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诚信保险体系_服务和谐社会构建-发言稿
打造诚信保险体系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我是阳光人寿保险公司的郝巧霞,很荣幸作为公司代表在这里发言。这次能够受到市消协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诚信,乃是诚实守信,人民成说诚信是基,信为本,诚信是支撑我们平等交流、和平有爱的擎天大厦。诚信是个人、家庭、企业乃至国家的生命之源、立身之本,先当今社会,人无信而不立,家无心而不和,企业不信而必将破产,国家不信将不远。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经营信用的特殊行业,它本身经营的是一种承诺,所以最大诚信原则则成为保险业经营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被保险人利益、防范和化解保险企业风险的前提。
作为一家以诚信为本的企业,阳光人寿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我公司将诚信经营纳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当中,所有员工必须秉承诚信信条,恪守诚信守则。我公司能获得延安诚信公司的殊荣,是“诚信”不仅是口号,更是我们工作的方向。阳光人寿坚持与客户“同呼吸、共命运”。
保险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依赖于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状况,又同每个单位、每个人密切相关,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构建与推进,我公司具体以下几方面进行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保险诚信教育。
加强保险诚信建设,教育是基础。要教育全体员工站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站在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站在整个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站在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倡导“诚信为本”,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使诚信理念深人全体员工的内心,让诚信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把诚信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
(二)严格执行保险诚信相关法律及制度体系。
保险是无形产品,更要求我们保险公司诚实守信。在客户投保时,我们保险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将对投保方利害相关的实质性重要事实据实通告投保方。在实际经营中,有些业务员为拉业务、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避重就轻,过分夸大产品功能,私自承诺投资回报率,以虚夸的不现实的回报率作诱饵;有的只谈利益,不讲风险,对一些重要事实刻意隐瞒。凡此种种,都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损害了保户的利益。对此阳光人寿坚决查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公司的信誉。
(三)严格履行承诺。
客户购买保险,买的是保障,买的是信誉,买的是服务,最关心的是保险公司能否真正兑现保险承诺。
首先,诚信承保。准确、全面宣讲保险条款,不仅要向客户讲清保险责任、保险费率及保险给付等,更要向客户讲明除外责任、免赔额及退保扣除等。
第二,诚信理赔。理赔是客户关心的热点,投诉的焦点,也是公司诚信建设的重点。
第三,及时收取续期保费。不断完善续期保费收取办法,通过银行代收,建立收展员队伍等途径,及时收取续期保费,避免保单失效,切实维护客户利益。
第四,做好客户回访。要通过电话服务中心和代理人,对新单、撤单、失效和永久失效保单、退保、给付、投诉等进行全面回访。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中就提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一路畅通”,对保险业更是如此。诚信是保险公司品牌管理的核心。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扩大市场份额,培育和开发有潜力的未来市场,都离不开品牌建设。不论哪一家保险公司,要想获得稳定长久的发展,都必须加倍珍惜,维护自己的品牌。入世以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将与国内保险公司竞争优质保源,争夺保险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将通过其优良的品牌、先进的技术以及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保险经营的最高增界是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品牌管理的核心是坚持诚信,保险公司唯有诚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
谢谢大家!
第二篇:打造诚信保险体系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hdfh
打造诚信保险体系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摘 要: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建设诚信保险、维护保险市场秩序、避免保险经营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保险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新形势,加强保险行业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完善保险监管制度、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全民保险意识、加强保险诚信教育及建立行业诚信体系等都是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关键词:保险业 WTO 诚信建设 和谐社会
一、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保险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我国历来是一个讲究诚信的国家,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历来被奉为道德经典,“信”德自在其中。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信者,诚也,人言无不信者为诚。以“信”为本,讲究诚信,反对失信,是我国社会尊崇的信条。
在现代社会,诚信道德规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没有了诚信,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基本的维系和支撑;缺少了诚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坚持以诚信为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之一。各保险市场主体之间、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员工与保险企业之间等等都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自己的权利。如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相互欺诈,保险企业与员工之间不能真诚相待,就会动摇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保险经营过程中大家是否做到公平、合理、合法,是保险人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是社会环境问题,保险规则的信誉问题。另外,坚持以诚信为本,也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于我们各保险主体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了解熟悉和严守掌握世贸组织规则,践行承诺,诚实守信,取信于广大被保险人和各市场主体。如果不诚实守信,我们就无法同国外及国内的各保险企业和被保险人打交道。特别是我们的保险企业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要重合同,守信誉,视信誉为保险企业的生命,靠信誉去开拓占领保险市场,靠信誉竞争,靠信誉发展。
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社会,不能成为现代社会;没有诚信的经济,同样不能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针对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和社会诚信状况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诚信保险体系,真正使保险业的“社会稳定器”功能有效推动诚信社会的全面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欺诈误导投保人现象时有发生,保险诚信体系的建立,对于建设诚信社会、维护保险市场秩序、避免保险经营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诚信建设是保险行业应对WTO新形势的现实需要
与世界保险制度接轨所产生的诚信机制是WTO的主要精神,也是这一国际保险市场主体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WTO规则几乎涉及到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各个方面,规则统帅着各成员国,彼此间相信其他成员必将在WTO法律规则框架内活动,并在诚信制度的保障下信守承诺,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虽然也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之说,但总体而言,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法和规则为中心的一种文化范式,特别强调对权力和拥有权力的人的服从,注重关系、人情,人的权威完全代替了法的权威。诚信表现为对某一个权力者的愚忠,法律和规则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是没有地位可言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尖锐地指出,中国入世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中央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公民在诚信方面的某种缺失,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亦把“诚信”列为主要道德规范内容。保险作为在所有行业中更需要诚信立身的行业,在现代规则和传统文化的夹逢中生存,诚信方面显得更为引人注目。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合资保险主体越来越多,再保险、涉外业务也是如日中天。办理每一件业务就是为中国保险业塑造形象,打造品牌。只有努力去了解和适应外国诚信文化,以法律和规则为根本尺度,忠诚于法律和规则并努力加以践行,才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中国保险形象,才能有利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和业务拓展,才能真正实践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入世承诺,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保险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全面对外开放的挑战,才能更好地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需求,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保险行业诚信价值构建
1.完善保险行业监管和自律制度是诚信建设的外部动力
认真抓好保险诚信制度建设。诚信是保险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对保险业的道德和法律要求,是保险业经营活动的生命线。
诚信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相互信任的问题,保险人怎样对待投保人,投保人就会怎样对待保险人。投保人在保险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保险人在投保人心目中的份量就有多重。只有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放在保险人的心上,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规范经营是保险诚信建设的一部分,做大做强保险业的根本要求,其本质就是要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合理开发保险资源。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开展竞争,而不能用价格战和违规经营为手段,盲目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建立保险诚信制度,必须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保险业的信用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各级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企业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保险失信行为的多发环节和部位,有针对性地加强诚信制度包括业务制度和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诚信约束机制。从全国看,近年来在全国发生的保险诉讼案件中失信问题比较突出,为此要加快制定完善保险业监督法规,切实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杜绝保险欺诈和违规经营行为。从保险业务经营活动的环节看,当前要着力完善以下四项诚信保障制度:
一是保险条款通俗化制度。要修改保险条款合同,进一步规范合同格式,更加具体、明确地规定保险人对投保人应尽的义务。明确清晰地履行告知投保人,被保险人应负的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
二是保险主体利益冲突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保险人行为,防止因保险业务利益冲突而给投保人带来损失,影响保险诚信形象。
三是制定推行保险服务质量跟踪反馈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测评和投诉等方式,把保险业的诚信情况更好地置于社会和投保人的监督之下。服务监督内容要在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投保人。要严格贯彻执行,防止走形式走过场,要发动广大投保人积极参与。
四是惩罚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使由于保险主体违法经营造成保险市场混乱或因欺诈给投保人造成损失的,要严惩不贷,直至取消其保险经营资格,被驱逐出保险市场,以有效规范保护各保险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及广大投保人的合法利益,同时强化保险行业的社会信用。
2.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诚信建设的前置条件与基础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需要我国保险服务的国际化。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与国际接轨距离还相当漫长。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等的阶段,无论是在保险知识掌握、营销技巧、服务手段上。
一方面为了扩大保险业务,一方面又不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牺牲诚信,通过各种歪门邪道来招揽业务,通过不法手段来完成业务。可见,提高保险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是诚信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认为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1)全面扎实的保险业务、法规基础和保险业务运用能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和运用技巧。
(2)对于国际、国内保险市场规律、规则的了解。保险市场的多元化、国际化,改变了传统的保险意识。大量的国外保险条款,保险法规的出现,使得保险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包括传统的特定国家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包括大量的国际保险业法规知识。同时,保险服务不仅需要对于规则文本进行分析、解释和适用,而且需要对于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的业务要深入了解。(3)外语的应用能力。参与涉外保险服务必然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语言能力。保险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基于语言(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之上。与外国保险人和客户的沟通、在涉外诉讼和仲裁案件中进行谈判,无一不需要掌握较高的语言能力。(4)判例分析和其他法律方法的能力。
3.提高全民保险意识是诚信建设的内部动力。
所谓保险意识,就是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及需求。我国保险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由政府推动的强制保险使人们对保险有了感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法》等大量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保险法律体系。但是,但是由于这些保险法规的实现程度极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大量存在。保险法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同时也是广大人民对保险缺乏信任,拒之于门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从而影响了全民保险意识的提高。提高全民保险意识,就要加大保险法规的执行力度,就要大力推行保险诚信建设。它是保险服务的实施、功能、价值以及效益能否真正实现的文化支撑点。
4、教育是提高诚信的重要环节
保险业大发展的这几年,正是社会诚信大滑坡时期。党中央下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保险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议的实施,系统构建诚信体系,已见雏形。但是,良知是制度约束的基础,在构建保险诚信体系时,必须坚持“两手抓”,在建立制度规范的同时,把思想教育作为重要环节,加大保险诚信教育的力度。因为,诚信毕竟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必须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习惯势力来维系。诚信制度对业务经营行为的强制规范作用是决定性的,但再好的规范也要靠具有诚信意识的绝大多数保险从业人员来自觉遵守,还要靠对保险业整体诚信形象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管理者来严格执行,这应当说是在诚信建设上法规与德治的结合。我们应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在整个保险行业进行一次诚信启蒙。当然,开展诚信教育,必须从保险行业的实际出发,由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教育课题,以保险业的特点选择教育形式方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真借鉴外国同行的先进作法,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富有操作性、充满思想性。
5、建立保险诚信体系的关键是举措
在保险业建立诚信体系以提高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无疑是具体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执行保险监管部门相关法规。保险从业人员是全社会诚信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保险业诚信度较低,与保险业自身没有建立起完善科学的诚信体系密切相关。
保险诚信体系是保障和提高我国保险业整体诚信度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机构的总称。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保险从业人员要做到从业规范、道德规范。由这些规范指明保险业的行业标准,由这些标准构成社会对保险诚信度的基本判断。
2、诚信级别评价系统。借鉴金融业信用等级审评办法,所有保险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均以执业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进行诚信级别的评审,关定期向社会公布。
3、诚信记录。结合诚信等级的评审,对所有保险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均建立不可更改的诚信记录,通过从无到有,由少至多的积累,诚信记录将成为诚信等级的评判基础,奖罚褒贬均依此为据。诚信记录的建立,可以逐步使全体保险人逐渐养成做一名诚实的、规矩的、自爱的和有良知的保险工作者的良好习惯。随着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和开放化,以及近年来保险从业队伍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保险行业诚信建设日益凸现出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理性分析保险行业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探寻提高保险行业诚信度的途径和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整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做大作强保险业,服务于和谐社会,与时俱进。
第三篇:打造诚信保险体系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hdfh
打造诚信保险体系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摘 要: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建设诚信保险、维护保险市场秩序、避免保险经营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保险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新形势,加强保险行业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完善保险监管制度、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全民保险意识、加强保险诚信教育及建立行业诚信体系等都是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保险业WTO诚信建设和谐社会
一、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保险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我国历来是一个讲究诚信的国家,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历来被奉为道德经典,“信”德自在其中。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信者,诚也,人言无不信者为诚。以“信”为本,讲究诚信,反对失信,是我国社会尊崇的信条。
在现代社会,诚信道德规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没有了诚信,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基本的维系和支撑;缺少了诚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坚持以诚信为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之一。各保险市场主体之间、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员工与保险企业之间等等都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自己的权利。如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相互欺诈,保险企业与员工之间不能真诚相待,就会动摇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保险经营过程中大家是否做到公平、合理、合法,是保险人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是社会环境问题,保险规则的信誉问题。另外,坚持以诚信为本,也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于我们各保险主体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了解熟悉和严守掌握世贸组织规则,践行承诺,诚实守信,取信于广大被保险人和各市场主体。如果不诚实守信,我们就无法同国外及国内的各保险企业和被保险人打交道。特别是我们的保险企业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要重合同,守信誉,视信誉为保险企业的生命,靠信誉去开拓占领保险市场,靠信誉竞争,靠信誉发展。
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社会,不能成为现代社会;没有诚信的经济,同样不能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针对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和社会诚信状况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诚信保险体系,真正使保险业的“社会稳定器”功能有效推动诚信社会的全面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欺诈误导投保人现象时有发生,保险诚信体系的建立,对于建设诚信社会、维护保险市场秩序、避免保险经营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诚信建设是保险行业应对WTO新形势的现实需要
与世界保险制度接轨所产生的诚信机制是WTO的主要精神,也是这一国际保险市场主体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WTO规则几乎涉及到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各个方面,规则统帅着各成员国,彼此间相信其他成员必将在WTO法律规则框架内活动,并在诚信制度的保障下信守承诺,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虽然也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之说,但总体而言,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法和规则为中心的一种文化范式,特别强调对权力和拥有权力的人的服从,注重关系、人情,人的权威完全代替了法的权威。诚信表现为对某一个权力者的愚忠,法律和规则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是没有地位可言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尖锐地指出,中国入世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中央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公民在诚信方面的某种缺失,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亦把“诚信”列为主要道德规范内容。保险作为在所有行业中更需要诚信立身的行业,在现代规则和传统文化的夹逢中生存,诚信方面显得更为引人注目。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合资保险主体越来越多,再保险、涉外业务也是如日中天。办理每一件业务就是为中国保险业塑造形象,打造品牌。只有努力去了解和适应外国诚信文化,以法律和规则为根本尺度,忠诚于法律和规则并努力加以践行,才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中国保险形象,才能有利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和业务拓展,才能真正实践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入世承诺,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保险业,才能更好地应对
全面对外开放的挑战,才能更好地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需求,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保险行业诚信价值构建
1.完善保险行业监管和自律制度是诚信建设的外部动力
认真抓好保险诚信制度建设。诚信是保险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对保险业的道德和法律要求,是保险业经营活动的生命线。
诚信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相互信任的问题,保险人怎样对待投保人,投保人就会怎样对待保险人。投保人在保险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保险人在投保人心目中的份量就有多重。只有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放在保险人的心上,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规范经营是保险诚信建设的一部分,做大做强保险业的根本要求,其本质就是要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合理开发保险资源。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开展竞争,而不能用价格战和违规经营为手段,盲目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建立保险诚信制度,必须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保险业的信用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各级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企业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保险失信行为的多发环节和部位,有针对性地加强诚信制度包括业务制度和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诚信约束机制。从全国看,近年来在全国发生的保险诉讼案件中失信问题比较突出,为此要加快制定完善保险业监督法规,切实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杜绝保险欺诈和违规经营行为。
从保险业务经营活动的环节看,当前要着力完善以下四项诚信保障制度:
一是保险条款通俗化制度。要修改保险条款合同,进一步规范合同格式,更加具体、明确地规定保险人对投保人应尽的义务。明确清晰地履行告知投保人,被保险人应负的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
二是保险主体利益冲突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保险人行为,防止因保险业务利益冲突而给投保人带来损失,影响保险诚信形象。
三是制定推行保险服务质量跟踪反馈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测评和投诉等方式,把保险业的诚信情况更好地置于社会和投保人的监督之下。服务监督内容要在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投保人。要严格贯彻执行,防止走形式走过场,要发动广大投保人积极参与。
四是惩罚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使由于保险主体违法经营造成保险市场混乱或因欺诈给投保人造成损失的,要严惩不贷,直至取消其保险经营资格,被驱逐出保险市场,以有效规范保护各保险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及广大投保人的合法利益,同时强化保险行业的社会信用。
2.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诚信建设的前置条件与基础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需要我国保险服务的国际化。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与国际接轨距离还相当漫长。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等的阶段,无论是在保险知识掌握、营销技巧、服务手段上。
一方面为了扩大保险业务,一方面又不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牺牲诚信,通过各种歪门邪道来招揽业务,通过不法手段来完成业务。可见,提高保险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是诚信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认为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1)全面扎实的保险业务、法规基础和保险业务运用能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和运用技巧。
(2)对于国际、国内保险市场规律、规则的了解。保险市场的多元化、国际化,改变了传统的保险意识。大量的国外保险条款,保险法规的出现,使得保险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包括传统的特定国家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包括大量的国际保险业法规知识。同时,保险服务不仅需要对于规则文本进行分析、解释和适用,而且需要对于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的业务要深入了解。
(3)外语的应用能力。参与涉外保险服务必然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语言能力。保险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基于语言(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之上。与外国保险人和客户的沟通、在涉外诉讼和仲裁案件中进行谈判,无一不需要掌握较高的语言能力。(4)判例分析和其他法律方法的能力。
3.提高全民保险意识是诚信建设的内部动力。
所谓保险意识,就是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及需求。我国保险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由政府推动的强制保险使人们对保险有了感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法》等大量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保险法律体系。但是,但是由于这些保险法规的实现程度极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大量存在。保险法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同时也是广大人民对保险缺乏信任,拒之于门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从而影响了全民保险意识的提高。提高全民保险意识,就要加大保险法规的执行力度,就要大力推行保险诚信建设。它是保险服务的实施、功能、价值以及效益能否真正实现的文化支撑点。
4、教育是提高诚信的重要环节
保险业大发展的这几年,正是社会诚信大滑坡时期。党中央下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保险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议的实施,系统构建诚信体系,已见雏形。但是,良知是制度约束的基础,在构建保险诚信体系时,必须坚持“两手抓”,在建立制度规范的同时,把思想教育作为重要环节,加大保险诚信教育的力度。因为,诚信毕竟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必须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习惯势力来维系。诚信制度对业务经营行为的强制规范作用是决定性的,但再好的规范也要靠具有诚信意识的绝大多数保险从业人员来自觉遵守,还要靠对保险业整体诚信形象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管理者来严格执行,这应当说是在诚信建设上法规与德治的结合。我们应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在整个保险行业进行一次诚信启蒙。当然,开展诚信教育,必须从保险行业的实际出发,由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教育课题,以保险业的特点选择教育形式方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真借鉴外国同行的先进作法,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富有操作性、充满思想性。
5、建立保险诚信体系的关键是举措
在保险业建立诚信体系以提高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无疑是具体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执行保险监管部门相关法规。保险从业人员是全社会诚信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保险业诚信度较低,与保险业自身没有建立起完善科学的诚信体系密切相关。
保险诚信体系是保障和提高我国保险业整体诚信度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机构的总称。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保险从业人员要做到从业规范、道德规范。由这些规范指明保险业的行业标准,由这些标准构成社会对保险诚信度的基本判断。
2、诚信级别评价系统。借鉴金融业信用等级审评办法,所有保险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均以执业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进行诚信级别的评审,关定期向社会公布。
3、诚信记录。结合诚信等级的评审,对所有保险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均建立不可更改的诚信记录,通过从无到有,由少至多的积累,诚信记录将成为诚信等级的评判基础,奖罚褒贬均依此为据。诚信记录的建立,可以逐步使全体保险人逐渐养成做一名诚实的、规矩的、自爱的和有良知的保险工作者的良好习惯。随着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和开放化,以及近年来保险从业队伍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保险行业诚信建设日益凸现出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理性分析保险行业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探寻提高保险行业诚信度的途径和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整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做大作强保险业,服务于和谐社会,与时俱进。
第四篇:构建税收诚信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税由于道德缺失、制度不完善、违信成本低,我国出现了诸多诚信缺失问题。税收领域也是如此,纳税人偷逃税现象严重,税务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乱纪、谋取私利时有发生,导致税收流失,破坏了税收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原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税收诚信缺失,构建税收诚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税收诚信的内涵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税收诚信是诚信征税、诚信纳税和诚信用税的统一。
诚信征税要求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恪守依法治税原则,做到立法、执法、司法公正,不徇私情,公正、公平地对待纳税人,诚心诚意为纳税人提供周到完善的服务,诚恳地接受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诚信纳税要求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不弄虚作假,不偷逃税款;诚信用税就是财税部门要将公民缴纳的税款高效、准确、透明地用于社会公共事业,为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保护纳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纳税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等。
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是国家、政府和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共同构成税收诚信有机统一体。
2.税收诚信是税收本质要求,也是税收存在的客观要求。
从税收本质理论看,目前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税收交换说和公共需要说是基于社会契约论而形成,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征税权力与纳税权利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地平衡纳税人、征税机关的关系,要求各利益主体严格遵守共同的契约规定,做到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我国税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所当然在税收工作中要坚持诚信原则。
二、构建我国税收诚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建立有利于诚信的税收立法体系,体现社会公平、公正和透明。
一是税收法律中的实体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精神,贯彻好税收公平、公正原则,兼顾社会公共需要和公民税收支付能力。二是程序内容要公开、透明、简洁和明了,明确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三是税收立法过程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
四是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要把诚实信用原则写入基本法。
(二)建立确保诚信的税收执法体系,推进税收环境的协调、和谐。
1.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方式,推进征税的公正、透明,纳税的方便快捷。
在落实好“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征管方式和优化业务流程。一是在制度设计中,在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的职责分工同时,加强三者之间的制衡。二是在流程设计中要完善岗责体系,监督制衡。
2.增大执法透明度,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增强重点权力、环节的监督。二是完善税收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透明度。四是完善税务信息公开披露机制。五是完善外部监督。
3.建立良好的税收服务体系,促进诚信纳税水平的提高。
除了建立统一、规范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办好税务网站,提供法规咨询、税收公告、检举申诉等综合服务外,还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税收诚信氛围和环境。
4.强化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税收诚信意识。
一是完善纳税人信用信息记录系统,便于对纳税人管理和提供服务。把分散在税务、银行、工商、海关、审计、公安、土管、建设等部门的企业、个人信息收集起来,建立实时的信用数据库记录,及时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服务。二是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在落实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同时,要创新工作方式,使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真正成为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有效措施。三是完善信用公示制度。依托税收信息网和社会新闻媒体,公布企业信用情况,表彰纳税信誉好的企业,提高企业商誉;同时对纳税失信企业和个案进行曝光,促进其增强诚信意识。
(三)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和惩处机制。
一是在税制设计方面要考虑激励相容约束,鼓励纳税人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真实的纳税信息并诚信纳税。二是在税收征管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参与约束,迫使纳税人选择诚信纳税。三是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强化处罚的确定性,真正起到震慑的效果。四是提高违信成本。
(四)广泛开展税收诚信教育和宣传,促进社会诚信。
(五)建立廉洁、高效服务于纳税人需要的税款使用体系。
一是合理用税。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公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重点用于确保国家对基本公共品的提供。二是高效用税。三是透明用税。四是规范用税。要按照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预算使用税款,严格控制无效投资、铺张浪费、行政机构过度膨胀等行为。
(六)保护纳税人权利,提高纳税人诚信水平。
一是通过法律明确纳税人的权利主体地位。二是完善纳税人权利救济系统,主要是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三是监督税款使用的权利。四是拥有充分信息的权利。五是拥有设立纳税人维权组织的权利。六是有进行税收筹划的权利。
收诚信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篇: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论语》有言: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一个民族的屹立之根;诚信,是一个国家富强之源!所以,诚信对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进一步构筑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有悖于诚信的社会现象,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苏丹红辣椒酱、地沟油等无不触动着大众的神经。究其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尚未建立。所以,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成为当下社会迫切的需求。如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呢?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须从转变思想上入手。思想是控制一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因素。转变个人利益为重的思想,须从广泛宣传教育,倡导诚实信用为依托,将诚信教育纳入中小学思想教育以及社会实践中,在全社会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须从树立先进诚信模范带头作用为抓手,利用广播、电视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树立诚信模范,宣扬诚信模范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舆论导向。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须从逐步完善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入手,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法律是约束个人、组织的强有力方式,完善诚信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为制度保障,提高违法成本。同时,注重发挥非正式制度的重要作用,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习俗等方面予以关注,着重把我非正式制度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宣扬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核心价值观念,利用观念教育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影响大众对于诚信的理解与实践。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须从提高政府公信力为着力点。古代有商鞅“立木为信”、王安石“青苗法”促改革的不同史实,商鞅“立木为信”促变法的史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取信于民,不仅是促成社会整个诚信体系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在促成变法,强大秦国,最终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了政府公信力;然而,另一个史实,出发点和侧重点是好的,但是,最终因为缺乏监督而使整个变法不及而终。这就告诉我们,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政策的民心所向,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加大监督,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诚信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仅靠哪一方是难以实现的;构建社会诚信社会,不仅需要从“曾子杀猪”、“立木为信”的点滴历史中学习,更要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将诚信付诸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筑中国梦添枝加叶!