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港口企业事故危害及对策
煤炭港口企业事故危害及对策
南京港第三港务公司
王虎峰
安全生产一直是港口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港口安全生产风险系数较高,如何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港口的和谐平安发展是当前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当前煤炭港口企业,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老码头,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式是严峻的,下面将以南京港第三港务公司(后文以三公司简称)为例,分析当前煤炭港口企业存在哪些事故危害,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解决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困难。
一、煤炭港口事故危害因素分析
根据作业特点,煤炭港口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以下类型:
1、机械伤害
皮带机系统转动部位、卸船机、装船机、取料机等大型装卸设备行走,在生产及维修作业时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危害事故发生。
2、高处坠落
皮带机系统的斗轮机、装船机及翻车机等部位落差较高,如果作业时安全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3、车辆伤害
厂区内机动车辆种类较多:火车、内燃机车、货车等,在弯道、股道口及卸车作业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管理规定,就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4、触电
在设备检修作业及雨天装卸及抢修作业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劳保用品没有按要求穿戴,就容易发生触电。
5、淹溺
码头临水作业及清舱作业上下船时,安全措施不到位、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落水,而又未穿救生衣就可能造成淹溺。
6、火灾
机械维修、皮带机托辊、滚筒转动部位摩擦集热、运输中产生的粉尘、油库、氧气乙炔库等,如防范措施不到位,都有发生火灾的可能。
7、环境(粉尘、噪音)生产场所条件、作业空间、恶劣的气候等,因防范措施不到位、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都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二、煤炭港口安全管理主要问题
1、人员老化
三公司年代较久,人员老化现象尤为严重。目前,大部分港口单位都以外用工为主要劳动力,三公司由于效益不好、原有职工基数较大等原因,生产一线大部分岗位仍由公司正式职工承担工作任务,部分岗位人均年龄甚至超过50岁。在2010年底组织的部分职工体检中,200余名生产一线职工除6名职工身体基本健康外,其余职工多患有“三高”疾病。年龄老化、身体原因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隐患,近年发生的多起人身伤害事故的间接原因都和年龄偏大,身体不灵活有关。
2、职工安全意识不强
生产一线职工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不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很难被一线人员很好地理解并在生产作业中完全落实到位。虽然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安全教育的力度,但仍有一些职工存在侥幸、麻痹心理,甚至可以说是麻木,“三违”现象严重,重复性违章时有发生。如在2011年对违章人员的处罚中,因翻车机二层作业未带安全带的共有8人次,因未断电上皮带进行维修、清扫作业的共有4人次。同时还有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对身边出现的违章行为视而不见,2011年全年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受到连带处理的共有班长6人次,队长5人次。
这些对自身及他人安全麻木不仁的行为,给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3、设备陈旧
由于三公司是老企业设备状况较陈旧,因此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较高。2010年在设备安全隐患整改上共计花费40余万元,可见设备的隐患整改对安全工作的重要,存在的设备隐患如不及时消除,极易造成人身伤害和机械安全事故。
4、焦炭作业安全风险高
近年来焦炭作业量逐年上升,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将会三公司主要业务。焦炭作业的安全风险系数较高,尤其是在清理竹笆子和割网作业时,公司制定了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大了监护力度,但由于其作业工艺复杂、难度大,所以总体工作时的安全风险依然是较高的。
5、交叉作业易发生事故
虽然近年来装卸作业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作业水平逐步增加,但在清仓作业、库场作业以及设备的维修抢修中,广泛存在人机交叉作业,基本上是立体交叉的作业空间、存在着作业视线、步调等默契性等问题,这就给生产作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煤炭港口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及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应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环境为主要对策。
1、基础建设的安全对策
1)人员的合理安置分流。针对人员年龄老化问题,对于符合内部退养条件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优惠条件鼓励其退养,并有计划的引进外用工充实到生产一线主要工作岗位;对于身体不适现岗位工作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岗位调动;对于体检中发现的“三高”人员,由班长监督,要求其按时服药,确保其身体保持正常水平。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对上岗员工组织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安全生产法规、操作规程及事故案例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增强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3)完善安全操作规范。推行标准化作业,根据现场工作特点,科学制定操作规程和规范,明确现场作业人员工作前、工作中、工作结束的每个环节应该怎样做,使每名作业人员做到工作有程序、有标准。
4)严格现场安全监管。现场检查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能否落实的保证。管理人员要加大现场“三违”现象查纠力度,坚决杜绝和制止现场作业中的违章行为,一线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5)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鼓励各单位、部门之间加强交流,敢于暴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杜绝同类问题重复发生现象,制订完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明确要求、赏罚分明,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快速提高。
6)培育企业安全文化。以“把安全转化为每名员工的自觉行动”为企业安全理念,建立员工正确的安全观,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职工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哲学观、“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安全是企业最大效益”的综合效益观。
2、设备管理的安全对策
尽最大努力解决设备、设施、工具缺陷,实现其本质安全,是现场安全对策的主要内容。
1)在引进新设备和老设备更新改造时,落实“三同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
2)加强作业前、中、后的设备巡查,严格设备交接制度的执行,规范填写设备安全检查表并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或隐患并立即落实整改。
3)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制度,特别是加强设备的定期保养润滑,保证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坚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以班组为单位查找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整改的立即整改,并于每月的月底将发现的隐患整改状况情况报至安全部门,由安全落实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3、现场操作的安全对策
1)交接中明确作业计划、任务、注意事项和设备状况。禁止设备带病作业。遇有特殊情况,要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监护作业。
2)现场启动皮带机要向调度室中控汇报,按指令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3)焦炭作业尽量安排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以外用工居多,制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焦炭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推广好的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把焦炭作业作为公司“事故隐患控制点”来加强安全监控,常抓不懈,确保安全作业。
4)设备维修、处理故障和清理漏斗时,必须由专人先到配电房停送电,同时有专人现场进行监护,高处作业要挂好安全带。停电时需悬挂警示牌,停复电前都需向调度室汇报,确保安全方可操作。
5)维修完毕试机前,试机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此次维修部位的状况和维修人员撤离或避开危险区域状况,检查完毕后,方可启动试机。每次启动设备前都应按要求打铃警示。
4、作业环境的安全对策
现场环境是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条件。根据港口煤炭装卸生产特点,改善岗位工作环境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作业现场和港区交通道路的照明。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光源,按照国家标准,保证有足够的照度,为装卸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2)在整个装卸设备系统以及堆场安装防尘喷淋设备,并成立防尘班严格按照防尘制度进行防尘作业,同时还配备了洒水车在厂区道路上进行防尘。
3)不断改善劳动防护用品,提高其防寒、舒适、可靠性;改造操作室和候工室,给作业人员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场所,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安全、优质、高效。
第二篇:港口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
港口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
港口作业是港口的主要业务,港口的安全管理主要是港口的装卸安全管理。港口装卸作业具有流动分散、操作复杂、人机交叉、点多面广、昼夜连续作业的特点,同时受气候、气象、季节、潮汛的影响,加上港区机械设备陈旧及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港口装卸安全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装卸作业的特点,人员的素质,机械设备工具,货物种类,装卸工艺,作业条件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港口的安全生产具有操作工艺的复杂性,安全监督过程的多变性,安全管理方式的动态性,事故的多发性。
第一部分 港口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一、港口作业分析
1、操作工艺的复杂性。港口作业是人机立体交叉,空间转移方式的作业。机械设备体积大,吊车往往采用钢丝绳捆绑的方式来起吊大型货物,在操作工艺中处于运动、动态的过程,吊装过程中会产生转动、晃动、摆动、移动、滚动、塌塌、挤压等危险性因素,因而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操作过程的多变性。港口装卸作业工艺流程是多环节变化的过程,往往在一艘货船甚至一条作业线的装卸货过程中,都会同时交叉或变换几个操作过程。工艺流程为:船《===》门机《===》流动机械《===》堆场《===》装载机《===》火车、卡车《===》港外。
3、生产事故的多发性。由于港口作业的复杂性和连续性及操作的动态性。港口作业也是劳动密集性作业,当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操作技能不强,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及其他外部不确定因素出现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港口作业常见违章行为分析
1、经验型的冒险心理导致操作失误
由于港口起重机司机在长期的操作中,较熟练地掌握机械的安全操作性能,所以在作业过程中便产生了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时而出现冒险作业。这种由于经验性的冒险心理,在起重司机中比较常见,比如起重司机超负荷作业,不正常地利用起重机旋转机构和吊杆角度变化进行拖钩作业等,据起重机违章作业的统计表明,约60%左右的违章属于此类经验性作业。
2、迁就型违章导致操作失误
起重司机在长期与装卸工人的配合作业中,深感装卸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大,有时往往处于同情心里,为帮助装卸工人节省劳动力而采取违章作业方式。比如在船舶装卸货作业中,起重司机为了使船内作业的装卸工人搬运货物少走些路,往往采取拖钩的违章操作方法,导致钢丝绳非正常磨损和人身伤害,这种违章作业现象在港口作业现场也有发生。
3、由于简单、重复性操作形成的“感觉——操作短路”而导致的操作失误。装卸作业是重复性操作密度较高的工作,司机的每一个作业循环都要依次完成起升、平移、降落等程序,这些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操作人员大脑的工作可以达到高度的“自动化”,此时操作过程中的信息几乎不经过中枢处理便执行操作动作。这种跨越中枢处理,从感觉直接进行操作的行为方式称为“感觉——操作短路”,由于感觉——操作短路,是的司机在操作过程中,不再需要进行比较、判断、记忆等信息处理过程,操作过程处于无意识行为,这种状况也有可能引起操作失误。根据以上对港区装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企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为目标,以避免或者至少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时效性。
第二部分 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服务港口发展大局,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工作,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治理,遏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一、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为了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职工在长时间内不接受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就会下降。要想使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企业就必须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企业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通过教育使职工了解企业近期安全生产形势,如:安全生产天数、工伤事故情况、“三违”事件、企业安全指标及安全指标最近的变化趋势、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指标精神等内容。
2、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教育
安全规程和制度不能学习一遍就算完成任务,班组要经常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使职工真正掌握规程和制度内容并认真落实,从而能保证班组安全生产。
3、伤亡事故案例教育
有关部门应经常从有关报刊、杂志和上级转发的事故案例中搜集与本部门生产性质相关的事故案例,组织职工认真分析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在本部发生。
4、季节性安全教育
要针对每一个季节的不同特点,结合各班组实际,组织职工讨论由于气候变化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避免由于季节变化而导致事故发生。
5、节假日安全教育
每逢重大节假日,节前职工情绪都容易浮躁,节日急于奔忙,节后纪律容易涣散,因此,节日期间就职工情绪极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发生“三违”事件,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节假日来临之际,各班组长要对职工提出有关的注意事项并加强劳动纪律教育,使职工情绪稳定,有秩序地从事生产作业。
6、反事故演练教育
针对个班组生产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开展反事故演练活动,使职工熟练掌握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消除或避免事故扩大。
二、加强现场作业管理
港口作业安全管理重在一线、重在基础。加大对现场管控力度,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工作重点,严格监督管理,严肃按章处罚。各级领导干部执行“领导带队现场安全巡查制度”,认真履职履责。落实“安全员带指标检查规定”,各级管理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认真检查生产安排落实情况、机械设备运行状况及安全装臵性能,及时发现、处理各类不安全因素。同时进行“5+2”和“白+黑”的临时突击检查,发现问题限期落实整改,加大对违章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查“双禁”,杜绝“三违”现象。加强港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港区道路上行驶的载货车辆、摩托车、自行车以及行人等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港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通知》有关规定,切实保证港区交通安全。外包作业是安全管理的难点,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从外包公司资质备案、人员设备证书审核、职责分工等方面进行明确,有效的提升了外包的管理成效。
三、完善港口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安全使用,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稳步推进。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做好设备的日常运行、技术维修、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工作。完善与落实各种工索具的使用、检查、报废、更换、采购的流程规范,确保工索具的本质安全。严格落实工前检查制度,对工前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时的抽查,使工前检查与安全计分卡挂钩,确保工前检查细致、认真、到位、有效,并及时、规范填写检查表。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视频监控系统、生产操作系统,设备管理系统,配备了足额有效的安全、消防、防污染、救生设备及器材,在醒目位臵设臵安全警示标志、符合法规要求。
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
依据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进行宣传、培训,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以使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结合码头的实际特点,作业流程及危险性分析,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制度涵盖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对新出台的管理制度进行宣传、解读,通过班组工前会议、生产评核会议、公司发文,多媒体教育,学习手册,宣传栏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在日常和专项检查、安全大检查及港区监控查违章中出现的问题对照有关管理制度及时予以进行考核纠正,对有关违章人员及时进行处罚,确保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五、强化隐患排查与治理
坚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每月至少组织1次事故隐患的全面排查、整治活动。从生产现场、重点部位、消防安全、港口设施保安、机械设施、职业卫生等方面,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面的排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制定并落实整治方案。让安全管理人员带任务、带指标进行现场督查,并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挂牌限期整改;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奖罚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坚持定期安全大检查和每天的安全巡查,通过采取安全员日常查、夜间突击查、隐患治理回头查、节假日全面查等多种检查方式,突出对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时间的检查,切实杜绝“三违”现象。在实施“十个一”活动时,邀请职工代表查现场、查隐患,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予以整改。通过这些举措,安全工作得到强化,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六、完善应急救援管理
在应急救援管理上,建立应急联络管理体制,提高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有关应急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及责任制,制定应急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好应急预案编制、演练工作在做预案编制汇编的同时,定期开展应急操作演练,及时查找预案漏洞,完善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改善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各级操作人员的应急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在预案的编制方面,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生产设备安全,降低各类分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启动相关预案,防止事故扩大,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同时邀请专家开展了专项评审活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对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管理,提高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为预防和处臵各类突发事件提供重要保障。落实应急管理经费,加强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演练资金投入,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的长效管理,努力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处臵能力。
七、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1、强化安全“双基”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安全工作“纵向难到底、横向难到边”的问题,强化一线站、队、班组管理,建立班组安全管理基本规范,统一班组安全基础管理,夯实基层基础。组织开展安全班组评选活动,对连续未发生事故及违章行为的班组予以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努力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年活动,探索班组建设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
2、在各班研究试行“535”班组闭环工作法。“五”即在工前会议上,班长要在进行工作布臵的同时,必须要有五分钟时间同步强调、沟通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控制重点,包括货物特性、工索具配臵及使用要求、人员站位、环境确认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要对作业流程中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强调,从而使员工作业做到心中有数。“三”即在交接班时,两个班长要用三分钟时间对上班工作情况进行小结,对安全情况、设备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馈,并随着调整进行再次强调安全措施和重点。“五”即在工班结束后,必须召开工后会议清点人数,并用五分钟时间总结本次作业安全控制情况和违章情况,指出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重点,并作为下次作业自查自纠的重点,整个过程要做好详细记录。
3、建立连带处罚机制,完善安全计分卡管理规定,安全管理部门在巡查中发现违章行为,在处理当事人的同时,一律通报该员工所在部门和班组,并对其所在班组进行连带处罚,同时连带扣罚安全计分卡,使其与安全奖罚激励机制挂钩。班组违章达到一定数量或发生事故时,取消该班组评先评优资格,并将班组违章情况与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
4、整治特种作业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特种作业相关条例,全面梳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做到人证相符和持有效证书上岗;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数据,确保复审及时。安排人员时,必须先核对副证再安排生产作业;各安全监督部门加强检查抽查力度;各级培训部门要合理安排复审时间,确保复审及时又不影响生产作业。
5、加强职工队伍特别是流动性较大的劳务派遣工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外聘工管理新途径,采取规划其职业生涯,发放工龄补贴等形式,以感情留人,以物质留人,稳定现有职工队伍,在严把新工人的招聘的同时,规范新工人上岗培训制度,实行有偿的“一对一”以老带新帮教形式,采取有奖有罚制度,建立新工人档案,进行跟踪记录。积极探索在前勤作业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临时采取外包部分场内短驳业务,以缓解拖班作业,疲劳作业等问题。
第三篇: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论文
一、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和类别
港口企业属于重资产型企业,具有一次性投资大、资产回报周期长、后续保养维护成本高、场地内频繁移动等显著特征。根据以上特征,表1是对一个年产能约150万TEU集装箱港口,固定资产的基本配置和分类。根据各类资产特征和所占比重,可看到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在于码头主体工程和机械设备两类。港口企业为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作业,固定资产利用率高;同时港口连续生产的特点,决定对固定资产完好率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保养维护成本的高昂和管理难度加大。
二、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一)固定资产前期管理规划不强,导致后续运营成本增大
固定资产前期管理,指港口的码头或设备等资产,从规划开始,经过选型、招标、设计、安装(建造)等均要符合规划要求和生产需要。一旦投资规划等前期管理过程缺乏市场调研,没能购置到最新最好的资产,固定资产很可能达不到使用要求、不能预期投产或不符合生产需要,将导致使用资产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资产后期管理工作祸患无穷,大大增加后期的运行成本。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现象严重,实物管理缺失
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仅凭资产财务账管理实物,没有建立明细实物台账和卡片;维修、调拨、报废等审批流程不清晰;固定资产未统一编号和粘贴标识;对于堆场、库场、隔离网、道路等地点或面积不断变化的资产,缺乏跟踪管理,无法核实现有状态,与财务账一一核对;没有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资产出现损坏或丢失,没有及时更新资产管理台账和进行账务处理。
(三)日常管理仍为手工方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以养代修”意识不强
1.虽然有“以养代修”意识,实际上难以操作和执行。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带来了设备维护思路的改变,港口企业基本形成“预防为主,以养代修”的意识,但是由于行业高度竞争性、缺乏有利管理工具、意识未得到全面贯彻,设备管理往往忙于作业,无暇顾及原定的保养维修计划。
2.设备管理,诸如库存管理、保养管理、跟踪管理等仍使用传统手工工具,或单个功能实现信息化,未对接所有设备管理功能,导致有计划无法时时跟进、实施,较难实现固定资产全面信息化管理。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评价考核体系
虽然部分港口企业开始重视基础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建立了单机核算体系。但是这一核算方式仅建立初步雏形,不成体系,例如不同公司有不同核算方式,港口行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还未形成;成本单机核算是对历史成本的平均分摊,仅为事后统计分析,对设备运行效率和效益的诊断结果不具有太大指导意义;资产效益评价指标以定性评价为主,指标单一,无法全方位衡量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效果和效率。
(五)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过于集中,由一个部门或岗位即担任实物管理又担任账务管理;或同时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维修等多个职能,没有设定不相容岗位相互监督。另外,也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过于分散,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阻碍,固定资产整体产出效率偏低。
(六)对固定资产和运行成本核算没有考虑港口特殊性,未能正确反映当期经营损益,会计信息失真
资产使用多年前的历史成本计价,未能时时反映当期固定资产真实价值;资产减值准备计量难度较大,容易导致人为调节利润;折旧政策和年限没有行业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强;后续维修维护成本等计量随意资本化,导致资产叠加,虚增资产规模,不能正确反映真实损益水平。
三、加强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由于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的以上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港口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定义为: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应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建立运行效率标杆,跟踪和管理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和生产周期,在保障固定资产有效运行前提下,降低资产运行成本。
(一)建立“1+3”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基础
“1+3”指通过建立一个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明晰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审批流程等三个管理基础,从而建立三层管理、交叉监督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第一层:将固定资产实物和账务分开管理;第二层: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分为公司整体固定资产管理和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第三层:对公司整体固定资产管理,按照港口企业不同种类的资产和技术专业性,分为设备资产管理、IT资产管理和其他资产管理。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事前规范、事中控制环节及事后评估与分析
1.港口资产的前期管理是资产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港口企业每年运营成本的高低。因此应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控制制度。财务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审,严格审查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控制制度,首先要服从于港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防止过高标准的投资采购;其次要充分考虑生产、技术、财务、安保等各方要求,统筹选取性价比高的采购,防止资源浪费;再次要全程严格监控规划、招标、设计、采购等每一个环节,防止不合理支出和利益输出行为,防止不合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2.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增加、减少、维修、更新改造、盘点、投资资金等规定严格审批流程,监督相关费用发生,健全责任人奖惩制度,完善有效的事中管理机制,建立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等基本管理制度。对于机械设备要在企业全面灌输“以养代修”日常管理理念,通过完善设备诊断技术和使用成熟的经验数据,提前预估和消灭设备隐患。
(三)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后评估和责任追踪制度,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体系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应包括前期研究、决策、建设、运营、后评价等各个环节。后评价方法为逻辑框架法,即通过投入、产出、直接目的、宏观影响4个层面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对已经完成的投资项目所进行的一种系统而又客观的分析评价,通过与原科研报告的产能、效率、效益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和比较,反映实际运营与科研决策的差距、问题,总结经验,并将后评估成果迅速反馈,加以运用。该成果既可用于调整投资计划和在建项目,完善已建成项目;还可直接复制到类似新项目;同时也是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2.从固定资产技术状态、成本效益及发展变动趋势等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财务质量评价体系,以监督和考核各单位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收益能力和发展能力。
3.通过单机成本核算建立单机效率和运行成本标杆,以便设备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发现设备使用和管理的问题,为设备使用及维修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和分析基础,提出了改善意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提高港口企业的效益。具体方法:(1)成本归集对象:岸桥、门机、场桥、正面吊、堆高机、拖车6类;(2)成本归集项目:直接成本,指可以全部或大部分直接归集到机械上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人工、外判劳务、职工福利、材料、燃料、电费、维保费、折旧费8个成本项目;营运间接费用,是指全部或大部分不能直接归集到机械上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保险费、劳保费、消防安全费、事故损失费、租赁费、疏浚费、物业管理费等7个成本项目。(3)成本归集方法:以直接归属于成本对象(装卸机械)的项目,按当月实际发生或承担的金额归集到具体成本对象中;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对象(装卸机械)的项目,按当月实际发生或承担的金额归集到具体成本项目中,再采取一定的方法按分摊系数分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中;间接费用按当月实际发生或承担的金额归集到具体成本项目中,再按分摊系数分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中。
(四)引入领先的资产管理工具,借鉴成功的资产管理经验
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为EAM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我国的宁波港、上海SCT等港口企业已成功上线,该系统串联资产的维护计划和跟踪管理、备品备件管理、采购供应商管理、维护成本控制和资金占用管理、资产使用和运营成本深度钻取分析等各个功能,实现高度集成,并可时时展现动态数据和分析结果,通过标杆建立提供事前预警。
(五)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制度,谨慎合理使用公允价值理念,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1.建立港口企业的后续支出资本化标准,防止随意资本化行为,真实反映资产价值,要求后续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原值20%以上,同时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才能将后续支出资本化。账务处理上,应将替换掉的资产原值及已计提的累积折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然后将新替换资产的价值添加到固定资产成本中。
2.由于港口企业一般属于长期经营,原有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已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公允价值的规范运用,可以真实有效反映资产带给企业的真实利益。尤其在对于港口并购、非货币性交易等经营行为中,大胆谨慎使用公允价值,既要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又要防止任意使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因此要着重于现在和未来,根据港口企业地理位置、作业装卸类别、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价值,港口行业也要构建港口企业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良好环境,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用客观的第三方评估公司等。
3.港口行业要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别,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在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残值率等方面统一标准。
第四篇:煤炭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煤炭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马西铜
2012-11-19 14:56:59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30期摘 要:面对现代竞争的激烈化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迁,合理的管理人力资源将成为煤炭铁路运输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加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煤炭铁路运输企业运输安全和效益的保障。
关键词:煤炭铁路,人力资源,运输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对于煤炭铁路运输企业走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煤炭铁路是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是一个庞大的联动机,煤炭铁路运输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机车电工等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多个员工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因此,人力资源影响着煤炭铁路运输的生产安全,人力资源决定了煤炭运输企业能否在未来的铁路市场中取得胜利,这对我国铁路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深刻的探讨与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在煤炭铁路运输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配置不科学。结构调整不够合理、配置不够科学、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缺乏战略思考是我国铁路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结构比例不协调。截止到07年,在管理方面的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26.1万,占其企业全部人数的12.6%,其中有144730的人员为专业技术人才,占企业全部人数的7.2%;1451043工作人员为生产人员,占企业全部人数的70.7%,但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术人才总共才29400人,只是生产技术人员的1.98%;服务方面的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总共为142602人,占企业全部人数的7.1%;内部退养人员、长休、长学等非在岗不能长期上班的人员有195232人,占企业全部人数的9.6%。因此从以上数据我们可知,铁路企业在人员的配置上有一下特点:普通人员过剩,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高技能的人才十分缺乏;在人员的结构上,机关以及后勤的服务人员过剩,生产岗位的人员缺乏,尤其是高技能的人才和在关键的生产岗位上的人员更是显得不足。[1]
岗位工资制度不合理。煤炭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是指挥的高度集中、生产活动的联合协调和作业的高度分散,而且运输企业内部的车、机、工、电、辆工作性质有很大差异,即便在同一专业在不同岗位上劳动特点性质也有很大差异,并且各岗位的劳动量都很难准确计量,个人的劳动量在企业的经营成果中很难直接体现。另外煤炭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还受国铁运输计划、煤炭客户需求、煤炭生产量的不均衡制约[2].激励机制落后。煤炭铁路的运输企业在工资的分配制度方面比较落后,工资最大的作用具有保障职能以及激励职能的特点,但在铁路企业中,目前实行的岗位技能的工资制度是在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下所产生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工资和工龄工资以及各种的津贴项目。铁路实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在股权的激励方面却没有实行任何措施。这种按人数来进行支付工资的手段和方法,主要 是对工资在保障职能特点方面有了很好的体现,而把激励职能的特点放在了比较低的地位上,这样的分配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职工对岗位的忠诚度和对劳动的积极性有所降低,而高技能员工的报酬水平却远远低于在市场中其他同类人员的平均水平使得人才流失十分严重。[3]
不注重企业文化。大多数的煤炭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经营、管理原则,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才能评价和指导企业各项行为的准则。这些煤炭企业或是干脆就没有企业文化,或是忽视了企业文化提出的根本性目标。虽然具有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的理念只停留在高级管理层面,而普通的员工却根本不知道其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或是为了盲目的追风而设定了企业文化,他们设定后企业文化既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也得不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它的收效往往是在对外方面赢得认可,制造对外形象工程。以上这种情况都使得企业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所提出的企业文化的目的。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繁多,这一问题在国有大中型煤炭集团公司中更加明显,在煤炭主体单位中存在企业文化,但在非煤炭主体单位中同时存在着另一种企业文化,同一集团公司的各厂,各单位都存在着自己的小文化、小风气,由于缺乏横向交流和制约机制,各小单位的企业文化难以融合。导致了企业文化纷繁多样,又杂乱无章的局面。
2.煤炭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对策
煤炭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新的人才战略对策,从人力资本理念、选拔、激励、考核、培训及人才建设等六方面着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树立人力资本理念。煤炭铁路运输企业必须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选拔、培养机制帮助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从管理体制和政策
措施上为人才成长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使企业具有强大的人才聚集力量和人才辈出的环境。
建立合理的岗位效益工资制,精细化管理岗位价值。岗位工资的实质通俗来讲就是给岗位来定价格。其前提首先是对岗位进行合理定员,岗位定员的要求主要是“以事定岗,减员增效”,合理的确定并且划分管理岗位、生产技术岗位以及辅助运行维护岗位。要想给岗位合理的定价,还要客观全面公正的进行各岗位的劳动差别评价,岗位评价时要打破“只有一线操作人员才创造财富”的传统思想,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强调管理、技术岗位人员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各管理岗位要突出责任、素质因素、生产技术岗位要突出技能、经验因素、辅助运行维护岗位要突出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等因素。[4]
2011年,铁运公司按照“舆论先行、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思路,以全面预算为总纲,以市场化管理为切入点,积极推行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541”模式,建立了公司内部之间市场经济关系,按照打造铁运特色的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品牌和实现岗位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目标,不断推进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工作,经过一年的运行和完善,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公司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应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改进激励机制。现在,煤炭铁路企业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人员的流动十分艰难、不能出只能进、不能下只能上。大部分的煤炭铁路企业的职工仍然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个“铁饭碗”,虽然在工资收入方面不是很理想,但是只要不违抗任何法律,没有重大的错误发生,自己就不会被企业解雇,也不会严历的处分自己,即使在工作的表现上不如意、绩效也不高,对自己所带来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因此,如何设置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处在一个人力资源决定成败的时代,新形势下煤炭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煤炭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吸引和留住人力资本己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煤炭铁路企业必须通过制定合理的选拔、激励、考核、培训及人才引进管理制度,才能为煤炭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 鲁斐 等。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2009
[2]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2007
[3] 木妮热·吾布力等。提高职工素质的几点建议,2010
[4] 许卫华等。当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1
第五篇:煤炭运销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运销企业税收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行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随着近年来煤炭行情的稳定和煤炭价格的逐年提高,煤炭税收高速增长,但同时煤炭运销企业税负明显偏低的问题也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开展了煤炭运销企业税收专项调查,发现全县煤炭运销企业税负大部分在1%以下,80%的煤炭运销企业税负低于0.6%;通过对煤炭运销企业税负率的测算及对典型纳税人的剖析,2014年煤炭运销企业共实现税收收入 万元,平均税负率约为 %,2015年煤炭运销企业实现税收收入 万元,平均税负也仅为 %,税负水平仍偏低,相当一部分纳税人存在税收违法行为。对此,需我们探索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方法,加强对煤炭运销企业各环节的管理监督。
一、煤炭运销企业偷逃税款的主要方式
(一)虚开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由于目前运费发票管理政策尚不完善,虚开运费发票已成为煤炭运销企业偷税最常用的方法。一是虚开运费价格和吨数。煤炭运销企业普遍采用提高运费开票价格的办法虚抵进项税额。同时,个别企业存在运费发票开票吨数与增值税进项发票开票吨数不符的情况,以虚开吨数多抵进项税。二是采取“两票”结算方法。企业购进煤炭后,以进价或略高于进价的价格开具增值税发票进行销售,再通过另开具运输发票向购买方收取运费,运费收入不在账面上反映,以达到分解销售额,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三是扩大运费抵扣范围。按照政策规定允许抵扣进项税的运费项目为运费和建设基金,而销货企业开具运费发票时将装卸费、港务费和其他杂费全部并入运费开具,造成扩大抵扣范围,减少了应纳税款。
(二)销售货物不入账、隐匿销售收入。由于部分购货单位或个人购进货物时不需要发票或以开具收款收据替代发票,企业将此类货物长期挂库存账或计入货物正常损失,而不计销售收入,不申报纳税。煤炭洗选企业将洗选的下脚料煤泥等直接卖给私人或小规模企业而不入账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还有一部分大户,将煤矿的返利(包括现金和实物)不入账,设“账外账”或挂往来账不计收入。
(三)掺杂煤矸石销售,购买进项税发票抵扣税款。企业掺杂煤矸石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企业购进的煤炭煤质较好,含热量较高,而购货方对含热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为了降低煤炭热量,企业就参入一定数量的煤矸石;二是部分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在煤炭中参入大量煤矸石对外销售。掺杂煤矸石势必造成煤炭销售数量和销项税款的增加。为达到少缴税的目的,部分企业向购进煤炭而不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或个人低价购买进项税发票,从而达到平衡进销数量的目的,也有个别企业,将掺杂煤矸石溢出的部分直接销售给个人或非一般纳税人,不做销售处理,偷逃国家税款。
(四)非煤炭运销企业或个人借户开票。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一些没有煤炭经营资格的单位或个人,购进煤炭,再通过向有煤炭经营资格的企业交手续费,借户开具销项税发票,进项税额则交由该企业进行抵扣和核算。
(五)接受虚开的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纳税人取得与自身经营项目无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别人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抵扣增值税税款。
(六)通过走逃和注销一般纳税人资格偷税。煤炭运销企业大多数无固定经营场所,且经营期限的不确定,一旦经营不善,纳税人有可能撤消或走逃,其走逃带来的欠税,税务机关难以进行追缴。
二、煤炭运销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煤炭运销企业为了偷逃税款,采取的手段不断翻新,形式越来越隐蔽。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由于税收征管机制不够完善,对煤炭运销企业的税源控管、发票管理等措施不够有力,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一是税源管理不到位。目前基层税收管理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管户不到位、管事不及时。管理员的工作多停留在表面,不能够及时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及税负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一些经营场所隐蔽或不固定的煤炭运销企业,更是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二是纳税申报审核把关不严。在调查中发现,纳税申报岗人员在受理纳税申报时,一般只对申报表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核,而对企业存在的长期进项大于销项、运输费用过高、库存产品过多等疑点问题,很少主动询问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更不能及时将有关疑点提交税源管理岗位进行核实。
三是税收征管查衔接不够紧密。由于受人员数量、业务素质水平等条件的影响,管理人员对纳税人的申报和涉税事务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调查分析不够,难以按照规定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日常巡查,不能及时发现需要重点调查分析的疑点问题,从而导致后续的评估、管理、检查等工作跟上及时。在征管查各环节中,征收环节只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逻辑审核,管理环节只对纳税人的涉税事务进行管理,稽查环节只对有违法嫌疑的纳税人进行查处,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工作链条,工作合力发挥不充分。
四是运输发票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量虚开、代开运输发票抵扣税款是造成税负偏低的最主要原因。目前,运费发票的印制、领购、开具及缴销的管理和监督由地税机关负责,而运输发票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管理则由国税部门负责,很容易造成管理脱节。特别是在增值税抵扣环节,国税部门如果认为抵扣增值税的运输发票有问题,必须经过地税机关的协查才能最终认定,不利于高效率地打击偷逃税行为。同时,由于国税部门不对运输发票实施日常管理,也难以及时发现运输发票开具使用中的问题,无法从源头上加强监控管理。
五是对运费价格信息采集的难度较大。由于国家对运输市场实行放开经营,运输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国家统一制定的运输价格标准很难得到认真执行,同样的路程,不同的运输业者之间的运费价格有很大的相差。另外,由于运输旺季与淡季差别,致使同一路程不同时间段运费价格差别也很大,当国税机关怀疑企业取得的运输发票存在价格问题时,因不能掌握准确的市场运费价格,而给调查核实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加强煤炭运销企业税收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税源管理力度。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巡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大对煤炭运销企业的日常巡查力度,在巡查过程中主要了解企业当期的货物购进、商品销售情况、发票用量及具体开具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有关疑点问题。加大税收政策监管和企业财务监管力度。税收管理员定期对企业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税收政策执行以及财务核算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防止纳税人套购发票虚开、代开现象发生。二是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在抓好日常税收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煤炭企业税收监控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税源变化分析、税收预测、责任区巡查、经营情况调查等方面,及时了解煤炭运销企业资金流、物流等综合情况,加强企业经营的全程控制。并且注重市场分析调研工作,定期对市场行情进行价格比对和销售预测,把握企业经营趋势。三是强化纳税评估。把煤炭运销企业作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加大税负率的监控力度,对行业税负率、利润率进行全面测算,制定参考性行业利润率和最低税负率,作为纳税评估的参考指标,对偏离参考指标的纳税人进行重点监管,并建立普通发票核查机制,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二)加大对运输发票监管和治理的力度。一是加强国地税配合。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联系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共同做好对运输发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专项检查工作,并将运输发票的检查列为稽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严格执行运输发票抵扣规定。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问题的一系列规定,严格审核,对填写不规范的、项目不全的一律不予抵扣进项税额。同时,进一步强化运输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步抵扣制度,以堵塞不法分子利用运输发票在管理和开具上的缺陷进行偷、逃、骗税的漏洞,减少税收流失。三是加大对运输发票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提高纳税人的违法成本,促使纳税人远离发票犯罪。
(三)对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企业,试行核定税负征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第六款规定:“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等相关规定,税务机关可针对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税收管理办法,根据平销、微增值、增值额较大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税负标准,核定企业最低税负。
(四)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一是加强税收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深入持久地税收宣传,让纳税人及时准确了解税收知识,了解偷逃国家税款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使纳税人能够自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二是加强纳税知识辅导。针对煤炭运销企业的经营特点,定期深入煤炭运销企业为财务人员作纳税辅导,指导企业财务人员规范帐务处理,依法申报纳税。三是加大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对查处的商贸企业特别税煤炭运销企业偷逃税大要案,及时公开曝光,对新的偷逃税手法要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曝光违法行为,促使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