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扶贫探新路[定稿]

时间:2019-05-13 13:2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艺扶贫探新路[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艺扶贫探新路[定稿]》。

第一篇:文艺扶贫探新路[定稿]

文艺扶贫探新路

3月11日,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在“省部级及厅局级领导干部脱贫攻坚研讨班”结业仪式上,明确提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艺扶贫、文学扶贫、文化扶贫,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讴歌广大干部群众在攻坚拔寨中的精神风貌,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伟业传播正能量、唱响“中国声音”。

本刊特编发甘肃省在文化扶贫中的一些好做法和新探索,以期能给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奋力拚搏的扶贫人有所启迪和借鉴,以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全面小康进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016年3月31日,全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现场会观摩活动在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举行,汪洋副总理用20分钟时间与八里铺镇高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甘肃省文联干部王海妮开展了问答式座谈,饶有兴致地听取了甘肃省文艺扶贫的做法。汪洋副总理特别讲到:“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文化是一种精神,人还得有点精神。活得太物质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国家是没有前途的……”这说明文艺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何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文联立足自身特点,创新方式、独辟蹊径、凝聚爱心、动员力量,以高度的责任、开阔的视野、满腔的热情、切实的行动,积极探索文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途径。

近年来,甘肃省文联邀请和号召知名文艺工作者以“双联”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宣传甘肃“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好作品。陇剧《洮水谣》、电影《此木生芳》,既找到了基层农民朋友的心理共鸣点,又震撼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内心世界;出版了《心灵的乡村》、《春天,我们出发》、《国家温暖》等以“双联”为载体的文学读物;连续三年举办甘肃省“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艺术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用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的形式,集中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丰硕成果和农村面貌的喜人变化。

2016年3月10日晚,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国曲艺家协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温暖――甘肃省“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晚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隆重上演。著名相声演员陈寒柏、王敏表演的相声《结穷亲》,诙谐幽默地展现出扶贫工作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从甘肃走出去的著名曲艺家、武警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张保和从自身见闻出发,创作了反映甘肃扶贫事业成果的快板说唱《陇原新貌》,以动人曲调和欢快节奏为观众展现出当下甘肃的优美画卷;来自广东的著名曲艺家杨子春通过深入甘肃农村,以感人的情怀,创作并表演了《梦想成真》,以一个真实事例为原型,生动再现了受助群众与扶贫干部之间的血肉亲情;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宋丹红以一段故事《小县公仆》,为观众描绘出2014感动中国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临洮县县长柴生芳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全国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王丽达、刘和刚分别演唱了歌曲《春天的信息》、《山杏花开的时候》、《老李》,表达文艺工作者对扶贫事业的美好祝福;甘肃籍著名影视演员陈逸恒、王新军和甘肃著名话剧演员朱衡、海政文工团著名演员于紫菲合作献上的诗朗诵《春风习习吹遍陇原》,表达出对甘肃扶贫的礼赞。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副主席翟万益,原副主席言恭达、赵长青、张改琴等在晚会现场向甘肃赠送了书法佳作,这些作品将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拍卖并用于甘肃省文联联系村基础设施建设。

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指出,在国务院刚刚提出文艺扶贫的时候,甘肃省组织本台演出,效果好,影响大,是落实国务院文艺扶贫指示的一次有力实践,值得肯定。

甘肃省文联邀请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何建明,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作家李迪等知名作家在基层“双联”点采风创作,对甘肃扶贫工作进行深度采写,在《人民文学》2015年10、11、12期连续刊发,同时出版《国家温暖》报告文学集。在中国音协支持下,组织“西风烈?绚丽甘肃”采风活动,邀请姚明、肖白等10名全国著名音乐家赴基层双联点进行采风创作,向全国征集歌曲,在《歌曲》、《词刊》、《中国音乐专刊》等国家核心音乐类刊物刊登。组织著名词作家刘顶柱、杨玉鹏、袁健深入基层采风创作,邀请全国著名作曲家孟庆云、戚建波、尚德义谱曲,倾心打造《山杏花开的时候》、《老李》、《春天的信息》三首歌曲,深刻反映甘肃省双联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双联工作给农村带来的喜人变化。与新华社《摄影世界》杂志社联合策划,组织摄影艺术家分赴甘肃省各地农村听民意、访民情,采集最真实的精准扶贫故事,收集和整理、筛选了近300张摄影作品并配以文字说明,结集出版《小康梦想――甘肃“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事》。通过组织策划并实施的一系列文艺工程,深入反映了甘肃扶贫行动的显著成果和陇原大地发生的喜人变化,起到了宣传鼓劲、助威增势的作用。

甘肃省文联倡导先行的文艺扶贫告诉我们,只要把自身优势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结合起来,把文艺创作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文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就会越走越宽,脱贫攻坚就会形成大合唱,打好主动仗。

第二篇:贵州:为旅游扶贫探新路

编者按:

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贵州在贫困山区的扶贫脱贫工作中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的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旅游扶贫之路,希望能对我们的扶贫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贵州:为旅游扶贫探新路

“以旅游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贵州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贵州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一个高增值、高就业、高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在贫困山区可带动区域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所证实,为政府、业界和农民所认可。

政府主导,文化支撑。政府主导是旅游发展最重要的保障,也是旅游扶贫工程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贵州开阳清龙河景区“十里画廊”的规划及实施过程得到了开阳县各级政府和贵阳市旅游局的高度重视,多方配合努力。首先,政府筹集和争取配套资金,改造升级道路交通、水利林业、环境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其次,在各种会议和场合宣传乡村旅游对农村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当地农民尤其是贫困户逐渐参与到乡村旅游中;第三,引导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内外的乡村旅游规划和乡村旅游标准;第四,强化了十里画廊乡村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客源市场推广和旅游形象宣传工作;第五,随时协调和解决开发中的矛盾问题。

如今,十里画廊景区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一个重要旅游品牌,按照“一区九园、一带多点、五大中心”的总体布局,建成了包括美丽乡村、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富硒果园、茶园、旅游咨询服务中

-1-

心、旅游庄园在内的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和美丽乡村带。开阳县还编制了《贵州开阳十里画廊农旅一体(扶贫)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合作模式,由九大园区带动周边农户以就业、创业等形式提高收入,农业增效作用明显。

创新为魂,产业深耕。乡村旅游扶贫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编制规划,旅游及旅游规划扶贫能否成功,核心是规划团队能否创新。旅游规划扶贫工作的创新重点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扶贫机制的建立、龙头企业的培育、旅游扶贫中的社区参与、农业旅游产业链的打造、贫困村寨的环境景观建设、旅游扶贫规划单位的长期持续帮扶等。

道路交通是构成乡村旅游形象的重要因素。旅游大交通取决于各级政府的决策,但是旅游村寨与外部交通的衔接,即旅游景区与主干道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旅游交通瓶颈问题和内部交通的建设等,则可通过旅游扶贫规划单位的规划设计、企业的投入、村集体和农民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在开阳县政府的主持下,编制了《贵州省开阳县十里画廊景区绿道规划》,提出在景区建设贵州省第一条乡村绿道。景区的入口大道,更是景区的门脸,是吸引游客和外来投资者最重要的景观。如贵阳野生动物园建设入口景观大道后,游客量由原来的20万人现已突破30万人,年收入达5000万元左右。

建立机制,迎头发展。贫困山区旅游扶贫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设计,社区(村寨、村集体和农民)参与。其扶贫机制应为综合型,即政府引导、村集体和农民自主开发、龙头企业的带动等。一方面要帮助村寨进行策划、规划,编制可行性报告,向各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倾斜;另一方面与市场对接,引导游客、投资商进入。

-2-

培育龙头示范企业,是旅游扶贫规划的重点之一。旅游产业,尤其是乡村扶贫中的旅游产业,其投资回报较长,短时间内要求大投资商大投入是不现实的。旅游扶贫规划者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有志于投资乡村旅游的中、小投资企业进行帮扶,不仅要求他们有发展的眼光,而且也要使之在思想上,在实践中,知道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开阳十里画廊乡村旅游景区的贵州禾锋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果蔬专家长期帮扶下,依靠省内外农业科技单位进行高科技的产品提升等已成长为贵州省农业旅游的一面旗帜,对农村农业旅游扶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因它的果树品种和农业技术受益的贫困村民遍及全省。

村民参与,多方得利。旅游扶贫的目标是农村贫困人口从旅游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社区是否参与,是否进入旅游规划中所拟定的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实施体系,是旅游扶贫工作的判定标准和重要途径。在旅游扶贫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社区及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景区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民风、民俗的古朴性,而当地社区和农民就是自然资源最主要的保护者和民俗、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由于贫困地区农民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等原因,参与能力较弱,旅游扶贫规划单位以农业旅游人才培养为根本,逐渐为贫困乡村的社区参与提供一揽子的项目、产品设计、参与机制、保障机制、利益分配办法等,提高社区参与的能力,真正实现旅游扶贫的目标。

建成农业旅游扶贫产业链,是贵州实施旅游规划扶贫的一个大方向。旅游业具有适用性强、产业链长、带动力大、富民增收效果明显、剩余劳动力转移便捷等特性,不仅可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域高度契合开展旅游,并可与农业、林业、文化等产业链深度合作,成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如在安顺西秀区旧州镇和刘官乡大黑村进行旅游扶贫规划过程中,规划和初步实施了旅游扶贫

-3-

产业链建设,将“美丽村寨+特色产业+农业旅游”和“村集体+工业园区、养老休闲社区、田园景观区”三区同建,与大屯堡景区联动,沿美丽的邢江河打造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带。以安顺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屯堡汇”旅游项目集锦为基础,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举办农事采摘、美食品尝、民俗文化体验等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策划包装了5条成熟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产品,与贵州日报相关栏目合作,创新旅游宣传平台,以微信、APP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做到产品互补、营销互动、客源互送,实现一体化发展。

-4-

第三篇:创新破僵局 改革探新路

创新破僵局 改革探新路

发布人:李雄鹰 所属机构:水利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07-07 15:29

——隆德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除弊布新释活力放红利

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是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挥效益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农业节约用水的必要手段。长期以来,隆德县一直低价供水,致使群众节水、惜水意识比较淡薄,加之县内水资源先天不足,灌溉设施滞后,“跑、冒、滴、漏”等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用水效率低下、用水管水机制不活的僵局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今年以来,隆德县紧抓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以“改革落实年”为契机,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增强农业效益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起“定额供水、计量收费、累进加价、协会管理、节水奖励”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模式,有效促进了水资源高效利用,不仅降低了农民水费支出,而且达到促进节约用水、保障灌溉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

——明确任务,试点推进“改”。试点项目区东起隆德县沙塘镇十八里村,西至神林乡辛坪村,涉及沙塘、神林2乡(镇)12个行政村,控制灌溉面积2.28万亩。该试点区主要以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推广农业节水措施为重点,按照“节水有奖、浪费惩罚,试点先行、平稳推广”的原则,通过改革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到户和定额管理、用水终端计量到户,完善农业水价政策,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培养农民用水缴费的理念,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引导农民合理灌溉,激发农民种植高收益、低耗水的作物,优化产业结构,达到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试点改革工作启动后,隆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此项改革从组织领导、责任分工、水权分配等方面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

—夯实基础,系统联动“推”。把节水工程建设作为推进水价改革的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筹措和资金整合方案,形成了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的多层次、多渠道节水灌溉投入机制,特别是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每年安排水利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节水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灌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新采购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1套,实时、准确监测机井用水量、用电量、土壤墒情、用户信息、种植情况等各项信息,并全程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基本实现适时适量、科学高效灌溉用水。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渝河灌区沙塘神林片区累计铺设连通管道10.88km,更换田间滴灌带620公里;新建各类闸阀井10座,建设干支管节点计量控制室27座,安装智能水量控制箱387套,农业水价改革基础进一步夯实。

—布新机制,多措并举“创”。一是实行分类水价执行标准。在项目区内按粮食作物、一般经济作物、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三种类型在终端用水环节实行差别化水价,即:按照初步测算结果,粮食作物终端水价执行标准为0.31元/m,一般经济作物终端水价执行标准为0.408元/m,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终端水价执行标准为0.687元/m。核定的水价既不给群众带来经济压力,又提高了水费收入,促进了工程的良性运转。二是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以灌溉定额核定的计划水量作为第一量级,对下一量级的用水量,按1:1.5:3的原则,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超定额累进加价按照作物的用水量级划分,按不同级别确定加价幅度。用水量小于第一量级按确定的供水价格收取,用水量在第一量级和第二量级之间的按加价10%收取水费,用水量在第二量级和第三量级之间的按加价30%收取水费,用水量在大于第三量级的按加价50%收取水费。三是制定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实行计量收费,抄表到户,开具税务局印制的专用发票收取。水费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使用民主决策制度和水费公示制度,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审计局对水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3

33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规范水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行为。四是实行节水补贴和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从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收入、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供水利润、县级财政配等途径筹集节水奖励基金,对节水突出的用水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对水管工作突出的水管单位进行经费补贴。

—完善模式,创新体制“管”。进一步完善了农民用水协会和合作组织建设,实行“水管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用水户”和“水管单位+土地流转经营户”的灌溉管理模式。项目区现已成立4个农民用水协会和3个用水合作组织,并下设用水小组,负责灌溉管理、工程管护、水费征收等工作管理;用水小组设水管员1-2名,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水利灌溉设施的维修和管护,实现了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维修。同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下发了《隆德县水务局水利水保工程管理权属划分的通知》,并委托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对项目区灌溉水源完成了确权划界,做到工程产权明晰、四至清楚。同时,对每个工程与管理单位签订管护合同,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

隆德县农业水价改革的推行,进一步促进了全县水资源的合理配臵,群众的水权意识和水商品观念逐步树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互利共赢。预计试点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亩均可实现节水10立方米,年累计节水28万立方米,节约用水成本14万元左右;如此项工作在全县范围推广,预计每年可实现节水112万立方米,节约用水成本56万元左右。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坚持推进节水工程建设,是农业水价改革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是耗水大户,以往漫灌、渠灌、管灌等低效灌溉模式,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而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精准化推进智能监管,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降低农业用水成本的有效举措,也为农业水价改革提供了基础和“硬件”条件。

启示二:坚持实施用水计量机制,是农业水价改革的关键。用水计量是否准确,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和实际负担,因此量水设施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按量计费后,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了,田间管理显著加强,用水户能自觉把“水”当成“钱”来管理,真正做到了用“明白水”,交“放心钱”。启示三:坚持维护群众切实利益,是农业水价改革的核心。水价改革牵扯到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改革的平稳推进,是水价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在改革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自始至终把减轻群众负担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以此赢得群众的拥护,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启示四:坚持落实节水补贴政策,是农业水价改革的保障。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能充分调动起用水户节约用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的前提下,对节约的水量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转让,既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又能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推动水价改革的持续推进。

第四篇:产业联动开启精准扶贫新路

产业联动开启精准扶贫新路

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脱贫攻坚,须扶智,亦须扶志。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借助市场的力量,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根治“贫穷”这一痼疾。

7月,中国民航大学迎来了几名特殊的员工――他们全部来自贫困乡村,经过层层培训,带着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在这里正式上岗。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到高校餐厅的员工,从为农产品的销路忧心不已,到拥有专设的窗口售卖、介绍家乡特产,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这一项目的启动。看似平常无奇的餐厅窗口,也开启了精准扶贫的新方法、新思路。小窗口,大思路

2017年底,全国第一个“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启动。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每周按时运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并以定西马铃薯为主要原材料,制作主食、菜品,在校内餐厅的“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进行售卖。与此同时,两位来自定西市贫困县的农民也通过培训、选拔,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站在“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后面,向人们推介、售卖家乡的农产品,将来自定西的好味道分享给千里之外的高校师生。

在“定西马铃薯走进高校”计划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推进后,2018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梳理出了一套可复制的窗口运行机制,形成了《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并依托中国校园团餐联盟,将精准扶贫窗口推广至全国范围内开展。截至2018年7月,项目已经在全国13个省(区、市)、与30余家团餐企业达成合作,共签署了200余个“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建设合作协议,涉及100余所高校。前文中提到的中国民航大学“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便在此列。

虽然“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正在全国上下展开得如火如荼,但是几年前,“农校对接”刚刚试点时,出现过一些“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农校对接办公室主任赵志宏分析道,“农校对接”涉及到诸多环节,高校与个体农户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的对接主体,在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等方面容易产生矛盾。而如今,历经9年的探索,高校伙食原材料联合采购、大数据整合引导订单式生产的实践之路逐渐成形,包括校园绿色食品电商供应体系、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基地保障体系、运行管理标准体系在内的整套农校对接运行机制逐步确立。在政府、农、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农校对接”成功地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平台,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从田间走向高校餐桌开启了绿色通道,也为教育精准扶贫打开了新思路。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发指导司人力资源处处长周建文表示,“农校对接”把小农户和大市场结合起来,打开了政策宣传窗口,打开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窗口,打开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窗口。市场化形成长效机制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高校的学生餐桌,需要全流程的创新和衔接,因此需要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制来完成这个使命。“我们看到,正是市场化和产业化让‘农校对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落实和推广,并给农民、高校都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与实惠。”

无独有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为了让当地村民真正实现脱贫,并通过市场化的长效作用不再返贫,帮扶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为该村村民专门组建了丽火现代农业分公司种植基地。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对《中国报道》记者介绍道,基地包含3个特色产业基地,利用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种植羌活、百合、雪桃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阿吼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已经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5500元。而随着闲置荒地的持续开发,产业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村民们的收入也有望再上新台阶。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曾表示:“今后几年,脱贫攻坚将处在攻坚拔寨、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阶段。”而要让数千万的人口真正脱贫,单单靠政策的补助与激励,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显然会越来越难啃。因此,我们需要加快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扶贫攻坚的“市?龌?通道”,形成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有6亿多人口成功摆脱贫困,这一成就令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不过,目前仍有数千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我国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在2020年以前,每年要确保减少1000万人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要打赢这样一场脱贫攻坚战,不仅要让贫困人口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帮助他们精神脱贫,激发和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而要扶志与扶智,教育部门责无旁贷。

贵州教育厅规划处调研员郭启光说,该省教育系统不仅打造了线上联采平台,通过以销定采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销售难的问题,贵州省高校在技术指导培训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从渠道上,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难题;从思想上,激发起贫困人口的志气、决心;从技术上,向农民传授实用、高效的耕作知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充实了贫困人口的钱袋,也武装了他们的头脑,并在相应扶贫区域内,形成积极向上、立志勃发的脱贫氛围,逐步建立起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农校对接”也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加强了对高校学生的扶贫教育,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据悉,未来,贵州省教育厅还将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激励机制等措施,继续推动教育扶贫的深入开展。

不仅在贵州,扶志扶智的行动也在全国其他地区遍地开花、不断深入。7月4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写道,今年起至2020年,计划招募1万名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实施范围主要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和省级扶贫县、革命老区县、边境县等,受援学校为县镇和农村学校。随着方案的落实和推进,相信将有效缓解农村学校优秀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矛盾,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从小立智明志,减少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发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倡导和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正如本文开头的“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那样,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窗口,凝聚着各级政府和单位的期盼与期望,串联着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支援与支持,启迪着人们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新想法和新思路。

第五篇: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

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

摘 要: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的参与和素质的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作为培养农村基层干部主阵地的作用,创新干部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四川省安岳县委党校针对本地干部培训的特点和实际,作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1+5”模式干部培训法。

关键词:干部培训“1+5”模式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培训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奋力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努力改变单

一、呆板的全天候灌输式、填鸭式、学究式、封闭式、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落后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培训内容与社会变化发展相融入、培训模式与教学目标相对接、培训手段与学员需求相协调,切实提升学员理论素养、增强学员执政水平、培养学员战略思维、提高学员驾驭发展经济的能力,中共安岳县委党校按照县委、政府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创新干部培训模式、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要求,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成功地探索出了 “1+5”培训干部的有效方法,凸显了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的新特点和新实效。

1、“1+5”培训法有效地转变了学员思维、激发学员潜能

“1+5”干部培训法的“1”,就是有效针对一个主体班干部学员开展培训,“5”是围绕这个主体班培训采取的五个教学模块,即专题讲授、课题调研、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成果彰显5个教学环节。

专题讲授包括县委党校教学和异地学校教学两部分。县委党校教学主要是党校教师对基本理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党性修养等为学员进行讲授,县级领导对市县重大决策及县上经济社会事务发展思路、工作部署进行分析讲解,部门专家对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进行传授。08年以来根据不同班次的对象,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常委及相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专家分别亲自为学员授课,让学员近距离聆听领导们对重大决策和部署的解析,使学员面对面地接受专家的技术指导;异地教学则是借助异地学校名师资源采取菜单式、选题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对学员进行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课题调研是学员在学习期间分成调研小组,根据不同班次确定调研主题,针对本县实际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在把握实情,了解民生,发现优劣,探索路径上下功夫、潜深水。

能力提升是在县内学习、基层调研、异地培训和考察过程中组织讨论会、举办学员论坛,引导学员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思考、抽丝剥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寻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办法。

成果彰显就是学员调研小组撰写的文章和个人的学习心得,在班上作交流,经过教师点评、领导点拨、学员相互剖析,最后完善并编辑成集,报送县级领导及省市有关部门,分发到县直各部门、乡镇和参训学员,形成一次更大范围的交流,这既是对学员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学员建言纳策的一个渠道。

“1+5”干部培训法实施,有效地实现了县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提出的:干部培训要“带着问题入学、想着问题参训、纠正问题结业并促进今后的工作”的培训效果要求,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2、“1+5”培训法,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5”培训法无论是讲授专题的设置、调研课题的确定、调研文章的撰写,都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大增强了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比如2008年11月―12月举办的以乡镇分管工农业副乡镇长为对象的科学发展观专题培训班,专题讲授选择了《“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对安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成长》、《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安岳工农业发展新举措》、《联动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专题研究》、《四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等专题;参观考察成都市三圣乡、绵阳、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遂宁市创新工业园和中国西部物流中心、安居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最后学员形成的调研交流文章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安岳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岳农村公路建设路径思考》、《安岳县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安岳县油坊村“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的调查分析》、《安岳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探析》、《浅析农村贫困党员的成因及扶助建议》,08年至今已编辑学员调研成果集13期,刊载学员或部门调研文章上百篇,这些文章立足于实践,又回到了基层,不仅对具体工作产生了指导作用,而且有的成为了县级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

3、“1+5”培训法,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1+5”培训法通过“请进来、沉下去、走出去”,将县级领导、部门专家请进到党校讲课,走出去到异地学校借名师教授给学员“充电”,有效地弥补了党校教师门类不全、专业不齐的缺陷;沉下去实地调研,走出去到异地成功的典型基地让学员“换脑”,极大地丰富了党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县内县外、本地异地的优势得到了互补、资源实现了共享,比较好地解决了党校教师、设备、实践教学资源缺乏这一瓶颈问题。

4、“1+5”培训法,形成了参训学员对党校培训的重新评价

“1+5”培训法的五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学员所处的场景都不同,都贯穿了情景互动,从而消除了学员的“学习疲劳”。专题讲授中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动,课题调研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能力提升和思维拓展中学员与学员的互动,成果交流中学员与点评者的互动,使得整个培训寓教于景,趣味横生。让学员吸收了新知识、增长了新认识、开阔了新眼界、树立了新观念、拓宽了新思路,使学员真正感受到党校的培训有学头、有收获,实现了由学员 “厌学、应付学”到学员“愿学、乐学、善思”的转变。正如一些学员在谈培训感悟时说:“现在的党校培训不再是简单知识的灌输,也不是短暂能力的培养,而是创新理念的渗透、创新思维的塑造”、党校学习是“在教学互动中深化认识,在交流碰撞中增长见识,在考察调研中提升能力,我们不仅收获了欢乐,收获了情谊,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智慧和能量”。

下载文艺扶贫探新路[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艺扶贫探新路[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廉政新路

    走出反腐误区,探索廉政新路 内容提要:文章根据温家宝总理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内容,就进一步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相关要求和部署,提出个人观点——腐败问......

    助残扶贫大型文艺汇演

    第一案:希望之光 助残扶贫大型文艺汇演(携儿童免费入场观看并赠送礼品) 一、 活动时间:5月20日全国助残日 二、 活动地点:青少年宫(过气电影院、剧场、单位文化宫、学校剧院等均可......

    课改汇报材料--借岗位练兵之力,探课堂改革新路2013.12.22

    借岗位练兵之力,探课堂改革新路 ----**中心学校2013年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汇报材料 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近两年多,历经过程比较艰辛,从当初的大胆尝试生本教育实验,到今天全校同......

    实事求是闯新路

    【1】实事求是闯新路心得体会 ***曾在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要老老实实做人、要干干净净干......

    网上教育创新路

    网上教育创新路--XX热电厂利用现代媒体开展网上法制宣传教育XX热电厂XX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已向我们扑面而来,“数字化生存”方式以此特有的魅......

    [重庆理工大学2013-5-30]应对就业难题出新招 深化专业改革探新路5篇

    应对就业难题出新招深化专业改革探新路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重庆普通高校首度开设高尔夫管理与技能培训班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实施就......

    西南交大学子:进乡村,探精准扶贫之道

    西南交大学子:进乡村,探精准扶贫之道从成都到乐山驾车需要3个小时,这段距离远不及乐山市沐川县高笋乡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距离。高笋乡龙河村、安坪村是省定贫困村,经过几年的......

    留学新路:高中生留学法国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留学新路:高中生留学法国 法国共有87所公立综合大学,大学所颁发的国家文凭,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法国的公立综合大学无需入学考试,只要有相当于高中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