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服务民生 打造诚信行业
坚持服务民生 打造诚信行业 全面提升安徽道路运输业发展水平——在2012年全省道路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魏士彬 2012年1月1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道路运输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动员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开拓创新,推进安徽道路运输科学发展。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全省道路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结构,提高品质,服务民生,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完成客运量17.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15.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6.8%和11.4%;货运量21.9亿吨,货物周转量6124.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5%和22.4%,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客运、机动车驾驶培训以及机动车维修都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实现了“十二五”道路运输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加强运输保障,行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运输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站场建设投资7.68亿元,同比增长67%。“十二五”规划的“双十”项目中,合肥客运西站、蚌埠综合客运枢纽站正式开工,滁州城南客运总站基本建成,马鞍山综合客运中心枢纽站等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或土地预审,芜湖东部物流园区等4个物流项目取得较快进展,霍山城西客运站、旌德客运换乘中心等项目主体建成。建成农村客运站64个,农村候车点2028个。新增班线117条,新增检测站2个,新增驾校11所,新增、更新教学车辆1098辆,道路运输服务能力提升明显。按时完成公交车、出租汽车、农村客运车辆燃油消耗调查和数据核报,及时发放燃油补贴资金17.6亿元。指导淮南、铜陵建设出租汽车服务中心。宣城市被列为交通运输部
“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15个试点城市之一。
城乡运输一体化加速推进。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法,总结和推广天长市等地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区域化、集约化改造和公司化经营。农村客运的通达深度和覆盖面得到提高,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8.5%,初步建立了以市、县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行政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体系。制订了省会经济圈、皖北地区、皖江城市带三大区域客货运输发展保障方案,完善区域内快速客运通道建设,实行城际班线公交化改造,推进区域交通快速化、区域发展同城化。全省16个市间基本开通城际直达班车。
城市公交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城市公交固定资产投资5.48亿元,全省公交车辆数13258台,同比增长11.6%。86%的市县开通了城市公交运营线路。全年更新、新增公交车辆1383辆。双层巴士、空调巴士、新能源巴士的比例不断提高。全省31个市、县安排了免费人群乘车、车辆购置、亏损线路、公交场站建设等方面的财政补贴。共组织约800人的公交管理专项培训,深化了“苗苗车组”品牌创建,推进“星级驾驶员”、“星级线路”评比活动,规范运营管理和服务。
应急运输保障有力。圆满完成节假日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等应急运输保障任务。“十一”黄金周全省共投入运力21.78万台次,日均发送旅客17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1%,首日客流达180.14万人,创历史最高峰。全力保障煤电油运及重点物资的运输。建立了应急保障车辆和人员信息库,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继邮政联网售票之后,推出手机售票、网络售票、旅客自助购票等多种服务形式,方便群众出行。开展班线客运智能运输试点工作,加快公众出行系统建设。
(二)规范经营行为,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净化 源头治超全面推进。认真落实《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办法》。完善驻点监管、巡查、违法行为抄告、约谈制度。推广运用源头治超管理信息系统,对违法信息进行实时登记。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提高社会公众对超载超限危害性的认识。发挥基层站所职能,强化源头治理。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组织实施2011年联合治超3次专项行动。推进源头治超区域联动,形成15个省内联动区域、3个省际联动区域,保持源头治超的高压态势和区域平衡。省厅源头治超联系点硬件建设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萧县平山口、凤阳县等地区源头治超基本实现“全覆盖、零超载”。全省出场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以下,实现了覆盖范围明显提高、力度明显提高、效果明显提高、出场超限超载率明显降低的效果,源头治超取得阶段性成果。
市场秩序稳步规范。拓展“96333”运政服务热线功能,全年累计受理投诉举报咨询近16万件。完善客运车辆出站安检、安全叮嘱、安全提示等制度,开展了道路客运和卧铺客车隐患集中整治活动,对全省147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进行现场检查,规范危货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配合物价部门对道路旅客运价和收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联合稽查行动,使皖北驾培市场、皖南旅游景区客运市场秩序得到了治理。
站场管理不断加强。制定了运管机构驻站管理规定和驻站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加强对客运站的源头监督。重新核定站级,责令17个二级客运站进行整改,对两个二级客运站降级。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制度建设,实行季度考核和星级评定,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规范服务区经营条件和经营管理行为。依托交管站建立货运业户联系人制度,开展交管站货运管理规范试点工作。完成了交通运输部道路货运站场运营管理规范课题研究工作。
诚信建设日益强化。组织全省客货运输企业、驾校、维修企业、客运站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告。取消4家春运期间违法超员企业的班线招投标资格。健全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计分工作机制。全省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占比达66.9%,较2010年上升了37个百分点。全年因违章被计分的道路运输驾驶员6459人,列入黑名单的125人。与公安交警联网运行客运车辆及驾驶人管理系统,共享驾驶人和车辆信息,互通违章信息,形成执法合力。建成44个标准化从业资格考场并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三)调整运输结构,行业发展质量不断改善 企业自主经营能力逐步提高。以市际和县际班线为重点,加大公司化改造力度,全省班线客运企业公司化经营比例达到60%。旅游客运企业公司化经营比例提高到90%。运输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合肥市客运总公司成为交通运输部指定的运输安全预防与处置集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芜湖安得物流公司获2011年中国驰名商标,跻身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前十名,一批客货运输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在全国及行业内的影响稳步提升,在市场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运输经营方式多元化发展。引导运输企业多元化经营,满足多层次、高品质的运输需求。经省政府同意,省厅出台了《关于开展汽车租赁新型业态试点促进汽车租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开展甩挂运输试点。推进集装箱运输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装备标准化水平。继续推进小件快运联网建设,加盟客运站已达36家。
低碳运输积极推进。制定并实施“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2011年行动计划”。对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辆,严格执行燃油消耗限值标准。制定了我省加强客运运力调整、推进节能减排的贯彻意见。全省共更新省际、市际客运车辆1214台,其中中高级车比例达96.5%。截至目前,全省经营省市际班线的客车,中高级车比例达到85.53%。推广应用新能源车,合肥181台纯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蚌埠、阜阳等客运企业购置了燃气车从事省内市际长途客运。大力推广绿色维修、驾驶模拟器等节能工艺、设备的运用,举办了“老旧营运车辆集中淘汰”、“节能宣传周”等节能减排主题活动。
(四)创新管理机制,行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许可改革深入推进。扩大客运班线许可改革试点范围,允许经营者在保证最低日发班次前提下自行调整班次,扩大自主权,提高运营效率。在江南五市间实施班线客运管理改革试点,扩大车籍地运管机构管理权限,减少许可环节、提高工作效能。扩大网上行政许可范围,实现了班线客运、旅游客运临时线路牌和包车牌的网上即时发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变化、及时组织运输的能力。总结合肥市出租汽车经营权转换工作经验,获得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予以推广。
市场监测不断强化。完善了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实施重点客运线路月度调查和季度评估制度。建立货运运价监测制度,在全省确立48个货运信息监测单位,按月对17类70余个品种的货物运价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掌握货运市场发展动态。建立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时了解行业稳定状况并制定相应对策。强化科技应用,全省2.1万台从事三类以上班线客运、旅游客运、危险货运的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营运车辆动态监管。
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建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件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全面实施以查处分离为核心的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案卷评查,实行示范引导。组织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提高执法协作水平,推进综合执法机制建设。制定实施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方案,推进执法队伍的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滁州市运管处被交通运输部表彰为“全国交通运输依法行政先进集体”。
(五)推动文明建设,行业社会形象显著提升 “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全面深化。围绕第二阶段活动目标任务,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确立了一批“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示范单位。在全省客运站推行“车站文化”,在班线客车、公交车、出租汽车上开展“车厢文化”建设。在全省运管系统开展“党旗飘扬在我心、微笑运输创温馨”演讲比赛。组织了全省道路运输行业文艺调演,集中展示道路运输行业在开展活动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
运政队伍建设探索新路。协同有关部门进行运管体制调研,研究理顺运管机构管理体制。组织市级运管机构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培训,实施省局机关青年干部和基层运管人员双向交流和挂职锻炼活动,促进干部培养和素质提升。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按照省厅部署,认真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严明机关纪律”暨效能建设活动,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特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编制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16幅,排查风险点571个,制定防控措施378条。深化党风廉政教育,通过预防职务犯罪报告会、廉政专题学习、参观展览等形式,教育和督促干部职工反腐倡廉、勤政廉政,预防腐败和职务犯罪。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巩固公路“三乱”治理成果。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编制印发“十二五”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召开了道路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布置“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行业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载体,在道路运输行业首次开展“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共收到选票32.7万多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局、淮北市运管处、合肥汽车站等21个单位被表彰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省局班线处被表彰为安徽省文明窗口;在第二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宇通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能竞赛中,我省选手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陈文荣获个人一等奖,我省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五名。
一年来,党建、工会、交通战备、离退休、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各位领导、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厅党组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正确领导,社会各界、各部门共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广大从业人员和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运管局向关心、支持道路运输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道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道路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将稳中求进作为明年经济社会工作的总基调,强调要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省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没有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没有变,加速崛起的大趋势没有变。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仍然是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交通运输部门肩负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要把握住困难中的良好机遇。我们应该在国内、省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全面认识发展中的有利条件,积极面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
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道路运输的新影响来看,行业发展任重道远。道路运输行业承载着民生工程的重要使命,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更是城乡居民的基本出行方式。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是道路运输行业面临的新考验。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运输、绿色运输,对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以来,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出行安全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道路运输安全发展的形势更加紧迫。
从人民群众对道路运输的新期盼来看,创新服务亟待突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社会公众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期盼,旅客出行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货物运输由“运得了”向“运得及时”转变,需要我们优化运输结构,满足高品质服务需求。随着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对驾驶员培训和汽车维修提出了新期盼,需要我们改革服务方式,提高服务透明度和服务质量。随着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对道路运输新型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新期盼,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汽车租赁、电召车、网上预约车等新型运输业态,创新服务模式。
从文化建设对道路运输的新要求来看,运输文化大有可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加强道路运输文化建设,提升道路运输发展软实力做出了战略性指引。文化建设需要载体,需要与行业紧密结合,落地生根。道路运输业“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要求我们在创造独具特色的道路运输行业文化、提高行业文明程度的同时,充分利用行业流动性大、传播力强、服务窗口多的优势,发挥文化传播载体作用。
从行业自身发展的新变化来看,改革任务繁重迫切。道路运输现行的管理体制中,计划经济的色彩仍十分浓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中不适应、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仍然很多。行业社会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行业管理方式亟需调整。运输市场分工不断调整和细化,市场机制亟需完善。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业管理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要切实把握好厅党组提出的“稳中求进、适度超前,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突出重心、完善服务,安全发展、保障稳定”的总要求,切实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在行业管理中,要由注重行政管制转变为经济调节与行政管制并重,强化经济调节;由注重行政许可转变为市场监管与行政许可并重,强化市场监管;由注重经济性监管转变为社会性监管与经济性监管并重,强化社会性监管;由注重行政管理转变为公共服务与行政管理并重,强化公共服务。
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抓住“四个着力点”: 一是着力于服务民生,推进运输基本服务均等化。道路运输是服务性行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完善基础设施,兼顾城市和农村运输需求,健全服务网络,为居民出行提供良好的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出行需求,让群众享受更加舒适的运输服务。要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要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和公众出行分担率,让人民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要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促进绿色鲜活农副产品流通。
二是着力于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运输资源配置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要以运输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运输需求。打破部分子行业中存在的垄断、市场壁垒,保持市场良性竞争,增强运输市场活力。进一步细分运输市场,让经营者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推进运输价格信息、货源信息、运输业户和车辆信息等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引导资源有序流动,促进市场自主调节。
三是着力于跟踪社会热点,推进运输管理科学化。道路运输行业涉及面广,社会关联度高。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要紧跟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普遍关注的服务质量、运输安全等热点问题,加强运输过程监管,推行标准化服务,推进平安运输建设。要大力推进运输服务智能化,使运输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提高社会公众对服务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的参与度。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运输从业者的利益诉求,调整工作思路,解决运输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是着力于塑造行业形象,推进运输文化建设品牌化。通过行业文化建设,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提振队伍精神,提高行业认知度和美誉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建设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用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鼓舞行业队伍士气,提升行业品质。要实施道路运输品牌化战略,努力打造一批优秀服务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行业整体素质提升。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诚信体系,彰显行业公信力。要加大宣传力度,集中宣传行业发展新成效、管理改革新政策、惠民利民新举措,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道路运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提高道路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2012年工作要按照厅党组提出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夯实发展基础,推动道路运输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行业文明程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2012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是:
(一)突出重点,坚持以点带面,带动行业科学发展。持续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加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安徽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办法》宣贯力度。通过驻站、巡查、定点监管等方式,督促货源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装载单的签发使用,严把车辆登记、装载、称重和进出场关。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区域联动,保持治超整体均衡。指导基层交管站建立货运企业、驾驶员联系制度,履行货运源头治超职责。推广应用源头治超管理系统,力争完成省市县三级运管机构和货运源头治超执法专用车辆数据联网。建立责任倒查体系,通过货运装载单全面倒查、追究超限超载行为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大对违法装运和非法改装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力争使违规超载超限车辆出场率降至5%以下。
努力提升城市客运服务水平。推进安全公交、文明公交、科技公交、绿色公交发展。争取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规范》,指导各地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能力、服务质量、行业贡献等综合能力评价。在全省市级城市推行“星级驾驶员”、“星级线路”评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有条件的城市扩大电子站牌应用,建设集运营指挥调度、综合业务通信、乘客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统。提高天然气车辆等新型能源公交车辆的比重。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扩大电召车、网上预约车等服务方式的试点范围,加快试点城市出租车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出租车驾驶员教育和注册管理,提高出租客运服务质量。在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行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坚持统筹城乡道路运输协调发展,满足城乡居民“行有所乘”的基本需求。制订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8.7%。加强农村客运车辆、站场、企业资格、线路审批等源头管理,提高农村客运安全。依托农产品基地、乡镇客运站、村委会等场所,加快农村货运网点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货运,促进农村物资有序流通。全面推广应用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每趟次旅游客运包车业务的远程监管,促进旅游客运企业加强车辆和驾驶人员日常管理。
全面开展机关作风纪律建设。全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扎实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严明机关纪律”暨效能建设活动,提高“公信力、服务力、执行力”。组织开展“下基层、进企业”活动,每个单位、部门均要选择一个基层运营单位开展深入调研,了解基层对行业管理的政策需求和意见,强化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求真务实作风。深入推进“微笑服务进机关”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完善设施,强化能力建设,夯实运输发展基础。加快运输站场建设。完善运输站场的衔接和集疏运功能,逐步形成规模合适、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站场体系。贯彻落实《安徽省道路运输站场建设投资管理办法》,强化财政补贴资金监管和站场建设引导。建立站场建设项目库,加强规划项目动态监管。以“双十”项目为重点,基本完成合肥、蚌埠、马鞍山等综合性客运枢纽主体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异地航站楼建设。组织好农村运输站点建设和维护,建设城乡客运换乘中心,建成农村客运站60个。坚持典型示范引导,制定建设标准,推进宣城、淮南和铜陵出租车服务中心建设。支持综合性物流园区和专业化货运站场建设,争取建成1-2个甩挂运行服务中心。完成站场建设投资9亿元。
实施信息资源整合工程。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要从注重业务应用向提高运行效率和提升数据质量转移。各地要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完成市级信息中心、视频会议中心标准化建设,建成省--市运管机构光纤通信专网。结合部示范项目--道路运输区域联网执法示范系统,完成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开展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电子化证件应用试点。争取全省所有一级客运站和部分二级客运站实现售票信息联网。继续加强与邮政公司的合作,扩大邮政联网售票的覆盖面,争取一级站基本实现手机售票。推进班线客运智能化服务系统建设,基本建成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旅客出行过程、订票、班次查询等信息服务。继续完善门户网站功能,加强社会、企业和运管机构的信息互动。升级改造96333运政服务热线系统,提高联网运行和快速反应能力。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完善省、市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车辆信息库和人员信息库。加强应急车队的动态监控,提升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做好节假日、恶劣天气、防汛救灾等特殊时间的运输保障工作。
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扩大市场监测范围,加强综合性统计分析,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机构对运输市场的认知力。继续做好重点货物运价信息采集工作,完善货物运价信息监测网络。以客运站为依托,继续做好重点客运班线出站载客率调查和评估工作。依托各地出租车呼叫服务中心,做好出租车运营数据采集,切实掌握出租行业运行状况。积极做好城市公共交通和节能减排统计,试点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企业直报制度,试行统计数据网上直报,提高数据质量。
(三)强化安全,优化运输结构,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完善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运输动态监管,完善安全监管网络。要建立健全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标准体系、过程监控体系和责任体系,督促企业落实客运站封闭式管理、客运班车出站报班制、行包安检、车辆门检、驾驶员叮嘱、安全驾驶监督卡等制度,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继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推进平安车站长效机制建设。在客运企业试行企业统一支付承包车辆驾驶员薪酬制度。经营三类以上客运班线及省际旅游客运的企业必须对外公布本企业短信举报平台电话号码。严格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将评估考核结果与客运线路招投标、企业质量信誉档案、资质等级评定等相结合,强化企业监管。全面加强运输车辆营运过程监管,严格落实24小时监控制度,确保所有车辆实时在线,着力解决“重安装、轻使用”的问题。研究建设班线客运车辆营运线路比对系统,及时纠正营运车辆违法行为。完成我省7500台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导航卫星终端目标任务,做好北斗导航系统示范应用。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始终坚持把运输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道路运输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持各类运输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支持班线、出租、旅游客运企业加快公司化改造。继续放宽重点运输企业行政许可权限,提高经营自主权。给予优势企业班线招标优先权。合理布局汽车租赁网点,鼓励规模大、管理好、信誉高的汽车租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汽车租赁服务网络。促进道路运输与民航、邮政、水运、铁路等的联合,提高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货运业。鼓励和支持货运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完善重点企业资料库,落实重点企业走访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调查、测算道路货物运输平均合理成本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配合有关部门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合同文本,加大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扩大试点企业范围。推进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客运站小件快运网络建设,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一、二级客运站小件快运联网运行。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政策要求,注重发挥运输企业节能主体作用,加快传统运输业向现代运输业转型。制定2012年道路运输节能减排行动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行动方向。加强行业节能减排宣传、统计和技能培训工作,提升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与素质。严格落实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鼓励和引导使用清洁能源车辆,积极推进运力结构调整。
(四)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从业人员诚信考核、信息采集、发布、应用体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继续加强从业资格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推行道路运输经理人制度,组织1-2期道路运输经理人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深入开展道路运输驾驶员尤其是出租车驾驶员诚信考核,完善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和驾驶员“黑名单”制度,强化继续教育培训。探索与物流园区、货运站、客运站共享诚信信息机制。将驾驶员诚信考核计分与其所在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和客运经营权招投标挂钩,促进企业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和聘用管理,完善诚信体系奖惩机制。
提升驾驶员培训和维修服务质量。组织开展驾驶员培训质量专项整顿行动,全面推行“五项制度”,即推行驾驶培训合同制度,编制、使用全省统一的驾驶培训合同文本。推行培训预约制度,减少学员等待时间,提高培训效率。推行学员自选教练员制度,激励教练员规范教学行为。推行教练员定期考核制度,按月公布教练员培训总量和服务质量考核排名。推行驾校培训质量排行榜制度,每年对驾校的考试合格率和驾校结业的三年内驾驶员交通违法率进行统计排名,并向社会公告,促进驾校优胜劣汰。优化维修企业结构,发展快修连锁经营,为汽车进入家庭提供保障服务。依托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开展维修服务满意度调查,曝光典型违法经营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完善车辆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车辆准入检测、运营维护和年度审验全流程管理。
加强汽车站和服务区管理。改造、完善客运站设施设备,对照标准重新审验客运站等级评定。修订汽车客运站收费细则,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收费规则,规范客运站经营行为。加强运政人员驻站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以客运站为管理源头,继续推行“客运车辆靓化工程”,创出行业“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特色。继续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监管,开展服务质量评比,改善服务区经营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今年一季度前对所有服务区完成星级评定工作。
加大运输市场秩序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争取出台《安徽省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周边地区的合作,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联合执法。以推广查处分离制度为重点,强化执法管理。规范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执法检查,防范执法中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生。
(五)内强素质,深化创建活动,促进行业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内容,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要做好“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的巩固提高阶段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按照“十二五”安徽省道路运输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总体部署,加大宣传贯彻力度,逐步落实规划目标。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行业服务特点,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切实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行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开展向余瑞青、杨苗苗等先进典型学习,用先进典型提升文化内涵。继续在全行业开展文明站、场、所评比活动。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推进“车厢文化”建设。落实行业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评选行业“微笑之星”、“温馨之家”,推出一批爱岗敬业、微笑服务、技能过硬的行业明星。继续做好“十大感动人物”和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调,围绕行业中心工作,加强宣传,为道路运输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促进运管队伍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运管队伍正规化、规范化建设,为新时期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积极贯彻交通运输部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建设具有现代意识、保障有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队伍,加快推进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形象建设,确保在3年内实现道路运输执法形象“四统一”。继续开展干部挂职锻炼交流,培养优秀青年干部。开展运政人员军事训练,组织市级运管机构管理骨干与县运管所所长分期集中脱产培训,全面提升运管干部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一支清正廉明、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是道路运输发展的基石。要严格落实廉政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的廉洁从政教育,加强自我监督和领导、部门监管。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工作,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个环节对风险防控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管理,防患于未然。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五项规定。坚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责任制,加大惩防举措,防止出现新的行业不正之风。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加强社会监督,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
同志们,2012年安徽道路运输工作任务艰巨,充满挑战。让我们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安全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加速安徽崛起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民生水利 调研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民生水利
——关于开展惠民工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近年来,我区水利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人水和谐新王益为目标,抢抓机遇、科学决策,在改善民生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施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项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民生水利建设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民众心理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善、实施的民生水利项目。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成绩和存在问题,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瓶颈”难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民生水利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民生水利具有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民生水利涵盖的内容不同,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要求不同,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的重点和标准也不相同。目前我们的水利建设,不论是农村安全饮水、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还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都和民生息息相关,都是民生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58平方公里;建设农村供
1水工程40处,解决了3.4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口粮田建设面积18000亩,其中:新修3560亩,改造提高9000亩,土壤培肥5440亩,田间设施配套9200亩;同时完成北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处,兴建凤凰湖黄堡橡胶坝水景观工程1处。这些水利项目的实施为全区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提供了保障,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
定”,省委、省政府“水利建设年”等一系列举措后,区水务局认真研究区情、编制规划,全力抓好水利项目建设:
1、王益区国家农发水保项目2011项目实施范围涉及王
益乡1个乡5个行政村,坡改梯、保土耕作、封禁、生产道路等措施主要布置在王益乡的宜兴、宜古、高塬、塬畔等5个行政村。项目计划总投资218.9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0万元,地方资金55万元,群众筹资(投劳折资)53.95万元。本计划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2km。已完成水保林750亩,经果林3600亩等措施的治理任务,目前正在实施封禁治理。
2、积极营造良好生态环境,通过跑部进厅争取总投资260万
元的煤气油补偿费项目,铜川市王益区新村-刘家后水环境治理过程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将于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西铜高速、210国道直观山坡绿色长廊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3、七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批复概算总投资638万元,主要建
设内容为:大坝加固、溢洪道加固、放水设施改造、增设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与管理设施。已完成大坝溃口回填的80%,坝体迎水面干砌石完成40%,目前正在进行溢洪道的基础开挖工作。
4、王益区塬畔灌溉工程下达资金202.07万元。目前已完成大口井深度50米,安装上水管道1700米,铺设各类配水管道5500余米,新建闸阀井40座,修复9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蓄水池1座,新建管理房77平方米,维修泵房45平方米,架设低压供电线路2000余米。
5、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批复总投资349万元。项目批复后我们积极行动,麦收后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新建基本口粮田400亩,改造提高2500亩,生产道路6公里,土壤改良培肥500亩,田间配套120亩。
6、全区在2010年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的基础上,201
1年对解决安全饮水非常困难的冯家河村郭家河组进行了设计的编制和申报工作。铜川市农村饮水过程指挥部以铜饮指发(2011)1号文件下达计划资金31.5万元,计划下达后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目前已全面完工。
二、取得的经验及群众反映
1、在民生水利建设中,区水务局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
验做法。
1)积极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建立政策调动机制。通过制定优
惠政策,调动社会参与民生水利的建设热情。二是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土地治理、扶贫开发等各项资金集中用于兴水富民工程建设,提升了山、水、田、园、路、林、窖工程实施的综合效益。
2)创新建设管理机制。一是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采取集
中供水工程为主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如:黄堡东塬、王益北塬等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全区近一半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在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上,成立农村饮水工程专门管理机构,成立王益区农村供水站,负责并监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三是在农发水保项目建设上,启动实施了水保措施联治工程,为水保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四是在生态建设后期管护上,明晰产权和管护受益主体,使生态建设管理步入了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2、民生水利项目群众反映
以黄堡东塬集中供水工程为例:王益区黄堡东塬集中供水工
程2009年9月经省水利厅批复建设,项目批复总概算投资986.6万元,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利用深水井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供水工程。工程的建成解决了黄堡镇孟家塬、马村、安村、郝口、文明塬、梁家塬6个村34个村民小组,1184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结束了这六个村群众祖祖辈
辈吃窖水,到了旱季跑几十公里拉水吃的历史。同时为这六个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民生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水资源的调蓄利用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工程
少,造成群众用水困难和水资源浪费。
2、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资金不足问题。供水工程建成后都
处于保本运行,无法对供水工程重大设施损坏进行修复,建议将水利工程后期管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3、项目前期费用缺乏问题。目前要求所有项目在计划下达之
前必须完成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批工作,但由于区级财力困难,前期经费比较困难,造成前期工作滞后,影响项目申报。建议上级部门对项目前期费用给予扶持。
四、今后打算
发展民生水利,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
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把群众需求放在优先领域,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扩大群众参与,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优良工程。
1、在防灾减灾中突出民生。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洪调度的最高原则,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的重中之重。
2、在水利建设中突出民生。以中小河流治理、农发水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为建设重点,合理确定民生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规模、重点和布局,拓宽民生水利的服务范围,建设民生水利项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利的需求。
3、在水利管理中突出民生。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幼林
管护等作为民生水利管理的基础,做好水利项目的后期管护,使惠民水利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4、在水利改革中突出民生。把水利改革与社会发展、和谐社
会建设统一起来,在推进水权改革、水价改革、农村水利改革等
过程中为群众利益考虑,让水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铜川市王益区水务局
2011年9月25日
第三篇:坚持工作标准 打造服务品牌
坚持工作标准 打造服务品牌
坚持工作标准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使医院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竞争的主动权,激发职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是打造医院服务品牌的必然要求。
一、工作操作重在“细”。
细化管理对于医院而言,不仅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科学优化流程管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满意度,缩短服务流程循环周期,减少病人等待时间,以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医院的具体做法是:在门诊部根据病人就诊流程合理设置挂号、划价、收费的窗口数量,同时利用挂号缴费的峰值时间不同,通过缴费窗口和挂号窗口的通用,来缩短挂号和缴费时间;完善“一站式”服务台功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导医和助医及投诉接待受理等服务;合理安排功能检查科室的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各项检查的预约和出具报告的时间;门诊收费室、中西药房实行弹性排班制度,为就诊患者提供提前或延长半小时的收费、取药服务,减少无效等待时间。
二是规范完善制度建设。传统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医院对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自身具体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医院先后修订、补充、规范了首诊医疗负责制度、三级 1
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医疗规章制度,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三是严格落实内部考核。有制度不抓落实,会使制度流于形式。医院建立了相应的内部综合考核管理制度,并通过狠抓考核,实行责任追究,使各项制度和办法落到实处。医院对各门诊科室工作分别按照《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标准》、《门诊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标准》、《医技科室工作综合考核细则》等实行量化细化的综合目标考核。为实现经营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协调发展,医院又对目标管理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实行了百分制相结合的方法以,并按照比例确立各科室的综合得分,作为当月绩效工资的发放和奖惩依据。
二、工作态度重在“深”。
工作态度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观因素,它决定了执行者对工作投入的程度,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充分投入,把事情不仅做完还有做好,对工作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态度热情。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把人文关怀贯穿到医疗服务全过程,全院职工要态度热情、和蔼,对病人多一份问候,多一份关怀。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沟通,做好健康教育。普及文明用语和服务礼仪,杜绝服务忌语和服务态度“生、冷、硬、顶、推”现象。对急诊科、导医台等窗口人员开展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要在全院范围内开 2
展优质服务评比活动。
二是为患者排忧解难。根据患者反映的“看病排队以及候诊时间长”的问题,7月份以来,医院每天上午安排专人协助患者使用挂号机挂号缴费,并为急诊患者开设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消除“三长一短”现象,方便患者就医。继续开展医院前线服务工作,完善导医台、咨询台等便民服务窗口功能。积极开展扶贫、爱心捐赠等活动。落实老年人、残疾人优先照顾政策。加强陪护管理,免费为病人介绍陪护。针对群众反映的“医院大门口拥堵、停车难”的问题,通过加强院门口的疏通管理、清理院内多余车位、增加保安引导车辆出入等措施,有效缓和了院内停车难矛盾。
三是微笑服务给患者以希望,满足患者的情感需要。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在门诊首次就诊患者中,外地患者比例较高,这些患者有的是在基层医院诊治较为困难,希望在我院得到确诊或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案。有较多的患者因长期受着病痛的折磨及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而成为痛苦与焦虑,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已经失去了与医护人员沟通的平衡点,他们极易产生自卑、无助、孤独、烦躁、焦虑、紧张的情绪,易被激惹。因此,患者对门诊护士在挂号、导医、分诊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十分在意。我们倡导用护士的微笑消除患者的疑虑,赢得患者的信任,不让患者带着疑虑就诊,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微笑服务能体现护士对患者的关 3
心,使患者获得亲切、获得受到礼遇的感受,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起到了调整患者心态的作用,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帮助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更好的沟通,让患者在感受关爱中得到心理支持,获得希望,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高度的乃至绝对的信任乃至“性命相托”,帮助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勇气,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疾病。
三、工作效率重在“快”。
门诊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工作效率必须要快,这样才能方便患者及时就诊。
一是优化就诊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出报告更加及时。对检验科进行改造实行集中工作,所有血标本统一由外勤交送检验科,减少患者等待时间。门诊化验室原来封闭式的格局被宽敞工作台面代替,患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缓解等待的焦虑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起到监督,同时,全院检验项目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实现集中采血和查阅、发放检验报告,许多项目可以通过医生工作平台,同步报告和查阅。为了提高患者检验的时效,放射科、B超室积极挖掘内部潜力,主要检查项目当天检查当天出报告,大大节约患者取报告的时间,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放射科中午不休息(通过排班,做到人歇机不停),连续为病人做检查,缩短病人预约检查和等候检查报告的时间,基本保证普通CT检查当天开单,当天完成,普通X线检查1小时 4
内出报告,核磁共振(MRI)在2天内也能预约检查。设立普通内科门诊,为诊断明确的复诊病人开处方和检查单,为单项健康检查人员开专项检查、化验单。
二是设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为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将挂号、分诊、各科就诊、交费等都安置醒目标志;凭“急救”章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一路绿灯,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真正起到救急、救命作用。急诊科安排专职护士,开展全程导医服务,急诊病人一到急诊室,从挂号到检查、取药、治疗的全部诊疗过程均由护士全程陪同完成,保证急诊病人抢救的快捷、安全、方便。
三是在大厅设置了导医台服务患者。大厅加挂一个大屏幕为患者提供专家个人简历,药品、检查项目等价格公开,减少患者盲目就诊。建立和完善门急诊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服务延伸重在“实”。
一是开展医疗咨询。作为延伸服务的重要方面,咨询的内容:处理比较简单而且对深度不要求的问题,解释健康体检结果。二是开通热线电话。回答简单问题,预约就诊时间和专家对于不能短时间内出具检查报告的部分检查项目,如患者主动提出要求,本院门诊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患者,也可为患者提供邮寄检查报告等服务,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检查、检验结果。三是增设服务设施。在各科室休息处楼 5
道增加座椅、开水台等多处服务设施。为患者打造一个温馨的号医院使患者来我院就医感到舒适、温馨让患者有宾至如家的感觉。
作为医院,更多的是提供服务的窗口和医疗专业分工的保证,医院的环境、风貌、人员的素质等会给病人产生直接印象。当前,我院正面临着三甲医院评审攻坚阶段,我支部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群众,把群众反映的问题马上调研整改。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工作标准,努力打造服务品牌三甲复审工作一定会顺利通过。
第四篇:广被民生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广被民生倾心打造一站式业务服务平台
市劳动保障局党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出发点,决心打造出一个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障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彻底改变我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公地点分散、办事程序繁杂、办公手段落后、参保单位和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来回奔波的局面,集中全系统人力物力,整合社会保险工作机构职能,科学设置业务办事程序,迅速推进金保工程。目前已经将养老保险局一楼改建为十堰市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建后的服务大厅面积为800㎡,业务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随着新的金保工程软件的投入使用,业务流程从登记、申报、缴费、帐户管理、待遇审核到社会化发放全程流水作业,业务大厅真正实现了管理精确化、经办人性化、业务网络化、服务终身化,从根本上解除参保人员的奔波劳累之苦,为广大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体现了劳动保障局党委一班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市委、政府的德政工程,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体现社会和谐的系统工程落到实处的决心和努力。
第五篇:打造民生财政 服务和谐社会
尊敬的领导、评审、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县财政(地税)局,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打造民生财政 服务和谐社会》。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县自2008年10月开始全面开展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既是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面对面服务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整合社会资源,细化社会管理的一项创举。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像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财税人,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只是低着脑袋同枯燥、乏味的数字、报表打着交道,哪来的机会同社区网格的群众打成一片呢?部门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又何从谈起呢?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财税事业更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财税人坚持“带好队,收好税,理好财”,以提高地方可用财力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科学合理分配财政资金。我们看到,在政府的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向改善民生倾斜。在过去的两年里,全县直接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就超过了11亿元,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民生投入也已达4.1亿元。
我们关注民生,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失海失地渔农民兄弟转产转业,养老金、低保金等按时足额发放,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逐年标准提高。我们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城乡环境不断“绿化、亮化、美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变得更加优雅美观。我们关注教育,教育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全面落实,全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在我们关注的目光中,我们看到渔民收获的笑容,老人健康的笑容,学子成长的笑容,全县人民幸福的笑容。在我们关注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在我们关注的目光中,我们看到城镇变得更大,社区变得更整洁了,生活也变得更美了。这不正是部门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乐章中跳动的音符吗?
最醇美的歌曲往往是由一个个渺小的音符构成,环顾我身边的每一个财税人,他们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舍生取义,也没有震天撼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那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服务群众的满腔真情。在充分利用部门优势积极打造民生财政的同时,我们财税干部中的社区网格化联络员们亲切平实地走进社区,与人民群众聊家常、话冷暖,倾听民生,与社区干部共交流、谋发展,加强沟通,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我们的双手,一张张报表、一串串数字,变成了发向社区的一笔笔专项资金,又成为一项项民生工程。我们的财税干部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个人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使命。
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实在不足以表达我所有的心声和感悟,朋友们,让我们乘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东风,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的宏伟目标,让“民生财政”的阳光普照嵊泗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