服务农民为宗旨,做好民主建设。农民享有自由选举干部人选,严打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行贿受贿、威逼利用等现象;财务收支情况做到公平透明,做好财务监管工作,加大对挪用公款、贪污腐败、公款吃喝行为的处分力度;不断完善各种考评机制,衡量农村干部的素质水平;加强民主监督机制,防止形式主义,杜绝管本位思想,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重大政策的贯彻实施;从政治和经济上建立健全长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带动农村干部的热情与活力。
3、加大对农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为改善农村干部老龄化结构的状况,应加大对年轻干部及返乡人才的人用力度。首先,扩大选任工作民主化程度。体现民主、竞争、择优原则,真正把那些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尤其是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有本领”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其次,扩宽农村干部选拔渠道。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职业界限,采取内举、下派、外聘、回请等各种形式,选贤任能,特别是注重从科技能手、致富能手和其他经济能人中选拔农村干部,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再次,改革农村干部组成结构。鼓励和选派优秀大学生和市直部门、镇(街道)优秀年轻农村干部到村任职,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智力资源和外向资源优势,优化村干部的知识和学历结构。
4、加快工作方法的创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问题。只有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是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5、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明确规定:“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6,、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党内监督,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基层党组织处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强化财务管理,当前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收入来源地管理,做到监督到位、监督前置,不做马后炮,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将村级各类收入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合理使用,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坚持政务,村务双公开。扩大群众监督,清理、整顿、规范年农村财务,从机制上铲除腐败和犯罪滋生的土壤,实施“阳光财务”,给群众以明白,保干部以清白,化解干群矛盾,融洽干群关系,确保农民大局稳定,促进农村发展进步。建立合理的农村干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村官”待遇如何将“村官”的年收入与全村年收入挂钩,在全村盈利的同时也让“村官”分享到成功的果实。
7、积极改革探索有效监督途径。可以试行村会计异村任职,将个村的村会计在上岗前践行统一培训后,在乡镇范围内在异村任职,让村会计监督好个村的“钱袋子”,制约村支书和村主任的权利。试行乡镇统一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的办法,将村级财务工作集中到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各类收入和开支分别建立村级账户,重大开支由乡镇纪检监察介入监督。尝试建立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其成员由村民代表直选产生,独立行使监督村务的权力。建立村主任负责,村支书领导监督的权力运作机制。
8、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检察机关要把查处贪污贿赂职务犯罪列为重点,要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打击力度,绝不手软,更不能姑息养奸,只有坚持贯彻既惩治又预防的方针,才能遏制职务犯罪的滋生蔓延,并要充分发挥各乡镇纪检、监督、审计、会计、农经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用足用好基层监督力量,加大对基层纪律检查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查处农村干部违规违纪违法的能力,切实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建立案件移送制度,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构建成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检察机关处理,以查办案件的实际行动震慑农村职务犯罪分子。
结论
农村干部的职业犯罪日渐增多,主要是以村书记、村主任和村会计等人在互相勾结互相作案,主要的犯罪类型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性职务犯罪,其中贪污犯最多。而且,犯罪金额呈上升趋势。此类的基层农村干部腐败社会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
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作风问题。2)能力不强。3)老龄化严重。
出现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是: 1)农村基层干部以身试法。
2)犯罪类型主要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3)土地征用款成为侵害对象,涉案金额逐渐上升。4)行贿受贿风有所滋生。
5)串案窝案较多,常常引发集体上访。6)胆大妄为,手段手法简单。7)犯罪领域相对集中。1)社会危害性大。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主要原因
1)民主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农村干部滥用职权。
3)村级财务管理存在有较大的漏洞。4)监督机制不健全。
5)农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6)历史遗留因素与实现环境的影响。7)教育资金投入缺乏素质教育程度低。8)服务农民群众宗旨淡化。9)普法宣传力度弱。10)民主化进程滞后 对策
1)加强素质教育培训。
2)加强民主建设,继续完善管理体制。3)加大对农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任用。4)加快工作方法的创新。5)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6)强化监督管理。
7)积极改革探索有效监督途径。
8)加大力度,眼里打击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章大李.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J].党建研究,2009.[2]李景哗.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政府政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3]李刚.农村干部防腐倡廉监督,2010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961
[5]丁胜洪.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2006 [5]吴官正.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推进党内廉政建设和防腐斗争-2007年1月8日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上的讲话,2007 [6]江泽民.加强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1993年8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3 [7]罗天柱.反腐战略调整让小官不敢腐败,2006
致谢
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陈井平。本文从最初的选题到最终完成,皆得益于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维角度,论文的字里行间也处处倾透了老师的心血。回首四年的大学求学生活,老师不仅以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我指导,而且以她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方正崇高的为人品德,影响了我的生活做人与思想修为。高山景行、德厚流光,我庆幸能在自己人生观与世界观定型阶段能遇上这样一位师长,毕业在即,我谨向陈井平老师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父亲的严格要求是不断鞭笞我前进的动力,母亲的慈爱与支持是我永远的港湾,我只希望我能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给他们带去尽可能多的欣慰与希望。
我还要感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院的老师们以及在学习期间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是你们教导与经验给我打下了知识基础,也促使了我论文的顺利完成。还有07级行政管理蒙班的全部同学,是你们构筑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和谐的集体环境,让我能满怀信心地挑战每一个困难。且行且珍惜,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希望我们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绩。
最后,我要感谢论文参考文献中所提及的学者和经济学家们,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我获取了整个研究过程所需的养分。
在此我谨向上面所有提到的人,以及更多的没有提到的人,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希望阳光能洒满你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我也祝愿自己,在即将开始的新的人生旅途中,能追寻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