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项资金整合新路
专项资金整合新路
转移支付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转移支付资金的不断提升,隐藏其中的各种弊端也开始凸显。
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从实际工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具有财力平衡作用,但是贯彻落实上级政府施政意图的功能较弱;专项转移支付,可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但专项项目设置“多、小、散”,不利于地方财政的统筹,地方配套压力也大,效益难以发挥。
近年来,对于转移支付的改革呼声很强烈。一个基本的方向是“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
弊端凸显
“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一句话形象地刻画了当前专项转移支付的窘境。实际工作中,专项资金还存在形式各样的“潜规则”。
从2008年开始,专项转移支付首次超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后,最近几年,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已有所下降,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相应增加。2013年,43804.21亿元的财政转移支付中,有24538.35亿元是一般转移支付,19265.86亿元是专项转移支付。
在专项转移支付中,目前比较大的争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种类和数量繁多,金额小,由于专款专用和资金分散,难以集中财力办大事,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二是项目的申请程序复杂。资金管理者和申请者的负担都很重。三是资金拨付的审批时间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四是分配不透明,容易导致腐败,这也是广为诟病的“跑部钱进”的根源。
分类拨款
面对专项转移支付中的种种弊端,如何找到现实出路?
岳希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根据多年的研究,岳希明认为,目前学界对于专项转移支付改革的方向集中为两点:一是放宽或取消资金使用限制,让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需要自由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即将专项转移支付归并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二是尽可能减少按项目申报和审批分配资金,改按因素法分配,增加资金分配的透明性,也即采取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间地带的分类拨款模式。在对专项转移支付指定用途范围放宽还是取消的选择上,需要谨慎的考虑,完全取消用途限制并不可取,相比而言,分类拨款(block grants)模式更符合改革实际。
岳希明认为,分类拨款更适合目前我国的实际,它不仅有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同时有助于消除目前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弊端。
较为宽泛的专项拨款在中央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最有效,或者较一般性转移支付更有效。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倾向于把不指定用途的拨款用于投入生产性投资上,而不是优先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上。因此,指定用途的专项拨款较不指定用途的一般性拨款,对地方政府的某项特定公共支出的刺激效应更显著。
试点方向
尽管在官方正式文件中,尚没有提及分类拨款的整合方式。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改革中,已经初见端倪并有成效。
岳希明认为,分类拨款不仅在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当前我国专项拨款改革的方向。浙江经验与黑龙江“两江平原”涉农资金改革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从浙江经验来看,操作方法可以概括为“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从资金性质看,这类资金有其特定的政策目标和相对确定的使用范围,属于专项资金;但同时这些资金又是财力性补助,具有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优点,所以叫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这项改革通过分配因素的政策性、导向性作用,既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上级政府的政策意图、目标的落实,又同时实现了财政分配职能的回归,大大增强了政府的财政调控能力,有利于地方和部门集中财力办大事。
其关键点在于,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改革实行“因素法”分配,省财政以各地业务量、工作绩效、地方财力状况、机构人员等因素,确定权重系数后,将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直接下达到市县财政部门。
同时,通过财政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沟通和方案的科学设计,解除了部门的后顾之忧:一方面使各业务部门体会到这一改革的“三不变和一不减”,即资金分配建议权、财务自主权和资金使用权不变,资金总体规模不减;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整合,把原分散在分管领导和处室中的资金分配决策权,集中到了单位一把手和财务部门手中,提高了单位的资金统筹能力,增强了部门理解、配合、支持这项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黑龙江“两江平原”试点来看。201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印发《关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涉农资金整合的意见》,除对特定人群的补贴资金、救灾资金外,将中央财政安排的涉农77项资金归并整合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扶贫开发3大类,允许黑龙江省在3大类资金内部适当调剂、统筹安排使用涉农资金。
此次试点关键点在于,从中央、制度等“源头”层面着力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对推进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破冰”意义。解决过去涉农资金存在的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等突出问题。
以往整合的资金使用时不能突破各自规定的投向,而此次整合允许黑龙江省在3大类资金内部,根据任务需求,适当调剂、统筹安排使用涉农资金,突破了现行制度约束,从制度上赋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更加符合中央转变政府职能的决策部署。
第二篇:廉政新路
走出反腐误区,探索廉政新路
内容提要:文章根据温家宝总理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内容,就进一步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相关要求和部署,提出个人观点——腐败问题已经渐渐成为我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在论证过程中,选取现今社会上对反腐倡廉工作集中体现的三种极端心态,结合古今中外反腐倡廉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三种心态分别进行解释和驳斥,分析得出了新时代反腐倡廉工作将面临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客观情况。最后结合税务工作和社会实践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
正文:近日,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整治收送礼金问题,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的现金处理。同时提出严禁权力介入招投标,并要求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提出治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利用商业预付卡行贿受贿。党和政府积极探索反腐新路,制定反腐倡廉新决策,然而反腐倡廉说来容易,它和很多名言警句一样都是知易行难。纵观历史长河中外各国,腐败问题一直如同鬼魅一般困扰着每一个执政党,诚然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虽然我党从1921年7月成立以来,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在实践中始终坚持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然而直至今天反腐形式仍然严峻,腐败问题已经渐渐成为我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伴随大家对于腐败问题的逐步认识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以下几种想法:
一、“速胜论”。这部分人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总嫌反腐败斗争进行得不快,恨不得一觉醒来,腐败现象就被反干净了。这部分人对反腐败斗争的期望值过高,没有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急躁冒进,总想拿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架式来反腐败,恨不得马上来一场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群众运动”。体现在对反腐败的判断上,这部分人认为,当前反腐败的措施还不够硬,力度还不够大,挖出的腐败分子还不够多,片面地以挖出了几个省部级、多少个地厅级、多少个县处级来衡量反腐败的成果。
二、“悲观论”。这几年,媒体上曝光的案件比较多,有些人由此认为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是“越反越严重”,因而,对反腐的看法比较悲观,对反腐败的前景失去信心。有人甚至提出:“干脆搞“多党制”,大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无用论”。有些人认为,腐败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古代有、当代也有,中国有、外国也有,而且无孔不入,虽然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腐败现象仍接踵而至、防不胜防。由此,部分人认为,腐败现象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不可治愈;中国的腐败,反和不反一个样,反也只能是动其皮毛。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速胜论”,我以为其实不然,早在春秋时的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其实大凡预防性的工作都是这个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处理得当,可惜大多数人均都未能体会到这一点,非要等到问题现象出现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历史没有如果,更不存在假设。但是我们今天就来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我们今天依然继续沿用革命战争时期发动群众搞政治运动的方式,确实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把群众迅速发动起来,造成强大的声势,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作用,然而在收到良好的反腐倡廉效果的同时,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造成一些动机与效果背离的现象。历史经验证明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反腐败效果十分明显,但绝对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选择,因为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悲观论”。我认为,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缺乏科学的分析。之所以查处的案件和在媒体上曝光的案件比较多,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加大了反腐惩腐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各类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另一方面也表明,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更加重视反腐败的民主公开,让群众在反腐败工作中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是反腐倡廉工作新的进步,更有助于增强全民反腐败的信心。如果真的借鉴国外的做法实行多党制执政,表面上看,西方资产阶级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轮流执政,相互制约,似乎很民主,其实不然。不管哪个党执政,都是以阶级内部的权力转移来确保整个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本质不会因为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换位而改变,其弊端在于不能真正代表和反映人民的意志。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主要功能是组织竞选,实现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对政权的控制。在竞选阶段资产阶级政党常常迎合民众的要求和需要,做出各种许诺,但其目的是为了获取选票,一旦其代表人物当选后,就会背弃诺言,转向为支持其当选的大公司财团等效力。卢梭早在18世纪时就已说过:“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种现象至今依然未变。腐败与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并没有必然联系,腐败通常与市场经济相联系,与有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公正透明的交易制度、税收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审计制度、官吏任免制度、惩戒制度等管理制度有关。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中国目前固然存在腐败现象,但那些实行“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国家的腐败问题难道还少吗?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它的腐败指数比中国还高出很多,该如何解释?韩国是多党制国家,不但下层腐败,而且连续好几任总统都因贪污丑闻遭到清算。一些老牌的多党制西方国家,不也常有官员腐败丑闻传出吗? 所不同的是,在中国对贪污腐败分子,一经发现会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没有政党竞争之虞。而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和地区,政党常因选举利益考量而把惩治腐败政治化,自己不愿或不敢惩治本党的腐败分子,对于对立党揭露本党腐败又不甘心情愿,往往站出来竭力为本党腐败分子们辩护。台湾民进党竭力包庇犯罪事实铁证如山的大贪污犯陈水扁,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 “无用论”。我觉得,这种观点是一叶障目,没有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果,不能从积极方面看待问题,这种思想的存在必然会动摇反腐败的信心,涣散士气。试想,这些年,如果不深入进行反腐败,我们还能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吗?我国的经济还能像今天这样高速发展吗?我们的社会还能像今天这样和谐稳定吗? 回首过去我们有所进展,面对未来我们依然要再接再厉,结合税务工作的实际,我认为:
第一要毫不动摇的从严治党,从严治税。党的干部党来管,党的做法大家看。实行阳光政务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逐步走上依法、公正、透明、高效的行政服务之路,把以前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彻底扭转过来。严禁税务干部在税务执法和办税服务中以权谋私、以税谋私,杜绝所有 “吃、拿、卡、要”现象,严禁利用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购领发票、纳税申报、税务检查等向纳税人乱摊派、乱收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税务人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真正做到有权就有责、有权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让百姓得实惠。明确《民法》、《刑法》与党内纪律处分条例中对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的量刑标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讲。第二要将治贪与治穷相结合。现在我们手边必须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实现严格的财税系统,进行官员财产动态跟踪,这是一项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情。这个可以发动群众在媒体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全民大讨论,让百姓真正开始参与对于官员的监督中来,限制绝对权力带来的腐败。第二件事是必须消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物质匮乏的经济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因此,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使反腐败斗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推进。
第三把管人管权转变为提高政治觉悟,把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学习。把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道德觉悟放到日常工作中,各级党委部门也要把对党员干部的关心放到平时。同时要求党员干部从感情上接受组织上对每一个干部的深情大爱,主动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始终葆有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忱之心。然而想要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第四要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选择什么样的人,鼓励怎样的做法?就成为了眼下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以在党员干部中通过群众民主推荐的方式评选出一批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模范,并号召各部门把学习道德模范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用以党风、带新风的模式推广开来。大家在学习道德模范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情感里。抓住人这个根本,促进人的发展、保障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中推进社会发展。让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两翼齐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第五严格执行落实政策。再好的“制度、规定”,最终需要“落实”。有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比没有制度更加可怕。因此制度一旦出台,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贯彻始终,不打折扣,方能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原则;其次,要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宽严结合、循序渐进,把握尺度,便于制度的长期坚持。制度的衔接链条必须顺畅,各司其职,环环相扣,既能避免人浮于事、矛盾重重,又能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和效率。
面对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单说某一个人或者单独一个行业永远是渺小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是努力走在潮流的前头指导和推动它飞跃前进?还是站在一旁徘徊观望?还是逆潮流而动,扭转历史潮流前进的方向?一切的一切我们都要在新的历史转折关头给出答案。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去,为国家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实事求是闯新路
【1】实事求是闯新路心得体会
***曾在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要老老实实做人、要干干净净干事。”这三句话言简意赅,明确了干部学习、做人、干事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自担任校团委副书记一职以来,我一直兢兢业业,坚定地朝着做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这一方向前进,如今在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读来这一句,感悟颇多,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以及工作实践。
一、联系实际,认真学习以增强自身本领
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勤学善思,通过读书提升自身修养,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本校一名在读博士,我深知“认认真真学习”的必要性;同时,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肩负领导责任,知识水平如何,影响个人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也影响个人成长和进步。只有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担当起领导重任。反之,如固步自封,不学无术,必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专业学习和日常工作之余,我进一步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团的业务知识,在丰富内涵的同时对团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暑假期间,我带队组织了校学生辅导员团干培训班,在培训期间全面接受了革命教育的洗礼,追忆了先烈们乐观的革命情怀和百折不饶的革命意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近距离领悟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矢志不移、百折不饶、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井冈山精神。
二、坚定信念,志做踏踏实实本分人
毛泽东同志曾提到:“全党同志要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老老实实做人”,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作为一名党员党性修养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只有始终不渝的遵循老实做人的原则,做老实人,才能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学生满怀真情、对成绩谦虚谨慎。
三、坚定岗位职责,脚踏实地干实事
“干干净净干事”,包括“干净”和“干事”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的理念与操守,为人处世充分体现“干净”;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则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说空话套话,真真正正做到为学校各项工作尽心尽力、为学生忘我奉献,才能充分体现“干事”。我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民主生活工作报告会,积极响应并落实领导班子整改措施,联系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认真对照“四风”,查找自身不足并进行改进;认真落实暑假期间各项工作进度的推进,积极开展开学初期我校各项迎新工作,以实际行动履行作为团委副书记的职责。
我将认真践行“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的要求,认认真真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更好地适应工作与学习的需要;深入搞好团学调查研究,突出团学调研在团学工作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改进调研方式,增强调研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将着力点放在学生的教育上,放在团学工作的开展上,放在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上,在稳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党性,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团干部。
【2】实事求是闯新路心得体会
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当年,在敌强我弱严峻形势下,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井冈山斗争为什么能够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为什么能够“唤起工农千百万”、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有了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才能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特别是面对深化改革硬骨头和决胜小康的硬任务,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仍然要做理想主义的坚定守卫者,坚持坚定执着的理想追求,把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同时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带领群众在决战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井冈山道路不是从国外经验搬来的,不是从马列本本上抄来的,也不是坐等上级指示等来的,而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和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冲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窠臼,从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出来的。可以说,一部井冈山斗争史就是党带领人民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历史。我们党从来是“靠实事求是吃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中国
发展到今天,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如果固守老经验,沿用老办法,或者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就会落后于时代,处于被动局面。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允许和鼓励地方、基层和干部群众根据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精神,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从井冈山精神汲取养分,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自觉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和引领发展,奋力闯出新常态下的促进发展的新路子。
【3】实事求是闯新路心得体会
井冈山斗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革命条件异常艰苦。面对暂时的挫折,一些人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毛泽东同志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思想问题,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光辉著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实际,详细分析了中国革命的特点,科学论证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他大胆地预见:“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由此,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任务,要解决好新常态下思想观念如何突破、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利益格局如何调整、体制机制如何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正需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在实事求是中敢闯新路,在敢闯新路中推进改革发展事业顺利向前。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前提,它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当年,在武装起义遭遇挫折时,我们党摈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错误斗争道路,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实践;在危急关头,我们党及时召开遵义会议,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回顾历史,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取得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损失甚至是严重挫折。今天,我们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也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而是正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的现实,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轮驶向胜利的彼岸。
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思想、敢闯新路。从农村根据地的建设,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从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到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推动改革……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拥有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宝贵精神品格。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新路,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不断开创新局面。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秀答卷。面对艰巨的使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故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行,吃以往改革成果的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要“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前列”,广大党员干部就得把握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思想精髓,争做思想的解放者,自觉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争做改革的先行者,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探索新的路径,尤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敢于自我革命、作出牺牲;争做创新的促进者,大胆地支持创新创业,立足岗位当好创新发展的标兵,真正使自己成为知行合一、走在前列的共产党员。
【4】实事求是闯新路心得体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95年风云激荡,一代代共产党人以无畏的奋斗、无私的奉献、无悔的牺牲,写下了一部精神的史诗。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们挖掘“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感受共产党人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汲取永葆生机、不断前行的强大能量。
“寻乌哪几家豆腐做得最好,最容易卖掉?又有哪几家水酒做得最好?”1930年5月,毛泽东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几个问题问住了当地干部。走访当地47家商店和94家手工业店铺,与群众一起劳动、谈心交流……基于这次著名的“寻乌调查”,红军将城市政策定为“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纠正了“左”倾错误,也解决了供应难题。
“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95年来,从“砸烂一个旧世界”的革命党到“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执政党,“调查研究”是一贯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根本的思想路线。当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县而是2800多个县,当我们面对的不是141家商铺而是GDP达67万亿元的经济体,这样的“红色传统”仍然至关重要。
求“是”的前提是见“实”。现在有了网络、有了手机,不出门也可以“尽知天下事”。不过,“打打电话、发发微信,听听汇报、看看材料”而来的“知”,终究少了些实实在在的感知,也少了些人无我有的发现,更可能听不到那些“沉没的声音”、看不清那些“模糊的背影”。1961年5月,周恩来在河北伯延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到真实情况,伯延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的人民公社。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俯下身子、“眼睛向下”,有了这样老实的态度,才能做好调查研究,才是真正实事求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客观、全面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陈云曾说,“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但犯错误的人,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而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上世纪30年代末,为了了解敌后根据地党的建设情况,他先后找9个乡的党支部书记谈话,边谈边记,反复谈了多次,直到把有关情况彻底弄清为止。陈云一生提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体现着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想精髓。
人的认识,难免有片面之处,这就更需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彭真曾以“八面树敌”,来形容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但要看好的、有利的方面,还要有意识地从反面考虑,看到不利的方面,充分研究各种不同意见是否有道理。正确而全面的认知,往往是由“系统地驳倒不正确的意见而产生的”。当思想观点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淬炼,做出的决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党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改革开放前夕,习仲勋深入广东基层调研,看到三个人拉一张犁耕地,感叹“解放29年了,还是刀耕火种时代的耕作水平”。以此为契机,他带领广大干部找到了经济恢复的突破口。今天,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仍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常、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唯有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才能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实事求是闯新路心得体会
井冈山斗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革命条件异常艰苦。面对暂时的挫折,一些人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毛泽东同志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思想问题,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光辉著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实际,详细分析了中国革命的特点,科学论证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他大胆地预见:“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由此,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任务,要解决好新常态下思想观念如何突破、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利益格局如何调整、体制机制如何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正需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在实事求是中敢闯新路,在敢闯新路中推进改革发展事业顺利向前。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前提,它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当年,在武装起义遭遇挫折时,我们党摈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错误斗争道路,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实践;在危急关头,我们党及时召开遵义会议,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回顾历史,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取得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损失甚至是严重挫折。今天,我们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也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而是正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的现实,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轮驶向胜利的彼岸。
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思想、敢闯新路。从农村根据地的建设,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从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到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推动改革……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拥有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宝贵精神品格。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新路,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不断开创新局面。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秀答卷。面对艰巨的使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故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行,吃以往改革成果的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要“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前列”,广大党员干部就得把握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思想精髓,争做思想的解放者,自觉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争做改革的先行者,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探索新的路径,尤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敢于自我革命、作出牺牲;争做创新的促进者,大胆地支持创新创业,立足岗位当好创新发展的标兵,真正使自己成为知行合一、走在前列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网上教育创新路
网上教育创新路--XX热电厂利用现代媒体开展网上法制宣传教育XX热电厂XX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已向我们扑面而来,“数字化生存”方式以此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社会生活。我们知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法制培训、法制讲座、法制板报、上法制课、知识竞赛等传统的教育形式,而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突飞猛
进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也是如此,网上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也应运而生。网上教育作为法制教育一种新形式,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且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也收到了良好效果。虽然,人们改变旧习惯不是一件易事,但人们接受新的东西却并非难事,这可能正是社会不断进步地一个重要原因。网上教育作为普法教育一种新形式,一方面与传统法制宣传教育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普法的内容与传统普法教育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向人们不断传授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告诉人们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达到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另一方面,网上教育因借助的工具以及宣传的方式上具有新的特点,使得网上教育与传统教育又有很多不同,而这正是网上教育的魅力所在。
一、电脑的普及为网上教育提供了可能。以网络为教育工具,跨越时空的局限,使人们更直接地接受教育,只要你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电脑,只要你鼠标一点,你随时可以打开法制教育栏目,接受法制教育。因此,电脑是开展网上教育必备条件,据XX热电厂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全厂共有电脑350台,每一个部门都配备了电脑,基本上做到机关部室每位专职拥有一台电脑,每一个班组都配备一台电脑,全厂电脑都通过MIS网相联。正是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地广泛应用,网上法制教育才成为可能。
二、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适时开展普法教育。为了适应当今的新形势,自2000年开始至今,XX热电厂在传统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形式---网上教育。具体做法就是在MIS网上开办《法制教育》栏目,同一栏目里设有几个专题,如《以案说法》专题、《法制宣传月》专题等,同时,把职工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放在《网上漫谈》栏目内与广大职工“面对面”地交流,及时解决职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地困难,通过网上教育,XX热电厂的普法宣传工作搞得更活、更好,开辟网上法制宣传教育新天地。
三、网上教育具有其它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点。
1、突破时空局限。由于网络打破了时间的限制,网上教育是每天24小时对外教育,它是全天候的教育,打破了时空的藩篱,能够随时为广大职工提供服务。2003年XX热电厂普法教育考评检查中发现,全厂100多个班组都点击法制教育栏目,应该讲,这样宣传普及率是前所未有的。
2、信息量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宣传媒介,具有信息量大的优点,其实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传输通道,有无数个数据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超信息量、立体化、交互性强及方便快捷等特点,实现法制教育效果,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增强法制教育的吸引力。
3、变被动为主动。网络改变人,作为网络的主体---人,也可以改变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网络阵地提高广大职工法律知识水平。与传统的法制教育相比,上网的职工不是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寻找、选择接受教育.4、创新的教育模式。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与“参与”的方法。我们把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用广大职工喜闻乐见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表现出来,从而抽象变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
5、开设网上论坛。我们定时通过电子邮件让广大职工关发布有关法律信息,同时开辟就广大职工普遍关心地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家可以在平等、信任的情境下进行正确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同时结合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在网上开设律师信箱,把职工们现实生活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一加以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适当解决广大职工生活中难题,同时利用这些法律难题向广大职工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这与我们传统每月定期请法律专家来厂解决法律难题,真是解决问题及时迅速、效果显著,这是传统法制宣传是无法比拟的。
6、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出现了新问题,作为非生产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办公室没有专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网上教育,成功地解决了普法宣传人员少的困难.这也给企业顺利进行改制提供了保障。
四、网上教育的开展使职工的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首先,网上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对人们有极大吸引力,从而能够调动大家学法积极性,把普法工作引向深入。XX热电厂自开展网上教育以来,全厂职工学法积极性有明显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加强,全厂学法活动在全厂各基层单位甚至在班组全面展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近几年来,XX热
第五篇:探索中欧商业新路
探索中欧商业新路
中瑞友好关系和经贸往来的丰碑之一――瑞典中国商贸城在2006年2月12日隆重奠基之后,于9月28日迎来试营业。试营业当天,瑞典国家投资促进总署高官、瑞典卡尔马省、市的省市长,以及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高官,一起出席剪彩仪式。瑞典中国商贸城是中国在海外规模最大的中国产品集散地,它的试营业是中瑞友好交往的一件盛事,对促进两国民间友好交往,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意义重大。
卡尔马,瑞典南部的一个静谧小城,人口不超过7万。难怪会有人质疑,这样一座小城市,怎能支撑起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一个能容纳2500个商铺的中国商贸城,对于卡尔马来说,能否承受如此之大的人流、物流?
为什么选择在瑞典,在办中国商贸城?作为凡尔顿集团董事长骆金星说,这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第一次来到卡尔马,骆金星发现当地人消费的日用品,有80%-90%都是中国货,但是经过调研却发现这些产品并不是直接从中国运来的,甚至整个北欧地区都没有中国商品市场,货源需要从意大利和中东转过来。一个如此高端的消费市场,大量的日用品却经过三手甚至四手的倒卖,而北欧是公认日用品、食品的价格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国家之一,其日用品、食品的价格均为中国的十倍,这就是很好的商机。而且瑞典奉行开明的对华友好政策,它所处的波罗的海区域和中国小商品贸易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无论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经济规模上都有极其相似之处。而卡尔马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整个半岛的中心地带,区域优势非常明显。坐飞机的话只需2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欧洲的任何一个主要的国家和城市。因此,骆金星决心打造一个商贸城,以卡尔马为物流辐射中心,不仅辐射瑞典,更辐射到这个城市周围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如挪威、丹麦、芬兰进而再辐射到整个欧洲。
选择卡尔马,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卡尔马政府的支持,包括瑞典政府支持瑞典政府卡尔马政府允许瑞典中国商贸城参股其铁路、公路,包括港口、机场。凡尔顿的参股,对当地的基础建设有了发言权,能够促使当地的交通运输等条件,朝有利于项目经营的方向发展,并将会保证投资业主物流成本的提前可控性。
此外,从成本上考虑,如果把大型批发市场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或其他一类城市,就好比放在中国的北京或上海,交通拥堵,成本高昂。一番考察下来,瑞典的所有城市中,只有卡尔马既有发达的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和铁路,又能良好的辐射能力。
因此,骆金星最终将中国商贸城选址在卡尔马,从此与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瑞典政府有关部门和卡尔马省、市政府主要官员的鼎力支持下,在骆金星和他的凡尔顿团队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下――9月28日,中国瑞典商贸城试营业,谱写了卡尔马这座美丽的古城和骆金星这个浙江商人的故事序言,更揭开了中欧经贸往来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